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

2024-05-31

棕榈油(共12篇)

棕榈油 篇1

2013年5月份以来,在传统需求旺季预期带动和进口成本支撑下,大连棕榈油下跌暂时告一段落,并逐渐进入筑底回升阶段,1309合约最大反弹幅度约7%。虽然技术指标仍呈现缓慢向上的态势,但由于基本面缺乏实质性内生动能——供给充裕、去库存艰难,加之豆棕油价差回归,令棕榈油处于替代需求释放后的价格劣势地位。

1 内外倒挂趋于修复

截至5月29日,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船期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到岸完税价在6 550~6 650元/t,如果按照国内5 933元/t的现货均价核算,内外倒挂(以近月船期为准)幅度为717元/t,较5月初的750~780元/已有所收敛,预计6月份修复行情将会延续,国内棕榈油期现价格均有望获得相应支撑。内外价差深度倒挂现象有所缓解。

以进口报价和国内期货盘面各合约价格进行对照,由于棕榈油期货基本呈现正向价差排列,远月合约进口亏损幅度仅为100~250元/t,暗示在基本面尚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市场对远期价格仍报有一定希望。

2 库存压力依然较重

尽管4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意外下滑至192.7万t,提振了市场人气,但绝对数值庞大的库存压力依然是期价上涨的沉重包袱。比起马来西亚而言,印尼4月份毛棕榈油及其衍生品出口环比下滑了12%,全球棕榈油库存压力依然较重。

国内市场,经历现货市场短暂的成交繁荣之后,5月份棕榈油港口库存重新抬头,升至146.5万t,庞大的库存压力将削弱期价反弹动能。不过,由于胀库现象继续恶化的可能性在减小,加之政府对融资需求的限制,预计整体库存也难以大幅膨胀。

3 豆棕价差或继续收敛

近期,豆棕油期现价差出现明显的双回归势头,显示棕榈油价格优势有可能减弱。目前,豆棕油期货1309合约价差已下滑至1 350元/t左右,四级豆油与24度棕榈油现货价差也回落至1 550元/t以下,这意味着棕榈油在完成需求替代之后相对价格不再“便宜”。虽然投资者看好夏季棕榈油的消费释放,但近一个月来价格的反弹同样令盘面风险与日俱增。

按照趋势惯性和季节性特征,豆棕油价差还存在进一步收敛的动能,若豆棕油1309合约价差能有效下破1 330元/t附近的支撑,后期或将向1 200元/t一线迈进,届时,棕榈油终端需求将难有较大的释放空间,或令期价承压下行。

因此,伴随着棕榈油期价的振荡上行,受需求端口滑坡的限制,技术面和基本面出现背离,市场风险正在酝酿,反弹行情难以演变为反转。预计1309合约短期将考验6250~6 300元/t的压力。

棕榈油 篇2

1.独具良好的抗氧化性(耐炸性)

这主要是因为棕榈油不饱和度适中,不含亚麻酸,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则是天然的高效抗氧化剂,这使棕榈油与其它油脂相比更适用于煎炸、烧烤食品。

2.有营养的脂肪酸组成棕榈油有50%的不饱和脂肪酸,无反式酸,不易与酸质聚合。

3.显而易见的经济性

用油的成本一直是餐饮业选择煎炸、烧烤用油的重要考量因素。油棕是一种高产的多年生油料植物,其一次栽种可收获20年左右,而且单位面积年产油量远比其它植物油料高,并且产量相对稳定,这些都促使棕榈油成为世界上最具价格优势的食用植物油。

二、棕榈油的营养价值

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

棕榈油在食品工业应用前,一般被加工成起酥油、人造奶油、氢化棕榈油、煎炸油脂和专用油脂等。

主要棕榈工业产品用途一览

皂类用途:制造肥皂特点:经济性较好,保持香味较持久

脂肪酸用途:橡胶、蜡烛、化妆品的生产特点:颜色浅、纯度高

聚龙出海:抢占棕榈油国际市场 篇3

遭遇“零产量”尴尬

近年来,国际食用油市场格局已发生了新变化:棕榈油自2004年起,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油种,这一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国内的食用油市场格局演变。截至2013年,中国棕榈油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市场总量的20%,比例已超过大豆油与菜籽油。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消费国。

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食用油生产、消费第一大国,年人均食用油消费量近20公斤,年消费总量达2500多万吨,且连续多年保持5%—6%的快速增长。其中,棕榈油广泛用于食用油、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行业,从消费量和应用范围看,棕榈油都当之无愧“当家油”的美名。

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油脂业对外依存度高达70%的背景下,棕榈油——这一备受市场青睐的“万金油”,当时中国产量却是一个尴尬的“零”——因缺乏种植棕榈树的地缘优势,多年来,中国的棕榈油完全依赖进口,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定价话语权。

主动“出海”,谋求“破局”之路

面对严酷的市场形势,如何重建国内棕榈油市场的格局,让世界棕榈油市场上有来自中国的声音,对中国所有粮油企业提出了一个全新挑战。而破解这一局面的起点,也是关键一步,正是聚龙集团最初的一个战略选择——“走出去”。

“如果公司不向上游产业进军,最终的结果还是企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别人击败。企业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向能够控制企业命脉的上游棕榈树种植产业进军。”聚龙集团董事长杨学犟说。

从2005年起,成长于天津的聚龙集團主动采取“走出去”战略,进军世界棕榈油最大原产地印度尼西亚,充分利用海外土地资源,在这一新兴食用油领域,率先突围。2006年10月,聚龙在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省,开工建成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第一个1万公顷棕榈种植园,由此开辟出的“棕榈园聚龙模式”就成为中国争夺棕榈油市场定价权之路上的第一步。

正当聚龙埋头耕耘海外市场之际,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指出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与积极引导和推进木本粮油产业化。”

《纲要》的出台,印证了聚龙当初的选择,也鼓舞了聚龙集团进一步加大开发的信心。截止到2012年,聚龙集团已实现销售总额142亿元,国内棕榈油经营量高达136万吨,占到了全国棕榈油市场份额的20%。

从完全进口到目前中国企业自主种植、生产、经营,国外粮商从源头上垄断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局面在棕榈油这一新兴市场上实现了突破。聚龙集团也凭借10年的海外发展,成长为中国棕榈油领军企业,同时也继续在用行动践行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缓解市场供需缺口”、“争夺市场话语权”的企业社会责任。

布局全产业链 源头抓牢定价权

“走出去”是目的,也是手段。聚龙通过“走出去”成功推动了企业发展,拓展了全产业链战略布局,并依托于这些竞争优势,为中国在国际棕榈油市场上努力地争夺和强化自己的话语权。

“只有从田间地头,到生产加工,再到进出口的各个环节,做好全产业链的规划,才能从源头上把握农产品定价的话语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知名农业问题专家程国强表示。

继2006年开创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棕榈种植园的先河之后,2007年,聚龙推出了名为“假日”品牌的国内市场上第一款小包装棕榈油,填补了国内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空白。

2013年初,聚龙集团获得《一种特级棕榈液油及其工业化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证书,将创新低熔点棕榈油分提技术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3年2月,聚龙品牌包装油在雅加达成功售出第一批产品,打破了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海外“重资源,轻品牌”的旧有模式。

同年3月,聚龙印尼区种植园自产的毛棕榈油顺利进入国内生产精炼车间,改变了国内棕榈油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在刚刚结束的“2013中国粮食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杨学犟凭借企业10年的海外发展而成功入选,颁奖词生动地点明了聚龙10年“破局”之路的价值所在:“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投身‘走出去’战略,让聚龙构建棕榈油全产业链,改写了中国棕榈油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作为中国棕榈油企业“走出去”的探索者、引领者,目前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拥有13万公顷的棕榈种植用地,在东南亚的海外事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国内,也已经形成了以研发为中心的华北事业部、以物流为中心的华东事业部。

杨学犟表示,“聚龙集团正在筹建以品牌为中心的华南行业基地和以信息平台、人才平台搭建为主要职能的上海办事机构。未来,聚龙计划在2016年完成20万公顷棕榈种植。”

届时,聚龙集团每年100万吨棕榈油的产量,将会更有效缓解我国油脂市场的供需缺口,进一步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真正让中国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价格诱人全球棕榈油需求有望提高 篇4

《油世界》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棕榈仁油进口量将从上年的305万t增至339万t。

该机构称, 本年度下半年棕榈油和棕榈仁油需求基本面将非常有利, 因为其他油脂供应不足, 而且棕榈油价格远远低于其他植物油。今年3月底棕榈油库存充足意味着2013年4月到9月期间全球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供应将达到4 280万t, 年比增长350万t。未来几个月中国和印度可能是主要的进口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棕榈油产品出口国。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油料展望报告显示, 由于成熟的油棕榈树面积提高, 单产趋于增加, 因而印尼棕榈油产量继续大幅增长。美国农业部称, 今年印尼油棕榈树收获面积预计达到770万hm2, 是九年前的近两倍。美国农业部预计2012/13年度印尼棕榈油产量将从上年的2 620万t增至2 850万t。印尼棕榈油出口大幅增长, 也证实了供应增加。历史上印尼政府曾对棕榈油出口征收重税, 维持国内供应稳定。但是在过去两年里, 印尼已经下调了出口关税, 提高棕榈油出口, 这也帮助印尼取代马来西亚, 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美国农业部预计2012/13年度印尼的棕榈油出口量可能达到2010万吨, 高于上年的1 850万t。虽然贸易增长, 但是印尼棕榈油库存仍继续提高。

棕榈油 篇5

近日,聚龙集团棕榈油系列产品获得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证书,“假日”品牌棕榈橄榄双果油、特级棕榈液油(棕果油)、棕榈液油、棕榈油共计四种产品纷纷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另外,记者了解到,截至到目前,我集团是国际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棕榈油加工企业。该认证进一步提升了“假日”可信赖的品牌形象,更大地发挥了聚龙具备全产业链的核心优势,有利于我集团通过产品质量及安全国际领先,增强与同行竞争对手在产业链管理上的竞争力。

据悉,整个审批过程首次实现了集团全产业链(种植园、工业加工、分装等)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的联动。集团研发部,保税区品控部、包装油市场部、印尼区环境部、种植园等多个部门全力配合,从材料申报、认证申请、环境监测、产品检测、现场审核、到综合评审等种植加工全流程确认历时近2年。该认证的通过,从公正权威的角度诠释了棕榈油的价值,通过进入千家万户的包装油产品正面宣传棕榈油,累积企业和品牌的口碑,也为今后棕榈油事业的发展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农业部有关规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食品企业使用的原料也须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我司将从6000余家认证客户中筛选优质客户,为烤馍、饼干、月饼等等食品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及增值服务。据了解,研发中心已展开了绿色食品棕榈油应用的预研,将协同龙威工业贸易部、聚龙粮油包装油各大区,对绿色认证优势进行推广,发挥研发技术服务能力、拓宽客户群,为客户提供优质、健康、绿色的食用油,同时也为集团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回报。

附:绿色食品知识扩展阅读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①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严格监测,制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②对产品实行全程控制。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和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以及产后环节(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③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生产者,将有权在产品上加注“绿色食品”标志投放市场。

棕榈油:马来西亚的健康使者 篇6

马来西亚是目前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产品远销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油脂市场上,马来西亚棕榈油也占重要一席。近年来,马来西亚棕榈油约占中国棕榈油总进口量的70%。

油棕果可被加工出两种不同的油,从果肉中可提炼出棕榈油,从果仁中可获得棕仁油。新鲜榨出的棕榈油是目前所知维生素A原体——β胡萝卜素的最丰富来源,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另外,与其他油脂相比,棕榈油含有高油酸性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显示,单不饱和脂肪酸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类似的功能。此外,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帮助维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棕榈油易被消化、吸收和利用,它适合那些有特殊饮食要求的人,如康复中的人群。

在食品煎炸方面,几乎没有一种油脂可以超越棕榈液油。棕榈液油独特的脂肪酸组成和高含量的维生素E使其即使在高温下依然有很好的稳定性。自身清淡的味道也不会影响食物的口味,而且,用棕榈液油烹饪的食物比使用橄榄油的食品更稳定,不易变质。

液体棕榈油是一种有效的能量来源。它提供适中的脂肪摄取量,具有混合的多不饱和、单不饱和以及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

现在,棕榈油被应用于许多产品上,例如面包、薄煎饼、鸡蛋饼、薄脆饼干、即食麦片、薯片、香烤馅饼、饼干、蛋糕、馅饼、罐头布丁、糖果、咖啡调料、脱脂牛奶、婴儿奶粉、可可混合饮料、香炸薯条和洋葱、汤料、肉汁、冷冻和干燥配肴等。由于棕榈油没有亚麻酸,用来煎炸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因此不会让食物留下难闻气味。

马来西亚棕榈油——健康生活的精华

不含胆固醇

含有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棕榈油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可增加“好的”胆固醇(HDL)的含量,降低“坏的”胆固醇(LDL)的含量

是天然维生素E最丰富的来源之一

富含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

用它制作的人造奶油和起酥油不含反式脂肪酸

棕榈油 篇7

关键词:棕榈油,“走出去”战略,食用油安全

近几年,中国食用油安全问题凸显。棕榈油是油炸食品和某些化工产品的专用油脂,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棕榈油的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不生产棕榈油,其供给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完善有关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 战略,合作发展境外棕榈油产业,以合理的价格稳定获取境外棕榈油资源,对保障中国食用油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国际棕榈油生产与消费概况

油棕商业种植始于20世纪的刚果、马来西亚和印尼。 1960年以后,油棕开始在热带地区大规模种植。目前全球有43个国家种植油棕,2010年全球油棕收获面积为1499.7万公顷。

棕榈油生产主要受国家政策、消费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从国家政策看,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棕榈油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农业多元化的主要产业,同时也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源泉,所以当前不少热带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棕榈油产业发展的政策。从消费需求看,全球对棕榈油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环境保护看,种植油棕的耕地主要来源于原始森林的砍伐,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如“绿色和平组织”指出油棕种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并导致泥炭地日渐消失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这些非政府组织的言论和行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全球油棕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

从消费方面看,近年来全球棕榈油消费量日渐增长。1997年,全球棕榈油消费量只有1 677万吨,2012年达到4 725万吨,是1997年的2.82倍,年均增长8.3%。全球棕榈油供需呈现紧平衡或供不应求状态。

二、中国棕榈油需求情况

目前中国棕榈油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3%,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消费国之一。中国棕榈油消费企业超过5 000家,其中大规模棕榈油消费企业有1 000多家。中国油棕基本都是观赏和绿化植物,棕榈油的供应完全依靠进口。

三、实施棕榈油“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动因 分析

中国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5%。棕榈油是中国第二大消费植物油,棕榈油的安全对食用油的安全关系重大。棕榈油的安全本质上是能够以合理的价格稳定地获得境外棕榈油资源。因此必须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合作发展境外棕榈油产业。

(一)中国食用油安全问题凸显,食用油安全已成为国民 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继石油安全、粮食安全之后,食用油安全成为事关国家战略的新课题。近几年中国食用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2年中国食用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65%。外资企业通过建厂、兼并、收购等方式, 大举进入中国食用油产业,中国食用油原料、加工、营销、价格已被跨国粮商所控制。当前中国75%的食用油供给被外资控制,严重威胁着中国的食用油安全。

(二)中国棕榈油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棕榈油的有效供 给对保障食用油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食用植物油主要有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花生油和棉籽油。从2006年开始棕榈油消费量超过大豆油,成为中国第二大食用植物油。中国食品加工和油脂化工行业对棕榈油需求持续强劲,棕榈油在非食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棕榈油已成为制造脂肪酸、脂肪醇、甘油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中国棕榈油分提技术和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低熔点棕榈油产品的问世,使得棕榈油与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的勾兑比例不断提高;这些都导致了棕榈油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棕榈油的消费量巨大,需求刚性增长,棕榈油的有效供给对保障食用油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开展棕榈油境外投资合作,建立境外棕榈油生产基 地是保障中国棕榈油安全的战略选择

油棕属于典型的热带作物和资源约束性产业,中国适宜种植热带作物的耕地资源十分稀缺,难以实现油棕的大面积种植。保障棕榈油的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以合理的价格持续稳定地获得境外棕榈油资源,这要求必须选择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政局较稳定的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境外棕榈油生产基地,开发利用境外资源,实现棕榈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为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四)实施棕榈油“走出去”战略,是培育中国大型跨国企 业集团和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合作开发境外棕榈油资源,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做大做强跨国企业集团。棕榈油需求潜力巨大,经济效益良好,开发境外棕榈油资源是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增加企业效益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四、实施棕榈油“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建议

十六大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伴随着境外投资优惠政策的出台,中国农业企业对外投资能力日益增强。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中国家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本国农业,农业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农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基本与东道国建立起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国际经营管理人才。农企实施棕榈油“走出去”战略,既必要,又可行,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国别投资研究不够深入,对国际市场把握不够准确;与世界大型跨国企业相比,农业境外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境外农业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不够;国家支持政策、支持力度与企业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境外发展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

(一)加强投资研究,防范境外风险

针对重点国家开展境外投资的国别研究,全面掌握东道国投资环境,准确把握国际市场,降低境外投资风险。围绕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开展棕榈油领域的国际并购,注重并购的前期研究工作和并购后的资源整合,防范并购风险。

(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把境外棕榈油资源的合作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规划,进一步完善境外农业投资的有关政策,为企业开展境外棕榈油投资提供更多便利,给予企业贷款贴息、境外投资用汇、产品返销、租地购地补贴、海上运输保费补贴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政府引导,构建统一高效的境外棕榈油投融资平台,规范境外投资管理,防止恶性竞争。构建银企境外投资集团,推进境外棕榈油资源合作开发的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有条件的油脂领域的跨国企业集团,加快境外棕榈油资源的合作开发,努力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油脂企业集团,提升境外棕榈油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加大投入,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际经营管理人才,为实施棕榈油“走出去”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三)坚持互利共赢,推动长期合作

棕榈油改性制备皮革加脂剂的研究 篇8

关键词:棕榈油,甲酯化,硫酸化,加脂剂

作为制革行业三大皮化材料之一的加脂剂[1],其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皮革的用途和品质,在皮革行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可低估[2]。目前上市的加脂剂主要有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及合成加脂剂等,国内外相关的报道也较多[3,4,5,6]。

油棕主要产自东南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产油效率最高的植物,产生的棕榈油号称“工业味精”[7],在油脂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棕榈油相对于菜油、蓖麻油、大豆油等植物油而言,其产量丰富、价格低廉,使用范围广。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棕榈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油品需求。棕榈油主要用作食用油、制作生物柴油和油脂化工类产品,制备皮革加脂剂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以棕榈油为原料制备皮革加

脂剂的难点在于原料的凝固点较高(15~30℃)、低温流动性差,如果通过改性降低其凝固点,制备出更优质的皮革加脂剂,将为棕榈油的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为提高棕榈油的价值找到一个新方向。

本文以棕榈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硫酸化改性,制备出皮革加脂剂。此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加脂剂低温流动性好、乳化效果较优,具有较强的经济适用价值。其加脂应用效果的研究将另文报道。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棕榈油(凝固点24℃),市售;甲醇(AR),成都长联试剂有限公司;浓硫酸(≥98%,AR),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甲醇钠(AR),上海化学试剂导购供应五联化工厂。DS-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河南予华仪器厂;DFYF-147石油产品凝点测定仪,大连分析仪器厂;FTIR-80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

1.2 实验原理

由于棕榈油是饱和度较高的油脂,含双键较少且不含羟基,直接硫酸化效果较差。可以加入适量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改性,在油脂分子结构中引入羟基。甲醇酯交换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要使酯交换改性棕榈油能够很好地乳化,可通过在油脂分子上引入亲水基团来解决。本论文对改性棕榈油进行硫酸化,引入亲水性硫酸酯基。硫酸化一般发生在羟基或双键上(如图2所示),硫酸化改性棕榈油乳化后不仅自身能在水中乳化形成内乳型乳粒,而且还能使加脂剂中的部分中性油形成外乳型乳粒。

1.3 试验步骤

1.3.1 改性棕榈油的制备

称取25 g棕榈油于50 m L烧瓶中,滴加一定量的甲醇,搅拌升温至60℃,加入催化剂甲醇钠,反应1h后停止。减压蒸馏出过量的甲醇,将溶液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上层为改性棕榈油,下层为甘油。

1.3.2 皮革加脂剂的制备

称取25 g改性棕榈油于50 m L烧瓶中,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缓慢滴加浓硫酸,反应至预定时间。用20%的盐水洗涤溶液两次,分离去除下层盐溶液,用25%~28%的氨水中和上层油液至pH值为6.5~7.0,得硫酸化改性棕榈油皮革加脂剂。

1.4 性能指标的测定

凝点的测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510-1983。

改性棕榈油羟值的测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羟值的测定,GB/T7383-2007。

加脂剂碘值的测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2-1995。

乳液稳定性的测定:取55~60℃蒸馏水9 m L于10 m L刻度试管中,加入加脂剂1 m L,上下翻动1min,静置24 h,不分层、无浮油为稳定。

FT-IR测定:将制得的加脂剂在55~60℃恒温干燥箱内烘干,滴在KBr盐片上,置于FT-IR红外光谱仪中测定,在4000~400 cm-1范围内扫描。

2 结果与讨论

2.1 棕榈油的酯交换改性工艺条件

在棕榈油中加入甲醇进行部分酯交换。从棕榈油分子结构可看出,控制甲醇用量,可在油脂分子中引入1~2个羟基,有利于硫酸化反应,提高油脂乳化效果。如果甲醇用量不足,酯交换后油脂分子中所含羟基数目少,不利于硫酸化反应;用量过多,油脂全部生成脂肪酸甲酯,置换出甘油,则难以在油脂分子链上进行硫酸化反应,从而影响油脂乳化效果。因此严格控制酯交换深度,利用正交试验确定羟基含量即羟值是关键。

影响酯交换的四个主要因素:甲醇与棕榈油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即n(甲醇)∶n(棕榈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每个因素分别选取三个水平:3∶1(n1)、4∶1(n2)和5∶1(n3);60℃(T1)、65℃(T2)和70℃(T3);1 h(t1)、1.5 h(t2)和2 h(t3);0.5%(m1)、0.75%(m2)和1.0%(m3)。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正交分析表的极差R可知,影响棕榈油羟值的因素依次为: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n(甲醇)∶n(棕榈油)﹥反应时间。从水平Ⅰ到Ⅲ看出,反应时间对整个反应的影响小,即使延长反应时间,羟值提高也并不多,综合考虑,反应时间选取水平Ⅰ。从表1可看出,对于n(甲醇)∶n(棕榈油),水平Ⅰ与水平Ⅱ相当。为节约原料,直接选取水平Ⅰ。温度对羟基含量的影响,水平Ⅱ较大。反应温度过高,甲醇部分气化,不利于液相酯交换反应。65℃正好接近甲醇的沸点,甲醇分子与棕榈油液膜接触充分,反应活性较大。催化剂用量以水平Ⅰ最理想。综上所述,本试验的优化条件为:n(甲醇)∶n(棕榈油)为3∶1,催化剂的质量为棕榈油的0.5%,温度65℃,反应时间1 h。

2.2 改性棕榈油的硫酸化工艺条件

2.2.1 温度对改性油硫酸化的影响

设定试验温度为20℃、25℃、30℃、35℃和40℃,反应时间5 h,硫酸的质量为改性棕榈油的25%,加脂剂碘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图3,产品外观及乳液稳定性见表2。

由图3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碘值降低,得到的加脂剂颜色逐渐加深。说明硫酸化反应是在油脂的部分不饱和键上发生了加成反应,且伴随着明显的放热过程。理论上,羟基的硫酸化反应在10℃即可进行,但油脂中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在此温度下无法顺利进行[8],因此控制硫酸化反应温度非常关键。温度过高,浓硫酸的氧化性增强,所制得的加脂剂中皂化物含量升高,成品的透明性、贮存稳定性均降低。温度过低,反应体系黏度增大,硫酸化不均匀,需要缓慢加料和延长反应时间,势必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从表2得知,25~30℃得到的加脂剂乳液稳定性好,24 h无浮油。

2.2.2 时间对改性油硫酸化的影响

由于油脂硫酸化反应体系的适宜温度在一个区间范围,设定试验温度25℃,硫酸的质量为改性棕榈油的25%,时间与碘值的关系如图4,产品外观及乳液稳定性见表3。

从图4和表3可以看出,反应5 h后碘值曲线趋于平缓,说明油脂的不饱和键上发生的硫酸化加成反应已基本完成。产品稳定性以反应5 h与6 h最好,其原因可能是反应时间过短,反应不彻底,加脂剂中引入的硫酸酯键不多,乳化性效果差;反应时间延长,氧化反应、酯键可逆水解等副反应增加,影响加脂剂乳化性能。对比各样品,反应时间为5 h的加脂剂外观、流动性及乳化性能最优。

2.2.3 硫酸用量对改性油硫酸化的影响

设定试验温度25℃,反应时间5 h,硫酸用量与碘值的关系见图5,产品外观及乳液稳定性见表4。

硫酸化是一个可逆放热过程,且反应产率不高,在酯化产生的水分作用下,硫酸酯水解,反应朝逆反应方向进行。为了尽可能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分,防止硫酸酯水解,通常使用过量浓硫酸[9]。

由图5和表4可知,硫酸用量增加,碘值下降,当用量达到25%以后,反应基本达到平衡。当硫酸用量为15%~20%时,产品流动性好,但乳液分层,可能由于硫酸用量偏低,主反应进行不彻底,即羟基上的硫酸酯化和不饱和键上发生的硫酸加成反应不完全。但是较高的硫酸量使碳化物、副反应特别是氧化反应增多,且产品颜色较深,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差。因此,本试验选择硫酸用量25%为改性棕榈油硫酸化的条件。

2.2.4 盐洗和中和

硫酸化反应结束后,大量未反应的硫酸用食盐水洗涤除去,可减少中和的碱消耗量和产品中的副产物。实验表明,利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常温洗涤加脂剂粗产品两次,每次用量为加脂剂质量的1.2~1.5倍,就能洗去未反应的硫酸。

采用氨水中和,易于控制pH值,宜调节加脂剂pH值至6.5~7.0。硫酸化可使改性棕榈油分子连接上硫酸酯基,经碱中和后生成亲水性更强的硫酸酯盐,具有更好的乳化性能。

2.2.5 产物的红外表征

图6与图7比较,图7在1461.21 cm-1,1196.39 cm-1处有明显的-COOCH3吸收峰[10],证明发生了酯交换反应。图7与图8比较,图8中772.30cm-1和619.67 cm-1处多出了两个吸收峰,经证明是-SO3H的特征吸收峰。在1057.38处出现S=O吸收峰,进一步表明,改性棕榈油发生了硫酸化反应,在分子中引入了硫酸酯键。

2.2.6 凝固点的变化

棕榈油进行甲醇酯交换改性后,凝固点从24℃降低到15℃,这是因为油脂主要由甘油三酸酯组成,碳链越长,凝固点就越高。通过酯交换反应可以使棕榈油的分子量降至原来的1/3,甘油三酸酯酯交换生成小分子甘油二酸酯、甘油一酸酯,同样能降低凝固点。

改性棕榈油硫酸化制备的皮革加脂剂,凝固点略有上升。这是由于双键被还原,饱和度增加,导致凝固点增高。

3 结论

棕榈油甲醇酯交换改性,引入活性羟基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硫酸化程度。因此,严格控制酯交换深度,在油脂分子上最大程度引入羟基是关键。实验表明,醇油摩尔比3∶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65℃,甲醇钠占棕榈油质量的0.5%,引入的活性羟基最多。

温度、时间、硫酸用量对改性棕榈油硫酸化性能影响较大。硫酸用量为改性棕榈油质量的25%,在25~30℃的温度下反应5 h,制得的加脂剂呈棕黄色流动状液体,不分层,乳液稳定性好,24 h无浮油。

参考文献

[1]赵永丽,崔元臣.一种新型两性皮革加脂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中国皮革,2004,33(21):32-35.

[2]陈丹云,张福莲.新型皮革加脂剂的合成与应用[J],LEATHER CHEMICALS.2004,21(4):8-10.

[3]吕亮,段雪,何静.植物油改性制备结合型皮革加脂剂[J].皮革化工,2003,20(2):19-21.

[4]吕亮.丙烯酸类两亲复鞣加脂剂的研制[J].皮革化工,1999,16(3):9-11.

[5]Shin Ho Seon.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eather fat liquorby esterification and oxidation of fatty acid and monomer[P].KR:2001094667,2001-11-01.

[6]Leticia M Santos,Mariliz Gutterres.Reusing of a hidewaste for leather fatliquoring[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12-16.

[7]李艳,王必尊,刘立云,等.棕榈油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油脂,2008,33(7):4-6.

[8]兰云军,李临生,时庆芳.硫酸化技术开发皮革加脂剂的回顾与进展[J].皮革科学与工程,1996,6(1):40-46.

[9]兰云军,黄秀娟.磺化技术在生产皮革加脂剂中的应用[J].中国皮革,2001,30(11):9-12.

棕榈油 篇9

1 国际市场库存巨大

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不断增加, 对棕榈油价格形成较大的压力。据今年年初的估计, 由于许多种植园作物将要进入成熟期, 2012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从2011年的1 890万吨增加至1 933万吨, 增幅为2.3%。棕榈油产量高峰一般出现在10月份, 单月产量可能创出新高, 对市场形成很大的压力。

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增加也是导致近期棕榈油价格弱势的重要原因之一。马来西亚棕榈油局 (MPOB) 9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马来西亚8月末棕榈油库存达到212万吨, 较7月库存199.89万吨增加5.8%, 高于2011年同期库存189.98万吨和市场预期库存195万吨, 预计到明年1月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可能增至300万吨。面对高库存的压力, 马来西亚通过降税等激励措施鼓励出口, 将2012年毛棕油免税出口配额增至560万吨, 相当于该国内棕榈油总产量的30%。随着棕榈油产量高峰的来临, 马来西亚库存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近期棕榈油价格可能还将延续弱势格局。

2 需求或将继续萎缩

目前, 中秋、国庆双节已过, 商家节日备货已基本完成, 预计未来棕榈油需求将进一步萎缩。一般情况下, 节日备货期间, 棕榈油需求增加会导致棕榈油价格走强, 然而, 今年的情形有所不同, 近期棕榈油价格一直处于下行态势, 这可能反映今年棕榈油需求极其疲弱。一方面, 豆油价格持续低迷, 导致市场对棕榈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 国家加大了对食品和食用油的监督、检查力度, 导致工业棕榈油需求下降。受此影响, 棕榈油的消费大户方便面用油量明显低于往年。另有市场传闻称,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很快将会出台。由于棕榈油价格相对较低, 其在食用调和油所占的比例偏高。如果国家出台具体的调和标准, 可能导致棕榈油需求的大幅下降。

3 棕榈油进口量大增

当前, 我国国内港口库存已经从8月底的75万吨下降到71万吨左右。预计后期我国棕油库存下降速度将再度放缓, 而到港量将出现明显增加。9月1~20日我国共从马来西亚装运棕榈油约21.4万吨, 根据船期预算第四季度到港量预计在150万吨以上。进口量的大增以及库存下降速度放缓, 将对国内棕榈油价格形成压力。目前国内豆油商业库存量在117万吨左右, 国储豆油库存在400万吨左右, 国储菜油在300万吨左右。国内豆油商业库存目前处于相对偏高的状态, 加上国储豆油充裕以及菜油抛出的传闻, 导致近期豆油价格弱势尽显, 这必然会对棕榈油价格产生巨大压力。

4 后市展望与操作策略

棕榈油 篇10

生物柴油是由植物油(如棕榈油)、动物脂肪等原料制成[1],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等优势。其十六烷值和闪点较高,抗暴性能优于常规柴油,含硫量低,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便于运输和储藏。乙醇作为可再生代用燃料,在柴油机上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排气中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环境效益显著。但乙醇的十六烷值较低,难以直接在普通柴油机上使用,可以考虑掺混的方式加以应用。

本文主要以棕榈油及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为燃料,在柴油机上进行了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并与柴油燃料进行了比较。

1 试验装置与燃料

1.1 试验装置

试验用柴油机为S195柴油机。主要测试设备为D110水力测功机,FC2210Z智能油耗仪,FTY-100不透光烟度计和AVL5组份汽车排气分析仪。

1.2 试验燃料

1.2.1 试验用燃料

本试验研究5种燃料的排放特性。这5种燃料分别为:0#柴油(D100),棕榈油(P100),体积分数为90%的棕榈油+10%乙醇(P90E10),体积分数为80%的棕榈油+20%乙醇(P80E20),体积分数为70%的棕榈油+30%乙醇(P70E30)。其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

1.2.2 棕榈油+乙醇混合溶液配制

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先往量筒里倒入棕榈油(如图1a),再加入乙醇。观察发现,初加乙醇时,在搅拌之前混合溶液分两层,乙醇在上面一层,其原因是乙醇密度小于棕榈油密度的缘故;振荡搅拌,待静止稳定后,溶液呈透明状,且混合溶液长期放置均稳定,也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1b~d所示)。

1.3 试验方案

本试验在不改变原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分别在额定转速2000r/min及最大扭矩转速1500r/min下对柴油机燃用上述5种燃料时的性能和排放情况进行对比试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燃料动力性分析

由乙醇的理化性质可以知道,乙醇的低热值较低,但由于乙醇的理论空燃比相对石油燃料低,理论混合气的热值与石油燃料理论混合气的热值基本相同[2,3]。因此发动机燃用或掺烧乙醇燃料时,将供油量进行调整后,并不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实验用柴油机烧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的输出功率与烧纯柴油的输出功率无明显差别,均可达到额定负荷。

2.2 燃料经济性

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柴油机燃用不同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时燃油消耗量和燃油消耗率的变化曲线。

由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柴油机燃用棕榈油及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时,其燃油消耗量(率)比柴油高,且随着棕榈油中乙醇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在1500r/min时,燃用P100的燃油消耗率比燃用柴油的燃油消耗率高16.2%,乙醇比例每增加10%,燃油消耗率增加不到2%;在2000r/min标定点处,P100的燃油消耗率比柴油的高14.5%,乙醇比例每增加10%,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亦不到2%。这是因为棕榈油及乙醇的热值均比柴油低的缘故(如表1所示)。随着混合燃料中乙醇掺混比增大,混合燃料总热值降低,在相同输出功率情况下,燃用代用燃料的燃油消耗量(率)较柴油高,且乙醇含量越高,油耗量(率)越高。

油耗率是反映发动机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实际上由于试验中各种燃料的热值不一,通常采用折合油耗率(或称能量消耗率)来比较分析其经济性。本研究用eb′来表示[2,3,4]。

各种燃料折合油耗率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显然使用棕榈油及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时,在不同工况下折合油耗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主要是燃料的粘度、含氧量和着火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棕榈油粘度大,影响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质量,燃烧效率有一定的降低,但棕榈油十六烷值高,含氧量也较大,两方面的因素使热效率提高;加入乙醇以后,乙醇的低粘度使混合燃料的粘度降低,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加上乙醇更高的含氧量,使燃烧更迅速完善,热效率提高,这些都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油耗率。

2.3 排放分析

2.3.1 CO排放

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时CO的排放规律[1,2,3,4,5],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见,在中小负荷处,柴油机燃用棕榈油及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时的CO排放量与燃用柴油时的相差不大,总排放量均较低,基本上小于0.1%;在大负荷时,CO排放量迅速增大,而柴油的排放量最大。在1500r/min大负荷处,燃用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的CO排放均比柴油的低,最大降低幅度达50%。当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时,在中大负荷下,棕榈油和混合燃料的CO排放量明显比柴油低,标定点处混合燃料的排放量最大降低幅度达80%。

CO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氧、不完全燃烧。因此混合气的混合质量和浓度对CO排放的影响很大。在中小负荷时,由于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较大,燃烧较完善,CO的排放量均较低。随着负荷的增大,混合气变浓,CO的排放量有所增大,特别是燃用柴油时更为明显。而棕榈油和混合燃料的含氧量高,燃烧较充分,因而CO排放量有所降低。

2.3.2 HC排放

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时HC的排放规律[1,2,3,4,5],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见,棕榈油的HC排放最低,多在12~25×10-6之间。加入乙醇后,HC的排放量增大,且当乙醇比例达到20%后,HC排放量比燃用柴油时有所增加。随着负荷的升高,各种燃料的HC排放波动较大。

HC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缺氧、混合气局部过浓或过稀以及壁面激冷效应。棕榈油的十六烷值较高,燃油着火性能好,滞燃期短,其未燃碳氢和裂解碳氢均少。因此,在柴油机中燃烧时HC排放相对降低。棕榈油中加入乙醇后,由于乙醇的高汽化潜热,降低了缸内温度,增加了气缸壁面附近的淬熄层的厚度,增加了未燃HC的排放,而且随着乙醇比例的增大,而逐渐增多。

2.3.3 NOx排放

影响NOx生成的条件有高温、富氧和足够的燃烧持续时间。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时NOx的排放量与功率的变化关系[1,2,3,4,5],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到,各种燃料的排放随着功率的增加而上升,在1500r/min下,柴油的NOx最高,棕榈油其次;加入乙醇后,随着乙醇比例的增大NOx排放量逐步降低,但混合燃料之间的差异不大,P70E30排放量最低。2000r/min时,柴油、棕榈油、P80E20和P90E10的排放量基本相当,P70E30排放量最低。其主要原因是在棕榈油中加入乙醇后,乙醇的汽化潜热使缸内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NOx排放。NOx排放随负荷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其原因是负荷高,缸内循环喷油量大,造成缸内平均温度高和高温持续时间长。

2.3.4 碳烟

碳烟是柴油机主要污染物排放之一,特别是在大负荷和加速时的排放更加严重。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对碳烟排放的影响[1,2,3,4,5],如图8所示,碳烟随着负荷的加大呈上升趋势。而当燃用棕榈油和混合燃料时,碳烟排放均比柴油有大幅度降低,并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而逐级降低,特别在大负荷时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发动机转速1500r/min时,P70E30的碳烟排放量与柴油的相比,在最大扭矩点处降低幅度为64%;2000r/min时,碳烟排放随乙醇比例的变化规律基本与1500r/min时的一样,但各种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比较接近,都明显比柴油低;在标定功率点8.8kW处,P70E30的碳烟排放量降低幅度达80.5%。

在中小负荷区,烟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中小负荷,喷油量比较小,空燃比高,氧气较充足。随负荷增加,空燃比减小,更容易导致局部缺氧、燃料裂解而生成较多碳烟。另外,负荷增加,燃烧温度也增高,这些都是造成大负荷烟度增加的原因。随着混合燃料中乙醇比例的增大,发动机碳烟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乙醇的自供氧功能减少了燃烧室过浓混合气区域,使燃烧较充分;乙醇中不含芳香烃,而且H/C高;乙醇的低沸点和低粘度,使混合气混合更加均匀;乙醇的汽化潜热大,降低了缸内温度。

3 结论

1)在对原发动机不做改动的情况下,柴油机燃用棕榈油及棕榈油—乙醇的混合燃料后其动力性良好,经济性按折合油耗率计算比使用柴油时有所改善。

2)在中小负荷处,柴油机燃用棕榈油和棕榈油—乙醇混合燃料时的CO排放量与燃用柴油时的相差不大。在大负荷下,生物柴油和混合燃料的CO排放量比柴油有较大的降低。

3)棕榈油的HC排放略比柴油低。加入乙醇后,HC排放量逐级增大,当乙醇比例达到20%时,HC排放量比燃用柴油时有所增加。

4)棕榈油的NOx排放量与柴油的相差不大,加入乙醇后,随着乙醇比例的增大,NOx排放量逐步降低。

5)整个负荷范围内,棕榈油和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均比柴油的低,并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而逐级降低,特别在大负荷时降低程度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昌珠,蒋丽娟,程树棋.生物柴油—绿色能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马福军.在柴油机上燃用乙醇柴油的实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

[3]张福根.在柴油机上燃用乙醇柴油的实验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5.

[4]Md.Nurun Nabi*,Md.Shamim Akhter,Mhia Md.Zaglul Shahadat.Improvement of engine emissi ons with conventional diesel fuel and diesel-biodiesel blends[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6,(97):372-378.

棕榈油 篇11

【关键词】《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根失根寻根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留学生文学主要书写了那一代留学生漂泊他乡的“失根”状态,书写了“失根的一代”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定位上的困惑和边缘化失根的焦虑以及他们不知何处寻根的困惑和痛苦。本文探寻以牟天磊为代表的那一代留学生从“失根”到“寻根”的心路历程。

一、“失根”的痛苦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写了台湾留学生牟天磊满怀着抱负来到美国想要闯出一番事业,可是现实却给他沉重的打击,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流浪的中国人”的形象,从“台湾——美国——台湾”,牟天磊发现他已经处于“两边不着岸”的尴尬局面,书写了牟天磊在自我的放逐的过程中对自身身份的找寻和对“根”的找寻的痛苦。

(一)“根”的内涵

表现“无根一代”的烦恼,是於梨华早期的主要创作题材。“无根的一代”也成了台湾留学生的代名词。那在这里的“根”具体又有怎么样的文化内涵呢?

“‘根意识不是狭隘的,不是某一个民族所独有的,而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情结。”“根”意识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情结,是人类基于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和对自我的定位和文化认同的思维方式。留学生文学里的“根”的意识具体表现在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这种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并不是来源于“距离产生美”,而往往是在异国他乡遭受到挫折和无法在异国找到归属感之后,满腔的苦闷和情感转而投向本土文化,企图在本土文化找到精神的寄托和慰藉。

(二)“失根”的痛苦

主人公牟天磊的怀着美好的文学梦来到美国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可是现实却让他处处碰壁,求学的困境和文化融合的烦恼始终让他无法释怀。他对现实和出国的决定产生了质疑,他抗拒美国的主流文化,向往国内的传统文化。可是真正回国后,又发现自己也已经对国内也产生水土不服了,在这样的一种两边不着岸的状态下,他无法寻找到自身的出处和找不到根的着力点。

(三)“失根”原因

牟天磊后来在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在一个大学里找到任教的工作,也算是在美国小有成就了,可是他仍然感到不快乐,“在他的背后,是几千斤令人僵直的冰……他心里烧着绝望损怒与不甘的火,慢慢的爬着,开着,行着人间最寂寞的挣扎的路。”对他而言,博士学位和他看起来有所成就的工作是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爱情换来的,但是他在拥有了博士学位和工作之后,他依旧无法融进美国的生活,依旧无比痛苦,所有的一切不快樂和痛苦来源于那种“失根”的状态。

这种无边无际的“失根”痛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出国之初,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的打击和理想的幻灭带来的“根”意识的强化和失落。其二是语言沟通的障碍。其三,种族歧视以及学习、就业、婚姻等来自现实的压力。最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以牟天磊为代表的一代留学生难以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的原因,从而成为边缘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不相容性让他们在去国怀乡的孤寂的情感折磨和现实的挫折中更加煎熬,又要在理智上不断对自身身份进行抉择,从而使他们感到“失根”的漂泊感和孤独感,感到无边的绝望。

二、“寻根”之旅

在美国生活十年之久的牟天磊趁着回国探亲,重走了一遍台湾以便找到“根”的着落点。不管有没有这个探亲的机缘巧合,牟天磊的回国“寻根”是迟早的事。因为他在美国的时候一直坚持的理由就是他的“根”在故土,只要回国,他就可以解决了“失根”的痛苦。可是台湾真正的状况让他彻底认清了现实,陷入更大的痛苦中。

台湾这块养育他多年的土地陷入了狂热的崇美怪圈,再也无法给予他“根”的安全感了,回到台湾,他感受到的是到一种难以解释的隔膜。台湾已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台湾了。“而强有力的母体文化让他们在外国人面前或者个人履历上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是中国人,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又让他们无法认同母体文化,矛盾冲突中他们成了无根漂泊的‘零余者。”在美国,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本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让牟天磊难以真正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牟天磊把寻根的希望寄托故土,所以他对自己的定位是美国的客人。可是当他真正回去以后,发现台湾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且在美国经历了严酷的打击后以及10年的美国生活,牟天磊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美国的影响,他再也无法接受中国式的人情世故等等,于是他悲哀地发现在台湾“仍是个客人,不属于这里”“我和这里也脱节了,在这里,我也没根”。他在美国的痛苦不知向何人诉说,因为他的亲人朋友无法理解他的烦恼在哪里,反而会觉得他矫情。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能在美国,其他的痛苦烦恼都不是事情。于是,牟天磊无法融入美国,也无法再融入台湾,他成为一个彻底的“失根者”,陷入两边不着岸的尴尬局面。

故事的最后也没有告诉读着那一代留学生的“根”在哪里,可是牟天磊去金门参观时,遥望那朦朦胧胧的远方。这一情节暗示了我们正真的“根”之所在。他们的“根”在我们文化的母体——中国大陆。祖国的破碎和弱小造成了他们不可避免的“失根”和浮萍的边缘感。这里再一次印证了那一代留学生身上厚重的历史情怀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从“失根”到“寻根”,他们这一代留学生面临这一问题有其历史性和时代性,但更多的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不适应性带来的后遗症。“不同文化之间的磨合是一种近似于精神涅槃的痛苦过程。”对这种文化的冲突的适应和应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寻根”还会继续。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移民他乡的人逐渐摆脱狭隘的国界观念,以一种世界公民的姿态积极融入异国他乡的主流社会。当然,这并不代表对原有文化的抛弃,而是兼取双方的优点,去掉双方的缺点,学会了与不同的文化共存。

【参考文献】

[1]李倩. 失根·寻根·生根[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9.

[3]刘中树,张福贵,白杨主编.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7.

[4]刘灵昕. 从“无根”的吴汉魂到“寻根”的牟天磊——试论台湾留学生文学中的“文化乡愁”情结[J]. 南昌高专学报.

棕榈油 篇12

自2008年以来, 印尼根据鹿特丹地区棕榈油平均价格制定出口关税。如果鹿特丹地区毛棕榈油平均价格在700美元, 那么出口关税为1.5%。如果价格在751~800美元, 关税为3%。如果价格达到1250美元, 那么将征收最高的出口关税25%。

印尼政府每月评估出口关税, 确保国内供应, 减少食用油价格波幅。印尼行业官员称, 政府开始征收毛棕榈油出口关税后, 1月份棕榈油出口可能会放慢。由于棕榈油产品的关税更高一些, 所以毛棕榈油出口可能占到出口总量的70%左右。

【棕榈油】推荐阅读:

棕榈油销售合同05-10

上一篇:用药禁忌下一篇: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