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

2024-07-14

飞播(共5篇)

飞播 篇1

飞播造 (营) 林是我国三大造林方式之一, 具有速度快, 省劳力, 投入少, 成本低, 范围广, 能深入人烟稀少、人工造林困难的边远山区等优势。50多年来, 我国飞播造 (营) 林历经尝试、试验、示范推广、大面积生产等过程, 目前已进入工程化管理阶段, 飞播造 (营) 林理论及技术也得以逐步规范和完善。当前我国林业工程全面展开, 造 (营) 林规模大, 施工条件更加困难, 自然地类相互交错更加复杂, 集中连片、地类结构简单的播区越来越少, 受飞播机型 (固定翼飞机) 及其作业机理限制, 单一飞播造林局限性日益突出。因此, 系统总结飞播造 (营) 林技术很有必要。

1 飞播设计

飞播作业设计是组织飞机播种作业的纲领性技术文件, 主要包括播区选择, 树种、播量及播期的确定, 播区地面处理, 机型与机场、飞行作业方式与架次组合、导航方法、投资概算等内容。一般由专业技术单位和人员完成。设计成果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评审和审批。没有设计或未经审批, 不得实施飞播作业。

1.1 播区选择一般首先进行区域踏查, 初步框划播区范围, 在此基础上, 开展播区调查, 调绘确定播区边界。

1.1.1 飞播地相对集中

连片宜播面积不少于飞机一架次的作业面积, 同时应占播区总面积的70%以上。飞机一架次的作业面积根据每架次飞机可装种子量和设计播种量计算, 如运五飞机飞播油松, 每架次可装种800kg, 播种量3750~7500 g/hm2, 则一个架次的作业面积为213~106hm2。

1.1.2 播区净空条件良好

同一播带上地形起伏的相对高差不超过机型飞行作业的高差要求。运五飞机在10 km长的播区, 允许高差为300 m, 端净空3000 m, 侧净空2000 m。

1.1.3 立地条件适宜

播区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热条件等自然条件具有飞播成功的可能性, 不存在典型的不可回避的障碍因素。

1.2 树种选择

在适地适树及适播的原则下, 结合播区条件、种源情况及种子的适播性, 遵循森林植被演替规律, 确定飞播树种及其配置组合。树种选择既要考虑区域立地条件和气候因素, 又要兼顾较小范围的立地因素;优先选择种子适播性好的树种, 即中粒或小粒, 种子产量高, 种源丰富, 易采收贮存且更新能力强的树种, 利于构建新的植被结构。树种配置方式有六种, 即单一乔木树种、乔木混播、乔灌混播、单一灌木纯播、灌木混播和灌草混播。草种作为飞播的辅助植物种, 仅限于沙区的飞播治沙。

1.3 播种量确定

确定播种量既要保证播后成苗、成林, 又要力求节省种子。飞播播种量受环境条件和种子特征特性影响大, 在一定成苗预期下, 应先考虑种子品质 (纯度、千粒重、发芽率等) 、成苗率, 再结合播区立地与植被状况和种子损失等。种子品质要求达到国标二级 (含二级) 以上种子标准。通过种子处理可减轻种子损失。

1.4 播种期选择

飞播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往往直接影响飞播的成败。影响播种期的主要因素包括时段降水 (降水量、降水次数等) 、气温、幼苗生长期天数等, 一般以历年气象统计资料推论确定大的播种时段, 在此基础上, 结合当年天气预报, 确定调机时间和飞播时间。

2 播前准备

包括播区准备、种子及物资准备、机场及飞行单位的联络协调、工作验收准备等。

2.1 播区准备

2.1.1 播区标示

由建设单位根据播区作业图所标示的播区边界及端拐点地理坐标, 现地准确落实播区边界四至, 在各端拐点埋桩或沿边界制作标志牌进行播区标示。

2.1.2 播区地面处理

由建设单位根据设计要求, 播前落实完成播区植被处理、简易整地、沙障搭设等任务。植被处理可以采用砍灌或炼山。

2.2 种子及物资准备根据设计, 按树种、数量、质量将种子准备到位, 并准备好种子处理必需的物料及工具。

2.3 机场及飞行单位的联络协调

播前协调、落实飞播作业机场与飞行作业单位, 并就各方的责任、义务、利益等方面内容签订书面合同, 保证机场正常开放和飞机按时进场。

2.4 播前准备工作验收

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据设计文件对播前准备工作组织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验收通过, 方可实施飞播作业。

3 飞播作业

飞播作业期间, 成立飞播指挥部, 统筹机场、播区、飞行、通信、气象、种子处理及装种、安全保卫、生活后勤等各项工作, 协调解决飞播作业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同时, 实行技术质量责任监理制度, 对作业进度、作业质量、工程数量等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和技术质量认定。

3.1 天气预报

气象人员按时观测天气实况并与附近气象台 (站) 取得联系。对机场、航路及播区按飞行作业要求及时报告云高、云量、云状、能见度、风向、风速、天气发展趋势等有关因子。

3.2 通信联络

建立统一的飞播指挥通讯系统, 机场、播区应配备电台、电话、对讲机等通讯联络设备, 保证地面与空中、地面与地面之间的通讯畅通, 做到信息反馈及时准确, 保证飞行安全和播种质量。

3.3 试航

飞行作业前, 飞行单位应进行空中和地面视察, 熟悉航路、播区范围、地形地物, 检测通讯设备, 并拟定作业方案。

3.4 种子处理及装种

按设计要求进行种子处理, 经处理合格的种子方可装种上机, 并应严格按每架次设计的树 (草) 种数量装种。

3.5 飞行作业

按设计要求压标作业, 地形起伏高差较大时, 可适当提高飞行高度, 但必须保持航向, 并根据风向、风速和地面落种情况及时调整侧风偏流、移位及播种器开关, 确保落种准确、均匀。侧风风速大于5 m/s~1或能见度小于5 km时, 应停止作业。

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措施 篇2

1 选择播区和树种

1.1 选好播区

在飞播造林前, 要根据飞播作业设计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播区。首先, 播区要有一定规模。由于飞机飞行特点, 选择的播区要具有一定的面积, 坚持“集中连片、从近山到深山”的原则, 其面积一般不少于飞机一个架次的作业面积, 同时宜播面积应占播区总面积的70%以上。其次, 播区应具备种子发育的生态因子。应选择在郁闭度小, 或林下更新不良的低质、低效林地的地段, 尽量选择阴坡、半阴坡, 有利于提供种子落地发芽所需的水分、温度的需求[3]。第三, 播区应在群众接受并能够自觉管护的区域。只有群众基础良好, 播后管护工作才能到位, 才能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选好树种

要根据飞播作业设计和播区立地条件、造林目的和适地适树原则以及种源供应条件, 选择飞播造林树种, 尽量采用带状或混播等方式进行播种培育混交林, 可有效提高飞播林分的森林防火、水土保持和抵抗病虫害能力。根据地域特征, 渭南市主要飞播树种选择油松、侧柏、漆树、华山松等。

2 适时播种

播种时期的确定, 必须具备以下2个条件:一是保证种子落地发芽生根所需的水分和温度;二是保证种子发芽生根后有足够的生长期, 确保苗木能够安全越冬。因此, 必须根据播区的气候情况和特点以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科学确定最佳播种时期, 最好是“播前有透雨, 播后有均雨”, 这样才有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如果播期太早, 气温太低且水分不足, 影响种子发芽;如果播期太晚, 幼苗生长期就会减短, 以致苗木较弱影响幼苗越冬, 从而降低飞播成效[4]。

渭南市春季温度较低且降雨量少、夏季高温且旱期长、秋季多雨涝, 特别是干旱对飞播成效影响最大。根据渭南市气候特点, 结合多年的飞播经验, 渭南市最佳飞播期宜选在雨季来临之前, 以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佳。此时飞播, 既可以保证种子发芽温度, 又可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还可以延长幼苗生长期, 保证幼苗充分木质化, 安全越冬。

3 科学施工

在具体施工中, 必须严格做好播前准备、飞播实施2个环节, 尤其是飞播实施, 是决定飞播造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播前准备工作是飞播造林的关键。首先, 要重视播区地面处理工作。组织人力采取砍灌或破土等方法, 对灌草盖度过大、地被物较厚或土壤板结, 可能影响种子触土的地块进行处理, 以保证种子和土壤的密接, 给种子触土发芽做好准备。对于灌草覆盖度大于0.7的地段, 沿等高线每隔4 m割一道宽3~5 m的空带, 并及时清理地表;对地被物厚或土壤板结的地段, 用铁锄等工具随走随刨, 反坡式的挖1万个/hm2左右的接种坑。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雨水对种子的冲刷位移, 而且能够改变土壤的局部坡向, 截留雨水,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使土壤变得疏松, 有利于幼苗生长。其次, 飞播种子要选用优质种子且要进行药物处理, 以提高出苗率。目前采用多效抗旱驱鼠剂 (RPA) 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GGR) 对飞播用种进行拌种, 1 kg RPA加水20 kg, 拌种300 kg, 对鼠害有理想的防御作用, 而且具有抗旱效果;GGR一般采用10~40mg/kg浸种12~24 h, 能够有效促进种子发芽, 提高出苗率。

飞播实施工作是飞播造林的重点。这一过程中要明确计划、财政、林业、气象、电力、通讯、宣传以及飞行单位等参与飞播工作部门的职责, 并密切配合。要严格按照飞播作业设计, 落实地面指挥、通讯联络、实地接种、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工作人员, 明确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 建立岗位责任制。飞播造林是高空飞行人员和地面人员必须紧密配合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关键是确保各方联系畅通, 互通信息。机组人员要按播区范围、播带、播种量、航高等设计要求严格作业, 并根据风向、风速和落种情况及时调整侧风偏流、移位及出种门开关, 确保落种的准确和均匀;地面工作人员要准确向机场报告播区天气、落种接种情况, 并准确无误接种, 通过机场检查GPS航迹监督和播区接种线样方检查, 并通过对接种样方落种统计和落种宽度的测量, 计算平均落种量、播幅宽度, 发现漏播等问题立即报告机组人员或机场指挥部, 以便及时调整飞行时的高度和撒种密度, 保证种子撒播均匀, 提高飞播质量, 保证飞播工作顺利进行正常作业[5]。

4 强化管护

对播区进行管护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性工作, 缺少了管护势必造成劳而无功、收效不佳的结果, 因此, 必须提高认识, 树立“一分造, 九分管”的管护意识。在飞播前, 把所要实施的播区权属进一步明确到具体单位, 落实责任领导, 签定飞播造林责任合同, 夯实管护责任。施工结束后, 立即落实管护人员, 采取死封硬堵与巡山制度相结合的办法, 在播区人口流动较频繁地段, 制作铁丝网围栏, 设立宣传碑、警示牌, 在播区附近乡村, 招聘专兼职护林员, 坚持每天巡查进行管护, 禁止人为破坏, 随时监控病虫、火灾的发生, 进行全封3年、半封2年, 积极做好防控工作。严厉打击乱垦乱挖、乱砍乱占播区行为。针对林改后林地归属农户这一实际情况,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 深入农户, 向群众宣传加强林木管护的重大意义, 提高全民参与飞播造林管护的积极性。

摘要:通过对渭南市飞播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 从选择播区及树种、播种、施工、强化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措施, 以为在荒山荒地荒沙地区推广飞播造林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飞播造林,成效,措施,陕西渭南

参考文献

[1]王翠忠.对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技术措施的探讨[J].太原科技, 2003 (2) :71-73.

[2]李满平, 赵素侠.浅议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 2011 (2) :17.

[3]姚峰, 霍宝民, 张宏文.对提高河南省飞播造林成效技术措施的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 2005, 25 (4) :47.

[4]杨兴文.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技术措施[J].农技服务, 2011 (12) :1732.

飞播 篇3

关键词:飞播油松,害虫,调查,伏牛山区

1 引言

油松 (P.tabuliformis) , 松科松属, 原产中国, 自然分布范围广, 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北部等地, 朝鲜亦有分布。为阳性树种, 浅根性, 喜光、抗瘠薄、抗风, 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 -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 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1978年春, 河南省在邻省成功经验的启示下, 在豫西伏牛山区的栾川、卢氏、灵宝三县进行了人工模拟飞播试验并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 1979年6月, 在栾川、卢氏二县正式开展飞播油松试验9 760hm2, 获得了良好的飞播试验效果, 此后河南省先后在伏牛山区的洛阳、三门峡等地飞播油松等51万hm2, 成林面积超过10万hm2。

为了掌握飞播油松害虫种类、分布情况, 笔者从1992年开始对伏牛山北坡的栾川县飞播油松害虫进行调查, 2004~2008年, 又结合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对飞播油松害虫发生危害状况进行野外重点调查、并采集制作标本、拍摄生态学照片, 同时结合其它省县普查材料, 对飞播油松害虫开展研究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飞播油松害虫分布与危害情况

经调查, 初步发现飞播油松害虫有松大蚜、松扁叶蜂、中华松梢蚧等17种, 其危害年份及危害程度不尽相同, 其中局部严重发生的害虫5种 (表1) 。

2.2 发生类型

害虫的大发生是害虫本身与寄主、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飞播油松害虫的发生频次、虫口密度、危害程度等特征, 对17种飞播油松害虫进行综合分析, 大体上可以分成4种类型, 即高发生型、间发生型、偶发生型和低发生型。

低发生型常年种群密度低, 发生频次很低, 危害轻微, 无需考虑防治措施。偶发生型大多数年份内属于低发生型, 偶有猖獗成灾年份, 猖獗后种群很快又下降至低发生状态。间发生型在大发生时, 在大范围内呈现此起彼伏现象, 林间宿存量较大, 种群增长比较快, 可形成猖獗的频次较高, 危害比较严重。高发生型的种群常年处于高密度水平, 常常连年造成严重危害。属于低发生类型的飞播油松害虫是危害程度轻微的种类, 占害虫总数的64.7%, 其它3种发生类型的总和仅为35.3%。

2.3 飞播油松害虫的种群结构

通过调查发现, 飞播油松害虫垂直分布结构是:叶部害虫>枝梢害虫>干部害虫>果实害虫。从危害性上看则食叶害虫较为严重, 往往连年暴发成灾。蛀干害虫也危害很大, 但其发生区域呈点片分布, 这也许和伏牛山区飞播油松林龄有关。

3 主要害虫危害分析

(1) 松扁叶蜂 (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 , 寄主为油松、赤松、樟子松等。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伏牛山区分布三门峡市的灵宝、卢氏, 洛阳市的栾川等县市。

该虫在栾川县1年发生1代, 各虫态发育相对整齐。5月中下旬幼虫大量孵化并进入危害期。幼虫危害时间35~40d, 6月下旬幼虫老熟下树, 在树冠下土层中越夏越冬。松扁叶蜂以及幼虫取食针叶, 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栾川县从2005年开始进入危害高峰期, 以后连年危害, 是栾川县飞播油松危害最严重的食叶害虫, 防治最佳时期为成虫期。

(2) 中华松梢蚧 (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 寄主为油松等松科植物。国内分布辽宁、山东、陕西、河南、甘肃等省市, 伏牛山区分布三门峡、洛阳、南阳等地市。

该虫在栾川县每年发生一代, 以若虫在松针上越冬。4月份雄虫开始结茧, 4月中旬为化蛹盛期, 4月底为羽化盛期。以若虫吸食当年新生松针, 是危害油松针叶的主要害虫之一。栾川县从1999年发现该虫, 2009年该虫进入危害高峰期并连年成灾。

(3) 油松巢蛾 (Ocnerostoma piniariellum Zeller) , 危害松属、冷杉属、刺柏属等树种。已知国内山西、山东、辽宁, 伏牛山区栾川县、卢氏县都有分布。该虫在栾川县每年发生一代, 以老熟幼虫转叶化蛹越冬, 危害期5月至9月, 严重发生地块, 有虫株率高达100 %。栾川县从1992年发现该虫, 以后连年危害, 2000年后该虫危害减轻, 但在油松林中常年保持一定虫口密度。

(4) 松梢螟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 , 寄主为多种松属植物, 伏牛山区分布三门峡、洛阳、南阳等地市。以幼虫钻蛀主梢, 球果, 幼枝幼干, 造成油松枯梢。在栾川县每年发生2代, 1995年发现该虫, 以后连年危害, 近年有加重趋势。

(5) 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 , 寄主为多种松属植物, 伏牛山区分布三门峡、洛阳等地市。以成虫、幼虫钻蛀健康松树, 造成树木死亡。河南省1年发生2代, 在栾川县主要危害华山松, 油松也偶有发生。

4 防控建议

对大面积油松纯林, 要营造防虫、防火林带, 补种阔叶树种, 改善林分结构, 提高抗虫害能力。对郁闭度较大的林分要进行抚育间伐, 改善林地卫生条件, 提高林分质量。保护天敌, 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另外要搞好虫情调查, 针对不同害虫采取不同的防治办法, 以抓主要害虫防治为主, 兼顾一般害虫防治, 实现飞播油松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参考文献

[1]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杨有乾.河南森林昆虫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3]林晓安.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飞播 篇4

“飞播”造林适合高山远山, 人烟稀少, 面积较大, 人工造林困难地域, 它的优势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树木种子均匀撒播在大面积的荒山荒地造林区内, 种子通过降雨后发芽扎根封育促其成林, 达到灭荒绿化的目的, 它的优点是造林成本低, 投入小, 造林面积大, 速度快;缺点是成功的概率低, 但如果算总帐, 只要有8%的成功率, 其投资投劳的费用就远远低于人工植树造林的投入, 所以, 在荒山面积较多的地区, 实行“飞播”造林还是值得和必要的。那么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因素是什么, 应当采取那些对策, 是本文论述的中心和主题。

1 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

朝阳市经过30余年的“飞播”造林实践经验, 其结论是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归纳为5个方面。

1.1 树种选择

朝阳市在“飞播”造林初期的10年中, 曾选择油松、樟子松、侧柏、胡枝子、沙棘、紫穗槐6种树种做为“飞播”造林树种, 经在朝阳、北票、凌源、建平、喀左等县市飞播后调查, 10多年的时间验证, 适应朝阳地区“飞播”造林最成功的树种为油松。油松不仅出苗率高, 而且保存率也高, 抗逆性强, 另外一种树种侧柏虽然当年也可获得很高的出苗率, 但不易过冬, 飞播造林屡屡失败, 而且种子昂贵, 很不适应选用“飞播”造林树种。沙棘、紫穗槐因受雨水少不能发芽的限制, 也不能列为“飞播”造林树种, 所以说, 在朝阳地区飞播造林选择油松最适合, 可列为首选树种。但为了提高飞播造林绿化效果, 适当加入些胡枝子 (小灌木) 种子, 作为伴生树种, 效果会更好些。

1.2 种子质量和技术措施

种子质量的优劣是“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 只有成熟饱满的种子才会有强劲的生命力, 发芽出土成苗后才会适应不良的自然环境, 才能生存成长成林, 而不成熟的或陈年旧籽, 虽然也能发芽出土, 但出土后苗小苗弱, 由于先天不足抗逆性差, 而往往难以越冬, 不易存活成林, 易导致造林失败。从1986~1999年间, 经在朝阳县胜利、大平房、北四家子等乡镇“飞播”造林区调查, 在相同的离地条件与相同的时间, 由于种子质量不同, 飞播造林效果明显不同, 用优良种子飞播造林出土的苗木翌年保存率高达86%, 而用劣等种子飞播出土的苗木保存率仅达25%, 所以, “飞播”造林的成败, 种子质量优劣很关键。其次是“飞播”造林前的种子技术处理也很有必要, 朝阳山区各种鸟类、鼠类都很喜食树木种子。朝阳市在“飞播”造林最初的纪念, 由于没对种子进行特殊技术处理, 结果, 播下的油松种子或侧柏种子没等发芽出土, 绝大部分已被鸟和鼠类吃掉, 或种子刚顶冒出土即被鸟类叨食咬断, 1985年朝阳县林业技术人员研制出一中叫“HL”的驱鼠剂, 用这种药剂拌种子, 对鼠及鸟类既无毒害也无杀伤作用, 又可起到驱逐功能, 无论何种鸟或鼠类, 都可起到闻味躲避或逃走的作用。继而辽宁省北票市林业科技研究所又研制出一种植物保护剂, 用这种药剂在“飞播”前拌种, 同样起到驱鸟、驱鼠作用, 从1985年以来, 由于在飞播前对种子进行了混拌驱鼠 (鸟) 剂处理, 使飞播后种子得到有效地保护, 这就大大提高了“飞播”造林成功的概率。

1.3 立地条件

1.3.1 坡向

不同的坡向飞播造林效果差异显著, 以朝阳县为例, 30年间飞播造林撑篙地块多为北坡、东北坡和西北坡 (简称阴坡或半阴坡) , 占总面积的90%以上, 因这类坡向一般土层较厚, 植被盖度大, 光照时间短, 蒸发量小, 土壤含水量高。因此, 飞播造林成功概率高。而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 (简称阳坡、半阳坡) 则由于日照时间长, 夏季气温高, 蒸发量大, 土壤含水量低, 杂草灌木稀, 自然环境差。所以这类坡向不宜选作“飞播”造林地。

1.3.2 植被覆盖率差

经实践证明, 植被覆盖率高低也是影响造林成败一个因素, 飞播造林地域, 有一定的植被盖度, 出土的幼苗才能很好的生长发育, 植被率低或裸地, 强降雨时种子容易顺水流失或出苗后缺乏植被, 侧方避荫易发生日灼死亡, 所以, 飞播造林不易成功, 反之, 植被覆盖率高, 柴草过旺的地域又由于苗木出土后光照不足, 幼苗发育纤细, 越冬死亡率高, 所以飞播造林区域植被覆盖率适当, 造林才会获得成功。

1.4 降雨时机和降水量

降雨时机和降水量的多少也是影响造林成败的关键, 每年飞播都是从6月中旬开始, 至6月下旬前结束。“飞播”造林施工完成后, 如每隔3~5天下场小到中雨 (15mm左右) 连续2~3次, 飞播造林就很有成功的可能。否则, 如“飞播”后连续一个月未下透雨, 飞播造林成功的概率很小, 甚至失败, 从历年飞播造林的成功与失败的情况来看, 都与降雨的时机和雨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因此, 播后只有充足的雨量, 种子才能发芽、扎根、生长发育, 如果飞播后1个月, 久旱无雨, 种子就很难发芽成苗。7月下旬, 种子才发芽出土成苗, 由于苗木弱小, 木质化程度不够, 就难以越冬存活。所以, 适时降雨很关键。一般来讲, 在朝阳干旱地区, 必须保证6~8月份的总降水量在270mm以上, 年降水量达400mm以上, 飞播造林才有成功的希望。

1.5 播后的经营管理

“飞播”后出土的苗木都非常幼小虚弱, 甚至不经细看, 1~2年内都见不到树苗的存在, 这时期如遭人畜践踏或触碰, 就会损伤死亡。朝阳县很多飞播造林区只因发生1~2次放牧, 结果导致造林失败, 所以, 做好飞播造林区的管护工作十分重要。

5 对 策

既然上述“5个因素”是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主要因素, 所以, 采取的相应对策是: (1) 把油松列为飞播造林主选树种, 侧柏、胡枝子可列为少量伴造树种; (2) 为提高出土苗木的质量和数量, 要强调注重种子质量; (3) 为防止鼠 (鸟) 危害, 做好飞播前的种子技术处理 (混拌驱鼠剂或植物保护剂) 才能有效保护种子不受损失; (4) 为提高飞播造林成功率, 与气象部门要密切配合, 在飞播前, 做好天气的预测预报, 准确地掌握雨情和天气变化情况, 确定适时飞播时间, 才能抓住全苗; (5) 对植被覆盖率较小的地区, 实行先封后造的原则, 待到植被覆盖打到要求时再“飞播”;反之, 对植被覆盖率较大地区, 则应当先采取人工割草割灌措施, 然后再飞播可有效提高飞播造林成功的概率; (6) 为提高飞播成功的面积, “飞播”前还应确定准确的飞播航线 (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最好) , 回避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 这样, 不仅可节约大量种子, 还能大大提高飞播造林成功的概率; (7) 为保护“飞播”成果, “飞播”后在“飞播”区连续5年内实行封山禁牧及人为活动; (8) 结合“飞播”造林, 在阳坡没进行飞播的地方, 实行山杏直播造林或刺槐、枣树、沙棘等树种之妙造林, 对飞播造林密度达不到的地方实行人工造林补植办法, 才能进一步提高飞播造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保.加强辽西地区森林植被建设, 促进“三北”地区的生态平衡[J].辽宁林业科技, 1987 (01) :1-5.

[2]宋廷国.林木种子保护剂的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3]姚显明.油松飞播造林应用“HL”粉剂拌种防止鼠 (鸟) 害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 1991 (07) :25-28.

[4]于海涛.辽宁省西部干旱丘陵地区飞播造林的探讨[J].辽宁林业科技, 1995 (03) :5-9.

飞播 篇5

面对草地沙化退化日趋严重的现实, 为了探索加快治理沙化退化草地的途径, 1979年赤峰市巴林右旗作为我国北方地区4个飞播牧草改良沙化、退化草场试点之一, 开展了飞播种草试验工作, 当年完成飞播种草试验1 333.33 hm2。试验工作历经4年, 到1982年结束, 试验面积7 733.33 hm2。在试验阶段, 通过对播区及播期的选择、飞播前后的地面处理、飞播牧草种子的选择组合与处理、飞行高度与播幅、播种量等关键性技术的试验研究, 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为全面推广飞播种草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飞播种草工作的成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82年, 邓小平同志指示“空军要担负飞机播草任务, 不只搞一两年, 要搞二十年。一年不是播一次, 而是播几次, 首先要种草, 草起来了就可以种树、放牧、保持水土”。从1983年开始, 赤峰市利用3年时间, 在科尔沁沙地进行飞播种草多点示范推广。1986年以后赤峰市全面推广飞播种草技术, 1999年当年飞播种草面积突破3.33万hm2大关, 截至2014年, 赤峰市已经持续进行飞播种草35年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技术规范、管理体制、科技转化及发展思路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成套经验, 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1 赤峰市飞播种草经历的几个阶段

飞播种草做为大面积治理沙化退化草地最有效的建设措施, 从1979年首次获得成功以后, 共经历了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3个阶段[1]。

1.1 试验阶段

1979—1982年为试验阶段, 4年来共飞播牧草7 733.33hm2, 在此阶段, 在农牧渔业部畜牧总局、内蒙草原站及沈阳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 在巴林右旗开展了飞播种草试点工作, 主要对不同草场类型、适宜飞播牧草种籽及其组合的选择、不同种子处理和不同地面处理效果观察等课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2 示范阶段

1983—1985年为示范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对试验阶段的诸多技术环节和措施给予强化认证的前提下, 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飞播牧草的认识, 以便形成共识。在技术上主要对适宜草种及草种最佳组合配比进行了对比筛选, 对飞播区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到1985年, 全市飞播区由原来的1个旗4个苏木 (乡镇) 发展到7个旗县26个苏木乡镇的36个播区, 此阶段共完成飞播牧草2.28万hm2。

1.3 大面积推广阶段

1986—2014年为大面积推广阶段, 到2013年, 全市累计完成飞播种草逾65.33万hm2, 飞播种草保留面积为18.63万hm2。在此阶段, 飞播种草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各界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已形成共识, 飞播种草面积已有相当规模, 部分播区管理已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取得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 又进行了飞播区定位观测、飞播区治沙观测、飞播区牧草产量观测等多项课题, 均取得圆满结果。2001年后, 飞播牧草进入了新阶段, 由国家京津风沙源工程项目引领, 结合国家飞播示范县建设, 使赤峰市的飞播种草工作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2 飞播种草关键技术研究

2.1 不同草地类型及立地条件对飞播种草的影响

先后选择了流动和半固定沙丘, 严重退化的干旱丘陵丛生禾草草场和弃耕地等不同草场类型进行了飞播试验, 结果如表1所示。

在羊场乌兰漠河播区采用同一播量、同一品种, 但立地条件不同, 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流动沙丘和退化丛生禾草草场, 3年播种混合有苗面积率分别为19.9%和6.2%, 成苗密度为10.1株/m2和7.3株/m2;弃耕撂荒地混合有苗面积率80.2%, 成苗密度19.4株/m2。在同一播区, 同一播量, 同一品种, 因立地条件不同效果不同, 如沙打旺有苗面积在弃耕地比退化草场增高1.37倍, 成苗率提高11.2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 弃耕地里飞播效果最好, 由于耕地改变了土壤理化性状, 植被稀疏, 给飞播牧草出苗, 生长发育创造了比原生植被更优越的条件。严重退化沙化草场上飞播比在流动沙丘上飞播存苗率高。但用锦鸡儿、沙蒿种子在流动沙丘上飞播效果优于退化草场[2,3]。

2.2 不同牧草品种对飞播效果的影响

选用沙打旺、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锦鸡儿、沙蒿、冰草、草木栖、山竹子等草种飞播, 效果不同。 (1) 沙打旺:耐旱耐寒性强, 飞播有苗面积率达40.5%, 二、三年株高1 m以上; (2) 达乌里胡枝子:出苗快, 耐寒性强, 飞播成苗面积率达60%以上; (3) 锦鸡儿:为小灌木, 耐旱耐风沙, 根系发达, 平缓沙地草场, 半固定沙丘草场飞播效果为佳; (4) 沙蒿:为固沙先锋植物, 出苗率高, 出苗率可达56.7%, 生长迅速是飞播固沙的极佳草种; (5) 山竹子:为多年生灌木, 是治理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固定沙丘的首选草种; (6) 草木栖:二年生草本, 越冬力极低, 抗风沙能力弱, 不适宜飞播牧草用种子; (7) 冰草:多年生草本, 不易抓苗, 故不宜作飞播牧草种子[4,5]。

2.3 不同地面处理效果

为了提高飞播种草效果, 试验过程中对飞播种草前后实施了不同地面处理措施, 处理方式不同, 均起到了提高飞播效果的作用, 如播前耕翻可除掉原生植被, 减少竞争, 疏松土壤, 提高出苗率;播后耕耙, 部分种子可以覆土, 提高出苗率53.2%, 特别是沙打旺表现尤为突出, 可提高成苗率1倍以上。采用经济实用的羊群播前重牧采食, 播后践踏方法, 也可收到理想效果。

2.4 不同气候条件对飞播效果的影响

飞播种草成败关键因素之一即气候条件。降雨和风沙危害是飞机播种牧草成败的关键, 降雨主要指飞播前后降雨的多少和时间, 通过总结飞播前20年气象资料和长期试验验证, 飞播牧草的降雨需要播前45 mm以上, 播后陆续有雨, 降水达到100 mm以上, 即可保证飞播种子的萌发、发育和生长。

风沙危害在赤峰市是影响飞播牧草成活的重大因素之一, 如不能准确掌握躲避风沙侵害, 飞播牧草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经对20余年气象风沙的研究, 初步掌握了赤峰市风沙危害的规律。确定了飞播最佳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 这正是赤峰市气象资料所显示出的风停雨至的时机。

2.5 牧草种子组合及配比研究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的地面处理、不同种子处理进行了16个组合及配比。分别为胡枝子9 kg/hm2+沙打旺3 kg/hm2+草木栖6 kg/hm2、锦鸡儿7.5 kg/hm2+沙蒿3 kg/hm2+沙打旺4.5 kg/hm2、锦鸡儿11.25 kg/hm2+草木栖3.75 kg/hm2+沙蒿1.5 kg/hm2、锦鸡儿15 kg/hm2+沙蒿3 kg/hm2、达乌里胡枝子11.25 kg/hm2+锦鸡儿11.25 kg/hm2、达乌里胡枝子7.5kg/hm2+冰草22.5 kg/hm2、达乌里胡枝子7.5 kg/hm2+草木栖6kg/hm2+沙打旺3 kg/hm2、达乌里胡枝子7.5 kg/hm2+沙打旺3kg/hm2+锦鸡儿6 kg/hm2、达乌里胡枝子11.25 kg/hm2+沙打旺6 kg/hm2、达乌里胡枝子6 kg/hm2+沙打旺4.5 kg/hm2+锦鸡儿7.5 kg/hm2+冰草15 kg/hm2、锦鸡儿6 kg/hm2+沙打旺3 kg/hm2+沙蒿3 kg/hm2+碱草22.5 kg/hm2 (人工撒播) 、锦鸡儿6 kg/hm2+沙打旺3 kg/hm2+沙蒿3.75 kg/hm2、沙蒿4.5 kg/hm2+锦鸡儿15 kg/hm2、沙打旺4.5 kg/hm2+蒙古岩黄芪7.5 kg/hm2+沙蒿3kg/hm2、沙打旺3 kg/hm2+蒙古岩黄芪6 kg/hm2+锦鸡儿7.5kg/hm2、沙打旺3 kg/hm2+柠条15 kg/hm2+沙蒿1.5 kg/hm2。

结果显示, 不同的立地条件, 以下6种种子组合和配比较为适合:一是锦鸡儿7.5 kg/hm2+沙打旺4.5 kg/hm2+沙蒿3.0 kg/hm2。二是锦鸡儿6.0 kg/hm2+沙打旺3.0 kg/hm2+沙蒿3.75 kg/hm2。三是蒙古岩黄芪7.5 kg/hm2+沙打旺4.5 kg/hm2+沙蒿3.0 kg/hm2。四是蒙古岩黄芪6.0 kg/hm2+沙打旺7.5 kg/hm2+沙蒿1.5 kg/hm2。五是锦鸡儿11.25 kg/hm2+沙打旺6.0 kg/hm2+沙蒿3.0 kg/hm2。六是锦鸡儿4.5 kg/hm2+蒙古岩黄芪4.5 kg/hm2+沙打旺3.75 kg/hm2+沙蒿1.65 kg/hm2。

不同的牧草种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 在飞播草种的选择上必须考虑播区的立地条件, 选择当地天然植被中优势种, 或外区相应植被带的优势种进行飞播。

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草种组合配比, 严重沙化、流动、半流动沙丘草场应为蒙古岩黄芪+锦鸡儿+沙蒿+沙打旺;退化、沙化草场应为锦鸡儿+沙打旺+沙蒿;退化严重草场 (经地面处理措施) 应为沙打旺+锦鸡儿+冰草 (人工撒播) ;撂荒地 (地面处理) 应为沙打旺+达乌里胡枝子+冰草。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成功应用的飞播种子均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抗风沙、萌蘖力强、生产力较高等优良性能。

凡未能成功的草种大多因其生活习性要求较高, 如紫花苜蓿需较好的水肥条件, 禾草有芒不易播撒, 沙蓬、草木栖等生育期短, 不能形成稳定的群落, 利用价值小而被淘汰。

3 结语

飞机播种牧草治理退化、沙化天然草牧场改善恢复生态环境是一项较为先进的综合技术, 飞播牧草草种筛选、组合、配比仅是飞播牧草工作其中一项技术环节和措施, 而欲完成好该项工作, 必须保证自然因素和各项技术因素的协调统一, 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

摘要:在介绍赤峰市飞播种草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基础上, 研究飞播种草治理退化、沙化草地的关键技术, 以为提高飞播种草成功率提供科学参考, 为治理退化、沙化草地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飞播种草,退化沙化草地,关键技术,内蒙古赤峰

参考文献

[1]李晓芳.中国飞播种草近30年的回顾与展望[J].草原与草坪, 2007 (6) :73-76.

[2]苟文龙, 李元华, 李开章, 等.高寒地区利用直升机飞播种草治沙技术[J].草业与畜牧, 2009 (8) :60-62.

[3]李晓芳, 李元华, 贠旭疆.飞播种草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及创新[J].草业科学, 2007 (11) :46-49.

[4]韩其荣, 白生斌.飞播种草是加快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J].青海草业, 2002 (1) :25-26.

【飞播】推荐阅读:

上一篇:电子档案科学管理论文下一篇:短期预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