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Ki-67

2024-07-07

P16、Ki-67(共7篇)

P16、Ki-67 篇1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 与宫颈侵润性癌症密切相关。有学者研究认为, P16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具有特异性表达的特点, 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指标[1]。在宫颈癌前病变、炎症、反应性增生、宫颈癌中均有表达[2]。本研究探讨P16、Ki-67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病理科宫颈石蜡包埋腊块360例, 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等各60例。全部病理学切片均由3位副主任以上医师进行阅片, 科室主任按照2003年WHO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核查, 选取诊断结果无分歧的宫颈组织学腊块进行切片免疫组化分析。

1.2 实验方法

标本均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P16、Ki-67鼠抗人抗体购自英伟创津公司。按照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结果判定

P16在细胞质、细胞核呈黄色或棕黄色染色为阳性染色。分级如下:阳性细胞数小于5%为阴性 (-) , 阳性细胞数介于5~24%为弱阳性 (+) , 阳性细胞数介于25~50%为阳性 (++) , 阳性细胞数大于50%为强阳性 (+++) 。Ki-67表达结果判定标准:计数200个细胞, 未见棕黄色染色细胞为阴性表达 (-) , 阳性细胞数量小于10%为弱阳性 (+) , 阳性细胞数量介于10~30%为阳性 (++) , 阳性细胞数量大于30%为强阳性 (+++)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宫颈组织中不同病理类型P16、Ki-67表达情况, 见附表。

3 讨论

注: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CIN组比较, △:P<0.05

P16是一种细胞周期素依赖激素的抑制剂, P16在正常情况下被Rb蛋白抑制其基因转录, Rb通路失效时, P16被激活, 表达明显增高。因为宫颈癌前病变及恶性变中均伴有Rb通路的抑制, 研究认为P16这一个下游因子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恶性变有效标志物[2]。本研究P16在CINⅠ、CINⅡ、CINⅢ、宫颈腺癌、宫颈鳞癌等组别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16可以用作诊断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恶性变的诊断指标。

Ki-67是一种检测细胞增值的标志物, 被定义为一种核增殖标志基因。江涛等[3]发现在宫颈炎症及反应性增生组织中均有Ki-67表达增高, 缺乏特异性。本研究发现Ki-67在CINⅠ、CINⅡ、CINⅢ、宫颈腺癌、宫颈鳞癌等组别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Ki-67在宫颈腺癌、宫颈鳞癌等组别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提示Ki-67虽然不能够作为炎症及低级别CIN的诊断指标, 但却可能成为恶性变与癌前病变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摘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及恶性变患者子宫颈组织P16、Ki-6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P16在癌前病变及恶性变中高于正常宫颈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Ki-67在癌前病变及恶性变中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Ki-67在恶性变组别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P16可以用作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恶性变的诊断指标, Ki-67可能成为恶性变与癌前病变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P16、Ki-67,宫颈上皮内病变,免疫组化

参考文献

[1]岑坚敏, 钱德英, 曾仁海, 等.高危型HPV DNA的负荷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7) :533—535.

[2]史健, 郑军生, 尹方, 等.宫颈上皮内瘤变p16、p53、Ki67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其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 (4) :515—517.

[3]江涛, 李隆玉.p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 2005, 11 (20) :581—587.

P16、Ki-67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3年~2014年间宫颈组织存档蜡块, 患者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0.5岁。宫颈上皮组织标本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病理诊断确认, 并按照WHO标准由3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查HE切片, 诊断选取两位以上医师的一致意见。其中低级别组 (CIN1组) 30例、高级别组CIN2、CIN3组) 30例、慢性宫颈炎组 (阴性对照组) 15例。

1.2主要试剂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设想。切片常规脱蜡、梯度乙醇脱水, 剩下的步骤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器中进行。免疫组化具体染色步骤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所用抗体P16购自上海罗氏公司, Ki-67购于福州迈新公司。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已知阳性片分别作P16和Ki-67阳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P16以宫颈鳞状上皮基底和副基底层细胞的连续性染色, 有或没有表面细胞染色, 判断为 (+) , 本实验根据阳性细胞在上皮的分布而分为低表达 (≤1/3) 和高表达 (>1/3) ;孤立细胞或小的细胞簇染色, 即非连续的着色, 特别是基底和副基底层的鳞状细胞没有着色, 判断为 (-) 。Ki-67表达根据阳性细胞在上皮的分布而分为阴性、低表达 (<1/3) 、中等表达 (1/3~2/3) 和高表达 (>2/3) 。

1.4 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免疫组织化学

P16在慢性宫颈炎中为阴性, 在CIN中, 其积极的表达从CIN1到CIN3逐渐增加, 低水平的CIN (CIN1) 和优质CIN (CIN2 CIN3)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正面表达被分层同时, 最积极的细胞CIN1局限于宫颈鳞状上皮下1/3, 参与CIN2上皮2/3, 而2/3以上上皮下CIN3或全层是积极的。

2.2 Ki-67免疫染色与宫颈病变表达水平逐渐增加, 增加的慢性宫颈炎和低级别CIN的弱阳性表达, 主要为鳞状上皮下1/3的核与黄褐色;高水平组主要为鳞状上皮下2/3全层核茶色, 强阳性。

3 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慢性、持续性及渐进性的过程, 宫颈上皮内瘤、宫颈上皮内瘤 (CIN) 或宫颈癌癌前病变, 根据研究的自然病史[1], 57%的低水平的CIN会消失, 只有0.3%会发展为浸润性癌症, 和优质CIN潜在的癌前病变, 未经处理的CIN2自然愈合率为43%, 22%的患者会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CIN3自然愈合率为32%, 14%的患者会发展为浸润性癌症。因此CIN的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特别是优质CIN,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宫颈癌演变过程中, 抑癌基因表达失活和癌基因的表达激活是其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 在已发现的数个抑癌基因中, P16基因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2]。P16基因, 一种新型的肿瘤抑制基因, 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调节细胞增殖[3], P16基因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短臂 (9 p21) , 总长度8.5 KB, 分为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 序列编码为一个已知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

本研究证实, Ki-67在慢性宫颈炎只消极的表达或表达和基底细胞层, 低级别CIN时阳性表达, 一般位于鳞状上皮的下1/3或1/2, 而在高级别CIN中可全层表达。随着病变的严重程度, 其表达范围及阳性强度都会提高。P16和Ki-67与CIN存在密切的关系, 检测P16、Ki-67有助于慢性宫颈炎及其化生性病变、修复性鳞状上皮、老年性萎缩鳞状上皮与CIN的鉴别, 防止误诊。在宫颈疾患者进行宫颈活检时, 同时检测P16和Ki67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 提高病理医师对CIN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P16, Ki67

参考文献

[1]Mandelblatt JS, Lawrence WF, Womack SM, et al.Benefits and costs of using HPV testing to screen for cervical cancer[J].JAMA.2002, 287:2372-2381.

[2]邹先进, 蔡兰, 刘颖, 等.子宫颈癌前病变与子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检测及其与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9) :625-626.

P16、Ki-67 篇3

长期以来对VIN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科医生对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由于取材的局限性,诊断误差较明显。P16和Ki-67已被观察到可较特异和敏感地鉴别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和阴道上皮内瘤变(AIN)[4],但其在VIN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国内外少有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P16和Ki-67在不同级别VIN中的表达,探讨其在VIN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和湘乡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5至2007年外阴活检标本和局部手术切除标本共7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5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62例,湘乡市人民医院病理科12例。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VIN的病理分级按文献[5]标准进行:正常30例(40.5%),低级别VIN(VINⅠ)16例(21.6%),高级别VIN(VINⅡ、Ⅲ)28例(37.8%)。

1.2 试剂

Ki-67兔单克隆抗体、P16鼠单克隆抗体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SP试剂盒为Dako公司产品。

1.3 方法和结果判断

免疫组织化学按SP法进行染色,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用AEC显色,光镜下控制显色时间,流水终止反应;常规脱水,水溶性封片。

Ki-67以细胞核出现红色颗粒状物为阳性着色。由于正常的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Ki-67呈阳性表达,实验仅观察基底层以上的上皮细胞的阳性率,≥10%为阳性病例。同时按Ki-67阳性率10%~25%、26%~50%、>50%3个级别进行统计分析。

P16以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出现红色颗粒状物为阳性着色,P16免疫标记分为阴性、不连续的灶性阳性着色(且阳性细胞≤10%)和连续的弥漫的阳性着色(且阳性细胞>10%)。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P16和Ki-67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方式,比较P16和Ki-67标记结果在高级别VIN与正常组、高级别VIN与低级别VIN组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行t检验,同时确定P16和Ki-67作为高级别VIN标志物的特异性、敏感性。

2 结果

2.1 P 16标记结果

见表1。

P16在高级别VIN组中的表达与正常组及低级别VIN组比较,P<0.01。正常组外阴上皮93.3%(28/30)的标本P16无着色,仅有6.7%(2/30)的标本上皮呈局灶性的P16阳性着色,且阳性细胞均分布于鳞状上皮下1/3,未见中1/3和上1/3弥漫着色的病例。

低级别VIN者56.3%(9/16)的标本P16呈现阳性,25.0%(4/16)的标本P16阳性染色阳性细胞位于上皮的下1/3,主要呈现灶性片状阳性着色;只有18.8%(3/16)的标本呈现较弥漫着色(图1)。高级别VIN标本P16均呈阳性着色,92.9%(26/28)的高级别VIN标本P16阳性着色超过上皮1/3,主要呈弥漫阳性着色(图2)。P16的阳性表达率在高级别VIN组与正常组、高级别VIN组与低级别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Ki-67在高级别VIN组中的表达与正常组及低级别VIN组比较,P<0.01。正常组90.0%(27/30)的标本上皮Ki-67无着色,2例上皮Ki-67阳性着色且阳性细胞分布于鳞状上皮的下1/3,1例上皮Ki-67阳性细胞分布于鳞状上皮的下1/3以上。

低级别VIN组有37.5%(6/16)的标本Ki-67阳性细胞大于25%,且阳性细胞分布于上皮下1/3以上(图3)。所有高级别VIN者Ki-67均呈阳性,其中96.4%(27/28)的标本阳性细胞数大于25%,且分布到上皮中或上1/3(图4)。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高级别VIN组与正常组、高级别VIN组与低级别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阳性表达率在低级别VIN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Ki-67的标记结果

见表2

2.3 P 16与Ki-67作为高级别VIN标志物的意义

见表3。

注:P16阳性表达定义为中1/3和(或)上1/3上皮细胞的弥漫的阳性着色;Ki-67阳性表达定义为下1/3以上的上皮细胞大于或等于25%的细胞核阳性着色

通过对比高级别VIN组与低级别VIN组的P16、Ki-67标记结果发现,若将P16阳性表达界定为中1/3和(或)上1/3外阴上皮细胞弥漫阳性着色、Ki-67阳性界定为下1/3以上的上皮细胞大于或等于25%的细胞核阳性着色,P16和Ki-67在高级别VIN组与低级别VIN组之间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作为鉴别高级别VIN的标志物P16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94%,Ki-67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85%。

3 讨论

研究证实,VIN的发病机制与人类乳头状瘤样病毒(HPV)感染有关[6]。HPV所含有的E 6、E 7基因可整合入宿主的基因组内,进而分别引起P53、Rb蛋白的功能失调,使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紊乱,造成Rb通路失控,引起原本正常的细胞增殖蛋白包括Ki-67、P16蛋白的异常表达[7]。

P16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属于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蛋白。HPV感染的细胞pRb失活,使pRb负反馈调节细胞内P16水平的作用消失,P16表达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可通过检测Ki-67核抗原的表达水平进行评估,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上皮细胞增殖活跃。

本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外阴上皮、低级别VIN和高级别VIN组织中P16的阳性率分别为7%、44%和100%,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10%、75%和100%,可见P16和Ki-67在不同级别VIN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还观察到:高级别VIN上皮P16阳性细胞百分率高,主要呈弥漫阳性着色,阳性细胞分布于下1/3上皮以上,低级别VIN上皮中P16阳性细胞少主要呈灶性片状阳性阳性细胞位于上皮的下1/3;Ki-67在高级别VIN组织中的阳性细胞分布于上皮中或上1/3,而低级别VIN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分布于上皮下1/3。采用P16和Ki-67标记外阴组织,可有效地鉴别正常组织、低级别VIN与高级别VIN组织。

尽管这两种标志物均可有效地检出高级别VIN,但每种标志物的应用都有其局限性。作为高级别VIN的标志物,P16的特异性为93%,比Ki-67(为87%)高,敏感性为93%,比Ki-67(为96%)稍低。本实验收集的30例正常病例标本中,有3例Ki-67呈阳性着色,其中2例阳性数小于25%,细胞分布于上皮下1/3,根据高级别VIN中Ki-67呈阳性的判断标准,此类病例应判断为阴性。1例阳性数大于25%,且分布于上皮下1/3以上,回顾该病例的组织切片,发现其真皮表面出现较重的炎症反应,可能由于组织进行反应性的修复,导致细胞增生活跃。由此可见,仅用Ki-67标记,不能完全将反应增生与VIN区别开。30例正常病例中,P16染色虽有3例表现为灶性阳性着色,但阳性细胞均分布于上皮下1/3,根据高级别VIN中P16阳性的判断标准,此类病例判断为染色阴性,因此P16在正常组中的表现为阴性反应。可见若Ki-67联合P16进行标记,可降低假阳性率,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我们在高级别VIN的判断标准中加入中1/3和(或)上1/3上皮细胞的弥漫阳性着色视为P16阳性,下1/3以上的上皮细胞大于或等于25%的细胞胞核阳性着色视为Ki-67阳性,提高了P16、Ki-67作为鉴别高级别VIN的特异性。

对VIN的常规病理组织学诊断,由于缺乏绝对的诊断标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导致病理形态学诊断的可重复性相对较差。同时受送检标本上皮完整性、组织局限性等因素影响,VIN的病理诊断较困难。此类疾病的诊断不足或过诊断,可导致疾病延迟治疗或过治疗,而P16、Ki-67检测为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客观参考指标,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P16和Ki-67在外阴上皮正常组织、低级别VIN与高级别VIN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可敏感地鉴别出高级别VIN;采用二者联合标记,更能有效地降低假阳性病例的干扰,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摘要:目的:探讨P16和Ki-67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VIN(VINⅠ16例,VINⅡ、Ⅲ28例)组织中P16和Ki-67的原位表达,并以30例正常外阴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低级别VIN(VINⅠ)和高级别VIN(VINⅡ、Ⅲ)组织中P16的阳性率依次为7%、44%和100%,Ki-67的阳性率依次为10%、75%和100%;P16和Ki-67在VINⅡ、Ⅲ和对照组,VINⅡ、Ⅲ和VINⅠ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若将P16阳性表达界定为中和(或)上1/3外阴上皮细胞弥漫阳性着色、Ki-67阳性界定为下1/3外阴上皮以上大于或等于25%的上皮细胞胞核阳性着色,作为鉴别高级别VIN的标志物,P16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93%,Ki-67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85%。结论:P16和Ki-67在对照组、低级别VIN与高级别VIN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可较敏感地鉴别出高级别VIN。采用二者联合标记,更能有效地降低假阳性病例的干扰,提高VIN诊断的特异性。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瘤变,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参考文献

[1]HART W R.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storical as-pects current status[J].Int J Gynecol,2001,20:16-30.

[2]MCNALLY O M,MULVANY NJ.VINⅢ:a clinicopatholog-ical review[J].Int J Gynecol Cancer,2002,12:490-495.

[3]史健,郑军生,尹方,等.宫颈上皮内瘤变P16、P53、Ki-67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其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515-517.

[4]SARAHMB,ISANE,DEBRAK,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P16 and Ki-67 correlates with degrdd of an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Am J Surg Pathol,2007,31(4):555-561.

[5]STANLEY J,ROBBO Y.女性生殖道病理学[M].回允中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1.

[6]GROSS G,HAGEDORN M,IKENBERG H.Bowenoid papu-losis.Pres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structural an-tigens and of HPV16-related DNA sequences[J].Arch Der-matol,1985,121:858-863.

P16、Ki-67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100例,分为3组,CINⅠ组50例、CINⅡ组29例、CINIⅢ组21例;年龄24~45岁,平均(34.52±7.65)岁;病程1~5年,平均(3.12±2.42)年。另外选取癌症患者35例作为癌症组,年龄25~45岁,平均(35.14±10.09)岁;病程2~5年,平均(3.57±2.71)年。4组检测患者之间的年龄、病程以及症状等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4组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阴道镜的检查及高危型HPV DNA的检测。治疗时采用p16级Ki-67两种试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方式及操作方式均严格依据说明书进行,并将4组检测患者试验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治疗时体内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对患者进行分类,p16及Ki-67均可分为4个等级,即阴性,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低于6%;弱阳性,阳性细胞6%~26%;阳性,阳性细胞26%~49%;强阳性,阳性细胞>49%。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依据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分析出p16级Ki-67的诊断价值。

统计学意义:患者进行治疗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后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例数(%)表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使用()表示计量数据,对比方法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组检测患者经过两种化验后,患者的P16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4组检测患者经过两种化验后,患者的Ki-67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论

从细胞病理学角度来看,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的异型细胞代替,其特点:①异型细胞由基底膜以上向表面延伸;②细胞核异型性,核增大,深染,核分裂象增多;③细胞极向紊乱至消失。目前临床上常采用CIN分级对宫颈上皮病变进行3级分类。各分级特点:①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细胞异型性轻,异常增殖细胞位于上皮层下1/3,中、表层细胞正常;②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细胞异型性明显,异常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2/3,未累及表层,基底膜完整;③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细胞异型性显著,异常增殖细胞扩展至上皮层的2/3以上或可达全层,基底膜完整。该分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医生的主观因素,常出现同一标本,经不同医生阅片得到不同诊断结果的情况,因此需要标记物对诊断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

p16是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抗癌基因,研究表明p16基因以缺失,突变方式广泛参与肿瘤形成[4],因此,临床检测p16基因对判断患者肿瘤的易感性以及预测肿瘤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Ki-67在免疫组化中常被用于标记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5]。通过以上结果能够得出,尖锐湿疣患者上皮组织常不表达p16;宫颈单一增生鳞化患者p16的主要表达形式为弱阳性及强阳性,病毒的含量越大,患者p16值就越高,并且宫颈上皮内瘤患者的等级会对高危型HPV DNA造成一定的影响。在Ki-67中,当Ki-67的指标越高时,则说明宫颈上皮内瘤患者的病理越严重,Ki-67对患者身体健康的状态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综合以上所述,宫颈上皮内瘤患者及癌症组患者的病变与p16及Ki-67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p16及Ki-67的预测价值较高,其预测值能够为患者病情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且可作为诊断及判定的衡量指标,因此,医生在对患者的进行治疗时,可根据p16及Ki-67的预测值来对患者进行治疗。p16及Ki-67对宫颈上皮内瘤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芳瑜,李青,黄文斌,等.p16和Ki-67在宫颈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40-42.

[2]林俊汕,郑娜芬,曾宇婷,等.p16 INK4A、Ki-67检测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疑难病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12):68-69.

[3]张燕,王一,王建华,等.p16、Ki-67在440例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病理诊断价值[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3):171-175.

[4]Schwarz JK,Lewis JS Jr.Pfeifer J,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16 expression in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radio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4(1):153-157.

P16、Ki-67 篇5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P16,Ki-67,人乳头状病毒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对于宫颈癌的防治,“三早”是关键,即早预防、早诊断与早治疗,这就要求只有对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cal neoplasia,CIN))做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CIN的准确诊断在宫颈癌防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1,2],在CIN病变中,多肿瘤抑制因子1(MTS1)基因的蛋白产物P16INK4a(P16)表达随着CIN的级别升高而增高,且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感染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CIN中的表达,分析P16、Ki-67表达与HR-HPV的相关性,探讨其在CIN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活检或手术切除的子宫颈组织标本共360例。其中正常宫颈黏膜上皮60例,CIN 1级100例,CIN 2级100例,CIN 3级100例。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标本采集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

1.2 检测方法

选取标本均用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4μm厚度连续切片,常规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确定病理诊断及分组。P16和Ki-67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全部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一抗工作浓度均是1∶100,以已知阳性片分别做P16和Ki-67阳性对照,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鼠抗人P16单克隆抗体、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及SP法超敏试剂盒等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

采用杂交捕获Ⅱ代(hybrid capture,HC2)法测定对照组及实验组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 DNA。

1.3 结果判断

P16表达于细胞核伴胞质,Ki-67表达于细胞核,阳性表达为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检测结果判定依据切片中阳性细胞着色强度及阳性细胞占所观察同类细胞数的百分比两项指标,进行半定量判断结果;显色量化指标:无色0分,浅黄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阳性细胞比例量化指标:无阳性细胞0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10%为1分,10%~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综合判定结果为显色与阳性细胞比例量化指标乘积:0~3分为阴性(-),4或5分为弱阳性(+),6或7分为中度阳性(++),8~12分为强阳性(+++)。HC2检测结果判定标准:阳性者HC2 HPV DNA≥1.0 pg/ml(5 000 copies/ml);阴性者HC2 HPV DNA<1.0 pg/ml(5 000 copies/m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的分布情况

300例CIN样本中,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3岁,高发年龄在30~50岁;60例正常对照组中,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5岁;对以上CIN的病理分型均由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阅片确定。

2.2 P16、Ki-67在CIN中的表达

CIN组P16、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P<0.01;χ2=76.77,P<0.01);P16和Ki-67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1级)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2、3级)中的表达,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1;χ2=15.09,P<0.01)。见表1。P16在对照组及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呈不连续、片状或斑片状分布,多位于上皮下1/3以内,阳性强度相对弱,见图1。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呈连续、强阳性表达,见图2。Ki-67在宫颈对照组中,阳性细胞数很少超过10%,而且主要分布在近基底层,见图3。而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上皮1/3以上至上皮全层,阳性细胞数量多少不等,<10%或>90%均可见到,见图4。

图1 P16在CIN 1级中的表达(SP×200)

图2 P16在CIN 2-3级中的表达(SP×200)

图3 Ki-67在CIN 1级中的表达(SP×200)

图4 Ki-67在CIN 2-3级中的表达(SP×200)

2.3 P16和Ki-67在CIN组中表达的相关性

在CIN组中P16和Ki-67两项指标共同阳性者234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2,P<0.01)。见表2。另外,在对照组中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细胞均在内基底细胞着色,而在CIN组中阳性细胞多弥漫分布,在CIN 3级中阳性细胞可以表达于上皮全层。

2.4 HPV DNA在CIN中的表达

CIN组中HPV D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P<0.01);HPV DNA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率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见表3。

3 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宫颈癌存在着一个较长、可逆的癌前病变区,即CIN。因此,CIN的诊断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宫颈细胞学作为CIN的基本筛查方法应用已有50余年历史,在妇女宫颈癌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取样受检细胞少、敏感性低及假阴性率均较高,使其准确性受到影响。而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CIN的金标准。但因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加上病理医生对诊断标准掌握上的差异,往往造成较大差异。因此,期待通过一些特异性标志物的检测来协助病理医生对CIN做出更准确、更客观的诊断。

P16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控制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直接参与肿瘤的形成与进展。资料表明,P16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异常表达,而这种表达与宫颈的HR-HPV感染有关[3,4,5]。BENEVOLO等[6]认为P16可作为高级别CIN特异性标志物,其阳性预测值达100%。GALAGANO等[7]认为,P16弥漫强阳性对CIN 3级和CIN 2级高度敏感,但对CIN 1级不敏感。马袁英等[8]研究也显示,随着CIN级别的增高,P16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呈线性相关,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CIN 3级和鳞癌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但O’NEILL和MCCLUGGAGE[9]认为,单独应用P16标记不具备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只有结合其他标志物的P16阳性这才可以确定诊断。本组资料显示,CIN组中P1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6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 DNA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率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HPV阳性CIN组中检测P16可作为辅助诊断CIN的一个有效的生物学标记。

Ki-67是表达于增殖期细胞的核杭原,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Ki-67主要用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可在除GO期外的活动周期(Gl、S、G2和有丝分裂期)中表达,可全面可靠地反映细胞群体增殖活性。其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均有密切联系,因此,被广泛用于评估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本组资料显示,CIN组中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均表现为差异有显著性。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表达限于基底层及副基底层;而在CIN病变中,瘤细胞呈强阳性表达,且伴随病变层次的增加而表达强度和面积增加,能够明确显示瘤细胞在鳞状上皮中所占的比例,协助病变的分级,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提出客观的参考依据。与P16相比,Ki-67对CIN 3级和CIN 2级同样敏感,但特异性较差,不能单独用于诊断[10]。本组资料也显示,P16与Ki-67在CIN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联合P16与Ki-67检测可以辅助CIN的病理诊断,提高其准确性。

综上所述,CIN是多基因、多因素协同作用所导致的,准确客观地诊断肿瘤和分级对临床进一步治疗以及预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在HPV阳性CIN组中联合检测P16和Ki-67,可以辅助CIN的病理诊断,有效区分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ELEUTERIO JJR,GIRALDO PC,GONCALVES AK,et al.Prognostic markers of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the role of p16INK4a and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7,86(1):94-98.

[2]EGAUER S,REICH O.CK17 and p16 expression patterns distinguish atypical immature squamous metaplasia from high-grade cervic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Ⅲ[J].Histopathology,2007,50(5):629-635.

[3]BOSCH FX,LORINCZ A,MANOZ N,et a1.The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ms and cervial cancer[J].J Clin Path,2002,55(41):244-265.

[4]Sano T,Oyama T,Kashiwabara K,et a1.Expressin status of p16protein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oncogenic potential incervical and gential carvinoma[J].Am J Pathol,1998,153(6):1741-1748.

[5]邹先进,蔡兰,刘颖,等.子宫颈癌前病变与子宫颈癌组织中P16I NK4A蛋白检测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9):625-626.

[6]BENEVOLO M,MOTTOLESE M,MARANDINO F,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p16(INK4a)is predictive of HR-HPV infection in cervical low-grade lesions[J].Mod Pathol,2006,19(3):384-391.

[7]GALGANO MT,CASTLE PE,ATKINS KA,et al.Using biomarkers as objective standards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biopsies[J].AM J Surg Pathol,2010,34(8):1077-1087.

[8]马袁英,叶枫,陈晓瑞,等.通过子宫颈脱落细胞中p16INK4a的表达预测子宫颈高级别病变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40-3044.

[9]O’NEILL CJ,MCCLUGGAGE WG.p16 expression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and value in diagnosis[J].Adv Anat Pathol,2006,13(1):8-15.

P16、Ki-67 篇6

1 p16、Ki67及cyclinD 1的结构与功能

1.1 p16基因结构与功能

p16基因(INK 4A)是1994年Kamb等[2]首先发现的继p53抑癌基因之后的又一种新型抑癌基因。它定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全长8.5kb,126、307和11bp分别构成第1、2、3外显子。3个外显子共同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5.84×103,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即P16蛋白。

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有2个重要的检查限速点(Checkpoint),即G 1※S卡点和G 2※M卡点,其中以G 1※S卡点尤为重要。p16基因是抑制细胞周期的作用主要通过cyclinS-CDK 4、6-pRb-E 2F途径来实现。p16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1)p16能与cyclinD竞争性结合CDK 4、6抑制CDK 4、6激酶的活力,阻止细胞进入S期和DNA合成的启动。(2)影响pRb在肿瘤细胞周期调节中的作用。通过抑制CDK 4、6激酶的活力而使pRb不能磷酸化,使未磷酸化的pRb增多而抑制细胞增殖,同时高磷酸化的pRb可诱导p16基因的表达[3],p16的表达增加又可通过与CDK 4、6结合抑制CDK 4、6的活力,而最终使pRb的磷酸化程度减弱。p16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是抑制CDK 4和CDK 6使Rb蛋白磷酸化减少,从而阻断cyclinD、Rb等介导的转录因子E 2F的活化,抑制细胞增殖[4]。研究表明,p16基因的变异或其蛋白的失活会导致cyclinDCDK 4、6-pRb-E 2F调节途径的失控,而使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肿瘤发生。

1.2 Ki67的结构和功能

Ki67是一种核增殖抗原[5],编码Ki67的人类基因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Ki67蛋白由相对分子质量为358 761和319 508的2条多肽链组成,由2个相连接的9 768和8 686bp的mRNA所编码。存在于细胞周期的G 1、S、G 2、M期,G 1后期开始出现,在S期和G 2期逐渐升高,M期达到高峰,但G 0期无表达。而且还发现Ki67在G 1晚期、S早期微量表达,S期聚集,尤其是在后半期表达率明显增高,有丝分裂后期迅速降解或失去其抗原决定簇,故Ki67只表达于增殖期细胞,而不表达于静止期细胞,它的功能与染色质相连,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Ki67表达的高低反映了细胞增殖状态,其标志指数的高低与肿瘤增殖的活跃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增殖细胞标记之一[6]。

Ki67的研究多用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也用于探讨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方式、复发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关系。目前研究表明在多种实体恶性肿瘤中Ki67的表达远高于正常组织,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及预后有关。研究发现,Ki67有可能作为确定癌前人群高危个体的生物标志物[7]。

1.3 cyclinD 1基因结构与功能

cyclinD 1基因定位于11q13染色体,全长15kb,含有5个外显子,基因跨距约15kb,编码29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3。其上游区有Sp1结合位点,没有明显的TATA盒。CCND 1基因编码含295个氨基酸的cyclinD 1蛋白,属于核内调控蛋白,半衰期约30min,相对分子质量为33.4×103,cyclinD 1蛋白第56~141位氨基酸序列为保守序列,称cyclinbox,其主要功能是与cdk结合并激活之,如果该区域发生突变,cyclin与cdk的结合能力和激活功能同时丧失,cyclinD 1蛋白N末端含有Leu-X-Cys-X-E序列,能与pRb的C末端口袋蛋白相结合,C末端存在一个PEST序列,富含Pro,Glu,Ser,Asp,Thr残基,在蛋白质的转化降解中发挥作用[8]。

目前认为,在细胞周期进程中,cyclinD 1含量受到生长因子等因素的调控,呈周期性变化。cyclinD 1是G 1期细胞周期素,与CDK 4或CDK 6在髓期结合形成复合物,再通过N末端的LECXE基序与视网膜母细胞瘤(Rb)编码蛋白pRb结合,使pRb的Ser和Tyr残基磷酸化,释放出转录因子E 2F,驱动细胞由G 1期进入S期,促进细胞增殖,而当cyclinD 1表达失控时,则将引起细胞增殖周期失调,从而导致肿瘤发生。

2 p16、Ki67及cyclinD 1与胃癌

2.1 p16基因与胃癌

p16基因是由其编码产物执行抗癌功能的,从基因结构、转录过程到蛋白翻译任何环节上的异常均可使之失活。目前认为,p16基因蛋白失活主要与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和甲基化有关。国内学者用PCR方法扩增p16外显子1(E 1)及外显子2(E 2),检测等位基因纯合缺失[9];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纯度和浓度;应用DNA测序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在30例胃癌标本中检测出9例p16基因纯合缺失,其中6例属于Ⅲ期低分化癌,未检出点突变。提示p16基因的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Ding等[10]对20例胃癌组织的研究显示p16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2中的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20%和10%,在外显子1中未发现基因突变。He等[11]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突变和缺失情况,结果发现25例原发性胃癌中未发生p16基因外显子2上的突变,但在这些组织中有5例发生p16基因的缺失。说明了p16基因在外显子2上的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无关,但在外显子2上p16基因的缺失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Gunther等[12]应用PCR-SSCP分析了43例胃癌p16基因外显子1和2,发现1例突变者为弥漫性胃癌,而Lee等[13]也检测了36例胃癌标本,均未发现点突变,从而认为原发性胃癌中p16基因突变并不常见。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p16基因的失活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一个主要事件,且与下列因素有关:(1)p16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度呈正相关,说明p16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细胞的分化,可作为估计胃癌的细胞恶性程度的标志。(2)p16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说明p16基因参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调节,并在这2个过程中发挥负性调节。(3)p16蛋白阳性表达者生存期比阴性表达者长,提示p1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预后相关[14]。

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病因学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p16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机制[15]。DNA异常甲基化是一种典型的表遗传学表达机制(epigeneticmechanism),其甲基化后DNA的序列并未发生改变,但基因表达受影响。目前的研究认为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表达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其可能的机制有:(1)DNA甲基化直接干扰特异性转录与各自启动子的识别位置结合[16]。(2)通过在甲基化DNA上结合特异的转录阻遏物,或称甲基-CpG结合蛋白而起作用。这种蛋白质能与转录因子竞争甲基化DNA结合位点[17]。(3)通过影响染色体结构,介导转录抑制。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认为,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是导致p16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胃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远大于p16基因突变和缺失。p16基因甲基化是胃癌形成的早期事件,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18]。

2.2 Ki67与胃癌

Ki67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且结论并不完全一致[19,20]。Czyzewska等[19]研究证实Ki67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与年龄、肿瘤部位无关。Oshima等[20]研究表明Ki67表达与年龄、性别、分期和预后等均无明显相关。还有研究表明,Ki67表达在胃癌及胃重度不典型增生时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胃良性组织,因而检测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表达与胃癌部位、胃癌分化程度、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无关[21,22,23]。

2.3 cyclinDl与胃癌

肿瘤是一种细胞周期性疾病。细胞周期素1(cyclinD 1)作为细胞周期重要的正调控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4,25,26],在生理状态下[27],细胞进入S期后cyclinD 1迅速分解。如cyclinD 1基因激活,则cyclinD 1持续高表达,将导致G 1期缩短,提前进入S期,使细胞增殖失控,最终形成肿瘤。1994年Hinds等[28]证实了cyclinD 1有致癌作用。目前的研究对cyclinD 1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不明确,其表达异常引起的细胞周期失控是细胞异常增殖和癌变的原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Arber等[29]发现,胃癌中cyclinD 1的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胃癌的分化、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认为cyclinD 1在胃癌中的表达是早期分子事件,意味着该基因作为一个潜在的早期分子标记,可能与肿瘤的预后无关。Han[30]认为34.4%的胃癌有cyclinD 1表达。Lan等[31]报告cyclinD 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4.8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8.76%),而且与胃癌的转移与分化相关。Morisaki等[32]报告,胃癌细胞株中cyclinD 1的下调,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提示cyclinD 1过表达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帅晓明等[33]应用cyclinD 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胃癌细胞SGC 7901和HS746T,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证实cyclinD 1、ASODN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并能增加细胞对5-FU、MTX、DDP的化疗敏感性。

3 展望

p16基因及其他MTS1,如DNA修复基因Hmlh1、前凋亡基因DAPK等甲基化改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基因甲基化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甲基化抑制因子去甲基化治疗的临床应用,不但有助于人类进一步揭示临床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也为今后肿瘤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策略。孙梅等[34]将外源性p16基因导入p16基因的表达异常的人胃癌细胞系PAMC 82中,使p16基因的表达得以恢复,其对裸鼠的致瘤性有明显抑制,提示p16基因在胃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为p16基因用于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另外,在体外实验中已发现去甲基化药物5-氮-2-脱氧胞苷可抑制7种人类肿瘤细胞的生长。故深入了解DNA甲基化是如何建立和维持及过甲基化与正常甲基化率的对比,将有助于阐明胃癌及其他肿瘤形成的原因,为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cyclinD 1作为G 1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其基因和编码蛋白的异常以及与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cyclinD 1参与细胞内部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其与其他肿瘤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其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明确,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cyclinD 1作为靶点的基因治疗策略将会更加成熟,人类对cyclinD 1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也将上升到新的领域。

P16、Ki-67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妇产科行宫颈活检、锥形切除及手术治疗的患者, 将年龄18~35岁者分为低年龄组 (n=94) , 36~68岁者为高年龄组 (n=200)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治疗, 手术方式均符合NCCN指南, 组织标本均通过医院病理科确诊。

1.2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P53和Ki67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 试剂均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HP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法, 试剂购于香港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结果判定标准

P16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和 (或) 细胞浆, P53和Ki67阳性定位于细胞核, 表现为出现黄色或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根据细胞数量及显色强度分为4级:阳性细胞数<5%为-;<25%为+;25%~50%为++;>50%为+++。HPV-DNA定量检测阳性为≥1.0×103基因拷贝/m L。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用n/%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收集的研究对象共294例中, 低年龄组有94例, 包括正常宫颈22例,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21例,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44例, 宫颈癌7例。高年龄组200例, 包括正常宫颈48例, LSIL 44例, HSIL92例, 宫颈癌16例。通过高危HPV感染情况的分析, 低年龄组高危HPV的感染率分别为4.5% (1/22) 、23.8% (5/21) 、90.9% (40/44) 和100.0% (7/7) , 高年龄组分别为2.1% (1/48) 、11.4% (5/44) 、33.7% (31/92) 和43.8% (7/16) , 两组均呈现出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进展, 高危HPV感染率也随之增高的现象。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病例中, 低年龄组高危HPV感染率为92.2% (47/51) , 高年龄组感染率为35.2% (38/108)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分析两组感染的HPV类型可知, 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为HPV16, 其次为HPV 18和HPV 58, 且与高年龄组相比较, 低年龄组更容易发生混合型感染。

对所有活检为宫颈癌的患者根据NCCN指南进行手术治疗, 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发现在低年龄组中, 有7例宫颈癌患者, 其中4例为鳞癌 (57.1%) , 3例非鳞癌 (42.9%) 。在高年龄组中, 16例宫颈癌患者, 其中15例为鳞癌 (93.7%) , 1例为非鳞癌 (6.3%) 。高年龄组鳞癌患者所占比例较低年龄组高 (P<0.05) 。两组在肿瘤分期, 病理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浸润深度、肿瘤分化方面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两组间高危HPV在鳞癌与非鳞癌中的感染情况, 发现鳞癌患者中低年龄组高危HPV感染阳性率为100.0% (4/4) , 高于高年龄组的40.0% (6/15) , 二者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2 两组患者P16、P53和Ki67表达比较

研究显示, P16、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在各级宫颈病变中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 (P<0.05) , 阳性率在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中也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与此同时, 表达强度随着疾病进展有增强趋势。但是, 对于同一级别的宫颈病变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间比较,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病变的P16、P53和Ki67阳性表达无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阳性表达率有差异,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两组HSIL和宫颈癌伴高危HPV感染患者P16、P53和Ki67阳性表达比较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伴高危HPV感染的患者P16、P53和Ki67阳性表达均达到100%, 且均以中强度表达为主 (表4) 。无论是低年龄组还是高龄组患者, 随着P16、P53和Ki67表达强度增加, 高危HPV检出率也增加, 表现为正相关 (r=0.426~0.518, P<0.05) 。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较高。近年来, 宫颈癌的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由于年轻女性宫颈发育尚未或刚接近成熟, 对致癌物比较敏感, 增加了HPV的感染风险, 加之早产、多产, 对宫颈的损伤也增加, 使患病风险增加。如与患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侣曾患子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 也易患宫颈癌。目前认为, 长期持续性高危HPV感染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HPV共有120多个型别, 3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系, 其中10余种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病关系密切, 已在接近9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中发现有高危HPV感染, 其中约70%与HPV16、HPV18型相关。宫颈癌的发病与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尤其以HPV16、HPV18感染最为常见。HPV感染主要发生在宫颈鳞状上皮内增殖性基底细胞, 若HPV不能被机体及时有效地清除, 高危型HPV产生病毒癌蛋白, 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胞, 导致E6/E7过度表达, 其中E6和E7分别作用于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P53和Rb, 使之失活或降解, 最终导致上皮细胞恶性增生[3]。本研究发现, 年龄在18~35岁的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宫颈病变患者的高危HPV感染率较年长者高, 并且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 感染率也随着增高, 提示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年轻化相关, 这可能与青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高、性交频繁有关, 使其更易受到高危HPV的感染。本研究还发现, 高危HPV感染类型中以HPV16最多见, 且青年女性更容易出现混合感染, 高危HPV混合感染中以HPV58最常见, 与亚洲女性常见的HPV感染类型有HPV58、HPV33和HPV42一致。目前学术界将年龄小于等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宫颈癌[4]。有研究发现, 当以35岁为分界点时, 并未发现HPV16感染率在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间有分布差异, 但指出以40岁为分界点时, 两组间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与本研究结果有所差异,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高危HPV感染率下降的趋势是相同的。有研究指出, HPV亚型与宫颈癌病理类型相关, 感染HPV16则向鳞癌转化, 感染HPV18则向腺癌转化。本研究中, 相较于高年龄组, 年轻宫颈癌患者中, 非鳞癌所占比例高, 鳞癌与非鳞癌的HPV16感染率在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比较中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P16基因可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 抑制CKD4介导的多种生长调节蛋白的磷酸化过程, 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研究认为, P16表达异常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 可作为宫颈病变的标志物[5]。P53基因是与人类癌症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 也是研究最广泛的人类肿瘤抑制基因, 已知P53与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导向凋亡有关, 与细胞生长分化密切相关。当HPVs基因产物E6与P53蛋白结合后能使后者迅速失活, 这在病毒类癌基因表达的子宫颈癌尤为明显, 突变型P53蛋白在肿瘤细胞内高表达, 引起细胞恶性增殖, 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发生及癌变[6]。Ki67是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的抗体, 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7]。有研究报道, 高危HPV可以诱导P16蛋白过度表达和宫颈上皮出现Ki67阳性[8,9]。本研究结果显示, 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 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 P16、P53和Ki67表达水平均不断增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相关性研究分析发现, 随着P16、P53和Ki67表达强度的增加, 高危HPV阳性率也在增高。说明高危HPV的感染与P16、P53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但是, 低年龄组相较于高年龄组的相关性表现更明显。

综上所述, 高危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病变的重要原因, P16、P53和Ki67的表达程度与宫颈病变的分级明显相关。因此, 将高危HPV检测、Ki67蛋白与分子标志物P16、P53结合起来, 将更有助于监测宫颈疾病的进展情况。

摘要:目的 比较P16、P5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低年龄和高年龄患者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高危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和Ki67在低年龄组 (1835岁) 94例和高年龄组 (3668岁) 200例的基因表达情况, 荧光定量检测HPV-DNA。结果 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中高危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中P16、P53和Ki67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中的表达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高危HPV患者P16、P53和Ki67的表达随着病变的进展, 表达程度有增高的趋势。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患者中, 随着P16、P53和Ki67的表达强度增加, 高危HPV阳性检出率增加 (P<0.05) 。结论 宫颈病变高危HPV感染患者, P16、P53和Ki67可能对促进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P16,P53,Ki67,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基因表达,年龄

参考文献

[1]雷蕾, 叶斌, 王西川, 等.P16、P53和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11 (4) :123-125.

[2]袁杨, 张秋芳, 郭红燕, 等.HPV16在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中感染状态差异性研究[J].肿瘤预防与防治, 2009, 22 (3) :236-241.

[3]李科珍, 金鑫, 方勇, 等.HPV16整合状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7) :4241-4244.

[4]徐维, 曾孟兰, 杨黎明.HPV感染与年轻宫颈癌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 (4) :1151-1152.

[5]李萱, 刘颖群, 方兆武.P16、Ki67和cyclin 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TCT与HPV-DNA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 (4) :829-831.

[6]王晓英, 黄永宏, 张宏伟, 等.Ki67、p53、survivin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炎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0, 50 (25) :88-89.

[7]何慧仪, 卢丽娜, 杜洪, 等.Ki67、Survivin、P16表达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3) :1825-1827.

[8]杨东杰, 徐秋岚, 茅青.P16, Ki67与HPV16/18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2, 32 (3) :211-215.

【P16、Ki-67】推荐阅读:

上一篇:聚碳酸酯控制箱下一篇:区域物流网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