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2024-10-12

过犹不及(共12篇)

过犹不及 篇1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 病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戒降糖过度

糖尿病人往往比较担心高血糖, 事实上, 严重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甚, 轻者表现为心慌、出汗、头晕、瘫软无力, 重者会严重损害中枢神经, 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乃至死亡;而且, 低血糖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如心梗、脑血栓等) 。另外, 长期慢性低血糖, 还会影响智力甚至导致痴呆 (特别是老年人) 。

二戒节食过度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对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十分重要。但是, 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 而是应在确保患者生理活动所需的前提下, 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 同时还要维持营养平衡。过度节食或者偏食, 将会导致热量不足、营养不良、贫血、饥饿性酮症, 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过度节食还会导致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升高, 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另外, 饮食治疗不能搞“一刀切”, 对明显消瘦或者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 应当适当放宽饮食控制。

三戒运动过度

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 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人益处多多:可以增加机体热量消耗, 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糖;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提高身心健康等等。运动要求循序渐进, 掌握好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否则, 会适得其反。剧烈的运动 (属于“无氧运动”) 可以兴奋交感神经, 导致儿茶酚胺等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增加, 使血糖升高。此外, 运动时间过久、运动量过大 (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 , 将会显著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

需要说明的是, 并非所有的糖尿病人都适合运动, 例如, 严重高血糖的病人、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的病人, 活动期眼底出血的病人都不适合运动。因此, 糖尿病患者在着手运动锻炼之前, 有必要做一次全面体检, 听取医师的意见。

四戒减肥过度

我们知道,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超重者减肥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增加降糖药物的疗效。但是, 也并非越瘦越好, 应当以符合标准体重为宜。因为过度消瘦会导致营养状况恶化, 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感染能力下降。而且, 消瘦病人由于肝糖元储备降低, 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

五戒忧虑过度

许多糖尿病人心理包袱很重, 经常失眠, 整日沉浸在焦虑悲观、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 导致血糖升高或波动。虽说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 但只要控制得好, 照样可以长寿。因此, 作为患者, 一定要正确对待糖尿病, 既来之, 则安之, 思想上既不能不重视, 又不能被它所吓倒。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不仅于事无补, 相反, 还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和波动。因此, 病人要尽量保持心理平衡, 积极配合治疗, 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六戒大意过度

有些患者觉得糖尿病没啥不舒服, 不妨碍吃喝, 不过就是血糖高点而已, 因此满不在乎, 根本不把医生的叮嘱当回事, 非但不用药治疗, 还照样胡吃海喝;还有些患者, 开始很重视, 时间一久, 觉得没什么大事, 就逐渐放松了警惕和要求, 于是擅自停药, 饮食上也不注意了。殊不知, 糖尿病往往是“秋后算账”, 到那时候, 恐怕吃后悔药也来不及了。因此, 糖尿病患者即便病情不重, 也万万不可大意, 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七戒依赖过度

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过于依赖医生。糖尿病的良好控制, 不是医生单方面的事, 而需要医患 (包括患者家属) 双方的共同配合;需要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 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 所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就是这个意思。二是不要过于依赖药物。药物固然重要, 但也需要饮食和运动的配合, 如果不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即便药物再好, 也很难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那种“不控制饮食光靠药物”的思想绝对要不得。

知识链接

糖尿病的量化管理

糖尿病患者看病时经常听到医生说:“您的胰岛功能不好, 只有正常人的20%”, “你的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很差, 应该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你需要测一下糖化血红蛋白, 看看你这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是多少”等等。其实, 在糖尿病的诊治中, 许多判断结果是通过数据计算出来的, 如:胰岛功能的强弱可通过空腹血糖值和空腹胰岛素值计算;平均血糖值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计算。

糖尿病患者如果掌握一些有关数据的计算, 对了解自己的病情, 调整用药是非常有益的。

胰岛分泌功能的计算:“胰岛功能”即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正是由于胰岛功能进行性下降, 才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胰岛功能可用“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 (HOMA-β) ”表示:HOMA-β=20×空腹胰岛素÷ (空腹血糖-3.5) 。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大于50, 提示胰岛β细胞的功能正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介于40~50之间, 提示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到轻度的损害, 病人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介于30~40之间, 提示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到中度的损害, 病人需用磺脲类药治疗;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小于30, 提示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到重度损害, 病人需用胰岛素治疗。例如:某病人空腹胰岛素值为10微单位/毫升, 空腹血糖值为10.5毫摩尔/升, 则其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20×10÷ (10.5-3.5) =28.5。这个结果就提示该病人需要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了。

平均血糖值的计算:“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病情控制状况的金指标。通过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计算出近两个月的平均血糖值。平均血糖值= (172×糖化血红蛋白) -3.37。例如:某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为8%, 则其近两个月的平均血糖为172×8%-3.37=10.39 (毫摩尔/升) 。这个结果显示该病人的平均血糖较高, 说明近2个月来, 其血糖控制得不好, 应增加降糖药的剂量。

运动量的计算: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方法有许多, 其中用心率计算运动量大小的方法最实用。以往将“170-年龄”作为人们在运动中的最适宜心率。但实践证明, 对于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来说, 如心率达到“170-年龄”, 则表明运动量明显过大, 就可能加重病情。因此, 现提倡用心率=0.5× (运动时能达到的最大心率+起床前的心率) , 作为糖尿病或冠心病等患者在运动中的最适宜心率。例如:某病人在运动时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为110, 起床前的心率为60, 则其在运动中最适宜的心率应为0.5× (110+60) =85次/分。

过犹不及 篇2

2、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资料。

3、做任何事都应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4、凡事都有个尺度,过犹不及是要不得的。

5、可是,要知道过犹不及,否则就令人厌恶了。

6、要知道过犹不及,否则就令人厌恶了。

7、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8、明明只能跑二垒的安打,他偏偏要冲三垒,过犹不及,当然被刺杀出局。

9、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犹不及,一样会误事的。

10、奶油在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铅,过犹不及。

11、凡事都有个尺度,过犹不及是要不得的。

12、孔子的处面之道四个字:过犹不及。

13、过犹不及,事情好过了头,就要谨防后面的危险了。

14、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理解。

15、凡事应当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16、写文章时适量的引经据典,固然能够增加说服力;但过犹不及,就可能适得其反了。

17、明明只能跑二垒的安打,他偏偏要冲三垒,过犹不及,当然被刺杀出局。

18、凡事应当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19、减肥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对健康有害。

20、太多了反有害;过犹不及。

21、但也别删削太多,或是到达过犹不及的程度。

22、太多了反有害;过犹不及。

23、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资料。

24、很多事原本无错,还是好的,但过犹不及。

25、奶油在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铅,过犹不及。

26、有人认为过比不及好,其实过犹不及,二者都不好。

27、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犹不及,一样会误事的。

28、但凡事都会有过犹不及的风险,带来反效果。假如市民大众都以为但凡货币银行或金融遇上甚么问题,央行必能即时救御,化险为夷,那他们失望的机会将会很大。

29、过犹不及,事情好过了头,就要谨防后面的危险了。

30、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31、本文之所以从方言角度来探讨台湾国语,是因为敝人粗浅的认为台湾国语基本上算是一种“方言的变体”,由于现实环境因素两岸异地分治多年,缺乏互动和交流,造成台湾某些方面闭门造车和过犹不及的现象。

32、爸爸处理问题,十分慎重,他懂得过犹不及这个道理。

33、太多了反有害;过犹不及。

34、但也别删削太多,或是到达过犹不及的程度。

35、减肥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对健康有害。

36、凡事都会有过犹不及的风险,带来反效果。

37、很多事原本无错,还是好的,但过犹不及。人亦如此。婴孩降生于世,如一张白纸,沾染什么成什么,婴孩的变化就如一个染缸,第一道重色洗下去,就是祭奠生命的色彩。周梦

38、凡事应当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

39、做任何事都应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40、固执也是一种力量,只是过犹不及。

41、他认为,报告如果过于复杂则过犹不及,应化繁为简。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篇3

店主深以为傲,频频推荐。食客饭毕,大多单独买一瓶醋泡蒜带走。

其实,此山西菜馆饭菜皆精,惜无一让人眼前一亮者。店主似乎要找一个着力点,使其成为招牌,以便以点带面,吸引回头客。此招乃经营者常用。

但忽想起一极端例子,于是讲给他听。

我单位附近,曾有一家“台湾卤肉饭”。一碟卤肉,滴少许汤汁,几片菜叶,一碗饭,搭配成一顿快捷午餐。天近午,高客盈门,摩肩接踵。几年如一日,生意兴隆。

有人问:“这样简单的饭菜,凭什么长盛不衰?”

据说,卤肉诚然香,汤汁诚浓,菜叶诚鲜,最令人垂涎的,却是作为配菜的辣椒酱。

一罐一罐的,浅红色,放在案头,任食客自取。挖一勺拌进饭里,不甚辣,鲜美,稍甜,颜色又艳,可谓色香味俱全,去腻提味儿,有效搭配卤肉之大美。饕餮者大口吞吃,娇小者认真分出1/4勺辣椒酱,半片卤肉,半片菜叶,合着一小勺饭,细嚼慢咽,更得辣椒酱之精髓。

“台湾卤肉饭”的辣椒酱名声在外,众多食客闻风而来,一品之下,倒名不虚传。

于是有人专门买辣椒酱回家吃,十元钱一罐,畅销一时。卤肉饭店似有成为辣椒酱专卖之嫌。

此情此景,主人莫名其妙,于是限量供应,购两份卤肉饭才有资格买一罐辣椒酱。此规定似火上浇油,反激起食客跟风心理,个个要单买辣椒酱,宁可买了卤肉饭不吃,只为把辣椒酱带回家。店家每天收拾残局,都能见到原封未动的卤肉饭。

实在话,作为主打的卤肉饭,火候拿捏准确,香醇可口,处处不输辣椒酱。但食客的买椟还珠行为,大损正当生意。

主人想不出好办法,竟釜底抽薪,不再供应辣椒酱,改为搭配其他小菜。食客高兴而来,失意而去。久而久之,生意惨淡,堪堪维持而已。

客户服务需警惕“过犹不及” 篇4

将本不属于自身服务范围的工作纳入到服务流程中, 盲目抬高了客户的期望值而导致今后的服务工作陷入被动, 这种现象应引起服务管理工作者的警惕。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关于中国移动10086热线“优质服务”的小故事。客户投诉某个路段手机没信号造成他无法登录QQ农场以至于菜被偷了, 要求移动公司将菜赔给客户, 若无法赔菜那就赔钱, 要求移动公司赔偿500元。客服人员联系客户并向其解释由于山体阻挡原因导致该处信号出现弱覆盖现象, 但客户坚持要求移动公司赔偿其被摘取的菜。移动公司工作人员询问客户被偷取了什么菜, 并告知客户他可在QQ农场种取相同的虚拟作物以供客户摘取, 直至达到客户被摘取的数目为止, 客户表示无异议。

山体阻挡信号导致客户无法通过手机上网, 严格地说这属于信号覆盖问题, 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完善信号覆盖;用虚拟作物偿还客户的方式予以解决不能说是“绝后”, 但肯定是“空前”的。旋即, 关于这起投诉及其处理过程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一方认为中国移动切实站在客户立场, 关注客户需求, 满足客户所需, 该案例是卓越服务的典范;另一方则认为中国移动在处理该客户的投诉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过度服务”, 看似将该投诉处理得灵活巧妙, 实际上却为服务工作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何谓“过度服务”?

在解析“过度服务”的概念之前, 首先要了解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客户满意度不是一个绝对量, 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相对量。就通信运营商的服务而言, 客户满意度是客户对服务的期望值和运营商实际交付的服务成效两者之间匹配后的结果。只要交付的服务成效高于客户期望值, 客户就处于满意状态, 这种情况称为超值交付。通常情况下, 超值交付越高、客户的满意度也会越高, 通俗地讲就是“雪中送炭”收获的满意度自然比“锦上添花”要更高。

按照这种说法, 是不是通信运营商就应当提倡无限制的超值交付呢?事实并非如此。通常情况下, 客户为获得服务付出的成本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越高、参与度越高、迫切性越强, 其期望值也会随之提高;但长期享受高服务交付, 客户对服务提供者的要求和对服务交付的期望值也会提高, 一旦期望值的增长速度超过服务交付的提升速度, 客户就可能从满意转为不满意。

过犹不及:过度服务引发的问题

随着国内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服务质量成为影响市场经营的关键因素。三大运营商都将服务质量考核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其中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客户满意度和满意率。为了保证考核指标不落人后, 各运营商都绞尽脑汁提升服务交付。对于客户而言服务交付的提升意味着客户价值的提升, 自然是好事一桩;但运营商的服务是需要成本的, 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客户的期望值在不断地提升, 而运营商的服务成本却不可能无节制地增加, 一旦客户发现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支付已经不能满足其期望值, 不满意随之而生, 既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损害了运营商的利益。

例如, 在通信市场争夺中, 渠道作为主要的产品通路成为了运营商之间争夺的焦点。某运营商的渠道占有率较低, 为了更好地和竞争对手争夺渠道合作伙伴而推出了上门服务的系列承诺, 受到了渠道合作伙伴的好评, 为巩固现有渠道、拓展新渠道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渠道规模的不断扩大, 上门服务成为了日益加重的负担, 由于配送不及时、不到位反而引起了渠道合作伙伴的怨怼, 既影响现有合作伙伴的积极性, 也妨碍了新合作伙伴的拓展。

由奢入俭难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集团客户拓展方面, 由于竞争激烈和迫于发展任务的压力, 运营商为了获得订单往往向客户开出了优惠幅度较大、接近零利润甚至无利润的条件。即便是争取到了客户, 在合同期满后客户必然会要求延续之前的优惠条件。如果运营商继续向客户提供同等条件续约, 则意味着这单业务价值依然不高, 如果不提供同等条件则意味着很可能会丢失该客户。在部分区域的手机套卡市场存在严重的“甩卡”现象同样是如此, 由于套卡销售的折扣通常比较高, 当客户套卡中的话费使用完时, 自然期望能够继续享受高折扣的话费优惠, 而充值继续使用几乎是没有折扣优惠的, 这就导致大部分对号码依赖度不高的客户选择了“甩卡”重新购买新的号码套卡。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陷入过度服务的怪圈, 运营商要想通过降低服务支付和服务成本来逐步将客户期望值降低, 这种方式往往是饮鸩止渴, 而且也加重了后续客户服务和客户维系的压力。

过犹不及为题议论文 篇5

水至清则无鱼,心过善则被咬,精明过头则反被误。便道:无需顾虑太多。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倒不如趁异族虎视眈眈之时,不必讨好精明的与其过招,搜罗谋臣讨取无用的计策,为何不能拼尽全力奋力一搏以得日后的平久长安。更不会落得后世清军入关,异族统领的局面。

思想清澈统一,经济却愈发停滞不前。思想越光辉灿烂,四分五裂,人民却是安康乐业。犹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亢龙有悔,过犹不及 篇6

其实很多人像他—样,活得很纠结。—方面有了更高的智商情商,另—方面却面对更惨烈的争夺,不知如何才能有房有车,出人头地。“成功学”、“偏执狂才能获得成功”等来自西方文化的观念盛行一时,并在市场经济的初期、在竞争的初级阶段也许起到一定效果。可是人的努力总是有极限的,如果拼命也无法获得成功,那么这些方法还如何帮助我们在更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并活得幸福呢?

也许今天是应该回归到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中找寻出路与力量的时候了。

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精髓,在我看来,一是揭示了自然、人类、宇宙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运行规律运转的,二是只有当人遵循了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驾驭和超越自然。比如《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揭示了很多人类、社会及宇宙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每当我看到一些人或者社会过度追求成功,或者过度发展,明显偏离原本的自然轨道时,我就想到了《易经》中乾卦的那句爻辞“亢龙有悔”,大意是指人或事物发展的最佳境界是“飞龙在天”,如果再上一层,即过度发展到极高极大,便到了“亢龙”阶段,必然会不长久、跌落谷底而生悔恨。很多人到达“飞龙在天”时不自知,自大、狂傲,还有一些人盲目学别人过度劳累最终被累死,以及社会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等等,最后的结果是否都是“亢龙有悔”呢?

也许没有任何人或社会可以超越客观规律而持久运行成功的,就如同没有^、可以长生不老,没有人可以让太阳西升东落一样。所以人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就会至少出现三个问题:一是身体受不了c身体的自然规律是张弛有度,兴奋与抑制互相交替,阴阳平衡,如果常常不按身体自然规律睡觉、休息、运动,而且还形成习惯性的强迫性的不休息,长期下来身体必然不平衡导致崩溃。二是感觉不快乐。因为人的快乐感主要来源于做了让自己开心的事而获得情绪情感上的体验。但是工作是极其理性的,有时是被理智逼得被迫进行的,所以虽然会有成就感、使命感等理智性体验,却没有情绪上的快乐感。三是人的效能发挥不会持续直线上升,而是到达一个“度”的临界点后,再过度就开始下滑。因为人在适度压力下工作效率会更高,但如果过度施加压力,人的大脑智力水平就会受到—定抑制,反而会力不从心、决策失误、重复劳动等。最后,身体受不了,社会受不了,以疾病、失败、混乱等形式直接罢工,跌到谷底,人或社会这时才会停下来反省。

当然从另一角度来看,我们完全不必被表面的压力吓倒,只要我们遵循了客观规律,就会巧妙地获胜。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观察和体会自己身体、性格等和社会竞争的规律,找寻如何保养身体发挥出最佳效能。

过犹不及 篇7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四字格,“过犹不及”

一、原作简介

The Kite Runner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 (Khaled Hosseini) 的处女作, 霸占了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华盛顿邮报》认为:“没有虚矫赘文, 没有无病呻吟, 只有精炼的篇章, 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 背叛与救赎。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故事娓娓道来, 轻笔淡描, 近似川端康成的《千羽鹤》。”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 从童年开始讲起,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 在一场风筝比赛后, 他们两人得了冠军, 哈桑为给阿米尔逐回落下的风筝, 哈桑受到了一个经常辱骂“他父亲”的孩子阿塞夫的侮辱。这些都被阿米尔看到眼中, 但是他没有勇气出面救哈桑。阿米尔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他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 愧疚和痛苦, 不再跟哈桑要好, 随后, 俄罗斯侵略阿富汗, 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逃到了美国, 并将家里的房子托付一个朋友和生意的合伙人拉辛汗看护。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 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 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 却从病重的拉辛汗嘴里得知一个惊天谎言, 哈桑其实不是管家的亲生儿子, 哈桑是自己的父亲和管家老婆所生, 即儿时的伙伴其实是自己的兄弟, 被从恤孤院买到阿塞夫手中的哈桑的儿子是自己的侄子。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 最终他历尽艰辛, 救出了侄子, 并将他带回了美国的家。

二、李译本中的四字格

通过《华盛顿邮报》对原作的评价可知, 原作追求的是朴质的文风和细腻的情感。因此译者也应当谨记原作风格, 力求在译文中有所体现。下面就通过对原文与李译本中的四字格进行对比, 分析李译本四字格的使用优劣。

例一:

That day, the crowd roared with excitement as the horsemen on the field bellowed their battle cries and jostled for the carcass in a cloud of dust.The earth trembled with the clatter of hooves. (P.12)

那天, 骑士在战场上高声呼喊, 横冲直撞, 激起重重尘雾;观众则沸反盈天, 兴奋异常;马蹄得得, 震得大地抖动。 (P.21)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 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 乱成一片。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仅就语义方面来说, 沸反盈天使用在这里并无不妥。可是就文体来说, 译者把这个四字格成语使用在这里, 则值得商榷了。原文使用的词语是“roar”, 是一个非常普通和口语化的词语, 在文中形容人们大声叫喊。可是沸反盈天则是个极书面的用语, 在文言文中或者新闻报道中使用较多, 用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确让读者时空错乱。

“你自己荐她来, 又合伙劫她去, 闹得沸反盈天的, 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鲁迅)

“更为致命的是, 俄罗斯抬高了出口吉尔吉斯斯坦天然气的关税, 数日后民众就沸反盈天, 发生骚乱了。”

因此, 此处应当使用人声鼎沸, 或者大声呼喊为好。

例二:

The following week, after class, I showed the book to my teacherand pointed to the chapter on the Hazaras.He skimmed through a couple of pages, snickered, handed the book back. (P.6)

随后那个星期, 有天下课, 我把那本书给老师看, 指着关于哈拉扎人那一章。他翻了几页, 嗤之以鼻地把书还给我。 (P.9)

嗤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此处用它形容老师对学生的态度非常不妥, 因为它贬义太强, 也与原文意思不符。“snicker”的意思是窃笑, 斥责的意思, 并无蔑视的意味。虽然根据前文我们知道, 老师对哈扎拉人不屑一顾, 但是面对身为旁遮普人, 又是士绅子弟的学生的疑问, 他也不会使用类似嗤之以鼻这样蔑视的态度。所以, 此处合适的翻译是:他翻了几页, 并不在意, 斥责了我几句便把书还给我。

例三:

I lay on the side of the dirt road next to a rocky trench, looked up to the gray morning sky, thankful for air, thankful for light, thankful to be alive. (P.74)

我躺在泥土路一边, 下面是怪石嶙峋的坑壕, 我望着清晨灰蒙蒙的天空, 为空气感恩, 为光芒感恩, 为仍活着感恩。 (P.119)

怪石嶙峋一般用来形容山石奇特, 突兀, 或者园林中假山造型优美。此处译者竟用它形容一个石沟, 非常不恰当。况且原文中只用了“rocky”一词, 无褒贬之意, 更无欣赏之情, 只是对事物的客观描写, 说明壕沟中布满石头而已。更何况中外对石头的欣赏本不相同, 即便壕沟中石头形状奇特壮丽, 中外人士对其的欣赏态度也不相同。译者用怪石嶙峋一词明显是没有顾及该词蕴含的中国传统对奇石的审美态度, 反而使译文突兀了。因此, 此处应如此译为好:我躺在泥土路一边, 边上还有一条石沟……

例四:

For how he’d accepted the fact that he’d grow old in that mud shack in the yard, the way his father had. (P.35)

他长大之后, 将会像他父亲一样, 住在院子里那间破房子, 而他对此照单全收。 (P.57)

照单全收虽说不是规范的成语, 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使用率颇高。在古代人们送礼 (包括婚丧嫁娶) 都是把所有的礼物都列出一条长长得单子, 如果主人非常喜欢这些礼物就会把这些礼物根据单子一样一样点清楚并且全部留下, 意思就是照单全收了。而现在人们通常使用它来表示不要白不要, 干脆全部接受的意思。而原文中的人物是不得不接受命运, 逆来顺受。合适的翻译是:他长大之后, 将会和他父亲一样, 住在院子里那间破房子, 而他对此则要全部接受, 无法改变。

三、四字格的合理使用

汉语中拥有大量的“四字格”。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四字格”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意涵。同样, 在译文中译者对四字格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只要运用适当, 必然可以使译文地道不少。当然, 译者在使用“四字格”时要注意原作的风格, 力求使译文节奏与原文节奏相符。另外, 词的意义是在语境中体现出来的, 必须要根据上下文翻译。同样, 还要考虑到作者与原文作者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

英译汉时, 译者应充分利用“四字格”提高译文的可理解性, 使中国读者更充分地欣赏原文内涵。当然, “四字格”不是灵丹妙药, 不能过度使用, 以免过犹不及。

四、结语

“过犹不及。”在英译汉过程中, 四字格的使用非常普遍, 但是万事都有一个度, 一旦超过这个度便适得其反。The Kite Runner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 其推崇者不计其数。它最大的特点便是语言朴实, 感情细腻。而李继宏先生的译本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格结构, 其中也不乏使用精妙的范例, 但是过度的使用却让译文减色不少, 显得迂腐。所以, 作为译者以及翻译批评者都应该注意并避免过度使用四字格, 活用四字格, 为译坛贡献优秀的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屠国元, 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 2001年02期。

人为规定不及格率作法分析 篇8

关键词:不及格率,不及格比例,考试成绩

1 强制规定考试成绩不及格比例的负面效应

(1) 人为规定考试成绩的不及格控制比例违反客观实际

严格控制不及格率的规定在实际运作中, 不便于操作, 给老师们出了许多难题, 而且老师们对此意见很大。面对众多学生的众多门课不及格的潜在局面, 如何使之适应不及格率控制的要求呢?简易的作法无非是降低考试难度, 或者进行考前辅导, 或让老师把试卷上大部分内容以“划重点”的方式向学生“透露”。除此之外, 为了符合不及格率控制的要求, 每个老师在阅卷与登统成绩时, 常常不能按常规的不及格分数界限 (如60分) 来判定成绩, 这个界限通常要下划到60分以下, 这就使得及格界限没有了依据和客观标准。

(2) 不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正是因为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考前辅导”和“考前划重点”使得部分学生对考试缺乏最起码的重视, 他们会认为:反正不及格的只是少数人, 轮不到自己的头上。再者即使真的不及格, 一般来说也有补考的机会, 不必过于紧张。长此以往, 许多学生就没有了考试上的束缚, 学习缺乏压力与动力, 致使逃课现象十分普遍, 学习风气日益下滑。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老师与学生双方的懈怠情绪, 也使得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愈发突出。

2 强制规定考试成绩不及格比例的原因剖析

尽管人为规定不及格比例的作法负面效应很多, 但仍有许多职业院校却“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控制不及格率是学校对毕业生“开闸放水”的最简便的手段 近年来, 由于职业院校生源文化素质较低, 过去的同样难度的试卷, 如今许多学生不能过关, 考试不及格-也就是“挂科”的现象十分普遍。面对如此庞大的“挂科”大军, 最头疼的不是学生, 而是学校本身。不及格的学生这么多, 给学校出了许多难题。最大的难题恐怕就是众多的学生按规定拿不到毕业文凭。没有哪个学校肯将众多的学生“卡”在毕业证发放的环节上。而控制不及格率也就自然成为学校对毕业生“开闸放水”的最简便的手段。

(2) 重修与补考麻烦与问题太多, 不如直接控制不及格比率省事 。补考、重修、毕业前补考、毕业生返校补考……在许多学校形成了“挂科”套餐, 考试“挂”了可以补考, 补考“挂”了可以重修, 重修“挂”了可以毕业前补考, 总之, 只要有学生“挂”, 就得让学生考!一般来说一次考试至少要求任课老师出两套卷子, 一套用来考试, 而另外一套则是用来补考。一般补考考试安排在下个学期, 可想而知, 对于刚学过的课程考试在经历过“考前辅导”磨练都不能及格的学生, 会在一个假期之后补考过关!如果能过关, 恐怕是一种“奇迹”。如果不出现“奇迹”, 他肯定还是要“挂科”的, 那么这就意味着还得为他再出一套“重修”的卷子, 然后重复上面步骤。正所谓“挂”不止, 考无涯。这种反反复复的“修”与“补”, 给学校带来了无休无止的困扰, 而且也不符合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所以为省事起见, 由学校直接做出不及格率控制线的规定, 也就顺理成章了。

(3) 教学系部在处理教与学这个问题上缺乏动力 面对学生大面积“挂科”或成绩普遍偏低的现象, 没有对其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性的问题作深入分析, 更没有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常常以视而不见的态度, 任其自消自灭, 甚至直接将这个“球”踢给学校。显然, 作为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 (主要是教务处) 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 作为一种“不得不作为”的方式, 那就是以控制不及格率为手段, 将“球”再踢回系部。

3 对策与措施

表面上看, 不及格率的控制是因为不及格率过高所致, 其实, 如果能透过这一表面的现象, 进而分析其本质与深层的东西, 那是很发人深省的。不及格率过高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 不及格比率的高低, 是对教学组织成效的一种自然反馈, 在正常情况下, 如果一个班级的某一门课有众多的学生考试成绩不能达到及格水平, 那就意味着这门课的教学组织是失败的, 至少是不成功的。

能不能放弃对不及格率的控制, 取决于学生的不及格率是不是常态分布, 要使不及格率处于常态分布, 作为直接掌管教学质量的教学系部,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讨我们的工作。

(1) 当学的方面其文化素质水平及相关的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时, 在教的方面就要切合实际地检讨我们在课程体系方面以及课程标准上是不是进行了相应的量身设计 比如在课程内容选材上、在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上以及在教学实施的顺序上, 对特定的学生必然存在着适用与否的问题, 也就是说对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存在着重新设计与编排的的问题。课程体系方面的量身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设计的本身费力费时, 而且其组织与实施上也十分困难。比如教材要不要重新编写, 内容要不要调整与更换, 各相关课程要不要重新划分与衔接, 相应的实验与实训环节要不要随之变动, 等等。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很多时候, 教学组织者或不愿意这样做, 或很难这样做。因为难度确实太大了。但这个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 只能是知难而进。

(2)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 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不是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与鲜活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与化解, 也是改善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 那是学不进去也是学不好的。能不能尽可能地用技能培训、现场教学或学教做一体化等一些直观性强的教学方式来取代相对呆板的课堂教学, 也是改善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3) 在考试标准的制订上, 也有学问可作。考试标准是相对的, 要因人而宜, 要适时进行评估与调整。考试标准不能过高、过难, 不应让学生丧失信心;也不能过低、过易, 使学生不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标, 从而失去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组织实施者应根据当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制订一个恰当的考试标准, 使得考绩总体上既能使少数拔尖学生获取高分, 又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的这样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分数分布状态。

对于那些经常无故不上课, 不完成作业, 晚上上网玩游戏, 白天睡大觉的学生, 从考试成绩上进行约束, 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考试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手段, 其他配套措施一定要跟上才行。

过犹不及 篇9

需要领悟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真谛是过犹不及,在过与不及之间做适当的选择。在战争年代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不能讲中庸之道。中庸这个概念,在近代被人们念歪了,一上来就想到圆滑、妥协、四平八稳,医疗行业很容易联想到庸医与庸才。而在古代儒学中,中庸之道占有重要地位。《论语》中记载着孔子的话:“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是最高的德行啊!《中庸》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儒学主要经典之一[2,3]。《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就是中和,是一种理想状态,万物各安其位,一切处于和谐之中。中庸是通往极高明境界的方法论与价值观,不走极端,不偏不倚,把握合适的度,保持事物间的平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艺术,是修身处世齐家治国的最高标准。中庸倡导的适度,是人生历练之后的深思熟虑,是过与不及的经验总结与反思,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的境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医院具有现实意义。医院质量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看清了,有的没有看清;有的看清了,但说不清楚。这些年,我接连写了分析医院质量问题的文章,贯穿了批判性的思路,有一种神经绷得很紧的感觉。领悟了中庸之道,绷紧的神经放松不少。现在让我们学习中庸之道,认识质量管理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看能不能有些新的认识。

1 惠侨楼式的优质是公立医院的目标吗?

医疗行业提出“以病人为中心”,ISO9000提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优质

(1)中国人民解放军76140部队,541001桂林市西山路8号大院

服务为了谁,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医院扩大服务,病房加床,人员加班,大大缓解了就医需求,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好评。而后利用刚刚积累起来的收入结余,购买急需的医疗设备,进而购买大型诊疗设备,迅速提高了服务能力,使我国病人很快享受到接近发达国家的诊疗技术服务。20世纪80年代,南方某医院办惠侨楼的经验逐渐传开,在全国医院亮起了新时期优质服务的灯标,在高新技术服务之外,家庭式服务、温馨服务、人性化服务展开了一片鲜亮的领域。能直接为华侨服务的医院毕竟有限,多数医院把视线聚向高收入人群。到了20世纪90年代,当医院有能力改善基础建设时,毫不吝惜地把资金投向盖高楼与豪华装修,推出豪华病房与VIP服务,争购最先进的诊疗设备,显露出要把每个病区都建成惠侨楼的气势。惠侨楼的出现成为服务方向的转折点,对提升优质服务具有示范意义,而追求豪华、特意满足富人的质量意识也首开先河,一直到今天仍影响着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许多低收入病人望高楼兴叹。有位老奶奶在21层高楼病房里,躺在进口的病床上抱怨:“一个月几百块钱生活费,床费一天50块钱,便宜的没有,又不让出院,让人怎么活!”上海有些产妇躲开高档温馨产房,无奈地去乡下分娩。医院让低收入病人陷入了欲笑不能的尴尬,现代气派的高楼放射出垄断行业强迫消费的霸气。

为病人提供好的医疗条件,提供优质服务,是医院的质量目标。但好的条件就等于高档吗?有些病人的经济能力只能享受低档的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卫生报告中指出,医疗服务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可及性、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家抓住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要害。如果在惠侨楼风行初期,有过犹不及的观念,限定一个公立医院只开展1~2个病区,控制在5%~10%的床位之内,在大楼内设置一定数量的简易病房,区分开高中低质量档次,病人就有了选择的区间。质量管理的中庸之道,是向各阶层提供适当、适宜、适度的质量。高收入阶层尽可以享受医疗,公立医院不能满足,就到营利性医院;而低收入阶层则是公立医院的主要保障对象,提供适宜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医院对外的质量宣传不宜过度。护士编制不足,洗头、洗脚、剪指甲等生活护理量力而行,温馨与舒适也不宜太过强调,更不宜宣传什么“女儿式服务”。过度的宣传,提高了病人对医疗质量的期望,效果适得其反。

2 医院过度扩张会有好的质量吗?

医院的硬件是提供服务的基础条件,病床、设备与专家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医院的总体质量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连年扩大服务,并没有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局面,扩大规模成为对医疗市场需求的应答。许多大医院向1500~2000张病床扩大,少数已接近或超过3000张床位——大医院走上了过度扩张之路。一般的规律是,当边际收入少于边际投入时,规模扩张就会停止,由于大医院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摆上床位就有病人入住,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中小医院使用率下降,社区卫生服务进展缓慢。

主管部门与权威媒体欣赏医院的过度扩张。2005年,一家媒体这方面的报道接连不断,把过度扩张美化为“超常规、快节奏、跨越式发展”[4]。这些医院的发展规划是,头一年质量年,第二年管理年,第三年发展年,第四年就是效益年。或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成规模,第三年上水平,而后就是国内一流、世界一流……一派现代化速成态势。我重视2005年的报道,因为这年的春天,国务院总理提出了解决看病贵问题,媒体应该表现出政治敏感性。而在当年医院发展的舞台上,继续上演着原来的剧目,主要角色未变,高潮依旧,掌声依旧。医疗行业能不能为了病人放弃一些既得的东西,医改方案能不能给人民以实惠,成为严峻的考验。

这些年来,政府没有增加拨款,大医院的医疗收入增长很快,由于免税,利润率与资本积累率超过了很多企业。医院的创收计划,每年上一个台阶,只要领导敢想,肯定能够完成,过度医疗源源不断地为医院创造着盈利。科室既承受着经济指标的压力,也激发起创收的兴奋,有救死扶伤的正当收入,也有说不清的黑灰色收入。有个病人隐约听到科主任在办公室的谈话。护士长说,病人是晚期肝癌,肝移植还要做吗?主任说,能下手术台就是胜利。在120现场,几家医院抢着抬伤员。病人是服务对象,也是创收对象。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结余,大部分异化为过度扩张的资本金,转而在病人身上继续创收。过度扩张存在着一个怪圈:为了更快扩张,就要更多创收;有了更多创收,又推动更快扩张。尽管报道了不少限价、降价的措施,但亲临医院建筑工地,就会感觉到过度扩张并没有放慢脚步,高收费尚未伤筋动骨。

医院为生存创收,会造成一定的看病贵,而过度扩张则大大加剧了看病贵,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质量危机,产生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发展是硬道理,医院需要生存自保,面对国内外医疗市场的竞争,追求规模效益可以理解。中庸之道强调适度。1000张左右床位的医院,比较适合管理。一般军人与包干职工的平均医疗费与病种费用,是居民的1/2~2/3。医院应该在一个适度扩张、适度高收费的区间内选择。创收不能脱离多数病人的支付能力,不能脱离事业单位本性,事业单位的人员薪酬不能与垄断行业攀比,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医院比豪华。很多发达国家的公立医院,看去不如我们豪华,政府不会用老百姓的钱支持公立医院比豪华。曾几度强调区域卫生规划,由于缺乏适度发展的理念,规划难产,落实更难,一再错失调控时机。公立医院由政府举办,发展是政府的责任,医院靠创收过度扩张,做了过犹不及的事。在一个大环境是以发展(GDP)论英雄的时代,或许以为过度发展利多弊少。在今后的医改中会发现,增加拨款可以把发展不足的医院推上去,而把过度扩张的医院拉回来,则需要从根本上扭转经营思想,扭转过度医疗,困难非常大,医改方案难产,与此密切相关。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在中庸之道启发下,把握适度发展。这些年评比先进医院与评选优秀院长,主要是以发展论英雄,应转换观念,走向以质量论英雄的时代。

3 引进现代质量管理越时新越好吗?

乐于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对新鲜信息具有敏锐的注意力,是宝贵的品质。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的管理成果,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进步,是在不断学习中取得的。但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不够理想,经过系统管理培训的很少,主要从书刊中零星接触到现代科学管理与现代质量管理知识,外出开会捕捉到一些新的信息。学习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缺乏对管理演进历史的了解,是一种迎头学习的态势,时新的东西占据了先入为主的优势。而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至今仍在繁茂生长,使人眼花缭乱。仅有学习热情是不够的,要能够选择,引进最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

采用ISO9000是我国医院现时最急需的吗?20世纪80年代,ISO9000标准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框架模式,并逐步被服务业甚至政府部门采用,进入新世纪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已普遍采用ISO9000。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少数医院申请ISO9001认证,大多数医院要不要跟着采用呢?采用ISO9000是好事,但需要具备TQM的理论与方法基础。TQM(TQC)比ISO9000早出现约20年,在企业打下了全员、全部门、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我国医院的质量管理尚处于幼年时期,TQM扫盲尚未完成,一上来就听咨询公司宣讲国际标准,肯定消化吸收不良,加之咨询老师不熟悉医院,不能结合实际,必然难以接受。就像是临床医学还没有学完,就生硬地推行诊疗常规,肯定不能做到理解的执行。医院当前需要用几年时间进行TQM系统培训,卫生厅局分批轮训医院的质量管理团队,每次一名院领导带队,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参加。而后在医院内进行全员培训,落实全员、全部门质量职责,建立起主要工作流程,而后采用国际标准,才会有比较满意的结果。

采用6西格玛管理能达到质量卓越吗?6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现代质量管理卓越模式,不合格产品只有3/百万。实际上,能达到4西格玛(合格品率99.38%)已经是优秀企业。6西格玛企业绝对是出类拔萃、绝无仅有。美国的摩托罗拉与通用电气公司是两个标杆,不过,他们不是一下子就卓越起来的。世界上第一个写出《全面质量控制》(1961年)这本书的费根堡姆,当时就在通用电器公司担任质量总监。可见TQC——TQM是走向卓越的基础。学习6西格玛如果主要是培训少数管理骨干(黑带与绿带),按照DMAIC程序进行项目质量改进,只能算是照虎画猫。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第350页说,TQM已最后失败,6西格玛是当今世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把追求时新的医院引向了误区。

采用美国医院JCI标准应该提倡吗?JCAH是美国最大的医院评审机构。1998年推出面向国际的医院评审服务。JCI基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原则,提出了医院最佳状态的标准,主要着眼于过程质量与效果质量,写得很细[5]。但这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医院标准。我国医院连护士编制与同工同酬问题尚未解决,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就直接采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不是急了一些?应该按照我国医院评审标准,从医院基础建设与基础管理入手,建设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医院。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提示,条件不具备勉强去做,和不做差不多。少数条件较好的医院,针对医院服务的某些过程与环节,参照JCI标准,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更好一些,肯定有益。整体接受JCI标准,拿外国的证书,不是近期应该提倡的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4 质量检查越多越好吗?质量指标越高越好吗?

我国医院尚处于QC阶段。2003年3月20日,《健康报》报道协和医院制订了《质量考核细则》,构建院科两级质量检控体系——证明中国顶尖级医院的质量管理也处于QC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社会条件与质量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中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水平。我们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搞检查,配合分配奖金,检查成了常规活动。由于没有进入全面质量管理,缺少总体布局,主要是部门活动。护理部热情最高,检查最多,对医生主要是检查病历,总务后勤很少质量检查。护理检查已形成了工作体系。护士自查(三查七对),下一班查上一班,每周总查对,护士长白天查,又轮班夜查房,还有护理部每个月大队人马的巡查与平时随机抽查。夜以继日的护理服务,时时伴随着检查。盼到护士节,又举行操作比赛,过去考护士,今年有个医院专考护士长,大家都不能宽松过节。检查几乎成了一种工作习惯与爱好。连续几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最牵动医院的是督导检查。医院主要依靠检查维护质量并改进质量。

由于过分热衷检查,导致出现了繁琐现象。检查次数多,每次检查来的人多,使用的检查表多,检查表上的检查点多。每次检查不问现状,照着检查表上的检查点逐点检查。是检查表支配着检查者。由于表上的检查点多,每个点扣分很少,扣了分也不影响总成绩,不能引起重视,问题反复出现。由于检查与奖金相联,很少扣分,成绩偏大、指标偏高是普遍现象。所有检查很少低于90分,甲级病历率在90%以上,尽管医患关系已是人所共知的紧张与不信任,但满意度居高不下。检查的目的,好像主要不是为了查找问题,而是证明成绩,检查的价值令人质疑。

质量检查在现代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ISO9000过程模式的第四个功能模块是“测量分析与改进”。质量是生产制造与设计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但不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改进,质量就失去了保证。质量管理在宏观层面是TQM,在操作层面就是QC,质量检查永远是经常性的质量管理活动。检查是绝对必要的,但过多的检查实效不大,令人厌烦。

医院正处于QC阶段,当前的主要任务既不是采用ISO9000,更不是采用6西格玛,而是扎扎实实地完善QC。医院质量检查首先要建立质量检查评价体系,形成一个总体布局:检查主体由第一方(医院)、第二方(病人)与第三方(医院外部)共同构成,医院内由医院层与科室层形成两级质控,医院内由四检制(纵检、互检、专检与自检)构成检控网络,检查覆盖所有科室与部门,不留空白。抓住检查重点,减少平时的检查。全面的、大队人马的巡查,半年或每季度一次为宜。平时多深入指导,言传身教,寓检查于指导之中,“质量警察”向“质量老师”转化。质量指标要反映常态分布,甲级病历率不能大于乙级病历率,服务满意率最好委托社会机构调查。全面检查使用印好的检查表,平时检查使用现用现制的小检查单,只有几个有针对性的检查点,加重扣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不走过场。

做事要适当,要做适当的事,知易行难。我们的很多工作,不做是不做,做起来往往过头,现时做过头的事比较多,中庸之道对我们十分对症。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很少听到或见到了!孔子提出中庸,但那时就发现,很不容易做到中庸。人们为什么难以开悟呢?一是缺乏经验,二是受到名利的干扰。质量是为病人做好事,但牵涉到太多的名利。把好事做好,做得适当,很不容易,需要不懈的探求。探求质量管理的中庸之道,做老实人,办老实事,首先要做聪明人,做仁爱的人。“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3]。中庸之道内涵着改进质量管理的哲理,让我们静心求索。

摘要:很多质量管理举措,不是绝对该做与不该做,而是是否适合去做。应该领悟中庸之道,运用过犹不及的观念,分析医院质量管理中以下几个问题:惠侨楼式的优质是公立医院的目标吗?过度扩张会有好的质量吗?引进现代质量管理越时新越好吗?质量检查越多越好吗?质量指标越高越好吗?

关键词:质量管理,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阎惠中.质量管理的十个要点[J].中国医院,2008,12(11):22-25.

[2]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大学.中庸[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4]阎惠中.大医院过度扩张与医疗行业的社会使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7):15-17.

过犹不及 篇10

一、机械原理课程不及格率偏高的现状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 修读的学生数量庞大, 课程本身难度较高, 总体看来, 这几年学生的不及格率相当高, 值得深刻反省。从我校近年教学情况的统计, 一般不及格学生人数约占总体修读该课程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有的学生反复重修, 反复考试不及格, 每个学期学校不得不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专门的重修班, 班级人数一般在百人左右, 牵扯了教师相当多的精力。

二、学生学习成绩滑坡的原因分析

1. 扩招与社会现实的影响。

由于大学扩招使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大, 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会遇到就业困难, 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凭借家庭背景却能觅得较好的工作或其他出路, 从而造成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泛滥, 一部分学生因而感到前途茫然, 学习态度不积极,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师生比大大提高, 教师人数和教学资源不可能随着招生数同比例扩充。导致师资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生源质量下降。部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升入大学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较低, 不良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班风、学风, 反复的补考和重修,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 学校方面的原因。

(1) 部分青年教师在目前严苛的科研考核体制下, 忙于每年凑够论文数和经费数, 缺乏敬业精神。高校中相当部分的教师缺乏反复认真的教学总结与反思, 课件不过是教材的翻版, 全然没有认真地总结目前学生的新特点,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 教师间缺乏真正的竞争机制。虽然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 学生已经可以自主选择许多课程, 可是受学校师生比例的限制, 许多课程的选课过程中, 学生不可能真正做到自由选择老师, 而教师之间缺乏以教学质量为标准的优胜劣汰, 使得教师没有危机感。许多年轻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 使教学水平长期没有提高。作为主要教学力量的中青年教师, 很多担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科研指标的负担, 除了不能专心于教学, 还缺乏敬业精神。 (3) 机械原理课程本身的原因。由于机械原理课程本身的难度比较大, 与前期众多课程有延续的关系, 使该课程很难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考前突击“混”过去, 而需要平时认真学习, 并且要求具有前期学好理论力学、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 导致某些前期数学和力学课程有欠缺的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出现前期课程学习欠佳所积累的问题总爆发的现象。 (4) 考试纪律不够严明、考评方式不合理。在研究中发现:老师考试前不做针对性复习, 长期严格要求的课程, 监考抓得严, 处罚及时, 学生自知作弊无望, 花在这门课程上的时间就相对多些, 经过若干个学期后, 考试通过率就会升高;反之, 复习课针对性过强, 考风不严, 处罚不及时或过轻, 学生就会存有平时不必努力, 到时突击针对性复习或干脆想办法作弊混过去的侥幸心理, 平时学习抓得不紧, 经过若干个学期, 则补考率就会升高。所以考试纪律和学生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例的。 (5) 有必要对考试成绩的评定方法进行探讨。目前高校的课程成绩评定是平时成绩与大考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的比例计算的, 考核基本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比较单调, 强调公平而不重视平时过程的评价方式容易造成某些学生不重视课堂认真听讲和作业的独立思考, 寄希望于临近考试的突击复习和打听要点的捷径。但学期结束时往往考试课程较多, 学生来不及突击, 结果就会导致大量的不及格。 (6) 对扩招后部分学习态度不积极又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学生缺乏切实有效的教育新手段。目前, 高校虽然是学分制, 但由于师生比例高, 难以实行与之对应的导师制, 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年级辅导员负责。辅导员人数有限, 大多数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又没有思想工作经验, 要负责学学生的思想工作确实有难度, 难以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

3. 学生考取大学后在思想上的茫然。

进入高校前, 家长和老师以高考为动力, 鞭策孩子要进入理想的大学, 紧盯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进入高校后, 上哪所大学的高考的目标已经不可更改, 就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 大多数学生并不在户籍所在地学习, 使得家长的关心也有些鞭长莫及。许多学生在大一时未能及时调整心态、不能适应大学要主动学习的学习规律。还是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 缺少了中学时期家长和老师天天盯着学习的监督, 对自己放任, 在心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贪玩, 等发现出现了问题往往已经积欠了若干门课程的不及格, 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降低高校学生考试不及格率的对策

1. 抓好日常教学管理, 真正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目前的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 部分领导认为, 科研可以出亮点, 而日常教学再好, 看不出领导的政绩。从而在抓科研的同时, 放松了教学。应本着对国家的未来和下一代负责的态度, 关心基层教师的疾苦, 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家庭与事业、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建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制度。广泛开展听课、评课的督导制度, 对突出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古人说:“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能否抓好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工作者良心的根本标准。有了重视教学的学校领导, 才会有严格的教学管理。任课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 严格课堂纪律, 还应定期与年级辅导员联系, 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 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帮助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成才。学校、学院应严格教学纪律, 既要杜绝学生的作弊行为, 更要管理好教师队伍, 严肃对教学事故的处理, 真正对教师实行优胜劣汰, 不能把论文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根本标准。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考核, 首先要贯彻教学责任制。

2. 教材求精不求新。

目前, 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强调了教材的“新”, 甚至要求优先选择近两年内出版的教材, 这是不科学的, 教材的优劣是在若干年的教学实践中评定的, 因此要慎重选择教材, 根据学科特点选优而不选新。另一方面, 教师不能数十年一套ppt的完全照本宣科, 要及时将新的知识引进课堂, 使教学内容有新意, 符合时代要求。

3. 及时进行入学教育, 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良好的开端极其重要, 风气一旦行成就很难改变。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初对大学生活都是充满了期望的。新生入学教育做得好, 学生学习态度就容易端正, 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习惯, 反之, 如果新生学风没搞好, 到了高年级, 就很难改变了。新生入学教育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形势教育。学生最关心的就是今后的出路和前途, 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人才竞争的状况, 就能激发学习动力。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 树立信心, 同时增强竞争意识对促进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二是及时教育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学籍管理规定、毕业要求和申请学位条件等, 使得学生明白, 大学还有更艰巨的学习任务, 并不是可以混日子的开始。三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教育和警醒新生, 可以开展专题讲座, 请有经验的教师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谈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现身说法, 解读专业特点、传授学习体会比教条式的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 年级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要互相配合。

年级辅导员的特点是经常深入班级、宿舍, 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 对学生的性格和生活习惯等有清楚的了解, 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的需求。教师的特点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如果辅导员能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对后进的同学可以建立详细的思想和学习档案, 把“辅”与“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了解和分析新时期学生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工作, 教育好新一代的大学生,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其学习的动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 这一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个大学教育工作者面前, 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颖, 刘善壮。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 2005, (2) :78-80.

过犹不及 得不偿失 篇11

但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把握好了,那就是完美,而一旦失手,那就过犹不及,得不偿失了。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而非教学本身。如果使用失当,至少会造成以下弊端:

一、好高骛远,脱离基础

有幸听过各级各类的多媒体教学课,发现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都因哗众取宠而犯大而无当之病。教师不屑从小处着眼,对于字词句篇章的教学,视之如敝屦,弃之而后快,几乎不会设置“夯实基础”“句意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美其名曰:“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视夯实基础为笨拙、视脚踏实地的教学为幼稚。但是《江苏考试说明》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着“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且每年高考都会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为什么到了公开课它们就成了真正的“弃儿”了呢,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些“太简单”,配不上公开课的档次,不能彰显公开课的高层次、高水平,而这种心理我想是万万不能形成风气的。

二、崇洋媚外,脱离书本

以多媒体展示的公开课课件往往都是十分精美复杂的,采用FLASH 动画技术,这显然非一般的语文教师能力所及。教师在备课时,艰难地寻找着电脑和书本的合理巧妙的切合点,有时就索性将上课时所要讲的内容全部搬入电脑,而书本就全然不顾了;学生眼睛得盯着屏幕,思维得跟着老师的操作而变化,语文课本便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同时由于要考虑到多媒体使用的效果,窗户都拉上了窗帘,在这样幽暗的光线下,教师即使有意识回归课本,也需要重新拉开窗帘,或者打开照明灯,而这种耗时的动作是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的,最多也不过是课堂快要结束时,象征性的蜻蜓点水般的回归一下教材。学习脱离了书本,就好像生活脱离了大地,始终没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有些学生一节课结束了,书本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更有甚者,几乎没有翻开过,那么这也能称之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吗?

多媒体可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确实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去理解和体悟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规定:“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必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内,没有和书本的亲密接触,学生哪有机会去诵读和体悟呢?

三、程序僵化,内容固定

一个敢于在公开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它必定是经过执教者深思熟虑,再三权衡的,但这种深思熟虑也必将产出一个固定的程序,它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思路、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说是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很难说是自主的学习。另外,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旁逸出教师课件设计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必须调整多媒体课件,在公开课的课堂上,敢临时调整课件程序的老师实在是罕见的。

再者,公开课,执教者必定是试讲过一遍两遍三四遍了,到真正上课的时候教师对所讲内容已是了然于胸,讲授之时已是大有食之无味之感,而学生却是对着这声色兼备的多媒体兴趣盎然,这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不平衡也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

同时,固定的教学程序还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教师上课的既定环节都被教师隐蔽地设计在课件中,其中设置的答案也是唯一而且不变的,教师只会一个劲地引导、启发学生向他的既定思路行进,并且也是只能这样做,因为答案已经隐藏在课件中,随着鼠标的摁动,它将无法回避的跳出,执教者即使对着那些有创意,有思想的答案认同到极点,也只能是口头的赞同和表扬,而不能形成文字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印象,当摁鼠标代替了写粉笔字,时间是精简了,但问题也出现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唯一的答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而阅读的真相则是,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每一个阅读者,因为个体知识、经验、个性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阅读取向。阅读是文学的再创作,它和创作一样,都是鼓励和提倡个性的。

四、超大容量,踉跄追随

多媒体教学备受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它多方位、多感官的触发学生,还有一个就是超大容量。因为节省了粉笔板书的时间,有时因为有文字的具体展示,学生的笔记记录也就索性全免了,因此,“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似乎已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绝对优势,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某些公开课上,执教者为了体现课堂的高水平,高层次,在很快结束了书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课外延伸知识的补充,演示文稿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其事先设计的流程取代思维的发展轨迹,而学生只是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不管有没有来得及消化理解。因为在经过一段时间讨论后形成的答案已经准确无误的显示在屏幕上,如果再给学生很长时间去消化答案,或者说记录答案,从而形成长时间的沉默,似乎是“不好听”又“不好看”,于是,执教者总是很快的读过答案,又接着讲解,那么,学生呢,你认为他们真的理解并且掌握透彻了吗?一节课下来,总是会有学生抱怨说:“什么笔记都没有记到!”因此,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不能理解为“向课堂教学要容量”,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解只能导致课堂教学的超大容量,学生的踉跄追随!

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形象地达成教学目标,多媒体和各种表演手段只是教学技术,我们应该是为教学目标而适当的使用教学技术,怎么能够因为教学技术而忽视教学目的的达成呢?教学相长已是旧话,如今流行的是教师在公开课的磨练中成长,用多媒体来体现教学。确实,多媒体教学是沙子,它能淘出金子。但多媒体教学不能是经过彩排的话剧,僵化的表演,让其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本真,多一些务实,万万不能因为技术的多样化而忽视了目标的达成度!

过犹不及 篇12

一、学生不及格率上升的原因

(一) 调剂生问题

一部分学生在录取时为调剂生, 这些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研究方向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学生入学后进入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 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缺少了学习的动力。

(二) 学风问题

在学生中不及格的人次, 主要出现以班级和寝室为单位集中的情况。在同一班级、寝室的学生之间在学习、生活上接触较密切, 相互之间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对他人都有着较大影响。

(三) 专业知识相对较难

一部分专业特别是理工学类专业, 主要基础课程为数学、力学、电子设计等, 课程时间长、知识难度大的课程。使得基础差的同学不能适应课程的进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

(四) 学习上缺乏热情

有些学生不得不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同时又担心本专业的就业前景, 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学习情绪低落, 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 学习消极应付。

(五) 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进入大学后, 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指导。同时, 许多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精力投入不够, 不少学生则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了时光, 造成了不及格率比较高。

二、降低不及格率的措施

(一) 建立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三位一体”的学风体系

1. 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

辅导员要经常深入课堂, 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困难, 进行教育和帮助, 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2.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学生组织、党团组织等学生团体在良好学风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通过成立大学生自律委员会, 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辅导员要经常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特别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 并与家长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二) 重点帮扶存在困难学生

1. 关注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

要随时掌握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2.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开展“同学同进”活动, 在年级中开展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帮一、多帮一”等不同形式的互帮制度,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3.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助学政策、学校的勤工助学制度,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 通过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使他们能够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4.关注心理存在压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辅导员要加强与心理压力过大学生的沟通, 通过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 树立典型

1. 树立优秀学生典型。

要将学生身边的优秀学生作为典型,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班级同学分享, 以他们的优秀成绩激励班级同学, 在班级营造“比、学、帮、赶、超”的学习氛围。2.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的经验,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 更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四)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1. 加强班级学风建设。

以“中国梦”主题教育为契机, 通过在班级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为主题的学习、交流、研讨等一系列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大学梦想。2.加强寝室学风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在寝室正常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同时, 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寝室”“学习型寝室”“文明寝室”等评比活动, 积极营建浓郁的寝室学习氛围。3.加强非正式群体的文化建设。辅导员要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强、领导高影响力等特点, 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成员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 极大程度地发挥群体优势, 形成良好氛围。

(五) 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管理

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倾注热情, 充分发挥现身精神,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辅导员要定期深入课堂、寝室, 召开年级会, 班、团干部例会定期了解学生情况, 发现学生的日常学习、思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六) 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

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学生, 立学习目标;大二学生, 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大三学生, 做好职业定位;大四学生, 进行职业生涯决策。为能够满意就业, 促进形成刻苦学习的优良学风。

参考文献

【过犹不及】推荐阅读:

上一篇:财务中介下一篇:学科写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