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认知

2024-05-27

测井资料认知(精选7篇)

测井资料认知 篇1

1测井原始资料的认知

测井工程的重要环节是石油工程, 而石油工程需要通过高精度获取油漆资料、分析研究汽油特性, 解决油气的一些操作相关问题。这种也是属于一种高新技术的操作。

任何一种测井技术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误差, 在采集测井原始资料分析时也会同样遇到这些问题。而且测井原始资料质量的好坏, 可能直接影响测井的可靠性, 同时也可能影响一个地区的评价甚至方案的落实。多种因素影响测井的原始资料, 比如测井设备的好坏和技术、测井人员的素质、测井环境的优劣等等。

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影响, 施工人员在测井前就应当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计划。要保证在测井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在测井施工过程中影响测井的进度, 每一条信息都必须如实记录和反应地层的性质。同时加强监督测井操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他们的测井相关知识, 学会合理综合分析原始资料数据 (如图1) 。

2影响测井的各种因素

2.1测井中使用的设备影响

测井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有很多种:地面系统、深度系统、电缆、井下仪器、偏心器等设备。如果设备损坏而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 测井工作就难以进行。数据也有严重的误差。所以测井设备需要我们施工人员保养和维护, 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作。

测井施工前, 首先根据施工井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测井环境来确保测井施工安全、取全取准测井资料。如果达不到测井的最低要求, 设备是不得进行作业的。曾经有一个资深的测井工作者说过这么一句套话:“三分测井, 七分准备”。由此可见, 测井的前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2测井环境的影响

建造井需要探测周边环境, 这就需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 才能了解到井所在的位置是否安全。特别是井眼的条件, 它很难摆脱环境的影响, 想要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就必须对测井原始数据进行校对和改善。其中, 对测井的原始数据改善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测井数据环境影响改善;深度改善;异常数据编辑;数据需要标准化。

通过以上4种内容的实施, 最终能够减少和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 所以对测井数据校正和改善是测井资料质量、实用价值提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3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是测井工作中的一部分, 如果对测井资料缺乏认知、监督、经验、标准不理解和质量意识不了解, 就体现了施工人员素质还没有得到更好的提高, 其中施工人员缺乏认知能力对测井资料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 某测井质量监督小组对近两年的施工队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 工作质量达到87%以上的施工队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有3方面:

(1) 施工人员的工作经验达到20年以上, 具备了较强的测井认知能力, 这样一来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过程中, 他们能够比一般工作人员更快发现异常问题的根源, 并能快速通过合理判断, 果断的采用相关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及时弥补测井资料上的记录。

(2) 多次观察和理解测井的原始资料数据, 并一定谨慎验收。

(3) 整理测井施工人员的工作作风, 树立良好的工作榜样。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际环境, 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践证明, 在测井众多影响因素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从事测井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交稿的认知能力, 这是保障测井质量好坏的一部分, 只有培养好这种认知能力, 才能敏捷的发现一切问题, 并作出准确判断, 并解决问题。测井资料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 单凭具备测井的先进技术和测井设备是不够的, 必须要培养和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认知能力, 最终才能达到提高测井资料质量和测井时效效果。

3提高施工人员队测井资料的认知措施

想要提高施工人员对测井资料的认知, 首先我们要建立学习机制, 每位施工人员都需要学习测井的知识, 不懂的地方必须动手查阅, 这样一来, 经过长时间的不断自我增值和积累, 就能促进施工人员的工作资历。

4总结

测井资料认知力是对施工人员非常重要的, 它的原始资料是针对质量监控测井全过程的反映, 其中在测井过程中许多细节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但一般这些误差只在没有做好测井前的准备工作时出现,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测井质量资料是很重要的, 使测井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同时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验收经验, 减少误差, 增加便利, 这才是完美的。最后, 对测井资料认知力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实施这些计划是为后期的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质量优质的测井资料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沈堔等测井工程监督.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2]洪有密编.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

测井资料认知 篇2

1 测井环境对测井数据的影响

在测井质量监督工作中, 测井环境对测井数据影响探讨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忽视或者看淡测井环境因素对现场测井资料的影响都会直接降低测井数据资料的质量。因此, 如果相关技术人员没有深入研究测井环境, 并正确评价测井环境对测井资料的产生影响, 就很难从根本上来减弱或消除不利环境因素对测井资料的影响而获得可靠性较高的资料, 甚至还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盲目的更换仪器验证,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通常情况下, 测井环境主要包括:钻井液密度、井径、地层水矿化度、矿化度、钻井液侵入、泥饼、地层的温度、围岩间隙等。此外, 如果是在套管井中进行测井作业的话, 测井资料数据的质量还将会受到套管与水泥环的影响, 从而导致测井曲线发生失真。所以, 在测井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测井环境进行详细分析, 并要熟悉各种仪器的技术指标、测量原理以及刻度环境等, 清除或减少不利环境因素对测井资料数据的影响, 并为最终提高现场测井资料质量提供保障。

2 加强测井过程监督, 提高现

场测井资料质量

2.1 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 在测井作业前, 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到井前对施工队伍进行监督检查。例如, 对测井队的人员、装备、施工准备情况进行逐一的检查, 确保测井作业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到位, 同时, 还有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对技术及操作人员进行资质检查, 对设备仪器的型号、种类和数量进行核实, 并检查是否带有打捞工具及备用仪器等。

2) 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在进行测井监督过程中, 必须加大对作业井位的构造类型、地质构造位置、油气藏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解。收集有关井的资料, 从大体上了解清楚所测区块各曲线响应规律, 并根据合同要求、测井设计等及时向施工单位做好交底工作。

3) 组织召开测井协作会, 布置好测井步骤与安排, 做好对测井仪器的现场调试、安装、刻度情况的监控检查。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 将测井车摆放在井场规定位置, 同时, 要求钻井队技术员根据测井操作工程师提供的仪器串和水平井工具长度, 设计好钻具输送程序并准确计算出相应深度。

2.2 把好测井施工时监督检查的质量关

1) 在测井过程中, 如果是进行单根起下时必须要确保对接成功后才能将它们放在旁通短节上面, 对于那些要求把它们放在旁通短节下面, 就要求先对单根进行清洗干净, 才能开展接下来的工序。并且加在钻具总记录中。

2) 测井监督人员务必要熟悉测井施工工作的所有工程要素, 主要包括标准规范、工艺流程、环境因素等, 并帮助测井队共同分析处理出现的问题, 及时探讨出应对策略。例如, 在测井中如果湿接头对接之后仪器不工作, 就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详细检查, 要完全彻底地对地面系统如软件、检查滑环、电源、计算机构造等所有的部件进行排除分析, 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3) 施工时必须配备反应灵敏的井下张力和井口张力显示器, 确保能够使井下张力数据在钻井人员下放或拉紧钻具时能更有效地显示出来。如果钻具以大约0.15m/s的速度下放时, 由于此过程所需的时间非常短, 几乎是同时, 在井队的指重计上只能偏转一小格, 操作人员必须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4) 测井过程中要控制工具的测速, 必须严格按照测井仪器测速的相关标准进行, 并加大监督和指导力度。同时, 要使所测曲线资料符合资料质量验收标准, 如果出现问题或作业误差时必须及时补测, 并做好相应记录, 直到最终取得合格的测井资料为止。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日益增多, 矿井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测井作为一种对付各种疑难井、复杂井、水平井、大斜度定向井等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 该技术比常规电缆测井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能够有效地提高原油产量、现场资料数据质量和最终采收率,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 测井工作是一种新的领域延伸, 该方面的技术尚处发展阶段, 还不够完善, 并且测井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 如果测井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在测井施工时, 一定加强测井过程的监督力度, 努力提高现场测井资料质量, 进而为减少井下事故, 降低井下作业风险提供可靠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加大, 因而, 测井越来越普遍, 同时测井技术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主要是对测井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测井策略, 希望有助于提高现场测井资料质量, 进而推动测井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测井,过程监督,现场测井资料,策略

参考文献

[1]冷洪涛.加强测井过程监督提高现场测井资料质量[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1, (01) [1]冷洪涛.加强测井过程监督提高现场测井资料质量[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1, (01)

[2]周咸玉, 任军战, 朱艳保, 陶海强.盆地边缘带优化观测系统采集技术探讨——泌阳凹陷唐河—井楼三维采集实例[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 (05) [2]周咸玉, 任军战, 朱艳保, 陶海强.盆地边缘带优化观测系统采集技术探讨——泌阳凹陷唐河—井楼三维采集实例[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 (05)

[3]程建远, 李宁, 侯世宁, 杨光明, 张学汝.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煤炭地质, 2009, (12) [3]程建远, 李宁, 侯世宁, 杨光明, 张学汝.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煤炭地质, 2009, (12)

[4]屈学贤.不断研究地震勘探新技术努力提高煤田勘探精度[J].吉林地质, 2004, (03) [4]屈学贤.不断研究地震勘探新技术努力提高煤田勘探精度[J].吉林地质, 2004, (03)

利用测井资料开展老井挖潜 篇3

中国东部某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主要为XXX组, 油藏埋深1850~4020m。该块为冲击扇沉积, 物源较远。该区块主要完钻井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由于受当时泥浆配比原因, 泥浆电阻率均小于1欧米, 最低仅为0.6欧米, 造成该区域形成部分低阻层, 部分井段一直未获得发现。

对该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为该块进行滚动勘探, 主要以测井资料二次解释为基础, 首先开展了地层对比, 储层分析以及含油气分析工作, 结合地质资料和试油开发情况, 对该地区的油藏分布、测井响应特征、油水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1]。

2 老井潜力分析

2.1 首先老油区老井测井资料比较丰富。老井都拥有完整测井资料, 有些井还拥有成像测井资料, 为再评价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2.2 利用老井挖潜, 可以节省一大笔钻井费用。如果能利用这些老井, 可以节省勘探开发钻井费用。从费用上看, 老井试油试采费用仅为新钻井费用十分之一, 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3 老油区老井在全区都有分布, 而且老井在部署过程中, 都优选有利构造位置以及储层因素, 因此挖掘其潜力, 如果成功后其有利出油井点可以锁定增储目标区, 并为开发区部署调整提供很好的依据。

2.4 如果能够通过新的工艺方法对老油区老井老层系进行改造, 如果获得好效果, 其工艺技术可在全凹陷类似的地质情况的单井及区块进行推广。如果发现新出油层位, 其油气解释的结论标准可复制到邻近井及区块, 为油气解释结论的修改奠定基础。

2.5 对于老油区内老井来说, 由于受当时技术、方法、认识所限, 油气层并不能够被全部评价出来, 原有认识值得商榷, 值得再评价研究。

3 低阻层形成原因分析

3.1 该区储层主要为冲积扇砂体, 整体位于扇体的边部, 距离物源较远, 且岩性较细, 多为粉砂岩, 泥质含量较高, 这也是形成低阻层的主要原因。

3.2 该块主要形成于XX段的后期, 由于湖盆紧缩, 水体矿化度较高, 地层水矿化度高达4000~6000Mg/L, 而上覆地层矿化度仅为2000 Mg/L, 矿化度差异较大, 这也是形成一套低阻层的原因之一。

3.3 该块完钻井较老, 都完钻于十年代中期, 由于泥浆比重的原因造成部分低阻层。

3.4 测井技术落后, 由于该块完钻井较为久远, 所以受当时测井技术所限, 测井资料会出现一些低阻层。

4 测井二次解释

该块测井解释主要采用地层对比法和交会图法, 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 地层对比法包括纵向对比法和横向对比法。纵向对比法即利用一口井的测井资料, 对照录井地质资料和相邻层的试油情况, 在纵向上进行地层对比解释;横向对比法即利用相邻或相近的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横向对比, 参照邻井的试油和生产情况解释;交会图法就是利用电性和孔隙性的关系作交会图, 通过交会图建立解释标准, 用解释标准解释储层在对该块进行二次解释。

目前该块周边的老井复查均为已开发区块, 一是从现有资料来看, 该块xx段为主要的含油气区, 但油气分布较为复杂, 主要受构造以及岩性双重空气, 通过对比周边开发区块xx井, 该井主要在复查区块以北, 且构造位置低于该块;二是从构造来看, 部分老井正好位于该构造主体部位的局部高点, 构造较为有利;三是从钻井录井来看, 钻井录井显示级别高达油斑以及油侵, 且气测异常, 说明该井段具有一定的含油气潜力。

基于以上认识, 对该块部分老井开展了二次解释, 将部分老井开展了压裂改造, 初期日产油均在10t以上, 21口井累产油已经达到一万吨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结语

针对各个老油区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 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本文主要利用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老井开展二次评价, 通过老井二次解释而获得工业油流, 对老油区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注入剖面测井资料沾污简析 篇4

1 沾污形成机理分析

从沾污的形成机理上划分, 沾污可以分为沉淀沾污和吸附沾污:

沉淀沾污主要产生在井底, 是由于同位素微球的密度、粒径与注入水不匹配, 使同位素颗粒产生滑脱造成的。

吸附沾污主要是由于管壁存在腐蚀导致不光洁、有油污等物质易于沾滞同位素微球, 或者是由于进行作业使管壁产生刮痕, 又或是同位素在封隔器、配水器、接箍上沉淀所造成的。

2 沾污类型分析

2.1 沉淀沾污

沉淀沾污一般发生在井底, 是同位素微球在井底沉积导致的。

2.2 吸附沾污

吸附沾污分为封隔器沾污、配水器沾污, 接箍沾污、管壁沾污四项。

同位素颗粒径向分布于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 其位置对应于磁定位曲线封隔器的位置就是封隔器沾污[2]。配水器处的沾污在同位素曲线上表现形状为曲线的幅度突然升高, 达到峰值又立即落下, 其位置与磁定位曲线上的配水器位置相对应。接箍沾污在同位素曲线上表现为曲线的幅度由低值突然变为高峰, 形似尖刀状, 其曲线的峰尖正对应着磁定位曲线中的接箍位置。在非射孔层位且无工具的情况下, 或在吸水少或不吸水的层位处, 出现同位素的异常幅度, 这就是管壁沾污。

3 沉淀沾污的影响因素

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 微球颗粒直径越大, 沉淀沾污越明显。 (图1、图2)

升58-38井在5月12日测井取用的是直径为300-600μm的同位素颗粒, 此时井底有比较明显的沉淀沾污, 在6月28日测井时取用的同位素颗粒直径为100-300μm, 通过两次测井成果图中井底部分的对比可以知道, 升58-38的小粒径测井几乎没有沉淀沾污, 且同一位置的配水器沾污也相对较小。

4 判断吸水层所对应管壁沾污的方法和扣除依据

对着吸水层的管壁沾污比较难以判断, 因为没有管柱工具这类明显的标志。

从图3中可以看出, PI3层的同位素幅度很大, 但该层段的井温曲线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说明该层的吸水量不是很大, 并且P I3层未对应任何工具, 确定不是由于工具引起的吸附沾污, 同时通过该井各射孔层位的有效厚度和有效渗透率的分析也可推断出, PI3层所对应的管壁应有沾污存在。

再看该井其他的井段, 发现1492-1495米处也存在管壁沾污, 并且封隔器和配水器所对应的沾污幅度也很大, 从而可以判定, PI3层存在管壁沾污。

5 结论

(1) 沉淀沾污与同位素颗粒的粒径有关, 如果粒径偏大, 就会造成沉淀沾污。

(2) 吸水层所对应管壁沾污的判断和扣除, 应考虑工具位置、静态资料、井温和该井其它层段的情况等因素。

参考文献

[1]朱惠骧, 谢如慧.吸水剖面污染校正方法研究.油气井测试.2002.10.P18~P21.

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断层 篇5

1 解释方法及应用

电成像资料所包含的信息主要由图像的颜色及颜色变化所呈现的形态来反映。图像具有方位信息, 纵向分辨率高, 能够反映地下各种地质结构的空间特征, 直观刻画地层构造特征细节, 类似岩心“照片”, 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断层、裂缝、层理等研究的有效手段。

1.1 岩层位移解释 (微) 断层

微断层是针对于断距而言, 三维地震资料上, 断距大于5m的断层地震反射同相轴明显, 可直接在地震剖面上解释;断距为3m的断层地震反射同相轴呈膝折、挠曲状, 无明显错断现象;断距小于3m的微断层地震反射同相轴无错断现象。电成像资料上能够观测到的断层断距取决于资料纵向分辨能力和井筒尺寸。

在地层倾角矢量图上, 微断层一般不会引起地层产生拖曳或牵引现象, 倾角矢量不存在明显的模式变化而无从识别, 而在电成像资料上却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岩层发生的位移现象和产生的断面、断盘, 进而判别其性质和产状, 如同野外地质剖面。断面在静、动态图上表现为类似于正弦曲线的线状, 立体图上呈平面或曲面。

图1左图 (黑色边框线) 东濮凹陷文×××井, 3167.8m附近存在 (微) 正断层, 断层产状为22°∠77°, 断距约为16cm;右图 (红色边框线) 为四川元坝区块元×××井, 3499.6m附近存在 (微) 逆断层, 产状为214°∠46°, 断距约为8cm。

1.2 利用与断层相关的地质现象解释断层

由于井筒尺寸的限制, 无法通过观察岩层位移在成像图上识别较大断距的断层, 这也是造成电成像资料解释断层令人疑惑的原因, 实际上, 综合利用成像图上断层接触关系、断层伴生构造等地质现象特征可以解释断层。

1.2.1 断层接触关系

断层接触是一种构造接触, 侵入岩体与围岩间的界面就是断层面或断层带。电成像图上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 地层倾角矢量存在较明显的变化, 二者可做为断层解释的充分条件,

在成像图上断层接触同侵入接触、沉积接触一样, 同一深度的地层出现不连续或中断现象, 但沉积接触通常表现为不整合面, 具有区域性;侵入接触的火成岩在岩性上又较明显, 成像图上具有亮黄色 (电阻高) 和冷却收缩节理等特征。

图2左图 (黑色边框线) 下扬子陆块浙西褶断带LC×××井, 浅灰色流纹斑岩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中图 (绿色边框线) 费尔干纳盆地南部褶皱带RS×××井, 1241.0m以上地层为深灰色泥岩, 以下地层为黑灰色凝灰岩, 成像图上界面明显, 倾角矢量图上地层产状变化清晰, 呈沉积接触关系, 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右图 (红色边框线) 费尔干纳盆地南部褶皱带RN×××井, 998.0m附近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 倾角矢量上地层产状变化明显, 上部地层倾向北西, 下部地层倾向南东;地层岩性对比较困难;为一产状约为174°∠85°的大型逆断层。

1.2.2 断层伴生构造

断层伴生构造主要有断层破碎带、伴生节理、牵引褶皱、擦痕和阶步, 其中断层破碎带、伴生节理及牵引褶皱在成像图上易于识别, 可用来分析断层的存在。

(1) 断层破碎带

地层倾角矢量图上破碎带多为乱模式或无矢量点, 而成像资料上地层会表现出层理变形、破碎或可见断层角砾等反映断层存在的证据。

(2) 牵引褶皱

牵引褶皱是断层常见的伴生构造, 是断层形成过程中断面两侧地层产生的塑性弯曲。地层倾角矢量模式法和电成像图像用此来进行断层解释识别, 前者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后者可直观地从图像上观测到细微地质构造变化。

图左图 (黑色边框线)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北井, 在3600.0-3602.0m为2m厚的断层破碎带, 角砾清晰, 而下部地层层理稳定, 一致性较好, 断层带下界面在3602.0m。右图 (红色边框线)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北×××井, 成像图上在3741.5m上下地层产状突变, 界面清晰, 地层倾角矢量局部呈红模式, 断层产状为117°∠71°。

(3) 断层伴生节理

断层伴生节理是由断层引起的, 产生在断层附近的裂缝, 在电成像图上规律、成组出现, 产状近于一致, 呈正弦线状的暗色条纹。伴生节理可以做为分析依据, 综合其它资料来进行断层解释。

费尔干纳盆地RN×××井, 在717.0~721.0m井段发育一组北倾、高角度的裂缝 (伴生节理) , 裂缝下部地层呈块状, 杂乱, 见大小不等砾状颗粒, 综合倾角矢量资料, 断点解释在740m附近。

3 结语

通过对岩层位移、断层接触关系、断层伴生构造等现象的判断分析可利用电成像资料识别断层;综合利用电成像和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识别断层使解释更加直观, 断层产状更易确定, 二者相互补充, 解释更为准确;因资料解释的多解性, 生产中要充分结合地层岩性对比、常规测井曲线以及地震、钻井、地质录井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电成像测井处理及解释方法研究赖富强[Z].

测井资料认知 篇6

测井的方法很多, 目前我国常用的有视电阻率 (P) 、人工放射性密度 (r-r) 、自然电位 (SP) 、自然放射性 (r) 、侧向电流 (LL-I) 、接地电阻梯度 (JDT) 等。

1 张辰矿区内煤、岩层物性反映特征

本区地层上部为穆棱含煤组的下段, 无可采煤层。下部为城子河含煤组, 在城子河含煤组8号煤层上部有一辉长玢岩侵入体, 厚80~230米, 下面着重叙述城子河组的煤、岩层物性特征。

城子河含煤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段, 天然伽玛呈块状反映, 幅度摆动较大, 主要岩性为中粗砂岩及粉砂岩, 煤层顶底有时为泥岩或泥岩含炭, 根据散射伽玛, 视电阻率及天然伽玛曲线特征大致又可分为4个峰组。

第一峰组:包括8、8下、7、7中、7下五个煤层, 其8下、7中全区不可采, 可做为标志层对比, 8、7、7下层为局部开采, 故在散射伽玛及视电阻率曲线上常呈3~5个小尖峰。7下煤层顶板为中粗吵岩, 在天然伽玛曲线上呈一大块低异常。

第二峰组:包括6D上、中、下、6C层, 四个煤层, 在散射伽玛及视电阴率曲线上常呈四个明显的小峰, 且在6C下部有层全区发育的薄层泞灰质泥岩曲线反映为低电阻, 高伽玛值, 中密度异常明显可作为主要标志层。

第三峰组:包括6B、6A、5号三个煤层, 因6A有两个分层故在散射伽玛及视电阻率曲线上组成四个小尖峰, 另外6B顶板往往为中粗砂岩, 在天然伽玛曲线上呈一大块低异常。

第四峰组:包括3、3下、2号三个煤层, 在散射伽玛及视电阻率典线上, 3及3下煤层幅度均比较显著, 3下与2号煤层之间尚有一全区发育的2上层位作为标志层, 另外在3号煤层上部还有一个全区发育的4下不可采煤层, 中间夹薄层泞灰岩, 曲线反映明显, 另外在2号煤层下部30~40米尚有1号煤层, 电性曲线反映不明显, 主要以散射及天然伽玛定性, 可作为标志层。

2 利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及区分几个主要岩性层段

随着煤田测井解决的地质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利用测井曲线来划分钻孔地质剖面, 确定地层岩性, 已不断被地质人员所逐步认识,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放射性强度, 另外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 就是定名相同的岩石也具有不同的放射强度, 一般地说, 岩石颗粒大, 较同一沉积环境相对颗料小的来说, 表面积则小, 故在沉积过程中对放射性物质吸附能力弱, 具放射性含量低, 岩石颗粒细, 则吸附能力强, 其放射性含量高, 再者由于放射元素铀在沉积搬运过程中易与有机物质共生, 所在岩石有机质增多颜色变深, 其放射性含量往往亦增高, 根据这个一般性规律, 张辰矿区内施工4个全芯钻孔, 对照钻孔岩芯, 将天然伽玛曲线的相对幅值大致分成五个不同等分, 测试视电阻率及散射伽玛典线来划分岩性, 即将伽玛强度平均大于20r的解释为泥岩及泞灰质泥岩, 伽玛强度平均16.3~20r的解释为粉砂岩, 伽玛强度平均在12.2~16.3r的解释为细砂岩, 伽玛强度平均在7.8~12.2r解释为中砂岩, 伽玛强度小于7.8r的解释为粗砂岩, 上述解释结果与钻探柱状岩性相符。

3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断层点

岩石受应力作用发生断裂或破碎后, 有的变为疏松碎块状, 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加强, 反映在测井曲线上往往是电阻率和密度变小, 井径增大, 根据这种现象结合对比邻近孔曲线, 参照钻探资料, 就可以比较正确地确定钻孔所遇断层的位置。

确定断点一般是根据曲线上层位缺或重复, 层间距离突然缩短或加大为依据, 其特征往往是视电阻率出现低异常, 散射伽玛呈低密度异常, 井径出现扩大等现象。

4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煤层厚度及其结构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煤层厚度、深度及划分其结构, 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而我们确定煤层厚度及划分其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利用煤岩层在界面上的物性突变的特征。选择有效的测井参数, 采用最佳的测量技术条件就显得尤为突出, 张辰区选择的有效参数及技术条件是:

散射伽玛:选择源距0.5米、源强为钻602~3毫居里, 横向比例为15~25rcm/cm, 测量系统阻尼时间1.2~2.4秒, 最高提升速度1/200曲线控制在500~700米/小时、1/50曲线控制在205米/小时。

天然伽玛:选择横向比例为25~35r/cm测量系统阻尼时间为2.7~3.5秒, 提升速度同散射伽玛曲线相同。

视电阻率电位:标准电极距为A0.1M, 选择横向比例为25~35m/cm, 测量系统阻尼时间为0.21~0.45秒, 提升速度控制在1500~2800米/小时。

井径曲线:系统阻尼时间及提升速度同视电阻率相同, 供电电流为6~7m A、横向比例为15~25mm/cm。

实践证明, 张辰区内选用上述测井参数及技术条件来解释煤层厚度及结构效果比较理想, 异常比较突出, 占电误差比较小, 仅以钻探的254层取芯为例, 钻探总煤厚为227.29米, 测井解释煤厚219.25米, 比钻探薄8.04米, 误差仅为3.5%较为理想。

5 结论

张辰煤矿现以全面进入深部开采, 加强对钻孔测井资料的研究并利用钻孔测井资料解决矿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 至关重要为煤矿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及科学依据。

摘要:测井是煤田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所获得的测井资料对照岩芯进行反复对比研究, 解决生产矿井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测井资料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 篇7

岩石可钻性也是表征岩石强度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钻井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指导钻头选型、用于钻头参数优选、预测钻速、制定生产定额等。与岩石的抗压、抗张、抗剪等强度参数不同, 岩石可钻性是岩石在特定的钻井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一个动态参数, 它不仅与岩石的抗压、抗张、抗剪等强度参数密切相关, 而且取决于钻井条件钻头类型、钻头磨损情况、钻井液性能及钻井参数等。对同一岩石采用不同钻井条件, 岩石表现出的可钻性通常不同。

为了使测得的岩石的可钻性与真实的岩石可钻性相符, 在微钻头试验过程中, 规定必须确保每块岩样的实验条件保持不变, 比如, 若使用的钻头磨钝则应更换新的, 只有这样所得的试验结果才会只反映岩石本身性质的变化。此外在钻压和转速不变的条件下, 钻速也可以作为衡量岩石可钻性的指标。另外, 岩石声波时差也能够体现岩石的可钻性。因而可以运用声波时差曲线进行岩石可钻性预测, 但仅用它作为岩石可钻性预测的唯一变量可能会造成同一声波时差曲线对地层岩石可钻性多解的情况, 因此还必须辅以其他测井资料, 即基于多测井参数预测岩石可钻性。

尽管基于测井资料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法存在某些不足, 但仍然在一些油气田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钻井液抑制性

2.1 利用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研究钻井液抑制性

在传统的测井解释和常规的储集层评价中, 电阻率测井一般可用于划分渗透性地层、与孔隙度测井资料结合求取地层的含油气饱和度。无论是用于渗透性地层的划分, 还是计算含油气饱和度, 都是基于以下认识和假设:

(1) 正压差钻井过程中, 钻井液在正压差作用下将侵入井眼周围渗透性地层并驱替地层中原有流体, 使井眼周围地层孔隙中充满钻井液和不可动地层流体。根据受影响的程度和距离井眼的径向距离, 可以将井周地层划分为冲洗带、过渡带及原状地层其中过渡带和冲洗带又统称为侵入带。

(2) 地层与钻井液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地层在整个钻井过程中保持不变。

(3) 地层一定的情况下, 地层导电能力的变化取决于地层孔隙中导电流体量的变化。

因此, 对储集层, 如果钻井液侵入深度过大, 超过电阻率测井仪的最大径向探测深度后, 就可能使在仪器探测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流体性图质趋于一致, 导致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测井曲线响应值趋于一致, 结果使可能的含油气层被漏掉。

长期以来在“钻井液与地层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的假设和认识的指导下, 人们一直认为在“在泥页岩地层不同探测半径的电阻率测井仪测量到的地层应该是一样的, 都为原状地层, 即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测井曲线应该重合”这也是目前测井评价储集层的基础假设之一。也正是由于这个假设, 使电阻率测井资料在石油钻井工程中的可能应用~钻井液对泥页岩地层的抑制性评价被忽略了。

大量的数据统计及实验研究表明, 在绝大部分泥页岩地层, 所得到的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存在明显分离。这表明在泥页岩地层也存在类似渗透性地层的“侵入”效应, 正是这种效应改变了近井地带泥页岩地层的状态。那么, 泥页岩地层不同电阻率曲线间的差异到底反映了什么信息呢?泥页岩地层的有效渗透率极低, 在一般的钻井压差下都不可能产生孔隙压力渗透过程, 但泥页岩地层中富含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在与外来流体接触时极易发生水化并导致岩石性质发生变化。研究表明, 泥页岩与钻井液相互作用的速度取决于接触流体的性质、接触时间, 因此, 可以认为:在泥页岩地层电阻率曲线的分离程度包含了钻井液与地层之间的配伍性以及钻井液对地层的抑制性方面的信息。

在泥页岩地层与钻井液发生静态接触过程中导电性也发生了变化。实验也表明, 泥页岩地层电阻率测井响应中包含了钻井液对泥页岩地层水的抑制性的信息。

2.2 利用其他测井资料研究钻井液抑制性

除电阻率、声波测井之外, 由自然电位SP的形成机理也可以发现, 泥页岩水化过程将导致SP曲线中的泥页岩基线具有时间推移的特性。随着泥页岩暴露在钻井液中时间的增加, 地层水含量将发生变化, 地层的密度、中子等曲线也都将呈现时间推移性。

3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钻井液侵入状况

利用不同探测深度电阻率曲线的分离程度来评价钻井液侵入储集层的状况, 这是目前测井资料工程应用的又一领域。

电阻率测井划分渗透性地层、判断含油气地层都是利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地层流体的驱替作用造成的井周地层电阻率与原状地层电阻率差异。一般认为, 在钻井压差作用下, 钻井液进入井周地层孔隙内, 驱替其中的油气并占据原来油气分布的空间, 将使得井眼周围地层中可导电流体的体积相对原状地层增加, 可导电流体的体积随与井眼径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趋于原状地层的可导电性流体的体积。因此, 这种条件下, 井眼周围地层的电阻率将低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 两者幅度差异越大, 表明地层中可被驱替的流体越多, 则地层的含油气饱和度越高;对于含水层, 对通常的淡水钻井液钻井过程, 钻井液滤液进入渗透性地层与地层流体混相驱替的过程中, 将导致井眼周围地层流体的电阻率升高, 并高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 两者差异越大, 表明混相驱替过程越强烈。正因为如此, 在电阻率测井这一大家族中, 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探测深度的仪器来反映井眼周围不同范围内的地层。比如, 微球形聚焦电阻率测井用于反映冲洗带电阻率;深浅双侧向和深浅双感应都可分别用于测量原状地层的电阻率和侵入带地层的电阻率。综合应用这些不同深度的测井曲线, 不仅可以对储集层的含流体性质作出判断, 而且可以对钻井液的侵入深度作出评价。

理想情况下, 利用侵入校正图版在对仪器响应进行侵入校正的同时, 可以得到钻井液的侵入深度。但实际钻井条件下, 由于侵入的复杂性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侵入深度偏差较大, 因此, 近几年不少人针对特定的地层, 通过室内实验建立一些预测钻井液侵入深度的实验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 结束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测井资料找到科学的钻井方法, 较好地解决钻井中的关键性技术难点。测井资料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发展较快, 模式较多, 对于某一地区模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因此, 有必要开展后续的完善工作, 以使该技术更具适应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广告心理学课程建构下一篇:点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