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地貌(精选12篇)
花岗岩地貌 篇1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为《世界遗产名录》,这使得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增加至40个。这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经过讨论,层层筛选,才最后确定下来的。丹霞地貌被通过,说明丹霞地貌不仅在中国拥有重要地位,在世界上也被广泛瞩目。
色渥如丹,灿若明霞
丹霞地貌,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它是我国地质学界老前辈冯景兰、陈国达两位教授,于1928年在广东北部山区进行地质调查后提出的。粤北地区在距8 000年至2 000万年间,都是些山间断陷盆地,由于当时气候干燥炎热,所以在盆地中堆积了河流-河泊相,紫红色、红褐色厚层状的砂泥岩、砂砾岩。砂岩中含铁质,这些红色地层在之后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升高成为高山。由于这些地层平缓,每一单层较厚,砂岩厚度较大,因此受地壳运动影响形成许多节理和裂隙,加上铁质及钙质、膏盐质易受差异侵蚀、溶蚀,在千百万年中的强烈差异风化及重力崩塌,山体逐渐被分割成城堡状、宝塔状、钟状、柱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等各种蔚为壮观的地貌。
在丹霞地貌中,最为奇特的要属丹霞山了。位于粤北仁化的丹霞山,古名长老寨,唐末时已有佛教居士在此落脚,至南宋才有建朝供奉佛祖。但大规模开发丹霞山,则是在明朝崇祯末年。当时赣州巡抚李永茂与其弟李充茂联手抗清,兵败后退居地势险要的长老寨。李永茂见此山“色渥如丹,灿若明霞”,遂把长老寨更名为丹霞山。丹霞山山体最高峰达海拔645米,虽不是最高,但因高差大,悬崖陡壁,极其雄伟壮观,是国家风景名胜地。
分布广泛备受瞩目
地质学家常会为一些特殊的地形,以及形成这些地形的特别原因,而命名一些特别的地貌名称,如我国西北的“雅丹地貌”。雅丹为维吾尔语,意为风蚀的垄槽。在我国西北地区,在干涸的湖底或河湖堆积而成的阶地上,定向的大风会沿地层裂隙处吹蚀。裂隙在大风作用下逐渐扩大,使原本平坦的地面逐渐形成与主风向略成平行的相向排列的鳍形垄脊和宽浅的沟槽,从而使整个地面形成支离破碎状。当大风沿沟槽劲吹时,会发出各种怪声。加上沟槽植被、人烟稀少,阴森森的,令人无比恐惧,故有“鬼城”之称。此地貌虽很特别,但分布局限,况且与丹霞地貌的奇、险、美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丹霞地貌在我国分布很广,不仅分布于粤北的仁化、东昌、曲江一带的广大地区,还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也形成众多的名山。如福建武夷山、浙江方岩山和贵溪县道教圣地龙虎山。在我国北方也有分布,如河北承德避署山庄、棒槌峰等。在江苏南京也分布有这一时期的红色地层,只是厚度较小,因地壳上升幅度不大而未形成高山。在国外也有这类地貌,只是远不及中国典型。
璀璨明珠张家界
在湖南,张家界市与慈利县、桑植县一带的大片山区,过去统称为武陵源区,其峰峦多达1 500座,森林覆盖率达94%。1982年,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来此写生,被其美不胜收的风景所打动,遂写了《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颗风景明珠》,揭开了其美丽的面纱,所以当年张家界就被命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风景区面积119平方千米,最高处海拔1 300米,境内奇峰连绵,怪石嶙峋,沟壑幽深,流水潺潺,故有“峰三千,水八百”的美誉,且以神、奇、秀、幽闻名于世。1992年12月,张家界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尽管张家界地貌与丹霞地貌很相似,地层也很平坦,也是以砂岩为特征。但不同的是,张家界市是由海里形成的较纯的白色石英砂岩所组成,因此没有膏盐质,钙质、铁质也很少。其形成年代是距今3.8亿年的泥盆纪晚期。尽管石英砂岩质地更坚硬、更不易风化,但节理较多,在上亿年的流水作用下,容易发生重力坍塌,而形成城堡状、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等各种地形景观。但它不是受差异溶蚀等影响,故岩石多有棱有角,这些与丹霞地貌所在的地层时代、地层岩性、受风化机制,以及所形成地形效果等均有所不同,因此不属于丹霞地貌。
花岗岩地貌 篇2
第一章
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2.地貌学发展影响因素:地貌形成的营力(内:构造岩浆变质地震,外:流水海浪冰川风力重力人类)岩性和地质构造,内外力作用时间,人类活动
3.戴维斯“地理循环”学说:地貌发育三要素(构造时间营力)彭克<地形分析>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结果 魏格那的扳块构造学说
4.地貌学实践意义:农业生产,工程建设
第二章
1.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大地构造地貌(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地质构造地貌(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2.构造活动带:①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③洋脊裂谷带 共同特点是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形变错位,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著变质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等。
3.洋底构造地貌:大洋中脊(洋脊);大洋盆地:海岭,深海平原,海沟 4.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大陆边缘可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二大类: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边缘较为典型.大陆边缘基本上无火山活动,少有地震活动,反映了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当平静的特点.这种稳定大陆边缘过去是大陆裂谷两侧的陆壳.作为板块边界具有强烈构造活动特征.后期随洋底扩张逐渐远离,中部形成大洋盆地,两例接受来自陆地的大量沉积,成为稳定的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在太平洋周围最为典型.整个大陆边缘由海沟与岛弧或边缘山地组成,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活火山以及大部分深源地震在这个地带,频繁的中浅源地震.靠大洋一侧震源深度较浅,靠大陆一侧较深.根据活动大陆边缘的地形特征,可分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非常狭窄.东亚型大陆边缘:自海向陆依次出现海沟岛弧弧后盆地)
5.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山地:山地是一统称,是由山岭及其间的谷地或山间洼地组合而成.平原:平原是一种广阔的平缓的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一般20Om以下.多是在内力产生的沉降和外力发生加积条件下形成的.高原: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比附近低地高出500m以上的广大平坦的地面.盆地:盆地是一种复合地貌类型,由周围的山地或高原和中部的平原(或低矮的丘陵)所组成.6.地质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桌状台地,平顶山,方山,层级状山地,丹霞地貌 单斜地貌:猪背山 褶曲地貌 穹窿构造地貌
断裂地貌(断层地貌)1.断层崖2.断层线崖3.断层谷4.断块山与断陷盆地:是在地垒和地堑的构造基础上形成的。
火山与熔岩地貌1.火山地貌:火山口、火口湖、火山锥。2.熔岩地貌: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等。
7.地壳均衡理论:岩石圈浮在密度较大的软流圈之上,且地表高程为地壳密度和厚度变化的函数理论,地壳均衡解释了大陆和洋盆之间高度差异以及更小规模地貌现象和高度差异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1.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球状风化);化学风化作用(P30)2.风化壳的发育阶段: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岩(碎)屑型风化壳;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①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富钙阶段)②化学风化的中期阶段(富硅铝阶段)③化学风化的晚期阶段(富铝铁阶段)3.重力和运动状况:蠕动,崩塌,滑坡
崩塌: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石块和碎屑层等,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地向坡下崩落,在坡麓形成倒石堆,这一过程称为崩塌。发生突然;速度块;破坏性大;形成倒石堆。
滑坡: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类型(物质组成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关系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滑体厚度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滑动年代①古滑坡②老滑坡③新滑坡④发展中滑坡;运动形式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蠕动:土层岩层和它们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移动现象.分类:疏松散碎蠕动.引起原因:强干湿温差变化,一定黏土量,一定坡度;基岩岩层蠕动.引起原因:湿热由于干湿和温差变化,寒冷由于溶洞作用
4.辨别古滑坡形态标志①滑坡壁遗迹②反坡台阶,池沼或湿地③坡脚出现渗泉,弧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④斜坡上单沟转向与双沟同源⑤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⑥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
第四章 流水地貌
1.沟谷的发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切沟,冲沟,坳沟
2.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自上游到下游可分为以下三部分:集水盆,沟谷主干,洪积扇:暂时性沟谷水流挟带的大量泥沙、碎屑物质在出山口处堆积的扇形堆积体称为洪积扇.3.洪积扇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特征:自扇顶至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砾石粒径大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其间发育有砂,亚粘土等物质充填废弃河道而形成的充填构造.扇中相:位于洪积扇的中部,组成物质比扇顶细,主要由砾石、砂和 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4.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要有充足的水源;有利的地形条件
5.泥石流的类型(泥石流物质结构流态特点:粘性泥石流-泥石流做等速运动;阵流现象;形成沟谷阻塞现象;有高而陡的龙头.稀性泥石流-泥石流做不等速运动;不易形成沟谷阻塞和阵流现象;无明显龙头.泥石流物质组成:泥流,泥石流,水石流.泥石流激发因素:冰川泥石流,暴雨泥石流,地震泥石流)6.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层流与紊流 环流 旋涡流 7.河流作用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流水加深河床与河谷,使河床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称为下蚀作用或称下切侵蚀,垂直侵蚀.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在下切过程中所形成的坡折,河流的源头,受到流水的侵蚀不断向上游或河间地地带推进.侧蚀作用:流水拓宽河床和河谷的作用称侧蚀作用)(二)河流的搬运作用:方式主要有推移,跃移,悬移(搬运量大)溶解质搬运.8.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侵蚀基准面可分①终极侵蚀基准面:把海平面作为外流河的-②局部侵蚀基准面:指局部河段下切侵蚀的界限.9.河床的均衡剖面
当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时,这时的河床纵剖面呈现为 一条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这条凹形剖面称为河床的均衡剖面。河床的均衡剖面是一条理想化的河床纵剖面
(三)冲积河床的平面形态 1.顺直微弯型 2.弯曲型 3.分汊型
4.游荡型(散乱型)
三、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谷底部分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称为河漫滩.(二)河漫滩的类型 1.河曲型河漫滩 2.汊道型河漫滩 3.堰堤式河漫滩 4.平行鬃岗式河漫滩
四、阶地
(二)河流阶地的成因
阶地在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二个阶段:①河流以侧蚀作用或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宽广的谷底。②河流下蚀作用加强,河床位置降低,两侧谷底位置相对抬高而成为阶地。引起河流下蚀作用加强的原因主要有: 1.构造运动 2.气候变化
(1)干湿变化(2)冰期、间冰期变化所形成的阶地 3.侵蚀基准面下降:海面下降或局部基面下降
(三)河流阶地类型P70 1.侵蚀阶地 2·堆积阶地 3.非旋回性阶地
五、河谷的不对称
1.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 2.构造和岩性影响 3.构造运动影响 4.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 5.小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 河口地貌
一、入海河口的分段P73依据以及特点 1.近口段 2.河口段 3.口外海滨段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条件)1.水下三角洲阶段: 2.沙岛与汊道形成阶段: 3.三角洲形成阶段:
(三)三角洲的沉积结构
从沉积相的角度,按照河口区水动力、沉积物和生物组合等,一个完整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分以下三部分。1.三角洲平原相 2.三角洲前缘相 3.前三角洲相
(四)三角洲的分类P78 按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可分为:①鸟足状三角洲。如密西西比和三角洲。②扇形三角洲。③尖头状三角洲。如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和西班牙的埃布罗河三角洲。④岛屿状三角洲。如恒河三角洲。按河流作用与海洋作用的对比关系,可分为:①高度建设性三角洲;②高度破坏性三角洲。
按河口水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可分为:①河流型,②波浪型,③潮汐型
第六节 流域地貌
分水岭迁移的结果,有时使得溯源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他河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河流称为被夺河。1.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P84
第五章 喀斯特地貌
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由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在世界分布:广,面积大,占地球面积1/10 研究意义:水文与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考古资源;水库漏水;地基塌陷;农业
一、喀斯特作用的化学机制 CaCO3+CO2+H2O→Ca2++2HCO3-
三、喀斯特水的动态
1.垂直渗透带(充气带)垂直溶洞 2.季节变动带(过渡带)垂直与水平地下溶洞 3.水平流动带(饱水带)水平溶洞 4.深部滞流带(承压带)蜂窝状小溶洞
喀斯特地貌影响因素:气候(温度);构造发育程度;可溶性岩石;水流动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
一、地表喀斯特地貌 1. 2. 3. 4. 5. 石芽与溶沟: 溶斗与落水洞:
溶蚀洼地与溶蚀谷地: 干谷、盲谷和地下河: 峰丛、峰林和孤峰:
二、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的溶蚀地貌
溶洞的堆积地貌:化学,机械,生物
洞穴化学堆积: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灰华等。
第三节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一、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简答)1.早期
当石灰岩上的非溶性盖层被剥除后,石灰岩体露出地面,喀斯特地貌开始发育.地面上出现石芽溶沟,并有少量的溶斗落水洞出现,以地表水系占优势.2.中期 形成复杂的地下水系和地下洞穴系统.地表广泛发育溶蚀洼地干谷盲谷溶斗等.出现许多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峰丛和峰林等地貌.3.晚期
广泛发育地表水系.整个地面发育成宽广的溶蚀平原,平原上堆积着石灰岩残积红土及孤峰与残丘.二、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简答)1.热带及亚热带季风型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喀斯特作用强度大,速度快,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而典型.2.地中海型
此带夏季干热,冬季湿冷,水热条件不及热带,故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如热带典型,但比温带强,几乎所有的喀斯特地貌都可以在这里发育.3.温带型
水热条件不及上述二类型,有明显的干季,喀斯特作用不强,地貌不明显.以溶隙溶孔和小型溶洞为主.喀斯特泉较发育.4.寒带及高山型
气温低,地表终年冻结或季节性冻结,喀斯特作用受到限制,只有少数的圆洼地和小型溶斗,在永冻层以下有时也有地下水流和小溶洞生成.5.干燥型
气候干旱,喀斯特作用无法进行.为古遗迹.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第一节 风 沙 流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在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风蚀作用:风经过地表时由于风压力作用,将地表松散沉积物者基岩上风化物吹走,使地面破坏的作用.二、风蚀地貌形态 1.石窝:
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3.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4.风蚀雅丹:不是发育在基岩上发育在古代河湖相土状堆积物中 5.风蚀洼地
第三节 风积地貌
世界沙漠分布:是陆地面积1/10在西南亚北美 主要沙漠类型:P112
第五节 黄土地貌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土状堆积物。2.黄土的特性
颜色为灰黄色或棕黄色;质地均一,以粉沙为主,细沙和粘粒较少;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为主,富含碳酸钙;无沉积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具有湿陷性和潜蚀作用;含埋藏古土壤层;抗蚀力较小。
以上为原生黄土的特性,次生黄土往往具有沉积层理,粒度变化较大,孔隙度低,无明显的湿陷性。
三、黄土地貌的类型
沟谷和沟间地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一方面系现代的流水侵蚀作用和重力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受黄土覆盖前的古地貌影响。
(一)黄土沟谷地貌:切沟冲沟河沟
(二)黄土沟间地地貌 1.黄土塬 2.黄土梁 3.黄土峁
黄土梁和黄土峁经常密集的分布在一起,统称为黄土丘陵。4.黄土涧
(三)黄土潜蚀地貌
黄土潜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黄土碟、黄土陷穴、黄土桥、黄土柱等。
第七章 冰川地貌(冰蚀,冰,冰水堆积)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演化
(一)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量,地形
(二)成冰作用
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一系列的“变质作用”才能形成冰川冰。这一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二、冰川的运动
冰川的运动主要是通过冰川内部的塑位变形和基底滑动来实现的。对于中低纬的小冰川而言,以基底滑动为主;而高纬大陆冰川则以塑性变形为主。
三、冰川类型及其演化
(一)山岳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
(二)大陆冰川:冰盾和冰盖
第二节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蚀作用
1.冰川的挖蚀作用 2.冰川的磨蚀作用
二、冰蚀地貌 1.冰斗、刃脊和角峰 2.槽谷和峡湾
3.羊背石: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平行,指示冰川运动方向.第三节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
三、冰碛地貌 1.冰碛丘陵 2.侧碛堤
3.终碛垄(终碛堤、前碛堤)4.鼓丘:由冰碛物组成
四、冰水堆积地貌 1.蛇形丘
2.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 3.冰水扇、冰水平原和冰湖三角洲
第四节 第四纪冰期
一、冰期与间冰期
四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奥陶纪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第四纪冰期 李四光把我国境内第四纪冰川作用划分为鄱阳,大姑,庐山和大理冰期.与阿尔卑斯山区的贡兹(群智)民德,里斯和玉木冰期相当.二、冰期的划分
1.冰碛物的岩性组合和风化程度 2.间冰期沉积 3.冰川堆积地貌 4.冰蚀地貌
通过上述方法划分冰期时,要注意各种方法所得结果的互相验证,重视冰川地貌类型组合或冰川沉积系列的分析。
第八章 海岸地貌 第一节 海岸的动力作用
一、波浪作用
(一)深水波浪的特性
是指水深大于1/2波长的水深处的波浪。可视其运动不受海底摩擦的影响。
1.深水区的波浪运动是通过水质点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作圆周运动来实现的。
随时间的变化,水质点在轨道上的位相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波浪的向前传播。波浪的传播只是波形与能量的传播,水质点仍在原地做圆周运动。
2.波浪在向前传播的同时,能量也向下部水层传播。
自海面向下随深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水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波高)则以等比级数减小。当海底深度大于波长时,波浪对海底作用已很微弱(1/2波长处仅有表层的1/24)。
由风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其运动轨迹为不封闭的圆形或椭圆形(受温度、密度、风力的变化等影响)。风浪在风停息 后或离开风区向外传播就转变为涌浪,其运动轨道为封闭的圆形。
(二)浅水波浪的传播与变形
当波浪传播到海底深度小于1/2波长水深处,受海底摩擦的影响,波浪发生变形,转变为浅水波浪。1.运动轨道的变形
水质点的运动轨道由深水区的圆形轨道变为呈不对称的上凸下扁的椭圆形轨道。
自水面向下轨道半径不断减小,轨道变得愈来愈扁平,到海底,水质点仅作平行于底面的直线形振荡运动。2.波浪破碎
轨道的不对称,也使得波形呈现出不对称性。在向岸传播过程中,波形不对称愈益显著,前坡愈变愈陡,后坡愈显平缓;轨道上半部波动流速大,下半部波动流速小,使得向岸的波动流速大于向海的,愈近海岸,波动流速的不对称愈显著。当波谷的速度赶不上波峰的速度时,即发生波浪的翻转破碎,波峰与波谷的分离,即波浪破碎。3.波浪折射
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如波向线与等深线或岸线不垂直而成一偏角,则波向线将逐渐偏转,趋向于与等深线和岸线垂直,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
二、潮汐与潮流作用
l.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影响海岸带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戴维斯据海岸带潮差大小,把海岸分为: 弱潮海岸:潮差<2m,多发育河流三角洲、堡岛等
中潮海岸:潮差2-4m,多发育潮汐三角洲、潮汐通道、潮滩、盐沼等
强潮海岸:潮差>4m,多发育有潮滩、盐沼等为主的地貌组合。2.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引起海面的定期升降,使波浪作用范围扩大: 按潮汐引起的水位变化,可把海岸带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三、近岸流 1.沿岸流
分布在破浪带与岸线之间,流动方向与局部海岸线平行的一股海流。其成因有两种:
①当波峰线与岸线斜交时,由于波浪折射作用,在波浪带与岸线之间产生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
②河流入海,咸淡水混合,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沿岸流。如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后形成的浙闽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等。2.近岸循环流
近岸循环流由自外海缓慢输送到碎浪带的整体水流、沿岸流和离岸向外的裂流三部分组成。
波峰线与岸线平行或斜交(沿岸流的雍水作用)均可形成。
二、海蚀地貌 1.海蚀穴、海蚀洞 2.海蚀崖 3.海蚀平台 4.海蚀拱桥 5.海蚀柱
三、岩性和构造对海岸的影响 1.岩性对海岸地貌发育的影响 2.地质构造对海岸发育的影响 第四节 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
(一)中立点(线、带)的概念:
假设条件:波浪前进方向与岸向垂直,波浪力大小不变,水下岸坡为平直的斜坡,海岸由相同成分和相同粒级的松散物质组成。中立线附近,沉积物作等距离往返运动;中立线以上主要作向岸运动;中立线以下主要作向海运动。
(二)均衡剖面的塑造
中立线以上,由于物质的不断堆积,坡度逐渐加大,重力切向分量作用越来越大;中立线以下,由于物质的不断堆积,坡度逐渐变小,重力切向分量作用越来越小。最后,水下岸坡形成一条统一的凹形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所有的泥沙都在原地随进、退流做等距离来回摆动,全部处于中立状态,这条凹形曲线称为海岸的均衡剖面。均衡剖面是理想化的海岸剖面,实际剖面只能与之接近,达到暂时、相对的中立状态。影响均衡剖面塑造的因素:
①岸坡坡度:岸坡坡度较大时,形成海蚀型海岸;岸坡坡度较小时,形成海积型海岸;岸坡坡度中等时,形成海蚀-海积型海岸。②波浪作用力:波浪作用力变小,中立线上移,岸坡坡度变陡;波浪作用力变大,中立线下移,岸坡坡度变缓。
③泥沙粒径:粗颗粒物质组成的岸坡较陡,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岸坡较缓。
地貌名词“鼓丘” 篇3
主持人:
武汉大学崔炳光教授致函编辑部,提出沿用已久的“鼓丘”(drumlin)一词乃由drum(鼓)而来的误译,drumlin实际上是从盖尔语(Gaelic) druim(山脊)演变而来。果如是,“鼓丘”这一术语是否需要重新审定,抑或重新命名?请听本期嘉宾意见。
崔炳光:
1.“鼓丘”一词的由来和问题
1951年出版的《地形学》[1]
提到“在爱尔兰现出名叫drumlin的丘陵群”。可见当时这个外文词还没有中译名;1954年出版的《地貌学原理》
[2](中译本),把书中的这个地貌名词друмлины(drumlins)译成了“鼓丘”;而1980年出版的《地理学辞典》
[3]
(中译本),编译者否定了“鼓丘”这个译名,改译成“脊背丘”,而且在该译本中加了“脚注”,说明理由;并指出译为“鼓丘”显然是根据英语中drum(鼓)一词而误译的。
2.否定“鼓丘”这一译名的依据
为了考证drumlin一词的确切含义,现从查考到的几本外文辞书中摘录几条有关的注释罗列如下:
“drumlin [Gael. druim the ridge of a hill.] Geol. An elongate or oval hill of glacial drift.” [4]
“drum (a)A Scottich term for a long narrow ridge; (b) drumlin.”
[5]
“drumlin A smooth streamlined mound, usually oval or egg瞫haped in plan, that is composed of glacial till...”[6]
由此可知,drumlin是从盖尔语(Gaelic) druim(山脊)演变而来的。drum是苏格兰术语,也是drumlin的同义词,与“鼓”毫无关系。由此可见把drumlin译成“鼓丘”应为误译。
3.误译产生的后果
尽管曾有人指出该译名的错误,可是无人关注,以至以讹传讹,没完没了。迄今为止50多年来在国内先后出版的地貌、地质、地理、测绘等学科的教材、有关辞书以及各种外汉字典,全都把drumlin错译成“鼓丘”,即便是通过了审定、正式公布的《地理学名词》
[7]都未能得到更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势必要重新审定,且刻不容缓。
4.两点建议
关于译名是否采用“脊背丘”,还有待斟酌。曾有人提“鼓丘又称蛋丘”以及《地理学名词》对该词条注释中的所谓 “平面成卵形”,都不恰当,应是“在平面图上呈蛋形”。 建议就用蛋形丘oval (egg shaped) hill这个名词。一方面可与另一冰川地貌名词蛇形丘进行对比;另一方面用这个能在平面图上恰当反映这一地表形态的形象化名词,如同蛇形丘,新月形砂丘,牛轭湖等一样,通俗易懂,而且名副其实,词达其意。
为了使这一名词达到规范和统一的要求,应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审定。
“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应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上述错译名词必须重新审定。
尤联元、郑度:
1.查阅如下一些权威性的大词典和专业词典,它们是:
(1) 《大英百科全书》(中译本),1999,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2007,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英汉科技大词典》,1998,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 《英汉地质词典》,2002,地质出版社
(5) 《汉英地质词典》
(6) 《德汉地质词典》,1987年,地质出版社
(7) 《牛津地理学词典》,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 《地貌学辞典》,2006,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 《地理学名词》,2006,科学出版社
(10) 《地理词典》,1979,香港万源图书公司
(11) 《现代地理学辞典》,1990, 商务印书馆
(12) 《地理学辞典》,1980,商务印书馆
经查,发现仅(12)将该词译为“脊背丘”;(8)和(10)解释为“鼓丘”,也称“蛋丘”。
词典(1) 提到“drumlin”一词来源于盖尔族语词。崔先生在文内称,“drum是苏格兰术语,也是drumlin的同义词”。
2.权威的地貌学百科全书獷ncyclopedia of Geomorphology上关于“drumlin”的解释是:A drumlin is a smooth stream瞝ined dome瞫haped hill formed beneath flowing glacial ice. Drumlins have the shape of an inverted spoon elongated in the direction of ice movement with the long gentle slope pointing in the direction toward which the ice moved. 注意:他采用了“dome”和“an inverted spoon”两词来说明。前者意为比较浑圆,地质上常译为“穹形”和“盾”状,与鼓形相比,在具有浑圆外形这一点是一致的,但“鼓”比较平,而“穹”则有隆起。总体差别不是太大。后者意为倒置的汤匙,可以理解为与“半个蛋”的外形相似,当然,它的外形顺冰流方向比较狭长。
3.据《大百科全书(精粹本)》(2002年版),词条“鼓 drum”释义中表述:中国各民族流行的鼓 主要有以下几类:圆柱筒形鼓、粗腰筒形鼓(其下可再分为大鼓、堂鼓、腰鼓等)、浅筒形鼓、细腰筒形鼓等。可见,“鼓”的形态是多样化的。
总体意见和建议: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drumlin”的具体形态与“鼓”还是比较相近的,所以译成“鼓丘”也不能算是错了。经过50多年的实践,在大陆和港台都沿用至今,“脊背丘”一词反而不普遍。建议不妨继续沿用“鼓丘”一词,可以加注:也称为“蛋形丘”。这样可能更好些。
黄润华:
崔先生的质疑有道理,而且从尤联元、郑度两位先生查证的大量辞书解释看,的确是应该叫做“蛋形丘”。
不过,我还是同意他们的总体意见,但是我想修改其中对“鼓”的解释。以前把drum误认为是英文中的“鼓”固然是错了。我想提一个移花接木和约定俗成的办法。
1.移花接木:汉语中的“鼓”不仅是单指那种打击乐器,而且还可以作动词和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鼓包”和“鼓胀”等词条。这个“鼓丘”可以理解为“鼓鼓的小丘”“鼓胀的小丘”或“鼓起来的小丘”,不一定非要指“像一面鼓的小丘”或“鼓形丘”(幸亏前人没有翻成“鼓形丘”,给咱们留了一条“变通”的后路)。因此,你们稿中的3是否可以利用这种移花接木的解释,而不必要去探究鼓的多样化。当然,“蛋形丘”的确是较恰切的译法,作加注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2.约定俗成:就是尤联元、郑度两位先生提出用了50多年的理由。
周尚哲:
C. Embleton 和C. AM King 的名著獹lacial Geomorphology1975年第二版中,对drumlin做了长达29页(401~429,含2页参考文献)的论述。涉及drumlin的概述、形状、物质组成、分布、成因理论。简单来说,比较强调其拉长的流线型形状(有时长达上千米,未发现高于60米的,长宽比大体是2.5~4∶1);物质组成主要是冰碛物(有时含沙甚至黏土、夹冰水层状结构,常有基岩核,甚至纯粹为基岩);主要分布地区是北欧和北美大冰盖作用区(如苏格兰、爱尔兰;威斯康星中东部有5000个,纽约州中西部有10000个等等)。Drumlin的形成有许多解释。一种意见认为,冰碛鼓丘的形成过程是,首先形成冰下冰碛物,之后冰退,使冰碛物有充分的时间完全冻结,之后又经历冰川前进,将冻结的冰碛物侵蚀成流线型形状,冰退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drumlin。这与冰碛丘陵又完全不同。而基岩鼓丘完全由冰川侵蚀形成,与羊背石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位置常处于低洼地带,而羊背石常在冰床陡坡或高起的部位。鼓丘比较凸起而羊背石较平缓。
像这样自然形成的东西,实际上并没有十分规则的形态,它不一定总是像“鼓”,也不会总是像“蛋”。我本人被威斯康星大学的D.Mickelson教授带着见识了威斯康星地区的许多drumlins,但由于植被覆盖,只能看到轮廓和一些剖面。
汉语最初把drumlin译成鼓丘,正像崔炳光先生说的,有一点误会。但对照一下,还是基本上符合的。上述专著的开篇说:“The term drumlin is Gaelic origin, being derived from druim, a word for a mound or rounded hill, and has been used in glaciological literature since 1866. It refers to the small round, oval or elongated hills, which diversify some areas of glacial deposition and which are largely, if not entirely, composed of till.”虽然druim并不是drum或“鼓”,但最初所指“土石堆或圆形小丘”也颇像鼓。所以我认为现在不宜改动,关键是要理解它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不要“望形得义”就是了。
科学术语的汉译有许多都莫名其妙,如寒武纪(Cambrian)、泥盆纪(Devonian)等等,原都是英国的地名,但全不音译。类似的科学术语,可能很多都是从日文中转过来的,现在去改动,可能有困难。
参 考 文 献
[1]葛绥成.地形学(修订本).上海:中华书局,1951.
[2]邦达楚克.地貌学原理.北京地质学院,译.北京:北京地质出版社,1954.
[3]穆尔W G.地理学辞典.刘伉,陈江,周陵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Webster餾 Collegiate Dictionary, 5瞖, G.&C. Merriam Co. Publishers, Mass. U S A,1945.
[5]Glossary of Geology, 2瞖, 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 Virginia, 1980.
[6]Dictionary of Geography, Aronld Heinemann, Printed at India Printers, New Delhi, 1984.
浅谈中国的丹霞地貌 篇4
此次, 列入“中国丹霞”联合申报项目的六个景区, 分别为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 (包括龟峰) 、广东丹霞山、湖南莨山、福建泰宁、浙江江郎山。可以说此六大景区代表了我国南方湿润气候地带的丹霞地貌的不同发育阶段, 他们各自所具有的丹霞地貌景观特色成为“中国丹霞”的形象。这些景区都有良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 所有的景区都有溪水、河流经过。这些景区林木生长茂盛, 生态自然环境良好, 丹霞特色峰林很多, 形成了红山绿水、红崖绿树的自然景观, 构成了世界上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 丹霞地貌是一种沙砾岩石地层构造, 并经风雨水侵蚀的具有身陡、麓缓、顶平等特点的石墙、方山、石柱、石峰等奇怪险峻的丹霞崖壁地貌, 还是世界上最美的分布广泛具有很高价值的自然地理资源。
下面将逐一简单介绍一下这六个景区的丹霞地貌, 以作为了解中国的丹霞地貌。
第一、贵州赤水
贵州赤水的丹霞地貌当数全国第一。贵州赤水选取的是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景观“五柱峰景区”作为贵州赤水丹霞地貌的代表。“五柱峰景区”是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重要资源代表性景观之一的。“五柱峰景区”是能表现出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发展。“五柱峰景区”的面积为20平方公里, 其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很高, 是中国境内丹霞地貌中的典范。黄进在赤水考察后说:“赤水丹霞地貌面积之大, 发育之成熟典型, 壮观美丽之程度, 当数全国第一。”中国贵州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非常高的旅游价值得到认可, 认为是丹霞的典范, 中国丹霞地貌的表率。
第二、江西龙虎山
江西的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 有着“龙虎丹霞天下稀”的美誉, 是我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典型的代表了地质演化史中“老年期丹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位专家斯图尔特和龚鹏对龙虎山均有很高的的评价。斯图尔说“龙虎山的自然风光与当地地质与人文景观结合得妙不可言。”龚鹏认为龙虎山是世界丹霞地貌景观的典范。通过斯图尔特、龚鹏的意见, 可以看出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典范。
第三、广东丹霞山
广东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广东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公园, 它能都代表广东地区的丹霞山地貌。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广东韶关市东北郊, 总面积219平方千米。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盆地中, 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气象万千。自1988年以来, 丹霞山先后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四项国家级牌子, 2004年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还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有丰富多彩的人文特点。舜帝南巡奏韶乐、等许多的历史故事传说, 灿烂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别传禅寺等, 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第四、福建泰宁
福建省泰宁县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福建省泰宁县的丹霞面积约为170平方公里, 其山水秀丽洞穴奇特、生态原始和峡谷幽深构成优美的丹霞景观之一。泰宁县的地貌主要以大块的崖壁为主, 丘陵尖峰兼而有之。我国“世界遗产申报组”专家程黎说:“泰宁属于丹霞地貌第一个的青年期代表, 具有其他丹霞地貌不可替代的优势, 也可以说, 泰宁丹霞地貌在申报中不可缺少, 如果少了泰宁丹霞地貌的话, 那丹霞地貌就不完整, 没有一整套的演变过程。”泰宁丹霞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青年期低海拔山原--峡谷型丹霞的唯一代表。
第五、湖南莨山
湖南莨山是我国丹霞地貌风景区中品位和丰度最优美且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之一。其丹霞地貌从幼年期、壮年期至老年期的遗迹均有发育。湖南的莨山是一座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馆”。湖南莨山丹霞地貌类型多, 共有70来处主要地质地貌景点。湖南莨山丹霞地貌博物馆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自然资源瑰宝。
第六:浙江江郎山
浙江省衢州市的江郎山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江郎山还有历史名镇廿八都, 碧波浩渺的月亮湖和古道雄关仙霞岭和神鬼莫测的戴笠故居等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江郎山有我国丹霞第一奇峰——三石峰, 是全国一线天之最。
根据以上简要的介绍, 可以看出, 这六个景区的丹霞地理情况实实在在的代表了我国丹霞地貌的特征。并且, 根据地貌发育的典型性、地貌景观的优美性、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区域的连续完整性、管理条件的可行性和研究程度的深入性, 这六个原则, 则这六个景区完全具有典型代表性, 而且这六个景区完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
摘要:中国丹霞地貌具有突出普遍的地球科学价值、景观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生态学价值, 是世纪遗产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举例简单介绍中国的丹霞地貌。
黄花岗游记 篇5
2010年4月5日清明节,伴着蒙蒙的雾气,我们乘车前往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纪念胜地-----黄花岗烈士林。早在初中时就有学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就义故事,没想到能够真正的看到烈士们庄严的陵墓,亲身体会革命先烈的精神。
踏上石阶,仰望“浩气长存”的金色大字,漫步于苍松、翠柏、黄花簇拥的宽阔墓道,遥望那高耸屹立的七十二烈士墓碑的时候,会倍感这里是何等的庄严肃穆,正气凛然,一种对先烈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渐渐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历史„„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1911年3月29日的清晨,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走上广州街头,高举义旗,开始了推翻满清暴政的武装起义。他们中有工人、农民,有各省云集广州的同盟会精英,更有匆匆归国起义的留日学生,他们中有人刚刚做了父亲,有人正要结婚,但为了共同的理想,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形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他们毅然起义,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他们义无反顾,捐躯报国。凄厉的枪声,撕扯着天空,起义最终,失败了。七十二烈士的血,涌流着,又点燃被掐断的呼喊。同盟会会员潘达微不顾清廷禁令,将烈士骸骨七十二具收葬于广州红花岗,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黄花岗。然而,72名烈士的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用鲜血与生命震动了全国,震动了世界,七十二烈士的血,燃烧着,筑起了守卫真理的城堞,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伴随着脑海里浮现出那段熟悉的历史,千层棘榛,千层迷雾都消散在了陵园中。看到那棵孙中山先生亲手种植的青松,那棵如今已长成大树的小树苗时,我猜想,当初孙中山先生定是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种下了这棵树,它代表了中国革命希望,定会长得葱葱郁郁,也必定会见证胜利的实现。如今,如他所愿,参天大树树枝浓郁,像不朽的革命精神在一代代人血液里流淌。
走进陵园深处当一个个墓碑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不由自主的深深鞠躬,心里默默的感激着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血腥的暴虐尽可挤满本本日历,但页页日历也是铁石肝胆的记录,撒着血滴,也撒着学的歌声。难以想象那个动荡的年代,作为一名革命者,当一次次的起义失败了,未来革命能否成功也看不清希望,自己的付出生命的风险是不是真正的值得都毫无所知时„„那需要怎样的一种勇气、不顾后果才会加入起义行列,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
也许那就是信念:横眉暗霾长空,惊雷四伏;冷对疮痍大地,狼奔豸突。就算坐穿牢底,仍高歌信仰磅礴的歌;举步刑场,仍迈向人生光明的路。是那对国家独立革命必胜的信念、对未来民主富强的信念。它如宗教般让人狂热、无法自拔,使人甘愿倾其所有为其付出尽管旁人看来无法理解,甚至被人视为愚蠢!没有人愿意在花样年华就永远睡去,唯独绿色的他们,为了保护身后那群白鸽子的梦,自动匍匐在地下筑起一座长城。我不竟想到了石沉大海的邓世昌,甘愿流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鉴湖女侠秋瑾„„他们用生命换来了革命的前进,虽然让人惋惜那年轻的生命,但又让人肃然起敬。
偶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特殊的墓碑。它没有其他烈士墓碑那么庄严、气派,应该不是和其他烈士同一时间埋葬的,它只是静默的躺在那里,看似孤寂,墓碑前的红蜡烛却依旧燃烧。无名的英雄泉下有知定感欣慰,因为后人们没有忘记他。
蓦然,我懂得了——生命的永恒就在于此。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的精神会被永远祭奠。当死亡成为历史,当坟墓成为过去,人类还仍旧会记得,仍旧会铭记,那就是永恒。
泰山花岗岩 篇6
传说,泰山是盘古逝世后变成的。远远望去,泰山如同一位高大威武的巨人,静默地伫立着,仰望辽远蔚蓝的天空,俯瞰广阔富饶的大地。从未有人目睹此庞然大物是如何拔地而起,又如何演变成今日的面貌。我不禁惊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扇子崖之西是巍峨的傲徕峰,“近看与岱齐,远看在山腰”。轻盈的白雾环绕于山顶,为傲徕峰平添了朦胧绰约的风姿和神秘肃穆的气息。山木郁郁葱葱,深绿色的树叶与傲徕峰的险峻深邃相辅相成。山的表面并不平整光洁,大块的岩石突兀着,仿佛是堆砌而成,而石块又组合得尤为自然,方形的,圆形的,它们的搭配,在刻意与随意之间,恰到好处。
沿着山石,汩汩流下清冽的山泉,泉水蜿蜒。走近岩石,仔细观看,棕黄色的花岗岩居多。岩石上,清晰可见仿佛流动的花纹。白色的岩纹似乎从岩石深处喷薄而出,像藤蔓般蔓延到岩石上,又像是心灵手巧的画师精心描画了它们。有的岩石纹路粗犷豪迈,宛如国画中的“泼墨”;有的花岗岩上纹理极稀疏,恰似“留白”,令我观赏得如痴如醉。黄色岩石中也夹杂灰色的花岗岩,它们的纹理愈发清晰,远看连成一片的岩石,仿佛涌动着波涛的深蓝色的大海。岩石缝隙间,不知名的野草探出头,宛若为冰冷岩石妆点。
抚摸着坚硬的花岗岩,思绪已飞向远古时代。我仿佛看到地壳下沸腾翻滚的岩浆,那是花岗岩最初的模样。岩浆被禁锢在阴暗的地底,饱受煎熬,但它不屈不挠。终于,热血沸腾的岩浆冲破地壳,冲出地面,见到天日。它见了世面,增了阅历,曾经的冲动与热情,曾经的磨折与历练,凝结成稳重与坚实,风吹日晒磨灭不了,地动山摇恐吓不了,花岗岩一如既往地坚挺,构成泰山这雄奇的画卷。
渐渐地远离泰山。我不舍地回望,心中敬意无限。
点评
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甚多,而作者将眼光聚焦于泰山花岗岩,视角独特。作者细致描写花岗岩之美,不仅绘其色,摹其形,而且想象其艰难的形成过程,揭示其沉稳、坚实成就了今天泰山的独特之美。古往今来,以泰山为写作对象的文章不胜枚举,而此文另辟蹊径,难能可贵。
【作者系北京市十一中学校学生,指导并置评:雷其坤】
花岗石表面的清洗方法 篇7
近几年, 随着石材开采和加工技术的提高不断提高, 花岗石的用量已占了石材用量较大的比例。而且花岗石质地坚硬、耐磨损, 花色匀称、光彩亮丽, 耐候性又好, 是室外装饰材料的最好选择。但是由于花岗石呈晶体结构, 沙眼和裂隙比较丰富, 吸水率比较大, 极易藏污纳垢。尤其是当人们将花岗石的表面经过非抛光处理制成的一些粗糙表面时, 像火烧面、荔枝面等, 这些石材表面的微孔都是开放的, 施工过程中的涂料、油漆、水泥浆等滴落在其表面时容易形成深层或粘附力极强的污染。日常生活中的灰尘、油污、果汁和色渍等也很容易吸附和渗透其中。同时, 花岗石中的矿物成分比较复杂, 尤其是一些浅色花岗石中的铁质成分, 在潮湿的条件常常会产生锈变, 表现在石材的表面上, 就是块块黄斑。那么, 如何清除花岗石受到的这些污染和病变呢?
应该讲, 花岗石由于质地上和晶体间的毛细作用容易产生一些深层污染, 给清除这些污染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但是, 也正是花岗石质地上的特性, 使其选择清洗方法和清洗剂的范围变得更广泛一些。油漆或颜料滴落在花岗石上时, 除了粘附在其表面上, 还有一部分渗透进了石材浅表层。清洗前先要用薄薄的刀片剥离石材表面之上的污染薄层, 然后再用所选择的清洗剂开始清洗。清洗剂的选择, 如果有以往相同或类似的清洗经历, 那么可以根据经验直接去选择和使用相应的清洗剂。否则, 就要试着去进行相应的选择和试用, 但切忌滥用和乱用。一般来讲, 多数油漆和有机颜料对溶剂类清洗剂较为敏感, 使用时可根据情况擦拭或浸泡。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 篇8
14岁那年, 林觉民进入全闽高等学堂。当时, 孙中山等人为了拯救祖国, 宣传革命和民主思想, 组织革命团体, 接二连三地发动武装起义。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 林觉民在课余时间常常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谈论时局, 慷慨激昂。他一再向同学们讲述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看法, 受到大家的赞扬和拥戴。他献身革命的壮志逐渐树立了起来, 和一些同学探求祖国和民族独立自主的道路。他们经常秘密集会, 组织活动。
1905年林觉民在家乡和陈意映结婚。两人感情十分融洽。他曾撰写过一篇题为《原爱》的文章, 阐述青年男女对爱情应持的态度, 被人称赞为“理义公正, 才情高绝”。然而林觉民并没有沉溺在幸福温暖的小家庭中。那时候, 许多对时局不满的青年知识分子, 为了寻找富国强民的出路, 纷纷出国留学, 尤以去日本的为多。林觉民从全闽高等学堂毕业后, 也希望去日本自费留学。叔父答应了他的要求。可不过一年, 叔父给的钱就用完了。就在他别无他法, 准备打道回府时, 一个丁姓官费生死了, 于是林觉民得以补缺, 进入日本庆应大学。在这里, 他攻读哲学, 兼学英语与德语, 决心更广泛地向外国学习, 汲取各国先进思想和科学成果。他十分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经常读书到深夜。
1910年11月13日, 孙中山和同盟会的主要骨干黄兴等人在槟榔屿秘密集会, 策划在广州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留学在日本的林觉民和其他革命志士也积极响应, 决心投身起义, 为革命贡献力量, 在日本秘密购置枪械弹药。林觉民同吴玉章等一道, 还担负起把枪械从日本秘密运回国内的艰巨任务。
1911年春, 黄兴、赵声写信给林, 说“事大有可为”。林看信后很兴奋。林毅然放弃学业, 于3月3日和林文一道乘船离开日本回国。到香港后, 林本来是为接洽协调相应的事, 准备立即回福建发动群众的。但被黄兴留在香港, 参加筹划起义的工作[1]。为召集更多的革命同志来参加广州起义, 林觉民还是于3月底4月初秘密回到福建。叔父看到他突然回来, 惊奇不已, 他谎说学校放假, 日本同学要他回来陪伴游览江南山水名胜。他也没有向妻子说明筹备起义的事情, 虽知道这可能是永别, 但是他竭力控制自己, 不露真情。他在福建革命党人的会议上, 报告了统筹部关于广州起义的决定。经热烈讨论, 决定一方面派出革命志士去广州参加起义, 一方面在福州、厦门准备届时响应。林约同冯超骧、刘元栋等人于4月9日告别了故乡返回香港。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黄兴、赵声的领导下加紧进行。在南洋各地及美洲各国的爱国华侨中募集的经费, 源源不断地汇寄来香港。在日本和安南西贡 (今越南胡志明市) 购置的军械弹药, 伪装在头发、医疗器械、颜料罐中, 一批批秘密经香港转运广州。统筹部在广州秘密设立了几十处机关, 有办事联络的, 有供起义者住宿的, 有储藏枪支弹药的, 有制造炸药的, 其中两处是米店, 利用米包隐藏枪药。数以百计的“选锋” (敢死队) , 也迅速云集在革命义旗之下, 广东各地的志士均在广州附近花县等地集结待命, 来自外省及海外华侨也陆续集合在香港, 以便临期进入广州。
4月8日, 统筹部召集会议, 详细研究了广州起义的具体步骤和战术, 决定以八百名“选锋”分十路进攻, 破坏清廷在广州的总督署等重要行政机关, 占领军械局, 策应新军的防营, 并在旗界九处放火扰乱视线, 以便完全占领广州。可是就在4月8日这一天, 在广州发生了温生才刺杀孚琦事件。清吏惊慌万分, 严密防范, 加紧搜捕;另一方面, 各地筹措款项、购置及运送军械等准备工作也未能如期完成, 所以起义期由4月13日改为28日, 后来又准备改在26日, 集结在香港的“选锋”便逐日分批进入广州。
4月23日晚, 林觉民和林文、陈更新等人, 从香港乘船秘密回到广州。第二天林听说林尹民等战友已由日本到达香港, 又特地和陈更新一道再到香港来迎接。他们在香港相见感到十分兴奋, 更为自己即将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起义激动不已。这一晚, 林在他人都睡下之后, 一人挑灯挥笔, 写下了《致父老书》、《禀父书》、《与妻书》三封绝命书。他在《致父老书》中说, 印度、埃及的沦亡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存在下去, 是不能依靠其历史之久、土地之大、人民之众的, 今天中国也是处在危亡的时刻, 他呼吁父老思虑亡国之惨, 应万倍于饥寒、疾病、水旱、盗贼。林在《禀父书》中说, 自己死了, 虽然会连累父亲吃苦, 使弟妹缺衣食, 可是对全国同胞是有益的, 请父亲宽恕他。这封信只有41个字, 却凝结了他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高尚情操。
林写给妻子的绝命书, 是忍着极大的悲痛, “泪珠和笔墨齐下”的。他和妻子的感情十分深厚, 过去一直没有把参加革命活动的事情告诉她, 如今要为革命捐躯、与亲人永诀了, 而想到妻子对自己的感情, 此时又怀孕在身, 当妻子读到今夜写的这封绝命书, 自己将已是“阴间一鬼”, 心情怎能不激动。他以极大的毅力, 用“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并说服妻子。他写道: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最后, 他还要求妻子将来教育两个孩子“以父志为志”, 使他们像自己一样, 为了国人的自由勇敢战斗。
林觉民写完三封绝命书, 天色已经破晓。他把绝命书交托友人, 说自己牺牲后请为转达。
4月25日, 林觉民陪同林尹民等几个战友由香港到广州。在船上, 他激励战友:“这次起义如果失败了, 牺牲的人必定很多, 将会感动广大同胞。”他说:“如果我们死了, 父母、兄弟、妻小不免有受冻挨饿的。那时候, 我绝不相信同胞们会仍不醒悟的。啊, 一旦同胞们奋然起来斗争了, 那么祖国就能得到光复和重兴。我们虽然死了, 也就是得到了永生, 有什么要遗憾的呢。”这席话进一步表明了林觉民决心以自己的牺牲去唤醒祖国同胞的崇高品格。
到广州后, 林觉民听说还有同志从福建来参加起义, 当晚又赶往香港迎接。26日晚, 他同方声洞、陈更新等战友一道搭乘轮船离港, 27日早到达广州。他们同林文等先期到广州的人, 会合在小东营黄兴的机关。
黄兴是4月24日由香港进入广州, 来主持起义的准备工作的。他到广州后看到清吏警戒森严, 搜捕的风声很紧, 主张延期起义, 便打电报到香港, 说“省城疫发, 儿女勿回家”, 阻“选锋”再来广州。可是筹划良久的起义就这样告吹了?与其坐以待毙, 不如先发制人, 黄兴决心就已有的人力发动起义。因为预计从日本安南买来的枪支要26日晚才能运到, 就将起义时间由原来准备的26日改为27日。十路进攻的计划, 因“选锋”不能集齐, 临时改为四路:一路由黄兴率队攻总督署, 二路由姚雨平率队攻小北门, 占飞来庙, 三路由陈炯明率队攻巡警教练所, 四路由胡毅生率队守大南门。然而, 陈炯明、胡毅生两路, 以起义日期一改再改而仍要求延迟, 结果没有出动。姚雨平因为没有领到足够的枪支弹药, 与所部失去联系, 也未能及时行动。结果, 只有黄兴率领的100多人发动了这次起义。虽然香港的统筹部要求改在28日, 以便在香港的赵声和“选锋”赶来参加, 黄兴也未予考虑。
4月27日下午5时25分, 林觉民同来自福建、广东花县、四川以及海外华侨共130名“选锋”, 在黄兴的率领下, 由小东营出发。他们个个臂缠白布, 脚穿黑面树胶鞋, 腰缠炸药, 手持枪、刀、螺角为号, 奋勇无畏地向总督署进发。他们打死了沿路遇到的警察, 炸死了守在总督署大门前的几名卫兵, 冲进总督署又打退了两庋及大堂的卫队, 直入内进。然而, 两广总督张鸣岐及其他官吏都已经逃掉了, 没有抓到一个重要人物, 黄兴等便纵火焚烧督署。这时候,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派卫队亲兵赶到都署, 在东西辕门架设机关枪狙击“选锋”, 黄兴率领大家英勇还击, 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不幸, 林觉民腰部中弹倒地。他忍住剧痛再跃起向敌人冲杀过去, 又受了几处枪伤, 流血不止, 力竭倒地, 终于被抓[2]。黄兴率领其他“选锋”出了总督署又分路出击, 但是敌众我寡, 势单力薄, 被李准的卫队及巡防营追击, 许多人英勇牺牲, 生还者也多受伤, 散失隐匿。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林觉民被俘后, 大义凛然。张鸣岐和李准在水师提督署询问他, 他镇定自若, 侃侃而谈, 纵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 说得清吏们倾而恭听, 暗暗钦佩。后来解除了他的镣铐, 让他坐在椅子上, 给以笔墨。林觉民纵笔疾书, 很快写完了两张纸。接着他又在堂上演说, 劝诫清吏洗心革面, 献身为国, 革除暴政, 建立共和。他说, 如果有一天能使国家富强, 民族团结, 那么我死也瞑目了。
林觉民在被囚禁的几天里, 不喝一口水、不吃一粒饭, 以绝食相抗议。他受到残酷的刑罚, 体无完肤。然而他就义时面不改色, 俯仰自若, 引颈就戮, 视死如归。林觉民牺牲时才25岁, 遗体与其他烈士共72人合葬于广州黄花岗, 供后人祭奠。
参考文献
[1]林觉民.与妻书.
浅析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 篇9
一、喀斯特地貌起源及化学原理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也以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这个地方在中生代形成了石灰岩层, 石灰岩层分布广泛, 沉积十分厚实。随着时间的流逝, 经过长水流的侵蚀, 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 最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之一。就这样, 地质学家们将这种岩层中所具有的地形特点冠名以“喀斯特”。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 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 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当来自不同途径的水接触到碳酸盐类岩石时, 就会产生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 通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 就这样, 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九随之形成了。在喀斯特地貌的下面, 通常存在着地下河和溶洞等多种景象。
二、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点
在水对可溶性岩石有着溶蚀作用下, 在漫长的岁月里, 喀斯特地貌奇特的自然景观随之形成了, 给世界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 从而对喀斯特发育的类型、形态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地表崎岖, 土质十分不好, 无法满足诸多植物的营养需求, 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因此, 人们对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 天无三日晴, 人无三两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此外, 在喀斯特地貌地下千奇百怪各具特色的洞内还沉积着很多的沉积物。
最出名的岩溶峰林平原。在这里各具特色造型的峰林有着如“象鼻山”、“剪刀山”等多种称誉, 就这样便成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特色风光地貌的一道风景线。这样的特色景观不止这些, 还有处于我国四川的具有世界自然遗产的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风景区。
三、喀斯特地形分类
(1) 地面上升, 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2)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 形成溶洞。
(3)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 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4)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 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 称坍陷漏斗, 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 形成溶沟 (或溶槽) , 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与岩性植被有无, 岩石节理、片理、层理以及其破裂面程度有关。多孔隙纯石灰岩与白云岩不易发生, 有植被的地表比无植被的容易被溶蚀。石灰岩地面理论上不会有表面迳流, 但仍存在因大多发源地是非石灰岩区, 只是刚好流经此处。地区内干沟最普遍, 原为表流, 没入地底;原来河谷便成为干沟, 可能被误认成河川袭夺的风口谷。
水在石灰岩上节理处渗入石灰岩, 溶蚀节理, 起初是水入地下的孔道, 久之入口加大如漏斗, 深度至少三至五米。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 统称为假喀斯特, 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 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四、中国溶岩地区的环境问题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暖湿的、存在着大量石灰岩层分布区。在我国较著名的分布区域主要有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 (区)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 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 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就有我国著名的云南石林。
热带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气候条件, 溶岩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 受人为活动干扰, 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基岩大面积裸露, 土地退化的极端表现。基岩塌陷, 分别有地下河塌陷、矿产开采塌陷、蒸发岩溶石塌陷。岩溶上松散沉积层中的塌陷, 地下水位坡动引起土中潜蚀, 产生土洞, 导致塌陷;地下水污染,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 常在地下河系统的汇水区, 而地表水常通过落水洞排入地下, 缺乏过滤作用, 岩溶水极易受到污染, 中国南方多地下河已变成下水道。
东坪隧道通过特殊地貌施工技术 篇10
西康铁路二线XKS-2标段东坪隧道全长2 4 0 4 m, 起讫里程D K 1 6 0+8 2 3~DK163+227, 为单线隧道, 隧道埋深2m~355m, 洞顶地形起伏, 地势陡峻, 相对高差350m, 冲沟发育, 自然山坡坡度45°左右, 局部呈陡壁地貌, 基岩裸露, 构造发育。隧道洞身DK161+669~DK161+651段线路右侧埋深约6.0m, 左侧为一陡壁, 陡壁高度达26m, 该段设计为Ⅴ级围岩, 拱部设置φ42超前小导管, 长度3.5m, 环向间距2.4m, 预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地层;初期支护参数为全环设置工16型钢钢架, 间距1榀/0.8m, 拱部采用φ25锚采用杆, 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 锚杆长度3.0m, 间距1.2×1.0m (环×纵) ;钢筋网采用φ8钢筋, 网格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拱墙及仰拱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该隧道中部设横洞一座, 由横洞向两侧施工, 隧道由横洞向小里程方向施工至DK161+668时, 拱顶出现浅黄色风化灰岩, 风化裂隙中充填泥质物。由于洞内施工振动, 致使坡面第四系堆积层土体中巨型块石松动坠落将拱顶砸塌, 地表形成坍塌漏斗, 漏斗深度约5.0m, 地表左侧坍塌边坡高度约26m, 洞内施作的初支被砸毁变形。
2 技术措施
(1) 对DK161+669~DK161+664已支护段的加固处理, 增设工18临时钢拱架及横撑, 确保已施工的钢架稳定。 (2) 洞内回填反压塌方体, 并留出施工作业平台, 然后喷射C25混凝土封闭塌方面, 平台高度为距拱顶不大于3m。反压前拱部预设混凝土泵送管。 (3) 在DK161+665拱部施作φ108大管棚。 (4) 利用预留的混凝土泵送管施作C25混凝土套拱, 套拱厚1.5m。 (5) 地表回填坍塌漏斗。 (6) 对超前大管棚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地层。 (7) 注浆完成后, 全环设置工18型钢钢架, 钢架间距1榀/0.4m, 拱部采用φ25中空锚杆, 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 锚杆长度3.0m, 间距1.2m×1.0m (环×纵) ;钢筋网采用φ8钢筋, 网格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5cm;拱墙及仰拱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
3 施工工艺
3.1 大管棚施工
管棚设计参数:拱部120°范围设立管棚支护, 大管棚采用20m长Φ108钢管, 钢管打孔注浆, 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环向间距30cm, 外插角1°~3°。注浆参数:42.5强度级水泥和水玻璃双液注浆, 水玻璃浓度为Be25~350, 模数2.6, 浆液水灰比0.8∶1~1∶1 (根据实施效果调整) , 水泥浆液与水玻璃的比例为1∶1。
施工工艺: (1) 为方便管棚施工, 首先施作管棚工作室。管棚工作室长6m, 以便于架设钻机。工作室开挖至隧道标准轮廓线以外0.6m。 (2) 管棚采用Φ108×6mm钢管, 利用车床加工套丝, 并且钢管上加工1cm直径、40cm×40cm成梅花型布置的孔, 以利于注浆。 (3) 针对坍塌体及前方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体易塌孔的特点, 施工选用了LCZG-50型锚杆钻机偏心跟管钻进。为了保证钻孔精度, 钻进前要反复校核钻杆方向, 调整钻机位置, 并用罗盘及挂线检测偏斜无问题后方可继续钻进。 (4) 利用自制的注浆套管与管棚用套丝连接, 注浆套管上准备有出气管与进浆管, 由阀门来控制开关。利用喷射砼封闭掌子面与管棚间的孔隙, 防止漏浆。关闭孔口阀门, 开启注浆泵进行管路压水试验, 如有泄漏及时检修。试验压力等于注浆终压。注浆时, 采取低压力中流量注入, 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步上升, 流量逐渐减少, 当压力升至注浆终压时, 继续压注10min, 才结束注浆。单孔注浆结束标准:每段注浆都正常进行, 注浆终压达到设计终压, 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或虽未达到设计终压, 但注浆量已达到设计注浆量, 即可结束本孔注浆。
3.2 开挖
开挖作业由原设计三台阶作业法调整为四台阶开挖, 即先采用大管棚和超前小导管护顶, 将隧道断面分为四个台阶分步开挖, 仰拱紧跟下台阶并及时闭合成环。采用该法施工时, 在上、中、下各台阶形成一定的步距, 而且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形成相互错开后, 即可在各工作面按每循环进尺进行平行流水作业。施工时每循环进尺按1榀钢架间距控制, 各台阶步距控制在3m~5m, 同一台阶左右工作面错开2榀钢架。
3.3 爆破设计
(1) 爆破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1) 。 (2) 爆破器材:爆破采用乳化炸药、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3) 爆破设计:采用手持式风动凿岩机成孔, 人工装药爆破, 孔径一般为42mm。各级围岩爆破参数见爆破药量分配表 (表1、表2) 。 (4) 装药与堵塞:主爆孔采用φ32mm药卷装药, 毫米管引爆。根据底部岩质及抵抗线大小, 在底部加强段的线装药密度可为设计值的1~3倍。炮孔堵塞长度取为0.3m~0.6m。 (5) 起爆网路: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进行多排孔内微差爆破, 当多台阶开挖同时爆破时, 可采用串联非电毫秒雷管进行台阶微差爆破。
4 既有线安全保证的措施
(1) 设好驻站联络员及安全防护员, 利用列车间隔时间进行爆破施工, 每循环爆破作业后立即对既有线隧道进行安全检查, 同时做好应急准备。 (2)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 遵循“短进尺、强支护、紧衬砌”的施工原则, 隧道开挖后及时封闭成环, 改善结构受力。 (3) 及时调整施工工序, 确保隧道开挖、仰拱、衬砌之间的相对距离满足施工安全距离要求 (表3) 。
(上接7 3页)
(4) 采用现场观测的方法加强对新建隧道、既有隧道的观测和量测, 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确保施工安全 (表4) 。
5 实施情况分析
5.1 既有线隧道洞内观测分析 (表5)
5.2 围岩量测统计分析
通过对隧道紧临段内不同岩性、不同围岩级别的新建隧道进行围岩监控量测统计分析, 新建隧道总体收敛、下沉变化均较小, 说明标段内岩体整体较为稳定。以下是隧道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曲线实例。
5.3 爆破震动测速仪数据分析 (表6)
通过对以上监测数据分析, 隧道施工过程中岩体变形较小、结构稳定, 爆破震速小于设计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10121-2007 J721-2007) 充许数值, 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较小, 既有隧道内未发生变形和破损现象。通过对既有线隧道二衬观测, 其洞内既有裂缝无延伸, 无新增裂缝, 既有渗水部位无明显变化, 既有隧道洞内爆破振动波值在4~7cm/s。
6 取得的成果
花岗岩知已 篇11
大学第一年的秋天,在远离家乡的济南,19岁的我每天下午5点30分在市电台做兼职。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号直播间,是1053千赫的青年节目,全长一小时,和我做搭档的是山大广播站的副站长谢洋。
那时,我们一起做的是一个情感故事栏目,就是那种讲一段故事、读一封来信、放一首歌的最大众化的栏目。至今记得,第一次合作,有点莫名其妙的忐忑。播音完毕,我们关上话筒,一起趴在播音台上听中间插播的歌曲。那天,是周华健的《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听到一半的时候,我把脑袋偏过去,却也发现他把脑袋偏过来。目光相撞的瞬间,最明媚灿烂的笑容,在5点58分的直播间里,雀跃盛开……
还记得那段日子里,总是可以拿到各种赠券,比如电影院的电影票或者是餐饮店的代币券。所以,那段日子,我们时常坐很久的公交车去遥远的电影院看电影或是去大观园附近吃包子。第一次看的电影是《精灵鼠小弟》,第一次吃的包子是茶叶馅的。所以,直到今天,我都认为那只小老鼠是世界上最可爱的老鼠,而茶叶包子是那家店里最好吃的包子。
后来某一天,节目的制作人和我聊天,他说:小叶,你不喜欢谢洋吗?我乐了。我说不喜欢,他那么丑。制作人叹口气:小叶,你真是个小女孩。
我很奇怪地看他,我不明白,我喜欢帅帅的男孩子,这有什么不好?
19岁,我还不知道爱情里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2000年
是相识的第二年,夏天的夜晚,我和谢洋坐在经十路农业银行的大台阶上聊天。他看我的眼神让我有点怀念家乡海洋上空那些璀璨的星辰,然而一抬头,污染严重的内陆城市,看不见一颗星星,哪怕是微弱的光。
于是,我就总是看他的眼睛。不帅的男孩子,脸孔还有点胖胖的,眼睛又不大,戴副眼镜,却总是微笑着。我们聊文学,聊人生理想的种种,也有些许争论,我们讲起下期要做的关于婚前同居的话题:我坚持说要把女孩子的初夜留给自己的丈夫,而他坚持说爱一个人就是爱她本身而不是处女的身份。说到最后,隐约记得,他为女权主义摇旗呐喊,而我在为男权世界竭力卫道。可是后来,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我却不得不承认:有些温暖,属于缓缓滋生的被理解与被尊重。
那年暑假,我从家里回济南,东西很多,几乎是想也没想,就把他叫到了火车站。一路汗流浃背扛回到宿舍,请他吃了校门口米香居盒饭店5元钱的盒饭,说声“谢谢”,然后看他走远。
因为他是济南人,所以有时候,他会从家里拿各种好吃的东西来看我。现在想来,那时我真够没心没肺的,因为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我都赖定他,吃他带来的各种食物,并把这样的关怀,当作天经地义。
我把本地生本地长的他叫“土著”,还很厚颜无耻地告诉他,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土著从来都要受剥削和压榨的。
2001年
这一年,我快速地恋爱,又快速地失恋。前后172天的时间,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子,从我的世界里走远。这个男孩子,是我喜欢的高高瘦瘦的类型,在名牌大学读书,也戴眼镜,谦逊温和。谢洋来看我的时候,我有点失魂落魄。他什么也不说,只是陪我在师范大学的校园里一圈圈地走,听我讲英语四级总也过不了;听我讲被小偷偷了包;听我讲我和我喜欢的男孩子如何做得成朋友却做不成恋人。
那个夜晚,我能看得出他想说什么,可是他却总也没有说出来。
过一段时间,我去沂蒙山支教,他每天给我打传呼,让我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是山区里打电话不方便,我从来没有回复过他。只有一次,路过乡邮政所,看到久违的电话,我打到他家,他却不在家。
一周后,我回济南,数一数,他居然发给我八条消息,他关心我的语气,像是对自己的妹妹,牵扯心肺的惦念。
那一年,他时常骑辆破自行车带我在济南的小巷子里穿行,有时候说得高兴了,我会把手伸到前面去拧他肚皮上的肉,他嘴巴里总是“嘶嘶”地抽气,把一辆“老爷车”在狭窄的路上骑成S形。
后来,我写了篇文章,叫做《爱情在南,我在北》,记录下那段在济南小巷子里游荡的时光。很久以后,他看到了,良久不语。
在这样的沉默里,我以为他要说什么,可是,他终究没有说。
2002年
这一年,他和我宿舍里的姐妹混熟了,有时候打电话来,我不在,就有别人和他打招呼或是闲聊几句。有一次,我又不在,四姐径直问他:你喜欢我们小叶吗?他愣了几秒钟,突然笑了,他说:她是我的红颜知己,不,不,是花岗岩知己。
后来,四姐告诉我这个电话的内容,我也笑了,我说:是的,他是我的蓝颜知己,不,不,是花岗岩知己。
我们就这样,坚定地告诉自己,对方仅仅是自己的知己。
后来几年过去了,远在澳大利亚的四姐说:“老六,你真是厉害,你知道不知道,从本科的时候,你就是那种特能欺骗自己,然后按照自己臆想的方式去自己逗自己玩的小孩?”越洋电话的这一边,我彻底呆了。
然而,在那时候,我真的、真的是相信,我只是他的一个妹妹。他有的时候会笑着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我不找女朋友,这不是等你吗?”可是,我也会用认真的态度告诉他:“我们是花岗岩知己啊,不要随便亵渎我们的友谊!”
我们告诉所有的朋友:“看看我们,就知道男女之间是存在真正的友谊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很理直气壮。
2003年
这一年,我考研、复试、读研,交了一个男朋友,不高不帅,很多人都说我们不合适,可是我爱他。
这一年,非典,我找谢洋买口罩、板兰根苦甘冲剂,因为他的妈妈是医生。他看见我的时候,有一点点发愣,他说:我们好像有一年没见面了,一直没敢打扰你,你,考上了吗?
我才发现,原来我差点忘了他的存在,这一年里,我换了电话号码,可是我忘记告诉他了。
于是,我急忙给他讲我考上了研究生,兴冲冲给他展示男朋友的照片。他微笑并祝福我。他说:“丫头,你一定要幸福。”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动。因为,我从来没告诉他,我有多么喜欢他叫我“丫头”,也没有告诉他,当他这样叫我的时候,目光里有种慈爱的情绪。
如果慈爱也算是一种爱的话,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是爱我的?
我不否认我对他的好感,可是我告诉自己,他当我是妹妹,所以他从来不说爱我的话,而我,我是个浪漫的小孩,我的爱情是两个人牵手散步时的星光,是在丁香树下拥吻的浪漫,以及……为你所爱的人付出一切时的心甘情愿。我不敢告诉谢洋,因为我已付出了一切,所以,我再也没有资格和他争论某些曾经毫不避讳的话题。不过我想,我要嫁给这个男人,那么“付出”也是迟早的事。
可是,在这一年结束的时候,我分手了。提出分手的人,就是那个我以为我要嫁给他的人。
从那天开始,所谓的“付出”成为一种梦魇。我时常从噩梦中惊醒,梦里总是我的新婚之夜,我的丈夫在灯光熄灭的瞬间成为一只野兽。我开始害怕设想婚姻,因为我只要一闭上眼,就觉得“性”是世界上最丑恶最肮脏的东西,男人是世界上最暴戾的兽。我知道,我的心理出了问题,我学过三年心理学,我知道,问题的根源出在:我觉得自己不再干净。
2004年
最压抑的时候,终于翻出谢洋的电话,彼时,他已毕业留校当辅导员了。每个夜晚,他在家里压低声音给我打电话,听我哭诉自己的委屈与不甘。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一直认为洒脱大气的我,在这件事情上却如此放不开。
终于有一天,他用那样小心翼翼的语气问我:你们,进展到哪一步了?
仿佛晴天霹雳,一路引领我记起一些试图忘记却总是挥之不去的记忆。我咬紧牙关,给他讲长久以来我的梦与我的恐惧。
那段日子,他时常找我出来聊天,讲他在家里如何时常提起我,提了有五年那么久,讲他的父母是如何喜欢我,讲他不是不喜欢我,只是他觉得我爱的男孩子要高高瘦瘦,要名牌大学毕业,要如何如何优秀,而他不是……听他讲,他每一次开玩笑说他喜欢我,其实都是真话。
他站在这一年秋天的风里,他只是告诉我,他的喜欢是一种爱,是曾经多么不敢捅破的一层窗户纸,是无论我有过怎样不忍记起的记忆都不重要,是爱一个人就爱她的全部。
已经记不得是怎样漫长的时间,疗了怎样的伤,但是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开始一点点捡拾起自己碎了满地的自信,以及尊严。我想我是幸运的,当我被爱所伤,还有那么一个人,同样用爱,要将我的伤痕抹平。
一直到今天,谢洋就站在我旁边。知道我要考公务员,他帮我搜集历年考题,刻成光盘给我送来;他每天都去网上找申论的资料,拜托几位朋友帮我分析题型;还帮我策划新书的出版,言语间比我这个作者还要开心。我每天接受着他的关怀,渐渐开始相信他说过的话:爱一个人,就是真心盼她好。
谈花岗岩地区的孤石成因 篇12
关键词: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区域构造,岩性特征,气候,地下水
1 概述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 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我国境内花岗岩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 尤其集中分布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1]。在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中, 研究者们采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 对影响花岗岩岩石风化的要素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为地面工程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基础的专业支持[2,3,4,5,6,7,8,9,10,11,12]。目前对于花岗岩风化的影响因素比较一致的看法有:气候、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裂缝。其中花岗岩区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是影响岩石风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裂隙发育程度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13]。
2 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
2.1 地质构造的影响
花岗岩球状风化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联合作用的结果, 但在深圳这样的湿热地区以化学风化起主要作用, 而区域地质构造为球状风化作用提供了空间。在花岗岩球状风化发育区, 岩体中相互交错的三组节理面即可将岩体切割成块。节理交汇处的棱角, 在经过长时间的化学风化作用后, 原本呈方形的棱角处岩块逐渐被风化磨蚀, 变化为球状岩块, 这种现象即为球状风化。伴随着风化作用的持续进行, 形成的风化球状体体积逐渐变小, 并被周围不同风化程度的土体包围。总之, 花岗岩岩体中相互交错发育的三组节理是球状风化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花岗岩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是花岗岩岩体中节理发育、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根据收集到的工程实例表明, 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形成确与花岗岩区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根据收集到的福建省花岗岩球状风化发育分区与主要构造的关系分布图可见 (见图1) , 福建省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发育主要集中在福建泉州、漳州、厦门、福州、宁德等近海地区, 基本上呈沿海岸线平行分布的状态。根据福建省区域地质资料可知, 该地区分布南北向断裂2组, 分别为长乐—南澳断裂组、福安—南靖断裂组, 以及东西向断裂1组, 上杭—云霄断裂组。受区域内分布的南北向、东西向断裂组影响, 花岗岩分布区范围内岩体发育的节理多呈近水平向、南北向、东西向。该3组相互交错的节理, 为福建沿海地带的球状风化体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地质背景。
2.2 孤石的岩性特征
2.2.1 孤石的结构
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往往由外面的风化壳和内核两部分构成, 如图2所示。风化壳一般很薄, 约5 mm~10 mm厚, 黄褐色, 主要是黑云母颗粒蜕色结成的, 局部因铁质浸染成红色, 中风化状态。内核部分为粒状堆砌结构, 微裂隙不发育, 粒间联系紧密, 受力不易变形;其造岩矿物的蚀变主要体现在晶体边缘, 而表面则仅在局部有蚀变产物, 如伊利石、绿泥石等附着。
2.2.2 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
为了研究孤石演化过程中矿物成分的变化, 选择深圳某工地揭示的三层孤石的钻探岩芯为研究对象, 分别取花岗岩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至微风化 (孤石) 过程中的典型试样做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 分析花岗岩在风化过程中的矿物成分变化规律。
本次选取的钻孔孔深31.7 m, 包括了花岗岩从全风化到微风化全过程, 并揭露了三层花岗岩微风化孤石。为了反映花岗岩在整个风化系列中矿物成分的变化, 比较孤石与上下风化岩层的关系, 本次共取了16组试样, 其中全风化层4组, 强风化层2组, 中风化层1组, 微风化层 (孤石) 9组。
为了对各风化地层的矿物含量有一个总体印象, 并对不同风化阶段矿物变化趋势作一研判, 现对本次试验成果按不同风化状态进行了分类统计, 如表1所示。
由表1的试验成果统计可知:试验点处的粗粒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闪石, 随着风化程度的增加, 长石逐渐转化成埃洛石、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土等粘土矿物。由于长石、石英和闪石三者抗风化能力强弱不一, 具体表现为抗风化能力石英>长石>闪石, 因此在试验结果中, 石英的含量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2.2.3 孤石的岩体力学特征
根据对上述采集的中风化花岗岩孤石样本进行的微观研究, 发现其有如下特征:
中风化孤石的矿物成分以斜长石、正长石、闪石、石英等为主, 矿物颗粒较大, 粒径较均匀, 矿物表面清晰, 少量矿物表面局部模糊, 矿物晶形为自形~半自形, 硬度较大、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成分含量较高, 因此岩样的力学性能也会较高;中风化孤石中矿物晶形自形程度高, 矿物粒径较大且均匀性较高, 使岩石在外力作用时各部位受力比较均匀, 不易因局部受力过大而先破坏, 因此岩石的整体力学性能也较高;中风化孤石中风化产物较少, 将使岩石中的受力薄弱点相对较少, 因此岩石的力学性能也会相对较高;另外, 中风化孤石中微裂隙不发育, 且充填物成分以硅质为主, 在受力时相对不易被破坏, 岩石的力学性能也相对较高。
野外观察微风化花岗岩孤石钻探岩样, 发现孤石岩芯较长, 颜色多为灰白色或肉红色, 裂隙不发育, 部分裂隙中可见少量硅质充填物, 矿物成分以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等矿物为主, 粘土性矿物很少。
3 气候、地下水条件
花岗岩中主要矿物石英、长石结晶度高, 并具良好的镶嵌结构, 质地坚硬, 抗风化能力强。但岩石中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判别较大, 如石英和长石可相差近1倍, 在热胀冷缩过程中, 花岗岩表层很易破碎, 有利于鳞片状剥落, 从而导致被切割的岩块逐渐脱离母岩, 形成孤石。同时, 由于花岗岩岩体中可能经常含有少量的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 该类型矿物在湿热环境中, 在水的作用下极易被溶蚀变化成高岭石、绢云母等。受溶蚀影响的花岗岩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及透水性均很大程度地增加, 从而导致岩体内其他矿物的风化。
因此, 在深圳这样的气候高温湿润地区, 在长期的水岩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4 结语
【花岗岩地貌】推荐阅读:
风化花岗岩05-09
花岗岩型05-15
花岗岩类11-22
花岗岩沥青混合料07-10
花岗岩贴面施工方案11-11
浅析花岗岩地区孤石形成原因08-31
花岗岩石材泛碱如何处理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