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红素脑病

2024-06-09

急性胆红素脑病(精选7篇)

急性胆红素脑病 篇1

胆红素对患儿各种脑干神经核以及基底核等产生的毒性作用并引发的各种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即为胆红素脑病,部分医护人员对黄疸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使患儿的治疗受到延误,本次研究特就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进行急性胆红素脑病治疗的新生儿,全部患儿均确诊为急性胆红素脑病,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新生患儿不包括由染色体病、宫内感染、围产期窒息以及内环境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异常患儿。女性患儿占21例,男性患儿占29例,胎龄均不短于37周,出生时体重为2000至4700克,出生1.5至230小时后出现黄疸,患儿出生12至450小时后入院。对患儿病情进行评定,所用评分表为ABE评分表,由Johnson制定,共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级别,评定结果显示71例轻度患儿,得分为1至3分,少动、少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23例中度患儿,得分为4-6分,肌张力改变、躯干扭转痉挛、反应差以及嗜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重度患儿,得分为7-9分,惊厥、昏迷、角弓反张、呼吸暂停、哭声微弱或者过度哭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2 方法

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NBNA)、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TSB和血浆白蛋白比值(B/A值)、血清总胆红素(TSB)、临床表现、病因、出生时重量以及胎龄、性别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为了了解患儿的不良转归发生情况,对全部患儿进行随访,明确发育落后、听力障碍、神经发育落后、癫痫以及脑性瘫痪等不良转归情况[1]。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1.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血症

14例抗A患儿,11例抗B患儿,ABO溶血症患儿共计25例,占全部患儿的50%;抗D患儿为2例,抗E患儿为1例,共计3例Rh溶血症患儿,占6%;2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G6PDD),占4%,1例脓毒症患儿,占2%,1例血管外溶血患儿,占2%,1例G6PDD合并ABO溶血症患儿,占2%,1例G6PDD合并脓毒症患儿,占2%,1例ABO溶血症合共脓毒症患儿,占2%,其他15例患儿原因尚不明确,占30%。

2.2 轻、中、重度ABE患儿TSB、B/A值比较

患儿入院时TSB平均值为(468.72±106.18)μmol/L,间接胆红素增高主要表现,轻、中、重度ABE患儿TSB、B/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轻、中、重度ABE患儿异常率比较

BAEP检查结果显示,35例轻度ABE患儿中12例异常,占34.3%,15例中重度ABE患儿中12例患儿异常,占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测评结果显示15例患儿异常,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换血和非换血患儿不良转归率比较

对全部患儿行白蛋白输注、血液碱化以及蓝光光疗治疗,为了有效抑制溶血现象,对大部分新生儿行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输注治疗,共28例患儿行换血治疗,22例非换血组患儿入院时出现ABO溶血症、B/A值、TSB等病症的比例明显低于换血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换血组患儿入院时龄以及黄疸时龄明显晚于非换血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换血组患儿出现黄疸至治疗时间明显长于换血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转归发生率以及ABE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随访结果

1例患儿死亡,占2%,2例患儿出院后失访,对剩余47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显示3例患儿死亡,主要引发原因为喂养困难、呼吸暂停以及抽搐等,占6.38%,7例患儿发生不良转归,占14.89%,1例听力障碍患儿,1例神经发育落后患儿,1例脑性瘫痪患儿,3例智商发育低下患儿,1例癫痫患儿;4例轻度ABE患儿出现不良转归及死亡,占11.43%,5例中度ABE患儿出现不良转归及死亡,占41.67%,2例重度ABE患儿出现不良转归及死亡,占66.67%,轻、中、重度ABE患儿不良转归及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ABE患儿临床特点详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1周后发生的胆红素毒性急性期表现即为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基底核以及各种脑干神经核等受胆红素毒性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即为胆红素脑病,能够对患儿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发育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若医护人员对胆红素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导致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病情恶化。胆红素毒性引发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智力障碍、体力障碍、注视异常、手足徐动症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临床上尚没有能够使该病得到有效确诊的方法,加大了漏诊、误诊的发生率,容易造成患儿病情迁延,危及患儿的正常发育和生命安全[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BE程度与不良转归发生率呈正相关,为了对患儿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对ABE进行临床分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黄疸治疗方案同进行ABE量化评分,能够使胆红素脑病获得及早确诊,同时对患儿进行加强光疗以及换血治疗等治疗方式,可以对胆红素脑损伤进展发挥重要的阻碍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研究结果表明ABE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引发因素为溶血性黄疸,同时临床上最为普遍的溶血性疾病即为ABO溶血症。因此,于产妇监测Ig G抗体有利于进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溶血病的防治工作。作为非常普遍的遗传性疾病,G6PDD也是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因素,加强对G6PDD活性检测的重视程度,能够及早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当前临床上进行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最常见方法为换血疗法,这一治疗方法能够使血清胆红素浓度得到有效降低,并对胆红素在脑组织中沉积产生阻碍作用,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换血疗法无法使已经形成的胆红素相关性神经损伤发生逆转,而且能够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出血以及、循环衰竭和感染等现象,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急性胆红素脑病治疗时应该慎重选择[3]。

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为胆红素脑病高危患儿进行有效评估,并为临床医生制定科学有效的抢救方案提供依据,从而使患儿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获得有效改善[3]。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进行急性胆红素脑病治疗的新生儿资料进行研究,对该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ABO溶血症以及Rh溶血症为黄疸的主要致病原因。BAEP检查结果显示,35例轻度ABE患儿中12例异常,占34.3%,15例中重度ABE患儿中12例患儿异常,占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测评结果显示15例患儿异常,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换血组与换血组患儿不良转归发生率以及ABE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ABE患儿不良转归及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为胆红素脑病高危患儿进行有效评估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探析

参考文献

[1]刘开珍,何华云,华子瑜.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227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2,9(23):118-119.

[2]陈艳霞,王家勤,许建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为神经测定及婴幼儿期智能发育随访[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7(30):174-175.

[3]刘义,杜立中,刘悠南.新生儿黄疸的历史回顾及问题].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2(20):144-145.

急性胆红素脑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8月在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6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6例,体重2480~4400 g,平均(3228.6±455.8)g;胎龄37~42周,平均(38.9±2.5)周;日龄1~7 d,平均(4.1±2.4)d。黄疸出现时间均为出生后5 d内,颅脑MRI扫描时间为出生后3~11 d,平均(6.2±2.4)d,患儿出现黄疸后均进行血清胆红素(TSB)测定,并根据测定值将患儿分为3组,A组24例,血清TSB≤205μmol/L;B组19例,血清205μmol/L<TSB<342μmol/L;C组17例,血清TSB≥342μmol/L。三组患儿性别组成、胎龄、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齐全,均能够排除围生期窒息、宫内感染及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且所有患者均根据《实用新生儿学》[4]中ABE诊断标准确诊。

1.2 仪器和方法

应用1.5T Philips Intera Achieva MRI扫描仪,头颈联合线圈,检查前30 min根据患儿体重应用相应剂量的0.5%水合氯醛口服镇静,镇静成功后患儿仰卧位,头先进,扫描参数:层厚5 mm,间隔1.5 mm,T1WI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分别为550 ms和15 ms;T2加权像(T2WI)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R、TE分别为4200 ms和90 ms;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TR、TE分别为6000 ms和110 ms,TI为1900 ms。平面加权成像(DWI)选用平面回波序列(EPI),TR、TE分别为2900 ms和84 ms,弥散系数:b值为0 s/mm2及1000 s/mm2,成像时间为60 s。所有序列扫描范围从颅底至头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工作站分析,应用工作站自带软件测量两侧苍白球T1WI、T2WI信号强度,感兴趣区为卵圆形,面积为(39.5±1.5)mm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MRI表现

14例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增强,其中B组5例,C组9例,其余46例患儿T1WI信号无升高,60例患儿双侧苍白球T2WI和DWI信号强度肉眼观察无差异。

2.2 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T2WI组间比较

B组患儿左、右两侧T1WI信号强度均高于A组(左侧:t=17.491,P=0.000;右侧:t=17.120,P=0.000);C组患儿左、右两侧T1WI信号强度均高于A、B两组(与A组比较,左侧:t=30.301,P=0.000,右侧t=29.572,P=0.000;与B组比较,左侧:t=12.331,P=0.000,右侧:t=12.009,P=0.000);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图1),同组患儿左、右两侧苍白球比较,T1WI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T2WI信号强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组内左侧和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注:与A组同侧比较,*P<0.05;与A、B组同侧比较,△P<0.05;T1WI:T1加权像;T2WI:T2加权像

2.3 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ADC、e ADC值比较

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ADC、e ADC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组患儿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胆红素脑病患儿MRI表现

7 例ABE患儿均位于C组,两侧苍白球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信号强度平均值左侧为(1186.65±62.34),右侧为(1192.47±63.38),高于同组平均数(t=4.406、4.076,P=0.000、0.000),T2WI和DWI信号强度无改变。见图2。

图a示ABE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图b、c与图a为同一患儿,T1WI和DWI信号强度无改变

3讨论

新生儿代谢旺盛,红细胞寿命短,血红蛋白分解速度快,胆红素的生成量大,同时血浆白蛋白联结、运送胆红素的能力差,肝脏分解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当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139μmol/L时,患儿皮肤、黏膜会出现颜色变黄,即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往往于出生后2~3 d出现,1周左右消退,最长不超过2周,早产儿持续时间最长可达4周,但实验室检查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超过221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如果出生后24 h即出现黄疸,或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257μmol/L,或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每日增加超过85μmol/L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另外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也可确诊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多为新生儿溶血或缺氧[5]。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明显增加,加之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状态低下,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组织内[6],聚集于神经末梢,降低神经末梢的膜电位和神经传导,如果作用时间不超过2 h,对神经元造成的损伤是可逆的,如果胆红素作用时间较长,并与细胞膜内的神经节苷酯等成分联结,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对神经元造成严重损伤,此时,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神经元将胆红素部分吸收,可导致细胞的肿胀、固缩甚至崩解,并被巨噬细胞吞噬,神经胶质增生,患儿会出现ABE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且可能遗留肢体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的后遗症。

新生儿期基底核神经细胞代谢旺盛,是ABE最容易受累的部位,大量未结合胆红素选择性沉积于两侧苍白球,导致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引起细胞凋亡[7],颅脑MRI扫描T1WI显示两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是ABE的特征性影像表现[8],也是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鉴别点[9],其主要病理基础是胆红素的沉积和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疾病的凋亡,与患儿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中7例确诊的ABE患儿均表现为两侧苍白球T1WI的对称性高信号,T2WI和DWI苍白球的信号强度未见异常改变;由于未结合胆红素对于苍白球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神经毒性作用不伴有细胞水肿等导致H+浓度增高的表现,因此MRI扫描中T2WI和DWI的信号强度未出现明显异常变化[10,11],DWI可以通过测量表观扩散系数直接定量检测液体中氢离子的扩散行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神经毒性水肿性病变的诊断中应用广泛,目前尚未有ABE患儿DWI序列信号发生改变的报道,MRI扫描DWI序列在ABE的早期诊断中没有意义。部分患儿后期T2WI扫描也出现两侧苍白球信号增高,提示该区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坏死,提示患儿预后会较差,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12]。

MRI对于胆红素脑病的诊断研究,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主要慢性期的研究较多[13,14],对于新生儿ABE的MRI研究较少[15],尽管部分学者应用MRI的氢离子波普技术(1H-MRS)扫描可早期发现ABE患儿的神经代谢异常,并在早期对本病提出可能性诊断[16],但该研究不能反映出对神经系统整体功能损伤情况,不能对胆红素脑损伤进行全面评价,也没有形成公认的影像诊断标准,目前新生儿科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血清胆红素检查来确定诊断。本研究对60例病毒性黄疸患儿的两侧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MRI图像观察,患儿两侧苍白球信号强度随着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三组患儿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进行量化检测,发现B组患儿T1WI的信号强度高于A组,C组患儿T1WI的信号强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也有研究证明病理性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两侧苍白球T1WI的信号强度具有相关性,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256μmol/L时,患儿脑组织的MRI信号强度不会发生变化[17,18]。而三组患儿两侧苍白球T2WI信号强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病理性黄疸急性期两侧苍白球T2WI信号强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关联,不作为ABE影像学观察指标。另外,本研究还显示C组确诊为ABE患儿两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高于本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将C组患儿两侧苍白球T1WI平均值作为界限,可将T1WI强度值大于1166作为增高的标准,两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增高可作为临床诊断ABE的参考依据。本研究还显示三组患儿ADC值和e ADC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胆红素损伤苍白球导致的水分子运动差别较小,不能使ADC值和e ADC值产生变化,进一步说明胆红素对苍白球的神经损害不伴有细胞水肿。

急性胆红素脑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确诊治疗的黄疸新生患儿158例,其中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有51例,依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高素组(46例,胆红素水平>350μmol/L)、中素组(73例,胆红素水平201~350μmol/L)和低素组(39例,胆红素水平100~200μmol/L)。纳入标准:(1)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中黄疸的诊断标准[4];(2)日龄0~15 d;(3)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胎龄36~42周。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2)伴有其他脑部疾病;(3)伴有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贫血。高素组男31例,女15例,日龄1~13 d,平均日龄(8.21±3.28)d,胎龄36~40周,平均胎龄(39.98±2.04)周;中素组男48例,女25例,日龄1~14 d,平均日龄(8.11±3.31)d,胎龄36~41周,平均胎龄(40.32±2.13)周;低素组男29例,女10例,日龄1~14 d,平均日龄(8.36±3.22)d,胎龄36~40周,平均胎龄(40.56±2.42)周。三组患儿性别、日龄、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28 d内进行胆红素水平检测,并应用NBNA量表进行神经行为能力测评,及采用AABR测量仪检测急性胆红素脑病,统计分析所有患儿胆红素水平、NBNA评分和AABR检测情况,以及NBNA测评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预测价值。

1.2.2 AABR检测

患儿均采用AABR测量仪(ACCUSCREEN型,德国MEDSEN公司)和IP-300型耳塞式耳机进行测评,测评前口服水合氯醛入睡后,将记录电极、参考电极和地极分别固定于头顶正中、同侧耳垂和前额,单耳输入疏波短声,参数设置为强度75 d Bn HL,波宽0.1 ms,重复率11.4/s,带通滤波150~3000 Hz,叠加2000次,解析时间15~20 ms,对侧耳施于35 d Bn HL白噪声掩蔽,每耳测试3次,仪器自动判定“通过”或“不通过”,通过为正常,不通过为异常。

1.2.3 胆红素检测与分组

所有患儿在条件允许下进行经皮抽取静脉血2 ml,置入无菌抗凝试管中,常规分离血清,并进行胆红素水平检测。

1.3 评估标准

1.3.1 NBNA评分标准[5]

NBNA检查在环境安静、半暗、温暖的室内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时间在喂奶1 h后,限时10 min,检查项目包括行为能力6项,主动、被动肌张力8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态3项,共20项;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0、1、2分),满分为40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行为能力越低,得分在36~40分为正常,<36分为异常。

1.3.2 急性胆红素脑病诊断标准[6]

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增高,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基底神经节、丘脑和内囊的影像学异常,且AABR检查为不通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NBNA评分、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情况比较

在患儿NBNA评分方面,高素组<中素组<低素组,在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方面,高素组>中素组>低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NBNA测评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预测情况

NBNA测评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阳性预测值为77.97%(46/59),阴性预测值为94.95%(94/99),敏感度为90.20%(46/51),特异度为87.85%(94/107),准确度为88.61%(140/158)。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表现为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随着胆红素水平不断升高及侵入脑部,可致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7]。目前,可通过检测血清内胆红素水平监测新生儿黄疸的病情,但在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方面,效果欠佳。有研究报道,AABR检查可通过检测脑部视觉诱发电位反映耳蜗、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进而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此时患儿脑神经系统已处于损伤状态,其治疗难度也随之上升[8]。

周柏林等[9]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黄疸新生患儿的胆红素可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脑部,并对神经元造成毒性损害,导致中枢神经受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听力障碍和脑瘫。谢晓梅等[10]研究显示,在新生儿黄疸中,胆红素水平高的患儿更容易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进而损伤患儿神经系统,使患儿表现为神经行为能力下降。本院通过对NBNA测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其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进行分析,发现高素组患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中素组,中素组患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低素组,高素组患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素组,中素组患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明显高于低素组,在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方面,表明黄疸新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其NBNA评分越低,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越高,提示NBNA评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利于医师了解患儿病情,且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的发生有关;NBNA测评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阳性预测值为77.97%,阴性预测值为94.95%,敏感度为90.20%,特异度为87.85%,准确度为88.61%,表明NBNA测评在预测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生方面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提示NBNA测评是根据新生儿的反应判断其脑部发育情况的一种无创方法,可有效评估新生儿神经调节状态及其调节稳定性,进而反映新生儿脑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因此医师应重视NBNA测评显示异常的患儿,并对患儿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更准确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1]。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9月我院确诊[2]并入院治疗的56例胆红素脑病患儿, 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8例,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病情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辅助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一旦胆红素超过256.5μmol/L,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观察组患儿中男18例, 女10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20h至7d不等;早产儿6例, 足月儿22例;体重≤2.5kg有8例, 2.5~4kg有18例, >4kg有2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换血、注射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及抗感染等综合疗法。对患儿的发病原因、胆红素值、胆红素/白蛋白 (B/A) 值、黄疸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儿的神经行为测定值 (NBNA) 进行分析。治愈出院后, 根据患儿年龄大小, 每个月或3个月随访1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5软件进行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方差 (±s) 表示,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28例患儿的致病因素中溶血为15例 (53.6%) , 感染性疾病 (包括败血症、化脑、肺炎) 9例 (32.1%) , 其他疾病为4例 (14.3%) 。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观察组在治疗10d疗程结束后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 , 并显著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 (P<0.05) , 见表1。观察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28,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n=28, ±s, μ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瘫、听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主要由患儿脑内的胆红素水平高低决定, 而脑内的胆红素含量与血脑屏障的功能状态及血浆的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本组调查显示, 在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直接病因中, 溶血和感染性疾病排在前两位。近几年来, 溶血病逐渐成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病的首位因素[3]。本文数据显示因为溶血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高于感染因素。发生溶血引起新生儿红细胞破坏, 生成血红蛋白, 在单核吞噬细胞作用下产生的胆红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导致脑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障碍, 脑细胞也因能量代谢障碍而发生损伤。而且, 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 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也随之增大。在患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 除了病原体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外, 还可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导致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减低, 间接胆红素升高, 最终引发胆红素脑病。

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疗法中, 换血疗法可以在有效清除病原体的同时, 增强血液运送O2的能力, 纠正酸中毒, 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效降低, 减少胆红素的进入;换血后, 及时换出了血浆内的抗体以及致敏的红细胞, 从而减轻溶血, 有效控制血浆中胆红素浓度的升高;所补充的白蛋白与胆红素结合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阻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换血后, 处于胆红素脑病急性期患儿的神经功能、智力发育和听力可以得到有效恢复,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本文资料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NBNA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换血疗法可快速提高胆红素脑病患儿的NBNA积分值, 是治疗胆红素脑病的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以及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总结56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资料, 对病因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主要为:溶血病 (53.6%) 和感染性疾病 (32.1%) ;观察组28例患儿除进行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白蛋白、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外给予换血治疗;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28例患儿进行比较, 治疗后的NBNA评分改善情况,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溶血和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主要病因, 换血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NBNA评分, 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换血疗法

参考文献

[1]余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 2010, 39 (17) :2381-2384.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7-305.

急性胆红素脑病 篇5

关键词:胆红素脑病,三级预防,发育商数,康复护理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疗及康复护理, 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促进康复和生活能力的锻炼的预防措施[1]。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高, 幸存者常留下胆红素脑病四联症及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 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2],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三级预防康复护理对已患病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 使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尽早采取感觉统合康复训练, 以减少脑病患儿残障现象, 最大限度提高患儿行为的发育。我科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进行三级预防康复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08年9月我科收治64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住院患儿, 男36例, 女28例;胎龄32.1周~41.3周;出生体重2.26 kg~4.23 kg;均符合胆红素脑病的诊断金标准[3]。选择2006年9月—2007年9月32例患儿为对照组, 男18例, 女14例;胎龄38.4周±1.9周;出生体重3.31 kg±0.44 kg。选择2007年9月—2008年9月32例患儿为观察组, 男20例, 女12例;胎龄38.3周±2.8周;出生体重3.29 kg±0.8 kg。两组患儿在日龄、出生体重、血清胆红素、疾病分期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治疗与护理, 在住院期间至2岁均未采取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病情、发病时间、行为发育的特点制订三级预防康复计划。两组均采用了常规治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给予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康复护理一般在病情稳定后 (7 d~14 d) 开始[1], 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及患儿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康复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听觉、视觉、抚触、肢体运动等刺激以及感觉统合康复训练。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实施医疗护理操作后给予康复护理, 出院后让家长每周定期带患儿到医院接受康复训练, 并指导家长掌握各阶段康复训练方法、技巧。根据患儿具有的不同能力训练, 以提高其适应性、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语言交流和认知能力、个人-社交能力等。

1.2.1 康复护理

1.2.1.1 听觉刺激

每次与患儿接触时都与其对话, 床头悬挂风铃, 用不同发声的玩具刺激患儿听觉, 清醒时播放柔和、欢乐的乐曲。

1.2.1.2 视觉刺激

在患儿视线范围内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如气球、红花等让患儿观看, 经常与患儿进行目光交流, 用色彩鲜艳的图片、玩具等逗引患儿注视、追视物体, 以训练患儿对人与物的注意力。

1.2.1.3 抚触训练

抚触按摩在两次喂奶间进行, 每天1次或2次, 每次10 min~15 min, 按摩前在双手掌涂以按摩油, 依次按摩头面部、胸腹部、四肢和背部, 抚触时可播放柔和的轻音乐[4], 抚触者面带笑容, 给患儿以爱的感受, 抚触持续至患儿6个月。

1.2.1.4 被动运动及俯卧抬头训练

清醒时将患儿俯卧位, 在前方逗引其抬头和转头并逐渐增加保持时间, 在关节的活动范围内进行四肢的被动运动。

1.2.1.5 其他训练

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如滚球、荡秋千等。出现姿势异常或运动落后者, 根据患儿运动模式、肌张力、肌力等情况, 选择性采用Vojia法、Bobath法、上田法、穴位按摩等康复技术[5]。

1.2.1.6 加强营养支持

指导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6个月内坚持母乳喂养。以上各种刺激均要在患儿觉醒、安静状态下进行, 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因人而异, 以不引起患儿疲劳为度。

1.2.2 评价方法

在患儿6个月至2岁时, 对其进行跟踪, 行为测试采用盖塞尔发育量表 (GDS) 测查, 测查工具用测试箱,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完成, 测查者不知道测试者是否经过干预。要求检查5个方面, 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发育量表测查的得分成为发育商数 (DQ) , DQ=成熟年龄÷实际年龄×100, DQ等级划分:130分以上为上等;116分~130分为中上等;85分~115分为中等;70分~84分为中下等;70分以下为低下[6]。两组患儿均于随访时间内定期进行检查评定, 时间分别是6个月、1岁、2岁。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三级预防康复护理进行得越早越好。现代康复医学认为, 疾病发作病情控制稳定后, 康复护理即应开始。目前已知脑组织在出生6个月内尚未发育成熟, 还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 异常姿势和运动尚未固定化, 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 代偿能力高, 重组能力强。若此时给予良性刺激, 大脑能以新生的细胞重建神经受损部分或替代已经死亡的细胞, 使脑在损伤部位的周围实行改组或重建, 使脑功能得到良好的代偿[7,8], 这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必要性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介绍的三级预防康复护理方案抓住了脑发育的关键期, 充分刺激脑细胞发育, 以促进大脑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发挥,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应重视:训练应循序渐进, 特别强调应指导和教会家长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手法、力度、原则, 以保证患儿回家后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训练;训练应持之以恒, 定期召开家长联系会, 鼓励他们坚持训练;加强随访, 密切追踪, 建立随访记录;对家长进行有关胆红素脑病危害性的宣教, 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也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祖华.三级预防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27) :2762-2763.

[2]张艳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 2009 (6) :29.

[3]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97.

[4]杨旭芳.新生儿抚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04, 19 (3) :176-177.

[5]鲍秀兰, 孙淑英, 虞人杰, 等.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J].北京: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2:1903-1906.

[6]林传家, 李寄平, 张秀玲, 等.婴幼儿发育检查手册[M].北京市儿童保健所, 1986:1-2.

[7]周从乐, 黄真, 姜毅, 等.围产期脑损伤小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 (4) :197-199.

急性胆红素脑病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患儿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最终均确诊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其中男37例、女23例;入院时胎龄34.0~42周, 平均 (38.5±2.1) 周;日龄1.0~ 6.0 d, 平均 (3.5±1.5) d;MRI 及1H-MRS检查时日龄1.6~ 6.5d, 平均 (4.2±1.4) d;体质量1 100~4 600g, 平均 (3 025.0±825.5) g;均皮肤黄染, 住院过程中血清总胆红素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 348~671μmol / L, 平均 (520.5±85.9) μmol / L。其中MRI及1H-MRS检查前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15 例, 主要依据为:具有警告期症状2 项, 如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或痉挛期症状1 项:如抽搐、角弓反张;病因分别为:败血症7例, 颅内出血3例, 溶血病2例, 不明原因3例。

1.2 设备和参数

采用美国GE公司的GE signa Horizon 1.5 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 使用标准正交头部线圈进行头颅扫描。T1加权成像 (T1WI) 、T2加权成像 (T2W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1H-MRS) , 常规行矢状面及轴面扫描, 层厚4mm, 层距0.5mm。完成常规图像后, 在TWI 轴位像上将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 ROI) 跨中线定位为双侧基底核区, 采用点分辨法 (PRESS) 波谱序列采集;肌酸 (creatine, Cr) 、氮-乙酞天门冬氨酸 (N-Acetylaspartate, NAA) 、胆碱 (choline, Cho) 等代谢物分析在工作站进行, 计算出各代谢物共振峰峰面积。以Cr 作为内参照物, 用各代谢产物的峰下面积与Cr 峰下面积之比值作相对定量, 计算Cho/Cr、NAA/Cr比值。

1.3 检查与随访

检查前30 min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0.3~0.5 ml/kg, 使患儿在睡眠状态下完成MRI和1H-MRS检查。所有患儿不仅于急性期行MRI和1H-MRS检查, 并与慢性期 (出院6月后) 来院复查MRI和1H-MRS, 随访1年, 评价患儿预后情况, 根据田昌军[4]等方法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

1.4 质量控制

MRI和1H-MRS结果由两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资质者双盲法读片, 有异议病例需由两位医师共同分析得出。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多组间行配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敏感度

MRI显示21例患儿苍白球为T1WI相呈对称性高信号, T2WI及DWI 相上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阳性率为35.00%;1H-MRS检测出28例患儿具有阳性指征, 阳性率为46.67%;即1H-MRS、MRI及临床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35.00%、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5.67, P<0.05) 。

2.2 MRI征象

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急性期和慢性期苍白球区MRI信号表现如表1所示, 在急性期苍白球区T1WI呈高信号, 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慢性期, T2WI多呈等信号, 部分患儿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无论急性期, 还是慢性期, 均未见DWI 上有特殊改变。

2.3 1H-MRS表现与MRI 表现关系

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苍白球区MRI与1H-MRS改变如表2所示, 可见T1WI高信号组NAA/Cr下降, Cho/Cr、 Cho/NAA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T2WI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急慢性期苍白球区T2WI改变与预后的关系如表3所示, 可见急性期、慢性期苍白球区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患儿, 均预后不良, 与等信号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05μmol /L或早产儿>256 μmol /L时, 临床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约占住院新生儿的30%~50%。持续存在的高胆红素血症下, 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沉积, 进而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病变, 即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分子生物化学研究表明, 胆红素所诱导的神经毒性涉及到能量代谢、膜功能和膜电位、酶、蛋白质和DNA 合成的改变, 影响神经递质的摄取与释放、受体功能和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调控, 以脑基底节区神经细胞最易受累。

既往, 临床对BE的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生化检查及临床表现, T-BiL>342 μmol /l 为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界值[5]。文献[6]研究及临床实践显示, BE的发生不仅只由T-BiL浓度决定, 血中游离胆红素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在某些高危因素, 如早产、极低体重、缺血缺氧性脑病、脑部血肿和高碳酸血症等均可导致体内游离胆红素的增多。因此, 单凭T-BiL预测BE的发生并不可靠。近年来, 一些新的诊断技术应用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诊断, 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 , 被认为对BE具有较敏感的监测作用, 但临床导致听力障碍的因素较多, 因此BAEP的特异性不强[7,8]。

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 胆红素脑病患儿以基底节区损伤为主, 且以苍白球的中后部最为严重, 国内外研究[9,10,11]多倾向于胆红素脑病急性期苍白球区T1WI呈高信号, 呈双侧对称性分布, 并被认为该征象为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特征性表现;急性期于T2WI上少有异常表现, 若病情严重或持续进展也可导致T2WI高信号, 其原因可能在于BE后期胶质增生所致, 是病情极为严重的提示, 患儿预后较差。截至目前, 尚没有BE在DWI序列上阳性表现的报道, 其原因可能在于胆红素选择性沉积在苍白球上以后, 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损伤, 表现为凋亡和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而凋亡所导致的水分子运动的变化不足以引起DWI 信号的改变, 或其信号改变轻微, 不足以辨别。本文中, 常规MRI研究结果也印证了文献观点。

1H-MRS是当前最常用的磁共振波谱检测技术, 可无创性测得活体组织代谢物的化学成分, 并可进行定量分析。在1H-MRS测定的代谢物中, 各有着不同的参考价值, 其中NAA被看做神经细胞和轴突生存能力的标志, 其含量减少提示神经元的缺失或功能的改变[11], 在胆红素毒性作用下, NA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Cho反映细胞的增殖能力, 在胆红素脑病患儿, 因存在神经元坏死性病变, 理论上可同时出现NAA 峰的降低及Cho 峰的增高[12]。Cr是新陈代谢的标志物, 其含量相对最稳定[13], 因此本研究将Cr 峰作为内标准来判断其它波峰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 在苍白球区MRI改变时, 患儿的1H-MRS表现已有改变, 表现为NAA/Cr下降, Cho/Cr、 Cho/NAA增高, 这也符合临床的客观规律, 即细胞代谢的改变早于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的异常。这与类似的文献研究结果结论是一致的。在本研究中, 如前所述, 考虑到血清学指标的特异性不高, 影响因素较多, 未将其纳入研究观察的指标之中;本研究因时间短暂, 样本数尚比较少, 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 (MRI) 及磁共振波谱 (1H-MRS) 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BE) 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价值。方法:选取60胆红素脑病新生儿, 均于急性期、慢性期行MRI及1H-MRS检查, 随访1年评价患儿预后。比较各期MRI、1H-MRS的征象, 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1H-MRS、MRI及临床诊断BE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35.00%、25.00%。在急性期苍白球区T1WI呈高信号, 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慢性期, T2WI多呈等信号, 部分患儿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未见DWI上有特殊改变。1H-MRS表现为NAA/Cr下降, Cho/Cr、Cho/NAA增高;急性期、慢性期苍白球区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患儿, 均预后不良。结论:苍白球区T1WI高信号可作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特征性表现, 慢性期T2WI高信号预示预后不良, 1H-MRS的改变早于MRI, 表现为NAA/Cr下降, Cho/Cr、Cho/NAA增高, 常规MRI与1H-MRS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率, 对其早期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急性胆红素脑病 篇7

S100B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 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星状神经胶质细胞的胞质中。中枢神经系统细胞损伤时, S100B蛋白从胞质中渗出, 进入脑脊液, 再经血脑屏障进入血液, 故血清酸性钙结合蛋白是反映脑组织病理性损伤的特异生化指标。为了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前, 早期发现胆红素脑病, 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我们进行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S100B蛋白与血清胆红素及脑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旨在探讨S100B蛋白对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为其在临床诊疗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于2011年8月1日~2012年4月30日在我科住院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0例为观察对象。男48例, 女42例, 各组病例均除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代谢性异常等疾病。胎龄体重、病因分布情况:ABO血型不和性溶血性病33例, 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12例, 感染因素36例, 其中肺炎8例, 败血症10例, 脐炎9例, 脓疱疮6例。原因不明9例。治疗:光疗或换血加光疗。其他根据情况予以抗炎等处理。诊断标准及光疗及换血标准符合[2,3,4]。

1.2 检测指标

所有患儿入院时静脉采血3 m L, 离心留取血清。3 500 r/min, 15 min,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氮法检测血清胆红素, 包括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肝功能。剩下血清存储在-80度。S100B含量的测定采用ELISA法, 试剂盒购自生物医学技术公司, 操作严格按其说明书进行。

神经检查包括肌张力、肢体运动、及凝视、生理反射。分组方法参考[5]分为:正常组和脑功能障碍组。脑功能障碍包括:姿势异常、反射不对称、高频的抖动、肌腱反射异常、肌张力增高、明显不对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 (±s) 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特异性、敏感性采用Receive operation相关分析。

2 结果

将S100B与血清胆红素进行相关分析, 胆红素越高, S100B越高。相关性分析, 血清胆红素与S100B有一定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867。见附图。

血清胆红素大于342μmol/L的婴儿与小于342μmol/L组相比, S100B差异有显著性, 进一步提示S100B与血清胆红素进行有一定相关关系。见表1。

注: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所有对象, 共有轻度神经功能异常26个, 均集中在大于342μmol/L组, 而有轻度神经症状婴儿的胆红素、S100B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胆红素、S100B可作为脑功能障碍标志。三个月复查, 轻度脑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消失。见表2。

注:1) 有无神经功能障碍患儿总胆红素比较, t=8.847, 差异有显著性, P<0.05;2) 有无神经功能障碍患儿S100B比较, t=4.637,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Receive operation分析发现:胆红素376μmol/L出现脑功能障碍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2.9%和83.4%。而S100B大于32.6 pg/m L, 出现脑功能障碍的特异性和敏感性68.3%和82.2%。见表3。

3 讨论

胆红素毒性反应包括了基底节及脑干细胞核, 引起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胆红素脑病。病理上有脑干细胞核胆红素黄染, 是一种病理性诊断。双侧基底节异常高信号形成是胆红素脑病的特征性表现, 脑干诱发电位提示神经障碍和脑损伤。结合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症状及肌张力异常, 常作为胆红素脑病的诊断。而新生儿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极不典型、且滞后。早期诊断多依靠临床表现而缺乏客观的、广泛接受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因此, 仅凭临床表现很难准确诊断胆红素增高导致的脑病。临床上很难准确界定血清胆红素值的安全范围, 没有一个血清胆红素值能明确诊断是否发生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胆红素脑病尤为重要。

S100B是新型胶质和施旺氏细胞中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发育中重要生存作用的蛋白质。S100B水平是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可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缺血及创伤性脑损伤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间接判断神经元损伤的程度, 对早期准确了解脑损伤有重要意义。动物实验观察了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S100B水平及不同时间点脑组织S100B蛋白水平, 分析显示S100B蛋白可反映胆红素脑病仔鼠神经胶质的损伤程度[6]。所以, 本项目研究了血清胆红素与S100B蛋白及胆红素脑病早期脑损伤的相关性, 并发现脑损伤发生的预测参考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高胆红素是新生儿脑损伤常见问题, 但临床及实验室、影像检查对肯定和早期诊断均有不足和不实际。而且发生胆红素脑病的精确胆红素值不可预测, 对安全的胆红素值、以及胆红素对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引起高度关注, 多年来医生尽量避免足月和近足月儿胆红素大于20 mg/d L。本研究发现:随着胆红素的上升, S100B亦明显上升, 胆红素大于342μmol/L组及小于342μmol/L组, S100B差异有显著性。对出现脑功能障碍者, S100B及胆红素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S100B是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可能的脑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胆红素376μmol/L预测神经功能障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4%和72.9%, S100B 32.6 pg/m L预测神经功能受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和68.3%。因此, 血清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B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功能受损的早期预测指标。这与张玉晶[7]相同, 与OKUMUS[3]的研究有点相似, OKUMUS N发现:发现S100B与总胆红素高度相关, 胆红素大于19.1mg/d L后S100B稳定上升, 大于22 mg/d L脑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 于24 mg/d L脑电图异常, 而大于25 mg/d L听性脑病的发生明显上升。提示血清胆红素大于19.1 mg/d L可能出现胆红素毒性反应, 19.1 mg/d L是要积极干预的胆红素值, 大于19.1mg/d L的新生儿一半有轻度脑功能障碍, 而没有脑功能障碍、脑电图正常及无特殊神经临床表现者一般血清胆红素小于19.1 mg/d L。OZMEN等[8]发现新生儿胆红素大于20 mg/d L 12 h、20 h, 神经异常的发生率为18.1%和26.0%, 大于20 mg/d L是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证据, 但NEWNAN等[9]对140例胆红素大于25 mg/d L的新生儿进行2~5岁追踪研究发现:没有发现因为胆红素毒性反应导致认知行为神经异常。但是, 这些婴儿出生早期均进行了早期干预, 如换血和光疗, 可能是这些治疗阻断了胆红素的毒性反应。本研究也发现:新生儿阶段的神经症状在3个月时均消失, 也可能归功于治疗及时。

综合以上分析, 本研究发现:S100B与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阶段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估脑损伤的早期指标, 避免胆红素超过342μmol/L特别是避免大于376μmol/L。S100B大于32.6 pg/m L是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 本研究没有进行脑电图检查, 也没有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 有待将来进行S100B、脑电图、诱发电位与胆红素及胆红素脑病的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为了早期预测重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ELISA法检测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B的变化, 并对所有新生儿在新生儿住院及三个月大时进行了神经检查。结果 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B与血清总胆红素具有相关性, 住院时有无神经功能障碍组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B差异具有显著性。胆红素376μmol/L预测神经功能障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4%和72.9%, S100B 32.6 pg/mL预测神经功能受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2%和68.3%。结论 血清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B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功能受损的早期预测指标。

关键词:酸性钙结合蛋白,胆红素脑病

参考文献

[1]毛健.新生儿胆红索脑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评价[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 (9) :641.[1]MAO J.The pathogenesis of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2006, 21 (9) :641.Chinese

[2]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96-299。[2]SHAO XM, YE HM, QIU XS.Practical neonatology[M].4th ed.Beijing:People&apos;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1:296-299.Chinese

[3]明静.不同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 (31) :61-63.[3]MING J.Efficacy observation of the different blue ligh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3, 23 (31) :61-63.Chinese

[4]邓长柏, 朱萍, 李娟, 等.LED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 (22) :26-28.[4]DENG CB, ZHU P, LI J, et al.The effects of LED phototherapy on peripheral blood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13, 23 (22) :26-28.Chinese

[5]OKUMUS N, TURKYILMAZ C, ONAL EE, et al.Tau and S100B proteins as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ilirubin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term neonates[J].Pediatr Neurol, 2008, 39:245-252.

[6]胡丽娜, 姜志梅, 李晓捷, 等.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清S-100蛋白水平及其脑组织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 (24) :1720-1722.[6]HU LN, JIANG ZM, LI XJ, et al.Dynamic Changes on Blood S-100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Brain in Newborn Rats with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J].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2006, 21 (24) :1720-1722.Chinese

[7]张玉晶, 孙昱, 赵霞霞, 等.血清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对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9) :1516-1518.[7]ZHANG YJ, SUN Y, ZHAO XX, et al.The early diagnosis value of serum acidic calcium combined with protein s-100 on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J].Clin J Lab Diagn, 20l1, 15 (9) :1516-1518.Chinese

[8]OZMERT E, ERDEM G, TOPCU M, et al.Long-termfollow-upof Indirect hyperbilirubinemia in full-termTurkish infants[J].Acta Paediatr Scand, 1996, 85:1440-1444.

上一篇:土工力学性质试验下一篇: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