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

2024-10-01

SD大鼠(共7篇)

SD大鼠 篇1

有研究表明,1953年由英国Rowett等人研究所发现的裸大鼠,基因符号为rnu,属染色体隐性遗传, 裸大鼠免疫器官的组织学与裸小鼠极为相似。3周龄裸大鼠纵膈的连续切片中,只见胸腺残体,未见淋巴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实际上无淋巴细胞,T细胞功能丧失[1]。而笔者发现的无毛大鼠有胸腺和淋巴细胞,这与英国Rowett等人研究发现的裸鼠不同。 因此,对SD无毛大鼠的培育和研究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裸大鼠的品种类型,还可以更多地开展医学模型的研究。试验对SD无毛大鼠的培育方法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概述。

1SD无毛大鼠的培育方法

采用近亲交配SD无毛大鼠的方法,将其无毛的遗传基因稳定下来。由于无毛雌鼠无哺乳能力,子鼠出生后均用正常母鼠代乳。目前,已经培育到F17代,遗传性状稳定,中间未发现其他变异。

2SD无毛大鼠的生物学特性

2.1SD无毛大鼠外部特征

SD无毛大鼠刚出生时皮肤和正常鼠相比差异不显著; 7日龄时皮肤比正常鼠黄; 15日龄时可以见到稀疏且分布均匀的毛长出; 30日龄后被毛开始脱落, 尾部和腿部有少量的毛,背部、腹部、头部毛更稀疏; 60日龄时腿部有稀疏的毛,其他部位基本无毛; 80日龄后全身无被毛。成年鼠皮肤为黄褐色,年龄越大皮肤颜色越浅。

2.2SD无毛大鼠的生长性能

无毛子鼠刚出生时体重与正常子鼠相比差异不显著。随着日龄的增加,体重差异越来越大。60日龄时雄性SD无毛大鼠体重比正常同龄SD大鼠少30 g左右,雌性SD无毛大鼠体重比正常鼠少10 g左右; 90日龄时雄性SD无毛大鼠体重比正常雄鼠少80 g左右, 雌性SD无毛大鼠体重比正常雌鼠少20 g左右。

2.3SD无毛大鼠被毛遗传性观察

因前期近亲交配后代中还存在杂合子现象,有全毛、稀毛、无毛3种表型,因此要对其遗传性进行分析。从该近交群中挑选出各个表型的大鼠进行交配试验: 全毛( ♀,♂) × 全毛( ♂,♀) 、稀毛( ♀,♂) × 稀毛( ♂,♀) 、无毛( ♀,♂) × 无毛( ♂,♀) 、全毛 ( ♀,♂) × 稀毛( ♂,♀) 、全毛( ♀,♂) × 无毛( ♂, ♀) 、稀毛( ♀,♂) × 无毛( ♂,♀) 。对其后代表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毛色遗传为隐性遗传,只有含无毛基因的纯合子个体才表现为无毛。

2.4SD无毛大鼠繁殖学特性

通过交配发现,SD无毛大鼠间的受孕成功率比正常大鼠低很多,而且受孕成功需要的时间较长。

2.5SD无毛大鼠脏器系数比较

对SD无毛大鼠进行脏器分析,对其心脏、肝脏、 脾脏、肺脏、肾脏、胸腺等进行组织学检查。由于样本有限,目前只进行初步的检测分析发现,SD无毛大鼠脾脏的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同龄的正常大鼠[2]。综上所述,SD无毛大鼠生物学特性与正常SD大鼠相比有较大差异。今后在增加SD无毛大鼠数量的基础上,将继续对其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检测分析,包括免疫学和血液生化方面的分析[3]。该品系的发现对丰富试验动物资源,开发新的医学试验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了获得纯合的SD无毛大鼠,试验采用近亲交配的培育方法,将其无毛的遗传基因稳定下来,已经培育到F17代。结果表明:SD无毛大鼠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鼠相比有差异。

关键词:突变,SD无毛大鼠,近亲交配,生物学,试验动物模型

SD大鼠 篇2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28日龄SPF实验SD大鼠, 购于四川大学华西实验动物中心。

1.2 犬粮

Cam1、Cam 2、Cam 3、P1、P2、P3和C日粮, 购自成都某饲料公司。日粮营养水平见表1。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将大鼠56只随机分成7 (Ⅰ、Ⅱ、Ⅲ、Ⅳ、Ⅴ、Ⅵ、C) 组 (C组为对照组) , 每组8只, 雌雄各半, 体重保持组间差异不显著, 雌雄分开饲养, 在预试3 d后称体重。分组饲喂相应日粮, 其中C组饲喂C日粮, Ⅰ、Ⅱ、Ⅲ组分别饲喂Cam1、Cam2、Cam3日粮, Ⅳ、Ⅴ、Ⅵ组分别饲喂P1、P2、P3日粮。饲料严格计量供给, 每天记录采食量, 每周同一时间测1次体重, 每2 d 换1次垫料。室温21~28 ℃, 湿度55%~70%, 自然光照。于试验第42天进行生长性能、胃动力和胃蛋白酶活力等指标的测定。

注:ME为代谢能, DM为干物质, CP为粗蛋白, EE为粗脂肪, CF为粗纤维, NFE为无氮浸出物, Ash为粗灰分日粮营养成分测定

1.4 饲喂效果指标测定

1.4.1 平均日采食量 (AOFI)

每周同一时间测一次采食量, 根据试验全程大鼠所采食饲料量计算其日采食量。

1.4.2 平均日增重 (ADG)

试验初测定最初体重, 以后每周同一时间测一次体重, 根据试验全程大鼠所增长的体重计算其日增重。

1.4.3 食物利用率

每周测体重和进食量, 计算食物利用率。

1.4.4 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的的测定

连续饲养至试验第42天, 将大鼠禁食24 h, 灌胃自制半固体糊 (取10 g梭甲基纤维素钠, 溶于250 mL纯化水中, 依次加入16 g奶粉、8 g糖、8 g淀粉和2 g活性炭末, 搅拌均匀。配制成300 mL约300 g的黑色半固体糊状物。冰箱冷藏, 用时恢复至室温) 0.8 mL/只。20 min之后脱颈椎处死大鼠, 打开腹腔, 结扎胃的幽门和贲门, 取出胃, 用滤纸擦干后称全重。然后沿胃大弯剪开, 取出内容物, 洗干净之后擦干, 再次称净重, 以胃全重和净重之差为胃内残留物重量。胃内残留物占所灌半固体糊的重量百分比为胃内残留率。同时迅速取出小肠, 轻轻剥离后直铺于白纸上, 测量幽门至回盲肠部全长及幽门至黑色半固体糊前沿的距离。幽门至黑色半固体糊前沿的距离占幽门至回盲部全长的百分率为小肠推进率。

1.4.5 大鼠胃液分泌的测定

饲喂不同饲料至试验第42天, 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 乙醚麻醉, 仰卧固定于手术板上, 沿剑突下腹白线剪开约2.5 cm小口, 将胃轻轻拉出, 用缝线结扎幽门于十二指肠结合部, 缝合腹壁切口。2 h后拆线打开腹腔, 结扎贲门后取出全胃, 用滤纸擦净血迹, 沿胃大弯剪开胃体, 倾出内容物, 收集于刻度离心管中, 再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 吸取上清液, 计算胃液量后留待胃液分析用。取流出液1 mL置小烧杯中, 加酚酞指示剂1滴混匀。如无色, 于小烧杯上铺1张白纸, 用碱氏滴定管滴入0.01 mol/L的NaOH标准液, 随滴随摇, 直至开始出现酚酞的红色 (颜色不再加深) 记其量, 以上NaOH用量为总酸终点量, 计算胃总酸度及总酸排出量。

总酸度 (mmol/L) =耗去的NaOH溶液量;总酸排出量 (mmol/h) = (总酸度×胃液量) /2。

1.4.6 胃蛋白酶活力测定

胃蛋白酶活力采用福林-酚试剂法进行测定[3]。

1.5 数据的统计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的ANOVA过程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进行邓肯氏法进行检验。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7种饲料对SD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见表2)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7种幼犬饲料对SD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见表3)

2.3 7种幼犬饲料对SD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 (见表4)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无肩注或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注:各组数据均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7种幼犬饲料对SD大鼠胃蛋白酶 (见表5)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无肩注或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SD大鼠是使用较多的试验用大鼠, 不同种群已形成其独特的性能。SD大鼠肠道较短, 盲肠较大, 但盲肠功能不发达, 不耐饥饿, 肠内可合成维生素C, 视觉、嗅觉较灵敏。犬喜吃肉食及腥味食物, 消化道较短, 胃容量较大, 嗅觉灵敏, 味觉较差, 记忆力较强。大鼠在营养学上做实验模型, 学术界也有广泛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选择SD大鼠作为犬饲料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理论可行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配方犬饲料对SD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雄性大鼠生长速度比雌性快, 采食量也高于雌性。日粮的蛋白质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Anderson G H[2]报道, 日粮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平衡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本试验结果表明, 生长期SD大鼠随着蛋白质水平的提高, 大鼠采食量稍有降低。Grace N D等[3]报道, 给绵羊饲喂高水平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采食量无影响, 饲喂高水平矿物质会提高体增重, 补充矿物质会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 提示这与本研究中Cam3、P1和P3组体增重提高有关。全价营养及创造适宜环境已成为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但这些因素对生长的影响作用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4]。本研究中6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均表现出促生长的作用, 只是Cam2配方饲料增重不明显, 对雄性大鼠的饲料利用率也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而雌性大鼠的日增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除了Cam2配方饲料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外, 其余试验组均有升高, 可能与不同配方饲料影响大鼠雌雄激素的分泌有关。

7种犬粮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 , 不同日粮对小肠推进有较小影响。本试验采用的营养性半固体糊食物, 营养结构接近日常食物, 更能反映不同日粮对胃排空生理机能的影响。在营养性半固体糊中加入炭末, 同时可观察不同日粮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Francis J等[5]认为, 食物不同成分配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胃排空。对不含糖、蛋白、脂肪的食物与富含营养成分的食物相比, 胃排空一般较快。小肠蠕动功能与胃体运动是相互协调的两个方面。本次胃排空试验采用营养结构更接近日常食物的半固体营养糊法, 能更准确反映饲料对胃排空生理机能的影响。

各试验组大鼠的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量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表明不同日粮配方对大鼠都能提供基本的营养需要。钱占红等[6]认为, 大鼠幽门结扎后由于胃液潴留刺激了胃窦部黏膜压力感受器而激动迷走神经兴奋, 幽门结扎造成的梗阻也可以刺激胃泌素的释放, 这两方面的原因均可产生胃液胃酸分泌的增高。胃酸可分解食物中部分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 其主要作用为激活胃蛋白酶原而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胃蛋白酶, 保持胃液的pH值, 以利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测定各组相应的胃液胃蛋白酶含量亦无明显差异, 而胃液pH值对胃蛋白酶的含量有影响, 低pH值可促进酶的分泌, 但其活性增加不明显, 推测胃液中某些因素可影响酶的活性。周密妹等[7]的研究证明, 胃液pH值与总酸度间呈负相关 (r=-0.981 8) , 与本试验结果趋势变化一致。用本法测定胃蛋白酶活力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底物浓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反应温度等。测试时要严格按照测试条件操作。Ⅳ、C组大鼠胃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 (P<0.05) , Ⅴ、C组大鼠胃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 (P<0.05) , 表明Ⅳ、Ⅴ组对大鼠胃蛋白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丽, 苟琳.生物化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3-106.

[2]ANDERSON G H.Control of portein and energy intake:Role of plasma amino acids and brain neuortrunsmitters Can[J].Phys and Pharm, 1979, 57:1043-1057

[3]GRACE N D, CLARK R G.Trace element requirements,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eficiencies in sheep and cattle[M]//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uminant physiology.A-merica:Academic press, 1991:321-346.

[4]BREIER B H.Ruminant physiology;digestion, metabolism, growth and reproduction[J].Proceedings, 8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u-minant physiology, 1995:451-474

[5]FRANCIS J, CRTHLEY D, DOURISH C T, et al.Comparisons be-tween the effects of5-HTand dL-fenfluramine on food intake and gastric emptying in the rat[J].Pharmacal Biochem Behal, 1995, 50:581-585.

[6]钱占红, 任存霞, 莫日根, 等.蒿芩清胆汤对大鼠胃液分泌及胃排空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6, 22 (5) :3.

SD大鼠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阿司匹林纯度99% (武汉顶辉化工有限公司) 、SPF级SD种健康大白鼠、JA5003电子精密天平 (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 、DC-8006超低温恒温槽 (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 、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1.2 方法。

选SD大鼠, 按雌雄2∶1合笼交配, 将孕鼠随机分成2组, 每组16只。阿司匹林组大鼠于受孕的第7~16天灌胃给予阿斯匹林 (溶剂为1.5%CMC-Na) , 对照组给予1.5%CMC-Na, 灌胃量均为每天1.0m L/100g·BW[10]。观察指标:记录受孕率、死胎数、活胎平均体重、平均活胎数、吸收胎数、活胎平均身长和活胎平均尾长。主要检查:孕鼠的一般生理体征检查、活胎头部的外观检查、胎鼠胸骨的检查、胎鼠四肢骨的检查、躯干部的外观检查、胎鼠骨骼检查、四肢的外观检查、胎鼠趾掌骨等骨骼检查。

2 结果

2.1 阿司匹林对孕鼠体重的影响。

受孕的零天、第五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第二十天称量体重, 依据体重计算给予受试物量, 于第二十天处死孕鼠, 剖腹称窝重, 检查并记录各项观察指标。对照组零天平均体重221.1±22.2克, 第五天平均体重 (g) 239.1±22.3克, 第十天平均体重281.2±25.2克, 第十五天平均体重321.3±29.1克, 第二十天平均体重361.3±28.6克, 妊娠体重增重140.2±19.3。剂量为280 (mg/kg·BW) 的阿司匹林组, 零天平均体重241.1±20.2克, 第五天平均体重 (g) 253.1±21.6克, 第十天平均体重268.2±23.1克, 第十五天平均体重295.3±27.3克, 第二十天平均体重306.2±35.1克, 妊娠体重增重72±11.5。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第十五天和第二十天孕鼠体重及终期体重增重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阿司匹林对孕鼠胎仔的影响。

对照组活胎数189只, 吸收胎数无, 死胎数无, 平均体重5.89±0.41克, 平均身长43.02±1.69厘米, 平均尾长17.01±0.86厘米。阿司匹林组活胎数75只, 吸收胎数76只, 死胎数16只, 平均体重3.61±0.81克, 平均身长36.22±3.61厘米, 平均尾长13.26±1.56厘米。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阿司匹林组吸收胎数、死胎数增加, 活胎平均体重降低, 身长和尾长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阿司匹林对胎仔外观畸形的影响。

对照组畸形率为零。阿司匹林组畸形率为11.55%。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阿司匹林组外观畸形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4 阿司匹林对胎鼠骨骼发育的影响。

阿司匹林组致畸率高于对照组, 其中间骨缺失、肋骨畸型、脊椎骨融、胸骨缺失畸形率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2.5 阿司匹林对胎鼠内脏发育的影响。

对照组内脏畸形胎数为零只。阿司匹林组内脏畸形畸形率14.29%, 其中侧脑室扩大畸形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口服后易吸收,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 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 如长期使用易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 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 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 用药量过大时, 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大剂量阿司匹林易引起肝损伤, 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或明显的黄疸, 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 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还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缺铁性贫血。文献报道, 阿司匹林易通过胎盘引起动物致畸, 如脊椎裂、头颅裂、面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11,12,13]。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该品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该品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可能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 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 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阿司匹林组吸收胎数、死胎数增加, 活胎平均体重降低, 身长和尾长缩短, 骨缺失、肋骨畸型、脊椎骨融、胸骨缺失畸形率明显增加, 外观畸形增加, 侧脑室扩大畸形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摘要:本实验以SD大鼠体重、孕鼠胎仔、胎仔外观畸形、胎鼠骨骼发育、胎鼠内脏发育为指标对阿司匹林对SD大鼠致畸作用进行研究。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阿司匹林组吸收胎数、死胎数增加, 活胎平均体重降低, 身长和尾长缩短, 骨缺失、肋骨畸型、脊椎骨融、胸骨缺失畸形率明显增加, 外观畸形增加, 侧脑室扩大畸形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SD大鼠 篇4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选择7~8周龄SPF级SD大鼠150只 (♀100只,♂50只) ;体重范围:♀160g~190g,♂180g~210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1.1.2 试剂环磷酰胺

购自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1081421。

1.1.3 主要仪器

穿梭实验视频分析系统,型号:ZH-CSC,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五鼠通用转棒测试仪,型号:DigBehv-RRTR,上海吉量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妊娠动物处理

将雄鼠与雌鼠l:l合笼。通过每日早上检查阴道栓,发现阴道栓为受孕0天。P代每组准备22只孕鼠,如果最后1天有多余孕鼠则继续分配到各组中,F1代大鼠共交配2周。

1.2.2 动物分组

采用随机原则分组,将孕鼠分为4组,分别为溶媒对照组 (Veh) 、环磷酰胺低剂量组 (L) 、中剂量组 (M) 、高剂量组 (H) 每组P代孕鼠不少于20只。

1.2.3 给药方法

皮下注射给药 (sc) [1,4]。给药剂量:低剂量组 (L) 10mg·kg-1,中剂量组 (M) 20mg·kg-1,高剂量组 (H) 40mg·kg-1[5],溶媒对照组 (Veh) 给予氯化钠注射液,给药容积:5ml·kg-1。P代妊娠大鼠第15天和分娩后第1天、第6天、第12天、第18天各给药1次,共5次。

1.2.4 动物的处置

P代大鼠交配结束后,若孕鼠数量不够,则继续交配补足孕鼠数,若孕鼠分娩后达到所需数量,则剩余雌、雄大鼠CO2吸入法处死。P代雌鼠产仔后,检查每窝出生时活仔数、死仔数、畸形数、出生存活率和哺乳成活率、体重、身体发育、性成熟和生育力、感觉功能、反射和行为等。P代雌鼠产仔后,每窝的仔鼠数进行调整,每窝原则留4个雄性,4个雌性,尽量保持每个剂量组的雌雄仔鼠比例接近1:1,多余的仔鼠CO2处死。如果每窝中胎仔数少于8个,就不再调整。P代哺乳雌鼠饲养其子代至21天离乳,每窝选择雌、雄子代 (F1代) 大鼠各1只,每组留雌雄大鼠 (F1代) 各20只,不足时,用同一剂量组其它窝的仔鼠补齐,饲养至成年,然后进行交配检测其生殖能力,其余F1代大鼠离乳后CO2处死。F1代交配结束后,雄鼠和未交配上的雌鼠全部CO2处死。哺乳雌鼠哺乳结束后用CO2处死并做大体尸检,F1代孕鼠妊娠15天时用CO2处死后做大体尸检并观察其胚胎发育情况等。

1.2.5 观察指标

按Ⅲ段生殖毒性常规实验方法,观察各试验组环磷酰胺对父母代 (P代) 母鼠妊娠期和哺乳期的体重、摄食量、药后反应及母鼠的妊娠率、死亡率、分娩情况和哺乳情况等指标。F1代大鼠哺乳期内每窝的数量、体重、外观畸形、出生存活率、哺乳成活率、性别比例、身体发育指标和神经发育指标等。F1代大鼠性成熟后,各剂量组雌雄大鼠1:1合笼交配,交配结束后,雄鼠安乐死,孕鼠继续饲养至妊娠15天剖检,检查F1代雄鼠的生育率、雌鼠的妊娠率和孕鼠的摄食量、体重、窝重、卵巢重、黄体数、着床数、着床前丢失率、着床后丢失率及其仔鼠 (F2代) 的存活率、死胎率、吸收胎率等指标。

1.2.6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状态观察和剖检观察

2.1.1 P代母鼠孕期无流产、早产和异常死亡动物

P代母鼠药后观察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哺乳期结束后剖检的母鼠大体尸解未见明显异常。L组P代孕鼠未见胎仔分娩,但剖检时发现有着床痕;H组孕鼠分娩后全部剖检,剖检未见明显异常。

2.1.2 F1代大鼠状态观察

F1代雌雄大鼠断乳后,Veh组和L组的一般状态观察未见明显异常。M组的一般状态观察发现全部大鼠牙齿畸形。F1代雌全部交配成功。

2.2 动物体重

2.2.1 P代孕鼠体重

由表1可知,P代孕鼠L和M组孕鼠的体重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H组孕鼠第21天的体重极明显低于Veh组 (P<0.01) 。

(g)

注:与溶媒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P<0.01。以下各表类同。

2.2.2 P代母鼠哺乳期体重

由表2可知,P代哺乳母鼠:L组体重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M组第9天的体重显著低于Veh组 (P<0.05) 。

(g)

注:▼表示n=19,▽表示n=12,▲表示n=11,△表示n=10,与溶媒对照组进行比较。

2.2.3 P代仔鼠 (F) 代哺乳期体重

由表3可知,P代仔鼠 (F1代) 哺乳期:L组雄仔鼠第3、9、12、15和21天的体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5或P<0.01) ;M组雄仔鼠第0~21天的体重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L组雌仔鼠的体重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M组雌仔鼠第0~21天的体重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g)

注:△表示n=19;▲表示n=11;▼表示n=10;▽表示n=9,与溶媒对照组进行比较。

2.2.4 断奶后F1代雄鼠体重

由表4可知,F1代雄鼠:L组第3~12周的体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5或P<0.01) ;M组第0~12周的体重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2.2.5 断乳后F1代雌鼠体重

由表5可知,F1代雌鼠:L组第5~8周的体重显著低于Veh组 (P<0.05) ;M组第0~12周的体重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g)

注:▽表示n=16;▼表示n=15,与溶媒对照组进行比较。

(g)

2.2.6 F1代孕鼠体重

由表6可知,F1代孕鼠:L组体重与Veh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 ;M组第0~15天的体重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g)

2.3 动物摄食量

2.3.1 P代孕鼠

L和M组孕鼠的摄食量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H组孕鼠第18天和第19天的摄食量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2.3.2 P代哺乳母鼠

L组孕鼠第9、15天的摄食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5或P<0.01) ;M组孕鼠第3~15天的摄食量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2.3.3 F1代雄鼠

L组雄鼠第5、6周的摄食量显著低于Veh组 (P<0.05) ;M组雄鼠第1~13周的摄食量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2.3.4 F1代雌鼠

L组雌鼠的摄食量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M组雌鼠第1~13周的摄食量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2.3.5 F1代孕鼠

L组孕鼠的摄食量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M组孕鼠第3~15天的摄食量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

2.4 P代母鼠妊娠率、孕鼠死亡率

Veh、L、M和H组P代母鼠妊娠率分别为:95.7%、95.5%、95.5%、100.0%;Veh、L、M和H组P代孕鼠死亡率均为0%,各给药组P代母鼠妊娠率、孕鼠死亡率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2.5 P代活仔鼠 (F1代) 外观畸形率、出生存活率、哺乳成活率、身体发育和反射发育

(1) Veh、L和M组的仔鼠的外观畸形率分别为6.47%、10.32%和86.41%;Veh、L和M组的仔鼠的出生存活率分别为:98.06%、98.41%和49.51%;Veh、L和M组的仔鼠的哺乳成活率分别为:99.43%、100.00%和95.74%。(2) L组P代仔鼠 (F1代) 的外观畸形率、出生存活率和哺乳成活率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M组P代仔鼠 (F1代) 的哺乳成活率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M组P代仔鼠 (F1代) 的外观畸形率极显著高于Veh组 (P<0.01) ;M组P代仔鼠 (F1代) 的出生存活率极显著低于Veh组 (P<0.01) 。(3) Veh组动物的身体发育指标和全部反射发育的时间都在正常范围内。L组动物包皮分离和断崖回避指标与Veh组比较显著延迟 (P<0.05) ;M组动物睁眼、腹毛生出、包皮分离、阴道张开、触须定位和视觉定位指标与Veh组比较显著或极显著提前或延迟 (P<0.05或P<0.01) 。(4)各给药组动物转棒试验结果和穿梭箱试验结果与Ve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3 结论

本试验中SD大鼠给予溶媒和环磷酰胺低、中、高剂量后,各给药组对大鼠围产期都有毒性作用,其中H组毒性最强,F1代动物全部死亡;M组毒性明显,对P代雌鼠和F1代大鼠的各种指标几乎都产生了极强的毒性作用,特别是造成F1代大鼠的牙齿畸形;L组毒性较轻,对P代雌鼠和F1代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轻的毒性作用,且未造成F1代大鼠严重的畸形。

综上所述,环磷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均可见对SD大鼠围产期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摘要:为探讨环磷酰胺对SD大鼠围产期的毒性及毒性与剂量的相关性, 取健康受孕SD大鼠10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环磷酰胺低、中、高剂量组, 每组孕鼠不少于20只, 皮下注射给药, 观察临床表现, 测定毒性。结果表明, 环磷酰胺低、中、高各剂量组对大鼠围产期都有明显毒性作用, 随环磷酰胺给药剂量增加, 毒性作用增强, 药物剂量与毒性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关键词:环磷酰胺,SD大鼠,生殖毒性,围产期

参考文献

[1]袁伯俊, 廖明阳, 李波.药物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2]王新禹, 梁前进.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机制及应对作用措施[J药学进展, 2006.30 (10) :452-456.

[3]《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北京:2006.11.

[4]王新禹, 梁前进.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机制及应对作用措施[J].药学进展, 2006.30 (10) :452-456.

SD大鼠 篇5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雌雄SPF级SD大鼠40只, 21~22日龄, 体重为30~40 g, 雌雄各半, 购自军事科学研究院试验动物中心。

1.2 主要试剂

双酚A, 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厂;植物油 (批号为DF20120920) 为鲁花花生油, 购自北京某超市。

1.3 主要仪器

光学显微镜, 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Motic图像分析处理系统, 购自Motic公司;石蜡切片机, 购自日本ERMAINC公司;生物组织包埋机, 购自浙江省金华市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雌性、雄性对照组 (植物油) 和雌性、雄性试验组 (5 mg/kg BPA) , 每组10只, 雌雄各半。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 连续4周。

2.2 H.E.染色

末次灌胃BPA 6 h后禁食, 然后处死大鼠并称重, 剖检, 摘取胸腺并称重, 用戊二醛-多聚甲醛混合固定液固定, 制作4μm厚的石蜡切片, H.E.染色, O-lympus光学显微镜观察。

2.3 胸腺指数的测定

计算每只大鼠的胸腺指数。计算公式:胸腺指数=胸腺湿重 (mg) /体重 (g) 。

2.4 胸腺皮质厚度和髓质直径的测定

采用Motic数码图像分析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胸腺H.E.染色切片, 采集图像并测量5个胸腺小叶皮质厚度和髓质直径, 取其平均值。

2.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s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H.E.染色结果

H.E.染色显示:胞核呈蓝紫色, 胞质呈粉红色。

3.2 BPA对雌雄大鼠胸腺指数的影响 (结果见图1)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图1可以看出, 与对照组比较, 雌性试验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 (P<0.05) ;雄性试验组胸腺指数极显著降低 (P<0.01) 。

3.3 BPA对雌雄大鼠胸腺皮质厚度和髓质直径的影响 (结果见图2)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图2可以看出:BPA雌性试验组胸腺髓质直径和皮质厚度均减小, 与雌性对照组比较分别为差异显著 (P<0.05) 和极显著 (P<0.01) ;雄性试验组与其对照组比较, 胸腺髓质直径虽减小,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胸腺皮质厚度明显减小 (P<0.05) 。

4 讨论

环境雌激素是一种能改变机体内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外源性化合物。近年来, 内分泌干扰素, 尤其是BPA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已成为研究热点[2], 而食品是主要的BPA暴露源。A.Scheter等[3]检测了105种食品, 其中63种食品被检测出含有BPA, 被检测到的食品BPA范围在0.23~65.0 ng/g之间。研究发现, 很多因素能增加罐头中BPA的转移, 从环氧树脂作为内置物的容器到特定食物, 都发现了BPA[4,5,6,7]。低剂量的BPA在体内能与多种细胞发生作用, 产生毒性, 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如生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另外, BPA还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和肿瘤发生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BPA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已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

免疫系统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的潜在靶位点。胸腺属于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中的前T淋巴细胞随着血流进入胸腺, 在此分化、增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 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胸腺对各种刺激非常敏感, 一些外源化学物尤其是激素类物质可导致其迅速退化, 而胸腺萎缩可降低胸腺激素活性及T淋巴细胞活性。

本研究发现, 在BPA作用下, 雌雄大鼠胸腺指数降低,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胸腺皮质厚度和髓质直径均小于对照组, 表明BPA对雌雄大鼠胸腺的发育有较大的毒性作用。此结果揭示BPA对大鼠胸腺发育的影响与其性别无关。吕毅等[8]给予成年小鼠低、中、高剂量的BPA, 连续灌胃7 d, 结果发现, 低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略高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与之不完全相符, 这可能是由于本试验采用的是未成年动物, 较成年动物易感, 胸腺正处于发育阶段, 染毒时间也较长, 所以在低剂量情况下胸腺就表现出明显的发育抑制作用。这些现象提示, BPA有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胸腺的发育来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 建议在对BPA这种环境激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时应包含免疫毒性指标。

摘要:为了研究双酚A (BPA) 的毒性作用, 试验将40只21日龄雌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雌性、雄性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植物油及5 mg/kg双酚A, 1次/d, 连续灌胃4周, 计算胸腺指数, 同时制作石蜡切片, 观察髓质直径、皮质厚度。结果表明:试验组雌雄大鼠胸腺指数降低, 皮质厚度和髓质直径均小于对照组, 但与性别无关。说明一定剂量的双酚A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关键词:双酚A (BPA) ,SD大鼠,胸腺指数,毒性,免疫损伤

参考文献

[1]VANDENBERG L N, MAFFINI M V, SONNENSCHEIN C, et al.Bisphenol-A and the greal divide:a review of controversies in the field of endoerine disruption[J].Endoer Rev, 2009, 30 (1) :75-95.

[2]盛磊, 朱焰.双酚A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2, 31 (5) :417-421.

[3]SCHETER A, MALIK N, HAFFNER D, et al.Bisphenol A (BPA) in U.S.food[J].Environ Sci Technol, 2010, 44 (24) :9425-9430.

[4]VANDENBERG L N, HAUSER R, MARCUS M, et al.Human exposure to bisphenol A (BPA) [J].Reprod Toxicol, 2007, 24 (2) :139-177.

[5]WELSHONS W V, NAGEL S C, VOM S S.Large effects from small exposures.Ⅲ.Endocrine mechanisms mediating effects of bisphenol A at levels of human exposure[J].Endocrinology, 2006, 147 (6Suppl) :S56-S69.

[6]SUGIURA-OGASAWARA M, OZAKI Y, SONTA S, et al.Exposure to bisphenol A i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J].Hum Reprod, 2005, 20 (8) :2325-2329.

[7]LANG I A, GALLOWAY T S, SCARLETT A, et al.Association of urinary bisphenol A concentration with medical disorders and laboratory abnormalities in adults[J].JAMA, 2008, 300 (11) :1303-1310.

SD大鼠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2015 年选取40 只老龄健康雄性SD大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 各10只。SD大鼠均为18 个月龄, 体质量450 ~ 500g, 由徐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符合清洁标准 〔合格证号:NO. 074515; 许可证号: SCXK ( 苏) , 2008 - 0020 〕。对照组SD大鼠体质量451 ~ 496g, 平均体质量 ( 476 ± 18 ) g; A组SD大鼠体质量459 ~ 492g, 平均体质量 ( 478 ± 20 ) g; B组SD大鼠体质量452 ~ 493g, 平均体质量 ( 46 ± 19) g; C组SD大鼠体质量454 ~ 498g, 平均体质量 ( 477 ± 19) g。4 组SD大鼠体质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药物及仪器药物: 七氟醚 ( 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0172) 120ml; 异氟醚 ( 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811) 100ml。仪器: 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仪 ( 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 infinity kappa麻醉气体监测仪 ( 德国Drager公司) ; SA2 - C型麻醉机 ( 德国Drager公司) ; 力康Heal Force A2 型生物安全柜 ( 上海力新仪器有限公司) 。

1. 2. 2研究方法麻醉前, 对所有SD大鼠进行为期3d的Morris水迷宫适应性训练, 再对其进行麻醉。选用4 个透明玻璃箱, 在玻璃箱的两面玻璃壁底和壁顶向中心5cm处各作1个小孔, 分别连接麻醉机和麻醉气体监测仪, 在箱底铺一层薄薄的钠石灰, 使箱内二氧化碳被吸收。将4 组SD大鼠分别置于不同的麻醉箱中, 再将麻醉箱分别置于生物安全柜中, 启动麻醉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 只给予氧气吸入, 至麻醉箱中氧气浓度为40% ; A组给予七氟醚吸入, 至麻醉箱中七氟醚浓度为1. 5% ; B组给予七氟醚吸入, 至麻醉箱中七氟醚浓度为3% ; C组给予异氟醚吸入, 至麻醉箱中异氟醚浓度为3% 。

1. 2. 3 Morris水迷宫实验麻醉后1、7d, 分别对4 组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选择一个直径约为120cm、高约50cm的圆形水池, 注入清水至30cm深, 水温保持在21 ~25℃ 。在水面铺设一层大小一致的泡沫颗粒, 水池壁上设置东西南北4 个入水点, 并将水池划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 个象限, 在西北象限放置一个没于水下2cm的透明玻璃平台。保持安静状态下, 分别于4 个入水点放置SD大鼠, 记录好SD大鼠爬上玻璃平台花费的时间 ( 逃避潜伏期) , 连续进行4 次取平均值; 并记录SD大鼠总游泳距离。将玻璃平台撤离, 于东南象限的中点处将4 组SD大鼠放置水中, 对2min内SD大鼠的平台象限停留时间 ( TP) 进行记录, 总游泳时间 ( T) 为120s, 计算TP和T的比值 ( TP/T) 。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4 组SD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总游泳距离比较麻醉后1d, B组、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麻醉后7d, 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而对照组、A组、B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B组、C组麻醉后7d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短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与A组比较, △P < 0. 05; 与麻醉后1d比较, ▲P < 0. 05

2. 2 4 组SD大鼠TP、TP / T比较麻醉后1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 / 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麻醉后7d, A组、B组SD大鼠TP、TP / 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麻醉后7d, C组TP、TP / 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麻醉后7d, A组、B组、C组SD大鼠的TP、TP/T高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与麻醉后1d比较, △P < 0. 05

3 讨论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为减轻患者痛苦和应激反应而采取的措施, 主要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机体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 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尤其是老年患者, 在使用麻醉药物后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2,3]。有关临床报道指出, 吸入性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但其机制尚未明确[4]。七氟醚是一种常用的强效吸入性麻醉药物, 注入人体后可快速发挥药效, 在人体中的蓄积量较少, 术后患者苏醒快, 而临床上关于七氟醚是否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造成影响尚存在争议[5,6]。为此, 本研究选取了4 组老龄SD大鼠进行实验。

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比4 组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来判断七氟醚是否会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造成负面影响, 分为对不给予药物、给予1. 5% 七氟醚、3% 七氟醚、3% 异氟醚的4 组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是动物实验中判断动物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金标准, 主要包括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 定位航行实验主要指标包括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 可用来判断老龄SD大鼠的记忆能力; 空间探索实验主要指标包括TP、TP / T, 可用来判断老龄SD大鼠的空间探索能力[7,8,9]。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定位航行能力方面, 麻醉后1d B组、C组SD大鼠与麻醉后7d C组的SD大鼠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对照组、A组、B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比较无显著差异, B组、C组麻醉后7d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短于麻醉后1d, 提示七氟醚、异氟醚均会对老龄SD大鼠的记忆能力造成影响, 且其浓度越高, 影响越严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影响力逐渐减弱。空间探索能力方面, 麻醉后1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T低于对照组, 麻醉后7d A组、B组SD大鼠TP、TP/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C组TP、TP/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A组、B组、C组SD大鼠的TP、TP/T高于麻醉后1d, 提示七氟醚、异氟醚均会对老龄SD大鼠的TP、TP/T造成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综上所述, 七氟醚会对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影响, 且浓度越高, 影响越严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对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会逐渐减弱, 为临床提供了借鉴。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对老龄S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选取40只清洁级老龄健康雄性SD大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 各10只。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 A组给予浓度为1.5%的七氟醚, B组给予浓度为3%的七氟醚, C组给予浓度为3%的异氟醚。麻醉前对所有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适应性训练;麻醉后1、7d分别对4组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对4组SD大鼠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平台象限停留时间 (TP) 、TP/总游泳时间 (T) 进行比较。结果 麻醉后1d, B组、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C组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长于对照组和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A组、B组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C组麻醉后7d逃避潜伏期、总游泳距离短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1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A组、B组SD大鼠TP、TP/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C组TP、TP/T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后7d, A组、B组、C组SD大鼠TP、TP/T高于麻醉后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七氟醚会随着浓度与时间改变对老龄SD大鼠早期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产生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对老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影响逐渐减弱。

关键词:大鼠,空间行为,七氟醚,记忆,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韦晓勇, 李军, 王毅, 等.七氟醚对老龄S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 (4) :379-382.

[2]于丽丽, 赵艾华, 霍树平, 等.七氟醚预处理对老龄SD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 (11) :1310-1314.

[3]杨美华, 王苗苗, 胡南, 等.七氟醚麻醉对老龄SD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4, 34 (2) :147-150.

[4]韦晓勇, 王毅, 闵红星, 等.七氟醚对老龄SD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结构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 (10) :1143-1146.

[5]Seo JH, Park HP, Jeon YT, et al.Combined treatment with celecoxib and sevoflurane after global cerebral ischaemia has no additiv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rats.[J].British journal ofanaesthesia, 2013, 110 (6) :988-995.

[6]常玉林, 于丽丽, 杨强, 等.七氟醚预处理对老龄SD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海马区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在其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9) :1-3.

[7]Kato R, Tachibana K, Nishimoto N, et al.Neonatal exposure to sevoflurane causes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of hippocampal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postgrowth rats[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nesthesia Research Society, 2013, 117 (6) :1429-1435.

[8]Zhang F, Feng X, Zeng Q, et al.Sevoflurane induced amnesia inhibits hippocampal Arc expression partially through 5-hydroxytryptamine-7 receptors in the bilateral basolateral amygdala in rats[J].Neuroscience Letters, 2014, 562:13-18.

SD大鼠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成年SD大鼠4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200±20) g,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许可证:SCXK (鄂) 2010-0007]。

1.1.2 实验分组与SCI模型的建立

40只大鼠, 随机分成两组 (A组普通饲养组和B组饲养护理组) , 每组20只, 适应性喂养1周后准备造模。用Allen’s法 (10 g重物5 cm高度垂直打击) 建立挫伤型SCI大鼠模型。以T10棘突为中心切开背部正中T9~11棘突部皮肤, 刀柄分离棘突两侧肌肉, 暴露棘突及椎弓板, 咬骨钳咬除棘突及椎板, 暴露脊髓, 用Allen’s打击器对准T10节段脊髓垂直打击, 打击高度5 cm, 重量10 g, 直径2 mm, 打击成功可见大鼠尾巴出现痉挛性摆动, 双下肢躯体回缩样扑动, 呈迟缓性瘫痪。

1.2 饲养及术后护理方法

1.2.1 A组

本组内大鼠术后每只动物肌肉注射青霉素16万U/d, 连续1周。每日定量供应充足饲料和水, 在安静、通风、清洁环境下分笼饲养, 辅助排尿, 每日一次更换鼠笼内垫料, 保持鼠笼内干燥、清洁。

1.2.2 B组

本组内大鼠除以上普通饲养外并加强以下护理: (1) 红外线照射:术后创口红外线照射治疗, 2次/d, 1 h/次; (2) 辅助排尿:大鼠每日辅助排尿至少2次, 早晚各一次, 排尿时, 左手撑起大鼠腹部, 右手触摸找到充盈的膀胱, 按出膀胱底部, 自上而下轻柔挤压, 逼迫尿液排出, 注意轻柔, 避免过力导致膀胱破裂, 尿道阻塞者性膀胱穿刺 (10 ml注射器针头穿刺膀胱抽出潴留尿液) ; (3) 辅助运动:大鼠每日辅助运动1次, 每次半小时。辅助运动时, 先予大鼠腹部按摩2~3 min, 后将大鼠置于斜坡栏上, 一手将大鼠尾巴拎高过大鼠头部, 促使其爬坡, 增强运动; (4) 防止褥疮:挤压膀胱排尿后, 及时清理会阴或包皮, 使其保持干燥, 每日检查2次大鼠, 若肢体有被尿液浸湿及时用温肥皂水清洗, 并用电吹风吹干。

1.3 观察指标

1.3.1 BBB功能评分

在模型制备手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1周、2周、4周行BBB评分[4]用以评价术后运动功能。采用双人双盲法。取2个测评均值作为每次记录值。

1.3.2模型情况

(1) 模型存在的并发症情况:模型制备后开始至术后4周期间, 记录大鼠存在的并发症情况; (2) 模型死亡时间:模型制备后开始记录各组内死亡大鼠的死亡时间, 至术后4周为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若不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模型发生并发症情况

造模后, 大鼠均为双下肢瘫痪, 无活动, 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降低, 对针刺无明显反应;术后1周, 大鼠活动少, 进食饮水减少, 尿潴留现象普遍存在, 伴有血尿、脓尿、脓血尿及腹部胀气, 大便困难, 少数出现尿失禁, 存在肢体自噬、伤口感染、褥疮、慢性消耗性死亡等并发症, 也有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 详见表1。

2.2 BBB评分评价

造模4周后共获得18只模型大鼠的完整BBB评分数据, A组与B组大鼠BBB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造模后1、2、4周各组大鼠的BBB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模型制备前1 d分别与模型制备后1 d、1周、2周、4周各组大鼠的BBB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模型制备后1 d分别与1、2、4 d各组大鼠的BBB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大鼠死亡时间比较

大鼠SCI模型制备后, A组大鼠共死亡16只, 存活4只;B组大鼠共死亡6只, 存活14只;A组大鼠总死亡数较B组多, 且A组死亡时间在在一周左右出现密集区, B组死亡时间无明显密集区。A组大鼠死亡率为80%, B组大鼠死亡率为30%, A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动物模型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是评价治疗措施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实验运用Allen’s打击法制备SCI大鼠动物模型, 其制作过程简单且与临床SCI的还原度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5,6], BBB评分法为目前公认较为准确、可靠的运动功能评价手段[7]。各组模型在造模前及造模后的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SCI打击有效。B组经过加强护理饲养, 模型剔除数量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加强饲养护理有助于维持模型稳定性, 防止模型丢失率。死亡时间情况统计表显示加强护理组未见明显死亡时间密集区, A组在造模后1周出现明显死亡时间密集区。全部存活下来且能在实验周期内持续获取观察指标的实验动物, 从运动行为学角度, 可以认为SCI模型造模成功且稳定。

有关文献研究表明SCI实验动物模型1周内的失死亡率可高达50%~70%[8,9]。本研究结果提示, 可以通过以下相应措施保持SCI模型的稳定性, 减少模型大鼠并发症和死亡率:用于SCI的实验动物应选用体质较好, 耐手术能力强的大鼠为实验动物;造模时规范手术方案及手术时间, 减少因手术创伤引起的死亡;因泌尿系统破坏是导致SCI模型丢失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着重注意治疗尿路系统疾病, 适量使用抗生素并定期予以更换种类, 人工辅助排尿手法柔和适中, 定时适度排尿, 切忌粗暴过力, 以免尿道水肿及外生殖器水肿外翻, 保持外阴及肢体干洁, 控制饲养密度, 大鼠体型虽小, 但因大鼠厮打自噬它噬情况不在少数, 所以笔者认为若条件允许尽量实行单笼饲养, 尽可能的减少标本丢失, 增强下肢及腹部被动运动, 保持大便通畅, 也可减少下肢水肿及褥疮引起的模型丢失。提高模型成型质量、保证模型存活数量、保持模型稳定性对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要从取材、建模、护理、饲养方面详细计划和保证实施质量, 才能为实验的后期研究提供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 本实验展示并陈述了SCI模型造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模型丢失情况, 以及运用相应饲养护理措施得以保持SCI模型的稳定性, 增加样本量, 为进行SCI机制的相关实验研究及治疗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肖年来, 姚共和.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9, 7 (6) :49-51.

[2]Allen A R.Surgery for experimental lesions of sponal cord equivalent to crush injury of fracture dislocation of spinal column:a preliminary report[J].JAMA, 1911, 57 (2) :878-880.

[3]杨迎暴, 英杰.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标准[J].中华创伤杂志, 2002, 8 (3) :187-190.

[4]Basso D M, Beattie M S, Bresnahan J C.A sensitive and reliable locomotor rating scale for open filed testing in rats[J].Neurotrauma, 1995, 12 (1) :1-21.

[5]李一帆, 陈东, 张大威, 等.急性大鼠脊髓损伤Allen’s法模型的改良及电生理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 (8) :1169-1172.

[6]熊春翔, 宗少晖, 曾高峰, 等.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 (2) :215-217.

[7]吕静.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评分[D].长沙:中南大学, 2011.

[8]Roy F D, Yang J F, Gorassini M A.Afferent regulation of leg motorcortex excit-ability after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J].Neurophysiol, 2010, 103 (4) :2222-2233.

【SD大鼠】推荐阅读:

上一篇:汉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下一篇:显示控制电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