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

2024-05-16

学讲(共12篇)

学讲 篇1

不知不觉一年多过去了, 徐州市推行的“学讲计划”依旧牵动着大家的心。它让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那就是在学讲的道路上继续不断求索。

以前的语文课,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没有老师的讲授, 学生无法走进文本, 更无法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于是课堂上我总感觉有好多东西要讲, 四十分钟总觉得不够用, 即使再多给我二十分钟, 我也会一分钟不浪费地继续讲。时间证明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 滔滔不绝, 学生反而会厌烦。尤其是这个学讲计划以改变学生学习状态为核心, 它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参与者、指导者, 真正的学习舞台要交给学生们。他们不再需要“填鸭式”教学模式, 而是渴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做老师的必须注意。其实他们大多数并不喜欢我们这种“掰开嘴硬喂饭”的模式, 他们也许想在课堂上做一次主, 他们也许想表现一下, 他们也许想有自己的步骤调整学习……这次全市兴起的“学讲”不正是很好的一次机会吗?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让学生活泼起来, 自主起来, 做回自我, 扎扎实实学进去, 大大方方讲出来。

学讲路程刚刚开始, 坎坷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我努力按照学讲几个环节备课、上课, 可却屡屡“碰壁”, 发现存在好多不好解决的问题:

1、学生不太会合作, 尽管分好组了, 也明确了分组任务, 可组织者能力有限, 不能很好地组织, 学生们也没有合作观念, 课堂上一个问题抛出去, 他们不能真正有实效地展开讨论, 效果自然不理想。

2、学生虽然喜欢这种自主合作学习, 只是他们还没能完全适应, 少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很好地把握讨论时间, 有点浪费大好时光。

3、课堂内容解决不完。语文课堂, 重在带着学生品读课文, 体会情感, 只是满眼都是重点, 围绕重点设计的问题一多, 还得照顾学生“学讲”情况, 一节课四十分钟下来我手忙脚乱, 跑这组讲讲, 跑那组说说, 课堂环节总进行不完。

4、语文课堂上问题的出示不能很好地取舍与设计, 有的时候过于简单的问题放在了讨论环节, 而较难的问题没有很透彻的剖析。

5、交流展示时学生不太勇敢, 不太敢表达、展示自我, 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即使站起来说也只是简单的三言两语。

6、激励措施也不太健全, 课堂上加分浪费时间, 课后学生争执太多。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了才能真的成功。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教研研讨活动中, 老师们都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成与败, 反思自己的课堂, 总结经验教训, 慢慢地我觉得思路不再像以往那样模糊, 课堂环节也更清晰了, 为此, 我也有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知识点的把握要精

围绕课文重难点设计合理的问题, 问题一定不能过多, 不能满眼里都是重点, 问题一定要简明扼要, 几个问题彰显课文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一定要放手, 可安排到课外完成, 或在预习时提前完成。课堂上只需确定两三个主问题, 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这样也有讨论的价值。学生展开讨论、经过交流、通过汇报, 我们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结一下, 如此, 课堂层次感会清晰很多。这样也不至于感觉课堂容量大, 内容进行不完, 老师也不会再感觉手忙脚乱了, 如此能提高课堂效率, 轻轻松松地用学讲实施教学。

二、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明确

我们按要求采取“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分法, 但因为班额较大, 学生差距比较大, 一组6人中有几个自顾不暇的, 再加上优秀的学生组织领导能力欠缺, 他们在一起讨论交流就会有困难。经过一节一节语文课上的观察, 我感觉想保证学习效果, 当务之急是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让他们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这样一来, 他们就不会感觉自己无关紧要了。组长负责整体, 组织讨论、学习;记录员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计时员及时提醒大家学习进度, 不能快, 否则没效果, 不能慢, 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发言者负责把讨论的结果代表小组向师生汇报, 和大家交流分享……分工一明确, 大家都不再“事不关己”, 反而抱成一团, 齐心合力完成任务。

三、自主预习内容要清晰

以前“学讲”刚起步时, 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习惯把预习放在课内, 这样教学内容总进行不完;后来我又试着把预习放到课外, 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去预习, 可我又发现有时候他们不去真正做预习, 或者即使预习了, 效果不好。渐渐地我明白了, 是我布置的预习内容不清晰。我应该先吃透教材, 把握好重难点, 设计出层次不同的问题, 再筛选出简单的作为预习作业, 课堂上一带而过, 作下小结, 而重要又有难度的问题则需要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语文课堂很需要新理念、新精神的引领, “学讲”的实施会激活语文课堂, 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热情, 锻炼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育真的需要大胆改革, 为了学生们, 我们真该对于“学讲”全力以赴。只要我们虚心学习, 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 反思自己的实践, 多展示, 多研讨, 多评价, 多总结, 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就是能打造出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很需要新理念、新精神的引领, “学讲”的实施会激活语文课堂, 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热情, 锻炼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育真的需要大胆改革, 为了学生们, 我们真该对于“学讲”全力以赴。只要我们虚心学习, 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 反思自己的实践, 多展示, 多研讨, 多评价, 多总结, 我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就是能打造出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精彩,“学讲”课堂,新理念、新精神,大胆改革

学讲 篇2

二、主要内容 1.观念要点:

一是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每个学生都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教师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激发兴趣,唤醒主动性,调动内驱力才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个渐近的过程,自主学习的程度也需要由浅入深地发展。

二是要充分地认识学生的学习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是不一样的,教学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异步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自主感知、理解、实践。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习基础,提供阶段性分级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指导。

三是要充分地认识学情分析的重要意义。教学设计要“以学定教”。学生的新知识是建构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态度、价值观都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教学设计、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四是要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对一”的教学效果最好。在班级授课制、大班额条件下授课,通过组内讨论、互助、质疑、共享,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对一”教学的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掌握学情,把握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五是要充分认识“讲出来”、“教别人”和“生-生质疑”对深化学习的意义。“讲出来”、“教别人”是自主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能够正确、清晰、条理地讲给别人听。“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力。“讲出来”、“教别人”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化,是要大力提倡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六是要充分认识“记忆规律”等学习认知规律运用对学习的意义。学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记忆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及时的复习巩固,有节奏的弹性学习时间安排,相近学科的间隔排列等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七是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学习、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教师要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主动开发并充分运用网络学习资源改善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要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展自主的、泛在的学习,提高信息化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

八是要充分认识落实教学民主,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要着力引导教师关心、关注、关切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志状态、生活品质、学习进步;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思考、实践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热爱学校、认同教育、理解老师、团结同学、合作学习。

2.原则要点:

(1)掌握学情原则。着力创新学情调研方式,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检测、作业、专家咨询等多种途径方式,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方法,学习兴趣、爱好等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预见性,加强课堂师生活动的策划和设计。

(2)自主学习原则。着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发微课、学案等“学习资源包”,为学生提供泛在的学习空间、资源和导学支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自我阅读学习资料和生生互助为主要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进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预)习,实行先学后教,实现课外(课堂前期)学习、课内研讨交流的“反转教学”模式。

(3)合作学习原则。着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针对学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研究和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分组方式、组内分工、研讨程序和方式、研讨成果汇报展示,组内激励和组间竞赛等问题上开展深度研究,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4)学生“教学”原则。着力学习实践“学习金字塔”理论,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黑板前“讲出来”、“教别人”,实现“学会”、“会学”、“教会”的学习程度的“三级跳”,引发“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5)当堂巩固原则。着力认识领会“记忆规律”,在课堂上加强“编码”、“组块”等记忆方法的运用和训练,强调学习节奏、学习反复、学习检测,落脚在当堂检测的学习效果上。

(6)指导学法原则。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习兴趣激发,启迪发现兴趣,形成爱好;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系统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在学习计划、读书、做笔记、做作业、复习、预习、课堂讨论等学习环节、学习程序方面,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学习风格。3.操作要点:

(1)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一般按照 “课前(或课堂前期)预习(导学)—课内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教学环节实施。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变通、组合部分环节。

“小组讨论”: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生交互可以解决的问题。

“交流展示”:是固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报告学习成果,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学习内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观点概括、问题表述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等综合能力。

“质疑拓展”: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把共性的问题、组内尚未解的问题、需要拓展探究的问题,通过组间学生“竞赛性”、“教别人”的讨论,进一步加以解决,发展学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维。

“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

“小结反思”:是建立知识联系,领悟学习成果的环节。引导学生概括、小结课堂上学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领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增强学习习惯养成的自觉。(2)教学设计:“以学定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要求,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摸清学情是教学设计、决策和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是课前、课中的过程性工作体现。要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水平的学习任务,要提供有难度、梯度的学习资料,要对学习内容、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及学习评价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根据学习程度,对学生分类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度、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3)教学行为:

①学生行为:学生要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探索者,变要求学会为要求会学,真正能够“学进去”。对应“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个教学环节,学生全程自主学习体现在“五学”学习要求上,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

自学:以学习任务书、学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互学:以“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为学习形式,通过生生互助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

问学:以提问、质疑的方式,探讨学习问题,拓展学习内容,达成举一反三。

“教”学:在“小组讨论”和“质疑拓展”环节,以“教别人”的方式,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

悟学:总结学习结论,感悟学习成果。②教师行为: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和对教学的设计上,即对学习内容、学习程序、学习进度、学习形式的安排上和组织上;体现在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上。

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步在学生的课桌旁。要更多地强调教学方式转变中“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体现在“五步”的要求上。

在指导学习预习时,不要“嚼烂再喂”,要“让一步”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感知;在解决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时,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缓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发现问题,“一对一”教学;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踱一步”,给学生留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学习成果。

4.评价要点:(1)学情调研和“以学定教”的情况。指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准备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否根据学情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适当的难度、梯度、程序。

(2)学生学习情绪状态。指学生能否感兴趣地、兴奋地、愉悦地投入学习,是否表现出学习成就感。

(3)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指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目的、有序、有成效地开展,每个学生是否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困难是否都得到了解决。

(4)教学目标达成度。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否关注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是否关注学习情感体验和态度形成。

三、主要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学情调研和课堂教学现状调研分析,进一步认清学生被动学习造成的学习效果低下的后果和给学生发展造成的伤害;进一步认清灌输式教学给教师造成的工作价值缺失和职业倦怠的影响;要进一步认清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师提高工作成就感,让学校的学习、工作、生活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重要作用。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改革的共识,增强推进改革的自觉性。

2.制订落实方案。各地(校)制订自己的“讲学计划”落实方案,进一步明确课改目标,细化内容,落实措施,有统筹、有计划地推进落实。切实加强“讲学计划”实施的顶层设计、理论指导、操作技能、案例研究、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要着力发现教师中、学校中课改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各级各类名优学校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行推进改革。

3.加强培训辅导。以校本培训为主,以校本研究为培训的重要载体,创新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与教科研、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加强理论学习,发挥专家引领、骨干示范的作用。组织校长培训,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4.健全交流平台。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教研、网络备课、远程教研会议平台,提高交流、研讨的质量。要围绕“讲学计划”实施,举办课改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微课、直播课等网络教研平台,推进课改研讨交流。凡是不符合“讲学计划”内容要求的,各级教研部门不得批准作为市县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

5.更新评课标准。研究制订“讲学计划”的评课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评课标准,增强评课的针对性、导向性,不能达到“讲学计划”要求的课,一般不得评为良好及以上等级。

6.加强视导督查。通过调研性视导、达标性督查活动,推进各地各校“讲学计划”实施尽快行动,尽快到位,尽快达标。7.深化课题研究。要针对“讲学计划”实施,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各地(校)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形成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市、县(市)、区要立项一批课题,形成一批成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课改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讲学计划”实施的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课改领导小组,一把手局长要担任组长,基教、教研、科研、电教、装备、宣传、督导、师资等职能部门要共同参与,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建立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部署相关的推进工作。课改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地要成立实施“讲学计划”的学科课改指导委员会,进行理论研究、标准研制,开展操作培训、技术指导。要经常深入课改第一线,帮助课改学校和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学校要围绕“讲学计划”实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实施“讲学计划”主体是教师、学生,关键在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各学校校长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提高课改领导力,强力推进,科学指导,重在落实,确保实现“讲学计划”各项目标任务。2.加大课改资金保障。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都要积极申请设立课改专项经费,用于推进“讲学计划”的学习培训、课改教研、资料印制、评先评优、成果汇编、宣传报道、创建评估等工作。每年的课改专项经费可从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比例不少于教师培训经费总数的6%。课改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由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校也要设立相应课改专项基金,课改专项基金总数不少于学校生均经费总数的5%。

3.组织课改达标验收。根据课改目标,按照分层指导、分步推进的步骤,组织达标课、达标学校评估验收活动。市基教、教研、督导等部门要研制评价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案,采取自评、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达标验收。老师的达标课由学校组织验收,“课改达标学校”由各县(市)、区组织验收,市教育局组织抽查复审;“课改示范学校”由各地推荐,市教育局组织评审。

4.完善课改奖惩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按学段每年评选10个课改先进单位;在全市范围内按学段、学科,每年评选10名学科课程建设首席教师,10名学科教学改革首席教师,10名课改专家校长;对课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各地各校也要组织相应评选活动,表彰奖励课改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将课改推进工作纳入学校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作为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根据课改组织推进情况,组织对课改先进县(市)、区评估督导。对推进课改工作不力,工作成效不佳的部门和学校,要对主要领导实行问责。

5.加大课改宣传力度。深化课改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对教学改革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借助教育门户网站、教育刊物进行宣传,同时,积极联系各级相关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新典型、好做法。

6.创新课改管理评价。要充分认识推进“讲学计划”实施的重要意义,领会和贯彻好“讲学计划”精神实质,不设框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尊重课改学校、教师的创造性,以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全面科学地推进课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务。

二、转变教师观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 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 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对学科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 师不是单纯 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 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 师。

三、转变教材观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学、中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各层次的教材内容缺乏传递性和发展性,致使体育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处于陈旧和滞后状态,缺乏时代性和超前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首先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 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使学生便于学习、掌 握本学科的基本框架,提高理论水平。第三,教材应多样化,除了必修课外,还应开设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应从不同的学生出发,设臵和安排教材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这样,学生既学习了体育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四、转变器械观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果在田径项目考核中,选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结合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的学习。目前在田径教学中,铅球的重量为男子小学3公斤,中学4~5公斤,中专、大学6~7.26 公斤;女子3~4公斤,因为铅球标准重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了,在技术教学中无法学习先进的 技术动作,仍然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投掷。其结果,必 然造成铅球运动水平和成绩普遍较低,并且容易使学生对铅球项目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自觉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适当降低重量的器械,加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如铅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转式投掷技术,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评考核的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增强对铅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以掌握技术动作为本,使动作 质量更高,姿态更美,技术更先进,为今后有机会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中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降低器材标准,将主要精力注重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利大于弊,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转变教学观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 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 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六小结

“学讲”,让课堂灵动起来 篇3

关键词:“学讲”方式;学习任务;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讲计划渐渐深入我们的课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践行学讲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因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我们的教学,传统的满堂灌只会让学生思维禁锢、墨守成规,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相违背,而且由于自己在近几个月的课堂实践中学习、体验、感悟,也感受到了学讲计划的强劲力量。说起来似乎很难,其实落实到点点滴滴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确定合适的学习任务

学讲计划,强调在设计教案时,做到“以学定教”,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度、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基础,对学生分类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学情,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我们可以抓住中心设置目标任务,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课题,反映了法布尔为什么这样的特点?先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提示学习任务的同时提示学习方法,再小组讨论,然后在交流展示中寻找教育机智,深入理解,知道感情朗读和感悟,适当地质疑拓展,最后灵活地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把课文的两个小事例读懂读透,感受课文选材的典型性。写法布尔小时候顾不得吃晚饭捉纺织娘而被妈妈批评,因为观察昆虫,放鸭子的时候捉了很多放在口袋里,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父母责骂,仍旧不改初衷,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保留,作为一生的事业。这样持之以恒为了梦想奋斗终身的小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很能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所以在质疑拓展环节水到渠成,孩子们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写父母的态度是侧面描写,更能衬托出法布尔热爱昆虫的程度和坚持观察研究的恒心。这时,我設计了一个小环节:采访法布尔,假如法布尔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对他进行现场采访,你会问什么问题?(教师扮演法布尔),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创造了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讲”方式强调的就是这个意思。是啊,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以促进他们更有效的学习和全面的进步。

我在学讲方式开展之前的一次教学中执教《春联》一课,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有几句话感觉诗意盎然,特别喜欢:“春联如诗,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春联如画,描绘美丽的景色,春联如歌,吟诵美好的生活,春联如梦,寄托美好的希望。”上课的时候就喜滋滋地有感情地背给孩子们听,希望他们一下子领悟春联的妙处。可感觉孩子一脸茫然!自己也认为这像在个人演讲,可当时也不知自己错在哪里,现在找到了答案。学讲计划,要求孩子们自己去领悟,教师要放低姿态,做孩子的引路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样才能用尊重、理解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在学习《生命桥》一文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感而发,而后自主质疑,有学生提出:“老羚羊为什么愿意做桥墩?”“年轻羚羊为什么默认老羚羊牺牲?它们冷血?还是?”这些问题问得很有质量,近而,我又组织学生进一步小组讨论解决,孩子们兴致极高。

三、让学习小组实现高效互动

所谓“合作学习”,也叫小组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彼此协助、互相支持的学习方式。这是相对于“独立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必要时要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

而且在组建小组时,也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还要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好、中、差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上课是否爱发言,是否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课堂上能否与同学很好地合作,这都需要老师事前做调查,并给学生编号,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小组讨论时要轻声细语,交流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我结合班级情况,把班内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1号为组长、2号副组长、3号书记员、4号汇报员、5号协调员、6号补充员,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此外,在小组内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拿到班内交流,班内提炼,全班讨论解决,完成小组互动、全班互动,有机整合。

孩子学进去,才能更好地讲出来。陶行知先生认为: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据此,“学讲方式”强调以帮助同伴“做、讲、练、教”为主要内容的“讲出来”,“教别人”真正达成学生自己的“教学相长”。

在教学实践中,肯定还有许多困难,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但只要自己愿意学,乐于干,大胆地给学生一个开放宽广的舞台,相信他们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学讲”,让课堂灵动起来 篇4

一、确定合适的学习任务

学讲计划,强调在设计教案时,做到“以学定教”,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度、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根据学习基础,对学生分类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学情,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比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我们可以抓住中心设置目标任务,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课题,反映了法布尔为什么这样的特点?先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提示学习任务的同时提示学习方法,再小组讨论,然后在交流展示中寻找教育机智,深入理解,知道感情朗读和感悟,适当地质疑拓展,最后灵活地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把课文的两个小事例读懂读透,感受课文选材的典型性。写法布尔小时候顾不得吃晚饭捉纺织娘而被妈妈批评,因为观察昆虫,放鸭子的时候捉了很多放在口袋里,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父母责骂,仍旧不改初衷,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保留,作为一生的事业。这样持之以恒为了梦想奋斗终身的小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很能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所以在质疑拓展环节水到渠成,孩子们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写父母的态度是侧面描写,更能衬托出法布尔热爱昆虫的程度和坚持观察研究的恒心。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采访法布尔,假如法布尔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对他进行现场采访,你会问什么问题?(教师扮演法布尔),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创造了情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讲”方式强调的就是这个意思。是啊,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以促进他们更有效的学习和全面的进步。

我在学讲方式开展之前的一次教学中执教《春联》一课,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有几句话感觉诗意盎然,特别喜欢:“春联如诗,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春联如画,描绘美丽的景色,春联如歌,吟诵美好的生活,春联如梦,寄托美好的希望。”上课的时候就喜滋滋地有感情地背给孩子们听,希望他们一下子领悟春联的妙处。可感觉孩子一脸茫然!自己也认为这像在个人演讲,可当时也不知自己错在哪里,现在找到了答案。学讲计划,要求孩子们自己去领悟,教师要放低姿态,做孩子的引路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样才能用尊重、理解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在学习《生命桥》一文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有感而发,而后自主质疑,有学生提出:“老羚羊为什么愿意做桥墩?”“年轻羚羊为什么默认老羚羊牺牲?它们冷血?还是?”这些问题问得很有质量,近而,我又组织学生进一步小组讨论解决,孩子们兴致极高。

三、让学习小组实现高效互动

所谓“合作学习”,也叫小组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彼此协助、互相支持的学习方式。这是相对于“独立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必要时要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

而且在组建小组时,也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还要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好、中、差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上课是否爱发言,是否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课堂上能否与同学很好地合作,这都需要老师事前做调查,并给学生编号,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小组讨论时要轻声细语,交流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我结合班级情况,把班内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1号为组长、2号副组长、3号书记员、4号汇报员、5号协调员、6号补充员,让每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此外,在小组内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再拿到班内交流,班内提炼,全班讨论解决,完成小组互动、全班互动,有机整合。

孩子学进去,才能更好地讲出来。陶行知先生认为: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据此,“学讲方式”强调以帮助同伴“做、讲、练、教”为主要内容的“讲出来”,“教别人”真正达成学生自己的“教学相长”。

在教学实践中,肯定还有许多困难,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但只要自己愿意学,乐于干,大胆地给学生一个开放宽广的舞台,相信他们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摘要:“学讲”方式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改革之风扑面而来,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

关键词:“学讲”方式,学习任务,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学讲计划学习认识 篇5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讲计划的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美国教育界名士乔依斯和韦尔在《当代西方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就是创造由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系、活动类型、教学设施等组成的环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1、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1)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3)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4)反馈结果。

“学讲”就是有价值地反刍 篇6

1“学讲”包含反刍

“有价值的反刍的学讲”的根本就是不仅给“石块”,还要设法炼成“宝石”。例如,阅读能力培养这个大课题,许多人觉得假大空。朱永新关于“阅读的力量”中论述:阅读好书,点亮心灯,教师就是点灯人……好老师是精神的引领,默默地做某种有意义的事情,给学生自由,融入生活,以小见大。这种润物无声、渗透式阅读就包含本文论述的“有价值地反刍”。相反,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逼着写出心得,纵使有“心得”,也只能是有“得”无“心”的必交作业。

所以说,自由空间和自主感知是“学讲”的前提,是“有价值反刍”的保证。因为学生更需要知识的消化。本文所述的“有价值反刍的学讲”,她包含拥有自主学习、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有独到的感悟、有价值的探索。

2“学讲”给学生空间

对少年而言,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其全面、和谐发展是“学讲”的根本特性,因此“有价值反刍的学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由之路。“学讲”也正以它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迎合了学生的“自主”需要,“有价值的反刍的学讲”就是素质教育。表现在:

改变方式,拓展空间

“有价值的反刍的学讲”就是要养成“有意创造”的倾向,获取学习的机会,赢得学习的快感。是一种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心智活动。例如,在《麋鹿》教学过程中,我实践了“反刍”模式。按照居住地分小区自主选择组员。组长主持本组学习,共8组,学生们积极查询麋鹿的生活习性,通过上网或搜集书刊杂志等资料,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探寻动物的奥秘。课堂展示语言流畅,学生大胆质疑,争论激烈;课后总结的文章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这种放手,这种收获,这种反刍与探索,不仅让自主学习有价值,也让我相信“学讲”,相信学生!

本次实践,提高学生信息采集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真假科学辨伪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心智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生活范围得到拓展,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世界的思索与总结都是我的意外收获。

古往今来,许多科学家身处自由空间,心境放松,探究欲强烈,才有某种新奇的发现。现在的学生忙于硬性作业,为考试而学习,虽鸡鸣而起,怎能自然、从容,怎能想得那么深远?可见,拥有自由的反刍空间与时间,其意义深远。再次证明,“有价值的反刍的学讲”是科学的重要的必需的,是“学讲”模式中的必然选择。

融入生活,获得体验

“有价值的反刍的学讲”教育,倡导学生玩出品质、玩出创意、玩出新见,过一种有头脑的生活。教育的使命就是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学讲”让学生从繁重作业中解放,贴近生活,融入社会,躬身实践,反刍知识,快乐探索;对未知事物产生神奇的好奇心。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体验。我的《麋鹿》教学实践就证明这一点,不做赘述。

今天,坚持“学讲”就是要让学生有价值地利用所谓的自由时间,有价值地反刍,有所探索,有所收获;坚持“学讲”就是要促进学生融入生活,产生独到的感悟;坚持“学讲”就是坚持超越知识传授的智慧教育;坚持“学讲”就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坚持“学讲”有利于教育的长足发展。

语文学科与《学讲计划》理念 篇7

《学讲计划》理念之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为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学讲方式”中的“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环节:全班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安排以优带差为原则, 小组之间为了彼此的集体荣誉感,组员们形成一股强大的竞争力。这样,我原来分明认定古板沉闷的七(3)班,此刻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异样的新奇感,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力量要释放———为新组织的“小家庭”而尽心尽力。

课堂上以糖块奖励优胜组, 为了集体荣誉每个小组成员都争着回答问题。原来一向傲慢的班里“第一名”此时也丢掉“只扫自家门前雪,不问他人瓦上霜”的帽子 ,在她的小组里一展风采,她的“小家庭”成员无不感到光荣,连最扶不起来的卢增户同学也满眼的信心百倍。就这样她的“风采”“照耀”了每位成员,学生因为问题存在的困扰被这“风采”吹得烟消云散, 学生既羡慕又感谢她。我们坚信学讲方式教学产生的力量是庞大的。

小组成立不仅让优秀的学生频频站起来发挥, 维护集体荣誉,而且让班级里自甘堕落的后进生争先恐后地表现。如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惊喜的是原来的“拳头大王”现在竟然他的拳头伸展———数次举起来抢答问题, 而且回答得准确全面:对于猫的来历、性情、地位和外貌等,让其他同学都咂舌。学讲方式的推行让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塑造的天赋。

《学讲计划》理念之二 :建构主义理念———鼓动每位同学主动学习、理解、运用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克服传统被动学习的弊端。

在学习理解每一篇课文时, 如果教师代替学生自主参与课文的机会,作为一位运输员生搬硬套地放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学生的情绪可以是欣然或者漠然,这样的局面是尴尬的。因为让学习的主人置身事外, 教师越俎代庖,主人无法身临其境,感受是浅显的。教学《斑羚分度》这篇课文时,如果让学生围绕“(1)斑羚为什么飞度? (2)斑羚怎么飞度? (3)课文让你有什么启示”三个问题,组织小组结合自由朗读体会,就会深深体会到人类的残酷,斑羚们为了生存求生方式的壮美。学生除了很好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旨把握外, 由于深入朗读还可以品味出“逼”、“目瞪口呆”、“灿烂中”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能力。由此看来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是令人欣慰的。

《学讲计划》理念之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念。他认为学生的全部心理过程是在交往过程中发展的, 而表现为合作的教学正是最具计划性与系统性的交往形式。采用“学讲方 式”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是符合这个教学理念的:班级内成立7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为了集体荣誉 ,都在尽力发挥 ,不但心智得到充分锻炼,而且互相质疑、解答,相得益彰。

采取学讲方式教学《真正的英雄》这篇课文的时候,7个小组各自承担着课后基础知识的掌握方法、“挑战者”号飞机的相关资料、总统发表演讲悼词前奏、7位宇航员的性格爱好、课文内容中存在的理解有难度的语句、总统讲话的最终要要旨课文给我们的启迪的七个方面。整堂课都是学生的,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徜徉,享受着小组合作带来的乐趣,收获着小组合作探讨的结晶。

在教学《华南虎》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几句话需要学生仔细结合时代背景揣摩,然后小组合作探究:“(1)观众们为什么会是可怜又可笑的? (2)我为什么羞愧地离开了?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深入理解语句,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在困难挫折中要拒绝猥琐,奋然前行。这样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态度有积极健康的思想表现。

《学讲计划》理念之四 :“学与做”相结合内化后 ,再外化教别人的理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由“分歧纠结”到“争讨,释然的过程:在课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读音、词义、句意和章意等方面的争议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展示交流,这样的知识交流过程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有段关于“爸爸吐血”的语句,其中“吐”的读音引起学生的争议:这个“吐”是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学生各执己见,但我引导:“大家要说出理由来才行。”结果,经过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后,第三组的黄康宁同学确定是第四声,因为只有第四声,才可以体现爸爸愤怒的心情是无法控制的,“吐血”是身不由己的身体生理反应,同时也能深刻体现人物的正义感非常强。

《学讲计划》理念之五:学生需要满足自我需要。每位学生都有求知欲和表现欲, 学讲方式教学可以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实现成就和满足自我的机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主体,教师不会剥夺自我实现的机会,这样就连平时表现很落后的学生在简单问题上也可以踊跃展现,满足自我。

教学《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时,学生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纷纷举手朗读,就连以前昏昏欲睡的陈蒙蒙同学也争着要显示对家乡热土的坚定誓言。因《学讲计划》的理念指导了我:要满足每个学生希望得到师生认可的需要,因此毅然给她朗诵机会,在《松花江上》配乐伴奏下令我们惊异的是:原来读书声音含糊不清的她,现在竟然在别的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中,向我们流露了:一个孩子对家乡的浓烈思念、对家乡丰富物产的赞美、对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错综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每个孩子都有潜力,落后生更需要得到别人认同的机会。

浅析“学讲型”课堂实施的意义 篇8

一、回归了科学的教育理念

( 一) 重新界定了教师的地位和立场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的 “学”是否得法, 是否高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 “导”是否有方。在学讲课堂中, 教师不需要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 但是怎样有效引导, 更为重要。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让学生的学习有序高效; 对疑难问题的引导, 帮助学生创新探究; 对学生成长的引导, 教书更育人。

教师是发现者。教师要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秉承科学务实的精神, 敢于发现教材的不足, 敢于提出质疑, 勤于探究; 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 实时监控学生的课堂状态和认知情况; 善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 根据学生的状态,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是倾听者。教师要摒弃教师绝对权威的想法, 摒弃绝对掌控课堂的行为, 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及时把握学情; 听取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不用标准答案扼杀学生的思考, 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予以尊重和鼓励, 予以客观中肯的评价。

教师是组织者。怎样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怎样组织学生分组合作, 怎样组织学生拓展探究, 怎样组织学生检测反馈, 怎样组织学生查漏补缺, 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对于课堂, 对于学生, 教师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 又要调得活。既要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又要兼顾课堂行之有序, 还要有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

总而言之, “从原理上讲, 教书好比开汽车, 点燃激励是点火, 方向盘就是导学案, 课堂环节流程是离合器, 刹车就像达标测评。”[1]

( 二) 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和 “主角”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课前的自主先学环节。自主是指自愿、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态度、能力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学生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检测反馈诸环节中。真正的学讲课堂, 教师要敢于放手, 让学生有权利质疑、有时间探究、有机会展示、有能力检测,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评价机制上。传统的课堂评价权利是由教师牢牢掌控的, 学生是作为被评价的地位而存在的, 而新型的课堂需要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机制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提倡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

( 三) 学习方法实现从 “学会”到 “会学”

陶行知先生把世上的先生分为三种: “第一种只会教书, 结果把学生变成书架子、纸篓子; 第二种, 不是教书, 而是教学生, 但学生仍是被动状态; 第三种是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更完整地说, “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 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从记忆性教学向理解型教学转变, 从填鸭式教学向参与式教学转变, 从被动型向主动型教学转变, 是 “会学”的必然要求。

在自主学习中, “会学”的标准是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检测预习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中, “会学”的标准是组员之间相互配合、互通有无, 在组内能够胜任各种角色的任务, 既乐于发言又善于倾听; 在文本探究中, “会学”的标准是思维活跃、能发现问题、能解决问题、能总结规律, 也敢于质疑创新; 在检测反馈环节, “会学”的标准是善于总结反思、查漏补缺、拓展阅读。

二、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1. 从教学时间上说,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杜郎口 “10 + 35”模式、 昌乐二中 “271”模式等课改成功案例都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教学效果的保证。学讲课堂中, 不管是 “学”还是 “讲”, 时间都是留给学生支配的, 学生课堂活动时间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教师只是以助学者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点拨。

2. 从教学内容上说, 以学定教, 在自主先学把握学情的基础上, 将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 确定教学重难点, 更符合学生实际, 更尊重学生需求, 也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 其中重要一环是阅读, 而阅读仅靠课上高效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还要重视课外的教学工作。

3. 从教学方式上说, 学讲课堂核心理念是 “自主、合作、探究”, 学讲课堂真正实现了 “两个转变”, 即 “灌输式教学为主” 向 “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 “接受式学习为主”向 “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结果, 更要重视过程; 既要重视建构的意义, 又要重视应用。建立完全的 “学生中心”, 真正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2]

4. 从教学关系上说, 一方面, 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诠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是平等的, 教学相长。不仅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也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另一方面, 没有教师 “主导”就很难发挥学生的 “主体”。不让教师唱独角戏并非就是纵容学生再演 “独角戏”, 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 “换角”, 而是学生是主演, 教师是导演, 是配角, 师生合演的戏才精彩。

5. 从教学效果上说, 高效课堂注重 “三性二意”: “三性” 即高效性、生成性、解放性; “二意”即知识的意义、生长的意义。高效课堂最终要实现三个解放, 即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而学讲课堂, 正是契合这种理念, 达到 “不教而教”的效果。不仅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探究、自己发言等方式掌握知识, 更提高了学习的素养, 为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九大范式[M].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P13.

学讲 篇9

“学讲课堂”的核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其中只起指导者作用。我认为“以学定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

(1)“以学定教”的“学”是指学生。陶行知说:“教什么和怎样教, 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 ‘人’的问题。”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年龄特征, 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认知规律, 研究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自觉性,启发学生的主动性, 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提供有难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学习资源和设计学习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序、环节,以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2)“以学定教”的“学”是指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整体地、 系统地把握知识脉络。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让后进生“吃好”,让优生“吃饱”。

(3)“以学定教”的“学”是指新课程标准。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依据自己执教的学段课程目标, 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联系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发展的能力,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二、课内—有效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参与度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据此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笔者采用了一些趣味活动,如:

(1)歌曲导趣法——升华课堂。教材中有很多英文歌曲,而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针对这一情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等认真教唱英文歌曲。学生边唱边跳,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了很多日常用语。

(2)民间游戏激趣法——丰富课堂。民间游戏来自于民间各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们的玩法很简单,也容易学,趣味性强,灵活多样,取材方便,场地自由,组织自如。因此通常我会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民间游戏。比如:指天星过天河、 编花篮、石头剪刀布、拾石子、打元宝、 丢沙包等。

(3)评价激励法——贯穿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英语教学应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且坚持使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中。例如在 “cinderella”这个单元,我要求各合作小组组建临时演出团,由一名组员运用所学句式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有一个小组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件符合各自身份的道具(如灰姑娘的水晶鞋、王子佩带的宝剑), 他们的表演一结束,我立即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表演进行评价和鼓励:看着被激励的同学眼里流露的喜悦之情,我也感受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得到了提高。

因此,教师要通过适时给予肯定赞扬和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 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特别要注意对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

三、课外—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加强运用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英语交际机会。可以结合实际组织英语竞赛,如英语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听写竞赛、单词接龙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另外经常性地编辑英语学习园地, 办英语墙报,成立英语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

全员小先生, 学讲小主人 篇10

一、学校文化、奠定基础

作为省首批陶行知教育实验学校, 学校根据陶行知倡导的“六大解放”, 提出了“六小少年”的培养目标, 开展了“小主人大愿景”的教育实践。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构建了以学为主的“解放课堂”, 为学校整体推进“学讲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解放课堂——教学核心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基本途径是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民主、尊重、和谐”是“解放课堂”倡导的师生关系;“自由、安全、有序”是“解放课堂”追求的教学品性;“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差异参与”是“解放课堂”描绘的学习愿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是“解放课堂”坚持的教学原则。

二、理论研读、激发灵感

学讲课堂的要义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思考, 让每一个孩子都发言”。如何把“学讲课堂”与我们的“解放课堂”相融会贯通, 达到“人人主动, 个个参与”, “讲出来、教别人”的理想学习状态呢?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带给了我们新的启发:“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据此, “学讲方式”强调以帮助同伴“做、讲、练、教”为主要内容的“讲出来”、“教别人”, 使学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反刍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 真正达到学生自己的教学相长。我校通过实施“小先生制”, 即:确定小先生身份, 明确小先生职责, 教会小先生方法, 发挥小先生作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

教给小先生一些方法, 才能保证课堂有序进行, 达成目标。我总结为:两个控制, 四个学会。

控制音量:一说讨论, 学生就叽叽喳喳, 整个教室一片沸腾。每个发言人都极力把自己的声音放大。为此, 我们对小组讨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人说话大声说, 两人说话悄悄说, 多人说话轻声说”。

控制时间:在电脑的桌面上设置一分钟、三分钟等计时器, 提醒学生抓紧时间。计时器终止, 小组讨论停止。低年级老师还经常采取击掌和口令的方式, 提醒学生静声聆听。

学会组织:学会组织课堂纪律, 才能保证听的效果, 老师教给学生这样的组织方法:“上台先环视, 安静再开口。自我介绍吸眼球, 一二三四条理清。看谁分神提问题, 我讲完了你来评。”

学会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训练学生清晰、完整的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老师通过“给出关键词, 串成一段话”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条理性和逻辑性。如:“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或“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会倾听:学生常常关注自我表达而不耐心倾听同学发言, 我们在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中, 提出倾听的具体要求, 如在语文课的学习中, 低年级要求:“看看发言人, 想想对不对, 对的我记住, 错的我反对。”中高年级要求:“同学发言静心听, 边听边想能补充;重要之处随手记, 学会学习我最行。”

学会合作: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时, 学生经常争先恐后, 有时还会因为没让自己说而愤愤不平, 所以, 老师一方面要努力做到机会均等, 这节课没有机会展示, 下节课优先考虑, 同时倡导同学和小组间的合作与谦让。“人人是先生, 还需听指挥;各种任务勇尝试, 有序谦让效率高。”

学校面向全校教师和学生征集各种学习小方法。例如:自学小方法、讨论小方法、倾听小方法、展示小方法、提问小方法、复习小方法、记忆小方法、读书小方法, 等等。老师将整理的学习方法放在校园网上, 让全校师生及家长参与评选, 以此发动大家都来关注和研究学习方法。最后, 学校分学段汇编《小先生学讲小方法》, 使之成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小工具书。

四、评价奖励、激发自觉

勤思考 促“学讲” 抓落实 篇11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讲计划;分组讨论

“学讲计划”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以前根深蒂固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被打破,课堂不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学的活动取代了传统教学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成为学生学、讨论、展示、收获的场所。

在推进“学讲计划”实施中,学生活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热闹了,但回到现实,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或者说比起传统教学,学生成绩提高了吗?通过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确实非常活跃,想要积极展示自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施之初,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活动确实有些纪律乱、效率低、花费时间长。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效率,让学生学得更扎实,作为教师,我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学案的使用

1.个性化编写学案

在以往的教学中,每课学案都是由备课组统一备课编写,每个教师只承担其中一部分工作,然后統一印刷。现在实行“学讲计划”后,每个平行班级的个性更加鲜明,只有任课教师才能真正掌握学生活动的薄弱点,这就要求学案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我们备课组讨论后决定,依然由备课组统一学案的框架,但是里面的具体细节,可由任课教师自己修改。虽然这样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學案的针对性也就更强了。我会根据本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学案中编排问题设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增加了,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

2.学案的科学使用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是新课讲授的基地,学生的学和思主要在课堂中进行。但“学讲计划”实施后发现,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削弱了教师的影响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掌控者,而是退居后位对学生学的活动进行调整和补充。这样课堂进度就变得缓慢,以前一课时的课堂要变成至少两课时。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用好学案这一利器。

想要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效率,势必要求学生课前多思,学案就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载体,也是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工具。这样大量的课前预习、课前思考就变相成为学生的课余作业,与以往相比,这是不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呢?这也是教师担心的问题。在我看来,还是应该尽量在学生在校时间完成学案。那应该怎么利用时间呢?按照我所教学科语文来说,每周有三次早读以及两节自习课时间,自习课留给学生完成作业的剩余时间以及每个早读支出10分钟留给学生完成学案的预习工作。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也加强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合理分配

课堂上“学讲计划”的实施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现,但在四十五分钟内,每个小组讨论的问题是有限的。以语文来说,课堂上每个小组主要讨论一个问题,然后给其他组同学展示成果,全班再就此进行讨论补充以加深记忆。

那么,教师如何分配讨论问题呢?我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结合学案完成情况分配讨论问题

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显示在学案上,课前教师对学案进行批阅以掌握学情,这样就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特别清晰,并以此为根据分配讨论问题。结合每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特别难的问题我会分配给学案完成较好的一组学生,请他们详细阐述自己的思路,以此为契机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考。如果课堂难度一般,我会重点检查完成情况较差一组学生的问题探讨,以此发现学生的思考缺陷,有针对性教学。

2.根据学生兴趣分配讨论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点的兴趣分布是有差别的。在“学讲计划”实施之初,我会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分配到一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渐调整问题分配,分配时更多考虑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以此为撬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三、“学讲”课堂的知识巩固

在课堂上学生讨论非常积极,成果展示气氛热烈,每堂课都很热闹,但是真正学到多少呢,这需要我们通过课后作业来查漏补缺。“学讲计划”后我们的作业布置也进行了调整,更具有针对性。课堂上每组学生都有重点讨论的问题,那么对于其他知识的掌握情况到底如何,作业上会体现出来,所以作业检查的是课堂上未分配到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中重点讲解。

“学讲计划”的推进是由浅入深,从一开始学生热闹学到现在学生扎实学,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教师要在“学讲计划”中做好引导人角色,多教学反思,开拓教学新局面。

学讲 篇12

一、“学讲方式”的基本内涵

“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为学生学习导向和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方式, “学进去”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 强调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讲出来”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 用所学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 强调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 达到复习、强化所学知识, 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 (1) 。

二、“学讲方式”课堂片断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形成结论、交流展示)

(2011江苏高考T2315分) 近代世界史上, 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 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 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 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起, 一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 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 占下院总人数的21%, 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 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 二者加在一起, 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 开始了产业革命, 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 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5分)

(2) 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4分)

(3) 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 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分)

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时首先把“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转化为“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条件”这一熟悉的问题, 然后根据材料一中“十七世纪时, 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段有效信息分析得出“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政治基础”这一结论, 再联系课本相关知识点得出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市场条件、资金条件、自由劳动力条件和技术条件。学生分析第二个问题时首先根据“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时间判断出“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君主立宪制, 然后再联系课本相关知识点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建立的”这一结论。根据材料三“1796年时, 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 占下院总人数的21%, 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 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 二者加在一起, 超过全院人数的70%”分析得出“贵族控制了下议院”这一结论, 然后再联系君主立宪制课本相关知识点可得出“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 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受议会监督”等结论。分析第三个问题时学生首先根据“1830年”和“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 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等有效信息可判断出“一次新的斗争”是“1832年议会改革”, 然后再根据材料四内容分析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强;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等结论。分析第四问时, 有的学生首先根据现代化史观明确现代化的要素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的现代, 然后根据材料一分析得出“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这一结论, 再根据材料四分析得出“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变革”, 最后得出经济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变革。有的同学则抓住“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中的关键词“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 指出几则材料涉及的都是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然后分析材料一得出“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这一结论, 再分析材料四得出“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变革”, 最后得出经济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变革。

三、感触和体会

1. 舞台有多大, 学生潜能就有多大。

由于学生的潜能是内隐的———看不见、摸不着, 因此我一直以为学生的潜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提升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学讲方式”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 我的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只要提供给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与空间, 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 潜能提升空间是无限度的。克莱恩说:“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从旁协助他们。” (2)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人的潜能无限, 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我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 你又受到激励, 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而这种激励更多的不是来自外部, 而是来自自己。心理学家奥托说了他的一则经验, 是自我承认法。” (3)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发展的潜能, 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 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通过这一段时间“学讲方式“的教学活动, 个人发现的确如此。如学生在分析以上材料解析题第二问时, 能够意识到要解决“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 首先必须确定什么是“保守主义的政治”, 然后学生能够根据“从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起, 一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时间判断出“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君主立宪制, 再分析材料三得出“贵族控制了议会”, 然后再联系君主立宪制课本相关知识点可得出“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 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受议会监督”等结论。同样学生在分析第四问“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时, 能够首先确定现代化包括哪些要素, 然后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判断现代化的要素有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理性化, 再根据材料分析得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变革。这些事实和事例无不说明我们提供给学生的舞台有多大, 学生的潜能就有多大。

2.“我的课堂, 我做主”———“生本课堂”。

“学讲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回归, 构建了原生态课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和成长, 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 激发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育教学的终端是学生, 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讲方式“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查找资料、明确思路、调动知识、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 无不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讲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内化所学知识, 而且倡导学生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结论通过多种形式当堂展示反馈出来, 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思路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同时教师做到了教学相长,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了回归, 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构建了原生态课堂。

3. 教师升级为“导师”, 由重教转变为重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程标准 (实验) 》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把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学讲方式”作为新课改的产物, 必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主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同时必然要求教师教学组织方式发生与之相应的转变。教师满堂灌、题海训练、演独角戏、唯我独尊、独霸课堂等传统方法, 早已不适应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要尽可能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 营造和谐良好的多边交流的学习环境, 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如学生在讨论总结完本文材料题中的第一问时, 教师及时引导总结, 让学生把问题转化为平时学过的熟悉的知识。又如学生分析讨论第二问时, 教师适时点出学生要关注时间这一关键信息词。再如学生在讨论分析完第四问后, 教师及时归纳点拨学生学会运用史观、哲学原理等指导分析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 笔者深切体会到“学讲方式”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改善了课堂教学生态, 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教学效果更佳。

摘要:“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为学生学习导向和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讲方式”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了原生态课堂。教师升级为“导师”, 由重教转变为重导。

关键词:学讲方式,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注释

1徐州市教育局制定.“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 徐州教育科研, 2013.

2[美]彼得·克莱恩著.吴运如等译.天天·天才——重视你与孩子本来的学习乐趣.远方出版社1998:11.

3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9.

【学讲】推荐阅读:

上一篇:液化分析下一篇:原创动漫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