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教

2024-07-12

后教(共12篇)

后教 篇1

在当今教育呈多元化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显露和发展的势头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先学后教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开拓思维,培养自信,成就梦想。下面以《华南虎》一课为例,谈谈先学后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准备

首先准备好预习提纲,内容如下:(1)字词的预习: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并自主积累词语。(2)作者生平:查找资料了解作者。(3)朗读的节奏和重音:根据理解朗读诗歌,标出重音和节奏。(4)思考题: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朗读诗歌要体会诗歌的虚实相生,找出诗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5)自主质疑:欣赏诗歌的语言美,通过品味词语,理解诗歌,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设计目的:更多地节约课堂时间,增大课堂容量,学生能找到的教师不讲,比如字词、作者生平;对于诗歌内容,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便课堂师生交流;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让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也可以据此调整思路。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唱着《两只老虎》,我们告别不舍的童年;讲着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走进少年;在即将踏入青春的大门之前,我们来体验《华南虎》带给我们的震撼,去理解在特殊年代,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愿望。此刻让我们跟着牛汉一起去欣赏这只瑰丽的华南虎。

设计目的:用已知引入提高学生兴趣,并且简单交代时代背景,让学生个个体验诗歌带来的震撼。

2. 检测展示。

使用小黑板,出示检测部分的作者生平,然后用教师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听中再次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明确朗读要读准字音、节奏和重音,把握语气语调。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朗读,进行比赛,教师适当点拨、指导,最后齐读。

设计目的:让学生听读就是检查自己的已知。通过预习,学生知道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接着就是要读出节奏和中音,最后要有充沛的感情。学生在竞赛的竞争氛围中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了出来。

3. 互动生成。

首先思考:(1)诗中虚实相生,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写部分写了什么,虚写部分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者在表达情感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师生讨论,明确:全文五节,除第一节全为实写外,第2、3、4、5节均为实写虚写相结合。(2)接着提问:作者实写部分描写的老虎有什么特征?明确: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接着问:这仅是写老虎吗?小组讨论出结果:作者也有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是借虎表达,使用了象征手法。(3)最后由文中虚写部分,指出作者借虎表达了作者在悲怆的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的思想。(4)最后接着朗读,以体验作者的感情。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难点,也是高潮。质疑是一种技能,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盲目提问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每在质疑之前,要给学生作示范,并在讨论明确后总结出学法———比较揣摩法,在这之后再让学生提问。在这种方式下,生问生答、教师点拨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歌带来的震撼。

4. 拓展延伸。

师提问:有人说这首诗是他在1973年代创作的,而那个年代也绝不会再重复,所以在今天读这首诗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通过问题方式提出思考,大部分学生立刻意识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立刻开始讨论。有的觉得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对现实中的很多情境有意义。通过讨论得出: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华南虎”唤醒了“我”,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当今社会中能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设计目的:超越特定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思考和理解,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和鼓励。

摘要:在当今教育呈多元化发展, 各种教育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显露和发展的势头下, 我们能做的就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先学后教模式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 开拓思维, 培养自信, 成就梦想。

关键词:教学情境,质疑能力,思考

后教 篇2

温水中学 张迎春

本人运用“先学后教”导学案已有一个学期的时间,觉得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对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现在小结一下本人运用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在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让学生有了预习的指导,明确了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对以前学生想预习但没有目标和思路,无从下手的问题得以解决。也给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去完成预习这一环节。

二、因为学生课前已进行预习,对新课内容有一定了解,上课过程表现多积极、主动,注意力较集中。一节课进行较顺利,容量也很大。

三、物理探究环节,对初中刚接触物理课程的学生来讲都是个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学生很想动手做实验,很好奇,很兴奋;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该注意哪些问题。有了这个导学案,能给学生多些提示和引导,一般学生都可以阅读学案自主完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就少些茫然多些自信,学习起来较轻松,而且收获的幸福感也增强了。

四、在导学案里,教师往往安排适量的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这样学生的训练量较多,对新知识的巩固较好。

当然,目前运用导学案也只是试行阶段,运用得不是很熟很透,也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例如:

一、导学案要求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哪些该讲哪些不讲,设计好探究引导等等,总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加大。

二、对于物理的实验探究,需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对于现状,好多器材的数量是不够的,准备仪器的过程也是需要时间和人力。

三、每天学生要面对的不是一门功课,而是很多门,每一科都发导学案,而且要求课前先预习,学生为安排时间来做导学案感到头痛,不知道如何挤时间。有些同学压根就没去做导学案,导学案成一张废纸。可见时间安排有待统一。而且为了避免学生不去完成学案,教师可定时或不定时抽查。

四、目前,有的导学案跟所制作的课件不是很吻合一致,有待教师们齐心完善导学案和课件,使学案和课件配套,增强可实施性。

学困生帮扶工作总结

温水中学 张迎春

一、分析学困生特点:

我班的学困生存在的主要毛病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拖拖拉拉,上交不及时,没有家长监控,而且书写太乱。心理方面也存在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2)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3)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剖析学困生工思想特点,以爱心来做好思想鼓动工作。

1、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2、重视课内课外的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富有新意的课初开端。每堂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初开端主要任务是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时间长短适当。

3、优化课堂,激发兴趣。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地主动,提高效率。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能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4、列计划,定目标。

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列出学习计划。由于他们基础较差,课后也及时的督促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让他们经常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5、同学间的互助。

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学困生结成对于互相帮助,既取得好的效果又密切了同学关系。这样有助予养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态。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上课是一门艺术。要想教好学,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更是很难。不过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做好。以上是我的一点做法与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也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够重视差生,多多的转化学困生。这也是抓好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学困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012----2013第二学期

温水中学理化生中心教研组总结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理化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三个学科的老师共11人,在认真钻研新大纲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案的检查中发现组内教师几乎人人是详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力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研工作井然有序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各科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有关文件资料,使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努力开展教学科研: 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开展了正常的教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改之路。大家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上,除了积极参加政治及业务学习活动,还自己利用书籍进行学习,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组内的教师还积极参与教研课题,提高教科研能力。张敏利老师开了一节区公开课《平面镜成像》,张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严谨的教学风格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同时,我们抓住机会,抓紧平时的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业务学习,把握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经验和做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改的主动性不断提高。

三、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和谐的关系促繁重的工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半年的工作中,由于组内存在的特殊情况,需要很多同志要承担较大工作量,在困难面前,同志们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给学校出难题。

四、相互帮助协作

教研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的管理工作,全组教师关系融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大家对有利于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学校工作,大家尽职尽责。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集体。

五、踏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资源共享

我们组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各学科人少,所以我们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分三步进行,每周我们有两次集体备课时间,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要先进行自备,对上周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然后中心发言人就下周的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对教材的理解,对重难点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生的分析。同时,其他人进行补充,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在教学中实施,使老师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我们还进行组内听课的评课活动。畅谈听课的感受、看法、和建议、意见,使上课老师能充分了解自己本节课的优缺点,及改进的地方,搞清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使听课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提高。

鉴于以前每到复习时各科扎堆印资料,讲义跟不上趟的情况,本学期,我们利用活动时间,提前安排好出题计划,及针对各阶段情况安排好作业计划、复习计划。这样不仅避开了文印高峰,而且出题老师也有了充分准备,提高了出题质量。

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均衡,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优补差工作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特点,我们组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培优以“目标明确,分析详细、精选精练、跟踪到位、”为指导;补差以“激发兴趣,改变习惯,树立信心、步步提高”为原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理化生各备课组的共同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们努力地工作着,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流下了辛勤的汗水。这些行动都出自于老师们高度的责任感,我们的理化生组是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

七、教研组建设的打算

今后,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教研工作;继续搞好课题研究,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继续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或总结。继续做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使全组教师都成为教学骨干。进一步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尽量使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研学后教“五步曲” 篇3

所谓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和读懂课堂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内容、目标、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研学知识和方法。“后教”则重在针对学生研学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适时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

一、研学后教的五个步骤

研学后教“五步曲”实际上是在教师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研学、合作研学,教师点拨(点拨重难点、点拨关键点)的形式,教学操作的五个主要环节:引学——铺垫、自主——研学、展示——点拨、实践——练习、反馈——订正。

第一步:引学——铺垫。这一步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提出研学任务。引入的方法很多,如情境引学、旧知引学、故事引学、谈话引学等。

第二步:自主——研学。这一步是对于引学环节提出的研学任务进行研学。可以是学生个体研学,也可以同桌研学,还可以小组研学,研学的方式应根据内容而定。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是研学的基础。学生在研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同时教师的巡视也很重要,一是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二是了解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学生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及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第三步:展示——点拨。这一步是在学生研学反馈后点拨,形成共识。本环节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全班学生展示、交流,讨论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火花,引导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言,形成共识。二是由教师针对研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具体由学习内容而定。

第四步:实践——练习。这个步骤的练习要有层次,由易到难,有基础练习,有变式练习,有综合练习,还有提高练习,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解答,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

第五步:反馈——订正。反馈是查缺补漏的环节,要认真仔细,不能走过场,敢于面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并让学生发表真实想法,反思原因,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纠正、补漏,让出错的学生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再次检验,而不是一般性举手反馈,重做一遍。在反馈环节中要注意细节,日积月累。

二、研学后教需明确的三个问题

践行研学后教“五步曲”教学模式,有如下三点必须明确:

1. 辩证地看待研学后教“五步曲”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研学后教“五步曲”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任何模式都各有局限性。不能认为研学后教“五步曲”的教学模式一好百好,传统教学方式就一无是处,要学会借鉴其他模式,完善自己的操作系统。

2. 研学后教“五步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运用研学后教“五步曲”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研学、合作交流、如何与学生互动、什么时候放手,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就会越丰富、越精彩。这些都要求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教学经验。因此,研学后教“五步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3. 明确“研为后教”“五步曲”的适用性

研学后教“五步曲”教学模式,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低年级学生由于思维、语言、独立性等方面因素的局限,决定了在低年级实施研学后教的模式难度更大,因此,我们可以在探索中调整一些环节,构建适合他们的操作模式。

小学数学研学后教“五步曲”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和谐主动发展为中心,学生自主研学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创设情景与教师导学,学生研学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点拨,学生练习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自在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实施 研学后教“五步曲”教学模式以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后教 篇4

首先让我感动的, 就是蔡校长本人的事迹。蔡校长在书中提到, 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活着, 就是要吃苦, 就是要自学。这样才能成人、成才, 才能有所作为, 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辈子吃苦, 一辈子自学, 一辈子创新, 就一辈子幸福, 一辈子快乐!这些人生观, 蔡校长不单单是说到了, 更重要的是蔡校长也做到了, 这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蔡校长在洋思中学干到六十四岁才退休, 退休后又任教于永威, 他一直遵循一句话:“多干了, 不仅多了贡献, 而且也多了学习的途径, 可以多学本领。”正是这句话, 道出了蔡校长这一生做人的态度、做事的精神、处事的原则、成功的秘诀, 也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一个成功的校长的背后也是多想事、多做事、多吃苦, 在平凡的教育教学中创造了伟大, 奇迹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在长期如一日的艰难的思考和行动中创造出来的。我觉得我们要学习的不光是蔡校长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 更要学校蔡校长和老师们身上的那种长年如一日的吃苦精神, 脚踏实地、少说多干、认认真真的做事精神。

除了蔡校长的“吃苦是福”的精神外, 我们还要学习蔡校长的教育思想。蔡校长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这八个字。这个理念听起来极为简单、朴素, 但是要实行的好, 却异常困难。

先学后教并不代表不教, 而是教的方式方法与众不同, 蔡校长提出的教学方法重在学前引导, 学中辅导, 学后督导。“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 其背后真正过的意义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正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洋思人认为, 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 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才有可能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中, 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

通过学习“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我有所感悟。

首先, 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做到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主动学习, 主动思考, 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一大特点。课堂上的每一个步骤, 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自己先学习, 当然自学并不只是简单地自己看书, 在自学的过程中, 所有学生要做到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 起到引导的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做这些工作, 让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行动领悟出知识的理解和发展过程。学生自学的过程, 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 在没有自学之前, 并不了解知识的内容、背后的真谛, 而通过经历自学过程, 不仅仅学会的知识本身, 也对这些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感悟, 这一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虽然老师在自学之前给出了一个相同的学习目标, 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再加上他们不同的生活经验, 即使得出相同的结果, 但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感悟, 而这一过程, 也是一种创新。

其次, 处理好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关系, 真正的发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这一指导方针。传统的教学模式, 是老师一味的教, 而学生只有听的权力, 师生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 学生也没有机会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改的出现, 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能是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而应该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 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 创造一切有利于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学习条件,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 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上课前, 不仅要备课, 更要备学生,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因材施教, 做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发现者、组织者、激励者;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 培养能力, 提升素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表演、让学生实践, 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实现了互动, 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系列关于教与学的关系的思想。

作为一名老师, 在刚刚走上教师讲台, 从学生角色转变成老师角色的初期, 我深切的体会了一个观点, 就是当自己能够正确的教授别人知识时, 对知识的识记和掌握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仅仅是学习的时候。所以, 我认为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中的尤其突出的一个方法是, 学生教学生。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 经常会出现学生教学生的这种景象。这是洋思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 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

学生教学生不仅体现在课堂上, 它更大的作用是体现在课后。在课堂上, 这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 教师在课后都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 教师的负担和压力都比较大。但由于洋思中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的, 平时都生活在一起, 学生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 开展了“一帮一”的活动, 让优秀生和后进生搭配坐在一起, 结成帮扶对子。

学生教学生、“一帮一”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 而且还促进了学优生的提高。学优生要想帮助他人, 自己就得要充分地理解, 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地表述出来, 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不仅仅同时提高了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成绩, 在共同进步的基础上, 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的态度,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篇5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

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第三步,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通过先学后教掌握知识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这种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当然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将缺补上。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先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通过“先学”,学生至少要将本书的内容看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

“后教”的优点: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老师点拨。

“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起来,使学生自学、听课都认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紧张程度。(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关键是杜绝了作业的抄袭。

三、老师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在“先学”阶段,教师要注意三点:

1.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么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

2.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这一点在起步时尤为重要。

3.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四、“先学后教,当堂检测“高效课堂的几点困惑

通过两年来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试行。我深觉这种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但在试行时我遇到了诸多困惑。(还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困惑一:“兵教兵 ”是“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的“后教”这一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落实好“兵教兵 ”?

《“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操作指南》中“兵教兵 ”是让学生教学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问题。我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兵教兵 ”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得不到较好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兵教兵 “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没有触动他的心灵,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它的优势,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兵教兵 ”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老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等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使 “兵教兵”不流于形式?如何在“兵教兵 ”的学习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这将是我今后教学的侧重点之一。

困惑二:如何避免学生成长的两极分化?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学生的两极分化也随之出现。“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绝大数同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习优胜者将更加突出。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业评价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通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他们无论是自学,还是讨论,都具有了超常的发挥。这正是两极分化的原因吧!而这种分化,在数学教学里面尤为明显。现在的学校班额大多在四十人左右,那教师究竟该如何把握在大班额的背景下体现分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知识而全面的发展呢?

困惑三:如何让学生集中精力,高度紧张起来?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进行学习。因为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如果不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学习,上课时一方面要阅读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练习,检测,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一般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还有抄袭的现象存在。

在进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时候,出现部分的同学无事可做,老师又顾不过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人有事可做,高度紧张起来,这也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困惑四:老师如何落实好“后教”环节?

我实践中和听课过程中都可看到这类问题,老师课上讲什么、讲多少、要不要讲等这些问题仍然把握不到位,总是担心学生不懂,不知不觉就多讲,造成“当堂检测”的内容完成效率不高,甚至无法在课内完成,特别是拓展的知识练的机会就更少了。

由于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有诸多的困惑,因此我今后更应积极参与到这种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中去,努力寻找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篇6

【关 键 词】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学数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而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讲得多,知识传授多,课外作业布置得多,方法指导少,培养能力少;学生被动接受多,活动少,主动积极思维少,动手实践少。这些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整教学策略,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解答有关问题。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体现的教育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看书、检测、更正、讨论、作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辅导者、评价者,起主导和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育者,不再滔滔不绝地传授灌输,而主要是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或生成的疑难进行点拨。“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师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去感受学习的艰辛和快乐。学生的手、脚、眼、耳、头脑都得到了解放,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

新课改要求教师把讲给学生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转化成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化成了具体教学操作方法。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的关系。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水平有高低,怎样在课堂上让优生、后进生可以同时看书,再同时完成检测练习?“先学”时,优秀生、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学会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学会、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当堂就能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的目的。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设计目标。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其课堂基本结构是:课题——教学目标——自学提示,包括自学内容、自学方法、时间和思考题——师生互动学习,即学生依据思考题汇报自学情况,确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课堂检测。因此,小学数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外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课堂始终的主线——紧扣教材内容的习题上,即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课堂检测题。

(二)未教先学。“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未教先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边读书边思考,既要回忆已学过的公式、概念,看懂例题,还要尝试通过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用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新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学后再教。学后再教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学后再教”并不全是教师讲,而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学了以后,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亲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要就题讲题,一题一题地讲,而要一类一类地讲,一步一步地讲,由个别到一般,即由这一道题或几道题归纳出理论知识,总结出解题步骤或规律,再指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当堂训练。当堂训练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处理好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倾听与表达的关系。先学后教模式的特点和亮点是学生的表达和展示,先学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供了内容和资本,小组交流和大班活动又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二)要处理好表现欲和求知欲的关系。表现欲和求知欲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学生通过“先学”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也带着对课本的质疑和自己的想法进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我们认为,先学后教的课堂首先重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帮助每个学生解决先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教有所获,在这个基础上或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激发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智慧。

(三)要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个人独立学习是基础、前提和关键。无论是课前、课上、课后,都要把个人独立学习放在首位。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独立学习的深化和提高。

(四)要处理好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关系。先学后教模式有利于优秀生的脱颖而出,学困生及其转化就成了先学后教模式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一定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的教学要求、任务、内容要适应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无论处于哪一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習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俞昌页. “以学定教”策略的实施与探索[J]. 教育学文摘杂志,2011(2).

后教 篇7

一、建构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实验教学均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更有少数学校仍然采用“教师讲实验, 学生直接抄写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填鸭式的实验教学方式, 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为此, 我们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着力体现“学”的线索, 呈现“学”的过程, 扩展“学”的空间, 使课堂自主、开放、高效。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教学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效结合,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策略, 大力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理念

第一, 必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和“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我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具有无穷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 必须体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中, 全过程让学生学, 全过程让学生读, 全过程让学生思, 全过程让学生实践,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制定。

第三, 必须体现“以学评教”的评价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效果是衡量是否是好课的唯一标准, 课堂上能达成学习目标, 形成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好课。

三、教学管理

1. 出示实验目标

实验前教师应通过投影出示实验目标, 让学生明确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做到具体、准确, 语言要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 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2. 学生自学

揭示目标后, 教师投影实验指导让学生自学。实验指导一般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实验内容要明确, 明确到课本第几页第几行, 让学生一目了然。实验步骤主要依据课本来确定, 课本上未作详细说明的可用投影以友情提醒的形式出示, 在叙述时文字要简洁。通过自学实验指导, 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步骤, 将来做实验时才会心中有数, 从而降低学生的实验难度, 提高学习效率。

3. 学生实验

在自学实验指导后, 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数据, 根据现象和数据进行归纳, 得出实验结论。对于简单的实验, 可以先自学实验指导, 后进行实验;而对于复杂的实验, 可边自学实验指导边实验, 也可以将复杂的实验分成几小块, 多次自学、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巡视,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类, 为后教做准备。

4. 组织交流

实验后应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师只做适时的点拨。在交流实验现象和数据时要让学生说真话, 对于少数学生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时, 不能“一棍子打死”, 而是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 探讨如何改进才能避免这些现象的产生。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归纳,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项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 给学生自主、自我的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敢张扬、能张扬,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5. 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 也可以是实验设计。当堂训练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 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终形成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 通过学生的作业信息的反馈, 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 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辅导, 做到心中有数。

先学后教,倡导“小老师”课堂 篇8

一、引导和鼓励, 亮出“小老师”风采

由于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 现在的学生外向型性格居多。但要他们在讲台上一本正经地讲课还真有些难度。学生的顾虑颇多:有的担心讲不好;有的害怕别人取笑;有的不知怎么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先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学生的表现欲其实是很强的, 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和鼓励, 就能促使他们走上讲台。

上学期我负责小学三年级语文科教学, 期中考后, 我首先鼓励班上表达能力强的优秀生詹继扬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 并与继扬同学讨论上课的程序, 针对他提出的困难做必要的备课辅导, 要求他回去好好准备。回家后, 继扬同学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了好几遍, 并查阅了许多资料, 在家长的帮助下, 他精心制作了生字卡片、设计了完整的教学方案。课堂中, 继扬同学以一个小老师的身份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学习生字的方法。如教学“威武”的“威”, 他教同学们巧记:一女很神奇, 左手拿笔, 右手拿戈, “戈”是古代的兵器, 能文能武, 特别威风。教学“威武”的“武”, 他让同学们记住“武松打虎不带刀”。小老师这样生动的解说, 连老师也没想到, 学生们也印象深刻, 写生字时就不容易错了。讲台上, 小老师自信大方, 讲起课来有板有眼, 还不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学生变为老师来上课, 孩子们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高涨, 课堂气氛愉快而轻松。我在一旁不时进行补充和指点, 如果出现“卡壳”, 就帮着圆场、巧妙点拨, 并适时地调控整个课堂的气氛和秩序,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二、分组与合作, 促进自主互助学习

第一炮打响之后, 孩子们有了“小老师”榜样, 纷纷效仿, 争当“小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有效, 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 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自主性, 我在班上成立了“智囊团”备课组, 其具体做法是:

1. 分组。

根据男、女生, 好、中、差生进行搭配, 把全班分成几个备课小组, 每个小组大约是6~7人, 并确定备课组长。

2. 确定备课任务。

各备课小组选择本期课文内容, 确定备课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参考书, 或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料。

3. 集体备课, 组内合作。

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召集同学们进行集体备课。这样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智囊团”。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问题, 共同查找资料, 互帮互助, 资源共享。备课组要重点讨论上课程序, 如何巧记生字, 根据课文内容如何提出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等。

4. 定人讲课, 组际交流。

备课组组长把组内交流情况汇报给教师, 教师再酌情安排上课时间。上课时, 每个小组委派一名“精英”担任小老师, 其他学生和教师做“学生听众”。讲课时, 其他学生可以针对讲课内容向“小老师”提问, 如果“小老师”无法回答, 可以使用“求助热线”, 请求本小组“智囊团”成员的帮助, 或者向教师提问。

三、评价与反思,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引导鼓励, 增强自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站在讲台上, 面对的是全体同学和教师, 这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挑战。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对学生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因为孩子们的发展程度不同, 他们受经验阅历、知识水平、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课堂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 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永远都是学生成长的推动力。

在培养“小老师”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营造一种和谐、关怀的氛围。比如“小老师”上台之前、下台之后, 引导全班同学掌声鼓励;在评价“小老师”的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称呼讲课的学生为某某老师, 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角色替换。学生讲完课后, 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讲课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 教师的点评要多指导、多表扬。点评内容可涉及“小老师”的仪容仪表、教态, 课堂语言是否生动、流利、有创新, 师生互动情况如何, 以及从讲课中反映出的集体备课是否到位等诸多方面。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 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 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 形成愉悦的心境, 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 写教后记, 总结提高

“小老师”教学结束以后, 在一周之内以日记或者习作的形式写出“小老师课堂体会”或“小老师感言”。詹继扬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一开始, 我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 但到后面, 我就不紧张了, 我开始提问同学们:“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班长高高举起手, 说:“这篇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我点点头, 说:“给第一组加1分。”我说:“请听题, 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 一半是鱼。’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绞尽脑汁想着, 有的同学说是比喻句, 有的说是排比句, 有的说是拟人句, 但这些都不对。我只好说出答案, 是夸张句, 并向同学们说出了夸张句的理由, 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 老师让同学们说说我讲得怎么样, 同学们给我打了一百分, 这让我很开心, 希望下次我还有这样的机会。

这样的教后记, 既是总结, 也是写作。作为教师, 我更希望走上讲台的经历成为学生童年的美好回忆。教是最好的学, 学生通过教来学, 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提高综合素质。

四、“小老师”课堂, 提高教学实效

长期以来, 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式的学习, 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小老师”走上讲台, 有三大优点:1.促进了预习的主动性。因为每个担任“小老师”的学生和备课组的学生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预习课文, 完成好备课任务。2.有效把握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新鲜的面孔、新颖的形式, 让课堂其乐融融。3.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当平时威严的老师坐在孩子的小凳子上, 举手好奇地问“老师, 这个字怎么组词”时;当一起游戏的伙伴笑眯眯地问“老师, 请让我们组来‘开火车’组词”时, 无论对于讲台上的学生还是在座的每一位学生, 都是很大的鼓舞。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提高, 就能更好地、更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变怕学为乐学。“小老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 自主互助”的理念, 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 面对语文教学, 我们如果能不断突破现有的格局, 带给课堂更多的灵动与鲜活, 让每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充分发掘并感受个人智慧的力量, 那么语文课的魅力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黄书亭《“课堂换位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先学后教”教学新模式初探 篇9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己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因人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先学后教”的“教”要求教师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即教师的讲解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三、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另外,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每章至每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素质化。当然,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说,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中,就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就要当“引桥”“路标”,发挥好主导作用,这是学生学得好的前提。

教师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按你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教师可以在最后提问: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

每个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认识事物,每个学生都会有他特定的学习方法。即使从以学含义来界定,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很幼稚、不成熟,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不成熟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一个起点,通过不断加强指导,就能锤炼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动态,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当前,加强学法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掌握学法指导的力度和增强学法指导的艺术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应该说,启发式教学、由浅入深式教学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对学生能做到适时启发,适度启发,因人而异,因材而教。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充分准备,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积极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它更多的优点,特别是长期坚持后更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困惑。总之,“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地掌握和运用,不但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确实落实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还能让我们师生从中得到共同的好处。

翻转课堂,贵在超越“先学后教” 篇10

图中虚线左侧表示课前自主学习,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 “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等两大模块。

在“任务单”模块,师生行为特征是: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的指导完成 “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先于学生学习行为, 不存在“先学后教”。

在配套学习资源模块中,师生行为特征是:教师提供配套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分析资源之后,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由于教师提供的配套学习资源成为自主学习的支架,学生自主学习很容易获得显效。可见,在这一模块中,教师教学行为也是先于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存在“先学后教”。

图中虚线右侧是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模块。这一模块之所以被称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是因为“任务单”贯彻目标管理、问题导向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策略方法,保证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基本达成了学习目标,到了课堂教学阶段,“教”已经失去了意义,学生更加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以便把学习继续引向深入。因此,“先学后教”的基础被抽掉了,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反过来看,假如自主学习之后还需要教师“教”,那前面的“先学”一定是有问题的。

微课程教学法倡导“四步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即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和展示活动。

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模块,师生行为特征表现为:教师是教学创新的设计者,也是不失时机地通过问题引导把学习引向深入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践行“四步法”的主体。教师行为先于学生,或者与学生行为融为一体,不存在“先学后教”。

在微课程教学法看来,“先学后教”不是个真实的命题。“先学后教”或者抹煞教师在课前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或者消极等待学习困惑产生,以便重新把真理的话语权揽入怀中,是“教师为中心”的最后堡垒。

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的微课程教学法,发现了“先学后教”其实没有真实支持的事实,比较彻底地走向学生为本,找到了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双双提升的课改新路。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每天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学成之时,有可能告别“山寨”,走向创新。这正是“中国梦”希望之所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篇11

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物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新课改给教育者提出的最尖锐的问题就是,课堂究竟应该是谁的课堂?当传统的“一言堂”逐渐退出教育的历史舞台,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将之替代,那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本文以中学物理课程“力与运动的关系”之“牛顿第一定律”一课为例,对此法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任何一种方法的顺利实施都需要教师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如,本课为“力与运动”章节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进行了解,明白何为物体的“惯性”,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也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掌握,分析他们在此阶段对事物已经开始尝试着去理性推理和思考,大部分人已经具备了实验设计、解决问题、分析探究的能力,而且之前已经有了与运动相关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可以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但鉴于中学生在专业基础以及自控力方面较差,所以自学环节可以将本课的重、难点和重要知识点以问题(可以是选择题、问答题、填空题等)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让学生“先学”

1.明确目标

学生的“先学”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的自学,需要一个“先学”的辅助环节即——明确目标,制订要求。利用两分钟时间,通过板书出示学生的自学目标,为他们自学搭建起一条“引桥”。如,读几分钟的书,学哪些内容,学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学法,评价标准等,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学得有目的、有方向。如,本节课就让学生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围绕已经列在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自学:

(1)所有物体在受到 作用时,总是保持 或者是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一般是指物体的 特性。

(3)我们走路时,不小心被物体绊倒会倒向 ,原因是 。

(4)跳远之前的助跑,越快成绩越高这是因为 。

(5)利用物体惯性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难题”,你知道的都有哪些?(任意两条即可)

(6)找出惯性定律与惯性两者的不同。

2.展开自学

学生自学务求高效,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自学,等于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捷径”,同时也是让他们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的形式,随时对自学程度进行检测,为接下来的后教提供参考。在学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形式,只要学生通过自学得到了相应的答案,可以不用举手回答,直接在黑板书写上答案,而一旦别的学生有了不同意见之后,也可以用彩笔进行更正。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都积极地想表现自我,都认真自学,希望能尽快找到答案,留下自己的笔迹。所以不断地有人在看书、在阅读、在填写、在更正、再学再看再写,课堂学习变得既紧张又有趣,“先学”效果非常好。

三、教师的“后教”

在学生自学的环节中,通过做题、板演、更正等过程,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比较明了,所以后教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时间以十分钟为宜。可以先解决那些学生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再解决学生自己也感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教是以学为前提的教,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结组讨论,让学生来教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点拨。这样,会的学生在教的过程中实现了二次学习,不会的学生受到帮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实现了共同提高与共同发展。

四、师生共同“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务求扎实。不要一味追求训练的难度与强度,当堂训练的目的就是巩固和内化知识,让学生消化当天所学,夯实基础,所以多以课后作业作为当堂训练的主要内容。在训练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要注重练习题目的层次,如,分为必作、选作和课后思考等三种题型;对于作业方法进行重点指导,如,让他们可以先进行复习再练习;要求当堂训练的必须课上完成,在训练的规范性和速度上进行强化。要边练边教,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多看、多练、多反思。当堂训练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它的效果好坏在于教师是否能静心设计出一套难度适宜且高质量的练习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将整个学习过程交由学生来“主宰”,是对学生一种真正的解放,只要我们教育者能够领悟其原理与思想,学得得当,教得得法,练得得体,就能让高效物理课堂成为

现实。

参考文献:

[1]任晔.“先学后教”教学设计的探讨:以“电阻”的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2012(12).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篇12

一、“先学后教”的起源

“九五”课题时, 余文森教授提出“先学后教、高效课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老师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 常州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实验”, 盘锦市魏书生老师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等都是先学后教, 提倡学生自学的教学.江苏洋思中学在整个学校、各门学科都推行“先学后教”的做法, 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被称为“洋思经验”或“洋思现象”.

二、“先学后教”的界定

“先学后教”:学字在先, 教字在后, 是学生先自学, 教师再讲解;是每堂课教师都不先讲, 而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目标先主动自学;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学情况进行点拨疑惑、规范表达、纠正错误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先学后教”的优点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不是注重教给学生知识, 而是注重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质上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它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一) 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先学后教”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自学看书检测,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对了, 智力得以优先发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做错了, 在师生共同合作下, 也能掌握所学知识.这是符合实际的、准确的分层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全面发展.

(二) 体现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原则

“先学后教”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通过先自学, 优等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学得更扎实, 能力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此外, 在自学环节, 教师并没有放任后进生, 而是有足够的时间给后进生予关注, 并进行个别辅导, 使之更利于掌握基础知识, 缩短与优等生的差距.

(三) 体现减轻负担、解放思想原则

“先学后教”改变了教与学的主次.课堂上, 教师不再是口干舌燥、汗流浃背的“先教”, 而是解放思想, 相信学生, 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导学目标先自学再进行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后教”.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作业堂堂清, 避免了课外大量的题海战术, 有效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 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四) 体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原则

“先学后教”使师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教师要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就要经历一次头脑的风暴, 更新理念, 学习相关理论和成功经验, 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和探索.学生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责任感、互助合作、勇于质疑等优良素质, 为其后续学习和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先学后教”的具体实施过程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出示目标”环节→“学生自学”环节→“教师点拨”环节→“知识延伸”环节, 即每节课教师先出示导学目标, 以引导学生依据导学目标的要求进行“自学”, 然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拨”, 最后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知识延伸”.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第28页“1.4.1有理数的乘法”为例, 谈谈我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课前:

教师制作课件, 包括导学目标、检测题目、点拨易错、知识延伸等内容.

上课:

(一) 出示目标

教师展示导学目标:1.理解两个有理数相乘, 积的符号如何确定;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掌握有理数的倒数的概念.

(导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情况, 为指导学生自学而提出的目标, 是学生自学的线索、方向.它的设计既要体现课本的知识, 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于七年级新生, 目标应简单、具体、详细;于八、九年级学生, 目标应具有操作性、深层性、思考性.)

(二) 学生自学

学生依据导学目标, 用15分钟, 自学课本P28-30知识, 完成课本P30练习题.

(学生自学指学生阅读课本知识, 做记号, 看例题, 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思考、发现疑难等.自学时间一般为5-15分钟.于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 自学时间宜长;于基础好的学生, 自学时间宜长;于难度大、综合、抽象的教学内容, 自学时间宜短;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自学时间宜短.)

(三) 教师点拨

1. 检测自学情况

(1) 学生自学完后, 教师出示检测题, 学生口答: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 同号得,异号得, 并把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 都得.

(2) 口答:

归纳倒数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点拨疑难

注意: (1) 运用乘法法则, 先确定积的符号, 再把绝对值相乘; (2) 0没有倒数.

(教师点拨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知识进行讲解补充, 点拨教材不全、学生理解不全、学生理解有误等的知识, 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基础好、掌握快的实验班学生重在点拨其在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基础差、掌握慢的普通班的学生则要全面点拨, 以帮助其掌握基础知识.)

(四) 知识延伸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同号两数相乘, 符号得正

B.异号两数相加, 和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符号

C.两数相乘, 积为负数, 则两数异号

D.两数相乘, 积为正数, 则两数都是正数

2. 如果两个数的积是负数, 和也是负数, 请你写出符合要求的两个数:. (写出一组即可)

3.若a、b互为相反数, 若x、y互为倒数, 则a-xy+b=.

4. 已知a、b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点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下课铃响, 所有学生都把练习册交给老师, 课结束.

【后教】推荐阅读:

上一篇:高寒阴湿山区下一篇:网上交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