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论文(精选12篇)
罗红霉素论文 篇1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均是第二代大环内酯抗菌药物, 三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PAE明显以及稳定性高等特点[1]。近年来, 随着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临床的广泛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 为临床安全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 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14岁、15~59岁、>59岁。
1.2方法
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按照五级标准评定[2~4]: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以及肯定无关, 对评定为肯定、很可能以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使用天数、是否联合应用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罗红霉素用药不良反应
2.1.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罗红霉素用药途径主要为口服,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8种, 累计用药患者4866例, 其中>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59比较, *P<0.05
2.1.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罗红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其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433例 (60.7%) , 所占比例最高。药物剂型主要为分散片或胶囊, 无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情况。见表2。
2.2 克拉霉素的不良反应
2.2.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注射,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9种, 累计用药患者8900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15~59比较, *P<0.05
2.2.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克拉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肝胆损害、免疫系统、心律不齐、及其他特殊感觉功能障碍等方面。其中, 出现胃肠道反应1422例 (52.7%)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4。克拉霉素治疗过程中, 有20例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耐受, 停止用药, 其中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14例, 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6例。
2.3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2.3.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滴注, 进口药品3种, 国产药品57种, 累计用药患者20376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2.3.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阿奇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肤、肝胆损害、神经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视力损害以及呼吸系统损伤等方面。胃肠道反应3988例 (71.0%)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6。给予阿奇霉素用药治疗后,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02例, 其中因胃肠道反应耐受不良而停止用药79例, 因出现皮疹而停止用药20例, 因静脉炎而停止用药治疗3例。
注:与15~59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结果表明, 临床中采用罗红霉素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其他两种抗菌药物, 且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9岁老年患者, 最为胃肠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为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 分析主要是因患者自身体质原因, 与张雪琴等[5]临床研究基本相符。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人群的年龄主要为15~59岁, 其次为青少年, 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 之后为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该药特殊过敏反应并不少见, 可能是因其作为半抗原物质, 不排除存在抗原决定簇, 导致的广泛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小于14岁患者的不良反应稍高, 分析可能是在儿童静脉滴注用药时, 用药量过高, 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完善以及国内生产该药企业较多, 且同一抗生素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滥用以及纯度不同等原因[6~8]。其研究结果与韩玲华等[9]临床研究基本相符。克拉霉素不良反应多发年龄为15~59岁, 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 分析可能是因该段年龄患者自身机体对靶器官敏感性有明显增强。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 成年人少见过敏性反应以及剥脱性皮炎, 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0]。该药不良反应类型与其他两种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基本相似, 但该药物用药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性不良反应, 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用药风险, 因此临床用药后尤其应该注意。且相关研究表明, 给予患者克拉霉素静脉滴注后,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 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治疗风险。因此, 临床医师不首选静脉滴注治疗, 若必须实施静脉滴注, 应注意用药过程的监护, 防止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11]。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药物相比,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且抗菌治疗效果显著, 抗生素后反应良好, 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但临床用药治疗时不能忽视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尤其是B型不良反应 (具有特异性反应, 主要为免疫学机制, 不能预见, 与用药计量无关, 罕见) , 因此, 在开立医嘱之前, 医师要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 按照药物说明书开立药物, 把握患者药物适应证, 合理使用药物及剂量, 从而确保药物规范、有效、安全地使用[12]。重视药物适用人群、家族以及适应证、以及重视监测联合用药以及用药后治疗情况, 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三种药物时, 要注意预防和警惕药物不良反应[13]。
综上所述, 分析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用药后, 分析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分为三种, 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性过敏反应, 因此临床用药治疗时, 更应重视药物监测。为了有效减少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 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药物知识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知识的掌握, 便于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对症药物实施治疗。
罗红霉素论文 篇2
罗红霉素片的用法用量是服药剂量,推荐剂量为每日300mg,可根据下列用法中选择一种,300mg一片,每日一次;或150mg一片,每日二次;或150mg两片,每日一次。另外,医生可能会根据你的病情和你对药物的反应,建议你改用其它剂量。服药方法:口服,用水送下。服药时间:罗红霉素片应在饭前至少15分钟或空腹时(如饭后3小时后)服用。空腹时服用罗红霉素片,其疗效最佳。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年期。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 篇3
【关键词】罗红霉素;处方;研究
罗红霉素为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外)、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衣原体、梅毒螺旋体具有抑制作用[1-8]。罗红霉素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本文对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及工艺进行研究。
1.材料及仪器
羧甲基纤维素钠(广州市嘉仁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西安悦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杭州正山化工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西安悦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硬脂酸镁(上海华茂药业有限公司)、乳糖(西安悦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KQ台式数控超声波清洗器(东莞市艾伯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TGL16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东戈姆科贸发展有限公司);EPED-RO-EDI超纯水机(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210旋转蒸发仪(上海诚铭科技有限公司);PHB恒温水浴箱(天津因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ZS-800振动筛(新乡市百源机械有限公司);HLSH2—6型湿法混合制粒机(上海将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将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CW180A高效粉碎机(上海众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CHl50槽型混合机(上海众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160A摇摆式颗粒机(上海众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GFG80120高效沸腾干燥机(广州兴荣机械有限公司)。
2.方法及结果
2.1处方的选择
处方1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20克、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5克、微晶纤维素125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0克;处方2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30克、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5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0克、微晶纤维素125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0克;处方3罗红霉素340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30克、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5克、微晶纤维素120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0克;处方4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20克、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5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50克、微晶纤维素100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80克;处方5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28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40克、微晶纤维素120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5克。处方6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30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20克、微晶纤维素140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0克。处方1外观粘冲、硬度(N)85、脆碎度0.4%、分散时间72秒、溶出度96.2%、含量97.5%、口感微苦。处方2外观粘冲、硬度(N)85、脆碎度0.4%、分散时间96秒、溶出度96.2%、含量97.5%、口感微苦。处方3外观粘冲、硬度(N)85、脆碎度0.4%、分散时间89秒、溶出度98.2%、含量97.5%、口感微苦。处方4外观粘冲、硬度(N)85、脆碎度0.4%、分散时间152秒、溶出度97.1%、含量97.5%、口感微苦。处方5外观片面光滑、硬度(N)85、脆碎度0.3%、分散时间93秒、溶出度99.8%、含量97.5%、口感微苦。处方6外观粘冲、硬度(N)85、脆碎度0.4%、分散时间106秒、溶出度99.5%、含量97.1%、口感微苦。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处方为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28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40克、微晶纤维素120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5克。
2.2工艺验证
按新处方(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28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40克、微晶纤维素120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5克)工艺制备了3批样品,考察其质量。第一批白色片,平均片重0.3152,分散均勻,全部通过2号筛,溶出度97.8%,有关物质0.61%,含量99.5%;第二批白色片,平均片重0.3160,分散均匀,全部通过2号筛,溶出度97.5%,有关物质0.60%,含量99.6%;第三批白色片,平均片重0.3153,分散均匀,全部通过2号筛,溶出度97.3%,有关物质0.62%,含量99.6%。按照新处方工艺制备的罗红霉素分散片质量较好。
3.讨论
罗红霉素对红霉素敏感的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球菌及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罗红霉素分散片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9-13]。目前生产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厂家主要有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广西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现代浦东药厂有限公司、西安安泰药业有限公司、海南天成医药有限公司、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处方为罗红霉素34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28克、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40克、微晶纤维素120克、硬脂酸镁6克、乳糖105克。本实验采用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替代原制剂处方中的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解决了压片时容易粘冲的问题。 [科]
【参考文献】
[1]刘承统.国产罗红霉素制剂的研究近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02).
[2]黄海华,于立华,孙铁民,李雪庆,钟大放.罗红霉素主要代谢产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0(06).
[3]熊滨.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96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0(01).
[4]徐雪香,黄文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应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1998(01).
[5]曹雪莲,孙丽,徐发,张卓.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4).
[6]张玉英.罗红霉素的药理与临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02).
[7]侯绍庆,黄占群,魏振平.国产罗红霉素的分析方法及制剂学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04).
[8]熊滨.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96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0(01).
[9]张蓉映,李宁.罗红霉素缓释片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2).
[10]曹丽华,王慧玲,霍丽,王镇山,徐启勇,章辉,刘德梦,刘晓菊.罗红霉素缓释片与罗红霉素片治疗急性呼吸系感染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02).
[11]魏瑾,侯平,李寨,李家泰.罗红霉素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4(04).
[12]姜红,马海波.罗红霉素的体内分布与相互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1997(04).
罗红霉素论文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1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7例, 其中男性63例, 女性44例;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 (39.6±11.4) 岁。观察组107例, 其中男性65例, 女性42例;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 (40.2±13.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 150 mg/次, 2次/d, 疗程2周。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肠溶片治疗, 250 mg/次, 2次/d, 疗程2周。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皮肤性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胆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内皮系统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用于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治疗[3,4], 其作用机制如下:罗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 在接近供体 (P位)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 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 (t-RNA) 结合至P位, 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 (A"位) 至P位的转移, 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罗红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 (ALT及AST升高) 、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6], 属于氮杂内酯类抗生素,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 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但不会影响核酸的合成。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 皮疹、瘙痒、厌食、阴道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也较为常见。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性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胆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内皮系统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胃肠道反应居多。
摘要:目的:探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14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 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罗红霉素。
关键词: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海鸥.某院近十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4, 11 (2) :158-162.
[2]王迎春, 周学琴, 刘玉琴.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 :73-75.
[3]张雪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北方药学, 2014, 11 (7) :108-109.
[4]裴卫瓶.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2) :235-236.
[5]汤迎军, 张咏梅, 周虔, 等.71例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相关因素的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4, 11 (5) :453-454.
罗红霉素分散片说明书 篇5
【英文名称】RoxithromycinDispersibleTablets
【拼音全码】LuoHongMeiSuFenSanPian
【主要成份】罗红霉素。
化学名:9—{O—[(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红霉素
分子式:C41H76N2O15
分子量:837.03
【性状】罗红霉素分散片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1.适应于敏感菌株引起的下列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2)下呼吸道感染;(3)耳鼻喉感染;(4)生殖器感染(淋球菌感染除外);(5)皮肤软组织感染。2.也可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军团病等。
【规格型号】0.15g*10s
【用法用量】罗红霉素分散片可直接吞服或口服,也可将罗红霉素分散片放入适量温开水中待分散均匀后再口服。儿童用量为:(1)12~23公斤的儿童:每日2次,每次1片(50mg)。或遵医嘱。(2)24~40公斤的儿童:每日2次,每次2片(0.1g)。或遵医嘱。(3)婴幼儿按每次每公斤体重2.5~5mg,每日2次。或遵医嘱。成人用量为每日2次,每次3片(0.15g)。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ALT及AST升高)、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禁忌】对罗红霉素分散片、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禁忌与麦角胺、二氢麦角胺配伍。
【注意事项】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严重肝硬化者的半衰期延长至正常水平2倍以上,如确实需要使用,则一次给药0.15g,一日1次。2.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不需作剂量调整,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时间延长一倍(一次给药0.15g,一日1次)。3.罗红霉素分散片与红霉素存在交叉耐药性。4.食物对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吸收有影响,进食后服药会减少吸收,与牛奶同服可增加吸收。5.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后可影响驾驶及机械操作能力。6.药物不要放在孩童可触及的地方。7.废弃药品的包装不应随意丢弃。
【儿童用药】参见【用法用量】项。
【老年患者用药】如老年人的药动学无明显改变,不需调整剂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低于0.05%的给药量排入母乳,虽然有报道对婴儿的影响不大,但仍需考虑是否中止授乳。
【药物相互作用】1.不可与麦角胺、二氢麦角胺、溴隐亭、特非那定、酮康唑及西沙必利配伍。2.对氨茶碱的代谢影响小,对卡马西平、华法林、雷尼替丁及其他制酸药基本无影响。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罗红霉素分散片为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基本上与红霉素相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红霉素略差,对嗜肺军团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罗红霉素分散片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体(“P”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转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好,血药峰浓度(Cmax)高,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0.15g后约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为6.6~7.9mg/L,进食可使生物利用度下降约一半。分布广,扁桃体、鼻窦、中耳、肺、痰、前列腺及其他泌尿生殖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可达有效治疗水平。其蛋白结合率在血浓度2.5mg/L时为96%。以原形及5个代谢物从体内排出,7.4%自尿液排出。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8.4~15.5小时。
【贮藏】密封。
【包装】0.15g*10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9984
【生产企业】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红霉素软膏新用途 篇6
轻微创伤:如身体轻微挫伤、划伤或其他创伤都可使用红霉素软膏,一般用法是将患处清洗消毒,之后将适量药膏涂于患处,1日2次。
轻度烧烫伤:小面积的烧伤、烫伤可以先用冷水冲洗一下伤口,然后在表面薄涂一层红霉素软膏。
蚊虫叮咬:蚊虫叮咬的情况较严重时,应当及时清洗并消毒被叮咬的局部,取适量本药膏涂抹,每日2次,连用5-7天。
流鼻血:干燥的天气会让一些人原本干燥的鼻黏膜更加脆弱,于是流鼻血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不妨用红霉素软膏适量涂抹鼻中隔部位,每日4-5次,可以消毒、软化鼻腔,滋润鼻黏膜,改善鼻腔内环境,预防再次出血。涂抹的量不要过多,以防药膏倒流进口中。
口角炎:口角炎多因感染引起,以学龄前儿童多见。细菌性口角炎可以涂抹少量红霉素软膏,同时服用维生素B2。
罗红霉素论文 篇7
关键词: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类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病程2~3周[1]。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占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1/3左右,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通常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其对支原体的繁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本研究中笔者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观察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用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13岁,平均(6.7±1.3)岁,病程1~11d,平均(5.4±1.9)d;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3岁,平均(7.2±1.4)岁,病程1~12d,平均(5.5±1.8)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儿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症状,经血清肺炎支原体IgM、咽喉分泌物培养、X线胸部扫描等检测措施确诊患儿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合并患有严重心、肾、肝等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吸氧、抗过敏、镇静等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行阿奇霉素治疗。每日静脉滴注注射用阿奇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mg/(kg·d),连用5d,停药4d后依据患儿病情继续使用,连续静脉滴注3d后,停药4d,开始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mg/(kg·d),连用3d,疗程3~4周。研究组行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联合治疗。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mg/kg,2次/d,服用3~5d待患儿发热症状有所缓解后,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连用3d,停药4d后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10mg/(kg·d),连用3d,疗程3~4周。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儿咳嗽、发热、咽痛等症状疾病消失,X线胸部扫描显示正常;有效:患儿发热症状消失,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好转,X线胸部扫描显示炎症部分基本吸收;无效:患儿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和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58/60)和80.0%(48/6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研究组在止咳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三项临床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多数为亚急性起病,潜伏期可达2~3周,并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肺炎支原体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通过微管吸收细胞营养,并导致细胞溶解坏死。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其对支原体及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性强,通过阻断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菌死亡。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且不良反应较少,在肺的组织浓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4],与阿奇霉素联用后能更强的控制肺部感染,缓解病情。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联合用药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联合罗红霉素能够显著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单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学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治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246—1247.
[2]马晓丽,郑跃杰.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6):596—597.
[3]陈秋芳,余刚,张海邻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内镜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42—45.
罗红霉素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罗红霉素颗粒,含量
罗红霉素作为比较常见的抗生素, 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为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制药企业必须大量生产罗红霉素。罗红霉素的剂型有很多种, 比如片状、胶囊、颗粒等。现如今, 罗红霉素颗粒受到了普遍欢迎, 因此颗粒口服吸收效果佳,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生物利用度。在生产罗红霉素颗粒之前, 制药人员需要对罗红霉素颗粒含量进行测定, 以此保证罗红霉素颗粒具有良好的益菌效果。本文选取的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 现将实验过程报告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JASCO高效液相色谱仪, JASCO-875-UV检测器, JASCO807IT积分仪, JASCOAS-950自动进样器;乙腈、甲醇为色谱纯, 醋酸铵为分析纯;罗红霉素对照品 (96.0%,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 罗红霉素颗粒剂 (规格每袋为50mg, 天津市儿童医院批号970601, 970602, 970603) 。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orb RPC187μm (244mm×4.0mm) , 流动相为乙腈-0.083mol·L-1醋酸铵水溶液-甲醇 (55∶23∶28) 用醋酸调节p H值为6.8, 流速1.0ml·min-1, 柱温40℃, 检测波长215nm。
2.2 标准曲线的制作。
精密称取罗红霉素对照品约260mg, 置25ml量瓶中, 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0.5, 1, 2, 3, 4, 5, 6, 7ml置于10ml量瓶中, 用流动相定容, 使浓度分别为0.5, 1.0, 2.0, 3.0, 4.0, 5.0, 6.0, 7.0mg·ml-1, 分别吸取2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 每种浓度重复进样3次, 以峰面积Y对浓度X回归, 得线性方程Y=444083X-7714.6, r=0.9995, 说明在0.5~7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 稳定性试验。
每隔1h测同一浓度对照品溶液1次, 连续6h, 结果峰面积基本不变, 平均RSD为0.42%。
2.4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罗红霉素对照品适量, 按处方配制罗红霉素颗粒剂, 以下按“样品测定”项下操作, 精取溶液20μl进样, 测定峰面积, 按外标峰面积法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1。
2.5 样品测定。
取罗红霉素颗粒剂混匀、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罗红霉素100mg) 置25ml量瓶中, 加入流动相适量, 经超声波处理10min, 使罗红霉素溶解,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过滤, 弃去初滤液, 精密量取续滤液5ml, 置10ml量瓶中, 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罗红霉素对照品50mg, 加流动相溶解并定容, 制成每ml中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峰面积, 按外标法计算。结果见表2, 色谱图1。
3 讨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也被称之为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法。该方法是色谱法中一种, 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医学、工学领域都有涉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其他色谱法相比, 拥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 高压。高效液相法中的流动相是则液体, 该液体在经过色谱柱时, 需要抵挡非常大的阻力, 为此载液务必要加高压;其次, 高速。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进行快速分析, 液体流速也非常快, 一般情况下, 样品在15min左右就能够分析出来, 最长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还有些样品在5min之内就可以完成分析;再次, 高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能非常高, 应用固定相与流动相, 样品的分离效果非常好;第四, 高灵敏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紫外检测器能够达到0.01ng;最后, 使用范围非常广, 据统计现实生活中有接近70%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利用此种方法, 尤其是高沸点、强极性的样品分析效果最佳。
除了上述几点优势外, 此种方法还具有容易回收、样品不容易损坏的特点。但是此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突出的就是“柱外效应”。如果在分离的过程中, 流动相流行出现了变化, 色谱峰会非常容易出现加宽情况, 柱效率会因此大大降低。此外, 检测器灵敏度比较低。
罗红霉素颗粒属于抗生素, 主要用来治疗敏感菌株引发的各类感染, 比如皮肤软组织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等, 此外对军团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颗粒颜色为白色或者与白色十分相近的颜色, 拥有芳香, 味道甜中带有苦。罗红霉素颗粒服用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较常见的有恶心、腹痛等, 如果患者对罗红霉素过敏, 或者存在着肝、肾不全, 就要禁止复用。罗红霉素颗粒口服之后, 患者都会比较快的吸收, 而且具有非常高的峰浓度,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 患者如果空腹复用该药品, 会有良好的吸收效果。药品要密封保存, 放在干燥的地方。该药品的保质有效期非常长, 通常是2年。
本文主要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罗红霉素颗粒含量。此次研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充分的发挥了自身的优势。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将罗红霉素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就会拥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而且罗红霉素的回收率非常高, 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的干扰。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来进行测定罗红霉素颗粒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其他测定方法相比, 简答、快速、容易控制, 将其用来进行罗红霉素颗粒生产控制, 效果一定会非常好。从此次实验中, 能够证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确可以用来进行罗红霉素颗粒含量的测定, 有关人员可以将其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如标, 王梅娟, 孙增先, 王奎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含量[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5 (1) .
[2]王春霞, 李忠, 王东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的含量[J].化学分析计量, 2004 (4) .
[3]戴红, 胡昌勤.HPLC法分析罗红霉素及其片剂含量和相关物质[J].药物分析杂志, 2002 (3) .
[4]陈亮, 何凤慈.HPLC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2 (1) .
罗红霉素胶囊致迟发荨麻疹1例 篇9
患者, 女, 22岁, 主因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咳痰3d就诊。患者自述咯少量黏液、脓性痰, 无发热、头痛、头晕、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于家中自服头孢氨苄、复方甘草片, 无明显好转。既往体健, 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3℃, P 72次/min, R 22次/min, BP 110/76mm Hg (1mm Hg=0.133k Pa) 。神志清晰, 自主体位, 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发癜, 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少许干性啰音, 未闻及哮鸣音及水泡音。心音可, 心律规整,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余未见异常。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予以罗红霉素胶囊0.3g口服, 每天1次, 并蜜炼川贝枇杷膏10ml口服, 每天3次。3d后患者来诊, 自述咳嗽、咯痰明显减轻, 第3天出现皮肤瘙痒, 并伴有皮疹。面部及躯体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风团块, 余无明显不适。考虑为服用罗红霉素胶囊引起过敏。停用罗红霉素胶囊, 同时继续蜜炼川贝枇杷膏治疗, 3d后患者咳嗽、咯痰、皮疹消失, 随诊7d患者无其他不适, 未再出现荨麻疹。
讨论
罗红霉素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40例,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14~28岁, 平均年龄 (20.63±3.58) 岁。对照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14~27岁, 平均年龄 (20.65±3.58)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根据Pillsbury分类法, 将痤疮以轻重分Ⅰ度 (轻度) ~Ⅳ (重度) , 选取Ⅱ度、Ⅲ度痤疮。类型以寻常型痤疮、丘疹性痤疮及脓疱性痤疮为主, 治疗前2周未使用过其他口服或外用药物。排除标准: (重度簇集性) 痤疮, 囊肿性痤疮及聚合性痤疮, 药源性痤疮。淘汰标准:未按规定用药, 未按时复诊, 自动终止治疗, 受试期间合并使用其他对治疗有影响的药物。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2次/d (沈阳抗生素厂, 10 g/支, 国药准字H20030188) , 早晚洁面后各1次, 取少量均匀涂抹于皮损处, 避免堆积, 同时联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150 mg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50 mg/粒, 国药准字H10970292) , 2次/d, 持续服用1周后停药。对照组采用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 (Laboratoires GALDERMA, 30 g/支, 注册证号H20050346) , 联合口服同规格批次的罗红霉素胶囊150 mg, 2次/d, 持续服用1周后停药。分别于2、4周后观察疗效。1.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用药前, 用药2周、4周后观察皮损情况, 包括炎症程度、丘疹、脓疱、痤疮后色素沉着, 按4级 (0~3级) 评分标准评定: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随访记录并给于评分, 积分下降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痊愈:评分指数下降>80%;显效:评分指数下降80%~50%;有效:评分指数下降50%~20%;无效:评分指数下降<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周及4周后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发病因素涉及内分泌、免疫、细菌感染、皮肤屏障等[1], 好发于青春期男女颜面部及前胸后背[2]。皮损形态多样, 包括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 多对称分布。治疗方案依痤疮严重程度及皮损形态治疗而不同, 本研究根据Pillsbury分类法, 选取病例以表现为炎性丘疹及脓疱为主。以黑头粉刺为主的痤疮当炎性皮损不明显时, 治疗以抗角化去脂为主, 不能体现该药物的抗炎作用, 故该类皮损患者不作为入选病例。
氟芬那酸丁酯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其抗炎机制主要表现在可阻断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炎性递质, 同时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 从而达到抗炎、止痛的作用[3]。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癣等皮肤病的治疗。本研究显示, 对于以炎性丘疹为主的痤疮,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可通过上述作用减轻皮损炎症反应, 直观的体现在患者诉丘疹变小, 红肿情况及压痛感较用药前减轻。临床观察中发现, 有少部分患者甚至自觉痤疮皮损后遗留暗红色痘印在用药后明显缓解, 较未用药部位缓解更快。上诉情况考虑系氟芬那酸丁酯可降低因痤疮炎症反应, 导致血管周围和毛囊周围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对局部的黑素细胞功能的刺激, 达到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阿达帕林凝胶是一种维甲酸类化合物, 可特异性的结合维甲酸核受体, 与维甲酸不同的是阿达帕林不与核蛋白结合的细胞质受体相结合。在用小鼠建立的动物模型进行的皮肤用药试验中显示, 阿达帕林具有调节细胞分化和增殖的活性, 使毛囊上皮细胞正常分化, 减少微小粉刺形成。在体内与体外的标准抗炎分析中, 阿达帕林优于维甲酸。它可抑制人类多核白细胞的化学趋化反应, 并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化反应转化为炎症介质来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代谢。因此阿达帕林应用于痤疮患处, 可缓解由细胞反应介导的炎性反应。人体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阿达帕林可缓解痤疮的炎性反应如脓疱和丘疹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两组患者中皮损积分下降指数升高的者越趋于增多, 两组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渐显效果, 没有发现一种治疗方案比另一种更快显示临床效果。同时, 在治疗第2周及第4周, 实验组与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提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罗红霉素口服可治疗以炎性丘疹为主的痤疮并减少痤疮后色素沉着的形成。除常规应用于皮炎湿疹等的治疗之外, 其抗炎作用同样可以发挥于痤疮的治疗。但是, 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是该外用药物基质为油脂性, 对于易发痤疮的油性肤质来说, 用药时应注意少量涂抹薄而均匀, 不可堆积在皮损处, 同时部分患者也由于不适应其油性质地导致用药中断。
摘要:目的 比较并探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与阿达帕林凝胶分别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40例) 采用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2次/d, 联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1周;对照组 (40例) 外用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 联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1周, 分别在用药后的第2周末, 第4周末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用药2、4周后疗效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和阿达帕林凝胶分别联合口服罗红霉素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及丘疹性痤疮, 在相同疗程情况下效果无差异, 提示氟芬那酸丁酯除可用于皮炎湿疹的治疗外, 其抗炎作用亦可发挥与痤疮的治疗。
关键词:氟芬那酸丁酯软膏,阿达帕林凝胶,痤疮
参考文献
[1]谷玉琴, 孙月吉.心理因素与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 (2) :119-120.
[2]Smithard A, Glazebrook C.Acne prevalce knowledge about acne and psychological morbidily in mid-adobsecenc:a community-based study.Br J Dermatol, 2001, 145 (2) :274-279.
红霉素不宜饭后立即服 篇11
红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等,严重者可致胃溃疡和胃出血,故医嘱“饭后服”。许多人错误理解“饭后服”的意思,一放下饭碗就服红霉素。殊不知,饱餐后立即吃药,胃内食糜很多,药物不能快速通过胃进入小肠。红霉素片口服人胃后,先崩解、再溶解,要进入小肠才能吸收。众所周知:人体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小肠,因小肠绒毛区域表面积大、血流量丰富、且药物在小肠内易溶解等。服药与吃饭的时间先后很有讲究,因为饮食状况、酸碱度、胃内容物的性质,都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红霉素口服后易为胃酸破坏,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故制成在胃内不崩解、不溶解的肠溶片,以减少破坏、增加吸收。口服的红霉素片剂有红霉素碱糖衣片、琥乙红霉素和无味红霉素三种。无味红霉素(红霉素的十二烷基硫酸盐)耐酸、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组织渗透力强。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红霉素类、阿司匹林、消炎痛、补血铁剂、三溴片和氯化铵片及稀盐酸等,应饭后服(但并非饭后“立即”服),切忌空腹服用,因空腹服用药物直接与胃粘膜接触,易致胃溃疡和胃出血;饭后服时药物可被食物稀释,从而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刺激。但也不能饭后立即服,应1.5小时后再服,因这时胃已大部分排空,但仍有少量食物;如此红霉素被部分稀释,既缓和了对胃粘膜的刺激,又能使红霉素较快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饱餐后立即服红霉素有如下危害:①饱餐后食物降低胃的排空速率,延长了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红霉素在胃中的分解失效;②饱餐后食物妨碍红霉素的正常吸收,因食物对红霉素分子有吸附、螯合作用,这也减少红霉素的吸收;③食物中的蛋白质与红霉素共存时,可氧化成二硫化物,从而降低红霉素的疗效。综上所述,大凡对胃有刺激的药物,肯定不能空腹服用(这已成为共识),也不宜饭后“立即”服;而应饭后1.5小时左右服。
罗红霉素论文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入选156例病人, 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6例, 男45例, 女31例;年龄15岁~37岁, 平均22.6岁;平均病程3.72年。对照组80例, 男47例, 女33例;年龄16岁~35岁, 平均23.4岁;平均病程3.56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皮损严重程度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按照文献标准[1]:轻度 (Ⅰ级) 为以粉刺为主, 少量丘疹和脓疮, 总病灶数少于30个;中度 (Ⅱ级) 为有粉刺, 伴有中等量的丘疹和脓疱, 总病灶数在31个~50个;中度 (Ⅲ级) 为有粉刺, 伴有大量的丘疹和脓疱, 偶见大的炎性损害, 分布广泛, 总病灶数在50个~100个, 有少数结节;重度 (Ⅳ级) 为除上述皮疹外, 又伴有结节与囊肿, 多数有疼痛, 并形成囊肿, 结节 (囊肿) 在3个以上。
1.3 排除标准
所有病人近2个月内未内服或外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此外, 对罗红霉素过敏, 伴有肝、肾功能不全,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近1年内要求生育的妇女均不入选。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试验组口服罗红霉素每次150 mg, 每日2次, 外用0.05%他扎罗汀乳膏, 每晚1次。对照组仅口服罗红霉素每次150 mg, 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4.2 疗效评估
采用判定痤疮严重程度的标准[2], 根据病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脂溢程度按0分~3分评分, 5项相加为总分。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基本治愈:症状体征改善>75%;显效:症状体征改善>50%;微效:症状体征改善≥20%;无效:症状体征改善<20%。总有效率= (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比较4周后两组的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7例皮肤干燥、红斑、水肿或灼烧感, 其中2例有胃肠不适症状, 另有4例仅有胃肠症状。对照组5例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均未做特殊处理, 不良反应逐渐消失。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主要与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 皮脂腺分泌旺盛,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 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 但疗效均不确切, 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罗红霉素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脂酶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3], 以及抗雄激素作用[4], 治疗痤疮显示了较好的疗效[5,6,7]。他扎罗汀作为一种新型的受体选择性维A酸类药物, 具有促进表皮细胞分化和增殖、抗角化过度、抑制粉刺的生成及排出粉刺、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滋生等作用[5]。Leyden等[8]发现外用他扎罗汀治疗慢性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
研究显示, 罗红霉素联合他扎罗汀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率为67.50%, 优于单纯使用罗红霉素治疗中重度痤疮 (有效率为68.7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61, P<0.05) , 两药联合运用, 遏制了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 是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靳培英.痤疮的分型论治[J].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35 (1) :67-69.
[2]苗青.维胺酯胶囊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寻常型痤疮45例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 23 (2) :86.
[3]Akamatsu H, Tomita T, Horio T.Effects of roxithromycin on the production of lipase and neutrophil chemotactic factor by propi-onibacteiumacnes[J].Dermatology, 2002, 204 (4) :277-280.
[4]Jnui S, Nakaji ma T, Fakuzato Y, et al.Potential anti-androgenic activity of roxithromycinin skin[J].J Dermatol Sci, 2001, 27 (2) :147-151.
[5]孙联文.他扎罗汀的临床前药理及临床药理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1999, 25 (5) :344.
[6]杨擎宇, 皮先明.口服罗红霉素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 16 (2) :105.
[7]周晓明, 温武坚.口服罗红霉素和雷尼替丁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 33 (4) :250-251.
【罗红霉素论文】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