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围

2024-07-09

扩围(共12篇)

扩围 篇1

一、营业税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

2011年我国开始对部分生产型服务业推行增值税进行改革试点, 将原来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转为增值税纳税人。首先, 对上海市内符合营业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按照差额确定营业额。2012年又增加了部分省市, 扩大试点范围并准备于2013年8月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其中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将择机推出, 这标志着我国营业税改革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 推进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一体化

推进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一体化改革是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关键。营业税对经济发展以及对企业发展的负面作用日益显现, 主要表现为平均税负比增值税高, 存在重复征税、不享受出口退税等弊端。2011年我国营业税改革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征收增值税, 二是纯服务业营业税实行差额征收。我国对部分生产服务业推行增值税进行改革试点, 将原来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另外营业税实行差额征收的办法也将推行。随着营业税改革的深入, 我国营业税征收管理方式也逐步进行改革, 即从原来的按注册地征收改变为按税源地征收以保证各地税收利益的公平。

(二) 推进增值税和营业税税率的改革

在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试点中, 在原有的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营业税不允许扣除任何费用, 应纳税额等于营业额乘以相对应的税率, 由此导致重复征税。而增值税是可以抵扣的, 更科学, 没有重复征税问题。同时, 增值税的这种抵扣方式, 再加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使企业纳税额相应有所降低, 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渐进式扩围与彻底式扩围相结合推动营业税改革, 最终实现增值税彻底替代营业税

(一) 我国营业税改革历史沿革

现行的营业税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中确立的, 其收入大部分归地方, 是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改革开放以来营业税在我国的整体演变趋势来看, 由于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大, 原征收营业税的部分都改征增值税, 所以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将逐渐缩小, 只限于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业务征收, 而除此之外的商品销售和劳务服务都统归增值税。虽然营业税和增值税同为全环节课征之税种, 但营业税就营业收入的全额征收, 而增值税则只就其增值额征收, 在这一点上营业税具有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再加上营业税的征税项目和增值税的征税项目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发生相互往来, 给营业税的征管带来复杂性, 给增值税的统一和规范性带来更大的不利影响。因此, 今后营业税发展趋势应该是逐步缩小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将相关应税劳务和应税商品转为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并最终用增值税彻底取代营业税。

(二) 渐进式扩围方式

不少学者主张进行渐进式推进, 即将部分行业先纳入增值税范畴。他们认为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遵循先易后难、分层分类、逐步推进的原则, 应将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这两个与货物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从而保证增值税抵扣环节的连续性, 同时减少企业在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的选择性。渐进式的改革能够减少矛盾的集中爆发, 做到循序渐进, 更容易被利益各方接受。在改革实践中先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试点, 这也是基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企业行业发展阶段等现实的考虑。

但是, 营业税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统一税制, 渐进式改革不能彻底解决营业税增值税并列征收带来的重复征税和抵扣链条割裂的根本性问题, 且会诱导产业间资源的非正常流动, 造成新的资源配置扭曲。现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又产生新的矛盾, 如试点地方出现交通运输业短期税收负担增加, 一部分地方政府针对此情况提出税收减免及补贴的政策, 但地方政府出台补贴政策, 在法律制度上缺少依据, 同时, 地方政府从财政对征收增值税的交通运输业 (中央税) 补贴也不合理, 这也进一步加大实施全面改革的难度。

(三) 彻底式扩围方式

实行彻底式扩为并不困难, 因为已有了营业税收入差额征税的类似于增值税税款抵扣的做法。但是, 由于会引起财政收入格局的调整, 所以有必要调整现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来保证地方政府应有的财力。

首先, 税制改革也是中央与地方财政权与利之间的平衡的结果。近30多年的经济发展及税制改革过程一直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分配的平衡过程。营业税改革也将会对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此再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地区差异, 充分考虑地方税收利益。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近一半的两大主体税, 在近几十年改革之后形成的税制中, 增值税除进口环节收入归属中央政府外, 国内的收入作为共享税按75:25的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分配。地方政府对营业税的依赖性很高, 一直占地方税收收入的30%左右。例如, 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万亿元, 其中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4266.64亿元, 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7%;营业税实现收入13678.61亿元, 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2%。两者合计达到42.2%。两税种的改革必然会对各级政府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见表1。

单位:亿元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意味着中央地方收入共享。如何保证地方收入稳定, 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是首要的问题。因此, 改革后的增值税在比例划分收入的同时结合行业分享等机制, 应保证地方50%左右的分享比例。

其次, 营改增是地方税向中央税的转变, 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收入平衡的过程与结果。实际上, 现行的税制是近几十年中央地方利益妥协的结果, 增值税除了在中央地方之间分成外, 对增值税、消费税实行税收返还, 虽然说上缴税款多的地方得到的税收返还自然也多, 但是增值税属间接税, 最终的负担者是消费者, 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必然会产生税收由商品消费地向生产地的转移。考虑到全国经济发展及地区均衡问题, 中央政府对不发达地区采取转移支付, 补贴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这就必然演变成地区之间的利益之争。因此, 协调地区间的利益, 减少纷争, 降低阻力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 本文认为正是因为改革中必然存在阻力与利益纷争, 所以应采取渐进式与彻底式扩围相结合的方式, 尽量缩短试点时间, 尽可能快地转入彻底式扩围的方式, 减少或避免试点过长以及渐进式扩围带来的问题累积、甚至使改革停滞的问题。

三、完善系统化措施, 保障渐进式扩围与彻底式扩围结合, 推进营业税改革

(一) 考虑行业、部门以及不同征税项目状况设计不同税率, 兼顾行业及地区差异

首先, 考虑征税项目差异。我国营业税目前分为九个税目, 三档税率, 其中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和文化体育业税率是3%, 金融保险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是5%, 娱乐业税率是5%~20%。

其次, 避免重复征税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目的, 因此, 以总体税负不变或降低为原则, 根据征税项目——无形资产、不动产和各项服务业的不同特点, 设计适用税率。例如, 在无形资产的具体税率设计上, 可以轻税率为主。对于提供劳务的增值税税率, 由于服务行业里的不同行业成本差异大, 成本利润的差异也很大, 但是创造了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 所以从长远来看, 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 需要从税收征收的角度适当区分, 区别对待。对于销售不动产考虑综合征收, 或者考虑按地域分类征收并由各地方根据发展状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税率。

最后, 考虑行业部门以及地区差异。新税率选择会使原征收营业税行业税负关系发生变化。增值税“扩围”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消除对服务业的重复征税, 破除服务业发展中的税收制度障碍。服务行业全面改征增值税后, 一些行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较少, 税负会增加, 客观上造成行业税负不均。而不论是设置新的, 或是改变旧有的补偿措施, 即行业差别税率以及地方优惠措施, 都有违增值税的中性原则, 短期内会增加相关行业的税收负担, 引起新的税负不平衡。

从促进税制改革, 保持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积极性, 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 进一步的税率选择要考虑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税负变化。增值税“扩围”改革税率选择还引起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原有税负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我国服务业比工业部门的增加值率平均要高, 服务业中不同子行业增加值率的波动也大于工业部门, 选择不同的增值税税率, 会使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间的税负变化有所差异。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试点行业采用11%、6%的税率, 服务业的总体税负会加重, 而工业部门不管是采用13%、11%或者10%的税率, 增值税税负都会降低。

本文建议, 全面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以后, 除对不动产转让不征增值税, 对金融保险服务可再降低税率至5% (或3%) 并按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和对出口及与出口相关的劳务提供实行零税率。对于一些公益性、社会性的服务项目、需要鼓励发展的项目以及现行适用13%税率的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税率可设定目标, 逐年降低。

(二) 增强税制弹性

我国税制整体而言缺乏弹性。减税政策是一种在经济发生波动的时候所采取的相机抉择的政策。通过主观判断并进行宏观经济运行调控方法不仅存在时滞,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主观认识的正确性, 增加了宏观调控中的人为因素。而这些因素无疑降低了减税的政策效果。因此, 使税制更具弹性、增加其自动稳定器功能是今后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 以人为本进行改革

就试点情况来看, 企业的整体税负有所减轻, 但部分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税负增加情况, 需要财政补贴。但是, 目前政策对于税负增加的情况没有统一规定。为配合试点, 几乎所有省市都提到会有“过渡性财政政策”进行配套。上海公开的口径是确保试点行业和企业税负基本不增加。北京设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财政扶持资金, 对税负增加部分进行扶持。以人性化的措施对试点改革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人性化处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将会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四) 考虑长远, 兼顾大局, 择机推出

税收制度的改革不只是微观层面的调整, 也是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考虑。税收不仅是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 通过对税收政策的调整还可以实现政府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意图, 可以体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以及兼顾长远发展的意图。

总之, 营业税改革降低了大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 有利于企业投资扩大生产, 扩大投资。大部分行业的营业税或在今后被增值税取代, 或与增值税实现相互抵扣, 但税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需要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崔海霞.论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划分[M].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4) .

[2]从树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营业税变革和政策调整[J].税务研究, 2010 (06) .

[3]黄朝晓.改革现行营业税制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M].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9 (05) .

[4]周杰.试论扩大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J].国有资产管理, 2011 (08) .

扩围 篇2

来源: 中国经营报2013-09-09

营改增全国试点已经一个月有余,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营改增也被企业给予了众多减压的猜想。据了解,上半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有业内预测,如果营改增全面实现,未来减税规模逾千亿元。

然而,营改增也使得本来就负重前行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企业税种在变更过程中,又带来了归属不明新的困惑。“以企业所得税为例,这是依附在主税上的附加税,本应该是不脱离主税的。但是现在营改增之后,虽然主税缴纳部门已经变更,但由于没有相关文件明确,企业所得税仍然归属原来的税务部门。”陕西省曲江国税部门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地税没有放权,究竟营改增之后的试点内企业,企业所得税是否需要变更仍存在争议。

小规模企业或将变身一般纳税人

营改增的试点将对于小规模的企业是一次冲击,或许在将来小规模企业为了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将集体变身一般纳税人。

“目前营改增试点内的企业已经开始报税,虽然申报本月15号截至,但是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申报,总体申报工作平稳有序。”陕西省国税部门的官员向记者表示。

对于营改增试点企业减负的规模,该工作人员表示将超过95%.然而记者在陕西省莲湖区申报大厅的调查却发现,营改增试点内企业减负并没有如企业预期。

张先生是陕西省莲湖区一家传媒广告公司的负责人,企业注册于2011年,注册资金为100万元。由于广告行业竞争激烈,所以张先生的企业也只是勉强维持。用张先生的话说,只不过是解决了十多名员工的就业问题,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利润。

对于营改增试点,张先生一直很期待。因为张先生的企业属于小规模,一旦纳入营改增,那么张先生企业主税就会从5%的营业税变成3%的增值税。

然而张先生还没有来的及享受营改增所带来的利好,企业就因营改增面临倒闭的风险。

据张先生介绍,公司在2012年的时候就和包头的一家企业签订合同,负责对方的户外宣传,约定今年8月份付清尾款。但是近日对方公司却以开具的发票为普通通用发票,不能作为抵扣票据为由,拒绝付款。通过交涉对方答应如期付款,但是必须开具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随后张先生前往国税局咨询,被告知只有一般纳税人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然自己的企业不符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质。如果公司要获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按规定公司的营业额必须达到500万元以上,同时需要增资。相应的一般纳税人广告行业税点也将增至6%.由此以来,张先生的企业显然并没有在营改增的利好中的得到实惠。

事实上,张先生的情况在小规模纳税人中普遍存在。西安市未央区的朱先生就向记者表示,自己的企业虽然属于小规模,但服务的都是大型的国企,所以改为一般纳税人是必须的,因为国企所需要的发票都必须是能够抵税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同时朱先生表示,营改增的试点将对于小规模的企业是一次冲击,或许在将来小规模企业为了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将集体变身一般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之争

营改增之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是存在国税和地税之间的争议。“虽然已经被纳入营改增了,但是感觉到营改增之后纳税程序有点乱,在陕西省莲湖区报税大厅中,”一名前来报税的企业会计向记者表示。

该会计透露自己从事会计工作已经几十年了,但是营改增试点之后,企业所得税的归属问题却把自己搞糊涂了。

她透露,自己同时兼职两家广告公司的会计工作,但是,营改增之后,两家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却一个在地税部门申报,一个在国税部门申报。

那么究竟营改增扩围之后的试点企业,企业的所得税应该归属国税还是地税。对此,记者走访了陕西省多个国税、地税申报大厅。在曲江新区的国税申报大厅,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依照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那么就意味着企业所得税与企业的主税密切相关。但是营改增之后,虽然企业的主税营业税变成了增值税,但却没有文件表示企业所得税随着主税的改变而变化。

对于之所以会出现同属性行业,企业所得税缴纳税务部门的差异,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主要可能是因为企业注册的时间不同。在营改增试点之前的广告行业企业所得税大多是在地税,在营改增试点之后注册的企业,有部分企业所得税会在国税申报。

该税务人士也坦言,营改增之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是存在国税和地税之间的争议。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依据企业营业执照上注册项目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区分企业所得税的归属。对于相关文件上表示的企业所得税应该按照实际经营情况向税务部门缴纳企业所得税,该税务人

员表示,在一个企业的经营初期,很难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归属,如果一旦向税务部门开始缴纳,一般情况下又不会调整。

事实上,国税和地税之间就企业所得税存在争议并不是营改增之后才出现的,而是早有先例。陕西省地方税务局的一位受访官员向记者表示,国家税务总局曾经多次对国税和地税征收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进行调整。曾经对原企业所得税征收范围明确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凡“新办企业”一律在国税征收管理。但是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对国税、地税征管范围作出调整,规定以2008年为基年,2008年底之前国税局、地税局各自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作调整,对于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则以缴纳的主税税种划分,凡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部门管理,凡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税部门管理。

随后在2009年,虽然同属于房地产企业,就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部门却各异。成立于2009年以前的企业向国税部门缴纳企业所得税,成立于2009年之后的企业向地税部门缴纳企业所得税。除此之外,2009年成立的内资房地产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向地税部门缴纳。2009年成立的外资房地产企业,其所得税向国税部门缴纳。

“营改增”扩围难题 篇3

推行近三年的“营改增”正面临不同于以往的改革局面。

9月中旬,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建筑业、房地产业相关企业提交涉税信息,作为制定“营改增”改革政策的依据。这意味着房产建筑业即将成为下一轮“营改增”的扩围对象,《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此轮“营改增”扩围将在2015年5月前实行。

由于业务关联密切,金融保险业也将开始“营改增”工作,但其完成时间可能要持续到“十三五”期间,届时还将完善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增值税抵扣制度。

“与前几轮扩围相比,改革已经出现了重要变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营改增”后期,将从寻找简单行业、打开改革局面调整为给整个增值税体系谋篇布局,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碰撞日益明显。

这也意味着,财税部门将面临更大挑战。

税率争议

“如果实行11%的增值税税率,没有一家(建筑)企业可以减负,所有的企业都将大幅增加税负。”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李士俊说。

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规定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建筑业等适用11%的税率。

但在李士俊看来,11%的增值税率的测算以一种十分理想的税收环境为前提,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建筑企业实行‘营改增’千难万难,最难办的是无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以湖北省一家特级建筑总承包企业为例,其2012年已缴营业税约为4亿元。营改增后,理论上可以减税近1.7亿元,但由于不少支出无法实行进项税扣除,如水泥、石沙等原料难以取得增值税发票,也就没法计入进项抵扣。算下来,这家企业实际上缴纳的增值税将达到7.6亿元,几近翻倍。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此前,各省市建筑业协会展开“营改增”调研,意见较为集中,普遍担忧吞噬企业利润。同时建议将增值税率调整为6%,或以是否包料为标准设定6%和11%两档税率。

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相关人士甚至表示,如果按既有思路推行,“可能导致建筑行业全行业亏损”。

然而,在财税部门看来,要不要降低税率不能只顾及一家之言,而必须考虑到“营改增”深入后面临的增值税税率统一问题。为某一行业诉求而在税率方面做出让步,势必会为将来税率统一带来更多掣肘。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认为,目前增值税率包括17%、13%、11%、6%、出口零税率和部分行业优惠税率,税率档次过多,不符合税率中性原则,“未来,随着‘营改增’基本到位,要尽快清理、兼并现行较为繁琐的税率档次”。

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税率档次过多是‘营改增’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必须高度关注。如果再这么下去,‘营改增’就失去它的改革意义了。”

记者从河北省财政厅了解到,最近两年“营改增”的主要任务仍是推进扩围,解决两税并存,“十三五”则将致力于统一增值税税率。

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划,在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全部扩围后,将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并在安置好地方主体税种、保证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增值税将逐步转变为完全的中央税,出口退税也将由中央全部承担。

税率博弈只是“营改增”扩围渐入深水区的体现。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都因其自身业务的复杂性,给政策制定带来困难。

“这些行业增值额的确认和抵扣认定,要依赖比其他行业多得多的信息,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明显增大。”刘尚希表示。

地税吃紧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营改增”将触角伸向房地产等命脉行业,可能会让地方财政雪上加霜。

天和经济研究所所长龚成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对数个地级市及县级市的财税部门进行调研后发现,部分地区的财政收支状况已非常紧张,“有的地方连财税系统自身公务人员的工资都要发不出来了”。

据刘尚希估算,“营改增”到位后的减税规模约达9000亿元。“营改增”的不断深入,无疑会加剧地方财政吃紧。

此外,增值税步入正轨后,央地间按75%与25%的分成比例将做实,地方财政对中央的依赖度将进一步加大。

在这样的局面下,“营改增”与“解决央地财政失衡”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

201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大约为48%,地方大约占52%。但是财政支出中,中央只负责大约15%,地方负责大约85%。解决央地财力和支出责任不对等的现象,与“营改增”一样,是财税体系内部形成共识的改革目标。

财政部相关人士透露,行业自身阻力、地方政府反弹,及多方“打架”可能面临的风险,正是2014年初一度放缓“营改增”扩围的原因。

按照2013年财政部的规划,本应在2014年伊始便推行“营改增”的四个行业——铁路、邮政、电信和建筑业中,目前只有前两个如期推进,电信业迟滞了年,而建筑业至今“难产”。

上述人士表示,化解两个改革目标的矛盾,要么平衡央地财力,要么尽快理顺央地支出责任。2014年7月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需要量化指标并形成有共识的方案。

“这项工作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的举措。不能坐等,这就让化解改革目标矛盾的方法,落到平衡央地财力上。”上述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平衡央地财力,不可能缩减中央比例,这也不符合这一轮财税改革的方向。由此,结合其他税种一并改革、重构地方税税种体系提上日程,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关键。

增值税“扩围”思考 篇4

关键词:增值税,扩围,问题,对策

1 引言

2012年1月1日起, 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化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 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也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

2 增值税扩围, “营改增”的必要性

2.1 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 导致增值税抵扣链的断裂

从商品的投入开始, 到产出, 至最终销售, 每一环节都计征增值税。整个产品的生产至销售过程, 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抵扣链条。通过这种方式, 增值税实现了其自身存在目的, 不仅减免了纳税人税负负担, 还实现了内在制约机制。双方在进行增值税应税交易时, 在自身利益驱动下, 为实现增值税额抵扣, 便会积极主动地索要增值税发票, 并对交易对方发票填写的金额进行审查。在购买方监督下, 销售方就不能通过不开或者少开增值税发票进行偷逃税款, 购买方也无法通过唆使销售方开具不实发票骗取进项税额。增值税链条通过此实现内在的制约机制。但是, 由于大多服务行业被归入营业税纳税范围, 并未纳入增值税应税范畴, 这会使得一条完整的增值税链条, 由于中游某个环节未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而断裂, 这便使得其下家失去了索要应税项目发票的动力, 内在制约机制效用被削减。

2.2 混合销售和兼营引发国地税征管矛盾

在我国, 按现行财政体制规定, 增值税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 75%的增值税归中央财政收入, 剩余的25%归地方财政收入。营业税则是全部归于地方财政收入。在我国增值税征收条例中, 对混合销售和兼营纳税办法由清晰明确的规定。但是,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交叉征管的局面, 使得地方和中央存在财政收入上的利益冲突, 促使双方税务机关相互争夺税源, 给一些心怀不轨的纳税人偷逃税款创造了条件。比如交通运输业, 其本身与货物代理业务在定性上就可能存在分歧。

2.3 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阶段, 产业体系构建日趋完善, 但产业结构的布局并不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过高的制造业比重和过低的服务业比重, 难以形成合理的配比。因此, 均衡产业布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但是, 我国确立的两大税种, 营业税和增值税, 对应的分别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营业税的税额并不像增值税, 在每一步的流通增值环节能够进行抵扣, 这便极容易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削弱其商业竞争力。所以, 增值税的扩围将直接影响到投资方向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调整。试想, 在制造业承担税负水平低, 服务业承担税负水平高的情况下, 投资者的资金自然会流向制造业。

3 关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界定的思考

综上第一部分理论分析, 笔者认为, 一条完整的增值税链条, 需要全面征收的增值税范围作为保障, 涵盖所有创造增值额的领域, 才能实现每个环节的环环相扣。但在税款实际征收时, 由于某些行业与劳务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和复杂性, 若坚持对其征收增值税, 便会带来高昂的征税成本以及由此引发的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系列问题。因此, 增值税范围的“扩围”, 必然会存在一些无法涉及的领域。比如, 服务业中的代理业, 旅店业, 广告业, 租赁业等等, 与货物流通的关联性就不强, 不应归入增值税纳税项目范围。事实上, 即使从目前已经全面推行增值税的国家来看, 也适当存在一些免征增值税的领域。

除与货物流通关联性不强的行业外, 增值税应尽量“扩围”, 使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一条完整顺畅的产业链。

4 增值税扩围带来的困境

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 随着增值税“扩围”步伐的推进, 地方的财政收入必然减少, 为弥补这部分收入损失带来的漏洞, 地方政府很可能会开立加收其他费用的名目, 使得减轻纳税人负担的目的难以实现。由于营业税全部归地方所有的规定, 长期以来, 营业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占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以。营改增以后, 导致这部分本该全部归地方所有的收入变为与中央共享的收入, 地方的财政收入大幅降低。在2012年的试点改革过程中, 在上海试点实行“改证后的税收仍属试点地区”的办法, 但这毕竟也只是过渡时期的过渡行为, 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过渡时期之后的运行方针并未得到确定。而增值税“扩围”的方针却势在必行, 今后势必从试点的小范围向全国的大范围推进, 营业税的逐步消失会将地方利益置于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状态, 而地方的财政支出却为显著刚性, 在这种情况下, 为规避未知风险, 地方政府很可能巧立名目进行收费来弥补营业税税收收入减少带来的漏洞。

从投入角度来看, 收入的减少, 很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履行, 如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减少, 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除此之外, 为填补财政支出的缺口, 维持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行, 就有可能会通过组建投资公司、向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被投资企业如果运转不良, 就会出现到期难以偿还借款的情况, 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持有量大幅上升, 风险增大, 而这些风险最终又都会转嫁到政府。

5 解决增值税“扩围”带来问题的办法

增值税“扩围”给地方带来困局, 各方面都需要审慎考虑, 以寻找到使中央和地方达到利益均衡的模式。目前, 关于财政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 存在以下三种观点:一是维持现在过渡性阶段格局, 现有营改增部分的增值税, 依旧由地方政府征收。二是, 由于政府部门很难在量上增加税收收入, 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分享税收比例的大小来解决地方的财政困境。三是, 维持中央及地方75%和25%的分配比例, 通过税收返还来均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对于第一种观点, 从短期来看, 作为增值税“扩围”的过渡性措施, 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 从长远看, 其在结构上改变了增值税归属于中央和地方和特有属性, 不宜长期实行。第二和第三种观点有其一定的可行性。采取税收返还的措施, 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营改增, 增值税“扩围”带来的财政收入缺口。调整税收分享比例的措施, 在缓和中央和地方税收分享矛盾上, 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再根据细一步的划分, 政府应根据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来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的地区, 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 2012。

由表1可以看出, 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第三产业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第三产业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相对较小。由此可见, 在这些地区推行增值税“扩围”, 就必须要考虑到各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影响。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大, 推行营改增, 增值税“扩围”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冲击也会相对较大, 而在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相对东部地区要小, 增值税“扩围”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小些。那么在充分考虑各区域不同经济结构背景的前提下, 政府便可以因地制宜。实行税收返还政策的, 在东部地区返还力度相对大, 中西部地区相对小。实行中央与地区增值税分享比例调整的, 可以在中央与地方50%分享比例基础的设想下, 再根据区域差别, 微调分享比例, 即东部地区稍高于50%, 中西部地区略低于50%。

扩围 篇5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行业经营涉及广泛的特点也导致了其涉及税种多、重复征税现象比较严重。“营改增”是我国在出台的一项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旨在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来达到减少和消除相关产业重复征税的现象,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业在这次改革中深受影响。通过研究物流业在新的税率、税种的作用下,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物流业长期高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税率;可抵扣专用发票;进项税额

1我国“营改增”试点步骤及对物流业的意义

,在国务院正式授权下,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政策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于201月1日领先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六个现代服务业部门展开。国务院于年8月1日批准北京、天津等10省市列入“营改增”试点。一系列后续规定的出台使全国到8月1日已基本试行“营改增”试点。1月1日,李总理批准进一步扩大“营改增”涉及行业,将范围扩大到邮政服务业和铁路运输业。至此增值税范围覆盖到交通运输业所有领域。“营改增”政策之前物流业实行营业税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的税目、税率设置规则人为地割裂了物流各环节,不利于物流企业开展一体化运作,同时还存在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学者惠丽敏20提出营业税按营业收入全额计征,但在我国物流实践中牵涉了很多中间征税环节,如一家物流公司收到物流需求方的订单时,并不会选择承担所有的物流环节,可能会将部分业务分给其他物流公司,每分给一家别的公司,就多缴纳了一次营业税,如果中间交易的次数越多,重复征税现象越严重,最后这家公司承担的税负就越重。增值税带有中性效应———在汇聚政府收入时,增值税对经济主体不会有区别对待,客观上有助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因此可通过修改已有增值税条文,将物流业并入增值税范围来解决这些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扩大了增值税的课税基础———货物与劳务全部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实现了平等对待不同的纳税义务人,保证了所有纳税人公平竞争的条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中性”作用。

2“营改增”具体实施办法

我国增值税依照纳税人经营规模大小把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此次改革规定年终销售额达不到500万元的小型物流公司———小规模纳税人,在交纳增值税税款时,没有进项抵扣的优惠,只需以简易的方法计算出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在上游供给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可以到税务部门提出抵扣进项税额的书面申请。增值税条例目前设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燃油费、运输工具修理费和新投资固定资产三个项目能够抵扣已纳税赋。在税率设计方面,在我国17%标准增值税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营改增”新设了两档较低的税率———11%和6%。如下表所示:政策规定小规模交通运输公司实行3%的税率,供应物流辅助服务的小规模纳税群体税率则下降到3%;大规模交通运输公司适用11%的税率,物流服务中的一般纳税人税率则抬升到6%。

3“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利弊分析

“营改增”后小型物流企业在交纳税款时,虽不具有增值税进项抵扣的资格,但实践中物流业小规模纳税人享受了税负减轻的好处。以一家兼营运输和仓储业务的小型物流公司为例,其一年里交通运输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含税)为A,仓储等物流辅助服务实现的年收入(含税)为B。营业税时期属于交通运输业务所缴的营业税为A×3%;仓储业务缴纳的营业税为B×5%。根据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含税销售额÷(1+税率)×税率,故“营改增”后运输类业务需缴纳的增值税为A÷(1+3%)×3%=A×2.91%,属于仓储业务的增值税为B÷(1+3%)×3%=B×2.91%。因此运输业或物流辅助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在税改后税负都有所减少,物流业小规模纳税人是税改的主要受惠群体。物流业一般纳税人的税负不降反升。一方面,“营改增”政策没有对交通运输业税制转换的相关规定进行细化,政策实施中交通运输业采用的税率较高,导致这部分企业税负增加。另一方面,现行试点政策的范围不够大,比如物流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过路过桥费,至今未纳入改革范围。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交通运输业平均利润率长期低于3%。因此,行业税收负担的加重,只能打压行业利润空间,限制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显然与改革中提出的“不增加试点行业税负或税负有所下降”的设想冲突。

4物流业一般纳税人如何面对

“营改增”的税负“冲击”第一,调整企业结构变更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物流企业可以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调整治理结构、施行更规范的`管理来适应“营改增”改革。对于经营规模初步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的物流企业,可以从原公司独立一部分出来成立一个或几个小公司,改变公司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纳税人身份调整为小规模纳税人后,业务收入开始适用较低的税率,所有小公司就不会再按高税率计征税负。通过对企业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小公司税负减轻,最终公司整体税负下降。第二,合理选择上游供应商。物流企业可全面分析现有供应商的情况,辨别这些供应商在税改之后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首先,在签订供应合同时应充分考虑供给商是否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实际业务操作中,供应商可能多数是不具备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格的小规模纳税人,那么在采购合同中物流企业应具体规定可以减免的已纳增值税税款部分,合理转嫁税负。其次,扣税凭证的有效期和进项税额抵扣也直接相关,物流公司选择供应商时也要考虑到其能否在一定期限里提供扣税凭证。第三,物流企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要提高。由于过去营业税时期无法抵扣上一环节缴纳的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视程度不够。物流企业可以定期对财务人员、运输司机等进行税务知识培训,以确保企业员工熟知最新的政策与规则。财务工作者,应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鉴别、管理工作,明确企业可抵扣进项的具体数目,最终确定公司应纳增值税的具体数额。修理、加油环节和运输司机直接相关,司机在加油、修理运输工具等行为发生后,要保管好加油凭证或修理凭证,主动向加油站或修理公司就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提出合理的要求。第四,建设好各地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增强地区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为物流业争取宽松的税收环境。2012年,上海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了全市大型物流公司税负变化的情况,获得了物流企业税负上升的具体数据,并以调查为基础呼吁政府实施过渡性财政补贴。其他地方的物流协会可以学习上海市的做法,收集物流企业对税改的反馈,将实际情况上报给政府,发挥协会在物流企业和政府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作用,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税收优惠条件。

参考文献:

[1]惠丽敏.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存在的几个问题[J].商,(23):289-290.

[2]潘文轩.企业“营改增”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商业研究,2013(1):146-150.

[3]何苗.新税改形势下我国物流行业如何走出困境———“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3(14):40-42.

增值税扩围分析 篇6

(1)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负效应分析

营业税改改征增值税后。交通运输业“税负”有可能增加。按照11%的税率来算,运输类企业和仓储类企业需要抵扣的成本必须达到营业收入的73%和55%。如果达不到这个数字,可能企业的税负是不“降”反“增”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近期对上海市“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物流企业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货物运输服务是物流企业最基本的服务,且实际可抵扣项目较少,导致试点后企业实际税负大幅增加。同时报告指出,物流业务各环节税率不统一问题仍未解决。物流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各项物流业务上下关联,很难区分运输服务与物流辅助服务。人为划分不仅不适应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需要,也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目前快递企业适用税率仍不明确,物流企业集团及其分、子公司无法合并缴纳增值税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那些重资产的企业,比如有大量汽车的运输企业。因为抵扣少,税负会增加。而那些轻资产的企业,税负将降低。从试点方案来看,整体会降低企业的税负,但是对每个行业每个公司的影响可能会不一样,有些企业税收会降低,有些则会增加。

对此,此次改革明确提出对税负增加较多的部分行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2)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正效应分析

也许,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还有一些具体问题出现,但现在国家税务总局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都有解释,坚持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所有试点企业不会增加负担。如交通运输业中一项特殊的业务,即:管道运输。管道运输不耗用油品,且其维修费用属于不动产维修,也不能取得进项发票,因此如果按照11%的税率,其税负明显提高,因此根据相关规定: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管道运输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从而,解决了该特殊问题。

总之,现如今,我们希望的是结构性减税,不是着眼于试点行业。其本质是针对下游企业,减少重复纳税的目的。通过对下游环节减税,反过来会扩大经营业务。从而达到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目的。

二、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效应分析

(1)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负效应分析

从目前发布的实施办法看,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企业,由于外购货物含增值税税额较多,将获得更多的抵扣,税负减幅较大;而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人力成本较高的企业,进项税抵扣较少,税负减幅较小。而现代服务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劳动力成本无法进行抵扣会使部分现代服务业(如文化创意、鉴证咨询行业等)负担加重,这将有违改革的初衷。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止改革对服务业投资行为的不利影响。税收是影响投资偏好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服务业对税收政策的调整非常敏感。税收政策何去何从直接影响着企业家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行为。

现代服务业脑力化、技术化、知识产权化及占地少、能源需求少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在上海实施改革试点后,涉及的绝大部分纳税人税负将普遍下降,形成“政策洼地”。优势十分明显。这必然导致其他地区。尤其是上海周边地区的部分现代服务业纳税人转移到上海。

(2)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正效应分析

现代服务业,如會计师鉴证等行业取得进项税额的比例很小,因此试点方案采取了6%的税率,比较起原来5%的营业税税率,税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由于其设备、费用等能够得到一定的抵扣,其税负不会提高。虽然其他现代服务业的税负不一定降低,但是由于下游环节支付的税款可以得到抵扣,从而可能会大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途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仅有助于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减轻税收负担,优化税制结构,也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

三、总结

(1)“营改增”不等于完全减税,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可能轻税不会惠及所有企业。多重利好:多项减负政策陆续展开。比如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2)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来,在实际实施阶段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明朗的地方,亟待相关部门公布进一步实施细则。某些试点行业具体范围不甚明确。如出口服务适用零税率和免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了财税[2011]131号文件,对出口服务适用的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服务项目及条件做出了规定。但是对零税率和免税服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并没有做出规定。此方面还有待相关部门出台进一步规定。

(3)此外,也需要企业根据目前的运营模式测算税改前后对公司流转税税负和现金流的变化情况,对业务流程、会计系统、税务申报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必要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Z].2011(11)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Z].2011(11)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31号).[Z].2011(12)

[4]胡根荣.展望北京“营改增”试点[J].首席财务官.2012(04)

[5]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部分物流企业实际税负提高[J].交通财会.2012(05)

营改增:在扩围中升华 篇7

从2012年1月首次试点以来, 营改增试点地区由点扩面再到全国, 试点行业由“1+6” (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 陆续增加到“3+7” (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7个现代服务业) , 减轻了货物和服务的重复征税, 促进了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 增强了出口竞争力。

站在2015年的起点上, 回首2014年营改增的进展情况, 可以让我们对营改增未来的速度和步伐更加了然于心。2014年营改增的进展主要如下:

一是试点行业范围继续扩大, 增值税抵扣链条更加完整。自2014年1月1日起, 在全国开展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自2014年6月1日起, 在全国开展电信业营改增试点。至此, 营业税制中的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两个税目涉及的所有业务都改征了增值税, 试点行业已覆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3个大行业, 及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7个现代服务业。随着试点行业范围的逐步扩大, 增值税抵扣链条日趋完整, 重复征税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二是试点户数明显增加, 产业链减税效果持续体现。根据税收征管数据, 截至2014年底, 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410万户, 比2013年底的270万户增长52%。2014年全年有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税负不同程度的下降, 全年共减税898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进项税额抵扣增加, 全年共减税1020亿元, 合计减税1918亿元。

三是试点办法逐步完善, 营改增政策体系更加成熟。针对试点中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有关部门对试点办法进行了补充完善, 包括明确对所有国际货代企业提供的国际货代服务免征增值税、补充完善国际运输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调整合资铁路运输企业汇总缴纳增值税事项, 以及明确部分航空运输企业适用增值税汇总纳税办法等, 这些措施是积极主动完善营改增税收体系的重要举措, 使得营改增试点政策更加系统和完备。

四是营改增范围还有待扩展, 试点政策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尚未改革的行业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 据统计, 上述行业涉及800余万户企业, 年营业税税额约1.6万亿元。这些行业户数众多、业务形态丰富、利益调整复杂, 特别是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增值税制度设计更是国际难题, 税率、计税方法、抵扣方式、纳税地点等税制要素的科学设计以及过渡政策的合理安排, 事关营改增试点的平稳推进。因此, 改革方案设计需十分慎重, 既要统筹好增值税的中性原则与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又要兼顾到税制的统一性与各行业的特殊性, 还要处理好营改增的减税与财政的可持续发展。但尽管如此, 这些硬骨头还是要啃, 特别是不动产的营改增——这块硬骨头尤其要啃, 否则营改增就不会太完善, 营改增对经济发展和财政完善的积极意义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营改增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我国经济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我国有关不动产的税收体系的一些弊端开始逐渐暴露, 而营改增为完善不动产税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所以不动产的营改增这块硬骨头不好啃, 但它很值得啃。

增值税扩围遇冷 篇8

今年1月1日起, 上海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始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根据国务院安排, 北京从7月1日起成为第二个试点城市。此前国家税务总局消息, 加上天津、厦门、深圳、重庆、安徽、江苏、湖南、海南、福建等地, 正式申请或口头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扩大试点的有10个省 (市) 。这些试点地区都将按照上海的方案进行改革。

而记者在采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山东等地的物流协会和企业时, 各地均表示出了对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担忧, 且大部分物流企业明确表示“不愿意营业税改增值税”。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马仁洪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 广东不宜过早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广东与上海的物流行业有着太大的差别, 不宜照搬照抄。减税是大家都希望的, 但是广东在试点前要经过细致的调研。”

物流企业冷观“营改增”

上海增值税改革从2012年元旦正式启动, 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 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 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过去上海物流行业运输和仓储的营业税税率分别是3%和5%, 改为增值税后, 这两部分的税率分别是11%和6%。

此前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龙岳辉曾公开表示, 现在正式申请或口头申请扩大试点的10个地区, 都将采用与上海试点方案相同的方案。

然而, 本刊记者获悉, 目前浙江、广东、天津、安徽等地的物流相关协会和企业经过测算后发现, 如果实施上海运输业试点11%的税率, 会大幅增加企业税负, 因此建议延迟申请改革, 或者实施更低税率的改革。而上海市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也开始打消申请试点地区的积极性。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 税制改革后, 四成试点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加重。

南京交通运输协会会长何家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上海在搞试点时, 一些物流企业的负担加重, 因此南京交通运输协会会员单位并不打算积极申报试点。但是, 何家瑜表示, 物流业减税是大势所趋, 该协会将在下半年去上海考察调研, 做出向物流企业合理进行税收的建议和意见。

“我觉得物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没有必要扩大。”杜宝荣对本刊记者说, 从目前来说, 上海物流行业的税制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按照上海经验继续推广, 反而会把问题扩大化。

本刊记者了解到, 浙江尽管已经申请了试点改革, 但仅仅选择嘉兴地区, 实施类似上海的改革。而浙江改革之所以不覆盖全省, 不仅是因为部分企业增加税负, 还可能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

由于过去营业税主要归地方, 增值税中央和地方按照75%和25%的比例分成, 地方由于担心改革后税源减少, 为此中央决定上海改革后减少的税源, 由中央补偿。但财经专家认为, 中央偿还只是权宜之计, 难以持续, 作为一项改革, 从长期看会导致地方税收减少。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 改革带来的财政压力太大。

负担加重或至企业外流

安得物流公司总经理卢立新对本刊记者说, 安徽此次也是扩大试点的一个省份, 很多企业开始关注改革内容, 但同行们并不愿意接受改革。按照上海的方案, 经过逐项逐步测算, 安得物流公司的税务成本在试点之后大概将翻一番。

卢立新说, 物流业的利润率偏低, 而且自身可抵扣范围与其他行业相比要少很多, 税务成本的翻番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受到严重挤压。原因。浙江东宇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本刊记者表示, 浙江还没有试点, 但经过大概的测算, 改革后赋税肯定会有所增加。

而对于上海地区物流业税制改革带来的影响, 最有发言权的恐怕是当地物流企业。山东荣庆物流集团主要经营冷链物流业务, 早在几年前, 其业务中心已经转移至上海, 并将运营总部搬到上海。荣庆物流董事长助理郑全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本次改革给荣庆增加了不小的财务负

物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出现的问题很多, 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打补丁”, 发现哪里有问题, 根据问题出台措施。将一个尚未成熟的政策, 冒然扩大范围, 只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关键是现在大型物流公司都是跨地区运营, 即便是有更多试点, 物流业仍旧是被割裂的。也就是说, 试点地区的企业在非试点地区进行物流作业, 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经济体制改革推广范围越大, 出现的问题越多。“带着很多问题冒然扩大试点, 只能让更多的企业增加负担。”

“最初的媒体报道中, 税制改革会减轻企业负担, 可能造成周边地区企业将注册地改为试点地区。但现在看来, 效果可能会相反, 造成试点地区企业的外流。”卢立新说。这也成为试点地区当初积极争取扩围, 而现在积极性不高的重要担, 并向记者出示了公司形成的书面材料。材料中显示, “荣庆物流公司在上海是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 改革后的增值税仍是差额纳税, 纳税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 相反税率还从原来的3%上升到11%, 提高8个税负点”。

“国家的初衷肯定是为物流行业减税, 但是并没有真正给物流企业带来实惠, 反倒给不少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甚至对一些企业的生存造成影响。”郑全军对本刊记者说。

此前据2011年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 2008~2010年三年物流企业年均营业税实际负担率为1.3%, 其中货物运输业务负担率平均为1.88%;实行增值税后, 即使货物运输INDUSTRY行业

企业发生的可抵扣购进项目实务, 全部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实际增值税负担率也会增加到4.2%, 上升幅度为123%。67%的上海试点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平均增加税负5万元。

而上海1月份实施改革时, 个别公司税负增加更大, 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1月份实际税负比营业税税负上升约3.4个百分点;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1~2月由营业税实际负担率1.63%, 上升到增值税实际负担率4.71%, 上升189%;上海中远物流公司1月份实际负担率增加215%。

本刊记者从上海财政局网站获得的材料显示, 2012年上海财政预算收入中, 增值税收入700亿元, 营业税收入910亿元, 合计1610亿元, 增幅10%。而2012年上海经济长的预期目标为8%左右。由此可见, 从税收总额上来说, 上海并没有给企业减负。

业界称抵扣是最大问题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 包括安徽省物流协会秘书长桂汉明、天津市交通与物流协会秘书长杜宝荣、广东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马仁洪等在内的业界人士一致认为, 要降低目前的增值税税率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媒体报道, 5月20、31日到6月1日, 国家发改委带队13个部门人士, 分别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进行了调研, 其中苏州、嘉兴召开了闭门座谈会。

本次会议涉及到物流行业营业税改增值税, 在座谈会上, 多数企业建议实施比上海11%运输业更低的税率, 但发改委官方人士在会场并未当场表态。不过接近发改委的知情人士介绍, “很可能会对原先的11%税率有所下调, 不过不是社会期待的6%, 可能是8%或者9%。”

此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报告认为, 最好在运输企业实施6%增值税税率, 同时建议谨慎推开改革。

交通运输部曾拿出《关于进一步完善航运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方案的有关意见》, 预备建议运输行业实施6%~7%的增值税税率, 代替目前上海试点的11%税率。

但是, 安得物流总经理卢立新告诉本刊记者, 税率是应该降低, 不过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更大问题是“抵扣”问题。改征增值税后, 交通运输企业可抵扣的项目主要为新购置运输工具和燃油、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燃油、修理费等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为40%左右, 人力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主要成本却均不在抵扣范围内。“现在燃油大部分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 所以基本上也就不能抵扣。最大的支出不能抵扣, 即便是税率再低, 也不能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卢立新说。

在此次试点中, 路桥费并不在抵扣范围内。郑全军告诉记者, 荣庆物流8% (荣庆物流主营农产品, 可享受绿色通道政策, 路桥费成本较低。) 的经营成本来自路桥费, 不能抵扣也就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杜宝荣说, 运输企业存在多次外包问题, 多次外包之后, 具体的经营对象就有可能是个体户, 导致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 这也会导致成本抵扣难以完成, 企业承担的增值税还是比较高。

而郑全军告诉本刊记者:“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多收了会退, 但是不知道怎么个退法”。而即便是退, 也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慎重扩围

按照规定, 目前营业税归地方, 而增值税75%归中央, 25%归地方。如果改革成功, 必将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

本次试点能够推行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是明确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的政策:“其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 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

尽管如此, 要向全国推广仍存在诸多难题, 这些也是当下各地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所在。向全国推广, 首要的难题是试点上海不具备普遍性。

一方面上海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占比较大, 如果不用增值税发票会加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 在上海的财政体制中, 国、地税统一征收, 因此调整税制对地方财力影响不明显, 内部平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更多省份以第二产业为主, 且税收体制复杂, 不具备推行增值税改革的便利, 因此推广会遇到更多现实的障碍。

而具体到物流业, 面临的问题会更微观复杂。马仁洪说, 广东大部分物流企业是小企业, 而上海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很多小企业不具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能力。物流业不同于制造业, 本身属于微利行业, 税率的细微变动, 都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马仁洪介绍, 增值税改革要分步实施, 首先在试点企业中实施较低并可行的税率, 例如5%, 如果在该税率基础上会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税收, 可以逐步往上加, 直至找到合理的税率, 这样不会在试点期间增加企业的税收, 也并不会过多的减少财政收入。同时, 在试点前要测算、调研, 配套的各种措施要同步实施。

据本刊记者了解, 广东物流行业协会近期刚刚完成测算, 汇总企业的意见是很难实施上海的类似改革, 并且该意见已经上报给广东相关部门。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没有必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从目前来看, 物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出现的问题很多, 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打补丁”, 发现哪里有问题, 根据问题出台措施。将一个尚未成熟的政策冒然扩大范围, 只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营改增”扩围的影响分析 篇9

关键词:“营改增”扩围,财政影响,经济影响

2012年1月1日,上海成为第一个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的示范点。2012年8月1日,全国陆续在北京、天津、安徽等8个城市继续推广试点。2013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推开,将部分现代服务业适当扩围,纳入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2015年,我国将力争在“十二五”将“营改增”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这就意味着增值税抵扣链条被打通和延伸,使得“营改增”由上海试点对全国的单方面影响向上海对全国和全国对上海的双方相互影响转变。

一、“营改增”扩围的财政影响

(一)推动增值税分成比例的合理调整

在分税制下,营业税是地方的主体税种,营业税收入归属地方政府;增值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按75%与25%的比例分配。由此可见,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营改增”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地方财政收入大幅萎缩,而中央财政收入急剧增加,最终将引发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因此,合理调整增值税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比例,成为“营改增”扩围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

中央已经决定,在试点期间,尽管原归属于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等还是归地方所有;由“营改增” 导致的财政收入变化,由中央和地方按照现有财政相关制度规定分享。由此可见,在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虽然能够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今后该如何分配(如以此为基数,科学合理地调整增值税的分配比例,进一步压缩合并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将会涉及整个财政体系的改革,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

(二)促进新的地方税种的出现

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大力投资兴建铁路、高速公路来促进经济发展,债台高逐,此举“营改增”扩围将会使得地方的主体税种消失,这对地方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不积极培养新的地方主体税种以弥补扩围带来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将陷入财政困境。

然而,房产税可以在不增加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形成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房产税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征收,加快房产税改革,形成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收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营改增”扩围的经济影响

(一)企业税负增减不一

“营改增”过程中,列入试点的交通、建筑等行业原营业税税率范围区间为3%-5%,“营改增”后,保留了原增值税17%的税率,又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尽管制定这些税率是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并且经过无数次反复测算得到的,但是,由于试点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与之前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不一定相同,所以企业税负就会发生变化,不同企业的税负增减变化也会不同。

(二)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发生改变

两税并行体制下,企业产品对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计价方法和会计处理有所不同。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时,营业税是按照全额计入营业收入,而增值税计税标准则是价税分离,致使营业收入减少。另外,“营改增”之后,容易造成之前营业税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劳务产生的进项税可以抵扣,营业成本减少。同时,“营改增”又会导致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改变。以上这些收入和成本费用的变化,最终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金额。

此外,“营改增”之后,发票的使用和管理发生改变,企业的财务核算随之改变。为了适应扩围的需要,增值税申报使用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与营业税不同,发票的领取、开具、审核、抵扣、缴纳等环节相互制约。然而,试点行业中许多企业规模小、人员多、财务核算不规范,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以适应“营改增”扩围的需要。

(三)抵扣链延伸

“营改增”在地区和行业的双扩围,使得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打通和延伸。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取代了不可抵扣的营业税发票,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抵扣,从而使税制改革和结构性减税效应进一步扩大。

(四)洼地效应减弱

一方面随着各试点地区的推进,逐步显现形成税收洼地效应,使得市场资源配置向试点地区移动,所以,试点时间不应该太长;另一方面现在全国经济下行,“营改增”促进了小型企业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促使这次‘营改增’试点时间短、扩围幅度大,并形成改革加速的预期。

总之,从企业层面看,“营改增”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既能起到降低税负的积极作用,还可以推进企业业务和经营模式的改进。大多数企业认为:实行“营改增”后,由于能开具增值税发票,使得客户也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降低了客户的采购成本,通过这一点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过去的流转税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纳税的问题,目前,实行“营改增”之后,解决了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而全”、 “小而全”的模式,为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这必然使有能力、有潜力的企业放开手脚,向专业化转变,在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三、结束语

流转税制是在1994年逐渐实施完善的,“营改增”是流转税制之后,进入税法收尾阶段后的重大改革,是财税改革迈出的最重要一步。 “营改增”实施主要是以降低所有行业的总体税负为目的,但这不代表能够“面面俱到”,每家企业都能减轻税负。并且将会存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税负不同、差额纳税、建筑企业“低征高扣”等问题,将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营改增”后,必将会对我国的财政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潘文轩.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变动的预期影响[N].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7)

增值税扩围改革探讨 篇10

一、现行增值税法规和相关文件存在的问题

(一) 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偏窄, 征收及抵

扣范围不完整, 导致增值税管理链条出现诸多断点。由于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劳务未纳入增值税征收链条, 而这类企业与货物制造、销售企业存在密切经营联系, 由此造成动产、不动产及其配套设施抵扣范围划分困难, 不动产的进项税无法抵扣使企业产品存在重复征税问题。运输业运费发票虽然可以抵扣, 但由于不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需要单独管理, 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操作难度。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不受发票比对的制约, 容易出现逃避缴纳税款的情形。交通运输业可以取得7%的运输费抵扣, 地税部门对运输业征收的是3%的营业税, 这样就出现了4%的“税利润”, 容易造成虚开交通运输业发票。现行增值税条例人为地割断了增值税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链条管理, 使增值税的税额抵扣制度不能正常实施, 导致纳税人的税负失衡, 给偷税漏税以可乘之机, 造成税款流失。

(二) 增值税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

根据企业规模和会计核算状况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限制了中小纳税人的生存与发展, 催生了虚开增值税发票现象的出现, 而在进销差价较低的商贸行业, 有可能出现税额侵蚀税基的问题。

(三) 税率设计。

目前, 低税率13%主要适用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货物或者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货物。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 税收调节重点应转向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解决就业方面。然而现行政策对此没有相关规定。

(四) 现行增值税条例对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如新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等, 其主要依靠“知识”创造价值, 基本没有类似传统产业购进原材料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此类“购-销”特征不明显的新兴产业普遍承担较高税负。

(五) 现行增值税优惠政策过多过滥, 难以适应税收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

近几年来, 为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矛盾, 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增值税优惠政策, 而受增值税特殊抵扣机制影响, 在生产、流通的征税环节每一项优惠政策都会割断增值税环环相扣的抵扣链条, 从而给偷税漏税行为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

(六) 延长的纳税申报期限和发票抵扣时限实际效果有限。

纳税人习惯于期限届满前申报, 挤占了5日纳税评估的时间。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617号文件) 的相关规定, 延长的认证期限, 不利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及时比对。纳税人可以利用180天的抵扣期自行保持税负率的平稳, 避免出现忽高忽低的预警状态, 造成税收征管工作的被动。

(七) 部分特殊经营行为的存在影响了税务机关的行政效率。

如兼营及混合销售等行为的存在, 使得税法规定和实际操作均显得有些复杂, 对某些界限模糊、难以定夺的行为, 容易导致国地税机关意见分歧, 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二、增值税扩围改革面临的两个难题

(一) 税收收入如何分配是改革涉及的最敏感问题。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 对于明确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财政体制具有重要意义。国税系统征收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涉及全国范围的税种, 而地税系统则征收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与地方政府相关的税收。

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 其收入约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30%以上, 目前由国税部门征收, 一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按大致75∶25的比例分享增值税;而营业税则是地方税中最大的一个税种, 约占地方税收的50%~60%以上。据统计, 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已从最高时的85%下降到目前的45%左右, 而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却从40%上升到75%左右。地方财政困难及公共服务不足的状况非常明显。如果营业税被增值税替代, 直接的后果是地方将失去第一大税种。这会给本不完善的地方税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 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将会陡增, 分税制财政体制也会受到影响。

(二) 增值税纳税人分类管理面临的难题。

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制度对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制度要求较高, 只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才能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 建立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纳入增值税的税控系统。我国大多数服务业纳税人规模较小, 即便改征增值税, 也只能按小规模纳税人的类别实施管理, 仍然不能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扣税制度, 名改实不改。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工程”二期解决了假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大头小尾发票问题, 但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问题依然存在, 其产生的根源就是纳税人的分类管理。

三、增值税替代营业税的几点构想

增值税扩围是我国增值税转型后进一步改革的必然选择, 但是这个必然应当建立在符合我国国情基础之上, 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增值税替代营业税, 最理想的就是体制、机制、机构调整一步到位。但是, 从我国的国情看, 一步到位要解决许多问题, 平衡好各方利益, 难度非常大, 如成品油税费改革用了近十年时间, 增值税转型也耗时近五年。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财政需要, 我国实行增值税替代营业税不可能一步到位, 只能待各种条件成熟后, 循序渐进, 逐步完成。

(一) 先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并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目前,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营业税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54%、20.26%。交通运输业与货物销售的关系最为密切, 是生产过程的延伸和流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其征收增值税, 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有利于规范增值税的税款抵扣机制, 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运输发票弄虚作假, 偷逃国家税款, 还可解决凭运输发票抵扣税款难以征管的问题。按现行政策, 交通运输业开具的运输费凭证已纳入增值税管理范围,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支出运输费按7%抵扣进项税;建筑安装属于固定资产投资, 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 对其征收增值税, 便于建筑安装行业与上下环节之间形成内在制约关系, 避免建筑安装企业利用营业税与增值税之间征税界限模糊而转移税负, 防止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税款流失;对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征收增值税, 可使购买者和受让者抵扣这些资本性投资的进项税额, 有利于促进生产性投资的增长、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 改革税收分配体制, 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营业税是地方的第一大税种, 将营业税分税目逐步并入增值税征税范围, 无疑将对地方政府、地税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弥补地方政府税收减少的缺口, 应反复精确测算增值税扩围后减少的营业税占地方税收入的比重, 并综合考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履行职能需要等因素, 对现行的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75∶25的分享比例进行调整。随着营业税逐步并入增值税, 地税系统的业务将逐渐萎缩, 精简机构人员不可避免, 对此可借鉴成品油税费改革的成功经验, 将部分人员分流至国税系统, 这既解决了他们的工作问题, 还满足了国税系统因业务量扩大所需而增加人员。

从理论上来讲, 中央财政收入的集中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因为过度使用纵向转移支付会带来巨大的财政资金效益损失和地方发展效率损失。增值税向营业税扩围是理论共识, 也将是实践必然, 但要在增值税立法中实现扩围必须设法吸收此举对地方税收的巨大冲击。提高地方政府的增值税分享比例, 既是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良方, 也是增值税成功扩围的前提。

(三) 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保障增值税扩围改革顺利进行。

强化增值税税收征管, 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增值税转型不仅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 还需要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有利支撑。尽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高效、科学、统一的税收征管应用系统,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坚持依法治税, 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治税款流失, 又可以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同时, 还应加快开展增值税立法工作, 规范征纳行为。目前, 我国增值税征管工作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 目前最高级次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因此将《条例》上升为法律、提高增值税法的权威性与稳定性是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推进的重要工作。

摘要:我国在1994年税改时确定了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缓解税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但在考虑消除营业税弊端的同时, 还应考虑税制改革对地方分享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立法难点,扩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2008.11.10.

[2]喻均林.对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思考.财会月刊, 2008.

[3]李雅琪.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研究.财经视点, 2009.8.

房产税扩围“雷声”再起为哪般 篇11

房产税扩围在即?

房产税扩围呼声再起。财政部表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为全面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进一步积累经验,同时研究完善对工商业等单位房产的房产税制度。

此次表态,是财政部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通报关于贯彻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预算决议和履行政府三项承诺,将加快推进营改增等相关税制改革。并非单独针对房产税,但由于房产税的特殊性,因此颇受关注。

不过记者注意到,财政部并未给出明确的扩围时间表,同时也没有明确试点城市名单。根据业内专家和市场人士猜测,之前呼声最高的北京、杭州、南京等城市极有可能会同时放进试点名单。

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征收范围,目前仍无定论。不过有专家认为,此前不久遭到国务院否决的杭州试点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并未考虑到存量。基于这种原因,专家预测未来即使主要征收对象依然是增量,但也会适度考虑存量。

其实,房产税扩围的消息一直不断。

5月下旬,中国政府网在《国办转发了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到,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并确定具体工作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7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更好服务大局的通知》中也明确,“积极研究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公平收入分配。研究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而在2012年,类似的“动作”也时常出现。去年2月18日,住建部首提加快推进房产税。半年后的8月29日,国务院称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

呼声虽高,不过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但由于房产税并未明确“对谁征?征多少?怎么征?”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担心试点会冲击本地的房地产市场,所以心存犹豫。

房价反弹压力不小

7月成交萎缩现象,并不能掩盖房价上涨的潜在压力。

7月是传统的销售淡季。连日来的高温天气,极大压抑了购房热情。加之“钱荒”、利率上浮、公积金额度吃紧等现象,使得7月份市场交易量出现下滑。根据德佑地产市场研究部监控的数据显示,7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为77.7万平方米,环比6月下跌30.9%,为今年的第二低点。

此外,北京、广州等地,成交量同样呈现回落迹象。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7月份,北京新建住宅网签套数为6510套,环比上月同期的9811套下调了33.6%。广州十区两市网签一手住宅6,280套,环比降幅13.8%。

成交下滑的另一头,却是房价的持续上涨。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对100个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样本调查数据,2013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347元/平方米,环比6月上涨0.8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4个月环比上涨,涨幅比上月扩大0.10个百分点。

但业内专家表示,7月份成交“普跌”可能只是假象。上海德佑地产研究总监陆骑麟分析指出,7月份上海市一手商品住宅均价已经达到了24687元/平方米的历史高点,与此同时二手房的价格也已连续数月处于高位,这虽然与市场供应结构性因素有关,如高价楼盘占比较大,但楼盘价格上涨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调控加码的后顾之忧消除后,开发商和二手房房东的涨价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在调控加码的希望变得渺茫后,购房者也会被迫加紧入市,以免因久拖不决而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如果下半年不再出现政策反复的话,住宅市场可能进入量价齐升的状态。

打压预期更为现实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再次传出房产税扩围的消息,更多被赋予打压市场预期意味。

陆骑麟指出,自2011年初调控政策出台以来,中央已多次作出“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表态,不断对楼市“吹风”警示。但最近一段时间却有所不同,此前一段时间极少见到类似的情形出现不说,近期转而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外界产生了调控趋向于平缓甚至松动的联想。事实上,目前的沪上楼市刚刚进入胶着状态。在上半年大量购房需求释放后,一手房居高不下的价格已经成了阻碍成交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二手房方面,随着市场的转冷,原先频频出现的房东跳价行为在7月也已有所收敛。买卖双方目前的心理拉锯平衡状态实际上是基于对未来调控政策的不同预期,因此此次中央表态的改变无疑在买方的托盘中放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使得市场天平向其倾斜。

基于此类现实情况的存在,有业内人士认为,财政部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打压预期的需要。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当前政府表态及市场基本面走势来看,房地产市场投资拉动宏观经济稳中有升的角色还要继续扮演,市场基本面还会持续回升,这将带动市场成交量持续好转。同时,包括“钱荒”、利率上浮以及公积金额度吃紧等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成交,但这并不能影响市场总体需求,无法改变需求旺盛的现实。

出于稳定市场需要,此时抛出房产税扩围消息,效果可谓是“一石多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除了稳步推进房产税试点扩围工作之外,还能起到警示市场、打压市场看涨预期的作用。

当然,房产税扩围已成既定事实。虽然目前无法得知具体的实施时间,但其他情况已有大致轮廓。比如此次扩围范围,可能不仅仅只是此前呼声最高的杭州,而包括北京、南京都都有可能入围,当然也不排除更早些时候的热点城市长沙和武汉。此外,针对社会极为关心的征收范围问题,目前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增量,极有可能会适度考虑存量。当然,由于向存量征税的难度很大,这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现实情况。

“营改增”扩围至北京等8省市 篇12

⊙扩围地区

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 (含宁波市) 、福建省 (含厦门市) 、湖北省、广东省 (含深圳市) 。

⊙试点日期

2012年8月1日试点地区开始面向社会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开展试点纳税人认定和培训、征管设备和系统调试、发票税控系统发行和安装, 以及发票发售等准备工作, 确保试点顺利推进, 按期实现新旧税制转换。

北京市应当于2012年9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江苏省、安徽省应当于2012年10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福建省、广东省应当于2012年11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应当于2012年12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

⊙试点地区适用文件

1.《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财税[2011]111号附件1) ;

2.《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 (财税[2011]111号附件2) ;

3.《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 (财税[2011]111号附件3) ;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1]131号) ;

5.《总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计算缴纳暂行办法》 (财税[2011]132号) ;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 (以下称《试点若干政策通知》, 财税[2011]133号) ;

【扩围】推荐阅读:

上一篇:问题及展望下一篇:三维制造工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