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开挖

2024-07-06

基础开挖(精选10篇)

基础开挖 篇1

摘要:对回龙水电站厂房基础开挖施工方案选择、土石方开挖施工、排降水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工程安全、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电站,厂房基础,开挖,施工

1 概述

回龙水电站位于汀江干流上杭县境内,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有闸坝、河床式发电厂房、开关站、左右岸重力坝等。最大坝高19 m,坝顶全长178.8 m;厂房装机三台,总容量12万MW。主体工程量混凝土45 057 m3,土石方开挖85 062 m3。

坝址河流流向为SE向,河水面宽约150 m,河床底高程EL213 m~215 m,枯水期可见河床基岩裸露为一“U”形河谷。左岸为原老电站生活区及水渠,右岸岸坡出露基岩及残坡积层,山坡坡度较缓为35°,属不对称的河谷。两岸岸坡稳定,岩性较复杂,主要有千枚状页岩、石英砾岩、石英砂岩、炭质粉砂岩。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 322 km2,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 705.9 mm,多年平均气温19.9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4 m/s。

回龙水电站发电厂房土石方开挖宽46.435 m,长53.125 m,分为进水口段、主机段、尾水段,进水口段建基面设计高程为206.6 m,主机段建基面设计高程为204.1 m,尾水段建基面设计高程为207.6 m。进水口段地质岩性为石英砂岩和千枚页岩;主机段地质岩性为沉积性土层和千枚页岩,局部夹有石英砂岩;尾水段地质岩性为沉积性土层,于2004年10月5日开始开挖,于2004年12月5日完成基础开挖,其中进水口段、主机段挖至设计高程,尾水段根据监理例会要求挖至EL205.6 m,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2 348 m3。

为完成上述工程量,共投入如表1所示的机械、物力、财力。

2 施工过程

2.1 测量放样

施工前进行测量放样,采用全站仪放出开挖边界线,并打桩拉线。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现场控制开挖高程,避免超欠挖。

2.2 开挖施工

覆盖层及土层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将土方或砂卵石装到自卸汽车内,然后由自卸汽车运到右岸弃碴场堆放。

石方开挖:石方开挖的钻孔设备采用TY-26型手风钻,开挖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分层、分段进行。先锋槽的布置根据开挖区的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布置。先锋槽的开挖深度与分层开挖的阶梯高度一致。石方开挖采用接力式微差梯段控制爆破,手风钻梯段高度为1 m~3 m。爆破顺序严格按自上而下分层进行。

石方开挖顺序为:炮孔放样→钻孔→装药→爆破→出碴→重复上述循环。

1)炮孔放样:钻孔前对爆破区孔位进行放样,用红油漆作醒目标记,然后告知钻孔作业人员。2)钻孔:按放样好的孔位及孔深钻孔(孔深一般为1 m~3 m)。钻孔时力求准确性,确保爆破时能达到预期爆破效果。3)装药:装药前进行扩孔和洗孔,然后按施工经验及理论依据相结合进行装药,装药完毕用沙子或黄土堵塞,堵塞长度为1/3孔深。4)爆破:爆破前先做好警戒工作,并将机械设备及人员撤至安全地面后,点燃导火索引爆。5)出碴:采用反铲挖掘机将石碴装至自卸汽车运往弃碴场,最后用装载机推平。

保护层开挖:石英砂岩保护层开挖采用手风钻钻浅密孔,小药量进行控制爆破,为防止爆破时破坏基岩,钻孔时不得钻至基岩面,并在装药前孔内预填20 cm的砂作柔性垫层。局部欠挖部分,采用人工撬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千枚页岩保护层开挖采用人工撬挖的形式进行;土层预留20 cm作为保护层,其开挖方法为人工挖除。

集水井开挖:集水井分为渗漏集水井及检修集水井,其建基面高程为199.70 m,地质岩性为沉积性土层和千枚页岩,局部夹有石英砂岩;沉积性土层和千枚页岩由反铲挖掘机直接挖除,石英砂岩采用浅孔、小药量、火花爆破形式开挖,局部采用人工撬挖。

2.3 冲洗

地基冲洗采用两台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局部破碎地带采用人工撬挖,并由人工将石碴运至弃碴场。

2.4 施工排水

永久边面的坡脚及施工场地周边和道路的坡脚,开挖好排水沟槽,以便及时排除坡底积水,保护边坡坡脚的稳定。

对影响施工及危害永久建筑物安全的渗漏水,地下水及泉水,就近开挖集水坑和排水沟槽,然后用潜水泵将水流抽排至开挖区外地点。

在平地或凹地进行开挖作业时,在开挖周围设置挡水堤和开挖周边挖设排水沟,引水至集水坑后用潜水泵抽排至监理指定地点。

3质量控制与施工安全

质量控制方面: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执行人,培训教育职工;施工前进行施工技术质量交底工作;施工前检查和保养好施工机械设备,保证设备状态良好;选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职工参与本工程建设;实行三检制,即由施工班组组长进行初检,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二检,专职质检员进行三检,检验合格后方可提交监理工程师检查;技术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跟班作业;开挖全过程,施工测量人员跟班作业,以避免发生超挖及欠挖;石方明挖在实地放出控制开挖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角点,并用醒目的标记标定边线,开挖放样高程控制点不低于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开挖部位接近开挖边线时,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及散点高程,并将超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画出开挖轮廓线,以备验收。

安全是为了更好的生产,特别是开挖爆破更应严格安全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爆破工程施工严格按GB 6722-86爆破安全规程组织施工;加强对开挖后的岩体变形观测,发现有危及岩体稳定的过大变形要及时报告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规定爆破时间,严格执行并广泛宣传。划定安全警戒线,每次爆破警戒线上设专人警戒。警戒范围一般为离爆破区200 m以内,范围内的车辆、行人、居民撤离;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控制飞石距离和飞石方向,确保周围人员、民房和辅助设备安全;机械开挖基坑时,机械应停放在坚实平稳牢固的础上,且不得在基坑内同时进行其他工作。机械旋转范围内不站人。

4质量评定

1)工序质量评定。根据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定规范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规范要求,我部对基坑开挖施工工序质量进行自评,质量等级为合格。

2)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单:被覆盖的工序都要有隐蔽验收记录,本工序共一份隐蔽工程验收单。工程质量评定单:工序质量评定资料齐全。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有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施工记录。测量复核记录:水准测量检查记录,测量放样复核记录,测量放样草图齐全、清晰。水利水电工程联合检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联合检验合格证一份。岩石地基开挖工程施工质量自检合格证一份。

5存在问题

右岸为高边坡且为土层,已出现裂缝;集水井位置存在地下水;尾水段基本处于土层上。对上述问题,与监理、业主协商,提出合适的处理措施,并在下一步施工中进行处理,取得了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麦家煊.水工建筑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潘家铮.水工建筑物设计丛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

[3]陆述远.水工建筑物专题[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4]李志敏.南水北调应急供水北京第六标段支护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7,33(1):356-357.

基础开挖 篇2

金湾美湖二期施工总承包四标段

土石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四川省博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三月

四川省博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金湾美湖二期施工总承包四标段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1、编制依据.............................................................................................2

2、编制说明...........................................................................................3

三、土质情况...................................................................................................3

四、场地平整...................................................................................................3

五、土石方开挖...............................................................................................3

1、施工准备.............................................................................................3

2、机械选择.............................................................................................4

3、测量放线.............................................................................................4

4、挖土.....................................................................................................5

5、拣底.....................................................................................................5

六、土方回填和压实.......................................................................................5

1、处理地表土层.....................................................................................5

2、施工要求.............................................................................................6

3、施工方法.............................................................................................6

六、质量、安全保证体系...............................................................................6

1、质量保证体系.....................................................................................6

2、安全保证体系.....................................................................................7

七、环境保护措施...........................................................................................7

基础开挖 篇3

【关键词】沟槽开挖;回填;管道基础;设计;应用

给排水管网是城市市政工程的重点项目,关系到了城市中各项工作与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行,沟槽开挖、回填与管道基础是管网建设的基础,在设计上的完善,可以减小返修率,延长管网寿命,进而方便人们生活,确保人们安全。

一、沟槽开挖、回填与管道基础设计概述

(一)沟槽开挖、回填设计概述

市政给排水管道沟槽开挖设计工作分为确定断面形式与断面尺寸两个方面。确定沟槽断面形式与断面尺寸是否合理,决定了施工是否安全,也是管道施工质量的基础。

沟槽断面的确定内容要从土的种类、地下水位、管道断面尺寸、管道深度、开挖方式选择及现场环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沟槽断面形式一般分为直槽、梯形槽、混合槽等。应用最广泛的为直槽和梯形槽。直槽一般应用在老旧城区改造、管线附近障碍物多等不宜大面积开挖处。直槽为了施工安全,一般需要在槽壁进行支护处理。梯形槽主要用于管线附近障碍物较少处。

沟槽断面尺寸由深度、底宽、边坡坡度以及留台情况来确定。深度是由管线的用途以及整体铺设设计决定。底宽由管道直径与两边所需的最小工作面宽度进行确定。管道单边最小工作面宽度根据管径不同而不同,一般管径≤500时不小于300mm, 500<管径≤1000时不小于400mm,1000<管径≤1500时不小于500mm,1500<管径≤1800时不小于600mm,另管道有现场施工的防水层时单侧工作面宽度不应小于800mm。边坡根据土壤类别、地质条件以及坡顶荷载情况确定,一般为1:0.1-1:1.5,当遇到特殊地质时需要进行仔细计算确定。部分管道(如地势平缓处的排水管道)由于埋深较深,无法一次开挖,需进行放台处理,放台深度及宽度一般由开挖机械种类、性能等具体确定。

沟槽回填质量直接影响到管道工程质量。沟槽回填设计要点为回填材料和回填压实度。

为了保证管道不被尖锐物破坏和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管道管顶以上500mm且不小于1倍管径处至沟槽底部需用符合要求的原状土或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40mm的砾石进行回填。严禁回填垃圾、冻土、烂泥及就地取砂后的筛余土。管道管顶以上500mm且不小于1倍管径处至地面处回填材料根据地面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当地面为道路时需根据道路要求进行回填。沟槽回填压实度是否达标,是管道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沟槽回填压实度不达标时,往往会造成管道上方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或管道发生位移、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管道无法正常运行。沟槽回填压实度一般要求为,管顶至沟槽底部压实度不小于95%;管顶至管顶上方500mm且不小于1倍管径处(管顶正上方)压实度不小于85±2%;管顶至管顶上方500mm且不小于1倍管径处(管顶上方两侧)压实度不小于90%;管顶上方500mm且不小于1倍管径至地面处压实度不小于90%,如地面为硬化道路则根据道路要求确定压实度。另沟槽回填需进行分层回填密实,压实后每层厚度为100~200mm。

(二)管道基础设计概述

管道基础的主要作用是将管道较为密集的荷载力均匀的分布,以此减少地基单位承受的压力,防止管道发生不均匀沉降。管道基础一般分为砂石基础和混凝土基础。管道基础形式选用时,应根据工程地质、地面荷载、施工条件、设计管径及管道埋深情况确定。

砂石基础,这种基础适用于在天然土弧不可以很好的和管道弧度相互吻合的情况,而且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时候,可采用砂石基础进行稳固。砂石基础可选用的材料有天然级配砂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中砂、粗砂,级配碎石、石屑(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管道支撑角的度数为90°~ 180°之间。由于化学建材管道宜被尖锐物损坏,故化学建材管一般选用中、粗砂基础。

混凝土基础,这种基础适用于在管底的原状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的时候,但管道本身没有很好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可以采用混凝土基础,前提条件为:管道地基支撑强度大于管道的土压力、地面车辆荷载、管道自重和管道内水重等作用在地基上的总荷载。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注意混凝土和管底外部的形状密切吻合,支撑角的度数为90°~ 180°之间。管径较小的时候可以使用素混凝土基础,管径较大时需要在混凝土基础浇筑时配置定量的钢筋,在管道柔性接口部位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应用变形缝分离。

当遇有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液化土、软土等地基时,管道基础还需做专门处理。

二、常见不良地基基础应对技术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应对技术

天然黄土在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的作用下,受水浸泡后,内部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称为湿陷性黄土。若这种黄土作为管道的地基,湿陷变形会对管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沉降、坼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年限。

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强夯法和在管道基础下做3:7灰土垫层。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地基时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固和强化有很好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当夯击能力达到1000kN~2000kN的时候,可以消除夯面以下6~9m的深度地基。但是强夯需要沟槽断面较大,对于管道来说需增加开挖断面增加土方量。

3:7灰土垫层法作用机理是3:7灰土中未熟化的生石灰吸收水分,使土层中的含水量降低,增大土层土粒间的凝结效果,同时生石灰在吸水过程中放出热量,使土层含水量进一步蒸发,能使基础周围形成一种硬壳,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3:7灰土基础一般为在管道的常用基础下加设300mm厚的3:7灰土垫层和150-300mm厚的土垫层。

(二)地下水位的应对技术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土层都具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强和渗透性较差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特殊的流变性等。根据弱土层的地基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换填土层法、排水固结法、置换及伴入法和土木聚合物等办法。常用方法为换填土层法和置换及伴入法。换填土层法就是将地基下面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掘出来,回填一些强度很高的碎石和砂石等强度很高的材料,以此来提升土层的承受力。其作用在于:第一,提高浅土层的基础承载力。因为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来自于地面,伴随着应力的增大开始了纵向的发展,所以抗剪程度很高的砂石可以很好的置换基础下面的软弱土层,减少地基的破坏。第二。防止冻胀、因为粗颗粒的垫层材料的孔隙非常大,不易产生毛细血管的现象,所以可以很好的防止在寒冷地区造成冻结和胀破现象。第三,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砂石等垫层材料的透水性能非常的强,软土层受到压力之后,垫层就可以很好的将基础下面的水压力迅速排解和消散,很好的提高了垫层下面的软弱土层的固结能力和强度,将地基发生塑像破坏的几率降到最低。置换及伴入法就是我们俗称的抛石挤於法,当管道基础下的淤泥层厚度较大而无法进行换填时,常常采用抛石挤於法进行处理。用尺寸均匀的卵石抛入至淤泥层中并压实,直至管道地基强度达到设计值。

(三)粉质砂石地基应对技术

当我们遇到的晚起冲击物形成的土层,岩性是黄色的低液限粘土,这种土层结构非常松散,表层属于发育性的植物根系,厚度为0.8m以下,其下面是粉质砂石,部分地区还有低液限粘土透镜体,结构也是十分松散,主要的成分是石英和云母。针对这样土层的处理办法为:施工之前需要对附近的河道进行疏导和引流,引流完之后再进行排水和降水,等到地下水位降到距离开挖底面有60cm的时候在进行管沟的施工,在开挖时不允许停止排水和降水,目的是为了防止流沙现象的出现。 挖完之后在开挖的地方换填60cm厚的砂石进行基础处理,以此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度。

三、总结

沟槽开挖、回填及管道基础质量直接决定了给排水管道的质量,城市的给排水管道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在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给排水管道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对于给排水管道的设计质量必须严格把控,才可以建设更加优质的管道系统。

参考文献:

[1]郑卓维.浅析市政给水管道的常见施工及预防措施[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7).

[2]罗宇生.夯实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J],陕西建筑.2005,(05).

基础开挖 篇4

研究对象为某高校某学院综合楼内部设备基础的基坑工程。该综合楼为一栋1层楼的门式刚架实验室和4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实验室组成, 拟建设备基础在门式刚架范围内。现主体结构已经施工完成, 需在厂房内开挖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紧邻现有结构基础, 开挖深度超过4.5 m, 比厂房基础底高约1.5 m。原基础已经建好, 现要紧邻基础开挖基坑,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 势必会引起原基础发生沉降和位移。为了保证原基础的安全, 使基础变形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就得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实施支护。

1基坑工程特点

1) 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土质中基坑工程差别悬殊, 如低强高压缩性的软粘土地基、遇水发生沉陷的黄土地基等土体性质迥异的环境中, 基坑工程差别较大[2]。

2) 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位置、刚度、重要性, 以及附近水土环境等因素, 也是设计过程不能忽视的一环。基坑土体挖出后, 对基坑周围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承载失去了一部分, 这种影响可能会危及到其正常使用, 怎样的支护才会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3) 基坑工程综合性强。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和综合性, 要求设计人员要有丰厚的理论储备, 最基本的是岩土工程和结构方面的。同时, 对土力学理论、测试技术、计算技术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方法的经验积累。

4) 基坑工程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土的性质决定土体的变形会随着时间变化, 具有代表性的是软粘土。它的蠕变性质使得由它本身自重产生的、施加在防护结构接触面的土压力随时间而变化。通常的变化结果是使土体的承载能力降低, 发生土坡滑移或坍塌等事故。

2支护体系

1) 放坡开挖:此方法在土质不好的场地显然是不能实施的, 例如淤泥质土。适用于深度浅、地下环境干燥的简单基坑。该方式需要开阔的施工场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还要求周边无重要的建筑物。有无地下管线或者底下管线不重要, 可以迁移改道。

2) 钢板桩支护:钢板桩应用于深基坑, 属于柔性构造, 长度方向的刚度小, 如果支撑或锚拉系统提供的支持力不够, 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 若想在超过7m的软土层使用钢板桩, 就得加强锚拉、支撑系统。在实际工程中, 钢板桩不能作为主体结构, 于是不得不考虑拔出钢板桩时对周围土和地表土变形的影响。

3) 地下连续墙:这是支护中最强的方式。先根据基坑轴线泥浆护壁挖出槽段, 然后清槽, 放入钢筋笼, 再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 形成一个单元槽段, 重复此工序, 在地下筑成一道起到隔离作用的如普通意义上的钢混墙壁, 在地下的墙壁起到的主要隔离作用就是防水, 还有承重作用。该法优点是:修建扰动弱, 杂音小, 多用在城市里的基坑;支护体的刚度大, 能有效承担墙侧的荷载。此法也有其缺点:虽然适应性广, 但在柔软的淤泥质土和超硬岩层这些特殊的地质情况下, 处理难度大;接缝处理比较难, 若处理措施不当, 前后墙体不能合龙, 防水性不好。

3两种支护设计的有限元模拟

甲方案支护方式为在位于边坡平台的基础四周打入微型注浆钢管桩;在模型右边第二级竖直边坡处打入长6m的锚杆, 锚杆倾斜角度15度, 水平间距1m;右边第二级边坡平台边缘竖直打入6m长的锚杆, 第一级斜边坡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厚度80mm。模型左边第一级平台边缘竖直打入6m长的锚杆, 斜边坡喷混凝土。

乙支护方式为在第一级斜边坡打土钉挂钢板网喷混凝土, 土钉长800mm, 三级螺纹钢;微型钢管桩沿基坑四周布置;基坑侧面土钉挂网并喷混凝土。

模型的左边部分放坡两级, 第一级深2.5 m, 坡角45度, 平台宽2.5m, 第二级深2.35m, 放坡角度90度, 基础位于第一级坡的平台。两基础中心间距6m, 与实际的距离相同。计算模型土层共5层, 从上至下为:杂填土层厚2m, 1型粉质粘土厚0.5m, 2型粉质粘土厚2 m, 粘土夹碎石层厚2.8 m, 粘土 (残积土) 厚8m。坡顶2m外均布15kPa的均布荷载。

模型的右边部分放坡三级, 第一级深度2m, 坡角45度, 平台宽1m。第二级高度0.5m, 坡角90度, 平台宽2m。第三级高度2.35m, 坡角90度, 两基础位于第二级平台, 基础中心间距6m。该文土体采用solid 186单元模拟。

计算模型外边界:四个侧面和底面均为侧向约束, 上端面自由。

1) 甲方案的基础中点位移分析

A1和A2为模型右边边坡处的基础、即三级放坡处, B1和B2为模型左边及二级放坡处的基础。考察厂房纵向的竖直方向的不均匀沉降, 即A1和A2、B1和B2之间的比较。A1和A2、B1和B2之间的间距均为6m。于是: (A1-A2) /6 000=0.000 120 5, (B1-B2) /6 000=0.000 07, 符合规范规定的小于0.004的要求。考察基础在横向的不均匀沉降。即A1和B1、A2和B2之间的比较, 相对基础的间距为12m。于是: (B1-A1) /12 000=0.000 225 6, (B2-A2) /12 000=0.000 251, 符合规范要求的小于0.003的要求。

2) 甲方案的基础中点位移分析

先考察厂房纵向的竖直方向的不均匀沉降。即A1和A2、B1和B2之间的比较。A1和A2、B1和B2之间的间距均为6m。于是: (A1-A2) /6 000=0.000 087 16, (B1-B2) /6 000=0.000 091 83, 符合规范规定的小于0.004的要求。

考察基础在横向的不均匀沉降。即A1和B1、A2和B2之间的比较, 相对基础的间距为12 m。于是: (B1-A1) /12 000=0.000 258, (B2-A2) /12 000=0.000 250, 符合规范要求的小于0.003的要求。

3) 两方案的比较选择

通过表中基础中点位移来进行比较。甲支护条件下的各个基础X方向的位移均小于乙支护方式, Y方向的位移也呈现同样的规律。可以认为是甲支护中对基础进行的托换起到了更显著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 选择甲方案比较合理。

从工程项目里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来看, 厂房基础是重点关注对象, 而甲方案里明确提出了对基础进行托换技术, 能具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故选择甲方案较合理。

4) 特别说明:两种支护方案是由华太和中机三勘公司负责设计的, 作者所做的工作是根据方案做的数值模拟计算。

摘要:基坑工程日益受到重视, 除了保证基坑开挖时自身的安全, 也不能对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和设施造成大的影响。各种支护方式都有其使用的范围、各有自身的支护特点和效果, 在邻近基础开挖时, 要保证原基础不产生大的变形, 故要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如厂房内挖设基坑的时候, 对厂房的基础实行托换, 对边坡喷混凝土。

关键词:基坑,支护,沉降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厂房内软土层连续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变形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2.

[2]刘二栓.深基坑工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有色金属设计, 2004 (1) :45-47.

[3]张爱英.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08.

[4]古敏.我国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及现状分析[J].工程技术, 2009 (9) :57-59.

[5]徐希萍, 杨永卿.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福建建筑, 2008 (2) :36-38.

[6]姚志国, 李丽诗.浅谈国内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工程科技, 2009 (1) :34-36.

[7]姚胜.基坑支护方案优化研究及应用[D].南京:河海大学, 2007.

[8]曾友谊.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安全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7.

地基基础开挖监理日志 篇5

第七周在这几周的实习中我理解到鉴于建设项目参与各方人员对国家和地方的现行规定的掌控程度参差不齐,因此,资料员要利用例会等各种机会,适时向有关方面宣传相应的检测项目,以便合进度,作出合理安排。资料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施工操作面以及实物质量具备“目测口估”能力,有些分项工程质量要求不能用“靠、吊、量、套”,只能用“看、模、敲、照”了解其质量状况;如《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验收条款。掌握GB50300标准的验收要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规定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应符合:各个分部均应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安全功能检测合格、主要功能符合规范、观感质量符合要求;也就是说对质量标准有一个整体上的掌握程度要求。对建筑识图,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技术资料与管理,建筑文件整理规范等,有一个基本掌握。对形成资料的“人、机、料、法、环”的基本要求,要懂得如何确认。“写”(你该做)、“做”(你所写)、“记”(你所做)

基础开挖 篇6

一、工程概况

1.1车站结构

本文以深圳市地铁某站点为参照物, 进行深基坑工程的系统研究。该地铁站处于两条特殊线路的交叉位置上, 整体的规划呈现为南北走向的总体分布, 总长度长达600米, 车站总体设计成地下三层的结构, 属于岛式车站, 典型断面为图1所示。

车站所采用的施工方式为明挖顺作法, 在基坑的主体位置设置了五道竖向支撑, 第一个层面上的支撑材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 在下层部位采用长度以及厚度适宜的四层横向钢管支撑, 钢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纵向间距, 并总体分成六个层面进行阶段性施工开挖, 并在开挖过程中按照进度吊装钢管进行支撑处理, 从而使得连续墙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

1.2场地地质

车站场地总体来讲较为平坦, 只有极小部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起伏, 并且存在岩基台地, 地层的整体分布状况大致对称, 以基坑为中轴心两侧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地下水量十分充足, 整体水位也相对较高。在地层表面覆盖多种类型的填土, 不仅有杂填土和粉土, 还有粉质粘土以及粉砂和中沙, 除此之外, 还有粗砂以及坡积粉质粘土[1]。地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风化程度相对来讲较为严重, 并且在微风化层中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深度变化, 总体来讲, 地质条件不够标准, 规格相对较差。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土质成分十分复杂, 力学性质分布不够均匀, 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

一、计算成果及分析

2.1施工造成的变形发展

本文参照了地下连续墙在水平变形方面存在的变化规律, 针对深基坑工程展开了降水以及开挖方面的探讨, 分析了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对邻近建筑物造成的沉降方面的影响, 讨论了其产生变形的规律。

地下连续墙所产生的水平位移总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整个墙体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到了墙体两侧的土体, 在这种情况下, 墙体两侧所受到的水平方向上的力就处于失衡状态, 这样一来墙体就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形, 周边土体的整体受力情况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并再次达到平衡的受力状态。伴随着整个施工过程, 地下连续墙全部都是向着基坑的内部方向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水平位移。在针对第一层土体进行开挖作业时, 地下连续墙的顶端位置所发生的水平位移程度最大,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还没有进行第一道支撑的具体安装, 在完成这道支撑的安装工作之后, 再进行开挖和降水, 地下连续墙的顶端位置将不会产生明显的位移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 对于保持墙体稳定性来讲, 第一道支撑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第一道支撑一定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架设工作, 在此基础上保证支撑架设的施工质量[3]。通过大量的实际研究能够发现, 针对内支撑数量较多的基坑来讲, 对于任何一个工况, 围护墙体绝大多数都是在开挖面的附近位置发生最大程度的变形, 在开挖作业进行到基底位置时, 同样是在开挖地面位置发生最大程度的变形。针对本算例来讲, 发生最大程度水平位移的位置是在坑底上部, 与地面距离大约3米,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能够明确了解在土层设置中, 不同混合岩的具体分界位置, 受到坑外土压力的的影响, 变形程度最大的位置开始逐渐上移, 这样一来就能够了解, 在围护结构中不良土层所处的位置直接影响着发生最大程度变形的墙体位置。

2.2地质条件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地质条件将会对连续墙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同时使得建筑基础或者墙体的变形规律也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当地下连续墙处于中风化岩中时, 周边的环境所发生的地表沉降整体分布, 以及发生的水平方向位移。从计算结果上进行对比能够了解到, 如果连续墙处于中风化岩的嵌固中, 开挖作业所引发的一系列沉降方面的变化, 以及水平位移的总体数值相对于微风化岩来讲数值更大, 在开挖过程中, 如果深度不同, 地下连续墙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具体分布情况也会呈现出不同, 当开挖作业进行到坑底位置时, 连续墙所产生的位移在侧向位置急剧增加23%, 在地下连续墙的底端位置所产生的侧向位移比原来大了6倍。

通过把中风化岩以及微风化岩中地下连续墙所发生的水平位移以及沉降状况的对比, 能够将沉降发展过程清晰的展示出来。在沉降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基础面始终都保持在平面状态, 这样一来就能够明确平均沉降是在两角点的基础上所取的平均值, 而差异沉降就是在两角点的基础上产生的差值, 相对于微风化岩来讲, 当地下连续墙处于中风化岩中时, 所发生的沉降数值大了将近一倍[4]。出现这种情况总体来讲能够归结为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针对中风化岩来讲, 渗透性相对来讲更高。另外, 中风化岩在变形模量方面远远小于微风化岩, 受到降水影响导致沉降增量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使得有效应力的数值增加。

结语:在深基坑工程中, 全面的基坑施工将会引发各方面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根据开挖以及降水的实际情况, 进行邻近基础沉降方面的具体分析, 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于沉降的影响, 这样一来, 就能够对影响沉降的因素进行全面了解。

参考文献

[1]万宝, 陈敏, 叶伟敏.超大深基坑变形特征的数值模拟及其实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 1 (11) :12-15.

基础开挖 篇7

随着现阶段我国大型水电站建设的与日俱增, 施工工程量和施工强度都有爆破方法。了大规模的提高, 与传统的水工工程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传统的基层开

3钻孔爆破3.1一般规定

3.1.1钻孔施工不宜采用直径大于150mm的钻头造孔。

钻孔孔径按造孔的钻头直径 (d) 可分为: (1) 大孔径110mm

3.1.2紧邻设计建筑基面、设计边坡、建筑物或防护目标, 不应采用大孔径

3.1.3在有水或潮湿条件下进行爆破, 应采用抗水爆破材料, 若使用不抗

挖措施逐步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不少工程施工单位不断采用各种新的施工水或易受潮的爆破材料, 必须采取防水或防潮措施。措施和方法来解决基层开挖方式。通过过去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 爆破开挖在寒冷地区的冬季进行爆破, 必须采用抗冻爆破材料。

的应用在水工建筑工程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同时也取得量较好的效果和积累了宝贵经验。

1 建基面开挖的3种方法

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是传统上使用较多的也是目前施工中采用较广的开挖方法, 比分层

3.1.4本规范所述炸药用量, 以2号岩石硝铵炸药为准, 若使用其他品种的炸药, 其用量应进行换算。

3.1.5爆破作业的安全, 必须遵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3.2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

3.2.1钻孔爆破施工前或施工中, 应按有关要求进行爆破试验。爆破试验

开挖法效率高。施工时预留2m左右的厚保护层, 钻孔设备为手风钻, 距顶部宜成立由有关人员组成的试验组。

1.2 m处打1排水平主爆孔, 在建基面上打1排水平预裂孔, 然后冲孔、装药、

3.2.2爆破试验应选择下述内容进行: (1) 爆破材料性能试验; (2) 爆破参数试

联网、预裂爆破爆破。该方法具有孔径小、装药量少、对建基面扰动小等特点, 验; (3) 爆破破坏范围试验; (4) 爆破地震效应试验。残留炮孔痕迹保存率可达1m以上, 不平整度可控制在15m以下。

2 施工工艺探讨

在施工之前, 建设或设计、勘察单位必须要提前向有关的施工单位和部门提交相关的施工文献和设计图纸, 并且经过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之后, 再施工单位提交明确的施工要点和施工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较低工作, 确保工程的施工工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1 施工准备工作

在保护层开挖施工之前, 首先要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一般在应用的过程

中能够应当通过爆破试验来确定, 也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情破监测。况来确定工程的施工要求或者施工方法。在施工工艺明确之后再通过钻孔

3.2.3爆破破坏范围试验的观测方法: (1) 在表面应采用宏观调查和地质描述方法; (2) 在隐蔽部位应采用弹性波纵波波速观测方法。

采用上述观测方法判断爆破破坏的标准。

3.2.4爆破地震效应试验, 应采用质点振动速度观测方法。质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 可公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

3.2.5重要的和有特殊要求的爆破试验, 应按有关要求增加其他观测方法。

3.2.6钻孔爆破施工中, 对建筑物或防护目标的安全有要求时, 应进行爆

3.2.7对爆破空气冲击波 (或噪音) 、水中冲击波 (或动水压力) 和飞石等效应

压水、声波和地震的方法来检查保留在岩层中的爆破要求, 同时对岩层中存有防护要求时, 应编入爆破试验或爆破监测大纲 (计划) , 并予实施。在的相关隐患和缺陷进行严密控制。

2.2开挖

2.2.1开挖前, 施工单位必须提出开挖施工计划和技术措施。

2.2.2 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

某些部位如需上、下同时开挖, 应采取有效安全技术措施, 并经主管部门同意。未经安全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 严禁采用自下而上的开挖方式。

2.2.3 设计边坡轮廓面开挖, 应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方法。

高度较大的永久和半永久边坡, 应分台阶开挖。

2.2.4 基础岩石开挖, 应主要采用分层的梯段爆破方法。

2.2.5 紧邻水平建基面, 应采用预留岩体保护层并对其进行分层爆破的开挖方法, 若采用其他开挖方法, 必须通过试验证明可行, 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2.3 排水

2.3.1 基坑开挖施工中, 应及时排出工作场地的积水。基坑中来水量很大时, 应采取有效办法减少来水量。

2.3.2 基坑排水应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2.4 出渣运输

2.4.1 出渣运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2.4.2 堆 (弃) 渣应符合下述要求:

(1) 场地应有足够的容量, 施工过程中不宜变动。除通过论证合理或对堆 (弃) 渣需要利用者外, 应避免二次挖运。 (2) 宜不占或少占耕地, 有条件时应结合堆 (弃) 渣造地。 (3) 不得占用其他施工场地和防碍其他工程施工。 (4) 不得堵塞河道。

2.4.3 出渣运输和堆 (弃) 渣不得污染环境。

3.2.8 应做好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及时提出试验研究报告和监测报告。

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成果, 应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并能指导爆破设计与施工。

3.3 爆破设计与施工

3.3.1 钻孔爆破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进行爆破设计, 并报主管部门;重要的爆破设计, 应经主管部门批准。

钻孔爆破施工, 应按爆破设计要求进行。

3.3.2 钻孔质量应符合下述要求:

(1) 钻孔孔位应根据爆破设计确定; (2) 钻孔开孔位置与爆破设计孔位的偏差, 不宜大于钻头直径的尺寸, 实际孔位应有记录; (3) 钻孔角度和孔深, 应符合爆破设计的规定; (4) 已造好的钻孔, 孔内岩粉应予清除, 孔口必须盖严。钻孔经检查合格才可装药。

3.3.3 炮孔的装药和堵塞, 爆破网络的联结以及起爆, 必须由爆破负责人统一指挥, 由爆破员按爆破设计规定进行。

3.3.4 爆破后, 应及时调查爆破效果, 并根据爆破效果和爆破监测结果, 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结束语

水工建筑物基础保护层开挖是水利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本文对施工方法的各个细节进行分析总结得出, 在施工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学特性和工程等级来确定质量控制标准, 并且采用新技术进行施工,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起到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摘要:水工建筑物基层施工都要能够满足抗压、抗剪和抗渗等技术要求。为此, 在水工建筑物岩石基层开挖中, 有关技术规范明确的指出在爆破施工中应当尽量避免基础岩石出现爆破裂缝, 或者使原有构造物的裂隙发展超过允许范围以及岩体自然状态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恶化。本文介绍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开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 分别结合实际工程施工实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且就这种开挖的工作方法进行全面研究, 旨在为日后同行施工提供参考。

基础开挖 篇8

1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开挖的方法

其主要方法有三种, 其中比较普通使用的方法就是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 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大规模的使用, 主要是因为它的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 尤其是与分层开挖法相比。只是如果利用这种方法, 在施工时就影响预先留下保护层, 通常该保护层大约需要2m厚, 所需设备为手风钻, 该设备在施工时应该与顶部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般为1.2m, 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地方需要打一排主爆孔, 该爆孔在打时应该保持水平方向;除此之外, 还要在一排预裂孔, 该孔同样需要保持水平方向, 而且需要打在建基面上, 之后就可以进行冲孔、装药、联网等工序。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打出来的孔比较小, 而且不需装很多药, 除此之外, 对建基面不会产生太大的扰动, 再加之, 使用该方法之后, 残留炮痕保存率非常高, 通常都在1m以上, 而且不平整度相对来说, 也非常小, 通常都可以控制在15m左右。

2 施工工艺

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 建设单位应该将相关的要求提交给施工单位, 而设计单位应该将设计方案交由施工单位, 并且与施工人员做好沟通, 将设计方案中涉及到的内容都要交代给施工人员;勘察单位也要将勘察报告交给施工单位, 让施工单位明确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条件, 便于施工。总之, 无论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还是勘察单位都要与施工方做好交流, 将相关的资料与图纸都要明确的交给施工方, 这是施工单位顺利进行施工的前提。其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2.1 准备工作

这是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其准确工作主要是明确保护层的具体厚度, 其厚度通常都是利用爆破实验得出, 之后还要依据该地的地质条件, 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 选择出施工方法, 最后, 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明确爆破要求, 通常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钻孔压水、声波, 有时还利用地震的方法, 在明确爆破要求之后, 还要对岩层中隐患进行控制。

2.2 开挖

第一, 开挖之前, 施工单位应该有明确的施工方案, 并且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隐患, 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将方案与措施都要交给建设单位, 与之共同商讨;第二, 一般开挖的方式都是从上到下逐一进行, 但是如果有哪些部位必须上下同时进行, 这时就必须事先想出安全措施, 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如果没有得到上级同意以及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水准, 坚决不能使用从下到上的逐一开挖的形式;第三, 根据开挖的位置不同要选择不同的开挖方式, 比如如果是边坡轮廓面, 可以使用两种方法, 一种预裂爆破;另一种是光面爆破;但是如果边坡属于永久性的或者是半永久性的, 同时边坡的高度相比较而言很大, 这时应该采用分台阶开挖的方式;第四, 紧邻水平建基面, 应采用预留岩体保护层并对其进行分层爆破的。

2.3 排水

第一, 基坑开挖施工中, 应及时排出工作场地的积水。基坑中来水量很大时, 应采取有效办法减少来水量;第二, 基坑排水应减少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2.4 出渣运输

第一, 出渣运输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第二, 堆 (弃) 渣应符合下述要求;场地应有足够的容量, 施工过程中不宜变动。除通过论证合理或对堆 (弃) 渣需要利用者外, 应避免二次挖运;宜不占或少占耕地, 有条件时应结合堆 (弃) 渣造地;不得占用其他施工场地和妨碍其他工程施工, 不得堵塞河道;第三, 出渣运输和堆 (弃) 渣不得污染环境

3 钻孔爆破

3.1 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

钻孔爆破施工前或施工中, 应按有关要求进行爆破试验。爆破试验宜成立由有关人员组成的试验组;爆破试验应选择下述内容进行:爆破材料性能试验;爆破参数试验;爆破破坏范围试验;爆破地震效应试验;爆破破坏范围试验的观测方法:在表面应采用宏观调查和地质描述方法;在隐蔽部位应采用弹性波纵波波速观测方法。采用上述观测方法判断爆破破坏的标准;爆破地震效应试验, 应采用质点振动速度观测方法。质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 可公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重要的和有特殊要求的爆破试验, 应按有关要求增加其他观测方法。钻孔爆破施工中, 对建筑物或防护目标的安全有要求时, 应进行爆破监测。对爆破空气冲击波 (或噪音) 1水中冲击波 (或动水压力) 和飞石等效应有防护要求时, 应编入爆破试验或爆破监测大纲 (计划) , 并予实施。应做好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及时提出试验研究报告和监测报告。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成果, 应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并能指导爆破设计与施工。

3.2 爆破设计与施工

钻孔爆破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进行爆破设计, 并报主管部门;重要的爆破设计, 应经主管部门批准。钻孔爆破施工, 应按爆破设计要求进行钻孔质量应符合下述要求:钻孔孔位应根据爆破设计确定;钻孔开孔位置与爆破设计孔位的偏差, 不宜大于钻头直径的尺寸, 实际孔位应有记录;钻孔角度和孔深, 应符合爆破设计的规定;已造好的钻孔, 孔内岩粉应予清除, 孔口必须盖严。钻孔经检查合格才可装药。炮孔的装药和堵塞, 爆破网络的联结以及起爆, 必须由爆破负责人统一指挥, 由爆破员按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后, 应及时调查爆破效果并根据爆破效果和爆破监测结果, 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对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进行开挖,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并且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如果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相关要求, 坚决不允许其施工。在施工期间, 监理单位一定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保证施工单位按照程序进行施工, 没有进行违规操作。

参考文献

[1]卢文波, 赖世骧, 朱传云, 舒大强.三峡工程岩石基础开挖爆破震动控制安全标准[J].爆炸与冲击, 2001 (1) .

[2]李学武.帷幕灌浆效果的地质因素影响和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06 (23) .

基础开挖 篇9

1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开挖的方法

在实际的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工程施工中, 手风钻水平预裂加水平主爆孔爆破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开挖技术, 其能够适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 相比于另一种分层开挖法来说, 其成效率较高。但是, 这种开挖方法在施工过程中, 常常会对预留的保护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将保护层的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避免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受到更大的损坏。其次, 还需要根据工程施工需要, 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 通常在这一类的工程施工中, 普遍选用手钻机。另外, 这一开挖方法打出的成孔较小, 并不对建筑地基结构造成破坏, 从而充分保障了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的开挖质量。

2 施工工艺探讨

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 设计或者是是勘察单位一定要首先将设计的图纸和相关的文献资料递交到施工单位的手中, 在相关部门完全批准之后, 再交给施工单位, 让技术人员对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予以充分的了解,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所有的施工环节都能充分的满足施工的标准和要求。

2.1 施工准备工作

在进行保护层开挖施工之前, 一定要保证保护层自身的厚度可以充分的满足施工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而在这方面通常采用的是爆破实验的方式, 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地点实际的地质情况或者是施工方法方面的要求对其进行控制。在施工工艺完全明确之后, 再使用钻孔压水、声波和地震的方法对岩层当中固有的一些缺陷进行判断。

2.2 开挖

在开挖施工正式开始之前, 施工单位一定要首先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提出一些有效的施工计划和与之有关的一些技术措施, 其次是开挖的时候, 应该对其顺序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开挖施工, 如果某些部分需要采取上下同时施工的方式, 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措施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和处理, 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和批准, 是不能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开挖施工的。再次是设计边坡轮廓开挖的时候, 一定要采用顶裂爆破或者是光面爆破的方法, 而对于基础岩石开挖, 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分层梯段爆破的方式。最后一点就是紧靠的水平建基面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的是预留岩体保护层的方式, 同时在爆破施工中应该采用的是分层爆破开挖的方式,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选择了其他的开挖方式, 就一定要严格的通过检查和验证, 同时, 还要上报主管部门, 在批准之后, 才能将其应用在工程的建设当中。

2.3 排水

首先, 在基坑开挖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的排除工作面当中积存的水分, 基坑中的水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其实际的情况去减少来水量。此外, 在基坑排水的过程中, 一定要减少污水对自然河流的不利影响。

2.4 出渣运输

首先在出渣运输的过程中, 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其次是堆渣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第一是容纳堆渣的场地一定要保证空间的充足性, 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动, 除了在论证之后或者是对其需要进行全面利用的情况下, 任何时候都必须要防止二次挖运情况的出现。其次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这样才能保证其生态效益,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我们要充分的结合堆弃来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应用。第三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占用其他的施工场地, 同时也不能对其他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第四点就是不能对河道造成严重的堵塞情况。再次是出渣运输和堆渣处理的过程中不能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钻孔爆破

3.1 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

钻孔爆破施工前或施工中, 应按有关要求进行爆破试验。爆破试验宜成立由有关人员组成的试验组;爆破试验应选择下述内容进行:爆破材料性能试验;爆破参数试验;爆破破坏范围试验;爆破地震效应试验;爆破破坏范围试验的观测方法:在表面应采用宏观调查和地质描述方法;在隐蔽部位应采用弹性波纵波波速观测方法。采用上述观测方法判断爆破破坏的标准;爆破地震效应试验, 应采用质点振动速度观测方法。质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 可按公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重要的和有特殊要求的爆破试验, 应按有关要求增加其他观测方法。钻孔爆破施工中, 对建筑物或防护目标的安全有要求时, 应进行爆破监测。对爆破空气冲击波水中冲击波和飞石等效应有防护要求时, 应编入爆破试验或爆破监测大纲并予实施。应做好爆破试验和爆破监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 及时提出试验研究报告和监测报告。

3.2 爆破设计与施工

钻孔爆破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进行爆破设计, 并报主管部门;重要的爆破设计, 应经主管部门批准。钻孔爆破施工, 应按爆破设计要求进行钻孔质量应符合下述要求:钻孔孔位应根据爆破设计确定;钻孔开孔位置与爆破设计孔位的偏差, 不宜大于钻头直径的尺寸, 实际孔位应有记录;钻孔角度和孔深, 应符合爆破设计的规定;已造好的钻孔, 孔内岩粉应予清除, 孔口必须盖严。钻孔经检查合格才可装药。炮孔的装药和堵塞, 爆破网络的联结以及起爆, 必须由爆破负责人统一指挥, 由爆破员按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后, 应及立即检查爆破效果, 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4 结论

综上所述, 可知对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保护层进行开挖,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并且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如果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相关要求, 坚决不允许其施工。在施工期间, 监理单位一定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保证施工单位按照程序进行施工, 没有进行违规操作。

摘要:水工建筑物的基层施工在水工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在实际的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充分的满足抗压、抗剪和抗渗的要求。所以在水工建筑物基石层开挖的过程中,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基础岩石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 或者是其原有的构造物裂隙超过规定的标准值。所以对水工建筑物的岩石基础保护层开挖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保护层开挖,基石基础,爆破

参考文献

[1]李学武.帷幕灌浆效果的地质因素影响和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06, 23.

基础开挖 篇10

关键词:基坑开挖,桩基础,承载力,土体位移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减少, 地下空间不断被开发利用, 尤其是高层建筑兴起, 使得基坑开挖工作越来越重要。在开挖过程中, 周围土体在作用力下容易滑动甚至坍塌, 进而影响到邻近建筑物的桩基础。桩基础承载着建筑上部荷载, 如果因土体变形而导致桩侧和桩端阻力发生变化, 极有可能会导致承载性能下降, 从而破坏建筑稳定。所以必须重视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 科学预测其影响程度, 并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以降低对建筑物的破坏。

1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

1.1 桩基础和基坑

在开展研究之前, 需先了解基坑和桩基础这两个对象。桩基础是建筑物的支撑, 多埋于土体中, 可将上部荷载向周围土体传递, 以减少自身承重。按照材料可将桩基础分为木桩、钢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等几种。由于强度大、承载力高、适应性强, 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便于机械化施工, 在当前高层建筑中有着广泛应用。基坑则是为利用地下空间而开挖的工程, 在建筑中多作车库和地下室用。因基坑开挖易引起土体变形、位移, 从而影响桩基础的稳定性, 所以有必要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以减少带来的各种损失。

1.2 影响

首先, 基坑开挖实际上是上部土体卸载的过程, 易引起基坑变形。可从3个方面考虑: (1) 支护结构变形。支护结构是保证基坑顺利开挖的安全措施, 开挖前两侧受力平衡。随着土体的卸载, 产生土压力差, 使得支护结构发生形变, 致使坑外土体也随之变形。从而导致坑内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或坑外土体向开挖侧位移的情况; (2) 坑底隆起。基坑开挖会引起应力变化, 以至于坑底土体向上隆起, 中间高、两侧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 可能会导致土体位移, 破坏桩基础的稳定性; (3) 周边地表沉降。如果支护结构入土较浅且为软土地层时, 结构底部位移较大, 周边土体沉降程度较为严重, 最大的沉降点位于基坑边缘;如果支护结构入土较深或土质较好, 最大的沉降点通常距离基坑有一段距离。

其次, 坑外土体位移也会影响到周围建筑桩基础, 可从两方面考虑: (1) 土体侧移。桩基础周围的土体发生位移, 所受土压力会随之改变, 则桩侧阻力就会受到影响。同时桩身弯矩增加, 超过一定值时会降低桩身的承载性能。土体侧移在拉伸压缩的作用下极有可能破坏建筑物; (2) 地面沉降。桩基础起着传递上部荷载的作用, 当发生沉降后, 会影响到荷载的传递, 使桩身承受更大的荷载。同时不均匀沉降必然会破坏建筑物结构, 甚至出现倾斜坍塌。

2 关于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影响的计算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 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 采用二维有限元法进行计算。以悬臂型基坑支护方式为例, 多用于土质较好的土层, 若是软土地基, 需将开挖深度控制在5m以内。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 连续墙入土深度5.5m, 厚度为1.2m。

某建筑共3层, 高10m, 以柱下独立桩为基础, 采用框架结构。楼板厚度为0.3m, 弹性模量40GPa。柱下独立桩由16跟直径为750mm的钢筋混凝土桩组成。基坑与建筑桩基础的距离不同, 影响也有所差异;建筑物桩的长度不同, 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在此通过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3 桩基础和基坑距离不同时所受到的影响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 土体、围护结构和邻近建筑桩基础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坑外土体发生位移或沉降, 会增加桩基础的弯矩, 而正是桩基础的存在又使得位移受到限制。当基坑和桩基础的距离不同时, 造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假设二者之间的距离有4种情况, 分别为4m、6m、8m和10m, 利用二维有限元软件对其受力进行计算并加以对比。

3.1 基坑变形分析

基坑开外是土体卸载的过程, 易引起坑底土体回弹。支护结构两侧同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差, 迫使坑外土体向基坑内移动。从试验计算结果来看, 若基坑周围有桩基建筑物, 且距离较近时, 坑外地表的沉降越严重。若距离较远, 地表沉降程度逐渐降低。有些基坑土质较差, 相应的土体塑性区范围大, 常导致土体从外向内移动。而建筑物桩基会起到一定的阻止作用, 减轻坑外土体的位移程度。另外, 桩基建筑自重导致基坑超载, 支护结构两侧压力增加, 侧移值因为随距离远近不断变化, 当距离为4m时, 支护结构的侧移值最小。

3.2 建筑物的位移和内力

基坑开挖引起坑外土体位移, 进而导致邻近建筑桩基础发生沉降或位移, 以至于桩基础上部结构和所受内力受到影响。随着内力的增加, 极易破坏建筑上部稳定性。该工程为框架结构,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会引起结构柱轴力和柱水平位移的变化。对不同距离的状况进行计算发现, 建筑物距基坑最近的桩在基坑开挖后轴力最大, 其中当建筑物距坑最近时轴力最大, 达到一400.8k N/m。基坑开挖后, 建筑物两边的柱的轴力普遍大于建筑物中间柱的轴力。在内力变化上, 当其内力超过其极限承载力, 楼板会发生破坏, 从各工况楼板竖直位移和弯矩的统计结果来看, 建筑物楼板的竖直位移随着建筑物与基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上层楼板的弯矩随着建筑物距基坑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4 建筑物桩长不同时所受到的影响

在基坑开挖由于坑外土体移动, 使桩身产生一定的附加位移和附加弯矩, 统计不同桩长的桩基建筑物基坑开挖后桩身侧移和弯矩。从前面分析可知, 基坑开挖对建筑物距基坑近的桩影响要明显大于距基坑较远的桩, 因此需特别分析最近距离桩的桩身侧移和弯矩。当建筑物桩长为8m时, 基坑开挖引起的桩身侧移最大, 最大值达到﹣39.78mm;而当桩长为10m或超过10m时, 桩身侧移较小, 当桩长为12m时, 桩身最大值为﹣20.76mm。同时, 当桩长为8m时, 桩身附加弯矩最大, 达到50.86k Nm/m。因此, 当邻近桩基建筑物桩长小于地连墙嵌入深度时, 应在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桩基建筑采取加固措施, 或考虑选取其它基坑支护方案。

5 结束语

基坑开挖是现代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乎建筑安全质量, 同时由于土体变形、位移、沉降等原因, 还会对周围邻近建筑物的桩基础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不管是内部变形, 还是坑外土体位移, 都应对其影响进行科学计算, 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以减少对建筑物的破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类课程下一篇:可维护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