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通用9篇)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各级送变电施工企业采用单一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复合运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的多层多维的送变电施工成本管控体系, 并通过实例分析测算, 说明复合运用三种成本管理方法所具有的整合优势, 其对强化战略层、经营层和项目管理层三级成本管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
目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遭受挤压, 送变电施工企业要想确保竞争优势, 必须采取成本领先战略。企业成本管理要从日常经营管理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高度。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战略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 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与成本管理效果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 进而寻求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成本控制环节也从下游延伸到上游, 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 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 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一、复合运用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
目前主流的成本管理方法有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等。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 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 归集费用到作业上, 以作业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归集对象, 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 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服务或客户上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作业是由人力、机器、技术或设备执行的任务, 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联系的活动, 作业可以作为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或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 通过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 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 以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 而且是一项实现成本计算与成本管控相结合的有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一方面可得到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作业分析改进、完善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工作, 从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相关管理单位经过一定的方法测算后作为相关管理目标而设定的成本。这些成本按管理的内容分为项目施工目标成本和企业管理目标成本。送变电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将报价剔除相关税金及企业预计利润的成本和项目不能控制的成本支出后的费用称为项目目标成本。将项目目标成本以责任形式下达的施工管理目标称为项目责任成本, 所签订的合同称为项目责任合同。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是指以预先制订的标准成本为基础, 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传统的标准成本法是在单个企业就某一标准化产品生产, 按照PDCA管理循环的要求, 在落实成本标准制订、分解成本预算指标、分析差异形成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四个方面进行的成本控制手段。一般在送变电施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标准成本就是现实的目标成本。为简化论述, 本文将目标成本与标准成本统一起来, 即目标成本=标准成本, 即以标准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设定。
责任成本是由送变电施工企业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中标通知书、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企业施工消耗定额、项目标准成本测算办法及其他相关管理制度、要素市场价格预测等信息所确立的完成项目施工的成本。项目责任成本是项目经理部制定项目内部目标成本和进行成本管理的依据。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这三种成本管理方法在送变电施工企业中各有优势和不足 (见表1) , 而通过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复合运用, 可以相互弥补不足, 并形成复合成本管控的新优势。
二、复合运用三种成本管理方法
复合运用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 可以达到多层多维、全方位、立体的成本管控效果。下面, 以某送变电公司110千伏工程变电站运用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管控单项工程成本的实例加以说明。
1. 该单项工程的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如表2所示。确定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后, 运用作业成本法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核算。作业成本经过施工方案予以优化, 并对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 找出成本动因, 在执行阶段主要针对各岗位和施工的分部分项进行成本信息收集和分析, 从而对项目经理部和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通过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的复合应用, 可得到某送变电项目变电站单项工程项目部收入分解计算表 (见表2) 和项目管理部项目责任成本与岗位作业成本收支对比表 (见表3) 。
2.该单项工程复合运用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效果评价。
(1) 从项目管理部层面看。表3中项目收入为公司核定给项目管理部的责任成本, 总额为1 235 317元, 实际项目成本支出为1 148 845元, 成本节余85 472元, 体现了项目管理部的成本管控效益, 应该按照签订的责任成本合同书约定的奖惩方案给予奖励。
(2) 从公司经营管理层面看。有三点值得注意: (1) 由表2可知, 工程标准成本总额为1 397 017元, 可以对技术经济部门的项目投标价进行考核, 如果投标价低于项目标准成本总额, 则说明报价可能存在较大问题, 一般情况下项目报价应高于企业标准成本水平。 (2) 一般情况下, 项目责任成本应小于项目的标准成本。本案例中落实给项目管理部的责任成本总额1 235 317元, 项目责任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收益161 700元 (1 397 017-1 235 317) 体现公司的预期收益。 (3) 从表2可知, 公司实际收入1 384 109元 (含追补收入) 小于公司标准成本, 说明公司的项目实际收入低于标准成本预算1 397 017元, 当然, 这里还有投标让利、投标漏项等原因。
(3) 从公司战略层来看。作为送变电施工企业, 要从作业层次来对比分析哪些作业对业主或是对公司来讲是增值的。表2和表3分别反映了作业层面的成本和收入细项, 建筑工程下的110千伏设备支架与基础的企业收入为107 145元, 而实际的成本支出是88 933元, 收入大于支出, 说明这项作业对公司来讲是增值的。如果该项作业实际的成本支出为131 200元, 作业成本支出大于作业收入, 则该项作业是非增值作业, 这时就要从公司整个流程方面、战略方面和竞争优势方面进行分析, 如是不是作业的流程存在不合理的环节, 是不是因为设备支架和基础的建筑工程对送变电施工企业来讲属于弱项, 是不是施工器具和工艺存在缺陷等。这时候就要将定量分析变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另外, 对于土建专业工程, 还要认真考虑外包给什么样的土建施工队伍更合适, 是否需对有关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优化重组, 以进一步提升作业价值。从价值链角度看, 只有每一项的作业价值最大化, 才会有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就是从战略层面看成本管控的问题。
三、结论
本文通过复合运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三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案例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送变电施工企业构建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的成本管控体系, 发挥了三者优势, 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在理论上体现了融合性, 在实践上体现了可操作性。
2.本文基于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管控成本的案例表明, 复合运用三种成本管理方法, 促使送变电施工企业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和项目部层面以及作业、资源、成本要素等多个维度构建有效的成本管控体系, 以实现企业战略成本、项目成本与绩效考核的有机融合。
3.本文的送变电施工企业复合运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较好地构建了项目成本多维多层的管控体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近几年大力推行规范设计, 运用典型引路, 建设标准化变电所和架设输电线路, 加之送变电施工企业业务相对单纯, 主要为输电和变电两个专业, 涉及两个专业的作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 作业标准程度高、成本动因相对固化, 因此建立作业中心和作业成本库相对容易。这些客观条件也减轻了标准成本测算的工作量, 使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的局限性在送变电施工企业得到了较好的抑制。
4.基于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的复合运用, 对企业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送变电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应提高综合素质, 加大成本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的力度, 实施精细化管理, 并尽量获得相配套的信息化软件的技术支撑,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谌东海, 田泉.作业成本法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代商业, 2012;5
[2].孙丽萍, 刘秀丽, 王静.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分析中的优势.现代会计, 2004;4
[3].郑厚清, 张爱红.全面实施标准成本实现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益化.能源技术经济, 2010;3
[4].黎明.电力企业的标准成本管理研究.中国电力教育, 2009;5
[5].赵慧.标准成本管理在钢铁企业的实践.冶金财会, 2009;7
[6].张俐.关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考.新疆电力, 2006;2
[7].荆新, 王化成.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8].沈陆君.在建工程项目程序化管理初探.财会月刊, 2012;11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2
摘要:当前我国电网建设存在明显不足,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早期资金投入加大,相应的创新完善等需要时间来进行,因而传统电网运行检修公司不具备开展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条件,而送变电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经验、设备等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有助于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就送变电企业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送变电企业;运行检修;应急措施
超高压输电是指使用500千伏—1000千伏电压等级进行电能的输送。就实际情况来看,超高压输电每公里的投资成本及金属材料的消耗量等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可以说线路走廊得到合理且收效明显的利用。送变电企业在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人员、设备以及技术方面都比较成熟,为了促进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送变电企业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优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运维管理
高压输电线路具有分布地域广、气候多变、地形恶劣、运行环境复杂等特点。传统的运行维护单位已不能满足快速抢修、大型检修的新形式的要求。而送变电工程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雄厚的施工力量和抢修工器具等资源。为适应电网不断发展和生产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对系统内原由各地区供电局运维的220kV输电线路逐步移交到具备较强专业水平的送变电运检公司统一运行维护。
2 传统线路运维方式的不利因素
2.1电网的发展造成地区供电局生产资源的相对缺乏
随着电网的发展,各地区供电局输、配网线路的运行数量在不断增加,线路维护工作量逐年加大,使得以电力生产、营销为主体工作的供电局显得力不从心。
2.2地域的限制制约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各地区供电局负责维护所在地域段的线路,跨地区的220kV线路运行维护可能牵涉两个或以上的单位,这样在线路停电检修方面的工作协调困难、程序繁琐,不利于提高应急抢修快速反应能力,也难以产生规模效益,这与降成木、增效益的目标不相符。
2.3不利于提高整体的线路专业管理水平
地区供电局生产人员主要服务于地区配电网,其输电专业技能的水平存在局限,从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力量较运检公司薄弱。
3实施220kV输电线路集中统一由送变电企业管理的必然性
有利于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对线路运行维护带来的不利,实行专业化大公司运行是工业化、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线路运行维护检修质量,由于施工能力的优势,送变电企业相对于供电局使输电线路应急抢修能力大大加强,提高了电网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4 送变电企业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可行性
4.1送变电企业能够迅速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线路运输检修队伍
就当前我国送变电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送变电企业能够较快速度的组建一支专的运行检修队伍,并通过后期的不断努力,成长为优秀的且规模相当的220kV以上输电线路运行专业化检修队伍。送变电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规模相当,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下设工作站和巡检班组,并配有巡检专用车辆,确保在实际巡检过程中的便捷性,巡检人员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到达辖区线路的任一杆塔。送变电企业实现了对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的有效性,有助于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带电作业及质检验收的实际效果。从整体情况来看,送变电企业具备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能力。
4.2送变电企业在线路运行维护方面的优势
4.2.1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优势。送变电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注重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送变电企业内部的管理能手和技术能手进行合理的布局安排,促进了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形成了一股中坚力量,有助于促进送变电企业的整体发展。送变电企业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队伍的高素质、年轻化建设,在一些专业技能型院校招收优秀毕业生,以促进送变电企业的人才建设。随着送变电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运行检修人员组织机构,并促进了标准化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从整体上推动了送变电企业的长足发展。
当前我国大部分送变电企业中均具备专业性的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以及各技术院校毕业的专科生,送变电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职业化和专业化,通过各类型人才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送变电企业的整体发展。
4.2.2线路运行维护的管理优势。在线路运行管理方面,送变电企业通过多年来对220kV以上各等级线路的运行和维护,积累了丰富的线路运行维护检修的经验,这些经验都为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助于送变电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完成国家相关生产技术指标。送变电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促进了各项管理平台的建立,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送变电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线路运行检修的管理能力,以保证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2.3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技术优势。送变电企业在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内部负责线路运行维护工作的骨干人员大多是专业线路施工人员出身,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检修、抢险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从而为后期的承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提供可靠地基础,促进电网工程质量的提升。送变电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和故障分析,促进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4.2.4线路检修、抢修快速反应优势。完善应急抢修机制,落实应急抢修预案。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故,制订完善各项反事故具体措施及线路出现紧急情况时的抢修方案。完善抢修工器具库房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事故性质分类配置了足够的工器具、备品备件及应急抢修车辆。
4.2.5备品备件优势。送变电施工企业管理的施工用备品备件完全可用于線路检修和抢修,在遇到突发性的大型检修和抢修任务时,完全可将施工用备品备件先用于检修、抢修任务,既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提高备品备件利用率,又可以最少的消耗满足电网的运行、维护、检修、抢修之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择送变电施工企业承担电网运行维护工作是确保超高压输电网高效运行新形式下的良好趋势,是电网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英明举措。送变电企业承担电网运行检修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为电网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兆鑫.送变电企业承担超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优势.《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3
一、内审部门要注重宣传, 为内审工作开展创造良好企业氛围
送变电企业多为国企, 企业以电力建设施工为主, 部门较多, 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及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内部审计定位、职能和作用并不十分清楚。实际工作中, 甚至有部分管理人员或者员工觉得内部审计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而内审人员日常一些工作也认为是无中生有、可有可无。面对这种情况, 审计部门在开展日常审计工作的同时, 要充分利用宣传的力量, 向其他部门宣传现行法律法规和自己的具体工作, 提升全员法制观念和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具体的措施可采用现场、专栏、网络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内审工作、法律法规、依法治企等方面培训, 促进广大干部员工对审计全面了解, 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为审计项目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内审部门要内外兼修, 争取公司领导信任和支持
内部审计工作对送变电企业来说一方面有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为领导出谋划策, 提升管理效益, 因此领导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内审工作的好坏。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 应该结合送变电企业的特点, 对内提升规范化建设, 对外以工作成效来说服领导, 达到摆脱被动的局面, 取得信任和支持的目的。首先, 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当下多变的金融市场形势使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剧, 对于送变电企业这类的国有企业来说, 国家监管力度加大, 社会问责加强, 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第二, 日常工作牢记监督与服务的宗旨, 审深、审透, 审出真实结果, 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以内审工作的成效引起领导的重视。一方面发挥综合经济监督职能, 从送变电企业的工作性质、特点出发, 开展各项审计, 全面审计。另一方面对围绕送变电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公司领导、大众员工关心的具体问题, 如具体工程管理项目中各项费用、分包商结算等, 都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把关, 得出真实结果;最后对各项结果进行解析,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为公司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拓宽审计内容, 增强内审工作时效性
当前送变电企业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 应拓展内容, 重点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等, 同时注重审计问题整改“回头看”, 严肃落实整改, 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 经济责任审计
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 离任必审, 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树立任中审计意识, 不仅仅是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的经济责任, 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审计, 找出企业管理环节上的漏洞, 提出解决方案, 及时提醒和告诫领导干部, 提高其重大决策、经济管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意识。加大任中审计力度, 有利于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动态信息, 提高领导干部经营管理能力, 解决离任审计监督滞后、审计建议落实困难等问题, 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和整改的积极性。
(二) 工程审计
重视全程审计, 建立健全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跟踪制度。全程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控制项目风险、帮助企业增收节支, 发现工程管理中的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和潜藏的风险, 对施工的合法、合规及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的实现, 从管理机制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发挥内审工作“质量检验员”的作用, 推动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内审部门要强化学习, 提升员工素质
优秀的企业, 出色的部门, 他的员工必须是具有扎实的业务技术或企业管理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更新, 提升素质, 始终适应时代和企业改革发展步伐。对送变电企业的内审员工来说, 日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针对性、相关性很强的复杂工作, 尤其强调部门人员不断在实践中学习, 以审代培, 在审计工作中吸收新知识, 总结新方法, 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首先要加强员工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学习培训, 这是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精神依据;第二是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业务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学习, 另一方面要参加社会化职业培训, 及时了解和掌握与内审相关的动态和方法, 具备高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为积极履行职能奠定基础。第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和经费的投入, 定期和适时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培训调研需求, 引导部门人员“走出去”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同行进行深程度交流, 为审计行业和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五、完善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 新形势下, 将专项调查和信息技术来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 完善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确保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 送变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转变方向主要包括:一方面由单纯的审计向专项审计调查转变;另一方面可由原先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远程在线审计相结合转变, 利用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协助。
(一) 专项审计及其主要方法
专项审计与其他一般性审计项目相比, 具有灵活机动、针对性强、问题集中、时效性强等特点。在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 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经济活动资料以内或以外的某些客观事实进行内查外调, 便于进行真相判断。查找或取得审计证据, 恰当地运用审计技术方法, 认清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节约审计成本与资源, 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涉及以下方法:1.详查法与抽查法;2.对比分析法;3.盘点法;4.因素分析法;5.审阅法与穿行测试法的组合运用;6.风险分析法。
(二) 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 现代企业大量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网络进行, 使审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审计程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送变电企业拥有很多工程项目部,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其实现现场审计与远程在线审计结合, 辅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内审必须能够利用和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审计三个层次来推进。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凡是审计工作搞得好的地方, 审计信息建设发展很好, 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比较到位;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 审计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反之, 凡是认识不到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地方, 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比较差, 就进而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 电网公司各类审计系统使用情况不一, 部分系统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偏差, 影响审计基础;部分系统集成度不高, 影响对关联数据的分析判断;有些系统应用的深度不够, 部分审计人员不能熟练使用相关专业系统。
总体来看,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内审工作还存在很多新课题、新问题以及很多新的方法需要审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共同去研究和解决。只要内审人员日常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努力工作, 不断增强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的精神, 不断完善审计程序、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 加强审计业务基础管理, 探索新形势下各项内部审计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送变电企业的内审工作就会持续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孟.新形势下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交通财会, 2015 (06) .
[2]曹策.论如何做好集团内部审计工作[J].财会学习, 2015 (17) .
[3]覃英.浅议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J].当代经济, 2016 (03) .
[4]徐铁男.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 2015 (12) .
[5]李桂霞.新形势下推进内部审计转型的对策分析[J].当代会计, 2015 (07) .
[6]李玉.新形势下我国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思考[J].当代会计, 2015 (06) .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变电运行管理是一个极具技术性的管理工作,是电网安全的最前线,它运行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大局的稳定状况。变电运行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电网安全风险仍然是各供电单位面临的最大风险,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无论做什么都要记住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尤其对“电”这种高风险的东西。企业管理的疏忽,制度方面的缺失,负责人员的马虎等问题都有可能直接毁坏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所以我们要从供电企业本身和工作人员的身上全方位,多层次的寻找问题并针对问题加以解决。
一、从企业本身来看,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安全教育未贯彻以及安全管理混乱等问题不容忽视
(一)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一些企业的纸上功夫是做的很到位的,然而理论仅仅是理论,没有执行效果还是做了无用功。例如:某些企业为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运行,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并真正做到安全化生产而制定了《变电站设备全面巡视化作业指导书》。指导书内对人员、危险点、安全措施以及巡视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对变电运行做出了详细的指导。但是大多企业的巡视力度并不够,由于不够重视规章制度甚至违背制度、巡视路线的不清晰和人员技术素质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规章制度贯彻不够。所以,光有行得通的制度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加强执行力度。
(二)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生产工具在生产资料中起主导作用,社会生产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工具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供电企业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总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忽视设备的更新,最终会由于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而被甩在后面。设备落后所导致的企业落后并不是最严重的,更严重的是,硬件设施的不够完善会致使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硬件设施都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去选择才能被这个时代所容纳,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在变电运行管理中也会显得更加困难。
(三)安全教育未贯彻。企业不仅要对自身负责还要对员工负责,尤其对变电运行这样一个复杂的工作更应该对运行者负以全责。安全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需要丰富多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广大员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安全压力很大,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强化了安全认识,而且还会放松身心减轻安全压力。但是企业却未全面贯彻安全教育,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所以企业有必要在安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
(四)安全管理混乱。管理中对有些重要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并层层弱化管理要求。未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和工作间断制度,现场安全措施未得到落实,在工作中未进行认真有效的过程监督。建立互相监督机制有助于变电站的安全管理,但是企业恰恰缺乏有效地监督制度致使安全管理出现混乱的状况。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让企业一直处于安全管理混乱的状态,供电企业在变电运行中不仅会遇到安全问题,人与人之间也会出现安全隐患。
二、从变电运行工作人员身上来看,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技术的欠缺、责任感不够以及处理方法不当应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安全的大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懂,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有所松懈,不会太在意。企业一般都会对“危险点”进行分析和控制,运行人员应该认识到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使安全工作的重点。由于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在分析“危险点”的时候也就会不够全面,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并未预料到的问题,此时由于手忙脚乱,思维混沌而导致安全系统出现问题,变电运行就会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想保证变电运行安全顺利的进行,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技术的欠缺。不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即使专业负责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的技能再高也会有不足的地方。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技术上的问题。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并把握原则,企业的培训力度不够,从业人员在技术上会有欠缺。另外,变电运行人员流动性大、新员工比例逐步增大也会出现技术上的混乱。每个人的技术层面不同,解决方法不同,企业就需要做一个整体的指导。最重要的还是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有很高的要求,真正的为企业安全着想。
(三)责任感不够。大多数人做一项工作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在利益的层面就会有私心,这是由人的本性,生活状况所决定的。但是,做的好不好和最终效益有着必然的联系。想取得管理者的信任就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不仅是对管理者的尊重,更是对企业的尊重,对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生命财产的尊重。变电运行这样一个如此具有技术含量和危险性的工作,最需要的是具有责任感的人。没有责任感,马虎会处处存在,危险会时时发生。
(四)处理方法不当。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工作者本身技能上存在着一定的缺失,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更加注意方法的使用。当企业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不可以慌慌张张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小问题不得疏忽,大问题不得馬虎。
通过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为核心、控制危险点的一整套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可保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通过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指导,在周密安排、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理论指导下,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让企业高效安全的运转。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主要有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户等部分组成的。而变电站是发电厂和用户之间联系的中间环节,具有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因而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整个电力系统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在各方面做好工作,真正的让企业安全与生产相结合,在安全中奋力向前。
参考文献:
[1]高宜凡.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分析及应用[J].科技咨询,2009.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5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和送变电建设项目的蓬勃发展, 如何通过必要的机制实现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效率, 保证顺利完成企业目标, 己经成为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重要课题。
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在国内, 许多工程企业的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自然也就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部署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他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同义语, 其职能无非是工资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等, 由负责人事的部门承担就可以了, 项目的高层管理者没必要直接过问。在这种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指引下, 项目的高层管理者不能将项目所涉及的人力资源, 包括管理管理人员作统一的规划, 也不能制定出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任用、激励等措施, 使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
在缺乏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条件下,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忽视人力资源体系性的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困难, 同时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完善。
2 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人力资源配置不完善从该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可看出, 其工作分析、招聘体系、薪酬和福利、培训、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和员工的内部管理都存在问题。追根究底, 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人力资源配置。根据人力资源配置修正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和达成公司的经营目标。
在人员知识技能结构上存在着比例失调, 普通型、技能单一型的人员富余, 而从事经营管理、技能操作的拔尖人才和一专多能人才不足;一般管理岗位和辅助管理岗位的人员过多, 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不足。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在人员配置方式上, 不能按需引进, 难以按需流动, 主要人力资源组合排列不够科学、恰当, 导致资源适用性差, 个人技能和组织整体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项目组只是简单地将各部门的需求汇总, 并没有培训业务部门采用科学的需求预测方法, 如: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先进平均数法、管理判断等, 由于上述原因,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每年年初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实际的招聘数量相差甚远, 招聘部门经常都在应付新的招聘要求。实践证明, 单个人力资源和工程项目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无论是脱离了人才的项目还是脱离了项目的人才都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的优势和潜能, 同时单纯的对人力资源的拥有也无法创造最大的价值, 要想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将人力资源合理地排列与组合。
3 人员配置机制和方法有待提高
我国送变电建设项目中, 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滞后, 导致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内耗严重, 如项目内部各部门之间经常互相排斥, 工作相互脱节, 造成项目内部凝聚力差。各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兴趣和目标不同, 有各自的打算和做法, 有些甚至是对立的。
同时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规划与工程项目的目标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对组织提出的任务以及对雇员应该有什么能力和投入进行仔细分析,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措施和办法, 不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没有履行号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不同层次和职能的各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没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 衡量送变电建设项目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 其标准并不仅仅在于数量和质量, 还在于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即先进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 管理技术和方法科学与否往往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反差。
4 项目人力资源流动性大
当前人才的大流动, 己经成为送变电建设项目重要的特征之一。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发展, 送变电建设项目管理人才需求逐渐火热, 人才竞争相当激励, 一方面送变电建设项目给了急需人才游刃有余的发展空问, 提供相当优厚的待遇;另一方面, 送变电建设项目组成员也在为获得更好的报酬、更优厚的待遇而努力, “跳槽”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导致了送变电建设项目组成员较强的流动性大量流失。众多送变电建设项目都首先会通过“猎头”, 采用高薪、高待遇等优惠措施招聘员工, 这也构成了人才流动的外部因素。尤其是当今年轻的大学毕业生, 在职业理想、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与现实存在矛盾的情况下, 由于较低的忍耐程度, 而频繁转换工作, 使跳巢的比例比其他行业高出好多倍。
5 项目激励机制不完善
5.1 人才激励机制的主要对象不够明确
技术人才对项目的成功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成为项目激励机制的主要对象。然而在现实中, 送变电建设项目管理者要么实行大锅饭机制, 所涉及的激励范围包括项目组全体员工, 没有突出核心人员, 导致激励效果不明显;要么激励机制主要针对送变电建设项目的高层管理人员, 对核心人才重视程度不够, 更加导致员工的不平衡心理。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 又突出贡献的送变电建设项目组成员与其他人的收入差异不大, 人才的价值没有显示出来, 不利于送变电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5.2 缺乏激励的需求分析
当前送变电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对人才的概念往往比较模糊, 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个人对激励的不同需求, 缺乏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特点的深入分析, 激励机制不健全, 注重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员的低层次需求, 而不重视高层次需求。往往把物质报酬当成是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员最终要的需求, 这常常导致高薪激励却起不到作用。实际上, 人们对激励的需求是不同的, 有些员工参与送变电建设项目工作并不单单是为了薪酬, 他们心目中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如发挥自身专长、成就事业, 因此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 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 送变电建设项目管理人员不了解员工对激励的不同需求, 而只重视物质性激励下能够使很难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
5.3 激励缺乏战略性
送变电建设项目管理者往往认为送变电建设项目员工与其他行业员工没有什么区别, 没有认识到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员的特殊的心理行为规律, 并且对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员的动机缺乏了解, 因而对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员内心深处对事业、组织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没有深刻了解, 因此, 在管理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方法, 对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与项目发展前景结合得不够, 使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员没有得到真正的激励, 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6 结束语
总之, 我国近年来对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实践当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 人才培养落后, 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尚待改革, 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实施, 工程管理技术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 这都迫切的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和完善我国送变电建设项目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参考文献
[1]顾英伟, 王志鹏.人力资源配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6-7.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我国送变电企业与电网建设分析 篇6
关键词:送变电企业,改革改制,新型关系
1 送变电企业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全国送变电施工一级企业大都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基本上每个省有1家, 是完成国家电网重大建设项目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中坚力量。截止目前架设的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长度和安装变电站的容量, 达到了我国解决初期的百倍和数百倍。电压等级也由当时最高的110k V到现在的500k V, 且将达到750k V。建成了几乎覆盖全国的超高压电网网络。同时承担了相当规模的超高压电网运行检修工作。
目前, 正在为完成三峡外送、西电东送、全国联网而努力奋斗。50年代以来,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为送变电施工企业现在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送变电企业系劳动密集型流动野外高空作业企业, 历史原因造成企业负担很重。计划经济体制对电力工程基建企业采取“实报实销、利润上缴、工资福利、国家承包”的政策, 施工企业可以说没有利润, 企业创造的巨大价值, 如变电站、输电线路等作为生产资料, 转移到了各网、省的生产运行领域, 企业自身积累甚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发展市场经济, 特别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今天, 严重制约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简单地把他们推出电网系统, 不利于送变电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为此, 有必要客观地分析, 充分考虑送变电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充分认识送变电企业当前对电网建设和安全运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出发, 制定改革方案, 以利于企业改革与发展。
2 送变电企业脱离电网系统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送变电企业完全脱离电网系统,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据调查, 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市电力公司都有自己的送变电施工队伍, 属于他们的多经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其资质和能力远远逊色于各省现有的一级送变电企业。如果送变电企业脱离电网系统, 由于利益所在, 在施工任务的分配上 (尽管实施招投标办法) , 现实也很难避免对自身行业利益的保护, 肯定会给各省送变电企业带来不公平竞争的损害。另一方面, 送变电企业脱离电网系统之后, 企业自身受到发展环境和沉重历史包袱等困难限制, 前途渺茫, 人心思去。特别是企业多年培养的工程技术骨干力量, 更难以挽留。而附属在各市电力公司的多经或股份制送变电施工队伍, 尽管资质不够、能力较差, 但他们会借助自己的优势 (背靠电网、环境好、无包袱、效益高、待遇优越) , 挖掘送变电专业的有生力量来充实自己的队伍, 提升资质、发展壮大。在这种情况下, 马上即形成了一个不平等的供求关系。送变电企业培养的大学生和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将大量外流。目前一些超高压公司 (局) 已经这样做了。送变电企业只能看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个原本强大的国家送变电一级企业, 将剩下大批的离职退休人员和老、弱、病、残职工。也有可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这可能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3 建议送变电企业改革改制建立与电网的新型关系
送变电企业改革改制, 建立与电网的新型关系, 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电网的发展、电网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的稳定。建议操作方式:在各省组建以送变电公司为主体的超高压运行公司 (诸如:华北电网公司对河北送变电公司和北京送变电公司实施的成功模式。勿庸置疑, 这是经过许多专家论证的结果) 。
全国目前基本是每省有1个国家一级送变电企业, 各省已组建的超高压运行公司 (局) , 多数成立时间不长, 人力、机械配套不完善, 处理电网缺陷和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电网事故的经验和能力明显不足。据调查, 他们往往遇到问题, 需要求助于送变电企业。
随着电网的日益扩大, 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营, 建议以送变电公司力量为基础, 组建具有强大实力的超高压运行公司 (局) , 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营。在此基础上, 对剩余的送变电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改制, 组建一个全新的、具有相当实力的送变电股份公司。允许省网公司或超高压运行公司 (局) 以集体名义参股, 建立一种资本纽带关系。
其优点:
一是专攻电网安装建设的送变电专业企业的技术、机械、设备等都是因电网而设置, 其适应专业范围很狭窄, 但对维护电网的安全运行、抢修、大修却是“大有英雄用武之地”。也是对国家宝贵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是省级送变电企业, 都具有光劳的历史传统, 具有高度的全局观念。根据2004年3月调查结果, 全国已有50%以上的省送变电企业, 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人力、技术资源, 在完成国家快速发展的电网建设任务同时, 承担了全国电网逾万千米的线路、20余座变电站的高压、超高压电网运行、检修, 其中500k V线路10, 698km、500k V变电站14个。大量的实践证明, 送变电企业雄厚的人才、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具有在任何恶劣的气候环境下, 及时大修、抢修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的能力, 都是其他行业所无可比拟的。
三是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应用, 负责电网建设的送变电企业人才、技术、机械、设备等已经出现富余。如不能很好地调整、利用, 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还有可能造成企业甚至社会的不安定。
四是目前国家跨区域、超高压电网在快速建设和完善, 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运行、检修力量明显不足, 重新培养和组建新的队伍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而送变电企业具有这方面足够的人力、机械和技术。
五是目前超高压电网运行检修, 在现有的管理系统内普遍认为属最差的工种, 而在送变电企业则是颇具吸引力的主要工种、熟练工种。这一差别, 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送变电企业更有条件搞好超高压电网运行检修工作。
六是在操作上也很方便。送变电企业可以通过改革改制, 即可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辛建波.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延不确定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5.
[2]周乐荣.电力无缝通信中远动通信、网元与网络模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4.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7
关键词: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社会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 现阶段, 在输变电项目中, 人们主要关注的是电磁环境影响。在很多地区, 存在电磁场有害健康的说法, 并且对社会公众带了一定的误解, 甚至很多地方因为存在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对健康有影响而引发一系列的纠纷。针对这一问题, 需要电力企业、政府、社会及公众之间进行相互沟通, 缓解输变电项目中电磁场环境影响人们的心理压力, 不断的在输变电项目中强化环境影响与社会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使公众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 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与社会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1.1 社会参与与宣传度不足
在社会参与调查中, 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公众对自身环境权益的认识不足, 社会参与只存在于形式, 其应有的监督与改善作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挥。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或农村地区, 输变电项目建设中, 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淡薄, 价值宣传力度不足, 所谓的社会公众参与只是走过场而已。
1.2 公示渠道覆盖率低
现阶段, 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和社会评价期间, 基本都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简本与信息公示, 但很多工程都采用的是网站公示, 并且网站的选择主要是建设单位、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评价单位或者一些专业性部门网站公示, 这些网站的覆盖率比较低, 受影响的绝大多数社会公众对项目建设的信息知晓较少, 出现无人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情况。
1.3 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
在相关规定中, 对调查对象的选取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 可操作性较差。输变电项目所带来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对象根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工程规模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现阶段的社会公众意见调查工作中, 对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的选取缺乏代表性。
1.4 调查问卷针对性不强
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及社会评价工作, 已经开展了多年, 但是社会公众意见调查问题几乎是千篇一律的, 完全没有针对性, 在问题的设置上与项目所在地的地区差异、工程特点没有紧密结合, 在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及公众关注的问题等方面, 更是很少提及。
2 提高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与社会评价效果的措施
2.1 加强科普宣传
对于输变电项目来说, 如果出现社会公众反对, 其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公众对电力工程电磁因素带来的环境影响无法接受。国内目前很多地方出现抗议或阻挠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建设这一现状, 应该根据WHO组织的建议, 加强电磁场对民众健康无危害的宣传工作。作为电力企业自身以及政府部门, 应该加强科普教育工作, 向社会公众提供明确、全面、平衡的环保信息, 积极鼓励开展电磁场经济实用技术及输变电设施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完善电力设施与城市景观的协调配置, 解决社会公众对电力设施的误解。
2.2 电网规划先行
电力企业与政府要确定电力先行的理念, 进行电网规划的时候, 必须要尽早进行, 要先于城镇规划进行, 如果电力建设滞后, 就会出现很多障碍。现阶段, 很多电网建设属于被动建设, 缺乏规划。因此, 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 与我国水电、煤电、火电、风电等基地相结合, 开展电网规划环评工作, 特别是对特高压电网规划, 要合理进行分析, 宏观布局, 推出环保可行的框架体系。此外, 开展省级电网规划环境影响与社会评价工作, 避免穿越生态敏感区, 防止项目出现无序架设情况, 省级电网规划应该与地方电源建设、生态、环保、国民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国家电网发展及产业政策等规划相协调, 保证电网规划的科学性与有序性。
2.3 明确社会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
在我国, 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与社会评价研究的起步较晚, 但是随着各级电网的飞速发展, 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也已开展。而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却没有跟上电网建设的步伐, 需要尽快进行论证和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环保主管部门而言, 应该组织对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状态进行监督, 要求对合理的社会公众意见应该落实与采纳。明确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有义务为公众反馈的意见进行处理, 并对反馈意见的方式、程序及处理等进行规定, 对相关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惩处, 对涉及社会公众参与的权利受到侵害时, 如建设单位不考虑社会公众的合理环保意见, 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这样环境影响与社会公众评价与参与工作能够得到法律上的保证。
2.4 社会参与对象的广泛性、代表性与真实性
现阶段, 输变电项目中环境影响与社会评价公众参与的代表性与针对性不强, 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首先, 扩大调查范围, 不能将调查范围局限于项目的影响范围内, 在调查样本数量的确定中, 不能只考虑绝对的数量, 应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其次, 社会评价参与对象应该包含受影响的人群、工会、居委会、环保单位、周边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间接受影响的对象等。调查的重点放在受影响程度比较大的公众中;第三, 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特殊环境目标的, 要对此类保护区的主管部门的意见进行调查。
3 结束语
输变电项目的社会评价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社会公众参与, 相对比较独立, 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 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与社会评价工作尚不完善, 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加强, 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 从而实现输变电项目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亮, 王燕杰.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 .
[2]杨光俊, 张雷, 宋康, 等.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J].华北电力技术, 2012 (25) .
[3]刘聚明, 曹英楠, 王永平.220kv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J].北方环境, 2010 (28) .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8
送变电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中一个相对特殊的行业, 很久以来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及行业自身的原因, 该行业职工的激励机制很少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进而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详细而深入地研究。然而我们也应看出在送变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职工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这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有效实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加以研究。
1 采用动态的员工管理办法
当前送变电企业用人机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采用动态的员工管理, 如果企业还是按照以前旧的模式, 对重要岗位的人员安排不是看这个员工是不是最有能力的, 而是看谁和领导走的最近等, 这样长期下去, 大家都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而是比着和领导套近乎, 员工就会不思进取, 各种激励措施也就不会产生作用。
考虑到送变电企业的一些特殊因素, 我们在采用分级管理时要注意灵活性不论是中高层人员或者是一线工作人员都要进行分级管理, 并且要打破管理者和一线工作者之间的界限, 让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有机会到管理层工作, 让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到一线进行锻炼, 不可否认的是, 要想利用分级管理来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离不开与之对应的待遇标准。
2 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
2.1 绩效考核作用
(1)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让表现优秀的员工觉得公司认可了自己当年的工作, 会继续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同时也对当年表现不好的员工进行一种无形的鞭策, 促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改进自己, 不至于被淘汰。
(2) 在员工的待遇分配过程中, 绩效考核的好坏对员工当年奖金的多少起决定作用。
(3) 在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员工, 就会有一些升迁的机会, 这能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 通过考核也可以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到改进。
2.2 考核标准
(1) 对岗位进行分析
在制定考核标准之前, 我们需要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详细分析, 如若不然, 就会对最终的考核产生不利的影响。
(2) 考核原则
(1) 采用考核方式提高一些办公室员工的服务。
(2) 使各方人员都能有渠道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在各个不同的部门进行不同的目标管理。
(3) 考核用到的准则:可以采用在部门内部进行下发考核表的方式进行调查。
(1) 一线员工的考核
从历来经验来看, 对一线员工的考核不是太难, 因为他们的工作大多可以进行量化, 这样的话我们在进行考核时就可以根据这些量化的指标来进行。
(2) 中层领导的考核
因为中层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的工作内容有比较大的区别, 一般我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方式。更高级别的领导对中层领导测评、中层领导相互测评、从基层员工中选出一部分人员对中层领导进行评价以及中层领导的下属对其进行直接评价。高层领导对中层领导的评价是根据中层领导在工作中完成结果为基础来进行的, 当然也包括其它多个方面。
3 激励机制
3.1 薪酬体系
企业有很多种措施可以对员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薪酬待遇一般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 那就是在企业为员工付出薪酬总数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能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支付方式, 最后就能效益最大化, 换而言之, 如果方式不当, 最后就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寻找一个最有效的支付方式, 需要我们根据各自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索。因为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 绝大多数人还没有上升到不太重视工作薪资待遇而比较注重成就感等其他报酬。
(1) 工资体系
送变电企业是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按比例所组成的工资体系。在这个工资体系中, 技能工资则是相对较为稳定的, 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因此它是属于保健性工资的范畴, 而对员工起到相对重要的作用的则是岗位工资, 而如何确定岗位工资则需要做出准确的定位, 因为它在激励员工的潜力与动力时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具体如何确定岗位工资, 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证分析, 以使能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并能让大多数员工都能认可的岗位工资,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岗位工资应有的作用。
(2) 奖金
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 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如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一样, 在工资制度分配上基本处于无权的状态, 全体职工的工资等级仍然只能按照国家规定的制度与政策来决定。这种情况可能在近些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企业在确定本企业员工的工资这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但是工资分配较为平均的这种做法还是无法在很快的时间内彻底改变的。同时, 大多数企业在调节工资分配的问题上, 对奖金的分配关注度增加了很多。甚至有些企业员工的奖金接近工资总额的一半。且一般只是通过岗位级别来对员工的奖金适当地拉开一定距离。但是由于奖金发放往往体现在那些比较近期的行为上, 比如出勤等情况, 这样一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的可是近期却无法看得到的行为的激励就不能通过奖金来实现。因此企业应该适当考虑从奖金发放的角度来进行相应改善, 从而能使奖金发挥更强的激励功能。
3.2 福利激励
许多员工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得到的福利并没有很深入地认识, 他们往往会觉得企业用于员工身上的福利开支只是占很小的比例, 福利本身也只是占自己工资总额很小的比例, 其实这种情况是有待改进的。因为实际上, 企业每年投入到每个员工身上的福利支出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只是可能由于企业或者员工本身的原因, 大多数员工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所得到福利真正的货币价值。所以, 在这一点上, 项目的管理者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改变现有的状况。针对这点, 项目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员工本人认识到自己的福利能有多大的价值, 这样才能使福利真正成为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
4 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向员工普及企业文化, 员工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最终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这个被叫做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可以运用它的“软实力”来改变员工一些不符合理的想法, 让员工感染一种努力进取的奋斗精神, 使员工得到长久激励, 这样就能发挥员工的潜力, 使公司更加高效地运作。企业的所有员工, 从基层到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 都在有形与无形中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一旦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产生一定的作用, 那就是不能被随便改变的, 企业文化能持续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同时也是为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 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
总之, 企业文化已经逐渐对员工的思想以及工作的积极性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且对员工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地深入过程中, 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也逐渐投入更多的人力以及物力等, 争取培育出良好的企业文化, 进而会对企业员工产生深层的影响, 进而激励员工,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能动性。
5 结束语
总之, 鉴于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 并且有效地激励机制在对员工的激励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对于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 理论结合实际来找到一个有效地激励模式,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摘要: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经普遍得到企业的重视, 可是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地激励还是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研究。本文针对我国送变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员工激励机制的研究, 进而找出解决该问题的应对对策, 以便为以后的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送变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制度建设,以人为本,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顺勇.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昊.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3.
[3]胡君辰, 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管理
对供电企业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及安全维护是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 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保证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直接执行者, 变电运行具有出现异常和故障的几率大、需维护的设备较多、工作繁杂等特点, 如何降低工作人员误操作, 提高执行可靠性, 对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变电运行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多,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电力密不可分, 因此, 变电站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从事变电站操作及管理的人员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工作量, 对变电站各种运行设备的操作及安全管理是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 变电站内设备数量增多, 工作人员的任务也相应增加, 相关维修任务比较繁重, 工作比较复杂, 因此, 要求变电站的员工要谨慎操作, 不能马虎大意, 对于出现的故障及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和上报, 以免造成事故朝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 确保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有效进行。
二、县级35KV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 变电运行中存在的操作隐患。在供电企业中担任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常年进行重复性的操作, 由于工作的单一性与重复性似的工作人员经常出现精神麻痹以及疏忽大意的问题, 从而产生操作中的故障发生, 而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直接引起变电运行的安全与质量, 因此, 一旦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出现操作问题, 则会给供电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更有甚者引发安全事故。2) 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供电企业的变电运行中, 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但据相关资料显示, 由于安全管理欠缺造成安全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直接给供电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归根结底是因为供电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规范, 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 从而为供电企业的良好运营埋下安全隐患。一些操作人员在变电运行过程中不能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轻视、忽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因此, 对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处理和上报。这些不遵守岗位职责及国家规程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的良好发展, 因此, 在变电运行操作中, 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都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把安全放在首位, 只有这样, 才能维护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3) 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故障隐患。供电企业中, 部分变电设备由于经历时间较久, 磨损老化现象严重, 为了保证变电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工作人员需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更新, 以确保安全可靠, 降低安全隐患。此外, 一些供电企业在建站初期, 由于缺少行业检测标准, 许多供电的电气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供电企业在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1) 提升供电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 不断增加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至关重要。要培养员工的正确理念、道德修养以及严格的工作作风,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第二, 不断培养与提升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与技术素质。因为35KV变电运行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 同时伴随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 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较为常见, 这种情况就要求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人员提升技术素养与专业素养, 尤其是负责35k V变电运行的操作人员, 要增加其业务素养与工作技能, 对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下, 要对这部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使之成为具有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技术骨干。
2) 提高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在供电企业35kv变电运行中要增加防误装置的投入力度, 改造更换五防装置, 并根据供电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管理, 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写操作流程与规范。在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作为供电企业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近工种或者近似岗位的培训, 员工之间进行讨论, 掌握本行业的新技术, 提升安全生产意识, 提升供电企业的工作质量, 降低安全事故。
3) 制定与完善35KV变电运行中的规章制度。在35KV变电运行中, 要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依据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与相关需求, 对供电企业的各职能岗位进行专业化细分, 对责任进行细化, 实现责任具体化、条理化、规范化, 并根据供电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严格的奖罚细则, 使35k V供电企业运行人员工作能够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 不断提升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与工作主动性。
4) 加强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的维护工作。为了保证供电企业变电运行的安全, 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定期检查设备开关等器件的运行情况, 对有问题的器件进行及时维修与检查;第二, 对机器设备进行带电测温检查, 一旦出现过热等故障, 要对问题故障点进行及时查找, 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第三, 对于供电企业的操作人员的安全用具进行定期检查, 并对故障进行及时校正, 确保安全用具的性能;第四, 在进行工作交接时, 工作人员要做好设备统计, 将工器具、仪表以及记录本等归放整齐, 确保交班时的安全状况良好。
5) 严格规范供电企业设备管理来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供电企业设备管理是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首先, 供电企业要对供电设备加强管理, 尤其是强化基建时期的管理, 通常包含:做好设备选型工作, 以保证设备性能良好;加强对机器的出厂检验, 保证设备功能的全面;加强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 严把质量关, 防止由于设备性能引发的问题, 而增加设备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其次, 加强对器械的检查与维护, 提升设备运行管理的有效性, 对于监控设备出现的故障要进行及时分析:当检测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异常, 如声音、振动、温度等, 对这些情况变化进行判别, 从而确定故障点, 并科学安排设备检测与巡查时间, 加强对缺陷设备的巡视频次。再次, 根据供电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制定维修计划, 定期对设备隐患进行检测, 严格把控质量关, 加强对设备性能、操作运行、具体保护接线的检查, 防止由于修试不当而引发的安全故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供电企业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对整个供电企业起着重要作用, 关系到整个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因此, 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 并进行检修与故障排查, 防止变电运行出现系统故障。做好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 不断增加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业务技能, 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事, 对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 从而推进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 2012.
[2]刘建荣.变电所及变电运行的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送变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推荐阅读:
送变电施工企业07-03
变电安全企业管理09-16
从星级变电站建设谈企业安全文化07-12
送变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有关要求的简要说明07-14
变电运行的故障排除07-09
变电所的简介06-06
送变电工程施工协议09-28
变电站的消防管理10-20
变电所的防雷措施08-08
智能变电站的验收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