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作(精选3篇)
教、学、作 篇1
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一提起作文,教师头疼,学生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1.走向生活,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展开细致的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 这样能使学生在观察中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激发表达的欲望。
2.写观察日记,注重素材的积累。写观察日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小学 生热情敏感,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 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但是,只观察不记录,那些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物和生动感人的场面,很快就会忘记,即便日后能想起来,也只剩下零散的片段。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指导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使生活中的人和物都烂熟于心,写作文时有声有色。
3.提高阅读量,重视阅读的积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形成质的提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捷径,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知识积累比较单薄,就很难激发其写作兴趣,没有大量的语言和知识的积累, 学生是很难写好作文的。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教师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学生, 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和古诗词, 要求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并熟读成诵,以备在今后的习作中有话可说。当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有益的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写作时遇到的障碍也会大大地减少,其作文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
二、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技巧通“法”。我们通常讲“说法”、“做法”、“活法”等,里面说的就是技艺和技巧的问题,只有掌握了“法”,我们才算掌握了尺度。技巧是开启思维之门、智慧之门的钥匙,人们在作文的迷宫中穿行,会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彻悟到博大的精神,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1.人中有事,事中有人。初学作文的人 ,除了要掌握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外, 还要知道无论是记人或是记事,都要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都要遵循“人中有事,事中有人”这条准则。“人中有事”说具体点就是在记人的文章中, 必须有与这个人相关的事作为陪衬,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事中有人”就是在叙述事情时,要有人物的活动。如,《飞夺泸定桥》是一篇经典的记事文章,作者围绕“抢”时间、“夺”天险这两件事,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强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所以“人”与“事”相互依托,建树其一个共同的构架。如果我们一味地渲染某一件事,这种写法就显得单薄。
2.宽题窄做,窄题宽做。“宽题窄做,窄题宽做”这一主张,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就是“以大见小,以小见大”。这一尺度的把握是选择材料的前提,题目太大,在行文中无从下手,会导致文章内容漫无边际,无法准确地表达中心。如,作文《我爱祖国》这个题目的范围很宽,我们从历史的视野和祖国的变化来反应这一主题就容易多了。从“窄题宽做”这一类题材来看,以小学课文《书的故事》为例,它描述的画面很小,只是通过一位文学青年买书,鲁迅先生赠书这件小事,反映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学青年对知识的热爱。虽然这类题材的内容很窄,但意义深刻。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作文是我们真实生活的记录, 是真情实感的释放,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方法就是写好作文的技能。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 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 怎么写,怎样写好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由主动学写逐步转变为乐写。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察,兴趣,日记,方法
教、学、作 篇2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质本来是相同的,但是要真正学会做人,还需要有人做你的向导。教我学做人的人和物数以千计,然而,最使我信任和和依赖的却是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结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确实,我也有同感。
一次,我读了这样一篇文章——《好孩子》,文中写了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后主动写信向姑妈认错,从中,我体会到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感受到我们做人要做个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人。
又一次,我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辨日》,文章通过两个小孩向孔子提出一个问题把孔子难倒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让我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正含义,教我学习是不能满足的。
还有一次,我在阅读课文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难忘的一课》,文中通过作者亲眼目睹台湾同胞学汉语的一堂课,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思想,从而让我明白:做人要做一个爱国之人,要学好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化,将来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支 教 工 作总结 篇3
在北格一中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事们的无私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一年的支教工作。回顾一年来的支教工作,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现将一年来支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服从领导安排,支教工作认真负责
2011年,我被通知去北格一中支教,深深认识到此次支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毫不犹豫地服从了领导的安排,满怀信心地走上了支教岗位。在北格一中,我时刻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按时优质完成教学任务。
二、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在支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根据学生普遍乖巧有余而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所支教的学生语文成绩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并理解消化当天的内容。课外,我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很快便与学生、家长、校领导和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我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三、坚持学习,提高素质
理论素养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加强理论学习是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虽然支教生活非常辛劳,但我仍然按照计划坚持每天都不间断学习。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时才深深体悟到,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心浮气躁,要摆正心态,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才能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项工作。此外,我还积极认真地去听取其他老师的课,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他们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与他们一起研讨新的课改模式,一起进行新课改方案的实验与实施。
【教、学、作】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