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泽贤治

2024-06-18

宫泽贤治(精选4篇)

宫泽贤治 篇1

一、引言

宫泽贤治以各种面貌, 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他留下的最大遗产, 还是一篇篇清新质朴、百读不厌的童话故事。他的童话早已打破‘童’的限制, 成为无年龄限制的童话。

宫泽贤治的作品, 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魅力。有很多不同年龄的人从各自的立场分析宫泽贤治及其作品。本文作者从个人的主观出发, 分析宫泽贤治及其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富有诗意的散文和散文般的诗

宫泽贤治的诗一般的童话, 独具魅力。首先, 让我们从优美的作品, 诗意的作品, 关于梦和关于童话的作品来分析宫泽贤治作品的魅力。

《赛格莲与八月》的前半部分, 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在塞哈林的海边, 可爱的风和与风交谈的波浪, 被作者描绘的诗情画意。开头的一句:

“你为何而来, 为何而来, 为何而来?”,

好似风儿对来自于内地的农林学校的助手的细声爱语。以此为开始, 充分地体现了散文诗的特点。之后作者与波浪交谈, 然后写出了

“真的, 坐在鄂霍次克海边, 听着风干了的沙与送来玫瑰香气的风之前隐隐约约的交谈着, 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心情。 (中略) 那里的风和麦穗的画面如果在你们心里出现的话, 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

《山梨》中的两盏幻灯, 象征了两首散文诗。宫泽贤治以岩手山的山间小路为舞台, 叙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童话故事。《银河铁道之夜》主人公似乎是邋邋遢遢的穷孩子焦班尼和一个面目简洁忧郁的黑衣人, 在一个梦幻之夜, 他们一起乘着一趟银河铁道号火车, 穿越了银河系。这种故事情节上特别的奇思妙想, 和他们在一个个站口上所看到所经历的生死的忧伤, 就象是有重量的时间的铅坠, 坠在我的心里, 为我的记忆所折叠收藏。童话中的背景, 银河的世界被作者描绘的十分美丽。真的是希望能够在这么美丽的夜空下, 送逝去的人到彼岸。如此美丽的银河, 大概是作者将送葬时播撒的花瓣美化的吧?银河铁道列车里的幻觉, 让人觉得, 仿佛有些问题解决了, 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解决, 原本的生活又复归于生活本身。但只要读者心在这样的童话旅程里被安慰, 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某些问题也就被解决了, 抚慰中永远都滋生着勇气和复苏的种子。《银河铁道之夜》不仅仅以美为中心, 在不分细节上加入了真实存在的美的东西, 这也是宫泽贤治童话作品的魅力所在吧。在宫泽贤治的作品中, 这种写法多次出现, 如《黄色的番茄》中, 可爱的蜜蜂和麻雀之间的交谈, 《贝壳之火》中, 在珍珠中持续燃烧的火等, 都让人难以忘记。

三、与大自然与动物有关的作品

宫泽贤治有关于大自然的作品也非常有魅力。《花样繁多的餐厅》则是以一对都市猎人, 在山中偶遇的一起灵异事件, 讽刺社会上所谓的文明阶级所从事的消遣, 竟是以剥夺动物之生命为乐。《猫咪事务所》则讽刺现代官僚作风, 并以此窥探人性。《大提琴手葛许》, 藉由一个差劲的提琴手, 点出人与动物的互动。大提手葛许, 由于技法不佳, 备受嘲笑。某夜, 当他正在练琴之时, 一群动物跑来求助于他, 他在付出的同时, 也从动物身上, 领悟出各种拉琴的技巧。

宫泽贤治在其童话《狼山、笊篱山和盗贼山的故事》里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和谐意识, 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大自然对人类具有“顺、逆”两面性。面对大自然的“温顺”一面, 人类应该永怀感恩之情, 尽力保护;面对大自然的“叛逆”一面, 人类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并且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虔十公园林》讲述了弱智的虔十在生前“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 只有那么一次, 不知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渴望, 他竟想到要在那片荒地上种下七百棵杉树苗——于是, 他的余生就“耗费”在这项在别人看来无甚价值的“事业”之中, 受尽了嘲笑和冷落。林子生长出来以后, 虽然得到了些许的夸奖, 但大家仍然不觉得它有什么意义, 邻居平二还总是抱怨林子遮住了阳光。然而, 虔十依然守护着他的这件“作品”, 他辛勤地劳作, 还为林子修剪了树枝。终于他的苦心得到回报:有一天, 他听到村里一群小学生在杉树林中玩耍的声音, “虔十也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 他悄悄躲在杉树这边, 张着大嘴开心地笑了”。这是虔十最大的快乐。雨天时孩子们不能出来玩耍, 虔十仍然一个人在雨中呆立着, “他的全身在雨中不断冒着热气”。

当然, 在世人眼里, 这点快乐并不足道。大家肯定觉得种庄稼、去城里打工等诸如此类营生才是正经事。生活, 不就为了能够活下去么?像虔十这样的人, 还要靠父母和哥哥照顾, 岂不是活的很失败?虔十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而且看来还是个懦夫, 他遭人嘲弄不还口, 被人殴打不还手, 他默默地因伤寒而死去, 除了家人, 绝不会有什么人注意到——那些孩子, 依然“每天每天聚集到林子里来”, 他们在这里享受阳光和树荫时不会知道那个种树的人再也不能在一旁偷偷看着他们傻笑了。

谁都没有料到, 这片杉树林在二十年后依然是孩子们留恋往返之地, 并且, 它也成为这个日益城镇化的小地方仅剩的一点点纯真——在故事中由博士提议立起的石碑, 是作者宫泽贤治对虔十之价值的肯定。

宫泽贤治的作品中, 关于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作品不占少说。他认为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 对此人类应该永怀感恩之情, 时刻不忘报答。同时, 人类在利用自然生存发展的时候难免会有伤害到自然的时候, 对此人类应该具有谢罪意识。另外还有一点他没有提到, 那就是, 面对大自然的过错时, 人类应该表现出应有的宽容, 不要斤斤计较, 睚眦必报。人类在自然面前应该时刻保持谦虚、感恩的态度, 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才能保持和谐的关系。

四、结论

作为日本儿童文学的代表任务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包罗万象。将神、人、鬼、植物、动物与自然融在一炉, 再佐以浓厚的宗教哲学、佛家思想, 以及独具的声音文字、色彩鲜活的笔法, 宫泽文学在日人心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宫泽贤治以各种面貌, 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他留下的最大遗产, 该是一篇篇清新质朴、百读不厌的童话故事。他的童话早已打破‘童’的限制, 成为无年龄分野的ALL AGE阅读。例如, 将自然与男孩合为一体的‘风又三郎’, 以一贯带着声音的文字, 纯朴地描述了孩童之间的友情, 那般轻轻的、没有负担, 却能使读者心中如风鼓胀似地满满。

时间的长河总会为世人去芜存菁, 在浩浩书海, 筛选出永恒的佳篇。宫泽贤治的时代距今近一个世纪, 也许文明的巨轮亳不留情的向前走, 但留下的轨迹总有一些是永恒不变的, 那便是对纯净心灵的向往, 对永恒生命的追求以及坚持有梦的痴心盼望!而这些, 早在近一个世纪前的宫泽贤治就透过他的笔, 化成一篇篇绝响, 响在我们的耳际心间, 能不教人为之心动吗?

摘要: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全国各地的小学、国中的国语课本都可见他的作品, 高中国文教材则可见他的诗歌。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 将神、人、鬼、植物、动物与自然融在一炉, 再加以浓厚的宗教哲学、佛家思想, 以及独具的声音文字、色彩鲜活的笔法, 宫泽文学在日人心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儿童文学,宫泽贤治,童话

参考文献

[1]解释与鉴赏.至文堂.第71卷9号.

[2]日本儿童文学日本儿童文学协会2007.

[3]读宫泽贤治全童话集东京堂国文学第48卷3号.

[4]关于宫泽贤治的研究至文堂国文学第56卷6号.

[5]宫泽贤治的作品集立间书院国文学第41卷7号.

[6]日本儿童诗文集百合出版社2008.

宫泽贤治 篇2

一、为摆脱威胁与内心苦恼的“自我牺牲”

其代表主人公是宫泽贤治前期作品《夜鹰之星》中的夜鹰。夜鹰生来貌丑, 既没有老鹰锋利的爪子也没有强有力的翅膀。本来与老鹰互不相犯, 但是却因为名字带有“鹰”字而招致老鹰的不满。老鹰甚至闯入夜鹰家中, 威胁夜鹰若不改名便要追捕它。这就是夜鹰内心苦恼的开始。夜鹰面对来自老鹰的威胁充满了畏惧, 但是它更难以承受的是自己所犯下的“杀生罪”。它在捕捉甲虫的时候, 有一段“啊!好痛苦喔!”的长长感叹。夜鹰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 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杀生行为。笔者认为, “杀生罪”才是导致夜鹰舍弃生命的根源。

所谓“杀生罪”, 是佛教用语, 指的是剥夺其他生命所造成的罪孽。佛教思想认为, “杀生”有行为上的杀生, 有语言上的杀生, 乃至有意念上的杀生。老鹰用语言恐吓的方式威胁夜鹰生命的行为属于语言上的杀生。而另一方面, 夜鹰在求生存捕食的同时也剥夺了飞虫的生命, 属于行为上的杀生。即使摆脱了老鹰的威胁, 也无法摆脱捕食飞虫的行为。正是这无法摆脱的“杀生”的宿命, 让夜鹰对“生存”感到了苦恼, 对自己的捕食行为也产生了罪恶感。为了摆脱由“杀生罪”引起的罪恶感, 唯一的方法就是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 由此来获得内心的安宁。因此, 夜鹰选择放弃生命的行为, 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自我牺牲”, 如其说是“自我牺牲”, 不如说是“解脱自我”更为恰当。

二、舍己为个人的“自我牺牲”

如果夜鹰的“自我牺牲”只是“舍己为己”的利己行为, 那么《银河铁道之夜》中的柯贝内拉则是“舍己为他人”的利他行为。主人公焦班尼的好朋友柯贝内拉为了营救落水的同学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柯贝内拉舍己救人的行为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但是, 柯贝内拉的“自我牺牲”与上文所述的夜鹰的“自我牺牲”有本质上的区别。从目的上看, 夜鹰是为了摆脱内心的苦恼, 而柯贝内拉是为了搭救他人的性命。从性质上看, 夜鹰是主动的、有意识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而柯贝内拉失去生命却是无意的、意外的事故。

柯贝内拉的“自我牺牲”是为了他人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典型形象之一, 但是柯贝内拉的“自我牺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牺牲”。柯贝内拉所搭救的人是自己的同学, 与自己是有着某种亲密的联系, 并没有超越“个人”的范畴。因此, 柯贝内拉的“自我牺牲”只能属于狭义的救助个人的“自我牺牲”。与宫泽贤治“如果世界全体得不到幸福, 那么个人就无法得到幸福”的万人幸福观相比, 在性质上还有很大的差异。佛教讲“花草树木皆能成佛”。对所有生物倾尽毕生之热血才是宫泽贤治求道精神的极致的表现。

三、舍己为大众的“自我牺牲”

而宫泽贤治的另一部作品《古斯克�布多利传记》是“自我牺牲”本质的最佳体现。主人公布多利的父母因为粮食歉收, 饥荒到来, 为了孩子选择了死亡。而布多利为了解决冰冻灾害, 为了人们日后的幸福生活而选择了独自引爆火山。这两种“自我牺牲”的行为体现了“自我牺牲”广泛意义上的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布多利父母的“自我牺牲”与上文提到的柯贝内拉的“自我牺牲”是有着类似之处的。布多利的父母选择为孩子的牺牲, 体现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深切护犊之情, 并没有“万人幸福观”之意。

然而布多利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布多利是因冻灾失去幸福家庭的受害者, 他深知冻灾对人们心理、生活造成的影响。当冻灾再次出现时, 他不愿意目睹人们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惨状。所以布多利决定引爆卡尔伯纳多火山岛, 增加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提高地球温度。布多利的牺牲, 换来了众多家庭的幸福。他的献身, 不再局限于与自己有某种关系的亲人或朋友, 而是广义范围上的“芸芸众生”。可以说, 布多利的自我牺牲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我牺牲”, 即宫泽贤治的“万人幸福观”, 为了所有人的幸福而无私奉献。

布多利的形象融合了宫泽贤治的经历与梦想, 可以说是宫泽贤治梦想的象征, 是作者渴望成为却最终没能成为的理想人物像。宫泽贤治在其诗作《不怕雨》中写道:“不受褒誉, 不受苦痛, 我愿成为这样的人。”这是宫泽贤治求道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其慈悲的心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写照, 是真正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摘要:《夜鹰之星》中的夜鹰舍弃自我生命的行为, 只是为了摆脱老鹰的威胁与内心苦恼的结果, 并不是“舍我救大众”的无私精神的体现。本文拟通过《夜鹰之星》一文分析与研究宫泽贤治“自我牺牲”的本质。

关键词:自我牺牲,解脱自我,拯救众人,无私奉献

参考文献

[1]、邹菊云, 周翠平.从<夜鹰星座>看宫泽贤治的心理葛藤[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第6期.

[2]、杨凤莲, 李红旗, 胡毅美译.宫泽贤治童话精选 (上册) [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宫泽贤治 篇3

有传言说乔班尼的原型就是作者宫泽贤治。宫泽贤治虽然是作家与诗人, 却很不擅长和别人交往。这正如内向而孤独的乔班尼, 不被认可, 不被接纳, 只能在课堂的一角怯怯地举起手, 还被老师忽略了。

因为信仰的问题, 宫泽贤治和父亲的关系很差, 但和妹妹登志的感情非常好。家中只有登志和贤治信仰法华经, 登志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他。对贤治来说, 登志不仅是他的妹妹, 而且大概还是与他有共同世界观的唯一存在吧, 就像乔班尼眼中的柯贝内拉。但登志很早就因为疾病过世了, 一如在童话的末尾, 在山丘的草坪上醒过来的乔班尼, 被告知柯贝内拉溺死在了河川里。

读到这里, 再回头看看那些穿梭银河的欢乐时光, 似乎有着“回光返照”的凄凉暗示。江南说“喜剧中欢乐是为了让人笑, 而悲剧中的欢乐是为了让人悲伤加倍”, 用瑰丽的幻想和畅谈来给悲哀买单, 强烈的反差里更凸显出他们的绝望和痛苦。

失去了唯一拥有共同信仰的同伴, 对贤治而言, 既是被抛弃也是被背叛。这样声嘶力竭也嘶吼不出的痛苦, 使一个人向颓废发展似乎顺理成章, 但贤治没有, 他写下了《银河铁道之夜》, 写下了《不畏风雨》。

说实话, 用寻常的眼光看, 贤治一生没什么作为。贤治最爱的妹妹和最好的朋友们都离开了他, 他在世的时候, 也从未以作家的身份获得任何认同。在当时人们的眼中, 他不过是一名充满了幻想和热情但又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小有才气却生不逢时, 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不得志的文学青年。

然而, 不管失败了多少次, 不管自己处于多么不堪的境地, 贤治仍旧坚持着他的理想。那样不堪的境地里仍然可以坚持用禅意看待生活, 这个男人不能说是不切实际, 而要以“执着”来称赞。

贤治在农业学校当老师的时候, 有一个学生这么问过他:“人类是为了什么才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人类就是为了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会诞生在这里的。而且,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也正取决于他是否真正用心思考过这个问题。”乔班尼曾经对柯贝内拉这么说过:“我现在就像那只天蝎, 只要能为大家寻求真正的幸福, 就算要身经千锤百炼, 我也毫不在乎。”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想这就是贤治能够苦苦支撑的动力。

追求普世的真正幸福, 像是一句飞蛾扑火般不自量力的豪言壮语。但飞蛾扑火, 只是因为那点星火是黑暗里唯一的光。为了那点光烧死自己也无所谓, 这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可敬可怕之处。

所谓的真正永远的幸福, 或许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人的一生中, 散落着无数一瞬间的幸福和感动, 可尽管只是一瞬间的光芒却也足够了, 那些光芒会在我们心中持续照耀下去。就像是夜晚降临, 黑暗包围我们的时候, 天空中仍旧会有星光闪烁着, 给予我们向着目标继续前进的勇气。

宫泽贤治 篇4

《滑床山的熊》是宫泽贤治后期创作的一部童话作品,就其书写工具和原稿用纸的使用时间推测写于1927 年左右,并于贤治逝世后的次年,即1934 年发表。这部作品的文本可以明确地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画面,其中包含了动物之间、人类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既有趣又值得解读的对话。这些对话并不单单是对话,对表现主题和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想通过对这些对话的解读,来探究总结宫泽贤治的自然观及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一、关于《滑床山的熊》的先行研究

众所周知,宫泽贤治的作品是在其去世以后才逐渐被人们熟知,并被作为研究对象来解读探讨的。对于本文中涉及的《滑床山的熊》的研究,真正意义上开始于二战之后。

经过笔者的整理总结发现,尽管曾被中村稔评价为“贤治最优秀的短篇童话作品之一”1,然而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还不像贤治的其他作品那么多。其中,佐佐木定纲指出作品中存在着三个不同的世界。他认为,“熊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对比存在的,适用自然循环的法则。而第三世界则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世界里个体相互尊重、和谐共生”2。韩丽萍在《解读宫泽贤治的〈滑床山的熊〉》中提到,该作品不仅反映了因果轮回的佛家思想和死亡是生命的解脱升华的生死观,“也折射出了作者希望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3。这些相关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为这部作品的文本解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但也可以发现对其中对话的解读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二、对于《滑床山的熊》中的对话的解读

《滑床山的熊》中出现的对话主要有三段,分别是母子熊之间的对话、小十郎与杂货店老板之间的对话以及小十郎与订立两年之约的熊之间的对话。下面,笔者就尝试一一对其解读分析,总结渗透在其中的贤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和认识。

(一)母子熊之间的对话

在进入这个画面之前,旁白就提示道:“小十郎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听得懂熊语。”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十郎是懂熊语的,并偶然听到母子熊之间的对话的。作者把熊和人放在了对等的位置上,他们都只不过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员,应该共生共存。这就是贤治生态主义自然观的要义之一。在此理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以下这段有趣的对话。

“妈妈,我怎么看也还是雪啊!因为只有山谷这边是白色的嘛!那一定是雪喔,妈妈!”

(中略)“我知道那是什么花哦。”

“你还没见过吧。”

“见过的,前几天我不是采来了?”

“那不是辛夷花,你采的是梓树花。”

“是吗?!”

看到上述对话,读者脑海中可能也会浮现人类社会中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之间简单温馨又充满童趣的对话场景。通过小熊撒娇式的口吻和装糊涂的样子,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感的静谧的画面。在这一点上,熊的世界与人的世界并无本质差别,实现了情感上的互通。也正因为语言和情感上的这种“共感”,那一刻小十郎不知为何胸中涌出一股莫名的感动,蹑手蹑脚轻轻地走开了。崇尚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的贤治曾多次将这种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的“共感”以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小十郎与杂货店老板之间的对话

当小十郎背着一大堆小山似的熊皮去杂货店卖时,他与店老板之间出现了下面一段对话:

“我带来了一些熊皮。”

“熊皮嘛,上次你带来的那堆货还原封不动地搁着哩,算了,今天还是先不收吧!”

“老爷,您别这样讲,无论如何请收下吧,可以算便宜一点儿。”

“再便宜也收不了啊!”

(中略)“老爷,求求您,多少钱都可以,您就收下吧!”

就这样,小十郎以两块钱的超低价格卖掉了自己辛苦获得的熊皮。被店伙计冷笑轻蔑、被老板肆意剥削,这段看似平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实际暗含了作者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差距和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同时,此处揭示了人类捕杀熊、通过获取贩卖熊皮、熊胆赖以生存的状态,贤治对于其根源,即认为自然环境是为人类所利用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也进行了间接的强烈抗议。此外,文本中多次出现熊皮、熊胆的低廉以及它对于人类的微小价值,都体现了作者对人类高高在上优势地位的抨击。因此这部作品也被中村稔认为是“贤治作品中最能明确表达其愤怒的文章”4。

文本中用“老奸巨猾的人”来定义杂货店老板及伙计一群人,这就明显看出作者对他们所持的态度。然而饱受剥削欺压的主人公小十郎对他们却并没有太多的反感,反而为了生计离不开他们,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讽刺的矛盾。并且根据“狐拳”(类似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的理论来说应该是狐狸输给猎人、猎人输给店家、店家又输给狐狸的轮回循环,然而“店老板他们由于住在城里就不太可能会被熊吃掉”,这种不公平更激起了作者对这一类人的痛恨和对整个社会形态的不满。“不过这种老奸巨猾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而然会销声匿迹”,这是对于他们的未来和社会的走向贤治做出的预测和判断。

(三)小十郎与订立两年之约的熊之间的对话

有一年夏天,小十郎又一次与熊正面交锋。当他紧握枪杆对准熊的时候,熊却再次开口,与小十郎进行了如下“奇妙”的对话:

“你究竟想要什么而要杀我呢?”

“我只要你身上的熊皮和熊胆,其他什么都不要。而且拿到城里卖也卖不了多少钱,想想真是对不住你,可是我也实在没办法啊!不过现在被你这么一问,我倒情愿去捡些栗子、种子来充饥,哪怕因此而饿死,我想我也会心甘情愿的。”

“你再等我两年吧!虽然我现在死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不过我还有一些事没有办完,所以再等我两年。两年后我一定会死在你家门口,到时候毛皮、胃肠什么的都给你。”

正如前面小十郎能够听得懂熊语,此时他跟熊之间的对话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结果二者订立了两年之约,小十郎这次放走了熊,而熊则在两年之后死在了他家门前。由此可以看出,人和动物不仅能够交流,而且还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相互理解和信任。作者使通常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类小十郎与作为动物的熊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进而使其关系对等化,但显然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这是贤治将自己对众生平等思想的向往和追求、依托天马行空的童话世界来进行的表达。贤治在很多作品中都有类似的表达,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都应彼此尊重、和谐共存。

三、结语

通过以上简要的解读,渗透在《滑床山的熊》对话中的贤治的自然观,主要是众生平等、和谐共生等思想。作品向我们表达的是,无论人类还是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都应该相互尊重、共生共存。然而,最终小十郎的死以及死后才一度实现的和谐画面都暗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它实现的不可能性。此外,作品中多次描写到小十郎与熊虽然是“捕杀与被捕杀”的食物链关系,却并不相互讨厌,反而是互相喜欢的。但对于杂货店的人,尤其是老板,作者则表示出了强烈的反感。因此可以说作者在轻描淡写讲故事的同时是深深植入自己个人情感的。贤治在多部作品中都饱含着自己对当时西欧盛行并传入日本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讽刺和批判,并表达了自己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的主张。

【宫泽贤治】推荐阅读:

上一篇:基本养老保险下一篇:唱腔改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