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无线通信(精选8篇)
公安无线通信 篇1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安无线通信的现状和为加强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功能而推出的PDT标准的诞生背景以及PDT系统的网络结构和主要特点。探讨现阶段轨道交通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的不同实现方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公安无线通信,PDT时代,轨道交通,应对举措
1 概述
我国公安部门无线通信基础网络从1990年开始MPT1327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的逐步建设, 经过20余年的历程, 至今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系统覆盖率和联网率, 初步建立了集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无线通信保障体系。使得公安无线通信专网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应用最好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在公安系统的治安巡逻、交通管理、边境管理、消防警卫、预防打击罪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对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置和合成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的要求, 加强无线通信系统功能成为必然选择。而模拟集群通信的先天不足 (频率资源紧张、系统容量不足、通信不易加密、数据通信能力有限) , 严重阻碍了公安无线通信的发展。因此解决我国公安系统通信数字化问题, 寻找一种适合的数字集群标准是当务之急。数字集群Tetra标准虽然功能丰富、产品成熟, 但由于采用中小区制, 建设维护成本较高, 存在不同厂家系统不能互联、加密机制及系统不对中国开放、不能从模拟系统平滑过渡等问题, 无法满足我国公安部门的实际需要。因此, 2008年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开始组织研究制定警用数字集群 (Police Digital Trunking, 简称PDT) 通信系统标准。目前, 标准草案已起草完成, 基于PDT系列标准草案的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设备 (基站、终端、加密、交换、互联、网管等) 已经研发实现, 并已在黑龙江、内蒙古、贵州、浙江等地公安机关开展测试, 深圳公安边检已正式装备了PDT警用数字集群系统。PDT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科技强警“十二五”规划。因此, PDT技术必将在我国公安通信领域得到快速推广。
2 PDT通信系统的特点
2.1 大区制覆盖
其优点是基站数量少, 设备和基础设施投入小;长期的运营维护成本低;网络更加稳
定可靠;频谱效率较高。
2.2 可从模拟向数字平滑过渡
中国公安现有1.6万个模拟集群信道, 100多万台模拟集群终端, 中西部地区模拟集
群通信系统基本刚刚建成。PDT终端具有PDT集群/PDT常规/模拟集群/模拟常规四种工作模式, 通用于数字、模拟两种制式的通信网络;现有模拟基站可以直接增加数字信道或用数字信道机替换模拟信道机, 就可以实现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循序渐进的平滑过渡。由于PDT系统与原模拟系统采用相同的工作频段, 因此天馈系统可以共用。
2.3 融合常规通信
常规通信是公安系统最常用的通信方式。它组网非常简单, 尤其适用于应急通信的场合。常规通信是集群通信的必要补充和备份。PDT终端兼容常规直通/常规转信工作模式。常规同频同播/异频同播是公安无线通信常用的组网方式, 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仍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互联互通, 引入竞争
PDT标准制定了不同厂家系统的互联规范, 满足多厂商共同建设全国一张PDT大网的需求, 彻底解决公安无线通信不同厂商系统的互联互通问题, 实现移动终端的全国漫游。不同厂家系统的互联互通, 为公安通信系统设备引入了竞争机制, 为用户得到最优性价比的设备和最优质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2.5 持续创新, 提高PDT标准的竞争力
PDT联盟的许多国内厂商, 通过近20年的MPT设备研发, 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充分了解用户需要, 因此具有实力进行创新设计。PDT的越区切换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区制集群用户通话过程中的越区切换问题;同频同播技术的应用, 解决了频率资源紧缺的瓶颈问题;每分钟1000个GPS数据的上传能力解决了用户的GPS定位问题。PDT标准对射频设备响应时间、线性度要求的降低以及PDT联盟成员对标准理解能力的增强, 使得国内厂商参与研制和生产供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系统功能及设备的研发和设计。
2.6 自主安全加密技术
采用公安部认可的加密制式, 保障用户通话的私密性。
2.7 节约投资
PDT系统的大区制, 国产化, 对设备、器件性能要求的降低, 均有利于降低PDT系统的建设成本。此外, 可对原MPT1327模拟系统进行平滑升级从而过渡到PDT系统, 有效地保护了前期设备的投入资金。PDT系统的网络结构
PDT通信系统网络结构如下图:
系统由控制中心 (MSO) 、基站子系统、承载网络设备、业务终端等组成。
系统采用全IP设计, 灵活组网, 扩展方便;模块标准化, 方便使用标准IP设备, 降低成本。
3 轨道交通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的应对举措
目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未来5年中, 全国轨道交通建设里程每年都将超过500 km。每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都需要将地面公安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信号引入到轨道交通地下公共区域。在此前的数年时间中, 公安无线通信引入系统的典型建设方式是采用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并用的形式将地面公安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信号延伸扩展至地下区域。其系统结构如下图:
考虑到城市公安无线通信系统制式将在不远的将来转变为PDT方式, 显然上图中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并用的方式将不再成为既经济又合理的引入方式。为避免浪费投资, 从尽量减少与地面PDT系统衔接时的废弃工程出发, 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从今往后至PDT系统实现之日这一段时间内公安无线通信系统的引入问题。为此, 提出以下方案:
3.1 借助专用无线通信TETRA系统实现轨道交通公安无线通信
暂缓建设地面公安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信号的引入工程。借助在专用无线通信TETRA系统。
中设置公安无线通信虚拟用户群组的方式实现轨道交通公安无线通信 (重庆方式) 。待地面公安无线通信PDT系统建成后直接引入PDT系统。该方案的缺点是轨道交通公安无线用户与市公安局地面无线用户之间的通信需要转接及非轨道交通的公安无线用户在轨道交通范围内不能入网通信。
3.2 轨道交通直接建设公安无线通信PDT系统
轨道交通自行建设PDT系统 (考虑到PDT系统的大区制特点, 每三个车站设一个PDT基站和两个光纤直放站, 基站与交换控制设备之间通过有线链路互联) 。由于PDT终端兼容地面模拟通信系统制式, 且轨道交通PDT交换控制中心与地面模拟系统的互联在PDT标准中有明确定义, 因此这种互联能够实现。该方案的缺点是:要承担地面PDT系统建设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及在地面公安网络的PDT改造之前, 非轨道交通的公安无线用户在轨道交通范围内不能入网通信。
3.3 以有线链路的形式建立轨道交通模拟集群无线通信系统
之所以推荐以有线链路的形式建立系统, 是因为公安部对于无线通信网的建设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不采用无线链路组网的方式, 尤其是在频率复杂的大城市。该方案轨道交通模拟集群系统中心交换控制设备与市公安无线通信地面网络的联网方案需要两个系统各设置一个联网的网关, 网关包括信令数据和语音。两个系统需要遵循同样的协议标准完成跨系统信令呼叫接续和语音的交换。待地面系统PDT改造完成后, 轨道交通模拟系统可平滑过渡到PDT系统。本方案系统构成如图3:
本方案各条线路独立交换;轨道交通公安无线通信系统自成网络, 不受地面系统的影响;
轨道交通公安无线通信系统与地面公安无线通信系统有线互联;链路采用E1或2M VPN IP链路, 其优点是链路灵活, 节约投资。本方案的缺点是:将来PDT改造时或多或少总是存在废弃工程及废弃设备。
综上所述, 应该说三个方案各有优缺点。不同的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DB/OL模转数引领新潮公安通信迎来PDT时代.
[2]DB/OL中国公安为什么选择PDT数字集群标准.
[3]周文龙.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经历三波浪潮[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 (1) .
公安无线通信 篇2
http:// 来源:宜宾新闻网 时间:2010-7-12
6月30日至7月2日,四川省公安厅在峨眉山市举办了全省公安新闻通信员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170余名基层通信员参加了培训。省厅政治部宣传处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人民公安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四川警察网等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从公安宣传与新闻策划、提高公安新闻写作水平、重大涉警舆情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内容翔实丰富、层次分明、涵盖面广、实用性强。通过培训,我感触颇深。近年来,在省公安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公安宣传工作日新月异,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对社会转型期诸多复杂因素的冲击,也面临许多挑战,形势十分严峻。市、县级公安机关作为全省公安系统的细胞和组成部分,公安宣传工作职责和任务也很重大。作为一名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的基层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能力,适应当前严峻的形势呢?培训中,省厅宣传处和媒体的行家里手给出了答案。就是要多学、多写、多练,着力提高公安新闻操作和写作能力;多看、多听、多问,着力提高公安新闻宣传和策划能力;多谋、多虑、多记,着力提高涉警舆情处置与引导能力;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公安新闻通信员。
一、多学、多写、多练,着力提高公安新闻操作和写作能力
(一)多学,做到“学然后知不足”。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靠学习积累得来的,许多名编辑、名记者一开始也是从学习开始的,通过“学习—淬炼—再学习—升华”的模式,从而达到了一定高度。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从事新闻写作的通信员对好书、好文章要反复阅读,多思考、广涉猎,从中吸收营养,找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和观点。学无止境,对于新闻工作者更是这样。社会变革永远不会停息,新闻传播领域也正酝酿巨大变革,我们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去适应社会发展进程、适应新闻宣传规律,才
能胜任本职工作,服务好、宣传好公安工作。
(二)多写,做到与新闻媒体“情投意合”。刚接触公安新闻写作的同志总会抱怨,为什
么自己写的稿件不能被新闻媒体采用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容庞杂,主题不突出;新闻不新,实效性不突出;写作角度不佳,难以表现主题;公文式写法,可读性不强;标题随意,吸引力较弱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然而,基层公安新闻通信员,怎样做到与新闻媒体情投意合,提高用稿率呢?人民公安报记者部主任王建良、四川记者站站长王自然、华西都市报法制部主任代建军、四川警察网编辑王运忠等告诉了我们答案。首先,要掌握新闻写作的规律。一是要善于选择充分表现主题的写作角度,集中笔墨,把一个主题写深写透;二是要重视新闻的时效性,“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几天发生的新闻是沙子”;三是要熟练运用新闻的语言,报道要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四是要精心制作标题,寻找最贴近基层、贴近民警生活、贴近百姓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为切入点,一语点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五是要多雕琢,不断修改,去伪存真。一篇好稿件都是通过不断的修改、反复提炼得来的,2009年度全省公安机关“好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农家院里的发布会》,作者王自然也是在历经无数次修改才定稿的。其次,要了解媒体的用稿规律。一是要熟悉各类媒体的定位,站在媒体的角度思考新闻宣传问题,创作新闻稿件。二是要随时关注研究媒体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及时跟进,甚至提前策划新闻报道。三是要善于处理媒体要求、公安机关宣传需求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遵守宣传纪律和操守。
(三)多练,做到“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古人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但凡名作者、名记者成名之初,大都有投稿屡投不用的经历。从事公安新闻创作的同志们,只要辛勤耕耘,通过多练笔,逐渐摸索、不断积累积累创作经验和写作技巧,就一定会有回报,就一定会有收获。以笔者自己为例,一年下来写作稿件超过500篇(含信息、通讯、调研文章),平均每天1.5篇。通过不断的写作,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积累了经验。
二、多看、多听、多问,着力提高公安新闻宣传和策划能力
(一)多看,明辨是非真假。写文章之前,要多看。看什么呢?人民公安报四川记者站站
长王自然讲到:一是通过看,增强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从事公安新闻写作的同志,最大的困惑是发现新闻事实后却找不到灵感,选不好角度,抓不住主题,虽有创作冲动,但往往像老虎吃天无处下手,提起笔又不知所云。我们一定要培养新闻敏锐力,培养锻炼对事物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捕捉新闻亮点。也许在你反复思考中,往往灵感自己就找上门来了。二是通过看,了解自身不足,产生“顿悟”。对领导或请人改过的文章,一定要仔细揣摩,领悟改稿人的高明之处。旁观者清。有时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看不出问题,可经人一指点,你就会有“顿悟”的感觉。因为高手对你文稿的改动之处,往往是你思维受限、容易忽视的问题,或者是你语言、文字运用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二)多听,耳听八方集素材。一篇优秀的稿件,必须用最简短的文字传递最丰富的信息,这就要求要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足够的素材。写稿之前,新闻通信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现场、走进当事人,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有用的信息,了解社会各层面的反馈,做到心中有数;稿件完成后,要商相关部门、当事人,要请领导修改、审核,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大刀阔斧地修改;稿件发出之后,要了解媒体采用情况、受众对稿件的接受度、有无负面影响等情况,对收集到的情况进行研判,找到自己在新闻写作中的弱点、盲点,认真修正和完善。
(三)多问,“谦受益,满招损”。这里说的问有两个层次,一是虚心求教,二是了解事
实真相。其一,凡事达者为师,不懂就问。要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向编辑、记者、向公安业务部门的骨干求教,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让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不管发生什么舆情时,能第一时间辨明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初步处置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其二,假象蒙蔽不了真实。人民公安报四川记者站站长王自然这样讲到:“对于好题材的采访更要深入细致,不放过任何新闻线索和细节。”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新闻写作要从深入采访做起,而调查就是深入细致采访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公安新闻通信员一定要深入实地、深入一线,了解访问当事人、见证者,挖掘事件背后蕴藏的新闻点和事实真相,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用丰富的笔墨再现新闻事实。
三、多谋、多虑、多记,着力提高涉警舆情处置与引导能力
(一)多谋,做到有的放矢。省厅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曾刚讲到:“任何事后证明无用的,事前都要做到。”一是提前谋划。我们在涉警舆情处置与引导中,应根据事件成因、性质、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制作多个不同的预案,不疏漏、不遗漏任何细节,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把握预期。对产生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的舆情信息要认真研读和研判,及时发现疑点、爆发点,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尽量消除其恶化的可能性。三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舆情监控为指导,提前预警,在事件萌芽开始之时就提前处置;以信息发布为核心、公开透明,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专人负责、统一出口,用一个声音说话。以舆论引导为主导、疏堵结合,一方面要善待、善用、善管媒体,合理设置议题,牵着舆论鼻子走,另一方面,要实施24小时监控,及时封堵有害信息。
(二)多虑,做到胸有成竹。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关注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注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柔克刚,转移视线。舆情事件发生后,公安新闻通信员应全方位掌握事件的整体情况,在正面引导效果不明显时,采取典型宣传、经验做法报道等方式,转移受众视线,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二是加强和舆体的沟通协调,经营好关系。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因信息公开不及时,流言出现泛滥,给舆论处置带来压力。因此,只有及时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才能首先“占位”,先声夺人,在第一时间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创造有利于事件解决的舆论环境,使不实的传闻和谣言没有产生、传播的空间和机会。三是在新闻出口上把好关、把好度。一是在政治理论的宣传上,要把好关,把好度;二是在重大案事件报道上,要把好关,把好度;三是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宣传上要把好关、把好度;四是在宣传的品味和格调上,要把好关,把好度;在舆论监督上,要把好关,把好度;五是在涉及民族、宗教等问题上,要把好关,把好度;六是在遵守宣传纪律上,把好关,把好度。
(三)多记,做到温故知新。这里说的“记”,意为记录、提炼、升华、固定。每一名公安新闻通信员都要善于总结教训、善于借鉴提炼、善于去伪存真,得到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每一次涉警舆情发生后,都能及时跟进,关注事态发生、发展、处置的全过程,通过信息研判、总结提炼,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要多收集与本辖区情况类似、雷同的区域发生的典型事例,对别人已经形成的可行的、固有的模式、机制加以研判、改进和完善。通过对新近发生、以往发生的涉警舆情的总结、研判,不断融合、提炼,形成符合地方实情、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处置办法,并记录下来形成固定的机制。既建立了新的机制,又通过实践去检验,遇到类似涉警舆情处置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公安交通指挥通信系统 篇3
以往的公安交通管理是以道路设岗、纠察违章、现场处置为基础开展工作,而通信工具主要依赖无线手持电台。这种传统的通信手段在处理大的交通事故、车辆资料查询、城市道路疏通、大型集会现场时常常会显得效率低下,力不从心。建设以车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对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迅速恢复事故现场的交通畅通,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范围,提高国民交通守法意识,保障类似奥运会这样大型活动的交通管理指挥调度,应对突发事件等具有超乎寻常的重要作用。
1 系统组成及链路预算
1.1 系统组成
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由“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车、中心站,大、小型指挥车组成,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计算机统一监控管理,具有图文显示、声控告警功能;中心站监控计算机能通过卫星信道遥控卫星移动通信车车顶的摄像机方向旋转;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小型指挥车之间可组成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考虑到系统的扩容和发展,中心站天线的口径和各种设备预留了余量,在工程设计中预留了卫星网络管理功能,用以对通信指挥车和日后增加的通信车的频率、功率、带宽进行管理、按需分配,节约卫星资源。
1.2 链路预算
以亚洲3号卫星Ku波段转发器参数为例对系统链路参数进行了预算,预算条件列于表1,预算主要结果列于表2,预算的结果也同时适用其他Ku波段卫星。
从表1,表2所列数据分析,可得出下述结论:
(1) 如果中心站、通信车互传的Modem仅使用Viterbi译码,降雨时要满足BER≤10-7,则要求ODU发射功率56.2 W;如果Modem使用Viterbi+RS码,则ODU输出可降低约2.4 dB;如果Modem采用Turbo编码,则ODU输出可降低约4 dB;
(2) 综合考虑各种因数,卫星Modem使用Turbo编码,通信车配置40 W ODU,中心站配置16 W ODU。
(3) 为提高系统可靠性,中心站ODU、Modem和LNB均采用1∶1热备份工作。通信车的ODU、Modem采用1∶1热备份工作,由于“动中通”天线极化需要实时调整(极化程序跟踪),馈源旋转部分无法承受1∶1冗余LNA的旋转空间和重量,故LNA采用冷备份工作方式,综合业务复用单元也采用冷备份方式。
2 系统功能
交通指挥通信系统要具备多种场合应用和灵活多变的能力,在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小型指挥车上配置多种通信手段,以满足在不同场合、不同状态下对通信系统的需要。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具有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图像采编及显示、信息存储、电视电话会议、网络管理和监控、GPS卫星定位和GIS地理信息导航等功能。
2.1 设备配置和业务功能
2.1.1 话音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卫星话音通道,提供多路话音通道并预留扩展插槽;配置海事卫星话音通信终端,在海事卫星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话音通道;配置中国移动GSM通信终端,在中国移动GSM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话音通道;配置公安网数字集群通信终端,公安网同频同播通信终端,在公安网覆盖区内各提供一路话音电路;同时配置公安网车载数字集群通信基站,在公安网覆盖区以外可以建立临时集群通信的覆盖网络,通过卫星通信链路与交通管理指挥中心进行通信。
2.1.2 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一路卫星高速数据通道和一路异步数据通道,可提供双向图像传输和数据传输;配置中国联通CDMA通信终端,在网络覆盖区提供一路数据通道和一路单向低速图像通道;配置移动数字广播电视(DVB-T)终端,接收数字图像;
2.1.3 局域网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局域网接入设备,保障车辆之间进行有线、无线局域网接入。
2.1.4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电视电话会议终端,利用局域网将指挥车中电视电话会议分会场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接入公安专网,实现网内电视电话会议互通。
2.1.5 图像采编及显示
卫星移动通信车外配置一架摄像头,并配置升降自动云台,用于满足现场图像采集的需要;配置专业级摄像机一套,并具有无线图像采集和传输功能;配置显示器,为采编人员提供显示监控的功能;配置音、视频编辑设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切换等;
2.1.6 信息存储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磁盘存储设备,用于图像、数据及话音的实时存储。
2.1.7 网络管理和监控
卫星移动通信车和中心站均配置网络管理和监控设备,用于对站内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同时通过卫星链路中心站和通信车可以相互遥控,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
2.1.8 GPS卫星定位和GIS地理信息导航
卫星移动通信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终端和GIS地理信息导航终端, 通信车通过卫星信道向中心站上报车辆所处位置,同时通过GIS地理信息导航终端获取车辆所处位置周边的地理信息。
2.1.9 信息安全
卫星移动通信车和中心站通过配置群路保密设备,可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
2.2 系统总体主要技术性能
(1) 卫星数据业务速率
总速率: 大于双向2 Mb/s,其中: 图像:384 kb/s~2 Mb/s,话音编码:4.8~64 kb/s。
(2) 传输协议:
帧中继
(3) 传输质量
Eb/N0≥7 dB, BER优于10-7。
(4) 互联互通
可接入地面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国际互联网、公安内部网。
3 终端网络的构建
本系统是一个以中心站和卫星移动通信车为交换节点的复合式网络,在该网络中可进行话音、图像、数据等业务的交换。各站终端均以IP网络为主体构建,终端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3.1 网络结构
(1) 端站1(卫星移动通信车)与中心站之间通过卫星链路进行通信;端站2(大型指挥车)、端站3(小型指挥车)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与端站1连接,组成一个以卫星移动通信车为交换节点的集中式网络。
(2) 端站1、端站2、端站3与中心站之间通过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组成一个以中心站为交换节点的集中式网络。
(3) 端站1、端站2、端站3与中心站之间通过内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方式和CDMA方式组成一个以中心站为节点的集中式道路查询网络。
3.2 话音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车话音业务由IP电话和模拟电话组成,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中心站电话网,并通过实时通信服务器与专网和公网连接;大、小型指挥车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网接入卫星移动通信车,通过卫星链路与中心站电话网连通,实现话音通信。
3.3 图像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车、大型指挥车、小型指挥车和中心站通过代理服务器相互控制其图像源,实现远程图像切换。各端站的IP网络通过卫星链路连接到中心站的代理服务器,由中心站的网管中心授予各端站代理服务器适当的权限,就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指挥中心的主控制终端,控制其权限内的局内所有视频源。中心站也可通过同样的方式控制各端站的视频源。
3.4 数据业务
数据业务主要是将各端站的终端通过卫星链路接入中心站的数据查询服务器,便于各端站及时查询相关信息。
3.5 系统监控
通过Delphi软件平台编写的专用监控软件对系统内各主要设备的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并用RS 232,RS 485和LAN接口进行本地和远程控制。
3.6 系统安全
由于系统有多种接入方式,因此极易造成系统病毒感染和系统冲突。在系统设计时将系统划分成多个VLAN并封闭其多余的端口,能有效防止全系统病毒感染。设计时合理配置三层交换机,可避免系统出现广播风暴造成系统拥塞。
系统终端业务IP网络如图3所示。
4 结 语
“动中通”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数据率卫星通信、新闻采集、公安值勤、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本文介绍了以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链路预算、设备配置和功能,并详细描述了终端网络的构建。该系统在北京公安交通管理局投入运行一年多来,软、硬件设备工作可靠,性能稳定。系统的建设对于加强首都道路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起到了保证作用,该系统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行业使用。
摘要:建设以车载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对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介绍以卫星移动通信为核心的交通指挥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网络结构、链路预算、系统设备配置和各种功能,并详细描述了终端IP网络的构建。
关键词:移动卫星通信,公安交通管理,IP网络,车载卫星
参考文献
[1]甘仲民,张更新,王华利,等.毫米波通信技术与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康学海.北京公安交通指挥通信系统方案论证.内部资料.
公安无线通信 篇4
现代意义的应急通信, 一般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 同时包括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等通信需求骤增时, 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 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 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
近年来, 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对应急通信系统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 各部门为提高应急通信能力做了不少努力, 目前, 除了三大运营商、中国卫通以外, 包括公安、交通、民航、林业、渔业等在内的各个部门和行业也建立了各自的应急通信系统。以公安部为例, 目前, 公安部拥有80多个固定地球站、4, 000余个无线通信专用基站、1万余个总信道。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分别推出了高空平台应急通信系统和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
不过, 在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史炜看来, 各个应急通信系统之间, 以及应急通信和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 成为当前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最大障碍。实现应急通信系统的信息共享, 一方面需要建设能够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另一方面需要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门, 实现部门间的联动。
公安部门承担着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重大责任, 急需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与各类紧急与灾害事件的应急指挥和管理 (包括预防、预警、快速反应、处置、恢复) 进行深入的结合, 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综合信息平台, 掌握快速、高效的应急决策利器。
2公安无线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公安各部门将迅速进驻现场开始事件处置及救援工作, 由于现场参与事件处置部门众多, 通信手段存在差异, 必须在现场设立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以保证前方环境及事件发展情况可以及时回传到后方指挥中心, 并实现后方指挥中心下发的处置指令得到完美执行。如图1所示, 完善的无线应急通信处置应该具有3层, 并实现4个维度的管理, 具体而言包括语音通信管理、图像通信管理、警力处置管理以及处置预案管理。语音通信、图像通信管理是警力处置的基础, 处置预案的管理就是警力处置的具体实施方法。
3公安应急无线通信系统特点
因应急通信具有以下特点:时间不确定, 地点不确定, 通信容量不确定, 网络制式不确定, 通信安全不确定。所以,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应该能做到迅速布设网络, 兼容多种通信制式, 保障重要信息的传输, 快速有效地指挥发, 同时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 打造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应急专用车道。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 小型一体化设计。目前应急通信通常使用的装备主要是配置有“动中通”、“静中通”的应急通信指挥车或便携卫星地面站设备。以上系统设备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及新疆715事件等大型自然灾害和安全维稳活动中发挥了一定的通信保障作用, 保证了现场临时指挥部对后端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互联互通, 从而使远程指挥中心能根据现场传输回来的音视频进行及时研判和决策, 并能传达给予现场部署指令。
然而在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道路中断, 通信车无法进入灾害现场的情况, 就需要小型化的便携应急通信设备能够通过人力搬运快速抵达现场, 进行通信保障。
(2) 快速部署、操作简便。应急通信现场, 情况瞬息万变, 常规的通信车、计算机系统为基础的应急通信解决方案设备操作繁琐复杂, 操作系统响应慢, 没有熟练的专业人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移动、部署及应用。应急指挥平台基于快速移动、快速部署、快速应用的现场调度, 需要时快速收起、移动, 只要开启电源, 设备就能快速开机使用。
(3) 持久续航能力。在应急通信现场, 给予设备供电的UPS容量够大才能满足各种集成设备的正常使用。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如果各种设备功耗小, 同样提供后备电池, 又能满足使用的需求, 将可以为设备提供长久的续航能力。
(4) 操作直观、便宜。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设备需要高度集成化和简捷化, 从而可以在一个界面进行所有现场通信调度, 普通工作人员即可操作。
4江西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特点
根据公安部《公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个县级公安机关需配备1套小规模的通讯指挥车”的要求。江西省结合自身情况, 按照指导意见, 区级公安机关配备一套现场应急指挥平台, 用于县区级紧急事故现场组网与调度、现场图像采集与上传、远程指挥。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在任意警用车辆内, 并且根据需要可移动至室内的临时指挥调度场所。
综上需要, 我们使用的应急设备采用拉杆箱式设计, 可拖、可提、可背, 搬运便捷;设备集成度高, 内置集成有专网集群、专网常规、G网手机、固定电话、无线专网视频接收、有线视频接收、3G/4G视频传输、音视频存储、音视频矩阵等功能, 外部扩展有专网通信扩展口、卫星通信扩展口等丰富的功能扩展接口。既可以满足现场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的语音和视频通信需要, 也能与后端指挥中心音视频进行互通。
设备的功能实现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视频两个方面:
在视频方面, 该平台可接收1~2路专网视频和2~3路有线视频, 全屏显示和画面分屏显示, 视频灵活切换, 并对音视频自动存储。同时, 可通过扩展接口连接到其他显示设备。该平台还可利用内置3G/4G视频传输模块或外接专网图传设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现场视频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
在语音方面, 该平台集成常规、集群、公网手机、固定电话等各种语音通信模块, 并可外接多种语音终端或者中转台, 实现现场多部门、多制式语音的互联互通以及前端人员、现场指挥部、后方指挥中心多方的语音会议。
5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应用场景分析
在大型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时, 由于道路中断通信指挥车无法抵达现场,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作为便携式装备由救援人员携带至现场快速组建应急通信指挥部, 解决现场救援人员语音通信、视频图像采集和现场指挥调度问题, 配合便携式卫星地面站实现与后方指挥部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在处置持续时间较长的群体性事件时,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部署于附近高楼内快速组建应急通信指挥部, 接入城市公安无线通信网和临时组建的现场无线应急通信网, 解决不同警种 (不同制式、不同频段、不同群组) 语音互联互通、视频图像采集和现场指挥调度问题。
在执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时,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部署于通信车或者临时指挥室内, 对目标区域进行移动性的视频实时监控。当出现突发状况时, 通过该装备对现场周边警力进行指挥调度。
6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具备的功能
6.1语音通信功能
6.1.1专网通信
若突发应急现场有集群/常规信号覆盖区域, 则现场人员可通过集群/常规系统实现对指挥中心的呼叫, 直接和指挥中心进行语音通信。
6.1.2公网通信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利用内置G网手机/固定电话语音模块, 通过G网手机/固定电话公网语音链路和后方指挥中心进行联系, 及时了解应急现场的实时情况。
6.1.3卫星语音通信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利用外置便携卫星设备, 通过卫星通信链路实现与后方指挥中心的语音通信, 及时汇报应急现场的情况。
6.1.4现场语音互联互通
支持现场多部门、多制式语音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 可外接3路语音设备, 包括数字集群、常规, 模拟集群、常规、短波电台与卫星电话等。
6.1.5多方语音会议
建立应急现场人员、现场指挥部及后端指挥中心的多方通话, 将后方指挥中心按需接入, 实现统一指挥调度和跨部门协同作战。
6.1.6录音查询功能
对调度语音进行实时录音备份, 可以在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上回放调度语音也可以通过USB接口导出录音文件并在电脑上回放。
6.2视频通信功能
6.2.1视频采集
该平台内置无线视频接收模块, 可根据实际需求接收1~2路不同频点的无线单兵视频, 并且频点可定制, 视频传输带宽可分为2M或8M两种模式。
该平台具备扩展视频接口, 可灵活接入最多3路有线视频源。车载应用时, 可接入车顶、车内摄像头监控视频源;室外便携应用时, 可直接接入DV、摄像头等作为视频源。
6.2.2视频展示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集成1块工业级高清高亮宽温显示屏, 半透屏技术可保证室外强光下的显示效果, 结合4*4视频矩阵以及4路DVR模块, 实现全屏显示和4画面视频显示及灵活切换。
6.2.3视频无线回传
6.2.3.1专网传输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接收现场单兵采集的音视频信息, 通过该平台进行显示、存储、回放, 从而满足现场指挥的监控需求;同时, 可配合车载视频发射机将视频传输到基站, 基站接收后对视频信息进行编码转换成IP数据通过E1专线、光纤专线、微波等链路方式传输到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部署的解码器对IP视频信息解码成模拟视频信号, 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在大屏上。
6.2.3.2 3G/4G传输
在公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该平台可采用内置3G/4 G视频传输模块将现场视频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该平台采用3G/4G视频传输时实现如下: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内置3G/4G视频模块对接收到的现场视频信息进行编码转换成IP数据包, 通过3G/4 G上网卡上传到运营商3G/4 G网络。3G/4 G视频模块可通过双网卡实现负载分流技术, 提高传输带宽和可靠性。
后方指挥中心需向运营商申请公网IP地址 (作为前端3G/4G视频的接入地址) , 通过部署3G/4G视频服务器、3G/4G视频服务软件、3G/4G视频解码器, 实现现场实时视频查看、存储、回放、大屏显示。
6.2.3.3卫星传输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可接收现场单兵采集的音视频信息, 在现场指挥部进行显示、存储、回放, 可满足现场指挥调度需求;同时, 该平台可将视频、音频接入卫星系统的多业务接入设备, 卫星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密、调制、上变频后, 传送到卫星地面站, 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进行下变频、解调、解密后, 通过卫星多业务设备, 最终分离成视频、音频等各种业务信息, 其中, 视频通过解码器解码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在大屏上。
6.2.3.4视频有线回传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能够实现视频的IP网络有线方式回传, 在派出所、酒店等固定场所通过有线方式回传最稳定可靠。
6.2.4视频存储回放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通过内置DVR模块以及64G固态硬盘实现4路视频图像的实时存储, 并可随时本地播放;存储格式可以采用CIF/HD1/D1等方式, USB读取接口可方便进行取证回放。
6.2.5供电模式
220伏交流电、12伏车载直流电、外置电池 (满足5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 3种供电方式, 灵活解决设备供电问题。
7结束语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 现场应急通信设备集成度较高, 具备小型化、快速部署、续航能力强、移动性好、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十分适用于县域的救援、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各种事件快速应急通信部署。初步形成以省厅“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和设区市应急通信车为主力, 以县级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应急机动通信保障体系, 大大提高我省公安应急通信保障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公安安全领域小型化便携式装备形态的应急通信指挥平台, 平台基于快速移动、快速部署、快速应用的业务定位和系统组成进行探讨,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小型化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应急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手段分析[J].中国无线电, 2010 (11)
[2]孙秀斌.几种应急通信手段现状分析及应急通信体系发展探讨[J].科学大众, 2012 (06) :172-174
公安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篇5
1 公安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应处理的关系
(1) 警用和社会资源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大量的公安机关都租用了公共通信线路, 也搭建公安电话专用通信网、信息通信网和视频图像传输网络, 在充分的利用了公众移动通信资源后, 逐渐的也开展了一些移动警务应用和组建了相应的公安移动通信虚拟网, 甚至还通过公共卫星实现了公安移动微信通信应用, 在共享了公共通信发展成果的同时, 也满足了公安日常通信的保障需求。加上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 使得其在公安通信保障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甚至因为与其密切的合作, 大大的提高了公安的通信保障能力和工作效率。然而公共通信也有着其不可忽视的缺点, 因为它主要是面向大众来使用的, 多以其一般只能解决个体间的通信问题, 却无法实现个人对多方的指挥式调度, 也无法对用户进行无差别的通信保障, 无法区分通信的优先级, 甚至在出现用户大量聚集的时候, 通信网还会因此而拥塞和瘫痪。所以, 在使用公安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时候, 需要根据公安业务的需求, 有选择性的使用公众通信资源, 利用其特有的独特优势, 打造强有力的公安专用通信通道。
(2) 勤务机制和技术建设间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在应对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公安勤务活动等方面逐渐由静态转变为了动态, 由固定转变成了移动的, 而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的需求, 公安通信技术的建设也在逐步的进步和发展, 渐渐拥有了有线、无线、卫星和图像等多种通信保障方式。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跨区域、多警种和突发性强的警务实战需求, 通信保障的手段就显得有些匮乏, 难以满足更大的应急性勤务通信保障需求, 而这些业务需求却是进一步加强通信技术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公安通信技术的建设对公安的勤务机制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如今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 视频通信技术在指挥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甚至能够实时、直观的展现出现场的情景, 使指挥员和战斗人员的关系更加密切, 真正实现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可视化、智能化的技术运用, 打破了原有的层级界限, 不仅缩小了时空的距离, 还极大的提高了实战效果。
(3) 日常勤务和应急保障间的关系。在公安通信保障体系中, 日常勤务是基础而应急保障则是关键。在公安通信应急保障工作中常常在关键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而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日常通信保障工作没有做好, 所以到了关键的时候, 这些日常积累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并且爆发的速度极为迅速, 令人措手不及。所以, 在日常的通信勤务保障工作中, 不仅需要注意其工作的细节问题, 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 还要加大对于应急保障的基础性工作的重视, 完善应急方案, 加强系统的维护和应急训练。在进行警务工作和活动的过程中, 不同的勤务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通信保障手段, 要借鉴公共通信运营商和较为成熟的不对通信勤务模式和做法, 从而达到创新公安通信勤务模式的目的, 才能在短时间内, 快速而有效的提升公安通信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 公安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
(1) 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管理机制, 不仅能够确保其的高效运作, 还是部门建设的重要支撑, 所以只有把应急通信管理机制融入日常的公安工作中去, 才能有效的强化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真正实现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应急通信联合保障机制的完成。当突发事件产生的时候, 不仅能够有效而统一的实施指挥调度, 还可以整合统筹应急通信资源, 为完成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2) 加大资金投入。任何的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不例外。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不要引导企业的投入, 还需要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 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建设。
(3) 提升装备水平。完善的应急通信设备是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先进的应急通信设备和技术, 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应急通信水平, 还能确保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任务的完成。目前我国的应急通信装备技术中, 已经把有线和无线结合起来了, 并且对于地面建设和空中设备进行了强化, 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加上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也购置了先进的应急通信装备, 并将其投入到了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中, 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整体水平。只有不断的健全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制度和调配速度, 才能保证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及时补充和更新。
(4) 强化专业建设。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提高整体队伍的专业化技能, 有利于提升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 能够有效的提高应急通信保障水平, 从而打造出一支具有强力政治觉悟、精湛业务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专业化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提升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还可以成立跨部门的应急通信保障团队, 将各类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整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应急通信资源, 提高应急救援和救灾的能力, 并对队伍内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 提升整体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 结论
通信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旦其出现问题, 将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损失, 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所以保障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畅通性, 是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光耀, 陈守益, 吴峰.应急通信工作探讨与展望[J].移动通信, 2015 (13) .
基于公安网络建设的数据通信探讨 篇6
一.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交换方式
1.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有分组型终端 (PT) 和非分组型终端 (NPT) 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 (TeLetex) 、用户分组装拆设备 (PAD) 、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 (PABX) 、可视图文接入设备 (VA P) 、局域网 (LAN) 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DCE) 组成, 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 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 (MODE M) , 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 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 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 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 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1.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 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 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 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享该电路。
(2)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内存或外存) , 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 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3)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用户发来的整份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定长的数据块 (称为分组或打包) , 将这些分组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第一个分组信息都连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在分组交换网中, 不同用户的分组数据均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传送, 即网络具有路由选择, 同一条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户的分组在传送, 所以线路利用率较高。
二、数据通信的分类
1.有线数据通信
(1) 数字数据网 (DDN)
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 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 主要使用数字信道。DDN的主要特点是: (1) 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传输信道的误码率要求小。 (2) 信道利用率高。 (3) 要求全网的时钟系统保持同步, 才能保证DD N电路的传输质量。 (4) DDN时延较小。
(2)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 (PSPDN) 是以CC ITT X.25建议为基础的, 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 �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 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 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 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 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 但网络性能较差。
(3) 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 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其功能特点为: (1) 使用统计复用技术, 按需分配带宽, 每一条线路和网络端口都可由多个终点按信息流共享, 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2) 采用虚电路技术, 只有当用户准备好数据时, 才把所需的带宽分配给指定的虚电路, 而且带宽在网络里是按照分组动态分配, 因而适合于突发性业务的使用。 (3) 帧中继只使用了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一部分来执行其交换功能, 利用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分离的D信道连接来实施以帧为单位的信息传送, 简化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效率很高。 (4) 帧中继没有采用存储-转发功能, 因而具有与快速分组交换相同的一些优点。其时延小于15ms。
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 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 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 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 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 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三、网络及其协议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 (C o m p u t e r Network) , 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 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 网络协议很多, 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 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 是有关协议的集合, 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和因特网协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 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在公安网的构建中, 这是一种主要的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
(1)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
(2) 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
(3) 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
(4) 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 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四、数据通信的应用
1.有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 数字数据电路 (DDN) 的应用范围有:
(1) 组建公用数字数据通信网; (2) 可为公用数据交换网、各种专用网、无线寻呼系统、可视图文系统、高速数据传输、会议电视等提供中继或数据信道; (3) 为帧中继、虚拟专用网、LAN, 以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网间连接; (4) 利用DDN实现大用户局域网联网, 公安网主要基于此构建的。
(2) 分组交换网的应用
分组交换网能提供永久虚电路 (PVC) 及交换虚电路 (SVC) 等多种业务。利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平台, 还可以开发与提供一些增值数据业务: (1) 电子信箱业务。 (2) 电子数据交换业务。 (3) 传真存储转发业务。 (4) 可视图文业务。
(3) 帧中继技术的应用
帧中继技术适用于对广域网进行数据访问和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也是一种ISDN承载业务, 主要用于局域网互联和高速主机环境下作为宽带网的数据入口, 是向宽带ATM交换过渡的手段之一。常用于: (1) 组建帧中继公用网, 提供帧中继业务。 (2) 在分组交换机上安装帧中继接口, 提供业务。 (3) 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虚拟宽带业务。 (4) 在专用网中, 采用复用的物理接口可以减少局域网互联时的桥接器、路由器和控制器所需的端口数量, 并减少互联设备所需通信设施的数量。 (5) 局域网 (LAN) 与广域网 (WAN) 的高速连接。 (6) LAN与LAN的互联。 (7) 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文件的传送、图像查询以及图像监视、会议电视等。
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1) 在业务上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业务, 通常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基本数据业务的应用有电子信箱、传真、信息广播、局域网 (LAN) 接入等。专用业务的应用有个人移动数据通信、计算机辅助调度、车、船、舰队管理、GPS汽车卫星定位、远程数据接入等。
(2) 无线数据通信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三种类型。 (1) 固定式应用是指通过无线接入公用数据网的固定式应用系统及网络。如边远山区的计算机入网、交警部门的交通监测与控制、收费停车场、加油站以及灾害的遥测和告警系统等。 (2) 移动式应用是指野外勘探、施工、设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车、船队和快递公司为发布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 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远程数据访问、报告输入、通知联络、数据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据终端。移动数据终端在公安部门的刑警、巡警、交警、消防也开始应用。 (3) 个人应用是指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技术人员、公安人员等需要在外办公时, 通过无线数据终端进行远程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数据库查询、查证。此外, 电子信箱是国外应用很广的数据业务, 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应用。无线接入Internet可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 因此无线数据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有线数据网的补充和延伸, 在公安系统, 无线数据通信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其适用范围、数据通信的分类等方面, 使大家对公安网的数据通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公安无线通信 篇7
一、光纤通信的优点
光纤通信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发展如此迅速, 并使得世界上80%以上的电信业务在光纤通信网中传送, 是与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分不开的。
(一) 光纤的容量大
光纤通信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 光波为载波的通信系统, 其载波一光波具有很高的频率 (约l014Hz) , 因此光纤具有很大的通信容量。目前商用系统单信道速率可达10Gbit/s, 多信道总容量可达1.6Tbit/s。即便如此, 使用的带宽也大概只有光纤带宽的1%。而公安系统专用网络对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容量大的传输媒体有特殊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 犯罪也在向着高科技水平发展, 因此搜集有力证据, 在公安系统内部网络实现内部信息和资料高速安全传递, 是光纤通信适用性的最好证明。
(二)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目前, 实用的光线通信系统实用的光线材料多为石英, 这种类型的光纤在1.55μm波长去的损耗可低到0.18d B/km, 相比其他通信线路来说, 是目前发现可用线路中损耗最低的。所以, 以这种材料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也远远超过其他介质材料构成的通信系统。今后光纤通信的中继距离可达数千, 甚至数万公里。这样, 在任何情况下光纤通信系统均可以不设中继系统, 它对于降低公安系统网络通信的成本、提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具有特别的意义。
(三)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高压电线会辐射出比较强的电磁波, 开动的电气列车会产生很强的电火花, 它们都会干扰电话线里和电缆里传送的电信号, 甚至会使打电话的人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而光导纤维是石英玻璃丝, 是一种非导电的介质, 交变电磁波在其中不会产生感生电动势, 即不会产生与信号无关的噪声。这样, 光纤通信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在公安系统这样在任何时刻都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系统中相当重要。
(四) 保密性能好
对通信系统的重要要求之一是保密性好。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通信方式很容易被人窃听:只要在明线或电缆附近 (甚至几公里以外) 设置一个特别的接收装置, 就可以获取明线或电缆中传送的信息, 更不用说信号传播更广无线通信方式。
光纤通信与电通信不同, 由于光纤的特殊设计, 光纤中传送的光波被限制在光纤的纤芯和芯包界面附近传送, 很少会跑到光纤之外。即使在弯曲半径很小的位置, 泄漏光功率也是十分微弱的。并且成缆以后光纤的外面包有金属做的防潮层和橡胶材料的护套, 这些均是不透光的, 因此, 泄漏到光缆外的光几乎没有。更何况长途光缆和中继光缆一般均埋于地下。所以光纤的保密性能好。
(五) 体积小, 重量轻
目前常用的光纤的纤芯直径只有几个微米, 加上包层以后, 光纤的直径是125限m, 比一根头发丝稍微粗一点。这样的光纤, 500m长也不过一两重。为了保护光纤, 同时使它抗拉又抗弯, 在制作光纤的时候, 还在它的表面加上一层聚丙烯或者尼龙套层。加上这层套层以后, 它的直径也不超过两个毫米。
二、公安系统光纤通信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的公众网络和专有光纤网络大多采用的是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而随着新光纤、新光器件和新调制方式的陆续问世, DWDM的单信道传输速率、复用波长数、传输距离的最高纪录将会被不断地刷新。
目前, 国内各科研单位已纷纷投入IP or WDM的研究和开发, 承担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 (China Information Network, CAINONET) 的各单位更把IP or WDM作为CAINONET建成以后的主要服务对象来研究。同时, CAINONET也使WDM向城域网和企业网更走近了一大步, 它会向电信运营商展示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使电信运营商更多地考虑在最短的时间内将WDM技术应用于城域网和企业网中。对于公安系统网络来说, 除在专有网络内部进行更高效、更快捷、更安全的信息传输服务外, 对与公众网络的安全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随着CAINONET的不断进步, 公安系统网络通信技术也必须跟上步伐, 保证信息安全和排除不良信息传播的危害性。
随着DWDM技术在城域网和本地网的广泛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WDM技术的一个新分支, 即无纤WDM系统, 它是由贝尔实验室于1999年提出, 而且推出了商用无纤DWDM产品。该系统是光通信领域的又一新突破, 是速率高达10Gb/s的DWDM系统, 不再局限于经传统的光纤传输, 而是用光束直接在空间传输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由于该系统不受敷设光纤的限制, 抗干扰、抗恶劣气候的能力很强, 保密性又很好, 而且采用了开放性接口, 为公安系统现场控制信息系统提供了更好的解决途径。在未来的公安系统网络中, 通过局域网和专有网络的安全、快速、稳定接通, 为突发危险情况下的现场办公提供了优质的方案。
光纤通信业界人士认为, 现在光纤通信中的电层网络正在逐渐萎缩, 通信终端设备直接发出光数字信号, 通过光复用、交换等处理, 光直接与对端用户在光层上通信, 光计算机负责光网络的管理和运行。未来的光纤通信的含义不仅仅是指光信号在光网络上传输, 而且光信号的交换和保护都应该在光网络上以光形式进行。
三、总结
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网络和大部分专有网络的基础, 对于公安系统网络来说也是一样。科技的进步也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具有时代特色, 公安系统网络作为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需要时刻保持先进性, 成为高悬在科技犯罪头上的一柄利刃。
摘要:光纤通信具有信息容量大、低损耗高中继距离、稳定性强、安全性好等优良特质, 适应于公安系统网络的信息传输。而公安系统网络的通信技术, 是应对犯罪活动进化的特别需要。
关键词:流媒体技术,电视电话会议,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加强.光纤通信技术[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公安无线通信 篇8
近年来, 高清视频在地铁里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何为地铁公安工作提供更为高效、快捷破案手段是现阶段高清视频应用领域需要完成的工作。人脸识别作为最直观、最准确率的人类面部特征识别技术应运而生。人脸识别, 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 并自动检测和跟踪人脸, 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特征使用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 这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2 人脸识别在公安地铁项目中的需求分析
据统计, 截至2014年, 公安部发布的在逃嫌疑人的数量约为30万人, 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利用前端高清摄像机采集的人脸照片与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 当寻找到与数据库中的人员照片有相通或相似的面部特征时, 中心人脸识别服务器将发出报警。提示车站内值班室内警务人员, 这将大大提高车站办案民警的办案效率。
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在平安城市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 是人脸识别系统使用的最佳场所, 原因如下。
1) 地铁客流量大。
2)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在地铁行业内普遍使用, 高清人脸图像或照片为人脸识别系统提供了硬件基础。
3) 地铁车站内灯光环境相对稳定, 为人脸识别系统提供高清图像或照片提供了相应的辅助条件。
4) 地铁车站内相比其他公共场所更为封闭, 方便民警对可疑人员进行检查和抓捕。
5) 人脸识别经过10年的发展, 可以满足现代公安工作的需要。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 可以说:人脸识别系统在地铁中完全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3 人脸识别在公安地铁项目中的实施建议
3.1 功能概述
地铁人脸识别系统将对地铁站中出现的人员进行人脸检测, 并与黑名单进行对比, 当有相匹配的人脸特征时, 发出告警。此外, 系统可配备事后检索功能, 在重要事件发生后, 可在此前一段时间内拍摄到的人员中寻找特定人员, 挖掘特定人员轨迹。
3.2 系统组成及功能
系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主要有摄像机、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中心管理服务器和客户端几个部分。其中, 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功能拆分为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对比3个部分, 可以灵活配置。例如, 图1中采用嵌入式人脸检测分析仪、独立的人脸特征提取服务器和人脸对比服务器。在目前的人脸系统中, 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对比+人脸存储与检索可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实现, 满足中小规模系统的低成本应用需求。但为提高系统高稳定性及其性能, 满足大规模系统的需求, 未来将对系统进行拆分部署。对地铁行业应用建议采用拆分部署方式。
3.2.1 高清摄像机的设置
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为保证人脸身份识别需求, 拍摄须保证人脸清晰, 姿态近正面, 光照均匀, 细节丰富, 人脸瞳孔间距>40像素, 人脸灰度级>64级。建议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距离为4~8m, 正对被拍摄人员行进方向, 以避免被拍摄人员沿着径向运动而产生运动模糊和侧面人脸。若摄像机吊顶安装, 则应满足下视角度<10°。
3.2.2 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
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负责对现场拍摄到的视频进行分析, 主要有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 以及人脸对比3部分功能。这3部分功能可以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也可以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各个部分之间通过网络互联。在人脸检测方面, 可采用具有专用功能的设备, 例如专用嵌入式人脸检测分析仪, 或具有人脸检测功能的一体机。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从中心管理服务器接收需要进行实时对比的人脸库, 并在与场景中人脸对比成功时将告警信息传回中心管理服务器, 由中心管理服务器分发到客户端进行告警。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功能如下。
1) 人脸检测
(1) 对1080P视频, 检测宽度60像素以上的人脸。
(2) 为满足人脸持续跟踪需求, 要求检测速度不低于10帧/s。
(3) 可检测人脸左右旋转+20°/-20°以内, 俯仰+10°/-10°以内的人脸。
(4) 单台上述服务器若只进行人脸检测, 可同时检测4路1080P视频。
2) 人脸特征提取
(1) 提取人脸特征长度为0.8k B~8k B (具体视算法而定) 。
(2) 单台上述服务器若只进行人脸特征提取, 可每秒提取100~200人脸特征。
3) 人脸对比
(1) 光照, 姿态, 表情正常情况下, 被识别人员在人脸库中时, 返回第一位结果准确率>95%。
(2) 光照, 姿态, 表情正常情况下, 错误识别率 (两张身份不同的人脸被认定为同一人) 为1/1000时, 正确识别率 (两张身份相同的人脸被认定为同一人) >90%。
(3) 单台上述服务器若只进行人脸对比, 可每秒进行100万~1000万次对比 (由内存带宽和特征长度决定) 。
4) 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
限制图像中同时分析人脸数≤10, 单台上述服务器可运行2路视频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
5) 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对比
限制图像中同时分析人脸数≤5, 人脸库大小≤10000, 单台上述服务器可运行2路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对比。
人脸识别算法如图2所示。
3.2.3 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
如果需要将场景中出现的所有人脸都保存记录, 并进行事后人脸检索, 例如, 查找某人在过去1个月内在哪些地方出现过, 则配备专用的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较为适宜。人脸存储及检索功能也可以与人脸视频分析功能运行于同一台服务器上, 但可能会带来服务器计算资源紧张的问题。例如一个检索任务需要半个小时执行完, 在执行这个检索任务时, 实时分析任务可能受到影响。
存储数据量每人脸约40k B计 (图片+特征) , 每台摄像机每天拍摄5000人, 按每人记录5张人脸计, 则每台摄像机每天需1GB存储空间, 100台摄像机100天需10TB存储空间。实际所需存储空间视具体配置 (抓图图片大小, 人脸特征长度) 及人流密度而定。进行检索时, 由于待检索人脸数据太大无法预先加载到内存, 因此检索速度受硬盘速度制约。若硬盘读取速度为40MB/s, 每个人脸特征大小为8k B, 则1台摄像机1天拍摄所有人脸检索可在5s内完成。
每台摄像机配备至少200GB存储空间, 可满足100天左右存储需求 (具体视人流量, 抓图设置, 算法配置而定) 。由于事后检索速度主要受磁盘速度制约, 因此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不需要配置高性能CPU和内存, 而应注重硬盘读取速度, 例如采用磁盘阵列。为满足快速检索需求, 建议为每站点配备独立的服务器, 可部署于站点内。这样在进行事后检索时, 如果需要进行全局检索, 可以将工作量分布到各个站点并行进行。若每台服务器连接1个站点内10台摄像机, 每站点1个月拍摄150万人次、750万人脸, 对1台摄像机1天拍摄的人脸进行检索需要5s, 则对1个站点或所有站点过去1个月内抓拍的人脸进行一次检索耗时约25min。
3.2.4 中心管理服务器
中心管理服务器负责进行人脸库管理、人脸库下发、告警事件管理、事后检索、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所有其他组成成分, 例如摄像机、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和客户端等, 都与中心管理服务器进行连接, 接受中心管理服务器管理。
1) 人脸库管理:建立人脸库, 增加/删除/修改人员或人脸信息, 批量导入人员/人脸。
2) 人脸库下发:中心管理服务器将人脸特征与人员ID发送到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上。具有保密性质的关键数据, 例如人脸库中人员身份信息、人脸照片等, 只保存在中心管理服务器上, 而不向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下发。
3) 告警事件管理:人脸分析服务器产生的事件, 例如人脸抓拍、人脸识别告警等, 都传回中心管理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存储。实际数据 (现场抓图, 人脸特征文件等) 分布式保存在各个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上, 在中心管理服务器数据库中只保存文件索引信息。
4) 事后检索:中心管理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发出的检索请求后, 将检索请求下发给各个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 进行分布式检索后, 将结果汇总并传给客户端显示。
5) 系统管理:中心管理服务器负责进行整个系统的管理工作, 1台中心管理服务器与数10台至数百台人脸视频分析服务器和人脸存储及检索服务器连接, 接收实时告警信息, 并推送告警信息至客户端。在中心管理服务器上不需要进行高性能运算, 因此不需要高性能CPU和高内存配置, 而应注重稳定性及多任务处理能力, 建议采用多任务处理能力强的多核心CPU。
3.2.5 客户端
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登录中心管理服务器, 进行人脸库管理、人脸库下发、告警事件管理及事后检索等工作。
4 结束语
【公安无线通信】推荐阅读:
公安应急指挥通信01-08
公安交通指挥通信系统06-23
公安厅长与市公安局长05-23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通告12-28
工作总结,【公安民警个人工作总结】公安民警工作总结例文,公安机关民警工作总结12-23
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07-16
公安刑侦07-14
公安校园07-16
公安建设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