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皮(共7篇)
两张皮 篇1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科研与教学明显存在“两张皮”现象。科研与教学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中小学教师通常都有教育科研课题或参与了子课题研究,但这些课题研究往往又与学校教学无关,即使涉及教学的课题研究也多半是只做做课堂实验而已。产生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问题意识淡薄、研究能力欠缺、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那么,中小学如何才能化解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破解教学与科研的“两张皮” 问题。
1.要着眼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于其他的专业性科学研究,不囿于教育理论性的探究与创新,贵在立足教学实践,重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中小学教师应该研究自己身边的问题、自己课堂中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自己学校里的问题。这些问题符合教师生活世界的真实情景,是教师应该研究、值得研究和可以研究的问题。
2.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即在研究方法上指导,找到最适合中小学教师自己的教学实际、现实条件、能力水平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思路上指导,找准研究与教学的契合点;在研究成果表述上指导,让教师学会用专业化语言表达,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凸显成果。
3.要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在评价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引入教学因素。如,有无明确且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与所教学科的关联性;科研选题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性;研究成果应用课堂情况等。通过考评指标和激励机制的调整,引导教师自觉地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两张皮 篇2
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
通过召开党风廉政视频会、直属机关dang建工作会、年终dang建考核,以及制定部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意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切实增强dang建工作责任意识,提高一把手抓dang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健全完善dang建工作制度。
进一步健全完善dang建考核、组织生活会、党员评议、评先表彰等dang建工作制度,将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更好地发挥dang建制度在解决“两张皮”问题方面的效力。三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党务干部。坚持开展全国环保系统专兼职党务干部培训班、直属机关专兼职纪检干部培训班、工青妇组织培训班,并加大选送专兼职党务干部参加党校学习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开展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继续开展dang建融入中心课题研究。
在去年开展“如何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环保部门机关dang建作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中发挥机关dang建作用”进行专题研究,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对象,深入研究环保部门机关dang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和举措,提高机关dang建科学化水平。情境教学要避免“两张皮”现象 篇3
一、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脱离的表现
教学片段1:教师S在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时,用多媒体投影出今年两会期间诸多有关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而在整一节课中,教师都没有引导学生就材料进行分析、探究和联系课本知识,而是由教师直接讲解教材知识。
问题分析:摆情境,伪探究,实导入。教师通过设置一些时政热点材料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没有针对材料提出问题,没能调动学生进行思维和探究,没有将情境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也没有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材料充其量只简单地起到了导入的作用。
教学片段2:教师X在上哲学《意识的本质》时,提供了很多有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的具体材料,然后教师利用材料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问题是“是不是?”、“yes or no?”,学生则相应回答“是”或“no”。有时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还没有反应,教师就开始自己回答了。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照课本中内容读,而教师对此赞赏有加,表扬不已。
问题分析:设情境,伪推导,实灌输。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认为“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上述教学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教师创设了情境,也能利用情境提出问题,但问题设置不合理,让学生简单回答是不是或直接读教材观点,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和探究能力;教师自问自答,自己去讲解、展示推导过程,看似有探究和推导,但实际上不然,学生只是在围观、做应声虫,没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没能真正锻炼到思维、探究能力。
二、解决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脱离问题的措施
上述教学片段中,均存在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脱离的问题。教师没有深入地挖掘和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不能充分地让教学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情境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进行分析、思考和推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中学政治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沟通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分析材料探索原因
原因和结果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一定的现象总是由其他的现象所引起的,而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探索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高中政治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因分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寻根索源,可以培养学生根据现象探索原因的习惯和能力。
例1:我在进行必修二《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教学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多媒体投影中菲南海争端: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中沙群岛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及时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了对峙。
提问1:请两位比较了解对峙事件发展过程的同学,分别给我们介绍中国、菲律宾针对对峙事件的反应和措施。
提问2:在对峙过程中,中国、菲律宾的言论和态度有哪些变化?为何会不断变化?
提问3:中国和菲律宾的关系会不会彻底决裂,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请说明理由。
以上设计,采用学生最关心的现实材料创设教学情境,以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补充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推理并形成结论,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既掌握理解了课本知识,又锻炼提高了他们把握信息、分析问题、探索原因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2.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果熟而知万物硕——根据材料推导结果
一定的现象必定会引起另外一些现象的产生,由一定的现象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在高中政治教材中,“结果”通常表现为三类,第一类是“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二类是“意义”,探讨好的现象会带来哪些好的效果,意义类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三类是“危害”,探讨不好的现象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推导“影响”、“意义”、“危害”,关键是要抓住现象中的主体和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和联系。
例2:我在进行必修二《政治生活》“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中的重点内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教学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播放视频《阳西县富和小区电线改造暨下调电价听证会》:富和小区用电线路系房地产公司自己安装,损耗较大,十多年来小区电价比其他地方每度贵1毛5。要享受低电价,必须重新改装用电线路,而电力公司要居民承担一部分的改装费用。由本县副县长牵头,主持召开听证会。
提问1:请大家讨论本次听证会主要涉及到哪些主体的利益?
提问2:请大家讨论本次听证会对这些主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以上情境教学,结合本地区人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民主决策的意义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两个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锻炼能力,理解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民主是真实的具体的,人民切切实实是国家的主人,从而真正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见个雀儿打个弹——针对问题提出措施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存在着很多有关解决问题的内容。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第二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弄清楚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由哪些小问题组成的,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例3:我在进行必修一《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公平”中的重点内容“实现社会公平”教学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多媒体投影我国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速比较表
提问1: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问题?
提问2: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做?
学生通过回答设问1,认识到我国当前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分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生通过回答设问2,在设问1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设计,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分层设问,锻炼了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推导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4.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归纳材料总结升华
美国的里奇拉克在他所著的《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中认为,科学描述本质上总是归纳性的。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归纳性推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部分到整体,另一种是是从个别到一般。不管是哪一种归纳方式,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找出不同现象间的共同点,发现现象间的必然联系,进而概括升华,得出一般性结论。
例4:我在进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中的重点内容“发展的普遍性”教学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用多媒体投影很多有关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的变化的材料,材料的排列是无序的。
提问1:请同学们对上述材料进行归类。
提问2:上述材料有什么共同点?
提问3: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
以上设计,通过针对性很强的设问,激发学生分析材料、整理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归类,发现材料的共同点,最后概括出“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由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确实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要利用教学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防止出现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两张皮”的现象。如何搭建起沟通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功能。
两张皮 篇4
用系统论来处理两者的关系不难发现,电视解说词和画面之间的关系是电视作品系统内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电视作品是一个由解说词、画面、同期声、字幕、动画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连在一起,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系统效应”,即系统整体功能要大于内部各要素孤立功能之和。各子系统之间不是孤立和对抗的关系,也不是以谁为主的问题,而是既相对独立,又互补统一的关系。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就要发挥好电视节目的“系统效应”,建立起解说词和画面之间的互补统一关系。
解说词是一种电视语言文本,本身又可细分为字、词、句和段等众多子系统。画面也一样,一个一个的单体画面组成了画面系统。这样一来,再分析“声画两张皮”和“看图说话”现象。“声画两张皮”的不合理之处在于:不讲究解说词和画面的系统对应关系,认为电视不是以解说词为主,就是以画面为主,保留主要的一方,去掉次要的一方,同样能完成节目的叙事任务,电视也能让人看懂。“看图说话”的最大弊端是:往往片面强调了一个画面和一句同期声的局部对应关系,认为解说词和画面的关系是“声画结合”,没看到两者的相对独立性。这样一来,一旦叙事,两者就谁也离不开谁了。设想,解说词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画面跟着它转,前后画面之间毫无逻辑关系。这样一来,画面不仅削减了观众对解说的注意力,而且把解说词的意境具体化了,作品内涵自然会极大地缩水。反过来,先按照画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剪辑好作品画面,再根据画面内容,逐一对号入座配上解说词,显然,很多情况下,观众不需要编者时刻帮助他们理解画面意思,而且理解得也不一定对。再说,解说词作为一种文字语言艺术,表现力强大,如此明确地为画面充当配角,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实在是电视的一大损失。“声画两张皮”和“看图说话”现象的存在,是电视工作者一味继承了电视的母体——广播和报纸的做法,而没有真正把握电视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所造成的。
那么,在实践中,解说词和画面到底应如何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呢?电视应是声音和画面的自然结合体,在电视中声画关系应该是相互渗透和有机互换的无障碍结合体。画面的意义首先在于场景的建立,一个场景可以由一个画面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画面组成。只有建立场景,才能让画面系统达到自我独立,只有独立,才能形成画面的叙事特色,而特色正是画面系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同样,解说词也要通过一字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乃至全篇去建立情节。根据系统论原理,解说词和画面同属于一个系统的两个子系统,一切相互作用的关系只在这两个子系统之间发生,两个系统内部各要素(即下一级子系统)不会直接与另外一个子系统发生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画面应该通过场景去对应解说词构建起来的情节,而不是用不具备叙事功能的单体画面与解说词发生对应关系;反之,不具备构成情节条件的解说词的片段也不能直接与画面对应。这样就解开了“声画两张皮”和“看图说话”的困惑。获得“第18届世界科学与传媒主席特别奖”的电视片《守护敦煌》,在全片开头,画面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敦煌场景。除了在空间上与解说词中的一句“几百个洞窟在崖壁上排开,每个洞窟都绘满壁画”相照应以外,画面并没有一一去对应解说词的其它内容,而是按照自身特有的方式组接,由外到里将观众引入欧亚腹地这座辉煌的艺术宝库,没有了以往专题片中常见的“看图说话”现象。同时,《守护敦煌》这部片子还以“丝绸之路”“莫高窟的开凿”“敦煌的繁荣”“战争与衰落”“近代各国冒险家劫走大量典籍”等一系列场景的排列,组成了整条片子的大场景,每个场景对应一段独立完整的解说词,整个大场景对应了专题片整篇解说词所构成的情节,从而避免了“声画两张皮”问题。
那么,如何优化这种对应关系呢?这种对应关系首先是一种互补融合的关系。画面和解说词有自己的特性和擅长表现的内容,在整个电视作品中,两者需要合理分工。一般地说,画面善于表现直观、形象、富有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尤其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解说词作为文字语言则更擅长表现抽象、含蓄、间接情感和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背景和未来走向。掌握两者的特点之后,再以优化电视传播效果为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哪些内容以哪种方式表达最为合适。其实,解说词和画面同属电视语言,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可以互换角色,让解说词承担画面的职责,或让画面承担解说词的职责,从而求得最佳的互补和融合关系。解说词和画面互补关系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只有解说词而没有事件画面,这是电视回归到了其中的一个母体——广播,现在常用的电话连线采访等方式都属于这种类型;另一个极端就是新闻只有画面(但可以包括同期声、字幕、音效等要素),没有一句解说词。一些突发事件常以全现场画面串接展现事件过程而取胜。
其次,解说词和画面还要讲究善于互相合理避让。“声画两张皮”现象使解说词和画面有意或无意地错位,而不是主动合理的避让。“看图说话”的最大弊端往往是解说词打断或影响了画面的叙事,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最终影响到传播效果。因此,这两种现象都不可能通过解说词和画面的良好配合完成精彩叙事。解说词和画面结合的契机,要从解说词整体结构和画面叙事节奏的对应关系中去寻找,然后找到具体的联系点和避让点。这样组合的画面和解说词才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声画两张皮”,也不是“看图说话”。
总之,电视解说词和画面缺一不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解说词搭配不合理,则新闻画面缺少深度;画面剪辑不到位,则解说再精妙也是苍白无力的。一部成功的电视片就是声画俱佳的艺术品。
摘要:电视解说词和画面之间的关系是电视作品系统內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孤立和对抗的关系,也不是以谁为主的问题,而是既相对独立,又互补统一的关系。电视解说词和画面缺一不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部成功的电视片就是声画俱佳的艺术品。
关键词:电视画面,电视解说词,关系
参考文献
①《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
②《电视的声画关系》,俞力
两张皮 篇5
2006年9月30日,国家局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指导意见》(国烟运[2006]704号),标志烟草行业拉开了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之下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序幕,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烟草行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意见要求:“2007年,直辖市公司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地市级公司要全面启动并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做好与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其他相关管理体系与标准的有机结合。
为了规范质量体系建设运作,2007年9月29日,国家局下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面实施质量管理系统工作的通知》,同年,国家局李克明副局长在2007年行业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和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工作现场会议上阐述了加强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相关要求;在2008年烟草行业企业管理会议上提出以贯彻ISO9000质量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行业基础管理。
2007年12月,湖北省局赵全意局长在全省烟草商业系统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动员会上讲了五点意见:一是明确一个认识。建立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是国家局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二是树立一个观念。建立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是顺应行业改革与发展对管理的需要;三是坚持一个方针。建立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是烟草商业的自觉追求;四是高度认识“两标合贯”工作的重要意义;五是“两标合贯”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会后,各地市州局陆续启动了“两标合贯”。
应该说从国家局、省局到各地市州局是非常重视贯标工作的,但是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两张皮”现象,各写各的曲,各唱各的调,不能将体系要求充分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去。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一些误区。没有认识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没有认识到我们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问题,亟须通过体系建设加以有效解决。
二是多管理主题的体系并存。有的企业在贯标过程中是将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分开编写的,导致许多共用的部分要重复编写,不但增加了流程描叙的工作量,而且在实际业务执行中要参照另一管理手册,操作使用非常不方便,容易顾此失彼,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是多次签发同一文件。由于管理体系是分开编写的,一些通用文件(程序文件等)本只需引用即可,但是有些企业还是将这类文件重复编写,并再次签发,甚至重复签发的同一个文件内容有可能还不一致,导致业务人员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影响文件运行效率。
四是贯标工作没有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烟草行业实施无纸化办公已有多年,所有文件都是通过oA公文系统发布,然而有些企业的体系文件却是脱离oA公文系统之外通过纸质发文,两个发文系统,显然与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不符,与上级要求实行无纸化办公精神不符。
由于体系文件是要年年评审,持续改进的,如果修订的体系文件不能与oA公文系统发布的文件精神一致;或者说不通过oA公文系统发布;或者说《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与《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烟办文[2009] 341号)相抵触,那么就算体系文件发布了,也只能放在抽屉里,是很难得到执行的。原因很简单,本来体系文件就是公文,而现在的体系文件管理与公文的管理要求在许多方面不一致,在编制《文件控制程序》的时候,没有依据行业公文处理办法的一些规定,这样编出来的体系文件,其结果是不但要增加修订成本,而且效果还很差,会阻碍文件的持续改进,明显的“两张皮”。
为此,湖北省局研究决定,把9000管理体系和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同步推进,进行“两标合贯”。赵总说:省局对待这项工作是慎重的,“两标合贯”是适合我省实际的。
我认为省局的这一决定是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两标融贯、全面覆盖”以管理推动贯标,以创新推动贯标,开展一系列管理创新实践,能有效克服贯标工作中“两张皮”现象。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贯标工作中解决并达到体系建设与工作实际的结合?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文件的管理控制,从文件控制上消灭“两张皮”现象。
一是整合两个体系。将两个体系合并,形成一个管理手册,即《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这样做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优化操作程序,是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4.4.4b条款专门作了“注”加以解释,原文是: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一些专家学者著书,对体系建设也作了详细解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内审员培训教程》(深圳市康达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出版)第二章,对文件的结构化作出了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该体系可以同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整合在一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课程教程》(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出版)第二章第四节,对4.4.4条款也作了要点理解的解释,原文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支持采用复杂的文件体系。组织在编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时,可以参考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文件。在编写文件时,综合考虑不同的管理体系共用这些共同的要素,会给组织在文件最小化等各方面带来好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严格地要求组织拥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国家局也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于2006年,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市级公司要全面启动并实施GB/T9000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做好与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其他相关管理体系与标准的有机结合。湖北省局也提出了要“两标合贯”。
二是完善文件控制。文件控制是体系文件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否从源头防止“两张皮”产生的最关键环节。要防止“两张皮”的产生,使体系文件建设与行业公文管理有机结合,我认为需要完善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完善《文件控制程序》的编写。编写《文件控制程序》,除了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外,还要结合行业实际,依据行业公文处理办法制定,同时还要与行业的OA公文系统操作程序相一致,只有所有的文件都是通过同一个平台发布,才有可能从文件编写、发布这个源头阻止“两张皮”产生,才能确保文件使用者不管是使用电子文件还是纸质文件,都是一个标准,是唯一的文件。
第二要完善《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发布。建议以颁布令的形式通过企业oA公文系统发布,具体就是企业新建一个名称为“xxx局(公司)颁布令” 的文件头,编号为“第xx号”。并将这些要求在《文件控制程序》中作出规定,就算你把它形成印刷品,也不会影响到文件的使用者。
第三要完善程序文件与作业文件的关系。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也就是说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为“程序文件”。而作业文件的重点是落实在具体如何操作,是对某项具体活动过程或某个岗位的某个工作流程作出规定或阐明要求。通俗的说法就是工作标准或操作规范。
我建议企业将每个部门都制定一个工作手册,部门工作手册的编写统一按以下步骤实施:确定部门职责—落实岗位职责—细化具体工作—制定工作流程—描叙工作要求—建立考核方法,通过统一编写工作标准,已达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干事有标准、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而部门工作手册的依据就是企业的管理手册、管理办法、规定等,也可以将上级管理文件规定和规范、国家法规作为支持性文件。这样做的优点能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通过建立部门工作手册,发现企业的管理手册、管理办法、规定等的不完善,反过来通过完善企业的管理手册、管理办法、规定等来规范部门工作手册,细化业务操作流程。所以建议设计一个《XX部门工作手册》的文件头或封面以便手册的发布,有关封面上的编号、版次、修订状态等要求,在《文件控制程序》中作出规定,凡企业发布部门工作手册,包括县级局(营销部)相关部门(暂定专卖管理办公室、客户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安全管理等部门)工作手册,都由市局oA公文系统以部门编号发布。如果相关部门需要将工作手册印刷成册,经申请由办公室统一印刷,并登记发放。有些部门可以不印刷。
两张皮 篇6
关键词:高校;部门预算;学校内部预算;两张皮
高校作为非赢利组织,预算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方式,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目标实现的重要管理手段。2008年初,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预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校正面临着规模扩张,资金严重缺乏的紧张局面,越来越体会到科学化、精细化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从2002年财政部实行编制部门预算以来,高校一直编制两套预算:一是8月份开始编制上报教育、财政主管部门的次年综合预算(即:部门预算);二是学校根据本身能够掌握和控制的财力在上年底开始编制当年3-4月下达分配校内部门年度经费的学校内部预算。上报部门预算和学校内部预算从时间和金额上不一致,这就是 “两张皮”现象。若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最后必将导致预算指标失控,核算监控失调,决算信息失真。本文认为造成预算“两张皮”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高校管理层对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视不够。长期以来,不少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认为部门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编制部门预算仅仅是为了申请财政拨款。他们关心的是学校的内部预算,因为高校经费的划分和执行是通过学校的内部预算来控制的。
第二,财务管理模式不一致。目前的部门预算体制较多的考虑了上级财政管理的需要,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而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部门预算改革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力的再分配或调整的制度安排。这种改革是一种政府“收权”的形式,是将公共资金管理权限集中到财政部。这种集权管理与高校分散管理间产生了一定矛盾。一方面,部门预算要求高校必须作为一个整体,集中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另一方而,高校随着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和权力中心普遍下移给各院系实行分权管理。
第三,预算统计口径不一致。增强预算观念,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以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预算支出分配制度,实现财政资金公开、公正、公平分配的目标,最终建立符合公共财政框架要求的科学规范的预算支出管理体系。高校的预算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年高校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由于部门预算和学校内部预算的目的不同,导致编制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统计口径不一致。
通过表1可以看到虽然部门预算和学校内部预算收入项目一致,但是对于“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稅收入”的范围有很大的区别。一是收入项目“函授夜大及短训班学费”和“考试考务费”在部门预算中是全部列入预算范围,而在学校内部预算中仅就二级单位上缴学校部分列入预算范围。二是收入项目“科研经费”是否全部列入部门预算的范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研资金,在会计核算中列入纵向科研经费部分应属于财政拨款的二次分配,应不再列入部门预算的范围。而来源于企业或民间的科研资金,因未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应作为非税收入列入部门预算的收入范围。在学校的内部预算中,科研资金不管是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还是来源于企业或民间组织,都按学校的管理制度按一定比例上缴学校,上缴学校部分才纳入学校内部预算的范围。不管是上报的部门预算还是学校的内部预算,都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通过表1可知,部门参算的收入范围要大于学校内部预算的范围,因此部门预算的支出范围相应也大于学校内部预算的支出范围。
第四,部门预算预算科目的设置没有考虑高校的特点。首先,高校的两大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然而现行的部门预算对高校的这两大中心工作的经费支出不能独立体现,对于高校的最主要的经费支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情况没有给予应有反映。其次,现行部门预算的基本支出预算中的人员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然而,这部分定额只考虑了财政拨款补助经费,无法反映高校自筹经费补助经费。高校人员经费由财政补助和学校自筹经费补助两部分构成,而且学校自筹经费补助占全部人员经费很大比例,忽略了这一部分支出就无法正确反映基本支出的人员经费支出的实际消耗水平。部门预算科目的设置如果不考虑高校的实际特点,它实际上已经削弱了对高校经费预算管理的力度,导致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背离和脱节。
通过对高校预算“两张皮”现象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消除这种预算“两张皮”的现象,不管是高校还是政府部门,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高校要加强管理,完善机制,采用科学的方法编制预算,确保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目标实现。同时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同时充分考虑高校的特点,使部门预算更能满足高校预算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江.关于高校非税收入的界定和管理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3).
2、王俊华.高校部门预算的编制对策与政策研究[J].巴间职教,2007(2).
3、王玉斌.完善收支预算管理 保障高校健康发展[J].会计之友,2009(2).
两张皮 篇7
一、靶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客观需求
2009年12月2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并发布了GJB9001B-20U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并要求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2010年9月30日,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 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的形式发布了《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 要求自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实施, 是对以往武器装备质量标准和法规的修订和完善, 对提高武器装备在立项、科研、生产和使用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 推进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武器装备体系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GJB9001B标准既为企业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和要求, 又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定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维修阶段。《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任务实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确保武器装备质量符合要求。靶场是代表国家来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考核, 确认其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试验鉴定结果决定了武器装备能否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这两个文件都指出了承担试验鉴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二、体系运行过程中“两张皮”问题原因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在科研试验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两张皮”现象, 即做与写不一致, 也可以说是“言行不一”。具体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质量意识不高, 写一套做一套
质量意识不高, 对标准和体系文件理解不够准确或不全面, 甚至不认真学习有关标准和文件, 难以适应管理体系运行地要求, 没有按照所制定的体系文件执行, 怕麻烦、图省事, 认为自己这么做也没有错, 有时甚至认为自己就是顾客, 我说了算的思想还有存在, 自己不能很好定位, 影响体系运行效果。
(二) 文件适应性差, 与实际不符
造成文件适应性差, 与实际不符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一是认识不到位, 认为体系文件写出来是应付检查的, 解决有无就可以了, 没有很好继承、总结以往经验, 造成程序或作业文件脱离实际;二是文件编写没有按照谁使用谁编写思路进行, 对现行的做法不了解, 仅凭编写者套标准、套条款, 东拼西凑、闭门造车, 使得程序或作业文件脱离实际。
(三) 能力素质低, 不满足岗位要求
质量意识有, 但岗位人员能力素质低, 对标准、体系文件不能很好的理解, 对做什么、怎么做不是能够很好的把握, 在做的过程中就有失偏颇, 造成科研试验的“两张皮”现象。
(四) 没有把质量管理体系纳入靶场正常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看成少数人的事情, 即质管办的事情, 认为与其他人无关, 没有把质量管理体系真正的与靶场任务紧密结合, 合二为一, 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孤立对待, 那么不可避免的造成文件和执行“两张皮”。
三、防止科研试验质量管理体系“两张皮”问题建议
(一) 明确和落实管理职责
职责不明, 职能不清也是科研试验造成管理体系认证与运行不畅的重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运行, 必须严格按职责与职能明确各自的责任, 落实各自的任务, 扎扎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 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 可以增强人员的责任心, 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特别是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的激励机制, 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办法。
(二) 遵循谁使用谁编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前, 靶场应对所有参试人员进行质量理论培训, 外请专家授课, 并就靶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问题请专家答疑, 但不能替靶场编写业务流程, 因为靶场许多专业领域涉及军事秘密。靶场须根据实际情况, 成立由本单位熟悉业务流程的人员组成的编写组, 并划分专业小组, 负责不同文件的编写。在实际编写过程中, 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的编写要遵循“谁使用谁编写”的原则, 只有使用的人员才能在实践中编写出符合自身使用要求的文件。体系试运行后存在的问题也是由编写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 并在必要时参加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三) 推广样板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觉得标难和要求有些模糊, 看不着摸不到, 知道有这个东西, 也知道按要求怎么去做, 但做起来似乎有点摸不着边际, 这样一来,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和推广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的只讲标准, 要注意方式方法, 使受众学起来感觉很容易, 对工作也很有意义。例如, 质管人员可指导某试验或某项工作, 使其成为一个模范, 一个样板工程, 并大力宣传, 可在试验师、质量监督师培训时讲解, 也可组织人员观摩。其它试验遇到实际问题, 可参考或是询问, 这样给人一种有形的感觉。样板工程的参试人员及质量监督师将优势经验总结后推广, 让大家少走弯路, 做得更好, 也将失败或失误教训反思总结, 告诉大家不要在相同的问题上犯错误。
(四) 着力提高靶场执行力
靶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 其体系文件成为组织的法规, 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必须按体系规定认真执行才能达到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该说的一定要说到, 说到的一定要做到”, 全体质量人员应从大局出发, 从试验的大环境出发, 认认真真地按质量管理体系法规办, 该走的程序一定走到, 该做的记录一定记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换取工作中各环节的可控制性, 是以牺牲局部的效率来提高整体的效果, 出现问题时可直接找到根源并加以改进,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对照手册找相应的负责人, 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质量体系是对现行体制的规范和补充, 明确各项工作谁来负责, 谁在监督, 谁在管理, 谁在落实, 不能仅靠管理层每个场合每个环节地亲自抓。
四、结语
在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武器装备试验管理的大环境下, 靶场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适时和必要的, 是一项投人少产出大的举措, 符合靶场长远发展利益要求。
参考文献
[1]谷师泉, 王凤杰等.靶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兵器试验技术[J], 2009.
【两张皮】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