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管网

2024-06-02

以网管网(精选6篇)

以网管网 篇1

0 引言

食品药品是人类生存必须物品,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尤其食品工业在我国的工作总产值占比10%左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食品药品供应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的同时也带来质量安全的隐患和风险, 台湾的塑化剂、马来西亚的燕窝、国内的地沟油、三鹿奶粉、齐二药和毒胶囊等事件频频发生, 使得消费者、病人及家属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对使用药品方法和存在潜在风险的知情权, 要求食品药品的及时准确监管。因此, 食品药品安全也成为民生问题中敏感和重要的焦点之一,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政府的公信度和民生的改善, 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机制已迫在眉睫。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食品药品电子监管, 电子监管是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障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 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有必要破解该省食品药品的监管难题, 探索“以网管网”的科学监管模式和途径。

1 食品药品电子监管现状

1.1 药品方面电子监管现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行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药品监管, 其中之一就是药品电子监管制度的深入实施。2006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 至2012年2月底已分三期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疫苗、基本药物全品种纳入了电子监管。同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1~2015年药品电子监管工作规划》明确提出:2013年2月28日前完成地方增补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实施工作, 并启动药品制剂全品种电子监管;2015年年底前实现药品制剂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1]。截至2014年7月31日, 已入网药品77, 643种 (以批准文号计) , 占全部药品制剂批准文号的44.88%;已入网生产企业3, 599家, 占所有制剂生产企业的76%;已入网批发企业13, 320家;已入网零售药店56, 736家。

目前, 从国家到地方市局各自拥有药品电子监管应用系统。国家局官网的“公众服务”及“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为主要平台。浙江省局现行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包括行政审批和业务监管两大类, 如行政审批系统、生产信用系统等。经了解, 杭州市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主要包括药品零售 (连锁门店) 企业新开办申请、变更申请、换证申请;毒性药品收购、经营指定许可、科研和教学单位毒性药品购用许可、市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远程监管系统、市局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远程监管系统、杭州市药品零售企业实时监管系统等。宁波市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分流通管理、药品安监、医疗器械监管和餐饮服务监管四大类。每类由相应的开办、变更、换发许可证、注册申请等监管类内容。这些系统已实行应用, 企业用户反映效果良好,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细节上有待补充和完善。

1.2 食品方面电子监管现状

食品方面的监管主要还是人工台账监管, 主要监管方式是定期专项检查或不定期的抽查。生产领域目前主要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管, 食品电子监管的系统没有统一规范, 各部门电子监管系统处于探索中。浙江省工商局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面向一级批发商、大型超市、酒类及婴幼儿产品四大类构建了监管平台和公众信息查询平台,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试图实现“食品流向可追、食品来源可溯、食品质量可控”的目标。

2 浙江省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存在问题分析

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食品药品电子监管运行时间尚短, 还没形成全面完善的法律法规。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各个环节如信息的及时采集输入、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调、监管码流通信息的归属等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电子监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予以支撑, 这样才能建立起更具公信力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2.2 监管技术手段不够完善

首先, 有些领域的监管还没有实施, 如化妆品和医疗器械。其次, 入网的生产企业需要上传赋码数据到国家局平台, 但无法从国家局平台获取数据。再次, 食品药品的监管无法满足各地各局实际监管工作的个性化需求和数据共享要求。

2.3 职能部门资源无法共享

因组织机构上分段监管的政策, 各职能部门只负责分段部分的监管, 相互间缺乏责任关联, 信息难以共享。而且目标责任制使得各部门注重绩效, 缺少部门间的协调监管。

2.4 企业参与度不高

浙江省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基本上是属于自上往下的监管, 缺乏由下而上的反馈;注重监与管理, 缺少督与理。企业在电子监管中获得的信息少, 导致企业参与监管积极性和自主性较低。再次, 经了解, 该省电子监管结果与企业成效脱节:问题没有纳入考核指标, 不与企业业绩挂钩, 这也是企业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2.5 培训宣传不足

因浙江省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实施时间尚短, 更应注重对各级各类监管人员和企业经营人员的相关培训, 包括监管理念、监管具体操作等的学习, 以提高相关人员的监管信息化意识与技能, 让经营者在被监管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服务与利益。

3 浙江省食品药品“以网管网”途径研究

3.1 做好顶层设计, 明确职责

3.1.1 建立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工作协调机构

如今社会网络技术发达, 电子监管“以网管网”是食品药品科学监管的重要途径, 需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视, 做好顶层设计, 建立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工作协调机构。协调机构由省食品药品监督局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市局办公室、监管职能处室组成。建立省、市、县、所四级网络监管调度平台, 形成任务调度分配, 联网协办的工作机制, 实现食品药品网络监管上下互动, 横向联动。

3.1.2 明确各监管机构职责, 引入责任区机制

食品药品电子监管是一项复杂工程, 需三方联动, 责任包干。网监办、工商局、省局三方联动, 共同配合。明确监管部门、入网企业 (机构) 、技术支持企业三者的职责, 强化执行监督, 建立奖惩机制;对经营者提出要求, 建议能实施“企业首问责任制”, 将企业的业绩与监管考核结果相关。

3.1.3 增加基层人员配置, 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加强基层网络建设, 横到边, 纵到底, 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增加基层人员的数量。同时, 加强专业及相关人员网络监管能力的提高培训, 侧重由实践经验丰富者的实操推演。可试点施行监管人员的分级分类制。

3.2 建立统一标准, 规范制度化建设

3.2.1 仿效国际, 标准现行

仿效国际环境构建食品电子监管体系, 做长期工程。在科学顶层设计的基础上, 采信GS1系统;国家相关部门制订标准化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的主要指标, 由各业自行建设各类电子监管系统并试行, 先百花齐放, 经过实践后再合并筛选。

3.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层面应加快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各个环节的立法工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升药品电子监管的法律地位。省里应探索并重视网络监管激励机制, 探索跨部门协调监管绩效机制, 这样才能发挥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有效的科学监管。

3.2.3 建立相对全面准确的食品药品涉网主体建档信息

建立全省统一食品药品涉网合法认证库, 要求新开办食品药品企业必须提供相应的材料, 经过网上认证通过才算合法企业。已开办食品药品企业也需在规定时间网上进行相应的补齐手续。这样就对浙江省食品药品企业全部进行了一次建档, 便于今后的进一步管理。

3.2.4 通过市场主体对食品药品企业变更、年检等进行建档

参照工商平台对网络电商的方法, 引入先进的网络监管理念, 对食品药品企业的变更、年检进行建档, 以便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为今后食品药品大量进入网络电商时代打下基础。

3.3 完善技术监管, 升级监管技术

3.3.1 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打通信息孤岛, 整合系统资源, 实现跨部门同步共享。如2009年研制开发的“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 该系统通过互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食品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信息共享体系, 涵盖了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进出口等所有食品安全环节的数据分析统计、安全预警、政府部门的工作考核等。探索各部门绩效考核机制, 在考核绩效指标中放入各部门的协调和共享程度。

3.3.2 分析食品药品风险防控点, 全程记录其状态和变化

要在食品药品的电子监管中总结经验, 找到风险着重的防控点, 并要密切跟踪防控点, 全程记录风险点的变化, 以便找到相应的预防办法, 避免今后此类事件的发生。设立全网监测点, 县、镇、村都设立起监测点, 提升便利性。

3.3.3 做好电子监管技术的完善升级, 扩大监管覆盖面

按国家局既定计划推进, 药品的电子监管要扩展到化妆品与医疗器械领域。电子监管的建成, 最重要的还是后期的不断完善和更新, 尤其是数据库和搜集企业的反馈信息。完善电子监管的标准化、科学化与国际化, 特别是识别标识符的采信升级监管技术, 实现电子监管升级到智慧监管。

3.3.4 提高监管效率, 推行流动监管巡查模式

电子监管方式可提高监管效率, 实施电子监管后, 相关人员可走出办公室, 变坐等材料为主动服务监管, 可大大弥补基层监管人员的不足。可参考警察巡逻管理模式, 实行分区分段专职专人监管, 实现对包括路边摊在内流动服务商的有效管理, 实行流动式的“路面”动态监管, 全面提升日常巡查效率。

3.4 企业参与, 建立良好的群众公信力和信用环境

3.4.1 面向社会, 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发布及宣传工作

建立规范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 第一时间面向公众发布全面、科学、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建立起药监部门与公众等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让民众信任药监部门。

3.4.2 构建舆论氛围, 建立良好信用环境

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构建一个“食品药品监管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 鼓励全民监管, 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群众举报和投诉, 对恶性投诉进行严惩。同时增大企业违法的成本。能在我国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一个良性循环的信用环境是监管的最高水平也是最高境界, 只有公众高度认同事件属性时, 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对事件的有效监管。

3.4.3 设立网上信用联盟, 企业参与, 形成行业自律

建立网上信用联盟。网上信用联盟有网盟的管理制度和公约, 群众的信用评价, 企业成员自律情况、联盟信用活动等栏目。将企业拉入联盟, 如有不良违法行为在网上予以公布, 让不良行为无所遁形, 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最终达到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的局面。

当电子监管在充分法律的保障下, 实现标准化, 信息化, 机制化, 企业在受监管中获益, 激发被监管的动力, 进而形成“食品监管生态环境”, 这才是比较符合浙江省情乃至国情的有效监管途径。

摘要:为保障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 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有必要探索食品药品科学监管之路, 以网管网是目前经济形势和现实背景下的有效监管方式。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药品电子监管方面的现状, 梳理出浙江省食品药品网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以网管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浙江省,食品药品,以网管网,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兰.药品包装为药品安全撑起“保护伞”[J].印刷技术, 2012 (22) :13.

[2]沈燕萍等.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现状与思考——以浙江省为例[M].浙江省省长专项基金项目.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三网六体系”建设项目研究报告集, 2015 (06) .

[3]徐徕, 黄伟俊, 蒋兰敏.药品电子监管的作用和意义[J].上海医药, 2010 (11) .

兰州石化住宅网网管系统设计 篇2

为加强对网络设备性能、端口流量、设备可用性等状态信息的获取, 真实反应网络使用情况、设备利用率, 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同时, 为第一时间获取网络设备故障, 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提高恢复效率, 保障网络质量;为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 提供更高效、更通畅网络服务。经研究决定对整个住宅网网络设备进行综合管理, 同时借助于NNM事件管理, 结合GSM MODEM实现故障预警与手机短信联动, 保证网络运行、维护的流畅和稳定, 为住宅网网络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系统结构设计

由于网络管理范围大, 管理设备众多, 网络设备和系统主机的管理要求又非常高, 为保证网络系统的满足需要, 确保应用及网络正常运行, 对网络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 实现对网络系统的主动管理, 减少问题的发生。

对于兰州石化住宅网网络管理, 设计采用下面的两层体系结构来管理整个网络系统, 见图1ㄢ

集中监控平台采用NNM Operations软件实现, 其主要功能是将各个组件管理系统的事件 (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集中起来统一报告给用户, 即将所有告警事件都显示在同一个事件浏览器中, 管理人员只需监控这一个事件浏览器就可以知道整个网络环境中发生的所有事件, 结合及时的报警方式 (如Email, 声音等) 通知管理员。

设计的组件管理包括网络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分别由系统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组件管理是指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只管理整个住宅网络环境中的某个方面, 网络管理人员需要采用不同工具监控不同的组件。所有这些组件管理工具所产生的告警事件都可以发送到兰州石化住宅网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的集中控制台上, 达到统一事件告警的目的。

2 系统功能设计

若某一网段或节点已经在NNM Map图中发现了, 通过执行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对象管理, 即可将这些需要管理的对象纳入网管系统统一管理。

1) 手工节点控制, 使用loadhosts将一批设备对应IP地址直接放入拓扑数据库中。

file例子:10.33.49.252 10.33.49.252

2) 网络拓扑生成:自动发现住宅网网络上的TCP/IP、和Level2设备, 支持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并将这些信息以直观的图形格式表示出来, (Level2发现功能包括支持Bridge、Repeater/802.3、或者MAU MIBs的设备) 。NNM持续地监控网络上新的设备和网络设备状态。发现和监控功能还可以探测到位于广域网上的设备, 见图2ㄢ

3) SNMP配置:通过NNM将搜集到的整个兰州石化住宅网网络信息进行简化处理, 如发现过滤, 拓扑过滤, 图象过滤.根据需要, 选择要发现监控的对象, 定制MAP的显示内容, 通过这些功能得以减少住宅网网络流量额外负担, 更能让管理人员集中注意力于重要和密切关心的网络部分。

4) 对VLAN的管理:对兰州石化住宅网网络层的配置管理, 仅提供网络拓扑互联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在住宅网中, 基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考虑, 在核心交换机上为不同的小区或大楼划分成了不同VLAN子网。对网络的第二层管理来说, 除了要知道交换机之间的互联, 更主要的要能对VLAN进行管理。因此可方便通过统一网络管理系统平台实现VLAN的管理。

5) 网络路径延时管理:对于兰州石化的网络, 下辖多个小区, 管理范围广, 难免会出现网络效率低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网络路径延时的探测工具实现对各设备直接的延时进行监测。通过探针的设定, 方便的实现此类故障检测。利用直观易懂的图标和符号以及颜色变化来监控网络任意节点之间的可用性和性能状况, 及时发现和定位故障, 并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帮助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

6) 交换机管理:在兰州石化的局域网中包含大量的交换机设备, 利用NNM实现对兰州石化住宅网核心局域网交换机的管理, 通过扩展拓扑发现并监控基于二层的网络连接, 获知更多的关于网络真实连接到情况, 提供额外的网络视图, 区分各类交换机、端口、以及VLAN, 以2D方式识别、组织和浏览网络中的交换机、端口、以及VLAN, 通过图形界面直接进行VLAN的配置, 以2D方式识别、组织和浏览网络中的trunk, 显示trunk设备以及经过其的各子网。

7) 综合管理:通过兰州石化住宅网统一网络管理平台能够监控各种可管网络设备:局域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状态, 当网络设备状态变更时能够自动发现, 并以图形化工具给予提示、报警;对网络性能进行管理, 如带宽利用率、流量分析、路径分析、易于使用的GUI等。

3 网络故障管理设计

对兰州石化住宅网网络故障的监控分为主动轮询和接收Trap方式。同时, 对于网络设备的故障及各种信息的变更都会记录在syslog中, 所以通过加强对syslog的监控来判定住宅网网络正常运行状态。

1) Trap事件和轮询事件:对所有SNMP的trap事件进行收集和显示, 同时设置相应的轮询时间对相应网络的连接进行监控和报警。其中, 对于主流的网络设备, 通过加载各种设备MIB库, 解决多种型号、多厂家网络设备统一管理, 通过对加载相应的MIB库同时设置相应报警。

(1) 线路故障的中断报警。

(2) 线路达到一定门限值的性能报警。

(3) 逻辑链路 (PVC) 的中断报警。

(4) 逻辑链路达到一定门限值的性能报警。

(5) 网络设备板卡、端口的硬件故障报警。

(6) 网络设备的CPU、内存、端口流量达到一定门限值的性能报警。

(7) 网络协议、应用端口 (UCP、TCP) 严重超出正常流量的报警。

2) 网络事件的压缩处理:通过定义参数关联机制对相关事件进行压缩处理;同时对关键字方式进行相关事件的压缩处理;当发生此类事件时, 系统自动将其压缩成一条, 而详细信息可方便从备注中进行查询, 解决了由于某一核心节点故障, 而引起核心下多个节点连锁的错误报警, 减少了故障分析时间。

3) 事件关联加快故障解决:通过事件关联技术使得当故障发生时, 网管人员能够更快地定位原因、排除故障。通过高级事件关联引擎, 能够更快地识别故障。深入分析 (drill-down) 功能令网络管理人员能够看到与每一个报警有关的所有事件。

事先定义好的关联逻辑已包含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管理, 例如:连接设备失效, 定期的维护, 重复的网络报警、成对的报警事件等关联逻辑。预先定义的关联逻辑是基于最新的网络信息, 使得网络轮巡效率更高。

4 短信报警设计

短信、邮件报警是网管报警基于短信的最直接、最有效解决方式, 通过信息系统的短信报警平台, 实现多报警、多用户事件关联, 通过与NNM事前关联的无缝对接, 随时监测用户设定的报警邮箱, 一旦有符合通知规则的邮件, 便读取邮件转化为短消息发送队列。自动将报警邮件转换为短信, 通过短信通道发送到管理人员手机。

网络管理用户可直接短信上行指令, 根据用户的指令进行列表邮件、读取邮件、发送邮件、回复邮件转发邮件开关服务等操作。

参考文献

[1]王德才, 周学刚.利用开源OpenNms实现数据中心运行服务监控[J].应用科技, 2008, 35 (7) .

[2]颜世磊.胜利油田IP企业网管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 25 (6) .

[3]正宏.创建智能网管平台——HP Open View NNM7.0.1中文版发布会即将举行[J].网管员世界, 2004 (3) .

[4]DavidZeltserman.SNMPv3与网络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以网管网 篇3

关键词:电力调度,通信网,网管平台

根据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建设要求及“地县一体化”的逐步完善, 电力通信调度网的统一网管平台建设是电网“大运行”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通信传输网作为信息传送的主要承载网, 实现通信传输网的“统一网管平台”运行将是完成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营销等的必要条件。

统一网管平台建设是现代通信网管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将原本属于各地县公司的电力通信调度的管理、维护、监控等功能, 集中到一个平台上, 从而能够方便人员对整个通信网进行管理, 以便能够实现对整个电力网进行监测的目标, 并且能够不断进行升级和拓展。

1 建设通信网统一网管平台的必要性

1.1 通信网快速全面发展, 要求提高驾驭大规模通信网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网作为基础设施, 其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第二张实体网络, 支撑着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业务需求, 特别是在大力建设智能电网的背景下, 电网对电力通信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生产。

基于国网及省网公司相关标准和指导原则《电力通信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电力通信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十三五”通信网规划专业指导意见》及《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三五”通信网规划》等。电网跨区联网格局的逐渐形成和公司集团化运作引发通信专业集约化管理需要, 通信网络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巨大发展, 纵向互通、横向互联, 要求提升大规模通信网络管理能力。与此同时, 大规模通信网络对通信网管系统的依赖要求系统本身具备良好的容灾备份能力。因此, 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采用统一高效、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网管系统作为技术支撑, 实现庞大复杂通信网络运行状况的动态监视、通信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以及管理工作的流程化、电子化和智能化。

1.2 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和运维, 要求加快通信管理系统建设

随着公司信息、通信组织机构的调整, 需要全面加快通信运行在业务需求挖掘、业务保障的能力、组织机构、运维核心流程、管控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调整和提升。依据信息、通信的集约化融合的管理需求,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通信管理系统的融合, 完成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建设及运维, 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三集五大”科学管理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通信保障和技术支撑。

1.3 通信运维、管理工作量倍增, 要求提高通信管理效率

“十二五”期间, 电力通信骨干网将基本覆盖35k V变电站, 终端通信接入网将快速发展, 网络运维和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 而通信人员的数量不会大幅度增加, 运维及管理人员缺口将继续扩大。因此, 需通过建设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通信管理系统, 实现具备智能化特征的电路开通、网络运行分析等功能, 提高通信运维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缓解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与人员短缺的矛盾。

统一网管平台对于管理通信网, 提高通信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安全可靠、环保节约、技术先进、标准统一、提高效率、造价合理的原则, 努力做到可靠性、统一性、适应性、经济性、先进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

2 网络系统结构

2.1 电信管理网

电信管理网络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TMN) 是ITU-T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用于电信管理网络的一组标准协议规定的网络结构, 通过标准的接口对电信网进行控制和操作。利用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来实现统一的网络结构形成开放式网络系统, 使得网络系统能够具备标准化管理功能和建立面向目标的管理信息模型, 实现管理信息交换处理功能。将通信网中的各种操作系统和电信设备进行连接, 在功能上能够实现对通信网进行收集信息、传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目标。通信管理网在功能上主要是包括运行系统功能、网络单元功能、工作站功能、中介功能及Q送配器功能等, 并且其采用逻辑分层机构, 将管理功能按照逻辑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是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2.2 统一网管平台的设计和组建

在设计上采用电信管理网的思路, 从功能、信息和物理结构3个方面上入手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根据相关的网络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来进行设计。在统一网管设计当中应用到的协议主要是包括IP网络通信协议、NMF&ITU标准建议、Open System标准、网管协议支持标准和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CORBA) 、标准数据库以及SNMP和网络安全技术。由于现代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通信网的网管系统本身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的网络状况和管理组织发生变动的需求, 同时网管系统还要具备开放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能够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 能够连接不同的设备, 实现数据接口的开放性, 这样才能够保证网管平台对所有的通信网都能够适用并且实施各种管理功能。

信通公司通信网管网按照2个平面部署, 其中1平面以省公司和阜阳备调为核心节点, 各地市公司为接入节点组建的数据网通道;2平面以省公司和阜阳备调为核心节点, 各地市公司区域内的500 k V变电站为接入节点组建的数据网通道。2个平面相对独立运行, 在任一平面出现故障, 都不会影响到另一平面的运行。

(1) 网关通讯原理。如图1所示, 椭圆表示数据通信网络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DCN) , 与DCN网直接相连的两个网元A (GA) 和B (GB) 表示网关网元, 其他的网元为非网关网元。网管与非网关网元之间通讯, 需要先给非网关网元配置网关网元, 网管不与非网关网元直接建立通讯, 而是借助网关网元建立通讯, 由网关网元转发数据。

从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系统) 到N的通讯, 需要通过A (GA) 或者B (GB) 。我们称N为非网关网元, A (GA) 和B (GB) 为网关网元。如果将A (GA) 设置为N的网关, 我们称A (GA) 为N的网关网元。在EMS与N通讯过程中, 需要A (GA) 做数据转发。

为了防止A (GA) 出现异常, 导致N与网管数据不通, 需要为N设置多个网关 (目前网管界面只支持设置两个) ,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为N设置两个网关A (GA) 和B (GB) 。在A (GA) 出现异常后, N可以通过B (GB) 继续保持与网管的通讯。

(2) 网关网元的接入方案。 (1) 各地市公司组建至少2个网关网元, 网关网元的选取建议为市公司主站和市公司位于500 k V变电站的通信设备。 (2) 每网关网元配置一台交换机, 其中1#端口接网关网元设备的监控口, 2#端口接1平面位于地市公司主站的网管网交换机, 3#端口接2平面位于500 k V变电站的网管网交换机。交换机至1平面、2平面的数据通道由各地市公司自建。 (3) 网管平面组建方案。网管网1平面的组建方案:网管网1平面由省公司、阜阳备调和15个地市公司 (阜阳备调和阜阳地区网可共用1台设备) 组建, 利用原TMS在用以太网通道 (TMS交换机下挂在网管网下) ;网管网2平面的组建方案:网管网2平面由省公司、阜阳备调和位于15个地市公司的500 k V变电站 (阜阳备调和阜阳地区网可共用1台设备) 组建, 利用省公司光环网同步数字体系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以太网组建新的通道。

2.3 网络拓扑结构和软件结构

本次统一网管平台建设当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对于本地网管系统构建来说主要是包括省网管中心服务器、省备调网管中心服务器、网管网专用通道、地市维护中心、地区通信网等。在监控管理上, 通过TCP/IP协议来进行管理, 网络结构采用分布式和扩充性较强的结构, 数据传输上采取多路由方式。

网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软件结构:一是软件平台。网管系统的主服务器主要是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 R2企业版/64 bit操作系统, 数据库则是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企业版/64 bit, 而图形工作站以及调度工作站和其他工作站均可以采用Windows系统来进行操作;二是同步技术, 利用第三方软件VERITAS远程容灾 (1+1) for Windows企业版双机软件 (6.0版本) , 来完成网管数据的异地容灾, 保障系统及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三是中间件技术, 网管系统当中底层采用中间件来对监控数据进行传输, 并且在消息传送方式上可以应用分布式消息来进行传送, 这样能够实现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消息的传送, 这些传送的消息也可以实现在不同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进行传输, 从而能够实现对于网管系统当中的不同网络系统的信息传递, 实现管理功能。

3 项目建设方案

首先, 依据TCP/IP的规范协议结合通信网传输设备的管理IP配置模式, 统一规划安徽省各地市公司网元管理I P, 见表1。然后, 根据地址规划要求对各地市公司的传输设备按ID, IP等地址规划表进行设备的地址改配。同时完成每地市网关网元地址的规划, 如表2所示。完成上述规划后各地市公司通信网统一接入省公司网管平台。此阶段工作为整个项目的重点, 涉及每一台传输设备地址的改写, 工程量大、耗费时间周期长, 需各地市公司根据项目进展组织安排。

依据现有资源由信通公司统筹利用省公司在各地市公司的SDH设备以太网组建网管网专用通道。完成省公司到各地市公司的网管通道建设。完成省公司网管服务器的安装调试及备调服务器的设置。通过组建的网管网通道在网管上对各地市公司的网元进行数据同步配置, 并按地市进行分层管理。组建统一运维的通信网管理平台。各地市公司安装统一的网管客户端。利用通过网管网组建的网管专用通道, 通过交换机端口连接各地市公司网管客户端。并针对各地市公司设置相对应的权限来管理自己地区的通信网设备。

4 结语

本文仅对某一品牌的通信设备实现统一网管平台进行了论述, 对于多品牌通信设备的统一网管融合将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当前电力调度当中的通信网种类、交换手段等都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能够推动电力通信调度中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安全运行, 需要建设标准的、开放式的统一网管平台, 在平台上来实现电话交换网络、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等各种网络系统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 因而电力调度部门应该加强对通信网统一网管平台的建设重视, 不断加强网管平台建设, 从而不断提升通信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宝剑.石河子电力调度通信网软交换技术应用的探讨[J].通讯世界 (下半月) , 2016 (4) :104-105.

[2]张久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故障分析与解决措施[J].通讯世界, 2016 (4) :181-181.

[3]郭德孺, 谢波, 王世文, 等.基于IP over SDH河南电力调度数据网规划及互联[J].电视技术, 2012 (6) :36-39.

[4]张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故障分析与解决措施[J].信息通信, 2015 (12) :220-221.

[5]尹汉炜.远动通信网关在快速恢复电力调度自动化通道中的设计[J].电工技术 (理论与实践) , 2015 (10) :53-53.

[6]钟志萍, 徐星, 肖振华, 等.电力调度软交换通信网的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3) :5-8.

[7]毛卉, 赵婷, 沈晗阳.湖北电力调度软交换容灾备用系统建设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 (4) :71-75.

以网管网 篇4

十一五期间,随着电力调度、自动化业务迅猛增长,山西电力已有的各市级光纤通信网面临着巨大的带宽压力。为了满足系统各专业对通信带宽的需求,我省建设了11个市级骨干光传输网并初具规模,然而由于原各市级网设备种类、数量繁多,网络结构复杂,网管系统分别安装在各个地调,缺少统一平台对市级骨干光传输网和农电光传输网设备进行管理,我省建设了第三方网管系统,以实现对全省各市级传输网的统一监管,为全省网络的安全稳定提供技术支持。

2、建设背景

2007年前,山西电力各市公司均具有地区光纤通信网传输系统,设备采用SDH体制,带宽主要为622M/155M,所有县供电支公司和大部分110k V变电站实现了光纤接入。其中,忻州公司采用烽火SDH设备,网管为Otnm2000;吕梁分公司采用和记SDH设备,网管为XMS-2004;大同、朔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8个分公司采用华为SDH光设备,除大同的网管为NES(4.4版)外,其余均为T2000。

2007年初到2008年9月,按山西电力通信网“十一五”规划,山西电网采用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选型、统一组织施工、统一安装调试的方式,分别投资1.7亿元和3.6亿元,完成各市的市级骨干光传输网SDH/10G(MSTP)系统和农电通信网改造工程,全省新建ADSS光缆6,000 km,新配置MSTP/SDH光设备大小共1,458套,覆盖了全省35 k V及以上变电站和所有供电所。[1]市级骨干网建成后,省内11个分公司分别采用了烽火、华为、中兴三个厂商设备,三种传输网管系统在枢纽站点(地调、县调、所有500k V站、220k V站、个别110k V站)以设备为带外网管模式,网管信息采用TCP/IP协议并利用本站数据通信网设备接入各地调区域网管中心,备用通道采用SDH设备内部DCC通道。为了解决统一监管新建及已有的各类传输网络,我省建设了传输网第三方网管系统。

3、第三方网管层次结构

新一代的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一般采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和XML(可扩展标记语言)进行接口设计。我省第三方网管即采用CORBA网管接口,将各供电分公司11套SDH/10G光传输网管以及地区光传输网原有的5套网管全部接入省中心站设置的第三方网管系统,通过协议解析、统一界面实现了对多厂家、多类型传输设备的集中监视和集中呈现。山西电力第三方网管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分别为接口适配层、应用层、表示层。

(1)接口适配层:主要完成针对不同厂家设备所需管理信息的适配。适配层包括一系列接口适配器构成的适配器池,完成对不同厂家网元/EMS/SNMS接口适配的功能,向上层提供统一的网管接口。接口模块适配器向下适配设备所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接口,向上转化为同种类型的接口应用层提供统一的网管接口,本系统针对不同厂家的、各种类型、多个版本的EMS/SNMS/NE分别进行适配。

(2)应用层:应用层的各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各管理功能的业务逻辑,各模块相互独立,又支持通过中间件进行实时交互。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灵活选择不同的模块,构成实际需要的管理功能集;而且可以根据被管理的网络规模,灵活选择系统硬件平台,以最优方式将软件布署到不同的硬件上。

(3)表示层:用来实现系统用户使用系统功能时的人机交互界面。C/S模式的终端:根据不同用户的岗位职则划分,可以仅在其终端机器上配置有限功能的用户界面模块。C/S模式的终端软件功能模块支持自动在线升级功能,当相关软件升级后,界面启动时,自动从服务器下载最新版本并安装。

4、第三方网管系统应用层功能

网管系统中构成应用层的模块包括拓扑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性能信息管理功能、配置信息管理功能、系统自身管理功能5大部分。

(1)拓扑管理:从不同的层面显示构成网络的各类视图,包括业务、网络、系统、设备、电路、通道等;实时各类资源的状态。

(2)故障管理:在获取原始网络告警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源情况和网络维护经验,综合分析、定位网络故障根原因,并支持故障的回复、预案的执行。

(3)性能管理:在实现了一系列稳定、高效的性能信息采集、同步、存储、综合分析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就通信网中对网络故障反映最有效的光功率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网络监控。

(4)配置管理:提供对动态配置信息的采集设置功能,支持周期性采集和变更通知上报功能。提供对动态配置信息的下发指令功能,实现对被管网管的配置下发管理。

(5)系统自身管理:主要包括系统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自身管理等功能。

5、系统配置简介

配置管理提供对通信网络中通信设备资源和电路等的配置信息的采集、同步等功能。用户可通过配置管理功能动态管理网络设备,并对数据进行更新,保持系统与网络的数据一致性,配置管理主要包括:查询、同步、统计、指令下发等。

5.1 配置信息查询

配置信息采集主要完成系统安装时获取厂家网管数据的功能。系统建立网元管理模型,为不同厂家、不同网元类型进行建模,并由此生成网元模板,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产生网元的实例。

系统可以查询通信设备、传输通道、电路的配置信息,系统支持灵活的查询方式,查询界面风格统一,并可以在机房平面图上选中设备显示其配置信息。

5.2 配置信息同步

配置信息的同步包括综合监控子系统和各个厂家网管和被监控网元数据的同步。

配置信息的同步主要有两种方式:

(1)被管系统实时自动地向网管系统报告配置的改变。被管系统通过配置改变通知向网管系统报告配置改变情况。典型的配置改变通知有:

对象创建/对象删除通知;

对象属性值改变通知;

对象状态改变通知。

系统对配置变更通知的处理方式有:

收到配置改变的通知后,系统自动提示用户,待用户确认后,系统自动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收到配置改变的通知后,系统自动提示用户,允许用户稍后进行处理;

收到配置改变的通知后,系统自动进行处理。(不建议使用)。

系统会将所有收到的配置改变通知保存在数据库中,供用户查询。

(2)系统主动发起配置数据同步操作。

配置信息被采集上来之后,如果配置信息发生了变化,就需要进行配置同步。同步完成后,系统会就同步的结果出一份同步报告,用户对其进行确认后,系统更新数据库。

交叉连接发生变化(创建、删除)、复用段发生变化时,厂家网管接口通过配置改变通知向上报告配置改变情况,系统根据上报的通知自动进行配置信息同步。

如果配置信息的变化影响到了在用电路,系统会弹出警告,并提示用户对受影响的电路重新进行路由寻迹。

5.3 配置信息统计

系统提供了完善的统计手段,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统计配置信息,支持自动周期统计和手工统计等方式。

5.4 配置信息下发指配

在应急调度情况下,通过第三方网管可以实现电路调度功能。

5.4.1 电路调度功能

系统负责为电路提供相关资源使用情况、空闲情况、和调度方案。为了避免同一电路调度出现重复占用和保证系统数据与现网数据的一致性,在电路调度过程中系统的电路调度管理模块需根据调度工作所处阶段,将端口和时隙等资源状态至为合适状态,当电路调度资源在预占用时,其他的调度需求不可再占用此资源。

完成调度方案后,系统可根据方案向设备厂家网管下发配置指令,在配置下发完成后,根据下发结果更新最终的业务占用和释放情况。

5.4.2 配置下发安全方案

系统所指配的资源均是系统自动筛选出的符合调度要求的空闲资源,在进行配置下发前,系统先通过厂家网管接口进行下发配置验证,如验证不通过提示用户并不予以下发。验证通过后,通过接口自动执行下发的配置方案,如执行失败,系统自动回滚到原始状态。

6、结语

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的稳定运行越来越重要。电力通信网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安全生产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柱,是构建数字化电网的重要平台,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的重要支撑。

山西电力市级骨干光传输网第三方网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对各分公司全部SDH光传输共计2451台光设备的实时集中监控,在应急调度情况下电路的配置下发,与各传输设备厂家间的接口联调,以及与通信综合监控系统数据资源的共享等一系列功能。通过使用第三方网管系统,时刻监控业务的性能及告警情况,不仅扫除了省公司通信中心的监控盲点,保障业务数据的可靠传输,而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通信通道故障给上层应用业务甚至是电网造成的影响,真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参考文献

以网管网 篇5

部署注重网络Qo S保障

《通信世界周刊》:良好的承载网络质量可以有效地保障用户IMS业务的使用,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IP承载网络的QoS并不能完全满足电信级服务质量需求, 对此您怎么看?

程路:IMS对承载的需求主要包括多个省多个城市之间IMS系统互通和IMS业务系统互联。在IMS业务互联部分, 则包括内部网元的互联以及SBC (会话边界控制器, 功能是连接CMNET与IP承载网络) 与用户的互联。针对这些需求, 中国移动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 并注重网络QoS的保障。

具体而言, 为保障用户IMS业务良好体验, 中国移动对IP承载网使用DiffServ和E-LSP等技术。CM-IMS设备接入IP承载网时, 需要配置三层接入设备 (CE) , 用于汇聚IMS网元的端口和流量, 实现统一接入承载网。同时, IMS系统核心设备所在的中心局房单独设置两对CE, 分别用于接入CMNET和IP专网局房内IMS系统设备和IMS AS共用CE。这些前期规划方案的实施, 有效地提高了承载网络运行质量。

IMS承载垮过三道坎

《通信世界周刊》:浙江移动IMS的部署进展快速且顺利, 请问浙江移动从最初开始建设到现在, 在IMS承载网建设方面都碰到了哪些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程路:目前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在IMS一期时, 由于是试验网络, 地市公司没有设置相应的CE设备, 其SBC设备不能接入当地承载网路, 而需要接到省公司CE上。今年新增了CE设备, 解决了这个问题, 网络结构更加清晰, 简化了维护管理工作。

还有就是承载网络的安全问题。由于IMS业务存在传统有线固话、IMS有线固话和PC客户端等多种接入方式, 而互联网与2G/3G的互通也给原来相对独立的核心网带来了安全隐患, 例如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病毒程序及黑客程序对核心网网络设备及业务服务器、客户信息都带来威胁, 因此在SBC与互联网间增加防火墙, 实现IMS网络与互联网络间的安全隔离加固十分迫切。今年我们在二期建设中在各地SBC与互联网间都增加了一对防火墙进行安全加固。

另一个问题是承载的运维管理方面。IMS技术首次部署, 个别核心网元所属专业维护人员还需重新调整职责, 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IMS承载网带宽充足

《通信世界周刊》:IMS业务流量过大, 或者业务优先级没有很好的规划, 就会影响最终用户的业务体验, 目前浙江移动业务流量对IMS承载网影响如何?

程路:目前没有问题。2010年4月, 浙江移动IMS二期工程全面启动, 浙江移动在原有IMS试点网络基础上进行改造。二期工程使核心网容量达到150万用户规模, 满足到2011年中期要求。当前IMS用户数快速增长, 不过总数相比核心网容量还差很多。从承载的角度看, 现有用户使用IMS业务产生的流量, 对承载网络带宽利用率不足30%。

未来流量激增可能会对IMS承载网带来很大影响, 媒体流量相对信令流量来说会比较大。因此面对未来高带宽需求, 我们都在规划阶段预留了端口, 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利用现有端口及预留端口捆绑等方式满足需求。

我们一直保持IP承载网络的宽带利用率不超过30%, 尽可能地保障IMS业务质量。目前IMS二期建设已经考虑未来流量可能大量增加的情况, 在承载网方面带宽是比较充足的。

《通信世界周刊》:据统计, 目前全球只剩下5%的IPv4地址可用, 预计明年3月份可能就开始出现空缺, 保守估计明年年底将全部用完, IPv6的试点与部署越来越迫切, 这些变化会对IMS承载网络带来影响吗?

以网管网 篇6

关键词:CMTS,CM,网管系统

0 引言

2010年1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目前, 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早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采用CMTS构建双向HFC网发展宽带和下一代高清互动电视, 全国采用CMTS方式实现宽带上网的用户数量已达百万, 高清互动电视用户数量更超过300万, 预计未来的三年随着宽带和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将增长至千万级别。

有线电视双向技术基于DOCSIS接入标准在中国发展已经有十年之久, 在全国积累了大量的用户,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提高, DOCSIS协议也不断推出新的版本, 对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保护投资, 满足需求, 渐进发展的原则上看, 基于DOCSIS接入标准的CMTS+CM接入方式仍是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开展双向业务的主流方向之一。

实现“三网合一”, 大力开展视频、语音、数据等综合业务,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首要解决的便是可靠性、传输质量、服务质量等关键问题。但当前各个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中设备数量高达数十万 (CMTS+CM) , 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更广泛使用了不同厂家型号的设备, 网络可管理性偏低。如何针对网络中海量不同厂商设备并存的现状, 为缺乏统一网管能力的网络解决以上问题, 是各个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开展宽带接入服务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目前行内普遍采用命令行、通用网管软件、厂商网管软件或是多种方式同时使用的方法进行管理, 但都只能满足部分管理需求。各运营商一致希望建立一套满足运维需求的网管系统, 行内专家对管理软件的实现方法都有自己的见解, 该课题一直都是行内热烈讨论的话题。

1 系统简介

随着广电行业三网融合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新设备出现在广电网络系统中, 如何掌握CMTS设备的运行情况, 及时发现系统故障, 如何方便快捷的对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和维护, 如何通过系统考评设备性能和员工的效率成为摆在广电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由于CMTS/CM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量巨大, 信息收集、保存、分析、统计的工作难以开展, 传统的CMTS网管方法在当前的网络运维工作中面临以下困境:

1. 客户满意度。网管人员往往因用户报障才被动地发现故障, 客户满意度大大降低。

2.管理成本。管理层、决策层为及时获取有用的分析统计数据, 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去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 管理成本高。

3.系统安全。设备配置权限分散, 管理员对设备进行维护操作后无法重现操作历史, 虽制定了操作规范和操作登记的制度, 但没有技术手段去约束、考核, 造成制度形同虚设。

4.伴随业务增长而产生的运维难度与运维人员数量、专业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设备数量、用户数量不断扩展, 网络结构通信技术不断升级, 运维技术专业门槛不断升高, 运维人数却无法等比递增, 运维人员忙于排障, 更无瑕提高专业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 网管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跨厂商的设备兼容性:提供针对不同厂商设备的数据采集, 参数配置等功能。

2. 简单易用:将各种复杂的网络管理工作简单化, 快捷化, 自动化。

3.全面的管理能力:涵盖智能化的监控、预警、审计、分析、统计等功能。

4.高性能:采集时间粒度、预警及时性、统计的响应时间、数据的保存周期必须优于实际的网管需求。

5.灵活部署、平滑扩展:适应于不同的应用环境实现无缝扩展。

2系统框架

2.1 框架描述

根据以上特点, 系统设计上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设计框架。

系统针对的主要设备类型为CMTS与CM, 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 再将采集到的源数据送入数据分析层进行加工处理, 随之根据运维管理流程将数据整合至不同的管理模块, 最后通过用户界面将管理信息展示给用户。

1. 信息源

信息源为日常维护时主要关心的设备指标, 见表1和表2。

2.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模块负责对表1和表2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考虑到各厂家提供的数据采集接口不同, 大多都有自己的私有协议。在采集模型的设计中, 采集模块根据设备的不同接口协议 (SNMP、telnet、ssh、http、私有接口) 灵活地加载, 进行数据采集。

3. 信息加工

由于各厂商间设备的差异,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并不能马上使用, 需要信息加工模块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 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 生成最终的有用信息。

4. 信息整合

单次采集的数据无法表现实际网络的运行趋势, 系统需要对长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从海量数据中自动发现异常, 并按照实际的业务运维习惯, 整理出各种可供用户决策的信息。

5. 信息展示

信息展示模块为用户接口, 系统设计采用B/S模式, 用户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 只要网络可达, 即可使用网管软件。用户无须再记忆复杂的网管命令, 通过统一的接口即可配置、管理CMTS和CM设备, 图形界面所显示的信息也更直观更全面。

2.2 核心模块

CMTS服务中心为CMTS网管系统的核心部件, 其涵盖了系统框架中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三大部分, 是体现系统高效灵活性的关键部分。

CMTS Network Manager (简称CNM) 的核心服务为Services Center, 即服务中心 (图2) 。

服务中心采用可拆分的模块化管理, 根据用户需要或服务器角色需要加载特定的工作内容。这种可加载的模块“Data Process Modules”简称DPM (数据处理模块) , 其承担CNM的各种业务逻辑的实现。

所有可加载模块通过“任务服务——Plan Service” (简称PM) 进行统一调度。不同类型的设备或者不同的指标会采用不同的采集间隔, 采集后的数据由Plan Service统一调度进行计算、分析、统计、压缩 (图3) 。

最后, DPM所处理的数据将汇集在服务中心的数据仓库中。网站、其它访问终端通过数据服务接口调用相关数据。数据仓库同时也会将数据同步到数据库中。CNM通过更改相关接口模块, 允许使用多种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点。

服务中心采用分布式架构, 可搭建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根据网络状况及负载情况, 服务中心可选择单点架构、多点协同式架构或多点分工式架构。

单点架构:所有服务及管理都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 适合设备较少的环境或在测试阶段使用。

多点协同式架构:服务中心分别搭建在多台服务器上, 通过一台中央服务器来调度和平衡服务器负载。每台服务器承担等量的工作及相同的工作内容, 并最终将数据汇总在指定的数据库内。该架构适合设备数量较多且服务器间负载差异较大的环境。

多点分工式架构:每个服务中心承担特定的工作内容, 并搭建在多台服务器上, 例如专门采集CM数据的服务中心与专门采集CMTS的服务中心, 该架构适合设备数量庞大且对网络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状况。

无论何种架构, 都允许在任意服务器上搭建CMTS Network Manager, 也就是用户可视化管理的终端平台。由于业务逻辑已经被封装在相应模块中, 用户甚至可以通过数据服务接口来使得数据被第三方平台调用, 确保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2.3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核心DPM模块 (图4) ,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数据采集模块 (Collect DPM)

Collect DPM主要用于实现源数据的采集。由于各厂家提供的数据采集接口不同, 大多都有自己的私有协议, 模型可根据实际设备的采集需求, 根据设备的不同的接口协议灵活的加载各种品牌型号CMTS/CM采集模块, 有效的降低了程序的复杂度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2. 数据加工模块 (Calculate DPM)

Calculate DPM主要实现对源数据的二次加工。通过各厂家私有接口采集到的源数据, 部分属于历史累加数据 (如端口CER、CCER、端口速率等指标) , 必须通过Calculate DPM对两次的数据差值进行计算, 最后得到可用数据。

3. 异常告警模块 (Alert DPM)

“Plan Service”根据用户告警配置中的设定, 将需要进行告警处理的数据调度到告警模块, 告警模块判断数据是否触发告警阀值, 引起告警事件。

4. 数据审计模块 (Audit DPM)

“Plan Service”根据用户审计配置中的设定, 将一些可被外部命令修改的参数的当前值调度到数据审计模块, 模块通过比较上一次的采集值, 判断配置是否被修改, 并产生审计日志。

5. 数据分析模块 (Evaluation DPM)

数据分析模块的功能主要为设备可用性分析和设备指标统计报表两部分。设备可用性分析调用分析算法, 将采集到的设备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计算, 对当前设备进行可用性分析。统计报表功能将一个时间段内的设备指标数据按用户的设定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6. 数据压缩模块 (Compressing DPM)

按照管理至少100台CMTS设备, 20万台CM设备的设计方案, 对CMTS设备精确到5分钟一次的监控粒度, 对CM设备精确到60分钟一次的监控粒度, 如果要保持7天的详细数据记录, 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将达到5000万条。如此大的数据量在查询时将对数据库的处理能力产生巨大的负担。如果网维人员对7日前的数据仍然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保留, 就必须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压缩。Compressing DPM可根据用户的需要, 自动将7日后的数据压缩为以“小时”或者“天”为单位的历史数据, 并计算出这段时间内的“最大”, “最小”, “平均”值, 便于用户日后的返查。

3 结束语

CMTS服务中心为CMTS网管系统的核心部件, 通过核心部件优化设计可高效率地带动系统框架中的各项功能, 实现多厂商环境下海量CMTS、CM设备的智能管理。该框架的设计不仅可以应用于CMTS、CM设备的管理, 也适用于其他设备的网管功能的实现, 是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勇.基于SNMP的CMTS流量监控的实现[J].有线电视技术.2007 (11) .

[2]朱平尧.基于SNMP协议的CMTS/CM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2011 (S1) .

[3]孙宏建, 薄斐翔.利用Cacti实现对CMTS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09 (10) .

【以网管网】推荐阅读:

上一篇:缺血性快速心房纤颤下一篇:生殖器疱疹的治疗进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