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英语培训

2024-10-25

公安英语培训(精选12篇)

公安英语培训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整合也越深入。基于网络技术的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这一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展开。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 在这一方面, 国外的学者已遥遥领先, 他们的研究始于5~8年前, 而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开发一个平台辅助教学活动, 往往让学生们感到盲从和困惑, 因此, 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设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突破的瓶颈。

公安警务英语课是我校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必修课程, 它的特点是学时少, 32学时, 内容多, 实战性强, 学员的基础和背景参差不齐, 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 把移动协作式学习方式融入到公安警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是我们的大胆尝试, 旨在激发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把我校的自主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移动协作学习的定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移动学习的概念是国际远程教育专家戴斯蒙德在2000年首次带到中国的, 他认为移动学习代表着学习的未来。移动协作学习是指在移动技术或服务的支持下, 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形成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的特点是学习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并可以和导师交流, 学习的内容和反馈可以即时得到, 是终身学习大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国外尤其是欧美几个国家很早就有了尝试和实验。

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把移动学习和终身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们进行了被称之为Hand Le R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 计划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 不同需求层次的学习工具, 目前的实验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已经开发了9~11岁儿童的移动学习工具。

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同样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他们的实验项目KNOWMOBILE支持医学专业的学生们, 在他们到医院进行专业实习的过程中, 当他们遇到某一个疑难杂症时, 可以通过PDA或WAP手机查询服务器上的资料并和导师沟通, 最后对病症做出正确的判断。

日本政府在2007年批准成立了日本网络大学, 该大学可以颁发学士学位。这所大学是日本唯一一家通过互联网提供全部课程的大学, 而且已经开始提供一种在手机上学习的课程。它的特点是手机课程是免费向公众提供的, 只是学习者需要支付电话费, 这个大学目前可以提供100多门课程。

而在香港特区, 移动学习在学校被采用, 如香港的培正中学的一年级就尝试了手机教学, 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用手机和教师沟通和回答问题, 这所学校的教师反映手机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互动气氛。

在我国, 移动学习的研究稍显逊色, 鉴于诸多的原因, 我国的研究并未取得很大的进展。

三、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杜威在《民主和教育》中指出:社会不仅通过传播与通信而延续, 确切地说社会更是在传播与通信中延续着的。麦克卢汉指出:今天的大多数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 通过电影、电视、报刊和杂志所传送的信息远远超过学校的课本和课堂教学所传送的信息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于他人 (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种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探索移动协作学习的新模式, 我们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下, 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模式中, 教师的课堂讲解已不占主导地位, 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面授活动中, 我们试图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课堂的教学活动多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把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强调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作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移动协作学习新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新课, 包括生词的拼读和解释, 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布置与讲解相关的练习题, 最后给出答案, 是一种直线式的教学程序。在开展新的模式改革中, 由于教学理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因此, 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前期准备阶段:1.可行性分析。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无线通讯网络, 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畅游网络。同时, 手机的普及, 尤其是近几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给移动式学习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成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便利工具。2.学习条件的具备。进行了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学生们具备个人电脑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情况以及使用手机的习惯。目前, 百分百的学生们都具备手机,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具备了便携式手提电脑。学生们目前主要的使用习惯是使用电脑的QQ和手机的飞信、微信和短信进行沟通。3.学生们的层次。全面了解了学生们的基本特征, 他们的英语能力, 他们的兴趣爱好, 根据个人的兴趣取向和学习能力水平组成了互助学习小组, 选出小组长。研究了教学大纲, 根据每课的内容难易程度选择了合适的主题。4.教师的准备。教师根据问卷提供的学生状况制定教学资源库, 主要是根据大纲的要求精心准备符合学生们实际水平的实践案例的视频、图片及语音等。

移动协作学习开展阶段:1.我们选择2011级的管理2班作为实验班, 全班学生共32人, 全部自愿参加实验教学。考虑到短信息应用的广泛性和随时随地性, 我们在学期初开始授课前向同学们发送了本学期的课程安排、课业信息以及考试的安排等信息, 同时告知同学们还将利用短信平台发布重要的通知及考试成绩等, 必要的时候还可能使用彩信 (MMS) , 以便输送一些教学的图像。2.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目前学生们使用最多的通讯手段是微信, 因此, 我们利用微信的图像和语音功能来进行教学互动。以《警务精英英语》的第三课《刑事科学技术》为例, 事先我们通过微信的群发功能给同学提供了如下的网址, 并提出了本课的预习题, 查出刑事技术的定义及种类, 查出世界上其他国家 (至少5个) 的刑事技术手段并找出差异, 至少找出一个实际案例的视频并说明是采用哪种技术手段以什么程序破的案。同学们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后, 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 分工协作地完成了预订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教师首先邀请各小组长分别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同学们查找出来的资料, 其中包括视频、影音、文本以及图片, 对于这些资料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课堂讨论, 最后, 教师采用讲授和课件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弄懂了刑事技术概念、特点、程序, 还了解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先进的刑事侦查技术手段, 基本清楚了未来工作中的一般程序。3.本主题的学习之后, 教师和学生们约定每天下午和晚上的固定时间组织并发起群聊活动, 为的是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因为课外的讨论是课堂讨论的延伸, 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同学们通过微信可以随时随地和教师交流, 对于课堂上没有学懂的内容可以随时请教, 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答疑解惑, 即使在下班的公交车上都可以自主学习和答疑,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 而且还兼顾了个体的差异, 受到那些接受知识比较慢的同学的欢迎。对于那些没有智能手机的同学, 每晚7:30~8:30分的固定QQ聊天时间就是课后巩固和解惑的时间, 同学们可以把白天课上没有学会的知识告知教师, 教师可以现场答疑, 还可以在QQ中展示上课时没有来得及展示的资料和图片, 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后期评价阶段:支撑我们这次试验新模式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我们原有的传统意义上的评价体系也必须改革。我们采用的是表现性评价法, 所谓表现性评价法就是学生们在学完每一单元的新知识后, 教师都会创设一定的情境, 完成规定的任务,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开始尝试自我评价, 小组内成员的互评, 小组间的互评, 最后教师点评的制度。这种评价体系和以往的传统式用纸笔的测试方式有很大不同, 颠覆了传统的考试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第三单元为例, 我们学习了刑事科学技术的概念方法及程序, 教师在多媒体平台上演示了一段入室抢劫的视频, 房间的门窗完好无损, 但财物不翼而飞,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案犯作案的手段并指出采用哪种刑事技术手段可以破获此案。同学们经过激烈的小组讨论, 纷纷拿出自己的答卷, 不过是采用新的模式, 他们通过手机的微信、彩信以及QQ邮箱等方式上传了自己的答卷, 然后教师通过短信的方式让同学们填写了学生英语能力自评和互评表, 表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等内容。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以及互评给予点评。

五、总结和反思

经过数月的改革试验, 我校的警务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新的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的体会颇多:

1. 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们信息素养。

由于新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移动设备来完成的, 教师在课前的准备阶段必须准备大量的网上资源库, 课堂教学需要多媒体设备, 课下要和同学们互动讨论, 这些都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这样一来, 教师们的操作能力整体地提升了。同学们更是如此, 他们要接受教师的预习方案, 要准备课上的作业还要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们的计算机实用技能和信息素养大幅度地提高。

2. 新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小组互帮互学的过程中, 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正在经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 移动协作式的英语自主学习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 这一尝试对我国英语教育的改革实践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移动设备的普及, 为大学英语乃至警务英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移动协作式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开展英语的自主学习活动, 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而且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从移动学习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出了我校警务英语的移动协作学习新模式, 旨在尝试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最佳契合点, 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移动学习,协作学习,教学模式

公安英语培训 篇2

【篇一】公安培训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地公安系统日益重视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岗位大练兵”、“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三懂四会”、“三通晓、四熟悉、五能够”、“特色练兵”活动,各地公安民警在“专业素质、岗位技能、执法理念”等方面都接受了深入细致的培训,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了公安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培训工作目前仍存在很多不足,整体上,我们民警教育培训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还不够理想。在具体实施上,教育培训理念、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方法、教育培训考核、教育培训激励、教育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工作存在明显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使教育培训这样一件好事办得还不尽如人意。

党的xx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为为什么要实现民警教育培训现代化、怎样实现民警教育培训现代化、为谁实现民警教育培训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我认为,解决当前公安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及民警队伍状况实际,对民警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创新。

一、创新民警教育培训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制约着行动。创新理念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在教育培训内容、方法、激励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引导广大民警树立与教育培训工作相适应的理念:

一是树立“教育培训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的理念,即明确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事关重要公安工作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是公安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从整体上营造民警从业危机感、竞争的压力感和展望未来的求索感,使民警认为来参加培训是为未来投资,是为生存而学,为发展而学,主动要求参加教育培训。

二是树立“参加培训就是工作”理念。即参加培训就是工作,学习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三是树立“提高学习力”理念。即教育培训中注重培训学习能力,使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学习、会思考,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民警教育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是引起民警培训兴趣的直接动力。现行的民警教育培训内容往往主要以每年公安部、省、市公安机关开展的各项活动要求学习的内容、上级的文件、各级领导讲话、相关纪律规定和常规的警务技能为主。以扬州为例:民警参加培训都要接受队列礼仪、内务条令培训,一遍遍重复培训。而在调查中,目前民警更多需要的是以心理矫治、群众工作方法、计算机操作应用、所在岗位技能、信息网络工程、警务器械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因此,创新民警教育培训内容,势在必行。

培训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实际和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民警的现实培训需求,做到“全、新、专”,“全”就是教育培训内容面广,项目分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警务技能、网络工程、警察装备、侦查破案等知识。“新”就是培训内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深化。“专”就是注重培训内容凸显民警专业化建设特点,注重以“治安管理、刑事侦察、心理矫治、网络工程、情报信息、法律法规、群众工作等专业技术性知识为培训内容中的重要项目。

三、创新民警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公安工作的知识体系比较丰富,治安防范、侦查破案、政工纪检、维护稳定、公安行政等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又分出多个学科,可以说,知识涵盖面十分宽泛,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来完成如此繁重的教育培训任务。而目前我们往往只是简单采用全面培训的方式和全员培训一项内容的方式,效果只能是蜻蜓点水。还有我们说教的单一教育模式和纯理论内容的“满堂灌”、“抄笔记”、“写心得”等传统方法,已经日益提高不起民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进行创新。

一是采用“菜单式”培训方法,即对全部培训内容以菜单的形式进行公布,民警根据自身需要对培训课程进行选择,根据民警从事岗位的知识需求特点,民警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培训进行有效调控。做到每名民警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二是启用“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方式。民警教育培训中某些学科还无法由我们自身能力来从事,例如:网络工程,警务资源开发,心理咨询师,会计师、审计师等专业培训和在职、脱产学历培训,必须引用社会上优秀的教育培训资源。因此,在某些学科领域,要鼓励民警走出去,参加知名的专业学科培训和大专院校的学历教育,也可以“请进来”,适时邀请专家培训课。

三是将培训重心转移。以往的教育培训以公安校培训基地为重心,基地什么时候有安排,民警什么时候来培训。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特点,保一方平安永远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且目前各基层单位程度不等的存在一线警力不足的客观现象,因此,一些培训项目的重心应从基地转移到基层,从教员转移到学员,从教室转移到工作一线,根据各单位工作特点和民警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培训。

四是运用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电子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电影、ppt课件等多媒体软硬件在民警的教育培训课程之中,使培训内容图文并茂,具有强力的直观立体感,增强民警学习的兴趣,促进民警内化学习知识。同时,公安校应充分发挥公安内网的功效,引进并运行自身的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资源丰富、服务良好的网络教育平台。

四、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

现行教育培训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或效果不明显,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与各级民警的切身利益相挂钩。

首先应建立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教育培训奖惩制度。在确立教育培训目标后,对完成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相应的表彰。二是建立优秀人才推荐机制。通过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实施教育培训情况动态管理,成为公安机关挑选人才及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大对教育培训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民警宣传力度,为教育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应完善教育培训考核体系,一是要明确各级领导责任、把民警的教育培训列入公安机关各级领导班子总体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指标。二是根据教育培训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公平实效的考核细则,进行严格的考核评比。三是建立民警训前、训中、训后相结合的评价考核体系。在每个课程的教育培训前,要深入的调研,对参加民警的业务素质、年龄、本科目知识的需求状况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培训中,通过组织考试考核和知识测评,随时对民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培训后对民警回到工作岗位知识转化能力进行跟踪考核,将整个培训过程考核情况计入民警教育培训档案。

五、组织教育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公安校在开展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民警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履职能力、工作进展等)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来进行评估:

反应层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科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培训科目、教师、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结合民警培训工作,反应层评估的主要方法应采用问卷调查。因为问卷调查易于实施,通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如果设计适当的话,反应问卷调查也很容易分析、制表和总结。具体实施既在培训项目结束时,收集民警对于培训科目的效果和实用性方面的反映。

学习层评估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是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运用学习层评估可以采用笔试、实际岗位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

行为层的评估指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具体实施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由上级、同事、下属观察受训民警的能力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

效果层的评估上升到组织的高度,即判断培训是否对公安改革与科学发展具有具体而直接的贡献。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政治理论水平、完成任务数据、岗位执勤状况、民警精神面貌以及外部对公安各项工作评价等。通过对这样一些具体指标的分析,从工作全局来观察教育培训工作带来的效果和收益。

总之,公安工作正处于变革大潮之中,向着社会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大步迈进。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公安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以xx大精神统领民警培训教育工作,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这样才能跟上公安事业发展的步伐,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业务精通”的公安民警队伍。

【篇二】公安培训调研报告

随着初夏的阵阵蝉鸣,时光的车轮匆忙碾过,三个月的新警培训就这样短暂、紧张锻炼中结束了。今天的我们,面对即将接任的工作岗位,有的体现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冲天豪情,有的蕴藏的是一展身手、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而更多的是对一份对新训队生活的不舍与留恋。俯身回顾这三个月的培训,有多少艰辛,又有多少感动与欣慰。自从考上特警这个岗位,我从一名退役军人逐步成长为一名勤奋、敬业的见习民警,在这三个月中,我不断的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尽快的让自己适应特警队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工作环境。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完全融入了重庆特警这个大家庭中,较全面的掌握了上岗前的各项工作技能,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就在新训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保持心态、摆正位置、遵章守纪、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摆正学习者的位置,严格遵守特警队规章制度,是我来到新训队时给自己一个承诺。一方面作为一名刚从部队退役回社会工作的青年,一名初进特警队报到的新成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良好心态,摆正一个学习者的位置,遵章守纪,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我清晰的认识到,虽然曾经在部队严格教育管理下,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和增强,但是我仍然觉得自身各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现在只是我努力付出,努力学习的阶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特警队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是我学习的源泉;“事无巨细,必尽全力”,不论大事小事,每多做一件事情必然会多学到一些知识,必然会积累经验。保持良好的心态,摆正学习者的位置,新训队里我们50位兄弟姐妹由此相识,从陌生到熟悉,互相帮助、共勉共进,一起渡过了这并不平凡的三个月上岗前的培训。另一方面我严格遵守新训队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另一方面,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主动,努力工作,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三个月中,除完成新训队经常性工作外,我还向师兄们借来了本职工作上的种类书籍,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的学习。以求更好更快的掌握上岗前的各样能力。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在短短的三个月中,我们对公安业务理论有了初探和认识,课堂上教官们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让我们对未来的公安工作有了一定的知识沉淀和储备。我明确了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技能,确立了警察意识、法制意识和纪律素养,切实增强了我扎根特警队经受锻炼,献身公安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道德和作风养成上,我一名军人转变为了人民警察,对事业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作为人民警察,光荣往往是与奉献相伴相生的。在参加8.21异地演练中,我从路边百姓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托付、一种信任、一种企盼、一种赞许。那时我就更加坚定地要成为一名好警察,为了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三、苦练警务技能,做到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特警队员,我们面对的敌人是错综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对每一名特警队员的体能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也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完成任务。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基础体能、摛敌拳,格斗对抗、攀登技能、特种射击、战术队形、警棍盾牌术、队列等实践课程中,我都认真的对待,一动没学会就两动、三动、四动的学,从思想观念去除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的思想,我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吃苦精神。教官们通过言传身教、严格的要求,让我感受到做一名特警队员要有强健的体魄,不退缩不畏惧的胆量,具备了这些之外,还要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在这我认识到人民警察这一特殊的职业,对智慧、体力和心理有着更高的挑战。

四、找出不足,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质”的飞跃。

通过三个月的培训,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在逐渐成长、成熟。但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众多的不足,如由于刚参加到公安工作时间不长,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得心应手及由于自己年龄轻,在开展工作时有时缺乏魄力等种种问题。我们头顶国徽代表国家,体现着我们的社会价值;我们不辜负人民的重托,作为国家机器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新警培训给予了我充足的“养分”,我将在今后的公安业务上努力实践和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摆正学习者的位置,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找出不足,不断提升自己履行本职工作的能力水平,针对性深化理论学习,并加强锻炼独立解决事务的能力,争取实现“质”的飞跃,为特警队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公安培训调研报告

6月12日至7月10日,我局第二批初任民警16人参加了在xx学院举行的xx公开考录人民警察初任公务员培训,迈出了转变角色,调整心态,提升能力,争做合格公务员的第一步。三十天的学习培训,使我局参训学员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新的进步,心态调整上有了新的转变,能力素质上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养成上有了新的改进,工作目标上有了新的定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

对于公务员而言,政治修养首先必须做到政治坚定与清醒。通过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以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我局参训学员进一步坚定了坚持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理想信念。通过学习公务员法,强化了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刻认识到勤政爱民,甘于奉献,忠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公务员的应尽义务,确立了做人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的公务员这一奋斗目标。

二是及时调整心态,实现角色转换。

我局此次参训的人员有的在其他工作岗位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的则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加之对内外环境、新任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规律及政策法规不熟悉,如何进行心理调试,迅速转变心态,做好角色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培训既让我局学员认真审视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让我局学员学会了从转变思维方式入手,以努力成为学习型人才为切入点,通过扬长补短,以健康的心态融入新的集体,处理好人际关系等非智力因素,审时度势,奋发进取,保持一颗自信心、上进心,平常心,坦然面对人生的转折考验,顺利实现角色的转换。

三是认真学习领会,提升能力素质。

知识的“折旧”让学历只能代表过去,要成为服务型政府中的一名合格公务员,提升能力和增强才干的素质训练必不可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局学员始终做到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仔细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消化吸收。牢记记忆的方法是专心和重复这一法则,定期回顾、复习所学内容,下载讲课课件进行整理归类,加深印象,寻找新的体会和感悟。三十天的培训,不仅有讲授语言艺术、心理健康知识、政策法规和电子政务,还有讲授保密与忠诚等课程。这既让我掌握了一次性告知、相同行为平等对待、一事不再罚等一系列公务员基本工作要求,又提高了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的能力,为日后做一名合格公务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是强化公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

作为公务员,“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是永恒不变的。我局学员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让人民满意”为追求成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此,在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上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努力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每一项工作,每一项决策,都要以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实事求是地部署、推进和评判,在工作中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在谨慎和谐上做文章,行使职权、做出决议决定,坚持依法依规慎为,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工作中目标一致讲究配合,不盲从,不跟风,以真诚之心做公平之事,与上下级和同事相处中讲友谊、讲舍得,讲宽容与忍耐。

五是明确努力方向,谋求有所作为。

通过学习培训,我局学员明确努力方向是成为合格的公务员,方法就从正视差距,树立信心开始,以能力培养为根本,抓学习,勤工作,强素质,严要求,树形象,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正如培训中所体会到的,一个人办文办事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没有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求知意识和持之以恒点滴记存的学习过程,是不可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我局学员以这次培训作为一个良好开端,努力探寻学习进步的方法,提升学习进步的能力和素质,创造良好的个人条件,当工作需要和组织考虑时,有能力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不辜负领导、同事的信任和重托。

公安英语培训 篇3

【关键词】公安院校 培训 教育问题 对策

1前言

公安院校依靠其特有的师资、设备、场地、科技等资源优势,业已成为实践部门培养和培训警务人才的基地。但仍未从根本上缓解“警务人才需求与教育培训不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培训观念滞后,培训思路模糊,学科体系不科学及教育培训软、硬件环境落后等方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多个公安院校的具体情况,剖析了公安院校中干警培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几点改进干警培训的对策。

2公安院校干警培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表述模糊

多所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普遍暴露出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不太清晰,也不精细,比较笼统。例如,河南警察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公安战线需要的专业人才;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各级公安、政法机关需要的公安人才;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全区公安、政法系统的专科学历实用人才等。其中,“公安战线需要”“公安机关需要”“各级公安、政法机关需要”“全区公安、政法系统需要”等字眼是相当笼统、模糊的。

2.2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和论证不足

多所公安院校设置了法学、侦查学、治安学,占到公安院校总数的92.8%。开设了刑事科学技术的院校,占到公安院校总数的78.5%。5所院校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6所院校开设了交通管理专业,6所公安院校开设了公共管理专业,9所院校开设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分别占到公安院校总数的35.8%, 42.8%, 42.8%和64.3%[1]。这8个专业(法学、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信息安全、交通管理、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几乎已经占据公安院校所设置专业类型的半壁江山,甚至2/3以上。如湖南警察学院,8个专业全位于其中,广东警察学院开设的7个专业中,除经济犯罪侦查之外,其余都属于8个专业之中。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开设了7个专业,除警犬技术与犯罪侦查之外,开设的5个专业仍然属于前面8个专业范畴。可以说,很多公安院校开设的专业大致相同,模仿的成分较多,缺乏一定的特色,诸如禁毒学、警犬技术、司法鉴定技术等特色性较强的专业可说是屈指可数。但是,这些专业又是当前公安机关的热门专业和前沿专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值得思考。

2.3基地培训重形式,实习时间过短

很多公安院校实习基地确实不少。但是,根据笔者了解所知,大多数公安院校为了升本,提升办学档次,获得更多的招生名额,展示学校的实力,纷纷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然而,这些实习基地多数都是学校用来“撑门面”的。学校并不会按照每个学生的意愿来安排学生实习,而是采取“大锅饭”“一箩筐”的形式将学生安排至基层派出所、检察院和公安局等单位。这些单位也是只管收取一定实习费用,主要安排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登记情况、起草材料、档案保管、旁听审讯犯人等。但是,对于一些“真枪实弹”的场景,并不会考虑让实习生参与案件的观摩与讨论,甚至与民警赶赴第一现场办案。此外,实习时间一般是根据各学期的课程安排来制定,长短不一,有实习半年的院校,也有实习2~3个月的院校。可见,实习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质性地接触到公安工作的核心内容,不仅不利于增强从警意识,而且也不利于促使实习生所学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致使实习只走过场,不见实效。

3公安院校干警培训的改进对策

3.1注重知识教育

知识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当今世界经济正在走向知识经济,发达国家都在争取掌握知识经济的主动权,而中国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徐匡迪院士曾经说过:“农业社会,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财富;工业社会,谁拥有资金,谁就拥有财富;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知识多,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面临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因此,他们应该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一方面,应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比如:语文、写作、英语、计算机、法律法规等。另一方面,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比如:刑事照相、侦查、治安、心理犯罪、禁毒、现场勘查、痕检、文检、物证提取、法医鉴定等。

3.2提倡举行特色专业论证会

近年来,我国各地因为各种原因而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较多,尤其是群体性事件频发,如甘肃陇南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黑龙江富锦长春岭事件等。一旦事件发生,首当其冲者就是警察,在政府责任人未及时赶到第一现场,群体性事件就大规模爆发了。此时,警察队伍当中如果有若干名心理谈判专家,不仅能为责任人赶赴第一现场争取足够时间,而且能及时制止事态的发展,甚至可以彻底平息这场风波。因此,当前各大公安院校应当考虑建立突发性事件的谈判学专业。类似这些专业的设置不仅是由公安院校学术委员会一家能够论证的,还应该邀请公安机关的相关领导、一线的技术能手、“双师型”教师以及公安人才代表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论证,实现论证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可以保证设置特色专业的可行性。

3.3着力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传统的课程结构主要是一种平面结构,一般而言就是“三大块”,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建构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要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在课程结构上,公安院校必须处理好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专才培养与通才培养系、理论知识创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这三大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立体式、精度高、科学化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3.4注重讲授式与案例式的结合

讲授式是一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宪法、法理学等)、民族语宗教政策、警察公共关系、公文写作、证据学基础知识等,或者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但又与公安工作相关的课程,如刑法、民法、行政诉讼法、警务基本技能知识、警务战术、公安信息系统应用等,甚至选修课程,教师经常使用讲授式,习惯照本宣科,“填鸭”倾向比较明显,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讲授当中如果穿插一些日常、典型、生动的案例,尤其是对于法律法规以及某些抽象内容的理解,以剖析某一案例作为重点内容,层层递进,通过表面看实质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那么教学效果将得到改善。

4结束语

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已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公安机关。因此,有必要认真总结公安院校干警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确切实际的培训措施改进,将有利于公安院校的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冯文铮. 新时期公安院校的发展方向——略论公安院校参照军事院校管理[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01):234-238.

公安英语培训 篇4

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s) 指包括E O P和E A P的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如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Hutchinson, 1987) 。从语言用途和语言使用环境的角度, 专门用途英语分为职业/行业英语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 和学术英语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 u r p o s e s) 。E O P是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 具有实用性、专业性。EAP主要指进行学术研究所使用的英语, 具有学术性。a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包括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需求, 课程内容与某一相关学科相关, 注重语言应用, 可以局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 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束定芳, 2004) 。联系公安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多年来多数学者都称其为警务英语教学, 有学者给警务英语做了广义和狭义的定义:狭义的警务英语是指与警务工作直接有关的英语, 广义的警务英语是一切与警务相关的领域, 比如公安学、法学、医学等。b有学者根据培养目标和语言用途的不同, 把警务英语分为普通警务英语和专业警务英语。普通警务英语即在公安涉外警务执法工作中所使用的英语。专业警务英语即按照警务工作的分工, 涉及如交通安全管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禁毒等领域的英语。c

从目前关于公安院校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文献看, 几乎所有研究的内容都涉及警务英语教学内容, 即行业英语EOP内容, 暂时还没有关于警务学术英语教学领域的探讨。本文因为研究对象主要为云南警官学院本科层次的学生, 从现实考虑, 研究的主要内容设定为公安院校警务英语即行业英语的探讨。

一公安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1. 英语教学改革需要

回顾前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第一个改革重点是根据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各高等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所以, 一时兴起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英语网络教学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教学模式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特点。第二个改革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的加入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使英语的教与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第三个改革重点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学生的听说语言应用能力。这一系列的改革符合信息时代的特征。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经过数年的调研、酝酿, 即将问世,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的一项内容是:各高校考虑开设专门用途英语, 以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服务各高校的办学宗旨、使学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也有学者指出:英语学习不仅需要反映学生的未来需求, 还必须考虑他们的现实需求, 使英语学习与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学校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语域组织教学。d对于公安院校来说, 思考准备开展或拓展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顺应此轮改革发展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2. 公安工作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恐怖犯罪、毒品犯罪、网络犯罪、电信诈骗和拐卖妇女儿童等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必须加强执法、司法领域的合作, 才能有效地遏制跨国犯罪。例如, 跨国有组织犯罪情报信息的交流;制定和实施预防、打击跨国犯罪合作协议、会议机制;开展多边联合执法工作;执法代表团的访问交流、出国培训;案件调查取证、协查办案;境外追逃和抓捕外籍犯罪嫌疑人;遣返外籍犯罪嫌疑人等。而要进行这些执法、司法合作, 执法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则成了合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 近年来公安部开展的多项国际执法合作工作都是紧急调动全国范围内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警务人员来开展工作。如公安部在2011年组织的打击大型跨国电信诈骗和打拐行动中, 就派出了多个省份的公安一线民警前往东南亚国家执行任务。e当然, 除了国际执法合作需要警察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外, 在日常的警务活动中, 许多社区民警依然碰到了与外国人沟通交流的问题, 如云南昆明的许多社区居住有外籍人员, 相关辖区的民警不时面临外国人管理工作上的诸多交流问题。因此, 培养业务部门需要的具备外语应用能力的警务人才应成为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之一。而作为公安院校语言教育的教师理应思考除了通用英语教育外, 适当开展专门用途英语。

3. 学生学习需求

2016年12月云南警官学院就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开展了问卷调查, 共向2015级和2016级学生发放问卷2 9 7份, 其中公安专业学生1 7 2人, 非公安专业学生1 2 5人, 公安专业包括了禁毒、侦查、治安、反恐、特警等;非公安专业包括禁毒学普通专业、法学、计算机等。对于问卷中的“我希望主要学习和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 非公安专业学生2%非常反对, 45%反对, 16%不知道, 23%同意, 14%非常同意;公安专业学生8.7%非常反对, 33.7%反对, 11%不知道, 36%同意, 8.7%非常同意。根据这组数据可以看出:4 4.7%的公安专业学生同意此说法, 而非公安专业学生为37%;公安专业学生中赞成的同学多于反对的同学, 而非公安专业学生中正好相反。数据表明:多数学生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有需求, 尤其是公安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相关的英语学习较非公安专业有突出需求。

对于“我学习英语是为了成为高素质警察, 能够从事国际警务合作等工作”, 非公安专业学生4.8%非常反对, 1 2%反对, 2 1.6%不知道, 4 5.6%同意, 14.4%非常同意;公安专业学生3.5%非常反对, 1 2.2%反对, 2 5%不知道, 4 2.4%同意, 1 5%非常同意。无论公安专业还是非公安专业学生约有60%的同学表示同意, 说明大部分同学英语学习的重要动机之一是为了未来从事国际警务等工作, 对于学习英语与警务工作相关的动机要求比较强烈。

对于“学习英语不重要, 因为当警察不需要懂英语”, 非公安专业学生32%非常反对, 45.6%反对, 8%不知道, 9.6%同意, 4%非常同意;公安专业学生15.6%非常反对, 42.4%反对, 20%不知道, 14.5%同意, 5%非常同意。无论公安专业还是非公安专业学生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反对, 说明有一半的同学意识到英语学习对于警察工作的必要性, 但两个群体中都有近20%的同学选择赞成, 尤其是公安专业同学的比例超过了非公安专业同学, 可以看出“警察不需要学习英语”的想法在学生中也占据一定的分量。

二公安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

1. 警务英语教学缺乏系统的设计

经过调查, 全国多数公安院校先后开展了警务英语教学, 但都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从教材、教法、评估方式手段、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角度看都处于初期阶段, 欠成熟。如云南警官学院先后编写了4本警务英语教材, 但因为公安专业的招生有几年处于极度萎缩状态, 所以教材的使用频率甚少, 自然教学研究也少。对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相关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研究。目前, 学校的培养方案规定所有公安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学习警务英语, 这意味着警务英语的课程设计完善正式提上日程。

2. 警务英语教学师资严重紧缺

教授警务英语课程, 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英语专业素质, 还要对警务工作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所以, 不仅教师本人要长期积累和努力, 学校教学管理更要将师资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来开展。目前多数院校英语教师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重, 还有众多的翻译任务, 所以对教授警务英语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云南警官学院近年来只有1名教师进行警务英语教学。

3. 警务英语教学研究不足

由于警务英语教学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所以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还不多。通过文献检索可以搜索到为数不多的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专著和论文, 而关于公安院校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了。所以, 公安院校的同行们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广阔的探究空间。如警务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基础, 警务领域的语域理论、课程设计, 国内外研究及课程设计现状、评估方式、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等。

三开展警务英语教学的紧急路径

1. 完善教学体系设计

系统研究警务英语教学体系, 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开始。教学目标需充分联系教学对象的素质要求、专业、学习需求等具体因素进行设置。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是具有国际视野与协商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公安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应实行分层次教学, 对研究生层次可同时开设警务英语和警务学术英语;对本科层次学生, 只需开设警务英语课程, 采取模块教学方式开展, 根据各专业有所侧重。另外, 教学评估方式设计也是警务英语教学体系中要重点研究的环节。因为教学评估是衡量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多年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各高校根据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不断探索把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的模式, 使评估更客观、科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可以引用这样的做法具体设计评估内容, 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 跟踪教学过程, 反馈教学信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可以包括平时测验、课堂回答问题和遵守纪律情况、学习档案、教学观察等;终结性评估可以采取笔试、口试等考试形式。

鉴于语言学习需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在通识课的基础上, 与专业学院合作开设如反恐概论、禁毒战略等双语课程的选修课, 既能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语域, 同时也有利于警务英语的师资培养。如云南警官学院的相关教师利用专业背景为外警培训自主拓展了法律、禁毒、反恐、出入境管理、中国文化等英语课程, 获得外籍学员的一致好评, 也为学校的专门用途英语、双语课程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2. 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引入警务英语教学中

警务英语教学可运用网络教学方式, 利用语言学习网络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学生的听说语言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 有效地提高警务英语教学效果。

着手建设大容量的警务英语网络学习资源库成为当务之急。资源库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接触机会,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紧密地连接起来, 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 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警务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警务英语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和测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互动交流;利用外警培训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到外警的生活翻译、外出考察等活动中,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警务英语学习积极性及明确学习目标。若条件允许, 可继续开设毒品犯罪、东南亚概况等双语选修课, 营造良好的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氛围。

3. 培养储备优良师资

承担警务英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英语学科知识, 还需掌握警务工作内容, 以便能传授正确的知识给学生。所以, 师资培养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继续贯彻“走出去、请进来”战略, “走出去”包括如下内容:教师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 到其他公安院校或国内一些知名大学考察学习相关专题内容;此外, 教师需要有走出国门的机会, 加深对中西警务内容的了解, 拓展警用英语词汇、常用句子, 了解国外警察体制简况;教师还需要定期到公安业务部门实践、调研, 了解执法过程中涉外警务英语的实际使用情况, 梳理相关领域的英语表达, 收集真实涉外事务和案例, 汇总整理, 深入了解各警种的实际工作内容。

4. 鼓励开展必要的研究

鉴于上文提到公安院校开展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少的现状, 从理论和实践等角度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研究应尽快得到加强。尤其是对警务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基础, 警务领域的语域理论、课型课程设计,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其课题设计现状、评估方式, 教材建设, 课堂教学实践等必要内容的研究。

总之, 公安院校开展警务英语教学是公安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只有尽快开展相应的教学与研究, 才能顺应改革之势, 才能使英语教学适应公安院校国际警务人才培养目标, 为公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即将进入新的改革阶段。对于公安院校来说, 思考准备开展或拓展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很有必要的。目前, 警务英语教学缺乏系统的设计;警务英语教学师资严重紧缺;警务英语教学研究不足。开展警务英语教学的紧急路径为:完善教学体系设计、培养储备优良师资、鼓励开展必要的研究。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英语,现状,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1987

[2]刘玉君、孙建光.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J].黑河文学, 2011 (10)

[3]苏竞.论大学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法制与社会, 2009 (6)

[4]严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建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公安电子数据取证培训心得 篇5

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邱平副处长围绕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的重要性、电子数据取证的思维与方法、电子数据的基础知识、电子数据取证的发展和挑战四个方面,通过提问、播放幻灯片和视频等方式,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整堂讲座层次分明、案例真实、总结全面,赢得了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

讲座中,同学们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对邱平副处长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进行拍照记笔记。

公安英语培训 篇6

关键词:公安院校;在职培训应用;写作教学设计

D631.15

近年来,公安部一直高度重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自第20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以来,在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在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全国公安院校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民警培训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培训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写作训练项目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而公安应用写作能力是公安民警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也是全国在职公安民警培训计划中的必训课程。由于我国的民警培训工作尚处于“全员岗位培训、全方位知识培训”的阶段,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实战技能训练,教育培训的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因此目前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教育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是兩种内涵不同的教育活动,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要有效提高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

一、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三个要素

1.强调对在职民警学习需要的分析。在职民警的学习需要是指在职民警培训前的学习、能力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能力、水平状况之间的差距。对在职民警学习需要的分析,有助于形成课程总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培训民警在公安应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以利于在“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设计中确定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只有准确、充分地分析了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学习需要,才能准确定位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之,通过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需要的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避免人、物、财资源的浪费,确保培训质量及目标的实现。

2.注重对“公安应用写作”学习内容的分析。教学系统方法要求根据实际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最优化而保证内容效度。在组织实施培训之前,教师应对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岗位职责、终点能力(即通过教学以后形成的能力和培养的态度),对学习者起点能力(即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认识与态度)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或能力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以确定“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确定学习内容范围的最关键因素是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这两个要素决定了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各层次、各警种民警因其岗位职责和能力的差异,期望通过培训达到的目标各有侧重,因此,应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学习对象进行分类培训,教学内容可按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进行分层,以确保学习内容确为受训者所需。

3.强化对受训对象的分析。对受训对象的分析是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设计前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了解在职民警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

对受训对象进行分析,要求教师完全从受训学员的现实需要和具体情况出发来确立教学目标及学习内容,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有效突出受训学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分析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受训民警进行应用写作培训之初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学习公安应用写作的认识水平、态度;二是分析对受训民警在公安应用写作学习训练时产生影响的社会心理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三是分析受训民警在学习公安应用写作时感知不同刺激并对此做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包括焦虑、习性、对视觉或听觉学习的偏爱等;四是分析受训民警的岗位和职级。

二、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

1.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培训目标,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的保障与依据。

根据美国教育界知名学者布卢森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层次分类,一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六个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与公安院校统招生教学目标不同的是,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认知领域较高层次能力的掌握,包括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获得。对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应着眼于专业技能也就是说技能培训重于知识传授。在设计总的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在职民警的先行知识储备,科学定位通过培训所要达到的应用写作能力。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切实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目标,其特点是:(1)必须与学生的认知前提相衔接的、需要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才能掌握的教学目标;(2)必须置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的新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过低,培训就会成为形式;能力要求过高,民警会因为目标难以实现而放弃努力。笔者认为,仅仅知道与领会公安应用写作的相关理论即是过低的目标,要求所有受训民警熟练掌握公安工作中所有应用文的写作也是不可达到的过高要求。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注明学习或写作行为的条件以及评定培训民警写作能力、写作水平是否合格的标准,以便于教师或受训学员都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

2.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及选择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

(1)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方面,应依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子目标以及从属目标来确定,要符合在职民警先行知识积累、心理特征、岗位职责要求、职级层次、学习时间长短、教学设备等条件来进行。利用学前测试的方法摸清学员的先行知识积累,为制定教学策略奠定基础。通过学员现身说法或工作案例充分展现公安应用写作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调动受训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进其学习欲望,增加学习行为内驱力。

(2)在教学组织的设计方面,需认真思考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例如,“例文呈现—评价优劣—知识要点—写作素材展示—练习—讨论—评价”与“知识要点—例文示范—写作练习—评价”就是两种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适合不同学习条件下的应用写作教学。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组织策略,应以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突出受训学员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员进行学习训练和相关问题的处理,并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员远迁移能力的增强,逐渐减少直至停止指导,达到教学目标。

(3)在教学程序的设计方面,对公安院校统招生的应用写作教学,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比较常用,而对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来说,由于受训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先行经验储备,因而布鲁纳、杜威等人提出的“问题教学法”更为适合。“问题教学法”,即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更加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教学难点在于需要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受训学员的学习现状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而不是仅仅呈现经过处理后的简单文字材料,使受训学员在诱发性的假设中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并提出各种写作思路,形成殊途同归的应用文,并在验证、结论阶段获得认可和感悟。当然,教学程序的设计应服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一种教学程序可以最有效地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程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可供选择的常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习练习法等。由于在职民警个体的知识储备差异较大,適当讲授学科理论知识、讲解写作思路等是必要的,“度”的把握是关键,“够用”即可。试图通过一个讲座就能显著提高在职民警应用写作能力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基于在职民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用写作素养,讨论法可作为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应用于真实的案例分析点评、写作提纲的拟定、习作的评价等;练习法是应用写作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利用多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写作素材,亦可结合情境教学法,根据受训学员工作和生活实际,把要解决的问题显现在情境中,让学员在模拟的情境中按虚拟身份设计应用写作提纲,完成写作内容。重复训练非常适合时间有限的在职民警培训,这种重点突破而不是贪大求多的方法有利于促进受训学员的记忆和迁移能力,切实提高受训学员的应用写作能力。对在职民警的应用文习作应杜绝铸模式的学习评价,充分调动受训学员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要特别尊重在职民警的情感特征、个体体验,高度评价受训学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拓展写作思路,实现教学相长,力争教师和每一位培训民警都能有所得。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运用实习练习法,待培训学员培训结束回本单位后,根据工作实际,完成一个“自主选择式”习作再回寄,以获得该课程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评价。

(5)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体现因材施教。

根据《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公安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应随参训对象的差异和需要而改变,即做到因材施教。对在职民警的应用写作能力进行培训之前,课程教师应对各层次、各警种民警的岗位职责要求、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参训民警应用写作能力的现状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程序等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还应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以保证学习内容确为受训者所需。

3.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课程教学媒体设计。

恰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在职民警“公安应用写作”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种媒体都有自身的劣势与不足。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不同的媒体,“使用不当的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不用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况更糟”。

公安应用写作教学常用的媒体主要有板书、纸质材料、图片、幻灯片、网络、影像资料、影碟、多媒体等。教科书、卡片、报刊、黑板等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收录机等听音设备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DVD、大屏幕、投影仪、PPT、影视资料等主要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的媒体,在培训时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各种媒体的特性和功能教学条件以及培训时间的长短加以慎重选择,不可将媒体的重要功能简单图解为电子板书,应充分发挥媒体在提供事实性材料、创设困难情境、典范示例、引导受训学员拓展思维空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当然,媒体的选择关键在于教师对媒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深刻领会和基于对受训学员学习状况的深入了解,也受制于教师对各种媒体的运用能力,更需要公安应用写作教师加强这方面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洪波,警察职业教育培训的创新与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4期

[2]王桂胜,公安院校对在职民警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7)

公安英语培训 篇7

一、发展公安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既给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也不可忽视地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及社会的稳定。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交织以及不断涌现的传统与非传统威胁都给当前的公安工作带来诸多挑战。除此之外,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的深入以及依法治国制度的逐步完善, 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 对公安机关的合法及合理执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 是公安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

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还存在很多内部问题, 如体制机制不够顺畅、训练资源分配不尽合理、训练内容与实战应用脱节等。就目前而言, 公安院校教育体制与公安队伍对专门人才需求的不相适应, 教育训练资源与大规模培训民警的矛盾不断放大, 这些都背离了了公安培训的初衷, 影响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 推动公安培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公安培训事业。因此, 只有通过不断地推进公安教育培训, 以适应实战为训练方向, 努力提升公安教育训练地质量, 增强公安干警的战斗力, 提高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的要求

(一) 提高公安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公安教育培训是公安人员的必经之路也是公安人员不断被塑造的过程, 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公安教育培训的重视, 从上到下统一意见, 合理分配资源, 加强对公安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科学合理地进行各项培训, 努力为公安队伍培养合格人才, 促进公安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 提高公安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公安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公安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不断提高公安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力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为日后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打下基础。

(三) 加强专门性人才培养

在公安教育培训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工作岗位的需要也需要同时考虑学员自身的情况, 通过学员的日常表现, 结合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以此适应专门化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员更好地投入教育培训中, 也有利于发展不同类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员自身的意愿, 将促进学员更好地投入其中, 推动教育培训的发展。

(四) 提高对公安人员全面发展的要求

提高对公安人员的全面发展与加强专门性人员的培养并不冲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公安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根据我国国情, 短期内公安人员并无大幅度增加可能。因而在公安工作任务日趋繁重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解决人员不足带来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分析

(一) 强化公安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就强化公安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而言, 一方面要加强公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官队伍的建设。

1. 大力加强公安教师的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领导, 在给予充分重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凝聚教师队伍, 这要求领导人员从自身出发更好地约束管理领导团队, 真的能够从教师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其次注重教师实践和教育培训内容, 要求教师的执教内容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契合, 需要教师与学校做好沟通, 充分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做好有关教育培训的工作。最后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要求, 一方面加强教研、科研工作, 对每个教师做出相应的要求, 另一方面严格有关的考核制度, 通过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考核过程中强调纪律作风, 师德品格, 并以此带动学生的纪律性。

2. 加强公安教官的队伍建设

教官与教师有所区别, 教师往往更偏重于理论教育, 而教官更加注重实践的问题, 教官都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通过亲身经历的讲解可以充实我们现有的教育培训内容, 改变教学相对滞后的现状, 更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其次, 改变以往教材的内容, 根据教官各自的情况, 编写授课讲义, 建立完善的教材体系。最后, 需要教官在授课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可能地再现实战场景, 便于学员的接受提高学员的兴趣, 通过互动的方式, 加强与学员的沟通, 了解学员的兴趣特长, 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 与时代接轨, 让学员了解到最新的社会问题, 最新的社会需求, 引导学员自主学习。

(二) 建立学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合理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员自身的学习动力,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 学员们往往会出现消极懈怠的情况, 积极性的丧失不利于教育培训的合理开展, 因此应当建立起日常考勤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有关的奖惩制度, 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以此更好地开展教育培训。首先大力提倡学员自选自学, 即让学员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以学员为中心, 转变教育思维, 从“必学”到“选学”, 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建立考核制度, 结合平时训练及考试情况, 以此为驱动力, 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考试内容要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能力的考察。最后需要有合理的奖惩制度, 落实上述考核制度, 将考核结果与执法资格、晋升晋级等紧密结合, 不仅需要将此奖惩制度落实到个人而且要与单位有所挂钩, 以此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全面推动公安教育培训的发展。

(三) 提高公安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培训公安人员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公安人员输送到公安的各个部门, 因此在教育培训阶段, 应当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实战能力, 保证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展现职业素养,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若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不仅不能达到公安教育训练的目的, 而且会使公安人员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措手不及, 让人民对公安队伍失去信心。只有始终坚持贴近实际、服务实战, 教育训练工作才能体现自身的特殊价值, 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让公安人员具有更好的实战性, 则需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 注重公安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需要学员到实践中去, 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理解社会生活的需要, 明白以后工作的主要内容, 并以辅以教官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避免“抽象理论过多, 结合实际少”的情况, 但也不能发展成为“只知蛮干”的情形, 应当努力向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是公安教育培训所追求的也是必须的。

(四) 推进公安教育培训的创新发展

科学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而公安教育培训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美国制定了美国警察能力要求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效分配资源的能力二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是获取、评价、处理、组织交流信息的能力四是驾驭系统的能力五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能力。而在我国以往的教育模式当中, 我往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以及应试方法, 忽略了素质和能力, 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辨的能力。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 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这种教育模式, 让学员在教育培训中占据主导地位, 学会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远程教育更加普遍, 这样的远程教育整合了各种资源, 为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更加有利于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教育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应当在公安教育培训过程, 学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地域限制让学员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方式, 也有利于降低训练成本, 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 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 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各地区教育的不均衡, 有利于推动各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协调发展, 促进公安教育培训的共同发展。

摘要:推动公安教育培训的不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要求的基础上, 提出公安教育培训发展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要求。

公安英语培训 篇8

公安院校学员是公安队伍的后备军, 是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守护神。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 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公安英语专业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责任。

2 积极心理品质相关概述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学生这个特定群体应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公安院校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 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较快, 社会需求强烈, 情绪情感体验深刻, 个性发展欲望极高。因而, 分析这一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及特征, 对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2.1 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在研究个人品质时, 皮特森和塞利格曼 (Peterson, Seligman) 曾提出“个人品质是一种优秀的个性特质, 它与具体的美德相结合, 同时也体现在价值—行为分类体系中。”而美德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积极人格特征。我国学者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主要包括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指比较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包括高兴、兴趣、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积极是和消极相对的, 积极心理品质应满足有利于促进工作和学习;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心理保健三方面的内容。”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成长中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较为持久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包括与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等六大美德相联系的各种积极性格品质。

2.2 积极心理品质的特征

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 积极心理品质具有稳定性、建设性和潜在性。它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在很长时间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而且一旦形成, 便相对稳定。研究证明, 积极心理品质可挖掘人的潜力, 使人创造性地寻求答案;积极心理品质可促使个体的自我完善, 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和生活;积极心理品质是内隐于个体之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只有经过外界刺激才能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教育者对其加以挖掘和培养。

3 培养公安院校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

由于学院的特殊性, 公安院校的学员正面临着警务化管理、独立生活、学习压力、情绪情感敏感以及人际关系复杂等方面的困难, 加之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巨大、治安环境繁复等。因此, 培养具有积极心理品质、身心健康的预备警官不仅是公安教育的重要使命, 也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结合本课程特点及优势, 掌握学员心理特点, 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工作。

3.1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学员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研究表明, 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疾病呈显著负相关,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人的心理、生理活动。有学者发现,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增加人的心理资源, 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 在面对压力时, 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容易生病。” (张高产, 2006) 。“积极乐观的情绪使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促进身体健康, 对心理疾患起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 (增秀兰, 2008) 。积极心理学中的安慰剂效应能暗示患者产生会被治愈的信念, 这种期待有助于个体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 最终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因此, 通过用警务英语教学中的相关素材, 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论知识, 使学员更多地了解勇气、仁慈、正义、好学、创造性、努力、勤奋、正直、诚实、、善良、慷慨、忠诚、公平、感激等积极心理品质,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情绪体验, 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2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适应未来警察岗位的需求

相对于其他职业, 警察面临着更多来自组织、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面临着警察社会角色向服务性转变, 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 警察工作的日趋繁复, 加之基层警力不足、办案经费有限, 社会支持度不够等现实对警察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这些压力与挑战不仅考验着民警的身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而且给民警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 严重影响了民警的身心健康。所以, 未来岗位要求预备警官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激发学员的潜能

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发现, 成功人士大多具有勤奋、自信、乐观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因为这类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不易被困难击垮, 更富有创造性, 而这些因素更有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弗雷德里克森教授的一项实验也表明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更能发挥创造潜能。此外,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 我们应把学员被忽略了的潜能竭力挖掘, 给它们创造一切利于成长环境, 使这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并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公安英语教学中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既然掌握积极心理品质相关知识, 教学中培养学员积极心理品质如此重要。那么, 警务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4.1 借助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员进行“三观”教育

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以促使教育者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不断发展积极的情感, 摈弃原有对人性的各种消极认识和评价, 以及个人的好恶偏见, 从而有助于受教育者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警务英语课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 而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公安教育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那么, 警务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对学员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先要武装自身, 只有掌握丰富的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 才能在公安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对学员进行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渗透,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并对其进行强化, 使其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4.2 利用公安英语教学中典型案例, 进行积极心理品质渗透

公安英语课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典型案例, 善于捕获案例中的积极情感因素, 通过案例教学对学员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公安英语基础教程》 (冯慧莲, 2009) 篇章内容的讲授时, 教师不妨一试:其中第一单元“坏人”的气度中, 教师就可引导学员进行文中主人公父亲的勇气、节制、感恩、信任、友善、知恩图报等积极品质的分析;第二单元海上救援中, 总结助人为乐、团队协作、善有善报、乐于奉献、勇敢、大无畏等高尚品质;第三单元爱的力量中, 爱与被爱、浪子回头、改过自新、慷慨、自我创业、知足常乐等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的提炼;第六单元打击毒品犯罪中, 充实、乐观、洁身自好、保持健康等美好品质的挖掘;第七单元世纪盗窃大案中, 绳之以法、公平、恪尽职守、廉洁等积极因素的讨论。所有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 旨在依托其中的优良品质及美德, 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受益范围扩展到最大, 希望将专业教学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 达到在课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4.3 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员进行积极心理体验

有句谚语说得好“Practice makes perfect.”只有不断地重复, 学习者才能真正习得某种语言或技能。而角色扮演是警务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教师应鼓励学员投入其中, 大胆展示, 并体验其中的情绪情感。通过这一活动, 帮助学员增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 摈弃消极的习惯或心理品质, 使他们的信心倍增、潜能得以激发, 个性心理品质得以优化。

4.4 将积极情感体验转变为积极行为, 塑造积极心理品质

让学员体验到积极情绪情感体验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内化为学员自身的各类美德, 并提升其素养。因此, 教师应创设情境, 并有意识地让学员感受、体验的同时, 应更注重鼓励、引导学员理解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并在今后的行为中效仿, 久而久之, 这些积极品质就在学员身上扎根了, 最终内化成自身的良好品质了。

5 结论

可以说, 培养适应未来岗位、实战需求和身心健康的预备警官是包括警务英语教师在内的每位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我们结合公安院校能力培养目标和学员实际成长需要, 全员参与, 才能切实提高每位预备警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 :36-38.

[2]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 2007.

[3]增秀兰.实施积极心理教育培育学员积极心态[J].教育导刊, 2008 (1) :49-51.

[4]钱同舟.论人文关怀与积极心理.A质的塑造[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8 (4) :61-64.

[5]冯慧莲, 李晓鹏.公安英语基础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9 (9) .

[6]费晓璐.公安英语教学中学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科教纵横, 2011 (11) :235.

[7]许华尧, 等.高职学员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27) :15, 18.

公安英语培训 篇9

1 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

1.1 公安民警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的大脑与手的能力得到了大大延伸, 时间和空间相对缩短,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而计算机技术在公安机关的广泛应用, 使公安机关的业务处理电子化、网络化,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信息处理的流程, 改革了业务结构, 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行政、业务、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对增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 公安民警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2 公安民警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公安工作现实的需要

随着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警务模式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公安机关仍沿用传统警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社会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计算机网络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作为社会副产品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也随之出现, 因此用传统警务方式解决此类犯罪已不适应。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警务活动和警务管理, 才能更好地打击犯罪, 完成新时期各项安保任务。二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流动性强以及人、财、物的大流动等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快速反应与高效率。公安机关要实现实时的动态管理、全面系统地获取犯罪证据等, 必须加强公安信息系统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 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案件。

1.3 计算机应用知识是公安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在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方面应用的飞速发展, 公安民警要紧跟时代步伐, 改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素质, 就必须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因为掌握了计算机的应用, 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时掌握警务活动中的各种动态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办案效率, 同时还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不断地加强学习, 从而丰富知识。因此, 计算机应用知识已成为当代公安民警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公安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公安民警进行了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19份, 回收有效问卷439份, 通过分析整理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 按警种分, 目前机关、直属单位公安民警的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的能力较强, 绝大多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了解和熟悉, 并且对Microsoft Windows XP、Microsoft Word 2003、Microsoft Excel 2003、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也都具有较好的操作能力, 但对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能力则一般。而一线基层民警 (刑事警察、治安警察及交通、巡逻警察) 相对机关、直属单位公安民警来说, 其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的能力相对较弱, 而其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能力相对较强。导致以上调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民警在各自不同的岗位所接触和使用的应用软件有所侧重, 平时经常使用的自然其相应操作能力就较强。按学历分, 从调查结果可知现在97.5%的公安民警都是大专以上 (含大专) 学历, 有的甚至是研究生学历, 只有极少部分是大专以下学历, 而且大专以上 (含大专) 学历的民警的计算机各种操作能力远比大专以下学历的民警强。按年龄分, 40岁以上 (40岁) 民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不如40岁以下的公安民警。通过表2可以看出, 所有公安民警想参加的培训项目具有共性, 大体上遵循想参加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培训依次是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Microsoft Excel 2003、Microsoft Windows XP和Microsof Word 2003, 想参加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培训依次是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检索、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出入境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等 (其他信息资源库比率相差不大) 。

3 公安民警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的措施

计算机应用在公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 (包括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和公安信息化应用相关操作) 应是每个公安民警必须掌握的内容。为满足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 对公安民警进行专门的计算机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目前公安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状况, 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特点,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培训措施。

3.1 注重培训范围的广泛性及层次性

计算机应用培训首先必须在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 使领导干部尽快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础知识, 这一方面可以帮助领导干部理解计算机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公安民警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除了对领导干部进行广泛的计算机培训以外, 还必须加强对广大公安民警的计算机培训, 使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技能。

在培训中应该针对受培训者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 分别按照不同起点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首先, 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民警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初级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了解, 并能够达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等较熟练地操作。其次, 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民警进行电子表格、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电子表格的操作, 对网络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能达到较熟练地进行网络浏览、收发Email、信息查询、文件传输、预防病毒和防止黑客攻击等。再次, 还应根据民警的需求进行“金盾网”相关应用软件的培训, 使其能够较熟练使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检索和八大基础性、共享性信息资源库等。

3.2 注重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

在计算机应用培训中要注意培训的实用性, 首先, 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公安系统的具体工作相结合, 将其日常工作中应用最频繁的内容提取出来, 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其次, 培训中应该注重实际应用, 不应将培训内容停留在理论和原理上, 必须通过培训使其切实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计算机培训必须保证其有效性, 杜绝计算机培训中走形式、走过场的倾向。要做到这一点, 一方面应该在公安民警的岗位技能中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进行硬性要求, 并在实际工作绩效评估中有所体现。使得公安民警能够自觉地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 要改革培训考试的方式和方法, 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考核实际操作能力, 不应只是针对概念、操作步骤和法则等死记硬背的内容进行考核。即对于计算机这种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考题形式不适合只采用选择、填空及判断的题型, 应该尽量采用实际操作的题目, 以考核公安民警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 这一点在实际培训中显得尤为重要。

3.3 注重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培训

如果条件允许, 在计算机培训中应根据不同警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和策略, 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起点、不同的培训学时及不同的培训方法和手段。如:刑事警察除具备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外, 应熟练使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国在逃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被盗抢汽车信息资源库等系统, 还应会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制作网上办案的信息。治安警察应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相关操作以及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检索等能力, 能熟练使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全国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资源库、全国出入境人员信息资源库等系统, 能使用电子邮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接收各部门发布的通知等。交通警察除具备一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 应能熟练使用全国机动车/驾驶员信息资源库等系统, 还应用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绘图技术以适应现代警务要求。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及公安系统“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公安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的论述, 提出了对公安民警进行计算机培训的措施。

关键词:科技强警,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陈丁文.试析公安机关民警的计算机素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 (1) .

公安英语培训 篇10

英语课程资源是“整个英语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总和。”[2]大学校本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以《教学要求》为指导, 结合本校的特点与特色, 在学校英语课程课程编制中一切有利于英语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笔者所在的公安海警学院是一所为公安边防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公安现役制本科院校。学院既具备普通高等院校的共性, 又有鲜明的边防海警特色, 因此, 要实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差异、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 必须开发以学院特色为本的英语课程资源。

1 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1.1 以校为本原则

以校为本就是以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为出发点。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是指学校对办学的自我定位, 对学校发展方向的总的规划。办学理念根据办学思路制定的发展目标, 包括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办学思路确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总体方向。教育宗旨是学校依据本校具体情况确立的发展方向。它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教育目标是办学思路与办学理念的具体化, 它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方向。公安海警学院的办学思路是“立足海上、突出执法、紧贴实战、接轨国际”, 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要始终围绕海上、执法、实用和国际交流等几大要素进行。

1.2 实用性原则

《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1]”。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实用性原则就是英语实用业务能力的培养。公安海警学院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学员在毕业后, 有具体分配的工作, 有固定的岗位, 对于未来岗位有可能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也是可预知的, 因此更需要有“实用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实用性是指要海警部队海上执法业务, 边防部门港口船只检查, 机场出入境检查等业务的基础上, 对相关专业的英语语言特色进行整理归纳, 以海警执勤英语, 边防业务英语作为开发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 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与边防海警英语有机结合, 最终培养学生在未来边防海警业务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3 适应性原则

所谓“适应”, 是指校本英语课程资源要适应学校的“水土”。也就是说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符合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反映学生的专业特色, 适应学生未来特定岗位的需要, 当然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师实际的教学水平。

公安海警学院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遵循适应性的原则, 首先就适应学生的需要而言, 所开发的英语课程资源在符合他们在未来海警执勤、涉外警务工作的需要的同时, 还应当符合军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校教师而言, 有关海警业务的专业知识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开发相关英语课程资源的同时, 要注重教师的海警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实践, 从而满足教师在相关专业上的需要, 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 就学校本身而言,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该适应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

1.4 个性化原则

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个性化原则是要突出学校特色和学员的个性。如果说普通大学英语资源是“共性的”, 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就应该是“个性的”。校本课程资源的“个性”是指其开发强调学校特色, 体现专业特性, 突出教师风格。

公安海警学院作为军事院校, 要求管理上的统一, 培养的是学员的服从意识, 因此在教学上也是整齐划一, 学员没有个性化的英语学校环境, 严重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许多学员也丧失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海警学院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要体现个性化, 就是指要打破现有英语课程资源过分统一的现状, 满足学员英语学习中的个性需要, 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 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

英语课程资源的体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也是多样的, 因此公安海警学院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最重要的是要依据大学英语教学的总要求, 充分体现学校的边防海警特色, 重视学生的经验、兴趣,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2.1 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能力提升、素质提高和潜力展现, 可以使学校课程资源开发获得最直接的效益, 也是所有资源中对学生来说价值最为明显的。”[3]一方面, 教师自身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素材[4], 英语教师本身拥有的知识, 经验以及专业技能可以直接作用于课堂, 因此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师资源质量的好坏。另一方面,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 优秀的教师能够主动地以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前提, 根据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需要, 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

从海警学院的实际情况看, 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专业理论以及边防海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开发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十分重要。这要求教师重视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强化科研意识, 培养科研兴趣, 不断更新知识理论结构, 紧跟学术理论的走向, 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海警英语和边防英语的认识, 同时英语教师要主动到基层部队实习代职, 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增加对边防海警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

2.2 开发教材资源

英语教材英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英语课程的唯一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校本英语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则是要使教材反映出学校特色, 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

开发教材资源是指对原有的教材内容的取舍与升华。取舍教材过程中, 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前提, 使所用教材更适合于学生。如:教材有关于求职信、询盘、报盘等应用文写作的内容, 但它们并不适用于公安海警学院的学生, 因为他们未来不需要通过写英文求职信来获取工作, 也不从事有关对外贸易的工作, 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省略课堂讲授。对教材内容的升华则体现在对教材所涉话题的调整上, 对学院学员而言, 所用得一般英语教材虽然有多样的话题, 但都不涉及他们的军校生活, 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环境和兴趣, 升华教材内容, 把教材内容与军校生活结合到一起。例如教材中有涉及谈论校园生活的话题, 普通校园生活, 对军校学员来说非常陌生, 在教学时可以以军校学生的一日训练为话题, 从学生熟悉的队列“left right left” (一二一) 到“attention” (立正) 再到队列“解散” (dismiss) ,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特有的大学生活, 这样, 即达到学会讨论校园生活的教学目标, 有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引发了他们的兴趣。

2.3 学生资源的开发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直接决定教学目标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学生的社会经验、知识结构、实践经历都是课程活动最基本的资源, 重视这些学生身上的潜在资源, 才能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

学生的经验包含着许多智慧、理论以及内在反省、思考与内隐的意识或心路历程, 因此学生的经验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与依据, 关注学生的经验资源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内容。在公安海警学院, 对于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中开发学生的经验资源, 是要开发那些能够有海警边防特色的实践经验资源。这种资源包括两种:一种是跨文化交流的实践经验。每年学院选派学员赴美国海岸警卫学院“鹰号”参与海上实训, 通过实训获得宝贵的交流经验, 另一种是业务工作经验。学院包括由边防部队考入学院的部队生学院, 在入校之前都在各边防部队的具体业务岗位从事相关业务, 具有丰富的业务工作经验。对于这两种学生资源, 无疑能够成为最具针对性和最有实用性的校本英语课程资源。

2.4 实践资源的开发

英语的学习, 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提供有利于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实践资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重英语学习的实践性, 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正在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拥有实践英语知识的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在活动中实践。

对海警学院而言, 校本的英语教学要将语言的实践训练与学生未来的岗位实践相结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开发有助于实践港口监护、机场安检、海上执法、海上维权等业务英语的资源。例如, 学生在未来海上执法过程中可能要对船只进行例行检查, 需要与外国船只上的人员进行交流,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 可以模拟海上执法的真实场景。学院的船艇仿真模拟实验室可以成为实践英语教学的部分场所, 在模拟船艇系统中设定可疑船只, 让学生实践海上执法时的英语对话。

3 结束语

大学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并不多, 但有一点非常重要, 它的开发要以学校为本, 尊重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 以满足本校发展, 本校学生、教师乃至边防海警部队的需要为前提, 只有这样, 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有效推动我院英语课程的实施。当然, 公安海警学院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也仅仅刚刚开始, 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继续前进。

摘要:大学校本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实施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其开发要以校为本, 关注实用性、适应性与个性。可从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和实践资源等方面开发。

关键词:校本英语,课程资源,办学思路,个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92.

公安英语培训 篇11

经济发展与火灾多发的矛盾引发大连对消防监督三级管理的新思考

大连是一座集工业、商贸、科技、文化、旅游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现代化大都市,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发展,2007年底,大连市年生产总值达到了3131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1%,经济总量在30年间增长了10倍。社会发展在客观上要求这座城市有一个持续、安全、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因此,在构建和谐稳定消防安全环境方面,各级公安机关、公安消防机构都在“防”字上做足文章。目前,大连市工商企业注册单位10万余家,在消防监督管理上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列管单位为全市大型生产企业、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单位及大型商业集团等,共有100家。第二级列管单位为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及公共娱乐场所,共有4332家。第三级列管单位为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场所、厂矿、企事业单位,共有5万余家。近年来,70%以上的火灾发生在三级管理单位,以2007年为例,全市共发生火灾1 386起,死亡9人,受伤1人,损失784万,而在三级消防列管单位中共发生火灾1326起,死亡9人,受伤1人,损失627万,分别占全市火灾总起数的96%,死伤人数的100%,损失数的86%。为此,第三级消防列管单位的监督管理已成为全市防火工作的重点,如何强化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有效扼制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单位火灾多发的势头,保持全市火灾形势平稳,一直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市公安、消防部门深深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消防体制的大变革、大创新,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推动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不断前行

早在2005年,大连市公安局便在消防三级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在全省先行一步,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制定出台了《大连市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在市内四区公安派出所设立专职民警从事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办法,明确了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责、监督检查的形式、内容,并赋予派出所一定的执法权限。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从公安机关到消防部门都在摸索中前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办法,三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消防监督第三级列管单位火灾势头居高不下的问题,一直引起大连市政府、市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的密切关注。2008年初,市局专门就消防第三级监督管理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调研,认为三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体制不顺。大连市公安局党组在经过充分的调研、集体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决定在消防体制问题上实行一次大变革、大创新,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大连市公安局以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为切入点,迈出了三年规划的第一大步。

大连市公安局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实现“责、权、利”相统一。2007年底,市局党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问题,报市编委审批组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大队。2008年3月,大连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由宁民副局长任组长、治安支队和消防支队支队长任副组长、市局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全市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并将三级消防监督管理纳入市局整体考核体系,使全市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

创新工作体系夯实派出所消防监督基础建设

在建立了完善的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模式之后,大连市公安局立足解决民生问题、立足贴近生活实际,立足于对单位、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了完备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市局还在“练内功”上狠下功夫,解决了消防专(兼)职民警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市局还采取派出所之间结对子、对口帮、交叉检查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了派出所之间好的经验方法的学习、交流,在派出所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学术氛围。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大队分成两个工作组,深入各分局、派出所、三级管理单位进行面对面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全市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全面铺开后,各分局、派出所在市局的统一部署、指挥下,紧紧围绕奥运安保这项中心工作,克服了日常执勤任务重、工作满负荷运行的实际困难,对第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单位开展了地毯式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各派出所民警紧紧围绕张继先副市长提出的“严格管理、热情服务”的八字方针,既做消防监督检查的执法者,又成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参与者,更充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三种角色的完美结合,使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全市消防监督第三级管理工作运行以来,已呈现出喜人局面。

公安英语培训 篇12

1规范公安院校警察培训办学

近年来, 公安院校警察培训规模异军突起, 逐年扩大, 但学院的软硬件、基建、师资规模和管理体系并没有跟上, 这些突出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形象和口碑。所以, 只有规范公安院校警察培训办学的管理, 将相关规定、门槛、制度、体系落实到位, 才能为公安院校创造一个良好的警察培训环境, 促进其健康快速地发展。

1.1制定完善的公安院校警察培训制度

完善的制度包括:公安院校警察培训招生管理条例、学员管理条例、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管理办法、培训班级别设置和不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学管理办法、考核管理办法、带队班主任管理办法等。制度理念的养成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灵魂。

1.2严格学员的资格审核

公安院校的警察培训对象是面向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公安干警、 特警、边防、交警、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部队保卫干部等。因培训内容涉密, 所以对于来培训学员的资格审查一定要严格再严格, 细致再细致。不仅仅要求推荐表、介绍信和工作证件原件, 还要求各机关的人事部门、政工部门的公章。工作者要构建严谨审查的工作理念, 对待此项工作, 不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态度, 必须严格准入门槛, 才能保证公安教育的保密性。

1.3加强对培训班管理和授课的质量测评

质量测评可以客观地从班主任管理、学院食宿质量、教学质量、授课教师满意度等方面反映出培训班的办班质量。对于培训班管理混乱、违纪违规、教学质量差、授课教师评价低的, 我们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要研究讨论, 提出解决的方案, 不能放任培训班整体培训质量下滑不管, 要严肃进行整顿。对质量高、评价好的培训班, 也要对相关管理人员、班主任、授课教师进行褒奖。工作者要时刻培养自身的竞争理念, 通过质量测评反映出来的结果, 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管理水平, 也为授课教师和学院提出改革创新的方案。

1.4细化研究和管理人员岗位分工

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分很多方面。其中联络招生办班、教学课程设置、质量测评、考务、毕业办理工作均有不同分工。只有细化岗位分工, 才能将培训工作有条不紊、严谨无误地进行下去。例如, 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专门负责教学大纲、专业分配和课程设置; 设立教学质量抽查部门, 专门负责管理和教学质量测评和学员日常学习、纪律、警务化管理的检查工作;设立考务委员会, 专门负责培训班日常研讨、分析、测验和考核等工作。这样的大分配、细分工的培训管理理念, 可以为日后学院建立大规模的、专门的警察培训部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2转变观念, 提升管理服务意识

管理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的“管理”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教学工作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随着当前培训班形式的多样化, 公安院校的警察培训管理模式也应由强制性的、严肃性的形式向多元性的、服务性的形式转变。

2.1转变管理思想

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的管理思想应向“以人为本”来转变。老旧的警察培训管理思想都是以主办院校为主体, 对谈班单位和培训学员都是以强硬性要求和强制性管理思想为主。但是, 在新形势下, 应以来培训的谈班单位为主体, 最大限度地与其进行沟通和合作, 以满足其需求, 也以来培训的学员为主体, 最大程度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食宿需求、求知需求, 都要以灵活性、多元性和服务性的管理思想为主。

2.2转变管理模式

由于警察培训对象工作时间和强度的特殊性, 公安院校相关工作者对学员的管理模式应是灵活机动的。首先, 课程开展的地点应不局限于学院本部, 可在全国选择合适的警察学校设立培训机构, 也可委派我们的优秀教师授课。其次, 授课时间也应做出便于学员调整的、具有弹性的安排。再次, 在学员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管理上, 也不能完全教条地按照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的警务化管理来要求, 而是应该有张有弛, 开展有宽松、有弹性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最后, 学院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者应时刻督促公安成人教育走灵活弹性、富有人性化的自主发展道路。

3强化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 我国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的师资薄弱, 专业性不强。其中是研究和管理工作者尤为薄弱。主要表现为学历低、职称低、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所以, 强化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 培养出一支敬业、专业的专职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3.1政策的保障

国家、公安部和公安院校重视培训和发展, 通过提出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是根本。培养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热爱工作、 爱岗敬业的精神, 通过不断探索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的现状、办学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来开拓警察培训的办学领域, 从根本上转变其理念, 强化教学、学员的日常管理和心理干预, 从而提高培训教育的质量和口碑。

3.2入职门槛的保障

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有赖于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 其理论学识和眼界才是武装力量的根本。在培训教育中, 无论是办班模式、教学模式、政策制定和管理体制都需要工作者具备培训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 即“专业人才”。所以严格准入, 即提高其入职门槛非常重要, 从个人素质、学历层次、专业对口、入职前所做行业、工作经验等方面, 严谨筛选专业人才, 提高整个专职队伍的层次和水平, 所谓“水涨船高”既是如此。

3.3学习培训的保障

想要保证整个专职队伍的层次和水平, 仅仅靠严格限制入职门槛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对已入职的专业人才定期进行更加有高度、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例如, 对警察培训课程内容和不同公安专业分类的认知、对学院各级别教师、教授擅长教学领域和专业层面的了解、对学院教室、多媒体、食宿条件等软硬件如何安排的窍门、对培训学员心理层面如何干预和培养的掌握、对课程结构、内容和教学大纲如何设置的方法、对学员教学和日常管理尺度的把握等。即转变理念, 形成专职队伍的“终身教育”模式。

3.4激励机制的保障

公安院校警察培训机构和部门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 来激励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进取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和工作热情。例如, 对学习和培训成绩优秀、工作成果显著、有立功表现的工作者进行评优奖励和奖金奖励, 对学习和培训成绩不合格、工作不认真、成效不明显甚至有工作失误等问题的工作者采取书面批评、公示和扣取工资等惩罚措施, 将工作者学习、培训和日常工作的成绩、表现和贡献等做为竞选、晋级、评选职称的重要依据等, 从而使工作者乐于学习、擅长学习、养成良好的、终身的研究和学习习惯, 从自身和根本上增强对公安院校警察培训这项重要工作的胜任力, 全面彻底地提高这项工作的实效性。

摘要: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要在长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智慧、创新并有弹性的新理念。笔者通过规范培训办学、转变观念, 提升管理服务意识、强化培训和专业化发展这三个大的方面来阐述如何构建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研究和管理工作者的新理念。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察培训,研究和管理工作者,转变理念

参考文献

[1]金剑.论新形势下公安成人教育的发展[J].公安教育, 2010.3.

上一篇:三维角色建模的方法下一篇: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