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

2024-05-26

×哥(精选12篇)

×哥 篇1

近日,国内最大的字库产品提供商方方正电子推出首款出自于民间艺人的中文字库——“方正显仁简体”,该产品同时也是国内首款以“草根”命名的汉字字体。方正电子宣布该字体50年内全部版权收益都归“粉笔哥”崔显仁先生所有,并在现场将通过淘宝预售及小米手机首发的全部收入约1.5万元支付给“粉笔哥”崔显仁。

“粉笔哥”名叫崔显仁,因为烧伤,双手手指都已扭曲变形,为了养家,他用残手练习粉笔书法,苦练数年开始流浪卖艺。方正电子被老人漂亮的粉笔字深深地打动,并下定决心与他一起合作开发一款字体“方正显仁简体”。该款字体历经400多天的开发设计,目前已经全部制作完成。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方正电子在淘宝网开设了字库企业店,对字体进行了预售,并与小米手机联合进行了手机版本的首发,广大网友踊跃参加购买了正版字体,表达了对“粉笔哥”崔显仁“用劳动改变生活”励志精神的支持和对“方正显仁简体”的喜爱。

方正电子总裁杨斌表示,“方正显仁简体”的上市,不仅仅是一次新产品发布,其中,还有更多积极的意义,包括大家对崔显仁先生本人的支持以及对整个字库行业的正面影响。目前,方正电子已拥有中文字体200多款、民族文字体70多款,有4款包含7万多汉字的超大字库。

×哥 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一个人拥有一张由黑檀木制成的好弓。他用这张弓射箭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爱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这张弓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好了。”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拉紧了弓,想露一手,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作这篇作文,其立意角度有三:第一,从猎人角度看,关爱事物,追求完美也要适度,莫让溺爱横流;第二,从弓的角度看,真实最美,去掉装饰,追求本质;第三,从事件角度看,要讲求实际,追求生命的本色。

莫让溺爱之水横流

□魏国华

爱是洒向花儿的清水和阳光,甘甜温暖,滋润它茁壮成长。

爱是母亲一句轻声的问候,是对孩子的一次轻柔抚摸,激励温暖了孩子的心头。

但爱又是无节制地对花儿的修剪,翻土,松根,让还未绽放的花蕾早早凋零。爱又是任孩子为所欲为,满足其一切要求的放任,让孩子长久依赖于他人,无法走向社会与未来。

爱可以温暖一切,感染一切。但过度的爱便成了溺爱,成了毁灭,它可以淹没一个人的前程,断送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我要说:莫让溺爱之水横流。商纣王爱他的美姬,爱得将臣子的心挖出来以博她一笑,爱得辜负百姓,无所作为。纣王将所有的爱倾注于她的身上,将朝政、家国、百姓、良臣忠言统统抛之脑后。爱终于无法承受,溺爱的洪水泛滥了,咆哮着奔向纣王安睡的寝宫,冲向外面早已冷却的世界,将纣王连同他的美梦一同吞噬,使一个朝代早早退出历史舞台。殊不知,这一切都因纣王无节制的爱而起,爱一旦超越原有的界限,便如滔天般巨浪淹没一切。

赵太后爱长安君,这爱众所周知,“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还舍不得长安君到齐国作人质。而触龙却说:“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没错,将燕后远嫁他乡,并为她祈祷,不希望她回来,这是使“子孙

相继为王”的长久打算。爱长安君,却尊其位,封其地,厚其物,却没有考虑“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过分的爱,定会贻害长安君,使其无法立足于赵。而赵太后最终也明白了这一点,质长安君于齐,最终赢得众人的信任与佩服。邹忌对他的国君很忠诚,这也是一种爱。然而邹忌却没有让溺爱之水横流。他以敏锐的眼光,以巧妙的进谏,讽喻齐王察纳雅言,扬长避短以赢得万民拥戴,终使齐国富国强兵,称雄于天下。爱是钟表里的那一根发条,轻轻地拧几下,便足以让表继续走下去,爱得越深,拧得越紧,只会使发条崩断,适得其反。因此,爱需要控制,适当的爱才会让花儿更茁壮,天空更蔚蓝,才会让快乐的笑声回荡于耳边。

溺爱只能葬送人之所爱,朋友,请您切记,莫让溺爱之水横流。

梁朝伟: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篇3

舒淇证实:梁朝伟的眼睛真的会杀人;

刘嘉玲笑:那他岂不是每天都在杀我?

于是,就有人借机求证梁朝伟的“眼神杀人说”,

不料,梁朝伟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其实从来没有杀过。

这个谜样的男子

初识梁朝伟是在《阿飞正传》里,一个朋友说:“他只在那部电影的结尾小露了一下脸,对着镜子梳头,就把前面的人都比下去了。”找来《阿飞正传》一看,果然如此。多年来一直惦记着梁朝伟梳完头以后怎样了,后来才知道《阿飞正传》本来是要计划拍续集的,由梁朝伟出任主角,但后来因为资金不足而搁浅。

把香港演员按演技排位,如果梁朝伟称第二,那就没人敢当第一。他从影近30年、拍了60多部电影、数百集剧集、拿了五次香港金像奖、三次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是迄今惟一一个香港人出身的戛纳影帝——

如果这一连串庸俗的数字排比都还不能说服你,那么请看和梁朝伟同时代的另一位艺人刘德华对他的评价:“演了这么多年的戏,梁朝伟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演员,而我还是一个明星;Tony(梁朝伟英文名)演戏的时候,已经忘了他叫梁朝伟,可是我忘不了我叫刘德华。”

梁朝伟的名字在大多数女人的心里远不止一个香港影星那么简单。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他是与花瓣共浴的男人,这段文字竟让我如此着迷。我一边细细读着这个忧郁颓废男人的成长史,一边思考着这个年过四十的男人在我心里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韦小宝、石中玉?抑或是周慕云、陈永仁?影像如此繁复,如同幻影流云般一逝而过。

和同时代的男星相比,梁朝伟不像张国荣那么敏感、决绝,不像刘德华那么面面俱到,也没有像张学友那样半隐退。他或许活在一个最适当的程度里,红得发紫、拿最高的片酬,却依然保持最大程度的自我和选择度,这或许就是人们喜欢他的根本原因。

梁朝伟,轻而有力,只需要轻轻地吐出这三个字,就有一种轻飘飘的力量。这个人,叫人把最美丽的幻想都放在他身上。人们说他超脱于人世之外,走在香港中环喧闹的大街上,那走路的姿态都在飘。

他的魅力是流动的、不确定的,成名二十年,仍可保持一份灵气和神秘感。佳作不断,好戏连连,却能将天才凌驾于努力之上,不费吹灰之力,举手投足都是戏。

很多年前,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失,10岁之后的梁朝伟从顽皮变得孤僻。整个童年时期,他的朋友都不多,直到十几岁自己开始打工,然后用赚到的钱看电影或者打游戏。

这时候他认识了一个叫做周星驰的年龄相仿的街坊男孩,他们同样身处多子女的单亲家庭,并且都是由母亲坚强地拉扯长大。新朋友的出现,让梁朝伟觉得生活有趣多了,而对方对于电影和表演的狂热也间接影响到了他。

大约数年之后,他们同时出现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由此梁朝伟走上了演艺之路。可谁又知道他那时正为自己的高度深深地自卑:“我只有173,班里最矮的男生就是我。”

1984年版的《鹿鼎记》是梁朝伟的成名之作,他饰演的“韦小宝”曾被金庸赞为最传神的一版。无线从此开始了对梁朝伟的力捧,同时也是空前的压榨。梁朝伟曾经连续半年只睡三四个钟头,7天不眠不休高烧39度多也要坚持工作,高压下他的情绪波动得近乎崩溃。

还好,他遇见了王家卫。

那个叫王家卫的男人戴着墨镜引诱他去扮演了一些惊人的角色。那个心中“开满”了桃花的盲剑侠,脸上淌着别的女人流下的眼泪行走于沙漠之上的盲剑侠;《重庆森林》里那个落寞的情场败兵;《花样年华》中欲说还休的中年男子;《春光乍泄》里眼神闪烁的欲拒还迎……

是的,这个谜样的男子,他曾是精灵古怪的小鱼儿、曾是花样百出的小无赖,但只有在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他才能最真切地表现出他的所有情怀,也许人生在他眼底里就真的只是一抹淡淡的伤感。

终于他以最最成熟华丽的姿态出现于各大颁奖典礼上,那些被人们嚼烂了的赞美与指责我都不想提起。“拿奖拿到手软”,他都不太愿意领奖似的,上台时笑得并不欢畅,总有一点点苦涩。可是评委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执意要把小金人送给他。张国荣耗尽心血投入了程蝶衣,却还是和戛纳擦身而过,可是梁朝伟,他就是那么轻松地得到一切。

他出过唱片,不过我只听过一首《一天一点爱恋》,那首歌很好听,可我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好的歌手。事实上他也并不需要啊,他是个天生的演员。每个人都只能做一件事,就像爱因斯坦拉不好小提琴,可那并不是缺憾。

那些堪称红颜知己的女人们

梁朝伟如果不曾相逢刘嘉玲,天下又有谁会与其成双?而他们又会怎样?

如果梁朝伟和曾华倩没有分开

相恋6年,两个人彻底分手时也不过才20几岁,这一对可谓两小无猜。要好的时候,曾华倩对梁朝伟如日本女学生般一往情深,经常煮他喜欢的东西给他吃。约会地点也只在梁朝伟家,爱到浓时眼里只有对方,容不得其他人。

许多的日子都是在吵闹中度过的,她要的是更多的占据,骄傲公主的爱情有多美丽就有多霸道。第一次分手后因为合作《青春差馆》又旧情复燃;第二次分手后梁朝伟和黎美娴谈了不到一年的恋爱又陷入了曾华倩的情网;第三次分手……没有以后了,据说曾华倩曾为此恼羞成怒了很久。

他们会成为孩子们的胖爹老妈,“那个时候我靓过你好多”,10多年后的曾华倩在主持电台节目时曾对嘉宾刘嘉玲这样说。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小家碧玉的容颜已不如刘嘉玲那样慑人了。当初那么多次的分手,统统都是藕断丝连的儿女打闹。其实,曾华倩并不想真的舍弃梁朝伟,她只是在自以为是地调教他。

这是一个习惯了被呵护的女孩,所以她人生的步骤和规划不会不着边际。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会不早不晚地结婚,一如那个时候他们身边众多的明星伉俪。

结婚之后,曾华倩便会基本退出荧屏,偶尔出来亮一下相,举手投足间全是“师奶”的风韵。而梁朝伟,他无疑会发胖,因为曾华倩会煮很多东西给他吃,觉得这样才是对他好,这样才是理想中的夫妻生活,她会希望他每顿晚饭都和她一起吃。

她不会出轨、她不花心;她挑剔、固执、自视清高。在家中,她一定是叱咤风云的麻辣霸王花,大小事情都要由她最后拍板,但又常常外强中干地寻求更多的保护。

他会成为救火车,在母亲与老婆之间束手无策。最终发现自己的自闭症发作,动不动就与世隔绝地玩一下失踪。家里人永远要砸门上厕所,因为那里总待着一个梁朝伟。梁朝伟会慢慢地变成若有若无的配角,永远迎不来演艺事业的高潮,结了婚之后的男人演戏也会有所收敛。

那部《春光乍泄》将成为张国荣与吴镇宇的代表作。一个演员要演好戏,永远只能最爱自己,而他无法全身心地忘我。因为她永远都有着17岁的“少女情怀”,相信厮守就真的是寸步不离。

以前他过着“3点收工,6点开工,半夜宵夜”的生活,后来他会渐渐发现自己没了朋友没了交际。他不会成为历久弥新的“万人迷”,曾华倩可不能忍受维多利亚所受的压力。忧郁的电眼拜托收起来,乖乖地带回家只准给我一个人看。

她的招数太少,恋爱的时候,威胁的武器动不动就只有一个:“分手!”等到结婚后,也只会大叫:“那我们离婚!”结果真的会离。他们会有小孩的,眼睛像爸爸或是像妈妈都好看,鼻子像爸爸或像妈妈都可以。这个孩子从小就是电视里奶粉广告的明星,一如伊能静的小哈林。长大到15岁,便可以上台将吉他甩来甩去,成为“谢霆锋”第二。

如果梁朝伟与张曼玉出双入对

自从梁朝伟和刘嘉玲好上后,张曼玉便是传得最凶的第三者——那个越老越美丽的女人。他们也算青梅竹马,一起吃过无线的盒饭,后来又同时被各大导演相中,爱情戏拍了一部又一部,可戏里就是不结婚。

戏里的暧昧被带到戏外来,早在《花样年华》之际,就有人惊爆两人秘密恋爱半年,不过至今也得不到证实。他们两个人只是当观众像瞎子一样地展现各种暧昧,他们会成为——最让人可惜的情侣。爱他们的人更愿意相信是强悍的刘嘉玲控制住了软弱的梁朝伟,把他的产业填上了自己的名字,使他难以离去。

如果他们恋爱了,最后他们会发现,他们从来都没有爱上过对方。张曼玉是一个对感情很投入的人,早期的爱情比较盲目,也受过不少伤害,结局都是那些男人背叛或远离她。而后期的爱情,则相对谨慎些。她很在乎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形象是如何的,对她来说,完美很重要,而随时处在追求完美的情境中更重要。

她和梁朝伟,是互相仰慕的,彼此之间发现惊人的相似和默契,戏内戏外都可以让她不停地有一种奔波在路上的轻微刺激感。这种刺激是外遇感所带来的,具有毁灭性。如果在对方身上看到了理想的特质,他们向往的便不是婚姻,而是暧昧的长存。

李碧华说这两个人:“有时人们会忘记了现实和戏剧,有时记得但不在乎;有时是顺水推舟、有时是延长感觉;有时是不能自拔、有时是戏弄世人……”总之,不是脚踏实地的爱。

当年周润发让梁朝伟拍完戏后便别再跟圈内的人联络,戏是假的,感情却是真的。这个时候恋爱,你爱上的是戏是剧情,而不是人。

梁朝伟和张曼玉比较相近,而刘嘉玲身上有一种世俗的热闹。他自己拍完戏便说:“嘉玲就是我的驱魔人,当我听到她的笑声,听到她对我说话时,我就知道我已经回到了现实之中。”而张曼玉只能延迟他的出戏。

我们还是不要希望他们俩个真的在一起,因为那样我们会损失一对影帝影后,广告商会骂死我们。他们到头来会发现他们做伴侣实在是太糟糕了,他们最适合的身份是外遇的对象,暧昧是他们的至高境界。

一个刘嘉玲成全一个梁朝伟

梁朝伟需要一个爱闹爱玩爱笑的女朋友来平衡他忧郁的心境。他与刘嘉玲一直是冰与火的互补性格,刘嘉玲喜欢泡夜店、喜欢热闹;梁朝伟爱的是村上春树和红酒,闲时在家也是烧香拜佛,刘嘉玲却不信神鬼。

曾华倩说:“梁朝伟找到你,我觉得是他的福气。”刘嘉玲答:“这件事你要记得同他说哦!”做一个“万人迷”身边的女友,好难。

一个刘嘉玲一个维多利亚,都放在我们眼前。“万人迷”的一切缺点都被推在了女人身上,见不得她幸福。其实公平些,如果没有刘嘉玲,也看不到今天的好男人梁朝伟。

他和张国荣曾合作过一部片子《春光乍泄》,张国荣的性取向人尽皆知,而他们俩合作的这部电影竟然也是讲同志的,真是尴尬啊!据说梁朝伟曾找不到感觉,刘嘉玲就同他说,你把他想象成我就好。真叫人想晕。

她改变了他好多,令他不再像一块石头硬邦邦地搞自闭。他的朋友少,她的朋友多,常常一班人聚会,他变得开朗,不再怕人不再大男子主义。“她很懂事,善解人意,不特别迁就我,常会分析一些事情,不盲从。”

刘嘉玲说:“人人都说我们迟早会分,可是我偏偏就迷了他十多年。”她用的是个“迷”字,情侣之间,她对他竟是着迷。两种极端性格,一动一静,却造就了致命的吸引。

胡瓜谈梁朝伟的恋爱史,替他唱:“一天一个女人……”如果不是刘嘉玲,恐怕梁朝伟现在还时常换着女朋友,并且他的风流被传得沸沸扬扬。

2002年他被传与嘉禾旗下女星安雅过往甚密。刘嘉玲说:“只要他开心,他同谁拍拖我都会批准。我不会担心,我不会喜欢一个没有女人喜欢的男人。”之前的周嘉玲,之后的张曼玉,她从来都维护着自己的男人。她都不介意,我们又还能说什么是非。

他是那样在乎她,当初承诺每拍一部片子就给她一半酬劳,只要她肯退出演艺圈。他吃她的醋,不许她做那些出格的游戏。女友撞断了手,一连三天三夜他伺候左右不眠不休担心不已。爱到最激烈时,两人闹情绪,梁朝伟在片场一拳击碎玻璃,鲜血四溅。

曾经有传说,刘嘉玲重会许晋亨时,梁朝伟曾给过她两个耳光,不过这消息未必可信。在刘嘉玲39岁生日的时候,梁朝伟从韩国特地赶来为她庆生。现场不但有许先生,还有梁朝伟的初恋曾华倩,新欢旧爱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刘嘉玲的绯闻从来不曾停止,又被称为“蒲精”,因为她被那么多人讨厌。如果换了张曼玉或王菲,又有哪个媒体敢如此开腔说话。和时时惹点麻烦、闯祸的刘嘉玲在一起,处处显示了梁朝伟的伟大与百毒不侵的包容。

后记

牛哥外传 篇4

牛哥并不姓牛, 但他属牛, 人长得壮实, 脾气也有点儿犟。因而, 邻舍亲朋都叫他牛哥, 叫喊惯了, 他也默认了。夫唱妇随, 老伴也被叫成了牛嫂。

牛哥和我是打小的朋友, 他的故事, 我见得、听得多了, 想讲给大家, 开心一笑。编辑部的同志给起了个文雅的名字《牛哥外传》。

牛哥知道了这个事, 找上我的门来。我以为他有意见呢, 不是的。

牛哥郑重其事地嘱咐了三条:“第一, 写我可以, 但不能涉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好汉做事好汉当;第二, 提到你嫂子, 只能表扬, 不能批评, 咱惹不起她;第三, 你写好了, 先要让我‘审阅’一下, 符合‘标准’才能发表。”

他的“约法三章”, 我全答应了。

牛哥还很当回事呢, 特意上街买了一支大红的签名笔。所以, 我的每篇《牛哥外传》上, 都有他亲笔画的个大红勾勾。好像是小学生的作文本。

我觉得好笑, 牛哥悄悄告诉我说:“你牛哥工作几十年啦, 连个小组长也没当过呢, 现在, 找点当‘头儿’的感觉, 也来个‘批阅’!”

我逗他说:“那你何不多写几行字, 有个具体意见, 更像样子呀!”

牛哥不好意思地回答:“本来, 我就不是真的!”

买瓜

牛哥上街闲逛, 看见路边有个瓜摊。卖瓜的贩子是个胖汉子, 大声吆喝:“好甜瓜嘞, 又脆又甜!”

牛哥走到跟前一看, 案子上摆着一堆又青又小的甜瓜。怀疑是生蛋蛋, 扭头就要走开, 胖子忙叫住他, “别走啊, 你尝尝!”牛哥拗不过, 掰开一尝, 又苦又涩, 摇摇头, 心中好笑, 边走边脱口说, “王婆卖瓜!”

不想, 被胖贩子听到, 气冲冲蹿上来, 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你凭啥说我王婆卖瓜?”

牛哥反驳说:“你的瓜明明不———”话还没讲完, 已经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

那胖子见人多, 理直气壮地大喊:“我根本就不姓王嘛!再请大家看看, 我明明是个男子汉, 他偏叫我‘王婆’, 瞎了眼!”

“他这是故意捣乱!”胖子越说越火。

这时, 其中一个看客, 站出来证明, 他和胖子是老邻居, 确实不姓王。

另一个看客拍拍了牛哥肩膀, 一本正经地说, “凡事要调查核实, 才能下结论嘛。”

围观的人们听了都点头, 异口同声地指责牛哥, 他关于“王婆”的判断大错特错, 该给胖子赔礼道歉, 才算天地公道。

谁也没顾得上看看瓜的生熟, 一哄而散了。

牛哥好不容易离开现场, 身后跟上一位读书人模样的先生, 认真地说:“那胖子姓不姓王, 哪能由他嘴说, 要查看身份证才算数;是男是女, 也不能看表面, 应该到医院, 做个性别检定才可靠。”

牛哥听了似是而非, “到医院, 钱谁出?”

那读书人胸有成竹地说:“当然是败诉方!”

牛哥心烦回了家, 把事告诉牛嫂, 她一听也埋怨牛哥, 遇事不坚持原则。牛哥说:“他们人多势众, 好汉不吃眼前亏嘛!”牛嫂最容不得牛哥顶撞自己, 大声说:“你咋不回来叫上我?”

牛哥哑口无言, 觉得自己是处处没理, 心服口服吧。

买鞋

牛哥想买双新鞋, 进了一间鞋店。

售货员好热情, 牛哥自然高兴。挑来选去总算看上一双。不知咋地, 上脚一试, 夹脚!他跟售货员说:“小!”

售货员立刻回答:“新鞋嘛, 就是要小一点儿, 走起路来跟脚, 利落, 多精神!鞋大了, 不能穿, 拖拖拉拉, 难看啊。”

牛哥还是犹豫不决, 俗话说, 穿小鞋不好受。售货员猜出他的心思, 忙着解释了两句, “您不用怕, 小鞋穿穿, 习惯就成自然了。”

听人劝, 得一半, 牛哥买了它回家。可叹, 穿了几天, 总习惯不了, 扔在床下。

牛哥还想买双新鞋, 又进了一间鞋店。

售货员特别热情, 牛哥格外高兴。挑来选去总算又看上一双。又不知咋地, 上脚一试, 晃荡!他跟售货员说:“大!”

售货员镇定回答:“新鞋嘛, 就是要大一点儿, 走起路来养脚, 宽松, 多舒坦!鞋小了, 不能穿, 紧紧巴巴, 难受啊。”

牛哥心想有道理, 我刚穿过小鞋, 决不能吃二遍苦, 受二茬罪啦!售货员猜出他的心思, 跟着解释了两句, “听我的, 放心没错。”

听人劝, 得一半, 牛哥买了它回家。可惜, 穿了几天, 总舒坦不了, 又扔在床下。

牛哥总想买双新鞋, 又进了一间大鞋店。

女售货员不怎么热情, 牛哥也不怎么高兴。店大欺客嘛, 但毕竟货色全些, 看上一双又一双。怪了, 凡上脚一试, 不是小就是大!他瞅着售货员半天, 说:“咋没有合适的鞋?”售货员严肃地回答:“我们店全是名牌鞋, 都是执行标准的产品, 不会有问题的。”她稍作停顿, 看了牛哥的脚一眼, 接上说:“先生, 您的脚不规矩!”

牛哥尴尬地走回家, 告诉牛嫂听。

她笑了, 说:“你看人家章子怡, 鞋是到巴黎订做的!”

听到此, 牛哥却落下泪水来。

“咋哩?”

牛哥哽哽咽咽地说:“小时候的鞋, 就是我妈亲手给我可脚做的。”

拔牙

牛哥的口腔, 一左一右, 有两颗龋齿, 时常发炎疼痛。一天, 在街头市场上, 发现个招牌:祖传秘方, 拔牙不疼。

牛哥心想, 我这个人, 不怕死就怕疼, 只要不疼就行。他过去问了问:“真不疼吗?”这位大夫说:“绝对把握!”

牛哥先有三分满意, 又打听价钱, 大夫告诉他, 每颗十元。比牙科医院便宜多了!

市场的交易, 哪能一口价, 砍一砍。两人你来言我去语, 讨价还价半天, 协商的结果是一颗六元。

牛哥又添了几分满意, 莫错过机会, 忙说, “这两颗牙连着拔掉吧”。大夫乐了, 凑趣说, “一起拔, 二六一十二, 六六大顺嘛。”

拔牙的过程特顺利, 真没觉得疼, 只是嘴巴很麻。交了钱, 道了谢, 回家路上, 牛哥已十分满意了。

还没到家, 麻药劲头过了, 牛哥忽然觉察嘴里, 左边的坏牙好像还在!再摸右边, 不好, 坏牙和旁边的另一颗好牙, 全给拔掉了!

他赶忙返回去, 幸好大夫健在。牛哥手捂腮帮, 火冒三丈, 花钱事小, 好牙事大, 非讨个说法不可。

大夫不慌不忙地说:“是你自己亲口告诉我, 两颗牙'连着'拔掉嘛!”

牛哥又急又气, 说不出话来, 只是老张着大嘴!

附言

大学减肥励志哥 篇5

让孟畅实现大变身的秘诀,就是每天跑步。每天大约跑7公里,一年多下来,他跑的总里程达到2300多公里,相当于在老家河南开封和南京之间跑了两个来回。

现代快报见习记者赵书伶

一部微电影让他决心减肥

很难想象,这个身高1米84的瘦削小伙,一年多以前还是230多斤的胖子。“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发烧,家人希望我多吃点,健康起来,于是就这么胖起来了。”孟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减肥前,他一直是班上最胖的,不管是跑步还是玩游戏,他永远是最落后的那一个。

那时的孟畅,爬个三四层楼就会喘,稍微走点远路,脚上会磨起泡。高考体检,医生提醒过他,血压偏高,注意控制体重。他试过减肥,但都断断续续,从来没真正瘦下来。

真正让他下决心跑步减肥的,是一部微电影。去年9月,孟畅考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辅导员组织大家拍微电影,说的是一位优秀毕业生的故事,孟畅在电影里演班长。“这位毕业生是东大的传奇人物杜二虎,现在在美国。他特别优秀,当年考入东大时家境贫寒,成绩在班上垫底,但他特别努力,4年下来,拿的奖助学金总额超过8万元。”孟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最让他震撼的,是杜二虎每天坚持跑6000米,“学长都可以坚持下来,我也行!”

一年跑了2300多公里

微电影还没拍完,孟畅就开始绕着400米一圈的操场跑了起来,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8圈。因为太胖,又很久没运动,“跑一圈下来腿就发软,三四圈的时候感觉犯恶心,呼吸也跟不上。”孟畅说,他停下来,“走一会再跑,一定要坚持跑完。”

一个月后,身体差不多适应了,孟畅又定了个新目标—18圈,也就是7200米。坚持了两个月,“膝盖很疼,严重的时候,上楼梯抬不起腿,蹲下去都站不起来,要扶着墙才行。”在医生建议下,他调整了跑步速度,还戴护膝,疼痛逐渐好转。

“从去年9月到现在,每天都跑,放寒暑假就在老家的湖边跑。”孟畅说,一年多跑步的总里程有2300多公里,相当于在南京和老家开封之间跑了两个来回。

暑假回家,妈妈没认出他

瘦身成功的原因,除了每天坚持长跑,还和饮食有关。“刚来南京,口味不大习惯,没有在老家吃得那么多。”孟畅说,不过,他也没有刻意控制饮食,还是每顿饭都吃饱。

到今年6月,孟畅已经瘦到140斤,以前的衣服穿不了,只好买了小号的。放暑假时,父母去火车站接他,“我妈第一眼都没认出我,后来她反应过来,喊了我一声,我抬头一看,她已经哭了。”孟畅说,父母看到他瘦了很多,很担心,专门带他去医院体检,不过指标都正常。

“现在他们天天提醒我注意身体。”孟畅笑着说,其实他父亲是一个运动爱好者,很支持他运动健身,但看他变瘦又很心疼。

成了很多女生的减肥动力

对于孟畅来说,变化的不仅仅是体重。刚进东大时,他是几个河南老乡中成绩垫底的,刚开学的英语分级考试,他只考了个二级,而他想考的丁大钧班要求三级以上,“丁大钧班相当于土木专业的实验班,要求比较高。”

他决心要把成绩给“补”上去,于是,开始泡自习室和图书馆。“他很努力,不管什么事都追求做到最好。”室友李响说。

一年下来,孟畅的成绩排到班级第一、年级第八。他不仅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中南集团奖学金等奖项,最近还被评为东大20xx“自强之星”。

从脏话哥说起 篇6

路人甲:“我能说脏话吗?”

记者:“不能。”

路人甲:“那我没什么好说的了……”

近日,一段记者街头采访视频在网上被疯狂转载,这位人称“脏话哥”的受访者也瞬间走红。

在如今各种生产成本高企不下的年代,油价上涨本无可厚非,但是面对中国油价的涨快跌慢,涨多跌少,以及涨价机制不透明,丧失平常心的不只是“脏话哥”。

“油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网友“我是妖妖”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得出了这样一句话。

“车好着呢,油价破八,雇人推比开合算。”从纠结的“有车族”转身为快乐的“隐车族”,网友“喜迎油价上涨”也算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

“收入不接轨,油价却接轨,降价不接轨,涨价却接轨,石油是经济命脉,油价上涨,也就意味物流等所有涉及油品的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上涨,也就意味新一轮的通胀开始,高通胀,到底谁该反思!两桶油和发改委是不是病了?便宜出口原油,高价进口原油!”网友“北京2012”一直在追问。

不过,面对油价高企,更多的人开始担忧,“油价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新一轮的通胀开始,老百姓怎么活?”

概括而言,其实,人们对油价上调主要存有三大质疑:质疑一,上调幅度较大,担心对上下游产业以及对物价产生很大的冲击;质疑二,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未能真正市场化,似已沦为“只涨不跌”的行政定价机制;质疑三,石油市场的垄断局面为何迟迟未能打破,油价上调是“三桶油”捞取巨额垄断利润的结果。

油价节节攀高,这边老百姓怨声载道,那边几大石油巨头却是收益颇丰。

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2011年年报显示,三大油企2011年共盈利2750亿元,平均日赚7.5亿元。其中,最赚钱的是以上游勘探为主要业务的中石油,全年净利为1329.84亿元,日赚3.64亿元;2011年,中石化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6.97亿元,平均日赚1.96亿元。中海油2011年的净利达702.6亿元,平均每日赚1.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在2011年不仅日进斗金,稳居“亚洲最赚钱公司”宝座,而且其扩张速度也是突飞猛进,日产量达240万桶,超过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世界第一。

虽然三大油企开采了本属于全体公民的資源,享受了高工資高福利,积累了高额利润。但是,中国公众从中获得的回报只能用“少得可怜”来形容,对多数A股股东而言,回报干脆为负。

油价高企,受伤的不只是中国民众。“高油价”几乎成了全球的公敌。美国选民对高油价的愤怒已经成为了奥巴马寻求竞选连任的一大阻力。英国、意大利、印尼等国也都爆发了不满油价过高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导致严重交通拥堵或者大面积交通瘫痪,超市和商店的进货渠道受到严重干扰,食品一时成为紧俏物資。

油价,上涨的不只是价格,更多的是世界和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汇丰银行警告说,当前的高油价可能成为另一个“希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也表示,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不是好现象,现在全球经济承受不了高油价。

骂声背后,我们不妨一起来反思,为什么人们对油价调整的质疑总是难以平息?是国际原油价格高涨所致?还是石油公司侵吞了利润?或者是定价机制存有缺陷?

如今,中国油价已经破8,破9、破10,还会远吗?为此,我们又当做何种努力?

会飞的“章鱼哥” 篇7

准备材料

剪刀、塑料绳、气球和羊毛衫。

制作过程

1剪一段长约30厘米的塑料绳,撕去一半后在中间打结,然后把结两端的塑料绳再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做成“章鱼哥”的触手。

2.吹骨气球,之后用羊毛衫在气球上摩擦,使气球带上静电,然后把气球放在一边。

3用羊毛衫摩擦刚才用塑料绳制作的“章鱼哥”,当“章鱼哥”的触手张得比较开的时候,说明已经带上了足够量的静电,可以停止摩擦。

将带着静电的“章鱼哥”用力抛向空中,然后迅速将气球被羊毛衫摩擦过的那端放在“章鱼哥”的下面,“章鱼哥”就能稳稳地飞在空中。气球往上移,它也会往上移;气球往左往右,它也会往左往右,十分有趣。

实验揭秘:

走进“大衣哥” 篇8

朱之文从小就喜欢唱歌。家境贫寒的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因为唱歌并不误农活。在田间地头,他放声歌唱,快乐地生活、劳作着。面对庄稼地,面对老母鸡,他亮开了歌喉,麦子在他的歌声中结穗,家禽在他的歌声中成长。

他的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简直就是杨洪基的原声再现,让人真假难辨。那声音纯净、辽阔、厚重。他美妙的歌声,回荡在人们的耳畔,震撼了观众。

他和一般的名人不一样,出了名依然很低调。他朴实得很可爱,他的一口家乡话很逗人,但正是他的家乡话和土得掉渣的语言让我们感到温暖;可是一唱起歌来,那浑厚大气的嗓音立刻引来了全场的喝彩,让人回味无穷。这位“大衣哥”不贪婪——很多商业演出邀请他去,但他从不轻易答应。还有一个生产电动车的厂家请他做代言,代言费30万元。他家是贫穷的,但面对30万他却拒绝了。用他的话说,代言的产品要信得过。他的朴实更显得令人敬佩。

他说,他自己从未想过当明星,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当个平常百姓,和家人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如果以后有机会出去演出,挣点钱,也不能忘本,他想建设家乡,为家乡修修路,建建桥,好好为家乡建设服务。

有人问他以后想不想到城市生活,他说在农村喂个鸡,养个羊,种点地,很乐和啊!

我们为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所感染,我们为他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感动,我们为他的淳朴憨厚所感叹,我们为他的热爱家乡报答家乡的精神所感佩。

(指导教师:金明春)

教师点评

关于“犀利哥”的传说 篇9

“犀利哥”成为2010年春引爆网民评议热潮的网络现象。

网友热议

1.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的“五种需求”理论, “犀利哥”事件, 在我看来, 就是一个还没有达到“第一层——生存需求”的人, 被一大群已经达到“第五层——实现自我”需求的人玩弄的过程, 不管玩弄者态度、初衷如何, 玩弄的过程充满了“有层次”的人的“自我欣赏”。“犀利哥”仿佛是被发现的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人猿泰山”、“鳄鱼邓迪”, 甚至“金刚”, 区别只在于, “犀利哥”毫无还手之力。

2.姚晨的道歉, 包括网友的道歉, “犀利哥”压根不知道, 就算知道也不懂。对姚晨来说, 有个实质效果, 就是可以见诸媒体。其实大家不道歉的话, 对“犀利哥”的关注也会逐渐减少, 人们又会找新的猎奇点。

3.到现在还有没心没肺的朋友跟我说, “犀利哥”洗净铅华之后平庸了, 不犀利了。这是肯定的, 因为他的“气质”正来自他不太正常的精神和乞丐的生活, 失去了这些, 他也就失去了犀利。不过他和母亲重逢了, 他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他的病会被治疗, 我想这就是幸福和尊严, 和这些相比, “犀利”是什么鬼东西。

被神化的“深泉哥” 篇10

不客气地说, 这两条消息都含有很大的炒作成分。这种以偏概全、故意“神化”的炒作, 并不利于大家对国外教育的了解, 也不利于确立健康的成才观。

深泉学院在美国确实是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 把读书与放牧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 这所学院在美国并不是如媒体吹捧的那么受欢迎 (国内有舆论称每年申请者“数以万计”) 。该校通常每年只收到100—200份入学申请, 其最低录取率在6%-15%之间。这么富有特色的学院, 真正对其感兴趣并选择的学生并不多。舆论称其录取率比哈佛还低, 可事实是, 哈佛2013年的录取率为5.8%, 并且申请哈佛的学生达到近3万人。有意思的, 对于这所学院学生的出路, 大家最关注的是进入常青藤名校深造。既然入学时已经高过常青藤名校门槛, 为何还要用常青藤名校来体现自己的地位呢?

美国高等教育十分多元, 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选择。深泉学院实质是一所具有特色的两年制社区学院 (毕业学生授予副学士学位) , 而类似教学具有特色的社区学院在美国并不鲜见。另外, 美国社区学院不少与名校签有转学协议。学生读完社区学院转到名校深造, 学分得到认可十分正常。这在我国被吹捧, 是因为我国缺乏自由转学制度, 而且学校千校一面。职业学院和社区学院处于最低层次, 很难想象能办出一流和特色来。目前, 就连清华大学的学生转到另一所学校读书也难, 就更别提社区学院、职业学院学生到名校学习了。

笔者以为, 大家对于深泉学院的关注, 应该聚焦在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同上, 而不是盲目地渲染一所学院, 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说实在的, 深泉学院或许以中国教育视角观察很神奇, 但在美国并没那么神奇, “深泉哥”也不必神化。外媒在报道中国网友对深泉学院的热议时就提到, 这所申请学生并不多的学院, 可能因中国网友的关注, 而带来大量申请者。但申请者真了解这所学院吗?国人真的了解美国其他有特色的社区学院吗?

“泡面哥”也是如此。舆论普遍对其因“吃遍泡面”被美国名校录取感兴趣, 但其实, 他吃了多少泡面并不是被录取的主要因素, 这最多不过是所有录取因素之一———“泡面哥”的SAT得了2300分。在美国, 名校录取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通常会有16项指标全面评价一名学生, 包括SAT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表现、社区服务、个性特长等。一个被录取的学生可能经常去社区做服务, 但不能就此说, 学校录取他是因为他到社区服务。对于“泡面哥”也是如此, 他吃了很多泡面, 可能让招生官印象深刻, 觉得他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 并对此很执著, 为其获得了加分。但如果他只有吃泡面的经历, 而在其他方面平平, 会被名校录取吗?

“凉皮哥”的梦想 篇11

夫妻两人为了这个儿子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也承受了太多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因为无法医治的儿子总会指着照片里的他们,分不清爸妈,甚至如今连一句“爸爸”“妈妈”都还不会喊。

有一次,父亲无意间发现,儿子在看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剧中人物在逗乐,儿子也跟着“嘿嘿”了一声。父亲心里一紧:难道他对这类喜剧感兴趣?于是随后的几天,父亲特意挑一些有趣的电视给儿子看,果然儿子在看到那些表情和语言特别丰富的剧情时,都会表现出兴奋的神情。

为了哄儿子开心,他便走上模仿的道路。其实这位父亲从小没学过多少文化知识,更甭提接受过什么表演专业的训练,但他凭着对生活的敏感和对儿子笑声的期盼,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他最擅长模仿的就是范伟和小沈阳,因为“儿子特别喜欢看到他们的表演”。

除了表演給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看,在平时卖凉皮的时候,他也来上一两段,总能逗得大伙儿前仰后合,渐渐地光顾他摊子的人也多了,大家都知道九三农垦有个“范伟”。而在听了他虽辛酸却依然能够如此积极乐观地笑对生活的故事后,周围人都对这位“凉皮哥”竖起了大拇指。

这位父亲名字叫赵玉琨,今年38岁,因为《中国梦想秀》他被更多人知晓,也获得了“凉皮哥”八斤的称号。

在《中国梦想秀》舞台上,“凉皮哥”八斤现场根据自己的生活创作了小品《壹周八斤秀》,表演惟妙惟肖,精湛自如,包袱不断,爆笑全场。东北汉子对自闭症儿子的拳拳慈爱和生活的坚守,让全场观众伴随着笑声和感动起立为他的表演呐喊。最终以290票高票通过,获得了节目组的全力支持——有企业赞助他开一家凉皮店,顺带可以照顾儿子;有演艺公司为他包装策划,满足他“凭借自己的特长,赚点外快,改善生活”的愿望。

主持人问“凉皮哥”,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和我们分享一下。他说,那天看见儿子把掉在地上的一个纸屑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我看了非常开心。评委周立波又问他,有什么样的梦想,他说,“儿子由于生病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喊我一声爸爸,我的梦想就是,他哪天能喊我一声爸爸”。

陈一亮:山乡“喇叭哥” 篇12

这个“喇叭哥”就是国网山东临朐县供电公司寺头供电所的农电员工陈一亮。

陈一亮在农电一线摸爬滚打了30年,在他身上找不到光鲜惊人的事迹,但在当地老百姓中却有着很好的口碑,因为他在工作之外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用小喇叭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这不,最近他的小喇叭天天在广播:“父老乡亲们,建房临时用电再急也不能私拉乱接,引发不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干农活的朋友们请注意,风大物燥不能在电力线路附近烧荒,不然会影响线路和自身安全。”

老陈咋就迷上了小喇叭这玩意儿,他这样的宣传有没有作用?让我们一起深入地探访下这个山乡“喇叭哥”。

因为是老员工,同事们都叫陈一亮老大哥。陈一亮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不让百姓家里停电,不让线路设备出问题,就是干好本职工作了。心里抱着这个想法,他绞尽脑汁地去琢磨,怎么样才能管好电,怎么才会不出安全问题?拿他的话说:用“小喇叭”做宣传就是被逼出来的道道。

东峪、范家河等6个村庄是陈一亮的服务区,都是些地势偏远的山村,有800多个用电户,居住零星分散。他说,要管好这些村、这么多户的用电确实很愁人。当初还要逐村逐户收电费,老百姓忙里忙外,经常是找着东家、找不着西家,一个村的电费跑好几天也收不齐。因为这事他也想了不少法子,向用户发电费收缴宣传单很多人不愿看,一些不识字的人想看也看不懂;在墙上贴催费通知,有些人瞭上几眼很快又忘了;请求村里干部帮忙吧,由于他们忙也经常顾不上。

为这事陈一亮像钻了牛角尖一样地盘算:用什么法子才能顺顺利利地收好电费呢?有一次,他碰巧看到一个小商贩拿着小喇叭卖东西,喇叭一响很快就围满了人。他想:用这东西宣传收电费也许能行。没有想太多,陈一亮就跑到离家20 km外的县城,自掏腰包买了一只小喇叭。

第二天,陈一亮起了个大早来到东峪村,趁着大伙还没下地干活,打开喇叭使劲吆喝起来。当时,因为担心没人听,他没有直接讲收电费这茬,而是用讲解安全用电作为开场白。想不到小喇叭一吆喝,没几分钟就有百十号乡亲把他围了起来。讲解一番后,看到大伙听得很有兴趣,陈一亮就把话题转向了收电费,大家仍然很仔细地听,有七八户当场就交了电费。头一次用小喇叭就有这么大的收获,陈一亮乐坏了,心想:要继续坚持下去,让更多的人听。

打这以后,陈一亮的身上多了小喇叭这个新工具,一到村里或者人多的地方就打开这个“话匣子”。天长日久,小喇叭的声音渐渐地融入了山村百姓的生活。通过这个小喇叭,他和群众走得近了,工作顺了,收费快了,用电秩序也好了。

近年来,随着各种缴费方式的推行,群众缴费方便了,电费不用走收了。有些乡亲问他:“喇叭哥,这不用下来收电费了,你还为大伙讲解俺们很愿意听的用电知识吗?”陈一亮笑着说:“只要大伙愿意听,我就为大家讲!”

就这样,小喇叭成了陈一亮讲解电力安全知识的专用工具。春天干旱风大,他跑到山上讲安全防火;夏天钓鱼季节,他来到水库塘坝讲解安全护电;麦收大忙期间,他走进各个麦场讲解临时用电要求;秋季收获时节,他奔向田间地头讲电力设施保护……一年到头,村庄、社区、集市、学校、企业、敬老院,还有养殖大棚、植树造林现场等,都有他宣传安全用电常识的喇叭声。每逢春节、五一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陈一亮轮换着去各村用小喇叭向大伙讲解安全用电知识。遇到施工建设现场,他用小喇叭仔细向建房户宣传临时用电知识,叮嘱不要私拉乱接线路,更不要损坏电力设施。

时间长了,陈一亮的名字也没有人叫了,“喇叭哥”成了他的代号。几十年来,他带着小喇叭走过了一山又一山、一村又一村,安全用电知识讲了一条又一条、一遍又一遍,走了多少路,换了多少地方,讲了多少知识,有多少人听讲,这些他都没有数,也记不清,总之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歇过。在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的同时,陈一亮还主动为大伙解决用电上的难题,义务上门为乡亲们搞好服务。乡亲们都把他当做是自家人,说陈一亮是他们离不开的人。

【×哥】推荐阅读:

上一篇:公共广播电视系统下一篇:构成方式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