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斯焦虫病(精选7篇)
巴贝斯焦虫病 篇1
低血钙症发病概率增加或病程加长。5.1.6干奶后期的其它饲料应尽可能与产后的奶牛饲料相同, 以便奶牛在产后能很快适应泌乳日粮。
5.1.7在产犊后3~5 d内, 每天喂红糖300~500 g, 不能让母牛喝冷水。饮一些温水, 在水中加些麦麸或红糖, 或喂一些龙胆酊之类的健胃药, 保证其有良好的消化机能和旺盛的食欲, 有利于产后恢复。
5.1.8母牛产犊后, 不要急于挤奶, 初挤时不要把奶挤净。正确的挤奶方法应是, 少量多次, 逐日增加。1~2 d挤出奶量的1/5~2/5, 产后第五天开始挤净, 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造成血钙骤降而造成瘫痪。
5.1.9母牛产后, 立即恢复高钙饲料, 保证奶牛的钙代谢平衡。
5.1.10在产前8 d开始肌注VD3, 每天一次至临产, 并在产前4周到产后1周, 每天增喂30 g镁, 以预防血钙下降时出现的抽搐症状。
5.1.11保持牛体、产房的清洁卫生, 保持牛舍安静, 预防可能诱发产后瘫痪的各种应激反应, 注意观察牛群动态, 及早发现瘫痪迹象, 越早治疗越好。
5.1.12奶牛产后应及时补钙。高产奶牛、年老体弱乳牛以及曾患过瘫痪症的奶牛, 在产犊后立即用2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 m L、2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 一次进行静脉注射, 可预防生产瘫痪。
5.2治疗产后瘫痪应注意的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 因首次治疗剂量不足, 连续多次用药, 总钙量严重超量或因一次钙量过大和未能监听心脏而致死的病例时有发生。结合临床实践体会, 为了提高生产瘫痪的治愈率,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2.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了提高奶牛生产瘫痪的治愈率, 应加强对产后奶牛的饲养管理, 避免因管理疏忽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做到及时发现并正确诊断, 对症治疗, 并及早应用钙制剂治疗, 以提高疗效。
5.2.2发生奶牛生产瘫痪时, 首次注射应选用足够的剂量, 但不能连续多次使用。临床上治疗生产瘫痪常使用的钙制剂是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氯化
山羊巴贝斯焦虫病的诊治
杨成飞1王金菊2何守维3乔文仙2
(1云南省永胜县大安乡畜牧兽医站, 云南永胜674211;2永胜县永北镇畜牧兽医站;3永胜县动物防疫监督站)
中图分类号:S858.27文献标识码:B
摘要
文章编号:1008-0414 (2009) 06-0070-02
山羊巴贝斯焦虫病是由寄生在山羊红细胞中的巴贝斯虫引起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2008年8月5日至9月15日, 永胜县三川镇章斐、睦科二个村委会在同一牧场放牧的8群山羊, 存栏548只, 相继发病216只, 死亡96只。经临床观察, 病理剖析, 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巴贝斯焦虫病, 用三氮二环治疗, 疗效较好, 轻症病例用药1次, 重症病例用药2次, 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无羊只发病和死亡。
关键词山羊巴贝斯焦虫病诊治
1流行及发病情况
永胜县三川镇地处永胜县城北部, 海拔1 560~1 800 m, 属盆地温暖区。这里水、草和农作物资源丰富, 是全县种植、养殖业主产区。2008年8月5日章斐、睦科二个村委会在同一牧场放牧的8群山羊不断发病和死亡, 至9月15日存栏山羊548只, 发病216只, 发病率为39.42%, 死亡96只, 死亡率为44.44%。经实地调查发病羊年龄无明显差异, 在死亡羊中2岁以内的幼龄羊居多, 死亡73只, 占死亡数的76.04%;2岁以上的壮龄羊死亡23只, 仅占死亡数的23.96%。病程1~2周, 个别病例头天正常放牧、第二天出牧时突然死于圈内。养羊户反映该病已于5、6月份开始陆续发生, 以消瘦、贫血、腹泻、流鼻涕和眼泪, 出现血尿而死亡。都是散
收稿日期:2009-04-16
钙注射液。葡萄糖酸钙含钙为9%, 氯化钙含钙为27%。一般500~650 kg体重奶牛治疗剂量为10%葡萄糖酸钙1500~2 000 m L, 或5%氯化钙注射液800~1 000 m L, 必须静脉注射。
5.2.3为了防止奶牛生产瘫痪复发, 首次注射后8~12 h, 可按原量重复注射, 但一般最多不能超过3次。
5.2.4对钙剂疗效尚不显著的病牛, 应配合注射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300~500 m L、15%硫酸镁注射液150~200 m L, 维生素C、维生素AD、维生素发,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养羊户经使用抗菌消炎、解热镇痛、止泻止血、抗病毒、补能量、生血素等治疗, 虽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不明显, 仍有羊相继发病和不断死亡。到8月上旬至9月中旬该病病情来势猛,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 养羊户已无法控制, 才报告救诊。
2临床症状
临床上多见的典型症状为:被毛粗乱, 体质消瘦, 耳耷头低、不愿行走, 离群呆立。呼吸困难、流鼻液, 肺部听诊有锣音、呼吸频率加快, 60~80次/min;心律不齐、心跳加快、120~180次/min;体温升高40~42℃, 呈稽留型。食欲减少或废绝, 瘤胃蠕动减弱, 反刍减少或停止, 粪便前期干燥、后期拉稀, 呈柠黄色;尿液浑浊、有的血尿明显、呈粉红色、咖啡色和葡萄酒色。眼脸水肿、流泪或有黏性眼眵, 眼结膜发白并出现
B1注射液等药物, 有协同作用, 能提高疗效, 促进痊愈。
5.2.5静脉注射时, 药液不能漏于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肿胀甚至坏死。如果不慎造成药液漏出血管外时, 可用带针头的空注射器吸出漏出的药液, 并注入25%硫酸钠溶液, 使之形成不溶性硫酸钙, 同时辅助温敷疗法以缓解对局部的刺激。
5.2.6静注速度要慢, 剂量不宜过大。要严格控制应用剂量, 防止超量导致心跳加快、节律失常, 发生意外和死轻度黄疸或有小出血点。病羊迅速消瘦, 严重贫血, 后期衰弱, 卧地不起而衰竭死亡。
3病理剖检
解剖典型病例病羊3只, 主要表现为体质消瘦, 可视粘膜贫血, 血液稀薄, 呈粉红色, 血液凝固缓慢。皮下组织、肌肉呈淡黄色, 皮下结缔组织有黄色胶冻样浸液。全身淋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切面多汁、边缘外翻。肝、脾肿大、表面有小量出血点, 胆囊肿大, 胆汁较多而粘稠, 呈黄绿色, 胆囊内膜充血和小点溢血。肾脏周围脂肪呈黄白色胶样性变, 皮质层有出血点, 肾盂呈黄色, 膀胱扩大, 内充满暗红色尿液, 粘膜有出血点。心肌松驰, 内、外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纤维素性渗出。部份肺叶充血水肿。瓣胃坚硬、呈球形, 内容物干燥, 胃粘膜易脱落, 有出血点;真胃水肿, 内有少量灰黑色糊状液体, 粘膜有溃疡和出血点。肠壁变薄, 粘膜有出血点, 部份肠粘膜广泛溢血。
4实验室诊断
4.1采集典型病羊的耳尖血涂片、颈静脉血分裂血清、收集解剖羊的全部粪便。
4.2颈静脉血清内未检出病原微生物。耳尖血涂片干燥, 甲醇固定, 姬姆萨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红细胞数量减少, 大小不均, 在红细胞中查到原生质为天兰色, 核为紫红色, 体型较小, 长度小于或等于细胞半径, 位于细胞边缘, 成对的梨形或窄梨形, 尖端相连呈
亡。一般要求静脉输钙时, 应该用5%葡萄糖稀释之后作静脉注射, 静注速度要慢, 并注意在寒冷季节对钙注射液要适当加温。
5.2.7注射钙剂应严密地监听心脏, 尤其是在注射1/3用量时, 这点很重要。若注射中发现心跳明显加快, 心搏动变得有力, 且开始出现心律不齐时, 应立即停止注射。否则, 就会发生意外和死亡。
以上是我的十多年工作实践的体会, 希望能对奶牛养殖户有些帮助, 同时, 也希望同仁能给予批评指正。
钝角的虫体。每个细胞染虫1~3个。红细胞染虫率为1.96%。
4.3取粪便用沉淀法镜检虫卵, 仅查到毛首线虫, 食道口线虫, 毛园线虫虫卵。解剖羊只的粪便分别进行反复冲洗沉淀法检查, 所得到的虫体, 鉴定结果与镜检虫卵结果相符。
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 实验室化验结果综合判定为:该病主要由羊巴贝斯焦虫引起, 兼有消化道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5防治
5.1综合防治措施
5.1.1驱杀焦虫:用天津市潘庄产的三氮二环 (乳酸环丙沙星混悬液) 、规格10 m L/支, 批准文号:津兽药准字 (2002) x079349, 批号:20070702, 主要成份:三氮脒, 盐酸多西环素, 乳酸环丙沙星、双氯芬酸钠等。按0.15 m L/kg体重一次癜部深层肌肉注射。1 d 1次, 轻症用药1次, 重症连用2 d。同群羊全部按0.1 m L/ (kg体重) 用药1次。2 d后病例羊症状逐渐消灭。
5.1.2体内蠕虫的驱虫:用三氮二环2日后焦虫病典型症状基本消失。此时全部羊用丙硫苯咪唑10 mg/ (kg体重) 或左旋咪唑10 mg/ (kg体重) 灌服。
5.1.3体外及环境杀虫灭蜱:对所有羊群、围栏、圈舍、墙壁、运动场、被污染的环境等均用3%敌百虫溶液 (现配现用) 彻底喷雾, 间隔7 d 1次。
5.1.4对症治疗:对重症羊加强护理, 经予强心剂和能量合剂进行补液, 同时注射生血素, 连用2 d。
5.2加强饲养管理, 净化环境
在综合防治过程中对所有羊只实行舍饲, 加强饲养管理, 适当补给精饲料。对粪、尿、垫草以及被污染的环境全部进行清理集中堆积发酵。
6 讨论与小结
6.1 羊巴贝斯焦虫病在当地从未发
生过, 本县的《畜禽疫病志》和《家畜家禽寄生虫区系调查》尚无资料记载, 2008年突然发病。原因是我县列入黑山羊基地县建设项目以后, 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非常重视黑山羊的发展和改良, 近年来从四川省和周边地区频繁调入种羊, 在发病的羊群中每群都有1~2只异地调入的种公羊, 我们对这些羊进行监测, 在没有临床表现的羊耳尖静脉血涂片镜检也同样在红细胞中查到巴贝斯焦虫, 结果说明病原体是由异地引种带入。在适宜的气候抵抗力和带虫免疫, 而引起该病的暴发。6.2从流行情况看, 本次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我们在实地采访中, 畜主反应羊群从5、6月份就陆续散发消瘦、贫血、拉稀、流鼻液和眼泪等病证, 但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 畜主以为是冬春季节水草不足, 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营养不良, 仅采取单一补饲和对症治疗措施,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到8月上旬至9月中旬, 羊只发病率、死亡率不断增高, 畜主已无法控制, 才报告就诊, 因此延误了诊治时间, 造成了该病的暴发流行和较大经济损失。
6.3 净化环境, 体外及环境杀虫灭蜱
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手段, 根据蜱出现季节和活动规律, 有的计划, 有组织的灭蜱措施。每隔3~7 d, 定期用3%的敌百虫溶液 (现配现用) 对畜体和环境彻底喷洒一次, 消灭传播者, 保护羊体不受蜱的侵袭, 切断传播途径, 使病原体无法从一个易感动物传播给另一个易感动物, 同时避开疫原地放牧, 使病原体陷入绝境, 才能逐步消灭焦虫病的传入。
6.4 加强检疫, 购入或调出的羊只必
须进行检疫, 严防病原体带入或传出, 发现病羊及早采血检查, 及时防治。我县过去无该病发生, 近年来从异地频繁调入种羊, 调入时仅作传染病的检验, 未作全面的检验, 因此导致羊巴贝斯焦虫病传入, 各级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 今后在引种工作中必须作全面检验。
6.5 药物预防, 在发病季节定期组织
药物预防, 本次治疗使用三氮二环 (乳酸环丙沙星混悬液) 轻症用药1次, 重症用药2次后再无羊发病和死亡,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三氮二环抗血原虫强, 作用范围广, 疗效确实。建议在发病季节组织药物预防时可作为首选药, 每隔10~15 d按每公斤体重注射0.1~0.15 m L三氮二环1次, 将会起到极积的防治作用。
摘要:山羊巴贝斯焦虫病是由寄生在山羊红细胞中的巴贝斯虫引起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2008年8月5日至9月15日, 永胜县三川镇章斐、睦科二个村委会在同一牧场放牧的8群山羊, 存栏548只, 相继发病216只, 死亡96只。经临床观察, 病理剖析, 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巴贝斯焦虫病, 用三氮二环治疗, 疗效较好, 轻症病例用药1次, 重症病例用药2次, 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无羊只发病和死亡。
关键词:山羊,巴贝斯焦虫病,诊治
巴贝斯焦虫病 篇2
牛双芽焦虫病是一种急性过程的季节性疾病。由于在临床上有明显的红色尿液的特征, 所以又称之为红尿或血尿症。该病都能感染黄牛、水牛、奶牛及瘤牛。
1.1 病原及病因
牛双芽焦虫病是一种大的虫体, 有环形、圆形、椭圆形、梨形和变形虫形等。在虫体进行出芽增殖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三叶型的虫体, 虫体寄生于牛的红血球内。
环形虫体直径为1.4~3.15μm;单梨形虫体2.8~6μm, 两个梨籽形虫体以其尖端相连成锐角, 这是本病原体的重要特征;梨形虫体的长度通常大于红血球的半径。有97.4%的虫体位于红血球的中部。在患牛体温升高的当日或2~3 d后出现虫体;当急性发病开始时, 外围血液中的虫体以圆形者居多数, 但在病的高潮时期, 则梨籽形者居60%左右。1个红血球中的虫体多为1~2个, 外围红血球的感染率为10%~15%, 在个别严重感染的情况下, 红血球的感染率高达65%。
牛双芽焦虫病的生殖方式以成双出芽进行繁殖, 在牛 (中间宿主) 体内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繁殖, 在蜱 (终末宿主-传播者) 体内则进行有性繁殖。当蜱吸食了有病原体的牛血液以后, 虫体在蜱的肠管内形成同形配子, 经过同配生殖和进一步发育以后, 形成能动的棒状动合子, 动合子穿过蜱的肠壁进入生殖器官, 并侵入蜱的卵内再发育成孢子细胞, 最后分裂成动孢子, 动孢子发育成梨状子孢子, 子孢子在蜱吸血时通过蜱的唾液进入易感牛的血液而使牛感染。子孢子进入红血球内, 开始其无性生殖 (成对出芽生殖) 。双芽焦虫在离体的血液内, 在18~20℃的温度下能保持生命力24 h, 在30~40℃的温度下经两昼夜死亡。
1.2 流行病学
牛双芽焦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是和蜱存在的地区性, 蜱的消长及其活跃程度相一致的。该病多发生在6~9月, 如有适于蜱大量繁殖的自然环境, 可频繁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 两岁以内的犊牛的发病率高, 但症状轻微, 死亡甚少, 有时不经治疗亦可自愈。成年牛发病率低而症状重, 死亡率高。该病能产生带虫免疫现象, 土种牛对其感受性较低, 纯种牛、杂交牛及新引入的外地牛, 对其感受性高、病程重、死亡亦多。
1.3 临床症状
病的潜伏期, 自然感染者12~25 d呈现症状, 如以病畜的血液进行人工感染 (皮下注射) 时, 潜伏期缩短为4~15 d, 该病多为急性经过, 患牛体温升高达40~41.5℃, 呈稽留热。病症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迟缓、离群凝视。随后衰弱、呻吟、喘气、黏膜发绀、口流多量有泡沫的口涎, 表现极度痛苦, 有时排出恶臭带有黏液的黑褐色粪便。在发病后2~3 d出现血红色尿, 初时呈红黄色, 后则变浅红色, 也有的突然排出浓的红褐色尿, 此为该病临床症状的主要特征之一。
1.4 病理解剖变化
尸僵明显, 可视黏膜贫血并有黄疸血凝不合, 肺有气肿水肿, 支气管内充满白色泡沫状液体, 大网膜及肠系膜均呈黄色, 脾脏肿大呈淡红色或黄褐色, 膀胱积有暗红色犹如浓茶样尿液。
1.5 诊断
根据特征性症状如血红色素尿, 体温40℃以上呈稽留热、贫血、黄疸、喘气、病者呻吟, 后期排出恶臭带有黏液的黑褐色粪便等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在患牛生前在发热第一天或第二天采耳静脉血1滴涂片固定染色检查。根据虫体绝大部分位于红血球中央, 双梨形虫体联合成锐角, 梨籽形虫体的大小大于红血球半径等, 结合流行病学和尸检特征作出诊断。
1.6 治疗
实践证明, 治疗牛双芽焦虫病的最有效药物为锥黄素, 亦称黄色素或盐酸吖啶黄。
1.6.1 剂量:3~4 mg/ (kg体重) , 每头牛不超过2 g。
1.6.2用法:静脉注射严防漏入皮下, 症状未减轻时, 间隔24~48 h再用1次, 同时还应采用对症治疗, 加强护理, 让患牛充分休息, 贵重患牛还可进行输血。
1.6.3预防:采用灭蜱, 僻蜱放牧和药物预防等措施预防本病的发生。
2 牛巴贝斯焦虫病
牛巴贝斯焦虫病的临床症状大体同牛的双芽焦虫病相似, 病程为急性型、突出的症状为血红蛋白尿, 尿色由淡红色至暗红色。
2.1 病原病因
牛巴贝斯焦虫病的形态有环形、椭圆形、边虫形、单个或成双的梨籽形、变形虫形, 其代表性的特点是:大部分虫体位于红血球的边缘部分 (占75%~85%) , 少部分位于中央20%~25%, 梨形虫体中有的比较细窄, 其长度小于红血球半径。其大小为1.5~2.4×0.75~1.12 um, 并以细端相连, 大小形成钝角, 具有一团染色质。病的初期以环形及边虫形者为多, 以后则以梨形虫体出现, 红血球内的虫体数为1~2个。在外围血液中, 环形虫体占51%~87%, 有时可以看到成双的虫体, 在红血球里的坐落姿势, 好像是“坐”在红血球上似的。
红血球的感染率一般在7%~15%, 也有达到30%~40%的, 当50%或更多的红血球被感染时, 常形成很长的病程。
牛巴贝斯焦虫病的发育需要终末宿主蜱和中间宿主牛。在牛的红血球中以简单的分裂方式繁殖, 子孢子虫由蜱进入牛体后, 最初在红血球外以裂体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然后又在红血球内以出芽增值方式进行繁殖, 虫体随血液转入蜱体内之后进行有性繁殖。
2.2 流行病学
牛巴贝斯焦虫的传播主要有篦子蜱和全沟蜱, 此两种蜱均为三宿主蜱。篦子蜱的成虫、稚虫和幼虫都有使牛感染发病的可能。全沟蜱则在成虫阶段感染牛, 本病的发生以夏秋两季为多, 本病多发生于1~7月龄的犊牛, 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为23%和21%, 8月龄以上的牛发病者少, 成年牛多呈带虫现象, 患牛当耐过或经治愈后, 产生带虫免疫现象, 在潜伏区和流行区, 牛的带虫率可达94%。
2.3 临床症状
病的过程为急性型, 维持4~8 d。潜伏期为3~6 d, 患牛体温升高至39.5~41.1℃, 呈稽留热, 食欲和反刍减退, 犊牛大便呈黄色, 便秘和下痢不定, 有时带有黏液和血丝。排血色素尿, 初时色淡后变深, 小便次数多而量少, 可视黏膜贫血及黄疸, 眼下陷, 磨牙、异食、四肢颤栗。全身肌肉颤抖。
2.4 病理解剖变化
尸体消瘦。鼻腔、眼、口腔、阴门黏膜及乳房部的皮肤贫血及黄疸, 皮下组织黄疸及水肿, 腹腔各器官和大网膜高度黄疸, 胸腔有多量带红色液体。心脂肪黄染, 蜱肿大、肝肿大1~1.5倍, 膀胱积有多量红色尿液, 内膜有少量出血点。
2.5 治疗
应以早确诊, 早治疗为原则。治疗以特效药和对症治疗如健胃、强心、补液等相结合。
2.5.1 咪唑苯脲:1~3 mg/ (kg体重) , 配成10%溶液肌肉注射。
2.5.2三氮脒 (贝尼尔) :3.5~3.8 mg/ (kg体重) , 配成5%~7%溶液作深部肌肉注射。
2.5.3锥黄素 (黄色素、盐酸吖啶黄) :3~4 mg/ (kg体重) , 配成0.5%~1%溶液作静脉注射, 症状未减者24 h后再注射1次, 患牛避免烈日照射。
2.5.4成年牛1次用高锰酸钾5 g配2~3 kg水经口灌服, 1次/d或24 h给药两次, 如不见好转可连用药3~4次, 在发病季节当患牛症状尚轻, 未有血尿及未出现高温以前, 可用3 g高锰酸钾配2 kg水投服, 可避免疫情恶化且易恢复健康。
2.5.5 抗焦虫素 (阿卡普林) :5%阿卡普林注射液每100 kg体重1.5~2 m L皮下注射, 如患牛有代谢失调或心脏血液疾患时, 全药量分2~3次注射, 每隔1 h 1次, 为减轻副作用, 可在用药前或同时注射阿托品。
除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进行对症治疗, 并加强护理。预防消灭牛体和圈舍内的蜱。
2.6 诊断
犬巴贝斯虫病的诊疗 篇3
1 病原
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有2种:
1.1 吉氏巴贝斯虫
虫体很小, 多呈环形。卵为圆形, 呈梨籽形的很少。一般虫体的长为1~2.5μm。一个红细胞内最多可寄生1~13个虫体, 多为1~2个。
1.2 犬巴贝斯虫
虫体较大, 一般长4~5μm, 最长可达7μm。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 两虫尖端以锐角相连, 每个红细胞内的虫体数目为1~16个。
2 致病机理
2.1 虫体在红细胞内繁殖, 破坏红细胞, 导致溶血性贫血, 并引起黄疸。
2.2 巴贝斯虫本身具有酶的作用, 使动武血液中出现大量的扩血管活性物质, 引起低血压性休克综合症。
2.3 激活动物的凝血系统, 导致血管扩张、淤血, 从而引起系统组织器官缺氧, 损伤器官。
3 诊断要点
3.1 流行病学调查
当地是否有传播本病的蜱, 当时是否为蜱的活动季节。病犬是否有遭到蜱叮咬的病史或在其体上抓到过蜱。
3.2 临床症状
犬巴贝斯虫病, 主要表现为高热, 黄疸, 呼吸困难。有些病犬脾脏肿大, 触之敏感。尿中含蛋白质, 间或含血红蛋白。吉氏巴贝斯虫病常呈慢性经过, 仅病初发热或为间歇热。病犬高度贫血, 但无黄疽。虽食欲良好, 却高度消瘦, 尿含蛋白质或兼有微量的血红蛋白。病犬常死于衰竭。如能耐过, 则于3~6周后贫血逐渐消失而康复。
3.3 实验室检查
采病犬耳尖血作涂片, 姬氏液染色后检查, 如发现典型虫体即可确诊。
4 治疗
应用三氮脒 (贝尼尔、血虫净) , 用量为3.5mg/kg·bw, 皮下或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2d。或用咪唑苯脲, 用量为5mg/kg·bw, 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或间隔24h再用1次, 或用5~7mg/kg·bw肌肉注射, 间隔14d再用1次。
5 预防
5.1 在疫区, 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蜱工作。
可应用杀虫药, 如25ppm溴氰菊酯溶液, 每隔7~10d喷淋1次犬体。
5.2 对病犬应做到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发现病例后, 可应用三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犬巴贝斯虫病的诊疗体会 篇4
1 流行病学
病犬和带虫犬是本病的传染源, 蜱是传播媒介, 多发生于春秋季, 放牧或游玩后7~10d发病。汉中本病主要流行在野外活动的良种幼犬危害严重, 部分警犬、猎犬等发病率高, 土种犬发病轻微或不发病, 多为带虫犬, 幼犬易发。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病症。重症病犬可在2~3周内衰竭死亡。本病近年来在汉中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早期发现, 无引起严重的继发疾病如肾衰等, 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最重要是确诊, 对症用药是可以治好的, 疗程约半个月。
2 发病原因
汉中沿汉江河流域水草植被丰盛, 城乡花坛、草坪植被中均有硬蜱, 加之警犬、猎犬江边训练, 养犬者溜狗玩耍, 防范措施及意识较差, 是犬感染的重要原因。但汉中犬患巴贝斯虫病例报道极少。
3 临床症状
临床特征是可视粘膜苍白、贫血、黄胆、血尿或体温升高达41℃, 个别有化脓性结膜炎。常见贫血、低烧、呕吐不食、精神萎靡, 气喘, 粘膜色白。严重的呼吸困难, 上吐、下泻、粪内混血, 有的血尿、腹痛、触及脾区疼痛或过敏。
4 病理变化
消瘦、贫血、血液稀薄、凝固不全, 血尿, 肝脏、脾脏肿大、脾髓呈暗红色软化;肝充血肿大切口外翻, 肝实质混浊, 小叶相不清;胆囊内充满黑绿色胆汁;胃、肠粘膜潮红出血, 胃壁水肿;膀胱内积有血尿。心冠状沟和心内膜点状出血。脾、腹腔肠系膜均黄染。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最终确诊, 需采血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 显微镜观察, 在红细胞中发现虫体即可定为阳性。血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 原生质染成淡蓝色, 染色质呈紫红色。虫体寄生在红细胞内或血浆中, 呈椭圆或梨籽形, 每个红细胞内有l~2个虫体, 个别血球虫体达18个。
在汉中目前发现的笔者做血涂片 (以下病例附带血涂片) :
图[1]2011/05/25是一只幼龄杂交犬的血涂片, 犬名嘟嘟6个月大, 发病后3d来汉台区汉中路畜牧兽医站就诊, 症状为中度贫血、低烧、呕吐不食、精神萎靡, 喘, 粘膜色白。主人就诊前误认为积食, 给犬喂服消食片、抗菌消炎药无效后, 带宠物来就诊。经过询问得知此犬经常去汉江边野草地玩, 在该犬身上发现草蜱虫1个。当时怀疑为巴贝斯虫病, 采血做血涂片染色, 显微镜检查, 在图[1]视野中有好几个血细胞上都有类似嗜碱性颗粒 (区别于染料杂质) 都有虫体, 仔细看还会发现这种虫体染色后和资料上的梨形虫稍有区别, 巴贝斯虫呈现出类似椭圆型, 内含一个空泡, 在椭圆的一端有颜色稍深的染色质, 大多数虫体是2个一并排相互重叠。
6 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 初期或病情较轻的, 可立即注射抗梨形虫特效药。病情较重的, 则应先采用补液强心等措施。该病犬采用二者结合, 防止继发感染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诊疗情况如下:
首次诊疗时体温40℃、呼吸45次∕分、脉搏158次∕分、体重6.5千克。静脉输液 (1) 0.9%氯化钠100ml加入头孢曲松钠390mg, 地塞米松2mg; (2) 5%葡萄糖100ml加入三磷酸腺苷10mg、辅酶A50万单位, 肌苷50mg, VC0.5g, VB650mg; (3) 犬血浆30ml; (4) 复方氯化钠100ml; (5) 肌肉深部注射三氮脒22.8mg; (6) 肌注复合VB1ml; (7) 皮下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1ml。
第2天诊疗时体温39.5℃、呼吸38次∕分、脉搏136次/分、体重6.5kg。精神稍好, 回家呕吐1次。静脉输液治疗: (1) 0.9﹪氯化钠100ml加入头孢曲松钠390mg, 地塞米松2 mg; (2) 5﹪葡萄糖100ml加入三磷酸腺苷10mg, 肌苷50mg, VB650mg; (3) 犬血浆30ml; (4) 复方氨基酸80ml; (5) 肌肉深部注射三氮脒22.8mg; (6) 肌注复合VB120.2mg。
第3天诊疗时体温38.8℃、呼吸30次/分、脉搏118次分、体重6.5mg、精神转好、没有呕吐、能适量进食, 粘膜粉红色。静脉输液治疗: (1) 0.9﹪氯化钠100ml加入头孢曲松钠390mg; (2) 5﹪葡萄糖100ml加入三磷酸腺苷10mg, 肌苷50mg, VB650mg, VC0.5g; (3) 犬血浆30ml; (4) 脂肪乳80ml。
经过3d治疗, 病情基本控制, 犬主要求回家食疗, 一周后复查基本康复。
7 预防
临床没有预防的疫苗, 及时地去除蜱虫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摘要:犬巴贝斯虫病是犬科动物经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笔者近3年在汉中区域诊疗该病约46例, 发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死亡率较高, 确诊后对症用药可以治好。
68例犬巴贝斯虫病病例研究 篇5
犬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犬的血液,引起犬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和脾脏肿大[2]。笔者通过血涂片、血液常规检验、生化检验、X射线检查并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对郑州市68例巴贝斯虫病患犬进行研究,了解其发病规律、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防治巴贝斯虫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史及临床症状调查
2012年3月份至2013年11月份期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附属动物医院共收治68例犬巴贝斯虫病病例,笔者对其常见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了调查及统计。
1. 2 血细胞检查
取68例病犬前肢外侧隐静脉血少量,按常规方法分别进行血液涂片检查,对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压积( PCV) 、白细胞( WBC) 进行分类测定。
1. 3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分别采集68例病犬前肢外侧隐静脉血3 m L,放于离心管内,置高速离心机离心,血清备测。
生化指标采 用全自动 生化分析 仪 ( 型号为Vet Test8008,美国产) 进行测定。
1. 4 X 射线影像诊断
病例取自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附属动物医院门诊。
仪器为山西万科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100 m A X光机,胶片为天津感光材料公司生产的医用胶片,显影液与定影液为河南尉氏感光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 1 病史、临床症状调查
病史及临床症状调查结果见表1。
2. 1. 1发病年龄及发病季节调查的发病犬平均年龄为4. 42岁,最低为0. 5岁,最高为11岁。其中6岁以下病犬为37例,占发病总数的54. 41% ; 6岁以上( 包括6岁) 为31例,占发病总数的45. 59% 。调查结果表明犬巴贝斯虫病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68例病犬发生于春、秋两季的分别为25. 00%( 17 /68) 、61. 76% ( 42 /68) ,其他季节为13. 24% 。调查结果表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季蜱虫活动频繁时发病率较高。
2. 1. 2病犬品种68例病犬中,大型犬最多,为28例,占41. 17% ( 28 /68 ) ,包括苏格 兰牧羊犬( 3 /68) 、德国牧羊犬( 7 /68) 、阿拉斯加犬( 6 /68) 、罗维纳犬( 3 /68) 、藏獒( 3 /68) 、金毛犬( 6 /68) ; 其次是中型犬,占36. 76% ( 25 /68) ,包括哈士奇犬( 7 /68) 、大麦町犬( 4 /68) 、萨摩耶犬( 11 /68) 、喜乐蒂牧羊犬( 3 /68) ; 最少为小型犬,占22. 06% ( 15 /68) ,包括贵宾犬( 4 /68) 、吉娃娃犬( 2 /68) 、雪纳瑞犬( 3 /68) 、约克夏犬( 2 /68) 、京巴犬( 1 /68) 、博美犬( 3 /68) 。调查结果与刘跃生[3]报道的犬巴贝斯虫病多见于某些大型犬基本一致。这可能与犬的体型大、活动范围广、宠物主人喜欢带其爬山游玩有关。
2. 1. 3蜱接触史发病犬中有蜱接触史的为41例,占60. 29% ( 41 /68) ,无蜱接触史的27例,占39. 71%( 27 /68) 。说明犬巴贝斯虫病的发生与蜱虫活动密切相关,但被调查犬中部分是无明显蜱接触史病犬,这可能与犬的免疫力及虫体的活力有关[4]。
2. 1. 4临床症状68例病犬中,有贫血症状的犬66例,占97. 06% ( 66 /68) ,有乏力症状的犬65例,占95. 59% ( 65 /68) ,有黄疸症状的犬39例,占57. 35%( 39 /68) ,有废食症状的犬13例,占19. 12% ( 13 /68) 。
病犬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食、贫血、黄疸等症。多数病例体温正常,部分病例体温升高。有严重溶血症的病犬体温下降。
2. 2 血细胞检查结果
对68例病犬进行血液涂片检查,每只病犬血液连续制做5张涂片,结果巴贝 斯虫病检 出率为82. 35% ( 56 /68) ( 见表2) 。
病犬前肢外侧隐静脉采血,涂片,自然干燥后瑞姬氏染色,油镜下观察虫体形态。虫体多位于红细胞的边缘或近中央位置,呈圆点状。虫体浓染,染色后呈深紫褐色,直径为0. 5 ~1. 4μm,虫体小于红细胞直径的1 /8,一个红细胞内一般寄生1 ~2个虫体( 见166页彩图1) 。根据其形态确诊为吉氏巴贝斯虫[5]。
病犬前肢外侧隐静脉采血,经血液常规检验,RBC平均为3. 37×1012/ L,最高为4. 57×1012/ L;HGB平均为81. 70 g / L,最高为123. 00 g / L; HCT平均为31. 54% ,最高为50. 00% ; PLT平均为213. 00×109/ L,最高为427. 00×109/ L; WBC平均为11. 20×109/ L,最高为19. 43×109/ L; LYM平均为23. 30×109/ L,最高为35. 34×109/ L; MON平均为1. 12×109/ L,最高为1. 76×109/ L。绝大多数犬RBC均很低,且HGB均值偏低,说明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贫血为主症的综合征( 见表3) 。
2. 3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68例病犬的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淀粉酶( AMYL) 、钙 ( Ca) 、磷 ( P) 、肌酐 ( CREA) 、尿素氮( BUN) 等数值处于正常范围,而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 ALP) 、总胆红素( TBIL) 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显著( P < 0. 05) 或极显著( P < 0. 01) ( 见表4) 。结果表明: 犬巴贝斯虫病病犬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
2. 4 病犬腹部 X 射线影像
对68例病犬取左、右侧位拍片检查,并与正常体型、品种相近犬进行比较观察。
患巴贝斯虫病病犬右侧位拍片观察,X射线照片显示脾脏显著增大( 见图2) ,密度中等,轮廓清晰,边缘钝圆,且多数延伸至腹腔后部。而正常犬脾脏体积中等,边缘锐利,大部分位于腹腔前部。病犬取左侧位拍片观察,X射线照片显示部分肿大的脾脏轮廓不完整,且大部分被充气肠管覆盖,并向后腹部延伸( 见图2) 。表明患巴贝斯虫病病犬多数脾脏肿大并向腹腔后部延伸,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而在拍片时体位的变化可能影响脾脏形状和完整性,且右侧位拍片检查更能准确显示脾脏轮廓。
注: 与正常犬比较,数据肩标* 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
3 讨论
3. 1 犬巴贝斯虫病与血细胞检查的关系
从68例病犬血液涂片情况看,每只被检病犬连续制做5张血涂片,56例病犬发现虫体,检出率为82. 35% ( 56 /68) ,提示部分发病犬虫体数量少、检出率低。血液常规化验结果中,RBC平均数为3. 73×1012/ L,最高为4. 57×1012/ L,HGB平均数为81. 70 g / L,最高为123. 00 g / L,提示病犬严重贫血,且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溶血现象。临床上多数病犬表现为结膜苍白、四肢无力、皮肤弹力下降,部分病犬出现黄疸症状。WBC平均数为11. 20×109/ L,最高为19. 43×109/ L,且分叶核细胞达76% ,出现核右移现象,可能由于骨髓受中毒性因素损害,抑制其造血功能,致使骨髓造血机能障碍。
3. 2 犬巴贝斯虫病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
从68例病犬生化分析的结果看,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L) 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显著( P < 0. 05) 或极显著( P < 0. 01) 。TBIL数值增加表明机体有不同程度的溶血现象,大量胆红素长时间存在于血液中,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时,肝脏ALT、AST、ALP会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肝脏损伤。
3. 3 X 射线检查对犬巴贝斯虫病诊断的意义
腹部X射线检查对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对中后期脾脏肿大病犬有更重要的诊断意义。但腹部X射线检查与超声波诊断相比仍有不足之处。超声波诊断可确定病犬脾脏的大小、厚度、质地等情况。当X射线检查不能确定脾脏性质时,两者合并应用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成功率。
4 结论
对68例犬巴贝斯虫病调查表明: 郑州市区犬巴贝斯虫病多发生于年龄较小的大中型品种犬。发病季节以蜱虫活动频繁的春秋季多发。发病时表现为贫血、乏力、黄疸,且多数有直接或间接蜱接触史。血液涂片镜检,大多数可见红细胞内呈圆点状虫体。血常规检查RBC、HGB均偏低; WBC正常或偏高,核右移为本病的示病症状。血液生化指标提示巴贝斯虫病病犬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兰梅,伍清林,董尹波,等.巴贝斯虫病在南京宠物犬中流行情况的调查[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21(4):93-96.
[2]王绍琛,钱存忠.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2004,36(9):29-30.
[3]刘跃生.宠物犬巴贝斯虫病的调查与防制[J].畜牧与兽医,2002,11(34):35-40.
[4]谷钧相,于庆祥,王录来,等.犬巴贝斯虫病[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3):42.
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篇6
1 典型病例
患犬贝尔, 金毛寻回犬, ♂, 3岁, 体重32kg。主诉:该犬近期食欲减退, 喜欢卧, 精神不振, 粪便稀。
1.1 临床检查
牙龈发白, 眼结膜苍白。尿呈浓茶样咖啡色。体温41℃。
1.2 实验室检测
血液涂片作瑞氏染色, 油镜镜检, 在红细胞内发现染成淡蓝色的小梨籽形虫体, 虫体的染色质团呈紫红色, 清晰可见。一个红细胞内寄生虫体2~3个。红细胞染虫率大约为8%。涂片见较多幼稚的有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 呈多染性和异形性, 网织红细胞增多, 且有较多的红细胞碎片。
1.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本病为犬巴贝斯虫病。
1.4 治疗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50ml, 氢溴酸山莨菪碱 (654-2) 注射液1ml, 病必宁1.1g, 肌苷2ml, 三磷酸腺苷2ml静脉滴注, 2次/d;三花素3ml, 皮下注射, 2次/d;血虫净2.6ml肌肉注射, 1次/5d。第1次注射血虫净后临床检查发现患犬食欲不如从前, 尿液比初期清澈, 红细胞数继续下降, 随之改善治疗方案:输液用药同前, 另肌肉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2000IU/ml。2d后再次肌肉注射血虫净2.6ml。但患犬精神越来越差, 红细胞数继续下降。患犬病情危急, 输血急救, 取其同窝犬血液260ml一次静脉滴注, 次日患犬精神好转, 红细胞数已呈上升趋势。触诊腹部, 有轻微腹水现象。肌肉注射速尿, 注射剂量按0.3ml/kg体重。停药后患犬状态慢慢好转。
2 讨论与小结
上述病例由于发病时间较长, 主人没有及时发现。病初食欲减退, 体力下降, 舌色苍白, 主人误认为是消化道疾病。当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后, 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治疗期长达2周。
2.1 感染来源
患病动物、带虫动物和带虫蜱均是感染来源。
2.2 季节和地域性
由于蜱的种类和分布呈地区性以及活动的季节性,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也随之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每年春、夏、秋季均可发病, 但高峰期在5~9月份。本病多见南方。
2.3 发病机理
虫体在繁殖中破坏大量的红细胞, 引起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 毒性物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 发生水肿和出血, 并能影响神经体液调节系统, 引起发热、胃肠功能减弱以及吸收和排泄能力下降。
2.4 临床症状
高热、黄疸、呼吸困难。有些病犬脾脏肿大, 触之敏感。尿中含蛋白质, 间或含血红蛋白。吉氏巴贝斯虫病常呈慢性经过, 仅病初发热或为间歇热。病犬高度贫血, 但无黄疸。虽食欲良好, 却高度消瘦, 尿含蛋白质或兼有微量的血红蛋白。病犬常死于衰竭。如能耐过, 则3~6周后贫血逐渐消失而康复。
2.5 综合防制措施
一例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篇7
2010年9月25日, 某部队军犬饲养员带一狼青犬前来动物医院就诊。主诉:该狼青犬为军犬, 2岁, 雌性, 3天前, 突然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尿黄红色, 自认为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 立即注射诺氟沙星0.5克, 每天一次。但治疗3天后不但无好转, 病情反而加重, 精神沉郁, 不食, 日渐消瘦, 浑身无力, 卧多立少。
二、临床检查
病犬虎儿, 雌性, 体重22千克。体温40.2℃, 心跳快而无力, 呼吸浅表, 精神萎顿, 食欲不振, 无力, 尿黄, 可视粘膜苍白且黄染。
三、实验室检查
1. 尿液常规检查
尿液为混浊的黄红色尿, 尿的比重明显增加, 尿蛋白检查呈阳性, 尿胆红素检查呈阳性, 尿液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为血红蛋白尿。
2. 血液常规检查
血液稀薄, 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数目、红细胞比积、血红蛋白量急剧下降, 白细胞数目升高。表明患犬贫血, 炎症严重。
3. 血液生化检查
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升高。表明肝细胞受损。
于是询问该犬发病之前有无特殊情况发生。饲养员思考了一会儿, 忽然说:该犬发病前曾随部队进山拉练, 回来后, 发现该犬身上有蜱, 马上将蜱处死, 并给犬洗了澡。
根据问诊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尿常规和血常规的检查结果, 又对该犬进行了血液寄生虫检查。
4. 血液寄生虫检查
由前肢皮下静脉采血, 涂片, 姬姆萨染液染色, 油镜镜检。在红细胞边缘处发现淡蓝色的圆形、环形虫体。
根据患犬的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即确诊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
四、治疗
1. 对因治疗
三氮脒4毫克/千克体重, 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 一次肌肉注射。隔日用药1次, 连用2次。
2. 对症治疗
氨苄西林钠1克+地塞米松10毫克+生理盐水100毫升, 一次静脉滴注;维生素C 300毫克+三磷酸腺苷20毫克+辅酶A 100 U+生理盐水200毫升, 一次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5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 一次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10毫克+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 一次静脉滴注;同时皮下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维生素B12注射液2毫升。每天1次, 连用5天。
五、结果
经过3天治疗后, 患犬精神好转, 开始有食欲, 贫血症状基本缓解, 活动量稍增加。又治疗2天后, 患犬康复出院。
六、讨论
1. 犬巴贝斯虫病, 是一种血液原虫病。
常见的寄生于犬的虫种包括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虫体很小, 多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央, 呈梨形、环形、椭圆形、圆形、小杆形等多种形态。犬巴贝斯虫为一种大型虫体, 典型虫体呈梨籽形, 一端尖, 一端钝, 梨籽形虫体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角度。其单个或成对寄生于患犬的红细胞内, 引起严重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症。由于蜱是巴贝斯虫的传播者, 所以本病呈现出一定的地方流行性和季节流行性。多发于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少见, 易造成漏诊;主要发生于春、夏、秋三季, 秋季多发, 春季次之, 冬季基本不发病。在本病的诊断中, 在重视临床症状 (发热、消瘦, 可视黏膜苍白、黄染、尿液颜色发红) 的同时, 注意了患犬有曾进入山地拉练并在犬身上发现蜱的情况, 从而及时地进行了血液寄生虫的实验室检查。由于确诊及时, 所以保证了治疗的可靠、有效。
2. 本病例由于出现了黄疸和肝损伤, 所以治疗时使用了保肝药和能量合剂, 效果不错。
3. 另外, 治疗时, 针对贫血情况特别严重的犬最好进行大量输血 (按每千克体重4毫升计) 。
但给病犬输血, 首先要保证供血犬健康, 其次要做配血试验, 即当供血犬红细胞与病犬血清不凝集, 且病犬红细胞与供血犬血清也不凝集方可输血。
4. 由于本病的传播需要媒介蜱, 所以预防本病首先要做好灭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