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培训(精选9篇)
公安培训 篇1
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的空前活跃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 都将加大社会治安的负担, 引发社会治安产生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 如何在新形式下, 深化公安教育改革, 推动公安教育训练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显得尤为重要。不断发展公安教育培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发展公安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既给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也不可忽视地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及社会的稳定。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交织以及不断涌现的传统与非传统威胁都给当前的公安工作带来诸多挑战。除此之外,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的深入以及依法治国制度的逐步完善, 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 对公安机关的合法及合理执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是公安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
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还存在很多内部问题, 如体制机制不够顺畅、训练资源分配不尽合理、训练内容与实战应用脱节等。就目前而言, 公安院校教育体制与公安队伍对专门人才需求的不相适应, 教育训练资源与大规模培训民警的矛盾不断放大, 这些都背离了了公安培训的初衷, 影响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 推动公安培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公安培训事业。因此, 只有通过不断地推进公安教育培训, 以适应实战为训练方向, 努力提升公安教育训练地质量, 增强公安干警的战斗力, 提高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的要求
(一) 提高公安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公安教育培训是公安人员的必经之路也是公安人员不断被塑造的过程, 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公安教育培训的重视, 从上到下统一意见, 合理分配资源, 加强对公安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科学合理地进行各项培训, 努力为公安队伍培养合格人才, 促进公安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 提高公安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公安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公安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不断提高公安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力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为日后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打下基础。
(三) 加强专门性人才培养
在公安教育培训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工作岗位的需要也需要同时考虑学员自身的情况, 通过学员的日常表现, 结合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以此适应专门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员更好地投入教育培训中, 也有利于发展不同类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员自身的意愿, 将促进学员更好地投入其中, 推动教育培训的发展。
(四) 提高对公安人员全面发展的要求
提高对公安人员的全面发展与加强专门性人员的培养并不冲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公安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根据我国国情, 短期内公安人员并无大幅度增加可能。因而在公安工作任务日趋繁重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解决人员不足带来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分析
(一) 强化公安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就强化公安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而言, 一方面要加强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官队伍的建设。
1. 大力加强公安教师的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领导, 在给予充分重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凝聚教师队伍, 这要求领导人员从自身出发更好地约束管理领导团队, 真的能够从教师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其次注重教师实践和教育培训内容, 要求教师的执教内容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契合, 需要教师与学校做好沟通, 充分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做好有关教育培训的工作。最后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要求, 一方面加强教研、科研工作, 对每个教师做出相应的要求, 另一方面严格有关的考核制度, 通过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考核过程中强调纪律作风, 师德品格, 并以此带动学生的纪律性。
2. 加强公安教官的队伍建设
教官与教师有所区别, 教师往往更偏重于理论教育, 而教官更加注重实践的问题, 教官都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通过亲身经历的讲解可以充实我们现有的教育培训内容, 改变教学相对滞后的现状, 更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其次, 改变以往教材的内容, 根据教官各自的情况, 编写授课讲义, 建立完善的教材体系。最后, 需要教官在授课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可能地再现实战场景, 便于学员的接受提高学员的兴趣, 通过互动的方式, 加强与学员的沟通, 了解学员的兴趣特长, 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 与时代接轨, 让学员了解到最新的社会问题, 最新的社会需求, 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二) 建立学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合理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员自身的学习动力,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 学员们往往会出现消极懈怠的情况, 积极性的丧失不利于教育培训的合理开展, 因此应当建立起日常考勤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有关的奖惩制度, 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以此更好地开展教育培训。首先大力提倡学员自选自学, 即让学员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以学员为中心, 转变教育思维, 从“必学”到“选学”,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建立考核制度, 结合平时训练及考试情况, 以此为驱动力, 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考试内容要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能力的考察。最后需要有合理的奖惩制度, 落实上述考核制度, 将考核结果与执法资格、晋升晋级等紧密结合, 不仅需要将此奖惩制度落实到个人而且要与单位有所挂钩, 以此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全面推动公安教育培训的发展。
(三) 提高公安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培训公安人员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公安人员输送到公安的各个部门, 因此在教育培训阶段, 应当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实战能力, 保证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展现职业素养,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若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不仅不能达到公安教育训练的目的, 而且会使公安人员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措手不及, 让人民对公安队伍失去信心。只有始终坚持贴近实际、服务实战, 教育训练工作才能体现自身的特殊价值, 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让公安人员具有更好的实战性, 则需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 注重公安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需要学员到实践中去, 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理解社会生活的需要, 明白以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并以辅以教官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避免“抽象理论过多, 结合实际少”的情况, 但也不能发展成为“只知蛮干”的情形, 应当努力向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是公安教育培训所追求的也是必须的。
(四) 推进公安教育培训的创新发展
科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而公安教育培训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美国制定了美国警察能力要求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效分配资源的能力二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是获取、评价、处理、组织交流信息的能力四是驾驭系统的能力五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能力。而在我国以往的教育模式当中, 我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以及应试方法, 忽略了素质和能力, 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辨的能力。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 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这种教育模式, 让学员在教育培训中占据主导地位, 学会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远程教育更加普遍, 这样的远程教育整合了各种资源, 为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更加有利于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教育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应当在公安教育培训过程, 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地域限制让学员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方式, 也有利于降低训练成本, 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 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 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地区教育的不均衡, 有利于推动各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协调发展, 促进公安教育培训的共同发展。
摘要:推动公安教育培训的不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要求的基础上, 提出公安教育培训发展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要求。
关键词:公安教育,培训发展
公安培训 篇2
【篇一】公安培训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地公安系统日益重视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岗位大练兵”、“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三懂四会”、“三通晓、四熟悉、五能够”、“特色练兵”活动,各地公安民警在“专业素质、岗位技能、执法理念”等方面都接受了深入细致的培训,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了公安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整体上,我们民警教育培训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还不够理想。在具体实施上,教育培训理念、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方法、教育培训考核、教育培训激励、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工作存在明显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使教育培训这样一件好事办得还不尽如人意。
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为什么要实现民警教育培训现代化、怎样实现民警教育培训现代化、为谁实现民警教育培训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我认为,解决当前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及民警队伍状况实际,对民警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创新。
一、创新民警教育培训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制约着行动。创新理念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培训内容、方法、激励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引导广大民警树立与教育培训工作相适应的理念:
一是树立“教育培训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的理念,即明确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事关重要公安工作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公安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从整体上营造民警从业危机感、竞争的压力感和展望未来的求索感,使民警认为来参加培训是为未来投资,是为生存而学,为发展而学,主动要求参加教育培训。
二是树立“参加培训就是工作”理念。即参加培训就是工作,学习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三是树立“提高学习力”理念。即教育培训中注重培训学习能力,使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学习、会思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民警教育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是引起民警培训兴趣的直接动力。现行的民警教育培训内容往往主要以每年公安部、省、市公安机关开展的各项活动要求学习的内容、上级的文件、各级领导讲话、相关纪律规定和常规的警务技能为主。以扬州为例:民警参加培训都要接受队列礼仪、内务条令培训,一遍遍重复培训。而在调查中,目前民警更多需要的是以心理矫治、群众工作方法、计算机操作应用、所在岗位技能、信息网络工程、警务器械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因此,创新民警教育培训内容,势在必行。
培训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实际和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民警的现实培训需求,做到“全、新、专”,“全”就是教育培训内容面广,项目分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警务技能、网络工程、警察装备、侦查破案等知识。“新”就是培训内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深化。“专”就是注重培训内容凸显民警专业化建设特点,注重以“治安管理、刑事侦察、心理矫治、网络工程、情报信息、法律法规、群众工作等专业技术性知识为培训内容中的重要项目。
三、创新民警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公安工作的知识体系比较丰富,治安防范、侦查破案、政工纪检、维护稳定、公安行政等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又分出多个学科,可以说,知识涵盖面十分宽泛,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来完成如此繁重的教育培训任务。而目前我们往往只是简单采用全面培训的方式和全员培训一项内容的方式,效果只能是蜻蜓点水。还有我们说教的单一教育模式和纯理论内容的“满堂灌”、“抄笔记”、“写心得”等传统方法,已经日益提高不起民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进行创新。
一是采用“菜单式”培训方法,即对全部培训内容以菜单的形式进行公布,民警根据自身需要对培训课程进行选择,根据民警从事岗位的知识需求特点,民警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培训进行有效调控。做到每名民警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二是启用“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民警教育培训中某些学科还无法由我们自身能力来从事,例如:网络工程,警务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师,会计师、审计师等专业培训和在职、脱产学历培训,必须引用社会上优秀的教育培训资源。因此,在某些学科领域,要鼓励民警走出去,参加知名的专业学科培训和大专院校的学历教育,也可以“请进来”,适时邀请专家培训课。
三是将培训重心转移。以往的教育培训以公安校培训基地为重心,基地什么时候有安排,民警什么时候来培训。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特点,保一方平安永远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且目前各基层单位程度不等的存在一线警力不足的客观现象,因此,一些培训项目的重心应从基地转移到基层,从教员转移到学员,从教室转移到工作一线,根据各单位工作特点和民警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培训。
四是运用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电子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电影、ppt课件等多媒体软硬件在民警的教育培训课程之中,使培训内容图文并茂,具有强力的直观立体感,增强民警学习的兴趣,促进民警内化学习知识。同时,公安校应充分发挥公安内网的功效,引进并运行自身的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资源丰富、服务良好的网络教育平台。
四、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
现行教育培训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或效果不明显,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与各级民警的切身利益相挂钩。
首先应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教育培训奖惩制度。在确立教育培训目标后,对完成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相应的表彰。二是建立优秀人才推荐机制。通过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实施教育培训情况动态管理,成为公安机关挑选人才及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大对教育培训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民警宣传力度,为教育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应完善教育培训考核体系,一是要明确各级领导责任、把民警的教育培训列入公安机关各级领导班子总体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指标。二是根据教育培训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公平实效的考核细则,进行严格的考核评比。三是建立民警训前、训中、训后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在每个课程的教育培训前,要深入的调研,对参加民警的业务素质、年龄、本科目知识的需求状况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培训中,通过组织考试考核和知识测评,随时对民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培训后对民警回到工作岗位知识转化能力进行跟踪考核,将整个培训过程考核情况计入民警教育培训档案。
五、组织教育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公安校在开展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民警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履职能力、工作进展等)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来进行评估:
反应层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科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培训科目、教师、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结合民警培训工作,反应层评估的主要方法应采用问卷调查。因为问卷调查易于实施,通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如果设计适当的话,反应问卷调查也很容易分析、制表和总结。具体实施既在培训项目结束时,收集民警对于培训科目的效果和实用性方面的反映。
学习层评估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是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运用学习层评估可以采用笔试、实际岗位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
行为层的评估指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具体实施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由上级、同事、下属观察受训民警的能力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
效果层的评估上升到组织的高度,即判断培训是否对公安改革与科学发展具有具体而直接的贡献。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政治理论水平、完成任务数据、岗位执勤状况、民警精神面貌以及外部对公安各项工作评价等。通过对这样一些具体指标的分析,从工作全局来观察教育培训工作带来的效果和收益。
总之,公安工作正处于变革大潮之中,向着社会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大步迈进。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公安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以xx大精神统领民警培训教育工作,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这样才能跟上公安事业发展的步伐,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业务精通”的公安民警队伍。
【篇二】公安培训调研报告
随着初夏的阵阵蝉鸣,时光的车轮匆忙碾过,三个月的新警培训就这样短暂、紧张锻炼中结束了。今天的我们,面对即将接任的工作岗位,有的体现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冲天豪情,有的蕴藏的是一展身手、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而更多的是对一份对新训队生活的不舍与留恋。俯身回顾这三个月的培训,有多少艰辛,又有多少感动与欣慰。自从考上特警这个岗位,我从一名退役军人逐步成长为一名勤奋、敬业的见习民警,在这三个月中,我不断的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尽快的让自己适应特警队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工作环境。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完全融入了重庆特警这个大家庭中,较全面的掌握了上岗前的各项工作技能,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就在新训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保持心态、摆正位置、遵章守纪、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摆正学习者的位置,严格遵守特警队规章制度,是我来到新训队时给自己一个承诺。一方面作为一名刚从部队退役回社会工作的青年,一名初进特警队报到的新成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良好心态,摆正一个学习者的位置,遵章守纪,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我清晰的认识到,虽然曾经在部队严格教育管理下,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和增强,但是我仍然觉得自身各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现在只是我努力付出,努力学习的阶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特警队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是我学习的源泉;“事无巨细,必尽全力”,不论大事小事,每多做一件事情必然会多学到一些知识,必然会积累经验。保持良好的心态,摆正学习者的位置,新训队里我们50位兄弟姐妹由此相识,从陌生到熟悉,互相帮助、共勉共进,一起渡过了这并不平凡的三个月上岗前的培训。另一方面我严格遵守新训队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另一方面,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三个月中,除完成新训队经常性工作外,我还向师兄们借来了本职工作上的种类书籍,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的学习。以求更好更快的掌握上岗前的各样能力。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在短短的三个月中,我们对公安业务理论有了初探和认识,课堂上教官们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让我们对未来的公安工作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和储备。我明确了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技能,确立了警察意识、法制意识和纪律素养,切实增强了我扎根特警队经受锻炼,献身公安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道德和作风养成上,我一名军人转变为了人民警察,对事业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作为人民警察,光荣往往是与奉献相伴相生的。在参加8.21异地演练中,我从路边百姓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托付、一种信任、一种企盼、一种赞许。那时我就更加坚定地要成为一名好警察,为了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三、苦练警务技能,做到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特警队员,我们面对的敌人是错综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对每一名特警队员的体能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也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完成任务。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基础体能、摛敌拳,格斗对抗、攀登技能、特种射击、战术队形、警棍盾牌术、队列等实践课程中,我都认真的对待,一动没学会就两动、三动、四动的学,从思想观念去除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的思想,我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吃苦精神。教官们通过言传身教、严格的要求,让我感受到做一名特警队员要有强健的体魄,不退缩不畏惧的胆量,具备了这些之外,还要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在这我认识到人民警察这一特殊的职业,对智慧、体力和心理有着更高的挑战。
四、找出不足,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质”的飞跃。
通过三个月的培训,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在逐渐成长、成熟。但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众多的不足,如由于刚参加到公安工作时间不长,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得心应手及由于自己年龄轻,在开展工作时有时缺乏魄力等种种问题。我们头顶国徽代表国家,体现着我们的社会价值;我们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作为国家机器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新警培训给予了我充足的“养分”,我将在今后的公安业务上努力实践和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摆正学习者的位置,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找出不足,不断提升自己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水平,针对性深化理论学习,并加强锻炼独立解决事务的能力,争取实现“质”的飞跃,为特警队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公安培训调研报告
6月12日至7月10日,我局第二批初任民警16人参加了在xx学院举行的xx公开考录人民警察初任公务员培训,迈出了转变角色,调整心态,提升能力,争做合格公务员的第一步。三十天的学习培训,使我局参训学员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新的进步,心态调整上有了新的转变,能力素质上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养成上有了新的改进,工作目标上有了新的定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
对于公务员而言,政治修养首先必须做到政治坚定与清醒。通过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以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我局参训学员进一步坚定了坚持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理想信念。通过学习公务员法,强化了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刻认识到勤政爱民,甘于奉献,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公务员的应尽义务,确立了做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的公务员这一奋斗目标。
二是及时调整心态,实现角色转换。
我局此次参训的人员有的在其他工作岗位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的则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加之对内外环境、新任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规律及政策法规不熟悉,如何进行心理调试,迅速转变心态,做好角色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培训既让我局学员认真审视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让我局学员学会了从转变思维方式入手,以努力成为学习型人才为切入点,通过扬长补短,以健康的心态融入新的集体,处理好人际关系等非智力因素,审时度势,奋发进取,保持一颗自信心、上进心,平常心,坦然面对人生的转折考验,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三是认真学习领会,提升能力素质。
知识的“折旧”让学历只能代表过去,要成为服务型政府中的一名合格公务员,提升能力和增强才干的素质训练必不可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局学员始终做到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仔细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消化吸收。牢记记忆的方法是专心和重复这一法则,定期回顾、复习所学内容,下载讲课课件进行整理归类,加深印象,寻找新的体会和感悟。三十天的培训,不仅有讲授语言艺术、心理健康知识、政策法规和电子政务,还有讲授保密与忠诚等课程。这既让我掌握了一次性告知、相同行为平等对待、一事不再罚等一系列公务员基本工作要求,又提高了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的能力,为日后做一名合格公务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是强化公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
作为公务员,“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是永恒不变的。我局学员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让人民满意”为追求成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此,在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上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努力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每一项工作,每一项决策,都要以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实事求是地部署、推进和评判,在工作中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在谨慎和谐上做文章,行使职权、做出决议决定,坚持依法依规慎为,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工作中目标一致讲究配合,不盲从,不跟风,以真诚之心做公平之事,与上下级和同事相处中讲友谊、讲舍得,讲宽容与忍耐。
五是明确努力方向,谋求有所作为。
通过学习培训,我局学员明确努力方向是成为合格的公务员,方法就从正视差距,树立信心开始,以能力培养为根本,抓学习,勤工作,强素质,严要求,树形象,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正如培训中所体会到的,一个人办文办事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没有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求知意识和持之以恒点滴记存的学习过程,是不可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我局学员以这次培训作为一个良好开端,努力探寻学习进步的方法,提升学习进步的能力和素质,创造良好的个人条件,当工作需要和组织考虑时,有能力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不辜负领导、同事的信任和重托。
公安培训 篇3
关键词:公安院校;在职培训应用;写作教学设计
D631.15
近年来,公安部一直高度重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自第20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以来,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在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全国公安院校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民警培训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培训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写作训练项目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而公安应用写作能力是公安民警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也是全国在职公安民警培训计划中的必训课程。由于我国的民警培训工作尚处于“全员岗位培训、全方位知识培训”的阶段,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实战技能训练,教育培训的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因此目前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教育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是兩种内涵不同的教育活动,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要有效提高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
一、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三个要素
1.强调对在职民警学习需要的分析。在职民警的学习需要是指在职民警培训前的学习、能力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能力、水平状况之间的差距。对在职民警学习需要的分析,有助于形成课程总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培训民警在公安应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利于在“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设计中确定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只有准确、充分地分析了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学习需要,才能准确定位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之,通过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避免人、物、财资源的浪费,确保培训质量及目标的实现。
2.注重对“公安应用写作”学习内容的分析。教学系统方法要求根据实际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最优化而保证内容效度。在组织实施培训之前,教师应对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岗位职责、终点能力(即通过教学以后形成的能力和培养的态度),对学习者起点能力(即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认识与态度)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或能力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以确定“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确定学习内容范围的最关键因素是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这两个要素决定了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各层次、各警种民警因其岗位职责和能力的差异,期望通过培训达到的目标各有侧重,因此,应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学习对象进行分类培训,教学内容可按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进行分层,以确保学习内容确为受训者所需。
3.强化对受训对象的分析。对受训对象的分析是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设计前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了解在职民警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对受训对象进行分析,要求教师完全从受训学员的现实需要和具体情况出发来确立教学目标及学习内容,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有效突出受训学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分析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受训民警进行应用写作培训之初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公安应用写作的认识水平、态度;二是分析对受训民警在公安应用写作学习训练时产生影响的社会心理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三是分析受训民警在学习公安应用写作时感知不同刺激并对此做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包括焦虑、习性、对视觉或听觉学习的偏爱等;四是分析受训民警的岗位和职级。
二、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
1.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培训目标,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的保障与依据。
根据美国教育界知名学者布卢森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层次分类,一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与公安院校统招生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认知领域较高层次能力的掌握,包括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获得。对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应着眼于专业技能也就是说技能培训重于知识传授。在设计总的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在职民警的先行知识储备,科学定位通过培训所要达到的应用写作能力。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切实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其特点是:(1)必须与学生的认知前提相衔接的、需要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教学目标;(2)必须置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的新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过低,培训就会成为形式;能力要求过高,民警会因为目标难以实现而放弃努力。笔者认为,仅仅知道与领会公安应用写作的相关理论即是过低的目标,要求所有受训民警熟练掌握公安工作中所有应用文的写作也是不可达到的过高要求。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明学习或写作行为的条件以及评定培训民警写作能力、写作水平是否合格的标准,以便于教师或受训学员都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
2.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及选择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
(1)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方面,应依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子目标以及从属目标来确定,要符合在职民警先行知识积累、心理特征、岗位职责要求、职级层次、学习时间长短、教学设备等条件来进行。利用学前测试的方法摸清学员的先行知识积累,为制定教学策略奠定基础。通过学员现身说法或工作案例充分展现公安应用写作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调动受训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进其学习欲望,增加学习行为内驱力。
(2)在教学组织的设计方面,需认真思考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例如,“例文呈现—评价优劣—知识要点—写作素材展示—练习—讨论—评价”与“知识要点—例文示范—写作练习—评价”就是两种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适合不同学习条件下的应用写作教学。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组织策略,应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突出受训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员进行学习训练和相关问题的处理,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员远迁移能力的增强,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指导,达到教学目标。
(3)在教学程序的设计方面,对公安院校统招生的应用写作教学,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比较常用,而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来说,由于受训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先行经验储备,因而布鲁纳、杜威等人提出的“问题教学法”更为适合。“问题教学法”,即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更加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教学难点在于需要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受训学员的学习现状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而不是仅仅呈现经过处理后的简单文字材料,使受训学员在诱发性的假设中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并提出各种写作思路,形成殊途同归的应用文,并在验证、结论阶段获得认可和感悟。当然,教学程序的设计应服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一种教学程序可以最有效地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程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可供选择的常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习练习法等。由于在职民警个体的知识储备差异较大,適当讲授学科理论知识、讲解写作思路等是必要的,“度”的把握是关键,“够用”即可。试图通过一个讲座就能显著提高在职民警应用写作能力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基于在职民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用写作素养,讨论法可作为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应用于真实的案例分析点评、写作提纲的拟定、习作的评价等;练习法是应用写作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利用多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写作素材,亦可结合情境教学法,根据受训学员工作和生活实际,把要解决的问题显现在情境中,让学员在模拟的情境中按虚拟身份设计应用写作提纲,完成写作内容。重复训练非常适合时间有限的在职民警培训,这种重点突破而不是贪大求多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受训学员的记忆和迁移能力,切实提高受训学员的应用写作能力。对在职民警的应用文习作应杜绝铸模式的学习评价,充分调动受训学员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特别尊重在职民警的情感特征、个体体验,高度评价受训学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拓展写作思路,实现教学相长,力争教师和每一位培训民警都能有所得。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运用实习练习法,待培训学员培训结束回本单位后,根据工作实际,完成一个“自主选择式”习作再回寄,以获得该课程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
(5)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体现因材施教。
根据《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公安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应随参训对象的差异和需要而改变,即做到因材施教。对在职民警的应用写作能力进行培训之前,课程教师应对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岗位职责要求、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参训民警应用写作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程序等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还应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以保证学习内容确为受训者所需。
3.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媒体设计。
恰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种媒体都有自身的劣势与不足。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媒体,“使用不当的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不用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更糟”。
公安应用写作教学常用的媒体主要有板书、纸质材料、图片、幻灯片、网络、影像资料、影碟、多媒体等。教科书、卡片、报刊、黑板等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收录机等听音设备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DVD、大屏幕、投影仪、PPT、影视资料等主要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的媒体,在培训时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各种媒体的特性和功能教学条件以及培训时间的长短加以慎重选择,不可将媒体的重要功能简单图解为电子板书,应充分发挥媒体在提供事实性材料、创设困难情境、典范示例、引导受训学员拓展思维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然,媒体的选择关键在于教师对媒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深刻领会和基于对受训学员学习状况的深入了解,也受制于教师对各种媒体的运用能力,更需要公安应用写作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洪波,警察职业教育培训的创新与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4期
[2]王桂胜,公安院校对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7)
公安培训 篇4
1 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
1.1 公安民警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的大脑与手的能力得到了大大延伸, 时间和空间相对缩短,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而计算机技术在公安机关的广泛应用, 使公安机关的业务处理电子化、网络化,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信息处理的流程, 改革了业务结构, 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行政、业务、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对增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 公安民警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2 公安民警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公安工作现实的需要
随着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警务模式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公安机关仍沿用传统警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计算机网络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作为社会副产品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也随之出现, 因此用传统警务方式解决此类犯罪已不适应。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警务活动和警务管理, 才能更好地打击犯罪, 完成新时期各项安保任务。二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流动性强以及人、财、物的大流动等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快速反应与高效率。公安机关要实现实时的动态管理、全面系统地获取犯罪证据等, 必须加强公安信息系统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 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案件。
1.3 计算机应用知识是公安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在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方面应用的飞速发展, 公安民警要紧跟时代步伐, 改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素质, 就必须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因为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 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时掌握警务活动中的各种动态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办案效率, 同时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不断地加强学习, 从而丰富知识。因此, 计算机应用知识已成为当代公安民警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公安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公安民警进行了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19份, 回收有效问卷439份, 通过分析整理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按警种分, 目前机关、直属单位公安民警的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的能力较强, 绝大多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了解和熟悉, 并且对Microsoft Windows XP、Microsoft Word 2003、Microsoft Excel 2003、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也都具有较好的操作能力, 但对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能力则一般。而一线基层民警 (刑事警察、治安警察及交通、巡逻警察) 相对机关、直属单位公安民警来说, 其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的能力相对较弱, 而其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能力相对较强。导致以上调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民警在各自不同的岗位所接触和使用的应用软件有所侧重, 平时经常使用的自然其相应操作能力就较强。按学历分, 从调查结果可知现在97.5%的公安民警都是大专以上 (含大专) 学历, 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学历, 只有极少部分是大专以下学历, 而且大专以上 (含大专) 学历的民警的计算机各种操作能力远比大专以下学历的民警强。按年龄分, 40岁以上 (40岁) 民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不如40岁以下的公安民警。通过表2可以看出, 所有公安民警想参加的培训项目具有共性, 大体上遵循想参加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培训依次是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Microsoft Excel 2003、Microsoft Windows XP和Microsof Word 2003, 想参加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培训依次是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检索、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出入境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等 (其他信息资源库比率相差不大) 。
3 公安民警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的措施
计算机应用在公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 (包括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和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 应是每个公安民警必须掌握的内容。为满足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 对公安民警进行专门的计算机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目前公安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状况, 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特点,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培训措施。
3.1 注重培训范围的广泛性及层次性
计算机应用培训首先必须在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 使领导干部尽快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础知识, 这一方面可以帮助领导干部理解计算机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公安民警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除了对领导干部进行广泛的计算机培训以外, 还必须加强对广大公安民警的计算机培训, 使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技能。
在培训中应该针对受培训者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 分别按照不同起点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首先, 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民警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初级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了解, 并能够达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等较熟练地操作。其次, 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民警进行电子表格、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电子表格的操作, 对网络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能达到较熟练地进行网络浏览、收发Email、信息查询、文件传输、预防病毒和防止黑客攻击等。再次, 还应根据民警的需求进行“金盾网”相关应用软件的培训, 使其能够较熟练使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检索和八大基础性、共享性信息资源库等。
3.2 注重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
在计算机应用培训中要注意培训的实用性, 首先, 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公安系统的具体工作相结合, 将其日常工作中应用最频繁的内容提取出来, 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其次, 培训中应该注重实际应用, 不应将培训内容停留在理论和原理上, 必须通过培训使其切实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计算机培训必须保证其有效性, 杜绝计算机培训中走形式、走过场的倾向。要做到这一点, 一方面应该在公安民警的岗位技能中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进行硬性要求, 并在实际工作绩效评估中有所体现。使得公安民警能够自觉地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 要改革培训考试的方式和方法, 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不应只是针对概念、操作步骤和法则等死记硬背的内容进行考核。即对于计算机这种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考题形式不适合只采用选择、填空及判断的题型, 应该尽量采用实际操作的题目, 以考核公安民警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 这一点在实际培训中显得尤为重要。
3.3 注重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培训
如果条件允许, 在计算机培训中应根据不同警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和策略, 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起点、不同的培训学时及不同的培训方法和手段。如:刑事警察除具备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外, 应熟练使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国在逃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被盗抢汽车信息资源库等系统, 还应会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制作网上办案的信息。治安警察应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以及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检索等能力, 能熟练使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资源库、全国出入境人员信息资源库等系统, 能使用电子邮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接收各部门发布的通知等。交通警察除具备一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 应能熟练使用全国机动车/驾驶员信息资源库等系统, 还应用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绘图技术以适应现代警务要求。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及公安系统“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公安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的论述, 提出了对公安民警进行计算机培训的措施。
关键词:科技强警,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陈丁文.试析公安机关民警的计算机素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 (1) .
公安电子数据取证培训心得 篇5
在电子数据取证领域,我是一个完全的新人。带学生参加全国电子数据取证比赛,我们没有设备,没有工具,甚至我和学生都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是郭总提供了设备,提供工具,亲自授课,无私的帮助了我们。直到今天,我仍然是一名小学生,尽管无知无畏的刷过CCFC这样的大会,但新的取证与反取证技术的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对不是一次比赛能完全涵盖和体现出来的。靠野路子成黑马的我们,其实扎实的基本功,实践的历练一直非常欠缺。
再后来郭老师开设了更加专业的“CDF电子数据取证训练营”,我们也算走上了体系化学习的路。暑假我带学生到武汉培训,正赶上武汉百年一遇的暴雨天气,我们住的酒店停电,交通瘫痪,但郭老师还是坚持讲授,学到知识的同时更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老师善饮,还记得每天培训完,已经是晚上九点多,我们几个带队的老师在郭老师办公室聊天,办公室垃圾桶里总会有几个空的啤酒罐,原来是那段时间,郭老师参加能力验证写报告,每天都要熬夜,多少个深夜,就是啤酒伴着撑了下来吧。
这种感受,我想每一个取证人都体会过,多少个夜晚,为了解决问题,熬着,痛苦着,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我又回忆起来有一天很晚了,我在捣鼓一个安卓木马,学生还在群里谈技术问题,之所以支撑我们走下来的原因,我想那就是热爱。后来学生因为技术特长进入了心仪的岗位,我又觉得付出和收获,天地之间真的有一杆秤。
因为热爱,你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充电;因为热爱,你会抱有空杯的心态,把新的思路,方法,技能随时填补进来;因为热爱,你会见贤思齐,追求技术上的卓越;因为热爱,你会创造一切条件去实践;因为热爱,你会先把功利放一边,而结果却是意外惊喜……
祝贺大家选择了朝阳的领域,选择了自己心爱的方向去奋斗。有几句话送给大家:
学技术我们到底学什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又认识了哪位大咖?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公安培训 篇6
经济发展与火灾多发的矛盾引发大连对消防监督三级管理的新思考
大连是一座集工业、商贸、科技、文化、旅游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现代化大都市,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发展,2007年底,大连市年生产总值达到了3131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1%,经济总量在30年间增长了10倍。社会发展在客观上要求这座城市有一个持续、安全、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因此,在构建和谐稳定消防安全环境方面,各级公安机关、公安消防机构都在“防”字上做足文章。目前,大连市工商企业注册单位10万余家,在消防监督管理上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列管单位为全市大型生产企业、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单位及大型商业集团等,共有100家。第二级列管单位为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及公共娱乐场所,共有4332家。第三级列管单位为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场所、厂矿、企事业单位,共有5万余家。近年来,70%以上的火灾发生在三级管理单位,以2007年为例,全市共发生火灾1 386起,死亡9人,受伤1人,损失784万,而在三级消防列管单位中共发生火灾1326起,死亡9人,受伤1人,损失627万,分别占全市火灾总起数的96%,死伤人数的100%,损失数的86%。为此,第三级消防列管单位的监督管理已成为全市防火工作的重点,如何强化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有效扼制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单位火灾多发的势头,保持全市火灾形势平稳,一直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市公安、消防部门深深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消防体制的大变革、大创新,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推动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不断前行
早在2005年,大连市公安局便在消防三级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在全省先行一步,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制定出台了《大连市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在市内四区公安派出所设立专职民警从事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办法,明确了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责、监督检查的形式、内容,并赋予派出所一定的执法权限。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从公安机关到消防部门都在摸索中前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办法,三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消防监督第三级列管单位火灾势头居高不下的问题,一直引起大连市政府、市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的密切关注。2008年初,市局专门就消防第三级监督管理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调研,认为三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体制不顺。大连市公安局党组在经过充分的调研、集体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决定在消防体制问题上实行一次大变革、大创新,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大连市公安局以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为切入点,迈出了三年规划的第一大步。
大连市公安局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实现“责、权、利”相统一。2007年底,市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问题,报市编委审批组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大队。2008年3月,大连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由宁民副局长任组长、治安支队和消防支队支队长任副组长、市局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全市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并将三级消防监督管理纳入市局整体考核体系,使全市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
创新工作体系夯实派出所消防监督基础建设
在建立了完善的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模式之后,大连市公安局立足解决民生问题、立足贴近生活实际,立足于对单位、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了完备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市局还在“练内功”上狠下功夫,解决了消防专(兼)职民警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市局还采取派出所之间结对子、对口帮、交叉检查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了派出所之间好的经验方法的学习、交流,在派出所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学术氛围。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大队分成两个工作组,深入各分局、派出所、三级管理单位进行面对面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全市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全面铺开后,各分局、派出所在市局的统一部署、指挥下,紧紧围绕奥运安保这项中心工作,克服了日常执勤任务重、工作满负荷运行的实际困难,对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单位开展了地毯式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各派出所民警紧紧围绕张继先副市长提出的“严格管理、热情服务”的八字方针,既做消防监督检查的执法者,又成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参与者,更充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三种角色的完美结合,使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全市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运行以来,已呈现出喜人局面。
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与公安科研 篇7
情报分类是使情报有序化的重要工作。没有情报的分类, 必将使收集到的情报杂乱无章, 增加查找成本, 从而降低情报的利用效率。科技情报具有自己的分类特点。一套好的分类体系一定要考虑其使用目的和用户需求。科技情报是为人们从事科技有关的工作、学习、研究和科技活动等而收集提供的有关情报, 一方面其分类体系应着重体现科技特点, 具有科技的专业性质。另一方面在建立自己分类体系的同时, 也要考虑事物的共识性, 为情报的共享和使用提供方便。公安科技情报具有自己的专业或行业特点, 其分类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推进公安学科的发展。公安大学主持的公安学学科研究课题组对公安学学科的分类作了有益探索, 但是要作为一个学科存在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特点, 而不是汇集其他学科的研究到自己的门下。当前与公安有关的学科分类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 13745-92) 中仍是没有进展。假如我们先从建设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入手, 那么可以较快地解决公安学科分类中的不足, 起到弥补的作用。
1 关于情报、信息与分类
在讨论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之前,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情报与信息关系的话题。因为当下中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成为了一句时髦的口头语, 那么情报信息究竟是什么?在情报信息成为一种时尚时, 再次讨论一下情报与信息的关系这一旧话题对于分类体系的建设应当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曾几何时, 随着“科技情报”更改为“科技信息”后, 我们可以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情报”的论著进行检索, 就会发现其在上个世纪末对情报概念和使用的研究几乎已经到了被忽略的程度, 似乎情报就是信息, 情报不需要与信息进行区分了。进入新世纪后对于情报的研究又开始逐渐升温, 这表现在近年来关于“情报”的论文显著增加。
关于情报信息, 首先是信息, 然后才是情报, 是关于情报的信息。情报的外延也许有时与信息的外延具有相同性, 但情报是指有用的信息, 其外延必然小于或者等于信息的外延。因此使用“情报信息”这一术语, 完全和使用“梨子水果”的语言一样, 完全没有必要在情报之后加上信息一词。
情报是从人的能动性, 是从主观出发的具有动态性质的信息。而信息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情报显然是加上了人的认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严怡民通过对情报的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等情报基本属性的分析, 认为情报就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并认为这样理解虽有过宽的片面性, 但也有较广泛性, 而且也容易为人们理解, 有助于情报的充分交流和利用, 促进整个情报、信息产业的发展[1]]。钟义信教授则认为情报是一类特殊的认识论信息, “是对主体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军事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科技利益等等) 的认识论信息, 它与认识主体的目标利益密切相关——情报的价值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 任何情报都一定是信息.但并非任何信息都是情报。这是因为, 任何没有信息的情报都没有价值, 也就不成其为情报, 因此, 情报必须有信息;然而, 并非有信息都具有情报价值, 因而不一定都能成为情报, 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信息才成为情报。”[2]
由于对情报或信息的分类本身也是一种认识活动。我们去对文献进行标引时, 首先是人对这一文献的重要性的认识, 但是标引假如仅针对个体的特定性, 那么这种标引是没有任何社会学上的意义的。因此, 情报或者信息的分类规范是针对人类社会而言的, 是为人们方便利用情报或信息而设立的。这是建立各种分类法的关键原因。
为强调信息在公安与公安科研中的有用价值, 因此本文还是使用“情报”这一术语来描述有关问题。从外延上来说, 从情报到公安科技情报处于这样一种包含关系, 即:情报?公安情报或科技情报?公安科技情报。本文研究的是最内层的公安科技情报。
2 公安科技情报分类对公安科研的意义
我们知道信息分类的目的是便于信息的归类、检索, 进行信息的有序组织, 从而可以为形成某一知识体系服务, 或者为用户提供定题信息服务等。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 人们检索资料已经十分便利, 资讯已不是少数机构或者少数人可以垄断的事情。但是, 情报分类在科研工作中依然没有失去其功能和作用。尽管电子文献检索时可以采用任意关键词, 检索结果又有计算机自动分类, 自动进行语言标识。但是人们在使用分类词时依然是具有主体的能动作用的, 而且被检索到的文献依然要经过检索者的判断和主观筛选, 因此分类依据在信息的检索和使用中依然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针对数据库中的静态文献而言的。而科研工作中有相当多的资料是处于动态中, 比如实验中的数据、研究中的问题等, 因此科研工作中的资料具有流动性和即用性, 是属于动态的。这时假如具有分类体系知识就可以随时提醒科研工作者其研究成果的归类和进一步研究并检索资料的方向。这是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于公安情报分类, 由于我们学科门类中并没有公安或警察方面的学科, 因此建设好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对于我们进行公安科研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学科的归类、人员的选择等方面。其中, 在科研评价中出现外行评内行的情况, 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就是分类工作没有做好。
笔者因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深感分类是进行科研所必须要做的首要工作, 深感现有学科分类体系对公安科研和学科研究所起的作用之不足, 深知建立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对于公安科研和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从内涵上来说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公安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具有以下更为直接的作用或特点:
其一, 公安科研急需这样的分类体系。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直接对象是与公安科技有关的信息, 为公安科技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采集、存贮、加工、利用以及进行科技评估服务的。从事公安科研工作, 进行信息分类时需要有公安方面的一般业务分类知识。举个常用的例子, 例如我们申请研究课题就涉及到学科分类的问题, 现在普遍采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 公安科研申请书如果按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进行分类, 一是面太广, 二是可能选错评审专家, 出现外行评审内行的情况。例如治安学按照《学科分类与代码表》的分类法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 可能被申请者归入法学中的行政法学学科, 但是行政法学专家不一定就懂得治安学。科技评估常常要依赖于信息的分类, 因此建立公安科技情报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体会告诉我们, 公安科技评估急需这样的分类体系, 急需对现有《学科分类与代码》的补充, 以迫切解决公安科研中分类问题的困扰。
其二, 促进公安科研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安知识体系化。知识也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的结果, 反映了人的认识规律。完善的知识是需要体系去构建的, 分类本身可以使知识自成体系, 因此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的建设, 有助于公安科研的开展, 有助完善公安学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公安科研管理规范化。例如, 学术评审的规范化, 前面提及的评审专家的遴选制度,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术研究的真实性。
其三, 促进公安学术人才的分类建设。科学发展, 人才是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好的分类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要素的最佳配置, 根据这种分类, 再结合公安人才建设的要求所做出的公安科研安排就具有合理的依据。因此完善的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 也是促进公安学术人才分类建设的重要作用之一。目前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中没有公安学学科, 与公安有关的一些三级学科是设置在法学等其它学科门类之下的。而要设置一个一级学科具有相当的难度, 因此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公安人才培育具有促进作用。
其四, 促进公安硬件的分类规范建设。目前, 大学各类基地的建设一般依赖于学科, 被称为学科基地建设, 主要指实验室、资料中心、研究所和试验场站[3]。由于公安学科或分类的不完善, 导致各类公安硬件建设的盲目性, 例如公安到底应当建立什么的实验室、示范基地才是符合公安的科学发展要求的, 就是一个很难回答的答案。因此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的论证和建设, 对于公安硬件配置合理化和规范化具有促进作用。
3 现有学科分类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前面论述了公安科技情报分类对于公安科研的重要意义。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的建设可借鉴和参考其它分类体系的建设经验。而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拉动力;学科建设又是科研的基础[3]。因此, 本文重点考察《学科分类与代码》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的启示。
3.1 各种分类法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应当肯定公安科技情报是情报的一个种类, 其适用一般情报的分类技术。因此, 构建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分类资源, 借鉴前人的分类研究成果, 既要考虑标引的规范化, 更要考虑促进公安学科的研究与建设。目前《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国图书分类法》等一些分类法涉及到了一些公安方面内容, 可以予以借鉴适用。为体现公安科技情报的学科价值, 可参照《学科分类与代码》, 因其具有学科建设的特殊性, 符合公安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公安文献分类的方便, 可分别参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专利分类法》等有关内容;为便于公安标准建设, 可参照《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国国家标准分类目录之A90社会公共安全综合之下的标准。另外从标引角度出发也可以参考《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的分类词。各种分类方法对公安科技情报的分类有以下启示:
首先, 每一种分类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应当给予重视并充分利用各种分类资源的优势。当我们正准备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重新去构建一种新的分类体系时, 一定要慎重考虑其可行性、科学性和需求性。
其次, 为便于科学研究, 公安科技情报的分类不应打乱现有学科分类体系, 但为便于归类、查找和自成体系, 可以进行重视排序。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在公安领域有比学科分类更为广泛的使用者。因此情报标引词还应当考虑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让使用者能够看得懂。收集情报的目的是为了使用, 假如使用者不明其意, 必然降低使用效率。
再次, 应参考现有的分类方法。尽管分类方法出现了从列举式到分面组配化、分类主题一体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标准化等特点[4], 但是建立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并不是照搬照抄这些经验和模式。一些分类方法只能作为参考, 例如词频分析法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不能用词频分析法来确定研究重点。有学者仅根据词频得出的《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G356已不是情报学领域的研究重点”[5]的观点是明显不成立的。因为也有可能某一领域的技术属于高精尖技术, 只有少量的人能研究得了, 比如关于“神七”关键技术的主题词少就能因此断定这不是研究重点吗?词频高也许能反映当前的使用或普及程度, 更多的科技人员能够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工作, 但不能因为词频低就否定一个研究重点。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这种分析法所起的其它作用。词频分析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情报储备的依据, 合理优化信息储备空间。
3.2 《学科分类与代码》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由于学科分类、建设与科研的关系, 因此本文重点详解《学科分类与代码》表对公安科技情报分类的启示:
学科往往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展开的, 是经过主体认识之后的符号世界。贝塔朗菲说“什么是唯人才有的行为?答案是明确的。人所特有的、能将人和别的事物截然分开的独特行为就是在思想和语言中创造符号宇宙的能力。除了直接满足生物需要而外, 人不是生活在事物的世界中, 而是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6]通过对《学科分类与代码》的研究, 我们会发现公安科技中的许多内容其实在学科门类中均有所体现, 只能把这些知识或技术应用于公安行业而已。因此通过《学科分类与代码》表的重新排序, 可以突显其对公安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影响, 根据这一排序进行公安科技情报的分类,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因其具有极强的科技性, 因此应当与学科分类相适应, 并根据公安特点而细化之。
公安涉及治安管理、刑事侦查和司法鉴定三大体系, 可以说这三大体系在公安业务中较有行业特色, 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均有所体现, 以下分析之:
(1) 以公安为主的学科分类。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仅有一个学科是属于以公安部门为主的, 即法学门类中的刑事侦查学 (820.3060) , 当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军队保卫部门和检察机关也对部分案件行使侦查权, 但是绝大部分案件的侦查权是属于公安部门的。
(2) 与公安直接相关的学科分类。在《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相应涉及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以下从现有学科分类出发作一分析:
司法鉴定学 (340.2040) 。《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司法鉴定学”侧重于程序性质, 因此放入法学门类是合理的。而司法鉴定所采用的技术则完全与其它学科门类相同, 因此在《学科分类与代码》没有归入“司法鉴定学”, 因此我们发现公安刑事技术中常用的法医学、照相技术等分别被列入不同的学科。但是, 我们根据公安特点而专门建立的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就不需要受到这种局限, 完全应当考虑到用户的使用要求和方便。因此统合各学科知识“司法鉴定学”在公安科技情报体系中应属于重要的一级条目, 其下级条目可以设立法医学、照相技术等刑事技术方面的内容。
安全管理学 (620.2060) 。公共安全可以简称为公安, 但是我们今天所指称的“公安”一词是有其特殊含义的, 是专门指公安机关或者公安民警。但是人民警察并非专指公安。我国《警察法》第二条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由此可见警察管理和公安管理的外延并不一致。警察管理包括公安管理, 而“公安”本身具有社会公共安全的含义, 公安又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治安管理,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管理针对的是扰乱公共秩序, 妨害公共安全,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 具有社会危害性,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因此把“治安管理”归入“安全管理学”学科比较合适。
(3) 通用学科的分类。这些类别在公安行业没有什么特别的特色, 完全可以照搬现有学科分类体系, 然后在名称前面加上“公安”或“警察”二字。比如警务管理可以放入“行政管理” (630.45) 学科中;公安情报可以放入情报学 (870.30) 中, 等等。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公安部主管全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但是计算机安全本身有单独的学科, 《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有“数据安全与计算机安全” (520.1060)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520.6070) 、安全信息工程 (620.5010) 和管理信息系统 (630.5045) 学科, 因此涉及信息安全方面的学科或情报完全可以按此进行分类。
(4) 分类体系总结。结合以上分析, 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子体系, 即治安管理学、公安刑事侦查学和公安司法鉴定学。为有利于公安学科和公安科研基础研究, 在建设分类体系时应当标注清楚下级子条目所对应的现有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以公安司法鉴定学为例, 可设计分类码与分类词如下, 括号中对应的为学科名称和代码:
03 公安司法鉴定学 (司法鉴定学, 820.3065)
0301 法医学 (法医学, 340.2040)
0302 刑事摄影学 (照相技术, 410.7070)
0303 痕迹检验学
0304 刑事化验学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530.14)
0305 其它
这样与《学科分类与代码》结合起来, 我们就可以发现现有学科分类没有痕迹检验学之不足, 从而得到弥补, 促进公安科研的发展, 进而有利于公安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建设。
摘要:公安科技情报分类体系建设对于公安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弥补现有学科分类在公安方面的不足, 促进公安科研的发展, 其分类的根据可参考现有各种分类体系, 以学科分类为主, 以公安为主线进行词语分析, 进而重新排序, 使之兼有分类与公安学科建设之需要。
关键词:公安科技,科技情报,公安学科,公安科研
参考文献
[1]严怡民.情报学研究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33.
[2]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59.
[3]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4]侯汉清.当代分类法主题法索引法研究[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3:89.
[5]李文兰, 杨祖国.1993-2002年情报学科研究主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4 (7) :97.
公安教学改革要服务于公安实战 篇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治安情况和管理办法出现了更多新的特点:社会治安现状更为复杂,新型犯罪模式明显增多,例如:跨国犯罪、智能犯罪、流窜犯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等,这是在以往计划经济时代所没有的新问题、新现象。由于城市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户籍管理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原本的社会控制、防范约束作用减弱;公共场所的情况复杂多变,直接导致治安问题数量增加;私家车保有量迅速攀升,交通管理呈现复杂态势。最终要求我们的治安管理对象、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发生变化。
结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对公安实践工作的迫切要求,现总结得出公安教学培养工作所面临的三方面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新形势下的公安实践工作不适应,陈旧滞后的内容脱离实际,一直没有根本解决,加上目前伴随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刑事犯罪活动呈现出动态化、职业化、暴力化、组织化的新特征,进一步加大了公安工作的难度,进而凸显出教学内容滞后的矛盾。
二是缺乏一支既贴近公安业务、熟识警犬技术,又懂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无疑增大了“教学与实践相脱离”问题解决的难度。
三是教学方法、手段与新形势下的公安实践工作不适应。过于重视应试教育,重书本知识灌输、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教学环境、工具器材缺乏,教学方式方法落后,难以摆脱“纸上谈兵”、“黑板破案”的落伍方法。
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应变能力,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实际公安工作的需要,不会将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公安实践工作结合,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谈不上做到跨专业服务实战,同地方招警的学员一样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才能独立工作,根本体现不出公安院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这种现状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更不适应新时期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当前乃至今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需要。
针对以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务必要立足本专业出发的基本点,深化探讨公安教育改革,提高警犬技术服务实战的能力。警犬技术作为刑事技术下面的分支学科,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刑事技术人才,讲究的是人犬结合同时还要与其他专业的刑事技术人员结合;既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手段、方式方法还要系统了解其他刑事技术专业和刑事侦查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以理念创新为指导,树立重点推进实践教学的新理念
以理念创新为指导,树立重点推进实践教学的新概念,注重对未来带犬民警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新情况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公安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应该是它的实践性,教师应该做到清楚地了解公安实际工作每天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同时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实践内容加以总结,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将公安工作必备能力进行分解组织教学,精讲书本理论,重点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在校的实验课教学训练,深化“模拟现场勘查训练”、“典型实战案例教学”、“刑事侦查、技术与警犬技术协作破案的综合训练”等一套较系统的实践教学。
例如:我们以痕迹检验学和足迹学实践教学为突破点。痕迹检验学的实验前两年都是让学生检验已经知道的玻璃杯上的手印,缺少让学生去寻找、探索,实验的内容单一,条件简单,缺少公安实战的条件,学生也就没有实战意识。现在尝试的方法则是在几个不同的房间里,犯罪嫌疑人的手印是在什么位置、什么器具上都不清楚,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各种器具性质不同,光线反射也不同,学生用肉眼采用什么角度去观察才能发现印记,要费一番劲,把原来简单的实验条件,单一的实验内容,转变为更符合公安实战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足迹学的实验场地从教学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综合楼的阴(背)面和杂草丛里,也有的是在建筑垃圾堆旁。通过环境、光线等客观的自然条件来增大足迹发现提取的难度。要求学生准备条件不一的鞋进行踏印,然后,他(她)们再用相应方法提取,条件虽然困难但更符合实战需要。
二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改革教学内容
当前,公安教学内容与实际公安工作不相匹配,我们主要的专业课程都按照全国统编教材为授课内容,这些教材虽然多数是本专业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公安工作经验和警犬使用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提炼而成,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其更新的较慢,难以反映公安工作的最新内容。多数教材理论知识强、实践意识弱,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战训练内容较少,缺乏配套教材等情况。教学内容的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公安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教材内容上要明确提出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等分类目标,并做到完整统一。特别需要着重做到将公安实践工作中的现场勘查、刑事技术、刑事侦查与警犬训练和警犬使用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从体制上保证公安业务教学内容与公安工作实际同步发展,使公安教学站在公安工作实际的前沿阵地,面向未来。为此,必须建立以教学——科研—一服务第一线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来实现教学的现代化,真正做到公安教学为实际公安工作保驾护航。
三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利用新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公安专业课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仅凭基本概念、规律、专业术语等抽象内容来把握公安专业知识,不能形成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的内容、要求和条件,接近实际,特别是接近公安实战的要求,反映出在不断地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落实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坚持为公安实战需要服务,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根据公安专业教学特点,依托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生动活拨的教学方法,围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创造一套适应公安专业教学的新方法。对公安业务课程中技能性、操作性强的内容进行训练,有条件可以深入到公安第一线,边讲授边操作训练。
应大力提倡使用高科技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警犬训练及使用中所研制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提前深入了解警犬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验证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实用性,并且找出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改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重视模拟现场、情境教学等各类功能性的场所建设,创造动静结合、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加快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保障,深化公安教学改革
公安培训 篇9
公安院校的教学水平在各种公安理念的基础上, 也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官队伍的整体素质[2] 。因此,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克服目前公安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脱轨现象, 促进公安教育更好的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践, 促进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符合公安一线工作, 促进地方公安业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开展公安院校教师参加业务实践工作就更能体现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以业务实践为交流平台, 帮助一线公安机关解决实际问题
伴随公安教育的发展, 各地公安院校的先进刑侦实验仪器的不断更换和先进的刑侦技术手段不断提升, 公安院校业务实践能够促进地方公安在案件侦破中, 科学利用公安院校的刑侦实验室中的高精尖刑侦实验仪器与公安刑侦业务需要横向联合, 便于加强各地公安业务交流和理论上指导基层干警现场勘查、事故处理等, 协助各级地方公安机关和海关破获各类刑事大案;公安院校中具有大量的高学历的各类法律专业博士、硕士人才, 这样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地方公安一线业务实践能够帮助地方公安机关提高执法水平和案件的审理及卷宗的完善工作;公安业务中警务技战术技能直接关系到人民警察执法战斗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水平, 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技战术教师多来自一线公安优秀民警和体育院校中具有多年系统化训练的专业搏击运动员, 公安院校警务技战术教师参加地方业务实践能够便于利用公安院校教官的警务技战术实践经验和搏击训练经历为基层在擒拿格斗、查缉战术、实用射击等方面为干警做好警务实战培训和服务[3]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安院校中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和治安优良的沿海和华东地区应该加强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地方公安业务实践合作。东部沿海地区公安院校教师以往的业务实践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通过地区横向交流和职位互换的业务实践能够促进东部地方公安一线与西部地方公安一线的警务教育、培训工作有机交流, 为东西部公安教育、培训、经验总结交流奠定基础。
二、以深入实践为契机, 努力探索警务活动科研课题方向
公安基层的实践活动永远是鲜活的, 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永远是公安院校教师科研活动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地方一线公安机关业务实践活动可以掌握公安实践一线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及时发现公安工作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并努力探索警务活动科研课题方向, 并由此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警务活动科研课题和公安院校与地方公安机关科研攻关合作提供新动力。因此, 公安院校的教师要想搞好科研工作, 真正做到公安科研服务公安一线, 需要经常深入公安基层, 到实践中掌握科研的第一手资料, 深入实践中检验科研课题成果。只有这样, 公安院校的科研工作才会有生命力, 才能更适合公安业务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三、以业务实践为基础, 提高公安院校师资队伍素质, 服务公安教育发展
公安院校教师业务实践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 也直接关系着公安教育的发展前途和各类公安业务培训的成效。通过各级公安院校选派专业教师来基层公安局一线实践, 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公安院校才能够更为充分地认识公安业务实践在公安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性。
(一) 服务教学科研, 努力提升公安教育培训水平
只有理论联系实践, 公安院校才能围绕公安工作状况的变化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办学方向, 根据教学培训对象的不同, 配备相应的师资, 设置相应的课程, 实施相应而有效的教学手段,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业务实践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当前公安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 掌握了学科的前沿方向, 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为公安学科的教学实践做好铺垫;在教学中, 才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用生动活泼的典型案例丰富课堂教学, 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公安教育培训学以致用;通过业务实践, 还能够使公安院校教师对地方公安实际工作了解更为深入、更为具体、更为全面、更为翔实, 在理论教学结合实践中, 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因此, 通过业务实践, 可以使公安院校教师能把在一线警务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动态、新思路及时反馈到教育培训单位, 使公安院校的教育和培训紧密围绕公安实践需要, 并服务公安实践、指导公安实践。
(二) 强化警务素养, 大力提高警务实践能力
公安院校教师利用实践, 体验一线警察生活, 可以强化公安院校教师的警察意识, 养成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服从命令的工作作风, 具备从事公安实际工作的能力。实践中, 与广大干警一起吃住、工作, 亲自参与调查取证、办案侦破, 了解一线民警的疾苦, 这样能够丰富公安院校教师的社会阅历, 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强化教师的纪律意识、集体观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4] 。因此, 各级公安院校必须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业务实践, 下功夫把公安院校教师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 让他们具备热爱公安工作和警察生活的深厚感情。因此, 公安院校教师参加业务实践是实现公安特色教育, 强化警务素养的重要保证, 也是提升公安院校警务实践能力教育培训的客观要求。
(三) 优化教育水平, 完善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培训
公安教育中教师缺少理论联系公安业务实践将是“纸上谈兵”的教育。因此, 公安院校教师通过基层实践, 了解、熟悉和掌握公安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要求, 对照自己的专业, 把公安教育理论和公安业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优化公安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5] 。通过直接参加公安一线的工作, 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总结实践经验, 可以极大地丰富今后的学员教学和各类在职民警培训工作, 真正地完善公安教育培训中的公安理论联系公安业务实践教育培训工作需要。
四、小结
建立和完善公安院校教师业务实践制度应当是全面和具体的过程。在实践操作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首先应该在制度上, 真正落实公安院校教师的公安实践锻炼制度, 并把制度保持长期化、规范化, 使教师的实践锻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建立教师公安实践档案, 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保证从实践锻炼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在档案中要记载清楚。其次在管理上, 公安院校和地方公安机关共同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规则制定, 把实践教师纳入实践单位统一管理, 与本单位人员一视同仁, 在政治、生活上予以关心爱护, 在工作纪律上予以严格要求, 切实做好业务实践的奖惩监督。再次在生活上, 实践单位和公安院校应该科学地做好警务实训基地教师的日常生活服务保障, 对教师在实践锻炼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给予解决, 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保障教师的实践服务需要。
参考文献
[1]鲁金民.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实践的重要性[J].辽宁警专学报, 2002, (4) :69-73.
[2]陈刚, 等.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实践机制的现状与思考[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77-81.
[3]吕世斌.试论查缉战术课教师的业务素质[J].湖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2) :33-36.
[4]杨玉海.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J].警学研究, 1996, (3) :3-8.
【公安培训】推荐阅读:
公安英语培训10-25
公安民警高级培训汇报05-11
县公安局长培训心得05-20
公安警校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07-20
由国外的警察培训看我国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06-12
市公安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考试卷07-23
公安交警系统开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严格规范执勤执法行为”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意见08-26
公安厅长与市公安局长05-23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通告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