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王节文化

2024-09-02

盘王节文化(精选4篇)

盘王节文化 篇1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排瑶聚居地, 有着浓郁、独特的瑶族节日文化气息。盘王节文化是瑶族节日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瑶族人民长期实践的社会产物, 是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蕴涵着瑶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 集中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是维系瑶族人民生存的精神纽带, 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盘王节文化的巨大价值, 重视盘王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增强青少年学生对盘王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盘王节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很好地发挥。

一、盘王节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盘王节文化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历来是民族文化的主旋律, 盘王节文化如实反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在连南, 每逢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 (又名耍歌堂) , 瑶家便汇聚一堂, 举行“耍歌堂”活动, 耍歌堂有游神、过九州、祭法真、全民歌舞等仪式。过九州仪式描述的是排瑶祖先历经千辛万苦, 过了九州十府, 终于定居连南的艰苦历程, 该仪式反映了瑶族人民不畏万险的性格和勤劳勇敢的精神, 正如《易传》所讲:“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祭法真仪式中有“法真表演”和“追打黑面人”等场面。“法真表演”是以纪念瑶族英雄唐法真为主题的表演, 相传唐法真是一名勇猛的瑶族将领, 多次率领瑶民击退外族入侵, 打仗时很勇敢, 刀枪不入, 但遭人嫉妒而被害。“法真表演”描述的是瑶族人民对民族英雄的崇拜和敬仰, 对安定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了瑶族人民爱好和平、爱国爱乡的精神。“追打黑面人”描述的是瑶族人民共同追打邪恶之神, 纯朴善良的瑶族人民疾恶如仇, 坚信正义必胜的信念, 体现了瑶族人民追求正义、弘扬团结的精神。

2. 盘王节文化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江泽民同志也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今的盘王节, 其形式和内容均有变化和创新:一方面, 过去冗杂繁琐的宗教仪式已经逐步改革, 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也有所节制。另一方面, 盘王节中表现瑶族文化精粹的歌舞如歌颂其祖先创世、迁徙、耕山、狩猎的《盘王歌》和表现其生产生活的《长鼓舞》等内容得到继承、发展和提高。《瑶族舞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作曲家以民间舞曲《长鼓舞》和《盘王歌》为素材, 用管弦乐的手法, 丰富、生动地展现了瑶族群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起先, 该曲是刘铁山先生敢于连南瑶族同胞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盛大场面, 以当地传统歌舞乐为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来, 由茅沅先生将该曲的部分主题改编了管弦乐, 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 这启示我们要弘扬盘王节文化, 既要立足实践, 又要家各户捐物, 组织人员修缮庙宇, 油漆翻新祖先塑像, 购买歌堂用品等。然后, 各家各户准备酒肉糍粑、节日盛装, 告知远方亲朋好友, 邀请他们届时前来玩耍共乐。耍歌堂之后, 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喝米酒、吃糍粑、唱瑶歌、挂红布, 共度佳节。这体现了瑶族人民以团结互助为荣。

盘王节当天一早, 九响土炮一放, 参加耍歌堂的村民自觉在庙宇集中。土炮后, 村民便集中到庙宇进行师爷舞 (举行祭祖仪式) , 由身披法衣, 手持神鞭、神刀、神棍的先生公围在祖先塑像台前进行, 一边念经祭祖, 一边手舞足蹈, 向祖先塑像烧香, 敬酒敬肉, 向盘王还愿, 表现出瑶族人民对祖先的虔诚、崇敬, 体现瑶族人民“言必信, 诺必诚”的伦理道德, 这正是瑶族人民以诚实守信为荣的写照。

耍歌堂第一个仪式是“游神”大典。在土铳炮声的开道下, 由瑶族一老人, 摇着铜铃, 念着经书在前面开路, 后面跟着两名彪形大汉, 双手擎举一株带枝叶的毛竹, 竹枝上吊着米包、稻穗等以示丰年。各地瑶胞的男歌队、女歌队等排成长龙, 唱着, 跳着, 围绕着代表各州各府的插在地上的36枝竹签转来转去, 犹如一条长龙在地上飞舞, 十分壮观。该仪式是让子孙永远记住祖先翻山过海迁徙到瑶山的艰苦历程, 体现了瑶族人民以艰苦奋斗和辛勤劳动为荣。

二、盘王节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意义

1. 有利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的特性是创新。盘王节文化通过瑶族人民几千年来的继承, 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时代色彩, 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 是瑶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的体现, 也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的真实体现。盘王节文化中的团结统一、尊老敬祖、勤劳质朴、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等精神, 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素材,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创新意识, 成就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

2. 有利于树立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盘王节这一盛大的全民节日中, “游神、过九州、全民歌舞”等活动表达了瑶族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祝愿与祈祷, 体现了他们对公平正义社会追求与向往, 蕴含了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信念, 盘王节这天当耍歌堂活动结束后, 大家通过吃水酒和大白糍等活动表达了希望亲友团聚、一起过上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为此, 我们应以盘王节文化为契机, 在节日文化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比起空洞的说教而言, 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 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盘王节文化是瑶族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盘王节之所以重要, 原因之一就是它凝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盘王节期间, 各乡村和亲朋好友之间友好往来, 在连南当地形成了一种安定祥和的氛围, 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以盘王节为依托, 通过耍歌堂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体验并珍惜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有价值。

4. 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感悟亲情

盘王节文化重视人情、友情、亲情, 重视家庭美好和睦, 重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随着瑶族地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瑶族人民生活压力的增大, 家人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父母与子女间由于代沟及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存在, 往往会导致感情上的隔阂甚至是家庭矛盾冲突的出现。一些独生子女习惯于父母的溺爱, 漠视父母的情感付出。为此, 充分利用盘王节文化资源让青少年学生感悟亲情, 体验并珍惜幸福美好生活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广东卷)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 1996.

[2]广东民族识别调查资料汇编.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编, 2007.

[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对策研究.民族出版社, 2006.

盘王节文化 篇2

瑶族民众为什么要在每年农历十月间祭祀盘王并唱盘王歌、跳长鼓舞呢?据至今仍在湖南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逃讪为“盘王节”。另据流传在宁远县瑶族地区的传说故事《长鼓舞的来历》说,盘王死后,官家欺压、逼迫瑶胞,中夺瑶山岭土。瑶上告状,禀帖(状纸)总到不了金鸾殿(皇帝)那里。后来,聪明的瑶民想了个办法,把禀贴藏在长鼓里面,闯州过府去打长鼓,表演民族民间技艺。这样,瑶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銮殿,打开长鼓,取出禀贴,才把状告准。以后,过盘王节时,瑶胞就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并且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为了使神主高兴,在祭祀盘王时,瑶族民众总是把集体创作、世代传承的本民族史诗古歌《盘王歌》唱、跳于盘王之前。盘王,就是盘瓠,亦即龙犬。也就是说,瑶族是以犬为图腾的民族;《盘王歌》生动地反映了瑶民把盘瓠(龙犬)当作本民族的始祖来崇拜供奉的原始信仰(图腾信仰与鬼魂信仰、祖先信仰结合在一起).《盘王歌》是伴随着世世代代祭祀盘王(或称“还盘王愿”)的礼仪活动而产生并且不断发展的古歌史曲。最初,可能只是一些单纯的祀神短歌,后来,在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包含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巫师和民间艺术家,不断地把一些新的内容添进来,其中有些是超越本民族宗教信仰的世俗民情方面的东西(如 《彭祖歌》、《石崇富贵》、《梁山伯》、《夜黄昏》等)。于是,《盘王歌》(也称《盘王大歌》)日益变得内容庞杂、篇幅甚大,宗教祭祀与世俗民情混杂拌合,这种情况在其他民族的史诗古歌中是甚为罕见的。

瑶族盘王舞形态研究 篇3

一、仪式中盘王舞的历史渊源

“还盘王愿”仪式历史悠久,源源流传。在晋干宝著的《搜神记》中已有记载“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瓠父,其俗至今”。 在广西贺县收集到的《过山碟》,“碟文后面有一幅古画,画有六个人物,其中有歌娘歌师、童女和一打长鼓的艺人正在做莲花盖项的动作,这是一幅瑶族跳盘王舞的生动画面。碟文后面还记录有80个帝王的年号与在位时间,最早的年号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二十八年’”[1]原贺县的《过山榜》中记载“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琴毖吹唱……。儿孙连手抱臂,呵呵唱跳、作乐三日三夜,惊天动地。”在广西的地方县志、出土的碑文、瑶族民间珍藏的《评皇卷碟》都有提及。记录日期为唐朝开元二十八年。 《过山榜》与《评皇卷碟》中虽然只是提及了“长鼓舞”,但是在 “还盘王愿”系列舞蹈中就包含有长鼓舞,而且在整个祭祀活动中长鼓还是一项重要道具。综上所述,盘王舞的历史由来已久,是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虽然已发生变化,但是在各地瑶族的盘王舞还是基本相同的。

二、盘王舞中的服饰及道具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规律性,每一个民族服饰文化都是一种创造,一种身世的符号。”[2]盘王舞中的服饰包括师公穿的道袍和帽子、歌娘与八音演奏者穿的瑶族服饰。道袍为一件类似女装的大红袍,师帽上面绘有道教的神像,说明瑶族的宗教信仰是瑶族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据说道袍有无穷的法力,只有穿上道袍的师公才能够呼唤神灵。瑶族服饰方面,瑶族男士的服饰主要以青蓝色调为主,上衣对襟带扣,下身穿长裤,头上包头巾;女士的比较华丽,头上戴像宝塔式的帽子,高度近一尺,用十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而成,并用丝线和五色珠子加以装饰,上身着对襟无扣衣服,在对襟两旁和袖口绣有花边,捆绣有彩色花纹的腰带,下身装长裤,裤脚口秀有花纹。以前凡是参与“还盘王愿”仪式的人员都要求穿瑶服,现在这样的规定已经逐渐淡化,只有在仪式中承担任务的人员穿瑶服了。

盘王舞的道具比较多,分别有:上元棍、牛角、长鼓、刀、 剑、铜铃、芽简等。上元棍,大概1米左右的长度,棍粗大概5-6厘米,下端尖,上端有一个正方体,四面分别写上“上元二圣”四个字;棍体是木头,上面画盘龙花纹,上元棍是师公作法时必备的道具,据说能将阳间的物品化到阴间;牛角,有召唤神灵的功能,声音比较低沉,需要充足气息才能够吹响,单音,只能吹出长短音; 长鼓,取长度为100厘米长的泡桐木,把中间挖空,并做成中间小两头大形状,然后将两面羊皮分别蒙在两头做成,在祭祀环节摆放在神台上,在表演“单人还愿长鼓舞”是作为道具使用;铜铃,还愿仪式中的重要法器之一,共有两个,摇晃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芽简,用竹子做成,三角形状,分两面,一面平另一面成弧形,共两块,在师公问卦时使用,分阴阳面,只有两面同时是阳面是才算卜到阳,卜阴与卜阳类似。

三、盘王舞动作形态分析

盘王舞,在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跳,包含的舞蹈内容、舞蹈形式非常多,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以劳动、生活为表现手段的舞蹈;二类是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家族兴旺的舞蹈;三类是师公作法事的舞蹈。这三类舞蹈在各地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中大致相同,其表演形式也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瑶族八音(主要由唢呐、瑶鼓、大钹、芒锣、铜铃等组成)伴奏,舞者随音乐伴奏跳舞;二是以歌伴舞,舞者在歌娘伴唱中跳或舞者边唱边跳舞蹈; 三是舞者以手持道具,如长鼓、铜铃等,拍打节奏边打边舞。下面我们将从舞蹈动作中分析盘王舞的舞蹈形态。

(一)上身动作形态

身体前挺后靠是盘王舞的一大特点,由于在表演舞蹈时的场地大多在神坛前或是家里的厅堂里,面积不大,舞者手中还拿有道具,舞动起来要兼顾旁边的舞伴与观众。因此,在舞蹈动作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舞者为使身体能够尽可能大的占领空间,只有在向前移动时身体向前探,往后移动时背部向后靠,而臀部还要向前顶, 使身体成“S”形状态。这样的体态让舞者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占领最大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盘王舞是在“还盘王愿”仪式中表演的祭祀舞蹈,舞蹈娱神的同时也有感谢祖先与神灵的保佑意思,因此舞蹈动作包含有敬畏的体态,身体向前探是一种朝拜的状态,这个动作在“单人长鼓舞”、“上元棍舞”、“铜铃舞”“双刀舞”、“剑皇舞”等舞蹈中频繁出现,表现出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虔诚、敬畏心理。

(二)下身动作形态

盘王舞系列舞蹈中的步法特别多,不同的舞蹈其名称也不一样,如:“启香请圣”中的七星罡步、屈伸步;“铜铃舞”的三步罡; “约标舞”中的点靠步、颤拜禾步、骑马步;“祭兵舞”的颤拜神、 三罡步、踢拜步等等。在群多舞步中,“蹲”和“颤”动律是盘王舞最具代表性的,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是瑶族人民坚韧不拨的性格体现。并且这一动律也是瑶族人民之间情感与心灵沟通、感知民族存在感的重要桥梁。“蹲”是双膝弯曲至大腿离地20厘米左右,全蹲状态,重心保持在中间,上身多在直立状,舞姿给人沉稳刚健、顿挫有力的感觉。盘王舞系列舞蹈中的相同一套动作要求向四个方位跳一次,而这些变化方位的步法中都需要下蹲。 如:“单人还愿长鼓舞”中的见礼、圆拜鼓、扫步鼓、换手鼓、过头鼓等十多组动作,每套动作在变化方向时舞者都有下蹲的动作。整个舞蹈的动作幅度特别大,蕴含着浓厚的宗教韵味。“颤”与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他们长期生活在山区,每天都要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形成了上下颤动的特有韵律。“颤”的动律很有讲究,重心要求向上,通过小腿发力将整个身体向上推动,与地面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力度要求控制得恰到好处,动作既有弹性又充满韧劲。

(三)动作的空间特征

盘王舞系列舞蹈中的群舞,舞者们经常是围成圆,绕着圆圈的线路舞蹈,这样围圈起舞在我国民间舞蹈中最常见。圆有圆润和谐的意思,中国人讲究外圆内方,讲的是内心端正外表要有和顺的态度,彼此才好相处。盘王舞选择圆形作为舞蹈的线路还有一个原因,是表演的厅堂或神坛前的空间比较小,过于复杂的队形无法舒展,为了节省空间,使舞蹈能够无限延续反复循环下去,圆形的线路是最佳的选择。

盘王舞的围圈起舞行走的线路是逆时针,甚至单人舞蹈时也是以逆时针方向走位。“瑶族建筑房屋,正屋要开并列两道门,左为阳门,右为阴门。阳门经常开关,是阳人出入;阴门是给鬼神出入的,只有祭祖和家中死人时才开。”[3]这样的建筑,在贺州瑶族地区比较老旧的房子中还能见到。在“还盘王愿”仪式中曾有这样一个环节,主家厅堂的祖先牌位前摆上一张长桌,家中的男女按照男左女右分别入座两旁。在仪式中有听到师公嘴里喃诵“个是老君诰字,落地左阴右阳”。事实证明,瑶族习俗中讲究男为阳、女为阴。 而围圈起舞,舞者由左向右逆时针行走,正是说明盘王舞中围圈表演的舞蹈,是为了给阴间的先人或神灵观看的。

四、盘王舞蕴涵的民族精神

“任何文化都是先有观念、信仰等,然后才有实现这些观念、 信仰的行为活动,才会产生与之有关的物质或物化的文化。”[4]“还盘王愿”仪式中,厅堂挂的鬼神画像、师公身穿道袍作法、对祖先的崇拜等等,都蕴涵着宗教观、道德观念、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意识形态。观念、信仰我们无法直接看见,只有通过某种媒介表现出来,如物质的形态、人的行为动作等,而“还盘王愿”仪式中的盘王舞正充当这种媒介。

前文提到盘王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特征是“蹲”和“颤”,笔者和师公交谈时了解到,蹲要求蹲得矮,马步是盘王舞的基本功。 在向师傅学艺时,师傅首先要训练徒弟扎马步,马步的高度要求大腿与小腿保持90度。笔者在多次田野中也注意到了,舞者在表演舞蹈时多在全蹲或半蹲中完成。因此,“蹲”与盘王舞的动作要求有直接关系,同时还是衡量一个舞者技术是否高超的标准。从瑶族的历史中我们发现,瑶族先民最初是生活在我国的江南一带,由于受到排挤、虐杀才被迫向南迁移,在迁徙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而正是这样不断地迁徙、斗争,在残酷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下来,形成了顽强的斗志和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盘王舞中的“蹲”动律流露出瑶族人民坚韧的韧劲,以及顽强抵抗的决心;“颤”动律是勇敢博斗的精神,是瑶族人民具有超强耐力的表现。瑶族的繁衍与发展借助舞蹈的形式来交融身心,统一观念,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在“蹲”和“颤”的动律中,腿部经过屈伸,在重心向上的同时与地面形成一种对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仅是肉体外化出来的,还是瑶族人民从灵魂深处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摘要:“还盘王愿”仪式舞蹈又称盘王舞,是瑶族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在瑶族的民间舞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舞步丰富多彩、灵活稳健,舞蹈动律以蹲和颤为主。盘王舞蕴涵着瑶族同胞坚韧不屈、敢于博斗的民族精神,是瑶族人民交融身心、统一观念,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品读永州 江永 盘王节(共) 篇4

盘王节

[同期]记者 王伟

瑶族盘王节源之农历十月十六的盘王节歌会。那么,每逢这天瑶民们便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盘王节。今天我们品读永州摄制组将同您一起品味及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人文盛典——盘王节。

山高水长瑶家缘,五洲瑶胞聚江永。情深意重汇瑶乡,四海欢歌颂和谐。江永县千家峒是瑶族祖居故地之一,是瑶胞千百年来的乐土。元大德九年发生的千家峒事件,瑶民被迫逃离故土,七百年后“长鼓铜铃歌不断,子子孙孙要回源”的瑶歌,唱出了瑶胞寻根归峒的共同心声。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瑶族人就要聚集在一起,祭拜盘王,还愿谢恩,之后又不断丰富了喜庆丰收等内容,歌舞升平,娱神乐众。1984年,国家民委决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中国瑶族“盘王节”。

第十二届中国瑶族盘王节首届中国香柚节里来自越南等国家的瑶族代表团及湘桂粤三省(区)12个县区的瑶族同胞和江永瑶汉人民欢聚千家峒,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瑶族大聚会,共同奏响了一曲和谐盛世欢歌。

在千家峒盘王广场代表瑶族12姓的120面旗幡和120名年青队员组成的旗幡队,围绕在盘王像周围,象征12姓瑶民心系祖先,团结向上。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市区代表团身着五彩斑斓的瑶族服饰,来到了盘王广场,他们怀着欣喜激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相聚江永,共同祭祀祖先、庆祝团圆。香醇馥郁的瑶族风情和极具特色的民族才艺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盘王巨型雕像揭幕是现场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盘王雕像高21米,其中基座高5米,像高16米,重量达2000多吨,盘王英姿勃发,威武仁慈,体魄健壮,神形兼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盘王雕像。始祖盘王在瑶民心中既是民族的象征,又是民族尊严的具体体现,既是民族团结的轴心,又是唤起民族奋进的号角。千百年来,也许经过民族的迁徒,瑶族人居住地变了,也许经过民族间的相互融合,瑶族的文化传统有了变化,但是,祭祀盘王始终如一。江永盘王像落成于瑶族发祥地千家峒,是海内外瑶人的一件盛事,将吸引更多的海外瑶胞,来到这里追寻先祖的足迹,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

“祭祀盘王”仪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盘王节的主体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原始宗教色彩,是独特的原始祭祀礼仪,其主要目的是缅怀先祖,崇拜英雄;谨守诺言,虔诚感恩;祈福护佑,凝聚族心。关于盘王祭祀的起源流传着很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两种:一说源于祭祀瑶族始祖“盘瓠”;另一说源于“还盘王愿”。

祭拜仪式庄严肃穆,瑶族龙犬图腾旗、瑶族十二姓氏幡旗和湖南、广西、广东十二个瑶族代表队的彩旗交织穿梭,气吞山河。瑶族师爷穿着传统盛装,献三牲,敬清醴,贡肴糍,呈果品。这原始淳厚的太古边风开启了瑶家尘封千年的美丽,彰显着中国瑶族盘王节的梦幻与神奇。《盘王大歌》是瑶族“还盘王愿”时唱的神歌,始创于唐宋时期,是瑶族的史诗、创世歌。千百年过去了,始祖盘王开创瑶族文明的不朽功德,如同巍峨壮丽的南岭永远屹立在盘王子孙心中。湘桂粤三省(区)12个县区的瑶族代表团敬献了花篮,国内外瑶族同胞纷纷走上舞台,面向盘王雕像庄严礼拜。《欢歌相聚千家峒》呈现了瑶族起源、发展壮大、历经磨难的故事。千百年来,瑶民传承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心中永远不变的是对始祖盘王的无限崇敬,漂泊在世界各地的瑶族儿女从来没有忘记回归千家峒的神圣誓言。

[同期]记者 王伟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瑶族公主 张婷

刚在舞台上我们看到有十二位美丽的瑶族公主。这边就有一位,我们去采访一下。你好。你好。我看你这服饰非常的漂亮啊。这是瑶族当中哪种瑶的服饰?

这是尖头瑶。尖头瑶,你也是尖头瑶的吗? 是你是从哪来?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咱们是每两年举行一次啊恩,对。

公主的话,每一次举行都会有吗? 会啊,都会有

有,然后参与到整个民族特色和服饰的展示恩,对。

文化的一种展示。

瑶族世代迁徙游耕狩猎于葱茏叠翠的山岭,不仅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生存本领,同时也形成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第十二届中国瑶族盘王节首届中国香柚节“柚乡欢歌”瑶族传统技艺表演大赛上十二个县市区精心准备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瑶族传统技艺表演,有华丽绚烂的民族服饰,有原滋原味的传统歌舞,还有扣人心弦的特技表演。

[节目标题]广西贺州市八步区 非遗国宝《瑶族服饰》记忆

[同期]记者王伟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赵有福67岁

老人家,刚才看到你们在舞台上表演,特别的精彩,特别有活力。请问一下您贵姓?我姓赵。姓赵是吧,咱们是瑶族当中哪一支

我们是过山瑶,在我们本地方就称为东山瑶东山瑶

因为我们那里呢,几乎都有三种瑶,一种是土瑶,一种是西山瑶,一种是东山瑶 在我们那里,我们就是东山瑶。您是从哪来的我本身以前祖宗也是湖南的。也是湖南的 湖南江华的那现在呢现在是广西贺州市

这次是从贺州市特意赶过来,来参加咱们这个盘王节。

对对对我看您这服装特别的鲜艳啊,而且挺复杂的啊,里边有一件

然后这还有一个袋子。外边还套了一件,有什么讲究吗?

这个就是我们过山瑶传统(服饰),我穿这个红袍

因为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现在国家对民族政策,盘王节这个项目已经列入了保护项目

所以对我们瑶族来说我非常激动。

[节目标题] 世界过山瑶之乡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舞蹈《酿勉》

[节目标题] 神州瑶都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芦笙长鼓舞

[节目标题]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 瑶风

[同期]记者 王伟广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 排瑶王楚绮

那么在下午呢,瑶族传统技艺这个表演大赛当中呢,十二个县区的队伍都来到这里,展示自己属于自己这支瑶族特有的舞蹈艺术,展现他们的魅力。这边刚刚有支队伍比赛完,我们来采访下,你好你好我看你刚刚表演完对,刚表演完

你们是哪一支瑶我们是排瑶 排瑶恩,对。哪个排排列的排,一排两排的排。从哪里来广东清远连南 我看你这个头饰很有意思

是沙瑶妹独有的特征

就是还没有结婚的沙瑶妹就叫沙瑶妹嘛,然后就带这个花还有鸡毛。

哦,就是通过头饰可以区分是已婚还是未婚。

哦,对,对对。

当时为什么会叫(排瑶)这个名字?

因为这(表示)我们瑶族人民在很久之前为了躲避。从湖南一直到我们(广东)连南,才发现我们连南这块热土,而且在连南多年的生活。。。

[节目标题]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鼓舞畅想

[节目标题]广东连州市 瑶祭舞

[节目标题]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传统技艺——火

【同期】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 陈超

我是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区过来。

哦,是从广西过来。咱们刚才表演的那个节目非常精彩,叫什么名字?

那个节目叫火他的寓意就是红红火火。

对 每到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跳这个舞蹈。就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意思。我看你这个服饰好像跟其他队伍的特别不一样啊?

我们这套服装是在节日祭祀的时候穿的。

我刚才看到你们后面还背着一个面具是吧。

哦,对,对,就这个面具。拿下来好吧。的好的。

这个面具的话,他的作用是什么呢?

这个面具他是一个傩(nuó)面,傩面就是我们跳傩舞,就是祭祀的舞蹈,就是祈求灾祸离我们远一点,来年丰收更好。也是为了缅怀我们祖先盘王。

[节目标题]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舞蹈 盖新屋

[节目标题]广西昭平县 瑶族捉龟舞

[节目标题]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 火聆瑶

舞狮一直是江永瑶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江永瑶民都以舞狮来助兴。《狮舞盘王》寄托着瑶民祈求祖先护佑、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节目标题] 江永县 传统技艺舞狮表演 狮舞拜盘王

十二县市区的精彩表演,让我们深深领略了瑶族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国瑶族盘王节,弘扬了瑶族文化、凝聚了民族情感、增强了民族感召力。为各地瑶族同胞提供一个“缅怀先祖、畅叙情谊、共谋发展”的平台,加速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与经贸活动交融合作步伐,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盘王节文化】推荐阅读:

盘王节暨富川脐橙节开幕式主持词06-15

灶王节的寄语09-08

上一篇:普通高中化学微课改下一篇:固化对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