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

2024-05-16

自问自答(共4篇)

自问自答 篇1

连续设问是一种强势但又颇具启发性的思维方式。

最频繁接触新鲜概念和项目的除了媒体, 还有风险投资。国内著名私募基金的VP李楠女士曾告诉记者, 面对每一个初次接触的新项目, 她和她的同事都会首先问自己至少60个与项目相关的问题, 然后对至少100个来自该项目行业内外的样本进行调研, 以此来了解真实的内幕。在最终做出投资决策前, 还会进行多轮的“自问自答”, 来反复检验已做出的判断。

根据8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温家宝江苏考察纪实》一文,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 问了两个问题:我们的传感网核心技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

那么, 面对近日持续升温的“物联网”, 尤其是运营商似乎正在扮演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主推者, 《通信世界》周刊对热炒的“物联网”概念发出了四个提问:

此时此刻, 为什么偏偏是物联网“火”了起来?

运营商为什么对物联网如此热衷?

物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性价比如何, 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物联网经历了怎样的演进脉络, 在中国实现商用还有多远?

本次专题的四篇文章分别回答了上述的四个问题。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横空出世”的物联网, 作用被总结为“概念就是生产力”, 颇有些“时势造英雄”的意味;全球运营商都“只争朝夕”地推动物联网进程, 原因在于认为物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物联网低性价比的现状, 可能会在未来直接威胁到该产业的生存;目前我国物联网在技术、标准上领先, 但在资金、环境等产业化环节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急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们做出这四个设问, 为的不仅是给出问题答案, 更希望的是“抛砖引玉”地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解答。

在本专题采访中, 我们还了解到,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物联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国内RFID以低频为主;高端产品国外厂商垄断;实现物物互联的数据计算量庞大, 更需要算法革命等, 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解决。 (陈琛)

自问自答 篇2

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问题,仍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着眼于教育的长期效应。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均是以能否保证和促进学生身心获得主动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为取舍,在教学对象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突出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把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语文能力的形式,与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密不可分,语文学习与方法的指导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前提。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序(课前准备,新课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寻疑解疑,系统小结,复习应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认为就要重视“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具体作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自问自答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自求的习惯,就得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自问自答,独立钻研。

首先,这种自问自答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所谓“预”,就是“事先”,“习”就是“练”,预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老师讲课前自己事先看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和练习”,以达到对课文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借助查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以扫清文字障碍。接着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思考,要紧扣课文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作对象是什么,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某些句子的含义怎样,写作特色是什么等等,然后查有关资料去解决问题。预习中的这一步培养了学生自问自答的能力,有了预习中的自问自答,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讲”,上课的积极性会更高,目的性会更强,学习兴趣会更浓。没有经过独立钻研直接听老师讲课的作法,效果是不高的。有了学生的充分预习,教师上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这种自问自答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学生阅读测试时的揣摩中。

在解答综合性的阅读测试时,不管试卷是否有考查内容理解方面的题目,自己都要在这方面提出问题。试卷上供阅读的材料如果是议论文,那就要找出论点、论据,了解论证过程,掌握论证方法。如果是记叙文,那就要了解文中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物,说明了什么。“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将有助于解答具体问题。在解答具体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对题目的特殊规定及语言环境的体察。然后带着题目相应的句段,阐释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分析句段的语法结构,了解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而有根据地猜求答案。

例:历艰困而发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两千四百多年,弱小的越国在吴国的进攻下,兵败国破。而越王勾践含垢忍辱、卧薪尝胆;越国人民齐心并力,深记教训,终于积二十年之努力,击破强敌。兴复祖国,给秀丽的会稽山留下了“报仇雪耻之乡”的美名。逃亡南方的东晋贵族,聚合新亭,眼望沦陷的大好河山,相对而注,有何尝为国家和民族争来一丝益处?只徒然给浩浩长江蒙上了一层耻辱,给后世英雄留下无穷感概罢了。

1、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的观点和主张是什么?

答:历艰困而发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不可缺少的可贵精神。

2、举例说明这段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答:举例论证,如越王勾践在兵败国破的情况下,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率领越国人民复兴了祖国,而逃亡南方的东晋贵族,聚合新亭,眼望沦陷的大好河山,只会相对而泣。前者是值得崇敬的,后者是耻辱的。

对所供材料是不是真正真理理解得透彻,需要注意两个环节:一是能否对有关材料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二是能否对有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把握它们的相同、相异、相因、相衬等关系。

这个方法的引导虽然是在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一般来说,应该能了提高了,素质也会相应提高。

二、课堂上采用竞赛方式提问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堂提问存在不足:

1、提问的自主权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2、问题由教师提出,不能集思广益。

3、个别学生不善于思考,造成教学上的“死角”。这种提问,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更广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果改变一下这种提问方式——变教师向学生提问为学生向教师提问,也就是逆向提问,情形就会大大改观。逆向提问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领会范围有目的地设计问题,进而向教师提问,再由学生和教师予以解答。课堂中运用逆向提问,或为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好途径。具体步骤如下:

1、检查预习。在上课的前几分钟,即组织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例行检查、询问学生的预习准备情况,防止“无票乘车”、“滥竽充数”。

2、举手提问。学生提问要力求清楚、明确、简洁,速度适当慢些。教师应做简单记录,以防问题过多事后记忆不清;学生应认真听讲,仔细思考,重复的问题不必在提。

3、归纳问答。待主要问题提出后,教师在安排学生分类分项目归纳整理,教师同时也可进行快速分类。

4、筛选问题。教师先根据学生提问,明确哪些问题有价值、有代表性、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归纳再次提问。为节省时间、集思广益,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争论,使问题集中统一。

5、确定问题,即公布筛选结果,明确哪些问题应该保留,哪些问题应该剔除。对剔除的问题,教师应讲清理由,注意保护这些问题提出者的积极性。

6、板书问题。教师将应该答的问题,根据课文讲解顺序写在黑板上,一般可以分为解题、字词、课文内容结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几个部分。

7、师生解答。先由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最后由教师明确答案。

8、全课小结。对逆向提问成绩优秀者给予表扬鼓励,布置学生将有效提问制成卡片,留作资料。

逆向提问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分析比较、热烈讨论、综合归纳设计而成的,它渗透着一种积极探索、刻苦钻研的求知求解欲望,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逆向提问还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学生互问互考、小组竞赛

(一)培养彼此切磋的习惯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向一切人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互动作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不理解、不全面的地方,必然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与同学交换意见,互相切磋、琢磨,往往会豁然开朗,疑窦顿释。要像孔子那样,“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敢于“不耻下问”,“乐于旁问”。问老师,问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还问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取人之长,不己之短。

(二)让学生自编试题

考生向来由教师出题,学生则一味地被动应试,死记硬背课本内容,陷入题深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复习中让学生自编练习题,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从学生自编的试题中可以检查出每个学生的层次,教师可根据层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辅导。

(2)出题者要编出有创见的试题必然要吃透示范题,弄通课文内容,甚至仿照有关资料,改编课文有关内容的结果而设计出切合实际的考题。这一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也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这种“内部诱因”就是靠互问互考形式来激发。因此,教师可从中归纳出适合的试题给学生进行测试。

让学生自编试题,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巧用8个自问自答提高幸福感 篇3

问题1:“我快乐吗?”

常常问自己:“我快乐吗?”也许你会绽放出会心的微笑,也许你会迸出压抑许久的泪水。如果快乐,是因为什么?如果不快乐,又是因为什么?

揭下给别人看的面具,直接倾听内心的感受。

问题2:“我的生命是富足的吗?”

生命是匮乏还是富足,关键在于我们的焦点在哪里。

每天早上醒来时,数出自己生活中拥有的10样美好事物,这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原本如此富足。

问题3:“我相信内心指引吗?”

从众很轻松,而听从内心的声音需要勇气。因此,我们不知不觉地跟随了众人的脚步。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相信自己与生俱来的直觉,带领我们走上独特的道路。

问题4:“我可以放下过去吗?”

我们应当相信自己有能力摆脱旧的行为模式,因为“当下”才是最有力量的。要想放下过去,需要留心我们的语言。

心理学家发现,语言是有能量的。诸如“我再也不想……”带着负能量,而“我将会拥有……”则带着正能量。让我们放下过去,用正面的语言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问题5:“我跟随头脑还是心灵?”

头脑着眼过去,它是理性的、有逻辑的,倾向于让我们躲避危险,避免重复过去的痛苦。但往往禁锢着我们的思维与行为。

心灵指向未来,跟随心灵的指引,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会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问题6:“我在何时最有活力?”

回顾你的人生路,何时让你觉得最有活力,何时让你感到幸福?在你觉得有活力、很幸福的那些时刻,你往往正在做着自己最擅长、最喜爱的事情。

或许这些事让别人觉得很难,你却能愉快、轻松地应对。多去追随这样的时刻,创造自己的幸福。

问题7:“我能让自己安静地独处一会吗?”

独处能提升智慧、反思自己、完全放松。也许在忙碌时,到阳台上待几分钟,看看风景;也许是周末抽几个小时关在屋里看看书;也许是外出休几天假。

问题8:“我从伤害中学到什么?”

“危机”一词,意味着“危险”+“机会”。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上帝送人礼物,都用危机做包装。”我们经历过的挑战往往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自问自答 篇4

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自问自答

总结分析

按照上级要求,对党员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自问自答活动,我支部领导积极响应,并组织全体党员就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第二阶段的意义、目的、要求等方面向全体党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把《保持党的纯洁性党员自问自答表》一式两份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要求党员深入思考,认真填写,再者是党支部对自问自答表进行收集,并认真分析,全面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现将总结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通过自问自答活动,我支部党员对入党动机、人生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党员,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一个共产党员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航向,而不至于在漫长的时间和繁琐的工作中最终迷失。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最终实现党的目标。

二、我支部党员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遵守纪律,不做危害集体、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错事,对违法违纪行为和党内不良现象敢于坚决制止,没有忘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给职工群众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三、保持党的纯洁性应从廉洁自律方面做起,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对照《廉政准则》进行自查,时刻提醒自己,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项绝对不能做,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我支部党员能够认真学习,深刻反思,对自身问题进行深刻剖析,能够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之能够懂得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是一个意义无比重大的课题。真正让纯洁性教育活动融入到工作中、生活中。

煤炭销售中心

【自问自答】推荐阅读:

自问9问题,解决你的生活难事双语美文06-07

上一篇:计算机云计算技术下一篇:高效包衣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