砍树

2024-06-09

砍树(精选6篇)

砍树 篇1

砍树危及电力线路致使线路开关设备跳闸, 造成设备临检, 几乎是每个山区供电所都遇到过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湖北省秭归县电力公司屈原供电所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有效的管理途径, 笔者将其实录, 供同仁参考。

1 基本情况简介

屈原供电所现有职工10人, 农电工16人。屈原镇辖12个村1个居委会, 66个社区, 7 800余户, 近2万人, 面积217.42 km2。境内公用10kV配电线路4条87 km, 380 V及以下低压线路280 km;配电台区67个, 总容量5 775 k VA。屈原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 最低海拔145 m, 最高海拔2 204 m, 地势坡度起伏大。

2 砍树危及线路情况分析

2010年至2011年砍树引起10kV线路跳闸24次, 原因分析如下:林主用材自行砍树造成线路跳闸及设备临检15次, 占62.5%;用户履行清障义务造成线路跳闸及设备临检4次, 占16.7%;盗树者盗伐涉线树木造成线路跳闸及设备临检3次, 占12.5%;供电所人员清障安全措施控制不到位造成线路跳闸及设备临检2次, 占8.3%。

3 防止砍树危及线路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扎实的基础管理体系

为了摸清辖区线路的实际分布状况, 该所运用GPS定位仪, 对辖区10 kV线路杆塔进行了定位测量, 分线路形成了10 k V线路走向图, 采集了每基杆塔的详细照片, 建成了10 kV线路杆塔图片数据库。同时收集了低压线路的基础数据, 对辖区所有低压线路以台区为单位绘制了低压线路走向图。为了弄清辖区10kV线路的每一处涉线树木的具体情况, 该所通过调查走访, 在采集到每一处涉线树木的位置、种类、数量、林主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及线路交叉跨越等基础数据后, 形成了线路通道照片数据库、线路通道障碍台账及线路通道状态图。

线路通道照片能够反映出每一通道点的具体情况, 照片下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线路通道情况表以数据表的形式真实反映出辖区所有10 kV线路通道障碍情况;线路通道状态图则以纵向剖面图的形式反映10 kV线路通道的障碍情况, 图中杆塔及障碍设有超链接, 打开图中的超链接可以查看其细部情况。

3.2 建立全面的护线体系

3.2.1 建立政府护线组织机构

供电所通过主动沟通与联系,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镇电力设施保护会议, 成立了镇长担任组长, 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全镇14个镇直单位、12个村居委会分别与镇政府签订了电力设施保护目标责任状。

3.2.2 建立义务护线体系

通过摸底调查, 将全镇87 km的10 kV线路分成47段, 56个公用配电台区的280 km低压线路分成162片, 聘请地方责任心强、影响力大的党员、干群代表以及农电工209名担任护线员, 按照有利于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 对护线员的护线范围进行了责任划分, 签订了护线协议。供电所形成了一整套义务护线资料管理台账, 内容包括10 kV线路护线表、低压线路护线表、护线组织结构图及护线协议台账等。

3.2.3 建立用电服务联系网

为了督促台区电工把联系服务卡片发放到位, 供电所特制了用户联系卡发放表, 要求台区电工在此表中记录每个用户的联系方式, 并有用户收到联系卡的签名确认。供电所通过联系方式多次向用户群发诸如“线下砍树请联系电工现场监护”等温馨短信, 减少了辖区无序砍树危及线路的事故发生概率。

3.3 建立有效的电力设施保护宣传体系

3.3.1 成立适合山区特点的摩托车宣传队

分别在全镇15个农电工和5个管片外线工的摩托车上装上了专用MP3, 把有关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文件编辑好后录制于MP3存储卡上, 利用外线电工走村串户休息间隙, 把需要宣传的内容送到田间地头。

3.3.2 坚持开展有效宣传活动

每学期开学时, 主动与学校联系, 在校园内开展“保护电力设施依法安全用电”的主题宣传活动;安装永久性宣传牌, 张贴宣传挂图;群发短信温馨提示用户安全用电。

3.3.3 打击违法违规砍树行为

对无视供电所涉线砍树规定, 或不严格按照供电所制定的安全技术操作程序操作, 因砍树危及供电设施的行为, 供电所给予及时制止, 并对事主进行批评教育;对始终抱着侥幸心理而多次违规者, 供电所提请镇安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联合执法, 加大对其惩罚力度。

3.4 建立长期的安全技术指导体系

在供电所内部开展安全规程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学习, 在每次开展清理树障工作前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从严把关现场每一步的安全控制措施。

对义务护线员定期集中开展业务培训, 规范涉线砍树的操作流程, 发放业务指导手册, 教会砍树的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对用户个别砍树行为供电所派员进行现场指导, 防止乱砍乱伐危及线路。

砍树 篇2

今天,我看了一则漫画,这个漫画的大概意思是:有一个长着“木头脑袋”的伐木人去砍树,他拿着斧头向树木砍去,他周围的树木都纷纷倒下。这时,一只啄木鸟愤怒地落在伐木人的头上,并大喊:“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则漫画是讽刺一些人只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就破坏环境。有的人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得着保护环境吗?” 不过地球上的资源将会耗尽,人们的也从此改变了。

那些人跟就没想过你们砍了树,对自己有好处,可你们有没有听到地球妈妈在哭泣,想到小动物们无家可归,而砍了树对你们只是短暂的好处,当暴风雨来临时,没有大树的防护,小点来说,冲掉整个村庄;大点来说,会毁了整座城市,这就是你们砍了树林的后果。

冬天不要砍树 篇3

第二年春天,那棵好像已经死去的果树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果树一样展露出生机,它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丫。到了春天,照旧枝繁叶茂,绿荫宜人。

昔日的男孩后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类似的情形:小时候背起字母来都结结巴巴的皮埃尔,现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而当年那位最淘气、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的巴斯克,后来是大学的优等生,毕业后自己创办了一家红火的公司……

多么震慑人心、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啊!那位父亲因为遵循自然之道、生命成长之道,因为对自然、对生命无限地敬畏和珍爱,能以一颗静静等待之心去拯救、激励生命,激发潜能,才使“枯木”逢春。细细想来,教育与种树如出一辙,即:道法自然,尊重规律,敬畏生命,学会静静地等待。

然而教育现实却往往是另一番背道而驰的景象,我们的教育似乎一直就是在冬天里砍树的。适龄学生因成绩不好,学校或拒之门外,或入学后直接被老师判定为“弱智”而不闻不问;“后进生”因成绩差或爱玩多事、调皮捣蛋,老师将其“打入冷宫”甚或劝退……当学生处在生命的冬季时,我们没能给予他们机会和鼓励,没有学会等待和期望,没有能够用爱的真情去温暖他们,呵护他们,没能唤醒他们生命中向上、向善、向阳的力量,没能够用心引领他们自然跨入春季,却在冬季一味地砍伐之,终致种种遗憾产生,这确实令人痛心、惋惜!

教育是农业,工作对象是“生命”,需要的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人!这些农人需要拥有一颗关注生命的静待之心,一颗容得下“慢慢来”的心。如此,生命的力量才能蓄势待发,生命才能绽放出灿烂的异彩。

作为“农人”,我们首先要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赏识,时刻告诉自己“这一条小鱼在乎”,时刻让自己知道“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时刻让自己明白“牛和马”是不宜在一起赛跑的,时刻牢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天——只是有的人的春天来得早,有的人的春天来得晚,需要更多时间养精蓄锐罢了。切莫在冬季“乱砍滥伐”!当我们对挺拔茁壮、青翠葱绿的小苗疼爱有加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对那些暂时“矮人半截”(也许他们正在养精蓄锐)的小苗,对那些“歪瓜裂枣”(也许他们正在抽新枝),也要用放大镜来寻找它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一个缓冲和休养生息的机会,给他们以希望和鼓励,不抛弃、不放弃。学会静静地等待,对生命虔诚地热爱,并努力成为其成才路上的催化剂,促使他们脱胎换骨,尽快地走出严冬,重见春天——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也是必须做到的。

(作者单位: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江苏徐州221133)

砍树 篇4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 2015年8月20日以来, 围绕“长沙修地铁移栽樟树引争议”话题, 网络上出现了一轮舆论关注热潮。在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网络媒体快速传播的推动下, 此事件也由一件湖南长沙本地发生的地域性舆情热点迅速扩展为一个具有全国性色彩的热点舆情事件。[2]本文试图分析在这一网络事件中民意的话语表达特色。

一、民意中的情感动员

2015年8月20日, 由于长沙地铁4号线的建设, 长沙市园林部门对部分香樟树进行前期剪枝工作, 长沙麓山脚下的192棵香樟树将进行保护性移栽。此举引发当地市民和环保志愿者强烈关注, 公众通过在线讨论, 建构起保护大树的议题, 并在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中持续发酵。从8月24日开始, 市民开始采取一系列理性抗争行动, 建立“保卫长沙大树”微信群, 在微博上发起“和麓山路的香樟合影”活动, 在线下组织“为香樟树守夜”活动。此后, 长沙市政府采取了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优化移栽方案等措施来回应民意诉求。9月5日, 树木移植工作全部完成, 持续两周的突发舆情事件得到较好的化解和处置。人民网舆情频道认为, 通过面对面的官民沟通全面回应舆论质疑, 长沙市政府有效地压缩负面舆情的滋生空间。

传播学者杨国斌认为, 网络事件的核心是话语, 只有揭示话语在网络事件中的力量, 才能充分阐释网络事件的动因与影响。网络事件属于典型的“抗争议谈话”, 其本质是一种互动, 因为网络事件发生在网上社区, 主要形式是发帖和回帖, 能让人感动和震撼的“谈话”容易发展成有影响的网络事件, 相反不能调动感情的“谈话”难以发展成网络事件, 这个过程就是情感动员的过程。[3]因此, 网络事件的话语力量来自情感的表达, 悲情和戏谑作为两种主要的情感动员, 可以在短期内唤醒公众情绪, 使之发展成网络事件。情感表达的手段则来自于各种载体和象征手段, 如话语、音乐、漫画、诗歌、顺口溜、口号等, 在新媒体时代还出现了视频、闪客、播客等新的表达方式。

网络中形成的民意多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 “悲情叙事”是凸显和建构弱者疾苦的叙事方式, 它借助语言文字和影音图片等方式将苦难展示给受众, 营造悲悯的氛围, 唤起受众情绪。8月22日晚上, 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生黄赛潮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师大的树》引发强烈关注, 该文阅读量超过10万并被众多微信号转发。文章将树与人联系起来, 将对树的关注转化为对人的关注:“它们见证了来来去去的学子, 初来懵懂无知, 南北无数次穿梭, 春夏秋冬晴雨风雪, 一个人两个人爱情, 一个人一群人友情, 直至过客般离开”, 尤其是文中最末一句“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我们尚未成材, 你们却先成泥”引发众多学子的悲恸, 很多师生在转发时配以这一句来抒发对校园美景逝去的怀念和疼惜之情。同天, 一篇湖南大学校友的文章“当你再回到岳麓山南, 或许迎接你的就不是参天的香樟了”发到网络上, 一时间也引发了很多网民的疼惜之情。

与语言文字相比, 图片诉诸感观刺激, 更易调动公众的情绪。《师大的树》一文中将昔日的“绿色”师大和今日的“光秃”师大配图对比, 并将作者感想穿插在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中, 更激发起网民情绪。此后不断有新的照片出现, 如被砍树枝散落的特写、大树被砍后光秃秃的特写、树移植前后街道的对比等, 网友对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纷纷加以述评, 抒发对香樟树的怀念, 反对砍树。

“嘲弄讽刺”是网络情感动员的另一种方式。在该事件中, 有网友借此批评国内城市建设时感叹:“外国的市长都是千方百计保护历史及自然景观, 中国的市长是千方百计拆旧换新。”还有网民将矛头指向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两高校不同意建一个地铁站的定案而一致要求分开建站才导致移栽树木。用一些嘲弄和讽刺的方式既满足了公众宣泄情感的需求, 又有助于降低话题的政治敏感性, 巧妙地规避和消解了政治压力, 同时拓展了话题的内涵与意义, 有助于吸引民众广泛参与。

在当前中国的网络事件中, 最能够激发网民参与抗争的情感是愤怒、同情和戏谑, 因为这种情感表达背后反映出公众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对弱者的同情, 对社会弊病的愤恨, 对沟通的渴望, 是整个中国社会情感结构的脉络。

二、民意中的归因与表意

孙玮认为媒介环境报道具有“归因”和“表意”的功能, 归因旨在“找到问题的罪魁祸首”, 表意则是为了“将一系列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 赋予新的意义”, 归因和表意使人们可以建立一个认知框架来定义环境问题, 并促使人们采取集体行动。[4]

网络民意同样具有归因和表意的功能, 在该事件中网民将树木与地方记忆捆绑起来, 将对树木的关注转译为对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关注。在这一话语层面, 网民所呈现的是香樟树下的遮阳避雨、青春成长的美好回忆。如湖南师大网友“三生石”发帖说:“师大的树见证了我大一的忙碌与青涩, 大二的规划与成长, 大三的奋斗与知足, 大四尽管已经很少来学校, 偶尔去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时还是会站在天台上远眺。那已经不是单纯的一种景观了, 更多的是一种寄托。”

在反对砍树的很多人看来, 连接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三所高校的麓山路是一条“承载湖湘文脉的道路”, 路两旁的参天大树承载着文化与历史。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发文说:“我曾经无数次畅想, 将来把这条路打造成国内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看到一夜之间数十颗香樟树枝桠全无, 魏直言“痛心不已”。至此, 香樟树被指向市民的日常集体记忆与历史文化, 砍伐香樟树也就被认为是斩断市民记忆、破坏地方文化的做法。

在砍树事件中, 网络民意还指向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政府行政的公开透明等话题。8月25日, 湖大校友、前媒体记者刘长发出长微博《就麓山路砍树事件, 致长沙市长公开信》, 提出决策是否经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等必经程序, 移栽树木的存活率是否能得到保证, 相关工程是否经过城市规划的报建、调整或审批等四大质疑, 该微博在微信朋友圈和多个媒体公众号转发, 令麓山路砍树事件由师大、湖大师生校友的怀念和愤懑, 变成公民对政府决策的质疑, 护树行动迅速发酵。

此后, 传统媒体对事件进行阐释, 反思其中暴露的问题, 事件的意义不断深化。如《南方周末》对事件拓展延伸指出, 从2011年开始, 南京、苏州、石家庄、洛阳等地为了给道路、地铁等让路纷纷进行树木移栽, 均引发了市民的护树行动, 该报将“砍树—护树”的原因归结为“程序是否合规、信息是否公示等老话题”。《三湘都市报》将民众反对砍树归因为“有关方面在事关民众情感与切身利益的公共事项时缺乏应有的信息公开、意见征求与权利尊重”。《湘声报》指出, 移栽樟树风波中暴露出“公众对关乎自身利益的政府举措, 渴盼有更大的参与和表达的空间”。中新网指出, 树木移栽事件折射出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凸显的拆与建的矛盾, 更考验着执政者的管理智慧与水平。

通过这种“借题发挥”的表意方式, 民意将砍树事件构建为与城市发展、民主政治、历史文化相关的议题, 赋予该事件更为普遍的意义, 即“保护城市文化和公民权利”, 而这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三、结语

在“长沙麓山路砍树”事件中, 众多高校学生与湖南本土环保公益人士理性地征用了各种话语资源来动员情感、创造意义, 引发了传统媒体的参与报道, 从而吸引和动员更大范围的网民加入其中。善于利用新媒体发声, 理性表达诉求成为本轮舆情的重要特点。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与归因表意, 既表达了民众对社会问题的愤怒和对不合理现实的嘲讽, 也表现了民众对民主和正义的渴望与追求。

美国学者路易斯·科塞认为, 社会冲突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 一是减压, 减轻和缓解冲突双方的敌对情绪;二是预警, 使社会管理者看清问题的要害所在并做出应对。网络民意表达实际就是社会系统的“安全阀”, 打开了网民宣泄不满情绪的合法通道, 对于社会系统减压、社会冲突化解是有正向功效的。[5]因此, 正确认识与理解民意话语表达的特色, 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更好地利用这一“社会安全阀”, 积极回应而非消极地应对民意, 化解突发舆情危机, 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林芬, 赵鼎新.霸权文化缺失下的中国新闻和社会运动[J].传播与社会学刊, 2008 (8) .

[2]何新田, 孙梦如.“长沙修地铁移栽樟树引争议”事件舆情解读:倾听民意不是政府可有可无的事[EB/OL].人民网-舆情频道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5/0918/c212785-27605430.html.

[3]邱林川, 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J].传播与社会学刊, 2009 (9) .

[4]孙玮.转型中国环境报道的社会功能分析:“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动员[J].国际新闻界, 2009 (1) .

砍树的作文 篇5

有一年,一位来自外国的使臣来拜访,看见果树后日思夜想,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能吃果子的好方法:砍树取果。当他得意洋洋的把果实取来,给国王讲了他的方法,顿时,国王一惊:“那我们以后还能吃到这样美味的果实吗?”使臣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到,那再将树栽回去不就得了?”于是,使臣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树栽了回去……

听到这里,我早已笑得前仰后合,喝到口中的水都喷了出来。这位外国使臣太无知了,做什么事不考虑后果就办,有些像我小时候作过的一件事。

小时候,我家种了几棵辣椒树,那时,我经常听别人说到“移栽”这个词,于是我便拿出了小剪刀,“嚓嚓”转眼间所有辣椒树的根通通入土,我将根埋在了土中,想象着小辣椒长出来的样子。妈妈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等着她的表扬,妈妈笑着说:“树没有根,就无法活”看,我可爱吧!

憨态可掬的我与笨头笨脑的外国使臣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想想后果,尽可能地考虑的周到一些。

不论干什么,要把做后的后果全部考虑到,确定没有问题再做,不然也许做着做着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便会呈现在你面前,后悔都来不及。

砍树的老王头 篇6

清明节那天上午,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推开老屋的院子门,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长寿的银杏给人惊喜,几天不见就蹿出了快一尺长的嫩芽;枫树经历连日来的“雨纷纷”,崭新的叶面红彤彤;两棵近百年的老树也青翠欲滴;最耀眼的是那棵茶花,赶着季节开,粉红色的花朵把树妆得晶莹剔透;唯有北边的那棵大椿树有点另类——“赤条条”的,还不见新叶。

怎么回事?妹夫用剪刀小心地划开树皮,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大椿树死了!我着实心痛。围着椿树,我转了一圈又一圈,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我和妻子回农村结婚,没有红地毯,没有婚纱照,我那当了一辈子中学校长的老父亲半夜骑自行车到县城割肉,老母亲颠着一双细脚走三十多里路,到湖边的亲戚家买鱼。凑合着,白天请亲戚叔伯吃餐薄酒;晚上,接同湾的乡亲们来“和洞房”。一切依照老家的婚俗进行,唯一不同的是我和妻子合作栽了棵“结婚树”。当时,方圆数十里没有苗圃,我们也孤陋寡闻,只知道椿树名字好,象征春天,也寓意青春。那小椿树善解人意,一栽就活。三十多年过去了,树形出落得清秀雅致,颇有文化味,不似农村田埂上的树,粗胳膊粗腿弯着长,有人调侃:到底是教书先生栽的,我们听了权当是夸奖。

儿子去年冬季结婚,依照老祖宗的规矩,我们回老屋请乡亲们吃了餐“和房”酒,比起三十年前,不仅鱼肉满席,酒水充足,还放了几挂响鞭、几箱烟花。第二天,喜鹊登门了,又唱又跳地闹了好长时间,然后,衔来干枯的树棍,在椿树的枝丫上奋战了一个冬季,垒的窝巢比背篓还大。清晨,两只喜鹊便叫喳喳地迎接太阳,给没住人的老屋平添了几分生机。

林业站的朋友得知椿树的噩耗,见怪不怪地分析了死树的原因,直截了当地说:“快趁春季砍掉,再栽一棵你喜欢的树。”

说砍就砍,第三天是周六,那位朋友带着两拨人,早我十分钟到达了老家院子门口。这两拨人,一拔是砍树的,平板三轮上带着工具——锯子、斧子、粗麻绳,一应俱全;另一拨是栽树的,实地查看地形和土壤。这里需要交代:进入本世纪,大别山南麓的农村多出了一门手艺人——“砍树的”,他们是“勤”钱(方言:找钱赚)的庄稼人,在五颜六色的树林中,嗅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他们农忙下田畈,干完农活就开着平板三轮车,走乡村,串农户,或锯掉被淘汰的树,或修整多余的枝丫,做起了“侍候”树的生意。这班“砍树的”领头人姓王,五十大几岁,人们称他老王头。老王头是本镇人,中等个子,浅平的头发被树枝挠得像鸡窝,方形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睛还算明亮,身板还算硬朗,一臂肌肉疙瘩透出了庄稼汉的力气。问题出在下身——他是个瘸子,左腿短,走路一跛一跛的,我嘴里不便说,心里有意见,腿不方便的人怎么能爬树拉锯?

大家进了院子,来到大椿树跟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办法:砍倒椿树,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得材料(因为我想用椿树的材料做一件小家具,换种方式留个念想),又不能损害周边的电线,还要便于新树的栽种。

老王头则站在一边,踮起左脚,伸长脖子,直盯盯地望着树上的喜鹊窝,一言不发。

动物也有感应,喜鹊今天破例地没有又叫又跳地凑热闹,而是躲进了窝里。

过了好一会,老王头转过身问我:“椿树上是不是住着一对喜鹊?”

这问话太小儿科了,明摆着的喜鹊窝,还用问吗?我本来对老王头瘸着腿干砍树工就有成见,没好气地回答:“是的,有两只。”

他也很干脆:“这椿树不能砍。”

说得在场的人满头雾水,一棵死掉了的椿树,居然不能砍,难道有什么蹊跷?大家望着老王头,等着他说理由,可他偏偏憋着不做声,现场的气氛有点沉闷。好在老伴送来了刚泡的新茶:“新茶新茶,喝一口再商量。”大家边喝茶边说话,引出了老王头的往事。

老王头从事砍树这行已有十三四年,走遍了方圆近百里,砍过许多难砍的树,他列举了一例:省城武汉有个机关大院,散落着一群古老的园林建筑,一砖一瓦都是宝贝,可偏偏凑巧,宝贝丛中生长着一棵几丈高的大树。为了砍掉这棵树,这个单位四方托人,遍访高手,最终选择了老王头。依据地形树形,他用保险绳把自己吊在树梢上分段裁锯,经历几次惊险,终于完成任务,而且四旁秋毫无犯,东家直夸干得漂亮。“你们猜猜,东家把了多少钱?”老王头本想卖个关子,又等不及大家慢慢猜,刷的一下甩出五根指头,“五千元呀,叫劳务费!”那一刻,老王头眼睛里放射出得意的光芒。我想,这也许是他此生最大的一笔收入。

他的讲述让我越听越渴,我渴望了解这个普通农民,诸如他的左脚是怎么残疾的,椿树为什么不能砍,等等。想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选择了一个话题,不失时机地提了出来:“王师傅,你们砍树有哪些规矩?”

老王头平和地说:“我们农村人,冒得那多规矩,凭力气干活,凭活路换钱,一不谋财,二不害命。刚才说到的那棵树,我最用心也最费力,从太阳冒山干到了电灯亮,人家单位感动得不得了,给的劳务费也多,但是,我只收了一天的工钱。”最后的一句话就像水滴落进了油锅,溅起无数油花,马上有人问:“一天的工钱是多少?”他满意地回答:“三百元,不少。”有人在算账:三百元,五千元的十六分之一也不到。他解释说:“那是中间人会讨价,事先我也不晓得树周边都是宝贝,也冇想到人家会給那么多,我只想要我分内的工钱。”有人嗓门粗:“多余的钱被谁拿去了?”有人调侃回应:“还有谁,中间人,不劳而获……”

我一直没插话,老王头或许是看懂了我的眼神,也或许是转移话题,“东家是问我的脚吧?要是不嫌耽搁工夫,我就拣重要地说一说。”

东边大山坳里有棵老梧桐树,一人抱不过,树身上长了蛮多疙瘩头。多说一句,那不是一般的疙瘩,个头大,形状怪,姑娘媳妇看了害怕。老树死了,没人敢去砍,东家找到了老王头,他不信邪,接了这单生意。砍树的过程蛮正常,树顺利地倒了,他暗暗高兴大功告成,没想到在收拾工具时摔了一跤,折断了骨头……讲到这里,他低下了头,声音小得像是说给自己听,他本该去武汉的大医院治疗的,可苦于没钱:一是自家的家境不好,女儿病了好多年,也诊了不少的钱,就是诊不好;二是他不愿意找主人家的麻烦,怪自己大意,自认倒霉,最终拖成了残疾……

我下意识地闭上眼睛,为的是不让泪水流出,免得大家说我脆弱。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情他,怨恨他,一齐涌来心头:“老王啊,你是过于忠厚,还是不够聪明?自己该得的不去争取,别人该赔的不去索要,还说不少,以得到分内就满足;你一介残疾之身,直面生活的困境,承担如此的委屈,还责怪自己大意,以不找别人麻烦而心安;你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阿Q!”

我意识到失态,连忙走到他跟前,递上了一支香烟。老王头尽管不知道什么是阿Q,但明白了我的态度,一只手僵硬地接过香烟,默默地站在那里。

滚烫的油锅又一次噼噼啪啪炸开了,大家如梦初醒,有人说:“王师傅真有心,想到了窝里的小喜鹊。”有人说:“老王头是好人,椿树不能砍。”也有人遗憾:“这么多人,白忙活半天。”有人着急:“师傅们靠手艺赚钱,今天的工钱怎么算……”

老王头猛吸一口,随着喉头结的滚动,两个鼻孔冒出长长的青烟,板着脸对我说:“鹊鸟也是命,我今天宁愿白跑一趟。”

老王头的话掷地有声,给我以莫大的震撼。我是树的主人,我爱绿色,也爱生命,可是,这种爱没有融进血液和灵魂。不像老王头,既忠厚也聪明,不仅能够敏锐地观察事物,还能宽容他人,善待生命。正如大家所说,他是个大好人,他的脚不该瘸!

我没有丝毫犹豫,为了喜鹊窝的生命,今天,必须留下椿树。

妻子递上三张百元钞票:“王师傅,辛苦您了!”

责任编辑:子非

【砍树】推荐阅读:

上一篇:急性胆红素脑病下一篇:网络切换优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