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昔洛韦片

2024-09-04

泛昔洛韦片(精选4篇)

泛昔洛韦片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泛昔洛韦片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检测3种不同厂家泛昔洛韦片的杂质峰面积。结果 各种泛昔洛韦片中均有杂质存在。结论 应用HPLC法检测泛昔洛韦片中有关物质, 不仅操作简便, 能有效分离色谱峰, 且峰形良好, 无干扰, 可用于泛昔洛韦片有关物质的检查。

关键词:泛昔洛韦片,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泛昔洛韦片为白色薄膜衣片, 除去薄膜衣片后显白色。泛昔洛韦片可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喷昔洛韦, 后者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1)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2) 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均有抑制作用。为更好地控制泛昔洛韦片的安全有效性, 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对其有关物质进行检查,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 仪器:岛津LC-2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岛津SPD-20A紫外检测器, 岛津SIL-20A自动进样器, CTO-10AS色谱工作站, JAC-300超声波清洗机。 (2) 试药:泛昔洛韦片 (市售品) , 液相用乙腈为色谱纯, 水为超纯水,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溶液的配制

1.2.1.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取泛昔洛韦片20片,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20mg) 药粉置100ml量瓶中, 加流动相适量, 超声处理10min,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即得。

1.2.1.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 置100ml量瓶中, 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1.2.1.3 辅料溶液的配制:

取微晶纤维素100mg, 淀粉40mg, 硬脂酸镁80mg, 按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法制备, 滤过, 即得。

1.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1]:

色谱柱:phenomenex C18 (250mm×4.6mm) ;流动相: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 (80∶20) ;流速:1.0ml/min;检测计算波长:221nm;进样量:20μl。

1.2.3 杂质峰面积计算:

取3个厂家泛昔洛韦片, 按1.2.1.1和1.2.1.2中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取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进样20μl, 调节检测灵敏度, 使其峰高设为满量程的25%。再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μl, 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 计算各杂质峰面积。

2 结 果

各供试品中均有杂质存在。经验证,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各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0.5倍 (0.5%) , 各杂质峰面积总和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主峰面积 (1.0%) 。见表1。

3 小 结

应用HPLC法检测泛昔洛韦片中有关物质, 不仅操作简便, 能有效分离色谱峰, 且峰形良好, 无干扰, 可用于泛昔洛韦片有关物质的检查。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部)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373-374.

泛昔洛韦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儿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 (1.58±0.55) 岁, 发病时间8~18h;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 (1.62±0.54) 岁, 发病时间7~18h, 2组患者在发病、就诊时间、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0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流行病学资料, 多在夏秋季流行, 尤以婴幼儿多见; (2) 发热多为中度发热, 偶有体温>39℃; (3) 疱诊以手足掌部疱诊为特征, 疱诊基底部绕有红晕, 如米粒大小至豌豆大小水疱, 呈圆形、椭圆形, 有时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 口腔疱诊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 并很快变成小溃疡。重症患儿, 出现精神不振, 嗜睡, 烦燥不安, 呼吸困难等除外[1]。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对症治疗, 消炎、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给予阿昔洛韦20mg·kg-1·d-1, 分3~4次口服,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1·d-1, 口服每天3次, 疗程3d。

1.4 疗效制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退、体温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减轻, 低热、疱诊消退>3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发热、疱诊消退<30%或加重。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体证消退时间发热, 发热消退及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快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肠道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共有63个血清型。病毒基因组为单股RNA, 有4种壳体结构蛋白VP1~VP4。能抵抗乙醚、乙醇等一般消毒剂, 耐低温、耐酸, -20℃以下可长期存活。煮沸56℃30min、干燥和紫外线照射0.5~1h、3%~5%甲醛和放射线均可灭活之。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 一般预后良好, 但少数病例可引发心肌炎, 无菌性脑膜炎, 神经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此病传染性强, 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 在病后的前4~5d内经口腔咽鼻分泌物排出病毒, 其后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增多, 一周内达高峰, 一般持续2~3周。本病传染性强, 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散在发病, 以5~6月份多见, 可在幼托机构内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临床表现普通型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体检时可见口腔黏膜散在小疱疹或已溃破成浅溃疡, 主要位于舌面、颊黏膜、上腭和唇内测黏膜处。随后出现皮疹, 指 (趾) 间多见, 初为斑丘疹, 后转为丘疱疹, 大小为3~7mm, 基部坚实, 疱壁稍厚, 周有红晕。大多数发热较顽固, 四肢末端皮疹明显, 精神差。如果有神经系统症状应注意存在重症趋势。 (1) 阿昔洛韦名无环鸟苷, 是嘌呤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 其抗病毒活性为药物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 与病毒偏酸的特异化胸腺激酶结合干扰病毒DNA聚合酶, 抑制病毒DNA合成与复制。尤其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最高。 (2) 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 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3、4]。, 阿昔洛韦主要用于疱症性疾病, 在临床上不仅国内应用, 国外也有用来治疗手足口病的报告。小儿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殊治疗方法, 以往常用利巴韦林治疗, 该药体外具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 本品并不改变病毒吸附、侵入和脱壳, 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 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抑制剂, 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乌苷转移酶, 从而引起细胞内乌苷三磷酸的减少, 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 使病毒复制与传播受抑制。利巴韦林是核苷类广谱抗菌药物, 临床上也用于包括手足口病在内的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利巴韦林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 易产生耐药性, 使其疗效受到限制。本文资料显示, 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见效快, 效果好, 安全、副作用小, 减少静脉点滴带来的风险, 患儿无痛苦, 易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片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分别口服阿昔洛韦20mg·kg-1·d-1和利巴韦林10mg·kg-1·d-1,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发热、发热消退及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快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昔洛韦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 花志样, 木桦.手足口病129例临床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 23 (47) :46.

[2] 李占忠.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04, 10 (4) :34-35.

[3] 曹样英.小儿手足口病32例临床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 2003, 13 (3) :56-58.

泛昔洛韦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附属二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60例重症水痘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患儿的年龄为2~7岁,年龄为(4.2±1.3)岁,病程为3~19 d,病程为(9.2±2.4)d;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患儿的年龄为2~8岁,年龄为(4.4±1.6)岁,病程为4~17 d,病程为(9.3±2.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每日3次口服15 mg/kg的利巴韦林(河北三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19993793);观察组则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15 mg/kg的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50095)。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退热的时间、皮疹结痂的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治疗48 h之内,患儿的皮肤瘙痒、皮疹、发热等症状基本消失,并且在治疗后的6 d内,患儿的皮疹结痂并脱落;显效:治疗72 h之内,患儿的发热症状基本消失,且不存在新发的皮疹,此外,患儿原有的皮疹中,开始结痂的面积大于或等于50%;好转:治疗96 h之内,患儿的发热症状基本消失,并且不存在新发的皮疹,此外,患儿原有的皮疹中,开始结痂的面积≥30%;无效:治疗后,患儿均未达到上述标准。以痊愈,显效和好转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退热的时间、皮疹结痂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退热的时间、皮疹结痂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两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儿童水痘在临床上的症状和表现主要是斑疹、水疱等,患儿的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水疱,易破并会导致周围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症状,所以传染性也较强[3]。在治疗重症水痘时,利巴韦林属于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够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能够缓解水痘患儿的症状和病痛。

盐酸伐昔洛韦属于临床上常用的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这一药物在水痘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均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水痘患儿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后,这一药物可以迅速地被机体吸收,并且能够迅速地转化成阿昔洛韦,进而可以有效地发挥抗病毒的功效,其具体作用机制为:盐酸伐昔洛韦入至疱疹感染细胞内后,能够和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细胞激酶有机结合,进而可以出现磷酸化反应,能够与病毒DNA复制的底物竞争病毒DNA聚合酶。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退热的时间、疱疹结痂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表明在儿童水痘的治疗中,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安全有效,可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在儿童水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水痘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退热的时间、疱疹结痂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儿童水痘的治疗中,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安全有效,可推广。

关键词:儿童水痘,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利巴韦林,疗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及安全性[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177-178.

[2]谭义林.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18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8):96-97.

泛昔洛韦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寻常疣确诊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科门诊,其中男85例、女73例,年龄18~60岁,平均35岁,皮损局限于手、足及前臂,疣体数目6~30个,病程2个月至1年。所有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药物,2周内未使用外用药,排除系统性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两组年龄、性别、疣体数目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每日患处外用4次酞丁安乳膏,治疗组每日外用4次酞丁安乳膏,加口服伐昔洛韦,每日1次,1次0.3 g,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显效为皮损消退≥70%;好转为皮损消退≥30%;无效为皮损消退<30%或治疗后皮损无变化。有效为痊愈加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7.97%、11.39%,有效率分别为75.95%、22.78%,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组有2例出现头痛、乏力,1例出现轻微腹痛、腹泻,不引起血象、肝肾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0%,与文献[2]报道较为一致。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15.01),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χ2=44.665)

3讨论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种DNA病毒,呈正二十面体,球形粒子直径约50~55 nm,组织培养尚未成功。人是其唯一宿主,宿主细胞是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病毒的成熟程度与细胞的角化程度有关,完整的病毒只见于不全角化的上皮细胞中。近来利用核酸杂交技术,HPV已证实有50种以上抗原型,且不同类型的HPV与疣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关系[1]。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少数散在的疣体可采用切除、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化学腐蚀等方法治疗,但多发性寻常疣的治疗比较棘手。盐酸伐昔洛韦为阿昔洛韦(ACV)的前体药物,是ACV与缬氨酸形成酯的盐酸盐。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后很快在体内转化为ACV,在病毒感染细胞内被脱氧苷激酶活化,进一步磷酸化为三磷酸酯,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与增长的DNA结合,终止病毒的复制,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3]。本品为阿昔洛韦的L-缬氨酸酯,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达54.5%以上,是阿昔洛韦的3~4倍[4,5,6,7]。酞丁安可抑制被感染的表皮棘细胞中病毒的复制与合成[8]。通过临床观察,人乳头瘤病毒对伐昔洛韦确实比较敏感,伐昔洛韦联合外用酞丁安软膏治疗多发寻常疣服药简单、吸收良好、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方法 将158例多发性寻常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外用酞丁安软膏,治疗组加服伐昔洛韦,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伐昔洛韦联合外用肽丁胺软膏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疗效较为确切。

关键词:伐昔洛韦,多发性寻常疣,酞丁安软膏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2-113.

[2]姚文冰.伐昔洛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浅析.青海医药志,2001,31 (4):581.

[3]邵仲英,宋丽洁.盐酸伐昔洛韦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药房,2007,18(5):346.

[4]叶兴东,张锡宝.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8):705.

[5]Lin WR.Lin HH,Lee SS,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cacy and safety of valaciclovir versus acyclovir,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J Micmbiol Immunol Infect,2001,34(1):138 - 142.

[6]Ljungman P,De La Camara R,Milpied N,et al.Randomized study of valacyclovir as prophylaxis against cytomegaloviras reactivation in recipients of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s.Blood,2002,99(8 ): 3050-3056.

[7]Whitley RJ.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Semin pediatr Infect Dis, 2002,13(1):6 -11.

【泛昔洛韦片】推荐阅读:

上一篇:服务隔离下一篇:促红细胞生长素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