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2024-05-21

群策群力(共12篇)

群策群力 篇1

灌南县汤沟中心卫生院坐落于中国百家名镇——汤沟古镇, 始建于1980年, 2012年8月实施了整体搬迁。现有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 职工52名, 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8人, 床位60张, 开设了内、外、妇、儿、中医、康复、检验、影像、心电等诊疗科室, 并承担全镇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计生指导等预防保健任务。近年来, 全院职工秉承仁心安民、仁术济世的院训, 弘扬诚信和谐、求实奉献的新时期卫生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服务理念, 打造新形象, 2012年被市卫生局评为”五星级卫生院”, 年底通过了省卫生厅示范卫生院的验收。

一、加大三项投入, 改善医疗环境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我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投入800余万元在汤沟镇新区新建了包括门诊楼、病房楼、预防保健楼等业务用房的高标准、花园式、一体化的新院区, 院容院貌焕然一新, 就医环境明显改善。2012年8月实施了整体搬迁后, 我们更加注重卫生院内部环境建设, 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在所有病房配备有线电视、独立卫生间、电话、空调、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呼叫系统、标准化病床等,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宾馆式的就医环境,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

二是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我院先后投入200余万元购买了DR (数字化摄影) 、全自动生化仪、彩色多普勒、微量元素检测仪、血球计数仪、心电工作站等医疗设备, 提升了我院对疾病诊疗的准确性, 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投入资金购买了两台服务器、电脑42台, 实现了医院网络全覆盖, 构建了全新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工作站、HIS系统, 实现了各类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是加大人才队伍投入。近三年引进本科生6人, 对到我院就业的大学生, 尽力提供良好的待遇, 并送其中5人参加省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 已有3人学成回到卫生院工作。同时鼓励在职职工开展自学, 对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予以奖励, 并选送医院优秀人才到上级医院进修, 着力打造一支有水平、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队伍。

二、加强三项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每月4次集中学习, 考核1次, 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规范处方、病历书写等方面入手, 提高医疗文书的质量, 病历的甲级率从90%提高到了95%;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 改变服务理念, 提高服务素质, 确保患者在我院得到优质的诊疗保障。

二是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积极引进护理新鲜血液, 充实护理人员队伍, 并加强对护理部的管理, 督促做好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考核工作, 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教育, 促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爱岗敬业精神。卫生院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 从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做起, 以病人满意度为准绳, 比服务质量、比服务态度, 增强护理队伍的蓬勃朝气、敬业精神和奉献情怀。

三是加强服务能力管理。由于历史原因, 我院在医技科室方面存在不足, 人员配备相对薄弱, 导致服务区域内相当一部分病人外出检查, 增加了病人的负担。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 我院首先在仪器设备方面大力投入, 达到了提升业务质量的硬件需求;第二直接由仪器生产商提供技术支持, 对我院医技人员进行学习培训, 熟悉各类仪器的操作和维护;第三加强医技人员的自身业务学习, 一方面鼓励医技人员参加在职继续教育, 另一方面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 不断提高检查的科学性和准确率。

三、创新三项服务, 造福广大百姓

一是创造性推行社区医生服务。我院深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 在连云港市率先推行社区医生家庭式服务, 变病人求医问药为医生主动上门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等服务, 让患者足不出户, 照样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2012年5月全县健康服务团队现场会在我院召开, 推介了我院的相关做法, 并决定在全县予以推行。

二是特色化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我院注重医院文化建设, 根据本地特色, 结合卫生系统特点以及我院的实际情况, 设计了院徽、院训, 谱写了院歌, 明确提出了仁心安民、仁术济世的院训, 大力倡导和弘扬诚信和谐、求实奉献的卫生精神, 让我院医务人员牢记救死扶伤, 为患者身体健康提供保驾护航的特殊使命, 树立新时期白衣天使的崇高形象。

三是常态化开展服务明星评比。为了鼓励医护人员更加优质的服务广大病患, 同时也保证广大病患得到更加到位的服务, 我院分别开展了“微笑之星”、“技能之星”、“服务之星”等评选活动, 由患者投票, 根据患者满意度进行评选。服务明星评比活动的开展, 让医务人员明确了工作目标, 激发了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四、巩固三项成果, 树立全新形象

一是健康档案更加完善。我院积极组织村卫生室建立完善村民健康档案, 对健康档案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村予以表彰, 提高了村卫生室建立健康档案的积极性, 共建立健康档案26189份, 电子档案27486份, 为汤沟镇人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我院全部实行国家基本用药目录, 所有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 2011年门诊就诊人次36598人次, 次均费用为33元, 2012年门诊就诊人次为60651人次, 同比增长65.7%, 次均费用34元。2011年住院人次为1264人, 次均费用1675元, 实际补偿比70%;2012年住院人次1910人, 同比增长了51.1%, 次均费用1330元, 同比下降20.3%, 实际补偿比77%, 病人得到了合作医疗补偿的更大实惠.

三是群众就医更加满意。我院搬迁新址后, 院容院貌明显改善, 就诊条件更加舒适,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病人满意度达到了98%, 以实际行动为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群策群力 篇2

附录成语(群策群力)的相关知识:

群策群力的出处:宋·陈元晋《渔墅类稿》:“赖同心同德之臣;亟合群策群力之助。”

群策群力的读音:策;不能读作“chè”。

群策群力的.书写:力;不能写作“立”。

群策群力的近义词: 同心协力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的反义词: 独断独行 离心离德

群策群力的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状语。

群策群力的组成:联合式。

群策群力的辨析:群策群力和“齐心协力”都含有“思想行动都一致”的意思。群策群力只用于群众;“齐心协力”既可用于群体;也可用于个体。

群策群力 推动中国会展发展 篇3

那么,专家库的建立,将对我们的会展业起到怎样的作用?作为全国会展行业的组织者,城贸联如何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此,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商改司相关工作负责人和城贸联的领导。

组建会展业专家库是大势所趋

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是21世纪的朝阳行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展览会品牌,如机床展、纺机展等国际专业展览会已跻身国际大展的行列,还有一些政府主导的展览会,也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展会,如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等。

不过,由于我国会展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会展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1、展览场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布局不合理。特别是近几年展览场馆盲目与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重复建设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会展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会展业由多个部门管理,缺乏政策的统一性,和一个统筹管理的主管部门。展会也是因多个部门审批,导致重复办展的现象普遍存在。

3、会展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展览业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会展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

4、展会的质量、水平和档次不高。虽然我国每年举办3000多个展览会,数量庞大,但是真正形成品牌,形成规模,档次比较高的展会太少。不少展会主题不突出,缺乏特色。

在这种背景下,组建国内专家库显得尤为必要,只有把专家组织起来,组成一支会展业的精英队伍,才能更好的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

专家的职责

据商务部有关领导介绍,被选人专家库的专家,其职责包括:

1、开展国内外的会展业现状、问题以及趋势的分析,编写会展业年度发展报告;

2、配合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全国会展业发展规划,促进政策、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工作;

3、参与国内会展行业的分等定级工作;

4、参与重点支持类展览会的评选遴选工作;

5、为大中城市发展会展经济提供咨询服务,为举办大型会展活动提供策划和建议;

6、开展本领域内的学术论坛、学术研究合作、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暨培训工作。

众所周知,目前会展市场不断扩大,又不断成熟,会展业对专家的要求更高,知识要更全面,理念要更国际化,是全国会展业战略发展的政府智囊团。

“他们是会展业的核心人物,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他们是渗透会展业的有利触角,掌握着会展行业发展的脉搏,同时也了解展览行业的关键问题。”负责组建专家库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专家由会展业学者、会展业主承办机构人员、城市会展业管理者、会展中心管理者、会展业企业管理者等五个方面的人员组成。

对不同层面专家的要求

1、会展业学者:在会展专业媒体有专业论文发表或有独立的会展业方面的专著;

2、会展业主承办机构人员:具有策划、组织、承办全国性展览会的丰富经验;

3、城市会展业管理者:所在城市拥有至少一个持续承担展览实际功能的专业的会展场所,城市会展管理部门制定有会展业相关的政策,有比较完善的会展业管理组织;

4、会展中心管理者:所在会展中心承办过全国性展览会,有健全的会展服务体系;

5、会展业服务企业管理者:所在企业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承接过全国性展览会。

此次商务部组建国内会展业专家库,不仅涉及到会展业的各个层次和层面的专业人士,同时,在区域选择上,也有所考虑。专家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不仅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专家,也有代表地方特色的小城市的专家。

城贸联承担具体组建工作

据了解,商务部此次组建国内会展业专家库,把专家资格评审办公室设在了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全国城贸联),那么,城贸联今后在会展组织工作中将如何定位呢?

对此,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相关领导表示,城贸联作为商务部认定的代表国内会展行业的全国性行业协会,是联系国内会展行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今后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负责中国国内会展业专家库的征集、审核、公示、发布以及日常组织工作。

2、组织专家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行业主管部门改革会展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完善会展业管理的法规规章,努力创建一个和谐、有序的有利于中国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3、由专家参与评选重点支持展会,依靠专家库带动和引导展览市场的发展。

编后:

随着我国会展业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会展业将有一个持续快速的发展。在中外展览公司的融合与竞争中,中国会展业将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向着市场化、大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此次商务部组建国内会展业专家库,让会展专家在管理和决策咨询中起到参谋作用,势必会让会展企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相信展览市场也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

第76届“劳保会”高举净化交易环境大旗

第76届中国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CIOSH)于5月1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会无论展会规模,到场专业观众人数,还是特装展商势量和搭建水平均创历史之最。展会高举净化交易环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旗帜,组委会积极规范中小企业参展行为,坚决杜绝无许可证、无LA认证企业展示特种劳保产品的做法深受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欢迎。

展会期间,论坛会议等活动可谓精彩纷呈。有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及首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成果发布会暨授牌仪式,更有劳保行业高峰论坛:美国专家讲解如何取得美国认证,业内人士讲述行业发展和品牌创新。参会者积极为提升中国劳保行业建言献策。

展会期间,主办方还发起倡议,号召参会人员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目前,善款和物资已送交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

据悉,下一届中国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CIOSH)将于2008年10月15日~17日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展位95%以上已经售出。

专业化国际展会操作流程助力纸制品包装工业展

由中国包装联合会、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纸制品包装工业展览会于6月11日至13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城贸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开立为顾问团成员。

本次展会是汇集国内纸制品包装工业先进科技及产品的行业顶级展,专业化的国际展会操作流程是展会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展示中国纸制品包装工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专业展会,主办单位致力于为中国纸制品包装工业现存挑战和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展会期间的配套活动内容丰富,为广大参展商、观众、买家构建起一座便捷、高效、沟通、互利的桥梁,成为2008中国纸包装行业的盛会。

“百货小奥运”彰显专业性和权威性

由城贸联副会长单位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办、中百协(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暨中国现代家庭用品博览会,将于9月27日至29日迎来百货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102届盛会,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3万平方米、1800个展位的超大规模满足海内外家庭用品采购商一站式采购的需求,目前招展工作已达到高潮。

2008奥运会召开在即,在行业内素有“百货小奥运”之称的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秉承奥运之东风,与首都遥相呼应、相映成辉。振兴、强沥、新力、伊司达、建厦、十八子等国内百货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日本玛雅、法国弓箭、韩国明文、英国皇家诺比利特等外资品牌均以超大特装展位亮相展会,定会令广大专业观众耳目一新,有效提升行业美誉度和知名度。

群策群力 篇4

一、阳曲县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阳曲县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国土资源丰富, 项目的引进建设具有明显的优势。“十一五”的五年来确定并实施重点项目77个, 总投资41亿元, 完成投资37亿元。其中, 我们引进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 比如, 引进建设了横店工业园、金圆水泥、晋汇南白水泥、吉港水泥、新型炉业、锦威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全县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个。目前, 阳曲县项目引进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一是土地因素制约项目建设, 经常出现“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二是阳曲县项目摆放比较分散, 大项目承载力不强, 产业集中度低。三是部分项目融资困难, 部分项目由于前期投入大, 落地进展不快。四是大项目不多, 投资超亿元的项目, 或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不多。五是高科技项目少, 距离项目带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充分发挥阳曲县的战略定位优势, 为实现全县的转型跨越创造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 太原市委、市政府作出把阳曲建设成太原工业新区重大决策, 阳曲县目前已经汇集铝镁新材料、机械装配制造、医药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 阳曲县今后将主要承接省城大型企业异地改造升级, 可以有力地推动全县从传统的农业县区向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建设于一体的新型县区发展。实现这一战略构想, 笔者提出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经济工作理念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出路。要在全县营造“招商是素质, 亲商是觉悟, 富商是政策, 安商是水平”的新理念, 营造出“招商引资, 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拓宽眼界与立体思维, 树立抓住机遇、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充分发挥全县上下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和能力, 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 大力构建通过招商引资形成的项目聚合优势

要切实抓好项目储备、项目申报、项目融资和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 坚持储备筛选一批, 申报核准一批, 开工建设一批, 培育壮大一批, 形成大中小项目分层推进、大项目牵头引领的项目群体优势。在洽谈引进项目方面, 要体现真情义, 展现吸引力, 着眼于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集约利用土地和低耗能绿色环保的项目, 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工程建设和规划设计方面, 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确保30年至50年不落后。在组织机制方面, 要建立项目领导责任制、部门会商推进制、定期调度制和进展通报制, 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转型跨越。

(三) 切实形成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政策环境优势

要“利用好一个平台, 强化一个基础, 抓好一个核心。”“利用好一个平台”就是利用好阳曲县建设工业新区这个平台, 吸引好的项目落地。“强化一个基础”就是强化现有工业基础, 积极扶持支柱企业做强做大, 建议在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给予这些基础企业支持。“抓好一个核心”, 就是抓好人才战略这个核心, 为人才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设立人才交流中心, 吸引大批人才到阳曲县来创业。

三、对标一流, 打造一批具有阳曲特点的亿元级现代企业

(一) 要以节能降耗为基础

结合太原市全面对标要求, 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实际, 以“五比五提”为主要内容:比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比岗位技能提高职工技能素质, 比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比节约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比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目前企业正在制定和实施环保和能源对标方案。以太原东铝铝业有限公司为例, 现有电解铝产能10万吨, 总资产10亿元。公司在2009年利用停产之际实施电解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年节能量为2.94万吨标准煤, 接近国内一流先进水平, 将为打造“百亿东铝”奠定基础。对阳曲县的现有企业, 包括焦化、水泥等企业, 也要加大节能降耗力度,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 打造一批科技型、节能型、环保型企业,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 要以延伸产业链为战略

东铝铝业正在规划建设国内先进的高精度铝板带材, 该项目已于今年4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 是省、市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扶持项目, 通过努力将走出铝冶炼、铝加工一体化新路子。阳曲县的企业和项目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在重要位置, 首先是延伸企业自身上下游产业产品, 同时发展企业之间的配套协作, 形成互相协作、优势互补、组团发展、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 要以合作重组为突破口

东铝铝业把合作重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争取与中央或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实施合作重组, 坚定走铝精深加工之路。阳曲县其他企业也要高度重视战略合作重组, 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扩大规模, 推进铝产业链项目的落实, 把企业做强做大, 摆脱“单兵作战”的问题。

群策群力人人参与创卫 篇5

合力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

——全体市民争做圣城曲阜“创卫”志愿者的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当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以高昂的热情和百倍的信心积极投身“创卫”的火热实践。曲阜作为孔子故里、东方圣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对外窗口,备受世界关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曲阜独特城市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中外游客和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必须群策群力,人人参与,合力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

为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创卫主力军作用,动员大家踊跃加入圣城曲阜“创卫”志愿者队伍,叫响“曲阜创卫我有责任”的口号,为建设和谐美丽新曲阜贡献力量,在此,特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创卫”工作的义务宣传者。“创卫”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曲阜的有效抓手;是凸现圣城曲阜历史文化优势,进一步增强城市魅力和投资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件合潮流、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我们是“创卫”工作的当家人,也是“创卫”工作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增强主人翁意识,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宣传“创卫”工作,激发全民参与“创卫”的热情。

二、做“创卫”工作的模范实践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展示圣城曲阜文明形象的代表,做好“创卫”工作,要从自身做起,在单位做一个好员工,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新风尚;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弘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清洁卫生、文明健康的家庭新风尚;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新风尚;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树立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新风尚;要从小事做起,把“创卫”的热情融入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三、做“创卫”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要当好素质提升的示范员,努力学习普及“创卫”知识,引导群众改变各种不良习惯,提高全民素质;要当好“创卫”工作的战斗员,积极投身“创卫”志愿服务工作,参加各项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当好长效管理的监督员,主动矫正不良行为,全力构建和谐新曲阜。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旗帜下汇聚集结,争当“创卫”志愿者,积极参加“创卫”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让生命在参与奉献中更加充实,更有内涵,更有意义;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创卫”活动中来,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中来,用我们的双手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靓丽,更加美好!

群策群力:团队学习与工作方法 篇6

从行动学习到群策群力

时光追溯到2009年,刚刚成立的国核大学将行动学习引入到领导力训练营中,成为公司中高层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的重要载体,通过研讨、研究和汇报,几年来输出了众多高质量成果,起到了激荡思想、启迪未来的作用。

正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很多干部开始接触了六顶思考帽、团队学习十步法等新概念。随着运用的深入,有人发出疑问:行动学习就是十步法、GROW模型吗?为什么有的企业的行动学习有研讨无行动?行动学习看似高深,难道就只能应用于培训领域?在公司内部如何推行和应用行动学习,有没有统一的要求?

随着行动学习的深入应用和不断普及,关于“如何将行动学习的方法应用到新领域去,发挥新价值”的话题被提上议程。于是一门全新的《结构化会议》课程给我们的干部员工带来思维上的冲击并传授相应的方法:会议不再是简单的单向宣贯,还可以变成高效的集思广益过程;应用头脑风暴只是第一步,会议的策划让开会本身事半功倍……从关注技术本身,鲜明地转为关注过程,让行动学习植入日常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实用性。很多单位对“结构化”的概念也颇为“感冒”,将一些重要的会议应用结构化会议的形式召开。

2012年,行动学习拓展到会议前要解决的问题在会议后如何落实。无疑,与会议过程相比,明确会议目标和会议后贯彻执行,有着更为重要的业务价值。国家核电深入研究群策群力的方法与流程,不断丰富方法论内涵,积极总结三年来应用行动学习的经验,提炼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群策群力”。因其诞生于公司的土壤,并经过与时俱进的优化完善,将其定位为国家核电特色的团队学习与工作方法。

公司倡导的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通过快速策划、深度研讨与现场决策以及督导执行,促进群体参与、凝聚集体智慧、达成业绩目标,“利用高效方法完成工作目标”是群策群力的核心。

群策群力“一二三四五”

群策群力到底是怎样一个工作方法,又如何体现出国家核电特色?群策群力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总结提炼出“一二三四五”,从理念、原则、流程和工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一个中心,强调群策群力的理念。群策群力作为一种工作方法,第一步是理念上达成一致,一起来执行。两个原则:聚焦问题,快速解决。前者强调目标,后者关注效率。群策群力主流程的三个阶段即策划、研讨、落实。策划阶段,解决要做什么的问题;研讨阶段,明确后续如何去做;落实阶段,是由专人推动完成的过程。重中之重是确定合适的认领人,承担项目经理的角色,并给予高度授权,允许他们打破行政级别、甚至单位的限制来协调资源,全力推动任务的完成。群策群力是在规范的流程框架内,灵活应用工具和方法的过程,是将简单有效的团队研讨方法和常见实用的分析决策工具整合在一起,构成了群策群力金字塔的“四”和“五”。四个研讨方法中,头脑风暴法应用在简单分析问题时;团队列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被看作更加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是激发个人智慧的有效手段,一般要经过个人思考,平等发言和研讨共识三个环节,让每个人充分的参与和贡献;活动挂图贯穿研讨全过程,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体现了更好的视觉化和继承性;世界咖啡因其名字而显得格外神秘,强调在舒适安全的环境内敞开心扉的互动交流,是用来进行跨界交流和深度会谈的有效方法。五个分析工具可以覆盖到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逻辑树,用于分析问题;鱼骨图,用于寻找问题根因;六顶思考帽,帮助进行团队研讨;决策矩阵,用于方案选择;甘特图,用于行动计划的过程管理。

群策群力根据不同的问题与情景,灵活应用这些工具与方法,在提高研讨效能、推动问题解决的同时,也营造了乐于分享、敢于质疑的组织环境,助力公司持续创新发展。

行动的力量

如何在工作中应用群策群力?一方面是全流程应用群策群力方法,用来解决棘手的业务问题,发挥贴近战略、服务业务的作用;另一方面,灵活借鉴群策群力中有效的做法,促进能力的提升,例如会议、培训、跨部门合作,都可以受益于群策群力的元素。

解决业务问题。快速解决问题是群策群力被频繁使用和广泛传播的本源。在GE和中粮,都坚持用其解决战略规划、组织变革和市场拓展等重要议题。国家核电内部的很多部门和单位也对群策群力高度认同和大力投入。公司办公厅在行政板块的年度会议上,大胆尝试群策群力,高效推动了标准化、可视化、精细化三项工作在公司内部的开展,对初步方案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初步制定了各单位的实施计划,在热烈而愉悦的氛围中共创了值得期待的三化建设愿景;上海核工院坚持应用群体研讨方式来推动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研究会活动,研讨内容从党建工作拓展到发展大计,让这项坚持了18年之久的活动焕发了新的活力;国核工程多次运用群策群力的形式召开重要业务会议,如年中工作会、经营工作会、人力资源研讨会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这些部门或单位,群策群力已经或正在成为统一的工作语言。

有趣的是,在群策群力课程上,大家满怀期待地问及到底什么是群策群力,而当详细介绍之后,又纷纷感叹,其中的很多方法早就在工作中应用了,只是没有系统总结出来。是的,熟悉群策群力的大都觉得这并不复杂,就是将常用的方法工具在流程中缜密策划、适度把握,以终为始的开展,获得预期结果。当然,也有人感叹,这个过程很是精细,甚至要精确到分钟去设计会议流程,操作起来并非易事。我们希望更多人参与到群策群力研讨中,有了充分体验,将增加设计和组织群策群力的把握。而对于致力于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中高层领导而言,可在项目中设定办公室或秘书组,专人负责设计和跟进,必要时请专家参与,自己在过程中适时领导决策。

nlc202309032214

培训提升能力。群策群力在公司各重点项目中保持着较高的曝光率,通过课程普及推广群策群力的方法与工具;通过群策群力研讨专题分析公司的热点问题;通过行动学习具体解决业务问题。行动学习项目:卓越领导力项目保持了行动学习的传统,每年都针对一些公司最为关注的重大课题,如创新、国际化、管理变革、人才发展等,或制定解决方案,或形成研究报告,每年初组织年度成果展示和汇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课堂研讨:公司重点培训项目目前引入了群策群力研讨,研讨关键岗位的角色认知,研讨完成工作的策略方案,研讨应对挑战的新思路新方法等就新任领导力项目来说,已经不再安排面授课程,而是通过一系列研讨,共同感悟领导力转型要领,树立顺利度过新任期的决心。培训课程:随着群策群力方法论的逐步完善,相应的课程也出现在培养项目中,从中层干部到科技人才,从总部员工到各单位新员工都会安排群策群力课程内容,让大家了解这种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

提高会议效率。如果想提高会议效率,群策群力也可发挥其独特作用。更加明确的会议目标、双向互动的会议方式、主持人的过程把控、精简和高相关的参会人员、参会人的角色分工……都会让会议过程提速不少。单拿角色分工来说,参与者除了积极研讨外,还要分别承担起计时员、纠偏员、记录员、汇报人等角色,各司其职,有效提升会议效率。

丰富岗位学习。在培训领域,“7-2-1”理论广为人知,人才的成长10%来自课堂学习,20%来自导师辅导和交流互动,剩下的70%多来自于岗位实践活动。随着AIM模型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自己个性化的IDP,并为自己选择多样化的发展活动。而群策群力因其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创新性将成为重要的选择。如果想通过高效的研讨来推动问题解决,不妨尝试群策群力;如果想提升干部员工的执行力,就让他们去推动和参与群策群力;站在领导人的角度,不妨多发起群策群力。上下同欲的群策群力,丰富了岗位学习,让人才成长变得容易。

经过三年的大胆实践,国核公司再次聚焦公司特色的行动学习方法——群策群力,我们变得坦然而自信。群策群力不再是理念,而是“干中学、学中干”的真正落地;群策群力不应该强求固定的范式,更不应被方法所牵绊,而是灵活应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群策群力不是工作外的负担,而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工作方法。日积月累,指导我们的学习,植入我们的工作,提升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创造出更多价值。

(作者单位:国核大学)

群策群力 篇7

张校长好, 贵校利用不到两年的时间, 多方发力, 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笔者也为此吸引, 来到了贵校。感觉到现在的校园不仅现代、美观, 充满以师生为本的人文气息,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文化逐渐浸入师生的心灵, 潜移默化地在改变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很欣慰贵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起点了。但我们总是要面向未来的, 因此, 请问在学校文化建设上, 您进一步的打算是什么?确立这样的目标理由何在?

张:您的问题正是我现在重点考虑的事情。彼得森和迪尔提出了文化建构的三个步骤:解读文化、评估文化、重构学校新文化。我校已完成了解读文化的阶段, 下一步要以评估文化为导向, 重构学校新文化。对于学校新文化的建设, 我以为首要的是要有现代的思想、国际的视野、悠远的情怀、高远的境界。而所有这些精神维度的因素都必须从经典中来, 到实践中去。为此, 我们打算以打造“书香校园”为抓手, 通过建章立制, 规范师生阅读行为, 内化师生阅读习惯, 鼓励师生诵读经典, 博览群书, 培养师生丰厚的人文素养。同时, 在校园环境文化方面, 贯彻黎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统一的做法, 建设孔圣广场和黎苗文化路, 把校园做成一本书———一本学生三年读不完的书。

二、陈:

我十分认同您“书香校园”的发展路向。享誉世界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 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没有读书的需求, 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对此, 您有怎样的看法?请您描述一下您理想中的“书香校园”。

张:我十分认同苏氏把读书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甚至整个教育制度基石的看法。“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 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 但只要有书, 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 那么, 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确实, 不可以想象有不读书的学校, 也不敢想象一所没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学校是一所合格的学校。

我理想中的书香校园是:树木葱茏挺拔, 争妍的花朵布满校园的角角落落, 操场上欢声笑语;漫步校园, 能看到师生或正襟危坐、或凝神深思、或读绘浏览, 沉浸在书海中的师生成为学校最美的一道风景;图书角和图书馆是师生最受欢迎的地方;校园内放眼处是琳琅的典籍, 诗文和经典点缀着桤柱廊檐;零落的墙角开辟成读写专栏或阅读交流区, 展示着师生们丰硕的阅读交流成果;阅览室是师生乐于流连之所, 这里陶冶着师生的心境、荡涤着他们的灵魂;学校的网站、广播站不断推荐好书、新书。总之, 书籍的芬芳溢满校园, 广大师生徜徉书海, 读书已然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陈:

您的“书香校园”的构想十分美好, 但美好的构想要落地, 要靠坚实的制度和扎实的行动。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制度建设方面, 您有怎样的思考?对于教师阅读这一块, 当前学校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张:书香校园的建设和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 我的思考如下:

一是成立以校长、副校长、各年级长、教研组长为核心成员的阅读管理办公室, 由教研室具体管理。阅读管理办公室负责研究具体措施, 实施学校的读书计划, 创新工作思路, 组织读书活动的扎实开展与有效评价。

二是完善学校预算制度, 加大投入, 将阅读学习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范畴。保障并加强学校阅读资源的建设, 比如建好学校的图书馆, 阅览室、网络平台、校刊板报等;比如保障图书资源的更新, 充实;同时保证各项阅读计划的实施和阅读活动的具体开展。

三是制度化学生阅读课程的开设, 每周开设一节学生阅读课, 保证师生的阅读时间;切实加强写字与阅读教学的研究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将写字与阅读教学情况纳入教学的常规管理中, 明确师生阅读活动常态化。

四是健全各项阅读学习制度和阅读活动开展制度。学校针对教师、学生、年级组、班级制订相应的阅读学习制度, 明确阅读的目的, 规定阅读的任务, 鼓励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的写作。制度化开展师生共读共写、亲子共读、读书成果展示会等活动。

五是将师生集体以及个人的阅读学习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必备指标计入绩效考核体系。

至于教师阅读的具体措施, 一是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名著, 开展“四个一”读书活动, 即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二是每个月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和读书反思竞赛, 并评选出本月的6位“书香教师”。三是开设教师读书论坛以及读书心得交流大会。四是组织“书香家庭”、“书香年级组 (处室) ”、“书香教师”的评选。五是要求教师每年订购一份专业杂志, 上交一份高质量的教育论文或案例, 要求建立并及时更新个人或班级博客。六是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并给予绩效奖励, 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出版专著, 对教师出版的关于教师培训、学生教育有推广价值且能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设的教材类书籍提供资金支持。七是提高校刊《探索与实践》的办刊质量, 丰富栏目设置, 使之成为师生阅读学习、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除此之外, 学校还要引导、督促家长参与读书活动。

四、陈:

教师在学校读书生活中无疑占据了主导作用。首先“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其次, 阅读乃是教师思想和创造的源泉, 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没有书, 没有阅读的渴望就不成其为教师。再次, 教师最重要的教育艺术之一, 就是激发学生的读书之乐, 教师要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对此, 您有怎样的认识?当前贵校教师的阅读情况怎样?您觉得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对于教师阅读, 您有怎样的期待和要求?

张:韩愈曾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 知识的传播者, 智慧的促生者, 心灵的塑造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自身的素养无疑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教育, 天然需要教师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 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 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一种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去追寻包罗万象。因为只有教师包罗万象、情致高远, 才能把生命读得开阔、灵动、乐观、豁达、鲜亮;才能把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 世界的多样与神奇, 世事的无端与诡异, 传授给那些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而教师这些素养的形成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 阅读无疑是其基石。终身学习、持久阅读、经典阅读、海量阅读, 阅读是教师精神滋养和生活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 那么, 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同时, 教师的读书习惯, 会直接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占何种地位”。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 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 教师的读书爱好, 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当前, 高考制度的改革正昭示着素质教育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无不显示出跳出题海、跳进书海的发展趋势。把学校办成书籍的王国, 师生们的生活必将更加美好, 学校必将更加美好。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教师读书的现状不容乐观, 分析时还算客气, 给我们的有关教育部门和老师留了许多面子。我们的那么多教师基本上是不读书的。肚子里没有书垫底, 拿什么奉献给学生?当读书没有兴趣、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 “没有时间”就会成为借口, 读书就会成为教师的负担。“想读但没时间”的确是事实, 可是依然有老师读书废寝忘食, “压出时间的油来”, 但这只是孤零零的几朵花, 离万紫千红还很远。如何推动和引领教师读书, 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开动脑筋唤醒教师。教师确实忙, 但要做到疲惫但幸福地阅读着, 而不是无奈地愚昧而痛苦着。

从我校来说, 大部分教师阅读量普遍较少, 阅读基础差, 有些教师对读书认识不足, 教育能力差, 上台演讲激情不足, 自信不足, 其本质还是读书少。但也有部分教师, 会坚持陪学生读书40分钟。

对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量少的老师, 我相信只要坚持引导, 老师们也会喜欢上自己的阅读领域。我校每周教师“成长、交流、反思”论坛举办近三十期, 许多老师已上台演讲过3次, 他们反思的水平越来越高, 许多反思就是在阅读中提高的。

我期待我们的老师“要天天看书, 终生以书籍为友”, 认为“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 它充实着思想江河。”我期待老师的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 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 出自对知识的渴求。我期待教师首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一个善于指导学生读书的人。

群策群力 篇8

张:在我记忆里, 小学初中从来未见过课外书籍, 就连报纸也未多见过。在我的脑海里, 上学时发的课本就是“书”的全部。那时侯, 我的认识是, 读书就是把课本学好。让我忘不了的是, 因为读书少, 我在高考中语文吃了亏。语文成绩的提高, 关键决定于平时的阅读, 尤其是小时侯的阅读量, 大量阅读才是语文成绩提高的关键。后来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把语文课本全背下来了, 而高考仍得不了高分的根本原因———缺乏阅读。

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因语文功底不好, 常常遇到写、说方面的难题, 好在我教物理, 下功夫备课学生也喜欢。一路走来, 35岁担任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副校长, 这时因小时侯无阅读导致的缺陷逐步向我逼来, 写材料慢, 力不从心, 这才开始悔恨自己阅读少。从那时才强迫自己读些书, 这才激发起自己读书的内动力。刚开始先喜欢看杂志, 后来渐渐地喜欢上读一些教育专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 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 不禁有了感触, 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 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于是我喜欢上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

最为迫切想读教育专著的时间是2012年7月应聘到海南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当校长, 新学校什么都没有, 这时候要把学校的办学思路、章程、各种制度在短时间内建立, 把自己的许多想法告诉同事后, 他们写出的材料难以达到我心中的要求, 因语文功底差暴露的缺陷更显得明显。我大量地读书、写作是工作“倒逼”出来的 (笑) , 可能与别人不一样。在到海南近两年的时间里, 几乎毎天晚上只休息三四个小时, 晚上大部分时间在联系自己的管理经验写反思总结和建章立制, 这时侯困难重重, 有许多问题解决不了, 就会想到阅读, 结果读一本爱一本, 终于找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找到了最能帮我开窍的工具———教育专著。我找到了反思提高的捷径, 如获至宝, 读经典尤其是读教育专著成了我难以割舍的事, 读书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像是中了书的毒, 恰似受了书的伤, 习惯于以书为友的时光, 欣然于枕书而眠的日子”, “一日不读书, 便觉面目可憎!”且每读一段文字, 都会可借可鉴, 有了摘抄精彩句段的冲动, 产生许多体会与反思。

有困难不怕, 怕的是未找到解决的办法, 而好办法一定有, 只是我们没找到, 阅读可以提醒你转变思路。如建校初期, 学校有些人没事做, 有些事没人做, 我通过阅读、反思, 推出了“全员育人‘1+2+2’管理模式”;尤其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没有大量的阅读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做不好的。有了反思的习惯, 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 从高考前从未看过一本课外书到现在每月读一本, 形成了“阅读+反思”的行为习惯, 便是我的制胜法宝。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为突出的心理特征, 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书籍, 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 让孩子读喜欢读的, 不强迫, 巧引导, 天天坚持, 坚持自然成习惯。只要注意提供给孩子的读物是健康的就行, 他喜欢什么形式的读物就提供什么形式的读物, 读的多了就会喜欢, 喜欢读是阅读习惯培养的基础, 不要强迫, 这一点很重要, 强迫有时反而会使孩子失去兴趣。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 要在不断反思中前进, 因为在反思中就会有困惑, 为解决困惑就去找相关专著阅读, 自己认为好就反复读, 读精读透, 当把它读透后你就会又产生新问题, 又会找新书去读, 读的越多想要读书的愿望就越强烈, 慢慢地从某一个专业书籍向跨领域书籍扩展, 这是我阅读习惯形成和反思习惯形成的个人体会。我的阅读史告诉自己, 先读自己喜欢的书, 写读书反思, 总有一天就会喜欢读更广泛的书, 重要的是坚持。我想这点体会可与大家共勉。

就我校来说, 大多数学生没有骄人的学习成绩, 他们缺乏学习兴趣和目标, 甚至不具备起码的学习习惯, 但他们也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可是, 他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怎样才能让这些经历了诸多失败的、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学生们找到努力的方向?这光靠说教是不行的, 让他们看古圣先贤的故事和作品, 激发学生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引发他们思考未来, 为自己的未来而读书, 那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大的改变。

陈:“学校教育和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青少年把读书作为最大的享受, 促使他们从小就开始藏书, 并将之视为引以为豪的传家宝。”在学校中, 学生是读书的主体,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读书的乐园。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阅读这一块, 贵校比较重视, 请你谈谈具体的情况好吗?对于活动的深入开展, 您有怎样的打算呢?

张:重视学生阅读的原因在于学生阅读对于自身成长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是开设阅读课程, 规定足阅读时间。规定每天诵读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规定每天晚修第一节课, 时间40分钟, 各班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 做到日有所诵, 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 经典背诵巩固时间, 师生一起采取灵活方式, 巩固背诵内容。

二是办好学校读书节。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所在一周时间为学校读书节, 全校举办诗文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 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学生中评选出100位“经典诵读之星”, 并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年级组”、“书香家庭”等。

三是建立班级图书角。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配发给各班, 建立班级图书角也可以鼓励学生慷慨捐出已经阅读过的好书, 充实班级图书角, 与同学共享读书的乐趣, 用好“图书角”。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班级图书角扩大了图书的利用率, 保证有一本课外书籍供学生阅读。每班设置一张展台, 展示内容包括:读后感, 读书卡, 读书小报, 成语绘画, 诗配画, 个人班级作文集, 剪报, 书签, 摘抄精华, 读书笔记等, 这些都是评选各种荣誉的依据。举办学生读书活动演讲比赛, 用活动评选“读书之星”, 制作“读书之星”展板, “读书之星”上校刋。

四是读书交流会。组织以年级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学生们可以针对自己看到的有趣的或比较精彩的故事进行交流, 可以是绘画的形式展示, 也可以表演片段, 以此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亲子共读”活动, 家长和学生同游书海, 同学们要以自己的读书热情去感染家长, 激发读书的兴趣。

五是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如新书推荐会、读书心得交流、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等。诵读经典文化, 学做儒雅学生。我们制定了学校《“浸润书香”读书活动方案》, 确定各年级背诵内容。

六是进行各项阅读评比活动。每学期在全校师生中举办一次读书征文比赛、一次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队会, 举办“古诗积累”大赛, 背诵或默写优秀古诗词、古代经典名篇等。

七是建设好读书平台。每月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通过办报, 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读书方面的知识。语文老师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进行阅读指导, 并及时反馈, 适时地与学生交流心得, 让学生及时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成功体验。

为了深入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准备把“图书馆”建到教学楼走廊和校园, 为了满足特别爱读书的同学的愿望, 购置几台电子阅读机, 以浓浓的书香气氛感染学生。现在, 还有些老师和部分学生不爱看书甚至就不看书, 那么就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他们, 吸引他们, 并进行一些必要的量化考核“逼”他们读书。我想, 只要他们拿起书, 慢慢地就会喜欢上书, 渐渐地把读书养成一种生活习惯。

陈:随着师生阅读活动的不断开展, 对于阅读活动的研究探索必将走向深入。课程开设、成果收集、有效评价、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等都是书香校园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的课题, 对此, 您有怎样的思考呢?

群策群力 篇9

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先进单位

2009年, 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为主题的饲料质量安全暨执法年行动。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各级领导及饲料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行动、扎实工作。2009年3月24日, 黑龙江省启动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 3月25日, 作为黑龙江省2009年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环节———黑龙江省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推进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会议对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作了部署, 并释读了《黑龙江省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实施方案》;洪英华副局长代表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与各地畜牧局负责同志签定了饲料质量安全责任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 黑龙江省各地市高度重视, 行动迅速, 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传达贯彻农业部精神, 制定下发各类专项整治方案, 安排部署整治工作, 组织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明确整治工作责任和目标, 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把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2009年6—7月份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在全省开展了“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督导检查工作, 由四个督查组对全省13个地市整顿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黑龙江省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及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表扬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文件 (农办牧[2009]74号) , 对全国54个先进集体、199个先进个人通报表彰。其中,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获得先进集体, 朱良坤、潘义德等7名同志获得先进个人。

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5%

2009年, 黑龙江省依托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实施推广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奶牛全混日粮饲喂技术 (TMR) 、甜菜粕利用技术等新技术。并不断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 继续开展“走村进户”活动, 组织专家服务团先后深入到黑龙江省20个县 (市) 、近百个村屯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共培训养殖户2 000余人次, 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近千个, 发放各类资料万余份、专家联系卡5 000余张。同时,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还创造性地开展了“畜牧通”业务, 设立了畜牧移动服务热线。首批聘任24位专家, 配备了专用的无线通讯设备, 开展时时互动答疑工作。并新建了黑龙江省畜牧兽医科技网, 开通了专家在线答疑平台, 使养殖户可在网络上与专家进行互动沟通。据统计, 2009年专家共在线答疑800余例, 电话答疑1 000余例, 为养殖户提供了便捷的咨询通道。

黑龙江省还积极参与了奶牛、肉牛、生猪、家禽和牧草等6个类别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有9名专家成为该体系的岗位科学家, 7个科研单位被列入综合试验站。2009年, 黑龙江省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

近两年, 虽然个别县 (市) 受奶业和猪产业波动的影响养殖量有所下降, 但是也为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一部分散养户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养殖低谷后退出了行业, 而规模化养殖场资金充足, 技术条件好, 承受风险能力强, 受市场波动影响小, 低谷过后能够迅速提升生产能力,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规模化经营比重和组织化程度的提升, 使黑龙江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向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黑龙江省已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户41万多个, 养殖场7万多个, 养殖小区4 000多个, 奶牛、蛋鸡和生猪的良种率基本达到100%, 肉牛的良种率也已达到65%, 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 全省有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1 700多个, 拥有会员13万人,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 由于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青黄贮利用、生猪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 使标准化养殖比例提高到65%左右。

“两个千万”工程顺利推进, 目标提前完成

为做大做强黑龙江省奶牛和生猪产业, 2008年, 黑龙江省制定了2008—2012年《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 主要内容是通过金融部门贷款支持和财政部门的贴息, 重点发展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全省奶牛业和生猪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 继续巩固奶业大省地位, 做大生猪产业, 建设成全国性生猪生产基地, 转移农村劳动力, 提高农民收入, 推动黑龙江省由粮食大省向食品工业大省转变。

尽管2009年黑龙江省奶牛和生猪两大主导品种生产形势比较严峻, 但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扶持和保护下, 黑龙江省奶业和生猪发展基础并未动摇。2009年, 黑龙江省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规划》, 细化各项工作措施, 并不断加大财政贴息扶持, 推进了全省奶牛业和生猪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进程, 全面完成了“两个千万”年度任务目标。在生猪规模场的建设中, 建成2 000~6 000头规模场1 037个、万头以上规模场77个;奶牛规模场建设中, 建成150~800头规模场394个、5 000头以上的9个。截至目前, 黑龙江省新建、改 (扩) 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114个, 新增生猪出栏422万头, 完成年度任务的103%;全省新建、改 (扩) 建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03个, 新增奶牛存栏15.5万头, 完成年度任务的104%。

县级以上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

乡镇达97%

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法实施生猪等畜禽定点屠宰管理,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销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为, 群众食肉安全得到保障。2009年黑龙江省定点屠宰生猪1 423万头, 县级以上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 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7%。猪肉消费增长较快, 屠宰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009年黑龙江省居民猪肉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 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已由1990年的29.5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34.3千克。目前, 黑龙江省共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623家, 较1995年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前减少了312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屠宰工艺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黑龙江省生猪屠宰量在20万头以上的大型企业达到17家, 屠宰量占全省生猪屠宰总量的82.2%, 培育出一批品牌化龙头屠宰加工企业, 吸引省外投资13亿多元。

近三年, 黑龙江省财政每年专项安排2 000多万元支持屠宰企业升级改造,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面建立和执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对病害猪及其产品一律实行无害化处理;生猪屠宰企业全面落实进销台账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网上诚信管理, 实现了毛猪来源和产品销售可追溯;冷却肉、分割肉和小包装肉在大中城市市场销售占有率接近20%。同时, 黑龙江省加强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全省13个地市66个县 (市) 以及农垦、森工系统全部建立畜禽屠宰管理机构, 共有专业执法人员722人。2009年, 黑龙江省共出动执法人员8 000多人次, 执法车辆900多台次, 集中检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 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47个, 罚没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17.2万元。《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标志着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牛奶产量同比增长12%, 奶业走出低谷

趋向稳定

2008年以来, 受金融危机、“三鹿奶粉”、进口奶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国产乳品市场占有份额直线下降, 黑龙江省奶业同全国一样出现了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现象。为扭转这种不利形势, 黑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保护政策, 开展奶牛保险、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对青贮机械进行补贴等。并制定了全省奶业及乳制品的宣传方案, 大幅提升黑龙江省乳品品牌及知名度。同时加强生鲜乳价格管理, 稳定奶农积极性。因此, 下半年黑龙江省奶业开始缓慢走出低谷, 奶价和农民的养殖效益逐步回升, 奶业呈稳定向好之势。2009年全国1—8月份乳制品产量1 252.31万吨, 黑龙江省产量就占到111.86万吨, 同比增长5.11%, 全国排名第四位;干乳制品产量40.05万吨, 同比增长17.31%, 全国排名第一位。全省乳制品总销售收入155.96亿元, 同比增长26.05%;利润10.37亿元, 同比增长5.91%。2009年, 黑龙江省牛奶平均价格为2.2元/千克, 同比下降12.8%, 奶价甚至一度跌破2元大关。目前, 黑龙江省奶业下滑的总体趋势有所扭转, 价格、效益稳定回升。2009年12月底, 黑龙江省牛奶平均价格为2.36元/千克左右, 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已经从亏损近千元恢复到盈利千元左右。第三季度黑龙江省奶牛存栏236.2万头, 同比增长16.1%。2009年黑龙江省奶产量达到650万吨, 比2008年同期增长12%。

初建畜牧业监测预警平台

黑龙江省畜牧业监测体系、预警平台初步建立。

早在2007年, 黑龙江省就投入150多万元开发了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软件, 进而集成了全省畜禽 (猪、牛等) 生产情况分布、市场、价格、饲料及相关产业情况的基础信息。该体系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可靠的监测结果, 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各类预警报告, 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价格、禽畜数量、前景走势等信息, 帮助农民减少养殖的盲目性, 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 定期召开专家委员座谈会, 对系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分析找到普遍规律, 在指标产生波动的情况下, 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然后及时进行发布。目前, 经过不断的完善, 该系统软硬件的更新升级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2009年, 黑龙江省15个市 (县) 被农业部确定为价格监测市 (县) , 建立了畜产品价格周报制度;3个生猪调出大县建立了月报监测制度。与此同时, 在农业部启动的“百场 (厂) 千村万户”统计监测计划中, 黑龙江省16个县110个村330个养殖户分别被列入奶牛、肉牛、生猪和蛋鸡监测项目中。

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

马传染性贫血病 (以下简称马传贫) 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二类动物疫病。据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黑龙江省一直是国内马属动物存栏最多的省份之一, 最多时近200万匹。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曾是全国马传贫病的重灾区, 也是我国最早确诊马传贫病的省份。经过国家农业部考核组的考核验收, 并经权威实验室验证, 农业部确认黑龙江省已于2009年7月份达到消灭标准。这意味着黑龙江省已消灭马传贫, 并成为全国马传贫重灾区中率先达到消灭标准的省份。这也是黑龙江省继20世纪50年代消灭牛瘟, 1994年消灭牛肺疫, 1998年消灭马鼻疽之后, 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中取得的又一可喜成绩。

万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畜牧主产区, 由于长期超载过牧, 草原的退化、沙化、碱化现象严重, 有些地方已经变成了不毛之地。为改变这一状况, 黑龙江省从2003年开始, 陆续对松嫩平原的部分草原进行了休牧禁牧试点, 并采取政府扶持、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草原改良建设资金, 运用浅翻轻耙、松土补播等措施改良建设草原, 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宣传引导, 使大多数农牧民理解草原禁牧政策, 过度放牧、私自放牧现象明显减少。

2009年, 黑龙江省继续加大草原保护力度, 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机制, 强化草原执法监督, 加快“三化”草原治理步伐, 推广舍饲养殖技术, 有效缓解了草畜矛盾, 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 黑龙江省草原禁牧面积已达2 850万亩。禁牧后的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 优良牧草增多, 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 草层高度平均提高15厘米以上, 牧草产量平均提高30千克/亩。

连续6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一直以来, 黑龙江省都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结合本省的自然情况, 创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督导机制, 紧抓防控关键环节,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规划和防控措施, 不断加大动物卫生监管力度, 强化兽医生产经营使用监管, 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9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扎实有效地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奶牛A型口蹄疫应免率达到了100%, 全年累计监测和检测畜禽样品219 722份, 全省累积购置消毒药1 342吨, 确保了内疫不发生和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对所有奶牛群全面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并采集了89 510头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实验室监测。及时掌握奶牛健康动态, 调入A型口蹄疫疫苗721万毫升, 对全省奶牛全部实施了两次免疫, 有效防范了奶牛A型口蹄疫疫情发生和传入, 确保了黑龙江省奶业生产安全;各级防控中心对198家种猪场、484家商品代饲养场、707户散养户和10个交易市场、152家屠宰场, 开展了猪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采集4 800份猪血样和鼻腔拭子样本, 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工作。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首席兽医官李书华在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上指出, 黑龙江省2009年动物防疫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按照农业部的工作部署, 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 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 面对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 黑龙江省准确把握形势、抢前抓早部署、完善各项措施、扎实科学防控, 有效应对和规避了疫情发生的风险, 继续保持了全省动物疫情稳定, 并实现连续6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成绩, 有力地推动了“两个千万”战略工程的实施, 促进了畜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012)

群策群力 篇10

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当前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行业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 以及如何做好市场宣传和应对引爆的南方供暖市场, 有效推动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为引导企业准确定位, 开拓奋进, 提振信心, 扎实提升主体经济, 做强实业、诚信经营, 稳健发展, 委员会根据副主任座谈会各位副主任关心的热点问题, 拟定了《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健康发展倡议书》, 将在12月份的行业常委会上向社会发布。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兼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宋为民在会上指出, 2013年委员会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加强企业间的相互合作, 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 引导企业主动应对和拓展市场, 促进科学采暖,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并开展了多项促进工作。

首先是面对夏热冬冷区域对供暖的需求, 行业内品牌企业应综合分析市场, 做好市场的应对和拓展工作, 加大拓展南方供暖市场的力度。从去年至今委员会与相关单位和行业内骨干企业在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地分别举办了“节能行为打造健康舒适生活——中国壁挂炉与新型散热器采暖系统应用论坛”。

其次做好压铸铝散热器市场推广工作, 联合国家散热器质检中心向社会推荐使用压铸铝散热器。去年5月份, 委员会在京组织召开了“压铸铝散热器生产企业市场工作会议”, 会上强调, 压铸铝散热器企业应该内外贸并举, 要进一步关注国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 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加快实现市场转型, 并制定了《压铸铝散热器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7月份委员会和国家散热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8家压铸铝散热器生产企业进行了第一批推荐产品评审工作, 向社会推荐使用压铸铝散热器。

第三正确引导散热器行业科学发展, 对散热器进行分类规划。委员会组织专家赴山西、河北、哈尔滨等地铸铁散热器、铜管对流散热器和压铸铝散热器生产企业考察, 并召开了几次座谈会, 分析这几类散热器当前市场现状, 进行分类指导, 并分别制定了这三类产品的“十二五”科学发展规划。同时也希望企业加强市场和宣传意识。

第四企业要积极参与标准的编制和建设化工作。目前委员会正在启动和编制的标准有《钢铝复合散热器》、《铜管对流散热器》、《铸铁散热器》等标准;随后要启动编制的标准有《铜铝复合散热器》、《钢制板型散热器》、《钢制柱型散热器》等标准。企业要加强标准化的建设工作, 尤其是品牌企业更要注重参与标准的编制工作, 比如《施工验收规范》就让我们的企业很被动, 并吃了很大的亏。

第五在行业推动节能评价体系建设。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产品品质、实现我们行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委员会把几类以热水为热媒的采暖散热器作为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主要依据, 编制了《采暖散热器行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 为行业的节能减排作技术指导。企业要依据该《体系》, 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发展道路,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六积极参与展会工作。目前, 北京国际供热展已形成品牌效应, 很多品牌企业积极参与,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海展会已初具规模, 尤其是为南方市场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宣传平台, 希望品牌企业多参与到展会中来, 进行宣传企业和产品。

第七全心全意, 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行业自律, 促进和谐健康发展。委员会将结合本行业实际和主任工作会议的情况, 就大家提出的热点问题和行业当前现状, 希望与会的各副主任群策群力, 积极为我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的发展新气象出谋献策, 委员会将拟定《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健康发展倡议书》。

座谈会上, 与会代表欢聚一堂, 畅所欲言, 与会副主任一致认为:

一、低碳和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发展方向

宋主任认为采暖散热器行业的发展与国内的产业政策指导是分不开的, 当前行业管理条件的逐步改善, 特别是节能环保方针的大力实施, 散热器行业产品结构势态将发生变化。节约能源, 生态发展和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将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企业朝优质高效节能型采暖散热器发展,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散热器的有效结合, 如太阳能、热泵技术等。

王定山副会长说, 近年来行业发展很好, 尤其是南方供暖市场的大量需求, 有识之士已经在抓机遇, 积极拓展市场和寻求最佳的独立供暖系统方式。宋主任说的散热器与太阳能的结合, 与热泵技术的结合, 都是我们行业今后发展和研究的方向。推广独立供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是成熟的想法, 有效节约了能源。

清华大学教授肖曰嵘说, 建立和实施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管理, 是采暖散热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第一项基本任务, 就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产品品质、实现行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行业必须重视节能减排, 委员会联合五类产品的骨干企业, 并根据这五类产品生产的节能定量指标, 拟定了《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 并发给大家, 广泛征求意见, 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 集中智慧, 以最终形成可操作的评价管理体系条例。实现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 各按步伐, 共同发展的目标, 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先进生产企业的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董重成认为, 新的设计规范中明确供热热媒是进水温度75度, 出水温度是50度, 采用可再生能源, 委员会在这方面与哈工大联合, 做了大量的实验, 散热器结合热泵技术、燃气冷凝等方面低温供暖节能优势明显, 是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方向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与节能研究院路宾副院长说, 采暖区域的扩大, 并不是所有采暖散热器都适应, 相对来说铜管对流器、板型和压铸铝受益明显。针对南方供暖现状, 我们应做系统的解决方案, 科学引导和推广。

努奥罗 (中国) 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华说:根据我们的销售情况来看, 单体供暖方式节能优势是明显的, 还有就是南方供暖发展趋势也是优势明显。关键是哪种再生能源与哪种散热器结合优势明显, 这要根据区域情况, 要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并做好规划化引导。

二、积极推动科学采暖, 提升宣传和维权意识

董重成教授说:目前很多品牌企业在产品延伸方面下功夫, 比如每天新闻联播过后格力的广告宣传供暖制冷一体机, 有效地宣传了地暖, 这对散热器行业来说是不利的, 南方很多消费者知道地暖, 而不知有散热器。散热器低温采暖优势明显, 尤其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 优势更是不言而喻。但是, 我们行业的企业宣传意识不强, 相比其他采暖行业的产品来说, 宣传力度要小得多。我们都知道先入为主的观念, 宣传也是一样, 我们要大力推广科学采暖的方式, 根据区域特点科学引导消费者使用科学的采暖方式。

山东邦泰散热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夏记运:去年邦泰厚壁钢管散热器在大庆出现漏水事故, 委员会组织专家赴现场考察, 找出了问题关键是采暖系统不规范, 是电腐蚀。经协商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希望企业要加强维权意识, 应携手进行维权,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北京佛罗伦萨散热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委员会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上, 积极支持新品的研发, 尤其是组织各方力量支持高分子散热器的专项课题研发, 产、协、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给行业带了好头。从另一方面来说, 目前行业面临着一是大机遇, 行业400多亿元的产值, 但行业办的领军品牌却没有一家占有1%, 所以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二是大视野, 企业要发展, 视野要开放, 目前我们企业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小而全的发展, 很多企业是又做品牌, 又抓生产, 而且产品还做得很全, 这样很难发展成为大企业, 做工厂应该做全球的制造商, 做品牌的制造商;做为品牌就应该是全球的采购商, 要有以小博大的思维。关于企业的传承, 不是二代如何接班与发展, 而要视野更广阔地来看这个问题, 找投资机构来解决是不是更好?这是行业发展关键的思维问题, 需要我们重新来思考, 对于行业是有好处的。三是大趋势, 收购和重组, 走大的合作方式, 是与世界比肩的发展, 品牌还在延续, 而企业却得到了飞跃和发展, 这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面对需要重组、兼并、大的合作, 这样才能把我们的行业做大, 我们才能产生无数个热能集团、散热器集团, 能够跟世界比肩的大企业。四是大智慧。由于行业门槛低, 但我们需要创新产品, 特别是像刚才谈的高分子散热器, 来解决行业的困惑, 同时随着标准的颁布, 行业会愈来愈规范。当然我们也要增强维权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 必须要上升到这样一个智慧。五是大发展。如果前面的四大做好了, 第五个大发展, 要有凝聚力很强, 又有开放意识, 又有行业协会大力支持, 产协学研的配合, 这样的合作, 我们散热器行业会迎来新的曙光, 会再创新的辉煌与发展。

北京派捷暖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堂认为:产品的工艺创新, 就是我们作为供热企业, 生产型企业, 要给市场提供能够达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 当然也要对产品标准化的生产进行规范。从市场方面来说, 目前增量市场很大, 如南方市场等。在存量市场上从华北到东北也很大, 比如说二次改造, 大型工程采购以及零售市场等, 面对如此的市场空间, 若是我们有30到50家企业共同发出科学引导与科学散热器的声音, 影响力就会非常大, 就会影响消费者、影响设计者、影响甲方、影响决策者, 所以在增量市场上企业应该凝聚力量, 在网络及相关平台上站在科学的角度分析采暖方式, 积极推动科学的采暖方式。同时, 也要增强我们的维权意识。

兰州陇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继祖:对企业来说, 维权很重要, 如何合理的维权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建议委员会成立“维权专家小组”, 协助企业进行维权。

北京万联恒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玉军:面对当前行业发展现状, 我们要有危机感, 散热器行业的宣传处于弱势, 我们要有开阔的意识来宣传散热器, 宣传整个行业。要借用各种媒体来宣传散热器采暖方式的优势, 推广科学采暖。

三、大力宣传水质标准, 推动创新和机械化发展

肖曰嵘教授认为:我们为什么特别关注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 因为供暖系统水质的不规范降低了供热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锅炉和管网使用仅13-15年, 同时也影响了轻型散热器发展和阻碍供热体制改革的进行, 使供热计量实施困难。比如说轻型散热器早期腐蚀三大成因:制造, 供暖水质和应用;而供暖水质不合格与管理缺位, 是造成轻型散热器早期腐蚀的主要原因;出路在于实现供暖水质标准化管理的“主动防腐”, 而不是“被动防腐”。长期以来, 采暖散热器企业不断开发能够防腐蚀的散热器。这是一种风险转移, 可以理解, 但不合理。那么, 在采暖散热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我国采暖散热器“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使用, 寿命不低于15年。”就强调了供暖环境这一前提条件。

沈阳吉水散热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毅说:先说说心里存有的两个结, 一个症结是水有病, 我们散热器企业吃药。水质我们研究多年了, 我们散热器永远围绕着水转, 我们很被动;第二个结是国家对环保、绿色这一块很重视, 我们却围绕着有毒有害有腐蚀的水, 被迫做这样那样的防腐, 防腐是做了, 但问题也来了, 焊料、焊剂、防腐剂、稀释剂都有排放, 为了达到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 企业就要大力投资做好这块, 加大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管理成本, 本来是水惹的祸, 结果全是我们散热器生产企业买单!在这种情况下, 委员会在“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就提出来, 研究开发保证安全使用寿命十五年产品的课题, 委员会高度重视这件事, 把这个课题交给了辽宁。企业联盟、行业支持、有依托检验平台, 目前, 这个产品从热度、理化、机械、冷冻、高温、 (高温再压) 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工作, 目前产品已在市场上少量使用并得到了认可。当然, 产品还存有瑕疵, 我们会尽力把这款产品尽善尽美。

宁波宁兴金海水暖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岑国辉:关于国标《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我们行业要推动该标准全面、正确的实施, 保证该标准在供暖系统标准化方面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媒体平台, 实现该标准的传递, 让企业和用户以及热力单位都了解该标准。

天津马丁康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永: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 我们行业应该提升产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行业毛利率趋势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排他性出发, 企业的发展来看, 要提高行业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程度, 引导设备企业与我们散热器生产企业相互结合, 相互协作, 要立足于长远推进行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思路, 机械替代人工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陈国华总经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的分布, 对行业来说是好事。我们应把供暖水质与环境结合起来, 我们的产品可以适应规模化批量化的生产, 而不是大而全小也全的生产结构。我们的产品不是适应西北、适应东北、适应南方, 也不需要那么多品种, 而是要通过科学技术定位, 要用市场经济来调节这个问题。

旺达集团副总裁:健全行业标准体系, 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着力推进采暖散热器产业转型升级, 开成良性的竞争并完善市场监督机制, 加快技术进步, 着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强化区域品牌建设, 积极开拓市场

董重成教授:关于南方市场需求量是逐年在增加, 哪种供暖方式更适应南方市场?这就需要科学地引导, 要大力度宣传。南方整个供暖市场, 大致百分比是这样一个状况, 上海居民采暖比例约是10%、南京新建住宅约占6%、武汉约占5%, 有的地区新建住宅已到20%—30%, 徐州等地方新建住宅采暖比例已占30%以上。这是暂时的一个比例, 这样的一个比例是各种供暖方式共存。

辽宁省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陈明:努力发展核心技术, 行业的品牌建设才能获得发展的底气和壮大的实力。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选择散热器时用的是便宜的, 这对品牌企业来说是不利的, 如何规范与制约, 还要靠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河南省采暖散热器专业委员会郝文主任: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要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 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尤其是行业内的品牌企业要做好示范作用。目前河南省正在开展绿色建筑产品备案工作, 把一些好的绿色建筑品牌产品保护起来, 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阻击在外面, 以防扰乱市场。

圣春冀暖散热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司洪庆:近年来大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与推广, 并积极为开拓市场而不遗余力的奋斗着,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外观和款式, 增加附加值, 并努力降低成本。作为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也要提升品牌意识和市场宣传意识, 同时要生产规范化、管理合理化、环境达标化的发展模式。

吴继祖总经理认为:品牌标示着企业的信用和形象, 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每个公司都拥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 在品牌营造方面, 首先要认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都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 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在以区域品牌为核心的基础上, 发挥各企业的自身优势, 打造好区域品牌, 让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市场在不断规范与成熟, 市场与品牌是相关的, 作为行业委员会要多扶持区域品牌, 宣传区域品牌;反过来, 在一个地区要靠区域品牌规范市场, 逐步形成规模化。目前我们行业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品牌, 这和行业特性与国情有关, 所以企业也要适度规模的发展。企业发展要靠实业, 实业又靠积累, 积累又靠研发和创新, 这些又靠资金投入, 所以我们可以适度的开发与散热器相关的产业链的延伸的产品, 如太阳能供暖系统、热泵系统等。

江苏昂彼特堡散热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天:压铸铝散热器在市场上发展有所进步, 这与委员会的关心、扶持、支持分不开的, 尤其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后, 分别根据三个产品分类指导, 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压铸铝散热器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规划中提出了发展目标,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由现在压铸铝市场占有率的1%提升到8%的目标,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当前压铸铝这块形成了两个产业集群, 一个是永康, 另一个是宁波。产量最大的超过了千万片, 但90%以上是出口, 国内市场占有量较小。从另一方面来说, 欧洲的反倾销是失败的, 但是外商也是狡猾的, 从中压价来阻击中国企业。从目前的市场趋势来看, 消费者越来越认可了压铸铝散热器, 市场占有率在提升, 尤其是委员会多次开展的“压铸铝散热器市场推广活动”等。当然, 我们也面临着大的发展机遇, 前不久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关于城市基础建设改造的一个任务重点——北方采暖网管改造。新闻联播发布的消息是在2015年, 北方采暖地区要有十万公里的管网进行改造, 这些改造区域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等, 这对于我们行业来讲, 是个好机遇。

五、关注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路宾副院长:随着采暖区域的扩大, 有些企业在南方有了大量的销售点, 在要想把产品卖得好, 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要解决上下游的关系, 还要从产品、服务到系统解决方案做好。目前并不是所有的散热器产品适宜于南方, 钢制板型、铜管对流和压铸铝散热器在南方较受关注, 所以企业要因地制宜的销售完整的供暖系统解决方案, 而不是单一的销售产品。

北京圣火集团董事长王丰:采暖是生活必需品, 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行业。关于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采暖方式在于消费者, 我们要与时俱进, 做好采暖系统的解决方案, 就是采暖制冷、通风和生活用热水的集成方案, 为绿色建筑发展做贡献。我们要有跨界和创新的思路, 千万不要拘泥于散热器的事, 要跳出行业看行业, 在商业模式上要学习、借鉴、融合其他行业优秀企业的经验以及管理优势, 真正把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理念和模式整合到我们行业, 打造成为我们行业的先进企业。

长春英俊翔峰散热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友志:行业内有几千家企业, 但各位老板的幸福指数却偏低, 不仅要面对其他采暖方式的恶性竞争, 以及同行的低价销售, 还要面对总包商、地产商等施工单位的压价, 以及人力成本, 原材料成本的高涨。由于受这些外部因素影响, 有一些企业老总心态发生变化, 对行业失去信心, 存有危机感。我们要抱成团、携起手, 提振发展信心, 我们面临着的巨大市场发展机遇, 应该形成合力, 共同拓展市场, 希望委员会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共同编制行业统一的工程销售合同, 维护我们企业的权益, 为行业输入正能量。

六、扶优劣汰, 形成行业示范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广东太阳花散热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这两年委员会在全行业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和自主创新力的行业骨干优势企业。发挥市场机制推动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优胜劣汰, 这是市场机制, 但要大力打击假冒伪劣, 淘汰劣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上下游协调等因素, 希望委员会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行业发展问题。

史玉军总经理:随着行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 科研创新能力强, 抵御风险能力和规模化降低成本的优势明显, 对全产业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可以成为拉动、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因此, 建议委员会根据行业发展情况积极促进采暖散热器产业的科学整合与重组, 助推优势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成为龙头企业, 整合科研力量、生产资源、营销渠道, 带动行业配套, 改变低水平的粗放竞争局面, 进而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龙头”企业品牌, 提升我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

高密市中亚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杰:依据相关产业政策和“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 委员会对几类散热器进行分类指导并制定了发展规划, 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未来我们行业应坚持规模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加速行业优秀大型企业带动, 延长产业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 逐步向“资源生态型”转变和发展。

山东鑫华星暖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同鑫:目前, 我们行业的发展是处于上升趋势, 但是我们的危机感也很明显。我们的企业要在生产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要积极构建开放式产业链, 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群策群力 篇11

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进健首先发言。他首先对出席本次咨询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并指出举办此次专家咨询会是为了请业内专家对无锡会展业的发展情况问诊把脉。“无锡的会展产业还是未达到理想的高度,相对于会展产业发达城市,例如厦门,还有一定的差距。”王进健肯定了无锡会展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相应的期望和要求,同时希望在座的领导专家畅所欲言,提出对无锡会展产业的真知灼见。

王进健对无锡会展产业的介绍,以及对厦门会展产业的赞许,让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局长王琼文面露喜色。作为与无锡会展办有相近职能的单位,王琼文认为,要想发展当地的会展产业,市委市政府对产业链的重视,以及对城市会展产业的定位都非常重要,政府在会展产业规划上必须有所作为。“本次咨询会,副市长能够亲自出席,并且对无锡会展了如指掌,足见无锡市政府对会展产业是非常重视的。其次,会展产业的定位清楚了,有利于会展政策的出台和传达。作为会展产业的主管部门,应该具备会展营销策划的功能,并且具备全球推广的意识,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当地会展业发展。另外,政府要做好主体培育,例如厦门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就有利于统筹区域旅游发展、创新行业管理模式。”王琼文结合厦门会展工作心得,为与会的无锡职能部门负责人做了一场生动的解说,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还未消除飞机差旅的疲惫,然而坐在椭圆形桌重要位置上的他,仍然即兴发言。袁再青认为,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第一,政府需要扮演引领行业发展的角色;第二,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第三,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陈先进则认为,展览业有8-9个利益相关者,会展业确实能够带动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然而从地理区位进行分析,无锡的会展业易受上海、南京等地影响,因此无锡在国际展会上应该力求做精,而不必求大;而且无锡应该让自身的新技术走在前列。

“信息不对等是二线城市会展产业发展的瓶颈。”全国会展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闯,如此解读无锡与会展发达城市形成差距的原因。赵闯还建议,无锡应该实行产业结合,做定制化展览;而政府应该在产业环境上进行支持,并注意宣传的侧重点。

“我认为政府支持应该是奖励优秀企业,而不是做产业扶贫。”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董事长梅晓丹补充说道。梅晓丹的大学在无锡就读,因此对无锡深有感触,他同时提到调动领军会展人才的重要性,要让无锡当地的院校设立相关专业,才能在科技为先的前提下,让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在会展产业中起到“顶天立地”的作用。

信诺传播副总裁、上海会奖精英俱乐部常务副理事长曹祖峰也谈到了会展人才的重要性,与梅晓丹侧重人才本地培养不同,曹祖峰认为应该吸引一线城市的会展人才落地到无锡创业发展,并且要加强区域城市之间的合作。“我认为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城市品牌的发展理念进行重新诠释,对会奖产业进行重新归类,并解决好交通配套问题,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无锡做会展产业。”曹祖峰现场发问后如此说道。

新展国际传媒及《中外会展》杂志社总裁赵伟认真分析了各位嘉宾的发言后,提出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建议。赵伟认为:第一,政府重视会展产业的发展,需要适时转变观念、清楚定位,做好引导、推广、扶持、服务工作;第二,政府要增强造血功能,扶持会展主体企业的孵化、成长,打造标志性的品牌展会;第三,要完善硬件设施,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为打造优秀会展城市做好软硬件环境;第四,要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让行业组织成为政府差异化配套工作的助手,从而助推会展行业发展。作为国内会展业第一家、创刊于1994年的会展行业媒体——ufi亚太区合作媒体《中外会展》的运营领导者,赵伟还说道,“一个城市的会展产业发展,与其自身的会展品牌塑造息息相关。要想获得更高的人气关注度,在权威媒体上的宣传十分重要;在行业媒体上的适时发声,则能进一步引领指导产业的良性发展。”

无锡市贸促会会长、市会展办主任徐惠娟感谢各位领导专家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和指导方针,并做了总结发言。

在MICEF2016举办期间,徐惠娟还代表无锡市会展办,为新展国际传媒及《中外会展》杂志社总裁赵伟等专家,亲自颁发了“无锡会展业发展顾问”聘书。

群策群力 篇12

杂志应加强与企业、广大设备工作者的互动;纸媒、电子媒体共同融合发展;建议开设名师访谈等栏目;杂志作为国际期刊, 应努力成为中外装备设备引进来、走出去的信息桥梁;应成为国家方针政策的载体, 发挥引领作用。

杂志代表的是中国装备设备领域的声音, 要发挥好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作用, 对企业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积极宣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企业联盟, 实现资源共享。

杂志应积极宣传国家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 发挥宣贯作用;重视设备资产管理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合理指标;宣传设备管理创新理念;推介国外的新技术、新理念、新经验。

近期杂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版面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新变化, 显示出新的办刊思路, 有创新精神, 杂志的未来充满希望。这离不开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与各地设备管理协会加强互动, 合作共赢。

受总经理助理王百森的委托, 讲几点意见。杂志要定好位;建立、培养读者群、作者群, 鼓励发表优秀文章。

杂志要进一步增强导向性, 增加可读性, 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互动。

受缪明才处长的委托, 提几点建议。杂志要更好的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 宣传设备管理的政策法规, 加强专业性, 突出特色, 增加可读性。

要让《中国设备工程》这个很好的品牌落地在设备工作者中, 应在杂志上对各个行业的标杆企业进行宣传, 以点带面, 在同类企业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举办各种规格、形式的论坛, 突破平面媒体的束缚。

杂志社的网站和微信等, 对信息和自身资源的利用非常充分, 与企业的沟通和服务到位, 开展专业咨询的潜力很大。

杂志平台好、涉及的领域广泛。增刊的内容应更加丰富。在此代表朱胜主任表示将继续支持杂志社的工作。

杂志要反映协会的工作;宣传设备管理的相关标准;关注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

【群策群力】推荐阅读:

上一篇:人师下一篇: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