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者护理

2024-10-19

肺炎患者护理(共12篇)

肺炎患者护理 篇1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 (肺炎球菌) 所引起的肺炎, 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 多数为大叶性肺炎。冬季和初春为高发季节。患者多为原先健康的青壮年男性, 也可见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婴幼儿、吸烟者、患有慢性疾病者[1]。

1 临床表现

1.1 症状

(1) 临床典型特征:急骤起病, 以高热 (体温达39~41℃, 呈稽留热) 、寒战、咳嗽、发病2~3d咳铁锈色痰 (红色肝变期) 、胸痛 (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 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脉率随体温增高而增速。 (2) 胃纳差, 偶因有恶心、呕吐、右上腹痛或腹泻, 被误诊为急腹症。 (3) 本病自然病程约1~2周, 发病5~10d, 体温开始自行消退, 症状随之好转。使用抗生素后, 病程可缩短, 体温1~3d即可恢复正常。若经治疗后病情好转, 但几天后体温又开始升高, 提示可能出现了并发症。

1.2 体征

(1) 患者呈急性病容, 面色绯红、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周及鼻周可有单纯疱疹、皮肤灼热干燥、心率快。 (2) 早期:肺部无明显异常体征。 (3) 实变期:视诊呼吸运动减弱, 触诊语颤增强, 叩诊呈浊音, 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 (4) 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 (5) 累及胸膜时可闻及胸膜摩擦音[2]。

1.3 并发症

(1) 休克中毒型肺炎 (又称休克型肺炎、中毒性肺炎) :此时肺炎典型症状并不突出, 主要表现为休克体征:a.意识模糊或昏迷、烦躁。b.血压降低。c.心动过速、脉搏细弱。d.体温不升或过高。e.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发绀。f.少尿或无尿等。g.白细胞过高 (>30×109/L) 或过低 (<4×109/L) 。 (2) 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脑膜炎等[3]。

2 配合治疗

2.1 抗菌药物治疗

本病一经诊断, 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 需立即行抗生素治疗。常用制剂:首选青霉素G, 用药剂量及途径视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而定。轻症肌内注射青霉素, 重症静脉用药。若患者对青霉素耐药, 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若抗生素有效, 用药后24~72h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7d, 或在退热后3d改为口服用药。

2.2 对症处理

(1) 胸痛时给予止痛剂。 (2) 高热者尽量不常规用退热剂, 以免过度出汗、脱水, 干扰真实热型, 导致临床判断错误。 (3) 烦躁、谵妄、失眠可酌用地西泮5mg或水合氯醛1~1.5g, 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药。 (4) 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 若中心静脉压较高, 应慎重输液, 减慢输液速度。老年人及心肺功能不好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以免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5)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加强巡视, 防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伤[4]。

2.3 休克中毒型肺炎抢救与护理

治疗原则为:休克未纠正以前, 着重治疗休克, 同时治疗感染。休克纠正后, 应着重治疗感染。 (1) 一般处理:立即给予中凹卧位 (头胸部抬高10°~20°, 下肢抬高20°~30°) , 保暖, 给氧。 (2) 立即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a.一条静脉通道用扩容及抗生素等药。一般先静脉输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维持血容量, 减低血液黏稠度, 预防血管内凝血。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输液速度等。老年人及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输液不宜过快, 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b.另一条静脉通道用血管活性药。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后, 患者休克仍未纠正, 可采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等, 使血压维持在90~100mm Hg (1mm Hg=0.133k Pa) 。必要时用血管扩张药改善微循环。 (3) 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 (4) 加大抗感染力度:选用2~3种广谱抗生素, 联合、大剂量、静脉用药。 (5) 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口唇、肢端温度、尿量, 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h出入量, 若血容量已补足而24h尿量仍少于400m L, 应考虑有肾功能不全。注意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情况。

3 护理措施

3.1 指导休息与活动

病房安静、环境适宜, 室温18~20℃, 湿度50%~60%。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 减少氧耗量。胸痛患者应患侧卧位或用胶布固定胸壁, 减轻疼痛。

3.2 饮食护理

(1) 早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补充高热引起的营养物质消耗。晚期恢复普食。 (2) 鼓励患者多饮水, 1500~2000m L/d以上, 明显失水者遵医嘱静脉补液, 补充失水量, 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心、肾功能不全者酌情控制入水量。 (3) 避免辛辣食品, 戒烟酒, 少食多餐, 保持大便通畅。

3.3 用药护理

(1)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 若中心静脉压较高, 应慎重输液, 减慢输液速度。老年人及心肺功能不好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以免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2)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巡视, 防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3.4 观察病情

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尿量的变化情况, 注意痰色、痰量、发绀、胸痛程度。若患者持续高热3日不退或体温降而复升、呼吸极度困难、神志明显改变、心悸不能随体温下降而缓解等, 提示可能有并发症发生。

3.5 对症护理

3.5.1 吸氧:

给予气急者半卧位及氧气吸入, 氧流量2~4L/min。

3.5.2 发热护理

(1) 评估患者:评估发热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程度、诱因、伴随症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检查结果。了解病因、病史、诱因等。监测体温变化, 观察热型。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必要时留取血培养标本。 (2) 保暖:寒战时可用暖水袋或电热毯保暖, 并适当增加被褥。 (3) 降温:a.物理降温:可酒精擦浴, 也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冰帽等。以逐渐降温为宜, 防止虚脱, 防止冻伤。b.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要及早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对原因不明的发热者慎用药物降温法, 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c.注意降温后的反应:及时补充液体, 以防虚脱。降温处理30min后测量体温。 (4) 加强生活护理:a.卧床休息, 减少机体消耗。b.鼓励患者多饮水, 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c.做好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经常漱口, 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 防止继发感染。d.在患者胸、背、颈处放置吸水强的干纱布或毛巾, 以便体温下降伴大量出汗时更换,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减少换衣服次数, 避免受凉。

3.5.3 正确采集痰培养及痰涂片标本

(1) 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2) 用清水漱口, 请患者深吸气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痰液, 留于无菌容器内。 (3) 若患者不能合作, 可用吸痰法采集痰标本。 (4) 采集痰标本过程应注意保持无菌容器不受污染。 (5) 立即送检痰标本。

3.6 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急, 症状明显, 病情较重, 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种种心理问题, 如怕耽误工作或学习, 担心预后等。护理人员要安慰患者, 解除患者顾虑, 使患者能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护理。

4 讨论

4.1 知识宣传:

向患者介绍本病基本知识, 使其了解肺炎的病因, 注意避免淋雨、疲劳、酗酒、精神刺激、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 (2) 使患者明确治疗、护理的目的, 主动配合休息、饮食、用药、观察、护理。配合正确留取痰培养标本。 (3) 患者能高度重视本病, 但又不过分紧张。对疾病预后有所了解,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

4.2 生活指导:

(1) 加强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 (2) 生活有规律, 避免受凉, 不吸烟、酗酒, 防止感冒。 (3) 注意劳逸结合, 出院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耐寒训练, 增强体质, 预防肺炎的发生。 (4) 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5) 对年老、体弱、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 可注射疫苗, 预防再次感染。

4.3 治疗指导:

遵医嘱用药, 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疗程和不良反应。

4.4 定期复查:

复查时携带X线胸片、病历等有关资料。

参考文献

[1]肖满田.肺炎链球菌耐药分析及抗感染用药探讨[J].重庆医学, 2002, 31 (2) :132-133.

[2]韩诗卉.87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10) :41-42.

[3]《现代临床护理》征订信息表[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7) :17-18.

[4]左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肺炎患者护理 篇2

摘要: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可由众多因素引起,比如理化因素、感染、免疫力低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感染。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虽然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已经使得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降低,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还是很高,

其原因核能在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抗生素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提高、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等。

肺炎患者护理 篇3

【关键词】儿科肺炎;临床护理;针对性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0-01

小儿肺炎是儿科最为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其主要是指不同的病原体或是其他因素而导致了患者肺部出现炎症。由于小儿的抵抗力较低,呼吸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且气管及支气管腔较为狭窄,从而使肺炎成为威胁其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小儿肺炎往往具有起病较急、病情复杂、且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等主要特点,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呼吸困难以及患儿肺部的细湿罗音等,病情严重的 患儿将会累及其消化、循环以及神经系统。为了进一步降低小儿肺炎的并法率,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护理对儿科肺炎患者临床的效果影响,将60为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其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录的60例肺炎患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在3个月-4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3岁。患者儿童临床病症多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起伏不定、咳嗽有痰、食欲不振、伴有气喘的症状,还有几例肺炎患儿伴有轻微腹泻和呕吐的症状。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采取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性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儿科肺炎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做好保暖、合理喂养、静脉输液、服用药物、雾化吸入、保持清洁、并且做好临床观察记录,按时测量患儿体温,并做好记录。

首先要注意给儿童保暖,控制病房温度在21-23℃之间,同时控制病房的湿度在50%-60%之间。要保持患病儿童呼吸通畅,让儿童侧卧,目的是为Lee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对于咳嗽带痰的儿童,采取的是吸痰法,选择了柔软。软细的吸管,必要时轻叩患者背部促进痰液排除体外,尽量减少对儿童呼吸道的刺激。

对于食欲不振的儿童,为了避免患儿低蛋白症、低血糖症状的发生,可以采取合理的喂养措施。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最好进行母乳喂养,大约2~2.5h/次喂养。喂养过程中患儿多会有溢奶的现象,为了避免患儿溢奶,依旧可以采取轻叩患儿的背部的方法,促进患儿进食过程中国进入胃中的空气排出。另外,还要给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合理喂养对促进患儿的康复也是有利的。

每天按时有序的给患病儿童静脉输液,谨遵医嘱,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剂量。并且,每天交代患儿父母时给患儿进食药物,促进患儿机体功能恢复。对于重症患儿辅以免疫疗法,即静脉滴注丙种蛋白球,连用3~5d,400mg/(kg.d)。对于病毒性感染者,选用利巴韦林,靜脉输液,注入体内。

雾化吸入也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可以改善支气管痉挛症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每天按时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研究证明含有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抗生素的雾化液化痰止咳的效果更好,更能深入患儿体内,达到消除体内炎症的目的。雾化吸入,是治疗儿科肺炎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直接减少患儿体内的痰液,使患儿保持呼吸通畅。

另外,保持患儿的身体清洁和卫生也是很重要的,患病儿童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为了避免有害病菌侵入患儿体内,使病情恶化,要按时做好清洁,经常用酒精擦拭患儿身体的脏脐。每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按时通风。

常规治疗只采取让患儿进食药物,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再加上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正常的生活护理。这种治疗模式对于症状较轻的儿科肺炎患者是可取的 ,相对于重症肺炎儿童,是不能达到快速、有效康复目的的。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禁啊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30例病患中,显效的为24例,有效的为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显效的20例,有效的为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1%,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儿科肺炎是一种冬春季节发生在儿童中的一种常见的病状,而且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病情发展迅速,多并发症,因此,对于儿科肺炎患者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相对于常规的儿科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多为药物治疗,仅仅此阿勇药物治疗见效慢,效果较差。根据本次试验,证实了针对性治疗儿科肺炎的方式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不仅效果好,并发症少,而且见效快。

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做好常规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必要时选择适当的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和患儿的父母共同做好护理工作,把各项护理工作做好,做好保暖,合理喂养、静脉注射、服用药物、雾化吸入、保持清洁,并且做好临床观察记录,按时规律性的测量患儿的体温,关注患儿的病状变化。

不管选择什么方式,对于有效的肺炎患儿来说,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一生。因此,除了临床医师做好得到护理之外,更需要父母做好细致爱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将患儿的病情变化反映给临床护理医师,做好患儿与医师的沟通,对孩子的康复是有很大作用的。

实验证明,针对儿科肺炎患者病情,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更好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法,加强临床观察护理的力度就可以使临床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对患儿做好保暖、合理喂养、及时静脉输液、按时服用药物、进行雾化吸入、保持患儿清洁、并且做好临床观察记录这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些对以后儿科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巧玲.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79-280.

[2] 孙亚林.浅谈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249.

[3] 王玮琦,吴伟宏.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6):113-114.

[4] 薛庆凡.150 例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24):50,63.

[5] 孙彩焕,付姝丽,辛丽娜,等.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4):141-143.

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篇4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儿科就医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36例, 患儿年龄:2个月~8岁。其中2个月~1岁患儿占总患者数21%, 2~3岁患儿占总患者数45.6%, 其他患儿占总患者数43.1%。其中男85例, 女5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儿科学制定的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

2 护理内容

2.1 病情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并发症发生:注意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咳嗽的性质, 咽部有无充血、水肿、化脓等情况;面色有无青紫、苍白或发灰;神志及精神状态、肌张力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警惕心力衰竭、肺水肿、中毒性肠麻痹、颅内高压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尽早配合医生救治。有可能发生惊厥的患儿应加强巡视, 床边设置床挡, 防坠床, 备好急救物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体位, 鼓励患儿将痰咳出,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轻轻拍打小儿背部或变换体位, 以利咳痰。痰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加予叩背并指导咳痰, 效果显著。必要时可体位引流或用吸痰机吸出痰液。气促、发绀患儿及早给氧。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 L/min, 缺氧明显用面罩给氧, 氧流量为2~4 L/min, 氧浓度不超过40%。吸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患儿缺氧是否改善,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如使用利尿剂后观察呼吸、心率、尿量等;使用祛痰药后痰有无减少, 肺部啰音有无减少等。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镇静药注意, 观察呼吸情况以免发生呼吸抑制;应用平喘药注意观察有无精神兴奋、惊厥等, 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滴注速度以20~40滴/min为宜, 加强巡视, 有异常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

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与小儿及其家属建立伙伴关系, 体谅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等心情, 耐心解答家属疑问,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行有效沟通, 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 向家长讲明患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 加强家属的心理支持。尊重患儿, 尽量满足患儿各种合理要求, 态度和蔼可亲, 使其在温馨的氛围下接受治疗。

2.3 饮食护理

肺炎患儿在患病期间要有足够的水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婴儿时期的最好食品是乳制品, 指导家属此时切不可断奶, 小儿食欲较差时, 可用小勺慢慢地喂养, 并将头部抬高, 鼓励较大的患儿多喝水, 适量喝些新鲜果汁, 宜食半流质食品, 如稀饭、烂面条、鸡蛋汤等。如果不能进食, 则需要静脉输液等治疗。

2.4 生活护理

为小儿及其家属提供预防保健、疾病护理等信息及服务, 教会家长处理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及时控制。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 代偿机能不如成人, 肺部有炎症时, 换气面积减少, 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因此必须保持病室空气流通, 冬天要特别注意通风。根据天气情况2~3次/d, 每次10~30 min的开窗时间, 同时要注意患儿保暖, 避免对流风, 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小儿呼吸道粘液腺分泌不足, 再加上肺炎时, 呼吸次数增多, 呼吸道黏膜比较干燥, 室内湿度应保持在50%~60%。出院时指导家属, 多带小儿参加户外活动, 多接触阳光, 多呼吸新鲜空气, 锻炼用凉水洗脸, 以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3 结果

通过加强全面护理后13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 疾病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1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住院期间无医患冲突发生。

4 护理体会

小儿护理是疾病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儿疾病的护理过程中, 较成年人更需要爱心和耐心;观察病情是护士的基本功, 护士不仅是能打针、发药、搞些护理操作, 更重要的是如何细心地观察病情突然变化,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上研究可见, 通过对13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加强临床护理, 进行一系列护理对策, 有利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防止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13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经验, 探讨如何提高护理技巧。方法 在临床积极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同时, 加强患儿的全面护理。结果 136例患儿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并治愈出院。结论 在临床积极治疗支气管肺炎的同时, 加强患儿全面护理, 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在小儿的成长阶段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常常伴有发热、咳嗽、乏力、呼吸速度紊乱等情况[1]。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会引发多种其他疾病,治疗后也常会反复发作,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2]。为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护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本院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小儿肺炎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体会进行分析,望提高护理效果,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本院201月~201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选择12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65例,其中男39例年龄0~5岁,平均(1.5±0.3)岁;女2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1.4±1.1)岁;对照组患儿共64例,其中男35例年龄1~4岁,平均(1.2±0.5)岁;女29例,年龄0~6岁,平均(1.3±0.8)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从用药、吸氧、抗过敏等方面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的情况,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叮嘱其用药的剂量、饮食上的禁忌等,并叮嘱其勤洗手,避免细菌传播给患儿,同时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研究组与此同时给予优质护理。主要通过5个方面入手。

①健康教育护理。从患儿家属入手,对患儿的喂养进行指导,引导患儿家属最大可能的采用母乳喂养,在喂养过程中,将患儿头部抬高,保证患儿在进食过程中不会发生呛入气管的情况。此外,还要保证患儿的营养,每日要对患儿摄入一定的蛋白质、水份、维生素等物质。

②环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患儿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肃静,减少外来人员。同时,医护人员要每日进行病房通风、消毒,保证空气的清新程度。

③发热护理。小儿在患病时,体温都超过正常水平居多,通常都维持在38.0℃~41.5℃之间。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每天要进行6~7次的体温测量,每次间隔在3~4小时左右。患儿的降温方式要根据患儿的体温变化来决定,若患儿的体温与正常水平偏近(38℃以下),可采用传统的物理疗法进行降温,例如:多喝温开水、酒精擦拭、头部冷敷等方式。若患儿的体温严重高于正常水平(38℃以上),要立即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探讨具体应对方式。

④口腔内部护理。小儿在发生肺炎时,口腔黏膜处于干燥状态,常常伴有口腔溃疡等情况,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儿口腔卫生,每天早、中、晚饭后各行一次口腔护理(漱口、消毒),避免发生口腔疾病。⑤体位护理。患儿每日要有足够的卧床时间,患儿在患病同时,常会发生呼吸不畅等情况,所以要保证患儿处于半卧位,将其头部抬高,方便患儿呼吸,此外患儿的年龄都偏小,医护人员可将患儿比直抱起,轻敲其后背部位,辅助患儿呼吸。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体温恢复时间及憋喘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129例患儿的所有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t检验,当(P<0.05)时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时间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及憋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肺炎(infantilepneumonia)作为一种常见疾病,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我国北方患病人数居多,在春冬两季表现的最为明显[3]。小儿肺炎的主要发生机制包括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及呼吸过程中不良成分的侵入等,患儿常常伴有咳嗽、发热、肺部杂音等症状,如不及时的加以治疗,极容易引发呼吸困难、肺气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给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4]。由于小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差,抗病毒能力不高,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增加患儿的痛苦。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此类问题的发生的几率。优质护理不仅达到基础护理的强化目的,还拥有以患者为本的护理原则,及实用性强、涉及范围广,人性化高等优点于一体,从患者的营养摄入、治疗环境、健康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使患者每个方面都得到照顾,每一个问题都得到解决,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儿身体的各项变化,为进一步的治疗、护理提供更大的空间,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优质护理的护理内容更加深入,使整个医院的护理水平得到提振,进一步了增强医院的权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5]。本文对本院129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患儿无论是并发症发生情况还是提问恢复、憋喘时间均好于只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更加利于患儿的身体恢复。从上述得出,在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保证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应给予推广支持。

[参考文献]

[1]康英.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00-101.

[2]张丽君.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78-779.

[3]朱晓丽,凌显锋.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68例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258-259.

[4]赵小红.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5):187-188.

肺炎患者护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15—01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可为危重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我院2012年2月成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重症肺炎患者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案例

患者男性,77岁,因“突发头昏、口齿不清伴小便失禁5天”于2012年2月9日门诊诊断“脑梗死、高血压病Ⅲ期、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服用格列奇特、拜糖平等药物,血压、血糖不注意监测。入院后当天夜间患者因气促明显,SPO2偏低,急诊胸部CT示两肺肺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入室后予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化痰、抗感染、镇静、控制血压、抗凝、营养支持等治疗,密闭式吸痰,黄脓痰,量中等。为进一步明确病情,2月10日下午行左股动脉置管PICCO监测:监测结果提示心功能较差,有效血容量不足,肺水增多,血管通透性增高。故予扩容、强心,速尿等对症处理。并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患者存在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ARDS,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欠佳,反复行血气监测氧合指数始终较低,最低仅为40左右,患者神志转为浅昏迷,与家属沟通后于2月13日行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ECMO置管治疗,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及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15日患者开始予俯卧位通气、间断膨肺。 患者自ECMO治疗、间断俯卧位通气以及膨肺治疗后神志逐渐转清,氧合指数逐步上升至250左右,PO2稳定在100mmHg左右,肺水明显减少,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也相应好转,于2月20日停止PICCO监测,并行ECMO停气试验,氧合未有明显下降,逐步延长停气时间,至2月22日ECMO自主呼吸试验达标,整体评价达到撤除ECMO指标,在手术室顺利撤机拔除置管。2月29日患者顺利脱机拔除气管插管。3月1日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肺功能明显改善,循环稳定,顺利出院。

2 讨论

重症肺炎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和ARDS的治疗原则是纠正缺氧,提高全身氧输送,维持组织血液灌注,防止组织进一步损伤。应用ECMO技术,机体氧供不依赖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可迅速改善全身组织的缺氧状态,该患者由于ECMO的应用,使患者在急性期氧合得以有效保证,为病人的救治赢取宝贵时间。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尽可能满足患者需要。操作轻柔,任何操作前做好解释及准备工作,减少焦虑、疼痛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适量镇静。

3.2 ECMO导管与转流速度的观察与护理 ECMO使用中确保管路连接紧密,无打折扭曲,血路运行正常,仪器和管路都适当固定。穿刺点每日换药,测量外露长度有无改变,防止置入过深造成涡流或意外脱出。初始流速可设置为成人50~75mL/(kg-min)。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其心肺功能逐渐减低流速。离心泵运转期间,保持血流速穩定,发现异常时报告医生。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如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嵌楔压、左房压等,维持动脉氧分压(PaO)达到90mmHg以上。

3.3呼吸机的参数调整与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持续监测动静脉饱和度,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97%,静脉血氧饱和度应>55%。在使用呼吸机期间,观察气道压、气道峰压、平台压等,以免发生气压伤。注意吸痰,加强湿化及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除。定期复查胸部X-ray,了解肺部情况。

3.4常规出凝血时间监测ECMO期间,由于ECMO环路中需持续滴注肝素抗凝,既要避免出血,又要防止血栓或栓塞形成,应每天常规检测出凝血功能,调整肝素用量。部分凝血时间(ACT)维持在150~200s,血小板>100 x l0 /L,红细胞压积(HCT)>40%,必要时补充全血或输成分血。

3.5下肢制动 由于ECMO导管置入股静脉,因此要求下肢制动,防止导管脱出。同时注意观察下肢血运情况:下肢有无僵硬、苍白、肿胀;足背动脉搏动;足温。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6体温监测护理 由于ECMO的应用将患者的血引流到了体外进行氧合,一般室温只有22-24度,血液受室温影响回心时温度由于消耗低于正常人体温度,所以要使用复温毯,每2小时监测并记录一次患者体温情况,根据患者实际温度来调节复温毯的水温,确保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3.7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患者行ECMO期间为了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氧合的改善辅助以俯卧位通气,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俯卧位过程中要注意各导管的妥善安置,防止滑脱,俯卧位翻身时要动作协调一致,头部、胸部、腹部、髋部、腿部垫软枕,以防病人压伤。俯卧位时心电监护导联应连接在背部,既能连续监测又避免了导联线压伤。

3.8并发症的护理

3.8.1出血和凝血 ECMO转流病人全身各处都能发生出血,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动脉留置管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以减少穿刺点;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监测系统出血、颅内血肿等严重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局部(穿刺点、皮肤、粘膜)和全身(胃液、大便)等有无出血。

3.8.2脑水肿 在ARDS时,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在体外膜氧合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如有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昏睡和双侧瞳孑L缩小,是脑缺氧、颅内压升高的表现,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8.3空气栓塞和血栓形成 ECMO是一个体外环装置,同样存在着空气栓塞问题。由于中空纤维膜的使用,空气栓塞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为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我们在上机前严格检查血路管,排尽空气;保持各管道连接严密,无漏气,防

脱落;控制好氧流量,防止由氧流量过大引起破膜。同时密切观察有无血栓形成症状:观察术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肢体有无肿胀。评估意识状况,防止脑部血栓的产生。如果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高龄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7

关键词:高龄患者,肺炎,护理干预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肺炎患者越来越常见。高龄老年患者呼吸道免疫功能较为低下, 呼吸道抵御感染的能力差, 易于并发肺炎, 治疗也多较困难, 治愈率低、病死率多, 因而护理尤为重要高[1,2]。现总结我院收治的40例高龄肺炎患者的护理资料, 旨在探讨护理对策, 提高该类患者的救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80~96岁, 平均86.9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的标准[3]。临床已排除异物等所致阻塞性肺炎、心源性肺水肿和肺动脉栓塞等病例。均经临床、胸部X线或CT及痰菌培养后确诊。入院后抗炎、止咳排痰、吸氧、加强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2 护理方法[1,4,5]

1.2.1 心理护理:

对患者在各方面予以关心, 为其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语言尽可能委婉, 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 积极配合住院治疗。

1.2.2 病情监护:

高龄肺炎患者, 起病多隐匿而缓慢, 多不具有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初始多以乏力、胸部不适、精神差等为主要症状, 而肺炎具有的咳、痰、喘及发热症状多不明显。故应密切注意患者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记录二便变化, 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 注意意识等基本生命体征变化, 仔细记录。及时与专科医师沟通, 警惕各种并发症及伴发症的发生。

1.2.3 排痰护理:

老年高龄肺炎患者多因乏力、精神差而卧床, 痰液多难以顺利咳出, 因而要协助其排痰。入院后可常规予以雾化治疗, 每天3次, 雾化的目的是化痰、解痉及抗菌。另外, 对于空调房间应注意空气加湿、以防上呼吸道干涩、减低咳痰难度。自己可以咳痰者, 指导其有效咳嗽祛痰, 嘱其适当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使之易咳出。不能有效排痰者, 和家属一起协助拍背排痰。行气管切开吸痰者, 用负压吸痰器, 尽可能彻底吸出痰液。吸引前, 可给高浓度氧, 动作尽可能轻柔快速, 勿粗暴, 每次时间最好控制在15秒以内, 以防引起低氧血症。痰液黏稠时, 可将无菌生理盐水10mL左右注入气道, 嘱患者连续呼吸数次后、待痰液稀释后再行吸引。特别强调体位引流, 即根据影像学结果、朝叶支气管相反的方向侧卧、以利痰液排出。每次吸痰均强调保持无菌状态, 防二重感染的发生。记录痰的变化, 必要时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1.2.4 吸氧护理:

有效氧疗可纠正患者低氧状态、进而改善心肺功能。多以单侧鼻导管吸氧, 每天更换鼻导管2次, 两侧鼻孔分次间隔插入。注意检查鼻腔通畅与否, 注意消毒, 避免鼻腔充血及感染。以低流量给氧, 维持SpO2达95%以上。病情改善后即间歇吸氧, 直至完全脱离氧疗。

1.2.5 口腔护理:

高龄肺炎患者易患口腔炎症及二重感染等。每天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并注意每日2次口腔清洁护理。护理时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鼓励患者多喝水、勤漱口。必要时以碘伏等预防口腔感染。

1.2.6 饮食护理:

老年高龄患者多纳差及免疫力低下, 饮食以细软食物为主, 强调少食多餐, 尽可能高蛋白、低糖饮食, 适当补充新鲜果蔬。进食时半卧位, 细嚼慢咽, 避免呛咳。鼻饲时, 床头适当抬高, 餐中及餐后半小时内避免其他操作, 以减少食物反流或误吸, 必要时以药物抑制胃酸返流。

1.2.7 出院前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高龄肺炎的关键。戒烟酒等不良习惯,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必要时接种相关疫苗。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病人的临床表现消失, 体温正常, 实验室指标都恢复正常, 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完全消失。有效:病人的临床表现部分消失, 体温和实验室指标未恢复正常, 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吸收不彻底。无效:临床表现无改善或加重, 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未能吸收[3]。

2 结果

40例老年高龄肺炎病人经前述积极治疗及护理后, 痊愈28例, 占70%;有效8例, 占20%;无效4例, 占10%。

3 讨论

老年高龄患者免疫力低下, 器官功能衰退, 对气温突然变化反应慢, 较易患肺炎。由于老年高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 处理不当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6]。因此, 对该类患者关心、体贴,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恰当的护理及指导非常必要, 能增强其战胜肺炎的信心、预防严重并发症, 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的转归、改善预后。

由于老年高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在护理上, 要根据老年高龄疾病尤其是肺炎的具体特点, 严密观察, 根据诱因和临床表现特征, 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对策[1,4]。本组结果显示, 只要治疗机护理得当, 就能改善该类人群的临床症状, 提高其抵抗力, 降低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救治率。

参考文献

[1]虞妍.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7) :1942-1943

[2]肖友元, 肖邦榕.高龄肺炎65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8 (4) :169-17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 2006, 29 (10) :651-655

[4]李爱仙.高龄肺炎患者40例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 27 (3) :294-295

[5]江梦雪, 王芸.85例老年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13, 11 (4) :91-92

老年肺炎患者60例的护理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65~85岁,平均75岁;均经痰菌检查和X线检查确诊为肺炎。基础疾病为:冠心病1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4例,糖尿病14例,脑血管意外10例,肿瘤4例。

1.2 诊断依据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4) 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或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即可诊断[2]。

1.3 病情转归

其中除2例死于心衰,2例死于呼吸衰竭外,余均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加强对生命体征和症状的观察

由于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所以做出正确诊断有一定困难。对于任何一个具有发热、神志改变、突发功能状态降低,有或没有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的老年患者,均应考虑存在肺炎的可能。胸部X线检查仍然是推荐的常规检查。但是,老年肺炎住院患者在治疗前均应该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至少要进行血培养、痰培养、军团菌尿抗原、肺炎球菌尿抗原检测,气管插管患者应行气管内抽吸物培养。呼吸频率增快和心动过速是老年肺炎患者较为敏感的症状,有时甚至是仅有的症状,呼吸困难通常较其它临床症状早出现3~4 d。所以,一定要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心率,不能因为没有发热、咳嗽、咳痰或者白细胞无增加就放松警惕,当呼吸频率>30次/min,脉搏>90次/min时尤其应密切观察[3],以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老年人常不能有效咳嗽咳痰,因此患者掌握有效的排痰方法极为重要。具体方法:患者取半坐位,深吸气,呼气时借助胸肌和腹肌的力量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湿化痰液,保持室内的湿度在50%~60%,防止室内空气干燥;痰液黏稠会影响痰液排出而加重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增加体内水分。对于意识不清或无法变换体位的患者还要每1~2 h翻身、叩背1次,防止痰液坠积,以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感染灶尽早吸收,因为痰液积聚阻塞气道既有利于细菌滋生又影响血氧饱和度,增加患者的痛苦。有效氧疗是纠正缺氧、改善心肺功能的重要措施,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浓度控制在25%~30%,且以单侧鼻导管或单侧鼻塞法效果较好[4],还应每日更换湿化水及湿化瓶,并随时检查鼻腔及导管是否通畅。吸氧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观察心率及颜面、口唇、四肢末梢的发绀情况。病情好转后可遵医嘱慢慢减少吸氧。

2.3 清洁口腔

长期卧床或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因不能坚持刷牙、漱口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加之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少或消失,可使口咽部细菌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所以要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d,根据口腔pH值合理使用漱口水。

2.4 心理护理

患者年老体衰,疾病本身造成身心痛苦,有些患者还面临孤独、经济窘迫等状况,轻者导致心情抑郁、疾病痊愈缓慢;重者甚至丧失对生命的信心,拒绝治疗,医护人员不仅仅要给患者药物和输液等治疗,还要多与患者沟通,向他们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增加患者勇敢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教育

老年人因呼吸系统老化,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分泌减少,T细胞数目减少且功能异常,若受到细菌或寒冷刺激易引起感染,所以在秋冬季节应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夏季不要在空调房里久呆,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以免细菌滋生。

老年人喉反射降低,吞咽功能减退,胃内容物和咽喉分泌物容易误吸入气管,因此饮食应以避免油腻,多饮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这样也可以帮助痰液排出,争取使感染灶尽早吸收干净。

另外,合理锻炼身体,如散步、打太极拳、深呼吸及扩胸运动等,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功能,还可增强对气温骤变和寒冷的适应能力。此外,戒烟、戒酒、改善营养状况、维持适当体重等,也是预防老年肺炎的重要措施。还要教育患者的家属,使家属了解相关知识,配合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3 小结

老年肺炎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5],由于老年人气管与支气管纤毛数量减少,清除功能降低,呼吸道防御机能减退,当呼吸道受吸烟、大气污染、过敏、寒冷、感染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引起肺炎的发生。因此,应加强对老年肺炎患者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通过对6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观察,结合老年生理及病理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各方面护理到位,确保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是提高老年肺炎患者生存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顾文东.老年人和中青年人肺部感染的对照性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 2008, 4 (22) :19.

[2]张捷.老年人肺部感染临床诊疗方案[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29) :1.

[3]周玲俐.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11 (7) :24.

[4]赵敏.高龄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9, 5 (4) :48.

浅谈儿科支气管肺炎患者的护理 篇9

1 一般资料

支气管肺炎病原体多为细菌 (常见肺炎球菌) 和病毒 (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 ,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有增加的趋势。常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气候骤变时, 可以是原发的, 也可以是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之后。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在解剖结构上较成人狭窄, 黏膜血管丰富, 病毒感染后, 引起局部黏膜水肿, 造成管腔狭窄;同时炎症刺激腺体分泌增多, 黏液潴留, 堵塞管腔;加之患儿气道呈高反应性, 容易引起支气管痉挛, 造成呼吸道梗阻, 引起患儿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护理中的关键。同时, 病原体及毒素侵袭心肌, 引起心肌炎, 缺氧使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 肺循环压力增高, 右心负荷增加, 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 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严重者可威胁婴幼儿的生命。

2 护理体会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护理。

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意识、面色、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缺氧症状, 观察咳喘性质, 痰的颜色、量等。体温过高时 (39℃左右) , 可进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呼吸困难有缺氧者立即吸氧, 一般采取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氧流量分别为0.5~1 L/min或1~2 L/min。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紫绀加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等症状时, 立即吸氧且与医生联系, 共同抢救。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痰液较黏稠、咳痰不畅、喘憋明显的患儿应多饮水, 同时给予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皮质激素, 以湿化气道, 分解痰液, 减少分泌物。吸入15 min后行翻身、叩背引流, 以利痰液排出, 并观察护理效果。吸氧时应严格掌握氧流量及浓度, 护理操作要熟练, 定时检查氧气导管是否通畅。

2.3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因患儿年龄小, 静脉细小, 穿刺难度大, 故可以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保证顺利输入所需的药物和液体量,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医嘱, 控制液体量、输液速度, 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引起心力衰竭。

2.4 对病室的要求。

病室安静舒适,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室温以18~20℃为宜, 相对湿度50%~60%, 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5 休息及饮食。

患儿应卧床休息, 以减少耗氧量, 保护心肺功能。注意勤翻身, 更换体位以减少肺淤血,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咳喘较重时取半卧位。饮食应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营养, 对呼吸困难及腹胀患儿, 喂食不可过量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2.6 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肺炎患者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2006~2008年在本科住院需长期鼻饲的卧床老年患者29例, 其中男21例, 女8例;年龄70~85岁, 鼻饲时间>1年的17例, <1年的12例;并发吸入性肺炎16例, 并发腹泻10例, 并发便秘9例。

2 措施

2.1 增加置管长度

目前应用的一次性硅胶胃管, 第3个侧孔位置距离胃管顶端较长, 若采用常规置管深度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 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呛咳, 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了预防食物反流, 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1] (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 cm) , 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 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 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2.2 鼻饲时的体位

采取合适的体位, 患者的体位是预防误吸的关键。老年患者因食管下括约肌屏障作用减弱, 鼻饲后患者易发生食物反流, 引起吸入性肺炎。卧床患者如病情允许, 可在鼻饲时及鼻饲后2 h抬高床头30°~45°[2], 用此体位可借重力作用, 加速胃的排空, 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食管反流。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 min再恢复原体位, 以利于食物消化, 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2.3 管饲前准备

①鼻饲前先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 了解有无胃内潴留及导管堵塞;②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吸净, 在鼻饲中及鼻饲后1~2 h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 以免吸痰时引起呛咳, 使胃内食物反流到肺;③若需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者应在管饲前进行, 以免因体位、吸痰及其他刺激引起反流及呕吐造成误吸。机械通气患者气囊放气应安排在管饲前15 min进行。

2.4 减少鼻饲量、减慢速度和增加鼻饲次数

老年人胃平滑肌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或萎缩, 收缩力降低, 加上长期卧床, 活动减少, 使胃蠕动减弱, 胃排空延迟。因此, 老年人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 鼻饲量由每餐不超过200 ml, 鼻饲时间40~60 min, 鼻饲营养液温度保持在40℃, 少量多餐6~8次/d, 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 min增至1 h。

2.5 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 必须保持鼻、咽、口腔的清洁卫生。根据患者情况, 选择适合的溶液进行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水漱口3次/d, 清水清洁鼻腔, 防止分泌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2.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护士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 尊重、关心、爱护患者, 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 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误吸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 长期需要人照顾, 亲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顾及, 有大部分是由陪护照顾, 受到照顾者的文化背景、整体素质、相关护理知识以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对照顾者进行健康宣教和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 护理中应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教育和指导。

3 讨论

鼻饲患者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 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改变, 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 胃管的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 同时胃管的留置更进一步减弱了咽反射, 内容物易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老年人由于食管解剖结构的改变, 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防止胃食管反流的生理屏障作用减弱, 更易发生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同时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 活动减少, 胃肠蠕动功能下降, 胃排空延迟, 易发生胃潴留[2]。因此, 如果老年鼻饲患者鼻饲时采取不恰当的方法, 如取平卧位、胃管最末侧孔在食管、鼻饲量过多、速度过快、间隔时间过短等原因, 导致患者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所以, 应依据老年长期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因素,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插管时增加置管长度, 调整鼻饲体位, 管饲前充分准备, 减少鼻饲量、减慢速度和增加鼻饲次数, 加强口腔护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摘要:目的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方法对29例老年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增加胃管插入长度、改变鼻饲体位、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来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护理措施有效。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长期,鼻饲,预防,吸入性肺炎,护理

参考文献

[1]侯学荣.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中国中医急症, 2006, 15 (7) :800-801.

肺炎患者护理 篇11

[关键词] 低钠血症;酸中毒;肺炎;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52-02

重症肺炎在临床上通常指那些病变范围大,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严重毒血症,并发心肌炎、脑炎、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不良、电介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危重患者[1]。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及其护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36~75岁,平均(68.5±3.5)岁。将同时间入院治疗的肺炎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4~78岁,平均(65.3±4.9)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检测血清K+、Na+、Cl-、Ca2+、TCO2、pH、PaCO2、PaO2、HCO3-,BE、SaO2,检测生化全套,计算阴离子间隙值(AG:Na+-C1--HCO3-),AG>16 mmol/L判断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

1.2.2 护理方法 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早期:注意观察患者肤色、神智的变化,警惕发生休克的症状,如患者躁动不安、面色苍白、皮肤弹力差、血管充盈不足或四肢末梢发冷,皮肤由干燥变为潮湿,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晚期:在对肺炎晚期休克患者的观察中,当患者出现面色皮肤由苍白至青灰、四肢厥冷、范围扩大、冷汗淋漓、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增加明显但与体温不成正比、尿量减少或尿闭等,应及时配合医生准确地进行抢救。为便于患者呼吸,平躺后,分别抬高头部和腿部30°,腿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头抬高有利于呼吸。避免患者过分活动,注意保暖,保持口腔清洁,呼吸道通畅,若气管内黏稠分泌物过多,通气功能受阻时,按医嘱准备气管切开。体温高时用物理降温控制在 38℃以下,如给予冰袋置头颈、腋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出现惊厥、抽搐、脑水肿等副作用。饮食可吃高热量含维生素和含钾的流食。严重休克患者由于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受压部位稍一不慎即可发生压疮,预防压疮。镇静剂必要时可用于烦躁不安患者。

对照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注意总结每小时尿量、输液量,以便治疗和护理。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出入量,记录好患者的大小便,昏迷患者更要注意患者生命体重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及当班医生反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所有测定数据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P<0.01);两组患者的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P<0.05);两组患者的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P<0.01)。见表1。

3 讨论

重症肺炎主要在老年人群中多见。这种病的最初表现类似于SARS,主要为高热、咳黄痰、气喘、血压下降、白细胞大量减少、发绀等,可由肺炎发展而来,也有一起病就是重症肺炎者[2]。除非患者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肾脏疾病或长期卧床及年龄较高,否则只要及时有效抢救,一般也不会死亡[3]。对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抢救,如果已经查明致病菌,即已经通过菌群培养验证是由哪几种病菌感染引起的,便要针对致病菌用药。因细菌、军团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就大量输入抗菌素;因病毒引起的就应用抗病毒药物。当然,因为病菌的血培养要5 d才能出结果,所以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医生会凭经验采用大剂量联合用药的办法,即抗各种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的药物全用上。在应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还要对各种并发症予以治疗[4]。比如出现喘的症状就给予止喘、平喘类药物;血压高就纠正血压;肾功能不全就纠正肾功能。另外重症肺炎的主要危害是因肺功能的损伤导致全身缺氧的状态,因此临床的抢救重在改善患者的缺氧问题,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马上给予吸氧或上呼吸机,用机械的方法辅助其通气[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钠均值为(122.3±2.5)mmol/L,对照组患者的血清钠均值为(135.5±3.5)mmol/L,两组患者的血清钠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P<0.01)。两组患者的pH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P<0.05)。两组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P<0.01)。表明护理干预后重症肺炎出现低钠血症、混合性酸中毒伴高AG代谢性酸中毒的比例明显降低,各项指标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Rodriguez CA,Gonzalez MF.Inappropriate ADH secretion syn-drome[J].An Med Interma,2009,13(3):127-129.

[2] 赵克洪,李曙平.老年人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2010,13(9):54-55.

[3] Wattad A,Chiang ML,Hill LL.Hyponatremia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J].Clin Pediatr,2008,31(3):153-157.

[4] 葉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2.

[5]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8:293-294.

肺炎患者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重症脑卒中患者88例, 其中男50例, 女38例, 年龄为45~79岁, 平均 (65.3±1.4) 岁;所有患者均经颅脑MRI与CT检查, 且根据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应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缺血性脑卒中47例, 出血性脑卒中41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脑卒中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主要从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口腔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道护理与心理护理等方面展开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HAP发生例数、发生时间与发生率进行记录。HAP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1999年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中相应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患病前患者无气喘、咯痰与咳嗽等肺部感染症状, 同时不属于感染潜伏期;在入院48 h后出现气喘、咯痰与咳嗽等肺部表现, 肺部有典型干湿性湿啰音表现, 可伴随发热症状;经胸部平片检查发现存在典型的炎性改变。

1.4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计数数据展开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44例患者中共10例出现HAP, HAP发生时间为 (81.2±21.3) h, 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44例患者中共4例出现HAP, HAP发生时间为 (125.6±22.5) h, 发生率为9.09%.对比可知, 观察组患者H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H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 老年人群是其好发人群。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脑卒中发病率呈进一步增高趋势。脑卒中患者通常具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 其自身免疫能力较差, 在脑卒中后常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与肢体瘫痪等现象, 需长期卧床并接受插管、辅助呼吸等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侵袭性操作时, 误吸、呼吸机应用和气管插管等因素致使其发生HAP的几率大幅增高, 因此必须加强护理, 将HAP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

我院在为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 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如下: (1) 环境护理。确保重症监护室内通风良好, 保持室内整洁, 控制室温为22~24℃, 室内湿度不低于60%。用消毒液对室内物品及地面进行定时擦拭, 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严格消毒与检测, 禁止其他有传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到病房中。 (2) 心理护理。意识清醒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常会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 患者常会出现悲伤、痛苦、焦虑等不良情绪, 对治疗及预后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展开经常性沟通, 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因气管插管无法用言语表达情绪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通过肢体语言、目光等给予安慰和鼓励, 通过写字板、卡片等为患者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 (3) 体位护理。重症脑卒中患者因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 容易出现误吸现象, 而合理的体位摆放可有效避免误吸。护理人员应抬高床头约30°角, 协助意识障碍患者取侧卧位, 对有焦虑躁动患者给予适当肢体约束, 避免意外拔管事件发生。 (4) 口腔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口腔卫生教育, 促使患者保健意识得以提高, 对口腔清洁有充分重视。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 则需每日为其展开2次口腔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口腔黏膜改变情况, 据此对漱口液进行合理选择。 (5) 呼吸道护理。痰液积聚可导致HAP发生率大幅提高, 因此有效清除痰液, 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可用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与体位引流等方法促使痰液排出, 对意识清醒者鼓励其通过有效咳嗽排出气道中分泌物。对于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 应对吸痰时机准确把握, 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吸痰给患者气管粘膜造成损伤。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护理工作时, 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特别是在展开有创操作时更需贯彻无菌操作原则, 对所用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与灭菌, 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在该组研究中, 通过有效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H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H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脑卒中患者给予积极、精心护理干预, 可促使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减低, 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对患者预后可予以有效改善。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8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H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H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给予积极、精心护理干预, 可促使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减低, 对患者预后可予以有效改善。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医院获得性肺炎,精心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杜福文, 林晖, 黄丽华, 等.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8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35 (4) :379-380.

[2]李茉莉, 潘频华, 胡成平.呼吸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与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8 (3) :251-252.

上一篇:自主体验地理教学下一篇:编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