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

2024-06-16

看海(共9篇)

看海 篇1

近两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 尤其以雨量大、范围广、突发性为特点的暴雨更是肆虐多个地区。南京、武汉、上海等南方城市先后在暴雨施威后成为泽国, 甚至连北京、天津等以往较为少雨的北方城市也不能“幸免”。汽车报废、市民伤亡、交通瘫痪……这些都是暴雨导致的恶果, 尽管市政部门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 但收效甚微。“去某个城市看海”成为人们经常调侃的话题。

一、导致“看海”现象产生的原因

1.精细化准确的预报现阶段难以实现。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 “现代城市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脆弱性在增加”。对瞬时气象灾害的预报难问题不仅存在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连西方发达国家也束手无策。如美国各州经常发生龙卷风, 虽然在先进雷达、卫星等技术手段帮助下, 可以确定其大致形成方位, 但对其强度、路径也不能实现精准的预报。我们只有不断地发展气象预测的高科技技术, 不断培养相关领域高水平人才, 才能提高预报的精度和准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 市政部门对下水道建设标准偏低。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规模都急速扩张, 远远突破了解放初期设计的排水承受力。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严重滞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建设及养护资金投入不足更造成了排水管网建设速度慢、维修难的问题, 这对原本排水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城市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短时强降雨, 又能指望排水设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

3.城市规划缺乏整体观、长远观、科学观。城市管理者热衷于高楼大厦建设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和政绩效果, 轻视了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发展, “重地表、轻地下”现象普遍存在。地上与地下不能相互匹配, 使得城市丧失了良性、持续发展的机会。最近笔者发现, 全国各大中城市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开始热衷于地铁这一地下快捷交通方式的建设, 片面地追求覆盖率、建设速度, 也使得地面塌陷等安全事故频发。另外, 城市路面“拉链”现象严重, 今天修排水, 明天修燃气, 缺乏统一规划, 且有些施工材料的规格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频繁维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更何况即便是修了也只是解决一时之需。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二、“看海”现象中关于档案的思考

1.以气象数据为依据, 及时更新、整理本地区气象档案, 作为极端天气预防的有力武器。如气象档案显示, 2004年7月10日, 北京地区受到暴雨侵袭, 部分地区降雨强度超过80毫米/小时, 积水严重。2006年7月31日, 暴雨毫无征兆地降临首都机场, 降雨强度达到105毫米/小时。2011年6月23日, 北京地区降雨更是达到了百年不遇的128毫米/小时。短短几年间, 北京遭遇数次暴雨袭击, 通过对新老气象档案的对比, 我们不难看出暴雨级别是一次比一次高, 如果我们能及时分析、对比几次暴雨形成的条件、时间等因素, 我们就会初步构建起极端天气的预警数据系统, 再与卫星、雷达等高新科技结合使用, 便可大大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提示受灾地区做好应急准备, 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充分挖掘档案对于地下管线工程的重要作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是指城市地下管线在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形成的, 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1]。地下管线的用途、产权归属信息可通过档案真实地反映出来, 因此档案贯穿于地下管线工程的设计之初、工程建设、后期管理维护等各个阶段, 尤其是在抢险救灾等危急时刻, 更凸显了其城市“生命线”的重要作用。但是, 地下管线种类繁多、重叠性高的分布特点, 极易造成地下管线管理的混乱, 缺少跨行业、跨部门的监督指导机构, 导致各自为政、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某城市路面井盖破损, 对市民构成实际或隐形危害时, 各个产权部门相互推诿, 难以快速解决问题。所以, 各城建档案馆应及时收集、整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 做到城建档案应归尽归。在灾害发生时, 当地政府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召集管线工程的规划单位、建设单位、产权单位的负责人与工程档案的保管部门成立城建临时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和业务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统筹规划、统一行动, 将突发灾害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 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实现动态调整, 积极提供利用。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调研, 利用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精准把握管线布局, 结合传统的城建纸质档案, 按区域建立涵盖各管线的管理系统, 委派专人日常维护, 定期更新。另外, 对于地下管线档案要采用双轨制管理, 在保存纸质资料的同时, 更要使用硬盘等载体实现相关档案信息的异地备份。只有做好管线信息的采集、整合、管理的各环节工作, 才能确保信息的翔实性, 并为后期的城市建设、防灾抢险等方面的利用打下基础。

4.借鉴国内外排水工程成功案例及档案。城市建设活动的成果通过两个要素反映:一是建筑物实体, 一是档案。但从某种角度讲, 实体本身也是档案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始建于19世纪中期的巴黎下水道, 宽约3米的排水道排列在中央位置, 两旁被设计成为可供维修人员行走的便道。巴黎市政府以2300多公里的排水系统为基础,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下博物馆, 每年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当然, 我国在古代也有很多经典的排水工程, 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如北宋熙宁年间 (1068—1077) , 刘彝在虔州知州 (相当于赣州市长) 任上, 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 建成了全长12.6公里的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一举解决了江水倒灌和城区内涝的千年水患, 因这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 故取名“福寿沟”[2]。这些伟大的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我们现在更应重视继承这些宝贵的经验, 取长补短, 发扬光大, 结合各城市实际, 用来解决洪灾、内涝等水患问题。

5.利用档案, 严控市政工程质量。工程档案贯穿于城建工程的始终, 档案正式移交进馆后才标志着工程的完结。工程档案既是项目验收的依据, 又是工程质量不可或缺的法律凭证。建设工程的复杂性要求其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工程建设研究背景的同时, 还要有丰富档案专业知识。档案人员要亲自参与工程验收, 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档案不许接收进馆。工程完结后, 一旦出现问题, 档案馆要积极提供查询, 用以查找原因, 确定责任, 弥补漏洞。

6.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我们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防治内涝问题的经验, 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譬如美国就制定了详尽的关于城市内涝防治的专业法律;具有日本特色的《下水道法》, 对下水道的设计、建设等各项指标作出了规定;中国虽然也曾颁布过《防洪法》, 但关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法律法规难觅身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05年、2007年下发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及《关于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情况的通知》。二者是对《城市规划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力补充。但笔者认为, 无论是从防内涝, 还是从专业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角度讲, 我国都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急需细化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判断一个陌生国度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好办法, 是暴雨过后看它的排涝状况——发展中国家可能有钱建造摩天大楼, 但是他们不在意排水系统。一个完善、科学、前瞻的排水系统, 远比地面上拆了建、建了拆的雕梁画栋更可靠。”我们在关注城市地表高楼大厦建设的同时, 更应充分利用档案, 加强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建设, 真正实现城市地上地下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城市内涝频发问题, 使百姓享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摘要:近两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 城市内涝似乎已成为强降雨后普遍状态。本文分析了“看海”现象产生的原因, 并由此产生了对档案的思考。

关键词:内涝,档案

参考文献

[1]阴子芬.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与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J].城建档案, 2010 (9) .

[2]李忠东.来自赣州宋代排水工程福寿沟的启示[J].质量春秋, 2011 (3) .

看海 篇2

星期天,我们来到了日照金色的沙滩。远远地就听见翻滚海浪的咆哮声,好像谁惹怒了它似的;过了一会儿,浪不吼,也不叫了,只听见“哗哗”的声音,好像小姑娘在呼唤谁似的。

我换上了游泳衣,戴上了游泳圈,“嗖”的一声,我跳进了海里。一会儿,又开始了风号浪吼,一下子把我卷上了沙滩。我是第一次到海滩,站立不稳,害得我喝了一大口水,咸咸的海水,太难受了。那时,我好像烦了错误的小淘气包,难过的我坐在沙滩的椅子上,享受着美好的海风,不敢再下海了。看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听着大海咆哮的声音,海水就像小孩子一样在嬉戏玩乐着。浪潮一会儿往沙滩上来了,慢慢得又回到了海里,活像一个淘气包在跳着舞蹈,不是吗?放眼望去,太阳照耀着水面,金光闪烁,仿佛是天公为装点海面,特地在上面撒了一层金粉似的。

小蜗牛看海 篇3

小蜗牛微微笑了笑说:“没关系,试试看吧。”

小兔子知道了小蜗牛的梦想,对它说:“喂,小蜗牛,别说你了,我跑得这么快,都不知道要跑多久才能到大海。大海可远了!”

小蜗牛说:“慢慢爬吧,一路爬过去,还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呢。”

小蜗牛慢慢爬着,一匹马看见了,问蜗牛:“小蜗牛,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小蜗牛喘了口气说:“我要去看大海。”

马带了小蜗牛一程,跑了好远好远的路,可是还没有到海边。

小蜗牛又遇到了一只苍鹰(cānɡ yīnɡ),苍鹰知道了小蜗牛要去海边,又带了小蜗牛一程。苍鹰带着小蜗牛飞到了海边。小蜗牛在苍鹰的翅膀(chì bǎnɡ)上看到了茫(mánɡ)茫的大海,不由得赞叹道:“哇,大海碧蓝(bì lán)碧藍,无边无际(jì),真美呀!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能看到大海!”

第一次看海 篇4

第一次看见大海的我迫不及待地跑向那洁白的沙滩, 与海浪拥抱。看!我脸上满是大海留下的“吻”。海面上一会儿风平浪静, 一会儿风急浪高, 我在沙滩上和海浪赛跑。玩了一会儿, 爸爸把我套进游泳圈后扔到大海里, 不一会儿, 一个大浪又把我推上了海岸, 我们尽情地玩耍、嬉闹……

时间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中, 我们就要离开了, 我依依不舍地向大海挥了挥手。

青蛙看海 篇5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那里漫山遍野的非常树木茂盛。自从天鹅妈妈背他看过大海后,小青蛙非常想再看一次大海。可是大海离这里有几万里远,怎么办呢?

有一天,一只苍鹰从这里飞过,小青蛙急忙喊道:“苍鹰哥哥,你能背我去看大海吗?”苍鹰说:“对不起,我还有许多要紧的.事要做。”说完就飞走了。小青蛙伤心得哭了。一只善良的小松鼠跑过来关切地问:“青蛙弟弟,你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小青蛙说:“我很想看大海。”小松鼠说:“我知道有一条路能看到大海,但是路很远,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小青蛙急忙说:“我不怕,你能带我去吗?”小松鼠说:“好吧!”小青蛙和小松鼠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路上,突然下起了狂风暴雨,小青蛙和小松鼠都淋成了落汤鸡。小松鼠说:“小青蛙,以后还会有更多困难呢,我们不去了吧?”小青蛙说:“我不怕,只要坚持,我们一定能看到大海。”就这样,他们从春走到了冬,终于走到了大海边。大海真是一望无边。小青蛙高兴地大声喊道:“我终于又看到大海了!”

指导教师:侯红云

我想去看海 篇6

有一次跟爸爸妈妈到离家不远的东峡水库游玩,当时我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面积的湖水,便傻傻地问爸爸:“这就是大海吗?”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妈妈说:“傻孩子,咱们这地方哪有海?海可比这大多了!”爸爸接着说:“大海离我们很遥远,如果你想去看海,就等你长大了再去。”

上小学了,偶尔听大人们说,山的那边就是海,我兴奋极了。我想,也许我很快就可以看到盼望已久的大海了。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和我一样想看海的小伙伴,并约好了一块去看海。

那天,我们瞒着大人去看海,因为县城四周环山,于是我们去了最近的一座山。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到了山脚下,抬头看着高高的山顶,我们的信念十分坚定。

登山的过程对于几个小学生来说很艰辛,甚至有好几次有几个小伙伴差点从山坡上滑下,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费了好大周折到达山顶时,大家身上早已沾满了尘土。一个个满头大汗,手一抹就成了大花脸。令我们失望的是,我们并没有见到海,眼前是比我们脚下的山更高的山……可是我们再也没有力气爬眼前的山了。(失分点① 写作的重点放在了攀山上,离题。)

回到家中,我跟爸爸说了我的疑惑,爸爸非但没批评我偷偷跑出去爬山,还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山的那一边不一定是海,你只有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才可能有机会看到真正的海。”(失分点② 反复强调爸爸心灵鸡汤似的话语,反而冲淡了对大海的向往这个主题。)

我想去看海,这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也是我现在奋斗的目标。相信我,我一定会见到它。(失分点③文中根本没见着海的影子,也没有对想象中大海的描写,这样一来说想去看海是梦想显得牵强。)

阅卷专家点评

看海 篇7

一、延伸

“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 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 渴了喝点山泉水。” (11自然段) 青蛙会渴成什么样?累成什么样?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 有的说:渴得喉咙直冒烟;有的说, 青蛙在登山中皮肤被石头蹭破了, 它咬着牙, 没有停, 继续向上登……

这一延伸的目的是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使得教学内容新鲜、生动而充满情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也积累了语言。加深了学生对青蛙登山过程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克服各种困难。

课文描写到青蛙和松鼠跳完石阶, 到达了山顶, 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时戛然而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青蛙跟着松鼠历经千辛万苦地跳完了无数级台阶, 终于到达了山顶, 看到了梦想中的大海。请你想想, 它看到的大海会是怎样的呢?

生:无边无际的。

生:碧波荡漾, 烟波浩渺。

生:海边卷起层层浪花, 像老爷爷生气时翘起的胡须。

生:大海中的浪花一朵推着一朵翻滚着。

生:老师, 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刚才的情景, 叫“后浪推着前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啊, 那么此时松鼠和青蛙会互相说些什么呢?

生:青蛙一定会说:“哇, 多美的大海呀!我最好不要走了, 就永远地留在这里吧。”

生:青蛙一定会说:“在这里造个房子吧, 以后就可以一出门就看到大海了!”

生:青蛙还会对松鼠说:“真是太感谢你了, 你让我明白了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一定能做到自己认为很困难的事情。”

这一延伸的目的是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帮助学生在说中理解品味, 体会语言的魅力, 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锻炼听说能力, 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 提高审美的情趣, 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悟理

两次对课文内容的延伸, 意在扩展教材容量, 使学生深深地领悟事例。因此, 在延伸的基础上, 学生思维开花时, 伺机提出问题, 升华他们的思想。

师:青蛙最终登上山顶, 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 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由于经过上文的延伸, 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因此, 回答起来热火朝天:

生:只要坚持不懈, 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要实现美好的愿望, 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生:青蛙的成功验证了“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古话。

生:松鼠就像我们的老师, 用心地教育我们, 带领我们攀登科学的高峰, 和我们一起成长。

三、写话

为了把读写结合起来, 很好地巩固拓展延伸的思维升华效果, 我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 都羡慕不已, 也想去看看大海, 它们找到了青蛙, 发挥你的想象, 猜猜青蛙会对它们说点什么?

我鼓励学生拿起笔, 把自己当作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青蛙, 把所想到的写下来, 内容长短不限 (二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写话兴趣的培养) 。

看海 篇8

洪涝灾害自古就是影响城市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在过去3年, 中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 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 淹水深度超过半米, 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造成伤亡的严重内涝。

参与制定《指南》的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说, 目前我国99%的城市对雨水追求“一排了之”, 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现在的城市, 不是海绵城市, 应该算是水泥城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水文气象研究院院长林炳章教授指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水泥地面、柏油路面让雨水钻不进地下, 本应成为地下水水源的大量降雨, 反而成为城市排水的巨大负担。

此外, 雨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越来越明显。这些变化使城市对暴雨洪水的调蓄能力呈下降趋势, 城市的防洪压力越来越大。过去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 城市才会出现内涝积水, 但现在我们如果碰上1小时30毫米的短时强降雨天气, 一些地方就会淹水。有些过去从来不会淹水的地方, 现在却遭遇了严重的积水内涝。

另一方面, 雨水的利用率却始终偏低。以降雨量较大的城市深圳为例, 深圳光明新区, 这个年均降雨量1935毫米、汛期暴雨集中的城区, 一方面有26个易涝点, 内涝严重;另一方面又严重缺水, 70%以上的用水靠从区外调水。这说明, 城市排涝抗旱的思路必须调整, 把雨水这个包袱变成城市解渴的财富。

(二) 五位一体处理系统

为此, 《指南》明确倡导建设海绵城市——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 遇到降雨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将续存的水释放出来, 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要怎么建?根据《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的侧重在于下渗, 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中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以“缓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关键是要多建能吸水的“海绵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 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海绵城市改变了多年城市建设中的原有理念。转而建立“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把80%左右的雨水留住, 以便涵养水源, 改善城市生态效益。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章林伟表示, 今后, 这些理念将被应用于桥区改造, 住宅区规划甚至每一条道路设计之中, 帮助我国城市形成更为完善合理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今后地块开发要建海绵体

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视员章林伟透露, 《指南》发布后, 下一步住建部将扩大试点范围,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完善海绵型城市建设思路。“今后, 海绵城市理念将被应用于桥区改造、住宅区规划甚至每条道路设计之中。”

那么, 老旧城区占比较大的特大型城市, 建设海绵城市是否现实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谢映霞认为, “老旧城区可利用社区内部花坛、绿地等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市政道路可结合绿化带、树池等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设施;也可将老旧社区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

根据《指南》, 各地人民政府是建设海绵城市的责任主体, 有责任明确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等主要指标, 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任务。今后, 各地要将建设海绵城市指标作为各地块开发的约束条件, 也就是说地块开发时都要按指标进行海绵体建设。

(三) “规划引领”是前提

“海绵城市建设有别于传统排水系统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回归自然的水文循环’这一理念创新, 通俗来讲, 就是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空间、水系等, 使其发挥‘海绵’的积存、渗透、净化、释放作用。”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指出。

因此, 要真正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的要求, 就要对城市空间进行重新认识、利用, 因此必须将此提升到城市规划层面以及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操作层面, 即“规划引领”、“生态优先”。

建“海绵城市”首先得有“海绵体”, “海绵体”从哪里来?首先要保护好现有河流、湖泊、沟渠等“海绵体”。有些城市, 在急功近利的卖地与开发冲动之下, 不仅河湖周边用地纷纷被开发商侵占, 甚至还填湖遮河, 在湖河及湿地上修房造屋。或无视湖河保护而沦为“臭水坑”、“垃圾场”。要建“海绵城市”, 就要在现有河湖水系周围划一条清晰的保护线, 还公共空间给市民。

也就是说, 要以各层级规划为控制途径, 一方面保护现有可能影响城市水生态的敏感区域, 限制开发;另一方面将低影响开发这一理念植根于新开发或需要改造的城区。

中规院城镇水务与工程专业研究院副院长谢映霞指出, 城市总体规划要解决哪些区域不能开发建设的问题, 还要解决在允许开发建设的区域内需要控制多少雨水径流量、哪些地方应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这些设施预留多少用地空间等问题。因此, 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将这个指标作为控制目标, 并制定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规划原则和实施策略, 确定重点实施区域,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所以,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必须与城市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一方面, 要针对城市道路、绿地、河湖水系等不同用地类型的特点, 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量化要求纳入专项规划, 明确各地块的控制目标;另一方面, 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提出调整建议, 充分考虑用地性质的兼容性, 优化用地布局。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需要进一步细化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控制目标。要综合考虑不同用地的空间关系、建设主体、排水防涝要求等因素, 明确每个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在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时, 需要将上述指标作为各地块的约束条件, 详细确定地块内具体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规模、建设时序、资金安排等内容, 确保各地块实现低影响开发的目标。

“以排为主”需立体化设计

另一方面, 要大规模建设新“海绵体”。新建林地、河湖自不必说, 在修建街道、广场及停车场等公共区域时, 不能一味地硬化路面, 据说硬化地表对雨水的渗水率不足一成, 而用渗水砖铺设公共区域, 渗水率高达六成。还应改变过去追求一马平川而填坑平渠的不科学做法, 因地制宜地建设下沉式绿地、公园、草沟、水景设施等。在东京和大阪, 街头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无一例外地采用沉降式, 雨水可轻易在此汇聚并渗入地下。

专家指出, 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 也要满足现有城市功能。因此, 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 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要统筹配合, 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 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 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对于建筑与小区, 可以让屋顶绿起来, 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人行道、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有条件的小区绿地应“沉下去”, 让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进行调蓄、下渗与净化, 而不是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可将小区的景观水体作为调蓄、净化与利用雨水的综合设施。

城市道路是径流雨水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 对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的控制尤为重要。人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 道路绿化带可下沉, 若绿化带空间不足, 还可将路面雨水引入周边公共绿地进行消纳。

城市绿地与广场应建成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多功能“雨洪公园”, 城市水系应具备足够的雨水调蓄与排放能力, 滨水绿带应具备净化城市所汇入雨水的能力, 水系岸线应设计为生态驳岸, 提高水系的自净能力。

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 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保证城市道路、绿地原有功能的同时, 还要合理规划用地布局与竖向设计, 使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充分发挥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协同作战的能力。

为此, 各城市可根据自身的水文条件、水安全要求、水资源状况, 确定符合自身需要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在进行植被种植过程中, 南北方因土壤、气候等不同, 植被选择也不同, 不同地区应该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选择适合本土的植被。同时要保护好原有绿色植物, 扩大绿色植物覆盖面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表示, 这就是“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含义所在。

有待全社会共同参与

“海绵城市建设, 涉及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水文等职能部门, 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说。

那么, 城市人民政府要扮演好“决策者”和“指挥者”角色, 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职能部门, 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 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开发控制目标,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分解和明确各地块低影响开发主要控制指标, 并通过相关专业或专项规划编制及实施, 具体落实建设任务。

其次, 相关从业人员要扮演好“设计者”和“建设者”角色。在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 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再其次, 低影响开发设施维护运营单位要扮演好“养护者”角色。要做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管理, 保障设施正常、安全运行。要配备相应的监测手段对设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设施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最后, 社会公众要做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社会公众可因地制宜“创造”各类低影响开发的新模式、新技术, 如在房前屋后建设各类雨水花园、绿色阳台、微型湿地、屋顶菜园, 建设成千上万的“海绵社区”、“海绵校园”、“海绵公园”……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在全社会普及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 让海绵城市建设蔚然成风, 成为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

嘿,带你去看海 篇9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就算你没能遇上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但总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直到呼哧带喘地拎着行李坐在了大巴上,我才想起来要问娜姐:怎么忽然就决定要去看海?

娜姐的笑容里有一点小无奈。她说下个月自己研究生就要毕业了,本来已经签了一家上海的广告公司,但是上个星期妈妈打来电话,说还是希望她回河南老家,毕竟是一个女孩子,一个人在异乡打拼,怎么想都让人不放心。“以后回河南就没那么多机会看到海了,所以走之前,还是想好好看一次海上日出。”娜姐故作轻松地说。

我看着这个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学花艺瞒天过海独自跑到昆明呆了一个月的女汉子,刚想说一句“你妈妈的担心真多余”,但看到她并不晴朗的脸色,还是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同行的还有同样正在被论文蹂躏的小琪,和已经在象山摆上满桌海鲜坐等我们的又又。大盘的螃蟹扇贝黄鱼小龙虾让我们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和淑女的礼仪,史上最聒噪的男生又又一边给我们夹菜一边不忘展示他的口舌:“娜婶你可以咬得含蓄一点吗不要让我看到你的后槽牙而且居然还是一颗被蛀过的,建建你嘴里叼着红烧肉手里握着螃蟹爪是什么意思你觉得我妈妈故意不让你吃饱吗,小琪你吃慢一点会死哦你是非洲难民吗……”

我们急于吃菜腾不出嘴巴和他争辩,只好用杀人的眼神将他枪毙了一万次。

又又以前并不是这么聒噪的。去年他在大学最艰难的求职时刻,女朋友突然从异地打来电话提出分手,又又爽快地同意了,甚至还开玩笑说让女友以后带男友到象山来玩。挂断电话后他钻进爸爸的车一脚油门从象山冲到了上海,三个小时的车程他没有给任何的朋友打电话,自始至终淡定而又神经地和自己的车聊天。从那以后他落下了话痨的毛病,经常要我们发誓要用臭袜子捂住他的嘴才会住口。

“知道吗?我还给车起了个名字,叫白马,绰号小白。”事后给我们讲起这段故事的时候,又又得意地问我们,“我骑着白马,所以我是谁?”

“唐僧。”我们三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又又瞬时一蹦三尺高:“靠,是白马王子!你们三个有没有情调啊……”他嘴里接连不断的词汇蘸着唾沫喷了我满身满脸,我的脑子里却始终想着那个寂寞的男孩,执着地对着空气讲三俗的笑话,以为这样全世界就看不到他的泪流满面。

早上五点的海岸线在熹微的晨光中闪烁着晶莹的光泽,退潮的浪花依依不舍地拍打着沿岸的礁石;沙滩上星星点点的贝壳,那是昨夜的海留下的未醒的梦。阳光千呼万唤地透过厚重的云层,露出微笑的脸,我们霎时欢呼雀跃。

娜姐提议在沙滩上写字拍照,又又想都没想就写下六个大字:又又王子最帅。我一边鄙视他一边沉思要写什么,去年和旭子在汉口江岸看日落的场景从脑海一闪而过。彼时汽笛声声江水沉沉,旭子在西斜的暮色中给我讲音乐讲梦想,慢吞吞的语气中勾勒的是一个我望尘莫及的世界。后来我疲于学校琐碎,他忙于采风录影,大家渐渐少了联系。四月的时候再聊起天,忽然发现往日的默契早已在时间的打磨中变得微薄,彼此之间除了不咸不淡的问候再也找不出共同话题,匆匆地找了个有事的借口便挂了电话。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我突然莫名其妙地想念旭子。

于是我在沙滩上写下“最近好吗”,拍成照片微信传给他。此刻的他应该还在睡眠中,我的想念越过几千公里的路途也无法钻进他的梦。渺小如我,没有像他一样浪迹天涯的天赋,我只能站在原地看他登上梦想的列车呼啸而过。

他曾经说有梦想的人都会孤独,但他没告诉我,原来庸俗的人也会寂寞。

又又打开了车载音响,我们四个和着音乐在沙滩上大喊大叫,在相机镜头中扬起侧脸幻想自己是45度仰望天空的文艺青年,刻意忽视旁人看神经病一样的目光。

清晨的海水抚摸着我们的脚丫,也抚摸着我们那颗年轻躁动的心。小琪站在她写的那行“论文去死,我要毕业”旁边对镜头凶狠地竖起中指,却在又又放下相机的瞬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她一边将“论文”两个字踩成一堆烂沙一边抹着满脸的鼻涕眼泪,嘴里嘀咕着“我不想毕业我不想离开你们……”伤感的气氛不可自抑地曼延开来,我看到又又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也看到娜姐转过身去装作很不经意地伸出手擦了擦眼眶。

我很想说点笑话来调节一下气氛,却无力地发现,当强大的离别兵临城下,所有的语言都变得如此苍白无力。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毕业即将把我们推向成年世界浪潮涌动的闸口。六月即将结束,那些遐想的情愫草长莺飞的时光轰隆离去;当年少时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年少时光反而成为了最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站在原地迟迟不愿迈步,以为这样,时间就可以慢一秒,再慢一秒。

离开象山时我们在长途客运站互相道别,又又一边嘀咕着“喏,这一次离开后拜托你们千万不要再来象山烦我”一边红了眼眶。小琪嘲笑他多愁善感,却忘了自己依旧红彤彤的鼻头。

我对娜姐说谢谢你带我来象山,这里是我看过的最美的海。说完我们俩都笑了——大家怎么都突然变得这么矫情。候车大厅的喇叭在嘈杂的人群中催促着我们走向各自的列车,身后推搡的人群不容我们继续不舍。于是我们挥挥手走向不同的检票口,奔波向各自的万里前程。

直到大巴已经开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昏昏欲睡的我忽然感觉到手机在震动。旭子的头像蹦到对话列表的顶端,里面是短短的一句话:“我还好,在阿勒泰。”

我正在思考是否要回复,手机再次震动,对话框里弹出旭子的话,“最近常常想起你。”

迟迟不肯落下的眼泪突然决堤而出,我在其他乘客异样的目光中,哭得像个傻子。

我知道你并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磨平了我们锋利的棱角,将疲惫挂上了眉梢,于是你把微笑当做保护色披在脸上,不想让命运看穿你此刻的不坚强。即使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枯萎成干涸的沙漠,即使你在天南我在地北然后各奔东西,我们的心里始终还有同一片汪洋,海岸线在年少时光的沿途蜿蜒,沙滩上写着我们的青春不散。

【看海】推荐阅读:

上一篇:音乐课程目标下一篇:边坡防护高速铁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