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之情论文(共4篇)
思乡之情论文 篇1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远离故乡的人, 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 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家乡在游子的心里, 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中渗透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巧”拟题, 多思维, 彰显文采美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好的文章题目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 反复推敲而成的。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爱国与思乡的情感, 如《梅花魂》一文, 作者以借物抒情拟题, 因为作者的外祖父爱梅花, 在他的心目中, 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梅花经霜傲放, 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 为人们所赞颂, 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因此他把爱祖国的情怀都寄托在了梅花的身上。如《桂花雨》一文, 作者巧用童年中最美好、最有趣、最迷人的事物为题, 以“桂花香”为线索, 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欣赏“桂花香”, 表达了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字里行间洋溢着故乡情。又如《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 正好与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的诗句相吻合, 所以作者引用了古诗句为题, 既彰显出家乡的美丽可爱, 又富有诗情画意。再如《日月潭》、《葡萄沟》、《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章都以地方名字为题, 突出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思念故乡, 赞美家乡的美丽、物产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题析文,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拟题方法,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颂”诗词, 深理解, 抒发思乡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 离开祖国、离别家乡之后, 经常挥笔写诗作词来思念故乡, 表达作者热爱祖国, 想念故乡, 思念亲人的强烈思想感情。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泊船瓜洲》这首诗, 把诗人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 凸显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 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当诗人看到江南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一片春意盎然的美景时, 不由触景生情, 挥笔写了这首《泊船瓜洲》的思乡诗。而《秋思》这首诗的作者张籍的乡愁则是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的。诗人看到秋风扫落叶的情景, 由此引起了乡思, 于是通过寓情于事, 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 表达了客居他乡, 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纳兰性德描写关外将士乡愁的《长相思》这首诗, 则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诗人联系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 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 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的情景, 挥笔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诗, 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 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 让学生感悟古诗词作者爱国、思乡的情怀, 以此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三、“读”文本, 悟内容, 体味爱国情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祖国地大物博, 人杰地灵, 但也曾经遭受到外敌的侵略, 通过课文的学习, 能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勤奋学习, 学好本领, 为建设美好的家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文, 讲述了作者的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与坚贞不渝, 外祖父虽身处异国他乡, 但不变的是一颗中国心。文章以“梅花魂”为题, 魂是指精神, 即梅花的精神———“不管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 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梅花与外祖父情感相系, 一脉相通。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默读、精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外祖父虽身处异国他乡, 但他永远不变的是中国心, 他对祖国的眷恋犹如梅花一样坚贞不屈, 让学生在感悟中由衷地敬佩外祖父对祖国的真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忆”故乡, 绘美景, 凸显童年乐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故乡是童年生养、成长、快乐、嬉戏的地方, 谁也忘不了美好童年的故乡。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 “桂花雨”是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画面, 给人以难以忘怀的美好遐想。文章以“桂花香”为线索:先写“桂花香”, 香味深入人心, 用“不说……至少……”、“香飘十里”、“浸”等词语来突出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后写“摇花乐”来体现童年的乐趣:一是摇的桂花, 更完整、新鲜;二是通过描写下桂花雨, 表达出快乐的情趣。作者用“抱”、“使劲”、“摇”、“喊”等一连串动词再现了摇桂花的快乐情景。文章的结尾“于是, 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充分传递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 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的真挚思想感情。家乡的桂花, 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 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我”的生命, 成为作者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摇桂花”这一段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感悟作者热爱故乡的真挚思想感情, 深入体会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有效地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达成教学目标。
五、“绘”家乡, 画美景, 突出情调美
语文教材中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些文章, 是作者展开回忆的翅膀, 冥思苦想, 巧妙构思而写出的脍炙人口的回忆童年、思念家乡的美文, 既突出了家乡的美景, 也突出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调。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作者以“我”爱家乡、爱老家为线索贯穿全文, 勾画出一幅“小溪潺潺绕村庄, 杨柳依依垂水面, 水鸟流水相和唱, 色彩清新而明快, 情调美丽而缠绵”的乡村美景。作者通过忆童年, 描写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 抒发了作者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作者为什么引用诗句为题? (作者是引用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一诗中的古诗句为题的, 把家乡的美景与诗句相融合, 用诗句拟题来彰显家乡的美丽, 令人难以忘怀。) 2.作者用哪些词语描写了家乡的美丽景物? (课文第1自然段在“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 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 描绘了家乡的美景, 把家乡美写得如诗如画。) 3.作者重点描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 (小溪流、小桥、茶树。) 4.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老家,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老家房屋条件虽然很差, 但是“我”深爱老家, 老家那低矮的平房, 阴暗的光线, 潮湿的地面, 都无法改变“我”对家的爱, 老家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5.作者为什么用浓墨重彩忆写父亲的书房? (从第5自然段几句话中, 可以体会到在作者的眼里, 家乡的日出是美的, 家乡的清风是凉爽的, 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 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如诗情画意的, 令“我”终生难忘。) 6.文章的结尾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童年中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 作者记得清清楚楚, 永远难以忘记, 可见家乡给“我”的印象有多深, “我”对家乡的爱有多么深啊!) 通过这样的阅读与思考, 学生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本中的许多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勤”练笔, 巧构思, 精心创美文
巧记忆, 不如笔头勤。“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精心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在受到爱国、爱家乡的思想熏陶、感染的同时进行“小”练笔, 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 观察景物, 突出家乡风景美。
观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精读了美文之后, 教师要布置学生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行随文练笔。如学习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后, 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作者描写“桂花香”、“桂花乐”的观察方法, 结合家乡盛产桂花, 被誉为“丹桂之乡”的实际, 以《丹桂之乡———浦城》、《打桂花真有趣》、《桂花一条大街》、《桂花园真美》等题目进行小练笔, 让学生认真观察家乡桂花, 从桂花的盛开、桂花的花香飘逸、打桂花后人们的喜悦心情等入手进行随文练笔, 让学生写出一篇篇真实、生动、感人的爱家乡美文,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 描写景物, 彰显家乡美如画。
祖国的秀美山川, 家乡的山清水秀, 经过作者精心描绘, 使这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美景跃然纸上, 让人流连忘返。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作者以“我”爱家乡、爱老家为线索贯穿全文, 勾画出一幅“小溪潺潺, 杨柳依垂, 水鸟和唱, 锦绣河山, 色彩鲜明”的乡村美景, 令人心旷神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实际, 在习作中把家乡秀美的河山描绘成一篇篇富有诗情画意的家乡美文。
3. 片断练习, 说说家乡景物美。
在语文教材中, 描写祖国美、家乡美、环境美的文章比比皆是, 学生学习课文后, 可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为习作奠定基础。如读了《小桥流水人家》一文, 可以选择词语进行片断练习, 用“清澈见底、潺潺、垂柳、婀娜多姿、波光粼粼、悦耳动听”等词语说一说“家乡的小河”;读了《梅花魂》一文后,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了《桂花雨》一文后, 向同学介绍家乡桂花盛开时的情景……通过口语训练和小练笔的有机结合, 学生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 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提高了词语的运用能力与习作能力。
思乡之情论文 篇2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5、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6、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7、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8、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9、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1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1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1、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2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3、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24、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25、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26、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2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8、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2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0、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下更无尘。平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
31、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32、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3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4、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3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6、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9、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0、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4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3、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4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6、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8、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50、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51、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5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4、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5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7、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5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5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0、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1、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62、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63、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64、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6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8、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6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70、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7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思乡之情论文 篇3
教学理念:
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品味, 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诵读古诗词, 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组课文, 主题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而且要知道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虽然三首古诗词所写的景物和内容不同, 但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因此, 采用“类比迁移”进行教学, 即抓住引起诗人思乡之物,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远离家乡后的苦痛, 达到情景交融, 感悟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四个字;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听讲和同学互助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诗人的生平材料和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 重点词句及古诗情境幻灯片, 范读录音, 古曲音乐。
2.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怀乡古诗词;课前通读本课古诗词, 大致了解诗句意思;查阅有关三位诗人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古曲音乐, 回忆并背出以前学过的怀乡古诗词 (如《静夜思》等) 。
2.谈话入题。同学们,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思乡之情时刻牵动着游子的心, 从古至今, 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3.复习古诗学习方法:解题→品词→析句→连意→体情。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好的情感催化剂, 伴着悠扬的旋律, 跟随“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的朗诵, 学生已全然进入阅读古诗词的状态, 激起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学习《泊船瓜洲》
(一) 初读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注意多音字“泊”、“间”、“重”、“还”的正确读法;结合文后注释, 说说诗句意思:说出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检查初读情况。
4.解题析句。“泊船瓜洲”———船在瓜洲靠岸停泊 (作者身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从京口到瓜洲仅有一水之隔。“钟山只隔数重山”———与钟山也只隔着几座青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明月才能照我回到家乡。根据诗句意思,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身处的位置和家乡所在位置。)
5.结合 (简笔画) 示意图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诗的情况, 结合文后注释及“示意图”感知诗意, 弄清诗句中几个地名之间的联系, 便于全面把握诗人回望家乡的思念之苦, 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做了情感铺垫。)
(二) 品味意境。
1.出示《泊船瓜洲》主题情境画面, 配乐朗读。
2.学生品读《泊船瓜洲》。
(1) 自读批注, 解读语境———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2) 结合文后的“资料袋”, 体会“绿”字之妙。 (3) 感情朗读, 体会思乡之苦。
3.简要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身临其境体会诗人心境。
4.进一步质疑: (1) 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 从“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 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处境?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画面和音乐创设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连近在咫尺的家乡都不能回去的痛苦。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将乡愁融于满目春色的忧伤。)
(三) 领悟情感和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借景抒情”表达方法。
3.运用“这首诗通过______的描写, 抒发诗人________的感情”句式, 说说《泊船瓜洲》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4.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三首诗都采用了相同的表达方法, 学生把握了前一首的表达方法, 就能理解后面两首的表达方法。因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领悟诗意, 学生很容易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揭题导入新课
1.再次复习古诗学习方法 (解题→品词→析句→连意→体情) 。
2.过渡导入:在奉诏进京的途中, 是融融的春风, 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王安石无限的乡愁。又是什么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的乡愁呢?思乡的王安石, 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 江水边, 明月下, 想着自己的家乡, 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思》。 (板书:秋思)
3.自由朗读并体会诗意。
(设计意图:自然的过渡让学生从“春绿”转向了“秋思”, 使相同的主题在不同诗人笔下得以呈现,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诗意
1.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结合文后注释, 说说诗句意思;了解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画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交流初读情况。 (1) 读准“欲”的音, 说说“欲”的意思。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重点理解“意万重”、“复”、“又”等字词;读后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4.解题、析句。“秋思”———秋天的思念。“洛阳城里见秋风”———诗人客居洛阳城中, 看见秋风乍起。“欲作家书意万重”———想给远方的家人写封信, 可要说的话太多, 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复恐匆匆说不尽”———信写好后, 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行人临发又开封”———当送信的人要出发的时候, 又打开信封查看。
5.同桌互说整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有了学习《泊船瓜洲》的经验, 学生对“解题→品词→析句→连意→体情”的古诗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初读感知, 让“秋思”的感悟基调成为学生探究全诗的源头。)
三、对比阅读, 体会诗人情感
1.出示《秋思》主题情境画面, 播放配乐朗诵《秋思》的录音。
2.自主品读《秋思》。
(1) 自读批注, 解读语境。与《泊船瓜洲》相比, 引发诗人张籍思乡的是什么?诗中的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抓住“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重点词语, 说说当时作者忧心忡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比较《秋思》与《泊船瓜洲》两首诗, 说说张籍和王安石在思乡情感上有何异同。
3.结合《秋思》写作背景, 体会当时张籍身在异乡的苦闷。
4.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 把《秋思》改成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 伴着瑟瑟的秋风, 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学生通过品读全诗, 从诗人对一封家书的举止足以窥探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而这一切都因对阔别家乡的思念, 是肃杀的秋风引起了作者的乡愁。)
四、背诵全诗, 升华思乡情感
1.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2.初步了解“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 对比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的不同点。 (2) 运用“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__的叙述, 抒发诗人___________的感情”句式, 说说《秋思》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3.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 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 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思乡。但表达方法有所不同, 前一首是“借景抒情”, 这一首是叙事抒情。)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 揭题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身在异乡, 远离父母妻儿, 身处边塞的将士更加思念故乡。他们白天征战沙场, 英勇杀敌, 保家卫国。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异域的景物, 枯燥的军旅生活让将士们孤苦难耐, 家乡成了他们热切向往的去处, 可遥遥无期的战争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这心情有谁能体会到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 感受《长相思》为我们展现的画面。 (板书:长相思)
2.配古曲音乐朗诵《长相思》。
(设计意图:与前两首诗相比, 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学生不容易体会到将士们的内心所想, 通过激情导入和配乐朗诵, 渲染出宁静而真切的氛围, 为学生体会满目苍凉的边塞生活的难耐做了情感上的蓄势。)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诗意
1.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结合文后注释, 说说诗句意思;知道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交流初读情况。 (1) 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读准“榆”、“畔”、“帐”的字音, 分清字形。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理解“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等字词。
4.解题、析句。“长相思”———词牌名。“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上阕) ———将士们跋山涉水, 翻过了重重高山, 条条河水, 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 将士们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都点起了灯;“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下阕) ———入夜了, 边塞又刮风, 又下雪, 从梦中醒来的将士再也睡不着了, 不禁思念起家乡来, 因为故乡温暖、宁静, 没有风雪之声。
5.结合诗句意思, 说说自己对诗人“聒碎乡心梦不成”的理解。
6.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对全诗表达的意思的理解, 并尝试说说这首词与前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7.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与前两首诗相比, 《长相思》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不相同之处,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探究, 学生除了解诗句意思外, 还可以对词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即上阕写景叙事, 下阕抒情。)
三、对比品味, 体会诗人情感
1.出示《长相思》主题情境画面, 播放配乐朗诵《长相思》的录音。
2.自主品读《长相思》。
(1) 感情朗读, 体味语境。想一想:与前两位诗人相比, 诗人纳兰性德的处境有什么不一样?诗人为何产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2) 交流品读感悟。 (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等重点词语, 说说自己对山海关外军旅环境的印象感受。)
(3) 对比三首古诗词, 说说纳兰性德与王安石、张籍在思乡情感上有何不同。
3.结合《长相思》写作背景, 体会诗人戎马生涯的孤独与凄惨。
(设计意图:有了前两首诗的学习经验, 学生对理解诗意, 体会诗人情感有了一定的技能。在领悟这首词的情感时, 重点让学生从边塞恶劣的环境和枯燥、遥遥无期的军旅生活中去想象诗人的孤苦与无奈。)
四、总结表达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指导对“融写景和叙事为一体来表达作者情感”这一表达方法的认识。
(1) 《长相思》在表达上和《秋思》、《泊船瓜洲》是否有相同的特点?
(2) 运用“这首词通过_______的叙述和描写, 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句式, 说说《长相思》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思乡之情作文 篇4
我和我爸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却发现早已有人趁我们不在硬是坐了上去。发现人回来,倒是陪着笑起了身。
我坐下,靠窗的位置总能看见一些景色:一排排迅速往后跑去的不知名的树木,一片片连在一起的田野,路边不时闪出几只不知名的鸟,隐约还能看见几个在稻苗遮掩下的草帽沿……望着这一切,莫名的感到烦躁,桌旁的老爸兴奋地不厌其烦地讲着他儿时爬上老屋掀开茅草找鸟蛋,下河摸过鱼虾,还一不小心将稻草堆给烧了……我戴上耳机,无聊。
转过头,还是那片嘈杂的人群,连卖方便面的乘务员都扯着嗓门喊:“来,让一下啊!”我爸向我地来块面包和一瓶纯净水当晚饭。
我扯下耳机,才吃了没几口。对面的大爷就热情地递过一双筷子,笑着说,“小姑娘,只吃面包怎么行?来,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一起吃吧,虽说赶不上酒店里的好,却也是挺开胃的家乡菜。”
家乡菜?这个词深深地诱惑着我爸。
我怔了一下,接了筷子。抬头望去,小桌上已经摆了四五样小菜。原来老人的一家都乘这趟车,身边是他的儿子和儿媳,还有一个一会儿要这样一会儿要那样的小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真好!
大爷的儿媳落落大方的说道:“都是出门在外的,就当是自家人,别客气啊!”我爸夹了几口菜,和他们聊起家常。菜,很可口!
这顿饭吃得很开心,我看到爸爸脸上总洋溢着笑容。在回家的路上,能有像家人一样的旅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难怪古人把“他乡遇故知”作为人生的一件幸事。大爷还要我们下车后到他们那玩,我和爸都是满口答应。
快睡觉时,大爷满是牵挂地说:“快到家了,家里的水稻不知怎么样了?”
爸闻言,似乎听到了某种呼唤,泪水打湿了他常年在外奔波而略显苍老的脸,我的心像是被他牵动,微微地抽颤,隐隐地痛了起来。哭了。
忽而老爸又像想起了什么,他的面庞上展出一丝笑容,像个孩子在憧憬,趴在桌上渐渐的睡着了,恬静。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耳机里传来的旋律在耳畔萦绕,油然而生的一种感觉——思乡。
【思乡之情论文】推荐阅读:
散文:思乡之情08-26
思乡之情的诗句10-22
思乡之情的古代诗句09-07
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08-03
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诗句08-09
有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哪些06-30
桃李之情作文07-09
书之情作文10-12
表达思念之情句子06-27
表达思念之情诗句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