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控制

2024-06-06

无线通信控制(共12篇)

无线通信控制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传输设置日益发达。无线电通信作为现代通信传输的重要传送方式,在如今的生活、特别是工业生产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不可估量。所以,在其常见形式的研究、实际应用以及设备运行风险的控制方面的努力对现代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应用,通信,创新,无线电通信的发展

无线电通信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来,一直在人们日常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后的几年里,因受光纤通信技术的冲击和自身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的停滞不前的双重影响,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应用有所削弱。90年代起,广大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运用的通信技术和工具有所扩展,经过比较,许多人做出选择,重新将视线转移到了无线电上,无线电通信又一次焕发出了活力,而无线电通信又迎来了其历史上发展的春天。经过这一时期的变化,无线电设置的研发和推广团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吸取教训,在其又一次兴起之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探究无线电在应用中需克服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例如克服抗环境干扰能力、提高信息传送的保密性、增加信息传送的效率等问题,达到了技术升级的目的,继而拓宽了无线电通讯的使用范围。

1 无线电通信与光纤技术通信的比较

无线电通信和光纤技术通信是现代社会主要运用的信息传送手段,无线电通信是通过网络蜂窝网和控制所在轨道卫星相配合进行信号传输设备,而光纤通信是通过光缆线路来传送大量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一个是光,另外一个是电波。相比较无线电的电路传播,光纤通信技术速度更快、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光纤通信并不能取代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在特殊领域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 无线电通信传输的常见形式及其技术改进

无线电通信是经过蜂窝网发送移动信号,达到通信的目的,而蜂窝网的移动信号一般是由城市发送的。无线电从城市的蜂窝网开始传送移动信号,在其蜂窝区覆盖范围内的车辆可以接收传来的信号,进行通讯活动,信息的传达不仅方便而且快捷。经过改良,无线电通信技术力求科技上的创新,已经完成由第一代更新至第二代,又由第二代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代无线电通信技术是将基台的数量扩充、分布区域扩大,克服蜂窝区面积狭小的困境,进一步密集无线电信号的覆盖,保证了信号接收的畅通无阻。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代无线电通信的最大特点是数字性的运用功能较强。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专门的人员会负责监测最低数字传送速度,再通过无线电基台和城市蜂窝网的“强强联合”来稳固信息传送结构,增大信号传送密度,为大众通信的效率提升提供方便。

无线电通信接下来的任务是巩固其在宽带连接服务和多媒体系统的更新。进一步运用尖端科学通信技术分化移动信号覆盖领域,将信号的覆盖区域划分为更小的部分,细化服务项目,各个击破,实现个人全球范围内信息的畅通有效。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经过这么多年的改进仍然在追求精进卓越,向更高层次发展。近些年来,技术人员始终在借助卫星传送无线电信号方面深入研究,试图利用卫星高空发送无线电信号将移动信息高效传送工作步伐向前迈进。

无线电通信技术经过层层的改进,地面与高空的信号传输工作达到了在技术人员的操作范围内可控,通信技术的掌握也向前迈进了很大一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移动通信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例如:天气变化对无线电通信的影响,通信系统的频度效率能否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宽带容量能否增大等。整体来说,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巨大,使用人群广泛,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也一片大好。

3 无线电通信传输系统运行中的风险控制

无线电通信自兴起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地理环境的通信一直是科研人员努力设法攻克的难题。例如高大的山峰阻挡电波的传送,密集的森林会影响电波频率,地形复杂的偏远地区技术落后,地形突兀不平,信号很难稳定。经过几年的发展,通过国际对无线电传输系统的资金和科研大量投入,其网络系统在接收信号的效率、传送码的正确率、传送范围的扩大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进步,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通信的干扰和个别地形奇特地区无线电不能正常传送这一系列问题在通信技术改进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近些年,科研人员在通信传输过程中嵌入式系统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对无线电通信的技术限制这一方面的僵局。

嵌入式网络系统模式是利用无线电技术在网络局限区域传送信号,以此来弥补无线电通信在其自身的空白区的传输的正常进行,实现通信的密集分布。在实验的过程中,科研人员设法在几个网络局限区应用嵌入式网络系统,使这些区域的网络通信相互连接,如果连接顺畅,无线电通讯局域网中信号传送的多个空白区域间就能正常通信,实现无线电通信的无缝隙覆盖。这样一来,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通信中,在任何地点都能快捷、有效地实现网络信号接收,从而加强无线电通信再传送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嵌入式网络系统在设计方面需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注意负责控制全局通信的主控模块的挑选。众所周知,在通信技术中主控模块的设置决定着无线电传输能否正常、和谐的运行。而操控全局的主控模块设备质量的好坏、科技含量的高低制约着无线电通信的网络信号,决定着无线电能否接收,确保着数据传送的正确率,如果主控模块质量过硬,无线电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会大大地减少。所以,嵌入式网络技术中主控模块的选择对无线电的传送过程起着

SDH设备抖动测试

薛继娟

(陕西通信装备检测校准中心,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传输设备经历了几代更新,已逐步完成了模拟设备到PDH设备、SDH设备的过渡。SDH有许多PDH设备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指针调整引起的抖动。传输设备的抖动对通信质量至关重要,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测试,对传输设备工程验收中抖动指标的测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SDH数字设备;相位噪声;抖动测量

中图分类号:TN925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的核心部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数字传输设备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模拟设备。数字传输设备具有保密性好,误码小,抗干扰能力强等许多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比如抖动。抖动指标超差将会引起信号畸变,导致数字信号的误判,影响通信质量。

2抖动产生的原因

所谓抖动是一个数字信号的有效瞬间在时间上偏离其理想位置的、短期的、非累计性的偏离,又称为时间抖动。所谓有效瞬间是指特定的重要时刻,例如对数字信号进行识别判决的时刻。所谓短期的、非累计性的偏离是指偏离随时间较快地变化,有正偏,也有负偏,平均值为零,通常认为变化频率高于大约10Hz就属于较快地变化。

抖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可归结于以下三个方

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时亟需谨慎,一般使用国际先进通信控制仪器。从另一方面来看,信息传送过程中,无线模块的设置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无线设备领域的改进会增加信号发射的效率,在简化无线电通信的后台运行中,会使信号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从而在节省设备资金的同时也能降低人力消耗,所以,在嵌入式系统中对无线模块设备的要求也很高。

总体来看,无线电通信传输过程中通过嵌入式网络系统的运行会增强局域网的覆盖率,增加可通信面积,满足一些需边接收信号边转移地点的用户的要求,降低了通信传输在运行中的风险,使无线电通信的传播更加可控。此外,无线电通过嵌入式系统主机和端机的协调配合,电波的流畅性更高,应用性将更加广泛。

4 结语

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科技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安全、可靠、可用性强的无线电通信设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信息传送速度,使信息传送不受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有力地促进着全球化步伐的前进,对信息传送便捷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无线电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量的高速运行。但无线电通信技术有其发展方向上的局限性,电波之间的连接不仅复

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5-0190-02

面:

(1)线路系统的抖动。在光缆系统中,除了一般的热噪声外,APD会产生雪崩噪声,LD会产生量子噪声、纽结噪声、模分配噪声及反射噪声等。这些噪声尽管机理不同,但结果都会使信号脉冲波形产生随机畸变,使定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波形产生随机的相位寄生调制,形成抖动。

(2)复用器的抖动。SDH网中的复用器抖动机制与传统的PDH网中的复用器有很大不同。在PDH复用器中抖动影响不是很大;在SDH网中,支路的同步机理是采用所谓的指针调整,由于指针调整是按字节为单位进行的,一个字节含8比特,因而一次字节调整将产生8UI的相位跃变。

(3)SDH/非SDH边界的准同步支路输出抖动。指针调整抖动的调整过程都最终反映为准同步支路输出抖动。由于指针调整是按单字节或3字节进行的,而映射是按单比特塞入进行的,因而指针调整产生的相位跃变影响要大得多,是SDH非SDH边界的主要抖动来源。

杂而且系统设置过程困难,应用过程中信号的稳定性不太能够确保。经过多年努力,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地区覆盖率增加,在传送文件、图表等信息方面的漏洞有所减少,但设施的更新和科技研发步伐的加快仍然是无线电通信技术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因涉及领域广泛容易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所以备受关注。结合实际,远瞻无线电通信在信息传送行业的发展方向,创新精神如果能主导无线电通信产业的发展,在当今越来越激烈的通信传输行业的竞争中,它一定能够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钱沈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2]单武.无线电通信技术及其管理[J].硅谷.2008.20

[3]宋怡桥,郑小平.光载毫米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2009,03

[4]张洋,邢峰,陆承杰.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硅谷,2010,12

[5]高弘成.网络宽带化和无线化的方向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无线通信控制 篇2

无线控制是利用无线遥测遥控终端设备,取代现场总线,无线控制远端设备的一种方式。PT2262/PT2272 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 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PT2272 最多可有12 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 地址

码,PT2262 最多可有6 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 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编码芯片PT2262 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 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 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 不接通电源,其17 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 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 得电工作,其第17 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 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 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 脚为低平期间315MHz 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 的17 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 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通信电缆敷设质量控制探讨 篇3

关键词:通信电缆敷设;质量管理;技术措施;施工方法;验收

中图分类号:TN91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17-02

随着通信市场的迅速发展,通信电缆敷设的越来越普遍。作为通信工程中的重点施工项目,电缆敷设对工程的进程有重大的影响。但由于整个通信电缆的敷设过程体系繁杂,电缆工程的地下隐蔽性,如果出现电缆故障,发现和排除故障将会变得相当困难。另外,在通信电缆敷设工作中存在的总体施工质量不高、安全意识不强、不能完全按图施工及全局意识差等情况使电缆的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对通信电缆敷设工程进行有效地质量管理成为了工程建设不容忽视的一环。

1通信电缆路径的选择

一般我们进行电缆敷设施工时,单纯考虑路径最短却忽视了高温、水泡、干扰、弯曲半径不够等不利因素,出现事故隐患,或引发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故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②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最短;③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④便于敷设、维护;⑤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另外,通信电缆路径选择应充分考虑排水功能,排水尽量采用自然排水,无法自然排水时,应在设计中考虑其他排水方式,设计图纸中应包括完整准确的路径图及排水系统图。

2通信电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

通信电缆敷设前应检查核对电缆的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电缆线盘及其保护层是否完好,电缆两端有无受潮;检查电缆沟的深浅,与各种管道交叉、平行的距离是否满足有规程的要求,障碍物是否消除等;确定电缆敷设方式及电缆线盘的位置;敷设中直埋电缆人工敷设时,注意人员组织敷设速度防止弯曲半径过小损伤电缆;敷设在电缆沟或隧道的电缆支架上时,应提前安排好电缆在支架上的位置和各种电缆敷设的先后次序,避免电缆交叉穿越,注意电缆有伸缩余地。机械牵引时注意防止电缆与沟底弯曲转角处磨擦挤压损伤电缆。

3通信电缆敷设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通信电缆敷设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须符合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等现象。②电缆敷设机具的配备:采用机械放电缆时,应将机械安装在适当位置,并将钢丝绳和滑轮安装好。人力放电缆时将滚轮提前安装好。③设置临时联络指挥系统:可采用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④在桥架上多根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方式画出来,以防电缆交叉和混乱。⑤电缆的搬运及支架架设:电缆搬运,一般采用滚动电缆轴的方法;电缆支架的架设地点的选择,应以敷设方便为原则,架设时,应注意电缆轴的转动方向,电缆引出端应在电缆轴的上方。

4通信电缆敷设主要施工方法

4.1通信电缆敷设

4.1.1水平敷设

敷设方法可用人力或机械牵引。电缆沿桥架或线槽敷设时,应单层敷设,排列整齐,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电缆严禁绞拧、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截面积大的电缆放在下层,电缆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应留有伸缩余量。电缆转弯和分支应有序叠放、排列整齐。

4.1.2垂直敷设

垂直敷设,有条件时最好自上而下敷设。土建拆吊车前,将电缆吊至楼层顶部。敷设时,同截面电缆应先敷设底层,后敷设高层,应特别注意,在电缆轴附近和部分楼层应采取防滑措施。自下而上敷设时,低层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大绳人力牵引敷设。高层、大截面电缆宜用机械牵引敷设。沿桥架或线槽敷设时,每层至少加装两道卡固支架。敷设时,应放一根即卡固一根。电缆穿过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后应将套管与楼板之间缝隙用防火材料堵死。

4.2埋电缆标石、挂标志牌

电缆标石、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功能,埋地、挂装应牢固。标志牌及标石上应注明回路编号、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和敷设日期。敷设电缆应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挂标志牌或埋设电缆标石,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志牌、电缆标石,施工完毕后做好成品保护。

5通信电缆工程的试验

出于安全运行的考虑,通信电缆工程安装敷设后必须经过试验。目前检查电缆工程安装质量的主要手段是交接耐压试验。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操作的方便性,对于新安装的交联电缆试验仍保留了直流耐压试验。但耐压试验有其特定的局限性,对制造过程中带来的微小气隙及安装中存在的微小缺陷无法及时发现,这些缺陷都会在日后的运行中逐渐发展为威胁设备安全运行的因素。在交接试验中引入局部测量将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6通信电缆工程的交接验收

6.1验收前应提交的资料和技术文件

通信电缆线路路径的协议文件;制造厂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试验记录、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设计资料和图纸、电缆清册、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及竣工图;电缆的型号、规格及实际敷设总长度和分段长度,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型式及安装日期;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中填充绝缘材料的名称、型号;工程的技术记录;试验记录。

6.2验收时应注意的问题

验收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①通信电缆规格应符合规定;电缆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齐全、正确、清晰。②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有关距离和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层的接线、相序排列等应符合要求。③电缆终端的相色应正确,电缆支架等的金属部件防腐层完好。④接地良好。⑤电缆沟、工井内无杂物,盖板齐全,隧道内无杂物,照明、通风、排水等设施符合设计要求。⑥电缆路径标志与实际路径相符。路径标志清晰、牢固、间距适当且符合要求。⑦防火措施符合设计要求,且施工质量合格。

7结束语

总之,电缆敷设工程质量是设计、准备、施工、维护和管理等因素综合形成的,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工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使电缆敷设工程质量长期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从而提高通信、信号、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成为施工企业日益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Quality Control of the Laying of Communication Cables

Chen Qingzhong

Abstract: In the communication cable engineering, cable laying is the key management project, the project’s proces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Articles from the path selection, the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laying, technical measures, construction methods, engineering, testing and transf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munication cable laying work detail,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无线通信控制 篇4

ARQ/HARQ技术逐步成为差错控制机制研究中的重点课题, 而ACK/NACK反馈技术是其重中之重。在此需求下, 关于ACK/NACK反馈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增加, 并形成了日韩、美国等为核心的专利技术竞争格局。

二、无线通信系统中重传领域专利申请状况

2.1申请量的年度发展趋势及区域分布

如图1, 刚进入21世纪初期, 我国关于差错控制机制中的重传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屈指可数, 基本处于平稳过渡期, 2006-2009年, 专利申请量呈现出几何式增长态势。2012年后, 相关专利申请量逐步走低, 这与专利申请公开的时间滞后有关。

申请量占总量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为中国52%、日韩23%、美国18%、欧洲7%。由于该统计是针对中国专利申请, 申请来源主要中国申请, 同时, 国外的企业也非常的重视, 日韩、美国企业占有较多的申请量, 是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对象。

2.2申请人的行业分布及主要申请人

根据笔者统计, 如图1, 在差错控制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较多的前10个主要申请人中, 前四名均为中国企业, 进一步验证了电信研究院、大唐移动、中兴和华为等中国企业在中国通信领域的领跑地位。

紧随其后的高通、交互数字等作为通信行业龙头的美国企业, 作为通信行业全球的霸主, 其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不容小窥。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松下等企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从数量上看, 前7名的申请人的申请总量占全部申请量的一半以上, 与后面的差距较为明显。

同时可以看出, 企业申请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各科研院所及高校申请也不可小视, 至于个人及运营商申请量相对较少, 可能与该领域的研究成本较高、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有关。

三、涉及重传技术的专利申请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系统中, 差错控制分为两类:前向纠错FEC方式, 自动重复请求ARQ方式。随着LTE及LTE-A系统的飞速发展, 为了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提高效率, 提出HARQ技术。

根据重传内容的不同, HARQ技术可分为I型、II型和III型, 涉及发送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送部分主要涉及数据块的发送与重传、ACK/NACK信令消息的接收与处理, 接收部分主要涉及传输数据的接收与相关组合、ACK/NACK信令消息的生成。

通过对检索结果分析, 针对差错控制领域重传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涉及ACK/NACK的反馈冲突、编/解码方式、重传格式等方面。

四、总结

通过对差错控制这一领域的分析, 我国整个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利发展竞争势态可见一斑。以美国高通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跨国企业的专利部署形成了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需要研究适时的知识产权战略, 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日益激烈的专利竞争。

参考文献

[1]王江海.LTE_Advanced系统中HARQ技术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0) :900

通信与信息控制个人简历 篇5

户口所在: 越秀区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81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85 kg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项目总监/经理/主管, 项目营运总监/经理/主管

工作年限: 15 职 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工作经历

某科技公司 起止年月:-11 ~ -1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

担任职位: 总监

工作描述: 负责网站运营与项目管理,百万元投资项目,短期实现盈利。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某公司 起止年月:1995-07 ~ 2004-10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担任职位: 高级项目经理

工作描述: 负责信息网络建设的组织、计划、实施、管理。成功实施多个投资规模百万

毕业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

无线通信控制 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安全运行;分险点分析;危险点控制

一、电力通信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分析

1.电力通信系统的危险点分析

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贯穿了通信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危险都会对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通信系统的危险环节也是威胁电网安全的环节。通信系统危险点的特征和电网类似,是指容易引发设备和人为事故的潜伏点。

(1)设备(网络)引发的危险点:①通信网组网不合理导致网架结构存在缺陷引发的危险点。②关键电路的可靠性不满足要求引发的危险点。③设备选型和配置不合理導致通信设备运行可靠性差、无保护手段引发的危险点。④重要独立通信站及变电所厂站通信直流基础电源可靠性差的危险点。⑤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后设备性能指标下降、可靠性降低引发的危险点。⑥通信设备(含电源设备)的防雷和过电压水平的控制。⑦通信设施遭受外力破坏引发的危险点。

(2)行为引发的危险点:①运行操作和检修中违反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构成的危险点。②在通信故障处理过程中,通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够、维护经验不足,导致故障范围扩大引发业务大面积中断事故构成的危险点。③运行资料不完成、不正确,重要数据无备份,导致无法快速修复故障。④现场检修工作无计划,不履行停(复)役申请、擅自操作设备,改变设备运行方式和接线方式的控制。⑤检修专用工具、仪器仪表、备品备件配备缺乏,导致设备故障无法及时修复构成的危险点。

2.电力通信系统危险点的查找方法

危险点是客观存在于整个通信网中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由于它的潜在性和复杂多变性,使得对危险点的查找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既然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就一定有能力认识它、防范它。要控制危险点,首先要查找危险点,危险点查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场巡视。通信运行检修人员在日常现场巡视过程中,可以发现通信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异常、光缆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机房环境是否符合运行要求,找出运行设备存在的危险点。

(2)归纳分析。根据历年来在通信运行和检修记录中统计出的设备故障分类、发生原因、时间分布、违章现象、违章原因等数据,提出危险点查找的方向和重点。

(3)专项检查排查。结合年度春冬季安全大检查、迎峰度夏和重大节日保供电安全检查、防台抗汛安全检查等活动开展专项检查排查,找出通信网存在的危险点。

(4)差异对照。根据通信管理规程制度、电网安全性评价对通信的评价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反措内容和二十五条反事故斗争的要求等,逐项进行差异对照,找出通信网存在的危险点。

(5)安全性评价。按照安全性评价标准,全面、系统地评价通信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平,及时发现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通过安全性评价逐步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目的在于提高通信系统的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二、电力通信运行维护管理中危险点控制方法

通信网运行维护管理中危险点控制主要包括设备危险点的控制和行为危险点的控制,危险点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通信网的安全运行,运用技术和管理手段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

1.通信设备(网络)危险点控制

由于通信网在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原有的观念、技术、标准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电网的需求,通信网的网架结构、系统容量、性能指标、可靠性要求等存在的不足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需要进行危险点控制:

(1)键电路、关键业务可靠性的控制:①电网调度机构与其调度范围内的下一级调度机构、变电站及大(中)型发电厂之间应有两个及以上独立的通信传输通道。②同一套光纤传输网元上不能复用多套保护电路或安全自动装置,单台PCM设备复用同条线路多套保护电路。③电力调度机构与变电站和大(中) 型发电厂的调度自动化实时业务信息的传输达到同时具备网络和专线通道,网络通道与专线通道应进行物理隔离。④电网调度及重要厂站调度电话采用异地异机同组组网,组网中任一交换机瘫痪,仍能保证调度通信畅通,提高了调度电话的可靠性。

(2)设备选型和配置不合理导致通信设备运行可靠性差、无保护手段的控制:①通信设备选型应避免技术落后、协议通用性差或技术寿命短的设备(网络)。②重要通信站的设备未实现关键部件的冗余配置,如传输网元的电源板、矩阵、交换、重要支路板。③复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重要通信设备应分别由两套独立的通信电源供电,两套通信设备和通信电源在物理上应完全隔离。

(3)重要独立通信站及变电所厂站通信直流基础电源可靠性的控制:①重要独立通信站及变电所厂站配置通信专用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供电时间一般应不少于4h)。②在供电比较薄弱或重要通信站应配备柴油发电机。③重要变电所厂站不宜使用变电所直流系统经逆变给通信设备供电。④通信设备(含通信电源系统) 应有完善的通信监测系统和必须的声响告警装置。

(4)通信设备(含电源设备)的防雷和过电压水平的控制:①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的要求。②应定期对通信防雷系统进行检查。

(5)信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控制:①高山无人值守微波站应完善环境监控和现场的技术防护。②重要光缆应选择合适的路由,与道路交叉跨越,应确保净空高度。③穿越小动物活动频繁活动区域,应选用合适的光缆。④地埋光缆应标志清晰。

2.行为危险点控制

运行操作维护中的行为危险点是通信网运行维护管理中危险点控制的关键。

(1)运行操作和检修中违反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的控制:①推行通信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强化生产现场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人员的安全和质量意识。以通信生产或作业现场中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电网通信自身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②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做好基本技能和行为的规范化培训;对新员工确立“师傅带徒弟”的成长模式;个人的绩效合同中加入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考核指标;安全意识和思想的教育培训。③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工作责任分解点,强化安全奖罚措施。

(2)通信直流基础电源维护过程中防止通信设备供电中断的控制:①在变电所所用屏的工作应开二种工作台票,由变电运行人员监护和接引。②蓄电池带运行负载放电及均充。带负载放电,严禁关闭开关电源,只允许降低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确保在蓄电池故障情况下仍能保证负载的不中断;带负载均充应注意负载额定最高电压的容值。③在自动电源的切换试验应在负载良好状态下进行,严防负载短路,设备烧损。

(3)通信专业网管误操作的控制:①网管系统操作应有专人监护。②网管服务器及工作站不得安装、运行与网管无关的软件。③服务器及工作站的开关机、重启须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4)现场检修专用工具、仪器仪表、备品备件配备缺乏,导致设备故障无法及时修复构成的危险点的控制:①检修单位应配置现场作业检修工具专用箱,配置专用工具,确保现场检修的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②建立仪器仪表日常检查,定期通电试验及测试。③根据通信设备运行和设备故障率情况,确定备品备件配置最低限额标准,编制通信网络(设备)备品备件清单,并有完整的版本信息,对故障返厂维修的备品备件要跟踪,修复后应测试。

三、结语

无线通信控制 篇7

1 传统的列车控制系统中车地无线通信技术

虽然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国内的列车控制系统中已经出现了新型科技的车地无线通信的技术, 但是传统的车地无线通信技术依然得到广泛的应用。至今为止, 列车控制系统中车地的无线通信依然是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技术环节, 只有不断的改进这种技术方案, 才能有效的促进车地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 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

2 列车控制系统中传统的车地无线通信中存在的缺陷

迄今为止, 列车控制系统中的车地无线通信依然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 现代化的城市居民中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对传统的车地无线通信的安全性、可靠性产生了怀疑。目前来看, 传统的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列车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处于运行状态的, 但是传统的车地无线通信不能很好的配合列车的运行, 无线通信和列车在大部分时间内都不会有很好的契合度;

2) 标准的无线通信中适用的传输带宽相对比较宽, 但是在列车的运行过程中, 信号很容易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比如: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特别容易衰落、多普勒效应以及隧道通信本身的传播特性等等;

3) 民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与工业的应用差距相对比较大。

3 列车控制系统中的CBTC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控制系统中, CBTC是一种基于通信的列车的控制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CBTC相对于固定的闭塞来说它具有移动的特性, 所以又把它叫做移动闭塞。这种通信系统是迄今为止使用效率比较高的车地通信方式, 这种通信方式可以根据列车的状态确定列车之间的间隔距离, 同时这种通信方式所需要的设备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修的投资, 也可以及时地运行相关的信息,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列车控制系统的管理能力以及故障的诊断能力, 所以这种移动的闭塞系统更能够满足人们对铁路交通的需求。

3.1 CBTC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个CBTC控制系统中包含DCC, SCC, OBE, SOC等几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 每一个子系统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 几者相互配合, 协调工作, 共同实现列车控制系统车地无线通信的正常运行。

3.2 交通无线通信控制系统中的CBTC系统本身的特点及其分类

CBTC这种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移动闭塞已有的缺陷, 和其他控制系统相比, 它具有更大的优势:

1) 实现城市轨道与列车之间的双向的通信, 而且它能够容纳的信息量也比原来多出很多;

2) 这种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轨道建设需要的通信设备, 减少了购买设备所需要的投资, 而且, 相对来说这种控制系统的设备更加便于维修;

3) 在紧急状态下也可以利用这个系统的线路疏散人员,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员的伤亡;

当然, 除此之外, 这种控制系统还有其他的很多优势, 但是它依然存在很多缺陷, 这就需要业界人士的继续努力, 不断改善车地通信的设备, 不断优化车地无线通信的设计方案。

4 CBTC控制系统的主要分类

CBTC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信息传输方式,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电缆环线传输;

2) 无线通信传输;

3) 其他媒介传输等。

5 CBTC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CBTC这种控制系统能够在城市轨道列车控制系统中得到长久的应用, 主要是因为它的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强, 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ATS功能。这项功能在其他控制系统的原有功能上又增加了其他的功能, 比如:双向通信, 能够很好的配合移动闭塞的相关要求, 自动显示列车当前的状态等等,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乘车人员带来了便利, 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2) 联锁功能。同样的这项功能也在原有的基础性上增加了其他的功能, 比如:设备和ATS实现良好的配合, 实现列车运行的双层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装后发送到GSM网络。

3) GPRS/GSM移动数据传输网络

现场监控点采集的数据经GSM网络接口功能模块进行解码处理, 转换成在公网数据传送的格式, 通过GPRS无线数据网络进行传输, 最终传送到监控中心IP地址。

这个系统的综合性非常强, 它运用了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监控分析软件和通迅网络, 它的优点也很突出, 因为信息采集点之间以及采集点和控制中心之间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 这样不用重新架设新的网络, 从而缩短了建设的周期, 降低了建设的成本, 并且方便了设备的安装、简化了维护程序。

4.3运行环境要求:WINDOW2000或WINDOW2000SERVER或更高级的版本;数据库要求:SQL SERVER 2000

综上所述, 是对GPRS系统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应用的简要说明, 为了更好地实现监控, 还需要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如果将自动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以及GIS等信息技术引入到环境监控领域, 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流域污染物排放的监督和整治, 杜绝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世云, 林春绵, 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0-75.

[2]方力.Are GIS在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4) :60-62.

[3]徐赛华.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07.

[4]岑宇森, 熊芳敏.基于GPRS的嵌入式污染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 2009 (8) :20-23.

[5]孙海林, 贺鹏, 朱媛媛.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在污染源在线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研究与监测,

(上接第214页)

3) 实现列车的检测。这种功能可以完善列车运行故障的诊断, 便于及时进行列车的维修甚至报警;

4) 实现高速列车的快速定位。在列车的运行过程中, 精确的定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控制, 保障了行车安全以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5) 可以实现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间隔控制, 根据列车自身特点及行车线路改变长度, 既可以随着列车的移动而移动, 又不需要地面上的信号,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的投资, 而且方便快捷。

除此之外, 这种控制系统还有其他几方面的功能, 这种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车地通信系统, 为相关工作人员、乘车人员带来很大的便利, 同时, 还为相关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

6 结论

虽然说, 到目前为止车地通信依然是列车整个控制系统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 车地通信将会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相应的人民的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增加。不管在什么时代, 出行交通问题一直都是人民热切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的交通在各个方面都应用到了新型的高科技产品。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工程设计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通信工程,列车控制,无线通信

参考文献

[1]李春.城市轨道交通车地宽带移动通信技术选择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 (6) .

[2]林海香.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在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关键技术[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 (3) .

无线通信控制 篇8

GPRS无线通信以IP封包形式传输,通信计费是以其传输资料流量计费,通信费用便宜、技术成熟、传输速度快。因此,GPRS无线通信被广泛地应用于远程无线控制终端设备通信中。

随着GPRS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GPRS无线通信已经被模块化,用户只需要负责GPRS模块与自己的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即可实现GPRS无线通信。

本文选用GTM900作为GPRS通信模块,LPC2214作为驱动GPRS模块的处理器,通过UART串口控制GPRS模块,最终实现了GPRS无线通信远程控制I/O口终端的设计。整个设计采用UCOS操作系统[1]控制,串口通信采用标准的MODBUS协议,深入地解析了GPRS通信数据帧格式和MODBUS协议数据帧格式,从而规范了整个GPRS通信和串口通信的方式,从而确保了GPRS无线通信稳定且可靠。

1 GPRS模块GTM900介绍

1.1 GTM900系统框图

GTM900是一款可以通过AT命令实现GPRS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TE是与GTM900连接的串口通信设备,TA是终端调制器,ME是移动设备。首先,串口通信设备TE可以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向GTM900发送AT命令,AT命令经过TA调试终端解析,返回对应的结果,并将结果发送到TE,如果需要跟互联网连接,则TA可以通过ME移动设备将信息发送到网络上去,也可以通过ME将网络数据接收回来,并传输到TE处理。

1.2 GPRS模块与LPC2214的硬件连接

本设计采用LPC2214作为TE串口通信设备,负责GPRS模块的驱动和通信数据的处理。如图2所示,LPC2214的串口负责控制GTM900的串口,由R22和C12组成的RC充电电路为GTM900提供上电复位信号,在上电复位之后,GTM900就可以通过串口信号线RX和TX完成和LPC2214的串口通信和数据交互。

1.3 GPRS模块初始化

在GTM900硬件与LPC2214连接之后,首先要对GPRS模块进行硬件检测和初始化,整个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检测GPRS模块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对应的AT命令为“AT”,即LPC2214需要通过串口向GTM900发送字符串“AT”,如果正常,则GTM900会返回“OK”字符串到LPC2214的串口FIFO中;接下来就是关闭回显功能,对应的AT命令为“ATEO”,这一步主要是防止向GTM900发送的AT命令返回传输;接下来测试SIM卡是否正常工作,对应的AT命令为“AT%TSIM”;最后,配置APN参数,对应的AT命令为AT+CGDCONT=1,“IP”,“CMET”,整个GPRS初始化完成,可以开始连接网络。

1.4 GPRS模块连接网络流程

GTM900的整个控制都是通过AT命令来完成的,对于每一种通信方式,都有对应的AT命令,由AT命令控制器完成对应命令的解析和实现。GTM900的连接网络过程如图4所示。首先,在连接网络之前,要查询GPRS信号强度情况,需要LPC2214串口向GTM900发送字符串“AT+CSQ”,如果信号良好,就可以注册移动网络;注册移动网络对应的AT命令为“AT+CGREG?”或“AT+CGEG?”,其中,LPC2214串口发送字符串“AT+CGREG?”表示注册本地网络,发送“AT+CGEG?”表示注册漫游网络;接下来就是TCP/IP的初始化,对应的AT命令为AT%ETCPIP=“USER”,“GPRS”,其中USER和GPRS代表用户名和密码,可以自己根据需要设定,中间必须加上逗号分开;接下来就是选用域名解析连接上位机,对应的AT命令为AT%DNSR=“域名”,域名就是用户GPRS需要解析的域名;最后,连接Internet,对应的AT命令为AT%IPOPEN=“TCP”,“DEST_IP”,“DEST_PORT”,其中,TCP代表TCP通信方式,DEST_IP和DEST_PORT代表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整个GPRS连接网络流程完成,如果连接网络顺利,则可以通过GPRS发送和接收IP数据包了。

1.5 GPRS通信IP数据包格式

GPRS在连接上无线网络之后,便可以进行TCP/IP网络数据通信了。GPRS在TCP/IP通信时发送数据帧格式为:AT%IPSEND=“DATA”,其中,“AT%IPSEND=”是启动TCP/IP发送命令字符串,双引号里面的DATA是用户发送的数据,只要用户以GPRS发送帧格式向GPRS模块发送一串GPRS发送数据帧,在GPRS接收端便可以接收到一帧GPRS数据帧。GPRS接收数据帧格式为:%IP-DATA:<LEN>,“DATA”,其中,“%IPDATA:”为接收数据帧包头,LEN为接收到用户发送过来的字节数,一共占用两个字节,DATA是用户发送过来的数据。

2 MODBUS通信协议

MODBUS协议[3]是一个请求/应答协议,可以用来规范主机和从机之间的通信方式。MODBUS协议规范、稳定且可靠,在串口通信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用MODBUS数据帧格式如图5所示。

GPRS主要是通过串口控制和交换数据,因此,采用标准的串口通信协议MODBUS协议可以规范GPRS传输用户数据段DATA,本文定义了2个MODBUS功能号,写多个寄存器和读多个寄存器,并将这2个功能号对应的用户数据段按照MODBUS协议标准解析成如图6和图7的格式。

设备号用来规定与GPRS模块通信的具体设备,占1个字节。功能号0x10代表写多个寄存器,对应图6数据帧格式,寄存器首地址代表数据写入第一个寄存器的地址,占两个字节,寄存器数代表连续从首寄存器开始写入的寄存器总数,占2个字节,写入寄存器的数据就是对应写入寄存器中的数据,每个寄存器对应其中1个字节的写入数据,最后是2个字节的CRC校验码;功能号0x03代表读多个寄存器,对应图7数据帧格式,与写多个寄存器相对应。

3 UART串口处理

GPRS模块与LPC2214之间的通信都是通过串口来完成的,其中,主要的串口处理包括串口发送和接收,而串口发送和接收都是以串口中断的形式请求CPU处理。下面定义了UART接收和发送参数结构体:

对于UART发送参数结构体很简单,只需要3个参数。其中,Buffer为串口需要发送的GPRS数据帧缓存区;Sending用来标志是否正在发送数据,用来防止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再次启动数据发送;Length是用来标志每次发送数据时Buffer中存放的字符数,发送GPRS数据帧时,通过不断的判断和修改Txd.Length可以控制GPRS数据帧的发送,当Txd.Length=0时表示一帧GPRS数据帧发送完毕。UART接收参数结构体比较复杂,其中,Buffer为接收GPRS数据帧缓存区;Buf Count用来表示接收到GPRS数据帧的字节数;Receiving用来防止在接收数据的时候启动数据发送,这里特地添加了一个Over Flag接收完成标志,用来监视GPRS数据帧是否接收完成,当接收完成后,开始复制Buffer中的数据到Data中;Data OK表示GPRS数据帧复制完成。

4 系统设计流程

整个系统设计流程图[4]如图8所示。首先,初始化LPC2214和UCOS操作系统,LPC2214初始化主要有PLL时钟初始化、中断初始化等。由于使用到UART1串口中断,所以需要初始化串口1中断,定时器0为UCOS操作系统提供系统节拍时钟,所以还需要初始化定时器0中断。

在UCOS操作系统初始化之后,整个系统的操作都可以使用UCOS操作系统的任务管理来实现。本设计一共创建了5个任务,分别是:GPRS初始化任务;GPRS连网任务;GPRS信号强度查询任务;串口接收数据处理任务;串口发送数据处理任务。其中,串口接收数据处理任务对应等待信号量队列,用来接收IP数据包的不同功能号,并做出对应处理;串口发送处理任务对应发送一个信号量队列,用来发送不同IP功能号回文;而其他3个任务都对应一个信号量。首先,发送一个GPRS初始化信号,启动GPRS初始化,如果GPRS初始化成功,则发送一个GPRS连接网络的信号量,启动GPRS连网任务,连网成功之后,再发送一个GPRS信号强度查询信号,启动GPRS信号强度查询信号,GPRS信号好,则可以开始正常的IP包数据传输,这时,开启UART1串口接收和发送任务,等待上位机的IP数据包,如果接收到上位机的IP数据包,则发送一个信号到UART串口接收信号量队列,启动串口接收任务处理,这里只针对功能号0x03和0x10处理,功能号0x10代表用GPRS向客户端寄存器写多个数据IP数据包,功能号0x03代表用GPRS向客户端寄存器读多个寄存器IP包,在收到GPRS IP数据包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之后,构建相应的GPRS IP数据包回文,并发送一个信号到UART发送信号量队列,启动UART串口发送任务,发送IP数据包回文到PC机上显示。

5 仿真结果与分析

上位机的IP地址为192.168.0.4,端口号为60055;下位机的IP地址为117.136.31.57,端口号为24256。

整个仿真过程为:1)上位机通过网络调试助手向下位机发送一帧MODBUS构建的写多个寄存器数据帧,如图9所示。其中14和10分别代表设备号和功能号;第1个0001代表写入下位机寄存器的首地址,这个地址是一个虚拟地址,这个虚拟地址与一个下位机的实际地址映射,这样下位机可以很方便地控制IP数据包的存放;第2个0001代表写寄存器的个数;02代表写入寄存器数据字节数,由于寄存器是16位,所以,每个寄存器写入2个字节数据;AA55代表写入数据;EB8E是CRC校验码。2)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一帧MODBUS构建的读多个寄存器数据帧,如图10所示。14 03 0001 0001与写多个寄存器MODBUS数据帧对应,后面D70F是CRC校验码,这一步就是要将写入下位机对应寄存器的数据读出来。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的MODBUS数据帧在下位机接收数据缓存Buffer中都会以标准的GPRS接收数据帧形式“%IPDA-TA:<LEN>,“DATA””存放,如图11所示。所有的数据都是以ASIC码形式存储的,前面是包头%IPDATA:<LEN>,存放在双引号中的是上位机发送过来的写多个寄存器的MODBUS数据帧,接收数据正确无误,下位机在接收到GPRS IP数据包之后,返回对应的回文,在图9和图10中可以看到下位机返回的回文,从回文中可以看到,写入下位的数据能够正确的读到上位机显示,整个GPRS通信结果正确无误。

6 结束语

针对GPRS无线通信远程终端I/O口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个从硬件设计到软件控制的整体方案。该方案详细分析了GPRS通信协议和GPRS模块控制AT命令,并根据GPRS标准协议规定了GPRS模块和LPC2214之间的GPRS无线通信数据格式,并采用MODBUS协议规范了它们之间的UART串口通信,使得整个设计规范和稳定,最终实现了GPRS远程控制I/O口终端。整个设计稳定、可靠,并且都是按照标准的协议进行通信,而且成本低,能够方便地运用于移动终端设备连网,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

摘要:GPRS无线通信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针对GPRS无线通信远程终端I/O口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个从硬件设计到软件控制的整体方案。在该方案中,完成了GPRS模块GTM900的硬件连接设计和软件驱动,规范了GPRS模块与LPC2214处理器之间串口通信的MODBUS协议标准格式,实现了GPRS无线通信。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来的方案成本低,且稳定可靠。

关键词:GPRS,MODBUS,LPC2214,GTM900,UART

参考文献

[1]刘宪鹏,吴长贵,凌筱清.基于GPRS远程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1,27(1):124-126.

[2]陈琦,丁天怀,李成,等.基于GPRS/GSM的低功耗无线远程测控终端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2009,49(2):223-225.

[3]聂明新,邹宇,莫奎.基于动态IP的GPRS远程监控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5):685-688.

无线通信控制 篇9

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使得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数据的通信,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固定向移动、单一业务向多媒体发展,由此无线局域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今无线局域网技术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用户已经信服了其可靠、卓越的性能并准备将其应用在规模更大、更为复杂的无线网络中,特别是企业用户,无线网络已经是他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有的无线局域网架构大多是采用智能型接入点——FAT AP的传统分布式结构。但这种架构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对每个AP分别进行管理;不能在整个系统内查看到网络可能会受到的攻击与干扰,从而影响了其负载均衡能力等等。随着企业对无线网络需求的不断扩大,加上传统的无线局域网缺乏统一的管理措施从而难以制定有效的接入和安全策略等局限性。一些高级企业用户对新一代的无线网络提出了新的特征要求,以无线控制器+FIT AP的集中式管理架构应运而生。这种架构通过集中式管理来简化AP,在此架构中无线交换机替代了原来二层交换机的位置,FIT AP取代了原有的企业级AP。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把安全性、移动性、QoS和其他特性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1 FAT AP分布式结构缺陷分析

FAT AP结构的根源在于此架构采用的是基于蜂窝的设计,在这种架构中,每个用户通过无线连接到特定的无线接入点AP,只有每个AP覆盖面称之为蜂窝。

此系统存在的缺陷为:

(1)信道间相互干扰,缺乏智能的RF管理策略

若工作在同一个信道的两个AP同时传输数据的时候,会发生数据传输的冲突,即信道间干扰。AP必须等待重传,这将影响整个WLAN系统数据传输的性能。由于存在信道间和周边环境的干扰,从而难以预测AP的实际工作状态,因此导致配置失误而影响无线网络的使用效果。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测试仪器可以很好地解决手动设置AP的RF问题。

(2)AP独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手段

由于AP是分散于覆盖区域四周的并且进行独立工作,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要求对每个AP进行基本安装等方面的配置工作。无线网络规模的扩大使得这种日常的安装维护工作变得相当繁琐。同时往往因为网络的临时变更和修改某一配置而耗费网络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无线网络的使用效果也会因此达不到管理者的要求,对企业和用户的生产和工作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

(3)漫游时存在的不足

终端向AP靠近时,信号强度增强,终端传输速率也逐渐增加,这就造成无线终端在漫游时连接速率不断变化。用户从一个蜂窝移动到另一个蜂窝,必须经历重新检索AP、鉴权、身份验证、重新连接等步骤,通常这将需要150~400毫秒完成整个过程,不可避免地将会造成网络延时,抖动,降低语音,视频通信质量。无线漫游,数据加密,数据重传等都造成额外的网络延时和抖动。语音,视频等实时应用对网络延时要求非常严格,在通话时候,听到语音时断时续是不可接受的。

(4)扩展性差

为降低相互间的无线干扰,在部署前,首先进行实地RF详细分析,找到闲置或者干扰最小的无线信道。一旦网络扩容或者调整,所有之前的工作必须全部重做,即重新进行RF分析,寻找合适的AP部署位置。

2 无线控制器+FIT AP方案的概述

2.1 方案的简述

顾名思义,FIT AP的目的是降低AP的复杂性。对其进行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P的位置,很多企业都对AP采用了高密度安装的方式,以便为每个基站提供最佳的射频连接。FIT AP通常被称作“智能天线”,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发送无线流量。它们会将无线数据帧发回到一个控制器,然后对这些数据帧进行处理,再交换到有线WLAN。这种方式把所有的数据处理能力转移到了核心控制器上,如图1所示。

采用无线控制器+FIT AP的方式不会改变现有的有线网络结构。AP和无线控制器之间通过LWAPP(IEEE802.11V草案)协议进行通讯,所有的无线数据、控制信息都以LWAPP封装的形式在AP和无线控制器之间传递,真正的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接口在无线控制器上。图2给出了FAT AP 与FIT AP两种方案的比较。

由图2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无线网络里面,没有集中管理的控制器设备,所有的AP都通过交换机连接起来,每个AP单独负担RF、身份验证等工作,因此需要对每一个AP进行独立配置,难以实现全局的统一管理和集中的RF、接入和安全策略设置。而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新型解决方案中,无线控制器能够出色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该方案中,所有的AP都减肥成了FIT AP,每个AP只单独负责RF和通讯的工作,其作用就是一个简单的RF底层传感器设备,所有的FIT AP接收到的RF信号,经过802.11的编码后,通过加密隧道协议穿过以太网并传送到无线控制器,进而由无线控制器集中对编码流进行加密、验证、安全控制等更高层次的工作。因此,基于FIT AP和无线控制器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具有统一管理的特性,并能够完成自动RF规划、接入和安全控制策略等工作。

2.2 方案的优势

(1)集中的、增强型的管理

FIT AP和无线控制器系统具有集中管理功能,所有的关于无线网络的配置都可以通过配置无线控制器来统一完成。此外无线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堆叠技术不断进行升级,增加可以管理的FIT AP的数量以完成任务。

(2)FIT AP具有多层物理MAC地址,每个用户群都可以与同一AP的不同MAC地址通信,使用户与AP之间变成单通道通信,从而延长了移动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以往的FAT AP不仅有内存与数据处理芯片等高成本部件,而且都具有IP地址,成为黑客攻入整个局域网的窗口和整个网络的安全漏洞。集中架构下的FIT AP只具有多层MAC地址而没有IP地址,对WLAN交换机的多重保护使黑客难获取它的IP地址,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二层加密,大大提高了局域网安全的门槛。

(3)无线控制器具有自动设定FIT AP的RF工作状态的功能,解决了在复杂环境下难以确定每个AP的工作状态的问题,具有强大的RF自动管理功能。在无线网安装完成后,网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RF规划自动校准功能,无线控制器可以自动调节无线网上所有的FIT AP的频道与功率参数以达到一个最优性能的运动状态。而且可以检测网内每个AP的无线电波的实际运行状态,及时掌握每个AP的工作状态和故障诊断,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4)无线控制器以FIT AP作为边界结合快速的RF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无线客户端和AP的关联时间,可以实现如PDA、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等无线适配器在无线网络里面进行快速的切换,进而实现快速漫游的功能而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这种初衷使得整个系统同时获得强大的漫游支持。

(5)更强的负载均衡能力

FIT AP和无线控制器系统可在一个FIT AP的覆盖范围内把无线用户或终端分散连接到附近的FIT AP上。在一个FIT AP的覆盖范围内,无线连接的带宽是共享,即无线终端数目越多,每个终端所能分享的带宽就越小。要确保每个无线终端的传输就必须能限制一个AP上无线终端的数量或AP带宽传输总和或每个无线终端带宽上限。

(6)强大的接入和安全策略控制

该系统提供多标识的用户接入验证功能。目前无线系统支持802.11、WEB认证、MAC、SSID、VPN等多种标识的认证方式,配置灵活而且可以通过无线控制器进行全局配置。

(7)QoS支持,优化WIFI语音及关键应用

系统可在每个用户的权限内控制用户无线连接的最高带宽,对于不同的IP服务系统也可通过无线交换机模块设置定义不同的QoS队列。经过QoS优化,在整个无线网络内部可以实现WIFI语音的优化,更能保证关键应用的流畅运行。

3 方案应用

计算机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就了网络设备供应商的未来,也为企业用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网络应用环境。无线网络自诞生以来就被认为是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便利性以及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在减少工作压力、改善生活水平乃至提高企业用户社会地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企业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渴望灵活的无线网络技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甚至有很多企业是在租用写字楼的办公室,考虑到建设传统网络的繁琐和成本问题,也希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他们的目的。事实上,无线应用已经深入到了企业当中,虽然它不会取代传统的有限网络,但它已经成为传统有线网络灵活扩展的重要技术。应用范围通常划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内应用包括开阔办公室、工厂车间、智能仓库、会议室、证券市场;室外应用包括城市建筑、校园网络、油田、码头、野外勘测实验等。

无线控制器+FIT AP的解决方案常应用于大规模的无线网络里面,由于要处理数百个接入点和数千个用户,因此无线控制器一般通常位于数据中心,或者汇聚层当中以便获得稳定的环境并高速访问。无线网络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无线控制器、FIT AP和AD/RADIUS用户认证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台式电脑、手提式电脑或无线PDA,经过AP无线接入点接入网络系统,客户必须通过无线认证系统的安全认证和授权,才能够访问网络资源。

随着医院里电子病历的普及,医疗影像和心电图等也逐步变为数字化图像,而数字化主要体现在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查房时能够随时查阅病人相关病历。现在很多医院已经成功实现了无线查房系统,医生只要轻击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或PDA,就可以调阅病人的病历、医嘱和各种检查、化验以及护理等信息,同时可以直接在床边下医嘱,记录病情变化并及时传输至科室和医院的管理终端。无线查房系统使得医生的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这种无线查房系统采用的是无线控制器+FIT AP系统架构,使得医院的无线网络更加安全、设备的管理更加简便。某医院的无线查房系统采用多台FIT AP和无线控制器,对该院的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病区进行了无线覆盖,如图3所示。无线控制器之间可以做冗余备份,实现对FIT AP的集中配置、管理以及无线用户认证和漫游的控制。

将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提高了医院的医护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医生诊断的确诊效率。

4 结束语

近几年无线网络迅猛发展,各种产品推陈出新,802.11n更是强力助推剂。企业无线网络正在蓬勃兴起,并使得无线应用更为广泛、价值更大。当前,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终端类型的进一步丰富,用户对无线技术掌握程度的日益深化,WLAN将成为提高生产率或解决特定情况下网络互联的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H3C、CISCO、NETGEAT、MOTOROLA等公司已经提出无线控制器+FIT AP方案并生产出相应的设备,同时也制定了由传统的FAT AP通过升级为FIT AP的方法。FIT AP解决方案在应用上取得了成功,无线交换机和AP支持无线网络必营的需求,帮助管理员实现了更加灵活地安装与应用。同时AP的数据吞吐率、无线信号的覆盖强度以及AP的稳定性测试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可见无线控制器+FIT AP方案是未来无线网络特别是在企业网络里面的一个应用趋势。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0-75.

[2]Edward.无限着你的无线——AP方案专题[J].软件世界,2004(1):10-12.

[3]王丽娟,李社宗,翁梅,等.无线局域网及其发展新趋势[J].市场研究,2003(12):45-48.

[4]王红斌.无线局域网设计与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8(2):34-36.

[5]Bellofore S,Balanis C A.Smart-Antenna System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J].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oion Magazine,2002,44(3):145-154.

[6]Laio M Corria.An Overview Of Wireless Broadband Communication[J].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1997(1):28-33.

[7]凌翔,阳坤,吴诗其.802.11无线局域网中AP放置与信道配置的联合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6):33-36.

[8]陈盈,郭文平.校园WLAN方案的AP相关问题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8(10):64-65.

[9]李浩琳,沈世锦,张正风.AP技术发展与组网应用的研究[J].电信科学,2008(5).

无线通信控制 篇10

目前,在丘陵山区农田耕作中,机耕船是普遍使用的农业机械,但其耕作过程中操作者需下田操作且劳动强度很大。因而,常有学者称 “机耕船解放了牛,累死了人”。

机耕船亦称船式拖拉机,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水田动力机械,通常由柴油机、船体、耕作机具3大部分组成,它适用于平原、湖区、丘陵、山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田和沿海地区的滩涂田机耕作业,尤其是在拖拉机无法作业的深泥脚田可以很好地进行工作。

近年来,在丘陵山区,农机推广部门引进机耕船用于水田耕作,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常用机耕船为乘坐式,质量大,转移难,不适应于丘陵梯田、小块田的耕作需要。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研制一种可以替代机耕船用于丘陵地区水田耕作的机械无疑是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参与设计了一种遥控机耕船。它采用6.3kW的柴油机:后置可拆卸(田间转移方便)旋耕刀组,可装拆扶手(扶手由于田间转移操作);整机质量控制在100kg,经测试可适应于丘陵山区梯田的耕作需要。

在小型遥控机耕船的设计中,灵敏可靠的无线通信是关键技术之一。为此,本文基于PC2132单片机和nRF905芯片,设计了一种无线传输系统,并进行了测试。

1 遥控机耕船的方案及工作原理

在遥控机耕船的设计中,LPC2132是整机控制MCU,nRF905是无线传输芯片。遥控机耕船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安置在机耕船体上的传感器采集机耕船的位置、速度、工作状态等信号传递给MCU,MCU通过通讯模块与人实现机器控制信号的交互。

2 无线通讯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芯片介绍

nRF905单片无线收发器工作于433/868/915MHz3个ISM(工业、科学和医学)频道,频道之间的转换时间小于650μs;工作电压为1.9~3.6V,32引脚QFN封装;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校验码,可以很容易通过SPI接口进行编程配置;外围器件连接简单,无需外部SAW滤波器[1]。无线通信系统,由两个终端组成:终端1和终端2。nRF905有两种工作模式和两种节能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ShockBurstTM发送模式和ShockBurst RM接收模式,两种节能模式分别是掉电模式和STANDBY模式。nRF905的工作模式由TRX_CE,TX_EN,PWR_UP3个引脚的设置来决定,引脚功能如表1所示。

2.2 通讯子系统方案设计

为了实现通讯数据测试的可见行,本设计及实验中采用如图2所示的无线通讯系统。它由两个终端构成,终端内部之间的数据的传输通过串口来实现。发送端通过PC机(手持仪)串口给MCU(ARM7- LPC2132单片机)发送数据,然后MCU通过nRF905 把数据发送出去;接收终端通过nRF905接收数据,然后通过MCU把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串口传给接收端PC机(手持仪)。

3 无线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3.1 系统的硬件设计

此系统主要由接收终端及发送终端组成,各部分主要由主芯片、液晶显示系统和RS232串口等各功能模块组成。射频收发器为Nordic VLSI公司的nRF905,工作电压为1.9~3.6V。nRF905由频率合成器、接收解调器、功率放大器和晶体振荡器组成,不需外加声表滤波器;高抗GFSK调制,数据速率为50kps,独特的载波监测输出、地址匹配输出和数据就绪输出ShockBurstTM的工作模式;自动处理字头和CRC,使用SPI接口微控制器通信,配置非常方便。此外,其功耗非常低。nRF905提供CD检测端,CD端可以指示载波检测,当空间有同频载波时,通知主控单片机暂时停发数据,因而避免信号的空中冲突[2]。

nRF905的硬件连接图如图3所示。

3.2 系统的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是由ARM7-LPC2132单片机的I/O口设置以及程序的调试为主,调试使用的软件是Ads1.2 。

LPC2132对nRF905的控制首先要对内部配置寄存器进行正确的设置。在此次程序设计中选择nRF905的工作频段为433MHz,输出功率为+10dBm,正常工作模式,不重发数据包,发送和接收地址为4个字节,发送和接收的有效数据位宽度为32个字节。nRF905的晶体振荡频率为16MHz,CRC的校验位为8位。nRF905提供SPI口的读写指令,当CSN为低时,SPI接口开始等待1条指令,任意条新指令均由CSN由高到底的转换开始[3]。下面主要介绍nRF905的发送流程和接收流程。

3.2.1 发送流程

1)当微控制器有数据要发送时,先检测CD端口,如果没有载波出现,则通过SPI接口,按时序把接收机的地址和要发送的数据送传给nRF905。如果检测到CD载波信号,转到接收流程。

2)微控制器置高TRX_CE和TX_EN,激发nRF905的ShockBurstTM发送模式。

3)nRF905的ShockBurstTM发送:射频寄存器自动开启数据打包,发送数据包。当数据发送完成,数据准备好引脚被置高。

4)当TRX_CE被置低,nRF905发送过程完成,自动进入空闲模式。发送流程如图4所示。

ShockBurstTM工作模式保证,一旦发送数据的过程开始,发送过程都会被处理完。只有在前一个数据包被发送完毕,nRF905才能接受下一个发送数据包。

3.2.2 接收流程

1)当TRX_CE为高、TX_EN为低时,nRF905进入ShockBurstTM接收模式。

2)650μs后,nRF905不断监测,等待接收数据。

3)当nRF905检测到某一频段的载波时,载波引角置高。

4)当接收到一个相匹配的地址,地址匹配引脚被置高。

5)当一个正确的数据包接收完毕,nRF905自动移去字头、地址和CRC校验位,然后把数据准备好引脚置高。

6)微控制器把TRX_CE置低,nRF905进入空闲模式。所有控制器等待数据进入,SPI准备发送。

7)微控制器通过SPI口,而后把数据转移到微控制器内。

8)当所有的数据接收完毕,nRF905把数据准备引脚和地址匹配引脚置低。

9)nRF905此时可以进入ShockBurstTM接收模式,发送模式或关机模式[4]。接收流程如图5所示。

LPC2132的串口通讯程序设计,主要是设定传输的速率为4800bps,数据传输为8位数,1个停止位,无奇偶校验。根据相应的发送端和接收端来设定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使能。在PC机软件设计中,串口通信模块负责PC机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4 实验测试分析

在发送和接收时利用示波器和万用表对nRF905的相关引脚进行测量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5 结论

本设计实现了基于LPC2132和nRF905的无线通信。本系统主要用于无线机耕船的控制,采用PCB板自带天线时,无线通信的距离可达80m,通过发送端发送数据,在接收端能正确接收数据并显示在PC机上或手持仪上的液晶上。如果使用阻抗匹配良好的外置天线,视距传输距离可达300m以上。实验表明,该系统充分说明了nRF905的性能良好,实时性好,实用性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无线遥控遥测,无线抄表,工业数据采集,机器人控制等[5]。

参考文献

[1]周波.nRF905无线通讯模块在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7):7-8.

[2]黄智伟.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3]啐启忠,朱客辉,耿田车.射频收发器nRF905及其应用[EB/OL].[2011-03-31].21IC中国电子,2004.

[4]荚庆,王代华,张志杰.基于nRF905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1):29-31.

浅析通信工程中项目计划与控制 篇11

【关键词】通信工程 项目计划 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22-01

1、通信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与控制方法

由于通信工程项目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很难控制好项目的进度,例如设备的到货时间、站址落实、传输管道开挖、传输电路租赁等不确定因素,需花大量的时间去协调与控制,所以必须做好工程计划和控制工作。为了控制项目时间和节约时间,必须在工程前期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好工程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预测管理与动态控制。项目的计划应该对哪一项工作在何时完成、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对每项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对策进行说明。项目计划是高层管理部门与项目经理、职能经理、项目组成员及项目委托人、承包商之间沟通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尽可能避免陷入造成资源不可行、技术上不可行及经济上不可行的缺陷之中,以防止出现与项目进度控制目标或计划相偏离的情况。项目计划具有以下作用:①明确项目各成员工作的责任范围及相应的职权。②便于项目组成员及项目委托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商与沟通。③制定了项目实施规范,为项目的进度控制和管理提高依据。④明确了项目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时间安排。⑤制定了项目的整体计划,使项目实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项目的整体把握。

制定进度计划常用甘特图、里程碑计划和网络计划这三种方法。其中在进度计划中最常用甘特图这一种工具,因为甘特图是用横线来表示每项任务的起止时间,具有简单易懂、直观并且容易编制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小型项目管理中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工具。但由于甘特图不能将各项工作间的联系表现出来和显示出影响项目工期的主要问题,使其不适用于复杂的项目中。里程碑计划是将项目中的重要事件的完成或起始时间作为标志性的事件所形成的战略计划或项目框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任务。它是以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达到的某些目标作为可实现的结果为依据,显示了项目在实现最终目标之前,一定在每一阶段应达到的条件或状态序列。如果能使得里程碑事件按时完成,那么整个项目的进度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了。网络计划则是在网络图上加注工作的时间参数等而编制成的进度计划。通过建立计划评审技术图(PERT),为制定详细计划与控制成本提供了框架,大型项目一般很难进行工期估算和进度控制杂,所以需要将CMP和PERT结合在一起,用CPM求出关键路径,再对关键路径上的各个活动用PERT估算完成期望和方差,最后得出项目在某一时间段内完成的概率。用网络计划来安排与控制任务的工作进度,以实现预定计划管理的目标。

2、通信工程的控制管理

2.1 项目的前期控制

项目的前期控制主要是在进行项目之前对项目的监督与控制,做好项目前期的计划工作的审核工作。进行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控制好总体计划的可行性以及目标的合理l生和可实现性;其次,对预期的投资效益和评估标准进行控制,预算预期效益的收益大小,并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还应要掌握好项目阻力点和困难,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开始阶段的控制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合同内容来安排项目的总体安排计划,明确项目的责任和授权。在项目前期进行的项目控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项目的时间、进度、费用以及人员等做出总体安排,做好该项目的总体计划。(2)做好合同、售前调研报告、需求分析、验收标准、对方公司的项目组成员等资料的移交,并规定好项目的整体范围。(3)项目授权:明确企业与公司销售部门在项目合同中的职责,由企业对实施组进行项目管理的授权并整理好资料进行归档。此阶段是该项目进入系统实施的开始阶段,主要是确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范围、定义递交的工作成果、评估实施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计划以及成本和预算计划等。

2.2 项目过程控制

在项目过程中对项目监督和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一、控制项目阶段计划与阶段计划的执行进度,并根据项目实施过程合理的调整;二、控制项目的实际投入成本,确保成本的合理投入与后续阶段的可持续发展;三、控制监督项目的实际结果,使得阶段结果和阶段进程计划相一致;四、控制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解决方法,以避免项目进程出现中断的情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项目需求变更和人员变更,以确保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其次要记录好每项工作的开始日期、工作进程和结束日期,对现场项目的施工实际情况熟悉了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分析、调整和总结的资料。在计划图上实施实际进度的跟踪记录,严格执行项目计划,控制与调整好工程进度的工作。

2.2.1 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

由于实际施工的变化,使得原有的进度计划可能出现落后的情况。为了不耽误工期,应及时分析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使项目的施工进度得到保障。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的主要以下两个方法:

(1)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在不改变工作间顺序关系的条件下,可通过缩短网络计划中主要线路上的持续时间来缩短工期。一般采取增加工作面、延长每天的施工时间或者增加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数量等组织措施来缩短工期。也可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采取更为先进的施工机械的技术措施来减少工艺技术间歇时间。也可采用补偿性的经济措施如:实行包干奖励、提高资金、对技术措施进行补偿、改善外部配合条件等。在调整进度计划时应对费用优化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压缩费用增加较少的关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期的时间,加速了工程进度。

(2)组织搭接作业或平行作业。在维持工作的持续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对工作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进行调整。对大型工程项目来说,如果小区工程可调整的幅度比较大是因为有多项相互制约较小的单位工程,那么可调整的幅度就大,采用平行作业法来调整进度计划就比较容易。对单位工程项目来说,因为受到工作之间工艺关系的制约,使其可调整的幅度相对较小,所以这时应采用搭接作业的方法来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计划的关键路线图,关注关键路线的执行情况,并在项目变更时采用补救、更新计划等方式进行处理。

2.3 项目后期控制

项目的后期控制是在完成项目实施后继续对项目进行监督和控制。一般是监督项目的实际总投入的具体情况、项目的实际效益与期望值的差别以及对项目的实际成果进行控制,找出实际值与计划值出现差别与问题的地方,并做好相应文档的记录,为以后相似项目的管理控制提供参考资料。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是做好总结和评价的工作,并进行企业经验积累管理。

3、结束语

通信企业成本控制研讨 篇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以及通信企业的日益增多, 卖方市场逐步形成, 通信企业中成本管理不善、权责利关系不明、预算约束弱化等造成的损失浪费、耗费过高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已造成不少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甚至出现严重亏损的局面, 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所以, 通信企业要想摆脱困境, 必须通过内部挖潜, 加强成本控制来提高经济效益。

1 构成与其影响因素

1.1 通信项目成本的构成

(1) 通信项目的定义与决策成本

通信项目定义与决策的好坏, 对项目的建设和建成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一阶段要进行各种调查研究, 而要完成这些工作就需要耗用许多人力、物力, 花费许多的资金, 就形成了通信项目的定义与决策成本。

(2) 通信项目设计成本

经过项目可行性论证、分析、研究、实验等环节后, 项目进入设计阶段, 无论是由通信企业自行设计, 还是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都要发生费用。通信项目必须先设计后施工, 按不同的设计阶段, 设计部门分别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初步设计概算是确定了的工程费用的总额, 是项目建设期间控制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突破。

(3) 通信工程项目的获取成本

为了获得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 通信项目的组织就必须开展一系列的询价、选择供应商、选择广告方式、选择承发包、招投标等活动, 在此期间发生的费用就构成了项目获取成本。

(4) 通信项目的实施成本

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的成本和实施中消耗的活劳动的成本, 像人工成本、物料成本、顾问成本、设备费用和其他费用等。

1.2影响通信项目成本的因素

(1) 耗用资源的数量和价格

(2) 项目本身工期的要求

(3) 项目的质量要求

2 通信工程中的成本控制的对策

2.1 加强领导和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

一个企业能否在困境中迅速调整自身, 实现经营管理创新, 最高领导层的观念和决策起着决定作用。领导层对加强成本控制, 完善成本管理必须形成共识, 并对职工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要让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职工和企业的利益是不可分的, 只有降低成本费用, 提高效益, 才能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

2.2 重视成本预测, 加强成本的事前控制

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每项工程项目的竞标都十分激烈。在这种卖方市场条件下, 企业不得不降标。但是如果盲目降标, 势必严重影响企业利益。所以, 必须重视成本预测, 合理确定标底, 做到既减少经营风险, 又不丢掉市场。在进行预测时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有时还要拟订多种方案进行比较。不仅要对甲方的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进行分析, 还要对工料机的耗用量、管理费用所占的比例、可能发生的财务费用和税金进行测算;确定出工程的保本点, 并对应保持怎样的盈利水平进行预测;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实力、降标点做出分析,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标价。达到既承揽住工程, 又避免因盲目大幅度降标带来的损失。

2.3 健全成本管理组织,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根据国有通信施工企业工程流动分散的特点, 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结构, 实行企业内部承包制, 确立项目承包者与企业、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设立项目部负责全公司的责任成本管理及核算, 编制成本项目部的责任成本, 并将责任成本分解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通过合同形式下达给各责任中心。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日常责任成本管理和核算工作, 不承担市场投标风险, 只承担经营风险, 各个分项目部对本分项目部的可控工程成本、费用负责。企业与项目部及分项目部之间的项目成本责任网络应以承包合同为纽带, 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内部竞争。在承包对象上, 以具体的项目工程为对象, 实行从准备到合格交工一次性承包;在承包主体上,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经理负责、全面承包、风险抵押、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承包责任上, 不仅要明确承包指标, 更要强调承发包双方的责任定位, 严格考核。各个责任中心, 上至项目部, 下至各班组及每个职工的奖金收入都与考核指标挂起钩来, 形成责任明确, 利益直接, 风险共享的全员成本控制。

2.4 强化质量意识

通信工程都是全网性工程, 且干线工程大多为地下隐蔽工程,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既不易查找, 也不易处理, 而且要影响到全网上的千千万万用户, 其经济损失往往是以每分钟万元来计算的, 所以对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企业只有把工程质量视为生命, 才能取得建设单位的信任,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 应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入手, 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 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严格奖惩办法。其次, 强化质量监控, 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教育, 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 掌握新技能。实行先培训后上岗, 坚持持证上岗, 并设置专职安检人员, 加强工程过程中的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 及时做好隐蔽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 严格上下工序交接的质量检验手续, 搞好质量控制, 使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确保工程质量, 使工程质量一次达标, 避免因返工造成的成本过高现象。

2.5 严格控制招待费用支出

通信工程一般要牵涉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维护单位、使用单位, 还涉及到工程沿线各级政府及其许多部门, 为了取得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 单位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招待活动。但是, 目前一些人则将之作为谋取私利的机会, 乱挤乱摊成本费用, 导致办公费用居高不下。所以要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 规定费用限额, 禁止超额使用,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综上所述, 通信施工企业在新的环境下, 要生存, 图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抓住成本这个关键,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 苦练内功, 加强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商法下一篇:公共安全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