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

2024-10-20

阿卡波糖(共9篇)

阿卡波糖 篇1

关键词:阿卡波糖,转氨酶,肝功能,病例报告

1 病例简介

患者, 男性, 78岁, 因3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 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痰中带血, 胸闷、气逼, 伴发热, 最高体温38℃, 无胸痛、咯血。精神、饮食、睡眠较差, 大小便正常, 体质量无明显减轻。体格检查:T 36.8℃, P 100次/min, R 22次/min, BP 136/67mmHg, 神清, 口唇稍紫绀, 桶状胸, 肋间隙增宽, 两肺呼吸音粗, 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手术外伤、肝炎、脂肪肝、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1.6×109/L, 嗜中性粒细胞91.8%;尿常规:葡萄糖4+, 蛋白质1+;大便常规:正常;血气分析:pH 7.253, PCO2 63.5mmHg, PO2 75.5mmHg, SpO2 92.6%;红细胞沉降率 68mm/h。肝炎血清病毒学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含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 乙肝两对半正常, 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8U/L (正常0~40U/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22 U/L (正常0~40U/L) , 空腹血糖8.7mmol/L, 肾功能:正常。OGTT (糖耐量试验) 2h血糖14.8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糖尿病。于2010年8月12日入住呼吸科。入院后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氨茶碱扩张支气管、氨溴索祛痰, 同时根据内分泌科会诊意见, 修正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建议口服阿卡波糖片 (拜糖平, 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 50mg/次, 3次/d, 进餐时与第一口饭服用, 同时监测血糖、肝功能。用药期间血糖得到控制, 已正常, 病人服药期间未诉身体有不适。第3天, 查肝功能示:AST 126U/L, ALT 103U/L。考虑可能为阿卡波糖片所致肝功能损害, 立即停药, 改用胰岛素, 皮下注射, 4次/d。用药1周后, 患者自诉身体无异常, 查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56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63U/L。半月后复查肝功能, 正常。

2 讨论

肝细胞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等, 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因素很多。患者入院时查肝功能正常, 入院3d后, 复查肝功能示:AST 126U/L, ALT 103U/L。从入院第1天至第3天持续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茶碱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阿卡波糖片。病人否认服用其他药物, 未饮酒, 饮食并无异常。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尚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茶碱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报道。阿卡波糖有致肝损害的报道, 美国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1], 暴露组出现了氨基转移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使用氨溴索亦无引起肝功酶谱升高的文献资料;同时也无以上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报道。

阿卡波糖 (拜糖平) 是利用生物合成的方法制成的一种不同于磺脲类及双胍类的新型口服降糖药, 通过抑制存在于十二指肠和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的α-葡萄糖苷酶, 从而延迟来自多糖、低聚及双糖的葡萄糖吸收, 故餐后血糖上升延迟减弱, 全天24h的血糖减少, 平均血糖浓度降低, 而达到降低血糖作用。阿卡波糖片是临床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的常用药物之一, 口服吸收小于1%, 药物及其他代谢物基本不进入血循环, 很少到达身体其他部位, 不良反应轻微, 所以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并不多见。Lorenzi等[2]报道, 阿卡波糖可致急性肝损害, 引起AST、ALT升高。阿卡波糖致肝损害少见, 肝损害的机制可能为药物与细胞蛋白质共价结合后形成新加合物, 作为免疫靶点引发免疫反应, 导致细胞膜破坏和细胞死亡, 或抑制药物代谢的细胞通路等;同时认为使用其他药物和有药物不良反应史的患者可增加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性[3]。

本患者为老年男性, 有COPD合并糖尿病, 免疫力低下,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存在多项易感因素。虽然因服用阿卡波糖而产生的肝毒性的报道并不常见, 但结果往往比较严重, 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引起的重视。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建议在首次使用阿卡波糖 (拜糖平) 前, 应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有肝病病史并做肝功能检查, 同时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定期复查肝功能。

参考文献

[1]Hollander P.Acarbose ADRs predominantly GI Safety of acarbose, an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J].Drugs, 1992, 44 (Suppl3) :47-53.

[2]Lorenzi M, Montisano DF, Toledo S.High glucose induces DNA dam-age in cultured human endothelial cell[J].J clin Invest, 1986, 77:322.

[3]Victor JN, John RS.Current concepts:Drug-related hepatotoxicity[J].N Engl J Med, 2006, 354 (7) :731-739.

阿卡波糖 篇2

【关键词】来得时;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38-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我科自2009年-2011年使用两种及以上口服降糖药至少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佳(FPG≥7.0mmol/L),排除严重的心、肺、肾疾病及妊娠妇女。诊断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讨论版糖尿病标准。随机分成二组。2组患者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治疗前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X±s)

1.2方法:两组患者按糖尿病饮食的情况下,A组每日晚上8时皮下注射一次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公司)联合三餐时各嚼服50mg-100mg阿卡波糖片(德国拜尔公司)。B组使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诺德公司)。胰岛素使用方案为:A组胰岛初始剂量为10U/天,每三天调整一次,每次2-4U;B组预混胰岛素初始剂量为20U/天,每三天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每次4-6U。

1.3观察指标:应用强生稳步血糖仪监测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睡前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口服药物剂量,直至达标(达标为FPG≤7.0mmol/L,PBG-2h≤10.0mmol/L)。治疗期间观察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并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时间(低血糖标准为≤3.9mmol/L)。血糖达标后继续治疗至总疗程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例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入选的74例患者,两组各37例,全部完成为期12周的临床治疗与观察。达标后各项观察指标如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X-±s)

注:平均日医疗费用 = 胰岛素的费用 + BD注射针头,但不包含B组每人购买的248元的诺和笔4。

表3:两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平均日医疗费用比较

治疗后,来得时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使用剂量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医疗费用则预混胰岛素组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是近年来推出的人胰岛素类似物, 是在人胰岛素A 链21位上用甘氨酸取代天冬氨酸, B链末端增加2个精氨酸, 从而改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从而产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1]。能很好地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甘精胰岛素单次注射后,在4h达到维持正常血糖的葡萄糖输注速度平台, 作用相对稳定维持30h[2]。而诺和灵30R中的NPH在4~6h出现代谢性高峰期,作用仅维持14~16小时。患者早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后,胰岛素中效部分在中餐前达到高峰,易引起中餐前低血糖,晚餐前注射注射时,其中效胰岛素的高峰不出现在清晨,而出现在夜间12时左右,易引起somogyi现象和黎明现象。阿卡波糖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因此可具有使饭后血糖降低的作用。与来得时联用时,因其减缓葡萄糖吸收,可以减少使用胰岛素引起的下餐前低血糖的发生[3]。本研究两组血糖控制水平(FPG, PBG-2h)相类似,午餐后2小时血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每天平均药品费用較B组偏高。说明来得时组较预混胰岛素组控制午餐后血糖效果更优越,低血糖发生率低[4]。同时来得时系预填充胰岛素,无须购买胰岛素注射用笔、无须更换胰岛素笔芯,使用方便;每天注射一次,依丛性好,注射部位感染机会减少、注射针头费用减少。“来得时+阿卡波糖” 组每日平均医疗费用较预混胰岛素偏高,但它仍是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依从性好、患者受益更多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Reinhart L,Panning CA.insulin glargine:A new olng-acting insulin product[J].Am J Health-Syst Pharm,2002,59:643-649

[2]RuddkeMC, Rosenstock J, Gerich J. The treat to target trial: ran-domizedaddition of glargine orhuman NPH insulin to roal theraphy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DiabetesCare 2003; 5 (11): 3080-3086

[3]Wang F. Carabion J M,Vergare CM. Insulin glargin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ue. ClinTher 2003; 25 (6):1541-1577.

阿卡波糖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该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 , 女性患者44例, 年龄为34~63岁, 平均年龄为 (53.5±2.4) 岁, 病程为3个月到7年, 平均病程为 (3.5±0.6) 年, 其中2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 8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 10例患者合并肺炎, 6例患者合并脑梗死。9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65例患者伴有磺脲类降糖药物及双胍类降糖药物等糖尿病药物治疗史, 治疗无效后转为阿卡波糖治疗。

1.2治疗方法

该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65例磺脲类降糖药物及双胍类降糖药物等糖尿病药物治疗患者继续给予降糖药物治疗, 患者血糖指标无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加服阿卡波糖;另25例患者给予单纯的阿卡波糖治疗。所有患者给予阿卡波糖治疗时初始剂量为75~150 mg/d, 连续用药3天后参照患者病情变化调整阿卡波糖剂量, 最大剂量为300 mg/d。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血糖指标变化, 以此作为调整患者用药剂量的标准。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比较患者血糖指标及血脂指标变化, 总结患者血糖指标改善优良度及血脂指标优化效果。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行肝肾功能指标、血常规检查等, 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1.4疗效评价标准

该研究临床效果评价主要参照患者PBG及FBG指标变化情况[3]: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下降幅度>3.3 mmol/L评为优, 血糖指标下降幅度为2.2~3.2 mmol/L为良, 血糖指标下降幅度<1.1 mmol/L为差。总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记作百分率形式,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记作 (均值±标准差) 形式, 行t检验。

2结果

2.1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比较

相比于治疗前, 患者治疗后PBG及FBG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90例患者治疗后FBG改善总优良率为95.5% (86/90) , PBG血糖指标改善总优良率为100.0% (90/90)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2.2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比较

该组90例患者治疗后TC、TG、HDL-L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 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2.3患者体质量变化比较

阿卡波片治疗前, 90例患者体质量为50~80 kg, 治疗后体质量为48~80 kg, 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不良反应

该组90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一周后出现4例腹胀反应, 4例患者出现腹泻反应, 未经处理1周后不良反应自行缓解, 整个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3讨论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 民众对饮食习惯重视不足, 直接导致了日常饮食中糖分的过量摄入。近年来,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民众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当前, 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提升糖尿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临床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文献报道[4], 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且药效机制科学。

该研究发现, 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阿卡波糖治疗可以切实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 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该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提示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 可推广应用。阿卡波糖作为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可直接作用于肠道内葡萄糖苷水解酶活性, 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为葡萄糖, 减缓糖分的吸收, 切实起到改善血糖指标的功效。该研究发现, 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餐后2 h血糖指标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指标改善情况, 可见阿卡波糖更有助于患者饭后血糖指标的改善。

摘要: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卡波糖治疗, 药物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3个月后行疗效统计。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PBG及FBG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其中治疗后FBG改善总优良率为95.5%, PBG血糖指标改善总优良率为100.0%;患者治疗后TC、TG、HDL-L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指标,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疗效

参考文献

[1]曾荣辉, 商风英, 罗伟民, 等.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9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 2009, 25 (10) :1555-1557.

[2]廖础欣.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当代医学, 2010, 34 (21) :129-130.

[3]周晓慧, 钟婧, 叶丹.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19 (34) :68-70.

阿卡波糖 篇4

【关键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初发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53-02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患者越趋年轻化,其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其主要类型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症;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为防控病情进一步恶化,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本研究通过对本院确诊的114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该病症患者探索出临床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114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病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2]。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2:25,年龄45-70岁,平均(56.36±2.36)岁,病程2-8y,平均(5.60±1.32)y;研究组男女比例33:24,年龄45-72岁,平均(512.15±1.25)岁,病程1-8y,平均(5.74±1.36)y。兩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每日餐后口服0.5g二甲双胍(南京亿华药业有限公司,H20040816,规格0.5g/片)治疗,3次/天。研究组予50mg阿卡波糖[嚼服,与饭同食(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H20020202,规格50mg/片)]联合二甲双胍(使用方法同对照组一致)治疗。同时两组患者还需要按照医嘱合理控制饮食、科学锻炼、保持精神愉悦,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不良反应:腹胀、腹痛、腹泻等。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标

两组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大,且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且多发病之一,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结构的改变而快速升高,且趋于年轻化。本研究主要对象为经过严格标准筛选114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目前临床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异常,导致FBG及餐后血糖升高,另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都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基于上述理论,选择科学、合适的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尽可能避免发生其他合并症,改善脂代谢紊乱,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4]。

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葡糖糖输出以改善外周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通过AMP-激活蛋白酶发挥多发面代谢调节作用,降血糖同时可降低血脂,减轻体重,有利于延迟或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糖糖苷酶抑制剂,其主要是通过抑制患者机体小肠上皮刷状缘上葡萄糖苷酶活性,逆行抑制多糖、双糖以及多聚糖分解,延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以达到降低餐后血糖,同时可以降低FBG。另外阿卡波糖不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够减轻餐后高胰岛素血症的副作用,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两组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但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佳,且明显优于单项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二甲双胍积极治疗价值,且表明联合用药效果更佳。为验证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均未见高度差别,这有效验证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从而更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关于联合用药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由此可见,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良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即预后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游育东,吴永和.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9):89-9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3]刘春斌.二甲双胍降低血浆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与糖尿病认知障碍的关系[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4):180-182.

阿卡波糖 篇5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50例) 与治疗组 (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其中, 男性患者53例, 女性47例;年龄36~78岁, 平均 (53.68±11.21)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体育锻炼情况、膳食情况、体重指数、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压水平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治疗加磺脲类药物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阿卡波糖治疗。治疗1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1显效:FBG降至7.2 mmol/L或下降30% 以上 , 2 hPBG降至8.25 mmo1/L或下降30%以上,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有效:FBG下降至8.25 mmo1/L或下降10%~29%,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改善;3无效:FBG与2 hPBG达不到上述任何一项标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s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1个月治疗结束后 , 治疗组降FBG与2 hPBG的总有效率为84% (42/50) 、92% (46/50) , 对照组降FBG与2 hPBG的总有效率为78% (39/500) 、74% (37/50)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组的成本与对照组的成本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均<0.05。

3讨论

糖尿病临床上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是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糖尿病治疗的五大措施为:营养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措施。阿卡波糖除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外, 还有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该文研究分析发现, 在饮食治疗加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阿卡波糖治疗, 能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患者对阿卡波糖的耐受性较好, 100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说明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安全性较高。

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原理, 某一治疗方案的成本包括[5]:直接成本、隐性成本及间接成本3种。为了避免结果的误差, 并达到研究目的, 因此该文仅对所用药物的成本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治疗组的成本与对照组的成本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研究得出, 阿卡波糖具有良好的有效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兴宝, 唐玲, 陈惠云, 等.2型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评估[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3, 11 (4) :238-241.

[2]邱永莉, 叶露, 李新建, 等.上海市2型糖尿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 2005, 8 (2) :69-71.

[3]张震巍, 陈洁, 唐智柳, 等.中国糖尿病直接卫生费用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 2007, 10 (3) :162-168.

[4]李丽, 高照.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 12:494-496.

阿卡波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接收救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受检人员在接受检测前, 均得到相关的临床检测后确诊, 并得到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于知情书上签字同意[3],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研究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39~81岁,平均年龄(61.6±12.5)岁;病程范围2~22年,平均病程(8.1±5.3)年。 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1~79岁,平均年龄(61.6±11.9)岁;病程范围2~23年,平均病程(8.2±5.3)年。 两组受检人员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健康指标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具备研究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口服,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给药,0.5 g/次,3次/d;研究组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二甲双胍用法用量同对照组,阿卡波糖(选自四川绿叶宝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嚼服,于每日3餐共同服用,50 mg/次,3次/d。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联合空腹血糖(FPG)检测,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样本无脂血等因素影响,将血清样本进行分离处理,1 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实验室指标测定。通过上海惠中MQ-2000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检测Hb A1c及原配套试剂, 通过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PG。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两组100例受检人员经不同治疗后,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根据医院糖尿病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 (FPG)水平 )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 ,将各项观察指标详细记录于调查表中,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经用药治疗后, 患者FBG≤6.1 mmol/L且 ≥4.4 mmol/L; 有效 : 经用药治疗后 , 患者FBG≤7.0 mmol/L且 >6.1 mmol/L; 无效 : 经用药治疗后,患者FBG>7.0 mmol/L。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人员研究所得数据展开针对的编号, 并由医务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 13.00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分析 ,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应用 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100 例患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100例患者经不同用药治疗后,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相较于对照组78.0%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2 两组 100 患者 Hb A1c、FPG 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100例患者经 不同用药 治疗后 , 研究组Hb A1c (4.9 ±0.8)% 、FPG (5.1 ±2.1) mmol/L相较于对照组(7.7±1.6)%、(8.1±3.7) mmol/L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轻度胃部不适症状1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胃部不适症状2例,随用药时间延长,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受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失常影响所引发的糖、蛋白质及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相关医学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机体还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胰岛素分泌过量情况,只是胰岛素丧失正常功用,由此认为患者机体胰岛素为一种相对缺乏状态,可采用相关药物展开刺激机体胰岛素分泌治疗[5]。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 A1c (4.9 ±0.8)% 、FPG (5.1 ±2.1) mmol/L相较于对照组(7.7±1.6)%、(8.1±3.7) mmol/L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合研究结果认为,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药物, 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能够提升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程度, 阻滞葡萄糖过度的被机体肠道摄取,阻滞肝糖原异生形成降糖情况,重要作用于降低FBG、降低肝糖输出;阿卡波糖属于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 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能够对小肠上皮刷状缘葡萄糖淀粉酶、 蔗糖酶及胰腺 α-淀粉酶进行竞争性抑制,延缓蔗糖和淀粉的消化水解,重要作用于调节机体血糖, 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FBG及机体高胰岛素血症,对胰岛素分泌情况进行控制,达到防止胰岛素过度分泌的目的[6]。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作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不会造成低血糖。 临床还应当指导患者开展运动治疗,经合理地锻炼有效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改善生命体征, 加快机体糖的消耗, 提升机体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阿卡波糖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初治T2DM患者、Hb A1c7%~8.5%, 纳入我辖区T2DM慢病管理的患者1 231例,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1 231例患者中有293例初治时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肠溶胶囊, 有238例初治时单独使用阿卡波糖片。所有病例均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关于T2DM诊断标准, 无血糖波动较大、T2DM急、慢性并发症需胰岛素治疗者, 无严重胃肠疾病可能因腹胀等不良反应导致不能坚持治疗者, 无严重心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者, 无孕产妇;生化检查肝肾功能正常。

干预方法: (1) 对所有观察对象于开始接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量患者体质量指数 (BMI) , 血压测量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测坐位上臂血压。检验科测定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h PG) 、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尿酸 (UA)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肝功能。 (2) 由全科医生、护理、康复人员组成管理团队, 按《T2DM社区防治指南》要求, 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个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 对患者进行运动及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治疗,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60%~7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15%, 脂肪占总热量≤15%~30%。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肠溶胶囊0.5~2.0 g/d, 阿卡波糖片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片50~300 mg/d。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93例初治时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肠溶胶囊, 24周时剩余141例, 年龄35~70岁, 平均 (55.31±9.15) 岁, 男44例 (36.8%) , 女97例 (63.2%) 。设为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组。238例单独使用阿卡波糖片, 24周时剩余195例。年龄37~72岁, 平均 (55.92±9.36) 岁, 男73例 (37.4%) , 女122例 (62.6%) 。设为阿卡波糖片组, 见表1。

两组Hb A1c、血糖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药之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IDF的最新统计, 2013年全世界20~7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8.3%, 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达9 860万人。中国人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 占全部能量的60%~70%, 是餐后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 DECODE研究显示, 东方人和西方人血糖升高在不同时间是有区别的, 东方人高餐后血糖达82%, 而西方人为65%。

注:aP<0.05

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 当Hb A1c<8.9%时, 餐后血糖PPG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对贡献>50%[1]。5项东方饮食结构研究与20项西方饮食结构研究显示阿卡波糖片降低HBA1c对西方饮食0.52%, 而东方饮食1.54%, 说明与西方人群相比, 阿卡波糖片在东方人群中疗效显著。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许多人不能坚持服用二甲双胍肠溶胶囊, 可能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个人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原因, 普遍认为二甲双胍肠溶胶囊伤肾, 本组资料也显示因此原因而中途停止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144例, 占停止治疗者的91.3% (144/152) , 极大地降低了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的依从性。而2012年5月的毒胶囊事件在那个时段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许多患者对胶囊有心理抵抗, 胶囊制剂换成片剂是否能改善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的依从性, 有待进一步证实。

MARCH试验对新诊断T2DM患者进行头对头比较阿卡波糖片和二甲双胍的多中心、RCT研究显示, 经24周和48周治疗后, 阿卡波糖片和二甲双胍对中国新诊断T2DM患者降低Hb A1c的水平相当, 阿卡波糖片降低空腹血糖达1.46mmol/L, 降低餐后血糖达3.08 mmol/L, Hb A1c平均基线7.49%, 阿卡波糖片降低Hb A1c均为1.17%和1.11% (24周和48周) 当基线Hb A1c>8%, 阿卡波糖片降低Hb A1c分别达2.38% (24周) 和2.25% (48周) 。MARCH研究还表明, 阿卡波糖片可轻度减轻体重, 还有节约胰岛素和节约胰高血糖素效应, 还能提高GLP-1浓度。结合阿卡波糖片防止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作用, 阿卡波糖片必将在中国防治T2DM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单独使用阿卡波糖片对初治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8.5%的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方法:对单独使用阿卡波糖片或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的T2DM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糖、HbA1c、血脂、体质量指数 (BMI) 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均可使T2DM患者血糖、HbA1c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卡波糖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及HbA1c水平。

关键词:阿卡波糖片,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肠溶胶囊

参考文献

阿卡波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收治并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病程6个月~5年,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达到正常血糖标准, 即空腹血糖<6.1mmol/L, 餐后两天血糖<9.0mmol/L, 并且患者每天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用量<50U。所有患者均无外伤、感染、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按照患者强化治疗后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 男性24例, 女性28例, 年龄34~67岁, 平均 (43.21±4.23) 岁;对照组52例, 男性22例, 女性30例, 年龄36~69岁, 平均 (44.25±6.31) 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选本组研究之前均经过强化治疗[1], 血糖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 胰岛素用药起始剂量为10U/d, 于22点行皮下注射治疗, 阿卡波糖的用量用法为每天早、中、晚餐前嚼服, 每次25~50mg。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胰岛素用药治疗, 使用甘精胰岛素, 用药起始剂量为10U/d, 于22点行皮下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均规范饮食、运动。用药剂量依据患者的实际血糖值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 范围为:空腹血糖<7.0mool L, 餐后2天血糖<11.0mool/L[2]。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记录。主要包括糖化血红蛋白、三餐前、三餐后、睡前的血糖, 每周按时为患者进行定点血糖检测。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χ—±s) 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水平变化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控制患者的血糖、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致残和致死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宗旨[3]。而有些降糖药有增加体质量的副作用, 所以在选择降糖药物的时候, 除了考虑降糖效果, 还要考虑尽量少增加或不增加副作用, 包括低血糖、体质量增加、水钠潴留。因此对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 体质量等进行综合管理, 才能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降至最低。

甘精胰岛素是人胰岛素类似物, 是在人胰岛素A链21位上用甘氨酸取代天冬氨酸, B链末端增加2个精氨酸, 从而改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其作用时间长达24h无明显峰值, 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3]。能更有效地改善空腹血糖, 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 每日注射1次, 不同注射部位的吸收变异小, 甘精胰岛素溶液不是混悬液, 注射前不需摇匀, 患者依从性好。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能够竞争性抑制小肠上皮刷状缘葡萄糖淀粉酶、胰腺α淀粉酶、蔗糖酶, 延缓患者对蔗糖和淀粉的消化和吸收, 对餐后高血糖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同时, 也能够避免发生餐前低血糖的现象。口服阿卡波糖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 减少葡萄糖毒性, 环节β细胞疲劳, 而且能有效的降低餐前的空腹血糖水平, 有效的见底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文献报道阿卡波糖能够促进小肠分泌胰升糖素样多肽-1 (GLP-1) , 有效减少β细胞的凋亡, 促进胰岛细胞的增生[4]。

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可见其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收治并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强化治疗后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52例, 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 对照组52例, 采用单一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血糖水平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水平变化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甘精胰岛素,血红蛋白

参考文献

[1]田浩明, 吕月婵, 吴桐, 等.比较国产阿卡波糖片剂与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3 (1) :114-115.

[2]师育杰, 李秀琴.复方丹参片辅助格列齐特缓释片、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8 (5) :109-110.

[3]司文, 孙李永眷, 李晶, 等.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10 (2) :214-215.

阿卡波糖 篇9

餐后状态是指从进食到血浆葡萄糖、氨基酸和三酰甘油等营养物质恢复到餐前水平这一段时间的病理生理变化[1]。近年来餐后代谢状态的异常在心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不少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发生胸闷、心绞痛甚至猝死,老年人尤为明显。因此,早期发现餐后代谢异常并及时进行意向性干预治疗,对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通过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同时降低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减轻餐后三酰甘油的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在降低餐后血糖的同时,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以餐后胸闷、心绞痛发作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餐前餐后生理参数的变化,探讨阿卡波糖对餐后代谢异常及心肌缺血发作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餐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2009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专科住院期间出现餐后胸闷、心绞痛发作的冠心病患者共150例,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74.9±6.7岁)];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2±6.4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5.3±5.7岁)];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35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75.1±5.5岁)];入选标准:(1)糖尿病: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冠心病:采用1999年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性病、继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糖代谢异常疾病。

1.2 生化指标及生理参数检测

受检者于空腹和早餐后30 min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和总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和血脂均使用酶法检测;患者均在右上臂佩带无创动态血压和心电图检测仪,同步检测动态血压和心率。早餐为标准餐,实心面包加无糖豆奶。

1.3 给药方法及剂量

阿卡波糖片剂(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批号100386),每片含阿卡波糖50 mg。采用口服给药,剂量均为50 mg/次,每日3次,采用餐时嚼服,连续服用1个月。若受试者已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则在原用药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服阿卡波糖片,剂量同前。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未服用阿卡波糖片。

1.4 阿卡波糖治疗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实验期间,记录每天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来评价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组餐前餐后指标变化比较

注:1)与同组餐前比较,P<0.05;2)与单纯冠心病组餐后比较,P<0.05;3)与单纯冠心病组餐后比较,P<0.01

注: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注:覮与治疗前比较,P<0.01

4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冠心病组治疗前餐后心率和血糖升高,合并高血压组治疗前餐后收缩压(SBP)、心率和血糖均明显升高(P<0.05);合并糖尿病及合并糖耐量异常组治疗前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而SBP及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合并高血压组餐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明显升高(P<0.01、P<0.05),合并糖尿病组SBP、DBP明显降低(P<0.05),血糖、TG明显升高P<0.01);4组患者餐前、餐后血脂各成分CH、TG、HDL及LD)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阿卡波糖干预对餐后代谢异常的作用

4组经阿卡波糖治疗后SBP、DBP、血糖及心率波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4组血脂在餐前及餐后虽有改变,但波动幅度无明显差异,见表2。

2.3 阿卡波糖对餐后心肌缺血的改善

治疗前,4组在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血脂异常及餐后的高胰岛素血症可造成诸多促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改变[3~4]:(1)血糖增高可以导致蛋白质糖基化增加,后者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心血管病变的发生;(2)欧洲糖尿病流行病学及诊断标准研究证实,负荷后血糖水平是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且负荷后2 h血糖预测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能力优于空腹血糖[5];(3)餐后高TG血症可明显促进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的增高,带有阴离子的FFAs易于聚集在血管内皮细胞附近,促进单核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表面,诱导氧化应激,促进血管内皮受损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大量FFAs还可增强凝血因子Ⅶ和Ⅴ活性促进血凝[6];(4)餐后极低密度脂蛋白可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纤溶系统活性,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更易于诱发局部血栓形成[7]。

本研究检测了餐前餐后血糖、血压、血脂及心率变化,结果表明,单纯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血压、血脂和心率有升高趋势;而合并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血压和心率有下降趋势,提示进餐对单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不同影响。有研究表明,单纯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餐后交感神经活动性相对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引起心排出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升高,表现为餐后血压和心率升高。而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血压调节功能障碍,如颈动脉窦压力受体迟钝,加之糖尿病患者餐后代谢异常、高血糖致神经损害及动脉硬化程度较严重,自主神经病变较多,可能致餐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表现为血压和心率下降[8]。

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报道,过量摄食可使餐后2 h内的心脏病发作危险性增加4倍,表明过量进食与过度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一样均可诱发心脏病的发作,尤其是对有心脏病的患者。因此改善异常的餐后代谢状态,已成为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病变的一个新策略。阿卡波糖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而直接降低餐后血糖,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阿卡波糖还可减少终末糖基化产物的生成,后者可通过蛋白交联、刺激炎性介质表达引起组织损害。一项荟萃分析显示: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任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大约35%[9],其中心肌梗死的减少最显著。另一项研究显示:使用阿卡波糖治疗3年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达49%,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降低达9%[10]。本研究显示阿卡波糖治疗4周后可明显改善各组餐后代谢异常,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提示临床中应高度关注所有冠心病患者的餐后状态,阿卡波糖可有效改善餐后代谢异常,有望减少餐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提倡积极干预这些患者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鼓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避免餐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RODRIGUEZ BL,ABBOTT RD,FUJIMOTO W,et al.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s for diabetes;their impact on diabetes prevalence and tot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elderly Japanese American men[J].Diabetes Care,2005,25:951-955.

[2]原芳.餐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4,7(4):240-241.[2]YUAN F.A clinical study of postprandial angina[J].ChineseGeneral Practice,2004,7(4):240-240.Chinese

[3]HANEFELD M,CHIASSON JL,KOEHLER C,et al.Acarbose slows progression of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the carotid arter-ies i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Stroke,2004,35(5):1073-1078.

[4]TEMELKOVA-KURKTSCHIEV TS,KOEHLER C,Henkel E,et al.Postchallenge plasma glucose and glycemic spikes are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than fasting glucose or HbA1c level[J].Diabetes Care,2000,23(12):1830-1834.

[5]HENNIG B,MEERARANI P,RAMADASS P,et al.Fatty acid mediated activ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Metabolism,2000,49(8):1006-1013.

[6]DECODE STUDY GROUP,THE EUROPEAN DIABETES EPI-DEMIOLOGY GROUP.Glucose 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comparison of fasting and2-hour diagnosic criteria[J].Arch Intern Med,2001,161:397-405.

[7]HENNIG B,TOBOREK M,MCCLAIN CJ.High-energy diets,fatty acids and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implications for atherosclerosis[J].J Am Coll Nutr,2001,20(2Suppl):97-105.

[8]BASTARD JP,PIЁRONI L,HAINQUE B.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and insulin resistance[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0,16(3):192-201.

[9]HANEFELD M,KOEHLER C,HENKEL E,et al.Post-challenge hyperglycaemia relates more strongly than fasting hyperglycaemia 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the RIAD Study.Risk Fac-tors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Dia-betes[J].Diabet Med,2000,17(12):835-840.

[10]CHIASSON JL,JOSSE RG,GOMIS R,et al.Acarbose treat-ment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the STOP-NIDDM trial[J].JAMA,2003,290(4):486-494.

【阿卡波糖】推荐阅读:

上一篇:舆情处理下一篇:数控车床液压系统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