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

2024-06-26

《飞鸟集》(精选11篇)

《飞鸟集》 篇1

1.引言

国内知名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 《飞鸟集》 自2015年7月上市以来, “裤裆”、“舌吻”等不雅用词令人侧目, 网络热词更不鲜见, 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2015 年12月28日, 浙江文艺出版社官方微博以“出版后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译界的极大争议”为由, 宣布紧急下架召回《飞鸟集》。对比现代作家郑振铎、冰心的译本, 许多读者认为冯唐的翻译鄙俗, 直斥其是对经典的亵渎, 暴露了其本人以及时代文化的恶趣味。还有读者调侃这是文学翻译界遭遇的一次“恐怖袭击”。另一方面, 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则发文支持冯唐, 认为冯译 《飞鸟集》 为迄今最好的中文译本, 将这一话题推至顶峰。

随着官方宣布“下架”, 已裂变出诸如诗歌翻译标准、下架是否符合出版行业伦理等讨论。作为翻译行业标准的“信、达、雅”已经过时了吗?意译的边界是什么?诗歌翻译语言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讨论的持续深入呼唤着更为专业的解答。然而, 在众声喧哗之外, 专业层面的文本解读却始终缺位。本文并不旨在对其译本做出专业解读, 而是对极具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评析, 感受其翻译的“独特”之处。

2.译文例评

《飞鸟集》 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 文字晶莹剔透, 满含东方气息,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深受中国读者喜爱。 《飞鸟集》 中文译本颇多, 有郑振铎、陆晋德、徐翰林等。其中, 最著名的译本公认出自郑振铎。郑振铎翻译的 《飞鸟集》 首次出版于1922年, 译本优美动人, 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译本, 至今历94年而不衰, 足见其翻译之精妙。

早在2014年8月7日, 冯唐就在微博上发表了要翻译 《飞鸟集》 的计划, 于2015年7月上市后, 学者李银河称冯唐翻译的《飞鸟集》 是, “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但与此同时, 有关冯译本的指责却也绵绵不绝, 恶评如潮, 同一首诗对比郑振铎的翻译来看, 不少读者认为冯译“鄙俗怪诞”。围绕其翻译争议主要集中在“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等几首诗的译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冯氏翻译。

(1) 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冯译:

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 绵长如舌吻, 纤细如诗行。

郑译: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 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 小如一首歌, 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2) The great earth makes herself hospitable with the help of the grass.

冯译:有了绿草, 大地变得挺骚

郑译: 大地借助于绿草, 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

(3) The night kisses the fading day whispering to his ear, “I am death, your mother.I am to give you fresh birth.”

冯译:白日将尽/夜晚呢喃/“我是死啊, /我是你妈, /我会给你新生哒。”

郑译: 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 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我是死, 是你的母亲。我就要给你以新的生命。

以上三首是争议最多的翻译, 也是网络销售页面上所谓的“精彩书摘”。从两者的译文不难看出, 郑译力图忠实原作, 保留原文的散文体, 选词也正如他在序文中评价泰戈尔诗时说的那样“ 诗的”、 “ 美的”、 “ 有生气的”, 将原文的形式、内容和诗意恰到好处的传达出来。而冯唐这三首诗的翻译风格明显走相反方向, 原本清雅优美的诗意荡然无存。例1中, 原诗“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被冯荒唐地译为“解开裤裆”, 纯属主观臆造, “舌吻”稍显露骨。

且看例2, “hospitable” 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解释为“ A hospitable person is friendly, generous, and welcoming to guests or people they have just met. (对人友好的、慷慨的、欢迎的) ”俨然是褒义词, 传达“美的”、“有生气” 的意味, 然而冯译为“骚”, 词典意思解释为“举止轻佻, 作风下流”, 带贬义, 且偏向淫荡的意思, 对应英文应为“coquettish (妖艳的, 卖弄风情的) ”, 一个“骚”字颠倒了原作“诗的”、“美的”意境。

再看例3, 可谓更加得寸进尺了, 该句诗原是表达生与死的哲学寓意, 传达静谧深邃的意境, 前一句译为“白日将尽, 夜晚呢喃”虽已开始渲染诗境, 可突然画风一转“我是死啊, 我是你妈, 我会给你新生哒”, 满是俗语, 为了硬凑韵脚, 用上了网络热词“哒”, 因韵损义, 把句子译得怪里怪气, 庄严与静谧全不见, 这比平庸还可恶。韵附着于文字形式, 但也与语义有关, 因此语形与语义不可分离, 否则徒有形式就只能是廉价的摆设, 甚至还会因韵害意。冯唐在另一句诗的翻译中还采用了“你丫是我的”、“我呀是你的”卖萌性表达。泰戈尔明明是位谦谦君子, 文字如山涧清泉, 译者稍不留神, 添油加醋, 口味过重, 清泉就变成了浊流。引得一位网友评论:“吓得本少帅抱紧了郑振铎译的飞鸟集”。

作为国内知名作家, 拥有无数粉丝的冯唐, 在经典面前, 如此舞文弄墨, 显然还是过于自信了。“翻译门”爆发之后, 冯唐表示自己虽然不是职业翻译, 但相信自己的中文和英文水平。这暴露出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误区:懂双语就能翻译。文学翻译不单是译词, 还要译意, 不仅要译意, 更要译味。快节奏的今日, 许多人看原著一目十行、势如破竹, 以为全懂了, 其实文中的话外之音、弦外之意全然没理会到位, 若不小心夹杂着个人情怀挥手译出, 意境丧尽, 把营养丰富的鸡汤糟蹋成了浑水。

3.结语

作品已经下架, 争议终会平息, 但我们还应该有所反思。通过这件事暴露出来的是国内文学翻译现状堪忧。冯唐的翻译被公众指摘, 仅是其中一例, 不知翻译文学的汪洋大海中有多少片被污染的海域。在谈到翻译时, 北岛说到:“我为中国的诗歌翻译界感到担忧。与戴望舒、冯志和陈敬容这样的老前辈相比, 目前的翻译水平是否非但没有进步, 反而大大落后了?...如今, 眼见一本本错误百出、佶屈聱牙的译诗集立在书架上, 就无人为此汗颜吗?”翻译一行, 积弊久矣。译者缺乏自觉, 行业规范的缺失, 也加剧了这一状况, 出版社往往为了追求名人效应带来的销量不顾质量, 在翻译难度大、利润薄的文学翻译界, 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翻译的作用是沟通, “译者”二字, 就等于和读者签订了一个契约, 承诺尽力将读者送至原作的境界。倘若译者自我膨胀, 甚至随意改变路线, 一心只图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境界, 那该“译者”真该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身份了。

摘要:作家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上市以来, 因译文怪诞、用词不雅引起诸多争论。许多读者认为冯唐的翻译鄙俗, 直斥其是对经典的亵渎, 而著名学者李银河则力挺冯唐的翻译, 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本文将对极具争议的几首诗歌进行评析, 感受其翻译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冯唐,飞鸟集,文学翻译

《飞鸟集》 篇2

看完《飞鸟集》后才恍然发觉,原来这么富有哲理的诗句,都出自于此。

有人说,阅读它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它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爱与美交织的智慧。而我,还未到那个境界,只能细细品味它给我带来的身心愉悦。

《飞鸟集》中所说的都是平常容易被人遗忘的美好。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

群星虽不如太阳耀眼,但他仍然闪亮,仍能带来光明。然而有些人却不懂珍惜。“我不能选者最好的,那就让最好的选择我。”

我承认,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的公平,因此,我们总会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如此不公? „„”可是我想说,虽然这个世界不公平,也不平等,但我可以有不一样的辛福,或许,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切都会变不同——我是个学生,没有什么钱,恩格尔系数永远大于60,但是这也告诉我不能挥霍无度,因此我不会吃得太多太饱,这样反而有利于我的身体健康,没有钱,也就不能买太多的衣服,因此我会挑最合适我的一小部分,它们整洁常新,成为我的瑰宝;虽不能环游世界,但却可以欣赏周围美丽的风景;虽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却拥有了平淡而永远的友谊。简单、忙碌、充实、快乐选择了我,我又何苦去劳苦于计较和安排呢?

“夏天的飞鸟,来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走了。”

突然想起了我的童年,那些如期而来,又如期而走的日子,是惆怅的欢愉,寂寞的天真,我一直以为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然而不是,那是有稠密的感情,也有清澈的思想,也不乏淡淡的忧伤。忧伤在我的心里沉静下来,宛如降临寂寞山林的夜色。就如《宁夏》里唱的那样: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又或如《童年》里所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下„„童年的歌简单、嘹亮,是生命里永不忘怀的歌。童年那样的美好时光在也不会有了。童年,就从这样长长的人生中消失了。然而,我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精气,这便是人生。

有时,我惊叹世界怎么那样的神奇,人生怎么那样的微妙,好像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千变万化的生活俺怕到我的面前。我像是骑着飞马,奔走在道路上,牵着长长的尘尾巴,两旁是望不尽头白杨树。我为何而奔忙呢?也许伴奏就是我的人生吧!如果是这样,那我的尽头在哪里呢?又像是寒冷的冬天的傍晚,我赶着马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这漫长的道路令我颠簸不止,这万里的归途,寂静无声,只剩下马在跺、跺、跺,还有寒风呼啸而过:又像是独步漫步在高大的梧桐林荫道上,怀里揣着一本自己喜爱的小说,独自消磨着独自的心事,又像是追忆着那久远的少年往事,又像是为逝水流年静静伤感,那些被我称为“人生”的感觉总是那样奇妙„„

“女人,你在料理家务的时候,你的手脚唱歌着,宛如山间溪流唱歌着从卵石中流出来。” 我想,世上大部分的女人都是如此吧。就像我妈,在家里忙碌的总是她,洗碗、洗衣服、扫地、拖地„„然而,最美的,最动听的便是她忙碌的声音,吸引着我和她一起劳动。妈妈在家庭琐事中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青春,然而她却不求任何回报,这便是她的伟大之处吧!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我想,鸟于云一定是相互深爱着对方的。他们相爱,所以他们愿意丢弃属于自己的一切,他们想转到爱人的轨道上与其长相厮守。要不,相遇半刻也行,总比这样遥遥相望来得好,可是,天空有天空下雨的苦衷,你我有你我不得已的不同。他们之间的距离何止万水千山呢?云儿泣不成声,变成了雨水,落在地面上成了碧波连连的潭;鸟儿继续孤独落寞地飞翔,唱着哀伤的歌。多情的风,带着它那稠密的感情追随着鸟儿。鸟飞过,不是没有留下痕迹,而是风把那落寞哀伤的痕迹收容于心,这样也许鸟会温暖一些吧。风对鸟说:“别忧伤,我会给你幸福的。”风骤然改变了它的躯体,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看似温柔而又凌厉无比。

鸟儿被夺走了双翅,最后变成一条鱼,牺息在 那个静水流深的潭里,鱼水相容,从此长相斯守。如鱼得水因此成为了绝唱。凄美,但却深刻。

“鸟飞过,天空是什么颜色。

你走了,寂寞

是什么颜色。

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颜色。

只有风知道,它说,是绯红。

从此以后,每当夜幕降临,天边总会出现一片绯红。它遥遥期待痴痴盼望着风的归来。只是它自己知道自己是因为风的一句话而存在的。风说它要浪迹天涯,于是红霞满天。天涯海角随处可见绯红的霞。风在路上走着,与红霞相遇而又分离,幸福并快乐„„

《飞鸟集》的句子很简单,读来却是至高的享受。有些句子根本就是一埔美妙无穷的花,读着就觉得满身芳香。比如:“爱情的绿叶恋爱时便成了花朵;花儿仰慕时便成了果实。又如:这山峰不就是一朵花吗?再如:对我来说,黄昏的天,像一扇萤窗,一盏明灯,背后隐藏着等候:”有些句子是含有深刻的哲理的,比如:“生和死都属于生命举足落足都是走路。你看不见自己,你看见的只有你的影子。让生命如夏花般绚丽。让生死如秋叶般静美”;有些句子是叫人为人处世之道的,比如:“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冠之于辉煌。我们最谦卑时,才能最接近伟大。泥土饱受凌辱,曲艺花朵作为回报” „„

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读《飞鸟集》有感 篇3

《飞鸟集》发表于1913年。包括325首清丽的小诗。白天和黑夜,自由与背叛,流水和海洋,都在泰戈尔笔下绽放光芒,短小的诗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述说出了真挚的人间爱情,勾勒出了壮丽的自然奇景,引导着人们探寻智慧和真理的源泉。

初读《飞鸟集》时,有一丝迷惘,又有一丝憾叹,犹如暴雨过后的清晨,打开窗扉,有一缕雾气还未退去,而清新的空气却已扑鼻而来,眼前的世界是那样的亮丽、清新,耐人寻味。《飞鸟集》中,作者阐述了要作为一个成功者所必须具有的思想品质。其中“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一句,反映出我们应面向未来,不应局限于眼前的美好,将来会更加灿烂。告诉我们,现在是美好的,未来或许更美好,我们应勇往直前,探索未来,改造过去。

在《飞鸟集》中,作者写下了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他曾写到“错误经不起失败,但真理却不怕失败。”“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可以看出如何对待真理与错误。我们既然无法避免错误,又不能抛弃真理,所以,错误终究经不起烈焰的考验,而真理永不消融。因此,一颗持久的心使我们在暴风雨中展露微笑。

面对爱情,泰戈尔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而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爱情需要用心去呵护,用忠贞去浇灌。爱情是美好的、崇高的,同样也是危险的,而忠贞才是爱情的根基,忠贞使爱情绽放的更炫烂。

《飞鸟集》,泰戈尔,人生、命运、奋斗、真理、爱情,都巧妙的糅合在字词之中,蕴涵在句段之中,使我的思绪荡漾在哲理的天空中,憾叹在世界万物间,雕刻着我的思想,美化着我的精神。

(指导老师:吴蕾 评奖:苏蓓)

读泰戈尔《飞鸟集》有感 篇4

———泰戈尔《飞鸟集》

麻雀替孔雀担忧, 因为它认为孔雀负担着沉重的翎羽。我想这样的担忧, 虽然是出自好意, 但大可不必。上天自有巧安排。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 每一个生命都会顺应自然拥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孔雀拥有绚丽斑斓的羽毛, 适应地面而惊艳不已, 这在它的生命轨迹中是极有价值的, 但对不了解它和不站在它的立场上的麻雀而言, 这些个华丽和漂亮反而成了飞行的负担。既然不了解, 又有何担心的必要呢?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古往今来, 总是存在诸多抱有“麻雀心态”的人, 他们以己为度, 去丈量别人的世界。喜欢庙堂之高便容不下江湖之远, 热衷功名利禄便担忧清贫淡泊。“相梁”是惠子的庙堂之高, 悦己是庄子的江湖之远, 惠子因为误认自己的追求就是庄子的选择而心生被取代的担忧, 实在是杞人忧天, 也难怪庄子感叹: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社会舆论总是鼓励人追求所谓的高远境界。庄子《东海之大乐》里的海神可谓境界高远, 豪情万丈。与其相比, 河伯的确显得格调不高, 眼界不远。然而如果海神非要将河伯带入大海就显得气度狭小了。河伯常年生活于河水之中, 自有与之相适应的安然, 如果硬要为了所谓的高远境界而奔赴大海, 我想结果也只能是茫然不知所措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陈涉的满腔豪情。鸿鹄在为自己的远大目标奋斗, 这确实值得赞扬;但顺便鄙视“燕雀”的小家子气就显得“鸿鹄”的气量狭小了。“鸿鹄”为了梦想热血沸腾, “燕雀”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长里短, 两者各行其道, 互不干涉。“燕雀”没必要非理解“鸿鹄”九天之上的大志向, “鸿鹄”也没理由看轻“燕雀”闲情逸致的所谓小生活。

其实, 人生如戏, 各得其所。你有你的追求, 他有他的选择。芬芳在你, 明艳亦在他。如果非要以己之所欲强加于人, 我想结果只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可生活中总是不乏这种爱看热闹的热情。喜欢看热闹, 很大程度上是灵魂空虚、人生荒芜的表现。一个人, 当自己没有戏演的时候, 就会沦为他人的看客。一辈子作别人的观众, 自认为把尘世的繁华和热闹都看尽, 于是便以爱的名义, 操起道德的恶棍对别人的人生滔滔不绝, 唾沫横飞。自己明明就是只“夏虫”, 却非要对“结冰”那点事儿指指点点。到头来, 不但自己的人生也就跟着荒凉到了尽头, 而且让别人的人生也横生不必要的枝节。生活对这种荒凉的最后判决往往是变得平庸。平庸, 就是无论多风生水起的世界, 没有你的一丝波痕, 最终把无价值的生活再过到无意义。喜欢看热闹本身, 就是一种庸俗的热闹。你在看人, 人在看你。别人有多好玩, 你就有多好笑。如此, 也无怪乎麻雀只能在鸟的世界里庸鸟自扰, 碌碌无为, 而且孔雀却能尽享开屏之惊艳, 成为众鸟之王。

然而热闹处, 亦见杨绛先生这样沉静之人。她用静水流深式的心境, 看待着生命的形形色色, 世界的五彩缤纷, 一辈子活在自己的所谓“小天地”里。也许有人认为她冷眼冷颜, 仿佛是活在了另一个世界。然而, 正如马德所说的:与这个热闹的世界都保持着一段合适的距离:不远不近, 不疏不密, 不热烈也不冷漠, 便觉是这个喧嚣世界里活得最警醒、最不易被热闹湮没的人。三毛亲眼目睹了落后的撒哈威人, 用残忍方式在新婚之夜夺去小女孩童贞的残忍。虽然无奈, 纵然愤怒, 但没有阻止, 只是在心中悼念从前那个鲜活的小生命。也许任何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认为三毛有些不近人情, 然而我却钦佩他的保持距离的勇气。因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 总有那么多因不同原因形成的“理所当然”。你既没有权利与长时间积淀而成的习俗抗衡, 并且你也真的无能为力。

可令人费解的是, 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为何总是热衷于这种热闹的荒芜呢?我想原因之一便是缺乏接纳的气度。惠子接纳不了庄子的人生选择, 所以徒生烦恼;海神接纳不了河伯的渺小, 反而造成了河伯的烦恼;父母接纳不了孩子的所谓“幼稚”, 所以等待不了“成长”;社会舆论接纳不了不同的声音, 所以标签横飞;希特勒更是接纳不了犹太民族的所谓“低劣”, 于是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于是才在历史的扉页上留下了让人不忍直视的奥斯维辛。殊不知, 面对异己的存在, 接纳才是最大的慈悲。

飞鸟集赏析 篇5

以前我粗略地泛读过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当时,在我的印象中它似乎带有一点点童趣;今天,细细品味,我更多感受和领悟到,他的诗集的确颇具哲理性。

说童趣:在《飞鸟集》中,它通过描写生活中常见的“死物”,赋予了它们“生命力”和“说话的权力”。例如:他在《飞鸟集》30篇中写道,“月儿呀,你在等候什么呢?”“向我将让位给他的太阳致敬。” 在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月儿发问,向太阳致敬。又如他在《飞鸟集》36篇中写道,“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歌声了。’”这句话就是作者赋予了瀑布“唱歌的权力”;再比如他在《飞鸟集》86篇中还写道:“‘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这是一则“花”与“果实”的对话,在对话中,作者好象给它们了生命力。和人一样可以聊天 。

说哲理:泰戈尔的《飞鸟集》诗集,清新自然这些且不论,在他的诗集中,更多的是他充满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无可非议,泰戈尔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现实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作了深动的描述。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尤其是对于爱情,泰戈尔毫不吝啬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来赞美爱情的美好与伟大。笔者认为,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笔者还认为,在泰戈尔眼中,爱是神圣的。例如,他在283篇中写道,“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在287篇中,“爱的痛苦环绕着我的一生,象汹涌的大海似地唱;而爱的快乐却象鸟儿们在话林里似地唱着。”在170篇中,“我把我心之碗轻轻浸入这沉默之时刻中,它盛满了爱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总之,在泰戈尔的诗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而这,便也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再则,笔者还特别欣赏泰戈尔的诗集中,对伟大女性的歌颂,诗意更深刻。例如泰戈尔在在119篇中写道,夜与逝去的日子接吻,轻轻地在他耳旁说道:“我是死,是你的母亲。我就要给你以新的生命。”他在192篇中写道,“妇人,在你的笑声里有着生命之泉的音乐”。又如他在209篇中写道,“ 少女呀,你的纯朴,如湖水之碧,表现出你的真理之深邃。”通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描绘了母亲、妇人、 少女之伟大。

《飞鸟集》的诗大部分只有一两行,极少数是三四行。诗人把这些小题为《飞鸟集》,笔者认为,也许他意在用这些描叙南来北往的漂泊者的长途跋涉的诗句,把自己比作寻求理想境界的“永恒的旅客”,记录自己的行程。因此,泰戈尔在诗句中,往往善于捕捉一个自然景物,或叙说一个素理,犹如空中的闪电,海波的泛光,夕阳的余辉,黎明的暗影,给人一种鲜明的印象,蕴藏一种深奥的哲理。

冯唐译《飞鸟集》之评析 篇6

【关键词】冯唐 《飞鸟集》 文学作品 翻译版本

我国作家冯唐所译的《飞鸟集》由2015年7月上市,自上市开始,该译本中的各种用词便成为了读者们所关注的重点,争议也由此而生。比如其中“舌吻”、“裤裆”等词的运用引来了社会诸多人士的侧目,更不乏诸多网络热词。鉴于其所引起的轩然大波,导致其被出版社紧急召回下架。在很多人看来,冯唐所译的《飞鸟集》相比于其他译本粗俗鄙陋,完全就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亵渎;但同时也有学者发文表示支持。本文仅凭一己之拙见浅谈对冯唐所译《飞鸟集》的一些看法。

一、冯唐译《飞鸟集》概述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代表诗作,全本共有诗歌三百余首,简短的诗句所蕴含的是至深的人生哲学,读者读《飞鸟集》,能够在简短的诗句当中寻找到生命的哲思与智慧的清源,且风格具有着浓浓的东方气韵,因此广受中国读者所喜爱。时至今日,《飞鸟集》的译本已有数部,较为公认的版本为郑振铎于1922年所译的版本。冯唐的《飞鸟集》译本之所以存在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即在于其中很多词语的运用过于“现代化”,且“鄙俗怪诞”,而这种标志性的译法应用,主要体现在几首“代表”译作当中。

二、冯唐译《飞鸟集》简评

关于冯唐所译的《飞鸟集》全作本文且不做探讨,仅针对其中几首争议最大的译作对比郑振铎版本对笔者的一些看法进行分析。在《飞鸟集》两个译本当中,郑振铎译本中将“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译为“永恒的接吻”,而冯唐却将此译为“绵长如舌吻”,世界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对真实面目的表露,在郑振铎看来是“揭下了浩瀚的面具”,而冯唐则明显“开放”,将其译为“解开了裤裆”;“绿草”也成为了“大地”去“挺骚”的对象。郑振铎版本当中“是你的母亲”,对于冯唐来说似乎只有简单粗暴的表达才显得有力“我是你妈,我会给你新生哒”。

以上三处“经典”对比译本成为了社会对《飞鸟集》译本广泛开争的焦点,从《飞鸟集》译本的发行来看,在网络渠道已经将上述几处列在了“精彩书摘”的简介当中成为了“卖点”。关于泰戈尔的原著英文本文暂且搁置,仅从几处简单的对比译文当中就能够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郑振铎的译本完全属于对原著的一种中规中矩的追求;而冯唐译本则相对“叛逆”,直接同郑振铎译本走上了反相道路,将原本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原著的清丽脱俗完全颠覆,用“解开裤裆”去塑造“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所要表达的意境确有做作之嫌。再者,关于“hospitable”的解释虽然众多,但该词无疑是一个褒义词,总体可以理解为友好、欢迎以及慷慨等,然而冯唐却将此直接译为“骚”,至于此词作何理解,或许见仁见智,本文仅根据权威辞典的解释将“骚”概括为是一种作风和举止轻佻下流的体现,以此来看无疑就是贬义;第三处,原著诗句具有着生与死的哲学内蕴,意境深邃而静谧,能够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深思。从郑振铎的译本当中能够看出其译作将重点放在了对诗境的表达上,而冯唐本来也是中规中矩的开端:“白日将尽、夜晚呢喃”,谁知却突然将画风转变为“我是你妈,我会给你新生哒。”各种俗语的运用尽管押韵,但却起到了因韵而损义的效果,原本充满诗意的句子被变了妆,成为了一种阴阳怪气式的曲解。原本应有的诗意和静谧感觉不再。对于此,很多学者认为是“比平庸还可恶”,过分重视文字形式的表达,过分炫耀自身的文字功底而忽视对原著意境的客观还原。了解泰戈尔的平生能够得知,泰戈尔作为一代诗人,品质谦谦,其作品当中的文字更如平水波澜,似清泉滋润人心,译者的职责是负责将其语言转化为不同国家读者能够看得懂的文字,并不是要观察译者的偏执臆断与卖弄自身,一旦而已扭曲或者添油加醋,也就会将清泉染成浊流。

冯唐本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其文学底蕴不可否认,然而自顾舞文弄墨未尝不可,在经典面前如此则难脱过分之咎。关于出现此译法的出发点尚且无法得知,但冯唐的这种过分自信却有目共睹。本文认为,译作绝不能仅仅依靠懂语言而已,只有能够具备译意和译味的水准,才能将营养丰富的鸡汤熬炖成具有中国味道的美食。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一股强烈风波的躁动作用下,冯唐译《飞鸟集》虽已下架,但借此所凸显出的问题却值得深思。唯有译者们正视自身的身份,才能明确自身的定位,达到展示自己的全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曹维劲.文学名著的传播与变异——由冯唐版译本《飞鸟集》引起的联想[J].编辑学刊,2016(02):43-44.

[2]牟莹莹.文学翻译不可失“信”于人——对冯唐翻译风波的反思[J].海外英语,2016(05):119-120.

飞鸟,在同一片蓝天下 篇7

有一句话说,鸟和人的距离可以用来衡量社会的文明程度。据说在新加坡,乌鸦会飞到露天餐厅的桌子上,啄盘子里的饭粒。它不害怕一旁坐着的人类,因为它有信心,知道人们不会伤害它。

其实自古以来鸟类就是人类的好朋友,你瞧,古诗就有这样的诗句:“好鸟枝头亦朋友。”没错,鸟儿们不仅捕食害虫,保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农林作物,而且它们还有优美的形体、悦耳的鸣叫和婀娜的舞姿,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即使是那些不“好”的鸟,也即人们常说的“害鸟”,它们也并非没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它们是自然界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

可是,由于人类的侵扰和捕杀,鸟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它们正惨遭厄运,属于它们的天空正在逐步缩小。

一起“飞鸟造成短路事故”的启示 篇8

现场检查发现10 k V断路器线路1号出线杆L2相横担下悬挂着一只死鸟, 分析原因为飞鸟翅膀触及L1, L2两相造成短路引发电弧, 致使L2相引流线烧断, 导线熔化后滴落引发杆下麦草燃烧。

事故原因分析。此次事故发生是由10 k V架空导线的排列方式造成的, 由于导线的排列方式为水平排列, 致使L1, L2相导线相间距离较近, 飞鸟下落横担时引发相间短路。同时, 导线水平排列, 在大风天气时, 导线风偏易引起线路相间短路。

《飞鸟集》 篇9

一、翩然高飞之鸟———出仕前昂扬的陶渊明

在青少年时代,陶渊明心中就充盈着济世的思想:“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赛翩思远袁。”(《杂诗》其五)在这首诗中诗人犹如翩然高飞的鸟,幻想着在宇宙空间高傲地飞翔,充分展现了诗人“少时壮且厉”的豪侠气魄。又如“云鹤有奇冀,八表须臾还”(《连雨独饮》),“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咏贫士七首》其一),“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弗洽,翻翩求心。顾铸相鸣,景庇清荫”(《归鸟》)。在这些描绘“鸟”的轻松文字中,洋溢着诗人“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乐观情绪,流露出诗人希冀翱翔于“八表”、“云岑”的激情。“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九首》其八),这些诗人后来回忆青年时代的文字和诗人最初的“飞鸟”意象,使我们能够想象出青年陶渊明积极进取、昂扬的内心世界。鸟的翱翔云霄展现出青年陶渊明远大的抱负和宽阔的心胸。

二、樊笼困倦之鸟———仕宦中苦闷的陶渊明

抱着干一番事业的济世愿望,陶渊明在二十九岁那年做了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因而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陶渊明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晋安帝隆安四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陶渊明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因而于隆安五年冬天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三年,陶渊明离家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取得了一些成绩。这让他对官场和仕途充满信心。但是入幕不久,陶渊明知道统治阶级为了剪除异己而杀害功臣的黑暗内幕后,感到十分失望。后陶渊明于义熙元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是年三月,陶渊明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污浊昏暗的社会使诗人的“猛志”不得以实现,因此诗人内心一直有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尤其在他四十岁第三次出仕时,这种出仕与归隐的思想矛盾最为强烈。在走马上任的路途上,陶渊明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目睹他乡之景而生倦意,一叶方舟向前移逝,思归之情绪纤绵不绕,尤其是看到云里高傲悠然飞翔的鸟,相比之下,诗人自愧不如,那种身系官场,如困樊笼之感黯然而生。

陶渊明辞去刚刚做了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云无心以出岫,倦鸟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无心出岫的云、孤高傲世的松都赋予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操,其中重彩描绘的是颇感形役之苦而倦飞知还的归鸟,托物言志,寓意深邃。充分体现出内心的萧散冲淡之趣”[1],表现出他对官场愤愁和曾步入仕途的追悔。

三、隐居中闲适又孤独的陶渊明

(一)悠然自得之鸟———隐居时闲适的陶渊明。

在三十七岁到四十岁这段时间里,陶渊明在农村度过了三年较为安闲的生活,躬耕陇亩,心情颇为自得。这时诗人写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的山中,气象越发可爱,一群群飞鸟相互唱和着归栖山林。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似乎从这恬静的山色之中理解到了无以言传的真谛。随后诗人又写下了专门咏鸟的《归鸟》一诗,抒发了自己归隐田耕的喜悦情怀和充实而愉快的田居生活。归鸟的一举一动无不与诗人自己的遭遇相一致:归鸟也曾振翅而飞,而且能够“远之八表,近憩云岑”。但随着环境向不利于飞鸟生存的方向转化,归鸟只能“翻翮求心”,“岂思天路,欣反旧栖”。去林而返的归鸟正是诗人自我的化身,他最初为了实现自己的豪情壮志而出仕,最终却不得不归隐田园。“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与“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反抗尘俗却并不逃避人生,奉守着热爱生活的人生哲学。诗中之鸟,生机盎然、无忧无虑,它不必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飘泊无依。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它最终的归宿。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恰如鸟之于山林。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自渊明诗中,我们就可深切地体悟到,他是如何在此黑暗而多歧的仕途中,以其所秉持的、注满智慧之油膏的灯火,终于觅得了他所要走的路,而且在心灵与生活上,都找了他自己的栖止之所,而以超逸而又固执的口吻,道出了‘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的决志。所以在陶渊明诗中,深深地蹂合着仁者哀世的深悲与智者欣愉的妙悟。”[2]

(二)悲鸣失群之鸟———隐居时的孤独的陶渊明。

陶渊明在归隐之后一直过着虽然清贫却安宁、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约两年半后,一场大火焚毁了诗人的草屋,使他原本窘迫的生活更加窘迫,甚至一家人只能居住在河边的一条船上。宋文帝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到他家看望他,这时陶渊明已经饿了好几天,连起床都很困难。此时,陶渊明所经历的田园生活和社会现实引起了他对自己生活道路的再认识。他全面地思索人生,总结自己。少年的豪壮使他回忆,家境的穷困使他烦恼,衰病的来临使他苦闷,政治的变化使他慨叹,理想抱负的无法实现、知音寥落和对死亡体验与言说使他趋于苦闷和孤独。随着岁月的流逝,陶渊明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等待着自己的将是什么,越清醒,这种苦闷、孤独之情就越强烈。陶渊明于五十三岁时所作的《饮酒二十首·其四》集中体现了这种情感: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失群而终归宿于孤松的“飞鸟”,实际上用以比喻经历了仕宦失意而终归田园的诗人自己。“失群鸟”的“独飞”喻诗人之独处;“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相辉映,喻诗人寻找自己的真正归宿,追问自己人生价值与人格理想时的心理矛盾;“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喻苦闷侵袭着诗人,使他忍受着漫长无期的煎熬。这里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鸣叫于林间的欢乐之鸟了,而是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政治苦闷和理想的孤鸟。陶渊明并不甘心隐居,他的壮志一直埋藏在心里,并且关心着社会现实,诗里时常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愤。饮酒、采菊,看似潇洒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慰藉,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归鸟由“相鸣而归”“众声每谐”变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其情态与遭遇正与诗人心灵深处的种种孤独体验达到了“形”与“心”的默契,艺术地再现了陶渊明的凄凉心态和“吾驾不可回”的坚定决心。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飞鸟有着不解之缘,内心的憧憬与失落、欢娱与苦恼、闲适自在与孤独苦闷,都寄予在了笔下飞鸟的形象上。这些鸟承载着诗人的苦与乐、爱与恨、愁与喜、希冀与失望,飞翔于天地之间,栖息于山林之上,伴随着诗人度过整个一生。也正是这些鸟的形象,使我们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深刻的认识。

摘要:陶渊明的诗歌有大量飞鸟的形象, 这一系列飞鸟形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蕴, 寄予了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可以说这些飞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不同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陶渊明将自己内心的憧憬与失落、欢娱与苦恼、闲适自在与孤独苦闷, 都寄予在了笔下飞鸟的形象上, 读懂了飞鸟, 我们也就读懂了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飞鸟意象,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文河, 傅杰.论陶渊明自然率真的人生态度[J].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6, (Z1) :12.

《飞鸟集》 篇10

年轻启赋未来, 创新改变企业

年轻人讲求个性与自我, 在工作中追求自由和快乐, 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思想观念新, 只要有平台, 就敢于创新, 展现自己。中维世纪董事长刘维国也是一名80后, 他认为, “任何事业都有年轻人的天地。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 年轻人代表未来, 任何事业想要基业常青也离不开年轻人的加入。年轻人代表生命力, 带来朝气, 是让建筑企业持续发展成长的强大力量。”

很多人心头都有一个疑问:这些阅历尚浅的年轻人能够应付得了建筑行业市场创新这个任务吗?走近事实, 就是这帮年轻人, 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公司成立仅两年时间就获得湖北省市双百强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的荣誉。

另辟蹊径, 冷静应对市场疲软

建筑行业形势整体下滑已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这两年的时间对于所有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考验。

年轻的中维团队并没有自乱阵脚, 没有为了获取短暂的利益自走捷径, 而是通过行业的测算以及市场调研另辟蹊径, 找到除本公司主营业务外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渐渐往集团化的运作发展, 目前将经营范围扩大至建筑施工、地产开发、商贸投资等三大板块, 为了稳健发展, 完善内部体系, 适应社会新常态发展需求, 从规范化到流程化的细致转变, 分别授权各领导层实行责任制管理, 从而达到分层管理有序, 内部制度严谨、工作流程顺畅的管理目标。

从人才到管理, 企业全方位年轻化

企业管理者肩担整个公司, 就好比下象棋, 马走日, 象走田, 炮隔山, 车纵横, 每一步都是为了最后的胜利。既要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潜能, 又要将员工拧成一股力量共同前进。企业布局年轻化战略, 要从人才、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人才年轻化。目前中维世纪平均年龄30岁, 通过内部提拔晋升, 组织外训, 学习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 强化业务技能, 综合提高内外部竞争力, 同时中维也通过高校招聘等方式, 吸引更多年轻人才, 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让企业保持生命力, 时时与社会新鲜事物与优秀的企业理念保持接轨。

二是管理年轻化。中国很多建筑企业是民族企业或者家族式企业, 要促使企业发展, 就要重视转变管理阶层战略思维、管理思维, 逐步放手让年轻人进入管理层, 摒弃旧有传统管理理念, 大胆启用新人, 给予无限的发展空间, 这一举措不但没有让企业内部发生转变, 反而刺激了创新思维和强烈的使命感, 于内起了晋升激励作用, 于外更加严谨管理, 为了规避风险, 不得不提高自身素质与综合能力, 借助老一辈的优秀资源和帮扶平台, 以更加饱满激情的斗志来应对市场变化。

组建学习型组织, 强化技能提高竞争力

年轻人固然有众多的优势, 但相对于建筑老前辈, 年轻人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董事长刘维国清楚地认识到, 我们逐利但不可急功近利, 要多向老一辈精英、领袖、领导学习, 打好基础。老一辈建筑人具有丰富的经验, 历经多年磨练, 有良好心态, 并且积攒了广阔的人脉、名气和声望, 能够带动年轻人前进。

董事长刘维国倡导员工“读书好、读好书”, 平均每个月向广大员工推荐一本总裁书藉, 为员工提供了读书学习和“充电”的绝好机会, 员工利用读书角可阅读到大量的企业文化、励志、生活健康、文学、专业等各类书籍。如:励志类的《低调做人的哲学》、《细节决定成败》、《团队正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更多的有传递工作技巧类的书藉, 诸如《从思维到行为习惯》、《晨读十分钟》、《方法总比问题多》等等, 从中学到了一些怎样把握做人的准则、处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生舞台上走好每一步、努力将事情做到尽职尽责等内容, 使思想更开拓、态度更改变, 工作更严谨、心灵得到更升华。

人性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关键

面对年轻团队, 中维反思传统的企业文化, 真正建立起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一是信任文化, 公司间各种关系应以相互信任为核心, 且要保持透明, 避免相互猜忌;

二是快乐文化, 80后员工的职场观念是要工作, 也要生活, 更要快乐地工作和生活;

三是开放文化, 内部沟通建立开放、民主的沟通机制, 问题放到桌面上交流;

四是平等文化, 80后员工反感管理者高高在上, 主张平等与尊重;

五是独立文化, 改变上下班不分的潜性思维, 以独立的空间, 同时又要理解并积极帮助解决员工生活上的困难, 以利于帮助员工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关系。

《中维志》是中维世纪的内部刊物, 也是承载着内部员工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和对外的文化窗口, 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这里, 人人平等, 畅所欲言, 传递正能量和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 在丰富员工精神世界的同时, 中维世纪也不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组织员工户外拓展活动, 而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也是中维世纪吸引人才并让人艳羡的特色之一。

董事长刘维国认为,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所要努力做的, 就是为员工提供或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 使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使员工满怀信心与希望, 使员工深切感受到企业与自己息息相关。人性化管理能够让员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奉献自己的热情和汗水, 为企业的振兴、发展, 从优秀到卓越作出尽可能多的贡献!

筑磐石质量, 让企业“活”得更长久

新形式下, 各行各业管理层年轻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这就是创新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但年轻并不意味着莽撞前行, 一路狂奔, 只能迷失方向。刘维国希望企业“快跑”时停下来思考并回头看, 走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守住国家法律底线, 守住行业操守底线, 守住做人道德底线;创管理之新, 创技术之新, 创理念之新。

做企业不容易, 做一个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不容易, 2014年中维世纪携手湖北希望工程成立“中维世纪慈善基金”, 短短十分钟捐款400万, 为帮扶残疾人、贫困优秀学子等社会弱势群体建立慈善基金, 并提倡“人人可慈善”的理念经常组织志愿者探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 并成立武汉首家“问津励志奖学金”, 每年为优秀寒门学子送上及时的奖学金扶助活动。

中维世纪, 犹如一艘巨大的航船破浪前行, 认知市场规律, 探寻企业未来。

《飞鸟集》 篇11

摘要:泰戈尔的《飞鸟集》是很经典的诗集,中国有很多人把它翻译成汉语。2015年冯唐的汉译本的出版,使《飞鸟集》的关注度一度升高,更多的人关注了飞鸟集。在对《飞鸟集》综述中发现,在2000年以前,对《飞鸟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性分析,2000年以后则出现很多一般分析,译本比较研究。2015年的冯唐译本吸引了各媒体的关注,但是尚未有学者对其译本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飞鸟集》;综述;冯唐;译本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85-01

一、飞鸟集的各个中译本

《飞鸟集》是由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创作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部英语诗集,是他一九一六年在孟加拉语诗集《微思集》的基础上创作的。《微思集》是他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出版于一八九六年。《飞鸟集》是由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成,后来被翻译成英语。奉戈尔的诗歌大多由他自己译成莱文。他的英译,等于是再度创作。譬如,《飞乌集》第五十八首,原诗共十行,最后两行是:“孔雀说‘朋友呀,别为我白白心故,光荣的背后必然存在普沉重的负担。”到了英译中却只荆“麻雀看见孔雀负担若它的翎尾,替它担优”这样含意不那么明确的两句。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译《吉檀迦利》诗集也有这种情况,常常把两三首原诗合并成一首。

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飞鸟集》,出版于1916年,它是我国最早介绍和翻译的泰戈尔的诗集之一。早在1922年,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就从英文本选译了其中的二百五十七首出版。据郑振铎介绍,当时姚芒父看了他的译诗,大为赞赏,把他的译文改写成五言诗,也出版了。1956年,郑振铎又补译了未译的六十九首诗,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飞鸟集》的中文全译本。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版社多次出版泰戈尔的作品,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精装本的《泰戈尔作品集》十卷。一九三一年姚华译的《飞鸟集》是五言古体诗。一九六五年郑振铎第一次把《飞鸟集》的全部诗歌译成汉语。《飞鸟集》是我国翻译介绍最早的泰戈尔诗集。这部诗集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中的诗歌发展颇有影响。之后很多人翻译过《飞鸟集》,如白开元、徐翰林 、陆晋德、卓如真、吴岩等。值得一提的是白开元是用泰戈尔的孟加拉文诗考证英文诗,然后再翻译。《飞鸟集》系短诗集,1916年出版,共有326节。其巾283节是用英语创作的。其余43节,只能从孟加拉文原作找到一此踪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人按照外国读者的审美情趣,对原作做了很大的改动。这43节,不是逐句逐句的翻译,而是大刀阔斧的改写。冯唐译本2015年推出,出版不久就产生巨大争议,引发学界和舆论界的对诗歌翻译的关注。李银河(2015)评论说,这是最好的中文译本。谢天振(2015)认为语言会更新换代,原作需要新的译本。陆建德(2015)指出,将泰戈尔的文字世俗化是走了偏路。袁筱一(2015)认为冯唐没有遵从翻译的伦理。

二、飞鸟集各译本翻译研究

李准在硕士论文“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比较《飞鸟集》的两个中译本”中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比较了郑振铎和白开元译本的不同,并从宏观角度阐释了原因,即二者在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生产者、形式库、建制、消费者和市场等方面的不同,并具体从特定词语的翻译、语言特征和语体风格等角度分析了不同。最后得出结论得出的结论为:对于译本比较而言,译者经历、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等因素都会对译本造成很大影响,在比较不同译本时应对这些因素予以重视。

曾晶晶从目的论角度对郑振铎的译本进行了阐述。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两方面说明了郑振铎的目的性。文本选择上,五四时期推崇新的思想,为了介绍新文化,适应这一社会潮流,他选择了一爱和自由为主题的《飞鸟集》;翻译策略上,他翻译《飞鸟集》的目的是介绍新文化,所以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曾晶晶,杨作祥从描写学派的翻译规范理论出发,以《飞鸟集》郑振铎译本中的语言欧化现象为研究个案,分析了文本语言规范制约下译者对语体,句法结构,词汇选择等方面所做的处理。译者郑振铎在五四时期改造白话文及改变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环境之下,受译入语体系的文本语言规范制约,输入了散文诗这一文学类型,出现了大量的欧化结构现象。

朱肖晶从接受修辞学的角度比较了郑振铎和周策纵的译本进行了比较。朱肖晶从接受目的、修辞情境及个人因素三方面描述了对译文产生的影响。

杨祎在硕士论文中根据对《飞鸟集》和《新月集》文本分析,从郑振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了郑振铎的一些翻译理念,如诗的可译性、关于译者自身及其使命和要求、文学术语翻译统一性、关于翻译与创作、提倡语言的适度欧化、倡导重译等。

参考文献:

[1]彭端智.不着泥土的痕迹 没有痕迹的足印——介绍泰戈尔的《飞鸟集》[J].《外国文学研究》,1982第1期 .

[2]李准. 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比较《飞鸟集》的两个中译本[D].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3]泰戈尔著,郑振铎译. Stray Bird 飞鸟集[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王连仲,冰心的诗诗和泰戈尔的《飞鸟集》[J]. 山东社会科学,1990第3期.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李亚丽,1990年出生,汉族,女,籍贯为河北省邯郸市。现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探究与讨论下一篇: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应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