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

2024-06-20

精练(精选12篇)

精练 篇1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 与士期七日, 七日而原不下, 命去之。谋士言曰:“原将下矣, 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 得原失宝, 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 与士期必得原, 然后返, 原人闻之, 乃下。卫人闻之, 以文公之信为至矣, 乃归文公。故曰“次原得卫者”, 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 以不信得原, 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 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 信而又信, 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 故信之为功大矣。

(选自《吕氏春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⑴.去后乃 ()

⑵.以文公之信为矣 ()

·⑶.晋文公原 ()

⑷.与士七日 ()

⑸.命之 ()

·⑹.此之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9分)

⑴.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信国之宝也, 得原失宝, 吾不为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凡人主必信, 信而又信, 谁人不亲?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依据文本内容给【甲】【乙】两文各拟一个简明恰当的标题。 (4分)

【甲】文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陈太丘之友失信失礼的结果是: (1分)

【乙】文中晋文公守信的结果是: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在写人时, 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1分) ;但选材的角度不同:【甲】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选取的是晋文公守信次原得卫的正面事例 (1分) 。

精练 篇2

【精析】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凭一时侥幸并不是安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是对周瑜的嘲讽,也是借以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诗人杜牧的思维独到,见解新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但很有历史见地的,而且表现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偶然性因素”这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歌的立意美。

【精练】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 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 咏史诗。

《赤壁》精析精练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答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等也可。)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5、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答: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6、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7、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赤壁》精析精练

7、D

完型填空精练 篇3

That day my mother picked me up early from daycare __7__we were collecting our Christmas shopping. As we __8__ the toy section, I saw a toy I had to have. It was a white and red telephone whose bells__9__as it was pulled along on a string.

__10__ lovingly at my mother I asked, “Mama, can I have that telephone?” She replied, “Not now, but if you are a good girl maybe Santa will bring it to you.” As I__11__her eyes narrowed and her hand__12__on mine.

By now we were standing in the long line, and I figured it was __13__ . I lay down on the ground and began screaming, “I want that telephone.” Weary Christmas shoppers looked as my mother __14__said, “Becky, you’d better get up by the count of three__15__”.

Nothing happened. So then she __16__ beside me on the floor, and began kicking and screaming, “I want a new car, I want a new house, I want some jewelry, I want ...” __17__, I stood up.

“Mama, stop. Mama, get up,” I__18__said.

She stood, and __19__ herself off. At first astonished, the others waiting in line began to clap. And as they were leaving, they said with a smile, “Your mom got you good. I bet you’ll never try that again.”

And I didn’t, because it left a lasting mental picture more __20__ than any physical mark.

1. A. glimpsedB. promoted

C. intendedD. watched

2. A. pick upB. take up

C. make forD. appeal to

3. A. knocked downB. fell over

C. dropped toD. held onto

4. A. AnythingB. Something

C. NothingD. However

5. A. enoughB. great

C. impossibleD. inaccurate

6. A. howeverB. whenever

C. whateverD. whichever

7. A. whereB. because

C. thoughD. after

8. A. walked throughB. got over

C. took toD. searched for

9. A. hungB. burstC. stayedD. rang

10. A. Looking upB. Holding up

C. Carrying onD. Going through

11. A. acquiredB. insisted

C. demandedD. suggested

12. A. tendedB. accumulated

C. tightenedD. approved

13. A. all at onceB. again and again

C. now or thenD. now or never

14. A. calmlyB. angrily

C. firmlyD. disappointedly

15. A. at lengthB. and so on

C. or somethingD. or else

16. A. put upB. broke down

C. lay downD. set up

17. A. ShockedB. Excited

C. AngryD. Amused

18. A. excitedlyB. tearfully

C. smilinglyD. jokingly

19. A. liftedB. took

C. breathedD. brushed

20. A. afraidB. worthy

C. effectiveD. necessary

答案与解析:

A

作者小时候看见其他小朋友在地上耍赖撒泼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她也效仿,谁知妈妈的一招一下子就制服了她。是什么办法这么有效呢?这次的经历给作者留下刻骨铭心的教训,那教训比身上挨打更有效。

1. D。从语境可知,这里表示“我”在托儿所“观察”整个事情的经过,看这个女孩如何通过耍赖撒泼达到自己的目的。

2. A。这里表示家长到托儿所接孩子回家。

3. B。语境表示这个女孩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马上就一屁股坐在地上,踢着脚嚷了起来。这里用动词drop表示“忽然倒下/坐下”。

4. C。本题在句中作主句的主语,表示试过许多办法但没有任何办法能让这个女孩停止哭泣。

5. D。下面一句与本句构成递进关系:说我对此觉得惊讶不确切,我暗自觉得高兴。

6. C。看来以后我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可以如法炮制了。

7. B。妈妈提前到了托儿所来接我,因为我们要去买圣诞物品。

8. A。从语境可知故事发生在儿童玩具柜台前,因此选A,母女从玩具销售区穿过的时候。

9. D。把绳子一拉,这个玩具电话会发出电话的响声。这里用ring表示电话“响了”。

10. A。我抬头看着母亲,对她提出我的要求。

11. B。本题用动词insist表示“一定要,坚决要求”。

12. C。我在那里耍横,非要买这个玩具,此时妈妈皱着眉头,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要把我从这个区域拉走。

13. D。注意作者的猜测与语气:到了玩具柜台,现在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现在不买到手,那么以后就永远甭想说服妈妈给我买这部电话机了。

14. A。本题只有通过下文才能做出判断。从下文看,母亲管教我的方式很特别,她没有勃然大怒地打骂我,而是非常冷静。

15. D。母亲在威胁我,“等我数到三的时候你最好给我站起来,否则的话”。因此本题选D表示“否则,要不然”。

16. C。母亲的警告没有一丁点作用,于是她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她也一下子躺在地上,开始踢着脚叫了起来。

17. A。从下文可知,妈妈的这一举动把我给吓住了,我赶紧从地上爬起来,哀求妈妈别这样。

18. B。我脸上还挂着泪珠劝妈妈站起来。

19. D。这里用短语brush off表示“刷掉,拂去”:妈妈站起来,拍掉身上的灰尘。

本月阅读精练 篇4

李渔

读书, 最乐之事, 而懒人常以为苦;清闲, 最乐之事, 而有人病其寂寞。就乐去苦, 避寂寞而享安闲, 莫若与高士盘桓 (1) , 文人讲论。何也?“与君一夕话, 胜读十年书。”既受一夕之乐, 又省十年之苦, 便宜不亦多乎?“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既得半日之闲, 又免多时之寂, 快乐可胜道乎?善养生者, 不可不交有道之士;而有道之士, 多有不善谈者。有道而善谈者, 人生希觏 (2) , 是当时就口招, 以备开聋启聩之用者也。即云我能挥麈 (3) , 无假于人, 亦须借朋侪起发, 岂能若西哉之钟虡 (4) , 不叩自鸣者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 (1) 盘桓:交往。 (2) 希觏:罕见。 (3) 挥麈:讲玄妙。 (4) 钟虡:一种悬钟的格架。上有猛兽为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就乐去苦 ( ) ⑵因过竹院逢僧话 ( )

2.翻译句子:

莫若与高士盘桓, 文人讲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 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 都是描写什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 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基调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滁

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 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 莫教弦管作离声。

1.本诗描写的是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践行, 本诗即写当时的情景, 诗中情景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醉翁亭记》, 本诗中的“醉”包含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论真性情

周国平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 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 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 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 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 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 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 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 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 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 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 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 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 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 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 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 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 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 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 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 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 不管他当多大的官, 做多大的买卖, 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 破了产, 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 会惶惶然不可终日, 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 也没有人需要他, 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人做事情, 或是出于利益, 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 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 一面依然奋斗不止, 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 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 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 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 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 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 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 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你说, 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 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 不妨弄件穿穿。可是, 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 我还是我。脱尽衣裳, 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 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 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 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 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此生此世, 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 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 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 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 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 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 第一源自生命, 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 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 同时又关注灵魂, 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 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 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所说的“真性情”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3) (4) 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 说说第 (5) (6) 段中的“样儿”“味儿”“陶醉和满足”等词语的含义。

样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醉和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 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 同时又关注灵魂, 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 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 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这句话富有哲理, 你是怎样理解的?

近义成语精练(四) 篇5

(四)3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广岛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切尔诺贝利事故_________,福岛核危机令人震惊。②这并不是_________,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

③近年几宗事故中,传媒_________的报导手法和侵犯私隐,激起公众强烈抗议。A、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危言耸听 B、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C、骇人听闻 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D、耸人听闻 危言耸听 骇人听闻

答案:C 【解析】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人听闻: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都含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不同在于:“骇人听闻”重在“骇”字,指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耸人听闻”重在“耸”字,指让人震惊,一般指不符实际的事情;“危言耸听”则重在“言”字,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可用于目的、动机;

3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_________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癒。

②灵芝自古以来就有“仙草”之称,民间传说有_________、长生不老之功效。③每一个写文字的人,都是被痛苦与快乐折磨得_________的人。

A、死去活来 起死回生 妙手回春 B、死去活来 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C、起死回生 死去活来 妙手回春 D、妙手回春 起死回生 死去活来

答案:D 【解析】妙手回春:妙:绝妙;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又重新回来;比喻将接近死亡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痊愈。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妙手回春”和“起死回生”:都有“形容医术高明”的意思。但“妙手回春”偏重“将病危者治愈”;“起死回生”偏重在“将垂死者救活。”“起死回生”与“死去活来”有别:“起死回生”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物,多用作定语,一般不作补语;“死去活来”只适用于人,不适用于物,多用作补语,一般不作定语。

3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按摩能够很好的控制病情发作,其疗效卓著,常常_________。②时间好比一位_________的良医,它能帮助我们医治流血的心灵。③或者是他将_________,组织一支军队,重新统治罗马帝国。

A、着手成春 死而复生 手到病除 B、手到病除 着手成春 死而复生 C、死而复生 手到病除 着手成春 D、死而复生 着手成春 手到病除

答案:B 【解析】手到病除: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着手成春: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手到病除”可形容医术高明,也可以形容办事能力强,一动手就解决了问题;“着手成春”含褒义;“死而复生”多用于描述别人的经历过程。

3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则故事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_________,反而坏事。②处理事情要有步骤有条理,不能_________,否则会事与愿违。

③路是越走越长愈行愈近的,不要_________,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A、操之过急 好高骛远 急于求成 B、好高骛远 急于求成 操之过急 C、急于求成 操之过急 好高骛远 D、好高骛远 操之过急 急于求成

答案:C 【解析】急于求成: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操之过急: 操:做;过:过分。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好高骛远: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操之过急”和“急于求成”:都含有“做事急着要成功”的意思。不同在于:①“操之过急”偏重在“急”,指急躁,偏重在行动、部署等方面;“急于求成”偏重在“成”,指成功,偏重在情绪、要求等方面。②两者都指可能做成一件事,但“操之过急”还可指解决一个问题。“好高骛远”形容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目标;目前还做不到的事情。也作“好高务远”。

3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么综合当时,着眼于现在,汉武帝是否_________,穷兵黩武? ②他可是用真心来参与慈善工作,和那些_________之徒截然有别。

③由于人们过于_________疯狂地狂伐滥采,给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A、沽名钓誉 急功近利 好大喜功 B、好大喜功 沽名钓誉 急功近利 C、急功近利 好大喜功 沽名钓誉 D、急功近利 沽名钓誉 好大喜功

答案:B 【解析】好大喜功: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现多指铺张浮夸,爱出风头的行为。含贬义。沽名钓誉: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沽:买;钓:喻用手段取得。含贬义。急功近利: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多形容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利益。也作“急功好利”。

3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不但对校园植物_________,还可自信地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解说。

②首先,通过大众传媒,我们对世界风云变幻________,否则我们就会一无所知。

③在该页面中,可以根据优先级别对活动进行排序,并可以_________地查看所有活动的最近更新。

A、了如指掌 如数家珍 一目了然 B、一目了然 如数家珍 了如指掌 C、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如数家珍 D、如数家珍 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答案:D 【解析】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了如指掌: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一目了然: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如数家珍”表示讲得很清楚,着眼于对内容的熟悉。“了如指掌”和“一目了然”:都含有对情况清楚了解之意。但“了如指掌”偏重于表示了解得十分全面透彻,“一目了然”偏重于了解得十分容易、一看就懂的意思。“一目了然”和“了如指掌”;都有“对情况清楚了解”的意思。

3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探索新的环境,_________,必须教孩子这种适当的日常行为。②_________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势力与其工农业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而效率的提高则又有赖于各种科技人员的努力。

③今天的中国,生机勃勃,干劲十足,大家是_________的。

A、不言而喻 显而易见 有目共睹 B、显而易见 有目共睹 不言而喻 C、有目共睹 不言而喻 显而易见 D、有目共睹 显而易见 不言而喻

答案:A 【解析】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显而易见:显:明显。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有目共睹: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不言而喻”和“显而易见”:都形容很明显,不用多说或多看。但“不言而喻”偏重于不用说就明白,“显而易见”偏重于极容易看清楚,可用于对说话、写文章、事情和人的所作所为等的理解。“有目共睹”用来形容事物极其明显,不能隐讳抹煞,用不着多说。能形容人和事,偏重在“人人看见”,有极其明显的意思。

3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这个人_________,做起事来总是虎头蛇尾。

②商场之上_________,人与人之间都是为了利益互相结合。③基督教的神是三个头的妖怪,残忍、报复心重、_________。

A、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 翻云覆雨 B、翻云覆雨 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 C、朝三暮四 翻云覆雨 反复无常 D、反复无常 翻云覆雨 朝三暮四

答案:C 【解析】朝三暮四: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翻云覆雨: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反复无常: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朝三暮四”和“翻云覆雨”:都可形容反复无常。但“翻云覆雨”偏重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反复无常,毫无节操,贬斥的程度较“朝三暮四”重。多用揭露、谴责和批评人的场合。“朝三暮四”多指规章制度等经常变更,叫人无所适从。而且不仅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可指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比喻反复无常的人。“反复无常”多用来形容人常变卦,用于人们的情绪变化。

3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要当机立断地作出决策,绝不能_________。②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_________,不知该走哪一条路才好。③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_________。

A、犹豫不决 优柔寡断 见异思迁 B、见异思迁 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C、犹豫不决 见异思迁 优柔寡断 D、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见异思迁

答案:D 【解析】优柔寡断: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犹豫不决: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见异思迁: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都含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但“优柔寡断”多指在处理事情时老是缺乏决断力,可指人的性格;“犹豫不决”多指人一时(在具体事情上)的表现,一般不能指人的性格。“见异思迁”形容人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物引诱,就变化想法。易受贬义。

4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应当记取_________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②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_________,能有好日子过吗? ③在多变的时代中,你如果只会_________,就很难突破自我,再上层楼。A、守株待兔 墨守成规 刻舟求剑 B、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墨守成规 C、墨守成规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D、墨守成规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完形填空精练 篇6

【阅读格言】

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情怀,一种幸福。每当你第一遍读的时候,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你再一次读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了。

【语篇导读】

你有过快乐的童年吗?儿时经受过的挫折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文章来源: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

难度星级__★★__建议做题时间 18 分钟

正确数__________

Daniel Henney had a tough childhood growing up as a mixed-race child in a small US town. He____ 1____with other children twice a week because they make fun of his family. His mum is Korean and his father, British-American.

Today,____ 2__ , his cross-cultural appeal is sending him to the____ 3____of Asian pop culture. That’s____ 4____he appeared in hit Korean dramas like “My Name Is Kim Sam

Soon”, a romantic comedy film “Seducing Mr. Perfect”, and many____ 5__ .

“The childhood knocks and wounds helps____ 6____my character,” said Henney, 27, from Carson City, Michigan.

7____becoming a model, Henney said he was a quiet boy who loved basketball. His passion for sport and his____ 8____got him a basketball schorlarship at the Uniersity of Illinois in Chicago. He also got a degree in business____ 9____and a minor in theatre.

“I used to be____10____to speak in front of people, so I decided to____11____communication as a major,” he said.

Henney’s modeling____12____started in the US in the summer of 2002 by accident. An agent saw him in a parking lot, where he was waiting in a car for his friend to come out of an audition.

Henney has found being a Korean-American star in__ 13____is, in fact, a double-edged sword.

His cross-cultural appeal, good looks and education are a big plus. But the language____14____often leaves him with minor roles despite his working knowledge of Korean.

“It’s very____15__ . Because no matter how confident you are as a person, how strong, language is one thing that can____16____you,” he said.

“I have no problem speaking Korean with my friends on the phone, but ... when I speak Korean on TV or film, the entire nation is watching and listening____17__ . It makes me

18__ .”

He doesn’t hesitate to share his____19____childhood despite the risk of hurting his Mr. Perfect____20__ .

“I think that it’s a longevity(寿命) thing. If you are a liar, people can see that. Fans can see through that.”

1. A. playedB. foughtC. wentD. helped

2. A. thereforeB. otherwise

C. butD. however

3. A. topB. tipC. bottom__ D. back

4. A. whatB. when

C. becauseD. how

5. A. advertisementsB. films

C. dramasD. games

6. A. makeB. buildC. show D. exercise

7. A. WhenB. WhileC. AfterD. Before

8. A. characterB. height

C. appealD. weight

9. A. careerB. major

C. communicationD. work

10. A. scaredB. ready

C. excitedD. surprised

11. A. regardB. consider

C. takeD. think of

12. A. careerB. show

C. experienceD. job

13. A. AsiaB. America

C. AfricaD. Europe

14. A. influenceB. barrier

C. helpD. importance

15. A. difficultB. easy

C. interestingD. helpful

16. A. destroyB. worry

C. helpD. stop

17. A. carelesslyB. patiently

C. attentivelyD. proudly

18. A. nervousB. proudC. happyD. sad

19. A. happyB. troubled

C. puzzledD. sad

20. A. lookB. showC. appealD. image

答案速查: BDACA

BDBCA

CAABA

DCABD

【语篇定位】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亚洲明星Daniel Henney 的成功经历。儿时的挫折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

【思维导航】

别忙着对答案哟!先检查检查吧!

1. 注意后面原因状语提示的意思。 2. 注意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关系。 3. 注意固定搭配及下文提示。4. why为什么;when表时间;because表示直接原因,常用于回答why的提问;how怎样。5. 注意many后没有other,因此不能和前面重复。 6. 固定搭配。7. 注意体会时间关系。 8. 对于一个篮球队员来说,身高是很重要的。 9. 注意下文提示。10. 注意前文he was a quiet boy以及后文提示。11. regard (consider / think of) ... as认为; take ... as当作。12. career生涯;职业、事业; show演出,节目;experience经历,经验;job工作。13. 注意后文提示,Henney主要是在韩国演出。14. 注意后文leave him with minor roles和下一段内容。15. 注意no matter how所提示的语气。 16. 从后文可知Henney在韩国表演时,语言是障碍。17、18. 注意but前后意思的对比。19. 注意联系第一段:Henney had a tough childhood。 20. look外表;show表演;appeal吸引力;image(心目中的)形象。

阅读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上一句鼓励自己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阅读格言】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为快乐,什么样的人最美——自信的人;所以我们不但快乐,而且自信。

【语篇导读】

世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事。优势和劣势只是相对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相互转化。文中小男孩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这一哲理。

文章来源:http://www.readersdigest.ca/mag/2006/02/sudoku.php

难度星级★★建议做题时间__15__分钟 正确数__________

Weakness Or Strength

Sometimes your biggest weakness can become your biggest strength. Take, for example, the story of one boy who decided to study judo(柔道)____ 1____the fact that he had lost his____ 2____in a car accident.

The boy began lessons with an old Japanese judo master. The boy was doing__ 3__, but he couldn’t understand____ 4__ , after three months of training, the master had taught him only one move(招数).

“Sensei,” the boy finally said, “____5____I be learning more moves?”

Not quite understanding, but believing in his teacher, the boy____ 6____training.

Several months later, the sensei took the boy to his____ 7____ tournament(联赛).____8____himself, the boy easily won his first two matches. The third match proved to be more difficult, but after some time, his opponent became____ 9____and charged; the boy skillfully used his one move to____10____the match. Still amazed by his success, the boy was now in the finals.

This time, his opponent was____11____and more experienced. Soon the____12____appeared to be overmatched.____ 13____ the boy might get__14__ , the referee would call a time-out. He was about to stop the match____15____the sensei stopped it.

“No,” the sensei insisted, “Let him__16 __.”

Soon after the match renewed, his opponent made a deadly mistake: he____17____his guard. Instantly, the boy used his move to beat him.

On the way home, the boy and sensei

18____every move in every match. Then the boy gathered the____19____to ask his master, “Sensei, how did I win the tournament with only one move?”

“Two reasons,” the sensei answered. “First, you’ve____20____mastered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throws. Second, your opponent always failed to grab your left arm.”

1. A. consideringB. for

C. despiteD. though

2. A. right armB. left arm

C. right legD. left leg

3. A. poorlyB. badlyC. hardlyD. well

4. A. whyB. howC. thatD. what

5. A. Mustn’t B. Shouldn’t

C. Haven’tD. Wouldn’t

6. A. stoppedB. resisted

C. keptD. hated

7. A. firstB. second C. thirdD. final

8. A. FindingB. Moving

C. WonderingD. Surprising

9. A. uncomfortableB. injured

C. impatientD. excited

10. A. winB. loseC. defeatD. beat

11. A. much fatterB. more excited

C. strongerD. more skillful

12. A. opponentB. boy

C. senseiD. referee

13. A. ConcerningB. Believing in

C. Supposing D. Cared

14. A. angryB. lostC. hurtD. tired

15. A. whenB. whileC. whichD. how

16. A. stopB. loseC. trainD. continue

17. A. fell__ B. dropped__C. wore__D. put on

18. A. reviewedB. remembered

C. remindedD. restored

19. A. informationB. strength

C. courageD. energy

20. A. neverB. almostC. seldomD. hardly

答案速查: CBDAB

CADCA

CBACA

DBACB

【语篇定位】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中小男孩虽然失去了一支胳膊,但在一名很有经验的教练的指导下勤奋训练最终获得了联赛的冠军。这一事例充分体现了优势与劣势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思维导航】

别忙着对答案哟!先检查检查吧!

1. 注意though 与despite表“虽然”的区别,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2. 要善于从文章本身里面寻找答案。 3. 注意前后是转折关系。 4. 注意是一省略句。 5. 注意是反诘语气的疑问句。 6. 注意前后句的语意联系。7. 注意常识。 8. 注意句中的easily。 9. 注意and前后并列的词一般在语意等方面应一致。10. 注意动词辨微。11. 注意and前后并列的词一般在语意等方面应一致但不能重复。12. 注意前后文的联系推理。13. 裁判不仅要对比赛负责也会关心爱护运动员。14. 要知道柔道比赛是身体冲突很激烈的比赛。15. 注意when除了有“当什么时候”的意思外还有“这时”的意思。16. 注意行文语意逻辑推理。17. 小男孩的对手犯了一致命错误,将护具会怎么样呢?18. 注意动词辨微。19. 注意名词辨析。向别人发问需要鼓足力气还是勇气呢?20. 将选项分类也是很好的一种解题技巧:如其中3个为一类,剩下的单独为一类,则单独构成一类的很有可能是正确答案。

阅读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上一句鼓励自己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A

1. B。 孩子们嘲笑他的家庭,他因此常和他们打架。

2. D。这种混血的出身,小时侯使他遭人嘲笑,现在却助他成名,和第一段为转折关系。

3. A。他的这种跨文化的魅力把他送上了亚洲流行文化的颠峰。

4. C。 表原因,那是因为他在很多韩剧中出现。

5. A。在韩剧、喜剧电影和广告中出现。

6. B。儿时的挫折有助于造就个性。

7. D。在他成为模特之前。

8. B。他对体育的热爱和他的身高使他获得篮球的奖学金。

9. C。business communication 商务交流。

10. A。过去害怕在人前讲话,因此决定选择communications作为专业(来锻炼自己)。

11. C。参见10题解析。

12. A。他的模特生涯。

13. A。在韩剧中扮演角色,因此是在亚洲的明星。

14. B。 但是语言障碍使得他只能扮演小角色。

15. A。非常困难。无论你多么自信,多么坚强,语言会阻碍你前进。

16. D。参见15题解析。

17. C。全国的观众都在专心的观看,这使我很紧张。

18. A。参见17题解析。

19. B。小时候常和人打架,因此是troubled childhood.

20. D。会影响他在观众心中的完美形象。

B

1. C。尽管身残,但还是决心练习柔道。C和D语意都对,但though 是连词后面应接句子。

2. B。从本文最后一句可得知。

3. D。本句的 but 提示男孩练得好。

4. A。男孩的教练三个月仅教他一招,他不解其因(why)。

5. B。“难道我不应该多学几招吗?” mustn’t 表“千万别、禁止”;haven’t 意思和语法搭配都不对。

6. C。 前一句“男孩虽然不太理解教练的话,但是他信任教练。”故继续保持训练kept training。

7. A。孩子从师后的第一次参加比赛。

8. D。由于仅学一招竟连胜两场,男孩感到很惊讶。wondering = wanting to know。

9. C。 从空格后charged——冲锋,攻击可断定男孩的对手不是由于uncomfortable, injured, excited而是不耐烦造成纰漏而被罚。

10. A。赢得比赛。Sb. wins the match or game。

11. C。易错选D。more skillful表“更加有技巧或熟练”对手相斗所用招式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12. B。根据前后两句:最后一个对手更强大、富有经验,故男孩呈现出败迹。

13. A。concerning现在分词,表原因,“担心(他受伤)”。

14. C。常识题。比赛中裁判由于担心一方受伤而叫停。而不会因为其中一方的情绪(A)、输赢(B)和是否疲劳(D)而叫停。

15. A。固定搭配。be about to do ... when ...

16. D。从“No”可判断,sensei 并不想让比赛停止,而是让男孩继续比下去,故选continue。

17. B。从made a critical mistake可看出他的护具丢掉了,造成男孩有机可趁。

18. A。在回家的途中,师徒两人共同回复、探讨比赛中的一招一式。

19. C。由于对教练的敬畏,故需鼓起勇气向教练提问。

本月阅读精练 篇7

山居斗鸡记

[明]袁宏道

余向在山居, 南邻一姓金氏, 隐于掾, 爱畜美鸡。一姓蒋氏, 隐于商, 从燕地归, 得一巨鸡。燕地种原巨, 而此巨特甚。足高尺许, 粗毛厉嘴, 行迟迟, 有野鸡状, 婆娑可人。群鸡见之, 辄避去。独掾隐家一鸡, 纵步饮啄如常, 玉羽金冠, 娟然更又可人。然其体状, 较之巨鸡, 止可五之一。巨鸡遇之, 侮其小, 随意加啄。美鸡体状虽小, 气不肯下, 便跃起斗。巨鸡张翅雄视, 时欲即下;美鸡惟凝意抵防, 不敢重发。于是各张武勇, 且前且后, 两两相持, 每费余刻。巨鸡或逞雄一下, 美鸡自分不能当, 即乘来势, 从匿巨鸡跨下, 避其冲甚巧。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 美鸡从巨鸡尾后腾起, 乘其不意, 亦得一加于巨鸡。巨鸡才一受毒, 便怒张扑来, 美鸡巧不及避, 乃大受荼毒。余自初观斗至此, 大抵见美鸡或得一捷, 则大生欢喜, 且睁睁盼美鸡或再捷, 而卒不可得, 而亦终不想及为之所。美鸡将不堪, 余正在烦恼间, 有童子从东来, 停足凝眸, 既而抱不平, 乃手搏巨鸡, 容美鸡恣意数啄, 复大挥巨鸡几掌。巨鸡失势遁去, 美鸡乘势蹑其后, 直抵其家。须臾, 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 童子仍前如是。如是再四, 适两书生过, 见童子谆谆用意为此, 乃笑曰:“我未见人而乃与畜类相搏以为事也。”童子曰:“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 不犹愈耶?”两书生愧去。余久病未尝出里许, 此间锄强扶弱, 豪行快举, 了不得见;见此以为奇, 逢人便说,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选自《袁中郎十集·随笔》)

【注释】隐于掾:指不求显达, 甘心为人作属吏。掾:属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玉羽金冠, 娟然更又可人可人:令人喜爱

B.美鸡自分不能当自分:自料

C.容美鸡恣意数啄数:屡次

D.美鸡乘势蹑其后蹑:踢

2.下面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1) 群鸡见之, 辄避去 (2)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B. (1) 巨鸡一时不知美鸡置身何所 (2) 大王来何操

C. (1) 乘其不意, 亦得一加于巨鸡 (2)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 (1) 既而抱不平, 乃手搏巨鸡 (2) 余久卧病无聊,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把两只鸡描绘得栩栩如生, 十分传神;巨鸡美鸡, 大小悬殊, 相映成趣。

B.本文把两只鸡激烈争斗的戏剧性故事描写得曲折多姿, 引人入胜, 扣人心弦。

C.作者赋予斗鸡趣事以深刻的主题, 借童子出手搏鸡和讥讽书生以表达抑制豪强的愿望。

D.袁宏道小品文多写身边琐事, 真率自然, 情调闲适, 本文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 须臾, 巨鸡复还追美鸡至斗所, 童子仍前如是。 (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较之读书带乌纱与豪家横族共搏小民, 不犹愈耶? (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两首诗歌吟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请在横线上写出答案。 (4分)

(1) 杨诗对象______心情______

(2) 王诗对象_____心情_____

2.这两首诗均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的相同点是什么?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意?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景诗有时还蕰含着理趣, 请指出《城东早春》中所包含的哲理。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苦逼的文人

犁航

文人“小气”一说, 已不只是坊间传闻, 已为大众所默认。但以笔者观之, 文人小气, 文人穷酸, 是生活苦逼所致。苦逼的生活, 造就了苦逼的文人。苦逼的文人, 泄露出了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的小气。

经济上的缩手缩脚。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与贫穷结伴, 中国古代的屈原、杜甫、白居易、陶渊明、曹雪芹等一大批著名文学家有生之年的生活大部分都穷困潦倒, 官场失意, 内心痛苦, 精神孤独。于是, 有了“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一说, 当代有人直接改成“文人是苦逼的象征”。因为经济上拮据, 文人往往连自己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处理, 更难得惠及他人。待人接物也是捉襟见肘, 心有余而力不足, 做不到挥洒自若。担心接收人家的好处, 而无从报答, 有失平等与尊严。交往便多了很多顾虑, 既然自己没有便宜让别人可占, 那自己也尽量不占别人的便宜好了。还不起别人的情, 尽可能少欠别人的情。穷了, 就独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不拖累别人;不惹人怜悯, 穷则独善其身!文人的自尊在冷酷的现实面前, 不堪一击, 也不值一提。文人贫乏的物质, 导致了精神的脆弱。无论文人的精神存量和气场在文化领域内有多么强大, 一旦将他们的精神拉回现实, 无不是软弱疲惫又苍白无力。

交际上的扭扭捏捏。写作, 需要灵感, 而灵感的出现稍纵即逝, 作家们往往像守株待兔一样等待着灵感的光临, 无暇顾及其他事务。时间上不宽裕, 导致了圈子狭窄。即便偶有应酬, 也心挂某个人物或者情节没有设置或者铺排不好而郁郁寡欢, 像一位孤独的垂钓者, 静静等待“灵感”鱼儿的垂青。脸上同时会浮现出心不在焉的神情, 其“不在现场”的神情状态, 让人无趣, 让人难以理解, 便难以融入群体。

性格上的内向和自闭。读书写作养成的静心的习性, 使其渐渐远离世俗, 不主动交往, 把自己闭塞起来。难怪福克纳说写作是“世界上最孤寂的职业”。整天面对书稿, 极少言语, 一门心思经营自我封闭的内心世界。文人常在书海遨游, 渐渐失却搏击现实的勇气, 与时代渐生隔膜, 与亲朋渐生罅隙, 容易陷入孤岛而不自知。

处理事情优柔寡断。文人过于谨慎, 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如林黛玉进贾府, 说半截子话, 吞吞吐吐, 遮遮掩掩, 犹豫不决, 欲言又止, 拖泥带水, 难以干净利索。

环境决定人的性格, 文人所表现出的一切都是环境逼仄的结果。文人大多少有背景, 少有依仗。大多写作者步入这个行业, 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上的无奈———求告无门, 只能依靠自己拥有的一点儿智慧, 拥有的一点儿提笔的能力, 左右冲突, 以图另辟蹊径。如果有更好的路子获取真金白银, 实现市场经济时代的物质尊崇, 谁也不会进入这个举步维艰的行当。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曾说过:“写作是一种暗无天日的自杀。”足见写作这个行当的可怖和凶险。愤怒出诗人, 贫穷出作家。现在受万人敬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 从农村家庭出生, 困顿半生, 如果有比较厚实的靠山, 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话, 有谁愿意坐几十年的冷板凳, 熬更守夜地写作。

其实, 文人的穷, 其实大多与小气不是一回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又何来大气?但精神气节上, 文人是顶天立地刚直不阿的, 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唐代李太白“千金散尽还复来”, 其大气豪迈, 读来无不让人击节而歌, 荡气回肠!

文人单纯, 想以一己之力改变自己现状, 哪怕头破血流, 也义无反顾。文人善良, 不伪装。文人耿直, 不愿意曲意奉承。

文人惜时如金, 不愿意浪掷时光, 宁愿陋室孤灯, 创造精神财富。文人多辛劳而少享受, 是耐得住寂寞且自立的人, 徒手与生活搏击, 打拼自己的天空。

文人是一种苦苦寻觅出路的人, 他们战胜了孤独和寂寞, 战胜了世人的嘲讽和白眼, 战胜了苦闷与彷徨, 却不一定能战胜穷困的命运, 不一定能战胜市场的检验, 不一定能等到其作品征服世人的那一天。大多文人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郁郁而终。但文人不是怪胎, 大多是受过较深传统文化熏陶过的有一定美德修养的简单、善良、正直、可爱的人。只要深入接触, 就会发现他们心中都有一座美妙得无与伦比的精神花园, 堪称天堂。

(选自《杂文月刊》)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中国古代的屈原、杜甫、白居易、陶渊明、曹雪芹等作家生活大部分都穷困潦倒, 待人接物也便捉襟见肘, 不被官场所容。

B.写作, 需要灵感, 而灵感的出现往往是在孤独的环境中郁郁寡欢的结果。因此, 文人的交际圈子就会狭窄。

C.环境决定人的性格, 文人性格上的内向和自闭, 导致了处理事情优柔寡断, 难以干净利索。

D.作者引用杜拉斯的“写作是一种暗无天日的自杀”, 是为了说明写作极其辛劳, 没有持之以恒, 是难以成功的。

E.只要深入接触, 就会发现文人心中大多有一座简单、善良、正直、可爱的美妙精神花园。

2.生活苦逼所致的“文人小气, 文人穷酸”表现在何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较大篇幅论述“文人小气, 文人穷酸”形成的原因, 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文人的穷, 其实大多与小气不是一回事”这句话的含义。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 对“文人的穷”加以探究, 请举例加以论证。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D (蹑:追踪)

2.A (A.它/音节助词;B.什么;C.它;D.于是)

3.D (说本文体现情调闲适的风格不正确)

4.说而人笑/余亦笑/人不笑//余亦笑/说而笑/笑而跳/竟以此了一日也。 (“//”处可断可不断。每断错一处扣1分, 扣完4分为止)

5. (1) 过了一会儿, 大鸡又追漂亮鸡到打斗的地方, 小孩仍然像刚才那样又做了一遍。 (“须臾”“斗所”“如是”各1分;文句不通扣1分。“前”解为“上前”也算对) (2) 和读书做官的人帮着有权有势的人家一起与平民百姓争斗相比, (我这) 不是好得多么? (“较”“与”“愈”各1分, “不犹愈耶”反问句式1分;文句不通扣1分) 古诗词阅读参考答案:

1.答: (1) 早春, 欣喜 (2) 残春, 惋惜 (惆怅)

2.杨诗上下两联将早春清新的景色和上林苑 (诗中代指京城长安) 的芳香秾丽景色作对比, 反衬出作者对前者的喜爱。

王诗前两句写“雨前”, 春天刚到, 花儿吐出花骨朵;“雨后”, 花事已了, 只剩下满树绿叶, 两相对比, 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3. (1) 所写都非眼前实景, 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2) 杨诗用想象中的盛春的热闹反衬早春的清新可喜。王诗想像春色在邻家, 表现希望春天不曾远去 (或希望把春留住) 的惜春之情。

4.示例: (1) 感觉要力求敏锐, 要努力发现新东西。 (2) 不要人云亦云, 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1.A D

2.经济上的缩手缩脚, 交际上的扭扭捏捏, 性格上的内向和自闭, 处理事情优柔寡断。

3.作者用了较大篇幅论述“文人小气, 文人穷酸”形成的原因, 客观再现了文人物质财富贫乏的苦逼生活, 为文章后面写文人精神财富的大气从反面作铺垫。

4.文人的穷是指物质方面贫穷, 但这并不能说明文人精神方面“小气”, 相反, 他们具有刚直不阿、简单善良、勇于拼搏的豪迈“大气”。

本月阅读精练 篇8

石碏大义灭亲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 曰庄姜, 美而无子, 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 曰厉妫。生孝伯, 早死。其娣戴妫, 生桓公, 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 嬖人[1]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 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 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 所自邪也。四者之来, 宠禄过也。将立州吁, 乃定之矣;若犹未也, 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 骄而能降, 降而不憾, 憾而能昣[2]者, 鲜矣。且夫贱妨贵, 少陵长, 远间亲, 新间旧, 小加大, 淫破义, 所谓六逆也。君义, 臣行, 父慈, 子孝, 兄爱, 弟敬, 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 所以速祸也。君人者, 将祸是务去, 而速之, 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 禁之, 不可。桓公立, 乃老。

四年春, 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 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 若朝陈使请, 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 老夫耄矣, 无能为也。此二人者, 实弑寡君, 敢即图之。”陈人执之, 而请涖于卫[3]。九月, 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 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 其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

【注释】[1]嬖 (bì) 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2]眕 (zhěn) :克制。[3]涖 (lì) :前来。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若犹未也, 阶之为祸阶:阶梯。这里的意思是引诱。

B.去顺效逆, 所以速祸也。速:加速。

C.厚从州吁如陈。如:往, 去到。

D.恶州吁而厚与焉。与:参与, 一起。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全都能体现石碏为国为民、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 (3分)

(1) 公子州吁, 嬖人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 公弗禁。

(2) 君人者, 将祸是务去, 而速之, 无乃不可乎?

(3) 其子厚与州吁游, 禁之, 不可。

(4) 此二人者, 实弑寡君, 敢即图之。

(5) 州吁未能和其民, 厚问定君于石子。

(6) 石碏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 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州吁, 是庄公的妻子庄姜所生, 在几个儿子中, 州吁最受庄公喜爱, 逐渐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 而且从小喜欢谈兵动武。

B.石碏为人耿直, 他的劝谏, 发自肺腑, 入情入理, 环环相扣, 深入地分析了由“宠”导致灭亡的必然性。可惜卫庄公并没有听进去。后来的事态发展, 果然不出老臣石碏所料, 州吁、石厚骄横跋扈不知节制的结果, 是迅速地走向灭亡。

C.“宠禄”过度是大恶之源。桓公, 这个庄姜的养子, 后来被州吁杀害。而篡位不久的州吁, 很快又为卫国有正义感的大臣们送上了西天!天堂到地狱的转变, 源自庄公生前对儿子州吁的溺爱!

D.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然而卫国大夫石碏为杀死弑君自立的州吁, 不得已杀死追随州吁的亲生儿子石厚, 这一“大义灭亲”的举动, 体现了人不能完全凭本性、天性行事, 还得要服从社会的法则、道德伦理的法则和理性的法则。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 夫宠而不骄, 骄而能降, 降而不憾, 憾而能昣者, 鲜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人者, 将祸是务去, 而速之, 无乃不可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义灭亲”, 其是之谓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

【南仙吕入双调】江儿水·金陵杂咏

夏完淳[1]

望青烟一点, 寂寞旧山河。晓角秋笳[2]马上歌, 黄花白草英雄路, 闪[3]得我对酒销魂可奈何!荧荧灯火, 新愁转多。暮暮朝朝泪, 恰便是长江日夜波。

【注】[1]夏完淳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十四岁参加抗清, 十七岁英勇就义。这首小令写于南京狱中。[2]角:军中号角。笳:汉时流行于西域少数民族中的乐器, 这里也指军中管乐。[3]闪:抛撇。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 诗人夏完淳的作品常常洋溢着一股郁勃之情、阳刚之气。请结合这首小令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元杂剧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

李代宽

元代初年废除科举制度后, 基本上断绝了文人的进仕之路, 许多文人走向社会底层, 与民间艺人 (如红字李二、花李郎等) 相结合, 组织“书会”从事杂剧创作。但是,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已经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元杂剧作者们不可避免地要将自己接受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融入自己所塑造的戏曲形象, 这是元杂剧思想内容的主流。钟嗣成在《录鬼簿》记述与其“相知”的“名公才人”时, 多次赞赏他们的“浩然之气”, 如宫天挺“豁然胸次扫尘埃”, 郑光祖“名香天下”, 曾瑞“乐幽闲不解趋承”, 施惠“道心清静绝无尘”, 钟嗣成自己也是“杜门养浩然之志”。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因素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方方面面, 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已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尤其是面对元代没有受到教育的绝大多数社会底层民众, 杂剧就承载了更多传统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说:“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 劝使为善, 诫使勿恶, 其道无由, 故设此种文词, 借优人说法, 与大众齐听。”平民百姓热爱戏曲, 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他们把戏曲中传达的伦理道德因素当作社会正义舆论的引导和现实生活的规范。

从夏商周一直到元代, 几千年的社会生活都在元杂剧中得到反映, 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农夫商贩, 各阶层人物无不笼入笔端。《蝴蝶梦》中王老汉三个儿子, 《焚儿救母》中的张屠, 《冯玉兰》中的冯玉兰, 《虎头牌》中的山寿马, 《窦娥冤》中的窦娥, 《降桑椹》中的蔡顺, 都具有善良贤孝的光辉品格。“君子笃于亲, 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 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是“仁”。“孝悌”是“仁”的前提, “入则孝, 出则悌” (《论语·学而》) 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德, 这是一个家庭、家族乃至国家关系的伦理情感纽带。元杂剧的作者希望注重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调节好人际关系, 实现家庭和睦, 社会安宁的理想。《礼记·中庸》说:“仁者, 人也, 亲亲为大。”《杀狗劝夫》《老生儿》《疏者下船》实质上传达的是亲亲才能修身, 亲亲才能为政, 亲亲才是为人根本的观点。《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治家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子有方, 才能让子孙后代“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孟母三移》中的孟母, 《剪发待宾》中的陶母, 《陈母教子》中的陈母, 《九世同居》中的张公艺, 《东堂老》中的东堂老无不遵循这一传统并取得成功。《范张鸡黍》中的范式和张劭志同道合, 《替杀妻》中的张千为保护朋友而宁担罪责, 更彰显了“朋友有信”这一传统美德。

《豫让吞炭》《渑池会》《伊尹扶汤》《介子推》《单鞭夺槊》等杂剧塑造了豫让、廉颇、蔺相如、伊尹、介子推、尉迟恭等忠贞报国的忠臣义士形象, 即使是《鲁斋郎》等杂剧中的包拯, 《双献功》等杂剧中的李逵也是元杂剧作者们推崇的标杆和楷模。《论语·里仁》里, 曾子曾说,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只有从国家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 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 “义以为上”“先义后利”才能引导一种文明不断前行, 这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条主线。

元杂剧作者们坚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这一主线, 是赢得广大观众的法宝。只有当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深深扎根于作品之中时, 才能够使戏曲观众与戏剧作品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减)

1.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元代废除科举制度, 对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完全断绝了文人的进仕之路, 同时也促使许多文人进而转向杂剧创作。

B.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元杂剧作者们坚守的主线, 他们将其融入戏曲形象中, 让其成为元杂剧思想内容的主流, 从而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C.钟嗣成在《录鬼簿》多次赞赏与其“相知”的“名公才人”的“浩然之气”, 并且自己也是“杜门养浩然之志”, 这说明元杂剧作者们在塑造戏曲形象时, 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接受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融入作品中的这一事实。

D.在元代, 元杂剧承载了更多传统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有据为证:“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 劝使为善, 诫使勿恶, 其道无由, 故设此种文词, 借优人说法, 与大众齐听。”

2. 下列有关表述,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善良贤孝的光辉品格”“朋友有信”“忠贞报国”等都属于其内容, 但只有从国家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 “义以为上”“先义后利”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内容中最重要、最核心的。

B.平民百姓因为对戏曲的热爱与喜欢, 所以他们能够把戏曲中传达出来的伦理道德因素引导社会正义舆论和规范现实生活。

C.元杂剧题材广泛, 从夏商周一直到元代, 几千年的社会生活都在元杂剧中得到反映, 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农夫商贩, 各阶层人物无不笼入笔端。

D.只要当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这种文化因素深深扎根于元杂剧之中时, 这样的戏曲作品就能够引起戏曲观众心灵的共鸣。

3. 下列有关分析与推断,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元杂剧作者们对时代的贡献与影响巨大。他们坚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这一主线, 并将其融入自己所塑造的戏曲形象, 从而使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因素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方方面面, 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已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 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B.在元杂剧产生后, 元杂剧一直就承载了传统伦理道德教化的功能, 在引导社会正义舆论和规范人民的现实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 从而也得到了平民百姓的热爱。

C.在元代, 有大量的作品彰显了元杂剧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比如《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替杀妻》中的张千形象, 《论语·学而》中的“入则孝, 出则悌”的思想等都体现了元杂剧作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

D.元剧作家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这一主线深深扎根于戏剧作品之中, 让戏曲观众与戏剧作品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从而赢得了广大的观众。

本月阅读精练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1.B (速:招致) 2.C 3.A (州吁, 是庄公的宠妃所生) 4. (1) 受宠而不骄横, 骄横而能安于下位, 地位在下而不怨恨, 怨恨而能克制的人, 是很少的。 (2) 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 应当尽力除掉祸害, 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 这大概是不行的吧? (3) “大义灭亲”, 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文言文参考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 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 但没有生孩子, 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 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 孝伯早死。厉妫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 受到庄公宠爱, 喜好武事, 庄公不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 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 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 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 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 骄横而能安于下位, 地位在下而不怨恨, 怨恨而能克制的人, 是很少的。况且低贱妨害高贵, 年轻欺凌年长, 疏远离间亲近, 新人离间旧人, 弱小压迫强大, 淫乱破坏道义, 这是六件背离道理的事。国君仁义, 臣下恭行, 为父慈爱, 为子孝顺, 为兄爱护, 为弟恭敬, 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 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 应当尽力除掉祸害, 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 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 石碏禁止, 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 石碏就告老退休了。鲁隐公四年的春天, 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 自己当上了国君。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 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 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 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 如果去朝见陈桓公, 求他向周天子请命, 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 我年纪老迈, 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 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 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 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 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 在陈国杀了石厚。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 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 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古诗词阅读答案: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位壮志未酬、希望拯救民族危亡的铮铮铁骨的诗人形象。2.这首小令是诗人血泪化成的悲壮之音。首二句写眼前景物, 形容江南一带为清兵占领, 致使江山失色, 荒凉寂寞。三、四句回忆被捕前金戈铁马的征战生涯, “英雄路”是作者对他自己短暂生涯的概括, 是他个人的英雄末路、英雄悲剧, 也是整个民族悲剧的浓缩与凝聚。第五句写对酒“销魂”, 但置于全曲中, 却没有一丝消极与惆怅, 而是壮志未酬的扼腕长叹, 是“不斩楼兰终不还”式的铿锵誓言, 是“臣子恨何时灭”式的遗恨。末二句用比喻, 兼用夸张, 表现作者感情激越, 如大江之水汹涌澎湃, 日夜长流。他无私的襟怀, 豪放的气质, 都体现在其作品中, 可谓慷慨悲歌, 铮铮有声。

本月阅读精练 篇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题目 (19分)

张廷珪, 河南济源人。慷慨有志尚。第进士, 补白水尉。举制科异等。累迁监察御史, 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 营佛祠于白司马坂, 作大象, 廷珪谏, 以为:“倾四海之财, 殚万民之力, 穷山之木为塔, 极冶之金为象, 然犹有为之法, 不足高也。填塞涧穴, 覆压虫蚁, 且巨亿计。工员穷窭, 驱役为劳, 饥渴所致, 疾疹方作。又僧尼乞丐自赡, 而州县督输, 星火迫切, 鬻卖以充, 非浮屠所谓随喜者。今天下虚竭, 苍生凋弊, 谓宜先边境, 实府库, 养人力。”后善之, 召见长生殿, 赏慰良厚, 因是罢役。

张易之诛, 议穷治党与。廷珪建言:“自古革命, 务归人心, 则以刑胜治。今唐历不移, 天地复主, 宜以仁化荡宥。且易之盛时, 趋附奔走半天下, 尽诛则已暴, 罚一二则法不平, 宜一切洗贷。”中宗纳之。

神龙初, 诏白司马坂复营佛祠, 廷珪方奉诏抵河北, 道出其所, 见营筑劳亟, 怀不能已, 上书切争, 且言:“自中兴之初, 下诏书, 弛不急, 斥少监杨务廉, 以示中外。今土木复兴, 不称前诏;掘壤伐木, 浸害生气。愿罢之, 以纾穷乏。”帝不省。寻为中书舍人。再迁礼部侍郎。

再迁黄门侍郎, 监察御史蒋挺坐法, 诏决杖朝堂, 廷珪执奏:“御史有谴, 当杀杀之, 不可辱也。”士大夫服其知体。

坐漏禁内语, 出为沔州刺史。频徙苏、宋、魏三州。初, 景龙中, 宗楚客、纪处讷、武廷秀、韦温等封户多在河南、河北, 讽朝廷诏两道蚕产所宜, 虽水旱得以蚕折租。廷珪谓:“两道倚大河, 地雄奥, 股肱走集, 宜得其欢心, 安可不恤其患而殚其力?若以桑蚕所宜而加别税, 则陇右羊马、山南椒漆、山之铜锡铅锴、海之蜃蛤鱼盐, 水旱皆免, 宁独河南、北外于王度哉?愿依贞观、永徽故事, 准令折免。”诏可。在官有威化。入为少府监, 封范阳县男。以太子詹事致仕。卒, 赠工部尚书, 谥贞穆。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八, 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宜以仁化荡宥宽恕B.愿罢之, 以纾穷乏缓解

C.士大夫服其知体身体D.愿依贞观、永徽故事旧例

2.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张廷珪“慷慨有志尚”“按劾平直”特点的一组是 ( ) (3分)

1赏慰良厚, 因是罢役2怀不能已, 上书切争3当杀杀之, 不可辱也

4士大夫服其知体5愿罢之, 以纾穷乏6宁独河南、北外于王度哉?

A.125 B.236 C.346 D.156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3分)

A.武后两次欲在白司马坂修建佛祠, 张廷珪两次上书坚决反对, 制止了武后大兴土木的行为。

B.张易之被杀之后, 张廷珪反对对其党羽斩尽杀绝, 认为张易之当权时天下投奔他的人太多, 如果把他们都杀掉, 显得太残暴, 所以最好都赦免。

C.张廷珪反对在朝堂上杖杀监察御史蒋挺, 认为御史犯法可杀, 但不能侮辱其人格。

D.张廷珪要求在租税优惠问题上一视同仁, 反对只优惠皇亲国戚集中的河南、河北两道, 这个建议得到朝廷认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今天下虚竭, 苍生凋弊, 谓宜先边境, 实府库, 养人力。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张易之诛, 议穷治党与。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安可不恤其患而殚其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1, 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 周郎年少, 气吞区宇2。万骑临江貔虎3噪, 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4, 今如许5?

江上渡, 江边路。形胜地, 兴亡处。览遗踪, 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 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 摇金缕6。

注:1赤壁矶:在今湖北境内。2区宇:即寰宇, 宇宙。3貔虎:猛兽, 指军队, 勇士。4曹瞒:指曹操, 曹操小名叫阿瞒。5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6金缕:指嫩黄色的枝条。

1.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依据两首词的具体内容比较分析赤壁大战场面描写的异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 完成题目 (20分)

蠢人的天堂

艾·辛格

某一时, 某一处, 有一个叫卡狄施的富人。他有一独子名阿特塞。卡狄施家中一位远亲孤女, 名阿克萨。阿特塞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孩, 黑头发黑眼睛。阿克萨是蓝眼睛金黄头发。二人年纪大约一样。小时候, 在一起吃, 一起读书, 一起玩。长大了之后二人要结婚那是当然的事。

但是等到他们长大, 阿特塞忽然病了。那是没人听说过的病:阿特塞自以为是已经死了。

他何以有此想法?好像他曾有一个老保姆, 常讲一些有关天堂的故事。她曾告诉他, 在天堂里既不需工作也不需读书。在天堂, 吃的是野牛肉、鲸鱼肉;喝的是上帝为好人所备下的酒;可以睡到很晚再起来, 而且没有任何职守。

阿特塞天生懒惰。他怕早起, 怕读书。他知道有一天他须接办他父亲的业务, 而他不愿意。

既然死是唯一进天堂的路, 他决心越早死越好。他一直在想, 不久他以为他真的死了。

他的父母当然是很担忧。阿克萨暗中哭泣。一家人竭力说服阿特塞他还活着, 但是他不相信。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埋葬我?你们知道我是死了。因为你们, 我不得到天堂。”

请了许多医生检视阿特塞, 都试图说服这孩子他是活着的。他们指出, 他在说话, 在吃东西。可是不久他少吃东西, 很少讲话了。家人担心他会死。

于绝望中, 卡狄施去访问一位伟大的专家, 他是以博学多智而著名的, 他名叫优兹医生。听了阿特塞的病情之后, 他对卡狄施说:“我答应在8天之内治好你儿子的病, 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做我所吩咐的事, 无论是如何的怪。”

卡狄施同意了, 优兹说他当天就去看阿特塞。卡狄施回家去告诉他的妻、阿克萨和仆人们, 都要依从医生的吩咐行事, 不得起疑。

优兹医生到了, 被领进阿特塞的屋内。这孩子睡在床上, 因断食而瘦削苍白。

医生一看阿特塞便大叫:“你们为什么把死人停在屋里?为什么不出殡?”

听了这些话, 父母吓得要命。但是阿特塞的脸上绽出了微笑, 他说:“你们看, 我是对的。”

卡狄施夫妇听了医生的话虽然惶惑, 可是他们记得卡狄施的诺言, 立即筹备丧葬事宜。

医生要求将一个房间准备得像天堂的样子。墙壁挂上白缎, 百叶窗关上, 窗帘拉密, 蜡烛日夜点燃。仆人穿白袍, 背上插翅, 作天使状。

阿特塞被放进一具开着的棺材, 于是举行殡仪。阿特塞快乐得筋疲力竭, 睡着了。醒来时, 他发现自己在一间不认识的屋子里。“我在哪里?”他问。

“在天堂里, 大人。”一个带翅膀的仆人回答。

“我饿得要命, ”阿特塞说道, “我想吃些鲸鱼肉, 喝些圣酒。”

领班的仆人一拍手, 一群男女仆人进了来, 都背上有翅膀, 手捧金盘, 上面有鱼有肉, 有石榴和柿子, 凤梨和桃子, 一个白胡须高个子的仆人捧着斟满酒的金杯。

阿特塞狂吃了一顿。吃完了, 他说要休息。两个天使给他脱衣, 给他洗澡, 抱他上床, 床上有丝绸的被单和紫绒的帐盖。阿特塞立刻怡然熟睡。

他醒来时, 已是早晨, 可是和夜里也没有区别。百叶窗是关着的, 蜡烛在燃烧着。仆人们一看见他醒了, 送来和昨天完全一样的饮食。

阿特塞发问:“你们没有牛奶、咖啡、新鲜面包和牛油么?”

“没有, 大人。在天堂总是吃同样食物的。”仆人回答。

“这是白昼, 还是夜?”阿塞特问。

“在天堂里无所谓昼和夜。”

阿特塞吃了鱼、肉、水果, 又喝了酒, 但是胃口不像上次好了。吃完后他问:“什么时候了?”

“在天堂里时间是不存在的。”仆人回答。

“我现在做什么呢?”阿特塞问。

“大人, 在天堂里, 不须做任何事。”

“其他的圣徒们在那里?”阿特塞问。

“在天堂里每一家有自己居住的地方。”

“可以去拜访么?”

“在天堂里彼此居处距离很远, 无从拜访。从一处到另一处要走好几千年。”

“我的家人什么时候来?”阿特塞问。

“你父亲还可再活二十年, 你母亲再活三十年。他们活着便不能到此地来。”

“阿克萨呢?”

“她还有五十年好活。”

“我就要孤独这么久吗?”

“是的, 大人。”

阿特塞摇头思索了一阵。随后又问:“阿克萨现在预备做什么?”

“目前她正在哀悼你。不过她迟早会忘掉你, 遇见另一年轻人, 结婚。活人都是这个样子。”

阿特塞站了起来开始来回踱着。这是好久好久以来第一次想做点什么事, 但是在天堂里无事可做。他怀念他父亲, 思念他母亲, 渴念阿克萨;他想研读些什么东西;他梦想旅游, 他骑他的马;他想和朋友聊天。

终于他无法掩饰他的悲哀。他对一个仆人说道:“我现在明白了, 活着不像我所想的那样坏。”

“大人, 活着是艰苦的, 要读书, 要工作, 要经营事业。在这里一切轻松。”

“与其坐在此地, 我宁愿去砍柴, 搬石头。这种情况要维持多久?”

“永无尽期。”

“永无尽期待在这儿?”阿特塞急得乱抓头发, “我宁可自杀。”

“死人不能自杀。”

到了第八天, 阿特塞绝望到了极点, 一个仆人照预先的安排, 过去对他说:“大人, 原来是错误, 你并没有死。你必须离开天堂。”

“我还是活着吗?”

“是的, 你活着, 我带你还阳。”

阿特塞欢喜得忘乎所以。仆人蒙上了他的眼睛, 在房屋的长廊上来回走了几趟, 然后带他到他家人等候的房间, 打开他遮眼的布。

是晴朗的天气, 阳光射进敞着的窗户。外面的花园里, 好鸟时鸣, 蜜蜂嗡嗡。

他快乐地亲吻他的双亲和阿克萨。

他对阿克萨说:“你还爱我么?”

“是的, 我爱你, 阿特塞。我不能忘记你。”

“果然如此, 我们就该结婚了。”

不久, 婚礼举行了。优兹医生是上宾。乐师奏乐, 宾客自远方来, 都给新娘新郎带来精美的礼物。庆祝七天七夜。

阿特塞与阿克萨极为幸福, 白头偕老。阿特塞不再懒惰, 在当地成为最勤奋的商人。

婚礼之后阿特塞才发现优兹医生治疗他的经过, 原来他是住进了蠢人的天堂。后来他和阿克萨时常把优兹医生的神奇治疗法讲给他们的子孙听, 以这样的一句话作结束:“天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当然没有人知道。”

1.下面对文章的内容分析概况错误的两项是 ( ) (4分)

A.一位叫阿特塞的极品懒人如愿以偿进入他所期待的天堂, 之后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一切活着应该享受的权利, 最终进入“天堂”的他失望, 于是自愿还阳。

B.阿特塞得了一种奇怪的病, 就是自认为自己已经死了, 认为死是唯一进天堂的路;这是因为他从小受到一个保姆给他描画的美好而又极乐的天堂的吸引, 再加上他天生好吃懒做, 于是他想尽心思要死去。

C.阿特塞的父母请了许多医生对阿特塞进行治疗, 但都无济于事, 最后去恳请一位伟大的专家, 以博学多智而著名的名叫优兹的医生来治疗, 优兹医生设置假想天堂最终医治好了阿特塞。

D.阿特塞在假想的天堂中怡然自得, 但是最终是因为他太想念他的恋人阿克萨, 所以明白了活着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坏。

E.本文用看似简单的对话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个青年形象, 作家采用最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 情节节奏明快, 起伏多变。

2.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名叫阿特塞的青年形象, 请根据全文分析概括出阿特塞的形象特点? (4分)

3.本文以“蠢人的天堂”为标题, 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 (4分)

4.多少人也如同阿特塞一样常常梦想自己的天堂, 那样的生活果真实现了, 是你想要的吗?请联系小说中的人物及现实生活进行探究, 谈谈你的启示与感受? (8分)

本月阅读精练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

1.C (体:大体, 大局)

2.B (1写武后对他的奖赏, 4写士大夫对他的佩服, 5写张廷珪反对朝廷大兴土木)

3.A (“武后两次欲在白司马坂修建佛祠”错, 第二次提出在白司马坂修建佛祠的皇帝不是武后)

4.翻译 (1) 现在天下虚弱财力枯竭, 百姓生活艰难, 我认为应该先保卫好边境, 充实国库, 休养生息。 (得分点:“竭”“先”“实”句意各1分) (2) 张易之被诛杀, 朝廷讨论穷尽追查他的同伙。 (得分点:“穷”句意各1分) (3) 怎么能不体恤他们的难处而竭尽他们的财力呢? (得分点:“安”“殚”句意各1分)

古诗词阅读答案:

1.下片通过描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 追怀赤壁之战的遗迹, 感受历史的变迁来抒发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之情以及面对美景无心观赏的时代感伤之情。 (3分)

2.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 两首词都描绘出气势宏大的战争场景以及曹军的破败吴蜀联军胜利的结局。 (1分) 苏词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抓灭”一句, 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 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2分) ;戴词则浓墨重彩, 极力渲染气氛, 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场景。用精工的对偶句, 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 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的气势磅礴, 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 周瑜取胜之速 (2分) 。

现代文阅读答案:

1.B D (解析:B . 阿特塞的病与保姆的话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D .阿特塞明白了活着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坏, 并不仅仅是思念他的恋人阿克萨, 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

2.1他天生懒惰, 怕早起, 怕读书。2不想担负家族责任, 他知道有一天他须接办他父亲的业务, 而他不愿意。3能够及时悔悟, 明白生活的真谛。4不再懒惰, 在当地成为最勤奋的商人。

3.1指优兹医生精心布置好的蠢人的天堂, 即千篇一律的饮食和不分昼夜的昏睡、无所事事的清醒, 没有亲人和朋友的交流的无聊。2更指后来他从“天堂”里走出来, 才知道是聪明的优兹医生让他身临“天堂”, 让他真切感受到他所向往的生活的同时他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是失去了一个活人权利的痛苦, 所以叫“蠢人的天堂”

本月阅读精练 篇10

板桥自叙

郑板桥

板桥居士, 姓郑氏, 名燮, 扬州兴化人。父立庵先生, 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 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 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 少长, 虽长大, 貌寝陋, 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 自愤激, 自竖立, 由浅入深, 由卑及高, 由迩达远, 以赴古人之奥区, 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不知非善记, 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 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 或当食忘匙著, 或对客不听其语, 并自忘其所语, 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所刻诗钞、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书十六通, 行于世。善书法, 自号六分半书。又以余闲作为兰竹, 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 得其一片纸、只字书, 皆珍藏。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复堂相友善。复堂起家孝廉, 以画事为内廷供奉。康熙朝, 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 无不望慕叹羡。是时板桥方应童子试, 无所知名。后二十年, 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索画者, 必曰复堂;索诗、字、文者, 必曰板桥。且愧且幸, 得与前贤埒也。

板桥诗文, 自出己意, 理必归于圣贤, 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 板桥辄呵恶之, 曰:吾文若传, 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 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 何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 以制艺取士, 虽有奇才异能, 必从此出, 乃为正途。其理愈求而愈精, 其法愈求而愈密。鞭心入微, 才力与学力俱无可恃, 庶几弹丸脱手时乎。若漫不经心, 置身甲乙榜之外, 辄曰:我是古学, 天下人未必许之, 只合自许而已。老不得志, 仰借于人, 有何得意?

板桥非闭户读书者, 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非读书也。求精求当, 当则粗者皆精, 不当则精者皆粗。思之, 思之, 鬼神通之!

(节选自《郑板桥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字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人咸易之易, 轻视。

B.或对客不听其·语语, 说话。

C.得与前贤·埒也埒, 等同。

D.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几, 几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以文章品行为士先·以刘日薄西山

B.不知非善记, ·乃善诵耳至于鞭箠之间, ·乃欲引节

·C.其理愈求而愈精不过数仞而下

D.理必归·于圣贤圣人不凝滞·于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郑板桥的父亲很有学问, 因此郑板桥从小从父学, 没有其他老师。

B.郑板桥读书的诀窍是背诵, 为了默诵书籍, 有时在吃饭的时候忘记拿汤勺筷子, 听不到别人对自己说的话, 甚至忘记自己刚说过的话。

C.郑板桥考上秀才二十年后, 文学、艺术技艺大成, 世人都找他求取诗词字画。

D.郑板桥认为写文章要出自自己的心意, 说理要有根据, 行文要符合现实生活需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 (3分)

(2) 天下人未必许之, 只合自许而已。 (3分)

(3) 求精求当, 当则粗者皆精, 不当则精者皆粗。 (4分)

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后面的题目。

素心兰

何绍基1

深心太素绝声闻, 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 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愈澹处偏成蜜, 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 故应冰雪有奇文。

注:1何绍基:清代著名书画家, 诗人。

1.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 (4分)

2.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 谈谈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6分)

现代文阅读

淡竹

苏沧桑

(1) 初秋, 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 他是竹, 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 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 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3) 稻子, 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 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 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 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 并不知道, 有一种鹅掌梧桐, 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 像极薰衣草, 却更美, 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一个方向, 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 却有心肺, 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 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 一边噬血, 一边甜言蜜语……

(4) 几乎所有的植物, 都攒足劲儿, 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5) 甚至那口奇异的古井, 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 日夜暗涌不息的水, 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 水会怎样?

(6) 他是竹, 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 名利、金钱、权势, 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 蜜蜂花蝶的青睐, 他不是不想要, 可是, 要弯下腰, 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 团结土壤, 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 与风霜妥协;对苍蝇漠视, 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 才能安身立命, 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7) 可是, 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 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 他不愿费尽心机。

(8) 真的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 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 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 有对土地的感恩, 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 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 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 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 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9) 那一节节空里, 是永远的盈满。

(10) 更让我惊异的, 他不仅直、空, 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 都是竹子里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 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1)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 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 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 竹桌、竹椅、竹篮。他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 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 优雅散淡而隽永。

(12) 当然, 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 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 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 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 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3) 他是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 “盖竹之体, 瘦劲孤高, 枝枝傲雪, 节节干霄, 有君子之豪气凌云, 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 “数枝淡竹翠生光, 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 他是中国儒家, “山南之竹, 不操自直, 斩而为箭, 射而则达”……

(14)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 浓墨重彩是一辈子, 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 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 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衣足食。

(15) 于是, 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 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 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 风雨过处, 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 )

1.文章3-5段, 用不少笔墨写淡竹之外的一些事物, 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4分)

2.“他可以很入世……他可以很出世。”这里的“入世”和“出世”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4分)

3.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 精心设置了三组矛盾关系使得文章脉络清楚, 层次分明, 请你概括出这三组矛盾关系, 并作一定的说明。 (6分)

4.请你联系全文, 探究作者通过刻画淡竹赞美了人类哪些可贵品质? (6分)

本月阅读精练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

1.D (几, 通“讥”, 讽刺。)

2.C (A介词, 凭;连词, 因为。B动词, 是;连词, 才。D介词, 引出对象;介词, 表被动。C连词, 表顺承, 就。)

3.C (童子试是指童生考秀才, 这里考查一个文学常识, 问题出在求画的人找的是李复堂。)

4. (1) 然而我从不假借与他人交往来增加自己的声名。 (借, 假借, 凭借;以, 来;为, 成全, 可意译为增加。) (2) 现在的人不一定赞同我, 只能够自己赞同自己罢了。 (未必, 不一定;许, 赞同;合, 应当, 可意译为能够。) (3) 探求方法的精深恰当, 运用得恰当那么粗疏的地方也会变得精妙, 运用不恰当精妙的地方也会变得粗疏。 (求, 探求;当, 恰当;精, 变得精妙;粗, 变得粗疏。)

古诗词阅读答案:

1.1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 歌颂其具有屈原的正直风骨, 具有明月的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的美, 表现了诗人对秋兰的喜爱之情。2诗人展开联想, 由眼前的秋兰, 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 联想到湘水之神湘君, 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拓展了诗歌的境界。

2.诗中的素心兰, 色淡香远, 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而愤郁, 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表达对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的赞美。

现代文阅读答案:

1.作者运用了对比 (或反衬) 的手法。用其他事物对名利的欲望和拼争, 反衬出淡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坚贞自守的品格。

2.“入世”, 是指淡竹身为济世良材, 不论活着还是死后, 都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出世”, 指淡竹超脱俗尘, 融于自然, 优雅散淡。

3.1直与弯。淡竹是植物的另类, 节是直的, 但它不委曲求全, 不愿为自己飞黄腾达而弯腰。2空与满。淡竹的心是空的, 它不愿枉费心机, 但它一节节的空里却贮满了坚持、豁达、感恩和爱的美好品质。3淡定与坚守。淡竹的外表到骨子都很淡, 与世无争, 看淡生死, 但淡竹身上却有一种浓浓的兼爱天下的品格, 坚守节操, 绝不逆来顺受。

书面表达精练 篇11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诚然,他们对城市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带来诸如城市拥挤、教育、环境、公共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请以“My opinion on peasants’ coming into cities”为题目,写一篇120个词的英语短文。

One possible version

My opinion on peasants, coming into cities

Nowadays in China many peasants go to cities to seek their fortune. Honestly speaking, these peasants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ur cities. They deserve to be respect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oo many peasants’ coming makes the cities much more crowded. Besides, many other problems, such as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security, and so on, begin to appear one by one.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social problems, our government calls on us to build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 think it is a great decision. If the countryside is well developed, few farmers would like to leave their homes and go to big cities. Both the cities and the countrysid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B

教育部决定自2007 年新学年开始, 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校园舞,其中男女生共跳华尔兹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对此,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根据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介绍两种主要观点,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大多数学生认为跳华尔兹舞是课外活动的良好形式,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使自己身心放松。

2. 有人持怀疑和担心的态度, 他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缺乏师资力量,而且担心会导致学生早恋。

One possible vers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a plan of popularizing Waltz in schools from the start of the new school year of 2007, which leads to a heated discussion.

Most students are in favour of the plan. They say dancing is a good form of after-class activity,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at’s more, it will enrich their school life and help them relax.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have expressed their doubts and worries about it. For example, how can we get enough dancing teachers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And they are worried that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fall into love too early, which may result from the activity.

《渔父》的精读精讲精练 篇12

一、精读

课文的精读, 是对课文的细读, 深读;是对课文的体味、鉴赏;是对课文进行的有创见、有个性的品评欣赏。在仅有的时间内让学生朗读的部分必须要精心挑选, 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文章, 精读显得尤其重要。

在《渔父》的授课过程中, 我让学生在精思的基础上找出最能体现屈原人生观的句子, 并加以鉴赏, 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出屈原怎样的人生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找到“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两句话, 而这两句对于体现屈原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是读懂全文的关键所在。通过他们的精读赏析, 课堂既把握了重点、难点, 又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事实证明, 只有与精思相结合的精读才能真正起到读书的效果。

二、精讲

“精讲”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言不繁, 讲在关键处。为此, 我课前深钻文本、教本、学本 (《学案与测评》) , 挖掘内涵,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编写教案。教学时用精练的语言突出重点, 注意三本融通, 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文言文教学, 首先, 理解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讲解的时候保证重点突破难点, 而不是面面俱到。一些浅显的文言文, 如果注释充分的话, 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我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

渴望“毕其功于一篇”, 想把所有的实词和虚词都落实到位是不现实不客观的, 在时间的安排上需要突出重点难点, 勇于取舍。

其次, 要多在问题探究上下功夫。专家认为, 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对话、交往的平台, 是引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是师生智慧的展现。语文课动人的情节、华美的辞章、丰富的想象, 总会让我有一种不吐不快, 不痛快淋漓地发挥一番不过瘾的冲动, 课后一调查, 除了学生认为老师课堂很精彩之外, 其余收效甚微。因为这博古通今、口若悬河的永远是老师自己, 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 它除了赢得了学生一片叫好声与佩服倾慕之外, 并不能表示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

《渔父》一课的难点在于将屈原与前文《报任安书》的作者司马迁在人生选择上作一个比较, 从而指导学生树立个人正确的人生观, 得出“选择生存还是死亡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必须有价值有意义”这样一个结论。由于思考深入,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 尤其是其中一个同学, 她能想到从时代和人物性格这样两个角度去比较, 很有见解, 很有深度, 让我非常震撼。他们能做到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语言组织得流利通畅甚至是富有文采, 在不吝夸奖的同时, 我适时地加以点评, 适时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效用, 将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精练

课堂四十五分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 多给他们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将编者意图、文本和《学案与测评》三者融入课堂, 追求“三合一”, 防止“三分离”,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上一篇:定位 适应 发展论文下一篇:桩基检测技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