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照门(共6篇)
艳照门 篇1
虽然离“艳照门”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但是回顾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 仍然有许多值得新闻人反思的地方。对“艳照门”事件的报道验证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产生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该事件在媒体的大肆报道下成为重要议题, 但是占用如此多的媒介资源报道该事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也没有反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本文将从社会价值、舆论导向、媒介资源利用入手, 在“议程设置”理论框架下反思媒体在选择议题、设置属性议程和重复设置议题这三方面对该事件的报道, 以此对媒体的报道行为做出指导。
以社会价值为尺度选择议题
“‘议程设置’理论不仅是有力的传播效果理论, 而且它也暗示了一种媒介观, 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1) 意思就是说:“媒介并非镜子, 即真实地反映社会的实貌;它更像是探照灯, 它照到的地方, 可能是被与此有关的特殊利益集团引导的, 是被制造出来引起注意的假事件;或者是被新闻工作者的传统、习惯和规则所左右的, 是被过分强调而也许并不重要的事件。” (2)
就“艳照门”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而言, 他们强烈的“刺激性”和“冲击力”确实能够吸引很多的受众, 它能满足人们的“原始兴趣” (3) 。出于人们本能的反应, “艳照门”事件自然能敛聚相当高的人气, 而媒体通过对该事件的报道可以大大提高点击率、发行量和收视率, 从中获得相当高的经济收入。重庆视讯网的老板自称, 通过“艳照门”事件, 网站提高了20%的访问量, 仅仅2月份就增加了数万元的广告费。但是从社会价值来评判, 对“艳照门”事件的报道并没有让受众或社会得到有益教训, 或者说没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进行指导, 也没有从根本上促使良性社会行为的产生。媒体已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被受众的“原始兴趣”牵着鼻子走了。然而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 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选择会影响公众对事件的注意力, “如果媒体未能报道就其重要性而言值得报道的事件, 那就意味着尚有关键的新闻在等待揭示”。 (4) 由此, 当媒体对“艳照门”事件投入过多精力和过多时间的时候, 那些原本更值得报道或深入解读的新闻就被忽视了。
媒介作为“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它对议程议题的选择和优先排序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并直接影响议题在受众心目中的位置。媒体对一系列有意义的议题进行选择, 并按照一个合理的结构秩序对议题进行排序, 至少对受众认知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实践中的新闻记者而言, 议程设置的概念提高了他们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 促使新闻记者和新闻把关人在选择新闻素材时提升判断标准, 不被经济利益所左右, 而应该以有意义的、有更高社会价值的新闻去丰富人们的认知。不要以为高端没有人看, 《纽约时报》的崛起和盛名就向我们证明, 人们需要的其实是媒体的“脑袋”, 而不仅仅是眼睛。
以舆论导向为目的设置属性议程
属性议程涉及的是议程设置的另一个视角———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 对此, 麦库姆斯和埃斯特拉达这样描述:“如果我们以完全抽象的词汇来思考这个理论性质的关键词———议程, 那我们清楚地看到扩展一个议程议题的潜力。在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中, 议程上的分析单元都是一个客体、一个公共议题。超越这个客体议程, 还有另一个思考层面。每个客体都有各种属性, 这些属性和特点构成了客体的总体画面。就像客体拥有不同的显著性一样, 每个客体的属性也拥有不同的显著性。” (5) 在全国性的报道中, 我们可以将“艳照门”事件看作一个议题, 它与其他事件共同构成一个议题议程 ( (1) 春运; (2) 艳照门; (3) 股市; (4) 住房; (5) CPI) , 这是议程设置第一层面;在“艳照门”事件话题下界定出一些次议题, 这些次议题共同构成一个属性议程, 这是议程设置第二层面。如果议程设置发生在第二层面,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 新闻媒介强调最多的次议题应该也是公众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这些属性是“艳照门”事件议题下属的次议题: (1) 涉案明星的表现是什么; (2) 下一个涉案明星是谁; (3) 该事件对涉案明星商业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4) 其他明星对此的表态是什么; (5) 照片还有多少张没有发。
我国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媒介, 它不但不否认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 而且还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舆论导向的含义包括对社会认知、价值观、态度和行动的全面引导, 如果说议程设置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把社会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方向, 那么设置属性议程则更多地体现在价值观方面的舆论引导。而对关于属性议程的议程设置第二层面, 麦库姆斯和埃斯特拉达这样描述:“修改一下科恩的经典名言, 媒介不仅告诉我们该想些什么, 而且告诉我们该怎样想。”
从《成都商报》2008年1月29日到2008年2月29日 (对“艳照门”事件报道最集中的一个月) 关于“艳照门”事件的新闻标题可看出, 媒体在设置属性议程时把中心始终放在“照片还有多少张没有发”、“下一个涉案的明星又会是谁”、“其他明星对此的表态是什么”等问题上面。受众通过对这些次议题的感知导致他们对“艳照门”事件的全部认知就局限于此, 其实媒体可以通过更深一步的思考, 设置令人发省的次议题, 比如:名人的隐私, 你有知情权吗?如何控制网友滥发色情照片?网络应当实行实名制吗?媒体挖掘的次议程更多元、更多角度, 事件才能被赋予更完整的意义。我国媒体对“艳照门”事件的舆论导向还处于低级趣味的层面, 没有对有意义、有指导性的次议题进行选择和优先排序, 受众的头脑中自然就缺少对有意义次议题的反应。媒体这时似乎更愿意扮演一个平台的作用, 而不愿意履行作为“有责任的媒体”的义务, 不愿倡导良性行为, 这样, 它们培养出的受众就是一群无聊的看客, 而不是能冷静思考的、有独立思想的个人。
把媒体的实践活动引入议程设置的第二层面, 突破以往学者只认为议程设置在受众认知环境方面的效果, 看到它更大的影响, 从而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议程设置功能使社会运转得更好。
以合理利用媒介资源为原则, 防止重复设置议程
我们知道, 世界之大、变化之快, 时时刻刻都有重要信息传递出来, 但是人们的视野有限、精力有限, 只能关注一部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而且媒体资源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报纸有版面的限制、广播电视有频率的限制、网络有服务器承载量的限制, 媒体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媒体会根据媒体的方针、新闻的重要程度、读者的兴趣等因素对新闻进行选择, 而这种选择不可能完全意义上展现客观现实, 只有按照媒体有感的重要性来按一定比例对新闻进行优先排序。
在“艳照”传出后, 全国各大媒体无不把这个事件当作一个热点进行连续跟踪报道, 一时之间, 满城报纸、电视台、网站都被同一件事情充斥, 并且对该事件的报道从1月到4月, 直到现在还有以“艳照门”或者事件中主人公为名的炒作和报道。但是“艳照门”事件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远远不足以让所有媒体给予如此多的关注, 长时间、高频率地报道“艳照门”事件占用了大量的媒介资源。媒介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艳照门”事件所占空间越多或所占时间越多, 被挤掉的其他有意义的新闻就越多, 那么公众所能感知的议程就变少了, 受众的视野自然受到限制。媒体对此事件的突出报道, 使“艳照门”风头盖过了如CPI创新高、科索沃独立等国家大事的报道。如果有意义的信息得不到受众的注意, 也没有进一步成为议题的可能, 不少本应成为议题的信息湮没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当中, 致使人们不能感受到一个相对真实的现实环境。另外, 媒介设置议程的重心始终放在“照片还有多少没有发”、“下一个涉及的明星又会是谁”、“明星对此的表现是什么”等问题, 对此事件进行有意义的社会探讨却少见报端。这种一元化的报道必然导致同样的议题被重复设置, 最终导致报道的同质化, 造成媒介资源的浪费。
小结
议程设置理论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被学者挖掘其中所含的意义, 思考如何利用议程设置使社会运转得更好。格里维奇和布拉姆勒认为, 民主社会需要媒介从事“有意义的议程设置”, 界定当前的关键问题, 包括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案。卡特、斯塔姆和海因茨认为:“为了提高公众对共同面临难题的思考能力, 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议程设置的功能, 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介的作用。”当学者在进一步思考议程设置功能所起的作用时, 希望这些思考也能在实践中的媒体中得到观照, 因为媒体给新闻事件贴出的标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关注与该事件有关的议题。议程设置揭示了新闻媒介的权力和道德责任, 它提醒媒介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一次事件是多么重要。因为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者, 它还是社会的监测者、文化的传承者。
注释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第215页。
2 (4) 郭镇之:《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国际新闻界》, 1997 (3) 。
3 清水几太郎认为, “与快感、性爱、冲突、猎奇等有关的本能兴趣就是原始兴趣”。
4 (5)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05页。
“艳照门”凸显网络丑陋 篇2
日前沸沸扬扬的“艳照门”
事件余波不断,尽管持续了半个多月仍然让人津津乐道,不得不让人感叹互联网的的威力,但同时也让人对网络的丑陋属性不得不防。
最近一年,互联网造就的“照片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而以艳照成名者并不在少数。远的不说,在陈氏艳照门之前,就有一自称安徵某中学的学生因照片一脱成名,而和艳照门类似的商界版艳照门在去年早有上演,它就是2007年暑期的伊莱克斯女公关照片邮箱泄露事件。但就影响力来说,这一次在华语世界影响最大,最具“杀伤力”,因为艳照上的人物,都是娱乐明星,又涉及到很多香港娱乐界一线的许多女明星们。N年前的私密往事,如果没有互联网的传播,又怎么会被如此多的人津津乐道,成为一场华语世界前所未有的娱乐风暴?而且转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终了之势。
“艳照门事件”因为互联网的特性,如同连续剧般高潮迭起。从1月29日批量照片流传开始,香港警察的介入、市民的游行抗议、众明星的态度等等,所有的点点滴滴动态经过网络的传播而迅速放大,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真人秀”节目。
Web2.0的互联网本可以给“艳照门”里的女明星们以自辩权利,但最好的回答方式还是默不作声,因为不论说什么,都只会让这个事件越来越引人注目。陈冠希被硬生生推到公众面前,不用人肉搜索,大量的信息全都涌现到了公众的面前。2007岁末的周正龙老虎照也曾沸沸扬扬,但照片上的老虎不会说话也不必说话,似乎比“艳照门”这种有口难言的情形更让人感到可乐。周正龙面对不会说话的老虎,将网民们的情绪提起了; 而陈冠希的照片,则让人们忘记了周正龙。网民轻而易举地将陈家的窗帘和玻璃去掉,根本不需要他的解释。
艳照门提醒很多人,借助互联网炒作,会是一种不错的成名方式,但稍微不慎,就会“引火烧身”。几年前的明星炒作,策划者都是可控的。但在互联网日益占据主流传播渠道的今天,可控性越来越差。本来很多娱乐公司想借助绯闻提升艺人的人气,没有想到互联网的多渠道性,让事情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弄得艺人形象受损,广告代言纷纷被撤,最后不得不道歉、暂时退出以避风头等等,落个惨淡的下场。
艳照门 篇3
在这起沸沸扬扬的网络事件中,人们纷纷谴责照片中的当事人,但实际上他们也是受害者。这些照片所记录的行为虽然违背了正常的道德规范,但这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如果别人任意公开传播,并造成照片当事人的名誉受损,就构成了侵权,问题也就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中,公民的名誉权都应受到保护。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公民的名誉权保护遇到了新的挑战,形势更加严峻、要求更为迫切。“艳照门”事件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网络时代的名誉权保护刻不容缓。
网络名誉权的内涵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1)我国《宪法》、《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都有对公民的名誉权进行保护的规定。
另外,由于我国宪法没有提出隐私权的概念,民法通则也没有直接提出隐私权的有关条文。司法解释上对侵害他人隐私权造成名誉权侵害的,认定为侵害名誉权并追究民事责任。所谓的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权利。(2)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中指出:“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所以本文将侵害隐私权与侵害名誉权一并以侵害名誉权看待。在“艳照门”事件中,照片的当事人恰恰是因个人隐私未经同意被他人公布致使名誉受损、名誉权遭到侵害。
网络名誉侵权行为的特殊性
受害人难以及时发现侵权行为网络以信息的海量性著称,网络上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的信息产生,要从这些信息里及时发现、找到行为人的侵权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受害人都是在该信息于一定范围内传播后才会发现。而在网络论坛里,网民发布的信息随时滚动、更新,如果网络服务商没有特意采用技术措施留存档案,侵权行为就难以取证,受害人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护。
损害事实更为严重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高速度性,其传播速度要大大快于传统的传播媒介。加上网络的自主性,网民可以自由复制粘贴或者直接链接侵权信息,这就导致这些信息在网络虚拟环境和社会现实环境中以网状形式迅速散播,致使损害后果难以估量。“艳照门”事件一开始,照片便被网民疯狂转载,直到警方介入,事情才稍有收敛。但有的网民已经把照片下载下来并私下流传,这无形中又使得损害事实不断严重化。
行为人难以查找确认我国的网络论坛大部分不要求实名登记,网民用虚假的信息登记、发帖、转帖,受害人难以及时查证言论发布者的真实信息。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电子公告(BBS)服务管理规定》第15条规定:“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用户帐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记录备份应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如果受害人在档案留存期之后提起诉讼,就难以找到信息的直接发布者。
网络名誉侵权的责任认定
传统的侵权案涉及行为人和受害人两方。然而,在网络环境下,侵害名誉权除了与行为人、受害人有关外,还牵涉到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为人即言论发布者的责任认定是明确的。而对网络服务提供商是否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我国行政法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把互联网服务者对于他人上网的内容(BBS、个人主页等)注意义务界定于“明显责任”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办法第15条(即9种情况,包括侮辱、诽谤)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纪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同时《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并规定了相应的罚则。
在西方国家,一般将信息流动过程中的当事人分为两类:发布者和传输者。发布者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向他人发布信息的人或机构,比如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传播者是指在不知信息内容违法的前提下,消极地、原封不动地对现有信息继续传播的人或机构,如书店、报刊厅、图书馆等经营者。两者的法律地位完全不同。(3)发布者对信息在社会上流动之前有充分的编辑方面的控制权,能够预料到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法律上应与信息内容的提供者一起承担责任。而传统的信息传播者不可能对其出售、出租或出借的大量书籍进行事前检查,并且也没有相关的编辑权,所以只要不被证明是主观故意或过失,则不要求其对所传播的内容负责。
由此可以看出,对发布者与传输者的划分是就各自的把关程度而言的。而网络服务提供商及网络虚拟空间管理者的把关程度则介于上述的发布者与传输者之间。他们无法事先把关,但却可以事后编辑。所以,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管理者的责任认定具有特殊性。毫无疑问,网络虚拟环境的管理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他们对于信息的发布时间、方式都无法事先预知,也无法事先管理,只有在信息发布后才行使一定的义务,故对其责任认定应以“合理时间”为尺度。所谓“合理时间”,是指信息发布前管理者不承担注意义务,在信息发布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管理者必须承担筛选、鉴别的职能,如果超过合理时间没有及时“过滤”,则对违法信息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4)但对于“合理时间”的认定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这仍是有关部门需继续关注之处。
在“艳照门”事件发生后,北京网络媒体协会(Beijing Association of Online Media)曾发表了一份声明,对网易、新浪和搜狐等中国网站倡议用户抵制“艳照”传播的做法予以高度评价,同时,对中国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公司(Baidu.com Inc.)提出批评。声明指出,在北京网络媒体已经行动起来共同抵制“艳照”传播后,百度网仍未进行有效封堵、屏蔽,且多加辩解、拖延。该协会责成百度网就此向社会公开道歉。
网民个人如何避免侵权
实际上,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言论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正是网络区别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优秀之处。民众利用互联网获得话语权,这是好事。上亿网民的加入为我国公共言论平台的构建和整体社会民主的形成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但是,孟德斯鸠说过:“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网络上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疆界的自由,真正的网络自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由、有责任的自由。
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涉及他人隐私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要慎重对待,应尽量避免将这些信息公开。如果在网络上遇到此类信息,不要转载或下载,不要成为侵权信息的传播链。如果遇到侵权后果比较严重的应尽早向公安机关举报。第二,确保言论的真实性,客观地描述事实。不管是整体的真实还是细节的真实,都需得到保证。真实是言论的生命。如果发表的言论具有虚构的成分,对言论对象的名誉造成侵害,那么言论就属于诽谤,构成侵权。第三,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网民可以在言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道德的现象加以评论、批评,但却不允许对言论对象施加言语侮辱。无论言论是否属实,只要言论中存在侮辱他人的行为就构成了侵权。
当然,对于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不断出现的侵权案件,我们也不必太过灰心。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美国媒体界在由精英专有转向平民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平不高、民众的民主素养尚未得到培养,导致报纸的粗俗化走在民众的自由化之前,早期的美国报业迅速流向了滥用自由的弊端,让早期美国传媒变成了一个充满恶意中伤、人格侮辱的污秽之地。但随着各方意识到这一状况的危害,传媒业的整体面貌逐渐改观,终于成为民主的象征。这一改变,依靠的不是行政命令的强压,也不是道德精英的疏导,而是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全民民主素养的提高。”(5)近日,红网、半岛网、华声国际传媒网、腾讯网等13家网站联合发出《抵制陈冠希“艳照门”事件不雅照片传播的倡议书》,呼吁网络媒体、网民、传媒从业者等共同抵制“艳照门”不雅照片传播。此后,内地40多家网站纷纷响应,迅速加入抵制行列并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体、传媒从业者等的社会职责。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民主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侵权现象一定会得到改观。
摘要:“艳照门”事件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网络名誉权保护的问题上,网络时代的名誉侵权案具有区别于传统侵权案件的特殊性。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公民的名誉权保护遭遇新的挑战。网络侵权案件的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网民如何避免侵权等都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艳照门”,网络,名誉侵权
注释
1(2)顾理平:《新闻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326、368页
2(3)王迁:《论BBS法律管制制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01期,第77页
3(4)吴瑛:《虚拟空间的隐私侵权责任与言论自由保障》,《新闻大学》(2001),第42页
私处不是“艳照门” 篇4
周四下班的时候,车娜叫住我:“明天有个小阴唇肥大的病人做外阴整形,我带你上台,别忘了回去看两眼书。”
我痛快地应承下来,并且没忘顺带感谢领导给予的这次珍贵的手术机会。
说手术机会珍贵,是因为这种细致精巧,以美观和舒适为目的的外阴整形手术,在苦大仇深的妇科手术台上非常少见。
在妇科病房,我们每天打开的那些病体,哪曾有赏心悦目的呈现。恶性肿瘤的龇牙咧嘴自不必说,良性疾病也能长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奇形怪状,甚至老百姓耳熟能详听上去似乎不那么可怕的“肌瘤”,都能顺着血管长驱直入,最终长进心脏,夺人魂魄。有的肿瘤巨大,充满整个盆腹腔,把没结婚的大姑娘撑得像个即将临盆的孕妇。有些瘤子并不好大喜功,而是和下腔静脉或者输尿管膀胱肠子紧密粘连,毫无缝隙,医生碰哪儿,哪儿就出血,医生分哪儿,哪儿就破裂,让人无从下手。
全国的疑难杂症最终都会集中到协和的妇科病房。车娜即将带我做的这个手术不同于以前的苦大仇深和光怪陆离,倒是时刻散发“小清新”特质。
就像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眼睛一样,世上也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一对小阴唇,而且,就像一个人的两只眼睛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样,女性的这个部位也不可能完全对称。
肥大的概念是相对的,只有出现不适症状,例如走路或者骑车的时候引起女性的不适甚至疼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或者可以称之为病的“肥大”。
而即使阴唇略有肥大,绝大部分女性的生活仍然毫无问题,甚至很多在医生眼里已经称得上震撼或者相当肥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们有幸获得女主人的欣然接纳,并且和女性身体融洽相处,它们从不被认为是丑陋的,走路、跑步、骑车都不耽误,性生活也和谐完美。
和人世间任何事物一样,有比较就会有不满,和别人的不一样大,或者自己的左右不一般大,都容易引发女性的主观不适或者心理障碍,并且因此使自己成为“病人”。
这一类人没有主观不适,但是引起本人不满,甚至厌恶,她们动辄拿起小镜子比照端详,再到成人网站对比女优,越看越是对自身的各种心塞。或者在最初,她们自己并没有异样的感觉,不满来自她们的伴侣,女性向来看重家庭关系中另一半的意见,这种意见甚至高于自我感受,让她们愿意为了满足对方,在自己身上动刀。
最早期的小阴唇整形手术,完全可以用“简单粗暴”四个字形容,医生将参照生理数据并结合病人的期望值,用记号笔画一道线,沿这道线把多余的皮肉剪除,再缝合止血,手术就结束了。虽然医生有效地减缩了小阴唇的体积,但是手术后,边缘全是瘢痕,外观更不入眼,就其难看程度,做了甚至还不如不做。
靠整形无法取悦变心男
一位其貌不扬的中年妇女,谨小慎微地坐在我的对面说:“我爱人越来越少和我同房,他说我又黑又肥,让他兴致全无。”
“他是不是阳痿了,在给自己找退路?”我问。
“不是,他好得很,跟别人都行。”
“你是怎么知道他和别人都行的?他难道不避讳你?”
“不避讳,就算我知道,也拿他没办法。”
“那是他喜新厌旧了?”
“您说得没错,他现在有本事了,忘了我们白手起家一起受过的苦了。”
那头,病人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两个人共同生活是为了比一个人生活得更好,婚姻生活中让女性发自内心感到委屈和难受的东西,都无须忍受。结婚不代表幸福的开始,离婚也不代表过去的失败,那是勇敢者与过去的彻底割舍和从头再来。
除了学会保护自己,女人还要懂得听,要听懂男人的话语背后隐藏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男人爱的时候,天下女人的感受都是相同的;男人不爱的时候,会有各种莫名其妙的表现。说话的时候不认真,沉默的时候又太用心,那是有修养的。修养差的,会做出各种让你感到难堪的行为,就是很少有光明磊落道出实情的,他们会挑你的错,数落你的各种不是,让你感到彻头彻尾的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分分钟地配不上他。
男人和女人的相处本来不需要那么复杂,不爱我,放了我,是两性关系中最大的慈悲。面对爱人的嫌弃和劈腿,女人要考虑的不应该是整形自己的身体,靠改变外形已经无法取悦对方,试图以此挽救生活更是徒劳,女人应该重新整理自己的内心,勇敢地结束,并且积极尝试新的开始。
我劝她回去,事已至此,女人重要的是擦干眼泪,修复自己的内心,整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整形自己的外阴。
任何时候,女性都不要轻贱自己,男人不懂得珍惜,往你的伤口上撒盐,你不能再往自己的身上割刀。
“张医生,我产后三个月,顺产的,现在还在喂奶,产后42天复查一切正常,医生说可以有性生活了,但是我们特别不和谐,我毫无想法,甚至觉得疼,感觉就是在尽义务,是不是因为我松弛了才会这样?我看网上有卖缩阴药的,能吃吗?还是必须做那种缩阴的手术?”
产后性生活不如产前欢乐,是分娩后家庭的常见问题,却不是每个女性都能勇敢地说出口,并且积极求助的。其实大部分不和谐都是暂时的,和女性产后特殊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关系,并不能称之为病。
家里增加了一个嗷嗷待哺的新成员,母亲每天喂哺、换尿布、洗澡、逗玩、哄睡都是强大的体力付出,睡眠被夜间喂哺分割成若干片段,有的宝宝晚上也要频繁起来吃奶,乳母相当辛苦。一天的24小时里,新妈妈貌似只有在沐浴间的花洒下,才能彻底放松一下自己,接电话都恨不得趴在桌子上闭一会儿眼睛,这种身体的极度困倦和一部分人可能存在的产后抑郁情绪是失去性趣的主要原因。
在度过传统产褥期的42天之后,经过医生检查,恢复正常的女性就可以有性生活了。但是丈夫需要知道,哺乳期妈妈仍然处于一种特殊的内分泌状态。此时,她们的泌乳素高涨,每月一次的排卵和周期性雌孕激素分泌处于受抑制状态。她们的体内状态并未完全恢复到孕前状态,而是和绝经后妇女的相似,缺乏弹性和延展性,尤其是那些完全母乳喂养的女性,表现更为明显。这些都可以解释产后女性在性生活過程中可能感到的令其不悦的不适甚至疼痛。
这一系列内分泌变化,甚至可以为产后六个月坚持全母乳喂养的妈妈提供天然避孕。从自然界的自然规律出发,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哺乳动物在产后最重要的是哺育和照看幼子,而不是迅速返回发情状态,马上交配和再次受孕。即使没有五花八门避孕方式的古代,上天也早已安排每一位女性在产后拥有这样一个不易受孕的时期,让母亲全力以赴,专心照看幼子。
家庭生活的和谐建立在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试想,一个是躺在床上恨不得马上就昏睡过去、筋疲力尽的乳母,一个是回家后什么家务都不干还饱暖思爱的男人,甚至卧室里或者隔壁还有酣睡之中的幼儿,你又如何要求新妈妈能够像从前那样精力体力充沛,激素水平高涨,毫无挂碍,大呼小叫地和你春宵云雨?
特殊状态下的夫妻生活,更加需要夫妻双方心理上的调整和适应。丈夫不应一味索取,而应了解妻子照顾幼儿的辛苦和压力,身体力行地利用下班时间多带孩子,多分担家务,给予妻子实实在在的关爱。心血来潮给老婆买个包或者买个表,对于急需有人抱会儿孩子,让自己安心小睡20分钟的奶妈来说,实在是一钱不值。
虽然,在理论上,产后42天,子宫复旧正常,恶露停止,会阴伤口愈合的女性就可以有性生活,但是月经尚未复潮,雌激素水平低下,生殖道黏膜菲薄,又在辛苦哺育幼子的女性,在性生活方面确实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是教科书中不曾写到的,却是切实发生的,需要丈夫知道、重视、理解和支持。
艳照门 篇5
一、涉密计算机使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在处理废弃电脑或送修电脑时对硬盘数据没有经过严格处理
有些单位在处理废弃电脑或送修电脑时,对硬盘数据没有进行不可恢复性处理,以为只要将电脑硬盘内的数据格式化就可以了,其实格式化后的数据只是在电脑里搬了一个家,懂得数据恢复技术的人就可以恢复这些数据。
(二)用涉密计算机非法上互联网
据了解,有些单位个别人员虽然了解相关规定,但明知故犯,擅自在班外时间用涉密计算机上网,机器虽然购置安装有网络隔离卡和相关的信息保护设备,但在上网时却没有打开,使这些设备形同虚设。
(三)移动存储介质和笔记本电脑管理不到位
有些人使用的软盘、U盘上拷有自用文件及内部工作信息,使用者又将这些存储介质随意乱放;还有的单位笔记本电脑大家共用,外出时除了用于工作,还在闲暇时用于上网,且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中,而不考虑信息是否涉密,造成有些涉密信息存储在笔记本电脑中。
(四)局域网存在保密隐患
基层银行大多数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是没有保密措施的“裸网”,在网上用共享文件夹传递重要金融信息和数据文件。
(五)计算机信息保密教育不到位
主要原因是对计算机管理不严,宣传教育不到位,规章制度不落实,缺乏监督检查,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保密观念淡薄。
(六)利用计算机本身安全漏洞伺机作案
一些犯罪分子专门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一些漏洞,对基层人行计算机网络进行扫描,从中收集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信息,利用信息的聚生性伺机作案。
二、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启示
(一)提高全体员工安全保密意识
随着金融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与深化,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计算机安全整体目标,各行要将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到发行库安全的高度,坚持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提高全员安全保密意识,并坚持以发展的观念开展涉密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真正使涉密计算机应用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构建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三级网络。首先成立涉密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并根据变化,适时调整人员,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计算机安全工作。其次设立专(兼)职计算机安全管理员,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便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明确各级计算机操作人员,均负有计算机安全职责,并将其纳入个人岗位责任制,促使其安全、保密、规范操作计算机,通过网络构建,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开展计算机知识和安全、保密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科技人员在日常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中要坚持宣讲计算机安全知识及保密措施。同时积极搜集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应知应会条款及涉密计算机有关保密规定和上级转发的有关计算机泄密案例通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员工遵守《保密法》及相关法规的自觉意识,使大家真正认识到使用涉密计算机上互联网的危害,为涉密计算机安全风险防范构筑一道坚实的道德防范屏障。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检查监督力度
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各单位要针对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延伸,以现有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对内部岗位设置要求为出发点,以上级文件精神与管理办法为准绳。
一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要通过修改、完善、补充《计算机综合管理制度》、《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及灾难恢复办法》、《重要数据备份制度》、《内联网与互联网隔离制度》等规章制度。
二要在学习法规制度上下功夫。要通过学习,用制度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使制度规定真正进入思想、进入工作。
三要在执行上下功夫。要通过制度的执行,真正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按职责实施管理,依标准进行防护。
四要在检查督促上下功夫。要以加大计算机安全保密检查力度为突破口,把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结合起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本单位在计算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泄密隐患,促使员工不断提高执行制度的意识,自觉有效地预防和扼制因人员操作的不规范而引起的计算机操作风险,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计算机实体及应用保密安全
日常的计算机综合管理工作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是强化内部管理,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
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一要对计算机设备实行归口管理制度,实行设备统一购置、耗材统一购买,机器统一维修,软件平台统一搭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机房、用机环境坚持定期检测,加强出入机房管理,配置必要的防火、防盗等防范设施,确保计算机应用系统实体安全。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技术防范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要加强对废弃电脑或送修电脑的管理,在处理废旧电脑或送修电脑时,应当对电脑硬盘进行特殊处理,把硬盘内的盘片打孔或毁坏,以防硬盘内的数据被不法分子盗取。要加强对移动磁介质及笔记本电脑的管理,平时务必使用杀毒软件自带的“文件粉碎”功能,对文件进行彻底的不可恢复性粉碎,坚决纠正“重使用、轻保密”的错误倾向。建立重要系统的备份及异地存放制度,加强操作员密码与口令管理,注重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所有机器均要安装正版防杀毒软件,做到按时升级病毒库。各单位尤其要加大计算机网络中心的运行管理,做到“没有安全保密设施的网络不建,安全保密设施不过关的网络不用”,并设立网络设备运行情况登记簿,加强网络通讯管理,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漏洞补丁程序。
三要注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范化操作管理,确保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计算机安全风险的发生。科技人员平时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服务与传授计算机应用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全员计算机操作中的防风险意识与操作水平。
(四)加强要害岗位管理,切实防范应用风险
抓好要害岗位的安全保密管理,关键在人。
一是严把“入口”关,确保涉密人员政治可靠。
二是抓好要害岗位领导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各要害岗位负责人为保密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具体涉密人员负具体责任的层层负责制。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涉密人员保密意识和业务能力。实行“权限分散,不得交叉覆盖”的原则,明确岗位设置、划分职责范围,严格操作规程,防止因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范围不清而造成风险,并建立要害岗位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做到对重要岗位人员心中有数和事后查考,不断加强操作员密码、口令管理,要求“各人密码,各负其责”,形成操作权限上的相互制约关系。
三、结语
昆明官员艳照门始末 篇6
荒唐的艳照门不仅拷问官员的私德底线,也对系统内的监督提出了挑战
多名男女赤身裸体的不雅照,挂在网上已经8天了。作为昆明市发改委一把手,胡炜彤还是“弄不清”照片里的“男1号”到底是不是他的部下——成建军。
7月31日,一条题为“捡到U盘,疑似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视频,请纪委收货”的帖子在百度贴吧、天涯论坛和昆明信息港彩龙论坛等网站上疯传。发帖者称,自己在昆明某洗浴中心包房捡到U盘,发现几段自拍视频,并随帖子附带了3张图片。
图片显示,至少有2男1女一丝不挂地坐在床上,另外还有一人趴在床上只露出下半个身子。这些人中,仅有一名坐在床上吸烟的男子面庞较为清晰,其他人则低头看不清脸。另外两张照片,则是几个赤裸身体的人抱在一起,画面混乱。
发帖人声称,昆明纪检委的官员看到了可以打电话联系他,并留下一个手机号码。
“个人行为跟组织上有什么关系呢,无非他就是我这个单位的人。”8月7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致电昆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胡炜彤时,胡仍不愿意提及事件进展,他说:“市里面已经有机构在处理这件事情了,我没有参与处理,所以我也不太清楚。”
两天后,昆明市公安局宣布:成建军不仅参与了聚众淫乱,而且因此被敲诈勒索。
“当事人”连夜要求删帖
“把那个帖子删掉,我已经报警了!”7月31日23时左右,昆明信息港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值班的新闻中心副总监韩焕玉接起电话刚冲着话筒说了一声 “喂-”,话筒里就传来一名男子着急的声音。
莫名其妙,韩焕玉觉得这个电话很奇怪。不过,他很快想起当天论坛里的艳照,帖子公布出来的短短几个小时内,网站的访问量一直在猛增。
“我想应该是那个帖子。”8月7日晚上,韩焕玉在电话里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当时我就问他是哪个帖子,他说就是彩龙论坛上转发的那个上面有艳照的帖子,就是关于U盘的帖子,他说有人诬陷他,而且他已经报警了,要求我们删掉。”
这次通话结束后,才过了十来分钟,要求删帖的电话再次打到昆明信息港。“你跟这个帖子有什么关系呀?”韩焕玉趁机问了几句,对方说:“那个帖子说的是我,但是那是PS的,我已经报警了。”
在这次沟通中,韩焕玉记下了对方的手机号码,第二天一大早,韩焕玉的同事拨通了电话,并约好当面说明情况。
下午两三点钟,昆明信息港的樊炫如约赶到位于呈贡新区的昆明市发改委采访。与上午对方爽快答应接受采访不同,樊炫在发改委办公楼底下等了一个多小时,采访对象才露面。
“好不容易下来了,他说他要去公安局。”8月7日中午,樊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让我们搭他的车,就在路上聊了一会。”
“他一口咬定有人要陷害他。”樊炫说,那天成建军身着白T恤,不失干练而又表情严肃,但又明显心不在焉,有点紧张,就连否认的语气都不怎么干脆利落,“再问就不愿意多说,好像在想些什么事情。”
在去公安局的路上,成建军告诉樊炫,他在7月31日下午3点钟看到网上的帖子。“看到帖子的第一个反应是,有人在诽谤他诬陷他。”然后,成建军就在住宅小区所在的昆明市五华区月牙塘派出所报案,“报案的理由就是他被人敲诈了。”成建军甚至还给樊炫看了一眼报案时所填写的材料和一个7月23日收到的敲诈勒索短信,手机号码归属地显示是湖南长沙。
樊炫在成建军乘坐的那辆捷达车里面,跟他聊了20分钟,就被请下车了。“他说不方便一起去公安局,就让我下了车。”樊炫回忆,当时跟成建军在一起的还有发改委办公室主任邓永斌,他们说是要去公安局录口供。
“男1号”究竟是谁?
8月1日,建军节。作为艳照门的疑似男主角,成建军猝不及防地开始了他的公开亮相之旅。不过,公众真正知道他的名字,却破费周折。
尽管当面采访到成建军,樊炫的报道中并没有直接提及成建军这个名字,而是谨慎地表述为,“本网工作人员见到了在昆明市发改委工作的‘艳照门当事人成某”。随后,羊城晚报、生活新报等媒体记者向昆明市发改委求证时,得到却是否认信息。
8月1日下午4时,羊城晚报记者拨通了昆明市发改委的联系电话,接电话的一位女士听完记者的陈述后,简要且坚决地说:“第一,我们没有这个人;第二,我们已向昆明公安局报案了。”言毕,即把电话挂断。
当地另外一家媒体也在采访发改委时被告知,“网帖反映的内容不属实”。被采访对象给出的理由是,从网上照片看,无法证明发改委有这么一个人,“照片很模糊,网上的照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不排除有些人带着敲诈的目的含沙射影。”
昆明市发改委的表态并没有打消网民的疑问,细心的网友开始搜索帖子中的手机号码,发现号码与多个网站上公开的昆明市发改委官员成建军的联系方式一致,有人甚至把成建军今年3月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的截图贴到了网上,该截图和艳照中男1号的头像十分相似。
8月2日,昆明发改委态度开始变化。发改委纪委监察专职干部刘兴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收费管理处副处长成建军为“多人性爱不雅照”当事人,并称已将此人调离原工作岗位。
仅仅过去一天,刘兴贵在 8月3日又对媒体表示,昆明市发改委中有成某这个工作人员,但视频中的人是否确系成某,还有待公安机关调查,“在权威部门发布调查结果之前,不好下结论。”他说,此前说成建军是“当事人”并非是指成是照片中人,而是指被照片涉及的“当事人”。
“男1号”到底是不是成建军本人? 8月8日上午,刘兴贵在位于呈贡新区的发改委办公室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8月1日一上班,成建军就向领导汇报了网上艳照的事,发改委随即成立了专门小组,一组是由办公室主任邓永斌为首的3人调查组,另一组则是由他负责的3人信息组,主要任务是和媒体沟通。
但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调查组此后并没有开展工作。“我们的调查组并没有开展工作,公安机关也没有要求我们配合,没有任何调查部门要求我们配合。”刘兴贵说,“至于这个照片也好,这个事情真与假,不是发改委该过问的事情,应该由纪检部门或者公安部门来下结论。”
不仅如此,发改委对外宣称,因为心理压力大,发改委已为成建军调整了岗位,并且不接受任何采访。“从来我都是这样讲的,他正常上班,在其他办公室。”自从艳照事件发生后,跟媒体周旋了一周的刘兴贵,讲话已然非常谨慎,“现在没有一个调查结论之前,他不会见任何人。”
吊诡的是,尽管多家媒体此前报道发改委也向公安局报案了,但是刘兴贵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坚持认定,只是当事人第一时间报了警,“不存在发改委报警这个说法”。
谁发布了鉴定结果
就在刘兴贵对媒体否认成建军是照片男主角的当天,一则“照片经鉴定是PS的”消息出现在云南网上。3日晚7点42分,该网发布消息:记者从昆明市公安局获悉,经昆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检验部门检验认定,近日在网络上传播的昆明市发改委艳照门三张图片均为人工拼接修改后形成。
但当地公安局及宣传部门在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均否认发布过该消息。《北京晨报》报道称:“看到该信息以后,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云南网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该信息是昆明市市委宣传部发布的。记者又致电宣传部进行核实,对此,宣传部表示从未发布过该信息。随后,记者又向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办求证,得到了相同的答复:没有发布过相关信息。”
当人们怀疑这是一则“假消息”时,同样的消息次日再次出现在昆明日报网络版上,同样标明来自昆明市公安局,令本来严肃的鉴定结论变得神秘莫测。当天,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发方人姚志宏在其个人微博上粘贴了昆明信息港消息,并最后补充了一句:“就图片本身而言,通过警方的图形视频专家鉴定确被加工处理过。鉴定结论8月3日已经向有关单位部门进行了反馈。”面对网友的质疑,姚志宏解释道:“不矛盾,结论是没有发布,但结论是已经作出并反馈了的”。
究竟谁在急于代表公安局发布消息?《中国新闻周刊》联系云南网和昆明信息港相关人员求证时,云南网一高层领导说是通过特殊渠道得知这一消息,具体是什么特殊渠道就不方便透露,而昆明信息港工作人员称是接收到网站高层领导的短信通知。
消息的发布反反复复的同时,鉴定的结论同样受到公众质疑。
云南摄影家协会一位资深后期制作人在看过照片后分析,从照片光线的分布看,现场光源是顶光,特别是疑似成建军的男人额头上有两点明显的高光点。
该制作人通过使用PhotoShop打开照片,使用“反相”功能得到胶片的负片效果,可看出疑似成建军男人的身体左侧颜色较深,且颜色分布均匀自然,与图中女子手臂、图右男子手臂、腿部光源来源一致,均为顶部光源。
“从专业角度讲,要找到两张光源匹配度如此高的照片可能性极小。”上述专家称。
一位在影视广告从业10年的编辑认为,床上坐着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直视躺在床上的另一人,表情丰富,极其自然,三人眼神表情有种高度默契。
“要将别人的头像事先抓拍或收集,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而后才能天衣无缝地嫁接拼合。”该编辑认为,照片更像是暗藏的取证之作,而非故意伪造。
“参与了淫乱,也涉嫌被敲诈”
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8月9日。当晚20时,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召集媒体,通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情况通报会称,2011年7月31日,五华分局月牙塘派出所接到市发改委工作人员成某报案,自称7月23日至7月31日多次收到敲诈勒索短信,对方称掌握其参加淫乱的资料,向其勒索人民币6.3万元。
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7月31日凌晨,互联网“百度贴吧”“天涯社区”先后出现网名为“巍巍西山”“东泰山”发表的留有成某电话号码的相关贴文和图片。
经过警方调查,成建军既是敲诈勒索案件的受害者,也是聚众淫乱的参与者。事件起因是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交友网站寻找到成建军,并于今年4月将成建军引到预先准备好的昆明市内一居民小区住宅内聚众淫乱,并暗中使用摄像机将淫乱场面秘密拍摄成视频,再以视频截图对成进行要挟。
“4名涉案违法犯罪嫌疑人已先后在昆明、湖南、河南等地被抓获,而对成某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也将依法作出处罚。”
警方特别解释,互联网上涉及本案的图片,经警方技术鉴定、涉案人员供述和当事人成某陈述,犯罪嫌疑人对截图做过“技术处理”。
这样的结果出乎公众的意料,网络舆情研究专家、武汉大学信管院与计科院教授沈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当下,网民的话语方式在不断演进。一方面,官员的“私德”问题得以更直接地暴露于公众视野;另一方面,论坛、微博等网络平台,因其各自独特的沟通体系与传播效果,也对我们的监督制度提出新的挑战。
在沈阳看来,虽然犯罪嫌疑人发帖时带有“目的”,但后面网友利用论坛、微博等手段进行追问显示了网络对官员私德监督的“第三方力量”。
沈阳说,官员艳照门向我们显示了不受监督的权力是如何淫乱的,“当反腐要靠艳照门的时候,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反省。”
沈阳建议,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官员私德,并将网络监督作为纪检监察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对各级官员的网络评价及时进行梳理警示,防微杜渐。
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吉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近年来官员的作风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落马的贪官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生活作风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权色交换,另一个就是感情出轨。林吉吉认为,私德问题主要原因是重视不够,监督不够,大家都知道,但是没有人报告,最终在官员内部形成风气,以致见怪不怪。对官员腐败问题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出了问题要发现一起严处一起,这样官员才会有一个权衡,不至于因小失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认为,约束官员的私生活,比较直接的办法还是加强监督,监督机构需要更多有独立性和授权,才能更好地行使职责。
【艳照门】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