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下

2024-06-19

在X下(共10篇)

在X下 篇1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来自各种先进设备所勘察出的数据类型和规模日益复杂, 等待处理的数据量和数据种类越来越多, 如何合理有效的处理这些数据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 在处理中从各种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其本质规律, 形成若干可视化和识别模式的数据。而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将数据在科学计算所得出的计算结果转换成图形和图像的形式显现在屏幕上, 并进行交互处理。在可视化数据处理中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视觉等相关领域。

2 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是指对三维物体建立适合计算机表示和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 是通过将数据信息合理的在计算机环境之中进行处理, 并且能够在计算机中分析其原有本质。三维重建技术在当前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生产领域之中, 是建立表达客观世界的虚拟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和处理的数学模型, 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对其进行处理、操作和分析其性质的基础, 也是在计算机中建立表达客观世界的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

3 X射线中的三维重建技术

现代医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诊断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放射诊疗在目前的医学科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诊疗方法, 对许多疾病的断定和诊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X射线价差是放射诊断中的重要环节, 更是放射诊疗的基础。长期以来, 在医学治疗中, X射线是放射诊断中的主要技术方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 医生只能够凭借经验根据所得到的图像估计它们的大小、形状进行诊断, 这就为医生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技术方式, 是为了将科学计算的能够直观的以图形和图像的形式在计算机显示器中显示出来, 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形成的交叉学科和理论技术方法。医学领域的三维X射线图像的重建与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 更是应用的主要方式。

3.1 基于CT图像的三维重建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于1972年由英国EMI公司的G.N.Hounsfield开发成功, 现在简称为CT技术。一束x射线穿过欲成像人体的某个断层后投射至探测器, x射线和探测器围绕人体旋转进行多角度的测量。所得测量的数据结果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通过相应的投影图像重建算法可以得出断层的二维CT图像。目前的CT技术已经发展到采用扇形或锥形的x射线束, 可实现多层同时扫描, 减少扫描时间。通过CT技术所得的序列断层图像包含的信息量大, 而且在空间上是有规律的排列, 所以目前对医学x射线图像三维重建的研究工作大多数是建立在序列断层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基于序列断层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大体上有两类方法, 一类为基于二维轮廓线的三维形体重建技术, 另一类为基于体素法实现三维重建。

为了能够采集到在三维空间中规则分布的数据, 就需要间距较小且均匀的断层数据。有时为了满足要求, 在断层之间还要进行层间插值运算。直接体绘制的三维重建过程首先需要从各个体素的灰度值计算出它的阻光度和法线方向;然后利用光照模型合成各个体素的亮度值;接着为了得到类似人眼的观察效果, 要计算出每一个体素对像平面的贡献, 这一过程可以采用顺序投影算法得到最终的成像。

3.2 基于二维轮廓线的三维形体表面重建技术

对于从二维轮廓线恢复出三维形体表面形状的研究, 人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研究。一直以来, 在这方面不断有研究成果发表。早期由人工勾画出或计算机检测各个断层图像中目标的轮廓, 然后将这些轮廓线排列在一起表示目标物体的三维形状。为了进行表面重建, 可以采用小三角片多边形的小平面 (或曲面) 拟合相邻轮廓线之间的目标物体表面。如基于表面轮廓的Delaunay三角形方法, 或从轮廓出发的B样条插值重建算法, 都可以得到分片或整体光滑的表面。整个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各断层图像中轮廓的对应问题;二是相邻轮廓间如何拟合;三是对于具有分叉等不规则形状形体的处理。

3.3 基于数字减影图像的三维重建

目前基于x射线投影图像的三维重建研究主要集中血管的三维重建上。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血管中轴线的检测和匹配, 血管截面的形状的重构, 也有学者提出使用计算机立体视觉算法进行血管的三维重建。一般基于数字摄影图像的三维重建依据获得的摄影设备空间几何坐标系来进行, 当空间几何关系难于直接获得时, 可利用定标器进行空间变换矩阵的求解。因此通过x射线摄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研究难度较大, 现在所进行的研究仅集中于人体的某些部位。通过常规x射线摄影获得的正位和侧位的平片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进行股骨的三维重建, 整个过程需要先验模型的支持。

3.4 基于x射线摄影图像的三维重建

从前述可知, 通过x射线摄影得到是一种投影图像, 它反映了所照射的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3D信息的重叠。要从2D投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需要至少两个方向上的投影图像, 而且所需重构的物体在三维结构上还不能过于复杂。同时为了能将目标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图像必须具有一定的对比度。因此通过x射线摄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研究难度较大, 现在所进行的研究仅集中于人体的某些部位。目前, 正在进行基于x射线平片图像的股骨三维重建的研究, 通过常规x射线摄影获得的正位和侧位的平片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进行股骨的三维重建, 整个过程需要先验模型的支持。

结束语

从一组采样数据中重建物体的三维实体是人类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医学领域的应用中断层数据和图像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无损伤的数据采集方式。X射线在医疗中是通过2D投影技术逐步朝着3D技术进步, 通过X射线摄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研究难度较大, 在医学的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难点, 结合科学技术发展方式综合探究和分析, 为当前医学治疗方式的提高和优化提供依据。由于科学计算可视化和医学X射线摄影技术的数字化发展, 在医疗中使得各个治疗措施和效果更佳的精确, 发展方向明确, 实用化程度高。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不断应用在当前各个行业生产和工作中。基于断层数据的三维重建是可视化技术应用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三维模型的分析、仿真应用中是利用可视化管理和研究的前提。本文通过可视化为背景, 阐述了X射线图像在图像处理和医学诊疗中的各个工作环节, 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分析, 就断层数据处理中线形的拼接缺陷方法、制约三维重建技术的因素和影响使用价值的各个关键技术进行探究, 为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工作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可视化,三维重建,断层数据,图像

X星球历险(下) 篇2

瓦夏说:“这是飞船进入X星球大气层时捡到的瓶子,当时小梦就躲在里面。”见顿顿一头雾水,瓦夏打开了飞船外的监控画面,大屏幕上出现了恐怖的一幕:在高楼林立之间,一只巨大的烟雾形态的怪兽,疯狂地摔打着这艘飞船。

瓦夏接着给顿顿解释:“X星球非常奇特,人们大脑的活动会与这个星球的自然环境发生微妙的反应,梦境中的东西都会变出来,那只怪兽就是侵略者梦中变出的。”

“X星人把梦里变出的实物叫做‘托罗’,洛克人侵占了这颗星球,并把X星人用激光催眠,就是为了掠夺他们梦中变出的珍贵的‘托罗’……”烟雾人小梦说。

这时,顿顿从屏幕上看到,飞船外一位宇航员缓缓飘来,他绕开怪兽的视线想进入飞船,不料狡猾的怪兽猛地反扑,把宇航员吞进了肚子里……

“啊!”顿顿惊叫,“是队长,快救他啊!”

“镇定!”瓦夏说,“队长是不会飘起来的,那只是队长梦中的自己,一个托罗。”

“难道队长他们被……”顿顿预感不妙。

“这是飞船投出的微蝇摄像器传来的画面,看,队长他们暂时安全。”瓦夏打开监控器,只见宇航队员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他们头顶上云雾升腾般幻化出各种“托罗”,有的队员梦出了蛋糕,有的梦出了家乡的麦田,而队长梦出了飞船的构造图纸。这些托罗很快被一个个嘴脸丑恶的洛克卫兵取走。

飞船剧烈震荡着,发出巨大的撞击声。顿顿和瓦夏在座椅里稳如泰山。

瓦夏说:“这颗星球磁场怪异,磁场活动能影响大脑皮层活动,所以在这里做梦会更频繁。”

“对,设梦枕就是利用磁场对睡眠时大脑的影响制成的。”

瓦夏从身后拿过一只设梦枕,“谢谢你爸爸的发明,他真的很伟大。”

“不,那其实是我哥哥发明的。”

“你还有哥哥?”

“对啊,牛甩甩,”顿顿突然捂住嘴巴,“我答应过老爸老妈要为哥哥保密的,请你别告诉他们好吗?”

“没问题!”瓦夏切换着不同区域的微蝇探测画面,这时,烟雾人大叫:“小公主!”

屏(píng)幕(mù)上出现了一位正在熟睡的女孩子,她容貌俊秀,身后一双洁白的翅膀。从她梦中变出一些同样长着翅膀的“托罗人”。但这些托罗人很快被一旁的洛克卫兵当做垃圾清除掉了。

小梦泪流满面:“小公主沉睡两年了,她在梦中都牵挂着她的臣民,正是她梦出我,让我逃出后求救的,幸亏遇见你们!”

“难道公主等到王子亲吻才会醒来?”顿顿脸红心跳,他决心要帮助这个星球的人。

这时,飞船终于经受不住撞击,顶部裂开大洞。一根粗壮的怪兽手臂伸进来,小梦纵身跃起把顿顿扑到在地,顿顿险些成了怪兽的掌中玩物。

眼看飞船即将被撕裂,瓦夏给小梦使了一个眼色。小梦急忙从裂缝中飞出船舱,大声说:“尊敬的洛克卫队长,在我的劝说下,最后一个地球人决定投降了。”

飞船停止了震荡,瓦夏塞给顿顿一只背包,让他藏在角落里,她打开舱门刚迈步,就被洛克士兵用激光催眠,晕倒在地。

“这些地球人很有价值,从他们梦境里获取的信息,对我们下一步吞并太阳系计划大有帮助!”洛克人把瓦夏抬走了,周围安静下来……

天黑后,牛顿顿给设梦枕设定了几组程序,其中就有闹钟程序,然后塞进背包。“即使被催眠,超强闹钟也能把我叫醒吧?”他趁着夜色潜出飞船。通过包里的队友追踪器,顿顿很快找到了宇航员们的处所。

奇怪,几个打瞌睡的洛克士兵被顿顿轻轻一击就倒在地上,顿顿顺利进入囚房,发现全体宇航员都在昏睡。

“队长,醒醒!”顿顿推推宇航员队长。

突然间,灯光亮起,顿顿大吃一惊,只见一群狞笑的洛克士兵就守候在房间内。

“嘿嘿,中计啦!”洛克士兵射出了催眠激光。

在牛顿顿昏倒的瞬间,他嘴角掠过一丝蔑笑:“嘿嘿,中计了……”

洛克星人首领在得知地球人全部被俘虏,飞船被爆破后,哈哈狂笑。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是地球飞船被爆破了吗?”洛克首领问下属。

传令兵慌慌张张冲进来:“报,是,是囚房里出现3只怪东西,其中一个大……”

话音未落,一根粗壮巨柱横扫而来,洛克首领的宫室倾刻被夷为平地。

洛克首领惊魂未定,他看到一个巨大的机器人左右伴随着两个小东西,而他的房子正是被那个金色小东西手中的棍子击塌的。

原来,顿顿在设梦枕中输入了梦到擎天柱、超人和孙悟空的程序。这3个正义使者是顿顿最喜欢最熟悉的,他们正是顿顿梦中的托罗。孙悟空金箍棒横空乱舞,擎天柱狂轰滥炸,超人左奔右突……他们把占领X星球的洛克星人和托罗怪兽打得节节败退……

不知过了多久,顿顿被设梦枕上的闹钟叫醒,他发现自己正在擎天柱的手心里安睡,孙悟空飞来把他抱回地面。宇航员们都已醒来,正微笑着看着他,旁边正是小梦和X星的小公主。

小公主上前亲吻一下顿顿的额头,说:“谢谢你,勇敢的地球少年,是你帮我们战胜了洛克星人!”

顿顿把他梦到的孙悟空、擎天柱和超人送给了X星人,“让他们守护这颗星球吧!”

宇航员们在修复好飞船后准备继续探索太空,他们不止一次地向牛顿顿表示感谢。每次顿顿总是笑着摇摇头,他心里总想:“真正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哥哥,牛甩甩。”

在X下 篇3

国外有许多生产X射线测厚仪的厂家,如英国的Daystrom公司,德国的IMS(工业测量系统)公司,美国的DMC公司、Thermo Radiometrie公司、环球公司,日本的Toshiba(东芝)公司等,他们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按上两节所述原理和进展以及考虑了影响精度的各种因素(但补正程度不尽相同)而设计的。图6列出了国内用得较多的德国IMS公司的多通道X射线测厚系统作为例子。IMS公司X射线测厚系统包括以下主要设备:(1)C型架。包括2~6个或更多个测量点(即电离室),高温计(为温度校准提供温度)和带放大器的变送器。(2)水冷循环单元。供密封式C型架二次水冷循环。(3)中央处理单元。包括IMS MEVNET数据管理和处理系统以及X光机控制单元,其中,MEVINET数据管理和处理系统的任务是作为测得数据的评估和处理以及图像化、信号传输与信号通信之用;X光机控制单元的任务是进行C型架的控制及快门控制。(4)控制台。操作员通过单独设计的监控计算机键盘和显示器与测厚系统进行对话。(5)现场操作面板。用以校准和对C型架的操作。(6)连接IMS各设备的电缆和管线。该测厚系统可以采用不同个数的X射线源和检测器,经不同布置而组成不同功能的测厚系统,例如使用一组射线源和检测器来测量板带中心线厚度、使用两组射线源和检测器来测量板带边缘厚度、使用三组射线源和检测器来测量板带中心线厚度和边缘厚度、使用四组或更多组射线源和检测器来测量板带横向厚度、使用两组发出扇形X光(覆盖带钢宽度)的X射线源和检测器以立体测量方式来测量板带横向厚度和凸度。测厚系统可以测量普钢、MSLA钢、耐磨钢、不锈钢、有色金属等多种板材的厚度和截面、凸度、板形甚至宽度和温度。测厚系统的技术规格见表1。

X射线测厚仪被广泛用于冶金、造纸、平板玻璃、橡胶、纺织、塑料、化工等行业的板材和带材厚度测量,其中在钢铁工业主要用于冷轧带钢(包括处理线)、热轧带钢和中厚板生产过程中的厚度检测,见表2。此外,我国最早引进的X射线测厚仪是日本Toshiba公司的产品,该公司的X射线测厚仪可靠性好、精度高,使用经验丰富并且业绩斐然,产品很有特点,其技术也先进,例如X射线测厚仪的电离室尺寸较大(号称比其他公司产品大2.5~5倍,直径Φ70 mm,高度250 mm;而其他公司的直径Φ40~50 mm,高度150~200 mm),因而响应快速,灵敏度高,但是由于日元坚挺而且价格较贵,所以在国内近来使用较少(但也可作为选择途径之一),其系统结构与德国IMS产品类似,相关产品技术特性如表3所示。而在测量较厚板材(≥15.99 mm,如厚板或热轧粗轧机出入口板坯)厚度时,则可以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激光式测厚仪。

σ—均方根误差

4 X射线测厚仪应用问题及经验教训

不同于一般常规的压力、流量、温度仪表,X射线测厚系统是集机、电、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科学交叉的高科技含量和价格昂贵的大型仪表,实施以后要更换很困难,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要使X射线测厚系统在生产中良好地运行和发挥作用,正确地规划和设计-安装-维护是必不可少的。规划和设计中的选型和安装地点则更为关键。首先是选型,由于X射线测厚仪需求量较大,价格昂贵且利润大,国外不少生产厂家的经验和产品质量也不尽相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出现低价以求胜出,调查表明,国内应用的X射线测厚仪问题多的甚至不能使用的,大多是低价产品,因此,选型时要认真注意的是仪表技术数据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在该工艺对象是否有使用经验良好的业绩。其次是安装,当然价格问题要考虑,但更主要的是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考虑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有些产品虽然可用,但维护量大或需要大力改造,此时,即使产品低价却得不偿失。例如曾在中厚板轧机采用价格低廉(仅是德国大型测厚仪的1/5)的国外某公司X射线测厚仪,虽然该测厚仪在有色轧板、冷轧钢板,甚至带钢轧制线有在线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实例,但没有在中厚板热轧在线使用的经验,且该测厚仪C型架开口度只有750 mm,X射线发射窗口离板材仅250 mm,X射线的接收装置离板材也只有500 mm,这就使其因难以承受强热辐射和热轧板翘头威胁测厚仪安全两大难题而难以使用。成功应用于中厚板热轧作为监控AGC的测厚仪,其开口度都在约2 100 mm以上(如国内马钢、梅钢的X射线凸度仪),故该测厚仪应在轧线选择距轧机出口温度稍低的合适地点上安装,对于热轧板翘头应检查并调整轧机上下辊传动的线速度差和工艺操作来解决。而如果按该公司提议用加强冷却的方法则需购置大功率制冷设备,对原测厚仪C型架循环水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与改造,加强内部冷却的同时增加外部的隔热保温措施,在附近辊道上方与辊道之间增设防热辐射装置,并在测厚仪前方增设活动燕尾式保护架,以保证测厚仪的安全和正常工作,但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另外,对于安装地点,除了要选择合乎工艺要求且环境较佳的条件以外,还需考虑将来的发展,是否还会安装其他设备(例如某厂为了在中厚板轧机后装设矫直机而不得不占用了原装有测厚仪的位置),此外中厚板特点是板的长度较短,为取得更佳的质量和收得率,国外已采用接近型测厚仪安装方式(即尽可能靠近轧辊出口),使测厚仪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

5 结束语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的产钢大国,年产钢超过5亿t,设备众多,仅宽冷连轧生产线就超过40条、热连轧生产线超过50条,还有大量的中窄带冷热连轧、可逆冷轧、中厚板生产线,需要新设置和更新的X射线测厚仪很多,市场价值、商机和利润都很大,而目前X射线测厚仪大都采用引进。实际上,国内早在20世纪70年代原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上海电气科学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就已成功地生产出冷热连轧用的X射线测厚仪并良好地在工厂中长期运行,原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生产的热连轧用的X射线测厚仪在1979年通过部级鉴定并获科技奖,达到当时先进的日本Toshiba公司生产的测厚仪水平,在零部件方面已能完全国产化,如关键的电离室也已由清华大学开发,并在1981年通过部级鉴定。此后,原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还建立了生产线,生产了多台冷热轧用的X射线测厚仪在工厂使用,国产的X射线管已成功地用于本钢热连轧进口的X射线测厚仪中,现在还有相关技术人员承接多台X射线测厚仪的供货、改造等任务,并有多项专利。因此,创建国内生产X射线测厚仪产业的时机已到,为了打开国内市场,可以参照其他产业发展步骤,先从国外购买国内质量尚未过关的个别零部件组成整机,与外商合资建厂,然后创立自己的品牌。要克服过去一切“从头来”的观点,利用我们自己的经验,采取聘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顾问等措施来快速发展我国的射线仪表产业,另外也须国家支持,选择有基础和有条件执行此任务的单位加以支持,并列入科技规划。

本文得到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万雅竞、余式正,北京鼎新博雅公司白丹,北京埃德尔博珂公司陈国强等高级工程师的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在X下 篇4

关键词:X+人 使感构式 构式成分 句法功能 构式义 形成机制

一、引言

普通话中存在“X+人”这一类词,如:动人、诱人、迷人、惊人、感人、骄人、可人等(选自《现代汉语字典(第5版)》,经统计有23个)。汉语方言中也存在此类结构,如:西安方言、武汉方言、太原方言、丹阳方言、南昌方言、浏阳方言、梅县方言等。但是,方言中的“X+人”这一类结构的数量和种类多于普通话,且各具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此结构首先由胡双宝在研究山西文水方言时提出,他对山西文水话“V+人”这种在表意和结构上都有奇特性的动词现象作了精当的论述,后续很多地方的方言也对照进行研究。侯精一、温端政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中有“使感结构”一节,书中指出,“山西中区、南区都有使感结构,有人称作‘自感动词”,但并未对此做详细说明。

现有研究均为通过穷尽统计方言中出现此结构的词语,并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近年来有人试图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理论来对此进行分析。本文拟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山西南部襄汾河东方言“X+人”这一结构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解释,讨论其构式成分、句法功能、构式义并试图分析构式的形成机制等问题。

本文的词语除部分转引自已有文献,其余均取自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中的“V人”结构,还有部分由内省获得,古文献的例句均出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文中不再详细标明出处。

二、使感构式“X+人”的确定

(一)构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论,构式语法理论源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并以认知语法为理论背景。

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1)和意义(S1)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①

除明确地界定构式以外,Goldberg(1995/2007,2003,2006)还提出了构式语法所研究的内容,它不只是研究句法构式,而是关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语素(Morpheme)、词(Word)、复合词(Complex word)、习语(Idiom)、共变条件构式(Covariational Condictional construction)、双及物(双宾)构式(Dltransitive(double object)construction)和被动式(Passive)等,即凡是形式一功能的规约性配对(Conventionalized pairings of form and function)都在构式语法的研究领域内。

(二)借鉴构式理论研究“X+人”结构的依据

构式理论强调形义对应体(即构式)的不可推知,即“构式的形式、意义或使用不能从语法的其他方面(包括先前己有的构式)得到完全预测”②。无论处于词层面,还是处于句法/短语层面,“X+人”都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它的致使义既不是两个成分义的惯常组合,也不可由先前已有的“X+人”结构推知或预测。一般情况下,“X+人”结构或属定中偏正式(如好人),或属受事动宾式(如打人),其意义主要是偏正关系或支配关系中成分义的直接组合,但在襄汾河东方言中,“X+人”结构并非这两种结构。另外,作为一个框架,构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能产性。在线复合结构的批量生成甚至出现三音节词,这表明此结构已具有了相当高的能产性,符合框架构式的要求。因此,“X+人”结构可以被视为一个构式。

(三)“X+人”构式的确定

之前对“X+人”的研究在对这一语言单位定性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最大的分歧就是“X+人”究竟是词还是词组的问题。胡双宝(1984)总结了山西文水方言中“V+人”的结构,将这类词称之为“自感动词结构”,项梦冰(1997)则称之为“自感性述宾结构”,张成材(2003)认为“V+人”式结构既不是形容词,也不是表达心理活动的词,而是一种凝固型结构。孙立新在《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一书中用专门一节对“使感结构”的语法语义特征进行了讨论。候精一、温端政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中的“使感结构”小节,列举了包括洪洞方言在内的很多方言中的这一语言形式,并在标题中把“X+人”定性为结构。

从语音方面来看,此结构中的“人”大部分读为轻声(个别词除外,如“装人”)。从构成成分来看,此结构中前一个构成成分大部分是不可以单独使用的。从结构来看,襄汾河东方言中的这种结构可以在中间加入“死”,如“勒死人了”或“把人勒死了”(这时“人”不读轻声)。从现代范畴理论来看,此结构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离散状态,它同时具有了词和短语的特点,是一个非典型范畴。因此,本文将其进行模糊化处理,统称为“使感构式”。

三、使感构式“X+人”的构式成分与句法功能

按照Goldberg的论述,一个构式可以是大到句子,小到词素的任意大小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是部分地由词汇来填充的。使感构式是一个部分填充的构式,它包含两个位置,前一个位置由什么词填充并不十分确定。根据语料分析,X有以下几种情况(写不出本字的用普通话的对应字替代,部分结构的语义较难揣测,括号内标注其语义):

1.A+人(A多为性质形容词)

咧人 热人 酸人 苦人 咸人 辣人 腥人 麻人 硬人 干人 渴人 饿人 饥人 脏人 痒人 昏人 撑人 乱人 烫人 闷人 逗人 忙人 恶心人 难受人 急躁人

耀人(光线过于刺眼而使人眼睛感到不舒服)

生人(因食物煮得不熟不烂而产生口感上不舒服的感觉)

窝囊人(事情办得不顺心或者尊严受到伤害而产生的不舒服的感觉)

2.V+人

冻人 冰人 呛人 操人 气人 扎人 夹人 挤人 咬人 吵人 聒人 顶人 吹人 溅人 扭人 割人 吓人 震人 戳人 擦人 熬人 遭人 伤人 糊人 咯人 亏人 塞人 装人

想人(使人很想吃某物或者尝试做某事)

晒人(由于太阳过于炎热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闹人(因药的苦味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熏人(恶浊的气味使人感到不舒服)

噎人(因食物吃得过干过急而想打饱嗝)

圈人(由于长期呆在固定的位置做某事而使人感到烦闷)

蛰人(伤口因碰到酒精、盐、醋等引起的生理反应)

烧人(由于接触人的物体温度过高而使人产生不适感)

烤人(因靠炉火太近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噎人(因食物吃得过干过急而想打饱嗝的感觉)

胀人(因为肠胃不舒服而产生的感觉)

缠人、痨人(因总是纠缠某人而使人感到不耐烦)

憋人、捂人、拘人(因空气不流通或者呼吸受阻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颠人、印人、墩人(坐在车上但由于路不好走而产生的不适感)

绑人、勒人、卡人、捆人 绷人(因捆得很紧、套得很紧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撩烂人(由于受某物或某人的烦扰而感到很心烦)

骨咬人、圪离人、圪支人 (由于某种物体的拨弄而感到很痒)

3.N+人

烟人(由于某处空间烟雾很多,使人的口、鼻、眼等身体器官产生不适)

火人(使人产生像被火烧一样的感觉,用来指使人极为愤怒)

窝人(处于狭小空间内而使人产生的不适感)

在襄汾河东方言里,所有的使感构式都可以作谓语,既可以像性质形容词一样含有比较或对照之意,将两件事进行对比,如例(1);又可以像状态形容词那样单独使用,表示事物的性质,如:例(2)、例(3)。也可以作宾语,常用在表示心理活动或者感受性动词之后,如:例(4)、例(5)、例(6)。使感构式作定语时,后面必须带上“的”,只要语义能搭配,就可以自由地修饰名词,不受限制,如:例(7)、例(8),作定语一般用在疑问句和祈使句中。不能单独出现作补语,必须在动词后加“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得”,如:例(9)。

(1)这嗒晒人哩,兀嗒不晒人。

(2)这仙人球忒扎人啦。

(3)看把你急人的,有啥好急地呢?

(4)我嫌这盘菜辣人哩。

(5)我觉得身上咬人哩。

(6)我着凉啦,总感觉烧人的。

(7)这一(在语流中常合读为一个词)冻人的天,你还出去?

(8)快把这呛人的东西扔喽。

(9)红薯已经烤地烧人了。

四、使感构式“X+人”的构式义

“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一般表现为谓词性,因此可以借鉴Goldberg在小结动词意义和构式意义之间的关系时,列出的二者整合需要满足的条件。如果“ev”是构式表示的事件类型,“ec”是动词表示的事件类型:

(一)“ev”必须通过下列方式之一与“ec”相联

1.“ev”是“ec”的一个子类;

2.“ev”表示“ec”的手段;

3.“ev”表示“ec”的结果;

4.“ev”表示“ec”的前提条件;

5.在极有限的范围内,“ev”表示“ec”的方式、确定“ec”的手段或“ec”有意造成的结果。

(二)“ec”和“ev”必须至少共有一个参与者。③

从构式成分X的意义来看,大致分为三类:表示人的性情或感受,如:急(人)、饿(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如:吵(人)、咬(人);表示事物的属性或者特征,如:闷(人)、干(人)。从整体构式“X+人”的意义来看,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A+人”,表示使人产生此形容词表示的性状的心理感受,如辣人;第二类是“V+人”,由于某种动作行为而使人产生不适感,如勒人、夹人;第三类是“N+人”,表示与某个名词相关的动作或者性状使人产生的不适感,如火人、烟人。因此,使感构式“X+人”表示的是由于外界刺激的作用而给人造成的某种心理上或者生理上的消极感受,具有[+使感]和[-舒适]两种语义特征。从“X+人”构式义与“X”词汇义的互动来看,使感构式正是体现“ev表示ec的结果”或者“ev表示ec的前提条件”这两种关系的具体构式。同时“ev”和“ec”也共有一个参与者“人”,这个“人”可以指说话者或者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表示泛指。其中,“V/N+人”中“V/N”表示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如“烟人”是由于烟雾而使人产生不适,“吓人”指由于受到某人或某物的惊吓使人产生的恐慌感。

Michaelis(2004)认为构式压制是指“当构式的形态句法框架和填充到其中的词条语义发生冲突时,对二者所进行的协调,通常都是词条语义通过转换来满足句法框架的制约”④。由此看来,构式压制是构式对词项的选择和词项对构式的适应(即词项满足构式的条件而进入构式)两者互动的结果,即上一级构式会迫使下一级构式或具体词汇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作出必要调变。襄汾河东方言中,使感构式的出现迫使X在语义上使动含义凸显,用法上有略微调整。这种构式义形成之后,“人”的词汇义不断虚化,读音也发生变化,以至于失去原调,变成了轻声。与此同时,其动宾关系也进一步淡化,“X”的性状或者由“X”产生的性状逐渐凸显,属于构式压制现象。

由此可知,这个构式整体上一般是形容词性的,而且这种形容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改变。“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一般表现为动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等。这个构式上整体呈现的语义特征为“使人产生……的感觉”或“使人感觉……”,并且这种感觉通常有消极义。

五、使感构式“X+人”的形成机制

(一)历时考察

“X”的使动用法对形成古汉语致使句式至关重要。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或致使它们产生某种结果。在古汉语中,使动用法主要体现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这三大词类的活用上。其语义是使某人发出“X”的动作、产生“X”的行为或心理感受、具有“X”的状态或成为“X”。使感构式属于使动构式的一种,因此,其形成机制也可从历时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选取了“惊人”一词进行历时考察来说明问题。“惊人”一词曾在以下文献中出现:

(1)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战国《韩非子》)

(2)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眩目,宣示光耀而已。(东汉《全汉文》,清·严可均编)

(3)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诗》)

(4)师曰:“柴鸣竹爆惊人耳。”(南宋《五灯会元》)

(5)但见:龙眉凤目,皓齿鲜唇,飘飘有出尘之姿,冉冉有惊人之貌。(元《元代话本选集·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6)慧空起头见李生一身,言不惊人,貌不动众,另是一般说话。(明·凌檬初《初刻拍案惊奇》)

(7)这张金凤征了一回,说道:“呀!如今世上那有这等的一个出众英雄来作这等的惊人的事业!”(清·文康《侠女奇缘》)

(8)贺复说道:“这也不妨从缓,何必这般惊人!”(民国《秦汉演义》)

由此可以看出,“惊人”最初出现时就是使动结构,意为“使人震惊”,如例(1)~例(4)。元代时出现在定语位置,从而更加凝固,如例(5)中“惊人之貌”,民国出现在程度副词“这般”之后。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有很多使感构式都是在历时演变中形成的。在古代汉语中,由于词类活用,使某些词产生使动用法,这种搭配由于经常出现而逐渐黏合成一种固定结构。

(二)共时分析

并非所有的结构都由历时演变形成,笔者发现“闷人”这个词大都出现在古白话文中,一经出现,语义和用法就变化较小,表达一种自我主观感受。因此,对于此类使感构式的形成机制还需从共时层面进行考察。

从共时层面来看,使感构式产生的主要途径是构式框填,即“X+人”构式中的X这个位置可以由某个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来填充。构式框填是一种能产的语言机制,是运用提取框架进行充填的操作而从前者生成后者的机制或过程。“X+人”与某些个体性词汇化的结构不同,它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使感构式作为框架,符合条件的成分进入这个框架,经久使用后,很多成分就被固定于框架之内。随着框架的词汇化,它的产物——一个个独立的“X+人”也就词汇化为方言中的使感固定结构了。这种构式框填具有类推性,即某一词在不断用于使感构式后获得了致使义,与之具有同/近义或反义关系的词就可能受其影响也被用于使感构式,如:饿人—撑人,酸人—辣人,挤人—压人—夹人等均由于语义的相近或者相反而形成构式义的聚合。

Goldberg指出,构式形成一个网络,它们由承继性关系连接起来,承继性关系为许多特定构式的特征提供了理据。构式之间的承继性连接存在非对称性,当且仅当构式“B”从构式“A”承继其特征,那么就为“A”提供了理据。在襄汾河东方言中表达某人的情感时,除了使感构式“X+人”之外,还有“把”字句“把+人+X+死了”。如:这个饭把人噎死啦/这个饭真噎人;这一事把人火死啦/这一事真火人。“把”字句表示某物使人产生某种感觉或状态,具有使感义,后逐渐省略“把”字,将核心谓词X直接置于“人”之前。因此,我们可以猜测这两种结构之间具有构式承继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承继并非是无限制的,而是伴随着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调整。“一个构式不是原生态地直接表征外界发生的事件,反映在构式里的内容已是人们通过‘反思处理过而得来的概念化的事件”⑤。在把字句构式演变为“X+人”使感构式时,表示使感的感情色彩相应减轻。

上述“构式框填”和“构式继承”使大部分使感构式的形成机制得以明确,但是,尚有部分结构不能得到解释,比如“火人、烟人”。施春宏提到,构式语法乃至认知语言学是以特殊现象、边缘现象、偶发现象等异常现象作为考察的对象,从而显示出相关理论的描写力和解释力。与此同时,修辞学中有不少常用辞格就体现为对特殊表达方式使用机制的概括,因此,他认为构式语法中很多内容是与修辞相关的。这一观点给笔者带来一些启发。在古代汉语中“火人”指用火烧人,出自“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燧”(《诸子百家·兵家——<武经总要>》)。后用用火烧人使人产生的灼热感来比喻事件发生使人产生的气愤感。又如“烟人”,古籍中未出现此词,襄汾河东方言中“烟人”指由于某处空间烟雾很多,使人的口、鼻、眼等身体器官产生不适感,由视觉到嗅觉再到生理感觉,感官的移位与转换也可以看成一种修辞现象。

六、结语

使感构式是襄汾河东方言中的一种特殊结构,此类构式的构词成分多为谓词性的,在句中的句法功能主要充当谓语与宾语。“X+人”构式产生之后,构式义与词义之间存在互动,“X”通常表示使人产生某种感受的原因或结果,并在整个构式形成之后对词汇义有压制作用。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考察部分结构的由来,从共时的角度试图分析此类构式的形成机制,归纳出构式框填、构式继承两种途径,并从修辞的角度对某些特殊“X+人”结构的成因进行简要分析。

注释:

①②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报,2008,(1).

③孟凯.现代汉语“X+N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D].北京:北京语

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④转引自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9,(12).

⑤李淑静.构式研究嬗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3,(2).

参考文献:

[1]胡双宝.文水话的自感动词结构“V+人”[J].中国语文,

1984,(4).

[2]刘瑞明.方言自感动词“V人”式综述[J].汉字文化,1999,

(3).

[3]罗昕如.湘语中的“V人”类自感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

学报,2006,(9).

[4]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

报,2008,(1).

[5]孟凯.现代汉语“X+N役事”致使复合词研究[D].北京:北京语

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2).

[7]谭四华.湖南澧县话的形容词“V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版),2011,(2).

[8]王寅.认知构式语法[J].外语学刊,2011,(2).

[9]吴媛.西安话的自感结构“V/A+人”及其与动宾/偏正结构“V/

A+人”的对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10]施春宏.从构式压制看语法和修辞的互动关系[J].当代修辞

学,2012,(1).

[11]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135-140.

[12]李淑静.构式研究嬗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3,(2).

[13]张娟.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J].汉语学习,2013,(2).

[14]张亚明.构式一 V/VX及其形成机制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在X下 篇5

关键词:X在Y上/里/中,区别性,经济原则,接触性

汉语中常见这种短语或句子: (1) 鸟儿在树上, (2) 他在书店里。若将这些句子转化为: (3) 鸟儿在树, (4) 他在书店。例 (4) 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例 (3) 就不能说了。这种短语或句子的格式即:主语+介词短语 (介词在+名词+方位词上、里中等或不加) , 姑且将主语用X代替, 介词短语中的名词用Y代替, 即:“X在Y (上/里/中) ”。本文将初步探讨该结构中什么时候需要加方位词, 什么时候不需要。

一、关于X

“主语+介词短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搭配, 主语可以是简单的词、词组, 也可以是复杂的短语, 如:

(5) 王一生在黑暗里说:“我不赛了, 没意思。 (阿城《棋王》)

(6) 包子有肉不在折子上, 心疼媳妇儿不在脸上。 (《编辑部的故事》)

(7) 不一刻, 蛇肉吃完, 只剩两副蛇骨在碗里。 (阿城《棋王》)

例 (5) 中主语是人名, 例 (6) 主语是可数名词 (7) 例中主语是定中式偏正短语。

若将例 (1) 变换, 如:

(8) 两只鸟儿在树上。

(9) 还不能飞行的鸟儿在树上。

将此2例与 (1) 、 (2) 例对比可以看出, X并不是决定“X在Y上/里”格式是否加方位词的决定因素。

二、Y的界定

“在Y上/里”中的Y可以是体词性的, 也可以是谓词性的;可以是具体名词, 也可以是抽象名词;可以是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或者是处所名词;还可以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如:

(10) 心理学家认为, 在人表达的全部感情里, 言语只占7%, 声音占了38%, 而面部表情占了55%。

(11) 她与理查, 似乎从来没有在这个地球的时间上交叉过。 (刘震云《土塬鼓点后》)

(12) 小明的舅舅在北京上班。

(13) 在这些变迁里, 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

(14) 苔在阴暗里生长, 其结果是越来越顽固。

这些例子里面的Y依次为:抽象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动词性谓词、形容词性谓词。而本文主要只讨论以下几种性质的Y:

1、处所名词。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里将处所名词分为三类:A地名, 如:中国、亚洲、重庆。B可以看成地方的机构, 如:学校、公园、邮局、图书馆。以上两类词的大部分应该看成是名词兼处所词。作为政治单位或机构, 是名词;作为地方, 是处所词。C, 合成方位词, 如:上头、下边、里头、前边、当中。

2、人体名词

主要包括人体外部名词或者叫做体表名词, 如五官名词“眼睛”、“嘴”、和“脸”等;又如肢体名词“头”、“脚”、“臂”等;又如体表附属物“头发”、“指甲”、“睫毛”等。

3、表示一维的线的词语

如“地平线”、“起跑线”等;表示二维的面的词, 如“桌子”、“床”、“椅子”、“河滩”等;表示三维的立体空间的词, 如:“教室”、“池塘”等, 它们都是一个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立体空间。

三、Y是此结构是否加方位词的主要因素

将例 (1) 再次做变化, 如:

(15) 鸟儿在成都

(16) 鸟儿在门槛上

将此2例与 (8) 、 (9) 例比较, 可见Y是决定“X在Y上/里”是否加方位词的的主要因素。

1、当Y是方位词时

合成方位词本身带有方位词不要讨论, 只需讨论前两类。当Y是表示地名或国家名的处所词时, 此格式不需要加方位词, 因为地名或国家名都是单义词, 且没有上下之分, 不加方位词也不会有歧义。不加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如:

(17) 他在中国学汉语。

(18) 他在北京工作。

当Y是一个既可以表示地方又可以表示机构的处所名词时:

(19) a我昨晚在教室看书。

b我昨晚在教室里看书。

(20) a他爸爸在邮局工作。

b他爸爸在邮局里工作。

此格式加或不加方位词都可以。由比较姑且认为当Y在具体语境中表示地点意时, 一般加上方位词更合适, 因为Y表示一个具体的地方时, 就具有空间上的语义, 有接触性也可能有内、外以及上、下、左、右方面的区分;当Y在具体语境中表示机构意时, 其是单义词对理解不会造成歧义性的影响, 一般不需要加上方位词, 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有一种情况需注意, 当Y时单音节词时, 必须加上相应的方位词, 如:

(21) 他在城里上班。

(22) 下雨的时候, 我喜欢在室内看书。

(23) 但霍沧粟说我在镇上有地方住。 (陪都就事《莫怀戚》)

(24) “某省某地区某县的一件批文, 是不是压在你们处里?” (刘震云《一地鸡毛》)

可见, 不只是处所词, 还有表示三维的立体空间性的词等, 若是单音节的, 一般都要加上方位词。

2、当Y为人体名词时

(25) 这吴银儿不忙不慌, 轻舒玉指, 款跨鲛绡, 把琵琶横于膝上, 低低唱了一回《柳摇金》。 (《金瓶梅》)

(26) 从腰中抽出一把匕首, 横在赵鞅的脖子上说:“没错, 我是要行刺! (三晋春秋《冯向光》)

查找语料发现, 人体名词在进入“在Y”格式时一直与“上”等词连用, 当介词与人体名词合用并有接触性时, 一定要加介词, 这是汉语的语言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语言背景。与英语中的“当与人体有接触时, 介词与名词之间需要加冠词或名词所有格”的语法规则相似。

3、当Y为表示一维的线、二维的面或三维的立体空间时

当Y为一维的线时, 其进入“X在Y上/中/里”格式时, X与目的物Y是有接触性的, 应加方位词。如:

(27) 王明已在起跑线上做好准备。

(28) 他隐约看见有一个人站在远处的地平线上。

当Y是二维的面事, X不仅与Y有接触性, 还有在这个面上还是下得区分, 所以一定要加方位词, 以示区别。如:

(29) 刑场在龙泉汤东面的河滩上。 (尤凤伟《石门夜话》)

(30) 书记也不看, 把它放在茶几上, 掸一掸手, 说:“是啊, 几个县嘛。 (阿城《棋王》)

(31) 父亲过去把窗帘拉开, 把门也完全打开, 然后在床上坐下, 掏出烟来抽。 (朱文《我爱美元》)

当Y是表示三维立体空间的词时, X或其行为就在这个空间内, 虽不影响理解, 但X或X的行为与Y也是有接触性的, 所以需加方位词。如:

(32) 不一刻, 蛇肉吃完, 只剩两副蛇骨在碗里。 (阿城《棋王》)

(33) 就是说, 一周有五个夜晚, 葛老头独自在医院阁楼上的寝室里打发时光, 只有远处的蛙鸣陪伴着他。 (陪都就事《莫怀戚》)

上面三种情况即是说, X或X的动作、行为同Y有接触时, 需要加方位词。

四、结语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X在Y”后面加不加方位词主要是由“Y”来决定的:当Y是地名、国名类处所词时, 一般是不能加方位词的;当Y是即表示机构又表示地点的处所词时, 可加可不加;当Y时表示一维的线、二维的面和三维的空间, 或是人体名词时, 一般须带上相应的方位词。后面两种情况都是接触性和方位词之间关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叶盼云.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J].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8.

[3]赵可红.现代汉语“人体名词+‘上’/‘下’”结构研究及其认知解释[J].上海师范大学, 2002, 6.

[4]刘国燕.介词结构“在X上/里/中”中“X”的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在X下 篇6

1 模因论简介

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1976) 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出新的概念meme。他认为文化领域中存在类似生物中基因一样的东西, 即meme。Meme在词源上来自于希腊语词mimeme (模仿) , meme在拼写上模仿了基因的原词gege, 现在国内的何自然把它译为“模因”。模因的定义很多, 其中Dawkins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 它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广义而言, 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 (Dawkins1976:192) 。《牛津英语词典》对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 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这两个定义概括了模因是复制的文化信息, 它是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和传递的。总体上说来, 模因可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基因型模因的特征是“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在汉语中, 此类模因类型有很多例子, 如处于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 对“妻子”的称呼有:拙荆、执帚、内人、娘子、老婆、夫人、爱人等, 这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就是基因型模因在语言中的反映。而表现型模因的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如“水门事件 (Watergate Case) ”是用来专指尼克松党为了赢得总统大选而做出的种种丑行。随着传媒方式的多样性, “X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现在已然成为了流行语。人们在“水门事件”的基础上, 提取“X门”为基础并复制出一批与“X门’同形的其他词语, 比如前央视足球评论员黄健翔的“解说门”, 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电话门”, 有关儿童用品的“强生门”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X门”现在常常是指具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闻, 并不仅仅只是指一些政治上的丑闻, 娱乐、体育等行业的大事件也可以被冠以“X门”称, 特指关于“X”的一系列事件。以上词语按“X门”的形式传播, 分别表达某行业发生的重大爆炸性事件及新闻, 从而构成内容各异、形式相同的表现型模因。

2“X+族”类新词的语法特征

2.1 从构词法进行分析“X+族”类新词

2.1.1“X”的构造

从“X”的音节来看, 常见的“X”是以双音节占优势的语素, 加上类后缀“族”之后, 构成一个三音节偏正结构的词语;也存在着“X”是单音节的语素, 加上类后缀“族”构成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的词语。还有“X”是由字母词或者“汉字+字母词”充当, 构成一个多音节词语。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出现, 不管是双音节、三音节还是多音节的“X+族”中, “X”均可以由字母词或者“汉字+字母词”充当。例如:

双音节词语:仕族、水族、语族、E族。

三音节词语:草莓族、地铁族、飞特族、TATA族、E拍族。

多音节词语:自驾E族。

2.1.2“X”的词性:

“X+族”中的“X”词性可以是名词、动词, 另外还有大量的外来词。例如:

普通名词+族:月光族、地铁族、草莓族、榴莲族、英语族。

动宾+族:啃老族、爱表族、上班族、结婚族、拼车族、追星族、爱乐族。

偏正+族:酷抠族、房奴族。

外来词+族:丁克族、布波族、E族、SOHO族、御宅族、户外E族、TATA族、飞特族。

3“X”的性质

我们发现, “X+族”中的“X”经历了一个从对“族”起限定作用发展到对“族”起修饰描写作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水族”、“语族”等词语我们就可以得知, X主要是对X族的性质起到限定作用, 表明它们是因为有某种共同属性而集合成一类, 但是对“月光族”、“醋溜族”等词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在“族”比喻义的管辖下, X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对“族”的修饰和描写。如“醋溜族”是指某群年轻人、不甘寂寞, 在栉比鳞次的水泥楼群间, 为追逐金钱、爱情与流行而生活。“醋”, 是指他们性格中一种发酸的个性, 让他们喜欢白眼华服地窃笑别人;“溜”是指他们处世上给人一种“圆滑”的感觉, 让他们随时看状况改变游戏规则。他们尽可能为自己而活, 是传统规范所不再能标识出来的一种新人类。再如御宅族、草莓族、乐活族等。也就是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 “X+族”中的“X”从基本义的广泛使用发展到现在比喻义的广泛使用, 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个“X”与“族”之间关系由限制范围变成了修饰和描写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了。具体分析如下:

表限定限制作用:水族、斯拉夫族、地铁族、自驾E族。

表修饰描写作用:御宅族、乐活族、哇喔族、草莓族、榴莲族。

3.1“X族”的功能分布和搭配

从功能分布看, “X族”总体上是体词性的。

1.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无条件地充当主语、宾语, 绝大多数可以直接充当定语, 有的要带“的”充当定语。例如:

3.1.1 上班族中午热盼小睡。 (《今报网》2009.6.27)

3.1.2 大学“乐忙族”赚钱有道自给自足。 (《新华网》2009.6.26)

3.1.3 月光族保险要买消费型。 (《新民网》2009.6.25)

3.1.4“威客族”靠的是智能劳动在网上为自己赚取“真金白银”。 (《威客-智慧钥匙打开创造大门》, 《京华时报》2006·09·11)

3.1.5“最年轻市长”带给职场“咸鱼族”的启示。 (《慧聪网》2009.6.26)

3.1.6 中国大城市悄然出现“白领地摊族”。 (《央视网》2009.6.26)

3.1.7 电脑族的食疗养肝之道。 (《人民网》2009.6.24)

3.1.8 加班族的最佳能量补充处方。 (《人民网》2009.6.10)

3.1.9 宅男宅女催生新型“自闭族”。 (《长三角新闻网》2009.6.26)

3.1.10 网络创业催生“古怪”掘金族。 (《中国供应商网》2009.6.26)

3.2 可以充当介词宾语, 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充当状语、定语。例如:

3.2.1 来自轿跑族的清凉感受。 (《中国汽车交易网》2009.6.23)

3.2.2 不久前, 发生在杭州骇人听闻的“飙车案”让很多人对飙车族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昆明“飙车族”离我们有多远》, 《生活新报网》2009.6.22)

3.2.3 如今, 各种各样的新型“声污染”无处不在, 尤其是对于那些居家办公, 工作和生活场所密不可分的SOHO一族来说, 家庭噪音更是危害其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SOHO族青睐静音洗衣机》, 《青岛新闻网》2009.6.22)

3.3“X族”进一步演变成词根, 常加后缀“-网”“-们”, 也常表现为体词性特征。

3.3.1 你会发现, 不是忽悠, 汽车族网带给你的这些琐碎, 您平时在杂志上还真看不到。 (《梦想中的四款豪跑大比拼》, 《扬子晚报网》2009.3.7)

3.3.2陈小姐告诉记者, 在拼客族网、口碑网和赶集网等网站, 拼购、拼餐、拼车、拼卡项目非常丰富, “不仅实惠, 还能结识不少朋友。” (《拼车拼卡拼婚拼保姆“拼客族”一拼到底挺省钱》, 《百灵网》2008.12.16)

3.3.3极速是飙车族们追逐的终极目标, 他们出现在大家眼里的时候, 除了巨大的噪声, 还有就是稍纵即逝的“矫健”身影。 (《闹市飙车之七宗罪》, 《四川新闻网》2009.6.13)

3.3.4然而面对眼花缭乱的车型, “到底该买哪款车”着实让购车族们头疼了一把。《端午购车潮时尚紧凑小车全导购》, (《中国汽车交易网》2009.5.22)

4 结语

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新理论, 它提出:语言模因是语言文化传播的单位。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 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的发展规律。“X+族”类新词的流行是语言内部诸多要素相互竞争的结果, 也是随着社会发展, 社会主体对语言自主选择的结果。“族”从本义到比喻义的发展过程, 本质上就是语言诸要素相互竞争和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语言模因起到了主导作用。由于“X+族”是一种新兴的正在流行的语言现象, 其搭配关系没有完全定型, 它的使用和演变情况还有待观察。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中, 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是最敏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X+族”类新词产生。本文试图运用语言模因论, 从模因复制的原因、形式以及“X+族”类新词的语法特征对此类新词进行分析。

关键词:语言系统,语言模因论,“X+族”类新词

参考文献

[1]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张斌.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纯磊, 模因研究评介[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 , 63-68.

[4]何自然, 何雪林.现代外语[J].2003 (2) , 200-209.

[5]陈琳霞, 何自然.外语教学与研究[J], 2006 (2) , 108-114.

[6]何自然,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 2008 (1) , 68-73.

[7]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6) , 54-64.

[8]赵改梅, 王晓斌.模因与流行语传播探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 (2) , 25-27.

在X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行ERCP检查治疗患者1276例, 年龄25岁~83岁, 平均年龄61.9岁。所有病例均随访1 个月~1年。

采用西门子数字化胃肠机, 检查条件:管电压75~110 kV, 管电流0.9~3.0 m A。

所有患者均首先经电子胃镜插管至十二指肠乳头部, 再在X线透视下行胰胆管造影, 显示胆总管病变, 明确病变种类, 再行取石或者胆管支架置入。所有患者均取左侧俯卧位, 照射区域均在右后腹部。

2 结果

1 276例接受ERCP检查、治疗患者中, 5例患者在X射线照射区域出现短暂性红斑, 48 h后逐渐消退;2例医护人员出现暂时性脱发, 无1例出现严重辐射损伤。

3 讨论

在ERCP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属于近台操作, 放射辐射主要来自散射照射, 辐射损伤部位主要是甲状腺和眼睛晶状体以及暴露的皮肤;患者接受直接照射, 照射区域皮肤是主要受损部位。辐射所致组织器官非随机效应的剂量阈值是:皮肤出现红斑, 单次照射剂量5~8 Gy;暂时性脱发, 单次照射剂量3~5 Gy;眼睛晶状体浑浊, 单次照射剂量2 Gy。

X线皮肤损伤在早期主要表现为红斑、水疱、脱发、急性溃疡。本文出现的7例红斑及脱发均为暂时性, 未经治疗全部自愈。

ERCP操作过程中须遵循辐射防护五条原则: (1) 实践的正当化; (2) 防护的最优化; (3) 个人剂量限值; (4) 医生与患者防护兼顾; (5) 固有防护为主和个人防护为辅。其中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就是指应该严格掌握透视下行ERCP的适应证。所谓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就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用优质的防护设备, 尽可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1]。

自从我院开展ERCP工作以来, 出现的7例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放射损害, 均发生在开展此项工作前期,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在开展此项工作的早期阶段对X射线的防护意识不强, 在X线透视过程中非放射医师比放射医师可能受到更高剂量的辐射; (2) 胃镜医师电切十二指肠乳头部技术不熟练, 以及护士和内镜医师在插管造影时相互配合不熟练, 导致透视时间过长; (3) 放射医师与内镜医师配合不默契, 长时间处于透视状态。在此项工作中, 放射辐射主要来源于发射光主射线和散射线, 因此我们采取了综合的X射线防护措施, 大大减少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照射剂量, 无1例发生严重放射性损伤。具体措施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两方面:患者的辐射暴露主要来自主射线和散射线, 患者方面的防护措施: (1) 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向患者简单介绍基本操作程序, 告诉患者操作过程中一些正常反应; (2) 对患者不影响治疗的身体敏感区域进行防护, 例如让患者戴铅眼镜、铅围脖, 对生殖器用铅皮遮挡; (3) X线球管到患者照射部位采用铅衣改制的桶式防护。

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主要来自散射线, 医护人员方面的措施: (1) 加强放射防护的培训, 增强其防护意识; (2) 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医护配合的默契程度; (3) 所有参加操作的医务人员全部穿铅衣, 戴铅帽, 铅围脖、铅手套、铅眼镜等防护物品; (4) 操作X线机的放射医师尽量采用透视下保存图像, 减少再次曝光产生的辐射,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透视下保存的图像进行反像处理, 以获得满意的影像学资料。ERCP检查治疗是一项新技术, 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 临床效果好, 深受患者欢迎, 但是放射防护不容忽视, 对从事ERCP的非放射医师应该纳入国家对放射人员定期培训、定期体检的范畴。

参考文献

在X下 篇8

医用数字X射线成像装置的MTF曲线反应了成像系统的空间频域的传输特性, 是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的定量描述。YY/T 0590. 1规定了一种量子探测效率的测定方法, 其中建议了一套边缘法测试MTF的流程, 较为方便可靠, 且重复性好。本文采用该方法对一台数字X射线成像装置进行了MTF的实验测定与计算, 对其中的算法及计算结果作了一些说明与讨论。

1 基本原理

边缘法测量MTF即用刃边模体成像后得到边缘扩展函数, 通过使用 [- 1, 0, 1] 或者[- 0. 5, 0, 0. 5] 运算核进行卷积运算展开位线扩展函数。对这个线扩展函数进行傅立叶变换, 变换后傅立叶函数各频率的系数就是调制传递函数。

2 测量条件

2. 1辐射质量: 对辐射条件较为完整的技术说明多数由辐射束频谱分布给出, 而常用X射线频谱特征的测量较为困难, 医疗器械行业标准YY/T 0481以一个改进的半价层技术, 以相关体模的明确的几何条件来表达辐射条件。辐射质量是由半价层厚度和固有的附加滤过确定的, 这需要从表1中的起始X射线管电压值开始, 适当调整管电压, 使其满足半价层的要求, 因此辐射质量是一种表示X射线辐射束谱分布的较为简略的方法。试验时从上述标准规定的4个辐射质量中选择一个或多个, 本文选用的是RQA5。

2. 2试验器件: 由YY / T 0590. 1, 试验器件由1mm厚的钨板构成 ( 纯度高于90% ) , 钨板100mm长, 宽度至少75mm。如果钨板纯度达不到要求, 应享有增加其厚度。用于试验照射的边沿应仔细抛光并与板面成90°。如果不使用增感屏直接把此边沿在胶片上曝光, 胶片上图像边缘的起伏变化应 < 5μm。钨板固定在3mm厚的铅板上。

如图1所示, 由1mm厚的钨板 ( 1) 安装在3mm后的铅板 ( 2) 上面构成。铅板尺寸: a 200mm, d 70mm, e90mm, f 100mm; 钨板尺寸: 100mm × 75mm。测量MTF的区域为b × c, 500mm × 100mm ( 图内长虚线表示的区域) 。X射线照射 到探测器 的范围 ( 短虚线 ) 至少应该 达到160mm × 160mm。

2. 3试验几何布局: 测量布局应符合图2所示的几何位置。图中的X射线设备按正常诊断应用时的同样方法设置。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到探测器表面的距离应不小于1. 5m。如果由于技术原因该距离无法达到1. 5m或更长, 可以选择一个较短的距离, 但这个距离应在报告的结果中明确地予以标明。

试件直接放置在探测器表面。试件的边缘中心宜与X射线束的中心轴重合。建议测量时把试件和X射线辐射野都置于探测器中心, 否则, 应说明X射线野中心与试件的位置。

光阑B1和附加滤片应靠近X球管的焦点。光阑B2和B3最好也应用, 但如果可以保证不影响测量结果可以忽略。光阑B1和B2 ( 如果存在) 以及附加滤片与X射线焦点的相对位置应固定, 光阑B3 ( 如果存在) 和探测器表面与焦点也要保持稳定的相对距离和位置, 如果是方形的, 其距离探测器表面应为120mm, 并能保证X射线辐射野面积可以达到160mm × 160mm。光阑的特性应确保通过光阑的X射线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剂量监测探测器用来监测X射线发生器输出精度。如果监测探测器R1的通透性很好, 不会留下结构影像, 其可放置在X线野中, 否则应置于影像探测器的视野外。

剂量监测探测器的精度 ( 标准偏差) 应好于2% 。剂量监测探测器的读数与曝光参数的关系应对所使用的不同X射线质量进行校正。为减少反向散射对测量读数的影响, 剂量监测探测器距离其后方物体应有500mm以上的距离。

3 实验结果

本文选用的标准辐射质量为RQA5, 固有滤过为1 mm Al, 半价层为7. 1 mm AL, X射线管电压为70k V。选用的数字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像素大小为0. 143mm, 图像矩阵为3072 × 3072。选用的试验器件为1 mm的钨板, 刃边的起伏变化满足试验的要求。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3. 1计算ESF: 按照图2的几何条件, 将钨刃边放置到数字X射线成像装置上面进行辐照, 从而得到刃边试件的图像, 如图3所示。刃边与数字成像装置的列所成的角度约为1. 5°。对图像进行数据重排, 从而得到一条ESF如图4所示。对有噪声的图像, 可以对所有的ESF进行平均处理, 得到平滑后的ESF, 用于后续的计算。

3. 2计算LSF: 通过使用 [- 1, 0, 1运算核] 对上述平均后的ESF曲线进行卷积运算展开为LSF曲线。如图5所示。

3. 3计算MTF: 对上述LSF进行傅立叶变换, 变换后的傅立叶函数各频率的系数就是MTF。用MTF零频率的幅度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得到MTF曲线。如图6所示。

3. 4结论: 借鉴IEC标准推荐的测量MTF的方法, 完成了对一台数字X射线成像装置MTF曲线的测量, 测量结果可靠性好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与厂家宣称的测量结果较为一致。建议对数字X射线成像装置的DQE测量时采用此方法。

参考文献

[1]YY/T 0590.1-2005医用电气设备数字X射线成像装置特性第1部分:量子探测效率的测定[S].

[2]YY/T 0481-2004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测定特性用辐射条件[S].

[3]Simple method for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determination of digital imaging detectors from edge images[J].Egbert Buhr, Susanne Günther-Kohfahl, Ulrich Neitzel.Proc.SPIE 5030, Medical Imaging 2003:Physics of Medical Imaging, 877 (June 9, 2003) .

在X下 篇9

“你可以唱那首歌吗?”

“我唱得没你好。你唱吧。”

“那么,我们一起来唱?”

“你唱吧。”

“要是我们一起唱,我就唱。”

然后两人心有灵犀同时开口,用浑厚的嗓音和字正腔圆的中文齐声唱起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谣《两只老虎》,歌词却改成:“商周秦汉,商周秦汉,隋唐宋,隋唐宋,元明清Republic,元明清Republic,毛泽东,毛泽东。”

曲罢,两人又调侃着解释这首歌的意义:

“如果你每天唱一次这歌,你将会记住中国朝代的顺序。这个很有效,我敢打保票。”

“同时你的家人和朋友也会崩溃吧?”

“这倒是真的。”

这段视频自从去年年底登上了中国各大网站并被众多媒体转发后,唱儿歌的教授——哈佛大学中国历史专家包弼德和柯伟林在中国名声大噪,一夜之间拥有了学术界之外的众多粉丝。

似乎没谁听歌听到崩溃,却有无数人说被他们“萌翻了”——毕竟年过半百的学术权威不端严师的架子,而是如此充满童趣的介绍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在中国的课堂上并不常见。

这段视频只是两位教授共同主讲的中国历史课“China X”第一节中的一个片段。在课上,两位教授并非全程“卖萌”,却常常跟学生分享这样轻松的学习窍门,比如让学生把“云南”想成“云的南边”、把“西藏”想成“西边的储藏室”来记忆地理位置;他们无意挑战中国同行的授课方式,却常有在中国的历史课上难得一见的视角和观点,比如让学生思考秦朝的政府模式与新中国的异同,告诉他们“中国梦”其实从汉代就已经开始。

这种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独树一帜又饶有趣味的演绎,对了解或不了解中国的学生都极具魅力,也使这门从尧舜禹说到邓小平的中国历史课成为当前哈佛大学最火爆的课程之一。课程视频去年10月通过哈佛网络公开课平台edX免费对外发布后,到今年3月已经有来自190多个国家的4万多名学生正式注册听讲,其中10%来自中国,这还不包括通过哈佛与中国合作伙伴优酷网随意观看的几千名网友。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包弼德和柯伟林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过去两三千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她现在又再次踏上了富强之路,了解这样一个国家的发展脉络非常重要。对于中国的听众,我们也想向他们展示外国学者是如何看待中国历史的,让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历史一样可以做出严肃和正面的评估。”包弼德说。

柯伟林则认为,“历史的叙述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美国历史和中国历史都是如此。我们希望美国学生能够由这门课开始终生的学习,自己去发现真实的中国,也希望中国的学生可以通过这门课看到中国历史在外人眼中的样子,而不是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自己。”

新技术与老课程

其实这门中国历史课在哈佛的课程中算得上“历史悠久”了,它的起源是中国近代史泰斗费正清和日本问题专家赖世和在1939年共同创立的东亚文明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很多著名的学者都曾经主讲过这门课,到1990年接力棒从新儒家掌舵人杜维明教授手中传给了包弼德,两年后擅长古代史的包弼德邀请专攻近代史的柯伟林加盟,两人共同执教至今。

虽说几经转手,但历任主讲人都尽量保存和呵护着这门课的传家门风——细枝末节的忠实传承,让人觉得历史不过是恍然一瞬。比如如今的授课地点仍然是在费正清当年授课的燕京图书馆;比如包弼德和柯伟林最初上课时使用的仍是费正清当年用过的老式幻灯机和他3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图片,“直到90年代末这台老爷机开始故障频出,而最后一个会操作这种机器的技工也辞世之后,我们才进入了数码时代。”柯伟林说。

但这次与新科技的拥抱对这门课来说注定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两位教授2008年自录的课堂录像,原本是为方便缺席的学生补课用,被哈佛进修学院拿来放在网上免费供公众观看,“他们觉得可以用这门课给哈佛打个好广告。”包弼德说。这种想法被证明是正确的,当年的免费录像吸引了六万多名网上旁听生。

随着网上公开课技术的成熟,两位教授决定更进一步,将这门课重新编排录制,拓展新技术所提供的更多可能性,使更多人可以从中受益。从去年10月开始在网上发布的新录制的课程分十个部分,每部分分三到四周讲解,以时间、空间和身份认同为主线,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思想根源讲到共和和改革开放,课程上传时间表已经排到了今年年底。

新版课程授课背景从教室换到了演播室,哈佛馆藏的中国文物以3D图像全方位展示,在教学中还首次使用了互动式历代演变的中国地图,同步显示的中英文字幕,尽显新科技教学的魅力。镜头不时追随主讲人的脚步走出演播室,拜访20多位哈佛学者,从开设了另一门火爆的中国古代哲学课的迈克普特、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宇文所安,到写《邓小平传》的作者傅高义一一“上镜”,从各自角度讨论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每段课开始都先出统一题头,看上去有如一页泛黄的史书,配上哈佛学生演奏的一段古筝主题曲,课程按部就班向网上传送,精致、精彩,让人对下一节课迫不及待,有如看一部当红的电视连续剧。甚至于包弼德都不愿拿这套课程录像和已经很经典的2008年授课录像的版本进行比较,“我希望2008版本从网上消失。”他笑说。

相比技术革命带来的新鲜感,更深入的变化是西方学者和公众几十年来对中国认知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哈佛中国历史课的历代授课中也体现出来,使这门历史课本身足以成为一个历史研究的样本。

著名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弗·莱登在为这套网上课程特别录制的宣传片中的一句话很能体现这样的变化:“拿破仑说,‘当中国醒来时,她将震动世界。21世纪的中国显然已经苏醒了,但一个更好的问题是:中国曾经沉睡过吗?”

如何学习中国历史

在包弼德和柯伟林学生时代刚开始接触中国历史时,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现在显然是大相径庭。包弼德从高中时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那是60年代,中美尚未建交,我先是对美国政治特别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我又发现美国对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简直一无所知。那时中国在大张旗鼓地搞社会主义建设,我当时也觉得这是好事,觉得这可以给人民的福祉带来实质的改变。所以我开始学习中国,先从中文学起。”包弼德说。

那时候美国的中文课非常少,但在高中第三年的暑假,包弼德终于找到一个为高中生开设的中文班进行了一个夏天的启蒙学习。到了高中第四年,他又到大学去旁听中文课,中文突飞猛进。大学时期,包弼德随家人迁居荷兰,在那里他完成了中国语言和历史专业的本科学习。为了能近距离接触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大学毕业后包弼德去了台湾。“那时候中国大陆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要去那里学习不太可能。”包弼德说。

在台湾他经人介绍开始跟随传奇国学大师爱新觉罗·毓鋆学习国学,毓鋆不开公课,只在家中设私塾,述而不作,一生门徒无数,不乏现今叱咤学界的大学问家。在毓鋆的课上,包弼德获得了正宗的中式传统教育。“要说文化冲突,那时候可能也有,但我沉浸在全中文环境中专心学习国学,高兴还来不及,根本不记得有哪些文化冲突。”包弼德说。

从台湾学习四年归来后,包弼德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1985年来到哈佛任教。在这里他遇到了后来跟他成为“亲密战友”的柯伟林。

原本以欧洲史为专业的柯伟林开始钻研中国历史,除了因为赶上尼克松访华引起的中国热之外,与他在求学期间受到的众多名师启迪有直接关系。在达特茅斯大学读书的时候,正值文革后期,当时在达特茅斯教中国历史的梅兆赞(Jonathan Mirsky他后来成为著名记者)为了实地考察研究这场正在中国进行的运动,从香港租了一条小船,试图登陆大陆,中途遇到中方巡逻艇拦截,梅兆赞掏出怀揣的红宝书对船上的人大声喊话:“毛主席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然后跳到水中向巡逻艇游去,希望艇上的人能带他去大陆。巡逻艇却开走了,梅兆赞游水登陆的努力以失败告终,直到1972年才应邀随美国学者访问团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的那种实地研究中国的热情对我影响深远。”柯伟林说。

除了梅兆赞,柯伟林在达特茅斯时还曾选过华裔学者李欧梵的中国文化课,读大学三年级时,他到卫斯理女子学院选课,又遇上精通中国史的学者柯文(Paul Cohen)。“达特茅斯男生居多,卫斯理是女子学院,我当时去那选课本是为了认识女孩,没想到认识了大师。”柯伟林回忆说。

等他到哈佛读博士时,柯伟林又有幸成了费正清门下的最后一名博士生。“费正清是个非常棒的老师,很知道如何说服人,他教我如何用中文进行中国历史的研究,当然我也得为此苦学中文。”柯伟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博士毕业,柯伟林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开始教中国史,当时已经进入80年代,中国的国际化、现代化的过程成为柯伟林的研究重点。

误解也包括中国人自己

虽然仍然对老师充满崇拜,可柯伟林也不讳言,如今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与费正清的时代已很不相同。“费正清的关注点一直在为什么中国没能发展资本主义?为什么中国落后于西方?” 柯伟林说。现在我们把中国看作是世界强国,其经济的自由度甚至超过西欧,而在大跃进时代以及文革时期其实减缓了中国走向强盛的脚步。

所以在现在的中国历史课上,包弼德和柯伟林的一个任务就是纠正西方世界对中国理解的误区。比如讲到大禹治水时,包弼德将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拿出来与之对比,“我刚开始学习中国历史时,人们认为中国人习惯顺应自然,而西方人勇于征服自然。但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的区别正是人在自然面前消极和积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三峡工程,中国人其实自古就是相信人定胜天”。他说。

讲到兵马俑,包弼德指出这些秦俑虽然个头身材装束都很统一,但仔细看胡须和发型各有不同,其实是在高度整齐划一之下维持着某种个人特征。“西方倾向于认为中国是比较整齐划一的……人人必须服从,人人必须趋同,在我看来这是我们看待中国的一大误区”。

到了近代史部分,柯伟林说到很多西方人认为中美建交之前中国固步自封,他认为其实中国历史上大部分一直积极参与全球交流,很多时候甚至是这种交流的中心。即使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美国互不往来的时候,中国也一直在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频繁互动,借此建立其工业化经济和国际关系网。“中国唯一真正封闭的时期就是1960到1972年这段时间,这是段非常危险的时间,但在整个历史中,它显得很短暂。可以说,中国一直在走一条国际化的道路”。

而在两位教授的眼中,对中国有误解的不只是西方人,也包括中国人自己。

她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同远大于异

几年前,柯伟林担任哈佛教员教务长时,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1905年绘制的慈禧太后巨幅画像,来访的中国客人看到画像十分震惊,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厚待这个“坏女人”。 “我的回答是,第一,如果她是男人,你可能就不会觉得她很坏。第二,如果没有她,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柯伟林说。

柯伟林分析说,120年前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帝国,从大英、法兰西到奥斯曼,德意志都已没落,或是版图巨减,或是已经灭亡,而1911年的大清国版图与今天的中国版图,除了内蒙古部分,基本完全一致,这与慈禧太后当年的努力分不开。清政府与外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从一方面讲也将外强限制在了租界之内,增加了清政府的税收,避免了领土被进一步侵略,“她用的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她是通过妥协才达到保全领土的目的,这仍然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柯伟林认为,“比较清朝和工业帝国时期的欧洲,你会发现中国那个时期总体来说做得不错。大清国延续了260多年,比美国的共和时期还要长。”

在包弼德和柯伟林的眼中,近百年的屈辱史给中国人心上留下难以愈合的疤痕很大原因是人们没有机会客观地看待历史。“中国的整个历史中是会有阶段性的退步,没有任何国家永远都是在向上走,但中国每次经历退步后都能迅速扭转局面。”包弼德说。“对中国近代史最毁灭性的批评其实很多中国人自己。”柯伟林补充说。

两位教授都认同,当今的中国人赶上了这个国家的好时候。他们认为,当今的中国如果可以反观历史,找到可能导致倒退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化险为夷,中国的前途定是不可限量。包弼德说,中国当代的很多事件,比如五六十年代的土改和破四旧,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同理,“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并非当代独有的”。 邓小平执政期间,包弼德曾经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把自己想像成邓的顾问,以史为鉴向中国领导人进言。学生提出,领导人应当特别关注地方主义对中央集权的钳制,并选择贤能之士进入政府,财富公平分配和保存家庭、邻舍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些建议今天听起来仍然不算过时。

在对外关系上,柯伟林认为:“从1979年到今天,中国的繁荣和兴盛很大程度归功于一个和平的环境,这段时间中国的边境上几乎没有任何外敌的威胁,现在中国的一大任务应当是保持这种和平,不要以任何方式让这种和平环境受到减损。”

在X下 篇10

现代战争中, 武器威力巨大, 易导致伤员伤情复杂, 通常经过一线救治后, 必须进行及时后送。如果伤员与其医疗信息同时到达, 临时查看伤情与决定医疗方案, 可能错过救治的最佳时机。若可以将伤员的医疗信息数字化, 提前将伤情快速传送给后方医院, 就可以在伤员到达之前制订抢救方案, 从而提高伤员的存活率。

在各种医疗信息中, X线图像由于其所携带的丰富的诊断信息, 是医疗信息数字化工作的重点。目前, 野战环境下的X线图像的获得主要通过配备的野战X线车来实现[1], 内有野战车载X线影像处理系统和野战洗片机。尽管该车具有机动性强、操作灵活、影像清晰、射线防护强、适合野外伤病员进行X线检查的特点, 但所拍摄的X线胶片只能依靠人工后送, 无法与后方医院实现病情资料传输, 限制了卫勤能力的提高[2]。而现有的野战医疗信息装备 (如电子伤票) , 还无法完成医用X线图像信息的传送[3]。

因此, 为提高卫勤能力, 迫切需要研究适用于野战环境下的医用X线图像数字化装备,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前数字化方式与后数字化方式。

1 医用X线图像前数字化研究

前数字化是指设备无需借助其他方式而能够直接输出数字信息。医用X线图像前数字化装备主要是指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系统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DR) 系统, 这2 种系统都具有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清晰、便于存储等优势, 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输出数字图像 (如图1 所示) , 实现计算机网络会诊、放射医学无胶片化管理和计算机检索等功能。

CR系统是集激光技术、电子技术、精密机械、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诊断为一体的产品[4]。该类系统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成像信息的成像板 (imaging plate, IP) 作为载体, 通过X线曝光和信息读出形成数字影像。IP板内晶体层中的氟溴化钡结晶接受X线曝光一次激发形成潜影, 经过CR激光阅读器的激光扫描二次激发而产生荧光, 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模数转换成为数字信号的影像[5]。

DR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般分为X线机、平板探测器、数据采集器、图像处理器、存储器、图像显示器、系统控制器等部分。基本原理是在计算机控制下, 由平板探测器采集含有人体信息的X线影像, 并由数据采集器实现A/D转换, 再送往图像处理平台重建形成数字图像。整个过程没有光电转换, 消除了因光电散射造成的图像模糊, 从而保证图像的质量[6]。

DR技术和CR技术应用于野战环境的方案主要有2 种:车载式方案和移动式方案。

车载式方案即在现有的X线车的基础上, 用探测器或IP板取代原有的屏-片摄影系统, 优点是充分利用X线车原有的设备与空间, 且数字化升级技术成熟。例如, 解放军175 医院基于现有的车载X线方舱内500 m A的X线机, 利用IP板取代原有的增感屏和感绿胶片, 实现伤员X线图像的数字化[7]。孟庆良等人开发的野战CR系统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实现了X线图像的数字化[8]。胡海宏等人保留原车载X线机的管球一体化影像增强器, 利用数字X线探测器并配合计算机升级为车载DR[9]。宋斌等人研究利用有线数字平板探测器将传统X线车升级为车载DR系统, 并结合对检查床的改造, 配合一定的防护措施,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0]。

移动式方案源自移动X线机的发展, 主要是采用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 内部集成球管、变压器、电池以及动力驱动装置等, 结构复杂[11]。虽然解放军255 医院于2010 年在青海玉树地震卫勤任务中使用了移动DR, 证明了其在高强度作业环境下的使用效果[12], 但由于运输和保养困难, 目前移动DR主要用于床边检查。

然而, CR系统中的IP是图像转换的唯一媒质, 分为软性板和刚性板2 种。采用软性板的机器体积小, 速度较快, 工作中存在弯曲的状态, 易折损;使用刚性板会使机器笨重, 速度较慢。二者在恶劣的野战环境中运行, 都难以安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13]。而且CR的光接收角度偏小, 动态范围偏小, 导致调整范围偏窄, 对X线曝光宽容度要求较高。因此, 在现有野战设备基础上升级CR系统, 还需对车内机器的配置、结构、摆放位置、防护等各方面进行调整。

而对于DR系统, 核心部件是平板探测器, 其制作工艺复杂, 价格非常昂贵, 而且探测器由于工艺限制只能由多块拼接而成, 结构强度不足。一旦其中一块损坏就必须整块全部更换, 导致DR系统在野战环境下使用和维护非常困难[14]。

2 医用X线图像后数字化研究

后数字化方式是指立足传统设备, 将设备产生的图文结果在机外完成数字化转换, 从而得到数字化文件。野战医用X线后数字化研究主要包括扫描方式和摄影方式。

2.1 扫描方式

通过扫描方式, 可以将图文资料通过数字化输入设备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用于扫描工作的图像传感器通常有电荷耦合元件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constract im-age sensor, CIS) 和光电倍增管, 扫描工作中所采用的结构通常可分为平台式和滚筒式。

采用CIS的扫描仪必须使待扫描的资料贴近传感器, 无需使用镜头和其他光学系统, 可以减小体积。但此类传感器各感光单元之间的干扰大, 导致清晰度不足, 一般用于分辨率要求不高的便携式扫描仪, 无法用于医用胶片的扫描[15]。

用于胶片扫描的平台式扫描仪中, 常采用CCD作为一维图像传感器使用。工作时, 光源将光线依次扫射到图文资料上, 所产生的反射光或透射光经过透镜组, 由CCD进行采集。CCD图像传感器根据所接收的光线强弱转换为不同大小的电信号, 再经过模数转换形成一行图像数据。在此工作过程中, 驱动系统将光学系统、CCD与待扫描的图文资料作相对平移, 逐行完成图文资料的数字化。由于是逐行扫描, 其扫描效果较差, 分辨率较低。目前, 随着CCD器件的不断进步和运算水平的不断提高, 可以通过多个CCD采集后进行图像拼接, 实现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16]。采用平台式结构和CCD传感器进行胶片扫描时, 需要在普通反射式平台扫描结构上增加透射适配器。在这种结构中, 为实现分辨率的调整, 必须使用多组透镜构建成像光路, 且需要配备辅助的透镜旋转部件, 导致整机不能频繁移动。又由于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太近, 扫描尺寸也受限制。因此, 无法满足野战条件下医用胶片的扫描需求。

目前, 医用胶片扫描仪主要采用滚筒式结构, 传感器采用光电倍增管, 其实质上是一种电子管, 内部的金属氧化物受到光线照射时, 可以发射电子并经过电场加速形成电流, 即将光子转换为电流输出, 如图2 所示。其输出信号能在较宽范围内保持高度的线性输出, 可以确保颜色还原度, 故多用于滚筒式扫描仪中, 实现高灵敏度、低噪声和宽动态范围的图像采集[17]。

但是, 滚筒式胶片扫描仪结构中, 借助滚筒机构带动胶片向固定方向移动, 通过光电倍增管或CCD传感器逐点采集图像信息, 其结构复杂, 扫描速度慢。其缺点在于: (1) 内部的光源、透镜和机械结构对安装和运行环境要求高[18]; (2) 能扫描的资料种类和面积有限, 扫描时间长, 因此, 也不能满足野战临床影像工作的需要。

2.2 摄影方式

X线图像后数字化的另一研究方向是采用摄影方式, 就是采用技术成熟的数字相机进行图像采集。该方式已大量运用于图像采集, 在许多领域都成熟应用, 如生物技术研究、特征识别等[19], 但用于医用X线图像数字化的研究则较少报道。有人曾使用照相机、近摄镜、翻拍架、上光机等制作简单工具成功对医用胶片进行翻拍[20], 证实了采用摄影方式采集的图像效果, 但限于相机的功能, 而未实现数字化。陈自谦等人设计了“KSD059 数字化系统”, 该系统由图像采集模块和图片管理模块组成, 可实现医用X线胶片在内的各类静态医疗信息的后数字化。其中, 胶片影像还可转化为DICOM数字化影像, 运行成本低, 在基层医院中应用效果良好[21]。但该系统与胶片扫描仪相比, 体积大、质量重;而且结构中使用大量玻璃, 在野战道路环境中易受损;如果光源选择不当, 所采集的图像会存在显著的亮斑, 严重时影响观片。

可见, 现有的扫描方式和摄影方式基于当前成熟的传感器和相机技术, 可以低成本地实现医用X线胶片的后数字化。但要应用于野战条件下的影像数字化工作中, 2 种方式必须在结构上进行改进, 要尽可能降低结构的复杂度, 减少透镜等易损玻璃制品的使用, 采用防震措施, 避免在运输和工作过程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 国内关于医用X线图像后数字化装备的研究较少, 而且也缺少对后数字化图像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3 展望

为适应野战环境的需求, 前数字化方式中的CR、DR系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野战CR系统应进一步提升IP板的技术指标和射线防护条件, 使其拥有较快的扫描速度和足够的抗震度;对于DR系统, 首先应当提高平板探测器对野战环境的适应性, 增强对于高低温、颠簸等野战环境的耐受能力, 同时降低制造成本[10]。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 CR、DR等前数字化设备终将得到普及, 成为野战卫勤任务中的重要力量。

在前数字化设备普及之前, 可以通过后数字化设备来快速提升卫勤能力。对于扫描仪类设备, 由于其机械结构精密, 而颠簸和高低温等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故该类设备首先应加强装置对环境的适应性, 在此基础上提高机械运动的精度。与扫描方式不同, 摄影方式的核心部件———相机中, 包含光学系统、成像感应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 成像效率和集成度高, 可以作为一个小型独立子系统, 便于保存、安装和防震。因此, 只要有适当的外部光源和工作空间, 就可以通过摄影来快速实现医用X线胶片的数字化。制作体积小、易生产、机械精度要求低、环境适应性好的图像采集装置, 再配备实时图像处理和网络传输软件, 就能够实现X线影像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更为重要的是, 相机还可以实现其他医用图文资料的数字化, 如心电图、B超报告单等, 并将数字化处理结果以标准图像格式进行保存、使用和传输。实际上, 在野战环境下, 很难实现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医疗信息向后方医院信息系统传输, 而通过摄影方式就可以很容易实现。

【在X下】推荐阅读:

上一篇:耐久跑的课堂教学体验下一篇:跆拳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