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A法论文

2024-08-26

TPPA法论文(精选4篇)

TPPA法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TPPA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在梅毒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的98例梅毒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对照组采用ELISA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 观察组采用TPPA的方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 ELISA和TPP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ELISA和TPPA的假阳性率均为23.43%、2.430%;ELISA的假阴性率为2.43%, 总阳性率为90.57%;TPPA的假阴性率为0, 总阳性率为100%。如果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作为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标准, 对照组TPPA的敏感度为93.76%, 观察组TPPA的敏感度为97.43%。结论 通过TPPA和ELISA在梅毒诊断中,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的特异性要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好, 而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要比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高。只有通过TPPA和ELISA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合起来, 才可以有效防止误诊、漏检, 还有良好的重复性的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TPPA,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诊断,有效性

梅毒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 在临床中, 主要根据该疾病感染的时间、途径、临床症状等分为潜伏梅毒、先天性梅毒和一期、二期、三期梅毒。在我国传染病防治中, 梅毒病被分为乙类传染病的病种。目前, 在各个地区中都有发病, 在东南亚和南亚中发病人群是最多的。近年来, 我国各地区梅毒的感染患者也逐渐上升, 据统计, 该疾病是我国病例报告最多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研究中, 潜伏梅毒是最多的, 一期和二期梅毒次之,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公共物品的接触进行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最多的, 占我国梅毒传播途径的95%。该研究主要通过我院门诊收治的98 例梅毒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 年4 月-2015 年3 月我院门诊收治的98例梅毒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 女18 例, 年龄20~68 岁, 平均年龄 (40.3±13.46) 岁;观察组中男22 例, 女27 例, 年龄24~73岁, 平均年龄 (45.32±15.46)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进行梅毒检测, 观察组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 (TPPA) 的方法进行梅毒检测。TPPA方法:选用梅毒螺旋体 (TP) 抗体诊断试剂盒 ( 日本富士) , 严格按照检测标准和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 用微量滴管将血清稀释液滴入微量反应孔第1 孔中, 共滴四滴 (100 μL) , 从第2 孔至第4 孔各滴1 滴 (25 μL) 。 (2) 用微量移液管取25 μL样品至第1 孔中, 然后再从第1孔稀释至第4 孔。 (3) 用试剂盒中的滴管在第3 孔中滴入1 滴 (25 μL) 未致敏粒子, 在第4 孔中滴入1 滴 (25 μL) 致敏粒子。 (4) 用平板混合器以不会导致微量反应板内容物溅出的强度混合半分钟, 加盖后置于温室 (15℃ ~30℃ ) 下水静止, 2h后, 观察其反应, 或利用免疫稀释判定装置进行测定。

ELISA:选用的试剂盒为厂家万泰, 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检测, 利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的梅毒抗体数量。 (1) 配液:使用蒸馏水将浓缩洗涤液稀释20 倍。 (2) 编号:将样品对应微孔按顺序进行编号, 每板反应设阴性对照3 孔, 2 孔阳性对照和1 孔空白对照。 (3) 加样:分别在相应的孔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对照100μL。 (4)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 置于37℃左右环境内温育1 h。 (5) 洗板:小心揭掉封板膜, 用洗板机洗涤五次, 最后一次尽量扣干。 (6) 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100 μL, 空白除外。 (7) 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 置于37℃左右环境内温育半个小时。 (8) 洗板:小心揭掉封板膜, 用洗板机洗涤5 次, 最后一次尽量扣干。 (9) 显色:每孔加入显色剂A、B液各50 μL, 轻轻震荡摇匀, 置于37℃环境内显色半个小时。最后测定, 每孔加终止液50 μL, 轻轻震荡摇匀, 10 min内测定结果, 设定酶标仪波长为450 nm, 用空白孔调零后再测定各孔。

1.3 诊断标准

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大多阳性, 亦可阴性,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主要采用SPSS 15.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行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χ2检验, 所有数据采用±s表示,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 ELISA和TPP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ELISA和TPPA的假阳性率为23.43%、2.43%;ELISA的假阴性率为2.43%, 总阳性率为90.57%;TPPA的假阴性率为0%, 总阳性率为100%。如果把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标准, 对照组TPPA的敏感度为93.76%, 观察组TPPA的敏感度为97.43%。

3 讨论

梅毒一开始是藏在冠状沟或者包皮内, 在患者的阴茎上、包皮系带上会出现椭圆形或者圆形的米粒疹子, 绝大部分都是单发性的, 疹子的周围皮肤坚硬, 且皮表的溃烂、糜烂速度很快, 但是患者不会因此不适。如果梅毒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者将会在30 d后出现非常严重的2 期梅毒, 患者全身会出现不适感, 且体重会迅速下降, 身上的淋巴结异常肿大, 且口腔膜发生溃烂, 并且伴有慢性腹泻症状, 极易引发多发性学肿瘤或者肺部感染等症状。

针对正处于2 期或3 期梅毒感染的患者而言, 行血清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 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TPPA检测法, 是最常使用的梅毒感染检查方法之一。患者在感染梅毒的12 个月内, 其传染性越大, 患者感染梅毒的感染期越长, 其传染性就越小。患者在感染梅毒4 年后, 虽然性接触已经无传染性了, 但是会通过胎盘传播, 由此可见, 患者在感染梅毒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并接受有效的治疗, 才能够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 因此, 梅毒感染患者治疗方法的必须结合RPR等非特异性检测指标来指导。

该研究中, ELISA和TPP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比较差异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LISA和TPPA的假阳性率均为23.43%、2.43%;ELISA的假阴性率为2.43%, 总阳性率为90.57%;TPPA的假阴性率为0, 总阳性率为100%。如果把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检测的标准, 对照组TPPA的敏感度为93.76%, 观察组TPPA的敏感度为97.43%。

综上所述, TPPA和ELISA在梅毒诊断中, TPPA的特异性要比ELISA好, 而ELISA的敏感度要比TPPA高。该研究表明, 只有将TPPA和ELISA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合起来, 才可有效防止误诊、漏检, 还有良好的重复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旭东, 马艳华, 周少聪, 等.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一致性比较[J].武警医学, 2013, 36 (9) :756-757, 760.

[2]谢薇, 郭光萍, 李燕, 等.边远山区妇女孕早期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检测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35 (33) :3639-3633.

[3]齐啸, 徐杰, 张政, 等.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本底感染及新发感染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 34 (6) :407-413.

[4]郑伟, 杜艳丽, 王慧媛, 等.三种梅毒螺旋体Ig M抗体检测方法在献血员筛查中的意义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3013, 17 (4) :405-406.

[5]卢春柳, 梁佳琦, 刘伟, 等.广西献血者ALT, HBSAg, 抗-HCV、抗-HIV和梅毒检测结果与年龄性别情况分析[J].广西医学, 3011, 39 (13) :1648-1649.

TPPA法论文 篇2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7月对436例梅毒患者进行统计, 发现隐性梅毒患者220例, 作为观察组, 余216例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9例, 女247例, 男:女=1:1.31;年龄0~69岁, 平均29.9岁。观察组220例, 男95例, 女125例, 年龄0~67岁, 平均28.2岁。对照组216例, 男94例, 女122例, 年龄2~69岁, 平均30.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本试验对436例患者均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初诊化验出现4种情况:TRUST (-) , TPPA (-) ;TRUST (+) , TP-PA (-) ;TRUST (-) , TPPA (+) ;TRUST (+) TPPA (+) , 分别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结果

因隐性梅毒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多为体检、孕检、手术前或入院前常规检查发现, 初诊做梅毒血清学实验时经常出现TRUST、T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模式,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试验将近5年来我院436例梅毒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见表1。

从表1统计发现, 隐性梅毒感染初诊时出现TRUST、TPPA结果不一致100例 (45.5%) , 对照组初诊时出现TRUST、TPPA结果不一致8例 (3.7%)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因对照组有明显阳性体征, TRUST、TPPA血清学实验有1项阳性即可诊断, 很容易确诊。而观察组隐性梅毒患者症状隐匿, 诊断则相对复杂。梅毒螺旋体感染后血清模式转变一般经过3个时期:TRUST (-) 、TPPA (-) (感染梅毒螺旋体到硬下疳初期) , TRUST (-) 、TPPA (+) 或TRUST (+) 、TPPA (-) (硬下疳初期到入血前) , TRUST (+) 、TPPA (+) (梅毒血症期) 。本文对我院220例隐性梅毒初诊血清TRUST、TPPA检测时的4种血清学实验结果模式进行分析, 见表2。

讨论

本试验隐性梅毒组有8例血清初查TRUST (-) 、TPPA (-) 。其中5例2周后复查血清TPPA转为阳性, 证实为隐性梅毒, 所以临床上高度怀疑隐性梅毒患者而化验单TRUST (-) 、TPPA (-) 时, 应该嘱患者2周后复查, 排除早期感染。余3例血清TRUST (-) 、TPPA (-) 患者中男2例, 女1例, 其性伴侣均为梅毒患者, 开始治疗仅对其性伴侣进行驱梅治疗, 但性伴侣在驱梅治疗中, 0.5~1年内均出现TRUST滴度先转阴后又复发情况, 重新双方同时驱梅治疗后, 性伴侣梅毒血清TRUST滴度再次转为阴性, 虽然3例患者2年内复查血清均为TRUST (-) 、TPPA (-) , 但根据病史仍然考虑为隐性梅毒。是否有其他原因造成隐性梅毒患者血清TRUST (-) 、TPPA (-) 传染性伴侣梅毒, 因本文病例有限, 有待进一步研究。性伴侣有梅毒血症的患者血清TRUST (-) 、TPPA (-) , 也一定要同时正规驱梅治疗[1]。

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 TRUST (+) 、TPPA (+) 者即可诊断隐性梅毒, 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复查7次, 如TRUST转阴则为临床治愈, 如TRUST滴度持续无变化则可以诊断血清固定。TPPA是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主要成分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Ig G和Ig M抗体, 该方法采用特异性的螺旋体作抗原, 即使患者经过足够治疗, 仍能长期存在, 甚至终身不消失[2], 血清反应仍持续存在阳性, 不能用于评价疗效或判定复发与再感染的指标, 其滴度变化与梅毒的活动性无关, 临床上无需测滴度。临床治愈和血清固定梅毒患者无论男女均可以结婚生子。男性梅毒临床治愈和血清固定患者结婚后不会造成子女梅毒血症。妇女血清TRUST (+) 妊娠, 胎儿出生后如果TRUST (-) 或者TRUST滴度小于母亲, 无阳性体征, 可排除先天梅毒诊断, 3~6个月内血清TRUST可转为阴性。血清TPPA (+) 妇女妊娠, 胎儿血清TPPA生后也为阳性, 无需治疗, 胎儿血清TPPA3~12个月可自行转为阴性。

注:结果不一致率与对照组比较, P<0.01。

因隐性梅毒症状隐匿, 对临床高度怀疑梅毒而又无明显症状者梅毒血清学实验则为临床唯一确诊手段, 隐性梅毒血清学实验时经常出现TRUST、T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模式,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我院现已将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血清模式表格分发到各个临床科室, 提高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 有效地控制了梅毒的流行。

摘要:目的: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隐性梅毒的认识。方法:对220例隐性梅毒血清TRUST和TPPA检查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纳。结果:隐性梅毒初次检查常出现血清TRUST和TPPA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结论:对4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分析, 并总结制成表格, 使临床医生一目了然, 提高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 可减少漏诊和误诊, 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关键词:隐性梅毒,TRUST,TPPA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22-523.

TPPA法论文 篇3

关键词: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苍白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梅毒

梅毒[1]是由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TP) 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早期主要侵犯生殖器官和皮肤, 晚期几乎累及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 给机体造成严重危害。梅毒在我国曾一度被基本控制, 但近几年来梅毒的感染率逐年上升[2,3]。目前梅毒诊断的主要方法仍为血清学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 苍白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4811例住院患者TRUST和TPPA。探讨TPPA和TRUST应用于梅毒筛查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4811例均无HIV、HBV、HCV感染的住院患者, 年龄20~87岁, 平均年龄46岁。

1.2 主要试剂和方法

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TPPA诊断试剂由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质控试剂由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所有的血清样品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与试剂说明书要求操作, 每个标本同一时间用TRUST和TPPA两种方法检测, 任何一种方法结果阳性复查, 结果仍为阳性判断为TP抗体初筛阳性。结合临床资料最后确诊为梅毒。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确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4811份样品TRUST和TPPA结果见表1。

TPPA法阳性123例, TRUST法阳性44例, 临床确诊为梅毒43例。TPPA与RPR两种方法阳性率分别为2.56%、0.91%;特异性分别为98.83%、99.99%;灵敏度均为100%。

2.2 TP抗体初筛阳性样品临床确诊结果

见表2。临床确诊43例梅毒, TPPA与RPR两种方法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χ2=0.489, P<0.05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体内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Ig M、Ig G抗体) 和非特异性抗心磷脂 (cardiolipin) 抗体。特异性抗梅毒螺旋抗体主要有Ig M、Ig G抗体, Ig M抗体持续时间短, Ig G抗体却持续时间长, 甚至可终生存在, 使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检测。非特异性抗心磷脂抗体又称反应素, 是由梅毒螺旋体破坏的组织细胞所释放的类脂样物质以及梅毒螺旋体自身的类脂和脂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Ig M和Ig G抗体, 临床常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方法检测。TPPA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好的方法, 由于TP-Ig G抗体在治愈后依然可以长时间存在, 甚至终身都为阳性。因此TPPA单独阳性只说明在感染或曾经感染过, 而不能判断梅毒活动与否, 或处于恢复期, 不能作疗效监测。TRUST法所用的抗原为心磷脂, 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混合物, 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反应素, 约感染6周后可检出, 对早期梅毒辅助诊断能力差, 但其滴度变化与梅毒治疗情况呈正相关, 即随着梅毒的治愈, 抗体滴度下降, 因此适合用于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随访和复发的辅助诊断, 对病情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5], 此法操作较为简便, 结果容易判读, 其半定量试验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但影响因素多, 多种疾病可出现反应素导致假阳性结果;又由于感染梅毒后其反应素的出现晚于特异性螺旋体抗体, 晚期梅毒时反应素又可能转阴, TRUST法不适用于一期梅毒早期、三期梅毒, 对潜伏梅毒和神经梅毒也不敏感而导致假阴性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TPPA法检出率阳性高于TRUST法检出率, 可能是大部分患者是已经治愈, TPPA仍为阳性的, 因此不能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 也不能作为疗效监测。

在我们的研究中, TPPA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阳性率, 说明大部分梅毒患者经过治疗已经痊愈, 尤其在老年人中尤为明显。TPPA使用抗原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 干扰因素少, 特异性强, 但也有报道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导致假阳性的报道[6], 因此, 当TPPA阳性而无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依据时, 应慎重考虑TPPA假阳性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 由于TRUST法影响因素多, 易受一些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7], 有研究报告显示, 许多老年人患常见的内科疾病也导致梅毒假阳性率较高。在我们的研究中其中有1例为TRUST阳性而TPPA阴性, 该患者为老年手术患者, 多次复查TPPA为阴性, 因此TRUST检测应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假阳性, 这也说明TRUST不能单独用于梅毒的临床诊断。因此梅毒血清学检测应同时应用TPPA和TRUST检测, 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文海燕, 张华荣, 陈正明, 等.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 (4) :354-355.

[2]曹树正, 王文武, 张真路.梅毒检测灰区标本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3) :476-477.

[3]马蔡昀, 文怡, 曾慧敏, 等.6577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HBV、HCV、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2004, 22 (6) :478-478.

[4]肖春梅, 朴桂花, 李富荣, 等.梅毒血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8) :1485-1486.

[5]王强.梅毒检测方法临床应用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33 (13) :66.

[6]陈红霞.肿瘤患者与老年患者的TPPA假阳性分析[J].医学检验, 2007, 25 (3) :288.

TPPA法论文 篇4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

梅毒是一种慢性经典性疾病,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此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而且病期长,临床症状复杂,发展过程时隐时现,既可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又可多年无症状呈潜伏状态[1]。人体一旦感染梅毒螺旋体,数周后,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特异性抗体,可通过对血液中这些抗体的检测判断是否感染梅毒螺旋体。目前,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方法主要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RPR)、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或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TP-ELISA)。本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TPPA 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对各期梅毒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血清标本共计283份,其中健康体检者血清125份来自我院特殊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梅毒血清25份来自门诊皮肤性病科,健康献血者血清80份,本科室收集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15份、霍乱患者血清18份和伤寒患者血清20份。

1.2 试剂

ELISA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PA法试剂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以上试剂使用时均在有效期内。

1.3 仪器

自动酶标仪S/N5782,洗板机CAT5955(美国基因公司提供),孵育箱等。

1.4 检测方法

1.4.1 ELISA法:

检测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步骤如下:在酶标板条孔中加入酶标抗原液,然后将血清分别加入酶标板条孔中混匀,置于37℃环境中温育35min后洗涤,加入显色剂,置于37℃环境下15min后加终止液,最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判断结果。

1.4.2 TPPA法:

检测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步骤如下:室温条件下在U型板上用稀释液依次稀释血清样本,然后分别加入未致敏和致敏明胶颗粒,振荡数秒后,静置3h观察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患者血清检测结果

对25份梅毒血清15份EHF患者血清、18份霍乱患者血清、20份伤寒患者血清和8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分别用2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未出现阳性反应,说明ELISA法和TPPA法对不同患者血清检测特异性相似。

2.2 体检者血清检测结果

对125份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2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ELISA法共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3份,阳性率为10.4%;TPPA法检出阳性11份,阳性率为8.8%,2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总符合率为98.4%。

3讨论

人体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将会产生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比非特异性抗体出现得早,即使通过抗梅毒治疗后,梅毒螺旋体抗体仍然可以终生存在[2]。梅毒检测方法很多,但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是梅毒血清学方法。过去常用TRUST法检测血清中抗类脂质抗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的非特异性试验,检测结果特异性差,而且易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疟疾、妊娠、血清溶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必须以特异性试验为确诊依据[3]。而目前特异性试验最常用的2种方法为ELISA法和TPPA法。ELISA法采用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咐试验原理,通过双抗原夹心法来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4],即以高纯度的重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包被反应板来检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其主要包括ELISA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和二步法。该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特点,被广泛采用。TPPA法是将梅毒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子上,而这种致敏粒子与样品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反应后会发生凝集,即为粒子凝集反应,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

本结果表明,在对158份不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检测中,ELISA法和TPPA法均未检测出阳性反应,说明ELISA的特异性是可靠的。而125份特殊服务行业从事人员体检血清的检测结果显示,ELISA法检出的阳性较TPPA法多2份,即ELISA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但有资料表明TPPA试验对早期梅毒的检出率较低,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现漏检现象。因而也不能断定ELISA的假阳性的真实性,需进行进一步的确诊检测。如果TPPA法检测结果呈阳性则应将样本稀释后再进行ELISA法试验,避免因前带现象而误诊。反之,TPPA法检测梅毒能避免ELISA法检测所引起的前带现象,故应对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出现的灰区样本进行TPPA法复查,这样可提高检出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误诊。

ELISA法对各个时期的梅毒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抗梅毒螺旋体抗体(TP)即使经抗梅毒治疗后仍然会持续存在,甚至会终身存在[2]。此法不仅成本低,且可用于全自动酶免疫系统,易于标准化、规范化,适合大量样本的筛查。TPPA法虽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但相对来讲,操作较为繁琐、耗时长,而且成本较高,适宜作确认试验。该2种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以免漏检、误检,进而避免医疗纠纷。对梅毒血清学结果的最后临床解释,必须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抗梅毒治疗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叶顺章,张木有.现代性传播疾病实验诊断技术[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

[2]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116.

[3]孙慈惠,邓红樱.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不确定结果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30(1):18-19.

【TPPA法论文】推荐阅读:

上一篇:海洋保护区案下一篇:RLS自适应算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