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2024-05-30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共12篇)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在过去50余年的时间里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即:60年代中后期, 整流型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日后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70年代中后期, 开始在电力系统中推广使用晶体管型保护;80年代后期, 集成电路日趋完善, 基于集成电路的继电保护已构成相应完整体系;90年代至今,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已完全进入微机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保护时代。回顾我国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发展史, 在四个发展阶段期中出现了模拟式向数字化转换、电磁式保护装置向微机集成智能化信息化装置转变[1]。

1 微机保护数字信息化

微机保护已成为当前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核心, 但目前在工程中使用的微机装置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集成电路芯片大多是通用型或用于工控自动化的常规芯片, 需要结合我国输电线路实际运行工况特性, 研究出继电保护装置专用芯片。加上输电线路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相当苛刻的技术要求, 研发出用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领域专用的芯片, 将成为智能电网进一步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另外, 继电保护微机数字信息化是电力系统不可逆转的重要发展趋势, 因此, 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相关特性技术要求, 如何合理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 以及如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尚须理论结合实践在工作中进行具体深入探讨[2]。

2 继电保护系统集成网络化

输电线路常规继电保护装置大多只反映本保护安装侧的电气量, 相应建立的纵联差动保护也仅是把对侧一定的数据信息传输过来, 相邻线路其他保护信息则只能靠触点作为开关量接入保护系统, 信息采集量非常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控制信号电缆, 不仅不能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传输共享, 同时大量采用控制信号电缆, 一方面增加成本, 另一方面很不利安装调试和后期检修维护。当前,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较为成熟应用光纤以太网、双光纤以太自愈环网技术, 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实时传输共享, 综合性价比较高。借助成果应用技术, 输电线路网络化保护也应广泛采用10M、100M双光纤以太自愈环网技术, 可采集到现场执行单元的数据信息实时上传到公共测控保护单元, 并经站控层协调综合处理后, 形成对应的调控决策, 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利用光纤以网络实现的分布集控式保护, 显然比常规集中式保护其动作可靠性和调控决策准确性更高。另外, 继电保护系统的集成网络化保护体系, 可以节省大量控制信号电缆的使用, 真正实现测控、保护、录波、网络、通信的集成一体化, 这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研究的核心方向。

3 测控、保护、录波、网络、通信一体化

当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信息化和网络集成化的基础上, 集控中心的继电保护保护装置实际可以认为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高级应用计算机, 也是整个输电网络系统计算分析、运行决策网络的一个高特性参数的智能终端。将继电保护装置直接安装在被保护对象旁, 利用光纤网络将对应的数字信号传输到集控中心,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控制信号电缆的使用, 提高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且采用光纤作为信息传输网络的数据介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免除电磁干扰。目前, 光电流互感器 (OTA) 和光电压互感器 (OTV) 已在理论上获得成熟研究成果, 并已处于工程实践应用研究试验阶段, 这将为基于IEC61850标准集成网络模型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4 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是提高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主要思想在于通过合理的逻辑判断和保护决策, 尽可能地适应输电线路中负荷波动、瞬时故障等各种运行工况, 进一步改善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综合性能。采用自适应保护技术, 可以使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通过合理的调控决策在线自动改变以适应系统运行工况的改变。目前, 自适应保护技术在输电线路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有自适应重合闸保护、自适应馈线跳闸保护、对串补输电线路的自适应调度保护、以及自适应行波保护等。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通过合理改善或优化保护装置的性能指标, 体现了继电保护装置智能化、网络化功能特性。从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硬件系统互操作等技术观点来看, 输电线路测控、保护、录波、网络、通信一体化的自动化保护理念和体系, 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和技术在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5 基于IEC61850标准的继电保护通信技术

IEC61850国际标准已作为电力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的主要标准, 以实现不同厂家或同厂家不同型号IED智能电子设备间数据信息资源的传输共享和互操作, 按照统一传输协议进行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3]。也就是采用光纤作为数据信息传输媒介, 将整个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系统有效串接在起来, 以构造一个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自动化的线路保护系统, 这也必将是未来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重要方向。基于IEC61850标准建立集成化模型, 其保护功能均会被抽象成一个个具体的逻辑功能节点, 如:差动保护逻辑功能节点PDIF, 其在具备自身应有的状态、定值、测量值等特性外, 还具有实时数据信息通信等功能, 能够完成对上对下数据信息的实时通信共享。将IEC61850标准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应用, 将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优化设计、调度运行、以及维护检修等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IEC61850标准的基础上, 实现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数据通信、远程操控等技术的集成网络化, 将成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6 失步解列系统研究

失步解列作为输电线路系统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合理的优化将失稳的系统划分为若干孤岛进行独立运行, 并在继电保护装置的智能调控优化的基础上, 使各孤岛中尽可能保持功率平衡, 进而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切机、切负荷等问题。目前, 失步解列装置多数固定安装在电网系统中的主要联络线上, 即利用联络线自身信息, 一旦联络线两侧系统出现失步时则跳开联络线进行保护。但在有多条联络线相互互联、失步运行工况较复杂的现代大电网系统中, 要确保解列后的各个孤岛安全可靠运行, 安装在联络线上的单个失步解列继电器在保护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等方面, 均很难达到相关技术要求。因此, 研发整合分散动作的失步解列装置, 并依据实时信息动态判别系统失稳模式, 来构成自适应的失步解列调度控制系统, 就是未来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贺家李, 宋从矩, 李永丽, 董新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增订版)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1]贺家李, 宋从矩, 李永丽, 董新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增订版)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杨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J].大众用电, 2007, (6) :25.[2]杨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J].大众用电, 2007, (6) :25.

[3]王丽华, 江涛, 盛晓红.基于IEC61850标准的保护功能建模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2) :55-59.[3]王丽华, 江涛, 盛晓红.基于IEC61850标准的保护功能建模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2) :55-59.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2

摘 要:虽然目前的继电保护现在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电力系统还在快速发展,新的运行或故障工况不断地涌现,现行的微机保护逐渐在系统的运行中显露出一些不足。因此继电保护不但需要软件越来越完善、制造工艺愈来愈好及使用界面的越来越方便,最重要的还是继电保护的原理需要更好的发展。差动保护的原理发展,线路保护的原理发展,保护检测手段的发展以及保护概念的发展将成为继电保护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技术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091-01

国内继电保护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的各地区能源分布不均匀,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并且南北气候差别较大,因此为了调配能源,国内原来相对较独立的各大电网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并且电源中心与负荷中心的距离也相对较远。随着电力建设力度的加快,国内各大电网将呈现以下主要特点:(1)并网容量会越来越大;(2)彼此之间的依赖越来越多,并因季节不同而不同;(3)由于直流输电在长距离输电中的优势明显,连接各大电网的直流线路和换流站越来越多;(4)电压等级可能升级为500kV以上的电网;(5)各大电网的内部结构将趋向更加合理;(6)短路容量将越来越大;(7)稳定性问题越来越重要等。电力系统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继电保护运行环境,主要表现在:(1)电网供电容量和短路容量的增大,意味着设备的动稳定和热稳定将越来越严峻,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和选择性有更高的要求。(2)短路容量的增大,电流互感器的饱和现象将越来越严重,这对差动保护等将产生重要影响。(3)直流输电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将出现换相失败和谐波量增大现象,这就构成继电保护新的运行环境,给继电保护提出新的课题。目前已有线路保护因换流站换相失败而误动。(4)电网中电源和负荷缺少就地平衡,稳定性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也给继电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5)电压等级的提高将要求保护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此外,在更高电压等级的系统发生短路的过程中将有新的现象出现,也就要求继电保护有新的适应性。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电网的发展给继电保护形成新的运行环境,继电保护除了软件越来越完善、制造工艺愈来愈好和使用界面越来越方便之外,它的原理也必将有新的发展。

2.1 差动保护的原理发展趋势

短路容量的增大,电流互感器(CT)的磁通饱和现象将越来越严重,这增加了差动保护区外故障的误动可能性。目前的微机差动保护都使用比率制动特性来避免误动,但这种办法是有局限性的。为了适应更严重的CT饱和,制动系数必须进一步提高,差动保护的灵敏度也就进一步下降。极限的CT饱和几乎使二次输不出电流,这就要求制动系数必须接近才能满足,但这是差动保护无可接受的。已经有厂家开始利用CT饱和识别原理来闭锁差动保护,CT饱和识别原理将进一步完善将成为差动保护避免区外故障误动的发展一个趋势。然而,使用CT饱和识别原理闭锁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因为区内故障同样也会出现CT饱和现象,这时肯定不能闭锁。不会出现饱和的光电电流变换器(俗称光电CT)的应用给差动保护提供了解决CT饱和问题的最好办法,随着以后光电ET的推广,差动保护的原理将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可靠。

2.2 线路保护的原理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光纤通道在线路保护推广,有众多优点的光纤纵联差动保护的普及将成为趋势。但光纤纵联差动保护的众多优点是建立在通道正常的情况上,而光纤通道发生故障也时有发生,并且光纤通道很难做成有冗余,这时光纤纵联差动保护必须退出。因此,后备保护的原理进一步发展也是线路保护发展的趋势之一。最重要的线路后备保护是距离保护,它的原理将在以下方面应有更好的发展:(1)更好地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2)更好地解决系统振荡闭锁和开放等。现在微机距离保护采用四边形特性,或带偏移,或增加对过渡电阻有自适应能力的零序电抗继电器等手段来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但线路发生高阻接地时,距离保护经常拒动。线路发生故障时,由于对侧电流的助增,对于本侧保护采集到的模拟量来说,过渡电阻并不完全呈阻性,而是因对侧助增电流的不同而不同,但作为线路后备保护的距离保护又不能依靠通信通道把对侧的模拟量取过来参加计算,这就给距离保护消除过渡电阻造成了困难。因此,如何更好地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将成为距离保护原理发展的一个趋势。

2.3 继电保护检测手段的发展趋势

微机保护比传统保护的最大成功之一是它对突变量的检测。就是因为有微机保护对突变量的成功检测,才发展出新型的突变量保护,如突变量差动、突变量距离、突变量方向等保护。这些以突变量作为参量的保护,较大地提高了保护的动作速度和灵敏度,目前许多突变量保护的已经作为线路和元件保护的主保护。这些突变量保护的原理进一步成熟,也将是微机保护发展的趋势之一。此外,微机保护适应范围和保护的许多辅助功能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方面的完善也是微机保护走向更成熟趋势。结语

从四统一电磁型继电保护到微机型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技术走过一段很不平凡的路。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微机型继电保护的开发,继电保护进入飞跃性发展阶段,并且还在一刻不停地发展着。但由于电力系统还在快速地发展,新的运行或故障工况不断地涌现,现行的微机保护逐渐在系统的运行中显露出一些不足。

参考文献

[1] 裴斌.浅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J].神州,2013(15):262.[2] 徐明辉.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4(4):222-223.[3] 张东.浅谈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0):108.[4] 张耀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

1.当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分析

回顾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与发展历程,在1960年代起,晶体管继电保护器初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之中,随着之后所开发出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集成电路保护技术的应用,晶体管继电保护器逐渐为之所替代。1990年后,微机保护继电保护器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网络化、科技化、计算机化、自动化等技术的不断推广,现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如下所述。

1.1继电保护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由于我国的电网系统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加上当前微机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于继电保护技术具有更高的要求。其中,继电保护技术必须确保各个保护单元可以有效、快速的共享电力系统中的各项系统运行及故障信息、数据,确保各个保护单元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具备高度协调性。当前,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逐步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包括网络化、计算机化、一体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等方面,促使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

1.2继电保护与微机技术相结合

众所周知,微机技术的数学运算能力与逻辑处理能力、速度是极高的,通过结合其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数据信息,可以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将微机技术与继电保护技术相结合,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中的微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网络化

由于相应的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大部分继电保护装置只可以反应保护安装处的实际电气量,而且只可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将其故障元件切除掉来避免故障范围的扩大。随着当前我国及世界上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网络化技术对我国其他科技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力,为了便于各个保护单元可以及时与重合闸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项数据与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协调处置,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确保各个保护单元可以有效、快速的共享相关的数据与信息。

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将逐步朝网络化方向发展,通过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部分主要装置及保护设备以网络化技术相互联接起来,从而真正实现网络化的微机保护装置。通过将继电保护技术与网络化技术相结合,可以促使继电保护装置在处理、保护电力系统时,更快速、更精确、更有效的检测其具体的故障位置及故障信息、故障距离等信息。由此可见,将继电保护装置实现网络化发展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2.2智能化

当前,我国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迅猛,由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控制属于离散型控制技术,继电保护可以有效的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或出现故障时进行快速、全面化的状态评估,以便及时解决故障,从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正常性,而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械设备求解非线性问题的精确度与速度。因此,现今的继电保护正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通过将智能化技术与继电保护装置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由此可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朝智能化方向发展亦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3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4虚拟化

继电保护产品虚拟化,即通过虚拟现实技,由计算机全部或部分生成的多维感觉环境,给参与者产生各种感官信息,使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体验、接受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深化概念和建造新的构想和创意。虚拟化创造了新的仪器模式——虚拟仪器,特别适用于现代越来越复杂的测试系统。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利用计算机、一组软件和极少的必需硬件,就可在屏幕上虚拟出与传统仪器相似的显示面板,使用者通过鼠标和键盘操纵面板上的虚拟按钮、开关、旋钮来实现传统仪器的各种功能操作,并通过面板上的虚拟显示屏、数码显示器和指示灯了解仪器的状态读取或打印测量结果。因此,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完善,继电保护虚拟化产品也将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2.5一体化

随着用电环境的复杂化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是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紧密结合,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集成与资源共享,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保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还能将变电过程中传输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由此可见,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是实现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的一体化。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二次系统对各专业界限的设定和划分,因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未来发展趋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加上当前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力继电保护技术将不断创新、发展,从而促使电力系统运行更为安全、稳定、高效。结合我国发展快速的计算机信息科技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将逐渐朝一体化方向及虚拟化方向发展,成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护网,从而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执行各项控制、管理、测量与维护等方面的任务,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峰.浅析电力继电保护装置问题及防范措施[J].广东科技,2011(14):64.

[2]张东.主设备继电保护在变电站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1):101-104.

[3]欧阳宏昌.浅谈电气主设备的继电保护技术[J].民营科技,2008(9):83.

[4]张东.浅谈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0):57.

[5]张耀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11-13.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4

尽管现在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中心是微机保护, 不过大量问题仍然出现在当前在工程中操作的微机设备中, 特别是应该根据我国数带你线路具体的情况, 选择研制出适应国情的继电保护设备用芯片, 而不是在继承电路中选用那写普通的抑或是使用在工程自动化的芯片。综合考虑到输电线路在工作状态时的条件不一样, 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不同, 但是在很多方面对设备的要求很高, 如在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很多技术层面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要求标准非常严苛, 因而, 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研制出一种专门适用于继电保护方面的专用芯片, 势在必行。除此之外, 继电保护微机数字信息化必将成为电力系统无法阻挡的发展方向, 所以, 怎样进一步达到电力系统的技术标准, 怎样合乎情理又科学的实施改进, 更好的增强继电保护设备工作状态时的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 以及怎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收益, 所有这些都需要理论与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的结合, 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2 继电保护系统集成网络化

输电线路普通继电保护设备以及纵联差动防护仅仅分别将安装设备的一侧的电气量和对侧的数据传送过去, 完全依靠触点把邻近线路的信息进行传递, 并且还借用大量的控制信号电缆进行数据收集, 不能达到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分享这一目标, 不仅提高投入资金, 而且不便于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的修护。现在, 能够达到信息实时传送共享, 综合来说成本低, 性能好的就是已经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普遍运用的双光纤以太网技术。借助成果运用, 输电线路网络化需要大面积接受十兆、一百兆双光纤技术, 其能够将获取的数据信息及时地发给测控部分, 通过进行站控层的转化, 将传输来的信号变为相应的调试命令, 增强继电设备工作状态时的即时性和可靠稳定性。选择光纤以太网络的分散集控式防护, 使得可靠性以及调试命令的准确性都要好于普通的集中式保护。除此之外, 集成网络化保护体系还能够大大减少信号电缆的需要量, 也不影响信息的传输效果, , 完全的达到测控、保护、录波、网络的集合, 这些优点都在证明着集成化必是继电保护在将来一定时期内的研究中心。

3 测控、保护、录波、网络、通信一体化

在信息化和集成化在继电保护设备已经完成的前提下, 那么控中心的保护设备完全可以被视为是一个拥有综合性能的应用电脑, 同样可以视为是具备计算分析、工作策略的一个终端。依靠光纤把装配在被保护对象旁边的设备的数据送到控制中心, 不仅减少成本, 而且增加效益。以及可以完全忽略电磁对信息传送时的影响, 这是因为光纤传输不收电磁的任何干扰。现今, 在理论上已经成熟的 (OTA) 和 (OTV) , 并且正处于工程应用试验阶段, 这些已经成熟的理论势必为建立在IEC61850基础之上的电网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依据。

4 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增强输电线路安全可靠性的主要策略之一有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依靠科学的逻辑判断以及防护措施, 最大限度的解决线路中负荷变动、瞬间故障等种种问题, , 更好的提高继电防护的能力, 降低一些漏点和缺陷。应用自适应保护技术, 能够更好的将继电保护设备的性能提高, 借助科学的策略实时做出调整, 适应实时情况。现在而言, 已经在输电线路保护领域中实施应用到自动感应技术的领域有很多, 如下包括重合闸防护以及所谓的馈线跳闸防护、对串补线路的调度防护、以及行波防护等很多个方面, 其他的方面不再赘述。凭借科学的改进或完善防护设备性能标准, , 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表现了继电防护设备的智能化和网路化性能。站在资源共享和硬件系统互操作等视角来说, 输电线路不仅在测控、保护方面而且在其他一些方面比方录波、网络、通信一体化等的自动化防护目标和体系都有广泛的应用, 并且应用范围非常普遍, 而且还将会在推广自适应继电保护原理和技术在输电线路继电防护层面普遍运用提供很大助力。

5 建立在IEC61850基准之上的继电通信技术

电力系统所谓的常用通信体系选用IEC61850国际标准作为其应用的基本标准, 为的是使得各个生产厂商生产的所有的IED智能电子装置之间能够依照同一传送协议对数据资源以及互操作进行实时传输。同样是说, 利用光纤作为数据内容传送介质, 目的是建造一个数字的、网络的、自动化的线路防护体系, 所有的特点能够合并于一身, 并将全部的继电保护系统统统链接在一起, 这一定将成为继电保护在不久的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IEC61850基准上建立起来的模型, 其防护性能完全可以被看成是具有特定逻辑功能的部分或者是所谓的节点, 比方说:差动逻辑功能节点PDIF, 除了本身所具备一些基本的特点如状态、定值、测量值等特点以外, 也还具有其他的功能。

6 失步解列系统研究

线路安全措施的最后一招只剩下了失步解列这一系统, 依靠科学的改进把失稳的系统区分为几个单独的运行体系进行各自运行, 并按照继电保护设备的自动化感应进行实施调整, 保持每一个单独体系功率平衡, 使得能够降低大范围的切机、切负荷等疑难问题。现今, 装备失步解列设备最多的期房就是在安装在主要的联络线上,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安装这种设备, 其可以充分的利用联络线自身的数据参数, 在其相邻的两边的系统发生不稳定时能够即刻跳开这一相邻的一对联络线实施保护行为。不过, 失步解列继电器有时候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在保护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等保护目的, 因为它只是在简单的线路中实用, 在复杂的线路就显得无力, 比如在有很多条联络线互联、失步运行工况复杂的电网系统中, 线路说对他的技术要求就会很高。因而,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在将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 研制一种能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判断系统失稳模式的失步解列设备, 他们的目的就是能够组成合适的失步解列调控体系。

参考文献

[1]黄丹.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 2006 (19) .

[2]白金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 (下半月) , 2007 (06) .

[3]孙跃权.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J].民营科技, 2007 (11) .

继电保护发展史及其应用方面 篇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对电力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亦成功运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电保护技术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进一步的发展。

电力系统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多个环节,地域分布广,系统结构复杂庞大,其中任何一点发生的故障,往往都会在瞬间影响和波及全系统,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大面积停电,可能直接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和破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产生的,它是当电网或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影响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时,能够自动切除故障设备和消除异常情况的技术与装备,其特点是动作速度快,其性质是非调节性的。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现状

1.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主要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国内的研究开始于 2O世纪70年代后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过程中,1984 年以保护电脑的样机试运行后,通过鉴定和大规模生产。目前,线路保护产品已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微机保护取得多年的实际操作,依靠优良的先进技术和极为良好的原则性,则进程已经超越了进口保护。从 20世纪 8O 年代及以上的 220kV 高压电力系统,以保护使用进口,到现在的基本国内 220kV 系统的继电保护,反映了国内继电保护设备和具有明显优势。

2.微机继电不断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电力技术系统发展迅猛。在继电保护领域,成熟的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最重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证实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作用。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微机继电取得了新的成就。微机保护是电力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它具有自我测试功能,逻辑的强大处

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其高可靠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明显优于传统的电磁继电器和晶体管。另外,由于微机保护是用微型计算机构成的继电保护,它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力自动化,使得微机继电的性能更优,数字更准确。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明显呈现出四个特征,即继电保护技术计算机化、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和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1.继电保护技术计算机化随着电力工业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初期的8位单 GPU结构问世,不到 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 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规模结构。除了具备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在微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做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设想没能实现。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断、存储容量都大大超过当年的小型机,因此,微机保护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上的两个显著优势,即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继电保护技术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并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多年来,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随着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及通信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深人,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3.继电保护技术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继电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也可将自身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以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等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4.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可迎刃而解。距离保护很难正确做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

三、结语

总之,随着电力容量的应用不断扩大,而继电保护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增强,从而使得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创新,继电保护系统也将进行全面的改革并提高其技术含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也将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等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贺家李,李咏丽等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年月 8第四版.

[2]张保会,尹项根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5月第一版.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近些年以来,在我国社会和经济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的同时,我国基础设施领域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而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其发展尤为迅速。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和人口发展不均衡,同时电力需求增长迅猛,造成我国许多地方在特定时期出现不同程度地用电紧张的局面,甚至有些城市需要采取停电或者限电的措施。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并加强电力系统的保护措施对保证经济生活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力系统保护的一个主要措施无疑就是继电保护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有效地防止电力系统出现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稳定运转,维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2)为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财产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继电保护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电力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措施可以在最快时间内做出响应.对故障设备进行切除并向监控中心发出告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作出响应。从而可以保证故障设备不出现大程度的损坏和烧伤。

一、当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虽然起步晚,但这些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按照技术更新,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电机式继电保护、晶体管式继电保护、集成电路式继电保护以及计算机式继电保护这四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科研人员开始引进3_3时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和技术。结合我国当时具体国情加以调整.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继电保护理论和相应的技术人员队伍。这段时间我国建立了属于我国的继电器制造业。到了60~80年代,我国继电器制造业进入了晶体管继电保护时代。此时,晶体管继电保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我国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和天津大学合作研制出了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并成功运用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结束了我国需要依靠国外进口500kV线路保护的历史。随着我国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成熟,我国逐渐建立起了集成电路保护体系。到90年代,我国已经可以实现集成电路保护研制、生产、应用一体化工作。我国从70年代开始着手研制计算机继电保护,各大研究院联手高校共同研究相继研制出了不同型式和原理的微机保护装置。具有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出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通过检查并获得成功运用。为我国微机保护研究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在微机保护软件和算法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事业进行了微机时代。

二、当今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展望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使电力系统更加方便管理,使分散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更加的聚集,这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管理也就随之更加的一体化,总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网络化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更加方便管理。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计算机化趋势

伴随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其中计算机的硬件发展最为迅猛,按照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

(三)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在继电保护技术中,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定义为能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適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这种新型保护原理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是微机保护具有生命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趋势

继电保护技术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使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现在许多的产品都离不开智能化的设备,如智能化手机、智能化汽车等,所以,相应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也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更加高端化,也使使用者更加方便,效果也更加明显,更加有效率。总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必然使得继电保护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新的道路,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的更加久远,同时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控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改变变电站目前监视、控制、保护和计量装置及系统分割的状态提供了优化组合和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高压、超高压变电站正面临着一场技术创新。以远方终端单元(R 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前景是十分明朗的,它的发展随着社会的改变经济的增长其未来还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人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才能发现更多地奥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稳定更加长远的发展,才能在未来发展的又快又好。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结合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虽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到目前为止还不够成熟,不够稳定,但不可否定的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是光明的,在未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将开启一个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李秀琴,焦彦军,梁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通用试验平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44-47.

[2]张过有,段正忠.交互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CAI的实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215-216.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7

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正是在这种要求的促动下该项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建国初期, 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在我国还没有成型, 50年代, 电力技术人员开始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 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 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蓬勃发展并被广泛采用。90年代初, 集成电路继电保护逐渐取代晶体管继电保护, 它的研制、生产、调试、应用逐渐处于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人们已普遍认可了微机保护在电网中无可替代的优势。微机保护具有自检功能, 有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并且具备很强的数字通信能力, 这一切都是电磁继电器、晶体管继电器所难以匹敌的。

2 当代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显著特点

微机保护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上的两个显著优势: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 以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成熟的数据采集, A/D模数变换、数字滤波和抗干扰措施等技术, 使其在速动性、可靠性方面均优于以往传统的常规保护, 而显示了强大生命力, 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 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 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 正确动作率高;

2) 可以方便地扩充其它辅助功能;

3) 工艺结构条件优越;

4) 可靠性容易提高;

5) 使用灵活方便, 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

6) 可以进行远方监控。

3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多功能一体化

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 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 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个终端。因此, 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 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 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比如变电站综合保护系统, 它是一套集保护、测量、控制、报警、通信、数据采集及处理、故障录波及分析、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电力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继电保护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

系统在总体上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主要由主站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子站系统、现场设备层等构成。系统的配置方式非常灵活,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配置方式。系统的软件依据开放性、标准化、易维护性、模块化等原则设计, 系统达到功能强大, 操作简单, 扩展灵活, 运行稳定的目标。

3.2 网络化

由于测量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已推广应用, 三维多媒体新技术开始实用化。保护装置产品网络化主要归结于现场总线技术。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将取代DCS成为控制系统的主角, 网络化系统渗透到企业从生产到管理、直到经营等各方面。通过Internet网, 保护装置用户之间可异地交换信息和浏览, 能直接与异地用户交流, 能及时完成保护装置的故障诊断、指导用户维修或交换新保护装置改进的数据、软件升级等工作。

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 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 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 不会造成使整个母线被切除的恶性事故。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 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3.3 智能化

继电保护产品智能化主要归结于微处理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 继电保护产品进一步与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芯片级嵌入式系统以及嵌入式软件融合, 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无论在测量速度、精确度、灵敏度、自动化程度和性能价格比等哪个方面, 智能继电保护产品都具有传统产品所不能比拟的优点。

智能继电保护产品的特点为:采用高性能处理器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运用精炼的硬件设计, 减少了装置复杂程度, 使本装置运行稳定, 保护功能可靠。采用改进的测量算法, 能有效抑制噪声与偏移。测量值全部换算成一次值, 减少现场人员的工作量。工程级和用户级的双重在线设定, 开关量输入、继电器输出的可编程可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联锁和闭锁。并且使得本装置无论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还是连接在模拟信号屏环境下, 均可显示大量的现场信息, 可灵活地运行于各种工况。具有故障时间、故障类型、故障峰值的保护动作事件记录的特点, 且掉电保持, 便于故障分析。可以预见, 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 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4 虚拟化

继电保护产品虚拟化主要归结于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一种由计算机全部或部分生成的多维感觉环境, 给参与者产生各种感官信息, 使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能体验、接受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客观事物, 深化概念和建造新的构想和创意。

虚拟化创造了新的仪器模式———虚拟仪器, 特别适用于现代越来越复杂的测试系统。软件是虚拟仪器的核心, 利用计算机、一组软件和极少的必需硬件, 就可在屏幕上虚拟出与传统仪器相似的显示面板, 使用者通过鼠标和键盘操纵面板上的虚拟按钮、开关、旋钮来实现传统仪器的各种功能操作, 并通过面板上的虚拟显示屏、数码显示器和指示灯了解仪器的状态读取或打印测量结果。为此,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完善, 继电保护虚拟化产品也将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摘要: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正是在这种要求的促动下该项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进入21世纪人们已普遍认可了微机保护在电网中无可替代的优势。微机保护具有自检功能, 有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并且具备很强的数字通信能力, 这一切都是电磁继电器、晶体管继电器所难以匹敌的。

关键词:微机继电保护,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斌, 刘沛, 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5 (4) .

[2]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5.

浅谈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篇8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 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 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建国后, 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和继电保护技术队伍从无到有,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先进国家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20世纪60年代中到20世纪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 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 运行于葛洲坝500k V线路上, 结束了500k 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中, 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 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20世纪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 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 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 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 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 网络化, 智能化, 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 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 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 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 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 强大的通信能力, 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 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 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 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 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 因此, 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a.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 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b.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 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 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 成本可接受。c.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 硬件模块化, 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 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 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 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 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 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 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 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 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 (这是首要任务) , 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 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 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 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 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由上述可知, 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 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 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 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 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 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 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 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 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 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 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 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 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 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 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 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 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 (OTA) 和光电压互感器 (OTV) 已在研究试验阶段, 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 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 A和OTV最近的地方, 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 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 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 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 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 智能化。

近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 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 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 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 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 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 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 已取得初步成果。可以预见, 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 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建国以来, 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 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 网络化,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 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1981.

[2]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 1983 (1) .

[3]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继电器, 1978 (3) .

[4]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8.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9

因此, 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 继电保护中传统的定期检验制度已经渐渐的跟不上当下现代电网运行检验的脚步, 而且在传统定期检修制度对于电力的检修效率以及检修的针对性上也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概述

(一) 什么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所谓的继电保护技术是指一种完整的体系, 主要是由各种电力保护、维护技术所构成的, 如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继电保护的原理和实现、继电保护的配置设计等。其发展速度和规律是跟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进行的。

机电保护技术最开始是起源于在二十世纪初, 这个时期电力系统随着不断的发展, 人们也逐渐的在电力系统的保护中广泛的使用起继电器, 而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熔断器。机电保护技术已经发展了四十余年, 在这四十多年中其发展阶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有电磁式保护装置逐渐的发展成为晶体管式的机电保护装置, 其次是转变成集成电路式的继电保护装置, 最后是发展成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二) 机电保护技术对电力系统的作用

首先从电力系统的整体上来看, 合理的使用继电保护技术可以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有效且快速的提升, 而且推广和使用机电保护技术的发明还能够很好的做到既满足系统技术条件又是设备上的投资得到减少, 也就是说合理的运用继电保护技术不但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起到保障作用, 还能降电力设备的投入资金进行很大的减少。其次, 在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中电力继电保护技术是其重要的电气设备, 在其安全运行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很多的电力系统故障单单靠人工维修是无法做到有效维修的, 例如在一些故障元件的切除等工作中, 这种故障在时间上具有非常严格的条件, 不能够超过十分之一秒, 而这靠人工显然是无法完成的[2]。而在当今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切除故障元件可以通过继电保护进行有效的完成, 此外继电保护在我国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上也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保障。同时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很好的完善了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的微机硬件, 从而很好的对继电保护装置、控制装置、高级语言编程以及电力其他保护等一系列设备做到了起到了推进作用。在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 使得电力系统中各个保护单元和重合闸装置的运作得到有利的协调, 促进了网络化微机保护装置的实现。从而使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得到更加多的系统故障信息。

(三) 当下我国机电保护技术的现状

发明和应用电力继电保护技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电力系统持续不间断供电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 在电网故障分析水平和处理水平提高上继电保护技术能否正常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其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安全性进行有效的提升[3]。而如果想要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 就必须将新的技术和新的活力注入到继电保护技术当中。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电力系统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设备就是电力变压器, 而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电力系统各元件中, 其联系方式是经过电和磁来进行连接, 如果当中哪个元件发生了故障, 都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中将损坏的元件进行切除, 二想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普通工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 这就需要对其安装一套自动装置,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元件损坏的问题。此外继电保护技术还应该向计算机化、网络化、职能化方面进行发展, 以及还要在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上进行发展。只有做到这样, 才能使继电保护技术在故障信息上做到及时的检测, 并很好的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和故障的性质, 使保护性能的安全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当下在时机上成套的工控机做成继电保护已经越来越成熟, 这也将是未来微机保护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

微机化和计算机化的继电保护装置是未来最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继电保护在很多电力企业的运行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对继电保护的故障问题做到重视, 同等条件下只有对微机保护进行不断的提高, 才能使电力系统的基本功能得到保护, 此外还应该具有相应的存放空间, 将故障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长期的存放, 从而使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促进通信能力的强化。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在电网的稳定运行中继电保护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继电保护的任何故障都会使电网运行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在当下随着电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继电保护技术也愈加重要。因此, 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研究, 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浩, 周怡彤.浅谈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 2012.

[2]糜德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赵君.浅谈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 2013.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10

关键词: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飞越,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开始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学科, 但是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提升, 电网结构的扩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继续创新。

二、继电保护发展的现状

在建国初期我国没有自己的电力系统, 都是在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 然后建立了自己的继电保护单位, 并且构建了属于中国自主的继电把偶技术队伍, 我国在接下来的几年也相继实现了继电技术的自主研发, 并且逐渐组建了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的教学完整体系, 也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 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就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 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变化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比索闭锁距离保护, 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 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这也代表着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飞越。

直到70年代末, 我国开始设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就逐渐将晶体管继电保护系统所取代, 直到现在很多工厂还在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技术, 在此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起到了巨大作用, 不仅实现了继电保护技术上的突破, 也完成了许多实验性继电技术的实践, 为我国机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 科学研究工作者又开始研究计算机继电保护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是我国一些重点大学和研究所参与到了其中, 根据计算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原理, 在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 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也证实了我国独立自主创造计算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开始。自此以后我国各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都开始专注于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 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 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 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微机保护的时代。

三、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微机硬件保护系统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这个过程中微机线路保护硬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由最初的原始CPU结构发展到多CPU结构, 然后到最后的大模块结构, 这个过程的发展也代表着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 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 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 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 强大的通信能力, 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 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许多小型计算机中都采用了继电保护技术, 不仅在计算机体积上进行了改进, 还在计算机运行速度上进行了提升, 通过技术上的创新, 实现了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的设计, 在微机模块上也有进一步的突破, 加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 也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2网络化

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其网络性的存在, 网络化技术的出现不仅让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流通, 也让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更进一层。直到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 我们所使用的任何生活生产用品都有其技术的应用,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极点保护技术中, 对于继电故障的检查与判断予以应用, 并且实现了故障信息的共享, 将整个系统利用网络连接到一起, 实现了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而且在继电保护装置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能够准确直观地找到系统故障点, 然后准确地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分析、监测。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

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条件下, 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 使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化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 也可将他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意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部但可完成机电保护功能, 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 亦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将室外变电站和变压器设备等进行自动化运行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指挥中心, 依照在电力设备中出现地电压和电流作为媒介, 实现电力系统的运行, 这时也就可以更好地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 完成数据的实时传输, 在发生电力故障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故障点, 并采取相应措施, 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4智能化

随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越来越多地科学研究者开始将智能系统应用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中, 使用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先进技术, 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 比如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问题, 还有就是神经网络方法将改变电力继电故障的时间, 这些技术的出现也更为贴切地证实了继电保护技术的飞越, 而且很多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小地成绩, 相信在不久地将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将会出现在各个领域, 也将为继电保护领域开拓更多地新思路。

结语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电力行业的投入, 无论从电力设施建设还是电力系统技术研发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其中最为重点地一方面就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主要经历了计算机化, 网络化,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讯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探究 篇11

关键词:继电保护发展趋势测试智能电网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1.1 继电保护装置基本组成

一般而言,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其原理结构如图1-1所示。

①测量部分 测量被保护元件工作状态(正常工作、故障状态)的电气参数,并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②逻辑部分 根据测量部分输出逻辑信号的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类型和范围,确定保护装置如何动作。

③执行部分 根据逻辑部分送的信号,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如发出信号,跳闸或不动作等。

1.2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①可靠性——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②选择性——指只有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切除故障。

③速动性——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

④速动性——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

1.3 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1.3.1 计算机化

在微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做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做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1.3.2 网络化

网络保护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它可以实现对变压器、高低压线路和母线的相关保护等功能。资源共享是网络保护的最显著特性,还可以结合高频保护和光纤保护来实现纵联保护。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即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接收本回路的输入量后,经量化处理,通过网络传送给其它回路的保护单元,然后各保护单元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跳开本回路断路器,隔离故障母线,其它情况时各保护单元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显然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有更高的可靠性。

1.3.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即实现了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的一体化。如果将保护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

1.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向人工智能的研究,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解决许多常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2 继电保护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的发展

目前国内继电保护产品检测主要依据IEC 60255系列标准和GB/T 14047国家标准进行。

2.1 继电保护测试内容

传统的继电保护测试包括基本性能试验、功率消耗试验、温度试验、电源影响试验、机械试验、绝缘实验、过载试验、触点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

在原有继电保护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根据继电保护装置发展的新特点,新增加的测试内容包括基于61850 技术的继电保护产品检测,时间同步能力检测,产品通信协议检测,软件测试,以及装置可靠性检测和安全性检测。

2.2 微机保护测试自动化

测试自动化是指测试系统可以按照事先编制的测试计划,自动、连续的完成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气性能、可靠性、通信协议、信息安全的测试。完整的测试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电气性能在静态模拟中的自动测试系统;②电气性能在动态模拟中的自动测试系统;③监控系统的自动测试系统;④通信协议的测试系统;⑤信息安全的测试系统;⑥继电保护测试专家系统。

3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智能电网的特征带来的网络重构、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运行等技术,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智能电网中,电网的自愈特征将会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常规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多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带来的后备保护配合、双向潮流、系统阻抗的变化等问题均会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带来困难。

同时,智能电网将给继电保护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智能电网中所采用的新型传感器技术,数据同步技术、时钟同步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IEC 61850 标准的应用,可以提供区域范围内数据采集的高精度同步,满足数据采集传输的实时性,保障数据传输过程的冗余和可靠性。

4 结语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继电保护要适应电网需求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继电保护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也应不断补充和完善,为智能电网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智能电网中广域继电保护的应用,IT专家网,2011.

[2]韩士杰,胥岱遐,施玉祥等.继电保护测试的发展方向(A),电工电气,2011(12).

[3]黄宝民,张晶.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A),科技资讯,2006(14).

[4]李世荣.继电保护发展的历史及其趋势(B),甘肃冶金,(4):30,

2008.

[5]钱雪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探究(A),科技论坛,2010(12).

[6]邵宝珠,王优胤,宋丹.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B),东北电力技术,2010(2).

[7]姚致清.继电保护测试发展方向的思考(B),继电器,(11):36,

2008.

[8]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9]郑飞,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研究(A),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继电保护现状发展 篇12

自建国以来, 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借着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东风, 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新时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继电保护技术在最近的40余年里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四步。

第一步, 传统继电保护技术的起步时代。在50年代的以前, 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基本上属于真空阶段。在50年代的期间, 我国技术人员以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学习内容, 建成了一支不仅有着深厚理论知识并且有这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的技术队伍。随后, 还引进国外的继电器的制造技术, 并且结合国内实际情况, 建设出了我国自主的继电器制造业。

第二步, 晶体管继电保护技术时代。在60到80年代之间, 晶体管被继电保护技术中广泛的采用。其间, 天津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开展合作, 研究出了500k 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 同时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也研制出了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两大成果成功的运用于葛洲坝500k V的线路上。从此我国在500k V线路保护上突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第三步, 集成电路继电保护技术时代。70年代,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运用于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课题已经开展。到80年代末, 集成电路保护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晶体管保护技术都逐步的取代。到90年代初期。集成电路保护技术无论是在研究还是生产与运用上, 都牢牢的占据了主要地位。

第四步, 计算机继电保护技术时代。1984年华北电力学院研制出的了输电线路的微机保护装置第一个通过鉴定, 并且成功的运用于电力系统中。从此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又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微机保护从此进入了业内人士的视野。到9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就开始进入到微机保护的时代。丰富多样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的一批性能优良、功能齐全的可靠机电保护装置、

2 我国现阶段微机保护技术的优点介绍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在最近半个多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由学习国外的传统技术到现在所使用的微机保护技术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跨越。无数的人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呕心沥血, 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微机保护技术相对于传统继电保护技术以及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继电保护技术来说, 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是有着成倍的提升的。

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级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正确动作率高。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微机保护技术能够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因为微机保护有很强的记忆力。所以就能更好的实现故障的分量保护。同时微机保护还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教学理论和技术, 运行正确率也很高。

其它的辅助功能能够更加方便扩充进来。比如可以方便的将低频减载、故障录波、自动重合闸以及故障测距等功能附加上来。

工艺结构条件优越。当今社会电脑被广泛的运用, 所以硬件相对来说也就比较通用。而且制造非常容易来实现标准的统一。并且装置的体积比较小, 盘位数量得到了减少, 耗能比较低。

可靠性容易提高。这个优势主要表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上, 数字原件不易受到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元件更换也不易影响到它。并且数字原件的自检和巡检能力很强, 可以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和功能软件本身的检测。

使用灵活方便。能够方便能维护调试, 缩短维修时间, 还可以根据运行经验通过软件方法在现场就实现改变特性、结构的操作。

能够进行远方监控。微机装置相比其他装置而言, 具有串行通信的功能。通过与变电所微机的监控系统的通信联络来实现微机保护的远方监控。

3 我国继电保护的发展展望

通过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 我国继电保护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走上网络保护的阶段。首先网络保护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它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微机保护相结合而诞生的一种新兴的继电保护的技术手段, 也可以将之理解为微机保护的强力升级版。

网络保护必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其各项保护的功能。比如谁变压器保护和母线保护。网络保护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数据的共享, 这样就可以实现本来由高频保护、光纤保护才能实现的众联保护。电力系统网络型的电力保护作为一种新型的继电保护类型, 是继电保护继微机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继电保护也必将采用计算机技术。这些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也得到了应用。继电保护技术在现在微机保护的基础上在慢慢的往网络保护上开始研究, 网络保护也必将带来智能化在继电保护上的运用, 从而继电保护会不断的向更高的层次不断发展。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 继电保护在现今微机保护的发展上, 迎来的会是网络保护, 在网络保护全面应用之后就会向智能保护来发展。

4 结论

我国继电保护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技术的更新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继电保护技术从最原始技术到现在的微机保护, 并且我们也为下一步网络保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望的平台, 但是这些成就并不代表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已经值得我们满足了。在21世纪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上,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黄金时间。这些科技也必将带动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 继电保护的发展在21世纪也将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这就对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摘要:电力系统是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它主要是由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配线路、用电设备等部分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构成的。各个部分的联系都是以电或者磁来实现的。电力系统的工作是以整个系统为单位的, 也就是说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稳定正常工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1981.

[2]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水里电力出版社, 1988.

[3]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十年发展综述 (1997-2006年)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企业跨国并购价值评估下一篇:不协调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