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氰酸钠

2024-10-20

硫氰酸钠(精选11篇)

硫氰酸钠 篇1

为了提升腈纶生产的质量, 离不开对硫氰酸钠溶液杂质来源的分析。纺丝过程与聚合反应造成溶液杂质, 纺丝与聚合过程形成一些不完全氧化的分解物与部分低聚物, 原料也会带入杂质, 这些杂质融入溶液中, 会影响溶液的粘度、纤维的可染性, 造成喷板堵塞, 降低产品质量。

1 硫氰酸钠溶液膜净化工艺的特点

由于膜分离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因此, 为充分发挥膜分离技术的效能, 需在应用纳滤技术时考虑膜污染的影响, 定期对膜组件进行化学清洗, 对部件进行清洁处理。常见的控制膜污染的方式有以下几类, 一是进行化学清洗, 其次是改变操作方式或改性膜表面, 生产单位要依据自身的实际, 采用合适的方式控制膜污染。劣化与膜污染造成膜组件性能的改变, 伴随着膜通透量的降低, 未透过膜的回流液不断循环, 加重溶液中杂质溶度, 加水稀释、再次分离, 能提升分离的效率, 提高杂质与溶液的分离效果。净化装置需具备较强的独立性, 装置物料保持平衡, 不与外界杂质交互, 提升净化效率。

2 硫氰酸钠溶液膜处理技术

2.1 纳滤工艺原理及膜进料液的选用

不同于传统的过滤技术, 纳滤采用错流过滤, 需过滤的物质平行通过膜, 由于泵对料液进行加压, 料液以一定的流速流过膜, 部分分子由于大于膜截留分子量而流回料罐, 回流罐内存储回流液, 而透过的流液形成透过液。外加的推动力与膜的阻力决定了膜通量, 纳滤技术具有较大的膜通量, 从而有效降低过滤成本。合适的纳滤膜进料液的选用, 能提升纳滤的品质, 进料液的粘度要尽可能小, 小粘度的进料液能降低阻力, 创造较大的流通量, 从而增加处理的经济性。由于两者的根本原理并无区别, 以下仅重点以一步法纺丝的13%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处理作为介绍对象。

我部对13%浓度硫氰酸钠溶液的处理环境为:进料流量:19-30M3/hr;处理温度2535℃;循环流量:110-120 M3/h r;压力:1.98MPa。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我部每一条膜处理线每天处理150立方的污水, 长期运行表明以下几点问题:

(1) 伴随着温度的增高, 循环流量增大, 而残留的硫氰酸钠含量则越大, 而且由于会受到气候环境的一定影响, 比如夏日, 处理温度一般都会达到35℃左右, 则残留的硫氰酸钠含量会达到10000ppm, 而处理温度在30℃左右时则残留硫氰酸钠含量会被控制在7000-8000ppm。

(2) 13%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与16%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相比, 在相同处理环境下, 去除率基本相同。国内有相关资料表明, 甚至46%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的除杂率也与低浓度溶液的除杂率相当 (详见参考文献3) 。所以我部13%的硫氰酸钠溶液循环流量控制在110-120 M3/hr时, 同样压力和温度条件下, 16%的硫氰酸钠溶液循环流量则只有56M3/hr。我部最初实验阶段, 采用52%及58%的高浓度硫氰酸钠溶液作为除杂对象时变发现由于高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质量分数较高, 粘度太大, 致使膜通量过小, 衰减太快, 并不能完成常规的处理要求。而且在处理过程中间, 由于循环处理槽中的杂质以及硫氰酸钠质量分数的升高, 循环量会由120M3/hr逐步下降至110M3/hr, 甚至更低, 此时为保证除杂率, 需要人工现场对循环量进行调节。

(3) 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 需要对膜堆进行清洗, 目前我们采用的清洗方法有:

(a) 常规清洗, 即在每天每线处理完150立方后对膜进行正冲清洗。主要目的是清除膜堆内部的硫氰酸钠残留, 使排放达到环境保护标准, 对膜的处理能力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恢复作用。

(b) 52%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清洗, 目的是为了溶解膜堆内部由于长期运行而堆积的一些低聚物以及其它一些杂质。长期工作表明, 当膜透出量 (处理量) 下降至19 M3h r时, 采用52%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对膜堆进行清洗能够有效地使处理量恢复到30M3hr, 甚至更高。

(c) 专用的清洗剂清洗, 此清洗需要专业的膜清洗企业对膜堆进行清洗, 相关试剂的配方也并不对外公开。

2.2 进料液的预处理与相应的控制技术

进料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颗粒、丝屑或者一些悬浮的物质, 对这些物质进行过滤等预处理, 能防止膜污染, 避免净化装置性能的恶化。预处理能率先去除进料液中的杂质, 提高处理效率。为了提高膜处理的除杂效率以及回收率。针对13%浓度的硫氰酸钠溶液, 我们在常规膜透析之后, 透过液还会经过加水透析, 经过加水透析后的硫氰酸钠溶液的浓度下降, 返回稀疏料液中进行蒸发浓缩处理, 能提高浓度, 降低杂质, 同时提升了进料液的温度, 满足装置需求。一级处理可处理难溶物、胶体和低聚物, 除杂率在20%左右, 经二级加水透析处理后, 总除杂率可在85%以上, 有机物去除率约为70%。对硫氰酸钠溶液进行膜处理, 需要掌握必要的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是在加工与过滤过程中对流量、温度、压力等多项因素进行控制, 从而解决出现的问题。

2.3 纳滤技术的良好处理效果

采用新型的净化处理技术, 目的是去除溶液中的不易挥发的杂质, 采用纳滤膜分离的办法提高硫氰酸钠溶液的浓度, 使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 更加清洁高效, 不断降低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纳滤技术对硫氰酸钠溶液进行处理, 主要针对16%及13%两种浓度的溶液,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纳滤技术的可行性也得到不断证实, 事实表明, 应用纳滤技术能大幅度提升溶液的净化程度, 实践表明, 采用新技术后, 溶液中的杂质含量不超过1%, 并且随着技术的改进, 杂质含量也越来越低。在采用膜处理技术之前, 我部化工车间主要采用凝胶处理以及萃取方式对含氰污水进行除杂处理。采用膜处理技术后, 萃取由于对环境影响太大被取消。这样一来, 我们得以节省了大量的酸、碱、醚等原料, 排放的残液对环境污染减少, 处理也更加简单, 而且膜处理的除杂率也保持在一个可以被接受的水平上。

3 结语

采用纳滤这种新型的方式对硫氰酸钠溶液进行净化处理, 处理效果显著, 具有经济、科学、长效的特点, 能快速去除溶液杂质, 且清除效率较高, 希望技术在今后的应用中能不断得到改进, 提升腈纶生产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先富.溶剂回收结晶沉降效果的控制[J].现代化工, 2009, (8) :49-51[1]姚先富.溶剂回收结晶沉降效果的控制[J].现代化工, 2009, (8) :49-51

[3]高辉, 安兴才, 王应平.膜分离法净化硫氰酸钠[J].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0, (6) :472-473[3]高辉, 安兴才, 王应平.膜分离法净化硫氰酸钠[J].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0, (6) :472-473

硫氰酸钠 篇2

为了更好防止次氯酸钠中毒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危险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健康危害:次氯酸钠对皮肤黏膜有腐蚀作用,溶液的腐蚀性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相似。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次氯酸钠在胃中与胃酸接触后,即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大量吸收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2、中毒预防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事故应急处理

吸入:立即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有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在监护人的帮助下到公司医务室进行观察、治疗。情况严重时拨打公司医务室电话或“120”到现场施救。

眼:症状较轻时在监护人的帮助下到公司医务室使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有持续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皮肤:症状较轻时可自行彻底使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可去公司医务室或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污染的衣服要洗干净后再穿。

误服:可口服100~200ml的生蛋清、氢氧化铝凝胶或牛奶。但是出现中毒症状者应到医院就诊。

次氯酸钠所在的仓库或使用车间发生火灾:次氯酸钠不燃,但为氧化剂可助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应疏散火灾现场周围50米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自行灭火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亚硫酸钠还原法 篇3

关键词:亚硫酸钠;还原;测定;铁

在贸易和工业上,用作商品的铁矿石,其重要性仅次于原油而居于第二位,对于铁矿石的质量评价,一般取决于少数的几个分析样品[1]。因此,铁矿石中铁含量测定准确度具有很大的现实和经济意义。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有很多的测定方法,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方法中,一种是用H2S做还原剂,另一种室SnCl2做还原剂(其中氯化亚锡-氯化汞-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准确度最高,应用最广泛),但这两种方法所用的试剂均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许多国家已日趋淘汰,因此,无污染法测定铁的含量作为一个热门课题被推到了日程上。

为了减少汞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研究无汞测铁的方法较多,主要是对还原剂的改进,即用其他不需用HgCl2除去的还原剂代替SnCl2,从而达到不引入剧毒HgCl2的目的。如改用不同还原剂铝、锌[2]等。

本文采用亚硫酸钠作还原剂,此法方便、快速,同时又可避免使用汞盐,还原能力可满足测定要求,过量的SO32-在酸性条件下能加热除去,用重铬酸钾滴定结果可靠,我们用无汞测铁的方案来改进重铬酸钾法,就是使用不同的还原剂亚硫酸钠,避免使用有害的汞盐且重铬酸钾属于直接配置法相对稳定,有明显的优越之处。用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测铁该法快速,简便,精密度较好。

(1)铁矿石溶解:Fe2O3+6H*+8Cl-=2FeCl-+3H2O

(2)用于还原Fe3+的预还原剂Na2SO4:

SO32-+2Fe3++H2O=2Fe2++2H++SO42-,煮沸10min除去过量的SO32-。

(3)滴定: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重铬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并保持30S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Fe3++ SO32-→Fe2++SO42-

一﹑实验部分

(一)主要试剂

的配制:精准称取已在150~180度烘干2小时,放在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的K2Cr2O7 9.8060g于100mL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20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

Fe2O3标准溶液﹙0.0501mol/L﹚的配制:铁含量为69.94%,精确称取8.000g的Fe2O3样品与500mL的烧杯中,加300mL的浓盐酸,加热到溶解完全后,取下冷却,保持酸度过量,移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0.2%)的配制:准确称取二苯胺磺酸钠样品0.2000g于50mL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到100mL的试剂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

硫磷混酸H2SO4:H3PO4:H2O=1:1:7溶液的配制:用100mL的量杯量取50mL的硫酸倒入200mL的烧杯中,再量取50mL的磷酸沿杯壁倒入硫酸中,用玻璃棒搅拌,待溶液冷却后,把溶液倒入到呈有350mL的水溶剂瓶中,摇匀。

10%亚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亚硫酸钠样品10.0000g于100mL的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到100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混匀。﹙临时制备﹚

5%氯化亚锡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5.0000g的氯化亚锡样品于100mL的烧杯中,加20mL的浓盐酸,加热到溶液透明,取下冷却,如果酸度不够,要适当加点酸保持酸度过量,移入到1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再加几颗锡粒,以免被空气氧化。

(二)实验方法

准确称取0.2000g左右处理好的铁矿石试样,置于2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后,加10mL浓盐酸,并滴加10滴SnCl2溶液助溶,盖上表面皿,在通风橱中小火加热(控制温度在65~70℃范围内)至试样分解完全。(试液清亮,剩余残渣变为白色(SiO2),用少量水冲洗表面皿和杯壁,加热至小气泡出现,在不断摇动下加入10%的亚硫酸钠溶液10ml,静置3min,再继续加热煮沸10min,取下冷却,将溶液稀释至150ml,加硫磷混液15ml,二苯胺磺酸钠4~5滴,用重铬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并保持30s不变色即为终点。

(三)有关计算

铁矿石中含铁量的计算W(Fe)=6CV×10-3×55.85/m

式中:C-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滴定时消耗K2Cr2O7的体积,ml;55.85-铁的摩尔质量,g/mol;m-试样的质量,g。

二﹑结果与讨论

(一)溶样时间

溶样时间对铁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固定还原酸度为4.0mol/L。还原温度为65℃。研究铁矿石式样的溶解与溶样的时间关系。结果表明,溶样时间为25min时,铁样溶解最好。时间短分解不完全,太长则铁组分随HCL挥发,均铁含量偏低,故选25min为最佳溶样时间。

(二)溶样温度

溶样温度也对铁含量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溶样温度低于60℃时,溶样缓慢,高于75℃时,盐酸挥发太快,带出少量铁而造成最终测定结果偏低。实验表明,温度控制在65℃左右范效果最佳。

(三)酸度影响

采用还原时,溶液酸度很难控制,在测铁溶液中,硫酸混酸主要是起缓中作用,使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产生明显滴定突跃。实验表明,加入15ml硫磷混酸,在此酸度下测得值与有汞法最接近,故此时为最佳酸度。

(四)干扰离子的影响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铁的测定,在允许±5%的误差范围内可允许的共存离子有:5g的K+、Na+、NH4+、Mg2+、Ca2+。

(五)除去过量的SO32-

根据亚硫酸钠在热的酸溶液中不稳定的性质,可将溶液加热煮沸10min除掉过量的SO32-。实验表明,当煮沸10min后,测定结果稳定。

(六)样品分析

按此实验方法,分别测定了铁标和铁矿石中全铁含量,并与标准法进行了对照,结果较满意(见表1、2)

用氯化亚锡还原法对5份铁矿试样(Fe2O3含铁量69.94%)进行分析,用重铬酸标准溶液)=0.1000mol/L进行标定,按照实验方法测得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测得铁含量的平均值为54.84%,相对误差为0.28%,相对标准偏差为0.27%。

用亚硫酸钠还原法对3份铁矿试样(Fe2O3含铁量69.94%)进行常量分析,用重铬酸标准溶液0.1000mol/L进行标定,按实验方法测得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测得铁含量平均为54.86%,相对误差为0.27%,相对标准偏差为0.36%,结果表明,用亚硫酸钠还原法测定铁的含量,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一致。但本法所加入的亚硫酸钠是无毒还原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这方面相比较,此方法优于氯化亚锡做还原剂的方法。

参考文献:

快速检测原料乳中硫氰酸钠掺假 篇4

原料乳中硫氰酸钠掺假问题的危害

硫氰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粉体,相对密度为1.7 g/cm3,可在287℃高温下转化为液体。硫氰酸钠易溶于乙醇、水等溶剂,其水溶液呈中性。硫氰酸钠遇到铁、硫酸、银盐后,会生成硫氰化铁、硫氰酸钠、硫氰化银。硫氰酸钠的化学结构较为稳定,但在遇到其他化学物质后,极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与三价铁盐相遇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氰根,会抑制人体细胞中的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

含硫氰酸钠的乳制品进入人体的肠道位置后,极易引发人体肠道功能紊乱,使人体出现恶心、呕吐、反胃等食物中毒迹象,随着中毒程度的加深,还会进一步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并对人体的肾脏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原料乳中添加少量的硫氰酸钠,可抑制原料乳中病菌细胞的繁殖,延长原料乳的保鲜期。硫氰酸钠加入原料乳后,原料乳中的过氧化物和硫氰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硫氰酸钠,亚硫氰酸钠可抑制原料乳中细菌的活动,破坏细菌的氧化活动,使细菌因酶失活而失去繁殖能力,保持原料乳的新鲜。在牛奶中添加适量的硫氰酸钠使牛奶保鲜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虽然硫氰酸钠的价格较低,但一些不法商家为追求经济利益,在原料乳中加入硫氰酸钠时,使用其他化学物质代替,致使原料乳中细菌较多,不合格的原料乳在进入加工体系中后,破坏乳制品的品质。

快速检测原料乳中的硫氰酸钠掺假技术

常规检测方法确定样本成分

在乳品的检测中,通过常规检测方式,检测出乳品标本中的有害成分。如对原料乳中的硫氰酸钠的检测,首先依据硫氰酸钠和三价铁离子发生作用后会生成波长在460 nm附近的血红化合物的原理,对硫氰酸钠进行常规成分进行检测,根据计算可得到常规数据,原料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为3g/100 m L,脂肪值为3 g/100 m L,固体值为11.5 g/100 m L,非脂乳固体含量8.5 g/100 m L,乳糖值为3.3 g/100m L。利用乳成分分析仪器可以检测原料乳的成分是否和常规值相符,在使用前将乳成分分析仪归零,依次检测出蛋白质、脂肪、固体值、非乳脂固体和乳糖等值,然后依次对这些值进行对比分析。将硫氰酸钠样品加入原料乳中进行测定,在其充分溶解后,使用乳成分分析仪器进行扫描,为保证计算值的准确性,需使用多个硫氰酸钠样品,根据扫描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利用乳成分分析仪将计算出的乳成分的最终检测结果分解成主要数据,如果主要数据值没有超过T值,则为正常,如果超过了T值,则可以判断原料乳中的硫氰酸钠成分有掺假,需要再次检验以判断其成分。

原料乳中非乳脂固体的测定值

参照国家相应的质量标准,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标本中脂肪、蛋白质、非脂总固体等各成分的含量,将所数据输入到分析仪器中,进行数检测。通过检测得到每个样品主成分得分值距归类样本中心的距离(QA值),定性判断原料乳掺假物的存在。QA值越大,说明该样品偏离样本中心越远。通过收集一些奶站原料乳样品,按已建立好的硫氰酸钠掺伪模块进行检测,利用离子色谱对检测出的异常乳进行验证检测,以确定硫氰酸钠掺伪模块的准确度,测定数据结果见表1,表2。

乳成分分析仪器检测技术原理

利用乳成分分析仪器对原料乳的据的分析,以检测其是否存在超标情况。根据分析仪器的分析结果,建立起标准的原料乳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可直观地观测到每个非乳脂固体的测定值。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要对标本进行检测一次,复查一次的方案。为了防止人为掺假情况的发生,还要从样本中选择一个样本,标记为A,然后和其他样本混在一起。每次从样本中抽出50 m L,再加入0.5 mg的硫氰酸钠,在其充分溶解后,计算数值是否正常,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建立起模型中的数据库,并向数据库中输入检测结果数据。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进行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利用分析仪设置硫氰酸钠的检测值,并赋予这个值一定的范围。当检测值达到这个范围内后,分析仪就会发出警报,从而检测出硫氰酸钠的存在。

结语

随着原料乳中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出原料乳的硫氰酸钠成分含量,判断原料乳中是否含有有害成分,有助于规范奶制品市场,保护我国原料乳市场的安全,提升我国奶制品的质量。

产品涉酸钠超标 辉山乳业喊冤 篇5

辉山乳业副总裁徐广义表示,从2013年开始,辉山乳业就对硫氰酸钠指标进行批批检测,同时进行第三方外检,所有检测数据显示产品合格。由于质疑河北食药监局存在违规操作,9月28日辉山乳业在京召开媒体发布会。同日,辉山厂区数万名员工聚集举条幅声讨河北食药监局。

9月30日,辉山乳业称,经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和河北食药监局以及第三方机构检测,此前被称“硫氰酸钠超出最高限定值”的产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公司股份申请当日恢复买卖。虽然辉山讨回了公道,但是这一事件究竟对企业带来怎样的损失,仍是个未知数。

自检和复检报告未公布

9 月18 日,辉山乳业经销商接到超市通知,河北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对辽宁辉山乳业集团“辉山”牌高钙牛奶全部下架停售的通知》,通知中称“2015 年7 月10 日辉山牌高钙牛奶检出含有非食用物质(硫氰酸钠)”。

然而此结果遭到辉山集团的质疑。9月28日,辉山乳业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认为河北食药监局存在检测程序违规、检测结果不实等问题,对河北食药监局的检测结果,辉山表示无法认可。

9月28日,辉山乳业召开紧急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辉山出具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产品均为合格。而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的最新调查显示,硫氰酸钠的含量在国家规定的参考值以下,全部合格。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些检测报告所涉及的辉山乳业送检批次产品,并非此前河北食药监局检测出“涉毒”的批次产品。对此,徐广义表示,由于此前河北食药监局检测批次已经过期,所以没有办法对同批次产品进行检测。据了解,河北食药监局检测批次是7月10日出产的辉山高钙牛奶(240ml)利乐枕装产品(保质期45天,即8月25日到期)。

对过期的同批次产品检测,硫氰酸钠含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徐广义以“这是个专业的技术问题”为由拒绝回答,并称由专家回答。

按照辉山说法,无法对已过期的同一批次产品进行检测。但据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介绍,辉山乳业的原奶批批自检,且有自检报告“为证”。那么辉山能否公布针对河北食药监局检测的7月10日生产的高钙奶原奶的自检报告,辉山乳业现场没有公布这一对自身有利的证据。

9月30日,辉山乳业发布公告称,该批次产品由集团锦州工厂生产,所用原料奶来自于锦州地区,集团并未发现入厂原料含有硫氰酸钠,入厂安排符合相关规定,原材料无带入可能。

有关专家向记者透露,一般抽检的产品都留有复检样品,是否对复检样品进入检测,不管是河北食药监局还是辉山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监管程序遭质疑

在此次发布会上,徐广义表示,从2013年开始,辉山集团就对硫氰酸钠指标进行批批检测,同时进行第三方外检。截止到目前,所有检测数据显示产品合格。辉山乳业绝对不会,也毫无必要添加硫氰酸钠。

徐广义也对河北食药监局的执法和检测结果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河北食药监局存在检测程序违规、检测结果不实、判断结论不当、信息发布违法四大问题。

以检测结果不实为例,通过辉山核查,河北食药监局委托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了此次检测工作。但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证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信息显示,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虽然具备检测资质,但其检测范围并不包含硫氰酸钠检测项目,其所出具的报告不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9月28日,徐广义表示,在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河北食药监局甚至未能按规定通知企业、向企业进行质询,并给企业预留申诉和复检的时间,导致辉山乳业对于出现的异常结果无法申请复检。辉山乳业已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积极沟通、申诉。

同日,一则《辉山员工自发聚集抗议“产品被下架”,为清白不惜万人跨省请愿》的文章在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名为“我是条鱼”发布,该公众账号注册地为“辽宁”。其内容显示,大批员工9月28日下午自发聚集在厂区内,手举“坚决要求河北食药监局公开道歉”“彻查真相还我清白”“辉山乳品品质不容非法诋毁中伤”等条幅提出强烈抗议。

该文章内容还显示,河北食药监局此举不仅严重损害了辉山乳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更是恶意误导消费大众。如继续无视事实拒不道歉拒不改正,给不出合理的解释,将会考虑进一步举行“保卫辉山”的万人跨省请愿,声援公司的合法维权活动。

未否认检测结果

然而仅一天的时间,河北食药监局再发文,虽然没有道歉,但表示撤销安全警示。河北食药监局称,在近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发现,有一批次标称辽宁辉山乳业生产的高钙牛奶中硫氰酸钠检测值为15.2mg/kg,高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考值(≤10mg/kg)较多。

鉴于原卫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明确规定,硫氰酸钠严禁用于乳及乳制品中。经组织专家初步研判,认为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到公众对乳品安全非常关心,从防范风险和维护公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河北食药监局9月24日发布了一期食品销售安全警示。

警示发布后,根据消费者的反映,河北食药监局又对市场销售的标称辉山乳业集团生产的其他7批次液态乳产品进行了应急抽样检验,7批次产品检验结果在2.7~4.2mg/kg之间。鉴于牛乳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硫氰酸钠本底值,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生乳中允许添加硫氰酸钠的限量值为14mg/kg,结合应急抽样检验结果,经再次组织专家研判,认为此前发布的15.2mg/kg检出值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低。考虑上述因素,河北食药监局决定撤销9月24日发布的该期食品销售安全警示。

记者注意到,虽然河北食药监局撤销了安全警示,但并未否认此前检测的结果,仍然是15.2mg/kg。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辉山召开发布会的当天,河北食药监局官方网站发布针对辉山乳业产品的检测通报称,就针对乳制品中硫氰酸钠风险问题,近日,河北食药监局对河北市场销售的标称辽宁辉山乳业(沈阳、锦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其他批次产品进行了应急检验,共抽样7批次。检验结果显示,本次抽取的7批次产品硫氰酸钠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考值。

9月29日晚间,在港上市的辉山乳业发出复牌公告称,集团在东北三省的液态奶销售额占液态奶总销售额的97.24%,河北省的液态奶销售额占比仅为1.18%,所涉产品销售额不到人民币 28万元。

不过业内专家表示,眼前的损失并不是真正的损失,“涉毒门”事件影响的是消费者的信心。虽然辉山乳业暂时讨回了公道,但其市场所受的冲击和影响,能否迅速恢复仍是个未知数。

硫氰酸钠 篇6

1 仪器与试药

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 BP-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 , 枸橼酸钠 (台山市新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0201) , 氯化钠 (中盐宏博集团云梦云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20105) 复方枸橼酸钠合剂 (由本院制剂室生产, 批号:20120513, 20120808, 20121126) 。

2 方法与结果

2.1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准备

取钠盐状态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10~15g, 置水中浸湿, 在80℃加热约1h, 连同水移入离子交换柱中, 自顶端加入2mol/盐酸溶液30~40ml, 开启活塞, 使加入的盐酸溶液保持每分钟10ml的流速流出, 再用60~70℃的热水保持每分钟20~30ml的流速冲洗至洗液不含氯化物为止。然后用氯化钠溶液 (1-20) 30ml流过树脂柱, 再用水冲洗, 如此反复用2mol/L盐酸溶液、氯化钠溶液 (1-20) 处理2~3次, 临用前再用2mol/L盐酸溶液处理, 用新沸过的冷水约300~500ml冲洗至几乎不含氯化物, 并取最后的洗液100ml, 加酚酞指示液与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1滴, 如显粉红色, 即可供试验备用[1]。

2.2 测定方法

2.2.1 氯化钠:

精密量取供试品10ml, 加水5ml, 铬酸钾指示液2滴, 用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滴定至溶液显砖红色即得。每1ml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5.845mg的Na Cl。

2.2.2 枸橼酸钠:

精密量取供试品10ml, 置已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 静置5min, 开启活塞, 用新沸水过的冷水冲洗, 流速每分钟3~5ml, 收集冲洗液约100ml (此时用另一锥形瓶收集洗液约50ml, 考察是否有剩余酸液洗出) ;加酚酞指示液2滴,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计算时从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毫升数中减去供试量中氯化钠所消耗的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的毫升数。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9.803mg的C6H5Na3O7·2H2O。

2.3 对照溶液的制备

2.3.1 枸橼酸钠对照品溶液:

取枸橼酸钠适量, 精密称定, 加水定容制成每1ml含1.42mg的枸橼酸钠对照品溶液。

2.3.2 氯化钠对照品溶液:

取氯化钠适量, 精密称定, 加水定容制成每1ml含4.25mg的氯化钠对照品溶液[2]。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及制备工艺, 精密配制供试品溶液。

2.5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及制备工艺, 制成不含枸橼酸钠和氯化钠的阴性样品溶液。

2.6 专属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样品溶液各10ml, 置已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 按“2.2”项下的测定方法测定, 阴性样品测定无干扰[3]。

2.7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分别精密吸取“2.3.1”、“2.3.2”项下的对照品溶液4.0、7.0、10.0、13.0、15.0ml, 置已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 按“2.2”项下的测定方法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枸橼酸钠在5.68~21.30mg范围内与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标准曲线方程为Y=0.6456X-0.3442, r=0.9996。

2.8 精密度试验

分6次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ml, 置已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 按“2.2”项下的测定方法测定枸橼酸钠的含量, RSD为0.86%。见表1。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已知含量供试品5ml (共9份) , 再按低、中、高浓度分别精密加入枸橼酸钠标准品储备液 (1.42mg/ml) 4.0、5.0、6.0ml (各3份) , 并按“2.2”项下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计算枸橼酸钠的含量和回收率,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3% (n=9) , RSD为0.96%。见表2。

2.1 0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复方枸橼酸钠合剂 (20120513, 20120808, 20121126) , 每批取3份, 精密吸取10ml, 置已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中, 按“2.2”项下的测定方法测定, 计算枸橼酸钠的含量。见表3。

3 讨论

采用离子交换法对制剂进行含量测定, 检测方法精密度好, 回收率高, 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适用于医院制剂分析。

摘要:目的 建立复方枸橼酸钠合剂中枸橼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法测定复方枸橼酸钠含剂中枸橼酸钠的含量。结果 枸橼酸钠在5.68~21.3mg (r=0.9996) 范围内与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 (RSD=0.86%, n=9) 。结论 离子交换法测定复方枸橼酸钠合剂中枸橼酸钠的含量简便、准确、结果可靠, 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复方枸橼酸钠合剂,枸橼酸钠,离子交换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制剂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国医院制剂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43-44.

硫氰酸钠 篇7

要做到对脱硫过程副反应的控制, 减少副盐生产量, 提高脱硫液使用效率, 就必须要对脱硫液中副盐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本文对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气体制造厂脱硫工序脱硫液中Na2S2O3、Na2SO3副盐含量进行研究, 并提出一种分析方法, 达到准确测定2种副盐含量的目的。

1 分析方法原理

将PDS脱硫液过滤除去悬浮的单质硫, 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酸锌溶液, 消除脱硫液中S2-的干扰影响, 脱硫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Na2S2O3、Na2SO3同浓盐酸反应, 生成的SO2使用碘标准溶液吸收, 过量的碘溶液使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液,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蓝色消失, 即为终点。生成的S过滤后称重。通过生成的SO2和S含量计算脱硫液中Na2S2O3、Na2SO3的含量。

2 分析试剂

工艺水:在25℃时电导率<1.0μs·cm-1, pH值6.0~7.2。吸收液:0.1mol·L-1碘标准溶液。10%乙酸锌溶液, 0.1mol·L-1Na2S2O3标准溶液, 36%浓盐酸, 10g·L-1淀粉指示液。

3 干扰因素分析

PDS脱硫液中悬浮的单质S对测定Na2S2O3含量有影响, 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需要提前过滤消除干扰。S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生成H2S, H2S会与Na2S2O3、Na2SO3产生的SO2反应生成单质S, 造成Na2S2O3测定含量偏高, Na2SO3含量偏低。脱硫液中Na2CO3和NaHCO3会消耗外加的盐酸, 导致Na2S2O3、Na2SO3同浓盐酸反应不完全, 造成测定结果偏小。其他物质对测试Na2S2O3、Na2SO3含量无明显影响。

4 测定过程及计算方法

4.1 测定过程

脱硫液中组分较复杂, 干扰物质对测定准确度有重要影响。舒红英[3]用醋酸对脱硫液进行酸化, 用甲醛除去亚硫酸钠的影响。陈连山[4]使用氢氧化锌溶液对脱硫废液中硫化物和砷化物进行分离。考虑到工厂生产需要对脱硫液中组分进行全面分析的实际, 本文采用乙酸锌溶液分离S2-, 酸化蒸馏脱硫液的方式, 测定Na2S2O3、Na2SO3这2种副盐含量, 减少除去干扰物的环节。

具体操作如下:过滤待测脱硫液, 除去硫单质, 取1mL过滤后的脱硫液于10m L玻璃瓶中, 滴加1.5mL乙酸锌溶液, 待沉淀完全后, 离心分离, 吸取上层清液加入250mL蒸馏瓶中, 生成的Zn S沉淀用工艺水洗涤2次后离心分离, 洗涤液也加入250mL蒸馏瓶, 蒸馏瓶中溶液用工艺水稀释。蒸馏瓶中滴加1mL 36%浓盐酸并加热。脱硫液中Na2S2O3、Na2SO3同浓盐酸反应生成SO2。加热蒸馏瓶并通入氮气气吹。使用25mL碘标准溶液吸收生成的SO2。待蒸馏液冷却后, 用烘干并精确称量的滤纸过滤反应生成的单质硫, 过滤后将滤纸放入烘箱烘干, 精确单质硫质量m。将25m L碘标准溶液吸收液加入250mL锥形瓶, 使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液, 用0.1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作为滴定指示剂,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达到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为V。

4.2 计算方法

反应方程式为:

计算式为:

Na2S2O3/g·L-1=158m×103/32

Na2SO3/g·L-1=126×0.1× (25-V/2) -126m×103/32

式中:m—过滤单质S质量, g;

V—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158—Na2S2O3的摩尔质量, g·mol-1;

126—Na2SO3的摩尔质量, g·mol-1。

5 分析结果

5.1 准确度

按气体制造厂提供的脱硫液组分, 准确配制Na2S2O3、Na2SO3浓度为 (20/100) g·L-1、 (40/200) g·L-1、 (60/300) g·L-1的脱硫液, 使用分析方法测定配制液中Na2S2O3、Na2SO3的含量, 计算回收率, 分析数据见表1。

5.2 精密度

5.2.1 重复性

取气体制造厂贫液样品, 分析Na2S2O3、Na2SO3含量, 通过计算偏差、相对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验证分析方法重复性, 所得分析数据见表2。

5.2.2 重现性

取气体制造厂贫液样品, 在相同分析条件下, 不同实验场所、不同操作人员分析Na2S2O3、Na2SO3含量, 验证分析方法重现性, 所得分析数据见表3。

6 结论

(1) 该分析方法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提出前处理手段, 减少了干扰物质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

(2) Na2S2O3、Na2SO3含量测定方法对脱硫液分析方法进行有效补充, 满足现阶段生产需要。

(3) 该分析方法对下一步研究脱硫液中副盐生成机理, 寻找减缓副盐生成速率等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观寿.减少湿式氧化脱硫副反应的方法探析[J].中氮肥, 2008 (6) :34-35.

[2]季广祥.湿式氧化法脱硫过程副反应的形成及其影响[J].煤化工, 2010 (4) :59-62.

[3]舒红英.脱硫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测定[J].江西冶金, 2002 (6) :38-39.

硫氰酸钠 篇8

1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LC-10AT高压泵, SIL-10A自动进样器, SPD-10A检测器, CTO-10A柱温箱。

1.2 试药

阿仑膦酸钠 (三水合物) 对照品 (批号:BFI9865) , 含量100.4%, 由韩国Yuyu Inc.公司提供;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片 (批号:05487、05601、05602) , 由韩国Yuyu Inc.公司提供;FMOC (氯甲酸芴甲酯, 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 试剂为上海Medpep Co.Ltd.产品, 纯度:99%;乙腈、甲醇为HPLC级;二氯甲烷、磷酸氢二钠、枸橼酸钠、硼酸、氢氧化钠为分析纯试剂;水为去离子水。

1.3 柱前衍生化条件和色谱条件

1.3.1 柱前衍生化条件: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5ml, 置50ml具塞离心管中, 加0.1mol/L硼酸钠缓冲溶液 (取硼酸6.2g溶于900ml水中, 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9.0, 再用水稀释至1 000ml) 5.0ml, 混匀, 再加入0.1%FMOC试液 (取氯甲酸芴甲酯100mg, 用乙腈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0ml, 涡流混合30s后室温放置25min。随后加入二氯甲烷25ml, 涡流混合30~60s, 放置5min, 离心, 取上清液进样。

1.3.2 色谱条件:

色谱柱:Hamilton PRP-1柱 (5μm, 4.1mm×15cm) 。流动相:乙腈-甲醇-0.05mol/L磷酸氢二钠和0.05mol/L枸橼酸钠混合液 (用磷酸调pH8.0) (20∶5∶75) 。柱温35℃, 流速每分钟1.0ml, 进样量50μl, 检测波长266nm。色谱图见图1。

2方法与结果

2.1 线性实验

精密称取阿仑膦酸钠 (三水合物) 对照品6.53mg (相当于阿仑膦酸5mg) , 置50ml量瓶中, 用0.1mol/L枸橼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储备溶液。精密量取储备溶液1、2、5、3、3ml分别置20、25、50、25、20ml量瓶中, 用0.1mol/L枸橼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线性试验用系列浓度溶液。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精密量取各溶液5ml, 按“1.3.1”项下方法, 自“置50ml具塞离心管中……”起进行柱前衍生, 取所得到的上清液50μl分别进样, 记录色谱图, 以峰面积 (Y) 对浓度 (X) 进行回归, 得回归方程为:Y=100 001.286 X-11 630.276, r=0.99998 (n=5) 。这表明阿仑膦酸钠 (以阿仑膦酸计) 在5~15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A、对照品溶液;B、供试品溶液

2.2 回收率实验

2.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阿仑膦酸钠 (三水合物) 对照品6.53mg (相当于阿仑膦酸5mg) , 置50ml量瓶中, 用0.1mol/L枸橼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再精密量取此溶液5ml置50ml量瓶中, 用0.1mol/L枸橼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每1ml含阿仑膦酸约10μg) 。

2.2.2 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阿仑膦酸钠 (三水合物) 对照品约130mg (相当于阿仑膦酸100mg) , 置100ml量瓶中, 用0.1mol/L枸橼酸钠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回收率实验用对照品储备溶液。分别精密称取片粉适量 (约相当于阿仑膦酸4、5、6mg) , 置100ml量瓶中, 分别精密加入上述回收率实验用对照品储备溶液4、5、6ml, 加0.1mol/L枸橼酸钠溶液50ml, 振摇30min后, 再超声5min, 用同一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离心, 再精密量取上清液5ml, 置50ml量瓶中, 用同一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浓度分别相当于测定浓度的80%、100%、120%的回收率实验溶液各3份, 共9份。取对照品溶液和各回收率实验溶液, 按“1.3.1”项下的方法进行柱前衍生后再依法测定, 结果见表1。

2.3 稳定性实验

取“2.2”项下的对照品溶液, 在室温下放置, 分别在0、1、2、3、5和7h时进样, 记录各次进样的峰面积, 计算各峰面积的RSD为0.7%, 表示溶液在室温放置7h内稳定。

2.4 精密度实验

取“2.2”项下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 记录其峰面积, 计算得峰面积的RSD为0.3%, 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5 样品测定

取本品20片,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细粉适量 (约相当于阿仑膦酸10mg) , 置100ml量瓶中, 加0.1mol/L枸橼酸钠溶液50ml, 振摇30min后, 再超声5min, 用同一溶剂稀释至刻度, 摇匀, 离心, 再精密量取上清液5ml置50ml量瓶中, 用上述枸橼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阿仑膦酸钠 (三水合物) 对照品适量, 用0.1mol/L枸橼酸钠溶液溶解并制成每1ml中含阿仑膦酸1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按“1.3.1”项下的方法进行柱前衍生后, 再取所得到的上清液50μl进样, 记录色谱图,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量。测得3批样品阿仑膦酸钠的含量 (以阿仑膦酸计) 分别为100.6% (批号05601) 、105.4% (批号05602) 、103.0% (批号05487) 。

3讨论

3.1 实验中所用的对照品为阿仑膦酸钠三水合物, 换算为阿仑膦酸时应乘以系数0.7662, 该系数是根据The Merck Index 13版收载的阿仑膦酸和阿仑膦酸钠 (三水合物) 的分子量计算出来。

3.2 本品为肠溶片, 采用0.1mol/L枸橼酸钠溶液为溶剂将阿仑膦酸钠溶出, 经实验先振摇30min, 再超声5min, 已能使阿仑膦酸钠充分溶出, 振摇超声的时间太短则不能使阿仑膦酸钠充分溶出, 故试验时应保证振摇和超声的时间。

3.3 本检验方法为柱前衍生法, 衍生反应是在0.1mol/L的硼酸缓冲液 (pH9.3) 中进行, 用0.1%的FMOC试液反应产生衍生物, 然后用二氯甲烷提取掉多余的衍生试剂。衍生时的操作对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 衍生反应每步的试剂添加顺序、各步的反应时间、温度均应严格控制。

摘要:目的建立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片中阿仑膦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0.1%FMOC的乙腈溶液进行柱前衍生, 色谱柱填料为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 (Hamilton PRP-1柱适用) ;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5mol/L磷酸氢二钠和0.05mol/L枸橼酸钠混合液 (用磷酸调pH8.0) (20∶5∶75) ;检测波长266nm。结果阿仑膦酸钠 (以阿仑膦酸计) 在5~15μg/ml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8, n=5) ;平均回收率为100.8%, RSD=1.1% (n=9) 。结论该方法稳定, 准确度、精密度高, 重复性好, 可用于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片中阿仑膦酸钠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柱前衍生,HPLC,阿仑膦酸钠,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孟迅吾.二膦酸盐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8, 18 (60) :11.

[2]林华, 包丽华, 韩祖斌, 等.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4, 10 (1) :77-79.

[3]张晓青, 徐智儒, 蒋晔.双膦酸类药物的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 2004, 39 (4) :249-252.

[4]谢智远, 廖锦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仑膦酸钠片的含量[J].中国药房, 2001, 12 (9) :558.

铝酸钠溶液分析 篇9

关键词:铝酸钠溶液,分析,测定项目

原料组成:总碱度 (NaO) :160g/L

1 全碱和氧化铝的测定 (中和法和EDTA滴定法)

1.1 方法提要

分取适量试样液加过量EDTA及过量盐酸, 用氢氧化钠滴定过量的盐酸, 计算全碱的含量, 再以醋酸铅滴定过量的EDTA, 计算氧化铝的含量。

其主要反应如下:

铝与EDTA反应

碱与酸反应

过量EDTA与碱反应

过量EDTA与铅盐反应

滴定终点指示剂与铅盐反应

1.2 试剂

1) 盐酸标准溶液0.1mol/L;

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

3) EDTA标准溶液0.05mol/L;

4) 醋酸铅标准溶液0.05mol/L;

5) 混合指示剂1%酚酞及0.02%次甲基蓝酒精混合液;

6) 二甲酚橙指示剂1.0%水溶液;

7)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5.7。

分析手续:

移取适量的试样于500ml的三角瓶中, 加入过量的 (按估计含Al2O3量计算) EDTA标准液, 记下体积VE, 再加过量的盐酸 (按估计含NT量计算) 记下体积V酸, 然后加沸水至体积约150ml, 加热煮沸2min (含Na2CO3高的样品煮沸5min) , 取下加混合指示剂4~5滴, 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蓝紫色即为终点。记下体积V碱。加PH为5.7的HAC-NaAC缓冲液15ml, 二甲酚橙指示剂3滴, 用醋酸铅标准液滴定至紫兰色即为终点, 记下体积VPb。

结果计算:

式中:C酸—盐酸标准溶液的量浓度, mol/L;

C碱—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浓度, mol/L;

CPb—硝酸铅标准溶液的量浓度, mol/L;

CE—DETA标准溶液的量浓度, mol/L;

V酸—加入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碱—滴定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Pb—滴定消耗硝酸铅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E—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31—每毫摩尔氧化钠的质量, g;

51—每毫摩尔氧化铝的质量, g;

V—取样量, ml。

(因为过量EDTA的“酸效应”在PH=8.3时, 解离出一个H+能与碱作用, 见反应式 (5) , 而与Al3+络合的EDTA不再消耗碱, 故只计过量的EDTA) 。

1.4 备注

1) 先加EDTA后加盐酸, 防止铝水解;

2) 含碳酸钠高时, 加热煮沸不少于3min, 以免碳酸根除不干净, 使全碱结果偏低;

3) EDTA二钠盐在溶液中具有缓冲作用, 故不宜过量太多, 以免全碱终点不明显;

4) 在醋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前, 加二甲酚橙指示剂后, 如果溶液呈现紫红色, 先检查是否忘了加缓冲液, 因在PH>6时指示剂本身即为红色。补加缓冲液后应再显黄色, 可继续做下去。其次是加EDTA, 若滴过全碱后发现EDTA加入量不足, 应重新分析。

5) 盐酸标准溶液的加入量, 控制以1滴混合指示剂指示至红色消失后, 过量5~10ml即可, 对含高碳酸钠的样品应过量10ml以上。

6) 取样范围和EDTA加入量的计算:

(1) 取样范围:主要根据氧化铝估计含量而定, 但也要兼顾全碱含量。参看下表:

(2) 盐酸和EDTA标准液加入量计算:

式中:VHCl——为盐酸标准溶液的加入量 (mL) ;

VE——为EDTA标准溶液的加入量 (mL) ;

5——1mL盐酸标准溶液中和Na2O的mg数;

3——1mLEDTA标准溶液络合Al2O3的mg数;

+10——过量盐酸的mL数;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 篇10

关键词: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实验装置;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第36题,试题: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2在水中的溶解)。试计算: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试题标准答案是:(1)0.4;(2)2:1。

考后,笔者对本校的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答案全对的学生占14%;答案写成“(1)0.8;(2)6:1”的学生占81%。大部分学生把题意理解为:滴加150 mL的稀盐酸是与氢氧化钠反应,再滴加50 mL的稀盐酸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学生对“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理不清楚,原因是: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给学生讲述分步反应原理,并没有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受“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的定向思维影响,误以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就会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

为此笔者创新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能让学生领悟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理。

2 实验装置的设计

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在250 mL广口瓶的橡皮塞中,打三个小孔,中间小孔插入分液漏斗,两边两个小孔分别插入玻璃管,一管与气球连接,另一管用橡皮管与分液漏斗上口的导管连接,要求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上口与广口瓶连通,保持压强平衡,分液漏斗中液体能顺畅流下,反应生成气体,气球增大。

3 实验探究的步骤、现象及反应原理

实验1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在广口瓶中加入1 mol·L-1碳酸钠溶液20 mL,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打开活塞,保持稀盐酸以适中速度滴下,同时不断摇动装置,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没有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Cl(少量)=NaHCO3+NaCl。

在分液漏斗中再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打开活塞,稀盐酸顺畅流下,同时不断摇动装置,反应产生气泡,气球逐渐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2 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及二氧化碳气体吸收

在广口瓶中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 mol·L-1碳酸钠溶液20 mL(在配制时添加少量二乙醇胺盐酸盐),打开活塞,滴加碳酸钠溶液约10 mL关闭活塞,反应产生气泡,气球逐渐增大。反应的化学反应式:2HCl(过量)+Na2CO3=2NaCl+H2O+ CO2↑。

再打开活塞,滴加剩下的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摇动装置约1分钟,气球干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CO2+H2O=2NaHCO3。

4 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

在中学化学辅导资料或考题中常常出现:“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笔者做过实验,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几个小时才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的速度较慢,另生成少量的碳酸氢钠也不可能达到饱和溶液状态,因此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可能有碳酸氢钠沉淀析出。

用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对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进行半定量实验探究,呈现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反应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直观实验现象,能让学生领悟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各步化学反应原理,进一步领会化学反应中量变与质变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宿辉,崔琳.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及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8):79~81.

[2]吕秉玲.采用二乙醇胺作活化剂的碳碱法生产硼砂[J].无机盐工业,2006,38(12):34~36.

[3]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0.

[4]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51.

摘要: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因,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介绍了利用该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实验装置;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第36题,试题: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2在水中的溶解)。试计算: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试题标准答案是:(1)0.4;(2)2:1。

考后,笔者对本校的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答案全对的学生占14%;答案写成“(1)0.8;(2)6:1”的学生占81%。大部分学生把题意理解为:滴加150 mL的稀盐酸是与氢氧化钠反应,再滴加50 mL的稀盐酸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学生对“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理不清楚,原因是: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给学生讲述分步反应原理,并没有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受“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的定向思维影响,误以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就会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

为此笔者创新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能让学生领悟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理。

2 实验装置的设计

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在250 mL广口瓶的橡皮塞中,打三个小孔,中间小孔插入分液漏斗,两边两个小孔分别插入玻璃管,一管与气球连接,另一管用橡皮管与分液漏斗上口的导管连接,要求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上口与广口瓶连通,保持压强平衡,分液漏斗中液体能顺畅流下,反应生成气体,气球增大。

3 实验探究的步骤、现象及反应原理

实验1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在广口瓶中加入1 mol·L-1碳酸钠溶液20 mL,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打开活塞,保持稀盐酸以适中速度滴下,同时不断摇动装置,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没有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Cl(少量)=NaHCO3+NaCl。

在分液漏斗中再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打开活塞,稀盐酸顺畅流下,同时不断摇动装置,反应产生气泡,气球逐渐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2 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及二氧化碳气体吸收

在广口瓶中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 mol·L-1碳酸钠溶液20 mL(在配制时添加少量二乙醇胺盐酸盐),打开活塞,滴加碳酸钠溶液约10 mL关闭活塞,反应产生气泡,气球逐渐增大。反应的化学反应式:2HCl(过量)+Na2CO3=2NaCl+H2O+ CO2↑。

再打开活塞,滴加剩下的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摇动装置约1分钟,气球干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CO2+H2O=2NaHCO3。

4 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

在中学化学辅导资料或考题中常常出现:“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笔者做过实验,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几个小时才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的速度较慢,另生成少量的碳酸氢钠也不可能达到饱和溶液状态,因此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可能有碳酸氢钠沉淀析出。

用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对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进行半定量实验探究,呈现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反应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直观实验现象,能让学生领悟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各步化学反应原理,进一步领会化学反应中量变与质变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宿辉,崔琳.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及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8):79~81.

[2]吕秉玲.采用二乙醇胺作活化剂的碳碱法生产硼砂[J].无机盐工业,2006,38(12):34~36.

[3]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0.

[4]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51.

摘要: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因,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介绍了利用该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实验装置;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9–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第36题,试题: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2在水中的溶解)。试计算: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试题标准答案是:(1)0.4;(2)2:1。

考后,笔者对本校的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答案全对的学生占14%;答案写成“(1)0.8;(2)6:1”的学生占81%。大部分学生把题意理解为:滴加150 mL的稀盐酸是与氢氧化钠反应,再滴加50 mL的稀盐酸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学生对“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理不清楚,原因是: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给学生讲述分步反应原理,并没有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受“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的定向思维影响,误以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就会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气体。

为此笔者创新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能让学生领悟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理。

2 实验装置的设计

设计的实验装置见图1,在250 mL广口瓶的橡皮塞中,打三个小孔,中间小孔插入分液漏斗,两边两个小孔分别插入玻璃管,一管与气球连接,另一管用橡皮管与分液漏斗上口的导管连接,要求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导管将分液漏斗上口与广口瓶连通,保持压强平衡,分液漏斗中液体能顺畅流下,反应生成气体,气球增大。

3 实验探究的步骤、现象及反应原理

实验1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在广口瓶中加入1 mol·L-1碳酸钠溶液20 mL,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打开活塞,保持稀盐酸以适中速度滴下,同时不断摇动装置,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没有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Cl(少量)=NaHCO3+NaCl。

在分液漏斗中再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打开活塞,稀盐酸顺畅流下,同时不断摇动装置,反应产生气泡,气球逐渐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2 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及二氧化碳气体吸收

在广口瓶中加入1 mol·L-1稀盐酸20 mL,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 mol·L-1碳酸钠溶液20 mL(在配制时添加少量二乙醇胺盐酸盐),打开活塞,滴加碳酸钠溶液约10 mL关闭活塞,反应产生气泡,气球逐渐增大。反应的化学反应式:2HCl(过量)+Na2CO3=2NaCl+H2O+ CO2↑。

再打开活塞,滴加剩下的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摇动装置约1分钟,气球干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CO2+H2O=2NaHCO3。

4 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

在中学化学辅导资料或考题中常常出现:“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笔者做过实验,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几个小时才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氢钠的速度较慢,另生成少量的碳酸氢钠也不可能达到饱和溶液状态,因此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可能有碳酸氢钠沉淀析出。

用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对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进行半定量实验探究,呈现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反应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直观实验现象,能让学生领悟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各步化学反应原理,进一步领会化学反应中量变与质变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宿辉,崔琳.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及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8):79~81.

[2]吕秉玲.采用二乙醇胺作活化剂的碳碱法生产硼砂[J].无机盐工业,2006,38(12):34~36.

[3]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0.

硫氰酸钠 篇11

1 实验方法流程及仪器装置

1.1 实验方法流程

先通入氮气将反应器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在氮气的保护下加入泥磷与水、氢氧化钙及氢氧化钠进行加热和搅拌,同时加入分散剂。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然后加入适量的碳酸钠,除去反应物中多余的Ca(OH)2;经过过滤、结晶分离副产品亚磷酸钠,最终得到次磷酸钠产品。实验流程见图1。

主反应: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副反应: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根据资料显示,在水磷比为110∶1、碱磷比为3.6∶1,温度85℃的条件下次磷酸钠得率可达到60%[3],所以本实验选取泥磷20g(含单质磷约20%—30%)、水240ml、氢氧化钠17.28g(基本上达到水磷比110∶1、碱磷比3.6∶1)、温度85℃条件下进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量的优化实验,再以此为依据制定正交实验设置表来考察碱磷比、水磷比、温度对次磷酸钠产率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

1.2 实验装置仪器

实验装置主要分为反应部分和抽滤两部分:泥磷、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和分散剂的反应在反应器中进行;抽滤部分是将反应液进行抽滤,将反应得到的次磷酸钠溶液和其它杂质分离开,本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及型号见表1。

1.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本实验分散剂选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它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阴离子分散剂之一,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泡沫和乳状液,其润湿性能和洗涤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4]。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量的优化实验结果

从图2可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最佳加入量为0.004g,因此在以下的正交实验中,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加入量也定为0.004g。

2.2 正交实验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和设置分别见表2、表3。在正交实验结果中,次磷酸钠得率的正交实验见表4,次磷酸钠得率进行处理的正交趋势极差分析折线图见3。由表4和图3可见,对于次磷酸钠得率,反应影响最大的是水磷比,而温度其次,对次磷酸钠得率影响最小的是碱磷比。对于反应产品次磷酸钠得率而论,最有利的条件是85℃、水磷比为110∶1、碱磷比为3.6∶1。由于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成反比关系,所以反应速率可由反应时间间接表示。反应速率正交实验结果见表5,按反应时间进行处理的极差分析见图4。由表5和图4可见,对反应时间影响最大的是水磷比,而碱磷比其次,对反应时间影响最小的是温度。从反应时间的正交分析可见,对于反应速率来说,反应最优的条件为85℃或者90℃、水磷比为110∶1、碱磷比为3.6∶1。综上所述,选择对反应最为有利的条件是:温度85℃、水磷比为110∶1和碱磷比为3.6∶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加入量为0.004g。

3 结束语

通过参考有关利用泥磷制取次磷酸钠的相关资料,本实验找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最佳加入量,再由此设置正交实验来考察碱磷比、水磷比、温度对次磷酸钠产率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此实验对于提高治理泥磷的危害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对于黄磷工业的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泥磷是黄磷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有害工业废渣,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将其作为原料制取次磷酸钠不失为一种治理的好方法,但由于泥磷难以分离的特性需加入分散剂来提高泥磷中单质磷的转化率。通过选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来作为分散剂进行研究,考察温度、水磷比、碱磷比及分散剂的加入量对次磷酸钠得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泥磷,次磷酸钠,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参考文献

[1]黄小凤,马仲明,宁平,等.泥磷的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5,7(11)∶91-93.

[2]宋发志.从泥磷回收黄磷[J].湖北化工,1996,(3)∶36-38.

[3]高慧敏.贫泥磷综合利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硫氰酸钠】推荐阅读:

硫氰酸铵论文09-09

硫氰酸铵容量法论文07-03

上一篇:药品试剂下一篇:LED产业的发展概况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