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统(共12篇)
自动化系统 篇1
引言
安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供电系统除110kV变电站和380m3变电所采用的是微机自动保护系统为外, 烧结变电所、球团变电所及铸管变电所均采用传统电磁继电器保护, 已经不能满足我公司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运行可靠性的要求。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产自动化和各种信息的收集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某个变电所内的高压设备出现故障后, 为了缩短事故的排查、排除时间, 需加强各个变电所之间的信息流通。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之前, 当高压设备出现故障膈, 值班室与电力调度之间的联系均通过电话联系, 这必然导致处理事故效率低, 而这种低效率的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建立新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中心势在必行!为此2005年9月在进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工作的同时开始进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制。
1 研制措施
保留原有一次设备, 为了准确实现遥信功能, 在烧结变电所、球团变电所的隔离开关上加装F4-8型辅助开关, 在铸管变电所手车断路器上引出手车位置和弹簧未储能信号。
改造电气二次控制回路, 以满足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求。微机保护单元安装于各高压开关柜的仪表门上, 为此在本次改造中更换了高压开关柜的仪表门。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可缩短开关柜至微机保护单元间的连线, 便于维修, 同时减小投资。
为了节省资金, 在本次改造中, 尽量使用原有的二次控制设备, 如转换开关、指示灯、按钮、切换片等。
在本次系统建立时, 报警系统实现了集成化, 不仅能从后台以声音和屏幕闪烁的方式告知运行人员, 而且也能从保护装置上发现告警事件, 实现了双保险。
微机保护单元选用国电南自的NS9000系列保护测控装置, NS9000系列产品包括电动机综合保护测控、低压变压器综合保护测控以及线路 (母线分段) 保护测控等, 它提供了厂用电自动化系统完整的保护和测控功能。通讯管理机用于实现微机保护装置与本站监控台后、电力调度中心控制后台间的通信, 完成通信转换和通信规约的转换。微机保护单元NS9000与通讯管理机NS 956之间采用CAN网, 通讯介质采用双绞线。
2 建立变电所本站监控系统
在本次工程中, 在烧结变电所、球团变电所、铸管变电所建立了本站监控系统。对本站内的间隔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监控系统由NS PRO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和外围设备构成, 主要完成信息的收集与综合处理。
NS PRO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基于Windows2000的集成开放式平台。监控系统不仅具备基本的监控和数据采集 (SCADA) 功能, 还包括微机保护设备的监视信息采集及分析等管理功能, 并且还具备了与管理系统 (MIS) 互联, 构成更大规模的信息系统的功能。
3 建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电力调度系统采用的是远方监控的方式, 对110kV变电站、3803m高炉变、铸管变、烧结变、球团变的设备进行远方监控。
各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通讯网络采用以太网, 通过光纤进行链接。
电力调度系统与各变电站组成的电力通信网络采用TCP/IP通信协议的以太网。网络主干网的传输速率=100Mbps。
永通铸管公司可监控的变电站有5个 (110kV变、380变、烧结变、球团变、铸管变) , 每个变电站与电调系统联网的过程基本一样, 并且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可以按照前面5个站的操作过程实施。
原有的电力调度和变电站之间采用电话联系, 由值班人员通知调度, 调度员在查明现场事故情况后再向变电站/所值班人员下达进行各项操作命令, 所以发生电力故障后, 处理故障效率、安全性较低, 故障不能及时排除。
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建立后, 为了保证电力调度实时监控任务的不中断, 监控主机分为两台, 工作方式为双机热备用, 同时, 监控系统还有两套工程师站:一套用于电网调度值班对各站设备的远程监视;一套用于对各站设备的远程操作、监控。电力调度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安全管理机制, 每台机器所能完成的任务、进行的操作可在线设置, 每个调度员只能在自己指定的机器上完成调度操作。人员根据工作性质分为不同的级别, 对应于不同的操作权限。人员级别可分为:系统管理员、调度员、操作员和一般用户。
电力调度系统具有110kV变电站、3803m高炉变、铸管变、烧结变、球团变控制子系统所具备的所有监控功能, 这五个变电所中任意一个监控系统出现故障, 甚至于完全瘫痪, 不影响电力调度系统网络的正常运行。
4 改造完成后达到的效果
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各种数据实时采集、分析, 并制成报表实时存储。计算机屏幕上直观地显示系统接线图, 实时显示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等各种运行参数、实时显示负荷曲线, 掌握负荷变化规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所有信号、各种保护动作信息, 操作人员的操作记录, 并将数据保存, 以供分析、统计时使用, 克服人工抄表时误差大、可信度低的缺点。
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当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后, 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均可以独立地执行本站电气设备所有操作, 保护。
可以在微机保护单元上对高压断路器直接进行分、合闸操作, 也可以在本站监控系统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监控画面对断路器进行远方操作。
具有故障录波功能, 可以进行事故分析和判断。
线路发生故障时, 其所在的变电所的后台系统能及调度中心均能够立即报警、提示, 使故障设备能够得到及时处理。缩短停电时间, 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具备操作票功能。能生成、打印操作票, 保证操作的安全、可靠。
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 精减变电站值班人员出来, 节约了公司成本。
结束语
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及电力调度的研制工程从2005年9月开始到2006年1月竣工, 共经4个月, 永通铸管公司完全依靠自身技术力量, 独立完成了该系统的设计、安装, 并在南京南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协助下完成了系统的调试工作。
该系统自投运以来, 未发生过一起继电保护越级跳闸事故和误动作事故, 高压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敏性等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保障了公司的安全供电, 为公司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持。
摘要:介绍了安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和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改造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保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改造
参考文献
[1]王远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场技术与运行维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自动化系统 篇2
基于高等院校的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
[摘 要] 介绍学院网络办公自动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了内外网络连接的方法,根据具体需求情况,给出相应的应用方案,对涉及到的有关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网络 办公自动化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学院的办公环境还相对比较传统,初步实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办公模式。最近几年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学院各部门的教学、科研、办公等各个环节的相互渗透,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办公状况
学院办公行政部门以及各系或多或少都建立了挂靠在学院网站下的独立网页。各个部门信息共享率低,办公效率不太理想。办公室行政部门发出通知、会议精神和文件等没有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而是通过人工方法,打印文稿一级级地传达。大概的工作流程还是通过费时、费力的电话及会议来完成。此工作方式现在效果不错,不过高效性无法达到。
随着学院改革发展上水平,提倡“低碳”节约型办学思路,可以利用刚刚改造好的高性能的校园网络,把校内信息共享给师生家长,真正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管理。
二、系统功能
根据学院的办公需求,系统至少应具备五个功能模块:
2.1信息管理系统(MIS)
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管理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主要指的是进行日常信息管理操作的系统,包括信息的发布、公文处理、文件管理和教学管理等。
2.2.网络应用
系统网络功能中包括各种的网络应用:收发电子邮件、浏览内网与外网网站、发布自己的公共信息以及与网内外其他人交流。所有这些都需要内网与外网之间通过相应的机制进行联接。
2.3行政事务管理
主要功能是对人事、财务、教务、后勤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其中财务管理当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2.4会议管理
主要功能:对公文、校务信息、简报、报告等文件批示进行数据库存储管理;提交参会人员名单、发送会议通知等。
2.5个人事务管理
包括:个人计划管理、领导日程安排、电话簿、名片簿等与个人管理功能。其中领导安排以简报、报告、请示、会议活动通知为根据,安排领导出差,会议活动等工作。工作安排由办公室统一协调,系统可方便地浏览领导近期的活动安排。
三、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网络结构上分为内、外部网两个部分,内部网主要用于学院内部各部门机构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处理;外部网主要用于学院与外部用户的沟通及信息的发布和采集。将整个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型的总体设计目标:建立一个以网络管理中心为中心,覆盖全院办公楼、教学楼和实验楼,各院系的通信枢扭。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系统网络不仅包括内外网常见的网络基础应用开发,如E-MAIL、WWW服务、论坛等,而且包括专用的应用程序开发,如前面的功能需求:信息管理系统(MIS)和其他的管理系统,相关的系统结构和实现方式各有不同。系统网络中的用户群不是很多,但是应用系统较多,为了保障系统网络安全,应该从网络连接设备、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当中着手相应的认证与授权。
根据部门关系和工作流程从逻辑结构上和物理结构上,合理规划逻辑子网、划分用户分组以及权限问题。数据需要保密的可以直接通过外网建立自身加密机制,开辟专有的数据通道,组件虚拟专用网络。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障整个系统网络正常运作的重要条件。
四、结束语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后,将为学院提供广泛的网络应用服务。主要功能有:文件服务、电子邮件、数据查询信息等服务。目前只有教务处的局域网已连接到了Internet上,教务管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由此,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必将大大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信息时代在重视网络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软因素。
参 考 文 献
[1] 吴华洋.高等院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现[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
[2] 王玉莲,亢临,李中青.学校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的设计思想[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 梁浩.一种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6
金融系统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探索 篇3
【 关 键 词 】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
TP311.52
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软件科学等先进技术及设备运用于企业各类办公人员的各种办公活动中,从而实现无纸办公和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最大限度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
随着银行体制改革方案的落实,金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由此产生的管理与运营上的变化,对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目标、思路、内容上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银行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开发技术和思路上必须适应新的需求。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银行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开发技术和思路上必须适应新的需求。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局限性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观念的问题,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认识不足。但是随着分布式组件技术、三层计算模式、工作流等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企业科学管理思想的日益完善,都为办公办公自动化系统迎来了新的挑战。由此产生的管理与运营上的变化,对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目标、思路、内容上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其应用背景由单纯地模拟手工办公环境的运用,向一个要求更高的电子化协同工作环境转化,这样就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打破部门界限的网络互动式办公作业环境;其次,办公自动化的理念有了新的定义,由原先作为行政办公信息化服务的概念,逐步扩大延伸到机关企业的各项业务管理环节,成为了银行运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再次,其外延部分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其中知识管理理念的渗透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要求现有的软件功能和表现能符合传统的MIS系统的要求,还要求具有更多的表现内涵。银行对办公自动化的要求日益提高,迫切需要一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并可以管理运作的软件平台,用该平台快速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和网络办公系统。
目前,基于.NET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自2000年6月微软宣布自己的.NET战略以来,.NET已经从战略组建变成现实。.NET带来了全新的、快速而敏捷的企业计算能力,也给软件开发商和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支持未来计算的高效Web Service开发工具。
作为银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说是一次办公方式的革命,是一种办公理念的更新,同时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建设一套实用的、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是银行发展的需要,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1. 通过O A 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办公效率,大大缩短公文流转及处理时间,实现公文、数据以及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2. 推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日常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和合理程序,为最终实现科学化管理、“无纸化”办公创造条件。
3. 促进领导、办公人员观念和工作习惯的转变、信息化知识与操作水平的提高,为今后建设与应用其他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4. 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公文处理的可追溯性,同事引入了远程异地办公技术,消除因出差等原因造成的对工作的影响。
5. 传统手工办公所有文件均采用纸、磁带、光盘等介质保存,而信息的流传往往以邮寄、 传真等方式,而采用O A 系统后采用了储存和工作流等技术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不必要的办公成本。
6. 有利于梳理和优化管理流程、摸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为未来的业务系统建设以及门户整合铺平道路。
我国的O A 软件经过从80年代中至今近2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提供面的辅助办公产品。在一些政府单位和企业O A 软件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在我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企业对于网络办公软件的需求逐年增加,出现了许多类型的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基于WEB 的网络办公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办公室部分工作逐步物化于各种现代设备中,由办公室人员与设备共同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平台方面,国内的办公自动化市场,呈现初百花齐放的状态,基于Lotus Notes和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平台的各式各样的网络自动化办公系统占有大多数市场。但因为它们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而硬件支撑环境要求也较高,所以实际应用环境中,受到很多制约,于是很多企业需要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和实际办公环境,定制办公自动化系统。
在开发技术分析方面,主要集中分为三大类:基于C/S结构的应用程序开发,结合C/S结构和Web技术复合应用程序,基于B/S结构的动态网页技术。上述开发技术都有各自优缺点。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系统 篇4
配电自动化在世界发达国家使用和发展的比较早, 而我国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 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脚步在不断地加快, 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基础, 保证了整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网络、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配电远方终端 (RTU) 组成。通信网络作为配电自动化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才能会使配电站正常的运行。现代通信系统分为无线通信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当电磁波的波长达到光波范围时, 被人们称为光通信系统, 其他电磁波范围的通信系统则称为电磁通信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对象具有点多、分散、具体、全面的特点,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要有稳定的通信通道, 才能保证将控制指令准确的传输到远程终端里, 配电自动化要和多个远程终端进行信息交换、指令传输, 所以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如果在现代化集中控制式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没有高质量的通信系统, 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2 配电自动化中的几种通信方式
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现场设备、和通信部分组成, 主站主要功能是负责整个系统的协同指挥作用, 通过通信传输得到现场设备的数据和状态, 与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得到正确结论, 并通过通信设备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指挥。现场设备对各相关设备进行检测和数据的采集, 将数据信息传输给主站, 再得到主站的命令指挥。通信部分是通过介质对主站和现场设备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各种测控功能都要通过通信来传递。通信系统用以完成信息传输, 现在的通信系统大多以电磁波的方式进行发送信号, 以空气为介质进行传播的, 而信源的作用就是将所要传输的信息转变为电信号的方式。现在基本都向数字信号方面发展, 由于数字信号具有抗干扰、可控性、保密性等特点, 但是由于数字通信的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在配电自动化设备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通信手段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 可分为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 无线电通信系统是利用无线电波在大气、空间、水或岩石、沙土等介质进行传输通信的。
3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模是很大的, 涉及的各方面知识是很多的很广的, 内部系统涉及的自动化装置多、终端数量多, 分布广泛。所以,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一个有效、可靠地通信网, 配电自动化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取决于配电网的规模和要求实现的具体希望水平, 配电自动化要具备以下特点:通信的可靠性、通信技术的经济性、可行性和使用维护的方便性、配电通信的实时性、通信系统的可扩充性、双向通信能力。
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来说, 在不同的环境下, 经过具体分析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所需的通信。主干网络可采用性能好容量大的光纤构成环网, 其它各支线由其它通信方式来连接, 然后在传送到主控中心。这种通信方式是现在人们普遍应用的通信方式。
4 配电自动化使用的通信方式
4.1 有线通信。
其特点是建设简单, 线路衰耗大, 频带窄, 容易受到干扰,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只能做近距离传输信道, 耗费的工时和资源较大。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4.2 载波通信。
配电载波系统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容易受到干扰, 由于载波通信时有盲区, 无法传送信号, 还有安放在户外的配电线载波设备的接地不便处理。配电载波有两种变形即脉动控制技术和工频控制技术, 都是利用电力线路作为信号的传输途径。
4.3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为通信载体, 光导纤维做传送介质的一种传输手段, 光纤通信与其他通信比较有以下优点:光纤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传输过程中损耗小, 光电隔离, 抗干扰, 组网方便、体积小。以光纤通讯为主网络, 在间隔中心主站比较远或测点稀少的地方, 辅以无线通讯方式或有线局域网的方式, 可能是现实比较理想的方式。采用不同的通讯方式, 容纳不同的通讯介质, 是经济公道的, 有利于普及。
4.4 有线载波。
有线载波方式是在两个终端之间使用调节器, 将信号调制后传输, 常用的MODEM是音频载波调制解调器, 是将数据信号调制成音频载波信号经电缆传输, 接收端再将音频载波解调为数据信号的方式。
4.5 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系统具有投资少、组网方便、便于安装、覆盖面积大的优点, 无线电通信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 传统的无线通信方式有:AM、FM、PM、无线寻呼等,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在应用中也有局限性, 在无线传输系统组网中, 有的由于通信距离太远, 或地形条件比较恶劣, 使接收场强比较弱, 形成盲区, 所以无线通信不适合高层建筑和多山地区, 在电磁干扰区域无线电通信也无法使用。
5 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及分布的特点, 通信系统大多采用多分级分布式网络结构, 由主线通信与分支通信相结合的方式组成。多级分布的通信系统的各级节点、数据量、性能要求不同, 选取的通信方式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结合环境地势的要求与经济性的考虑进行多种通信方式混合使用。通信系统是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部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性能, 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时应遵循开放性、先进性、经济性、兼容性等原则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在故障时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结束语
我国的电力系统经过了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 现在已经初具规模, 尤其是在高压输电网及调度自动化系统方面。在配电自动化通讯系统中, 以光纤通讯的自愈环方式为主, 辅以有线、无线等其它方式, 很可能是未来几年内配电自动化中通讯组网技术的主流。如今的人们离不开电, 如果停电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 所以保证人们的正常用电是很重要的。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多而复杂, 所以单一的通信系统有时无法满足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采取综合通信系统的目的在于能够保证通信通道的正常使用, 使配电自动化系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永辉.郑州电网计费及线损在线监控系统[D].郑州:郑州大学, 2010.
[2]苏剑.停电不再长久-配电自动化提高了可靠性[J].农村电气化, 1997.
[3]胡宪泽.贵州市北城区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 2001.
[4]徐金龙.基于有限电视网的配电自动化通信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5]阎鲁.配电自动化及分布智能控制的应用[J].江西电力, 2000.
自动化系统 篇5
2011年3月正式加入昊天公司大家庭来,我主要负责网络管理和电脑维护工作,几个月来,在没有人交接工作的情况下,克服了前任同事遗留下的诸多问题以及环境的磨合,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在工作资源不足情况下,勤奋踏实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也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渐渐的融入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中,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现将下一年多的工作计划等作如下汇报:
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日常的维护,此项工作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管理、采购申请、并保证计算机相关网络产品的正常工作,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及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防治机器及整个网络被病毒攻击,及资源共享设置等。并每天进行防火墙和软件维护,数据安全的保密维护来维持网络正常运作。
行政办公、人力、财务等以工作流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正在由OA发展为现在的“协同办公系统”。特别是对集团企业而言,涵盖了集团、子公司经营管理的大量流程,如办公室相关的审批流程、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促销管理、项目申报管理、安全管理等。
OA协同办公系统应用情况:,现在OA协同系统处在于刚建立的系统状态,很多协同审批流程不能完成理想的办公环境,还在不断改善系统的不足。下面是OA系统的工作计划:
1、工作主要维护OA系统内的肇庆协同办公的用户信息、协同工作维护、电子邮件的点对点发送维护,工作权限维护和系统使用培训等工作。
2、提供新旧员工的OA培训,每有资料更新或系统升级后,进行初次和更新培训,逐渐实现公司企业“无纸张”办公化系统。
3、在协同审批的这些流程的应用方便了业务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收集了大量文档数据,记录了谁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或者服务,如何得到这些信息或者服务,如何深入挖掘各种有效信息资源。本人认为,可以对以下这些问题进行量化,并利用对流程进行分析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运营需求:
流程的复杂性: 统计每个流程的环节数,如果流程的环节过多,很容易出现“人人都签字、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看需要的疗程去改善流程的数量和环节,便流程处理简单化更流畅,提高工作效率
4、协同审批流程现今只能实现查阅、审阅的功能,系统只有实现在一个审阅环境内工作,审批工作需要完善系统上能把整个审批流程实现一同审阅,修订,复核等功能的环境使用。
5、协同系统的工作的通知公告内容,会议纪要的公司项目里面,必须建立起‘肇庆昊天会议纪要’的公司项目选项,将来肇庆昊天公司工作汇报、会议记录,重要通知必须要在该项目正常发布,需集团系统管理员来完善这模块。
在发起审批协同工作人员,审批流程的上下级审批人得权限不完善,须要改善每个流程的跳级审批,发布后到达下一级审批人签收后就查阅不了审批流程到哪一级,起不到追踪审批文件作用;造成多个审批流程在发布或者到达某一级审批后没有跟踪到位,计划把权限放开让每一级的审批人员去跟踪并可查看。
EAS系统应用情况:
EAS系统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财务会计,销售管理、租赁招商四个模块内容。系统中人力资源实现了集团、公司的组织架构的管理及人事事务处理的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应用在日常财务核算的业务处理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对接、销售管理系统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并与财务客户信息同步和销售日常业务流程规范及优化。
2011年开始使用EAS系统,工作计划内容如下:
1、工作主要维护在人力资源的事务处理、人员资料录入并维护、集团和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等维护工作,销售系统管理中的销售预售和租赁管理,财务会计系统中所有账目管理录入,完整把公司资料数据逐一录入
2、定期对各部门员工进行EAS使用方面的知识培训,方便大家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效率。
3、而EAS系统数据中,因新旧软件的数据出入不一致,以致与生成的所有报表、科目凭证、各种基础辅助账也甚然不同。逐一把公司集团的整体数据录入到EAS系统中,实现数据实体化。
自动化系统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系统;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96-0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以及优质的运行,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系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因此,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水平,不断增加电力系统低于事故的能力,使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手段科学化和先进化,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不断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继电保护作为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重要手段,也突破传统模式,不断探索革新。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便开始了对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各个高校也相继开始了对不同原理和不同型式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最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的是在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保护装置的应用为我国继电保护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现在的继电保护与从前相比较在意义上与手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原本仪表检测、事故信号等单一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要手段的自动化管理模式转变,除了提升系统安全保障力度之外,在安装、调试、操作上也简便许多,还能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管控目标。现代化的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先进,功能强大,可靠性非常强,为相关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无数便利。当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继电保护的运行环境尚未完全改观,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漏洞,现代化电网对继电保护的高要求也促使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必须不断完善,提升管理水平,弥补管理漏洞,这有利于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性能,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管理和监控。由于电力产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对继电保护现状的探索和研究,不管我完善电力系统相关的安全管理,对于经济建设和发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二、继电保护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化
随着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基本的保护职能外,还需要对故障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和存储。强大的通讯能力和快速的数据信息存储以及保护装置与其他控制装置和调度设备的信息需要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联网,这就要求继电保护装置不仅仅是保护还要具备计算机的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和微机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总趋势,在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在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思考如何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和微机化,从而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2)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与继电保护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电力系统的计算速度人工智能网络的神经网络是运用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在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上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解开这些线性问题十分简单。其中如遗法算法、模糊逻辑和进程规划等在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上也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技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继电保护技术中一些常规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办法。
(3)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大的通信手段,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的发展。继电保护的作用指是切除和预防故障,缩小故障带来的损耗,几点保护装置在处理故障信息时,受到的故障信息数据越多,对故障的性质、位置及和故障位置的距离才能判断的更准确,这是相对于一般非系统保护下,实施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的最大好处。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化后,继电保护能根据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故障数据的数据分析,自动生成保护原理和规律,从而实现保护装置的自适联网设备,提高保护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微机保护网络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可以大大提高保护设置的性能与可靠度,实现这种微机保护的条件就是将全系统的各个设备的保护装置用PC机进行网络连接,从而实现各个主要设备问的数据共享和分析比较,用这种保护网络化对电力系统的几点保护进行自动化管理和监督。
(4)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
将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保护设备的旁边,将保护设备中所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电脑主控室,从而实现对系统的保护和对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数据分析和控制。实现了继电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计算机化和智能化,继电保护装置就相当于是一套多功能的、高性能的PC机,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智能终端控制和监督平台,因此,每一个保护装置都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系统运行中的故障和信息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和信息从送到网络监控中心和其它保护装置系统中去。
三、总结
目前,虽然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及其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继电保护装置计算机化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智能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将会极大的成都的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及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以促进电力系统更加的安全可靠的运行,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为电力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明.浅析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存在问题与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11):124—125
[2]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103—104
[3]逯林.浅谈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运用及创新[J].轻工设计,2011(1):67—68
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篇7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趋势
引言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直接为电网运行服务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包括在此系统运行的应用软件。是在线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生产运行人员提供电力系统运行信息、分析决策工具和控制手段的数据处理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和经济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柱手段之一。随着电网不断的发展, 电网的运行和管理需求在不断地变化, 要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 作为重要支柱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要适应电网需求的发展。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 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 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 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 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5) 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 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 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 (自动发电控制) 。 (2) 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 例如从EMS (能量管理系统) 到DMS (配电管理系统) 。 (3) 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 例如SCADA (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 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 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 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 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 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 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 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 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 例如MIS (管理信息系统)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 (Computer) 、控制 (Control) 、通信 (Communication) 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 (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 的统一体, 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 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 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 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 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 (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 的动态大系统。 (2) 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 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 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 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 多机系统中的ASVG (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的自学习功能等。
2.2 FACTS和DFACTS。
2.2.1 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 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FACTS) 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 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 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 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 (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 进行调整控制, 使输电更加可靠, 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 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 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2.2 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 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 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 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 ASVC的调节范围大, 反应速度快, 不会发生响应迟缓, 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 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 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 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2.2.3 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 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 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 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 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 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2.3 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和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2.3.1 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
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监测手段主要有侧重于记录电磁暂态过程的各种故障录波仪和侧重于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 (SCADA) 系统。前者记录数据冗余, 记录时间较短, 不同记录仪之间缺乏通信, 使得对于系统整体动态特性分析困难;后者数据刷新间隔较长, 只能用于分析系统的稳态特性。两者还具有一个共同的不足, 即不同地点之间缺乏准确的共同时间标记, 记录数据只是局部有效, 难以用于对全系统动态行为的分析。
2.3.2 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是新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与原有SCADA的结合。电力系统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测系统, 主要由同步定时系统, 动态相量测量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信号处理机四部分组成。采用GPS实现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 为相量控制提供了实现的条件。GPS技术与相量测量技术结合的产物--PMU (相量测量单元) 设备, 正逐步取代RTU设备实现电压、电流相量测量 (相角和幅值) 。
电力系统调度监测从稳态/准稳态监测向动态监测发展是必然趋势。GPS技术和相量测量技术的结合标志着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监测和实时控制时代的来临。
自动化系统 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铁路建设高速发展, 大批新型车站、车库陆续投入使用。为保障国家财产及旅客的安全, 这些新投入使用的车站及各类附属建筑均安装了现代化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甚至新型的高速动车组也配备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今后无论是车站巡警或列车乘警, 均应熟悉这些火灾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及操作方法, 这样才能在发生火灾时正确启动系统。
对警察院校来说, 如何使学生既能充分理解火灾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原理, 又可以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要求, 以符合新的岗位要求, 便成了今后消防管理课程的又一重点。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火灾自动化系统的教学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 特别对警察专业的学生而言, 实践甚至比理论更为重要。因此, 建立适合的火灾自动化系统操作实训场所,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 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系统运行原理。
2 火灾自动化系统操作实训室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2.1 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 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形式。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的规模、使用性质及防护等级等选择恰当的报警系统。但是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复杂化及报警系统的快速发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结构和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 很难精确地划分出固定的模式。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将三种形式相结合, 即设计人员可任意组合设计成自己所需要的系统形式, 既可以是区域报警系统, 也可以是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建筑中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是预防火灾的蔓延,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 满足建筑物防火安全方面的要求。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 通过现场设置的感烟、感温、燃气、火焰、空气采样、缆式线型感温、红外光束感烟、双波段图像等各类探测器, 消防控制室可在第一时间接收火灾报警信号, 并同时接收水流指示器、检修阀、压力报警阀、防火阀、排烟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等现场设备的动作信号, 对火灾事故进行预测、报警且及时处理, 避免火灾事故的出现或蔓延, 缩短火灾事故的处理时间, 尽量减少因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行状态 (含运行数据) 以报表或图形的方式显示、保存, 以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 为科学化管理打好基础。
2.2 自动报警系统主要选用的产品性能
为了使系统运行时具备更好的兼容性, 且后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本实训室自动报警系统主要设备均选用同一品牌的相关产品, 具体介绍如下:
火灾报警控制器选用海湾公司JB-QT-GST5000联动型, 其主要特点是琴台式, 最大容量可扩展到40个242地址编码点的回路;大屏幕汉字液晶显示, 含打印机及一块128点总线制操作盘。
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JTY-GD-G3) 属于智能型仪器,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内置单片机。
点型差定温火灾探测器 (JTW-ZCD-G3N) 属于智能型仪器,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内置单片机。
手动火灾自动报警按钮 (J-SAP-8402) ,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含电话插孔。
总线制固定式消防电话分机 (GST-TS-100A) 与总线制编码消防电话专用模块相匹配, 含固定座。
火灾声光报警器 (GTS-HX-M8502) ,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具有外控输入控制触电。
总线制编码消防电话专用模块 (GST-LD-8034) , 属于编码型仪器, 含插座。
编码消防广播模块 (GST-LD-8305) , 用于正常广播与消防广播切换,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编码单输入模块 (GST-LD-8300) 采用电子编码技术, 可接收设备常开或常闭输入信号。
多线制控制盘 (LD-KZ014) 最多可控制14路设备, 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对于需启、停的双动作设备, 最多可控制7路。
消防电话主机 (GST-TS-Z01A) 包含在总线制通信系统中, 可迅速实现对火灾的人工确认, 及时掌握火灾现场情况及进行其他必要的通信联络, 指挥灭火及恢复工作。
GSTCRT彩色显示系统用于火灾报警及联动设备的管理与控制以及设备的图形化显示。各CRT之间可通过局域网、普通电话线、RS232等方式进行联网, 可接收、发送显示设备的异常信息及主机信息, 从而实现火灾报警系统的远程监控功能。
2.3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实训室的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1998) 及其他相关规范进行。期望达到如下设计功能:
(1) 触发部分:在学生实训分布台, 学生可通过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 自动触发火灾信号, 联动自动灭火、自动排烟等消防系统;也可以通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触发以上报警系统。
(2) 报警部分:接到火灾信号后, 系统可通过安装在学生实训分布台的火灾声光报警器自动报警, 以显示火灾信号的触发状态;也可通过消防广播系统向各学生实训分布台广播火灾情况。
(3) 通信部分:总控台与学生实训分布台通过消防电话总线连接, 学生通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上连接的分布电话可与总控台进行通话。
(4) 显示部分:学生实训分布台与总控台均安装CRT显示器, 各显示器间通过RS232通信二总线连接, 主控台上CRT显示的火灾报警位置、自动灭火系统的联动启闭情况、自动排烟系统的联动启闭情况、系统故障情况等均可在学生实训分布台的CRT上同步显示。
(5) 总控部分:总控制器接收到火灾信号后, 可自动启动火灾灭火系统、自动排烟系统, 且各分布台上的火灾声光报警器开始进行工作;同时还能够以手动的方式启动上述设备开始工作、停止和复位。手动控制学生实训分布台上设备的启闭, 记录学生实训分布台及总控台的操作, 以监控整个系统的故障情况。
2.4 报警系统设计图
参照以上使用要求具体设计的系统如图1所示。图中ZG为总线隔离器, DH为消防电话, BJN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GT为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WT为点型差定温火灾探测器, BJF为火灾声光报警器, SGBJ为自动报警阀, GB为广播音响, PLB为喷淋泵控制箱, PFJ为排烟风机控制箱。
3 实训实现目标
学生通过本实训室可完成以下实训科目:
(1) 通过演示学习消防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
(2) 学习消防报警控制系统的接线练习。
(3) 对消防报警系统进行故障辨别与处理。
(4) 实际观察不同探测设备的优缺点。
(5) 实际接触电子编码设备, 并自己动手进行编码。
(6) 进行实际火灾中自动报警设备的使用演练。
4 结束语
本实训室设计以消防理论为依托, 尽可能地展现工程实际, 较全面地涵盖消防系统的主要内容。学生可通过丰富的实训科目演练, 对消防系统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 并能够熟练地使用自动化消防系统;对部分消防系统故障具备一定的检修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训中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摘要:为使公安院校消防管理的实训课程更贴近实战, 本文结合本校自身特点设计了分布式火灾自动化系统操作实训室的自动报警系统。通过介绍实训室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的设计原理, 阐述其所能实现的实训内容及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实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分布式,自动报警系统,实训
参考文献
[1]GB 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8
[2]杨婉, 王奇, 冯光灿.多用途火灾自动报警消防系统的研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3 (3)
[3]孙萍, 张淑敏.建筑消防与安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自动化系统 篇9
关键词:牵引变电所,通信系统,光纤,无线通信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牵引变电所作为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 完善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可靠供电的重要保证。系统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通信是否符合自动化的要求, 它起着设备与自动化联络纽带的作用, 担负着信息的处理、命令的发送和返回以及所有数据的传递。因此, 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对牵引变电所的通信系统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1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现状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换, 另一方面是变电所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目前牵引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 存在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多样性、通信媒介多以屏蔽电缆为主、通信设备没有备用等问题。
2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优化
2.1 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要求
(1) 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
(2) 很高的可靠性。
(3) 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4) 双向通信能力。牵引变电所系统需要具备双向通信功能, 来完成数据的上传和控制命令的下达。
(5) 使用维护的易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2.2 优化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有线信道
2.2.1 将所有电缆、网线等传输媒质更换为光纤, 以达到以下传输效果:
(1) 容许频带很宽, 传输容量很大, 传输速度快。光纤是至今为止传输速度最快的传输介质, 能轻松达到1000Mbit/s。
(2) 损耗小, 中继距离长, 适合长距离传输。
(3) 体积小、重量轻、可绕性强。
(4) 输入与输出间电气隔离好,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5) 泄漏小, 保密性能好, 无串音干扰。
2.2.2 光纤单网改为自愈双环结构
正常情况下, 简单的光纤单环路方式可靠性很高。数据传输需要接在环上的每一个节点, 如果某处发生故障, 容易引起通信中断, 使得整个光纤环流被破坏。采用自愈双环结构, 则可将环形网络完善, 虽然以牺牲冗余度为代价, 但这种结构具有高速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通信具有自愈能力。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可靠性, 可采用双环通信网, 互为备用。
2.3 为牵引变电所通信系统建立无线通信应急通道
光纤通道需要庞大的建设费用、维护困难以及不便于复用和复接, 全面推广代价非常大,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通信站点, 专用光纤通信网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 需要建立无线通信应急通道。一但出现通信光缆故障时, 启用无线网络通道, 确保数据不因外界干扰而导致数据传输中断, 影响调度控制中心监控。
2.3.1 应用GPRS网络建立应急通道
GPRS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业务,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了高速率数据传输。GPRS具有全双工运作, 间隙收发, 永远在线, 只有在收发数据时才占用系统资源, 以数据传输量计费等特点。GPRS网络的核心层采用IP技术, 可以实现与IP网等网的互联互通, 底层可采用多种传输技术, 这使得它较易实现点到点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
除此之外, GPRS还具有以下优势:
(1) 信号覆盖范围广。
(2) 数据传送效率高。
(3) 通信质量可靠, 误码率低。
(4) 扩展性好。
(5) 设备维护上更容易实现。
(6) 支持多种协议:如X.25协议、IP协议。
(7) 系统抗干扰能力强。
当然, 应用GPRS作为应急通道也有其缺点, 比如需要采取加密措施。GPRS网络系统是在互联网中进行数据传输的, 某种程度上已经暴露给无数的网络用户, 而牵引变电所与调度控制中心的通信数据必须加密, 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安全可靠。
2.3.2 应用LTE网络建立应急通道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各种更先进的网络不断出现。LTE网络, 它是3G的演进, 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 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 有着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 减少了等待时间、降低了系统延迟和运营成本。全IP承载, 更易维护;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可以灵活配置1.25MHz到20MHz多种带宽。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 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有的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上, 为了使通信数据传输更加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 可以使用光纤作为有线信道的唯一传输媒质, 并使用目前我国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建立无线通信应急通道,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如果能在高速铁路牵引所、亭内推广, 将能进一步保障高速铁路安全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钟章队等.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R)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龚静.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自动化系统 篇10
随着变电站、厂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量嵌入式智能装置(微机继电保护和自动化测量监控装置)在变电站、厂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智能装置的应用,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但同时也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嵌入式系统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实时性及内存受限、I/O通道少、测试工具昂贵、与硬件紧密相连等,使得这些智能装置的开发、测试都很困难。目前电力系统智能装置测试主要以手工为主,即使开展了自动化测试,也仅仅用于生产环节的硬件检查,测试功能比较简单固定,且只能用于某特定装置或系统[1,2,3]。
本文针对智能装置测试的现状,重点对测试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用化、实用化的智能装置测试方案。
1 嵌入式系统仿真测试环境概述
嵌入式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应用为中心,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等智能装置均属于典型的嵌入式系统。由于嵌入式系统的专用程度较高,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因其可能出现的失效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要求对嵌入式系统包括嵌入式软件进行严格的测试。嵌入式软件测试是一项非常复杂、耗时的工作,因为嵌入式软件测试既要考虑软件本身,还要考虑软件与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的集成,同时还有条件苛刻的时间约束和实时要求,以及其他与性能相关的要求。利用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ESSTE),组建实时仿真系统,对实时嵌入式系统软件进行自动化、实时、非侵入式的系统测试是目前国内外测试实时嵌入式软件公认和行之有效的方法[4]。
在测试过程中引入自动化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是一种非常实用高效的方法。自动化测试能使测试用例多次运行,具有可重复性; 而且能完成手工测试由于时间或运行环境而无法进行的测试,保证了测试的完整性;此外,自动测试还能保证当测试软件的功能扩展时测试用例也随之扩展,具有可扩展性。它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测试过程的干扰,排除测试的随机性和盲目性,降低冗余,减少遗漏,可提高测试效率和保证测试的可靠性[5]。
本文针对智能装置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测试系统TestCenter,它利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组成智能装置的实时仿真环境,利用主控计算机解释执行测试脚本,测试脚本控制分布式计算机执行具体仿真测试任务并收集数据,测试脚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测试结果的判断,从而实现自动化测试。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架构设计
目前仿真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大体上分为2类:单机平台和分布式平台。 单机平台系统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在实时仿真测试领域中,由于系统功能要求十分复杂,大多采用分布式的仿真系统。分布式结构将测试系统的任务、功能根据不同的实时性要求分配在不同主机上,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并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6]。
本测试系统TestCenter采用分布式平台架构及“一主多从”模式。宿主机模块主要实现控制部分:测试脚本的生成、管理、执行及测试报告生成等。从机模块具体模拟测试环境,实现某项具体测试任务。从机模块通过对应的主机接口——动态链接库(DLL)文件提供功能函数形成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库,供主机测试脚本执行时调用。从机模块与其主机接口DLL库文件之间通过网络实现命令下发、数据回传。
系统具有可扩展性。系统若要添加某种测试功能,只需编写从机模块及对应主机接口DLL库文件形成接口API函数,测试脚本调用其相关API函数实现对应功能模块测试。目前已实现的从机模块有:网络IEC 60870-5-103(以下简称103协议)客户端模块、博电PW30测试仪模块、南瑞继保HELP2000测试仪模块、网络103协议虚拟装置模块等,即将增加的模块有IEC 61850客户端模块、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模拟器模块。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2 系统组成
2.2.1 宿主机主控模块(TCHost)
TCHost作为主控模块,其结构如图2所示。
TCHost主要任务是:用户命令接口,系统配置,测试用例及测试方案生成,测试脚本编写,测试过程监控,从机模块管理,测试结果分析和处理,测试报告文档生成。TCHost为方便用户使用,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TCHost还负责测试脚本的管理和测试环境的配置部署。同时监控测试执行的状态信息、收集测试结果并对整个测试的流程和通信进行统一管理。
2.2.2 从机执行模块(TCAgent)
作为测试执行器,TCAgent负责与被测目标机进行交互。主控节点不与目标机直接交互信息,所有的信息都必须经过TCAgent转发。TCAgent的任务主要包括:目标系统配置;解释测试脚本,对数据进行仿真处理;生成激励信号,驱动被测软件运行;接收被测软件输出数据,上送至宿主机主控程序,供实时比较使用。例如本系统设计的网络103协议模块,它负责收集被测装置的网络103协议的主动上送数据(遥测等),将其返还给主控程序;同时负责执行主控程序下发的网络命令,如定值下装、遥控操作、对时、通用数据读取等。
2.3 测试流程
本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测试流程框架,包括测试开发流程和测试执行流程。测试开发流程主要工作为:编写测试用例、提交测试用例、录入测试用例库。测试执行人员的主要步骤包括:①配置部署测试环境并测试模块初始化;②定制测试任务,选择测试脚本;③执行测试脚本;④测试模块结束,恢复被测前状态,生成测试报告;⑤将测试结果及报告通知相关人员。
测试流程如图3所示。
3 关键技术实现
3.1 脚本语言
测试脚本是实现测试自动化的重要部分,脚本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自动化测试软件的效率和开销。测试脚本化可以减少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软件测试的可维护性。同时,脚本语言可移植性好,可提高脚本代码的可重用性及测试的可重复性[7]。
本测试系统采用Python作为测试脚本语言。Python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性通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糅合了简单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特别适合用于快速原形设计和混合语言编程开发,以及各种语言模块之间的集成与粘合[8]。
在测试系统中充分利用C++与Python的各自优势。使用脚本语言实现测试用例,充分发挥脚本语言简单而又强大的控制功能,使开发测试脚本的效率大大提高。用C++开发系统程序TCHost、TCAgent及复杂灵活的人机界面,可实现复杂的逻辑运算,整个系统运行速度快、效率高。为此,本系统中TCHost主控程序内嵌了一个Python脚本解析器,用于解析执行测试脚本。在测试脚本执行时,Python程序通过其ctypes库调用从机模块接口DLL(C++语言开发)。这样充分利用了脚本语言和系统编程语言的优点,达到提高开发效率、增强程序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的目的,实现Python 与 C++的完美融合。
3.2 通信方式
嵌入式软件测试系统作为实时分布式系统,其通信性能必须满足一定要求。经过分析,自动化测试系统按层次可以分为2层:控制层及测试层。控制层主要为TCHost与TCAgent之间的通信,包括系统的配置部署、接口模块与从机模块间的通信,以及对主控模块及从机模块的监控。测试层主要是仿真环境与被测系统之间的通信。根据测试系统对通信实时性要求的高低,分成以下3个等级:
1)高等级。
例如测试层通信,也就是装置与其仿真环境间的数据交互,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高,必须严格按照现场的通信方式进行模拟,例如网络103协议客户端模块、串口103协议模块。本系统直接应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变电站厂站后台监控软件的通信协议接口,可最大可能地逼近现场运行环境。
2)一般等级。
例如主机脚本执行时与从机模块间的交互通信,实际为PC机之间的点对点通信。其要求是可靠性高,实时性可低一些。为此,本系统采用Windows 命名管道通行方式,可以屏蔽底层可能出现的网络端口冲突问题,且易于编程。
3)低等级。
例如系统监视、部署。这里要用到广播通信,且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均不高,采用Windows 邮槽通信方式,也可屏蔽底层可能出现的网络端口冲突问题。
以上通信分类使测试平台的软件体系结构变得层次清晰,功能分工更加合理,满足了测试系统对数据传输可靠性的不同要求。
3.3 开放式接口
作为通用化的测试系统,为了尽可能扩大测试范围,适应不同类型的被测装置和装置不同的功能模块,TestCenter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与接口设计。TestCenter没有规定各TCAgent的内部具体实现方法,仅仅定义了TCAgent接口必须具备的2个输出API函数,即初始化函数Init()、终止函数Exit(),用于此模块的初始化及模块终止后清除并恢复现场环境的工作。其他输出API函数没有特殊要求。
例如对于IEC 61850模块,设计IEC 61850接口程序并完成初始化函数Init()、终止函数Exit(),其他功能(如定值下装、SOE读取、遥控等)按需要设计对应的输出API函数即可。系统甚至可设计2套可互换的从机模块,它们之间完全独立,只要接口一致,在测试用例中两者就可替代使用,例如本系统先期开发的南瑞继保HELP2000测试仪接口、博电PW30测试仪接口,它们在本系统某些测试用例中可替换使用。
4 典型应用及效果
本系统的典型应用及效果有以下几点:
1)发现人工测试无法发现的软件错误。
例如该测控装置的遥信分辨率,说明书规定为2 ms,因人工测试受条件所限无法验证,通过脚本控制HELP2000模块开出,改变遥信变化的间隔时间,发现实际遥信分辨率在3 ms以上。
2)测试效率提高。
以前一种型号装置人工执行完整的系统测试需要1星期,现在使用工具可缩短到1 d左右,且不会遗漏测试用例。针对国内装置程序版本较多的情况,该系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质量。
通过案例应用可以看出,该系统可对保护测控装置各模块进行闭环仿真测试,有效发现系统及功能模块存在的缺陷,提高了测试效率,解决了保护自动化装置的系统测试难题。
5 结语
本文对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通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实际应用表明,该自动测试工具的应用能将测试人员从单调、繁琐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了测试人员的创造性,提高了测试质量与效率。
摘要:微机保护、测控等智能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自动化测试及仿真测试环境的概念和基于此基础上的智能装置通用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模拟装置运行环境;采用脚本技术,可实现自动化的回归测试;采用开放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提高电力系统智能装置的测试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智能装置,自动化测试,仿真测试环境,测试脚本,分布式系统
参考文献
[1]阎常友,李兆成,范琦,等.分布式向量监测系统单元测试软件的开发.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9):53-55.YAN Changyou,LI Zhaocheng,FAN Qi,et al.Testingsoftware of a sampling unit in the distributed phasor monitoringsystem.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9):53-55
[2]李国杰,张丹,姬希娜,等.变电站子站设备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的开发.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5):26-29.LI Guojie,ZHANG Dan,JI Xina,et al.Development ofconformance test system for substation equipmentcommunication protocol.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Systems,2006,30(15):26-29
[3]李娟,焦邵华,肖仕武,等.异地多端电力系统实时闭环仿真测试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0):97-100.LI Juan,JI AO Shaohua,XI AO Shi wu,et al.A multi-terminaland close-loop power systemreal-ti me test si mulator at differentsubstations.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0):97-100
[4]刘斌,高小鹏,陆民燕,等.嵌入式软件可靠性仿真测试系统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26(4):490-493.LI U Bin,GAO Xiaopeng,LU Minyan,et al.Study onreliability si mulation testing system for embedded software.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0,26(4):490-493.
[5]李刚毅,金蓓弘.自动化回归测试的技术和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186-189.LI Gangyi,JI N Beihong.Techniques and realization ofautomated regression testing.Application Research ofComputer,2006(2):186-189
[6]吴安怡,吴际,陈金刚,等.模型驱动的分布式测试执行自动化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3(10):101-104.WU Anyi,WU Ji,CHEN Jingang,et al.Research andi mplement on model driven distributed test executionautomation.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2004,43(10):101-104.
[7]殷永峰,王轶辰,刘斌,等.实时嵌入式软件测试脚本技术研究.计算机工程,2003,29(1):118-119.YI N Yongfeng,WANG Yichen,LI U Bin.Research on testscript for embedded real-ti me software.Computer Engineering,2003,29(1):118-119.
自动化系统 篇11
【摘 要】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意义非常,不论是人类的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产资源的不断提升,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人类对水资源的处理历史悠久,可以追朔至两千多年以前,但是一直以来这种处理方法都仅仅局限于小规模、家庭为主的水处理工作中,而面对大型供水企业的生产处理就显得有些无力了。为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供水企业传统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并提出有关改造思路。
【关键词】供水企业;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计算机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自来水供应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内各地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水厂,同时也有很多的水厂在扩建和改建当中,通过系统改造和处理我们不仅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更是符合了我国未来国情发展需求。当然,与新建水厂相比较,传统的供水系统改造技术是一个难度更大、更为复杂的工程。这主要是因为水厂改造工作中新旧技术结合难度大、新旧设备的共用繁琐、磨合期较长等,但是它在建成之后可以成功的解决各种难题,且减少新建水厂所消耗的各种费用,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在当前的工程施工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对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改造工作进行研究,以保证其工作效率的发挥。
1.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
供水企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在不断的钻研和革新,不断的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其工作效率、生产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时至今日日产百万吨以上优质自来水的超大型水厂早已经屡见不鲜。但是维持如此大规模的水厂运行且需要保证出水质量,对处理工艺和自动化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水厂的生产技术一般都是经历了上百年才成熟的,其基本上都是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进而消毒的系统化处理技术。在水厂的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采用通常都是以铝盐、铁盐为主的,是利用凝聚原理将原来水质中存在的各种悬浮颗粒进行处理,然后在采用沉淀法进行过滤和消毒,从而进行优化。在近十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进水里了的发展,各工艺逐渐完善,使得原来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给水自动化系统起步晚
我国给水自动化系统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技术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供水标准显著较低,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用水量的增加,传统的给水自动化处理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现象,因而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改进和处理工作。
1.2设施问题
在原先的水厂给水自动化系统中,大多数的一级泵站因为远离水厂而采用了无线电通信传播技术,其他各个泵站都是采用环境的光纤来相互连接的,在这个时候因为当时光纤技术的不够科学,造成了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兼容性差,没有提供集成接口,这就造成了在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中存在着工作上的漏洞,同时更是不存在专门的管理程序,为此在施工建设中有必要对这种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1.3人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水企业自动化建设已经有原有的企业业务信息化逐渐转换成企业信息流的自动化管理,即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供水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企业供水系统中相互孤立的环节有机的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集成,最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简化,让企业供水系统各环节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为整个供水系统的管理自动化提供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2.新老异构系统的网络集成
新系统要兼容集成老系统,就必须要做到与老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这样才可能从老系统中获取数据和控制老系统。但是老的PLC系统采用专有光纤环网,并不提供对其他标准网络的接口,其驱动程序只对上位机应用提供DDE接口。而且随着PLC的停产,相应的文档也难以查找,这给两个系统的网络直接互通带来了困难。一般情况下,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建立能够和两种网络都连通的网关来实现互通。本系统即是采用这一思路:在上位机上开发网关软件,实现两个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也就是将A(B)网的数据包转换成B(A)网的数据包使之在B(A)网上传播。上位机同时与这两个网络相联接,分别在两者中读取、写入数据,在将两套网络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监控网络的过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这种同时、大量的三方通信,能否良好、稳定、持续地运行,是整个系统成功的关键。以目前工控机的性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实践也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出于对整个系统的后续性和柔性考虑,在一期系统的光纤网络瘫痪或损坏后,上位机网关软件应能分别实现各车间一期系统PLC和二期系统的互联互通,从而保证整个监控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供水企业自动化系统改造中的异构系统集成工作要点
供水企业的各类业务数据呈现多源、异构特性,从而导致业务系统集成时,面对大量数据却不能高效甚至无法利用的困境。因此,要实现供水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与整合,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首先,集成系统应该共享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使得各类基础地理信息和专业业务信息具有通用的表达方法。其次,设计一个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向上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透明读取与访问,向下屏蔽数据的具体存储格式,从而可以借助数据之间的联系,无障碍地实现数据的统一发布,支持异构数据的查询、浏览、更新与维护。
3.1面向供水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统一数据模型
当前,供水企业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是对现有专业信息的直接映射和模仿上的简单结构化表达,但其在数据结构、字段规则、内容构成、存储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特有的定义与表达规则,即使是同类型数据在不同系统中也有很大差异。例如,供水企业中的一只水表在管网中侧重空间位置与管网的分层管理,而营业收费系统则关注水表用户的收费信息管理,两套系统中水表的字段在构成与表达意义上均有较大不同。所以,供水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与整合需要一个以管网数据为基础的统一数据模型,通过数据交换协议与访问规则,屏蔽数据访问的复杂性,支持数据透明的共享与交换。
3.2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
基于以上统一数据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将供水企业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中异构、非空间的行业数据与以空间数据管理为核心的管网数据进行映射和整合,以便实现水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对内完成数据的提取、剔除和聚合,对外实现数据的发布与交换,设计了一个独立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同时,子系统还必须具有如下特征:(1)有足够的健壮性,以适应大多数的应用环境,有足够强大的容错性能;(2)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以后的需求、应用扩展预留接口。
4.结束语
异构系统之间的网络、数据集成问题是旧系统改造的瓶颈所在。本文阐述的设计思路扩展性强、成本低廉、实现简单,在自来水厂成功实施,自动化系统自投入运以来,运行稳定,节约设备投资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甘早斌,李志欣,彭彬.多异构系统集成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10).
[2]罗维平,向阳.PLC监控系统在自来水厂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04).
[3]解智.水厂水处理自动化控制系统[J].现代机械,2003(03).
自动化系统 篇12
1 PLC控制系统综述
(1) 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PLC控制系统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输入输出模块、工作方式、编程器、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
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 就是通过控制开关来实现程序的顺序控制。PLC系统简单来说, 就是一个可编程序的控制器, 通过编制各种控制程序, 使得控制化工的工艺能够广泛应用于多机群、单机中, 能够闭环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流量、压力等工艺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生产的流程都在预期最佳的工艺指标上, 从而使得动力以及原料方面的消耗降低,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从而使得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将其寿命得以延长。
(2) 系统的功能PLC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两个, 数据的采集和顺序控制化工工艺流程。
数据的采集主要表现为,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动化化工控制系统的要求, 自动将模数的精度、采样模块以及自动化的扫描周期速度等进行适宜的转换, 并且为了能让操作人员及时掌握机组的运行状况, 进一步通过曲线、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将采集、处理的相关模拟量等的生产流程信息, 实时通过上位机配备的液晶显示屏展现出来。
其次, 顺序控制是在化工工艺的流程功能, 按照PLC控制系统可选的功能以及相应单项控制的方式, 使得各个子组级的控制功能停、启独立运行。若程序在自动执行的运行过程期间出现故障, PLC控制系统就会发出相应的信号中断化工生产程序, 使得自动化程序能够控制在安全状态, 同时导致程序中断的原因也会同步显示在中控室的屏幕上。
2 PLC控制系统在化工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在对PLC控制系统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 需要满足的几个原则如下:
第一, 将控制对象控制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实现和满足;第二, 使得PLC的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可靠安全, 并且让系统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第三, 使得工程的效益扩大, 让工程的成本降低, 最终让自动化的追求具有高的指标。
在自动化化工系统方面, 因为设计PLC控制系统的软件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具有很多复杂的因素, 控制各项的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而言, 按照结构的形式可将PLC的控制系统程序分为模块化的程序与基本程序。基本程序可以独立控制简单生产工艺过程, 而且其还能够应用在组合的模块结构上面的单元程序;模块化程序, 从它的形式结构上能够看出, 模块程序是通过将总控制目标的程序进行分解, 之后重新调试、编写子任务较为明确的程序模块, 最后再将程序完整的组合起来。尽管各个模块间的独立性较高, 但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却比较简单, 使得设计者调试、修改程序的过程变得方便很多。
在进行程序的设计开发时, 首先要与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PLC控制的系统进行I/O分配, 一般I/O的点数是从小到大排序。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 把相同的系统设备和I/O信号可以统一进行集中编号。对于计数器以及定时器等方面, 为了让系统运行可靠, 在设计系统的软件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统一编号, 禁止重复统一编号的使用。关于使用内部的继电器和各种中间的标志位等, 都要对这些统一进行分配以及编号。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自动化化工系统中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广泛, 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而且, 要对PLC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方面应要深入研究, 争取让更多自动化的控制手段实现, 促使自动化化工系统工作的效率能够提升。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生产力也在随之提高。本文首先对PLC控制系统在化工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之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对PLC控制系统的概念、程序设计以及功能等进一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理论方面为我国今后化工自动化系统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化工,PLC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峰.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 (8) :132-133.
[2]马云峰, 樊俊秀.PLC系统设计分析[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6 (2) :61-64.
[3]朱晖.PLC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7 (1) :93-95.
[4]姚振龙.浅析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 201l (26)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