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共4篇)
Beat 篇1
1. 语义韵的定义
语料库研究表明, 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一定的语义趋向:一定的词项会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 与之构成搭配。由于这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词项与关键词项在文本中习惯性地、反复性地共现, 关键词项就被“传染”上了有关的语义特点, 整个语境内就弥漫着一种特殊的语义氛围。这就是语义韵 (semantic prosody) (Louw 1993:156-159) 。词语搭配所形成的语义韵基本可分为三种, 即:积极语义韵 (positive prosody) 、中性语义韵 (neutral prosody) 、和消极语义韵 (negative prosody) (Stubbs 1996:176) 。
2. 语义韵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COCA语料库, 此语料库拥有四亿五千万的超大语料, 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观的搜集数据, 进行研究。
首先, 笔者将beat的词性定为动词, 进行检索。beat作为动词在COCA语料库中共出现27904次, 此次研究选随机选取200条索引行。经过分析, 在这200个索引行中, beat作为击败, 战胜意义解释的索引行共有94个, 占到总索引行数的47%, 作为打, 击意义和搅拌解释分别占到19%和22%, 因此笔者此次的研究是针对beat一词作为击败, 战胜时的语义韵变化情况。
2.1具体研究步骤
选取节点词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节点词为beat, 笔者分别要研究beat作为动词和名词时的语义韵变化情况。
首先将beat的词性定为动词。选择在beat的搭配词为副词, 并且MI score大于等于2, 跨距在节点词左、右2个词的范围内来提取搭配词。符合条件的搭配词共有19个。经过分析, 能够和beat作为战胜、击败搭配的副词共有8个, Easily, handily, finally, narrowly, routinely, barely, nearly, actually。beat的积极搭配有2个, 即easily, handily。其他搭配中, beat均呈现中性语义韵。
beat作为动词时的使用情况如下:
Beat译为击败、战胜时, 它的主要类链接是ADV+V;V+N。和beat搭配的副词大多数表示时间和程度, 大部分都是表示中性意义的词, 整个语境呈现一种中性的, 有时带有积极的语义特点。
接下来检索beat和名词搭配。在符合条件的100个检索行里, 其中有51个beat在语境中译为战胜, 击败, 占总索引行的51%。
和beat进行搭配的名词有两类, 一类是组织, 团队, 主要是球队还有政党, 用在描述球队比赛结果和党派间的竞选结果中。另一类搭配词是普通名词。这些普通名词一部分表示疾病, 并且通常是比较严重的疾病, 比如beat the (breast) cancer。另外, 和beat搭配的名词还有诸如rap, inflation, traffic, devil, addiction, 等, 这说明beat后面大部分名词都是具有消极意义的名词。其余同beat搭配的普通名词, 通常是能够和beat构成固定搭配的名词, 如:beat the pants off, beat the market, beat the rap等。
下面笔者将研究beat作为名词时的使用情况
笔者选取100个索引行作为抽样进行分析发现beat作为击败、战胜理解的索引行共有8个, 所占比例非常小。通过语境分析, beat此处呈现中性语义韵。
尽管形容词和动词、介词作为名词的主要搭配词, 在此次研究中却鲜少和beat搭配。
将beat的搭配词设为动词, 研究结果显示, 动词出现在beat左边时, 共有22个搭配词符合条件, 分别是got, getting, gets, skipped, skips, skipping, skip, missing, waits, misses, miss, missed, waited, walking, walk, paused, covering, takes, keeping, count, beat, hear。通过分析可得, 出现在这个位置上的词, 除了skipped beat中beat表示心跳, walking和walk中beat表示某一管区, 其余词表示击、打。
通过检索beat和介词搭配的情况, 笔者没有发现符合条件的搭配词。
综上所述, beat作为名词使用时, 译作击败, 战胜的情况非常少。笔者发现作为名词时, 且译作战胜、击败时, beat所处的语境还是和比赛相关的语境, 并且整个语境并未呈现一种积极或者消极的氛围, 因此beat作为名词时, 仍然具有错综语义韵。
3. 总结
本研究借助COCA语料库, 研究了beat在词性改变的情况下语义韵的变化情况。通过研究发现, 当确定beat的词义后, 无论beat是作为名词还是动词出现, 它所存在的语境是类似的。虽然beat译为战胜, 击败时, 有了明确的词义限制, 检索出的动词的索引行也明显的高于名词, 并且作为动词的beat, 拥有众多副词和名词搭配词,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beat的语义韵, beat所体现的是一种中性的语义韵。当然这个结论只适用于beat这个词, 不能推而广之。本研究还不够完善, 无法通过beat这一个例子获知其他单词在词性改变后语义韵的变化情况, 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 能够发现在词性改变这一前提下, 更为普遍的单词、词组的语义韵变化规律。
摘要:本文以COCA语料库为基础, 研究beat在由动词变为名词后, 语义韵是否发生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当beat词性发生改变后, 它的语义韵产生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
关键词:语料库,语义韵,词性
参考文献
[1]John Sinclair.Corpus, Concordance, Collig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纪玉华, 吴建平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 2000 (3) .
[3]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4) .
[4]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Beat 篇2
反复捶打,直到面团略有弹性。
My wife tried to stop them and they beat her.
我妻子试图阻止他们,他们就猛打她。
He beat on the door with the flat of his hand.
他用手掌打门。
Nick Faldo was beaten by Peter Baker in a playoff.
尼克·福尔多在加时赛中被彼得·贝克击败。
There are no excuses. We were beaten fair and square.
没有什么借口,我们被正大光明地打败了。
She has beaten her opponent in all of their previous encounters.
Beat 篇3
关键词:Beat 语义结构 翻译模式 致使概念框架
一、引言
从翻译角度来说,翻译可视为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其中应兼顾多个要素,倡导和谐翻译理论(王寅,2005:15-16)。事实上,在翻译的道路上,尽管已有大量相关的文献及著作对各类翻译手法做了一系列的对比与研究,但却很少有对相关翻译技术做过详细论述的,凭借语感和经验的技巧并不能在翻译中起到绝对作用,在翻译实践道路上也缺乏理论基础。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对翻译实践的研究迄今多侧重于潜在的表面认知研究范畴,对它的内在翻译模式认知研究展开探讨的尚属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出发,采用致使概念框架理论,借助从英国国家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语料库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获取的语料,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现代英语动词“beat”的语义结构及其常规汉语对应模式,旨在为英—汉翻译实践和检验词语翻译系统化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二、探讨词化模式与翻译模式
词化是指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语言的发展演变中其自身变成一个稳固词项的过程(王灿龙,2005:225)。词化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Saussure (Lindstr?m 2001:55-60),但至今,研究者对其本质缺乏统一的认识(王文斌、周慈波,2004:412-419)。纵观古今,人们对词化本质有着不一样的见解:词化即语言演变过程(Briton,2002:177-199);词化即常规的构词过程(Bauer,1983:48-61;蔡基刚,2005:35-40)。Leech(1975:188)指出,所谓词化,就是指将某些语义成分“包合”(package)在一起,使之能在句法上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使用,如人们选择“philatelist”一词,而不是“a person who collects stamps”。Hopper& Traugott(1993:223-224)认为, 词化是这样一个过程:语言材料演变为词项或者通过吸收语言材料形成词项。
王寅提出了一种翻译的认知观,即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含古代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王寅,2005:17-18)。汉语和英语在词化模式上的异同影响它们之间的翻译模式,一方面,两者共同的词化模式为对等翻译提供潜在的可能;另一方面, 它们的词化模式个性特征使翻译中出现增删、调整、变通等技术处理,以求对等(罗思明,2008:38-39)。词化模式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动作+路径”(jump,spin,hang)、“动作+方式”(fly,flutter)、“动作+结果”(hit,kill,thrash)等。其中每一种词化模式都需基于语义对等的基础上,方可成立。除了词化模式,非词化模式也是其他词常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即为分析式(许余龙,2002:127),如动结式(打破,战胜),或动宾式(使……失败,给……打气)等。所以,在表达同一语义时,翻译模式易受英、汉语的词化模式差异的左右。
三、“Beat”的语义结构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对“beat”的解释是,“sb.to defeat sb.in a game or competition”),其词化语义结构是:【X CAUSE Y TO(BECOME)LOSE IN】。它可由两个次事件构成:致使行为事件和结果状态事件(Hovav & Levin,1998)。我们认为,这种描述比较抽象化,并不能具体反映出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对“beat”的语义结构加以补充与完整。致使行为事件即为致使结构,其语义结构可为双重语义结构,由致使行为事件和结果状态事件两个语义结构构成。其中,致使语义结构与结果事件语义结构两者相辅相成,致使语义结构蕴含结果事件语义结构,而结果事件语义结构又蕴含了致使语义结构。例如,在“Ben caused me to lose in competition.”(本使我在竞赛中失败。)这一句子中,结果状态事件显然是“我失败”,而成因的表达形式已缩略,因此并未明确指出“本”的哪一个具体行为“使我失败”。综上所述,我们可将致使归纳为:致使者(致事)作用于被致使者(使事),导致某一结果(金奉民,2011:44)。所以,构成致使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必有成分:(1)致事:引发结果事件的事务(人、事件、物体、抽象事物等);(2)使事:结果事件的主事;(3)结果:结果行为或状态等。因此,我们认为,构成“beat”的语义结构存在因果联系,即两个次事件之间是因果关联。“beat”词化的事件结构是:“致使行为事件”+“失败结果状态事件”,大致如下图所示(箭头表因果事件关联):
图1:“Beat”的语义结构
四、“Beat”的常规汉语对应模式
“beat”的词化语义结构显示,“beat”的主要语义是“X导致Y失败”。在无语境条件下,“beat”翻译成汉语可以是语义同等空泛的“使……失败”“战胜(对手、敌手、敌人等)”“(在比赛、竞赛、赛跑中)击败,打败,压倒”等。但在具体语境中,由于英、汉语的词化差异,使得处于“beat”语义结构中“致使行为事件”的语义成分(导致/使失败之行为的状态、目的、方式、原因、结果)或在词化模式下与汉语对应词的语义结构成为其内在语义成分,或也可借用句法手段加以表达(如动结式:战胜;动宾式:致使……失败),从而使得“beat”的汉语译文呈现出多种模式,以下为举例分析。
(一)词化式
该模式中,汉语对应覆盖“beat”的全部语义“X导致Y失败”,采用“结果”词化模式,如“胜、赢”,达成两者在音节、形态、语义、句法上的多重一一对应:
(1)a.I want to beat you in swimming.
b.在游泳方面我想要胜你一筹。
(2)a.I beat him at the tennis.
b.我打网球赢了他。
(二)使成式
在该模式中,汉语对应成分为全面覆盖“beat”的“X 导致Y失败”语义,采用使成式的分析模式:使……失败,使……胜利。语料库显示,“beat”多采用“打”,但整体在非词化形式下采用“使……失败/胜利”。
(3)a.I finally beat her in that match.
b.我在那场比赛中最后打败了她。
(4)a.Had it not been for the PLA,we wouldn't have been able to beat the flood.
b.要不是人民解放军,我们是无法战胜洪水的。
(三)动结式
该模式中,汉语对应成分为覆盖“beat”的全部语义“X导致Y失败”采用“动结”模式。例如“倒、败、破”都为其行为动作发出后形成的一种即时结果。其形式多为分析式,(多为动结式,第一个动词表示为达到某种状态而发出的行为,第二个动词表示该行为引发的失败结果,常可译为“打倒、打破”):
(5)a.Are you beaten by a problem like that?
b.难道那样一个问题就把你打倒了吗?
(6)a.He beat all competition in the elections.
b.他在一系列竞选活动中击败了所有竞争者。
(四)得字式
该模式中,“beat”的汉语对应成分将“beat”的全部语义“X导致Y失败”纳入其语义结构,采用“得字”模式,深入其语义结构,从而保留其结果意义。例如,“被揍得/打得”都为其发出的行为动作,以得字式的方式表达另一种意义(通常其汉语对应形式为“被……敲得/打得”):
(7)a.The drum was beaten noisily by the naughty children.
b.这只鼓被顽皮的孩子们敲的很吵。
(8)a.The aggressors were badly beaten.
b.侵略者被打得焦头烂额。
五、结语
本文采用致使概念框架理论与个案分析的方法,借助相关语料,对现代英语动词“beat”的语义结构及汉语对应模式进行认知分析与研究,语义是翻译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不同语言在具体环境中的现实意义是大为不同的,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技术处理,从而达到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保真度。在“beat”的四种常规汉语对应模式中,每一模式都是由致使行为事件及结果状态事件两个次事件组成,其语义结构包含“致使”和“失败”。研究结果表明,对源语和目的语中动词的不同词汇模式及其事件框架中相关要素“致使行为”“结果状态”的处理,奠定了其翻译模式,通过该种方式的研究,可提高英汉语言学习者在翻译实践道路中的能力,而该词的语义认知力度也可望擢升。
参考文献:
[1]Bauer,A.English Word-form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48-61.
[2]Briton,L.From matrix clause to pragmatic marker:The
History of Look-form[J].Journal of Historical Pragmatics,2002,(2):177-199.
[3]Havov,M & B.Levin.Building verb meaning[A].in M.utt &
W.Geuder(ed).The Projection of Arguments[C].Standfort: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98.
[4]Hopper,P.J.& E.C.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5]Leech,G.Semantics[M].London:Penguin Books,1975.
[6]Lindstr?m,T.Lexicalised Grammaticalization[A].In
G.Habler &G.Volkmann(eds.)History of Linguistics in Texts and Concepts(Vol.II)[C].Sheffield:Sheffield University Press,2001:55-60.
[7]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http://ccl.pku.edu.
cn/corpus.asp
[8]蔡基刚.英汉词化对比与综合表达[J].山东外语教学,2005,
(5).
[9]金奉民.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J].汉语学习,2011,(5).
[10]陆谷孙(主编).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9.
[11]罗思明.Kill的语义结构与汉语对应模式认知研究[J].外语教
学,2008,(3).
[12]王灿龙.词化二例——兼谈词化与语法化的关系[J].当代语言
学,2005,(3).
[13]王文斌,周慈波.英汉“看”类动词的语义及词化对比分析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14]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
[15]许余龙.对比语言学[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Beat 篇4
Known as the "immortality" Dendrobium candidum orchid, ancient cyathea species with unique flower shape and splendid color......
These amazing and rare species are very rare, if they disappear from our world, how can we get them bac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ethnic and folk medicinal plants which are used for a long time reach more than 12,000 kinds. Ornamental flowers originate in China exceeds 2000 kinds,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wild vegetables and wild fruits resources.
Undoubtedly,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dependent most on biodiversity resources in the world. Today,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a great effort to build up their own germplasm bank. If we do not own germplasm conservation, once certain species disappear in our country, we have to spend huge amounts of money to buy from foreign germplasm bank the resources originally belonged to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onserve the rich biological germplasm resources effectively in a long-term way and make sustainable use of them. Let us explore the largest wildlife germplasm bank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Germplasm master.
【Beat】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