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脲嘧啶(精选12篇)
氟脲嘧啶 篇1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的好转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临床中常给予奥沙利铂、氟脲嘧啶等药物治疗,奥沙利铂为三代铂类抗肿瘤药[1],具有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抗瘤谱广等优势,相关研究表明,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具有协同效应。为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治疗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将进行不同给药方案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1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11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胃或肠道恶性肿瘤,为术后复发或初诊即为晚期,失去手术时机,所有患者均有可测量病灶,治疗后可进行疗效评价。给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110例患者中有胃癌58例,大肠癌52例。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在29~68岁,平均年龄为(50.87±7.36)岁。
1.2方法
治疗方法[2]:化疗前行相关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无化疗禁忌,给予止吐、镇呕、保护肝脏、胃肠粘膜等治疗,化疗方案:奥沙利铂(国药准字20103049)8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国药准字H20034040)200 mg/m2,静滴2 h,后给予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33022067)400 mg/m2静脉推注,1 200 mg/m2持续22 h,第1~2天,每14 d重复1次,2次1个疗程,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给药途径,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11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疗效判定标准我科室以胃肠肿瘤患者的病灶缩小情况判定其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按RECIST标准,分为CR、PR、SD及PD,具体为[3]:CR: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以上;PR:患者病灶长径之和缩小大于30.0%,持续4周以上;SD:患者病灶长径之和缩小少于30.0%,或增大不超过20%,持续4周以上;PD:患者病灶长径之和增加超出超过20.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为CR、PR、SD概率总和。
1.4统计方法
该文中11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总有效概率为80.90%,具体情况见下,其中CR患者15例,PR患者21例,SD患者53例,PD患者21例,其疾病控制率为80.90%。
11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其中2例患者发生肾功能损伤,3例患者发生胃肠道不适,外周神经病变患者3例及手足综合征患者4例。
3讨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4],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患病因素与患者的家族遗传、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相关,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后应控制患者饮食、调整其生活作息,故此可降低癌细胞转移及复发的几率。
临床传统治疗中常给予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治疗,相关研究表明[5],患者经手术切除后,术后2年后发现癌细胞转移或复发的概率可高达60.00%,并且预后效果不理想,相关研究指出,给予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并且有效率较为显著。FOLFOX为临床中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常见化疗手段,但艾华龙学者[6]在《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指出患者在接受FOLFOX方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为5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其中发生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的概率为10.00%,血小板减少患者3.33%,肝肾功能损害患者6.67%,手足综合征患者3.33%及胃肠道不适患者6.67%,其总发生率为33.33%,亦验证了给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的风险性。
数据结果显示,该文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0.90%,其中89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该数据结果与艾化龙学者[6]在《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其总有效率为83.33%数据基本一致,亦证明了该治疗方案对于胃肠肿瘤患者是具有一定疗效。氟脲嘧啶为广谱抗嘧啶药,通过对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产生抑制而阻断DNA合成[7]。CF为5-FU生化调节类药物,可促进胸苷酸合成酶及氟脲嘧啶脱氧核苷酸结合,促进5-FU对于癌细胞DNA合成抑制的疗效。但相关报道指出,5-FU持续静脉滴注联合CF具有较大不良反应,因此该院对于化疗剂量进行严密控制,因此降低了其不良反应。奥沙利铂为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8],其机制以脱氧核糖核酸G共价结合,促使DNA链内、间交联形成,抑制DNA复制过程,促使肿瘤细胞凋亡。11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其中2例患者发生肾功能损伤,3例患者发生胃肠道不适,外周神经病变患者3例及手足综合征患者4例。进一步说明了给予患者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小。
综上所述,给予胃肠肿瘤患者联合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可观,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用于胃肠道肿瘤类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明荣.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及奥沙利铂联肿瘤内科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8):122-123.
[2]李惠明.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护理要点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4):186-187.
[3]沈玉静.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8):1124-1126.
[4]杨昆政.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4):619-621.
[5]佘明金,马祖胜,李桂芝.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6):508-510.
[6]艾化龙.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64-66.
[7]Adam J Olszewski,Michael L Grossbard,Michael S Chung,et al.Phase I study of oxalipl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irinotecan,and 5-fluorouracil/leucovorin(G-FLIE)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olid tumors including adeno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2013,44(2):182-189.
[8]董灵,赵全德,李向东,等.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脲嘧啶治疗12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23上旬刊):241-242.
氟脲嘧啶 篇2
采用重氮化法合成磺胺二甲嘧啶(SM2)-人血清白蛋白(HSA)免疫抗原和SM2-卵清白蛋白(OVA)包被抗原.经紫外光谱扫描法确认SM2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经计算SM2与HSA、OVA的结合比分别为9:1和15:1.利用杂交瘤技术和有限稀释法经过5次亚克隆,得到三株特异性稳定分泌S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鉴定该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为入链,分子量为162 Ku,染色体数目90条左右,亲和常数为6.1×1012 M-1.与其他四种磺胺药和两种载体蛋白HSA、OVA均无交叉反应.
作 者:丁良君 李继昌 周艳君 付锐 霍贵成 张东玲 DING Liang-jun LI Ji-chang ZHOU Yan-jun FU Rui HUO Gui-cheng ZHANG Dong-ling 作者单位:丁良君,李继昌,霍贵成,张东玲,DING Liang-jun,LI Ji-chang,HUO Gui-cheng,ZHANG Dong-ling(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周艳君,ZHOU Yan-jun(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付锐,FU Rui(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医院,黑龙江,伊春,1500263)
氟脲嘧啶 篇3
[关键词] 右美托嘧啶;上肢骨折;术后镇痛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124-02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为咪唑类衍生物,化学名为a- 4-[ 1 - ( 2 ,3-二甲基)乙基]- 1H- 咪唑。它已于1999年经FDA批准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的镇静、镇痛。与可乐定相比,DEX与α2受体的亲和力提高了8 倍( 其α2与α1受体亲和力之比为1 600∶1 ),具有更强的内在活性、更短的分布半衰期(约6 min)和清除半衰期( 约2 h )[1]。近年来在临床使用逐渐增多,大多用于围术期镇静镇痛,其与大多数镇痛镇静药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效应,且呼吸抑制等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主要的副反应为心率及血压的下降,给药途径多为肌注、静注、静脉持续泵注及硬膜外腔给药[1,5]。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DEX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持续泵注的镇痛效应,并比较DEX与芬太尼作为局麻药的辅助用药在臂丛神经镇痛中的疗效有无差异。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均取得所有患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和麻醉
择期行肱骨骨折内固定术无复合伤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5岁,体重45~75 kg。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慢性疾病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D组为0.2%罗哌卡因+右美托嘧啶100 μg组,F组为0.2%罗哌卡因+芬太尼0.3 mg组。
入室后开通静脉,定位患侧肌间沟,使用B/BRAUN-STIMUPLEX-DIGXI型神经刺激仪引发上臂肌颤,予留置静脉留置针(Y型,0.9 mm×22 mm),妥善固定。以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注入肌间沟,15 min后以针刺手术切口观察镇痛效果,麻醉效果欠佳者改行全麻。术中以力月西0.1 mg/kg,芬太尼1 μg/kg作为辅助用药。若手术时间超过2 h者则再次推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5 mL,距末次注药时间1h接镇痛泵并开始泵注。接泵时所有VAS均<2[2]。
1.2 镇痛方案
各组镇痛药配方如下,D组:罗哌卡因200 mg(生产批号:NB2010,阿斯利康,瑞典),盐酸右美托咪定100 ug(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H20090248,生产批号:11092034)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100 mL, F组:罗哌卡因200 mg,枸橼酸芬太尼0.3 mg(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110801)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配制成100 mL。各组负荷量均为2 mL,每小时持续泵注量2 mL,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2]。
1.3 镇痛安全性指标
在0 (给药开始作为评价起点)、1、4、12、24 h记录血压、心率、脉搏、SpO2等生命体征和副作用,如镇痛过程中和镇痛结束后发生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搔痒、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
1.4 镇痛有效性指标
在0、1、4、12、24 h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VAS)评分(0 mm=无疼痛感觉,100 mm=超乎想象的疼痛)。
在24 h记录患者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及二者的比率。在24 h记录患者需求其他镇痛药物的情况及其剂量和次数。在24 h记录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分为3级: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慢性疾病及其他并发症。见表1。
2.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D组明显低于F组。两组患者术后24 h PCA总次数及总有效次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明显少于F组。两组患者术后24 h对镇痛药的需求D组明显少于F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D组明显高于F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副作用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尿潴留、皮肤瘙痒等症状。
2.4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pO2、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4。
2.5 两组患者24 h药液消耗量
24 h药液消耗量,F组为(73.87±3.96)mL,D组为(59.90±5.35)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药液消耗量明显少于F组。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是外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术后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应激性反应,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3]。
以往上肢手术术后镇痛多采用患者静脉自控(PCIA),所用药物多为阿片类复合镇静剂,但此类方法副作用较多,如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且阿片类药物对静息痛效果较好,对运动性痛则效果较差。且个体差异较大,时间较长容易蓄积[2-3]。
外周神经阻滞(PCNA)用于术后镇痛由于避免了以上副作用而受到了麻醉医师越来越多的关注。与PCIA相比,PCNA具有以下优点:①对患者生理干扰较少,镇痛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较安全。②显著减少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其副作用;③其超前镇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率。④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2-4]。
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诸如神经刺激仪,B超定位,经皮电极引导神经定位等已摈弃了传统采用“异感”定位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大大提高了外周神经定位的准确性,减少了神经损伤,使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成为可能[4]。
DEX与局麻药复合持续泵注应用于外周神经术后镇痛与阿片类同局麻药复合相比,显示了更优的综合镇痛效应。DEX与α2与α1 受体亲和力之比为1 600∶1,起效迅速,作用时间较短,作用于大脑蓝斑核产生镇痛、镇静、遗忘、抗焦虑等作用,作用于脊髓后角产生抗伤害效应,作用于外周与中枢发挥抗交感活性效应,是唯一“可唤醒”的麻醉药,超临床剂量5倍应用,患者仍保持正常的呼吸驱动力。DEX对冷加压实验有轻至中度的镇痛效应,并可减轻疼痛引起的不愉快的感情成分[1,5-6]。Obayah 等[7]将DEX加入布比卡因中行腭大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腭裂矫正术后镇痛,与单纯布比卡因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VAS评分,且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在镇静评分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中两组术后镇痛方法都显示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都较低,但DEX组的综合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组,且术后对非甾体类及阿片类镇痛药的需求明显低于芬太尼组,满意度较高,避免了静脉追加非甾体类及阿片类镇痛药的副作用,使用DEX的最大副作用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但本研究中DEX组24 h内均未观察到此类现象,可能与给药途径及药量较少有关。
DEX复合局麻药术后神经鞘内给药临床上不失为上肢手术术后镇痛的一种较好方法。但DEX是否对外周神经有直接作用以及局麻药与DEX的最佳配比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燕,郑利民.右美托咪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7,28(6):544-546.
[2] 张静,陈呜洪. 静脉自控镇痛或臂丛鞘内自控镇痛用于上肢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00-3003.
[3] 右铭, 黄宇光. 再论术后疼痛治疗[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8,29(1):94-96.
[4] 陶一帆,姚尚龙.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9,30(1):87-89.
[5] 徐枫,杨承祥,邓硕曾. 右美托咪啶在围术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3):336-338.
[6] 王丹丹, 姜慧丽. 右美托嘧啶辅助用于术后镇痛的可行性研究[J]. 医药前沿,2011,6:12-13.
[7] Obayah GM. Addition of dexmedetomidine to bupivacaine for greater palatine nerve block prolongs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cleft palate repair[J].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2010,27(3):56.
氟脲嘧啶 篇4
基因表达谱的显著差异是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已有多种抗肿瘤药物通过检测相关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来预测患者对相应药物的敏感性和毒性。氟脲嘧啶 (5-FU) 是最常用的化疗药物, 与其它药物组成了多种有效的化疗方案。胸苷酸合成酶 (TS) 、二氢吡啶酶 (DPD) 、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OPRT) 等分别作为5-FU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键酶, 在5-FU的作用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基因的多态性与5-FU的疗效和毒性密切相关。
1 TS
TS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作用于细胞周期G1至S期, 是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限速酶, 也是5-FU发挥细胞毒作用的目标酶。肿瘤细胞对5-FU敏感性与TS基因 (TS mRNA) 相关, Fukushima等[1]用5-FU处理人结肠癌KM12C细胞后得到对5-FU不敏感细胞 (5-FU的抑制率为7.9%) , 其TS活性比未处理细胞 (5-FU的抑制率为81.8%) 高2~3倍, TS mRNA水平的增加与TS活性的增加是一致的。Amatori等[2]用5-FU处理Colo 320、HT-29、CaCo-2和SW620这4种肿瘤细胞, 并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对5-FU的敏感程度, 观察其与TS mRNA的关系。结果显示, 在对5-FU最为敏感的CaCo-2中TS mRNA表达水平较低, 而在对5-FU敏感性较低的SW620中TS mRNA高表达。
Lenz等[3]早年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65例接受5-FU和铂类药物化疗胃癌患者的胃镜活检肿瘤组织TS mRNA水平, 发现TS mRNA水平高者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 而TS mRNA水平低者为43个月。Edler等[4]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2例大肠癌患者 (单独手术治疗/手术加5-FU辅助化疗) 肿瘤组织中的TS蛋白水平, 发现在单独手术组中低TS水平者生存期更长 (P=0.04) 。Ciaparrone等[5]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接受过含5-FU术后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S蛋白水平, 结果发现, TS蛋白水平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 (DFS) 及总生存时间 (OS) 的独立预后因素。TS蛋白表达水平低者, 其DFS及OS优于TS蛋白表达高者。一项包含13项研究共887例进展期结直肠癌的Meta分析显示, 高TS蛋白表达者预后不佳[6]。
在TS基因启动子区 (TSER) , 即5′端末翻译区 (5′-UTR) 存在28 bp的重复片段多态性, 与TS基因表达水平、5-FU化疗敏感性及毒性反应、远期生存率存在相关性。TSER的2和3倍重复片断最常见, Marcuello等[7]通过对8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 把TS基因型分为高表达组 (2R/3G、3C/3G、3G/3G) 和低表达组 (2R/2R、2R/3C、3C/3C) , 结果发现, 接受基于5-FU化疗后TS基因型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 高表达组仅为20个月 (P<0.05) , 提示TS基因型可以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Matsui等[8]对161例接受过5-FU辅助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寻找TS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1例患者 (6.8%) TS基因型为2R/2R型, 40例 (24.8%) 为2R/3R型, 110例 (68.3%) 为3R/3R型。2R/2R型的所有患者在研究结束时仍存活, 但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却无统计学意义。据此推测, TS基因型为2R/2R的患者可以从基于5-FU辅助化疗中受益。
2 DPD
DPD是5-FU代谢的限速酶, 体内5-FU剂量的85%都是通过DPD代谢失活, DPD活性丧失将导致严重的5-FU相关毒性反应。
Kuilenburg等[9]研究发现接受含5-FU化疗的患者中DPD活性高低是影响5-FU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DPD基因 (DPYD) 到现在为止至少有20种突变与DPD活性降低和5-FU毒性反应有关。此后Kuilenburg[10]的深入研究表明, 剪切位点突变IVS14+1G→A, 即14内含子5′剪切位点处GT突变为AT, 导致DPD失活。这是最常见的导致5-FU严重毒性反应的基因突变。在该项研究中DPD活性下降的患者中28%为IVS14+1G→A突变, 而正常者只有4%的突变率, 证明IVS14+1G→A突变携带者具有发生DPD严重毒性反应的高风险。此外, DPYD等位基因突变的杂合子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的几率比纯和子高, 但纯合子发生的毒副反应往往是致死性的[11]。
肿瘤细胞内DPD水平也是影响5-FU化疗疗效的重要因素, 肿瘤细胞DPD活性和DPD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敏感性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Sato等[12]选取了8株肿瘤细胞, 其中胆管癌细胞株通过基因修饰使DPD mRNA低表达, 结果显示DPD mRNA与DPD活性存在明显相关性, 且发现DPD活性低的胆管癌细胞对5-FU敏感性较高。Hasegawa等[13]也在对接受含5-FU化疗方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时间与DPD活性的研究中发现, DPD活性低的患者能够从含5-FU化疗中得到生存受益。
与5-FU共同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的化疗药物是否会影响DPD而导致5-FU毒性反应的改变, 值得深入探讨。有学者应用5-FU与铂类、喜树碱类、紫杉类、丝裂霉素等联合干预结肠癌细胞, 比较细胞中DPD mRNA表达情况, 结果发现, 所有化疗药物在与5-FU合用后均使得细胞中DPD mRNA的表达减少, 具体机制尚不明[14]。
3 OPRT
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显示OPRT是5-FU磷酸化的关键酶。在组织细胞内, 5-FU被磷酸化后才能变成有活性的代谢物, 进而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和诱导RNA的功能障碍发挥作用。Mizutani等[15]在膀胱癌患者中发现OPRT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者对5-FU有更高的敏感性, 更易从5-FU的治疗中获益, 这一结果提示OPRT表达水平是预测5-FU敏感性的一个因子。在接受含5-FU术后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中同样发现OPRT表达水平与5-FU敏感性密切相关[16]。OPRT存在多种基因多态性, 如638G→C、1050T→A、1336A→G等, 但是研究发现OPRT多态性并未对5-FU敏感性产生影响[17]。
4 嘧啶磷酸化酶 (TP)
TP是5-FU前体药物卡培他宾 (capecitabine) 在体内转化为具有抗癌活性物质的关键酶, 且与肿瘤细胞高复制、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并拮抗肿瘤药物的凋亡作用。
Xiao等[18]对70例结肠癌患者研究表明, TP阳性者比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33.33% vs73.33%, P<0.000 1) 。但是, Yasuno等[19]对97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研究表明, 肿瘤细胞TP阳性率为38%, 间质细胞为49%, 肿瘤细胞TP表达率与血管密度有关 (P=0.051) , 而间质细胞TP高表达者预后较好 (P=0.012 7) 。Meropol等[20]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TP的表达水平与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原发灶中TP的表达水平与化疗敏感性及生存期均有明显相关性, 高TP表达提示更好的预后。
以上资料提示TP可能是结肠癌的重要预后因子, 依据TP的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转移性大肠癌化疗敏感性。
5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
MTHFR不可逆地催化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 (5, 10-MTHF) , 使其转变为5-甲基四氢叶酸, 从而削弱了5-FU的抗肿瘤作用。MTHFR基因的多态性预测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MTHFR基因多态性最常见的是第667位的密码子发生了由C→T以及第1 298位密码子发生了由A→C的变异。Jakobsen等[21]在对139例接受含5-FU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MTHFR基因第667位密码子为TT基因型者对化疗有较高敏感性。而Etienne等[22]采用5-FU干预 19种人类肿瘤细胞, 发现第1 298位密码子突变型的C/C、A/C对5-FU药物的敏感性较高, 而野生型A/A对5-FU药物敏感性明显低于突变型, 可见MTHFR基因第1 298位的密码子的多态性与5-FU的敏感性相关。
MTHFR基因的多态性对于预后的影响至今仍有争议。一项包含有1 067例接受含5-FU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MTHFR基因第667位C→T的变异与进展期乳腺癌的长期生存时间相关, 但与早期乳腺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其具体机制不明[23]。但是在2006年有两项研究[24,25]发现, 对于接受含5-FU治疗的结肠癌和食管癌患者, 其MTHFR基因的多态性与预后无关。
6 尿嘧啶脱氧核糖三磷酸 (dUTP) 核苷酸水解酶 (dUTPase)
TS活性抑制可致大量dUTP的积聚, dUTP直接掺入DNA, 抑制DNA链的延长, 还可以改变DNA的稳定性, 继而引起DNA链断裂, 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dUTPase的过表达将限制dUTP的聚集, 引起TS相关的细胞毒性药物的耐受;而dUTPase的低表达使得dUTP聚集, 从而提高药物的敏感性。关于dUTPase与5-FU的敏感性关系的报道较少, Ladner等[26]发现肿瘤组织细胞核中dUTPase过度表达的患者对以5-FU为基础的化疗不敏感, 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期也较短。但是目前仍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此结论。
7 展 望
氟脲嘧啶 篇5
两相法合成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
研究水作溶剂,三氯乙酸催化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尿素在两相中缩合生成4-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H)-酮.最优工艺:n(苯甲醛25 mmol):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0:1.5:1.6,三氯乙酸3.0 g,水7 mL,无水乙醇3 m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收率为91.6%.溶剂可重复使用.
作 者:丁欣宇 华平施磊 殷洁 DING Xin-yu HUA Ping SHI Lei YIN Jie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7刊 名:化学世界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WORLD年,卷(期):49(8)分类号:O626.41关键词:Biginelli反应 3,4-二氢嘧啶-2(H)-酮 两相法 三氯乙酸 合成
氟脲嘧啶 篇6
[关键词] 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34-02
目前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时对抗肿瘤药物的浓度、速度、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化疗药物尤其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应用方法,目前采用小剂量持续给药为最好的给药方式[1]。根据5-Fu在血浆中半衰期短(10~20 min),持续静脉滴注可取得更好疗效[2]。笔者所在科室从2010年11月~2011年10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Fu顺利完成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一次性输注泵是一种轻便、可随身携带的安全的输注装置,可用于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受到患者的认可和临床护士的青睐,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癌症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肿瘤内科且为病理确诊病例,其中男61例,女33例,年龄16~79岁;其中胃癌11例,直肠癌29例,结肠癌51例,肝癌3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或PICC导管配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 44~48 h。
1.2 材料
采用尼普洛的一次性输注泵,规格:最大容量250 mL,流速5 mL/h。BD公司的安全留置针、PICC导管。
1.3 操作方法
从有效期内的灭菌袋中取出输注泵,检查泵有无破损。护士遵医嘱先用注射器抽吸0.9%生理盐水,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后,拧下输注泵接口上的盖子,取下注射器针头,将注射器乳头与泵的接口相接,注射器的尾部固定于操作平面上,输注泵置于注射器上方并保持垂直,缓慢下压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再抽取一定量的5-Fu,同样,排净空气后将药液注入贮药囊内。下压注药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注射器乳头折断于泵的接口内。加药完毕,手持输注泵使接口垂直朝上、让空气集中到接口处,可用手指轻弹外壳排出空气。拆开输注管路包装袋,用管路止流夹夹住管路,把管路接头与泵接口相接,使连接患者的一侧接口朝上,松开止流夹,药液流入管路,经过过滤器流入流控器,从患者接口流出,关闭止流夹。在泵体上贴上标有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持续时间的标签,即可与准备好的静脉通路连接。连接好后,打开止流夹,并用3M透明敷料将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泵用专用袋子装好,告知患者起床时挂于胸前或装于口袋内。
1.4 护理方法
1.4.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绝望心理和恐惧感,大多数患者对新疗法缺乏了解再加上对持续化疗和长时间输液的担忧,常出现焦虑、悲观、消极等心理反应[3]。因此化疗的整个护理过程首先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向其详细的介绍化疗用药的安全性、携带输液泵的必要性及安全优越性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让患者明确整个化疗过程的基本思路,知己知彼,有助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对治疗的恐惧感也相对较轻,从而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1.4.2 静脉选择及留置针的护理 选择前臂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胶布卷边、脱落,减少肢体的剧烈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4]。倾听患者主诉,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疼痛,皮肤有无红肿,嘱患者勿牵拉,以免留置针与输注泵分离。
1.4.3 PICC管的护理 每次药物输注前后要用20 mL的注射器,抽足量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并正压封管。每7天为患者更换一次贴膜,如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记录导管的外露刻度,且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1.4.4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输注泵内的化疗药物剂量大、浓度高、对周围静脉的刺激大,因此在使用留置针进行泵入化疗药物时,在穿刺点上方用康惠尔透明贴敷在皮肤上2~3 d,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其使用方法简单、方便,实用、不易脱落,容易被患者接受。
1.4.5 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细心的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采用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化疗期。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心理情绪均比较稳定,均能配合治疗;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泻2例、口腔炎2例。
胃肠道的反应可能与大剂量5-Fu输注有关,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通过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大量新鲜水果、蔬菜及维生素,大量饮水后不良反应症状减轻。对于腹泻患者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症状缓解。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
3 讨论
一次性输注泵的应用为5-Fu化疗提供了合理的给药方式,可减轻5-Fu的毒性。一次性输注泵能把5-Fu精确、均匀、微量、安全地泵入体内,保证氟尿嘧啶的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输液速度并保持输液速度的均衡,是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的重要原因[5]。因此容量应准确,加药前根据容量250 mL、流速5 mL/h、维持时间、10 mL余量计算注入贮药囊的液体量,准确注入贮液囊内的5-Fu药液及稀释液。将输注泵垂直,接口朝上,轻弹泵体,弹出空气。输注泵与静脉通路相连接时不可使用头皮针连接,因头皮针的硅胶较软容易反折影响流速,输注泵的管路较细长,应注意观察有无打折或扭曲,保持管路通畅。
护理过程中,各班护士在床边严格交接班,查看化疗泵的运行情况、输注泵球囊的体积是否缩小、管路是否通畅、余量、起止时间等,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和交班本上。患者在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时,可以进行日常活动,但流控器必须固定在皮肤上,否则影响流速,在穿脱衣服时注意避免管道脱出,交待患者在使用输注泵化疗期间不要洗澡。指导患者保持输注泵不低于留置针水平,建议将泵体置于专用袋内挂在身上,或放在患者上衣口袋内,静脉穿刺侧上肢尽量不要弯曲,当药液快泵完时穿刺侧肢体不宜下垂过久,泵体要适当挂高,以免影响流速。化疗泵流速的快慢受温度、药物粘性及流速控制器相对位置的影响,为保证恒速输注,一定要把流控器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整个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为主,胃肠道不良反应是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反应。患者输入大剂量的5-Fu容易引发恶心、呕吐及迟发性腹泻,可在化疗前和化疗中按医嘱给予止吐药托烷司琼6 mg静脉滴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同时给予饮食指导,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每天饮水量要在1 500 mL以上,即可排毒也可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次数,出现腹痛、腹泻时适量使用解痉剂、止泻剂,腹泻明显者,给予肠道调理药如蒙脱石散等口服。5-Fu持续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损害较大,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口腔炎的发生极为重要。化疗期间可指导患者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进餐前后漱口,避免进食过热、冷、硬、辣、和酸等对口腔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同时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刺激,并密切观察口腔内黏膜情况。
一次性输注泵不仅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方便患者使用。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只要每天观测注泵贮药囊大小就可了解灌注量多少,无需反复配药、换瓶,更有利于检查输注泵是否妥善固定、连接是否紧密、是否通畅,穿刺点有无红肿等,便于随时调整输液滴数及排除输液泵电脑故障的时间,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对于患者来说,一次性输注泵安全可靠,方便患者在衣物袋、背包中携带,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减少卧床时间,能够适当并充分的活动,对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有很大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对9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静脉输注5-Fu的护理,化疗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l]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167.
[2] 周建明,龚枕夏,谭清和,等.不同方法输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6):436-438.
[3] 董惠娟,胡佳娜.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57-58.
[4] 王建荣,蔡虻.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3.
[5] 陈利君.输液泵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5-716.
氟脲嘧啶 篇7
关键词:便携式化疗泵,氟脲嘧啶,护理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静脉化疗是最常用的化疗方式, 氟脲嘧啶 (5-FU) 则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由于5-FU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适合采用持续高浓度缓慢静脉给药, 通过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而增强抗癌活性, 从而获得最佳疗效[1]。如果采用普通静脉途径给药, 其输液时间较长, 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 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我科2004年开始将便携式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5-FU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消化道肿瘤患者67例, 其中男性47例, 女性20例, 年龄27~70岁, 胃癌22例, 肠癌45例。均接受5-FU便携式化疗泵静脉化疗, 持续输注的时间从22~72h不等。
1.2 方法
1.2.1 物品准备
便携式化疗泵 (南通爱普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电脑输液泵, 容量150m L) 1个, B-D留置针1付, 安舒妥透明贴1张, 静脉输液用具等。
1.2.2 操作方法
包括加液、装夹、设置、排气、运行5个操作步骤。
1.2.2. 1 加液
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用注射器将配置好的、所需剂量的药液从管接头注入储药袋, 从输液装置的背面检查储药袋里是否有气泡, 如有气泡必须用注射器将气抽尽后关紧管夹。
1.2.2. 2 装夹
打开驱动装置背后的电池盒盖, 放入两节5号碱性电池关上盒盖, 将手动按键连线插于驱动装置右侧的插孔内。装夹时先将左耳子、右耳子拉到机器垂直或大于90度, 将驱动器和输液装置按圆弧对圆弧面向, 从开口部插到位, 到位后应看到圆弧面贴紧, 从反面可看到夹管机构, 仍回到装夹前的位置, 将左、右耳子复原到位, 连接输液管道, 打开管夹备用。
1.2.2. 3 设置
本装置使用的键盘共有7个键, 其中3个键为单功能键, 4个键为复用键。
1.2.2. 4 排气
在设置好参数, 驱动装置和输液装置及延长管连接好后 (尚未接入人体前) , 按住“止鸣/排气”键约4s, 显示器上出现“排气”, 输液管远端出现水滴后, 松开按键, 排气结束 (储药袋内的气体应用注射器抽出, 应用本功能不能完全排尽储药袋内空气) 。
1.2.2. 5 运行
在设置状态下均可按动“运行/停止”键, 即进入运行状态。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恐惧、忧郁、悲观等不良情绪,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便携式化疗泵化疗的患者[2]。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便携式化疗泵给药代替传统静脉滴注化疗药物的优点:缩短了化疗用药天数, 减去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携带方便, 患者无需卧床, 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告知患者化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患者从心理上有所准备并接受这种化疗方法;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化疗知识的宣教, 告知自我护理方法, 说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消除其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3]。
2.2 便携式化疗泵的护理
持续化疗要取得较好的疗效, 必须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浓度[4], 使用便携式化疗泵可以解决这个护理中的难点, 但必须正确使用: (1) 泵内所加药物剂量应准确, 不要超过泵所限预充量; (2) 配制药液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注药时勿用力过猛, 应匀速注入药物; (3) 使用前要将储药袋及延长管内的空气排尽; (4) 使用前一定要上锁, 以免患者无意触动任何一键, 导致关机或使参数变动, 影响治疗; (5) 使用时确保化疗泵与静脉通路连接通畅; (6) 严禁患者自行调节参数, 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 班班床头交接; (7) 告知患者化疗泵流速的快慢受使用药物的稠度、浓度、温度及化疗泵相对位置的影响, 实际注入速度有10%左右的差异, 属正常现象。
2.3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向患者解释浅静脉留置与传统静脉穿刺优缺点, 取得患者同意。告知由于化疗泵携带时间长, 5-FU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 渗漏到血管外易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疼痛、输液血管炎性改变和硬化, 一般宜选用前臂走向较直, 容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故我科采用B-D留置针穿刺, 透明敷贴固定,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穿刺。携泵期间注意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 注意各接口的密封性,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 穿刺血管有无发红、疼痛等静脉炎表现。避免碰撞输液部位, 穿刺侧手臂尽量避免拿取重物, 不做剧烈活动, 禁热敷。留置针拔除后应按压穿刺局部5~10min。
2.4 5-FU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
2.4.1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 少量多餐, 避免过甜、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可达2000~3000m L/d。遵医嘱合理正确地使用镇吐剂, 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严密观察呕吐物的色、量、性质及大便的颜色、性质、次数, 出现腹痛、腹泻时及时给予解痉、止泻剂, 并做好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护理。
2.4.2 口腔炎的护理
5-FU持续化疗对口腔粘膜的损害较传统化疗要高[5]。因此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口腔炎的发生极为重要。指导患者每次进食前、后, 睡觉前用温盐水漱口或软毛牙刷刷牙, 去除食物碎屑。鼓励患者进食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口腔粘摸的刺激。
2.4.3 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
使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化疗避免了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 但5-FU对血管和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 易引起静脉炎, 嘱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近心端外涂海普林药膏或外敷硫酸镁或外敷新鲜芦荟[6], 2~3次/d, 同时密切观察局部血管情况, 以便早期发现积极处理。
3 体会
5-FU为抗代谢药物,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 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 在体内半衰期仅为10~12min。采用普通静脉输注时不能维持有效浓度, 疗效较差, 采用持续化疗的给药方法可以使5-FU匀速、精确地进入患者体内, 不仅弥补了5-FU体内半衰期短的缺陷, 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又避免了传统静脉化疗造成的血浆峰浓度而减轻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临床已证明, 维持输液速度在规定范围并保持输液速度的均衡, 是有效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的重要原因[7]。便携式化疗泵携带方便, 下床及日常活动均不受限制, 解决了传统输液需长期卧床而影响日常生活的问题, 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使用化疗泵期间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及预防措施, 可使患者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一定要班班交接, 严密观察, 及早发现毒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减少对患者人体造成的危害, 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参考文献
[1]李振.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与免疫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99-100.
[2]潘雪.癌症患者应用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氟脲嘧啶的健康教育[J].家庭护士, 2007, 5 (5) :78.
[3]李卫平.恶性肿瘤患者采用5-FU化疗泵化疗的护理[J].临床老年保健, 2003, 6 (3) :221.
[4]陈丽.奥沙利铂联合氟脲嘧啶持续泵入化疗的护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6, 3 (9) :188.
[5]崔玉伟.5-FU持续化疗致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2) :206.
[6]兰桂平.化疗泵持续滴入氟脲嘧啶时静脉炎的预防[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5 (5) :615.
氟脲嘧啶 篇8
关键词:更生霉素,5-氟脲嘧啶,侵蚀性葡萄胎,护理
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其它器官。大部分侵蚀性葡萄胎发生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1]。随抗癌化学药物如:更生霉素、5-氟脲嘧啶、消瘤芥、MTX等的应用, 目前该病的治疗率几乎达100%[2]。但由于抗癌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与机体内增殖旺盛的正常细胞缺乏选择性。因而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同时对骨髓细胞、消化道黏膜细胞、皮肤上皮细胞等也有一定损害, 令患者难以接受。因此, 化疗期间的护理对化疗效果有极大影响。笔者选择应用更生霉素加5-氟脲嘧啶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 探讨护理要点,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应用更生霉素加5-氟脲嘧啶联合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30~46岁, 平均年龄38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对其化疗前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探讨护理要点, 总结经验。
1.3 数据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
2.1 用药前护理
(1) 一般护理:详细查看患者病历资料, 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了解病情。尤其要了解血球分析及肝、肾功能情况, 在正常范围内才可化疗, 化疗前应先用止吐剂, 如帕洛诺司琼、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药物, 预防胃肠道反应; (2) 饮食护理: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 忌食煎炒辛辣, 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多饮水 (1500ml/d) ; (3)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4) 做好心理护理:侵蚀性葡萄胎患者是一组特殊的患者, 其承受着生命和生育功能都将受到损害的双重威胁, 加上治疗时间长, 化疗反应大, 患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 对家庭和未来失去信心, 易产生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 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顺利实施及预后有极大影响。相关研究也证明,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很好地促进患者心理及躯体的康复。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 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 在同情、关心、体贴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酌情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让其知道化疗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治疗效果, 并介绍已顺利完成化疗的患者, 谈体会及经验, 以引导患者逐渐接受现实, 调整好应对治疗的心态, 减轻患者对化疗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2 用药时护理
(1) 用药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进行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和心率各1次。 (2) 严密观察用药反应。 (3) 控制药物输注时间, 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完, 以保证药物的最佳时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进行抢救处理。加强患者药物外渗的护理, 在静脉输注过程中, 严密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及穿刺侧肢体有无肿胀, 静脉回血是否良好, 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应尽量减少穿刺侧肢体的活动。输注过程中一旦出现外渗, 立即停药, 并用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100mg、0.9%氯化钠2ml局部封闭, 并用50%的硫酸镁湿敖。 (4)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时间长 (8d) , 药物毒性反应较大, 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甚至不能进食等反应, 要多做好解释工作, 根据患者的口味, 制订适宜的饮食方案, 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为宜, 每餐尽量给予患者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食物, 如蛋类、乳类、鱼类、动物瘦肉、排骨汤, 新鲜蔬菜、瓜果等。出院前健康指导。出院时, 护理人员要根据病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指导, 嘱患者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 按医嘱服药, 复查血球分析, 按时回院化疗。
3 讨论
更生霉素为代谢抑制剂, 通过抑制DNA的合成, 作用于m RNA, 干扰细胞的转录过程, 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导致细胞死亡, 从而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而5-氟脲嘧啶为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 主要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 对其它期的细胞也有杀灭作用。有研究表明, 侵蚀性葡萄胎在发生远处转移前, 几乎可完全治愈, 有效率达100%。更生霉素联合5-氟脲嘧啶已成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标准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在配备更生霉素及5-氟脲嘧啶时, 应现配现用, 因其毒性作用强, 需加强自身防护, 要戴聚乙烯手套、口罩, 要特别注意防止药物泄漏, 注入输液瓶时要回抽瓶内气体, 以免瓶内压力过高,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一旦污染皮肤或黏膜时, 应立即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 用过的针筒、输液器等要集中处理, 并告知患者冲洗排泄物时需冲2遍, 排泄物需经过污水处理。更生霉素与5-氟脲嘧啶, 因其毒性作用较强, 用药时间长1~8d, 且两疗程仅间隔2周, 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 不良反应较严重, 令患者难以接受, 所以化疗期间的护理非常关键。护理人员要做好卫生宣教, 注意观察化疗反应, 密切监测血象变化, 一旦发生重度骨髓抑制应立即按医嘱予升白、对症治疗,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使化疗能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秀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猪磺胺嘧啶钠中毒的诊治病例 篇9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江苏省滨海县樊集乡陆塘村养猪专业户徐某饲养了261头生猪, 体重15~80kg。2009年8月30日, 猪只开始发病, 发病率达70%~80%, 病猪表现高热, 体温41℃~43℃, 食欲大幅度减退, 精神沉郁, 有时咳嗽、气喘, 发病9天已死亡32头, 于是前来请笔者出诊。主诉:发病初期用青链霉素治疗, 可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还相继出现新增加病例, 并死亡13头, 后来请本地兽医诊治, 在大剂量注射头孢西林和磺胺嘧啶钠后, 病情稍有好转, 体温略有下降, 采食量有明显增加, 可坚持治疗7天后, 病情还是维持现状, 病重的猪只又陆续死亡了19头。
2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或不食, 体温39℃~41℃, 背毛粗乱, 喜卧, 有的病猪皮肤呈土黄色, 有的病猪皮肤在胸腹部呈紫红色, 有的病猪腹泻, 排出灰黄色稀粪, 有部分病猪后肢无力, 行走不稳, 跛行, 病重者卧地不起。
3剖检病变
剖检可见病猪全身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 切面多汁, 皮下有少量淡黄色液体, 皮下与骨骼肌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 胸腔和腹腔积液, 心包积液, 心外膜出血, 肝脏有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灶, 脾肾肿大, 质脆, 胃和小肠黏膜充血、出血, 肾肿大, 呈淡黄色, 肾盂内有黄色磺胺结晶沉积物。
4诊断
根据临床有使用磺胺嘧啶钠史、临床症状及剖检情况, 笔者诊断为大剂量和长时间使用磺胺嘧啶钠治疗“猪高热病”导致的磺胺嘧啶钠中毒。
5治疗措施
(1) 立即停用磺胺嘧啶钠治疗该病, 改为按药品说明, 上午用猪用转移因子 (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 和穿心莲注射液, 下午用排疫肽 (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 和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按说明对病猪分别进行肌肉注射, 连用5天。
(2) 按药品说明, 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 电解多维, 给猪只大量饮水, 使其尿量增加, 以降低尿中药物浓度, 防止形成结晶, 加速药物排出;同时按药品说明口服用碳酸氢钠, 使尿液呈碱性, 提高磺胺药物的溶解速度。
(3) 中药治疗
方药组成及用法:连翘100g、板兰根100g、金银银花花5500gg、、地地骨骨皮皮110000gg、、黄黄连连2200gg、、山山枝枝8800gg、、黄黄芩芩30g、黄花地丁80g、生地80g、麦冬80g、夏枯草80g、淡竹叶100g、芦根200g, 水煎去渣, 灌服, 此为250kg病猪用量, 1次/天, 连用5天。
(4) 按药品说明, 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 泰妙菌素饲喂, 以防止继发感染。
9月9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 食欲、精神、排泄泄均均已已明明显显好好转转, , 嘱嘱按按原原方方案案继继续续用用药药。。
9月12日回访:病症基本消失, 食欲、精神、体质恢复如常, 嘱停止注射治疗, 中药治疗和辅助治疗按原方继续服用3-5天。
4-氯-5-甲基嘧啶的合成研究 篇10
目前报道的关于4-氯-5-甲基嘧啶的合成有2种方法[4,5]。第一种方法是以2-溴乙酸乙酯(2)为起始原料,先与原甲酸三乙酯反应得到化合物3,再经与硫脲环合,脱去巯基和氯代4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但该工艺路线反应步骤较长,每一个反应阶段都需较多反应步骤,且操作较为复杂;第二种方法是以2-甲酰基丙酸乙酯(6)为起始原料,与硫脲环合,脱去巯基和氯代3步反应得到了目标产物,但工艺路线反应步骤较多,操作较为复杂,且需要回流操作16 h,效率较低。反应中使用了雷尼镍作为催化剂,参加反应之后的雷尼镍仍然可能含有大量的氢气,应在通风处销毁,雷尼镍燃烧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较大。这些方法存在的缺陷阻碍着4-氯-5-甲基嘧啶的工业化生产。
方法一:
方法二:
本研究经过多次试验,设计了一条反应步骤短、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安全环保的合成路线。以4,6-二氯-5-甲基嘧啶(7)为起始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该路线是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如下: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85-1B磁力搅拌器、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JJ200电子天平,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和分析纯,并按要求进行纯化处理。
1.2 制备方法
1.2.1 4-氯-6-肼基-5-甲基嘧啶的合成(8)的制备
向500 mL单口瓶中加入135 mL异丙醇和60 g 80%水合肼,搅拌均匀后加入54 g4,6-二氯-5-甲基嘧啶,升温至80℃反应5 h,冷却,抽滤,滤饼用180 mL水冲洗,干燥,得白色固体52.1 g,产率为99%。
1.2.2 4-氯-5-甲基嘧啶(1)的制备
向1L单口瓶中加入150 mL甲醇、150 mL水和50 g化合物8,搅拌下加入135 g氧化汞,升温至60℃搅拌30 min,减压过滤,用300 mL石油醚洗涤滤饼,滤液分离有机相,水层用200 mL石油醚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除溶剂,得浅黄色固体37.1 g,收率为92%。1H NMR(400 MHz,CDCl3)δ:2.30(s,3H),8.88(s,1H),9.18(s,1H);m/z:129[M+H]+。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肼基取代反应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肼基取代反应的影响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温度对肼基取代反应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收率也有所提高。当温度达到80℃时反应时间短、收率高,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因此本研究选用80℃作为肼基取代的反应温度。
2.2 温度对脱肼基反应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脱肼基反应的影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不同温度对脱肼基反应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收率提高明显,反应时间较短。当温度为60℃时反应时间短、杂质少、收率高,符合工业化生产标准,因此本研究选用60℃作为脱肼基的反应条件。
3 结论
4-氯-5-甲基嘧啶作为多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在药物合成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路线以4,6-二氯-5-甲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肼基取代和脱肼基2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反应总收率为91%。本文合成路线反应步骤短、产品收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安全环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摘要:嘧啶类化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领域。文章介绍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4,6-二氯-5-甲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肼基取代及脱肼基两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经MS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本合成路线反应步骤短、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安全环保,反应总收率91%。该路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4-氯-5-甲基嘧啶,4,6-二氯-5-甲基嘧啶,合成
参考文献
[1]吴琴,宋宝安,金林红,等.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29(3):365-379.
[2]袁丹,容如滨,喻宗沅.嘧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25(6):13-17.
[3]白素贞,娄新华,尹桂玲.嘧啶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09,29(1):16-19.
[4]Edward Mcdonald,Julian Blagg,Mark Pichowicz,et al.Preparation of pyridine and pyrimidine derivatives as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WO 2010041054[P].2010-04-15.
氟脲嘧啶 篇11
【关键词】 胰腺癌; 间质化疗; 氟尿嘧啶缓释制剂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095-02
在临床上,胰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但该病预后较差,致死率也较高。在临床治疗胰腺癌中,间质化疗是常用疗法,该疗法借助于穿刺途径将所使用的化疗药物置于患者的胰腺癌肿瘤中,以增强化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胰腺癌认识的不断深入,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在胰腺癌间质化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该药物有助于巩固胰腺癌患者间质化疗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死亡率。为了进一步分析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在胰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0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00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5.3±5.1)岁,患者的胰腺癌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3.3±1.2)年,肿瘤大小为4.5~5.4cm3,平均为(4.7±0.2)cm3;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为52~71岁,平均年龄为(57.9±5.2)岁,患者的胰腺癌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3.0±1.4)年,肿瘤大小为4.3~5.4cm3,平均为(4.5+0.3)cm3。两组患者如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入标准: 患者一般状况评分在60 分以上;患者未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如心、肝、肾功能性损伤或衰竭等,均不存在手术禁忌症。
病例排除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前1~3个月内,患者未接受过临床治疗;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使用30mg/m2的阿霉素(四川显锋药业,批号为H78554121)等药物行常规化疗,使用方法为静脉推注;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四川显锋药业,批号H22026208)进行间质化疗,具体方法为:氟尿嘧啶缓释制剂的血药浓度到达峰值需要23~25 h,手术前,借助于 CT 检查对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探查,并依据患者肿瘤的大小确定药量,一般而言,药量需为40~50 mg/cm3。选取患者的肿瘤中心处,按照常规行穿刺,保证间距为1.5cm。选取植药点,将70mg的氟尿嘧啶缓释制剂按照常规放入植药点。若发现患者有出血现象,则使用纱布进行按压处理,然后使用适量的纤维蛋白凝胶进行巩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一般状况和体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用VAS量[1]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使用KPS量表[2]对患者的一般状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一般状况和体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一般状况和体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恶心呕吐为2例,面部潮红为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恶心呕吐为5例,面部潮红为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胰腺癌时,阿霉素化疗方法是常用的有效疗法,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胰腺癌属于低血供性的肿瘤,患者需进行全身化疗,但进入患者胰腺肿瘤内部的阿霉素浓度较低,因此化疗效果有限。若增加化疗药物的使用量,便会造成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时在患者的肿瘤内部注射相应的缓释化疗药物的间质化疗方法在临床治疗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3]。间质化疗可以显著地提高化疗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增强化疗的治疗效果。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在进入人体后可迅速转变成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能够对胰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地降低胰腺癌细胞的生物活性,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合成与分裂,并能促进其衰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对胰腺癌患者进行间质化疗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化疗方法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戴俊峰.间质化疗与全身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6):33.
[2]李井泉,王世亮,丁满志,等.胰腺癌间质化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89-3791.
[3]宰红艳.RNAi抑制XIAP和Survivin表达对PanC-1细胞化疗敏感性及侵袭性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氟脲嘧啶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感染创面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13~68岁, 平均 (46.6±2.4) 岁;烧伤面积1%~10%, 平均 (4.6±1.3) %;烧伤程度:浅Ⅱ度16例, 深Ⅱ度14例, Ⅲ度10例。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14~69岁, 平均 (47.2±2.9) 岁;烧伤面积2%~10%, 平均 (4.2±1.5) %;烧伤程度:浅Ⅱ度15例, 深Ⅱ度13例, Ⅲ度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及烧伤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清创。对照组患者采用0.5%庆大霉素砂条 (0.9%氯化钠溶液160ml+庆大霉素80万U) 湿敷创面, 后采用凡士林砂条包盖, 外层使用无菌敷料包扎, 隔日换药1次。观察组患者予以磺胺嘧啶银[昆明圣火药业 (集团) 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7720]湿敷创面, 后使用无菌敷料包扎, 隔日换药1次。
1.3 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定标准
(1) 临床疗效:显效:治疗3d内患者脓性分泌物减少, 水肿消退, 创面色泽转变为红色, 肉芽生长较为良好;有效:治疗5d内患者创面脓性分泌物减少, 水肿减轻, 创面色泽转红, 肉芽组织生长较为缓慢;无效:治疗5d内患者创面脓性分泌物未减少, 水肿未减轻, 肉芽组织苍白[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疼痛程度:采用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 (VRS-4) 分为难以忍受、可以忍受和痛感轻微[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疼痛程度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各项检查均无异常, 且用药期间未发生全身及部位过敏反应。
3 讨论
烧伤感染创面的治疗和护理主要是清除坏死组织、抑制细菌感染、处理组织渗出物[6]。烧伤感染创面患者大部分为混合感染, 其中铜绿假单细胞菌、大肠埃希菌及变形杆菌感染最常见。
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其水溶性较好, 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将庆大霉素加入0.9%氯化钠溶液制成0.5%庆大霉素砂条, 治疗烧伤感染创面患者的疗效显著, 但更换敷料时其与创面接触较紧密, 易造成患者疼痛[7]。磺胺嘧啶银是一种磺胺类抗菌药物, 其治疗烧伤感染创面时具有以下特点: (1) 见效快, 用药后能快速灭菌; (2) 抗菌作用显著, 有效时间能维持3d; (3) 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等多种病原体有效[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 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缓解患者疼痛, 减少换药次数, 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烧伤感染创面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磺胺嘧啶银治疗, 对照组患者予以庆大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口愈合时间, 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烧伤,磺胺嘧啶银,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殷国民, 赵志军, 董辉, 等.烧伤科内环境细菌多样性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8 (2) :131-132.
[2] 张艳红, 付建荣, 刘群, 等.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 (1) :42-44.
[3] 李毅, 王洪瑾, 吴晓伟, 等.硫化氢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 (1) :37-41.
[4] 孙珂岱, 董志伟, 陈婧, 等.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口服混合肠内营养剂对肠黏膜屏障的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 (1) :25-29.
[5] 章杰, 夏正国, 李兴照, 等.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液与肺组织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 (1) :16-20.
[6] 徐庆连, 方林森.进一步加强烧伤感染综合性防治[J].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 (1) :9-10.
[7] 郇京宁.控制烧伤患者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和传播[J].中华烧伤杂志, 2015, 31 (1) :5-8.
【氟脲嘧啶】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