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端B型钠尿肽

2024-05-29

N端B型钠尿肽(共7篇)

N端B型钠尿肽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BNP) 定量检测在心力衰竭 (HF) 诊断及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我院2009年最新引进的ReLIATMSSJ-2多功能免疫检测仪和与之相配套的NT-proBNP检测试剂 (深圳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对86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 比较有无心衰及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而诊断分组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 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予以治疗, 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结果 诊断为有症状心衰组与无症状心衰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诊断为无症状心衰组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随NYHA心功能分级递增而增高, 两者呈正相关;治疗前与治疗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比较,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NT-proBNP可快速、早期诊断和鉴别心衰, 也是心衰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对心衰分级、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定量检测,心衰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

近年来, 高血压、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长迅速, 而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 心力衰竭目前已成为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因此, 诊断和评估心衰的预后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就诊时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急性患者, 快速而正确地做出心衰的诊断尤为重要。虽然心衰的一个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 但在相当多的呼吸道疾病也有相同症状, 另外在生理状态不良的老年或肥胖患者中也可能是非特异性的表现, 要做出适当的诊断, 常规实验室评估、心电图和X线都不够准确[1]。所以, 寻找一种有效的快速检测指标就尤为重要。另外, 心衰患者经治疗后, 症状会有所改善, 有的症状会完全消失。但是, 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是很高的, 因此, 评价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这也就需要一个有效而快速的检测标准。目前, 血清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定量检测已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在用于心脏功能衰竭程度诊治评价中已证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对86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进行血清NT-pro BNP浓度测定, 且对诊断为心衰的患者行治疗前、治疗后的NT-pro BNP浓度比较, 并对其水平与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分级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本院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的住院患者86例, 其中男46例, 女40例, 年龄39~90岁。均严格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 (NYHA) 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 将心功能分为Ⅰ~Ⅳ级。经临床确诊为心衰52例, 非心衰34例。52例心衰患者按NYHA分级为Ⅰ级12例, Ⅱ级14例, Ⅲ级18例, Ⅳ级8例;按有无心衰症状分为:有心衰症状40例, 无心衰症状12例。正常对照组50例选自本院健康体检者, 男26例, 女24例。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应用深圳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NT-pro BNP检测试剂及配套设备Re LIATMSSJ-2多功能免疫检测仪, 应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NT-pro BNP水平。心衰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均测定NT-pro BNP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 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水平比较, 见表1。

健康对照组与无症状心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健康对照组、非心衰组、无症状心衰组与有症状心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52例心衰患者按NYHA分级的血清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比较 (见表2) :

血清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在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随着NYHA分级升高血清NT-pro BNP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心衰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NT-pro BNP浓度比较 (见表3) :

无症状心衰组与有症状心衰组治疗前、治疗后NT-pro BN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B型钠尿肽 (BNP) 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2]首先从猪脑中发现的, 因此曾被命名为脑钠肽。人类的BNP主要分布在心脏组织中, 脑组织中含量较少。BNP主要由左心室分泌[3], 它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的心源性神经激素。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室壁压力增加、心室肌细胞发生损伤、心室肌细胞受牵拉等因素致B型钠尿肽 (BNP) 大量分泌。BNP初期分泌是以pre-pro BNP形式存在, 而后很快裂解为BNP和NT-pro BNP两种成分, 并以BNP发挥其利钠、利尿、扩张全身血管的生物学作用[4,5]。当心室肌细胞发生损伤或出现心脏衰竭时, 其循环中的BNP和NT-pro BNP大量分泌, 发挥其舒张全身血管, 保持血压在动态上处于平衡状态, 利尿并促进水钠排泄, 减轻钠水潴留, 拮抗肾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激发心脏强大代偿功能、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6]。NT-pro BNP的合成受基因表达水平调节, 其信使 (m RNA) 转换较快, 因此瞬间即可合成, 并且其产生的速度及量受左心室壁张力强度及牵拉大小的影响, 故而能根据其量的变化敏感地反映出心室功能的变化程度[7]。由于NT-pro BNP与BNP是以等摩尔的数量进行释放, 而它的半衰期要长得多, 是BNP的15倍, 因此在发生心力衰竭时NT-pro BNP的快速分泌且在血中存留较长使其可以很好地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程度的敏感指标。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作为一项新的心衰诊断标志物, 由于其稳定性好, 敏感度、特异度高, 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实验中, 从表1可以看出, 无症状心衰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T-pro BNP浓度有显著差异性;无症状心衰组与有症状心衰组比较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浓度有显著差异性。因此, 可以将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作为早期诊断筛查心衰的一个敏感而持异的指标, 且能区分各种原因的呼吸困难是否由心衰所致。

表2中可以看出, 52例心衰患者中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浓度均不同程度地升高, 且与心功能的恶化程度和根据NYHA分级的升高呈正相关关系, 提示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与NYHA分级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NYHAⅡ、Ⅲ、Ⅳ级的心功能升高尤为明显, 说明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浓度水平是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强有力的客观指标。有研究表明, 升高的血清NT-pro BNP浓度与整个心衰人群的存活率以及再次住院率明确相关, 无论是否患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 均可通过测量血清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浓度对其死亡率进行预测。由表3可以看出, 心衰患者经治疗后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浓度降低, 经治疗后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下降越明显, 预后越好, 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下降, 这也说明了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水平是与心衰程度有关的。

综上所述, N未端B型钠尿肽前体 (NT-pro BNP) 在早期诊断和鉴别心衰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也是对心衰进行评估预后、危险层次级别划分、判断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参考文献

[1]Davie A P, Francisc M, Love M P, et al.Value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in identifying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J].BMJ, 2010, 312:222.

[2]Sudoh T, Kangawa K, Minam juo N, et al.A new natriuretic peptide inbum an brain natwre[J].Clin Chim Acta, 2008:332.

[3]HarrisonA, Morrison Lk, Krishnaswany P, 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dicts futur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dyspnea[J].Ann E-mergMed, 2009, 39:78.

[4]王兰兰, 蔡蓓, 刘兴斌, 等.N未端脑型钠尿肽定量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1) :37-38.

[5]Keare TJ, Hans E, Jan C, et al.Reanal effects of brain natrruretic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linialScience, 1999, 95:5-15.

[6]Dao Q, Krishn Aswamy P, Kazanegm R, et al.Utility of B-typenatrruretic peptide (BNP) in the diagnosis of CHF in an urgent careSetting[J].J AMcell cardiol, 2001, 37:379-385.

[7]Harrison A, Morrison LK, Krishnasvany M, et al.B-type natrimeticpeptide predicts futur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srgency department with dyspnea[J].Ann E-Merg med, 2002, 39:131-138.

N端B型钠尿肽 篇2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病例组: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脑CT或MR检查证实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06例, 其中男性61例, 女性45例, 年龄 (58.67±6.82) 岁, 排除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分为脑梗死组 (74例) , 脑出血组 (32例) 。2对照组:同期98例来自我院查体中心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 心功能正常, 排除脑血管病史, 年龄 (58.36±7.12) 岁, 性别构成与病例组匹配。

1.2 血浆心脏标志物的检测:

血浆proBNP浓度采用罗氏Cobas6000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 采用罗氏原装试剂, 应用化学发光法。cTnI浓度采用罗氏Cobas6000系统进行定量测定。标本采集后均在3 h内完成测定。

1.3 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计分法, 于入院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急性脑血管意外组24 h内检测的B型钠尿肽前体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NIHSS评分的分值与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呈正相关。见表1。发病后第1、2周B型钠尿肽前体浓度开始下降, 较对照组仍有统计学意义, 第4周的检测结果虽较对照组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r=0.32, P<0.0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14.42, P<0.01;△与正常组比较t=1.64, P>0.05

3 讨论

BNP是一种由心脏和脑分泌的循环激素, 在脑内以延髓含量最高, 其次为尾状核和豆状核, 在下丘脑外侧区、室旁核、视上核、三叉神经节等处也含有丰富的BNP, 具有排钠、利尿、扩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及血浆容量的作用[1,2]。文献报道, 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患者, 急性期血浆和脑脊液中B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3,4]。研究发现, 脑室内注入BNP, 观察到脑水肿明显减轻, 与BNP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5]。由于proBNP与BNP代谢的同步性, 半衰期长, 浓度更大, 便于观察。据本研究的结果, 结合文献资料, 脑卒中后血液中BNP含量增高的机制可能是:急性脑血管意外可发生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累及延髓、下丘脑等处脑组织, 导致BNP代偿性分泌增高;位于延髓、基底节、下丘脑等处的梗死, 梗死核心区周边的脑组织, 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细胞水肿, 由此引起BNP分泌增高;脑卒中后, 脱水药物、扩容药物的应用及静脉输液, 可增加循环血容量, 可导致心室壁张力增高, 导致BNP反应性快速释放。随病情好转, 颅内压及脑细胞功能转为正常, BNP分泌趋于正常。本研究中,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 与文献报道一致。随病情的好转, proBNP的浓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以NIHSS评分反应疾病的危重程度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发现proBNP的浓度与NIHSS的分值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提示, 在脑卒中急性期, proBNP的浓度可异常增高, 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平行, 并与预后相关。目前判断脑卒中患者病情转归的客观依据, 主要是影像学检查, 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结果对患者病情的转归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proBNP浓度的检测, 临床操作简便。据本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 脑卒中患者当颅内压增高、脑损害较重时, proBNP浓度显著增高, 随颅内压下降、脑损害好转, 其浓度亦下降至接近正常, 故结合影像学检查, proBNP浓度的变化, 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Wileins MR, Rendondo J, Brown LA.The natriuretic peptide family[J].Lancet, 1997, 349 (9061) :1307-1310.

[2]冯亚波, 姚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房钠尿肽、脑钠素血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 35 (5) :327-329.

[3]Nakagawa K, Yamaguchi T, Seida M, 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 Dis, 2005, 19 (3) :157-164.

[4]Giannakoulas G, Hatzitotios A, Karvounis H, et al.N-teminai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re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Angiology, 2005, 56 (6) :723-730.

N端B型钠尿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200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120例, 女80例;年龄41~82岁, 平均 (56.3±11.4) 岁;选取基本资料相匹配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男58例, 女42例;年龄51~79岁, 平均 (57.2±12.1) 岁;其中观察组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25例、Ⅱ级45例、Ⅲ级85例、Ⅳ级45例,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他感染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对象入院后按2012年欧洲心脏学会《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处理指南》给予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2]。观察组对象分别于门诊及住院后的第2天、第4天以及出院时清晨, 抽取空腹静脉血3 m L, 置于加抗凝剂的无菌试管中, 速度为3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及血清, 然后置于-80℃的冰箱内保存。对照组同期抽血保存, 同批检测BNP、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两组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收缩/舒张末直径 (LVDs, LVDd) 。其中心脏超声采用仪器为PHILIPSIU22, C反应蛋白以及BNP均采用ELISA法检测, 其中BNP试剂盒为罗氏公司生产。C反应蛋白监测试剂盒由韩国Bodtiech med.inc公司生产, 以上操作均严格地按照研究执行, 并制定严格的sop流程以及监督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 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对于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BNP、C反应蛋白以及LVEF指标比较

入院时观察组BNP、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LVEF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BNP、C反应蛋白以及LVEF指标比较

对比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 d、治疗4 d以及出院时BNP、C反应蛋白以及LVEF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提示治疗后较治疗前BNP、C反应蛋白以及LVEF指标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BNP、C反应蛋白以及LVEF指标比较

对比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BNP、C反应蛋白以及LVEF指标, 结果提示随着心功能加重, BNP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明显升高, LVEF指标明显下降。各级别心功能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与Ⅰ级比较, P<0.01;△与Ⅱ级比较, P<0.01;#与Ⅲ级比较, P<0.01

2.4 BNP、LVEF与心功能相关性分析

对不同心功能分级与BNP、LVEF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BNP与心功能之间呈正相关性 (r=0.81, P=0.00) , LVEF与心功能呈负相关性, (r=-0.53, P=0.01) , LVEF与BNP之间呈负相关性 (r=-0.78, P=0.0003) 。2.5 BNP、C反应蛋白以及LVEF指标对心衰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对比采用美国纽约心脏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为金标准, 比较3个指标对诊断心衰的灵敏度或特异度, 结果提示BNP指标的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要远低于其敏感性;心脏超声与C反应蛋白检查则有一定敏感性, 但特异性普遍较低, 与BNP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与C反应蛋白、LVEF比较, 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升高, 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严峻问题。据统计, 心力衰竭患者5年病死率约为50%, 10年病死率约为90%[3,4]。临床医生是否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我国应用BNP诊断心血管相关疾病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暂时没有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报道, 同时临床上对于BNP检测试剂与检测水平仍沿用欧洲标准, 在我国目前仍未取得统一的中国化临床指标。目前有关心力衰竭与BNP指标之间的临界值判定仍处于探索期间[5]。因此, BNP指标变化与心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我国仍属于新的临床课题, 需要同其他临床诊断、检验方法一样坚持循证医学原则, 进一步研究。

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志物, 临床上在心力衰竭发作时常常引起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形成,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实验检查C反应蛋白指标常常升高。有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在心力衰竭发作时促进左心室重构、使心肌β受体失匹配等, 引起收缩功能障碍, 在调节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异常的心肌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6,7]。也有研究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 (hs CRP) 可诱导组织因子的表达, 并激活凝血系统, 使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 加速心功能恶化, 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8]。但是临床中感染、应激性疾病等均引起CRP升高, 常常会导致误诊。本研究结果也提示CRP对于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比较高, 但是其特异度不高, 进一步说明CRP指标在临床上作为心力衰竭评价指标仅能够作为参考。心脏超声检查对于心脏内部异常结构、房室大小变化以及血流运动学均能良好的显示, 其操作简便, 诊断迅速、结果准确性较高, 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为普遍的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 部分有临床症状者尤其是急性发生时, 其心脏超声检查中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是正常的, 而有些无临床症状患者, 其LVEF确有所降低, 因此其对于即时发现心肌细胞或心脏结构的病变敏感性常较低[9]。本研究结果提示心脏超声在诊断心力衰竭上灵敏度较高, 但是特异度较低。

郭光耀[10]比较9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9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浓度, 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浓度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者, 与本研究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心力衰竭发生均影响到心室的负荷发生变化, BNP会以脉冲方式释放入血[11,12]。覃秀兰[13]研究B型钠尿肽在心力衰竭类型鉴别诊断的作用, 结果提示Ⅰ级心力衰竭BNP为 (127.07±104.45) ng/L, Ⅱ级心力衰竭BNP为 (187.17±101.75) ng/L;Ⅲ级心力衰竭BNP为 (438.71±244.01) ng/L;Ⅳ级心力衰竭BNP的水平为 (930.63±166.64) ng/L。本研究通过分析BNP与心力衰竭不同等级之间相关性, 结果提示BNP与心功能分级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加重, BNP水平逐渐升高。本研究进一步对BNP对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进行分析, 结果提示随着心力衰竭病情加重BNP诊断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最高达95.6%, 但其特异度为60.0%, 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提供其特异度, 从而减少误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中也提出临床评估仍是心力衰竭诊断中最重要的, BNP评估只是作为临床评估的一种补充和辅助, 根据患者病情作出综合性评价最为重要[14]。目前并没有研究证实BNP能够提示心衰是收缩性心衰还是舒张性心衰, 由于不同的类型的心衰在临床上诊治方案不同, NT-Pro ANP和NT-Pro BNP水平可能成为鉴别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的另一手段[15]。

N端B型钠尿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8年6月具有起搏器植入适应证Ⅰ类和Ⅱa类的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 (66.13±9.54) 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 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歇12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5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 均为第一次植入心脏起搏器, 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1级~2级, 除外器质性心脏病、近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1.2 分组

BNP测定, 按照起搏比例和起搏部位分为3组, 对照组: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5%;心尖部起搏组:右室心尖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间隔部起搏组:右室间隔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0%。 QRS宽度 (QRSd) 测定, 同一组病例, 按照右心室电极植入的不同部位, 分为两组, 即右室心尖部 (RVA) 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 (RVS) 起搏组。各组间性别、年龄、病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起搏器及电极种类

起搏器选用Medtronic, Biotronik, St.Jude公司起搏器, 其中单腔起搏器18台 (心室起搏) , 双腔起搏器42台。 螺旋电极采用Medtronic5076或 St.Jude1688T;其余电极为各自公司被动固定激素电极。

1.4 方法

1.4.1 电极植入

在局部麻醉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在X线指导下送入右心室预定位置。①间隔部:X线指导下调整电极头端与间隔部关系, 寻找起搏阈值较低, 起搏QRS波群心电轴与自身心率下传相似, 起搏QRS波较窄的部位固定;②心尖部:X线指导下寻找起搏阈值较低的部位固定。植入双腔起搏器的心房电极固定于右心耳。

1.4.2 血浆BNP水平测定

患者于术前, 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 分别取静脉血2 mL, 标本立即经二乙胺四乙酸 (EDTA) 抗凝并加入抑肽酶, 超高速离心15 min, 分离出血浆, 置于-70 ℃冰箱内保存。经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 测试各组BNP水平, 试剂盒系美国RapidBio Lab公司提供。

1.4.3 QRSd测定

患者术后一周在起搏状态下记录12导联心电图, 每个导联取3个起搏QRS波测定QRSd计算平均值, 在计算12导联QRSd平均值为各例QRSd。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内比较用 t 检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血浆BNP水平

术前对照组、RVA起搏组、RVS起搏组血浆BN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周, 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 (P<0.01) , RVA起搏组、RVS起搏组比较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 (P<0.01) , 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升高 (P<0.05) 。详见表1。

2.2 QRS比较

患者术后在起搏状态下的QRSd, RVA起搏组 (163.12 ms±19.08 ms) 与RVS起搏组 (133.86 ms±16.24 ms) 比较, RVA起搏组的QRSd增宽 (P<0.05) 。

3 讨 论

自心内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 因RVA肌小梁密集, 受血流冲击小, 脱位率较低, 起搏可靠, 阈值稳定, 并且操作技术简单, 电极易于固定, 所以一直以来是临床上最常见、采用最多的心室起搏部位。随着电极导线制造工艺的进展以及对起搏后血流动力学和组织学研究的深入, 人们开始考虑将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到更符合生理的起搏位点。运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技术将电极嵌入右室间隔部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研究中, RVA起搏组和RVS起搏组, 在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血浆BNP水平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升高 (P<0.05) , 但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的血浆BNP水平较RVS起搏组升高更明显 (P<0.05) 。BNP又称B型利钠肽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 由日本学者Sudoh等[5]首先从猪脑中发现的一种心脏血管神经肽类激素。人BNP无前体储存过程, 心脏室壁压力增高时可迅速刺激BNP基因高表达, 大量 (爆发式) 合成BNP分泌入血, 在基因水平上能进行非常快速的调节。它的合成分泌受到心室容量负荷和室壁张力的影响, 故血中BNP浓度能更直接地反映心室功能状态[6]。RVA起搏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 可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有关:① 右室心尖部起搏使其局部收缩提前, 右室尖与邻近部位的肌张力也最先产生, 使心室内的血流涌向激动及收缩均滞后的左室游离壁、基底部, 引起局部膨隆、扩张和非同步, 甚至矛盾性的室壁运动;当激动扩布至心底部时, 心底部与周围心肌之间的肌张力, 又使心室内的部分血流反向涌至心尖, 使心尖部隆起, 甚至出现室壁瘤样膨出。② 室间隔随右室先行除极收缩。而左室游离壁滞后除极与收缩时, 室间隔已是舒张期, 此时左室游离壁收缩产生的张力及室内血流的压力使室间隔出现向右的反向位移、扩张。上述不同时相出现的各部位心室肌不协调的收缩与舒张, 甚至矛盾性的室壁运动最终导致心室腔内的异常血液分流, 使原来整体的、迅速而同步的类似球形的左室收缩, 变成缓慢而不协调的心室室壁节段性收缩, 至于使收缩期延长、左室射血期缩短、每搏量下降, 尤其在心脏明显扩张时更为显著。因此右室心尖部起搏带来许多危害, 包括二尖瓣反流、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左室重构、左房扩大。术后3个月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升高程度较RVA起搏组小, 可能是由于RVS起搏的最早激动点贴近正常的电激动传导通路-希浦系统, 心室激动顺序经RVS向双心室和RVA 扩散, 双心室激动基本同步[7,8]。因此RVS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优于RVA起搏。所以保持心室正常激动顺序和同步性是RVS起搏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基础。双心室的电激动同步性有利于左、右心室间的同步机械收缩, 可提高LVEF, 获得较好的急性和长期的血流动力学效果[9]。

本研究还将RVA起搏组和RVS起搏组, 两组术后起搏状态下的QRSd做了比较, 结果显示:RVA起搏组的QRSd比RVS起搏组宽 (P<0.05) , 表明QRS波时限不仅能反映心脏的电活动。而且和左室功能有关, 即改变起搏部位后如果QRS 波时限缩短则左心室功能就会有所提高[10]。因此, QRS 波群时限在一定条件下可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7]。

自第1个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后, 电生理学家们就在不断寻找更符合生理传导顺序的起搏部位。右室间隔部起搏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近生理状态的双心室电传导和由此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善, 因此右室间隔部起搏有望替代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成为右心室起搏更为理想的部位。

摘要: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 (RVA) 和右室间隔部 (RVS) 两种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B型钠尿肽 (BNP) 水平的影响以及术后起搏状态下心电图QRS波宽度 (QRSd) 。方法①6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证患者, 按照起搏比例和起搏部位分为3组, 对照组: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5%;心尖部起搏组:右室心尖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间隔部起搏组:右室间隔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0%。分别取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3个月静脉血血浆2mL,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 测定血浆BNP水平。②同一组病例, 按照右心室电极植入的不同部位, 分为两组, 即RVA起搏组和RVS起搏组, 测量患者术后在起搏状态下的心电图QRSd。结果术前对照组、RVA起搏组、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 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统计学意义 (P<0.01) , RVA起搏组、RVS起搏组比较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 (P<0.01) , 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升高 (P<0.05) 。RVA起搏组、RVS起搏组比较, RVA起搏组的QRSd增宽 (P<0.05) 。结论RVS起搏较RVA起搏小术后血浆BNP水平低, QRSd窄, 对心功能影响小, 因此, RVS起搏更接近生理状态, 是临床较理想的起搏部位。

关键词:心脏起搏,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B型钠尿肽,QRS宽度

参考文献

[1]Zile MR, Blaustein AS, Shi mizu G.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reduces the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relaxation andfilling[J].J Am Coil Car-diol, 1987, 10:702-709.

[2]Rosenqvist M, Lsaaz K, Botviniek EH, et al.Relativei mportance of activation sequence compared to atrioventricular synchrony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AmJ Cardiol, 1991, 67:148-156.

[3]Padeletti L, Santini M, Ravazzi A, et al.LVfunctionality changes after RVapical pacing:The“WHERE”Study (abstract) [J].Eu-ropace, 2005, 7 (suppl) :164.

[4]洪明, 吴印生.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慢性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 16 (2) :133-135.

[5]Sodoh T, Kangawa K, Minamino N, et al.A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 brain[J].Nature, 1988, 322 (6159) :78-81.

[6]Hama N, Itoh H, Shieakami G, et al.Rapid ventricular induction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gene expression in experi ment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 1995, 92 (6) :1558-1564.

[7]许原, 郭继鸿, 李学斌, 等.右心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 14 (4) :223.

[8]周宁, 王琳, 吕加高, 等.右心室间隔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杂志, 2006, 22 (5) :267.

[9]Melvin M, Scheinman MD, Leslie A, et al.Long term his bundle pacing and cardiac function[J].Circulation, 2000, 101:836.

N端B型钠尿肽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间以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诉的疑似心力衰竭患者92例, 部分患者伴咳嗽、气喘及水肿。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心包填塞、心绞痛、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血压>140/90mm Hg及18岁以下者除外。其中男性50例, 年龄 (48~62) 岁, 平均 (55.4±13.6) 岁, 病程平均 (1.5~3.2) 年;女性42例, 年龄 (51~70) 岁, 平均 (58.3±15.2) 岁, 病程平均 (1.2~4.5) 年。根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化验结果等, 共有58例患者经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 非心力衰竭患者34例 (包括肺部疾病14例, 其他疾病20例)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方法, 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中Ⅰ级6例, Ⅱ级9例, Ⅲ级22例, Ⅳ级21例。对照组为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人员30名, 经查各器官功能正常, 其中男性14例, 平均年龄 (54.8±12.5) 岁, 女性16例, 平均年龄 (60.1±13.9) 岁。

1.2 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先分别采集病史, 体格检查并做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其他血液学检测。然后采用加拿大瑞邦公司生产的锐普心力衰竭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测定其血浆BNP浓度, 抽取2m L静脉血, EDTA-K2抗凝,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在15min内完成检测。心功能Ⅲ~Ⅳ级的43例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约20天时再次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血液学化验, 并测定血浆BNP浓度。

1.3 观察指标

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 的BNP浓度;未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浓度;正常对照组人员的血浆BNP浓度。

1.4 疗效评价

Belovieova等[3]指出, 早期诊断CHF的理想BNP界值是80~100ng/L, 当以100ng/L为界值时, 血浆BNP测定的临床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最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NP诊断与临床诊断的比较

以Belovieova等提出的BNP值≥100ng/L为CHF的诊断标准, BNP诊断心力衰竭与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符合率为98.3%, 其敏感性为93.1%, 特异性为91.2%, 阳性预测值为94.7%, 阴性预测值为88.6%。见表1。

2.2 实验各组BNP浓度比较

见表2。

*表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0.01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BNP浓度比较

见表3

*表示与Ⅰ级相比, P<0.05;表示与Ⅱ级相比, P<0.05;表示与Ⅲ级相比, P<0.05

2.4 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

见表4。

3 讨论

B型钠尿肽 (BNP) 又称脑钠肽, 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类神经激素, 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 当心室容积负荷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可刺激BNP的分泌, 引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效应, 并且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及交感神经的过度反应, 参与调节血压、血容量和盐平衡[4]。有学者认为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具有特异性的标志物, 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一个独立判断指标[5]。本研究也证实了该理论, 58例心力衰竭患者中54例BNP值≥100ng/L, 4例BNP值<100ng/L;34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中31例BNP值<100ng/L, 3例BNP值≥100ng/L, 敏感性为93.1%, 特异性为91.2%, 阳性预测值为94.7%, 阴性预测值为88.6%。

如何发现早期无临床症状的心室功能不全, 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避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一直是临床上十分关心的问题。有学者发现由接诊的急诊科医师根据临床表现和经验诊断出心力衰竭的敏感性只有49%, 特异性为96%。如果以BNP>100ng/L作为诊断标准, 其敏感性为90%, 特异性为73%。如果把临床经验与血浆BNP值结合起来, 则诊断的准确率由74%上升到81%[6]。BNP的检测能够从那些没有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轻微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 鉴别出需要临床治疗的患者, 早期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程进展。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心功能分级Ⅰ~Ⅳ级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且随着等级的增加BNP浓度逐渐增高, BNP值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通过对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 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 因此也可以将BNP水平作为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之一。总之, 随着对BNP认识的逐步加深, 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血浆BNP值不仅可作为早期诊断CHF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对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owie MR, Jourdain P, Maisel A, 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testing[J].Eur Heart, 2003, 24 (19) :1710.

[2]Seiao Y, Ogawa A, Yamashita T, el a1.Application of NTpmBNP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diac care:a more discerning marker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heart failure[J].Eur J HeartFail, 2004, 6 (6) :295-300.

[3]Belovieova M, Kinova S, Hmsovsky S.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 (BNP)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yspnea[J].Bratisl Lek Listy, 2005, 106 (6/7) :203-206.

[4]张国华, 胡韵, 史晓敏, 等.B型钠尿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脏病学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5) :262.

[5]Groenning BA, Nilsson JC, sondergaard L, et al.Evaluation of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increased dimensionsby multiple neurohumoral plasma concentrations[J].Eur J HeartFail, 2001, 3 (6) :699.

N端B型钠尿肽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中抽取200例, 男122例, 女78例, 年龄48~79岁, 平均 (67.2±10.3) 岁。

1.2 B型钠尿肽检测方法

抽取每位患者的肘静脉血3 ml, 用ESTA-K2抗凝, 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 在吸取上层血浆放入试管中加抗凝剂摇匀, 取200μl混合溶液放入检测板 (北京中西远大科技公司, 型号:m305268) 上, 将其一并送入心衰诊断仪 (博适-Triage心衰诊断仪) 进行检测[3], 根据检测结果将120例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类型分类。

1.3 心力衰竭类型

心力衰竭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其中左心衰的主要病变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的主要病变是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的主要病变是左右心衰症状的综合, 其也是由左心衰引起。B型钠尿肽在血浆中浓度的增加, 显示的是以左心衰的病变为主。

心力衰竭还可根据心脏的泵血功能分为四级, 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不受体力活动的限制, 且在日常的生活中活动不会以引起心功能不全表现。Ⅱ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受体力活动的限制, 但程度较轻, 一般的体力活动会引起呼吸困难、乏力和心悸等症状。Ⅲ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明显受体力活动的限制, 且轻度的体力活动即以引起呼吸困难、乏力和心悸症状。Ⅳ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显著的受体力活动的限制, 无论任何的体力活动都会导致呼吸困难、乏力和心悸出现, 出现症状时即使休息也很难改善。

1.4 数据计算依据

用2×2四格表对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进行计算。敏感性=a/ (a+c) ;特异性=d/ (b+d) ;阳性预测值=a/ (a+b) ;阴性预测值=d/ (c+d) 。

2 结果

2.1 B型钠尿肽诊断心力衰竭

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200例呼吸困难中有120例心力衰竭患者, 8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 有108例患者的B型钠尿肽≥100 ng/L, 12例患者的B型钠尿肽<100 ng/L;8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中, 有15例患者的B型钠尿肽≥100 ng/L, 65例患者的B型钠尿肽<100 ng/L。B型钠尿肽诊断心力衰竭的特异性为81.3%, 其敏感性为90.0%;阳性和阴性的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4.4% (a=108;b=15;c=12;d=65) 。

2.2 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钠尿肽含量的比较

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 有108例患者的B型钠尿肽平均 (567±456) ng/L, 12例患者的B型钠尿肽平均 (87±22) ng/L。即有108例左心衰或全心衰患者, 有12例右心衰患者。左心衰患者的B型钠尿肽的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心衰患者。

2.3 B型钠尿肽的水平和心力衰竭分级的关系

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 患者的B型钠尿肽的水平也逐渐升高。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31例Ⅰ级心力衰竭患者, 其B型钠尿肽水平为 (127.07±104.45) ng/L;36例Ⅱ级心力衰竭患者, 其B型钠尿肽的水平为 (187.17±101.75) ng/L;24例Ⅲ级心力衰竭患者, 其B型钠尿肽的水平为 (438.71±244.01) ng/L;29例Ⅳ级心力衰竭患者, 其B型钠尿肽的水平为 (930.63±166.64) ng/L。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导致的综合征[4,5,6]。由于心脏心室收缩功能的下降从而射血功能受损, 最终导致心输出量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求, 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引发的一类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四肢水肿。心力衰竭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四级, 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随着级别的增加, 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也逐渐增加, 其中以Ⅰ型心力衰竭病情最轻, 以Ⅳ型心力衰竭的病情最为严重。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 患者体内的B型钠尿肽的水平也逐渐增高, 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B型钠尿肽含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的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心力衰竭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较为常见, 临床症状以肺循环淤血为主;右心衰主要见于一些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而全心衰是因长期的左心衰导致右心负荷加重而引起的右心衰。B型钠尿肽的浓度与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 其可以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引起的左心室功能障碍, 且其简便、有效, 利于测量[7,8,9]。造成心力衰竭的病理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原发性的心力衰竭, 即由心肌纤维的纤维收缩能力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障碍导致其收缩无力, 导致喷射的血液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的组织代谢能力, 故而发生心力衰竭[10]。 (2) 由其他原因间接导致的心力衰竭, 如心瓣膜病的心肌负荷超过心肌的负荷能力, 使心腔肥大, 心室壁增厚导致心肌纤维的收缩性减弱诱发的心力衰竭。此外, 一些心脏外的疾病也可引发心力衰竭, 如:贫血、溶血、急性肾炎、肺炎和一些手术后的并发症等都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11,12]。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要做到“三早”,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样才可以避免疾病对机体造成过于严重的损伤。研究结果显示, B型钠尿肽诊断的特异性为81.3%, 敏感性为90.0%;阳性和阴性的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4.4%。左心衰患者的B型钠尿肽为 (567±456) ng/L, 占心力衰竭患者的90.0%。B型钠尿肽的主要来源是左心室, 为此可以敏感且及时的反映左心室的变化, 是心力衰竭类型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还显示, 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 患者机体内部的B型钠尿肽的含量水平呈递增趋势, Ⅰ级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水平为 (127.07±104.45) ng/L;Ⅱ级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的水平为 (187.17±101.75) ng/L;Ⅲ级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的水平为 (438.71±244.01) ng/L;Ⅳ级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的水平为 (930.63±166.64) ng/L。

综上所述, B型钠尿肽是诊断心力衰竭类型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为临床上诊断心力衰竭类型提高了医学参考依据, 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对B型钠尿肽在心力衰竭类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呼吸困难患者, 对其进行B型钠尿肽测定, 比较并分析B型钠尿肽与心力衰竭类型鉴别诊断的关系。结果:200例呼吸困难患者中, 心力衰竭患者120例, 非心力衰竭患者80例。B型钠尿肽诊断的特异性为81.3%, 其敏感性为90.0%;阳性和阴性的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4.4%。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增加, B型钠尿肽在患者体内的含量水平也逐渐升高, 其中以Ⅰ级心力衰竭水平最低, Ⅳ级心力衰竭水平最高。结论:B型钠尿肽有助于鉴别心力衰竭的类型, 是诊断心力衰竭类型中最重要的诊断指标, 为临床上诊断心力衰竭类型提高了医学参考依据。

N端B型钠尿肽 篇7

关键词:B型钠尿肽,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常见的有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1],两者在临床上表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如何快速、正确地诊断对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呼吸困难患者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呼吸困难患者150例,均排除创伤、心包填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的呼吸困难。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45~77岁。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学检查等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肺源性呼吸困难60例和心源性呼吸困难90例两组。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床旁检查BNP,即: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注入肝素抗凝管中,离心分离血浆,用生化分析仪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30min内出检测结果。

结果

两组患者BNP和LVEF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820.2±450.2)pg/mL,LVEF(43±10)%,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NP(212.3±175.3)pg/mL,LVEF(6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60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于BNP和LVEF的关系:心功能分级Ⅱ级BNP(410.2±189.2)pg/mL,LVEF(53±6)%,Ⅲ级(860.2±289.2)pg/mL,LVEF(41±10)%,Ⅳ级(1162.3±465.3)pg/mL,LVEF(36±8)%,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LVEF与心功能分级负正相关,见表2。

讨论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紧急情况下,其原因很难清楚鉴定,尤其对老年患者,但却又常需要紧急处理。心源性疾病与肺源性疾病是急性呼吸困难最常见的两个原因,但在起病早期,两者症状、体征相似,常规胸片、心电图等又缺乏特异性,心脏彩超很难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两者很难鉴别。因此,如有一种特异性指标能快速鉴别两者,临床医师治疗将具有指导意义,并可能改善预后。

脑钠肽(BNP)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在1988年首先从猪脑中分离出来[2],所以当时称为脑钠素,后来在心脏中也分离出且心脏分泌的BNP多于脑,故现在已不用原名称脑钠肽,而普遍称为B型钠尿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心脏释放的BNP主要来自心室,研究发现,BNP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后有很大帮助[3]。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值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LVEF与心功能分级负正相关。

综上所述,BNP检测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是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席修明,赵丽.B型钠尿肽对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9):781-784.

[2]Maisel AS,Krishnaswamy P,Nowak RM.Rapid measurement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emergency diagnosis of heart failure[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2,(3):161-167.

【N端B型钠尿肽】推荐阅读:

上一篇:大直径薄壁筒桩下一篇:千手观音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