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炎(共10篇)
急性肺炎 篇1
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 在儿科疾病中,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首位[1]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伴随而来的是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下降PM 2.5 监测水平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 吸入的颗粒可以沉积到肺内, 阻塞肺泡以及细小支气管引起通气障碍;加之目前的儿童体质状况逐年下降, 儿童期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且这种状况引起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儿童急性肺炎为儿科医院中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病因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多种细菌、支原体或病毒联合或单独致病引起的, 其发病部位早期多数位于上呼吸道、支气管感染, 病变严重者可发展至肺段、肺小叶等部位的感染。 其主要致病特点为发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 易引起循环系统衰竭, 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 由于患儿的表达能力差, 对症状和疾病发展不能具体描述, 所以合理治疗的同时配合细致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患儿病情恢复十分重要, 可以极大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2,3]。 针对儿童肺炎起病急, 咳痰效果不理想, 早期进食易引起误吸等特点, 天津市儿童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采取对症处理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管理措施, 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本文总结980 例儿童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护理方案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分析, 为临床上儿童肺炎的护理方案修订提供参考意见,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2011 年1 月~2012 年1 月收治的980 例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61 例, 女419 例;年龄4 个月~13 岁, 平均5.5 岁;病程1~12 d, 平均6.5 d。 本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特点:无明显诱因的急性起病, 伴程度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 其中65 例肺炎较重者同时伴有高热、缺氧、精神烦躁, 肺部闻及湿啰音, X线片呈片状阴影, 肺部有实变组织改变, 血清Ig M抗体强阳性。 诊断标准依据《儿科学肺炎》规定的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1.2 治疗方法
本组980 例临床诊断的肺炎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主要包括止咳、化痰、退热等方法, 多数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对65 例重症肺炎患儿, 积极退热治疗, 密切监视生命体征, 对呼吸困难、缺氧等表现者给予鼻导管吸氧, 给予局部雾化吸入治疗, 拍背排痰护理;年龄较小患儿担心误吸, 给与鼻饲营养治疗;选择抗生素的标准主要是依据痰液细菌敏感药物试验, 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抗感染治疗, 静脉滴注, 1 次/d, 连续6 d, 待痰液细菌培养阴性或体温正常3 d可以停止使用抗生素治疗。
1.3 护理要点
1.3.1 临床病情监测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应严密记录患儿体温、心率、心律、呼吸状态、缺氧情况等, 警惕败血症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观察患儿基本情况, 如出现烦躁不安、瞳孔及精神状态的的变化, 或发现嗜睡、惊厥、抽搐等脑病症状时, 立即上报医师, 及时的采取抢救措施。 由于有并发全身败血症的可能, 患儿食欲减退, 需观察腹部有无胀痛或肠鸣音突然减弱的情况, 警惕中毒性肠麻痹的出现,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疗。 患儿若突然出现喘憋严重或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 心率突然加快、精神烦躁不安, 面部血管扩张, 主要考虑为痰液阻塞上呼吸道, 需要立即吸痰、吸氧, 及时改变体位, 必要时气管切开, 促进痰液的排出, 挽救患儿的生命。
1.3.2 低频振荡排痰护理儿童急性肺炎是由于患儿肺部炎症引起的急性感染, 使肺泡部位通气性变差。采用低频震荡排痰使其作用于患儿深部的细小气道, 有效排出细小气道中的痰液, 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支气管舒张, 改善肺通气状况。
操作方法:患儿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及平卧位, 选用适当的叩击头, 接上叩击接合器, 直接将叩击头作用于胸廓, 将叩击头放在患儿肺部下叶处, 持续30 s左右, 提起叩击头, 向上移动, 放在另一个部位, 进行叩击, 从下向上, 从外向里, 直到整个肺部及肋部, 要缓慢有次序的移动, 在下叶部及肺部感染部位, 可叩击时间长一些, 同时加大一些压力, 使积蓄的痰液从毛细支气管振落, 流向大的支气管, 在大的支气管中, 黏痰刺激咳嗽中枢, 从而帮助患儿排除痰液。 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有异常, 立即停止操作。
禁忌证为:皮肤及皮下感染;肺部肿瘤及血管畸形;肺结核、气胸、胸腔积液及胸壁疾病;肺脓肿;出血性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有发生出血倾向的;肺部栓塞;肺出血及咯血;不能耐受振动的患儿。
1.3.3 手扣振动排痰护理手扣振动排痰, 宜在雾化吸入后进行。 操作方法:操作时, 患儿取半坐卧位或侧卧位, 操作时屈起手指, 使手掌形成中空型, 1 次/2~4 h, 10~20 min/次, 从患儿肺的下叶部开始, 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叩击, 使痰液从周边肺野流向中心气道, 利用振动排除痰液。
1.3.4 呼吸道管理由于肺炎患儿免疫力下降, 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所以需要保持病房卫生、空气新鲜、湿度50%为合理。患儿呼吸道护理:患儿咳痰较多, 咽喉气管内炎性分泌物较多,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雾化如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4~6 次/d, 10~15 min/次, 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排出, 并且还可以增加抗生素的肺部抗菌浓度, 促进疾病恢复。 合并呼吸急促、困难、血氧饱和度低的患儿, 在高浓度吸氧的同时, 需要对呼吸道黏膜进行雾化治疗, 防止由于呼吸气道干燥引起的呛咳[4]。
1.3.5 气管内吸痰护理对不能主动配合咳痰婴幼儿和咳嗽能力差的肺炎患儿可在每次吸痰时按压胸骨上凹, 刺激咳嗽或鼻导管吸痰, 吸尽鼻咽部分泌物,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戴无菌手套, 选择细软的吸痰管, 以减少刺激, 吸痰时间选择餐前或餐后1 h为佳。 吸痰动作要轻柔, 10~15 s/次, 吸痰的压力要适宜, 应控制20~40 k Pa, 压力过大易造成气道黏膜损伤, 压力过小起不到吸引效果, 同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和Sp O2,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
1.3.6 饮食护理呛奶的婴儿, 为了保证足够的入量和水摄入量, 可采用留置喂饲管饲奶。 在两次奶之间经胃管注入温开水40~60 m L/次, 利于痰液稀释。
治疗过程中常会导致患儿胃肠道不适, 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给予患儿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 如牛奶、蛋类等, 不宜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 严禁辛辣食物的摄入, 防止痰液分泌量的增加;由于患儿肺炎影响进食, 需要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进行;在补充高蛋白能量的同时, 需要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 补充大量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增强患儿免疫力, 促进其更快的康复。
1.3.7 肺炎伴随症状的处理肺炎的伴随症状中, 发热有其是高热最常见。 护理过程中, 对发热的患儿每隔4 h监测体温1 次, 并绘制体温曲线,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推断肺炎病情的转归情况。 体温>38.5℃时, 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 配合适当使用解热药物;患儿高热时, 在降温的同时, 需预防高热惊厥危象的发生;对于患儿出现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双眼凝视、双拳紧握、肌张力增高等神经症状时, 需要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协助诊疗[5]。 持续高热不退的患儿多给予对应的物理降温, 主要是进行全身温水的擦拭, 冰枕、等处理, 肌注退烧药, 但要防止体温降得过快过低, 否则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造成患儿虚脱甚至低渗性脱水。
1.3.8 药物治疗抗生素的选择需要根据肺炎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不可盲目和滥用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时, 选择静脉滴注, 注意滴速控制在40 滴/min, 不易过快, 否则易造成患儿心衰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6];密切监测用药后的反应, 避免青霉素等过敏反应发生, 出现不良反应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后报告医师, 及时停止药物输注, 并进行抗过敏的治疗。
1.3.9 健康教育出院时指导家长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加强患儿的营养, 多进行户外运动, 增加体内维生素含量和机体免疫力;接种各种疫苗, 产生抗体;减少公共场所的进入, 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对急性肺炎积极治疗, 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并且避免继发肺炎发生, 如本身患儿伴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时, 更需要及时的住院治疗,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4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以及胸部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病情明显得到好转, 上述检查项目有1 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用药后72 h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患儿 (患儿家属) 满意度评估, 本研究采用患儿 (患儿家属) 使用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共二十项条目, 细化评分体系, 其中非常满意:>80~100 分;满意:60~80 分;不满意:<60 分。 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儿经过积极的抗炎、退热、止咳、化痰治疗及综合护理治疗后, 980 例中痊愈943 例, 有效31 例, 无效6 例, 无死亡病例;统计本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9.38%。 治疗过程中虽有病情反复的情况发生, 但经过积极的拍背吸痰呼吸道管理, 鼻饲营养以及其他方面的护理支持, 均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在本组患儿的护理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6 例无效的急性肺炎患儿其原因主要考虑为继发性肺炎, 主要是心血管基础疾病的存在, 就诊时间晚, 同时合并急性肺炎;在住院期间常规检查发现其基础疾病, 同时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后, 患儿肺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患儿经过经过护理治疗后,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 本组患儿 (患儿家属) 应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调查, 满意度为100%, 其中非常满意99.38%, 满意为0.62%;没有不满意的情况发生。
3 讨论
3.1 儿童肺炎基本概述
儿童肺炎的发病率很高, 占整个儿童疾病中的25%~65%, 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 目前的研究发现, 引起儿童肺炎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儿童本身体质问题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尤其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 必然伴随有严重的空气污染存在, 雾霾天气经常出现。 目前我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这一空气污染问题, 出台许多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环境污染情况, 包括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转产, 车辆限购限行政策等。 同时, 改善我国儿童的身体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状况, 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和身体虚胖的儿童比较多见, 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宣教工作。 同时, 了解肺炎发生的基本知识, 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肺炎的防控工作。 住院治疗肺炎期间, 积极控制肺炎的原发感染时、进一步改善肺通气功能, 防治并发症发生的同时, 应配合整体完善的护理, 避免感染因素的侵袭。 结合本组980 例患儿发病情况, 肺炎发生之前, 都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伴有早期的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现, 包括流涕、鼻塞、清咳等症状出现, 之后才逐渐发展为肺炎。 因此, 提示如果呼吸道早期感染症状出现时, 应及时对症处理, 改善临床症状, 同时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肺炎, 这是降低肺炎发病率的重要靶点之一。
3.2 雾化吸入和保证水分的摄入, 有效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雾化吸入利用压缩机把通过抗菌网绵基滤过的洁净空气压缩为一股强大的气流由喷气口喷出来冲激药水杯内的液体, 将其药水气化, 再由出雾口喷出供口鼻吸入, 由于药雾颗粒微细, 容易通过呼吸深入到肺、支毛细血管部位, 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 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定时定量从胃管中注入温开水, 保证水分摄入, 可以减少因脱水引起的呼吸道黏膜干燥。 雾化吸入的使用改善肺及支气管的内环境, 使得以前不好咳出的分泌物易于咳出或吸出, 这样保证呼吸道的通畅状况, 利于儿童肺炎的恢复。 本组患儿经过使用雾化吸入装置后, 其咳痰情况和深部分泌物吸出情况明显得到改善, 减轻肺炎的临床症状, 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 使得肺炎的病程明显缩短。
3.3 有效排痰是治愈儿童肺炎的关键措施
呼吸道黏液潴留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动或机械排痰。 振动会使支气管扩张, 淋巴管扩张, 使气道通过性增强, 分泌物吸收增加。 叩击所具有的垂直力可松弛、击碎、脱落黏性分泌物, 水平力可推动分泌物定向移动。 叩击作用可刺激浆细胞分泌, 稀释痰液, 刺激神经末梢, 加强纤毛蠕动, 排出痰液, 刺激咳嗽, 促进分泌物及痰液排出、清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消除水肿、减轻阻塞、改善呼吸音、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肺部感染等作用。 可以刺激患者的咳嗽机制, 又利于气道纤毛的运动, 既缩短了患儿的病程, 又降低了治疗费用。 同样也是改善呼吸道分泌物梗阻的关键所在, 如果分泌物比较黏稠或者是在细小支气管中不能用以上方法进行清除时, 可以考虑应用纤支镜进行排痰治疗。
3.4 选择合理护理措施, 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还可以进一步避免肺炎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如心衰、婴儿吃奶不当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促进患儿早儿康复[7,8,9]。 护理人员在积极同患儿交流时, 需要采用心理、饮食等全方位的综合护理;与家属沟通交流时, 采用健康教育等方式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另外对家长有效健康教育, 可以加深家长对急性肺炎及相关伴发疾病的了解, 有效减少了患儿再次患肺炎的可能, 减少患儿的病死率, 并在患儿出院时给予指导, 可获得满意效果[10,11]。患儿出院之前, 应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 (患儿家属) 进行访问, 总的满意度在100%, 多数家长对于护理辅助治疗持肯定态度, 同样说明儿童急性肺炎的护理工作确实对患儿的治疗和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得到家长的认可。
综上所述, 采取综合完善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儿童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避免急性肺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肺炎患儿的及早康复, 对于临床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肺炎的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 总结儿童急性肺炎护理经验, 为儿童急性肺炎护理规范制订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80例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相关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急性肺炎患儿经治疗及综合护理后, 痊愈943例, 有效31例, 无效6例, 无患儿死亡, 总有效率为99.38%。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经过综合护理后, 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 满意度为100%。结论 采取综合完善的护理方案可提高儿童肺炎治疗效果, 避免肺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肺炎患儿及早康复。
关键词:儿童,肺炎,护理,治疗方案,疗效
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探析 篇2
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联用氟奎诺酮类,观察组采用青霉素联用红霉素类或B-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对比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
结论:青霉素和红霉素联用对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4-02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体是指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1]。社区获得性肺炎占肺炎比重达90%以上,是社区医疗和基层医院的常见病[2]。本研究选取我院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为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120例。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齡范围在2岁至70岁之间,其中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中年人较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对CAP的诊断要结合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胸部X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其诊断依据主要有:①发热、畏寒;②咳嗽、咳痰和原有的呼吸系统病症加重;③血WBC<4×109/L或>10×109/L,细胞核可能会左移,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减少;④肺部实变体征出现炎性特征,声音会出现或干或湿的啰音;⑤胸部X线检查出现浸润性阴影,显现出间质性改变,可能还会出现胸腔积液。
全部120例患者X线胸片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浸润性阴影,确诊为肺炎。并非所有患者均具备以上所有的临床症状,有40例患者伴有前4项特征中的一项,有58例患者伴有2项,有12例伴有3项,有10例伴有4项。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抗菌用药多以递减的形式给药,首先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的输液,持续时间为3天至5天,至患者的胸痛、胸闷和咳嗽症状有所缓解时转为口服形式,且伴有雾化吸痰。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青霉素类进行治疗,病症较轻的与氨基糖苷类或氧哌嗪、氨苄青霉素联用,病症较重的联用氟奎诺酮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
观察组:针对老年重症肺炎采用青霉素类联用红霉素类的治疗方法,对合并慢性基础病的患者采用B-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的治疗方法。
1.4疗效观察。
(1)痊愈:患者体征完全缓解,患者客观完全正常。
(2)显效:患者体征显著缓解,患者客观近乎正常。
(3)有效:患者体征有所缓解,患者客观有所改善。
(4)无效:患者体征无缓解现象,患者客观指标无好转塑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较高,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8.3%)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主要症状、体征比较。观察组在肺部哕音、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社区医生无法对急性肺炎类常见病进行病原学检测,所以应当更加的谨慎和仔细的用X线胸片及相关诊断标准,还应当结合细菌耐药性和本地流行疾病进行考虑,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检查和耐心询问,对其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3]。若以常规的感冒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疗效,或出现胸闷、乏力及热咳嗽加剧等现象,而X线胸片显现炎性阴影,可确诊为肺炎,应当马上进行经验性抗菌治疗。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虽然不及红霉素的抗菌谱广,但是其吸收好且极少出现不良反应,其不仅对流感嗜血杆菌有着良好的疗效而且对肺炎军团菌、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有着显著疗效。因而B-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对治疗急性社区获得肺炎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老年人一般选用,或B-内酰胺、B-内酰胺类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联用大环内酯类对其进行治疗,对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者则单用或联用阿昔洛韦、广谱抗病毒药三氮唑或核苷等。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若出现类似症状要对其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以协调抗炎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因此,青霉素和红霉素联用对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疗效更加的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曹伟灵,谢贤伟,许夏燕,等.社区获得性肺炎196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75
[2]孙丽丹,张萍,玄春实.从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看肺炎支原体肺炎[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10,(34):77-78
急性肺炎 篇3
1 发病情况
台溪乡水牛养殖户黄某饲养13头水牛, 冬春农闲季节放牧于离村庄较远的荒山及冬闲田中自由采食, 夜间将牛关在四面通风的简陋牛舍里。2012年2月11日上午放牛时, 发现1头6岁左右母牛精神不振, 行走缓慢, 并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发病期间, 畜主自行使用治疗感冒的草药进行治疗, 病情不见好转且日益加重, 于2月14日前来求诊。
2 临床症状
患牛病初精神不振, 食欲、反刍减少, 容颜憔悴, 毛松颤抖, 眼半闭似打瞌睡, 看人时, 一只眼睛斜看, 好象头颈转动不灵;发热, 脉搏加快, 咳嗽, 气喘, 鼻流黏液, 口色稍红, 舌苔薄白。随着病情发展, 患牛精神显著沉郁, 食欲、反刍废绝, 体温升至40~41℃, 稽留热, 鼻镜干燥, 气粗喘促, 呼吸困难, 腹式呼吸明显;喜卧、不愿行走, 站立时前肢张开, 伸颈和张口呼吸, 肌肉发抖;鼻液呈铁锈色, 口舌青紫, 脉象细数;听诊胸部呼吸呈湿性啰音或拉锯音, 叩诊有痛感。
3 诊断
根据热型、胸部叩、听诊变化, 铁锈色鼻涕和定型经过等特征性症状, 叩诊音由半浊音开始逐渐变为浊音, 肺部听诊时湿啰音由强到弱后消失, 出现捻发音, 拟诊为水牛急性肺炎。临床上须注意与肺痈、肺热区别。肺痈发热不规则, 鼻流腥臭脓涕, 低沉咳声, 肺部听诊有大水泡音;肺热呈弛张热型, 比肺痈高, 鼻流灰白黏涕, 清亮咳声, 咳嗽不爽, 病灶呈肺小叶炎症分布, 听诊有湿性啰音但没有肺炎明显。
4 治疗
1) 气管内注射青霉素160万u、0.25%普鲁卡因15 m L, 每天1次, 连用2 d;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1 50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 L, 每天1次, 连用3 d;同时, 上午配合肌注头孢拉定 (100 mg/kg体重) , 下午肌注卡那霉素 (15 mg/kg体重) , 连用3 d。
2) 结合中药治疗:荆介、防风各32 g、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各25 g、桔梗31 g、茯苓46 g、川芎、甘草各16 g, 共为末, 开水冲, 候温灌服。每天1次, 连服3 d。方中荆介、防风发散肌表风寒, 羌活、独活祛全身风湿, 四药共同驱邪解表为主药。配合川芎散风止痛;柴胡协助荆介、防风疏解表邪;前胡、桔梗宣肺止咳;枳壳理气宽胸;茯苓渗湿健脾, 均为辅药。甘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体质虚弱者, 可去荆介、防风, 加党参 (代人参) 以扶正祛邪。
通过以上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翌日即见好转, 连续治疗3 d后, 高热全退, 一周后痊愈。
5 小结与体会
1) 发生该病时, 应隔离治疗, 给患畜富有营养多汁的易消化饲料, 少量多次, 供给清洁的温热饮水, 患畜痊愈后再单独饲养一段时间。
2) 中西联合用药, 可起到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标本兼治的作用。气管注射抗生素加低浓度的普鲁卡因, 可以增加药效、提高肺局部的抗生素浓度, 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同时应注意, 气管注射时应选用较小号的针头以减少损伤, 药液总量不宜过多;中药宣肺气、调营卫、驱邪外出、发汗解表、散寒祛湿、调节机体机能, 对恢复健康起了很好的作用。
急性肺炎 篇4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童急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急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儿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炎儿童实施优质护理能减少患儿住院时间,促进其快速康复,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关键词】儿童;急性肺炎;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88-01
急性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其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寄生虫,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常导致患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其中重症肺炎更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急性肺炎发病率较高,四季均会发生,由于春、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急性肺炎发病急、进展快,若治疗不彻底,易引发多重并发症和反复发作,因而临床上应积极治疗并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我院给予急性肺炎患儿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8例急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个月~13岁,平均年龄5.3±2.4岁;病程2~10d,平均病程5.2±1.5d;轻度肺炎36例,重症肺炎8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3±1.6岁;病程1~11d,平均病程5.6±1.4d;轻度肺炎37例,重症肺炎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44例患儿一般护理,包括协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密切观测患儿病情,指导家长让患儿正确服药等。给予观察组68例患儿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环境护理
为患儿准备舒适的病房环境,控制病房的温度、湿度适宜,一般温度为22~24℃、湿度为40%~60%为宜,多开窗,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床上用品采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被子尽量舒适松软,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感。
1.2.2病情护理
患儿入院后,密切观察其呼吸状况,心率、体温等情况,注意预防肺不张、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若发现患儿昏睡不醒、瞳孔睁大、抽搐、烦躁不安等症状,患儿可能已接近窒息,需及时报告医生实施急救。若患儿心率忽然加快、面部血管扩张,可能有痰液阻塞上呼吸道,需及时吸氧、吸痰。
1.2.3呼吸道护理
患儿因咳嗽痰液增多,加之痰液粘稠常常滞留呼吸道不易咳出,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患儿窒息。可以采用沐舒坦、氨溴索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每天5~6次。每次约15min,使患儿顺利将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1.2.4饮食护理
多让患儿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患儿咳嗽症状,少吃多餐,避免出现饱胀感。对于哺乳期患兒,需保证每天摄入足够量的奶和水,若患儿呛奶,可留置喂饲管饲奶。
1.3评定指标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问卷调查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其选项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在所有儿童疾病中,小儿急性肺炎约占20%~60%[4]。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严重时常导致患儿窒息,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内涵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安全,满足病人的基本要求,让病人身心均感到舒适[5]。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一切活动都把患者放在首位,处处为患者着想,以提升整个护理服务的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低耗、优质、放心、满意的医疗服务。本次研究给予急性肺炎患儿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7.8±2.4d)、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7.7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2.6±3.5d、79.5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在急性肺炎患儿住院期间给予优质护理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世芳.130例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0):128-130.
[2]邹萍.儿童急性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35-138.
[3]孙彩焕,付姝丽,辛丽娜,侯颖,王晓环.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04):732-734.
[4]程光磊.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08):329-330.
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用药初探 篇5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儿科,合理用药
在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各类疾病中, 支气管肺炎为常见的一种。支气管肺炎也被称为小叶肺炎, 该病易导致患儿死亡, 所以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1]。在治疗小叶肺炎时, 用药是否合理将会对患儿病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实证调查作为研究的基础, 初步探讨了儿科治疗小叶肺炎时的用药现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研究的小叶肺炎患儿为100例, 男57例, 女43例;年龄6个月~10岁, 平均年龄5.3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干湿啰音、咯痰及咳嗽, 此外有6例腹泻, 17例出现口周发绀症状, 52例表现为呼吸急促, 91例存在发热症状。以上所有病例均经过X线检查, 并已得到确诊。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小叶肺炎患儿在治疗时的用药情况, 对用药是否做到合理化进行分析, 主要的分析要素为联合应用抗菌类药物的现状。收集研究中所需要的相关数据, 将数据资料输入到Microsoft excel软件中, 并采用该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
2 结果
经统计分析, 发现在对100例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 应用的药物共有45种, 其中有20种为抗菌药物, 占44.44%;说明每一例患儿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以下几种药物被应用的频率较高:奥格门汀、舒普深、西迪林及阿莫西林颗粒。对100例小叶肺炎患儿进行用药治疗时, 31例为用药不合理, 33例为基本合理用药, 36例为合理用药。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包括不合理配伍及联用等。联合用药情况7例为三联, 54例为二联, 39例为单用。
3 讨论
婴幼儿患者所出现的急性支气管肺炎, 通常由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小叶肺炎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患儿感染病毒或细菌, 如因感染病毒而导致发病, 则为病毒性小叶肺炎;如因感染细菌导致病发, 则为细菌性小叶肺炎, 导致小叶肺炎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等[2]。由于婴幼儿的肺脏还没有完全发育, 抵御外界不良感染因素的能力较弱, 病毒或细菌容易侵入体内;一旦体内遭到病毒或细菌的入侵, 极容易引发疾病。因春季气候有利于病毒繁殖及细菌繁殖, 冬季婴幼儿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春季和冬季是小叶肺炎的高发季节。支气管是小叶肺炎的炎症中心, 所以支气管肺炎即为小叶肺炎, 双侧肺叶或肺下叶均可见炎症。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湿性啰音、干性啰音、紫绀、呼吸困难、高热及咳嗽等;如患儿的病情较轻, 经过治疗后, 可以得到良好的预后;但急性重症患儿病情较为严重, 缺氧及中毒症状容易出现, 严重时, 呼吸及心跳衰竭现象亦可出现[3]。因此一旦发现婴幼儿出现呼吸急促、咳嗽以及发热症状时, 应及时就诊, 避免疾病恶化, 使患儿的治愈率得以提高。
在治疗小叶肺炎时, 通常将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作为两种基本的治疗方案, 第一种治疗方案是治愈疾病的关键, 因此在用药时, 要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以保证可以有效对抗感染[4]。在本研究中, 所有患儿在治疗时, 均有应用到抗菌药物, 与提高疾病治愈率的要求相符合。在文献调查中发现, 100例患儿共应用了20种抗菌药物, 使用率占44.44%。在应用到的抗菌药物中, 内酰胺类所占的比例较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婴幼儿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结构, 不能应用部分抗菌药物, 所以单一一类药物被应用到的频率较高。本研究发现, 病毒及细菌因素均可导致婴幼儿出现急性小叶肺炎, 相关研究指出, 病原细菌是导致婴幼儿出现疾病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的婴幼儿小叶肺炎患者中, 有14%的患儿因感染支原体而导致发病, 34%的患儿因感染病毒而导致发病, 30%的患儿因感染细菌而导致发病, 26%的患儿为混合感染而导致发病[5]。
一般而言, 要确保治疗疾病时能够合理用药, 尤其是抗菌药物, 则进行病原菌检查为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对于细菌性小叶肺炎, 必须通过检查, 找出病原菌, 以便治疗时能够采用敏感于病原菌的抗菌药物。但是在另一方面, 很难确定导致小叶肺炎的具体病原菌, 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经验用药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在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 通常将细菌监测资料、患儿X线检查结果、病情程度及年龄作为依据, 以尽量保证合理用药。在本研究中, 二联以及单用所占的比例较高, 基本做到合理用药。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过于重视应用一种类型的抗菌药物, 而导致用药出现不合理现象。总的来说, 用药出现不合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 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如采用头孢克肟治疗44天以下的患儿, 容易导致用药不安全的情况。第二, 治疗时选择的药物溶媒不合理。例如存在葡萄糖与奥格门汀相互配伍, 将会削弱奥格门汀的稳定性, 影响药效。如需使用奥格门汀, 则将其与氯化钠溶液相互配伍即可。第三, 使用药物的方法出现不合理。如使用内酰胺类药物时, 给药方法为一天一次, 严重超出了该药物的半衰期, 血药浓度无法达到治疗标准, 致使药物不能有效清除细菌, 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正确的用法为每隔6~8h给药一次。第四, 联用药物时, 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如联用奥格门汀与青霉素钠, 联用舒普深与头孢唑林、联用西迪林与奥格门汀等均属于同种类型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发挥相同的机制。如果将具有相同机制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则有可能使药物浓度增加, 从而导致药物浓度超出标准, 致敏物质就极容易产生, 从而增加患儿出现过敏反应的概率。
综上所述, 治疗小叶肺炎的关键在于保证用药合理, 尤其是需要确保抗菌药物得到合理使用, 避免用药不当的情况, 提高当前治疗疾病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蔡菊英, 刘慧清, 陈玉勤, 等.阿奇霉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 (6) :690-691.
[2]吴昀蓉, 刘永生, 景莉娜.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5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9, 18 (24) :7305-7306.
[3]孟黎辉, 董宝坤.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9 (1) :24-26.
[4]陈正珊, 项素素, 吴少华, 等.雾化吸入博利康尼联合氨溴索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J].儿科药学杂志, 2010, 35 (23) :9064-9065.
急性肺炎 篇6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肺炎,诊治,分析
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全身抵抗力较年轻人低, 患急性肺炎时临床表现不典型, 对抗生素耐药现象相对较高, 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现对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间诊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急性肺炎45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 男31例, 女14例, 年龄62~89岁, 平均73岁。有合并症41例, 其中合并慢支10例, 高血压15例, 慢支并高血压8例, 糖尿病5例, 冠心病5例, 恶性肿瘤术后2例, 治疗时间6~16d, 平均9.8d。
1.2 临床表现
本组45例 (100%) 均有呼吸困难和咳嗽的相关表现, 发热25例 (55%) , 白细胞 (WBC) 升高25例 (55%) , 肺部出现病理性体征32例 (71%) , 胸片异常37例 (82%) 。
2 结果
2.1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
会的制定的2006年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45例病人均在1~6d内确诊,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排除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炎;呼吸困难、咳嗽1d内确诊15例 (33%) , 2d内确诊27例 (60%) , 3d内确诊37例 (82%) , 4d内确诊40例 (89%) , 5d内确诊42例 (93%) , 6d内确诊43例 (95%) 。
2.2 治疗情况
对确诊患者25例应用左氧氟沙星、15例应用青霉素, 3例联合应用青霉素与左氧氟沙星, 2例应用其它药物治疗。
45例患者用药后35例3d内呼吸困难、咳嗽明显缓解, 17例退热, 6d内所有患者呼吸困难消失, 32例患者咳嗽消失, 24例退热, 1例第7天退热。
3 讨论
3.1 老年人肺呼吸功能下降, 表现为肺残气量增加, 肺泡表面活性物
质生成减少, 这种减少在肺部感染时更明显, 易造成肺泡广泛性水肿, 对致病原易感性增高[1], 老年人易患的各种肺伴发疾病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化生而失去纤毛摆动能力;肺泡壁弹力纤维易断裂;黏液黏稠, 分泌物不易排出, 这些都为疑团细菌停留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有罹患肺部感染时不易局限, 往往易引起两肺对称性感染, 感染扩散速度较快, 广泛性的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减少,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呼吸困难较重, 由于炎症广泛, 分泌物较多, 咳嗽较重, 正如此, 大部分患者胸片有相关异常表现, 而这种胸片的异常往往是广泛和对称的;而由于免疫力低下, 在部分患者WBC不高, 发热不明显或不发热, 因此对老年肺炎的诊断较年轻人困难, 因咳嗽本身既已是气管或支气管的问题, 而对有咳嗽、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者, 需充分考虑肺部有气体交换障碍的存在, 如伴有发热、WBC升高, 体检发现病理性体征和胸片异常等, 诊断肺炎基本可以成立, 当然能进行病原学诊断对治疗更有意义, 但我国门诊很难有条件对多数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3]。
3.2 因为急性肺炎以细菌感染最常见, 在获得病原学诊断前尽早 (4~8d内) 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4]。
经治疗3d内咳嗽、呼吸困难缓解的35例当中, 23例单纯应用左氧氟沙星 (占63%) , 11例单纯应用青霉素 (占31%) , 2例 (占6%) 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与青霉素。
在我国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因子中, 以肺炎链球菌较常见, 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 这两类细菌对β-内酰胺类和喹喏酮类药大多数敏感, 在给药时, 注意β-内酰胺类每天2次用药, 间隔8h以上, 而喹喏酮类则一次性给药, 这样基本以覆盖肺炎常见菌的感染。
本组研究显示, 应用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青霉素, 同时予以氧疗治疗者明显优于非氧疗治疗者, 其原因是: (1) 左氧氟沙星的组织渗透力较青霉素强[5], 尤是肺炎除肺泡发生病理改变外常伴有肺间质水肿、炎症。 (2) 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多种呼吸道致病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3) 氧疗有利于肺泡渗出的吸收、萎陷的肺泡重新充气、间质水肿的消退, 对缓解呼吸困难有作用。
3.3本组研究显示, 急性肺炎经抗感染治后呼吸困难、发热消失较快, 但咳嗽持续时间长, 经6d治疗有32例 (占71%) 咳嗽消失, 经随访15d后仍有8例 (占18%) 有咳嗽, 这与急性肺炎经控制感染后的坏死物吸收需要较长时间有关, 这同样提醒广大临床医师此时应注意考虑是否应用抗生素问题, 我们的经验是不再应用抗生素, 以对症治疗为主。
部分老年人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极不典型, 以呼吸困难为主, 胸片显示以广泛性病变为突出, 在治疗选用抗生素时, 不仅要考虑抗菌谱问题, 同时要考虑对肺泡、肺间质渗透力强的抗生素, 应用有利于水肿消退的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疗程, 而对感染得到控制后的咳嗽者并不是选用抗生素的指征。
参考文献
[1]童坦君, 张宗玉.医学老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96~298.
[2]未迎钢, 瞿介明.老年人重症肺炎的难点和临床对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 27:1~4.
[3]涂银萍, 崔立华, 王晶.院外社区获得性肺炎179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 (13) :1041.
[4]王吉耀.廖二元, 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72.
急性肺炎 篇7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收集2002年10月—2007年10月住院的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17例, 男11例, 女6例;年龄2月龄~2.4岁 (平均9.4月龄) 。其中基础病为支气管肺炎的10例, 毛细支气管炎的7例。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作X线检查确诊肺炎[1]。以1987年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为重型肺炎的诊断标准[2]。胃肠系统功能衰竭诊断标准[3]: (1) 应激性溃疡出血需输血者。 (2) 出现中毒性肠麻痹, 有高度腹胀者。 (3) 坏死性小肠结膜炎 (NEC) 。
2 结果
2.1重型肺炎时胃肠功能衰竭的情况
本组重型肺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系统功能衰竭。临床上表现为应激性溃疡出血而需输血治疗的2例, 中毒性肠麻痹、高度腹胀的14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1例。腹胀常为首发症状, 先有胃潴留, 后有腹胀。严重者腹壁发亮、发红, 腹壁静脉显露,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并伴有应激性溃疡出血, 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出血量多少不等, X线腹部平片见胃肠管明显扩张、肠壁或门脉积气等经典NEC放射影像证据。
2.2治疗与转归
及时控制原发病, 针对各器官衰竭采用相应处理, 同时强调综合治疗, 包括氧疗, 维持血气、pH值、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 维持适当的血糖水平, 抗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积极有效控制胃肠功能衰竭, 措施为: (1) 绝对禁食, 胃肠减压。 (2) 保护胃肠黏膜、止血:用冰冷生理盐水洗胃到洗出液清亮为止。注入凝血酶600~2000U/ml, 必要时可4~6h重复1次。 (3) 改善胃肠微循环, 恢复胃肠运动功能:酚妥拉明0.2~0.5mg/kg, 每2~6h用1次;多巴胺3~5μg/ (kg·min) , 用微量输液泵连续静脉滴注。 (4) 综合治疗: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静脉营养, 输鲜血等。本组17例伴有胃肠功能衰竭的重型肺炎患儿中, 死亡2例 (病死率11.7%) , 均为三四个器官衰竭者, 其中胃肠功能衰竭尤为严重。
3 讨论
3.1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 认为各种侵袭、宿主防御机制和医源性损害3大因素互相影响, 形成链式反应, 共同参与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4]。重型肺炎时, 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 机体缺氧、酸中毒及儿茶酚胺、乙酰胆碱、花生四烯酸、5-羟色胺等炎性递质释放, 均可致全身小动脉痉挛, 致胃肠系统循环障碍, 灌注不足而诱发胃肠功能衰竭。此外, 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使各器官储备功能下降;输液过多、过快,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等医源性因素促发了胃肠功能衰竭。
3.1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胃肠道深藏于体内, 不易被发现, 早期易于漏诊、误诊。本组病例临床监护表明, 早期只表现为轻度腹胀、食欲减退和胃潴留, 此为功能受损期, 是发生功能衰竭的先兆, 应特别重视, 严密监护, 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终止其发展。
3.3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
胃肠功能衰竭常为MODS的组成部分和始动因素, 故救治上需给予综合考虑。病因治疗是关键, 在针对各器官功能不全进行相应治疗的同时重点保护胃肠功能是阻止MODS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组通过胃管灌注法将凝血酶注入消化道, 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止血迅速, 疗效达100%, 且无不良反应。MODS经内科综合保守治疗无效或发生气腹者, 应急诊手术。中毒性肠麻痹是抢救治疗中的难点。本组治疗结果表明, 酚妥拉明、多巴胺联合静脉滴注疗效较好。14例中毒性肠麻痹患儿中有12例恢复肠蠕动, 最终耐受胃肠营养。二者合用, 使前者的扩血管效应被后者的外围血管收缩作用抵抗, 可望稳定血压, 并解除胃肠道的低灌注, 减轻缺血缺氧性损害, 缓解腹胀,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保护患儿渡过急性胃肠功能衰竭关, 从而阻止MODS的序贯发生,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10月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7例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儿中基础疾病为支气管肺炎的10例, 毛细支气管炎的7例。表现为应激性溃疡出血需输血治疗的2例, 占11.7%;中毒性肠麻痹、高度腹胀的14例, 占82.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1例, 占5.8%。治愈15例, 治愈率88.2%;死亡2例, 病死率11.7%。结论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缺氧关系密切, 缺氧缺血时胃黏膜最易受累, 其他器官受累的同时或以后出现功能衰竭。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小儿肺炎, 重视胃肠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 严密监护, 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降低重型肺炎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儿童,肺炎,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File TM.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Resp Dis, 1999, 20:467.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儿科学会急诊学组.全国小儿急诊医学讨论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 1997, 35 (2) :97-98.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诊学组.婴儿及儿童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建议.中华儿科杂志, 1995, 33 (5) :373.
急性肺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肺炎患儿6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 所有患儿经临床影像学诊断后均被证实为急性肺炎[2]。其后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患儿34例。研究组患儿中, 男20例, 女14例, 最大年龄为10岁, 最小年龄为3岁, 平均 (6.5±2.3) 岁。对照组患儿中, 男25例, 女9例, 最大年龄为13岁, 最小年龄为5岁, 平均 (6.8±2.4) 岁。两组急性肺炎患儿性别、年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常规对症治疗、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告知等。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超声乳化吸入护理, 主要内容为:5 mg糜蛋白酶, 将4万U的庆大霉素与25 ml生理盐水混匀, 对患儿实施雾化吸入, 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 每天两次。在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儿综合护理, 若患儿的情绪波动较大, 则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指导。其后向患儿家属讲解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过程以及较易出现的不良反应, 从而减少患儿家属不必要的担心, 缓解其不良情绪。此外, 要定时协助患儿翻身, 并进行适当的拍背、吸痰, 避免出现误吸。
1.3 效果评价标准[3]
两组患儿护理后,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行影像学检查, 肺部啰音全部消失, 视为护理效果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行影像学检查, 肺部啰音逐渐消失, 视为护理效果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变化, 行影像学检查, 肺部啰音未见改善, 视为护理效果为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性肺炎患儿的康复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发热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等。其后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儿科自用的问卷, 调查结果分为三个标准, 即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经不同护理方法后,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急性肺炎患儿的康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采用雾化吸入综合性护理,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 结果显示, 前者发热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数据结果见表2。
2.3 两组急性肺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4.1%;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肺炎主要是由于肺间质和肺泡出现炎症所致, 小儿一旦患有肺炎, 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该疾病而言, 在春季和冬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气促以及高热等[4]。从治疗方法来看, 临床常采用雾化吸入治疗, 虽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由于小儿的年龄较小, 治疗期间依从性相对较差。因此,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5]。本研究中, 对研究组患儿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发热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期间实施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性肺炎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瑞霞, 王琰琰, 陈维秀, 等.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 (2) :113-114.
[2]王莉.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62) :237.
[3]魏润霞.优质护理在小儿急性肺炎31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 (5) :141-142.
[4]蔡慧.52例小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3) :1512-1513.
急性肺炎 篇9
【关键词】小儿;急性肺炎;脓毒症;病情评估;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14-01
小儿急性肺炎是临床上儿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急性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判标准较为简单,临床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临床研究指出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膿毒症累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大,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及时有效的进行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诊断对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病情评估的相关研究,同时进行了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效果的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炎患儿60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5±1.2岁,男性患儿38例,女性患儿22例,60例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常规进行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依据患儿实际的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给予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有必要可使用机械通气、丙种球蛋白、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TNF-α含量及两组患儿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CRP和TNF-α于患儿入院后24h内,取2ml静脉血[2],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RP含量,使用免疫分析仪测定TNF-α含量。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病情评估指标评价
比较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和TNF-α水平发现,脓毒症组患儿的CRP水平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患儿。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和TNF-α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
2.2 两组患儿病情转归和预后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病情转归和预后效果发现,脓毒症组患儿的病情转归和预后效果明显差于非脓毒症组患儿,两组患儿病情转归和预后效果的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脓毒症临床上是指由于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小儿急性肺炎是导致脓毒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患儿出现脓毒症后,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MODS[3],最终可造成患儿死亡。目前脓毒血症是导致我国5岁以下患儿死亡的首要因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安全,开展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病情评估,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提高患儿的预后效果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小儿肺炎的发病遵循“局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严重脓毒症——MODS——死亡”的规律[4],早期肺炎仅为一种局部感染性疾病,但是若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随着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加重,会产生大量的毒素、炎性介质及不良代谢物,从而导致脓毒血症的发生,脓毒血症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患儿出现多器官累及损伤,最终导致患儿死亡。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脓毒症组患儿的CRP水平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患儿(P<0.05),异常高位的CRP水平和TNF-α水平提示患儿机体处于过度炎症反应状态,且患儿急性肺炎的严重程度与CRP水平和TNF-α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5],可作为小儿急性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指标,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研究还发现脓毒症组患儿转归和预后效果明显差与非脓毒症组患儿(P<0.05),进一步证实了小儿急性肺炎随着病情的加重,多器官累及损伤是必然的病理过程,CRP与患儿的病情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且可鉴别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对患儿的治疗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同时也说明了异常高位的CRP水平和TNF-α水平会对患儿疾病治疗的转归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较差,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关注[7]。
总之,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CRP和TNF-α水平处于异常高位,患儿病情较为严重,且患儿出现MODS和死亡的概率均较高,CRP和TNF-α可作为评估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的预后效果的相关依据,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参考文献:
[1] 谢鹤,王朋朋,李贵才,等.儿童重症肺炎病原体检测与诊治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5):281-284.
[2] 骆向东.小儿急性肺炎合并脓毒症的病情评估对其预后的分析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4):760-761.
[3] 苑文雯,李妍,杨宁,等.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819-820.
[4] 杨秀霖,王程毅,郑启安,等.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与危重症评分相关性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4):300-303.
[5]章焱君.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肺炎价值诊断[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5):69.
急性肺炎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因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9~65岁,平均48岁。所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国内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2]:(1)意识障碍。(2)呼吸频率>30次/min。(3)Pa O2≤60 mm Hg,Pa O2/Fi O2<300,需机械通气治疗;(4)血压<90/60 mm Hg。(5)胸片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 h病变扩大≥50%。(6)少尿,尿量<20 m L/h或80 m L/4 h或急性肾衰需透析治疗;动脉血气符合Pa O2≤60 mm Hg伴或不伴Pa CO2≥50 mm Hg,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1.2 方法
在抗感染、氧疗、祛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 PAP呼吸机给予无创通气治疗。首先进行病人教育,消除恐惧争取配合,选择合适面罩,再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备用频率16~20次/min,吸气压力(IPAP)从4~8 cm H2O开始,呼气压力(EPAP)从2~3 cm H2O开始,经过5~20 min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通气6 h复查血气分析并观察病情变化。若能使病人血气分析Pa O2≥60 mm Hg,临床症状好转则继续使用。当患者病情恶化,如出现窒息或意识障碍加重Pa O2下降,即予插管有创通气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表示,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例中有19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表现为呼吸困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Pa O2和Pa O2/Fi O2增加,有效率为76%(19/25),治疗无效6例,4例因病情加重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另2例死亡。
治疗前,治疗后6 h患者血气、Pa O2/Fi O2、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见附表。
附表25例患者血气、PaO2/Fi O2、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
3 讨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 PAP),其本质为压力支持通气(PSV)与PEEP的结合模式,吸气压(IPAP)作用于吸气相,起吸气辅助作用,是影响潮气量大小的重要因素,主要增加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和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呼气压(EPAP)相当于PEEP,主要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是影响氧合的重要因素[3]。应用时,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下,呼吸机周期地切换吸气压和呼气压,使患者气道内始终处于持续正压状态,从而达到增加患者潮气量,改善通气/血流比值,降低呼吸功,缓解呼吸肌疲劳,解决呼吸肌乏力的目的。重症肺炎患者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和肺实变的出现,引起通气/血流(V/Q)比例的失调,影响肺泡氧合,最终出现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的发生。使用Bi PAP呼吸机治疗后,一方面减少呼吸功和氧耗量,另一方面使陷闭的肺泡在呼吸相开放,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提高氧分压[4]。应用Bi 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能保留正常的吞咽、进食、咳嗽、说话等功能和上气道的生理湿化,温化和免疫功能[5],有利于病情观察和支持治疗,且患者易于接受。本文观察应用Bi PAP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呼吸频率、心率(P<0.05)降低,Pa O2、Pa O2/Fi O2升高(P<0.05),使76%的患者避免插管。
综上所述Bi PAP是治疗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少插管率和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为治疗原发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治疗时间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MEDURI GU,CONOSCENTI CC,MENASHE P,et al.Noninva-sive face mask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Chest,1989,95(9):865.
[2]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8.
[2]YE RG.Medicine[M].6th ed.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4:17-18.Chinese
[3]毛梅,傅祖红.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无创通气治疗[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7):487-488.
[3]MAO M,FU ZH.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follow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piration,2005,25(7):487-488.Chinese
[4]扬仁恒,候乐志,雷天朴,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煤工尘肺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81.
[4]YANG RH,HOU LZ,LEI TP,et al.The clinical research about BipAp on CWP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2005,10(2):181.Chinese
[5]达娃旺杰,詹庆元,王辰.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12):92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