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粳11号(精选7篇)
连粳11号 篇1
摘要:介绍了水稻新品种连粳11号的特征特性, 并从育秧、栽插及大田管理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 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连粳11号,特征特性,机插栽培技术
连粳11号原名“H05-13”, 由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中野/HA20, 于2008年育成, 属中熟中粳水稻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中粳稻区种植。该品种引进到东海县作机插稻栽培, 表现早熟、抗倒、抗病、高产等优点, 是水稻机插栽培适宜的品种。现将该品种机插高产栽培实践作以总结, 以便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植株紧凑, 整齐度较好, 穗型较大, 熟相好, 抗病, 抗倒。生育期适中, 全生育期154.0天, 比对照镇稻88早熟2天左右;省区试平均结果:有效穗数20.4万/667m2, 每穗实粒数133.5粒, 结实率86.8%, 千粒重25.2g, 株高101.1cm, 接种鉴定:中感穗颈瘟, 感白叶枯病, 高感纹枯病, 抗条纹叶枯病;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10年检测:精米率74.0%, 垩白粒率28.0%, 垩白度2.9%, 胶稠度80.0mm, 直链淀粉含量19.8%, 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江苏省中熟中粳稻品种区试, 该品种两年平均单产623.76 kg/667m2, 较对照镇稻88增产4.03%, 2009年比对照镇稻88增产显著, 2010年比对照镇稻88增产极显著;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649.48 kg/667m2, 较对照增产6.90%。
2育秧技术
采用塑料软盘湿润育秧。选择排灌畅通、运秧、管理方便的田块作秧田, 按照秧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塑料软盘育秧按每667m2大田准备规格为58cm×28cm软盘28张左右。营养土准备:一是选择菜园土或稻田土作营养土, 菜园土较肥不需培肥, 稻田土需施农家肥和复合肥旋耕培肥, 熟化后过筛粒径不大于5mm, 按每667m2细土80~100kg拌机插秧育秧专用壮秧剂500g, 充分拌匀后作为营养土;二是准备盖籽土。选择菜园土或苗床土, 过筛后不需培肥和拌壮秧剂, 每667m2大田备足20kg盖籽土。使用营养土育秧费时费工, 在经济条件较好情况下可改用基质育秧, 轻便、营养全面、秧苗素质好, 每667m2大田用量43~45kg。秧板规格一般要求畦面宽1.4~1.5m, 沟宽0.25m, 沟深0.15m, 秧板四周围沟0.3m, 沟深0.25m。要求精整秧板, 提高秧板质量, 播种前10~15天上水整板, 排水晾板, 使秧板达到“实、平、光、直”标准。
2.1播期
机插秧秧龄弹性短, 播期根据小麦收获期及插秧期而定, 按照秧龄15~20天时间倒推确定具体播种时间。常年小麦收获期在6月10日左右, 清除麦草、耙地1天, 耙地沉淀2天, 预计机插日期在6月15日左右。按秧龄18天计算, 第一批播种日期在5月31日至6月1日, 根据面积和进度分3~4批播种, 每批间隔2天。掌握“宁可田等秧, 切莫秧等田”原则。机插面积比较大的种植户应分期分批落谷 (每台机以50个667m2为一播期, 每一播期间隔2天) , 确保每批次播种均能适龄移栽。
2.2精量播种
人工播种程序为下:将塑盘平铺于己整好的秧板上, 做到拉绳摆放, 将塑盘边缘相互重叠排放。采用营养土作基质育秧的底土铺设厚度以2.0cm为宜。播前渗足底土水。选用经过精选种子, 发芽率在90%以上, 每盘干种135g, 最多不超145g。并根据粒重、芽率、成苗率适当调整。播前晒种2天, 用使百克或线菌清等药剂浸种3天, 吸足水分即可播种。落谷后要及时撒盖籽土, 盖籽不宜过厚, 以谷不见天为宜, 盖籽土厚度3.5mm左右。盖土后灌一次浅平沟水, 湿润全部秧板后排水, 以利保湿促齐苗。开好平水缺口, 预防下雨淹没秧板。盖土后可直接覆盖无纺布, 四周封严封实, 至插秧前7天揭掉。出苗前保持盘土湿润并经常检查盘土水分, 防止盘土受干, 影响出苗。
2.3秧田管理
2.3.1适时揭膜炼苗
盖膜时间不宜过长, 秧苗出土2cm左右、不完全叶至第一叶抽出时揭膜炼苗。盖膜时间长易伤苗, 要求晴天傍晚揭, 阴天上午揭, 小雨雨前揭, 大雨雨后揭。盖无纺布要保持盘土湿润, 以利出苗。做到先上水后揭膜, 灌一次平沟水, 渗透床土, 以弥补盘内水分不足。
2.3.2控水促壮
机插育秧一般以湿润管理为主, 达到以水调气、调肥、调温、 护苗。揭膜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 缺水补水;揭膜时灌平沟水, 揭膜至2叶期前建立平沟水, 自然落干后再上水, 如此反复。晴天中午若秧苗出现卷叶时要灌薄水护苗, 雨天放干秧沟水。移栽前3天灌平沟水蹲苗 (练苗) , 减少秧苗体内自由水含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强秧苗抗逆能力。阴雨天排干秧沟积水, 起秧栽插前, 雨前要盖膜遮雨, 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影响起秧和栽插。
2.3.3看苗施肥
断奶肥施用要根据床土肥力、秧龄和气温等具体情况进行, 床土肥沃或基质育苗可不施肥。缺肥可每667m2秧田用尿素5kg, 于傍晚秧苗叶尖吐水时建立薄水层均匀撒施。在栽插前2~3天施好送嫁肥, 每667m2用尿素5kg撒施, 施后再用少量清水淋洒一遍。
2.3.4防病治虫
秧田期病虫主要有稻蓟马、灰飞虱、螟虫、立枯病、苗瘟、 纹枯病等, 应注意病虫发生情况, 及时对症用药防治。未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的秧田, 要注意防治好灰飞虱, 于1叶心期用吡蚜酮10g加水15kg喷雾。此后每隔3天防治一次, 在插秧前2天用高效氯氟氰菊脂、吡蚜酮、三环唑和井岗霉素综合防治病虫。
3机插技术
3.1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插质量和插后水浆管理。机械耙地要泡田泡透、耙透不漏、整平整透, 达到高低不过寸、无浮浪草。地整好后立即用丁草胺封闭化除, 沉实3天以上备插。
3.2适时栽插
当秧苗3叶1心 (不超4叶) , 苗高15~18cm, 要抢时间机插。如秧龄延长秧苗素质下降, 不利于早发。起苗时秧块绝对湿度35%~40%, 过干过湿均不利于机插。机插秧终止日期为6月25日。清水淀板, 薄水浅插, 水层深度1~2cm, 不漂不倒, 越浅越好, 一般以入泥0.5~1.0cm为宜。
3.3栽插密度
栽插行走速度要求中速行驶, 尽量浅插, 行距30cm, 株距按最小档11.7cm, 秧块面积大于等于1.7cm2, 空穴率控制在5%以内, 平均每穴4~6苗, 栽插密度不能低于1.7万穴/667m2, 基本苗7万/667m2以上。
4大田管理
4.1水浆调控
机插稻水浆管理策略是:薄水插秧, 浅水活棵, 插秧后5~7天适当排水透气, 切记深水闷苗。浅水分蘖。适期适度搁田, 可适当提前到预计穗数75%左右时排水搁田, 反复多次, 由轻到重, 搁至田中不陷脚, 叶色落黄褪淡即可, 以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 提高根系活力。孕穗至开花保持水层, 然后干湿交替至成熟前一星期断水, 切忌断水过早。
4.2精确施肥
控制总量, 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 每667m2大田总量折纯N20kg左右, 基 (蘖) 肥与穗肥之比为6:4。基肥, 在每667m2秸杆还田200kg或腐熟有机肥1 000kg的基础上, 底施45%复合肥40kg。分蘖肥, 第一次在栽后5天左右每667 m2可施尿素6kg, 第二次在栽后15天施尿素l0kg。长粗肥, 施用钾肥, 每667m2用氯化钾7.5~10kg。穗肥, 查叶龄定施肥时间, 看叶色定用N量。在主茎叶龄余数为3.5叶时施用促花肥 (7月底8月初) , 每667m2用尿素12.5kg左右;主茎余叶龄2.0叶时施用保花肥, 每667m2用尿素5kg左右, 后期结合病虫防治搞好药肥混喷。
4.3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总的原则: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在栽培避虫的基础上, 以水稻生育期为主轴, 以病虫发生轻重缓急为依据, 在不同的生育阶段, 瞻前顾后, 采用一药兼治、多药混用、药肥混喷的方法, 打好水稻病虫防治3~4次总体战。化除的策略是“两封一拔”。“一封”即在水整平后结合沉实, 每667m2用60%丁草胺150ml拌细土撒施或兑水喷施, 施药后保水2~3天。“二封”在栽后10~12天, 每667m2用60%丁草胺125g+10%农得时20g (丁苄合剂) 或667m2用苯噻苄40g结合施肥撒施, 用药后保水3~5天。“一拔”是在栽后30天左右, 剩余零星杂草采用人工拔除。在病虫防治上, 分蘖期注意防治稻蓟马、潜叶蝇、灰飞虱, 以防僵苗;7月下旬注意防治灰飞虱、一代二化螟、纹枯病;8月中旬防治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 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8月底~9月初水稻破口至抽穗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9月上中旬注意防治卷叶螟、褐飞虱等。
参考文献
[1]周振玲, 潘启民, 潘长虹, 等.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1号的选育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10) :87-89.
[2]方兆伟, 李健, 迟铭, 等.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2, (12) :156-158.
连粳11号 篇2
银监合(2014)11号
各银监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处: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合作深化,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资产交易平台等开展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以下简称非标资产)投资业务,以科学配置资源,提高流动性管理和经营收益水平。但是,部分机构存在相关业务发展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规避监管等问题,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为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标资产投资业务的监管,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市场定位,服务实体经济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清醒认识自身的比较优势,自觉强化服务“三农”的战略定力,主动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将各类资源主要配置在“三农”领域。非标资产投资要以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为前提,将资金资源向“三农”与小微企业倾斜,加大对符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需求特点的产品的资金支持。在合作机构选取、项目尽职调査、资金投向管理等环节,要严格标准,从严把关,做到服从战略、成本可算、风险可控。
二、健全业务体系,加强内部控制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投资非标资产要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原则,与存贷款等自营业务相分离,完善业务制度和流程,配备合格专业人才,审慎投资。强化合作机构名单制管理,根据合作机构的性质,从严制定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原则上应满足监管评级在二级(含)以上,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和《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办〔2014〕39号)的各项要求,特别是要开发独立业务系统,确保对每个理财产品实现单独投资管理、单独建立明细账和单独会计账务处理。以自有或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原则上应满足监管评级在二级(含)以上且资产规模在200亿(含)以上,业务规模不得超过本行同业负债30%。
三、着力防范风险,确保审慎投资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投资的非标资产要纳入全行资产负债管理。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要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隔离机制,以合同方式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和通道功能主体责任,防止“刚性兑付”,防止风险代偿,防止风险兜底。要加强信息披露,在产品审批前报告董事会,在销售前对投资者进行充分风险提示与说明,在合同中全面列示产品各项要素与风险信息,充分做到“卖者尽责”。以自有或同业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要在严格投资风险审查与资金投向合规性审查基础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资金来源、投资基础资产标的性质及监管要求,准确计量风险,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要合理配置资金来源及非标资产投资,严格期限错配管理与集中度控制,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风险监测,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非标资产投资
总余额(理财资金加自有和同业资金投资)不得高于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
四、严控资金投向,防止监管套利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控制非标资产投资投向,不得投资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两高一剩”行业项目或产品;不得投资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项目或产品,非标资产标的不得包含aa-级以下债券品种和交易所发行的高风险私募债。禁止各种监管套利行为,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不得借道金融资产交易所平台和以投资企业股权名义等方式将非标资产变换为标准化资产进行投资,不得变相进行资金池运作。要严防与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传染,不得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及私募股权基金等开展通道业务。
五、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防范风险
各银监局要强化非标资产投资业务监管,指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业务制度和流程,规范业务运作模式。根据本地实际,可实行更严格监管措施,开展一笔、报告一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展非标资产投资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要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整改。整改期间不得新增非标资产投资。对于目前未达标机构,各银监局要督促其尽快达标,必要时可对其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对未达标机构在整改期内仍新增投资的,要釆取暂停市场准入、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审慎性监管措施。必要时可组织专项现场检查。对于违规业务,要查实一笔、处罚一笔。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大中农场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中熟品种, 生育期136 d, 株高95~100 cm, 株型中散适中, 茎叶浅绿色, 主茎13~14叶, 穴有效穗25个, 分蘖力强, 剑叶长度为中。穗长20cm, 中散穗型, 主蘖穗整齐, 主穗粒数180~210粒, 平均穗粒数120粒, 着粒密度中, 结实率90%~95%。长椭圆形粒, 籽粒黄色, 具稀短芒, 千粒重22.3 g。
1.2 米质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结果:糙米率83%, 精米率76%, 整精米率69%, 粒长4.9mm, 长宽比1.8, 垩白率5%, 垩白度0.5%, 透明度1级, 碱硝值7.0级, 胶稠度82 mm, 直链淀粉含量18.7%, 蛋白质含量7.4%。
1.3 产量表现
2002年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 581.5 kg/hm2, 比吉玉粳增产7.5%;2003—2004年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 089.0kg/hm2, 比吉玉粳增产3.4%;2002—2004年平均产量8 253.0kg/hm2, 比吉玉粳增产4.8%;200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71.0 kg/hm2, 比吉玉粳增产0.2%。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准备
选晴好天气晒种2~3次, 用比重1.08 g/cm3的盐水进行选种, 并用16%恶线清400~600倍液浸种48~72 h。
2.2 培育壮秧
2.2.1 精制苗床。
精制苗床, 抓好“三要”:一要早, 干整机开沟的, 抓住有利天气早开沟, 利用雨后多次验平;二要平, 挑高补低, 确保秧池格内高差≤2 cm;三要畅, 秧池沟系要深, 确保排水通畅, 利于秧苗旱育, 促苗老健, 提高抗逆性[2]。
2.2.2 科学育秧。
采用塑盘育秧, 每盘3 500株, 盘落谷量120~130 g。播后半旱控水, 促进长根;对营养土培肥不足的适当补施肥料, 做好秧田期病虫草防除。超龄秧将导致大田有效分蘖叶位减少, 加速大小苗分化。尤其是无纺布育秧, 后期布内气温比露天育秧高、生长快, 超龄危害会加重, 所以应严格控制秧龄在13~18 d。此时秧苗2.5~3.5叶, 苗高12~15 cm。
2.3 精整大田
大田机械平整质量是栽后管理的基础, 关键是控制水层[3]。要提早泡田, 将土壤泡软, 灭茬时, 要控制水层, 使秸杆与土壤充分粘合, 提高灭茬旋田效果。平整后结合化除淀足时间, 提高化除封闭效果, 防止插深不发棵, 甚至下沉死苗。
2.4 提高栽插质量
要求用运秧架分层运秧, 也可用“地龙”运秧。准备地膜, 用于雨前秧块挡雨防水, 防止秧块过湿变形。根据叶龄确定基本苗, 并做好增穴和补秧工作。一般四叶期栽插, 5个分蘖叶位, 争取330万穗/hm2, 需栽插97.5万株/hm2。栽时绝不能因抢进度栽深秧, 以免降低成秧率, 造成僵苗不发。对当天栽不掉的秧, 必须摊放田头, 防止受捂, 留待补秧。
2.5 肥水管理
水稻全生育期施尿素600 kg/hm2、一铵225 kg/hm2。具体施肥技术如下: (1) 基肥:在大田耱好后机械抛下, 施尿素112.5 kg/hm2、一铵150 kg/hm2。结合土壤化除封闭保水, 防止窜肥和水肥流失, 大雨前, 开好平水缺防倒缺。 (2) 返青分蘖肥:第1遍分蘖肥, 在插后7 d左右, 缓苗期第1次晒田覆水前追施, 施后复水, 使肥料随水入土, 提高肥效。施尿素112.5kg/hm2;第2遍分蘖肥, 在插后14~15 d, 第2次晒田覆水前追施, 施尿素150 kg/hm2, 施肥水层≤3 cm。 (3) 穗肥:一般中粳等5个伸长节间品种, 基部第一节间刚开始伸长2 mm左右, 为倒一叶期, 此时刻必须立即追施促花肥, 一般施一铵75kg/hm2、尿素112.5 kg/hm2, 对叶色落黄早、生长量小的群体要提早到倒5叶施用, 并适当增加用量, 并于倒4叶再施1次穗肥, 早施促花肥有利于保蘖增穗; (4) 保花肥:施尿素75~90 kg/hm2, 减少颖花退化。注意适当提早追施, 确保剑叶期得力, 减少颖花退化, 破口期开始落黄, 提高抗病能力, 减少花壳, 防止贪青, 提高稻米品质, 防止后期低温冷害。
坚持有水插秧, 过水保苗, 晒田促根, 分次轻搁, 间隙灌溉的管水原则。重点是抓好插后15 d左右的水浆管理, 提高秧苗成秧率, 促进早发棵。
2.6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采用土壤封闭除草, 用30%丙草胺900 m L/hm2+10%吡嘧磺隆270 g/hm2;插后15~20 d, 用2.5%稻杰油悬浮剂750~1 050 m L/hm2排水施药, 隔天覆水, 并保持3 cm水层5~7 d, 草龄小用低量, 草龄大用高量。对千金子用10%国产千金乳油1 350~2 100 m L/hm2排干水喷药, 隔天覆水, 并保水5~7 d。
摘要:介绍了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 总结了连粳7号在大中农场的高产栽培技术, 以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中农场,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廖建东, 周晓辉, 何兆琴.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5) :161.
[2]陈金安, 黄孝湘, 匡银近, 等.优质糯稻引种与高产栽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 :57-58.
连粳11号 篇4
1 塑盘旱育苗技术
要求塑盘旱育抛秧的秧苗壮而不嫩、根多根白、苗健叶挺、无病虫害[2]。塑料软盘培育的秧苗, 应不串根、秧龄适宜 (25~30 d) 、叶龄适度 (4~6叶) 、苗高适中 (13~18 cm) 、苗数适量。
1.1 育秧材料准备
塑盘旱育可选择434孔或561孔塑料软盘, 但561孔秧盘较适合短秧龄育秧 (25 d以内) , 因此麦茬稻一般选择434孔秧盘。连粳7号大田按秧盘900张/hm2准备。另外需1.5 m宽的薄膜10 m, 适量稻麦草或无纺布于播种覆膜后遮阳。可选择壤土、黏土作为秧盘用土, 因使用砂土会导致抛秧时土球散落后而漂秧。晒土后将其捣碎, 然后过孔径为5~7 mm的筛子备用[3], 按每盘1.5 kg备足;稻种可用适乐时和锐胜拌种, 3 kg稻种用适乐时10 m L+锐胜5 g+水0.1 kg拌种。拌种前先将药稀释, 然后边翻种子边喷洒药水, 直至拌匀, 用药时务必注意安全, 以防人、畜中毒。大田用种量为37.5~45.0 kg/hm2;肥料选用旱育秧专用配方苗床肥, 每66.7 m2秧田按10 kg备足。
1.2 育秧及管理
浇足苗床底水、浇透底水是出苗整齐的保证。采用分次浇水法使苗床10 cm以内的土层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均匀播种、适度盖籽。将处理过的稻种及时均匀地播入湿润秧床上, 轻轻镇压后覆盖1层薄肥沃细土, 不宜过厚, 亦不能露种。喷施除草剂、封膜保温 (或遮阴降温) 保湿。盖籽后向苗床喷施旱育秧田专用除草剂, 立即盖薄膜密封保湿。为避免膜内温度过高, 应在膜上覆盖遮荫物。精心管理、培育整齐壮秧。苗床管理分3个主要阶段: (1) 一叶一心期前, 密封保温保湿促进出苗整齐。播前苗床足墒是基础, 密封是关键, 适时补水是保证。 (2) 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出苗整齐后, 适时逐渐揭开薄膜, 苗床以湿润为主, 促幼苗及幼根发育。不天天浇水, 但做到每次浇足。
2 抛秧技术
抛秧前一天晚上, 苗床必须浇透1次水, 使苗带吸湿成泥球, 便于起秧、立苗。拔秧时应逐株或以2株秧苗为单位, 不宜大把地拔, 防止产生疙瘩苗。精整大田, 做到“水浅、田平、泥糊、草净”, 以利抛秧立苗。合理密度抛植、确保抛栽质量。根据大田用种量、出苗情况、苗床面积综合确定用苗量, 适量抛秧, 防止过密或过稀造成缺秧或浪费。面积较大的田块应分段供苗, 所有大田均采用2次抛栽法, 第1次抛栽总苗量的2/3, 另1/3留作补稀, 使全田均匀。抛栽技术规范, 做到“五抛五不抛”。即抛高不抛低 (用力上抛, 不往下丢) , 抛远不抛近 (用力远抛, 分散落地) , 抛湿不抛水 (大田水层不超过1 cm, 不宜积水太深) , 抛顺不抛逆 (顺风抛不逆风抛) , 抛多不抛少 (实行多次匀抛, 先抛1次, 再根据目测补稀, 最后移植补匀) 。
3 大田管理
3.1 肥水管理
抛后48 h内不灌水, 促生根立苗, 防止漂浮秧, 即“无水层扎根、浅水扶苗”, 加速立苗。抛后5~7 d, 结合追肥搞好杂草防除, 保持田间适当深的水层 (水层切勿高过秧苗生长点) , 选择抛栽型除草剂, 避免伤苗。免耕田采用薄水抛秧, 抛后3 d内保持浅水层, 自然落干, 以促进新根入土。立苗后浅水层灌溉, 加速发苗分蘖。提早搁田控蘖, 防止分蘖过多, 当分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0%~90%时, 提前排水搁田, 减少无效生长, 提高成穗率, 改善个体质量。搁田后实行“浅水硬板灌溉”, 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 防止因根系驻扎过浅引起后期根倒。灌浆结实期, 切忌断水过早。小苗抛栽, 施用氮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0∶2.5∶3.0∶0.5;中、大苗抛栽, 施用氮肥的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3.5∶2.5∶3.5∶0.5。不同于插秧稻, 抛栽稻根系入土相对较浅, 易早衰, 应适量施粒肥, 以保根叶, 增加粒重。
3.2 防止倒伏, 防治病虫害
植株过高时要进行化学调控, 以降低株高, 防止后期倒伏。可在科学管水的基础上, 适时、适量施用多效唑等矮壮剂, 效果比较显著。大苗在苗期使用2次多效唑, 时间分别为二叶期和五至六叶期, 浓度为200~300 mg/L, 用量为450kg/hm2。小苗在大田分蘖中期使用1次多效唑, 浓度为300mg/L, 用量为600 kg/hm2, 结合防病虫喷施。连粳7号抛栽秧在生育中、后期常出现局部荫蔽现象。前期施氮肥过多时分蘖过多, 易造成个体拥挤, 从而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连粳7号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飞虱、稻蓟马等, 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 播前可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染性病虫害, 特别要注意穗颈瘟的防治[4]。
参考文献
[1]周荣.优质中粳稻连粳7号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66-67.
[2]郑兴洪, 余元虎, 徐梅生, 等.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217-218.
[3]余元虎, 徐友明, 朱华, 等.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8) :119-120.
连粳11号 篇5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连粳7号株型紧凑, 穗型较大, 分蘖力较强, 整齐度好, 后期熟期转色较好, 抗倒性中等。参加省区试株高98.6 cm, 全生育期153 d, 平均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294万穗/hm2、90.3%、130粒、26.6 g, 与对照相当[1,2]。
1.2 稻米品质
通过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测, 连粳7号米质理化指标为:整精米率72.6%, 垩白率19.0%, 垩白度2.0%, 胶稠度84.0 mm, 直链淀粉含量16.2%, 达国家2级优质稻谷标准。
1.3 抗性及适宜种植区域
连粳7号接种鉴定:中感白纹枯病、叶枯病, 感穗茎瘟, 2007—2009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7%。连粳7号的适宜种植区域为江苏省淮北地区。
1.4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 2年平均产量达到9 093 kg/hm2, 较对照镇稻88增产2.7%, 2007年增产显著, 2008年增产极显著;2009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0 051.5 kg/hm2, 较对照镇稻88增产6.9%。2010年滨淮农场引进试验, 当年产量表现突出, 产量达到9 858 kg/hm2。
2 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2.1 确定播期, 培育壮秧
水稻机插秧播种密度高, 标准化程度高, 机插秧在标准的秧盘中育秧, 秧盘长宽规格为58 cm×28 cm, 每盘需播芽谷160 g, 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为2.0~2.5 cm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因此, 秧苗不能超龄, 否则秧苗素质差, 栽插后缓苗期长, 必须合理安排茬口。机插面积大的, 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技术熟练程度, 推算好插秧进度, 合理分批浸种, 顺次播种, 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宁可田等秧, 不可秧等田。根据滨海县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 滨海县国营滨淮农场适宜的播种期在5月25日左右, 播种前种子要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 d,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杀灭病菌, 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再用5.5%浸丰Ⅱ号 (二硫氰基甲烷) 2 mL, 浸种5~6 kg, 浸种48 h, 破胸露白后不需要淘洗, 而直接催芽, 当种子催芽达到“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播种, 施好断奶肥和送嫁肥, 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 机插壮秧要求:茎基粗扁, 叶挺色绿, 根多色白, 盘根力强, 卷起不散, 无病斑虫害。
2.2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连粳7号水稻分蘖力强, 机插秧适宜移栽叶龄为3.5~4.0叶, 苗高14~18 cm, 秧龄不超过20 d (使用壮秧剂可延长2~3 d) , 否则秧苗素质会快速劣变, 移栽后返青活棵慢。秧苗整齐度要好, 叶色青绿, 坚持带药移栽。根据大田肥水条件选择播种密度, 大田肥水较好的可以适当稀插, 大田肥水中下的可以适当密插, 肥力中等的田块栽插密度为28万穴/hm2, 肥力好的田块栽插密度为24.6万穴/hm2, 每穴栽插3~4株苗, 肥力中等的田块基本苗控制在7万根/hm2左右, 肥力好的田块基本苗控制在6.5万根/hm2左右。
2.3 科学施肥
连粳7号一生需氮量为270~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05 kg/hm2。氮肥的施用方法, 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 基肥占总氮量的20%, 施尿素45 kg/hm2+磷二铵180 kg/hm2;分蘖肥占总氮量的40%, 分2次施用。一般在栽插后7 d施1次返青肥, 施尿素150 kg/hm2, 栽后14 d再施1次分蘖肥, 施尿素150 kg/hm2;穗肥占总氮量的40%, 叶龄余数3.5~4.0叶时, 施尿素150 kg/hm2, 叶龄余数在2叶时, 施尿素105 kg/hm2;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在破口期、齐穗期可结合防病治虫喷施0.2%磷酸二氢钾, 提高植株抗性, 延长功能叶片寿命, 防止后期早衰, 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在肥料运筹上应做到施足基肥, 早施重施分蘖肥, 巧施穗肥。
2.4 水浆管理
在水浆管理上应做到寸水栽插, 浅水活棵, 活水促分蘖, 够苗搁田, 薄水孕穗, 干干湿湿灌浆结实, 秧苗栽插时要保持大约3 cm深的浅水层, 有利于防止漂秧、倒秧, 同时还可以清洗秧爪;移栽后以湿润灌溉为主, 即白天灌3 cm左右深的水层, 晚上排干, 促进扎根立苗;返青活棵后灌3 cm左右深的浅水层, 待其自然落干后, 再灌新水, 如此反复, 达到以水调肥调气、以气促根促分蘖的目的。部分田块, 若秸秆还田量大, 田面较烂, 土壤透气性差, 使水稻发根困难, 应及时晾田1~2 d, 降低秸秆发酵产生的有毒还原性物质, 促进新根生长, 然后实行浅水灌溉。栽后当田间总苗数达到预期穗的90%时脱水搁田控苗, 如果到临界叶龄期田间总茎蘖数还不足时也要搁田, 做到前轻后重, 分次轻搁, 搁至田中不陷脚、不发白裂缝、叶色褪淡为止, 以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和无效分蘖, 促进发根, 增强根系活力, 为后期攻大穗奠定基础[3,4]。切忌一次重搁, 防止搁田过重而发生死苗现象, 搁田控苗后坚持湿润灌溉, 干湿交替。抽穗前7~10 d的孕穗阶段植株对水特别敏感, 抽穗后15~20 d的灌浆前期, 需水量较大, 此期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以利于籽粒灌浆结实, 活熟到老, 收割前7 d断水, 要防止断水过早, 影响粒重和米质。
2.5 病虫草害防治
应根据当地植保站病虫情报适时防治。杂草的防治, 在栽前整地耙平后用60%丁草胺乳油1 875 mL/hm2, 水面喷后 (或拌肥撒施) 保水2~3 d, 进行第1次土壤封闭;待苗达到一定株高后, 结合施分蘖肥用53%苯噻酰1.2 kg/hm2进行第2次封闭, 以后根据田间出苗情况, 选择性进行茎叶处理。
参考文献
[1]徐传银, 宋永斌, 陆其通, 等.连粳7号麦茬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 2010 (12) :71.
[2]戴虹, 孟德龙.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27.
[3]蒋冬平, 陈爱芬, 沙亚鸿, 等.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8) :90-91.
连粳11号 篇6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新浦区浦南镇农试站, 土壤类型为灰黏土, 肥力水平中等, p H值7.7, 含有机质22.67g/kg、全氮1.02 g/kg, 全磷1.18 g/kg、全钾34.6 g/kg、碱解氮105.32 mg/kg、速效磷9.52 mg/kg、速效钾135.53 mg/kg。
1.2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连粳7号;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 (含N46%) , 磷肥为过磷酸钙 (含P2O514%) , 钾肥为氯化钾 (含K2O 60%) 。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 每个因素4个水平, 共计14个处理。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净面积12 m2 (2 m×6 m) 。小区施肥量及试验设计见表1。小区周围筑田埂, 田埂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 实行单独灌水和排水, 以确保各小区相互之间不串水、不串肥。行距26.7 cm、穴距11.7 cm, 每穴栽3苗, 基本苗6.428 7万株/666.67 m2。
(kg)
注:氮肥运筹, 基蘖肥∶穗肥为5.5∶4.5, 基肥∶分蘖肥为7∶3, 促花肥∶保花肥为7∶3;磷、钾肥全部基施。
1.4试验实施过程
5月8日落谷;6月16日前小麦收割;6月17日用手扶拖拉机带旋耕耙旋耕2遍, 旋耕深度30 cm;6月24日人工筑埂、划分小区、施基肥、整平小区板面、栽秧;6月30日施分蘖肥和除草剂;7月25日施促花肥;8月5日施保花肥。每小区设2个10穴定点, 分别于6月30日、7月15日、7月20日、7月25日和10月11日, 对试验田进行生育动态调查。10月11日每小区取5穴水稻植株代表样进行室内考种, 10月22日单收单脱, 晒干后得出小区实际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水稻实产比较
由表2可见, 处理5水稻实产最高, 为7 16.5 kg/666.67 m2, 处理2实产最低, 为499.6 kg/666.67 m2。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肥效试验三元二次方程:
式 (1) 中, y代表水稻产量, x1代表施氮 (N) 量, x2代表施磷 (P2O5) 量, x3代表施钾 (K2O) 量。
2.1.1 P、K水平一致下不同氮肥 (N) 用量对水稻实产的影响。由表3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氮肥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可以看出, P、K水平一致, 水稻实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N2水平最高。
2.1.2 N、K水平一致下不同磷肥 (P2O5) 用量对水稻实产的影响。由表4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磷肥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可以看出, N、K水平一致, 水稻实产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1水平最高。
2.1.3 N、P水平一致下不同钾肥 (K2O) 用量对水稻实产的影响。由表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钾肥用量与水稻产量之间方程:
可以看出, N、P水平一致, 实产随着施K水平的提高变化不大。
2.2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结构分析
2.2.1 P、K水平一致下不同氮肥 (N) 用量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由表6看出, P、K水平一致, 穗数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N2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N1水平最高;千粒重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N0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再升, N3水平最高。
2.2.2 N、K水平一致下不同磷肥 (P2O5) 用量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由表7看出, N、K水平一致, 穗数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2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逐渐下降, P0水平最高;千粒重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1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1水平最高, 但变化幅度不大。
2.2.3 N、P水平一致下不同钾肥 (K2O) 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由表8看出, N、P水平一致, 穗数随着施K水平逐渐升高, K3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施K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K1水平最高;千粒重随施K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K0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K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K1水平最高。
3结论与讨论
(1) 通过试验初步得出浦南镇农站站灰粘土 (中等肥力水平) , 种植中粳中熟连粳7号合理施肥量:每666.67 m2施纯N 18~20 kg、P2O54~6 kg、K2O 8~10 kg, N∶P∶K=1∶0.3∶0.5。
(2) P、K水平一致, 实产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N2水平最高;穗数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N2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N1水平最高;千粒重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N0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N水平提高先升后降再升, N3水平最高。N、K水平一致, 水稻实产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1水平产量最高;的穗数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2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P0水平最高;千粒重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1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P1水平最高, 但变化幅度不大。N、P水平一致, 水稻实产随着施K水平的提高变化不大;穗数随着施K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K3水平最高;每穗实粒数随施K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K1水平最高;千粒重随着施K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K0水平最高;理论产量随着施K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 K1水平最高[4,5,6]。
(3) 处理N2P1K2、N2P1K1的水稻实产分别居第1、2位, 处理N2P1K1的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显著。
参考文献
[1]姜宗庆, 施菊琴, 栾桂霞, 徐志明.泰州市高港区水稻“3414”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 :55-56.
[2]秦绣勤, 廖秀娟.不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J].广西农学报, 2011 (4) :11-15.
[3]卢百关, 方兆伟, 秦德荣, 等.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12) :144-145.
[4]汤长发, 周珩, 钟喜亮, 等.中稻肥料肥效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12 (Z1) :105-107.
[5]陆其通, 宋永斌, 李丹, 等.徐稻3号配方施肥试验结果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6) :133, 136.
连粳11号 篇7
关键词:水稻,连粳4号,氮磷钾肥,产量,肥料利用率
连粳4号原名连粳20-417, 属中熟中粳稻品种, 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连96-1 (镇稻88/中粳3114) /武育粳3号杂交, 于2003年育成。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2], 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704。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 2年平均产量8 445 kg/hm2, 较对照镇稻88减产0.9%, 2005年减产不显著, 2006年增产不显著;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010.5 kg/hm2, 较对照增产2.6%。
连粳4号有效穗数300万穗/hm2左右, 穗实粒数122粒左右, 结实率89%左右, 千粒重25 g左右;株高97 cm左右, 全生育期152 d左右, 较对照早熟2~3 d;株型较紧凑, 长势较旺, 穗型中等, 分蘖力中等, 叶色深绿, 群体整齐度好, 后期熟色较好, 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 感穗颈瘟, 高感纹枯病;条纹叶枯病2005—2006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0.0% (感病对照2年平均穴发病率87.6%) ;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5年检测, 整精米率67.1%, 垩白粒率20.0%, 垩白度3.2%, 胶稠度86.0mm, 直链淀粉含量18.2%, 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该品种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 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3]。
连粳4号是东海县机插水稻的主推品种之一,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其产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选择水稻田主要土种黄土进行大田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东海县石榴街道麻汪村进行, 供试土种为黄土, 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小麦。0~20 cm土壤化验结果为:有机质28.1 g/kg、碱解氮102.5 mg/kg、有效磷22.0 mg/kg、速效钾106.2 mg/kg, p H值6.6。供试作物为水稻, 品种为连粳4号。供试肥料:氮肥为46%尿素、磷肥为12%过磷酸钙、钾肥为60%氯化钾[4]。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分别为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5]。常规施肥处理施用量为纯N 375kg/hm2、P2O5112.5 kg/hm2、K2O 112.5 kg/hm2, 氮肥分4次施用, 基肥占48%、分蘖肥占12%、促花肥占28%、保花肥占12%[6], 磷肥、钾肥全部基施。前茬小麦机械收割时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秸秆还田量约7 500 kg/hm2, 不施有机肥和叶面肥。常规施肥无氮处理除不施氮肥外, 其他同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无磷处理除不施磷肥外, 其他同常规施肥处理[7,8,9,10]。常规施肥无钾处理除不施钾肥外, 其他同常规施肥处理。配方施肥:肥料施用量为纯N 300 kg/hm2、P2O572 kg/hm2、K2O108 kg/hm2, 氮肥分4次施用, 基肥占48%、分蘖肥占12%、促花肥占28%、保花肥占12%, 磷肥、钾肥全部基施。前茬小麦机械收割时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秸秆还田量约7 500 kg/hm2, 不施有机肥和叶面肥。配方施肥无氮处理除不施氮肥外, 其他同配方施肥处理[11,12,13,14,15]。配方施肥无磷处理除不施磷肥外, 其他同配方施肥处理。配方施肥无钾处理除不施钾肥外, 其他同配方施肥处理[16,17,18]。
每个试验小区面积40 m2 (5 m×8 m) , 小区采用顺序排列, 不设重复, 小区间筑埂用塑料薄膜包严隔离。除施肥外, 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相同[19,20]。
1.3 试验实施
2014年5月25日播种, 前茬小麦6月15日收割, 6月21日整地进行人工移栽, 行距25 cm, 穴距11.67 cm, 每穴栽3株种苗, 基本苗102.9万株/hm2。6月27日施分蘖肥和除草剂, 7月25日施促花肥, 8月5日施保花肥, 11月11日测产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 配方施肥有效穗数363.45万穗/hm2、穗总粒数131.60粒、穗实粒数123.00粒、结实率93.47%、千粒重24.58 g和理论产量10 988.33 kg/hm2;常规施肥有效穗数497.10万穗/hm2、穗总粒数148.00粒、穗实粒数109.90粒、结实率74.26%、千粒重23.31 g和理论产量12 734.5 kg/hm2。
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有效穗数减少133.65万穗/hm2、穗总粒数减少16.40粒、穗实粒数增加13.1粒、结实率增加19.2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1.27 g和理论产量减少1 746.22 kg/hm2。
由表2可知, 配方施肥实际产量10 087.5 kg/hm2, 常规施肥实际产量9 440.0 kg/hm2, 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实产增加647.5 kg/hm2, 增幅6.86%。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 常规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4.62%、26.54%、19.82%。
由表4可知, 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8.91%、46.76%、30.11%。
根据以上结果计算, 用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减去常规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得配方施肥提高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百分点。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4.29、20.22、10.29个百分点。
3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