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

2024-07-23

五度(通用11篇)

五度 篇1

近年来, 笔者利用教学工作之余,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当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时, 总有一些青年教师会与笔者探讨写作方法。对此, 笔者将自己写作的感悟和有效提升写作水平的策略梳理成文, 供大家参考。

一、感悟

1. 新度

所谓新度, 就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作为一篇论文, 必须有一定的创见、新意。这里所说的创见和新意, 并不要求有多大的创新, 但至少应该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此外, 如果你谈的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中的问题, 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 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 或者抓住某一个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 甚至提出不同的观点或意见,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与众不同或者立意新颖。

2. 深度

所谓深度, 就是追本溯源、穷根究底, 即论文写作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具体地讲就是分析要全面、挖掘要深刻、说理要透彻,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 才能有效提高文章的实用价值。

3. 硬度

所谓“硬度”, 就是指文章中所涉及的观点、做法和经验, 要来源于教学实践, 并被教学实践所证明, 对教育实践有实用价值, 或对读者有启迪作用。这里的硬度其实就是指文章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实用性和指导价值是教研论文的“筋骨”, 是论文赖以存在的基础, 具体表现为可借鉴、可操作, 能够为教育实践带来切实的效用。

4. 精度

所谓“精度”, 就是指文章遣词造句要精练。论文要短小精悍,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避免重复、切忌口罗嗦。文章内容决定篇幅大小, 但投稿论文一般不要超过3000字, 要进行不断提炼, 使文章内容精炼、结构紧凑、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5. 近度

所谓“近度”, 就是贴近读者、亲近读者, 也就是指论文的可读性。事实上, 作者要在论文题目、前言、内容结构、结论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尽可能新颖的风格、规范的格式等说服读者阅读你的作品, 进而深入发现文章的价值。

为了提高论文的“近度”, 可以经常与两类朋友沟通。第一类是中文专业的朋友, 他们可以帮助你对论文润色;第二类是体育学科的朋友, 这类朋友可以品味你的论文, 以读者的角度提出读后的感觉以及他们的需求, 然后你就可以据此进行修改。

二、策略

1. 加强理论学习

要加强理论学习, 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深入学习与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 从多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研究, 把握研究动态, 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 做到深入浅出, 并有效避免重复性研究;第二要注重知识积累, 对知识的积累和广泛地进行阅读是扎实写作基本功和增加思维广度的重要手段。此外, 体育教师还要注重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2. 了解杂志风格

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杂志的风格。不同的杂志和杂志的不同栏目都有其自身的采稿原则和要求。因此, 在撰写论文时, 一定要深入阅读杂志, 了解读者的需求、杂志的风格, 以在投稿时做到有的放矢。以《中国学校体育》为例, 其是一本面向全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杂志, 集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于一体, 同时也是一本体育教师业务学习和师资培训的必读刊物, 因此, 对于一线体育教师来讲, 其必然要求来稿的实用性与指导性。而该杂志的不同栏目又极富特色, 既有注重理论的“理论探索”栏目, 又有注重实践的“教学实践”和“训练竞赛”栏目;既有注重教师业务素质培训的“教师教研”栏目, 也有侧重于反映基层教师的真实想法与故事, 以及解决一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的“一线话题”栏目……由此看来, 作者在投稿前务必要去了解杂志的整体风格和各栏目的要求, 避免盲目投稿。

3. 立足实践做论文

论文到底是“写”出来的, 还是“做”出来的?若不“做”而“写”, 使论文的撰写与实际工作脱节, 使课题研究与教学中的问题脱节, 把一般的体会、工作总结、简单的“浅谈”都当做论文, 这会使论文失去原有的价值。因此, 在撰写论文的前后, 一定要做到勤研究、细实践、慎投稿;做到边写作、边学习, 深思索, 求真理。其实, 这些也是写论文的基本原则, 高质量的论文都需要经过辛勤劳动, 如通过搜集、整理、查阅、实验、实践、总结等获得第一手资料, 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一定的成果, 最终梳理成文。

4. 善于反思改进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撰写论文与投稿过程中, 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反思:第一, 论文的退稿原因。退稿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或是因为选题不对, 或是因为观点肤浅……此时, 作者要对退稿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反思, 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或补充观点。同时, 也只有经历了“投稿——退稿——反思——改稿——再投稿”的经历, 才能逐渐找到撰写论文的方法, 才能真正获得提高。第二, 文章被录用后需要反思。笔者对自己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 每一篇被刊发的文章都被编辑做了认真、细致的修改, 大到调整段落, 小到修改标点, 可以这样讲, 发表的文章的字字句句都经过了编辑的细细斟酌, 与原作进行对比时, 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让笔者悟到了许多“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张礼喜.教育论文写作的难与易[J].班主任之友.2007 (5) .

[2]何祖顺.浅谈政治课教学论文写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点[J].教学月刊.2003 (10) .

五度 篇2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当前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大事,更是要事。要想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做实做好,笔者认为要有“五度”:

认识有高度。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具体行动的力度。在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背景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入了新阶段,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变成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的硬任务。当前,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大气力解决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关系学生的学业水平,更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所以,不能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当作一个“小问题”而敷衍应付,认为需要“慢功夫”而畏缩不前,看成一件“内部事”而心存侥幸。只有像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所说的,要从政治上看教育,要从民生上办教育,才能真正认识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才能使行动上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开山架桥的行动、咬定青山的坚守,才能真正让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管理有强度。学生作业作为教学常规的一个环节,首先只有“管得住”,才能“减得下”。要依据上级有关作业管理的要求,按照“控总量、减数量、提质量”的思路,切实强化作业管理。要强规范,制定作业设计、审批、布置、检查、公示、批改、辅导等一系列制度,达到规范运行,符合规定。要强机制,建立“总量控制、分层负责、学科统筹、内外沟通”的作业监控机制,确保学生作业总量不超标。要强过程,加大对学生作业从设计到批阅各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到延时服务,到校外生活各个时段的监管,做到有记载、有统筹、有检查、有考核,达到落地见效。要强督导,加大对学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工作的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奖惩,指导学校严格减负、科学减负。

课堂有效度。首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认真熟悉课标、研透教材、吃准学情,做到有的放矢。要精心设计教学,落实单元备课,合理应用教材,科学设置流程,同步设计作业,确保目标、教学、作业一体化。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式、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要细化课堂教学规则要求,用标准规范课堂、引领课堂、提升课堂,真正达到向课堂要质量。要重视课堂教学检测,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加大课堂练习容量,尽可能在课堂完成知识传授、能力达成、素养提升,最大限度减少课后作业的题量和时间。

设计有精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减轻那些无效、重复、机械的作业,这就要提高学生作业质量,设计上达到“精”。要“精准”,按照单元、对照目标、落到课时来设计作业,要从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时长、学习水平等方面研究作业,让作业符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需要。要“精细”,按照差异化原则,分层设计基础性作业、提高类作业、拓展类作业,提升作业针对性,实现作业个性化。要“精巧”,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尝试设计纸质类、实践类、阅读类、操作类、体验类、活动类作业,促使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兴趣。

五度问鼎 持续精彩 篇3

纵观历届金牛获奖名单,嘉实不论是公司还是单只基金均是金牛基金榜的常客。其中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邵健领衔的嘉实增长六获金牛赞誉,嘉实沪深300也梅开三度,第三次金榜题名,成为业界唯一一只连续三年上榜的指数基金。而嘉实基金五度问鼎金牛基金公司,至此公司也在三大评奖盛典中实现了大满贯,集2010年“明星基金公司(证券时报)、TOP基金公司(上海证券报)、金牛基金公司(中国证券报)”三项顶级荣耀于一身。

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此次获奖的7只基金无一例外地位居2010主要类型基金业绩榜前5名。除嘉实增长、嘉实丰和封闭以24.87%与24.89%的年净值增长率分别在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80%)与封闭式股票基金中夺魁外,嘉实优质在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名列第5;嘉实策略、嘉实主题占据偏股型基金(股票上限95%)前5名中的两席,分列第2、4名;嘉实泰和封闭进入封闭式股票型基金第5名;嘉实沪深300在标准指数基金中位居第4。而主动管理方向的六只基金在去年收益率均超过17%,而同期上证综指跌幅为14.31%。

分析基金表现持续优异的缘由,或可从刚披露完毕的2010年年报中窥见一斑。嘉实策略年报显示,早在2009年报中就认为全球货币环境会因各国政府陆续退出刺激政策而收紧,但结构性机会的把握将显得尤为重要,代表中国经济将来发展方向的消费、新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将迎来较好发展机遇。这种前瞻性的预见在 2010年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势上得到基本确认。为此,嘉实策略在 2010全年坚持以业绩增长确定、符合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向的消费、成长、新经济板块为主要投资领域,精心选择并长期持有估值合理、公司治理良好的优质企业,并适量参与战略新兴领域的主题投资、矫枉过正的稀缺资源投资,为投资人获得了丰厚回报。

班主任工作中的“五度” 篇4

一、教育的温度——拥有爱心,懂得宽容

班主任与学生所具有的学识不同,人生阅历也不一样,各方面修养存在着差异,性格上的差异更是多种多样,当然会产生思想观点的不一致,看问题角度的不一致,解决问题方式的不一致。于是,许多矛盾便由此产生。但是,班主任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能够放得下班主任的“架子”,洗去脸上的“古板”,如此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把握教育的温度?可以从“热度”和“冷度”两方面进行。

(1)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有一定的“热度”,班主任本身必须面向全体,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以坦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与学生交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真正达到师生心心相印,产生教育的“热效应”。

(2)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要有一定的“冷度”,即:一是等犯错误的学生逐渐冷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反思,具备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时,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二是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及班级出现的问题发怒时,一定要克制自己,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再寻找教育契机,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二、教育的坡度——创造教育契机,抓住教育时机

教育的契机有时是教师创造的,这给班主任一路平坦的工作增添了坡度。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1)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严宽适度,能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阶段目标、项目目标、单位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某些后进生几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全部缺点,因而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冷遇和歧视,心灵会受到严重创伤。如果这时班主任热情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再次振作起来。

(2)班主任在批评教育时,要选择适当时机,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小题大做,批评个不休。对那些屡犯过失且又缺乏自觉性的学生,班主任要冷静地观察,适时地监控;当学生因过失而陷入孤立,自暴自弃、不能自拔时,班主任对学生应亲之、信之,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自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三、教育的力度——在尊重与理解中批评

教育要有一定力度,方可达到教育目的。好生、差生都有一颗求真向善的稚纯之心,都渴望进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有好成绩,这是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班主任应在日常教育中用正、反两方面例子激活学生的这些内在动力,使其由认同到反思,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

“理解万岁”这个口号在学生中很受欢迎,这表明当今青年学生渴望与成年人沟通,具有填平代沟的良好愿望。一方面,班主任要把学生当做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以至错误,要给予真诚、热情、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教育的深度——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

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其实就是要求班主任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中学生正处在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正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但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我们教师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让他们知道“我是谁”。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物质的我,即了解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外貌等。

(2)认识社会的我,即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角色、与他人的关系等。

(3)认识精神的我,即认识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

我们要让中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引导他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超越自我。要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取长补短,以其在知、情、意与真、善、美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最后真正达到教育的深度。

五、教育的广度——班主任工作的多面性

班主任工作涉及的面要宽而广。如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包括行为规范训练、教室文化的建设(包括环境布置、卫生状况、审美情趣等)、爱国主义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心理、生理指导也不容忽视。通过开展心理、生理的咨询与指导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发展变化时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呼唤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些春风化雨;少一些风卷残云,多一些润物无声。班主任的教育要成为茫茫沙漠的一片“绿洲”,抚平学生躁动心灵的“灵丹妙药”,知识海洋的一叶“扁舟”,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与幸福的彼岸。把握好“五度”,就能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摘要:班主任开展工作需要掌握“度”,合适的度可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温度、坡度、力度、深度、广度五个方面进行了“度”的论述,以抛砖引玉。

倾赖四十五度的秋阳抒情散文 篇5

四十五度的秋阳里,有你的淑容,安放着我的奢望。

四十五度,刚好在举头间,仰望你的岁月静好,晃度我的豆蔻年华。

斜阳,是四十五度的。它穿透浩瀚的大气层,只为轻轻地温暖我那被凉风侵犯的脸庞,氤氲我那被时光浓缩的身躯,陪伴我慢慢地苍老。

你深深地镌刻在我每一秒的.呼吸里,激动着我的每一个细胞,让我这般义无反顾地为你痴狂。

微弱的我触不到你的脸庞,听不到你温暖胸膛里心动的声音。你,我可能是可望不可即。不,你放下高望的身段,只为让我静静地凝望你深邃的眼眸,听听为我跳动的心动声,牵着你的手直到生命的尽头。

闲乘你爱的给予,我想和你私奔到地老天荒。

但是,我不能那么自私,你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落叶没有了你的慰藉,将无地自容;世界没有了你的皓朗,生命将无处安放。所以,我选择一个人,在你的芳华里从容地老去;在恋恋不忘中,悄然无声地消逝。

安然的秋,虔诚地诉说着落叶的故事,静默的暖阳,吐露着我对你无暇的眷念。在秋里,对你,我有了太多的盼望。对我,你有太多的眷顾。

我将微弱的贪婪悄悄地安放在温柔的秋阳里,悠扬过整个漫秋。最终,随着夕阳里的残菊黯然地零落。

明天的你依旧是你,不老的神话;明天的我,却早已经迷失在缭乱的光缕里。那此刻,就让我安静地倾赖着你,让我记住你最美好的时光。贪婪地吸收着你馈赠的最后一粒温柔,最后一抹你温暖的时光。

把握五度 加能增效 篇6

一、延展知识宽度——模块的整合度

目前,江苏高考历史采用“3+2”(3本必修,2本选修)的模式。客观而言,新教材以主题形式选材、中外历史混编的特点,使教材在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具有老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新教材篇幅受限、时空跨度大,各知识点缺乏显性的联系,使学生难于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而高中学生对于历史认知,尚需教师以梳理的方式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学生面对不经整合的零散知识,将难以找到有效的复习思路。

笔者以为,从一轮复习开始,教师就应扛起“整合”大旗。一方面,要重视模块(教材)内部的整合,即宏观上侧重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以主题为核心,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对模块进行概括与归纳。如在必修2“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专题中,可以从纵向概括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三种经济类型一个生活变迁”,世界经济生活概括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与一种变化趋势”;横向可以得出中外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结论。而微观上主要是对模块中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尤其要重视对“关键词”(如原因、标志、影响)的处理,为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加太模块(同一版本)之间和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力度。从高三复习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模块之间的整合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优化上,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可以以时间为主线,以阶段特征为核心,重新整合中外历史,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历史知识。以世界史14、15世纪以前的相关内容为例。可以对教材进行如下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纵向知识链和清晰的横向对比层次(表1)。另外,不同版本教材(注:目前,江苏各地使用人教版和人民版两个版本的教材)的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章节寻找不同的表述,以进行印证和补充;不同的章节理出结构网络,完善知识架构。

这样,通过对五个模块相关考点的有机整合,做到每本书、每单元、每节课乃至每个知识点之间常整常新,进而挖掘教材内在的隐性联系,使教材结构有效地转化为教学结构,由此进一步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网络结构(学习结构),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挖掘思维深度——知识的内化度

基础知识巩固与否,是一堂复习课价值体现的客观依据。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高三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摸查,导致其在一轮复习中,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味求全求细,劳苦而功少。为此,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作必要的调查,依据学生的“饥饱”程度来调整复习措施,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自觉性,努力将学生的维持学习由“单环学习”引向“双环学习”的轨道上来(所谓“单环学习”是指“知道做什么”,是一种维持现状的学习,习惯于简单而机械的重复;所谓“双环学习”,即指“知道怎样做、为何这样做”,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使外部知识实现内隐),不断提高知识的内化效果。

如在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第2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的背景时,可先让学生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予以化解:(1)欧盟的性质?(2)什么是区域性经济集团?(3)区域为什么要走向联合?(4)欧洲是否具备走向联合的可能性?等几个简单的问题,而后让学生加以解答,最后由教师补充说明并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设问,层层紧扣,逐步深入,具有很高的思维含量。此种方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原有知识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将书本知识作问题化建构的习惯,提高了当堂巩固的效果。而像“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建立过程”等通俗浅显的内容,教师便可提供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各显神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而后进行交流。于是,或列表格、或制大事年表、或用箭头式表示、或编顺口溜……总之,学生所得皆是努力思考的结果,因为是亲手得来,易解易记,自然难忘。正如美国课堂名言所说的那样:“I head;and I forget.I see,and I remember.I do,and I understand.”(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三、加大管理力度——学习的紧张度

波利亚说过:“适度紧张可促使学生提高反应速度,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气氛松散,学生慵懒,不仅会造成课堂的低质化,长此以往,还将导致学生学习的恶习化,进而严重地影响整个高三学年的复习效果。而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无闲时、教室无闲人”的高效课堂,讲究的是“教”与“学”的同步到位。就思维的专注度而言,便是要求教师要紧抓课堂“五到位”(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不放。

首先,要增大教学密度,即增加课堂容量,加大学生的训练量(不是简单重复),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以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大声呼应教师的习惯、脱离教材回答问题的习惯和有问必答、有疑必问的习惯,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确保学生的积极思维专注持久。再次,随堂练习,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三规定”,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按规定的要求完成——对学生提出规范化的解题要求:如答案要点化、序列化,以提高思维的准确度;按规定的格式完成——组织问答题的答案时,同时写出解题思路,通过巧加难度,来增加思维的厚度。第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助式探究,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如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学生概括为三个方面。主观:中国共产党还不成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教训:坚持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这是一种很简便高效的学习技巧。

这样,有“质”有“量”、由浅到深、逐步提高的思维发展要求,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强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保证了学习效果。

四、提高考查信度——训练的吻合度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突出的变化是由考查

知识的细化度、准确度向知识的深广度、运用的灵活度转变,突出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重视历史的社会教化功能。因此,高三教师应加强研究高考新动向,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并以江苏省教学建议要求和人民版、人教版两套历史教材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为依据,强化对新情境新材料为命题角度的客观、主观题的训练,使历史一轮复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在复习完必修2第四单元第1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后,一些教师会让学生就“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原因”展开思考。但更合适的做法,是在参照2009考试说明要求(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教学建议》的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体会近代习俗变化所反映的社会进步),设计如下一组新情境新材料题让学生当堂练习。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

下列三幅图片(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不再缠足的姑姑、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1)据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

(2)新中国戚立以来,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20世纪50年代女性最时尚、单调的列宁装→20世纪80年代末时尚服装冲击着国人的流行观念。请回答: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你结合上述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

显然,后一种方式代表了当今高考的发展方向,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五、突出提升效度——能力的达成度

近年来,江苏历史高考十分重视能力的考查,尤其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学生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素养;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获取、释读、甄别、提炼、综合、运用等能力。有鉴于此,从一轮复习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关解题技巧及应试技能的培养,把能力的提升渗透到每一堂课中,具体到每一种题型,细化到每一个层面,落实到每一个考点。

如在复习“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一组问题。

(1)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内在需要,请选出朝代与执掌军事要务的官职或机构匹配正确的一组。(题型:选择题;能力要求:甄别)

(2)请依次说出我国古代自“西周到清朝”实行的主要的政治制度。(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概括)

(3)秦朝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归纳)

(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概括、归纳、比较、综合)

(5)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归纳、提炼、综合、运用)

这样,先归纳,后综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而优化了复习节奏,夯实了能力培养的根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解题技巧作进一步的说明和归纳,以不断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使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如概括材料的方法(看句号、分号、省略号分层次;看分数找得分点;看注释定位考点等);比较题注意点(异同兼顾、同异分述;层次分明、一一对应);原因题角度(主客观、内外因、政经文等);评价题原则。(积极、消极两手准备,人物、事件各有侧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看问题等);等等。

把握“五度”提升多媒体教学水平 篇7

目前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形式, 提高了教学表现效果和教学效率。但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技术, 把握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度” (深度、广度、角度、适应度、效度等) , 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应注意“五度”的把握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局限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显然具有很多优势。如图文声像并茂, 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直观性、动态性,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反映;信息量大, 节约时间空间, 提高教学效率等。

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甚至有些学校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授课。殊不知, 多媒体教学虽好, 也是有局限性的。如师生双向交流受到限制,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较差,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想象力等。

2.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重“五度”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教学度的把握,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深度

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色优势就是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但凡事皆有度, 将教学内容过分具体细化, 就会使教学内容太过肤浅, 失去应有的深度, 从而使学生失去独立思索的机会, 久而久之, 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 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由此可见, 在多媒体教学中, 应突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 有一定的深度, 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努力下,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2) 广度

多媒体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给课堂带来大量丰富的信息。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的内容越多越全越好,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大量的信息。但大量的信息学生是否真的能够消化吸收?同时希望面面俱到, 可往往结果是失去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真正该掌握强调的知识却被一带而过。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认为课件应做得活泼生动, 面面俱到。而事实上过于花哨的动画往往会让学生眼花缭乱, 学生只顾去观赏新奇的动画, 课堂俨然成了动画欣赏课, 而忘记了真正应该学习的内容, 往往是课堂上很热闹, 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因而, 在多媒体教学中,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度是否合适。在教材的基础上, 适当补充课外知识,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如果广度把握不当, 也会适得其反。一幅山水写意画, 只有体现浓淡干湿的特色, 才是一幅好的作品;同样, 一堂成功的课也应详略得当, 有浓墨重彩, 也有轻描淡写, 这才是一堂充满韵味, 耐人回味的课。

(3) 角度

只有选准了角度, 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时候要用多媒体教学, 什么时候不要, 以及决定多媒体课件用在什么地方, 达到什么效果, 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来。

例如在语文课《荷塘月色》一课的学习中, 作家笔下荷塘夜晚的宁静美丽只有在细心品读作品时, 才能体会。但如果教师用一段荷塘夜晚的视频影像资料代替, 则作品的意境将不复存在。同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因而教师应区分课型, 选准角度, 着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课堂上应该使学生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 能听见的东西用听觉, 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 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 能感触的东西用触觉”。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而完整的知识, 而不是单纯依靠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4) 适应度

所谓“适应度”, 是指多媒体课件是否适应需求, 即多媒体课件的适应程度。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必不可少重要工具, 是一个核心组成要素, 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教师往往采用网上直接下载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而课件中的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并不完全相符, 很难适应每个教师的实际需求, 课件的适应度低成为了教师多媒体教学中普遍面临的困难, 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安排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但从目前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上来看, 实际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数属于备课笔记型的, 很多教学课件实际上是用一页页幻灯片式的屏幕放映代替原来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的板书。这样的课件不仅枯燥乏味, 很难启发学生思考, 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 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解析性的动画演示, 无法触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能力, 但由于大多数教师非计算机专业, 靠个人的力量和工作热情开发难度较高。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 并辅助学校筹备教学资源库建设, 为多媒体课件开发开辟出一条新路。

(5) 效度

一堂课的好坏, 主要是要看教学效果, 而不是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效果就会突出, 关键要看其是否适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成败并非取决于教学媒体的使用上, 而是在教学设计上。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 即使有再好的多媒体设施也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 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学会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 而不是由教学媒体主宰教学内容。

三、结论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它为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 扬长避短, 使多媒体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增强学生认知能力、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只有把握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度, 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其它教学因素的关系, 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度的把握,能力培养,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陈錞, 张晓雁, 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1 (15)

[2]郑旭翰, 何明珂, 高校多媒体教学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1)

[3]傅俭,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 201 (11)

[4]张玉芹, 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 2009 (12)

五度 篇8

一、相同或相似题材的轰炸式报道引发“传染效应”

所谓传染效应, 是指在社会舆情方面, 由于相同的地理环境, 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 会使社会舆情产生“传染”的效应, 并从一地传入另一地, 或出现多地近乎同时爆发的舆情。[2]当传播者密集地关注相同或相似题材的社会性事件, 即会带来社会舆情的“传染效应”。2009年, 媒体全力聚焦富士康连续出现的跳楼事件。2010年1月23日, 19岁的富士康员工马向前跳楼死亡。四个月之内, 又有12个富士康员工相继纵身跃下高楼, 总计造成10死3伤。富士康在短短一年内的“十三连跳”, 固然有其本身的社会原因, 但是媒体 (包括新媒体) 的推波助澜, 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负面消息井喷引发道德忧虑

2011年, 一条“校长性侵女生”的消息从新媒体平台发出后, 在短时期内, 新媒体不断“挖”出相似的案例。一时间, 网友“谈校长色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 教师是我国相对高素质的群体, 其中或偶有害群之马, 但它只是, 而且也只能是极少部分。但这种“井喷式爆料”, 迅速引发了人们对师德师风的忧虑、对国家“道德沦丧”的忧虑。打开一些主流新媒体新闻平台, 大部分新闻涉及负面消息。对于一些媚俗、窥私、审丑等“猛料”, 一些新媒体平台还会相互引用, 进行“二次传播”。形形色色的丑陋事件“拉低”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也间接“引爆”了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在当下, 新媒体实现的传播功能等于、甚至远远大于传统媒体,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之一, 新媒体理应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坚守新媒体报道的“底线”、防止道德失范事件发生, 新媒体从业人员在发布负面新闻报道时, 应把握好以下“五度”:

(一) 负面新闻报道应把握“真实度”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发布之前, 新媒体从业者应核实该条新闻的真实性, 并注明消息来源。近年来, 新媒体发布的新闻中, 屡有假新闻出现:仅2014年, 新媒体发布的假消息中, 就有《京畿地沟油黑色产业链》《孤儿杨六斤的励志故事》《95后女网友用身体换旅行》等十几条之多。这些假消息的成因, 主要是疏于事实核对、记者专业素养不足、营销行为盛行等造成。在新媒体引用的新闻稿件中, 也屡有五个“W”不全等情况发生。

(二) 负面新闻报道应把握“理智度”

新闻报道必须理智, 记者在采访时要有清醒的认识, 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 不能有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来说,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他们在采写犯罪类新闻稿件时, 不能有过于细致的犯罪现场、犯罪手段, 以及侦破细节的报道, 以免引起民众的效仿及增强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对于涉及被采访者隐私的部分, 应该做特殊处理;对于过于恐怖及悲惨的画面, 摄影师应用远景镜头或做特殊处理, 以免引起人们心理的不适;对于需要人文关怀的人群, 则尽可能地提供帮助而不是压榨他们的新闻价值……这些经验, 对于新媒体从业人员, 同样适用。

(三) 负面新闻报道应把握“平衡度”

新媒体报道负面新闻, 应注意“负面新闻”与“正面新闻”在数量上的平衡。新媒体编辑安排稿件时应尽量把正面、负面新闻稿件平衡穿插, 以免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以大型门户网站新闻首页为例:2015年3月16日“新浪新闻中心首页”中, 社会版 (首页) 共有14条社会新闻, 其中负面新闻报道占据12条之多, 占首页社会版总量的86%。在社会版中, 我们连续看到:车主为参加婚礼有面子伪造车牌、女子对绝症丈夫下毒获刑8年、交警正常执勤遭司机持扳手打骂、县政府网站刊登领导慰问老人PS照片……从政府、社会到家庭, 负面新闻的触角无孔不入。新闻中充斥的负面能量使人产生沮丧、悲观的情绪体验。

(四) 负面新闻报道应把握“警示度”

报道负面新闻, 不能一报了之, 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的本末, 还要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症结, 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要报道“是什么”, 还要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 最终起到警示社会、惩恶扬善、安抚人心的作用。根据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 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 就会积极参与进来, 而自己的意见与大多数意见不同时, 便会采取沉默。最终, 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 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过程。同理, 若新闻从业人员只报道形形色色的“恶”, 那么便会造成群众对社会道德现状的悲观认同。而如果在报道“恶”暂时得逞之后, 又报道了“善”得到扶持、“恶”得到惩治, 那么, 这则负面报道就起到了“警示社会”的正面作用。

(五) 负面新闻报道应把握“客观度”

所谓新闻客观性, 就是新闻发布人在采写新闻时应该遵守客观事实、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主观倾向。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相比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 它具有丰富性、快捷性、互动性等优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在事实上已发生了极大变化, 不仅是传统的新闻从业人员在进行这项工作,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编码者及译码者。在此情况下,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客观性遭受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发布新闻时, 新媒体从业者应摆脱自己主观意识的控制, 不情绪化, 不作煽情描写, 善用新闻语言, 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勃兴, 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每天打开腾讯、微信, 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扑面而来。其中, 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信息”。不可否认, 海量信息、包括负面信息的发布, 使新媒体用户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知情权”。但另一方面, 为博得传媒领域的“话语权”, 一些新媒体发布的负面信息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影响令人忧虑。

关键词:新媒体,负面新闻报道,传染效应

参考文献

[1]高美, 胡泳.对外传播中的负面新闻报道[J].新闻记者, 2012 (2) .

五度 篇9

在分析五度相生律和纯律之前先简单地介绍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把一个八度分成频率比相等的十二个半音的律制。所以亦称“十二等比率”(简称“等比率”)。以C大调为例:

十二平均律的十二个半音都是均等的100cent,大二度: 200cent,大三度:400cent,小三度:300cent,纯四度500cent, 纯五度:700cent,大六度:900cent,小七度:1000cent,大七度:1100cent,纯八度:1200cent。十二平均律由于十二个半音都是均匀的100cent,由于十二平均律具有均衡美,所以在转调中一般采用十二平均律。

一、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在欧洲因为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提出,因此通常称为“毕达哥拉斯律制”五度相生律是应用倍音列中的三倍音(即纯五度)而构成的一种律制。即由一律出发,根据三倍音对二倍音的距离(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产生许多律;最后作八度移动,纳入一个八度之内。下面举例说明。以C大调为例:

第二倍音和第三倍音之间是纯五度,这个纯五度就是五度相生律的生律要素。下面由C音开始向上连生5律;再由C音向下生1律。(见谱例)

上述谱例由基音C开始向上按纯五度生5律G、D、A、E、B,向下生1律F,通过调高或调低八度就产生了C大调的大音阶:C—D—E— F—G—A—B—C1

这条C大调的音阶是五度相生律的大音阶,由于生律要素是纯五度702cent,所以这条音阶就产生了五度相生律下的:大全音204cent和小半音90cent。从上谱例可以看到大二度的音分值都是204cent;小二度的音分值都是90cent。下面再列出十二平均律下的C大调的大音阶作对比:

十二平均律的全音都是200cent,半音都是100cent,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五度相生律的全音是204cent,半音是90cent,五度相生律的全音比十二平均律全音多4cent,半音比十二平均律半音少10cent, 这就是五度相生律特有的大全音和小半音。由于五度相生律的大全音,那么在音乐演奏、演唱中就有一种宽广美的听觉感受;由于五度相生律的小半音,那么在音乐演奏、演唱中就有一种向心美的听觉感受;这就是五度相生律大全音和小半音的音乐美学意义。

二、纯律

纯律(亦称“自然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倍音列中的二倍音(即八度)和三倍音(即纯五度)之外,在加入五倍音而构成的一种律制。五倍音可以构成“纯律大三度”(频率比是5/4, 记386cent)。下面由谱例加以说明:

从谱例可以看出2倍音和3倍音之间是纯五度,第五倍音和第四倍音是纯律大三度(第四倍音是第二倍音的高八度);现在把第五倍音作八度移动,就会与第二倍音和第三倍音形成纯律大三和弦,见谱例:

纯律大三度是386cent,十二平均律的大三度是400cent,纯律大三度比十二平均律大三度少14cent。

纯律小三度是第五倍音和第六倍音之间的音程(纯律小三度, 频率比6/5,计316cent)见谱例;

在二倍音和三倍音之间插入这个纯律小三度就形成纯律小三和弦,见谱例

纯律小三度是316cent,十二平均律小三度是300cent,纯律小三度比十二平均律小三度多16cent。

纯律大三度386cent通过转位得出纯律小六度814cent;

纯律小三度316cent通过转位得出纯律大六度884cent;

十二平均律小六度是800cent,纯律小六度是814cent;纯律小六度比十二平均律小六度多出14cent;

十二平均律大六度是900cent,纯律大六度是884cent;纯律大力度比十二平均律大六度少16cent

纯律大七度是由倍音列中的15倍音与8倍音之间形成的音程,见谱例

纯律大七度是1088cent,十二平均律大七度1100cent,纯律大七度比十二平均律大七度少12cent。

纯律小七度是由倍音列中的第7倍音和第4倍音之间形成的音程,见谱例

纯律小七度是1018cent,十二平均律小七度1000cent,纯律小七度比十二平均律小七度多18cent。

上述纯律音程与十二平均律音程的音分值之差距会使该音程更加和谐、融合,这种纯律音程会在演奏、演唱双音、和弦、复调等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给人的听觉以和谐美,这也是纯律和谐美在音乐美学上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得到这一结论,小提琴在演奏旋律的时候,可以选用五度相生律,因为五度相生律的大二度204cent,给人以宽广美,小二度90cent给人以向心美。小提琴在演奏和声、复调的时候,可以选用纯律,纯律给人以和谐、纯净的美感。纯律大三度386cent,纯律小三度316cent,纯律大六度884cent,纯律小六度814cent,纯律大七度1088cent,纯律小七度1018cent。纯律大三度、纯律大六度、纯律大七度比十二平均律小或窄;纯律小三度、 纯律小六度、纯律小七度比十二平均律大或宽。

总结这些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小提琴在演奏中,应该对演奏乐曲进行音准设计,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演奏旋律时,运用五度相生律使旋律具有宽广美和向心美;演奏和声、复调时,运用纯律使和声、复调具有纯净美、和谐美!

摘要:本文通过音乐中的常用三种律制分析,强调小提琴演奏中的旋律演奏选择五度相生律,使音乐具有“向心美”和“宽广美”;演奏和声、复调选择纯律,使音乐具有“纯净美”和“和谐美”。

五度 篇10

一、延展知识宽度———模块的整合度

目前, 江苏高考历史采用“3+2” (3本必修, 2本选修) 的模式。客观而言, 新教材以主题形式选材、中外历史混编的特点, 使教材在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具有老教材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新教材篇幅受限、时空跨度大, 各知识点缺乏显性的联系, 使学生难于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而高中学生对于历史认知, 尚需教师以梳理的方式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 学生面对不经整合的零散知识, 将难以找到有效的复习思路。

笔者以为, 从一轮复习开始, 教师就应扛起“整合”大旗。一方面, 要重视模块 (教材) 内部的整合, 即宏观上侧重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 以主题为核心, 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对模块进行概括与归纳。如在必修2“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专题中, 可以从纵向概括为中国经济生活的“三种经济类型一个生活变迁”, 世界经济生活概括为“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与一种变化趋势”;横向可以得出中外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结论。而微观上主要是对模块中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尤其要重视对“关键词” (如原因、标志、影响) 的处理, 为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打好基础。另一方面, 也要加大模块 (同一版本) 之间和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力度。从高三复习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 模块之间的整合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优化上, 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高三一轮复习中, 可以以时间为主线, 以阶段特征为核心, 重新整合中外历史,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历史知识。以世界史14、15世纪以前的相关内容为例, 可以对教材进行如下整合,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纵向知识链和清晰的横向对比层次 (表1) 。另外, 不同版本教材 (注:目前, 江苏各地使用人教版和人民版两个版本的教材) 的整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章节寻找不同的表述, 以进行印证和补充;不同的章节理出结构网络, 完善知识架构。

这样, 通过对五个模块相关考点的有机整合, 做到每本书、每单元、每节课乃至每个知识点之间常整常新, 进而挖掘教材内在的隐性联系, 使教材结构有效地转化为教学结构, 由此进一步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网络结构 (学习结构) , 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挖掘思维深度———知识的内化度

基础知识巩固与否, 是一堂复习课价值体现的客观依据。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 许多高三教师 (尤其是新教师) 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摸查, 导致其在一轮复习中, 脱离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味求全求细, 劳苦而功少。为此, 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作必要的调查, 依据学生的“饥饱”程度来调整复习措施, 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自觉性, 努力将学生的维持学习由“单环学习”引向“双环学习”的轨道上来 (所谓“单环学习”是指“知道做什么”, 是一种维持现状的学习, 习惯于简单而机械的重复;所谓“双环学习”, 即指“知道怎样做、为何这样做”, 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 使外部知识实现内隐) , 不断提高知识的内化效果。

如在复习必修2第八单元第2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的背景时, 可先让学生以提出问题的方式予以化解: (1) 欧盟的性质? (2) 什么是区域性经济集团? (3) 区域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4) 欧洲是否具备走向联合的可能性?等几个简单的问题, 而后让学生加以解答, 最后由教师补充说明并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设问, 层层紧扣, 逐步深入, 具有很高的思维含量。此种方式, 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原有知识的作用, 提高了课堂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将书本知识作问题化建构的习惯, 提高了当堂巩固的效果。而像“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建立过程”等通俗浅显的内容, 教师便可提供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 让他们各显神通, 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 而后进行交流。于是, 或列表格、或制大事年表、或用箭头式表示、或编顺口溜……总之, 学生所得皆是努力思考的结果, 因为是亲手得来, 易解易记, 自然难忘。正如美国课堂名言所说的那样:“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 (我听到的会忘掉, 我看到的能记住, 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三、加大管理力度———学习的紧张度

波利亚说过:“适度紧张可促使学生提高反应速度, 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气氛松散, 学生慵懒, 不仅会造成课堂的低质化, 长此以往, 还将导致学生学习的恶习化, 进而严重地影响整个高三学年的复习效果。而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无闲时、教室无闲人”的高效课堂, 讲究的是“教”与“学”的同步到位。就思维的专注度而言, 便是要求教师要紧抓课堂“五到位” (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和心到) 不放。

首先, 要增大教学密度, 即增加课堂容量, 加大学生的训练量 (不是简单重复) , 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 以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其次,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大声呼应教师的习惯、脱离教材回答问题的习惯和有问必答、有疑必问的习惯, 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 确保学生的积极思维专注持久。再次, 随堂练习, 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三规定”, 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 使其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按规定的要求完成———对学生提出规范化的解题要求:如答案要点化、序列化, 以提高思维的准确度;按规定的格式完成———组织问答题的答案时, 同时写出解题思路, 通过巧加难度, 来增加思维的厚度。第四,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开展自助式探究, 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 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 如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学生概括为三个方面。主观:中国共产党还不成熟,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教训:坚持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这是一种很简便高效的学习技巧。

这样, 有“质”有“量”、由浅到深、逐步提高的思维发展要求, 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强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又保证了学习效果。

四、提高考查信度———训练的吻合度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突出的变化是由考查知识的细化度、准确度向知识的深广度、运用的灵活度转变, 突出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重视历史的社会教化功能。因此, 高三教师应加强研究高考新动向, 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并以江苏省教学建议要求和人民版、人教版两套历史教材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为依据, 强化对新情境新材料为命题角度的客观、主观题的训练, 使历史一轮复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在复习完必修2第四单元第1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后, 一些教师会让学生就“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原因”展开思考。但更合适的做法, 是在参照2009考试说明要求 (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原因) 的基础上, 结合《江苏省教学建议》的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体会近代习俗变化所反映的社会进步) , 设计如下一组新情境新材料题让学生当堂练习。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

下列三幅图片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不再缠足的姑姑、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爷) 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 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1) 据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

(2) 新中国成立以来, 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20世纪50年代女性最时尚、单调的列宁装→20世纪80年代末时尚服装冲击着国人的流行观念。请回答: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 请你结合上述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

显然, 后一种方式代表了当今高考的发展方向, 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五、突出提升效度———能力的达成度

近年来, 江苏历史高考十分重视能力的考查, 尤其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学生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素养;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获取、释读、甄别、提炼、综合、运用等能力。有鉴于此, 从一轮复习开始, 我们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关解题技巧及应试技能的培养, 把能力的提升渗透到每一堂课中, 具体到每一种题型, 细化到每一个层面, 落实到每一个考点。

如在复习“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 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一组问题。

(1)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内在需要, 请选出朝代与执掌军事要务的官职或机构匹配正确的一组。 (题型:选择题;能力要求:甄别)

(2) 请依次说出我国古代自“西周到清朝”实行的主要的政治制度。 (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概括)

(3) 秦朝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归纳)

(4)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概括、归纳、比较、综合)

(5)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题型:问答题;能力要求:归纳、提炼、综合、运用)

这样, 先归纳, 后综合,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从而优化了复习节奏, 夯实了能力培养的根基。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对解题技巧作进一步的说明和归纳, 以不断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 使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如概括材料的方法 (看句号、分号、省略号分层次;看分数找得分点;看注释定位考点等) ;比较题注意点 (异同兼顾、同异分述;层次分明、一一对应) ;原因题角度 (主客观、内外因、政经文等) ;评价题原则 (积极、消极两手准备, 人物、事件各有侧重,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看问题等) ;等等。

零下十五度的广藏市场 篇11

钟路五街站的七号出口处刚好有一片大灯箱,广告的主角便是当红的赵寅成。因为来到首尔几天第一次看到他的巨型广告,大伙都觉得挺亲近,而这区是传统的婆婆妈妈们的必经之路,他的屏幕形象应该是非常适合我们这一年纪的女性群喜爱才是(笑)。

每到一个城市,总是第一时间想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人喜欢吃些什么,吃饭的时候他们又会使用到哪些食器,想要尽快掌握这些信息,到市场来就对了。如果你的旅游行程和我们一样只是停留五天,那么广藏市场是第一选择,因为这里是首尔第一个集中市场,起始于1905年。一开始广藏市场贩卖的产品类别很单纯,就是农林海产与柴炭等民生必需品。后来随着摊位和造访人流多了起来后,贩卖的货品也就多了起来。现在可以看到腌渍品、各式各样的小吃、韩服、刺绣品、寝具、手艺品、螺钿漆器、厨房用品、国外进口品、蔬果、干海产品、祭祀用品、生鲜肉品、蔬菜等。

从地铁七号出口方向直走往右就可以看到小吃摊的入口了。挂着万国旗的小吃摊非常壮观,是首尔非常著名的早餐地点。虽然当日的气温很低,但是看着如此热闹的景象,心头也跟着暖和了起来。油亮亮的猪脚、蔬菜和泡菜煎饼、各种大米肠、血肠、杂菜也相当吸引人,堆在一起宛如尖尖的蔬菜小山,还有像是黑白切一样的各式内脏,以及在辣椒油汤中翻滚着的韩国年糕……都让人味蕾大动,而其中必定要尝的莫过于紫菜包饭了。我对包得细细小小且堆成小尖山似的紫菜包饭很感兴趣,它和日本寿司的做法大致上没有什么太大差异,一样需要竹简、紫菜、饭、蛋、黄瓜、火腿、腌黄瓜、芝麻叶,最不同的应该就是卷完以后,在紫菜卷的表面抹上薄薄的黑麻油,因为材料多半切得细细长长的,卷成小小的筒状两头露出参差不齐的菜料反而是一种特色,如果切下来,这两头应该最美味了。刚做好的紫菜包饭紫菜酥酥的,伴着麻油的香气,一口咬定后簡直让人欲罢不能。

来到绿豆市场的十字交叉口,忽然人多了起来,原来这一区是绿豆煎饼的一级战区,一大早来这里买回去给家人当早餐的居民很多。煎炸绿豆饼的厨师根本停不下手,用塑料勺子舀起足分量的拌料,熟练地下锅进行煎炸,手上的煎勺不断旋转着调整饼的大小与形状,说是煎,但更像是浅锅油炸,每个整齐划一的同圆周大小的绿豆煎饼,层层叠叠堆起成黄金塔。但外带的太多了,一次五个十个一卖,价格便宜又有饱足感,刚堆起的黄金塔很快地就消失了。煎饼摊旁边有人在制作原料,绿豆仁放到石磨里磨成泥,蒸煮后的绿豆仁看起来黄澄澄的,相当营养美味的样子。加上熟成一年的泡菜,大量的黄豆芽、葱段和猪绞肉混合后放入油里煎炸,自然是更佳美味。我们买了刚出炉的绿豆煎饼就围了个小圈吃了起来,附赠的腌洋葱也是一绝,白白胖胖尝起来既有栗子般的粉感,外皮又带脆,酸酸甜甜的很是解腻。

我认识的许多腌渍品都是从韩剧里看来的。不得不说,戏剧影视作品真的是让人了解风俗民情的最佳媒介。我们经过一家名为“洪林”的腌渍专卖店家,店主非常热情地请我们试吃了各种渍物,也算开了眼界。辣酱蟹、明太子、鱼卵、生花枝、蒜头、小章鱼、葱条、莲藕片、海带、花生、鱼生等,各种食材都能制作成渍物,真是无所不腌啊!琳琅满目的食物令人食指大动。最后还奉上了柚子茶,热乎乎地暖了心,北方人做生意就是干脆!

市场内的食器店大部分仍在贩卖金属锅具,而韩国是我看过最喜欢用锅子的民族,尤其是煮泡面的黄铜锅是很多观光客人手一锅的必买器具。不知道为何,总觉得用这锅子煮面,煮好后将锅盖反过来把面捞在锅盖上当作盘子,就着嘴大口吸着面条吃的画面就是很汉子。当淑女也这样吃的时候,还是有点犹豫(笑),觉得不够优雅。

在看完大部分食器后就可打住了,若想要逛完整个市场可能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而首尔零下十五摄氏度的威力也着实不小,因为要吃要摸没办法戴着手套,在如此的天气状况下手冻得简直无处可躲。但坐在路旁看着摊位上的老婆婆手一刻也不得闲地做着活儿,真是令人感动。而抬起头看着熙熙攘攘的工作者们,他们都勤奋地工作着,为了人们的一餐饭,也为了自己的一餐饭,孜孜不倦,让人不由得感动万分……

【五度】推荐阅读:

上一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下一篇:钛重建板固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