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化技术

2024-07-16

省力化技术(共10篇)

省力化技术 篇1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其他非农产业, 而养蚕业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因此劳动力的缺乏成为制约蚕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宜丰县芳溪镇南田村某养蚕专业大户, 现有桑园1.33 hm2, 2011年春蚕因请不到劳动力仅饲养蚕种6张, 造成大量桑叶浪费。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笔者认为只有大力推广全程省力化养蚕技术, 从传统的养蚕业过渡至现代养蚕业, 才能提高养蚕劳动效率, 减轻养蚕劳动强度, 实现蚕桑业又好又快发展[1]。笔者根据20多年从事蚕桑生产的经验, 现将全程省力化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1 小蚕饲养

小蚕是指1~3龄蚕, 这一阶段实行小蚕共育, 采取防干饲养。

1.1 小蚕共育

根据蚕种量的多少, 以自然村、村民小组或联户为单位, 将每一户蚕农的蚕种集中到一起, 从中遴选出养蚕技术好、有责任心、会管理的人员, 进行蚕种补催青、孵化和小蚕饲养工作, 化千家万户养小蚕为少数人专门从事小蚕饲养, 从而解放了劳动力。

1.2 防干饲养

小蚕防干育是根据小蚕对高温多湿适应性强这一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 其目的是使饲育环境保湿, 从而保持桑叶新鲜, 使小蚕吃好、吃饱, 发育齐一, 体质强健, 且节约用桑, 节省劳力。

1.2.1 防干膜。

以市售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原料, 根据蚕匾的规格每张剪成略大于蚕匾, 然后在薄膜上打通气孔制成小蚕防干膜, 孔距5 cm, 孔径0.1 cm (以1龄小蚕钻不出为适度) 。其特点是坚韧耐用, 容易消毒, 能通气, 能保桑叶新鲜, 可以多次使用, 是一种优良的覆盖防干材料。

1.2.2 覆盖育。

1~2龄蚕, 防干膜上盖下垫, 3龄只盖不垫, 饲育时, 每次给桑前30 min揭开上盖的防干膜, 当各龄期蚕开始眠下时就不盖, 至下龄饷食后再覆盖, 下雨天不盖。各龄蚕座最大面积为:1龄1 m2, 2龄2 m2, 3龄6 m2。

1.2.3 给桑。

传统养蚕每天给桑4~6次, 但采用了防干饲育每天给桑2~3次即可, 不但节省了劳力, 而且由于采用了防干膜, 还保持了桑叶的新鲜。给桑方法是:一般每天早晚各喂1次, 中午补喂1次, 有时中午不喂。每次给桑前30 min揭开防干膜, 喂桑叶后即盖上。

1.2.4 蚕体蚕座消毒。

每天早上用防病1号、晚上用新鲜石灰粉喷洒蚕体蚕座进行消毒、干燥。每次加网都要用蚕用四○二浸网对蚕体进行消毒。灵活掌握添食防病, 2龄开始用蚕用红霉素进行添食防病, 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蚕药进行添食, 饷食时添食效果最好。同时, 不要忽视养蚕期蚕室的消毒工作, 特别是在除沙后要结合补湿进行蚕室消毒, 搞好蚕室卫生。

2 大蚕饲养

小蚕共育至3龄后将蚕分发到各户饲养, 4龄后为大蚕, 此时可以将蚕下地养地蚕, 同时采取条桑饲育, 可节省大量劳力。

2.1 地蚕饲育

地蚕饲育就是蚕不在蚕匾中饲养, 而是直接将蚕放在地上或搭的架子上饲养。方法是:首先在地上放1层干稻草, 然后撒上1层新鲜石灰, 再将蚕移至其上饲养, 期间一直至蚕上簇都不用除蚕沙。

2.2 条桑育

条桑育主要在农春蚕和夏蚕的养殖上应用较多, 春蚕是在大蚕期边伐条边养蚕, 夏蚕是桑树夏伐后采用疏芽叶来养蚕。

2.2.1 蚕座面积。

每龄蚕的蚕座最大面积在蚕饷食后一次扩增到位, 4龄蚕最大面积约8 m2/张, 五龄蚕为30~40 m2/张。

2.2.2 给桑。

每天喂条桑2次, 即9:00和21:00各喂1次。剪条时间为早上和下午。为了让蚕及时吃到新鲜叶, 要做到早采, 上午喂;下午采, 夜晚喂。避免中午采叶, 并且喂多少剪多少, 不要让蚕儿吃过夜叶和陈叶。若遇天气干旱, 气候干燥, 桑叶容易萎凋, 可以在每次喂蚕后适当添食补水等, 以保持桑叶新鲜。喂蚕方法:喂前先将过长枝条剪掉, 喂蚕时要求叶芽部分朝内, 枝杆部分向外, 力求蚕座平整, 枝条平行摆放, 杜绝枝杆交叉、“十”字排放。

2.2.3 消毒防病。

尽管大蚕抗病能力比小蚕强, 但大蚕食叶多, 蚕座湿度大, 更有利于病菌的滋生繁殖。因此, 保持蚕座干燥, 加强蚕病防治不容忽视。要求每天晚上喂叶前撒1层新鲜石灰以便干燥蚕座和蚕体、蚕座消毒, 30 min后再喂叶。期间灵活掌握药物添食, 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加强蚕室通风换气。

3 塑料折簇自动上簇

纸板方格簇是目前最优良的簇具, 但其上簇既费工又较繁锁, 许多蚕农都难以接受, 而使用传统稻草蜈蚣簇则柴印茧、黄斑茧比较多, 茧子质量较差, 同时做簇具也较费人工, 并消耗大量的稻草, 且蜈蚣簇不能重复使用。而塑料折簇可以解决二者的不足, 并且采茧方便, 只要操作科学, 所结出的蚕茧质量与方格簇相比也不逊色[2]。

3.1 自动上簇方法

一般蚕5龄饷食后经6~8 d开始吐丝结茧。蚕在将熟时改用片叶饲养, 待熟蚕量达5%左右时, 添食1次蚕用蜕皮激素, 下一餐再喂1层片叶, 然后用竹竿或剪下的桑树枝条铺在上面, 竹竿每25 cm放1根, 再放上折簇与竹竿呈“十”字型。折簇不宜拉得太长, 长度不超过1.2 m, 通常簇具波峰里蚕茧够做即可, 折簇应距墙边5~7 cm, 避免蚕宝宝爬上墙壁并在其上营茧。春蚕上簇可铺1~2层折簇, 夏秋蚕宜采用2层折簇上簇, 2层呈“十”字型叠放。

3.2 簇中管理

放簇后, 先适当关闭门窗, 保持簇中光线均匀、无风, 促进熟蚕入孔结茧。当熟蚕定位开始营茧时应及时开窗。见白后, 还要继续开窗排湿, 以促进蚕茧内层湿气排到茧外。簇中温度以24℃为宜, 同时还要做好防鼠工作。蚕茧成形转硬后, 将簇连茧拿走, 然后把簇下的蚕沙全部清理出去, 再将簇连茧移入蚕室叠放, 一般叠放5层, 每一堆之间要留通道以便通风和走人。

3.3 适时采茧

一般上簇后春、秋季7 d, 夏季6 d即可采摘。采茧时, 先清除簇片上的杂物和下脚茧, 再把簇片放置于干燥、清洁的蚕箔内, 用手采下蚕茧。采茧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损伤蛹体, 且应根椐上簇时间, 做到先上先采, 分批采茧, 分级售茧[3]。

3.4 折簇的洗涤和保管

采茧结束后, 先把折簇按原形扎紧, 在1 kg漂白粉加15 kg水配制的消毒液中浸10~20 min, 然后拿起观察茧丝和渍是否脱下, 如果未脱下应加漂白粉重新浸泡[4]。较干净时, 再用清水冲洗后晾干, 严禁放入阳光下曝晒, 以免缩短使用期。洗净晾干后的折簇按原形扎紧, 用塑料袋密封, 置于干燥无毒、清洁的环境中保存, 一般能使用8~10年。

摘要:介绍了全程化省力养蚕技术, 包括小蚕饲养、大蚕饲养、塑料折簇自动上簇等内容, 以期为蚕的省力化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省力化,小蚕养殖,大蚕养殖,自动上簇

参考文献

[1]蒋文勇, 钱忠兵.关于蚕桑省力化技术的思考[J].江苏蚕业, 2011, 33 (1) :38-40.

[2]杜凤侠.省力化养蚕提高茧质的做法[J].蚕桑茶叶通讯, 2011 (2) :4-5.

[3]蒋文勇, 钱忠兵.蚕桑省力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蚕桑茶叶通讯, 2011 (2) :1-2.

[4]朱晓静, 干群.移动式省力蚕台与方格蔟自动上蔟配套技术[J].四川蚕业, 2011, 39 (2) :32, 45.

省力化技术 篇2

【关键词】养蚕业;省力化养蚕技术;规模化

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加快,使得农村劳动力的配置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制约养蚕事业的发展。桑蚕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才会取得较高的收益。近年来,随着养蚕成本的增加和养蚕人员短缺、养蚕人员老龄化加剧的影响,我国的桑蚕事业呈现出滞后不前的状态。为改变桑蚕行业存在的弊端、降低养蚕的成本投入、提高桑蚕行业的生产效率,研究人员提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了桑蚕行业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提高了桑蚕行业抵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实现桑蚕行业的规模化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1 省力养蚕技术简介

省力化养蚕技术从蚕 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加快,使得农村劳动力的配置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制约养蚕事业的发展。桑蚕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才会取得较高的收益。近年来,随着养蚕成本的增加和养蚕人员短缺、养蚕人员老龄化加剧的影响,我国的桑蚕事业呈现出滞后不前的状态。为改变桑蚕行业存在的弊端、降低养蚕的成本投入、提高桑蚕行业的生产效率,研究人员提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了桑蚕行业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提高了桑蚕行业抵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实现桑蚕行业的规模化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1 省力养蚕技术简介

省力化养蚕技术从蚕种催青、回育、小蚕共育、大蚕蚕台、大棚化养蚕的建立等方面都做出了技术上的改进,大大降低了养蚕的成本。蚕种自动化催青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养蚕户已经普遍采用少回育的养蚕技术,实现了小蚕1d育2回,大蚕1d育2~3回,技术研究人员还在小蚕1天1育的方向进行研究;小蚕共育即把养蚕户的小蚕集中到一起进行喂养和管理,等到小蚕长到3~4龄时再分发给养殖户;大蚕在蚕室或是蚕棚内进行喂养,可以采用枝条喂养的方式,这种养殖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养蚕户在采集桑叶和喂养桑叶方面的劳动投入;蚕上蔟则是借助方格蔟等技术来实现蚕的自动上蔟,省去了复杂的人工上蔟。

2 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注意事项

为更好地发挥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优势,在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1)蚕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弱,必须保证每天都用新石灰粉对蚕进行消毒,及时清除患病和死亡的蚕,蚕生长过程中的消毒工作非常重要。蚕室内一定要确保无蚊虫,做好消灭蚕蝇蚊虫的准备工作,使用一些专门供桑蚕使用的抗生素,增加桑蚕对周围环境的抵抗力。同时还要保证蚕室通风条件良好,必要时可以借助排气扇进行通风透气。

(2)桑蚕的喂养时间需要掌握好,多选在上午10点和晚上10点左右,新采摘的桑叶要及时喂养,避免因长时间放置而造成蚕食量下降。

(3)蚕室的温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蚕室应尽量建在有树荫的地方,避免太阳长时间直射。

(4)定期对养蚕人员进行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农户桑蚕饲养水平。蚕桑专业技术人员要提高农户对桑蚕饲养工作的错误认识,树立桑蚕养殖户对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正确认识,规范桑蚕养殖户的操作步骤。技术人员需要针对农户桑蚕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饲养方式,保证桑蚕养殖户可以及时更新养蚕技术。

(5)蚕上蔟前要做好熟蚕的分批工作,以保证蚕茧的质量和产量。桑蚕的提青分批工作要根据蚕的成熟度分批喂养蜕皮激素,避免因蚕大量上蔟而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防止蚕过青上蔟而影响蚕茧质量。

3 省力化养蚕技术对养蚕规模化的影响

3.1 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桑蚕养殖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一些以养蚕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养蚕的规模比较大,到了大蚕阶段往往出现人员紧缺的现象。为了改变传统养蚕技术存在的弊端,技术人员研究出了枝条喂养大蚕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了养蚕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即使到了大蚕的喂养阶段,养殖规模大的农户也完全可以实现桑蚕养殖的自给自足。省力化养蚕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省力化养蚕技术中的小蚕共育减少了消毒药品和桑料等方面的经济投入;大蚕的枝条养殖减少了养蚕工具和消毒药品的使用数量,省力化养蚕技术在总体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省力化养蚕技术促进了养蚕规模的形成,提高了农户的养蚕经济收入。

3.2 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了蚕室的喂养环境

桑蚕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非常容易感染病虫害,且温度等不稳定因素对桑蚕的生长影响极大,容易导致桑蚕出现集体染病的现象,致使农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省力化养蚕的少回育技术为幼蚕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集中育养小蚕可以统一进行消毒和管理,保证了养蚕的收成率;枝条喂养大蚕的方式为大蚕的生长创造了一个纯天然的微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蚕室内温湿度适中;定期进行消毒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蚕室环境的稳定度,减少了桑蚕的发病率,提高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4 结语

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桑蚕业劳动力短缺和养蚕成本不断增高之间的矛盾,大大解放了桑蚕养殖过程中的劳动力,提高了桑蚕养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养蚕成本的投入,为实现桑蠶行业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志娜,刘春梅.对省力化养蚕技术要点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15).

[2]茆迎春,魏仙,刘爱玲.省力化规模养蚕技术及应用效果[J].蚕桑茶业通讯,2013(2).

[3]孙文静,杨逸文,蔡志伟,郭跃进,鲁兴萌.省力化养蚕技术对养蚕规模化的影响[J].蚕桑通报,2012(2).

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 篇3

关键词:家蚕,省力化,技术

面对我市工业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养蚕业已经成为弱势产业。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部都进城到外打工, 留守在家的都是50~60多岁的老人, 而养蚕业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因此劳动力的缺乏成为制约蚕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村劳力结构的改变, 趋向老龄化, 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1 省力化养蚕的好处

省力化养蚕, 它适应规模化蚕桑生产, 可以省工、省时、省力、高产、优质、高效, 运用省力化, 蚕儿好养、蚕体强健、创伤小、抗逆性强、蚕病发生少、蚕茧产量高、质量好、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

2 省力化养蚕的技术要点

2.1 实行小蚕共育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要养好小蚕, 首先要大力提倡推广小蚕共育。可以选择3~5户关系比较好的, 共用一个蚕室, 便于蚕室的消毒和温湿度调节以及饲育过程中的消毒防病工作。小蚕期要坚持“三专一远”的制度 (专室、专人、专具和小蚕室远离大蚕室和上簇室100m以上) 。

2.1.1 收蚁。

收蚁技术高, 时间短, 工作程序多, 要做好收蚁前的准备工作。蚕室要先行升温, 保持室温24℃, 干湿差0.5℃, 然后升到目的温湿度。收蚁用叶要当天早上采, 采绿中带黄色叶。在蚁蚕盛孵化2~3h后收蚁, 春期一般在上午8~9点进行, 夏秋期一般在上午7点进行。收蚁的方法一般是散卵采用网收法。

2.1.2 小蚕饲育。

小蚕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 可保温、保湿、保持桑叶新鲜。在给桑前半小时, 揭去上盖的塑料薄膜, 进行换气, 促使蚕座干燥, 加强蚕的感光, 减少弱小蚕发生。1~2龄采用上盖下垫, 3龄只盖不垫。每天给桑3次, 小蚕用叶要新鲜, 采适熟叶, 由上往下采, 3龄期采三眼叶。每次给桑前要扩座匀座, 撒新鲜石灰粉或防僵粉, 进行蚕体蚕座的消毒。1龄蚕一般不除沙, 2龄蚕眠起各一次, 三龄蚕眠、起、中个一次。眠起处理中做到饱食就眠, 对发育不齐的要适时分批提青。现在提倡早止桑、迟饷食, 一批中有50%眠蚕时停止给桑, 一批中全部竣脱时饷食。温湿度调节, 1~2龄26~28℃, 干湿差0.5~1℃;3龄25~26℃, 干湿差1~1.5℃。

2.2 大蚕室内地面平面育

事前将蚕室打扫干净、消毒。地面撒一层石灰或干稻草等干燥材料, 5龄起蚕后, 将蚕移到地面育的方法。此方法不用除砂, 不伤蚕体, 省时省力。蚕室中间要留一条通道, 搭好跳板, 便于操作。由于5龄期食桑量大, 又不除砂, 防止蚕座潮湿, 每次给桑期, 要多撒石灰粉或防僵粉等干燥材料。春蚕期可结合伐条进行条桑育, 条桑育可保持桑叶新鲜, 每张种采叶可以节省2~3个工日, 并减少蚕体受伤的机会, 减少病原感染。条桑育桑园要适时摘芯, 一般在用叶前10~12天进行。此法可以提高桑叶的质量和产量, 提高桑叶的成熟度, 使桑叶老嫩一致, 叶形大、叶质好、养分充足, 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 蚕茧茧形大、茧层厚、产量高。据统计, 桑树摘芯可提高桑叶产量10~15%以上。

2.3 省力化上簇

传统的蜈蚣簇上簇法, 费工费时, 蚕体损伤大, 茧质差。为了提高茧质, 我区广泛采用的是⑴塑料折簇上簇法。消毒、上簇、采茧、储藏方便。簇中环境好, 茧质好、产量高。⑵方格簇自动上簇法。省力化上簇的关键是熟蚕整齐。控制熟蚕齐一的方法:一是家蚕大眠提青分批, 五龄开叶时要使蚕儿全部起身;二是蚕儿见熟时添食蜕皮激素 (一支蜕皮激素加水2kg) 促使蚕儿老熟一致;三是网提适熟蚕上簇, 等大批蚕儿见熟后, 在蚕座上撒少许几片桑叶, 然后加盖一张大蚕网, 青头蚕可在网下继续吃桑, 熟蚕则很快爬网上面, 然后轻轻的提网把熟蚕提出, 然后把熟蚕撒到簇俱上。

2.4 采茧

采茧要适时, 不采毛脚茧、不采嫩蛹茧, 如果采茧过早容易造成蛹体损伤、茧质下降, 采茧过迟, 蛹体化蛹。另外, 还要分级采茧、不售统茧, 在采茧运茧时要注意尽量不用蛇皮袋软质袋装, 容易造成蚕茧蛹体受伤、出血, 容易形成血茧、烂茧、黄斑茧, 这样会严重影响蚕茧质量。

2.5 回山消毒

采茧结束后, 及时做好回山消毒工作。先用蚕室蚕俱消毒药物对蚕室蚕俱进行消毒好后, 再进行蚕室的清洗打扫工作, 把病原杀死, 防止病原残存或慢延, 感染下季蚕。

参考文献

[1]孙文静, 杨逸文, 蔡志伟, 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对养蚕规模化的影响[J].蚕桑通报, 2012, (2) :14-17.

苹果省力化栽培的必要性及模式 篇4

一、发展苹果省力化栽培的必要性

1. 是解决苹果产业后续经营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苹果园效益逐年下降,果农收入不稳定,工作环境较差等因素影响,部分果农特别是青壮年果农放弃苹果园经营而改种其他果树或外出务工,导致部分苹果园无人经营或管理粗放,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苹果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只有发展省力化栽培,才能改善果园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用工、提高生产效益,吸引较多的人来从事苹果生产经营,从而有效缓解后续无人经营的问题。

2. 是提高苹果园效益的需要。据调查,我国苹果园亩投入在4000元左右,其中劳动力投入占到了总投入的1/2。据统计,山东省2008年果园雇工成本平均每天为44元,个别地方达到80元;陕西省2005年果园雇工成本平均每天为15~20元,2009年达到32元。果园劳动力成本升高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加之果价低迷,直接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经营效益下降。

3. 是发展现代苹果产业的需要。现代苹果产业的重要标志是果园机械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而省力化栽培的高级阶段就是广泛使用机械化和数字化。在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苹果生产发达国家,苹果生产依靠机械化和数字化操作,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据统计,1个劳动力美国可管理270亩苹果园,欧洲管理60亩,日本管理20亩,中国仅管理5亩。

4. 是生态环保的需要。省力化栽培实行果园生草、无袋化栽培和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符合现代果业生态环保的要求。

二、苹果省力化栽培模式

1. 采用矮砧集约化栽培。

①大苗建园。为实现早期丰产,宜采用3年生带分枝矮砧大苗建园,定植第二年可开始结果,第四年基本进入丰产期。大苗栽植的苗木根系必须良好,主根长35厘米以上,侧根长30厘米以上,并且应就近栽植。

②宽行密植。一般采用2~2.5米×4~4.5米的株行距,也可将株距缩小到1.5米或1米,行距增大到4.5米以上,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和便于机械化作业。

③简化修剪。树形采用细长纺锤形、高纺锤形或圆柱形,树高3.5米左右,可直接在中心干上培养结果枝和结果枝组,枝条全部呈下垂状态结果。在修剪上以疏、放、拉为主要手法,将传统的精细修剪改为大枝修剪,让每个枝条都能发挥最大的能量转换作用,保持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最佳平衡点,从而大大减少果园用工量。

2. 实现果园生草与覆盖。改革土壤管理制度,在降雨量较大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实行果园生草,干旱地区进行果园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沃土壮树,节省土壤耕翻和除草用工。

3. 实施无袋化栽培。现在欧洲国家的苹果园不套袋,日本的苹果园过去套袋,近年来也逐步发展为不套袋。在日本,不套袋生产的苹果在市场上更受欢迎,售价更高,许多苹果在销售时,特意标明是无袋化栽培。而套袋在我国苹果园管理当中是用工最多的项目,几乎占整个生产成本的1/3。实施无袋化栽培,可以大幅度减少果园用工量。当然,无袋化栽培并不是简单的不套袋,而是通过各种措施,使不套袋的苹果在农药残留、果面光洁度、果实着色等方面达到套袋苹果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的不套袋才是无袋化栽培。这将是我国苹果生产未来的发展趋势。

4. 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据预测预报,合理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降低果园用工量。在日本,许多无公害的免农药果园都是利用电功能水再结合生物杀虫技术进行果品的安全生产,不但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果园用工,也彻底解决了化学农药残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5. 广泛采用机械化作业。宽行栽培为果园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可能,可因地制宜地选用割草机、旋耕机、修剪机、采果机等果园作业机械,并逐步实现施肥、喷药、浇水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将果园用工降到最低。

6. 建立顺畅的果品流通体系。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种植大户、技术能人、销售能人牵头,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纽带形成利益联合体,成立果农合作社,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实现合作社内部成员间技术、市场等信息的互动交流,建立果农—合作社—市场间顺畅的流通体系,使果品能有序、快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

三、未来苹果省力化栽培的发展方向

1. 继续选育和利用更有利于省力化栽培的矮化品种和砧木,进一步简化修剪技术,提高果园作业的劳动工效,降低劳动强度。

2. 进一步提高果园的机械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逐步完善和应用精准化管理“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支撑的遥控监测、精准施肥、精准测产、品质评估、采收期预测、灾害性天气预测监管等现代农业技术,建立完备的现代果业生产体系。

3. 要和有机苹果生产结合起来,形成在省力化栽培模式下的有机苹果生产体系。

甘肃成县省力化养蚕技术 篇5

1 小蚕饲养

1.1 黑暗袋收蚁技术

拆开蚕种称量, 每个收蚁袋中分装0.5张蚕种, 补足填充砂后封口。将白棉纸面向上端平, 摇匀蚕卵, 把收蚁袋黑面向上, 放置在先铺红纸、后铺白纸的蚕匾中, 再盖上红纸遮黑, 整个收蚁过程做好补湿工作。黑暗收蚁袋使用方便, 解决了散卵蚕种摊种难、收蚁工序复杂等问题, 提高了蚕种的孵化率。

1.2 一日两回育技术

小蚕期采用一日两回育技术, 每天上午8:00和晚上20:00各给桑一次, 有利于小蚕发育整齐、节约劳动力。用小蚕专用切桑机切小蚕用叶, 收蚁当天和每龄饷食后第1~2回饲喂偏嫩叶, 余下期间选采三眼叶饲喂[1]。1龄、2龄蚕采用上盖下垫有通气孔的防干塑料薄膜饲养。

2 大蚕饲养

2.1 大蚕地面育

地面育是指把大蚕直接放在地面或搭的蚕架上饲养, 而不在蚕匾中饲养。将地面清理平整, 放一层干稻草, 撒上一层新鲜石灰, 再将大蚕移至地上饲养, 直到上蔟前都无需除沙, 能有效避免除沙对蚕儿的创伤, 减少蚕病的发生。地面育能减少蚕具的投入, 节约一半的给桑时间, 5龄期张种每天给桑仅需1.5h, 比原来的饲养方式省时1/3。

2.2 条桑少回育

春蚕和夏蚕时采用条桑育。春蚕大蚕期用小型机械伐条机伐条养蚕, 桑树夏伐后, 采用疏芽叶饲养夏蚕。每天上午9:00和晚上21:00各喂蚕一次, 要做到早晨采、上午喂, 下午采、晚上喂。剪掉枝条过长部分, 饲喂时平行摆放枝条, 叶芽朝内, 枝干向外, 做到蚕座平整。大蚕采取条桑少回育, 增长了桑叶保鲜时间, 叶质得到提高, 蚕儿吃叶尽、发病少, 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蚕茧产量。据测算, 每张蚕种可节约用工1.4个, 节省桑叶28, 增产蚕茧0.2。

3 自动上蔟及采茧

3.1 方格蔟自动上蔟

方格蔟营茧位置多, 多横营茧, 茧色白, 解舒好, 上茧率高, 能有效提高蚕茧质量。其主要技术要点有:

整理蚕座。上蔟前一天, 撒上新鲜石灰粉和短稻草, 改喂片叶2~3回, 使下部蚕儿集中到表层, 达到蚕座平整, 避免营叶里茧、下层茧。

适时添食蜕皮激素。当蚕儿见熟5%~10%时, 将蜕皮激素用水稀释后喷洒在桑叶上对蚕进行添食, 添食后约10h蚕儿可老熟上蔟。一般在傍晚或夜间添食, 第二天上午上蔟为好。

快速提取熟蚕。将绑好的双联方格蔟展开平放在蚕座上, 在23℃~25℃的温度下约15~20min, 熟蚕很快爬到蔟片上。把蔟片挂起来后, 让其入孔定位。

蔟中管理。将蔟片依次搁挂在预先搭好的蔟架上, 蔟距8~10cm, 大约2~3h后将蚕蔟翻转一次, 提高入孔率, 自动化上蔟比常规室内人工拣蚕上蔟提高工效5~6倍[2]。

3.2 采茧

用快速取茧器进行采茧, 该设备是广西宜州市发明的,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使用方法是:将方格蔟放在取茧器上, 用手一按即可取下所有蚕茧, 解决了传统采茧方法不方便、效率低的问题。据统计, 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使用快速取茧器采茧, 节约了2倍的时间, 减轻了约3倍的劳动强度, 比人工取茧快10倍以上[3]。

参考文献

[1]邓继荣, 吴康兰, 唐菊叶.康县小蚕一日两回育及黑暗袋收蚁操作技术[J].北方蚕业, 2009, 30 (2) .

[2]徐梅珍.推广省力化技术提高养蚕工效[J].四川蚕业, 2008 (2) .

省力化规模养蚕技术推广 篇6

1 小蚕自动温湿度控制器饲育技术

1.1 推广应用温湿自动控制器的优点

1.1.1 省工省本, 使用方便。

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只要按照要求, 加入规定的水, 插上电源, 将仪表按目的温湿定位即可工作, 既减轻了人工昼夜值班加温的麻烦, 又利于推广省力化养蚕1天2回育技术。

1.1.2 蚕体健壮发育快。

温湿自动控制器, 能控制蚕室内的温度, 共育小蚕不会出现昼夜温差, 24h内保持蚕儿的适温范围, 小蚕生长快, 发育齐, 达到10d眠3眠的技术要求。

1.1.3 提高桑叶利用率。

用木屑煤炉加温, 很难控制蚕座上的桑叶不干瘪, 用温湿自动控制器, 在推广2回育的情况下, 给桑后桑叶不萎凋, 蚕儿能正常吃上保鲜的叶子, 达到良桑保食, 提高食下率。

1.1.4 改善蚕室小气候。

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补湿蚕室无烟无味, 给人和蚕营造良好的气候环境, 有利于养蚕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蚕儿健康发育。

1.2 温湿自动控制使用中注意的技术要点

1.2.1 调控湿度。

小蚕适宜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正常生长发育。随着蚕龄的增大, 给桑量相对增加, 蚕座湿度也相应加大, 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 正常保持一定湿度, 为节省电耗, 蚕匾四周增添围帐, 蚕儿长期处于全封闭的多湿环境中, 蚕座的蚕沙也因多湿而发霉, 高温多湿会诱发黑尾病, 湿度过大会诱发僵病, 高温闷热会诱发脓病, 为了避免事故发生, 在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育小蚕时, 首先将仪表湿度按说明要求的温湿差降低0.5~1度, 以降低小环境中的湿度。其次是通风换气, 在1-2龄眠期将塑料薄膜围帐打开加温, 保持眠中干燥。3龄蚕揭去塑料薄膜围帐加温补湿。各龄蚕每次给桑前1h揭去防干纸, 进行通风换气。

1.2.2 重视除沙。

小蚕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关键要把握及时除沙。一般1龄蚕不除沙, 2龄起除、眠除, 3龄起除、中除、眠除, 至关重要的是眠前和起蚕除沙。眠前除沙, 防止蚕沙过厚发酵霉变, 制造有害病菌。起除主要是起蚕处于易感期。对病原物和抵抗力弱, 不清除蚕沙中的有害菌源会诱发多种蚕病。这是温湿自动控制加温, 控制湿度过大减少蚕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次, 为了蚕作安全, 各龄起蚕用抗菌制“402”500倍液浸网覆盖蚕体, 防僵效果明显。

1.2.3 蚕匾错位。

现行自制推广使用的木制层叠式蚕匾, 规格为长度15cm、宽85cm、边高6cm, 匾脚12cm, 对育蚕数量多, 蚕叠式排放密度高的户, 蚕座上下左右空间小, 透气性差。因此, 在温湿自动控制器加温时, 为降低湿度, 在蚕入2眠开始, 将蚕匾宽度各占1/2搁置, 增大蚕儿的透气空间。3龄蚕在中午前后还需适当开启背风门窗通风换气。

1.2.4 换晒蚕具。

共育小蚕期对蚕室内闲置的蚕具和除沙换下来的蚕具要经常暴晒, 用过的蚕网、防干纸等蚕具, 每用一次都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后晒干备用。蚕匾下垫的纸物要除1次沙更换1次。这些主要是防止温湿自动控制器补湿效果好, 蚕室内环境湿度大造成蚕具霉变带菌, 控制和减少蚕发病而采取的措施。

1.2.5 撒“三七”糠。

蚕期除了要抓好常规的易感蚕体蚕座消毒防病工作外, 在使用温湿自动控制器育小蚕时, 每天晚上给桑前, 各龄眠前止桑及眠中要增撒 “三七” 糠吸湿消毒。各龄起蚕, 须用熏烟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和环境消毒。

1.3 温湿自动控制器应用效果

在推广应用温湿自动控制器中, 开始由于没有及时掌握上述要点, 导致部分养蚕户蚕儿发病, 个别农户甚至弃机换炉加温。近年来, 我们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摸索了一些经验, 小蚕共育质量明显提高, 小蚕壮、食桑旺、蚕病少, 使温湿自动控制器在我地得到全面推广并发挥有效作用。

2 大蚕简易蚕房的建造应用技术

2.1 简易蚕房的建造

2.1.1 蚕房的选址。

简易蚕房应选在地势高燥, 排水良好、通风, 家前屋后有遮阴物, 且远离公路农田和污染源的地方。

2.1.2 蚕房的材料准备。

根据饲养数量的多少来确定, 一般准备有砖、水泥行条、水泥柱、木料防雨防晒网、门窗等材料。

2.1.3 蚕房的建造。

在不妨碍蚕生理的前提下, 利用当地拆迁下来的建筑材料建造简易蚕房, 这样构造简单, 造价低廉, 效果良好。蚕房是砖墙, 南北两边开窗, 可在东边或西边开门。蚕房一般长24m, 宽12m、高2.6 m, 砌成三间。室内放活动蚕架, 可上下活动, 便于给桑和除沙。蚕架每层间隔0.23m, 最下层距地面0.4m。下边地面采用水泥地坪, 可一边高, 一边低 (留出水洞) , 便于消毒出水。

2.2 简易蚕房养蚕的技术要点

2.2.1 搞好养蚕前的消毒工作。

先用清水将水泥地面冲洗干净, 在大蚕进室前7d, 用2%福尔马林加0.5%~1%石灰混合液或1%漂白粉液消毒一次, 以后用毒消散4g/m3或熏毒威5g/m3熏烟消毒, 最后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补充消毒。

2.2.2 适时进室。

蚕在小蚕室饲养到4龄第2天, 可搬入简易蚕房内的蚕架上饲养, 如饲养量大, 在5龄喂2回桑后, 将部分蚕连同蚕沙一起移到地面上, 地面上的蚕座面积稍大于蚕架上, 可防止上层蚕掉下摔伤。

2.2.3 给桑方法。

每天给桑2~3回。5龄期春、晚秋可进行斜面条桑育。做到看蚕给桑, 及时做好匀蚕补桑工作, 提高蚕的叶丝转化率。

2.2.4 做好温湿度调节工作。

蚕房内可设置铁皮管道或壁灶等加温设施。使蚕房既能通风换气, 又能保温保湿, 如高温干燥天气, 可在墙壁及地面喷水, 降温补湿, 也可结合添食药物巧吃水叶;低温多湿时, 可在蚕房内加温排湿。做到白天注意通风换气, 夜间注意保温。

2.2.5 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工作。

在5龄饷食前, 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 10min后加网撒桑叶, 在每天晚上撒一次新鲜石灰粉, 按常规添食氟哌酸和灭蚕蝇, 迟眠蚕和弱小蚕要集中起来隔离饲养, 发现病弱蚕要及时淘汰。

2.3 简易蚕房的应用效果

2.3.1 经济耐用。

一幢长24m、宽12m的简易蚕房, 可饲养8张以上的蚕种, 需投资12000元左右, 建相当大的室外大棚还需3000元左右, 况且塑料薄膜易老化, 而简易蚕房坚固耐用、经济实惠, 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可谓是一劳永逸。

2.3.2 提高养蚕工效。

活动蚕架和地蚕相给合饲养, 比普通养蚕工效提高1~2倍。

2.3.3 便于温湿度调节。

简易蚕房具有防雨、防闷热的特点, 可抵御各种不良气候, 遇高温闷热天气, 可开窗通风换气;在低温多湿天气, 可升温排湿, 有效地控制了目的温湿度。克服了其它室外饲养的中午高温闷热、夜间低温多湿的弊端。

2.3.4 消毒效果好, 蚕病明显减少。

简易蚕房上面有防热布, 下有水泥地坪, 既易扫刷、清洗, 又易药物喷洒、薰蒸消毒, 真正做到消毒干净彻底。加之简易蚕房透气性能好, 空气新鲜、凉爽, 适于大蚕饲养, 所以蚕病发生量明显低于其它室外饲育。据调查, 平均发病率一般低于其它室外饲育3~5个百分点, 平均张单产比其它室外饲育提高5~8kg。

3 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推广

3.1 斜面立体条桑育的好处

3.1.1 省工、省力、实用, 斜面立体条桑育养成蚕。

采用剪伐方式收获条桑, 直接饲喂, 每日只须给桑1~2回, 5龄期无须除沙, 且可直接进行自动上蔟, 较之传统养成蚕可节省用工三分之一以上, 蚕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有助于养蚕户扩大规模经营, 对蚕业的稳定和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1.2 减少蚕病发生。

由于蚕座呈斜面立体结构, 蚕儿群体呈立体分布, 不仅相互之间发生抓伤和机会大大减少, 而且因为无须加网除沙, 不出现人为创伤, 加上蚕儿排出粪便自然流落地面, 实现蚕沙自动分离, 减少了病原的交叉感染, 可有效降低蚕发病率, 提高结茧率。

3.1.3 节省蚕室蚕具投资, 斜面立体条桑

育养蚕, 不仅可节省一半蚕室, 而且由于5龄期不需要蚕匾和蚕架, 仅需部分竹篙, 每张蚕种还可节省蚕具等一次性投资90元以上。

3.1.4 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

斜面立体条桑育养蚕, 桑叶新鲜, 食下率增加, 大大提高了桑叶的利用率;环境适宜, 蚕儿体质强健, 发病率降低, 死笼率明显下降;加上配合进行斜面立体自动上蔟, 蔟中通风性能好, 蚕茧质量明显提高。

3.2 斜面立体条桑养蚕的技术关键

3.2.1 桑叶要做到新梢粗长, 桑叶成熟。

为达到这个要求, 在桑园管理上应采用冬季重剪梢, 剪梢比例在50%左右, 并增加春期长叶肥的施用量, 还可适当推迟发种时间, 在3龄开叶时桑树全面摘芯。以提高梢部桑叶的成熟度。搭斜面用的桑条一定要在桑 树新梢基部交叉口带老梗剪伐,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斜面高度, 实现稀放饱食, 也能提高的斜面牢固度。

3.2.2 蚕要发育齐一。

并适当推迟5龄饱食的时间, 蚕儿饷食前先撒防僵粉进行蚕儿消毒, 10min后将带老梗的条桑均匀地摊放在蚕座上约2h左右, 等蚕儿爬上桑叶后再依次轻轻拿起条桑, 剪口朝下, 梢头朝上呈“人”字型放置在已填好带叶新梢的斜面上。开始时桑条与地面的夹角应掌握35°左右, 随着给桑量的增加和蚕座面积的增大逐步扩大到45°, 也就是说斜面越来越直立。搭斜面时要留足空间, 一般2排斜面中心之间应有2m距离, 4m开阔的房屋可搭2排, 以方便操作。为防止蚕儿上蔟时往墙上爬, 蚕室四周一般不宜搭斜面养蚕。

3.2.3 合理给桑和管理。

5龄前2天由于蚕儿抓着力较差。可能会有部分落到斜面上, 所以要在搭斜面时用带桑叶的新梢填好衬底, 5龄第5天后部分蚕儿会往斜面的底部爬, 有的蚕农每次给桑前都要把蚕往上提, 不仅增加劳动力, 起不到省力作用, 而且造成蚕儿受伤, 增加发病损失。有的蚕农给桑时或者桑叶跟蚕走, 或者新梢梢朝下, 造成走道里集中蚕, 起不到斜面立体的作用, 有蚕农斜面蚕座里结的下层茧特别多, 影响蚕茧质量。究其原因, 是由于蚕室内光线太亮造成, 所以一方面要防止蚕室内强光直射, 大蚕室和蔟室应有微弱的自然光, 晚上最好保持黑暗, 切为减少鼠害损失而通宵开灯, 另一方面也要反对蚕爬到哪儿, 桑叶给到哪儿。

3.2.4 抓好蚕病防治。

条桑育的消毒防病措施应与普通育相同, 要掌握在每次给桑前撒一次新鲜石灰粉, 这样既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保持蚕座干燥, 又能促使蚕儿尽快爬上新鲜桑叶, 平时还要经常进行抗生素或灭蚕蝇添食, 严防蚕病的发生。

4 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推广应用技术

4.1 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的好处

4.1.1 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 便于节省场地, 而且减少蚕室病源的留存。

4.1.2 方格蔟是一种优良蔟具, 具有结构合理, 保管方便,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4.1.3 减轻上蔟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4.1.4 提高了蚕茧质量, 尤其是上车茧率高、解舒好。

4.2 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操作技术

4.2.1 搭建好室外预挂蔟架。

上蔟的前1天, 选择地势平坦的空地, 用木棒或毛竹搭成东西向“二”字型挂蔟架, 架宽80cm, 架高55~60cm, 架长视饲养量多少确定, 同时留好操作道。

4.2.2 科学添食药物。

当见有5%的熟蚕时, 在当日下午17:00左右, 每张种用2ml蜕皮激素1支+4ml灭蚕蝇+6~8粒氟哌酸胶囊, 兑水2kg, 喷拌10~15kg桑叶后喂蚕, 一次吃尽后, 晚上再适当补喂少量新鲜片叶, 以减少青头蚕。

4.2.3 室外预挂。

蜕皮激素添食后的次日早晨, 将塑料大蚕网覆盖于蚕座上, 待熟蚕大多数爬至网上时收集熟蚕, 按每片方格蔟160~165头熟蚕的数量散放于蔟片上, 也可将方格蔟片直接平放于蚕座上, 让其自行爬到蔟片上。然后将蔟片移至室外预挂架上搁挂, 蔟片间距离12cm左右。若用多层蔟架, 应先挂上层, 后挂下层, 并注意上下层蔟片垂直对齐, 以防上层熟蚕排尿污染下层的蔟具和蚕茧。

4.2.4 及时移蔟。

挂蔟后约90%左右的熟蚕入孔排尿定位, 大部分初成茧形后, 应拾去游山蚕, 捉去同孔蚕, 及时移蔟入室内。在熟蚕上蔟至室外预挂的期间, 及时清理蚕沙, 打扫蚕室, 开门窗排湿, 整好室内蔟架, 同时做好方格蔟移入室内搁挂结茧的准备工作。一般早晨开始预挂上蔟, 晚上8时前要全部移入室内搁挂。

4.2.5 加强蔟中管理。

蔟片间距12cm, 上下蔟片间距20cm左右, 最底层离地面30cm以上。同时, 注意调节好温度、湿度、光线和气流, 不上闷蔟、不挂低蔟、不上冷山, 保持蔟室温度23~24℃, 干湿差2.5~3℃, 低于22℃要补温,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让熟蚕在适宜的环境中吐丝营茧。上蔟1.5~2d即吐丝营茧结束后, 要打开门窗通风排湿。

4.3 室外预挂上蔟注意事项

4.3.1 防强风直吹。

室外预挂蔟架四周要有挡风物, 避免增加茧丝颣节和薄头、薄腰等次、下茧的发生, 防止降低解舒率, 影响茧质。

4.3.2 防强光直射、高温闷热。

若遇烈日高温和强光, 应在蔟架上方增加遮阳设施, 以便通风降温, 减少双宫茧、死笼茧、绵茧等次、下茧的产生。

4.3.3 防雨淋。

注意天气变化, 防止室外预挂上蔟时遭雨淋, 影响蚕茧解舒率、色泽, 损坏蔟具。

4.3.4 防动物为害。

防止老鼠、蟾蜍、鸟类、家禽等动物侵害熟蚕。

4.3.5 防化学因子中毒。

乐至县省力化养蚕技术要点 篇7

1 调整栽桑布局, 减少采桑时间

“四边桑”曾是四川的栽桑经验, 也为四川蚕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零星分散的“四边桑”需耗去大量的劳动力采桑, 不利于规模养蚕, 也不适宜老、小采桑养蚕。

1.1 科学规划, 适度发展桑园

对有养蚕积极性的农户, 每户规划0.13~0.2hm2桑园。既可减少采桑时间, 也能形成规模养蚕。同时避免成片栽桑造成的闲置浪费。

1.2 选用产量高、质量好、易采摘的桑树品种

提高桑园的产桑量, 也可大大减轻采桑的劳动强度。

2 实施小蚕共育, 节省桑叶和劳力

小蚕共育是保全蚕头、提高单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也是节省桑叶和劳动力的有效手段。根据试验调查, 小蚕专业共育, 可节省用工46%, 节约桑叶20%以上。

2.1 建设标准的共育室

2.1.1 饲育室。

地面水平、墙壁光滑, 开对流窗, 南北朝向, 具有升降温调节功能, 每间面积24~30m2。饲育量300~500g。

2.1.2 配套设施。

包括:操作室、消毒池、贮桑室或贮桑池、蚕沙坑、消毒器具、升温补湿设施。

2.2 制作专用蚕盒

用无色透明、无毒无味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做底, 制作成长110cm, 宽90cm, 高6cm的蚕盒。每个蚕盒可养4g小蚕至3龄起蚕。

2.3 蚕盒饲育技术

蚕盒饲育小蚕, 其技术与小蚕防干育技术一样。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 蚕盒密封性好, 应加强换气。蚕盒摆放原则是:

注:各龄眠中对角放或错开放

2.3.2 蚕盒是塑料薄膜底, 易形成水珠, 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

3 改进大蚕饲养型式, 实现省力化饲养

大蚕期是需要桑叶、劳力、蚕室、蚕具最多的时期。采用合理的饲育型式和饲养技术, 提高饲育质量, 提高养蚕工效, 实现规模养蚕。

3.1 建设适合省力化养蚕的标准大蚕房

大蚕房的修建必须充分满足大蚕饲养要求, 同时也要有利于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在生产中我们创建了开放式标准大蚕房。

3.1.1 开放式大蚕房的标准。

长8~10m, 宽4~5m, 檐高3m。墙高:两长边0.8m, 两窄边为满墙。柱:36柱, 柱高约3.5m左右。房顶:人字形两分水, 机制瓦。飞檐:檐宽0.8~1m。每间蚕室季养蚕3张。

3.1.2 室内及配套。

室内水泥地面, 厚0.3cm。备蚕台两套, 分两边靠墙。建消毒池一个, 长1.5m, 宽1m, 深0.6m。

3.2 推行固定蚕台与地面养蚕相结合的养蚕型式

固定蚕台与地面养蚕相结合, 既经济又实效, 既节约劳力又充分利用空间。据调查可提高工效3~4倍。

3.2.1 蚕台的搭建。

蚕室两边各1套, 蚕台用木条做成蚕架, 内空140cm, 每幅3个, 蚕架分3层, 底层离地60cm, 2~3层, 层间距离50cm。用竹杆搭台, 上垫篾折即成。

3.2.2 固定蚕台与地面养蚕相结合的养蚕方法。

在大蚕室内, 搭建固定蚕台, 养蚕时, 地面、蚕台同时养蚕, 形成地面一层, 蚕台2~3层的多层养蚕型式。

3.3 主要饲育技术要点

饲养技术同蚕箔育一致。操作中应注意:

3.3.1 上台 (或下地) 时间为4龄起蚕或5龄起蚕。

3.3.2 严格提青分批, 保证每台蚕儿发育整齐一致。

3.3.3 除沙次数减少, 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

3.3.4 上台 (或下地) 时放1/3~1/2面积, 然后逐步扩满。

3.3.5 地面蚕应先消毒, 再撒一层新鲜石灰粉, 然后铺一层无毒稻草方可放蚕。

3.3.6 4龄上台 (或下地) , 进行1次眠除和起除;5龄上台 (或下地) , 一般不除沙, 但蚕座上应多撒石灰粉或短稻草节等干燥隔沙材料, 避免翻动蚕沙, 减少蚕座湿度和蒸热。

4 推行快速提取熟蚕、自动上蔟技术, 减轻上蔟劳动强度

上蔟是养蚕中用工集中、时间短、劳动强度大的环节。采用合理的上蔟方法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和保全蚕茧质量的关键。

4.1 适时添食蜕皮激素

蚕儿见熟时添食蜕皮激素, 添食后约10h左右蚕儿方可老熟上蔟。一般在傍晚或夜间添食, 第2天上午上蔟。

4.2 用塑编网快速提取熟蚕

当蚕儿大批成熟时, 在蚕座上薄撒少量桑叶, 然后再在上面加塑编网, 熟蚕很快爬到网上。把熟蚕收集到一起, 实施上蔟。此法提高工效3~5倍。

4.3 自动上蔟

春季大蚕饲养高效省力化技术 篇8

关键词:地面育,蚕台育,自动上蔟,高效

随着我省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栽桑养蚕普遍存在缺设备、缺技术、缺劳力, 效益低 “三缺一低 ” 的问题, 在饲养管理上存在密、闷、蒸、饿的现象, 无法控制风、寒、暑、湿等对养蚕的影响, 导致蚕茧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针对此种情况, 采用一种高效、省事、省力的养蚕技术就成为必然。 本文就春季大蚕饲养高效省力化的蚕台育、地面育、自动上蔟技术简述如下。

1 蚕台育

室内外搭建固定蚕台, 蚕台总长6 m, 宽1.4 m, 层高1.5m, 共5层, 面积42m2, 编制竹帘长1.5m, 宽1.4m, 制作成竹帘蚕座, 上铺编织布袋, 可养大蚕1张。4龄第2天上蚕台。

2 地面育

利用空闲房屋地面先用300倍灭蚕蝇片水喷洒地面, 1.33m开厢, 然后用生石灰和干草节铺厢, 厢间用砖块铺设作人行通道;5龄第2天开始地面饲育。

3 饲养管理

3.1 桑叶采贮

4龄起蚕后, 从枝条基部由下向上采7~9片顶梢桑叶, 新梢留顶叶6~8片叶。坚持早晚采叶, 防止桑叶变质。叶面消毒后再喂, 防止病从口入。

3.2 通风换气

大蚕食桑多, 排出粪便多, 低温多湿易发僵蚕, 高温闷热易发脓病, 大蚕第2天起要求昼夜开门窗, 保持蚕房新鲜空气对流。

3.3 消毒防病

每天用鲜石灰粉或3∶7糠或3%的漂白粉防僵粉消毒1次, 保持蚕座干燥。气候干燥时, 用0.3%的漂白粉液进行叶面和蚕座和周围喷雾, 适当补湿, 隔天用300倍灭蚕蝇喷雾蚕体, 防止感染蚕病和蝇蛆。

3.4 稀蚕定时喂

鲜桑饱食, 及时扩座。 保证蚕儿有足够生长发育的蚕座面积, 张种5龄蚕每日给桑次数应为4次, 每6h给桑1次, 做到鲜桑饱食。每次给桑后蚕座要有2h余叶, 使蚕儿吃饱吃好。5龄张种逐日给桑量, 第1天20kg, 第2天30kg, 第3天45kg, 第4天75kg, 第5天90kg, 第6天90kg, 第7天85kg, 第8天50kg, 笫9天15kg。

5 自动上蔟

5.1 蔟具处理

每张种需用180片方格蔟, 用捆扎丝与竹板捆成90个双连片或180个单片蔟具。使用前应将蔟具晒干, 采用搁挂式或钩挂式上蔟。

5.2 整齐催熟

在大蚕5龄期第7-8足天上午的7:00-9:00见有10%的熟蚕时, 配兑蜕皮激素液, 按每kg水配兑48mg蚕用蜕皮激素, 喷洒在7.5kg桑叶叶面上, 于当日下午6h给一张蚕添食。

5.3 隔沙放网

春季添食蜕皮激素到老熟需经过18-20h, 在上午8:00-9:00, 先在蚕座上放上蚕网, 有利隔沙整齐上蔟。

5.4 及时放蔟

一般熟蚕在中午12-14h集中老熟, 及时将蔟具象盖瓦式斜放在熟蚕上, 30min后, 待熟蚕入孔或上蔟90%以上, 将蔟具搁挂或钩挂在蚕台的竹杆上, 蔟具间距15cm, 上下层蔟片对齐。上蔟24h内保持蔟室黑暗, 促进快速营茧。上蔟后第2天拣去浮蚕, 同时清理蚕粪, 开门通风排湿, 确保蚕茧质量。

5.5 分采分售6d后蚕化蛹, 及时采茧, 分类售茧

看病如何省时省力? 篇9

困扰:看一次病,搭上一整天

解忧:熟悉“高峰”规律,缩短“留院”时间

有统计显示,约2/3的患者在上午看病,另外1/3选择下午。绝大多数医院在上午8:00开诊,而在开诊后的2个多小时内患者最为集中。因此,患者可以避开高峰时间段,选择接近中午或下午时间段看病。另外,周末患者一般也较少。

掌握上述规律,根据自己的疾病、家庭和工作等实际情况,可以合理选择看病时间,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留在医院的时间。

* 新发疾病 若是新发疾病,且非严重急性病,第一次看病是为了明确病因,可以不必赶在上午去医院。

* 慢性病 慢性病患者的就诊目的是定期复查,可能要抽血、拍片等,当天取不了报告,需第二次前往医院,所以不必在上午到医院“扎堆”。

* 配药 下午患者少,配药人数也少。

* 上班族 上班族偶感不适且不严重,可以选择周六看病。多数医院的多数科室,周六的门诊量不到平时的一半。

* 在本地或到外地看病 这种情况需赶早。

* 避开周一 医院周一的门诊量一般是最大的。那么如果能避开周一,看病会轻松一些。

困扰:挂号太吃力,拼不过“号贩子”

解忧:掌握目标医院预约挂号多途径

目前,全国各地医院已陆续设立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方法,如电话、网络、自助预约机、APP预约等。在医院门诊大厅处、医院官方网站或微信中,一般都有详细说明,大家多加留意,收藏有需要的医院挂号信息,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预约挂号,从而节约就医时间、提高效率。

扫描二维码,收藏沪上医院预约挂号途径

困扰:大医院人太多,每次看病都太累

解忧:看病并不非得去大医院

我国分一、二、三级医院。一级医院为基层医院,在部分城市又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段医院,主要承担本社区内的普通医疗服务,一些简单、诊断明确又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在一级医院诊疗即可。

在三级医院确诊为常见病,医生已制订治疗方案者,可以回到一级医院进行治疗和随访,不一定每次都要到二、三级医院就诊。

有些患者可能认为基层医院条件差、医生水平不高,这不完全正确。近几年来,社区医疗中心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人才结构得到调整,整体医疗水平有很大提高,大家应充分利用就近的基层医院为自己服务。

看病就医还有很多“窍门”,请扫描二维码收看。

* 不知道看哪科,先去一个地方“报到”

* “找对医生”有“窍门”

* 就诊前,做好四项准备工作

......

乐至县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实践 篇10

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桑树栽培和家蚕的饲养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特别是5龄饲养期和熟蚕上蔟阶段劳力需求量大、时间集中。我县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固定蚕台和地面养蚕方法, 90年代中期从四川省蚕业研究所引进活动蚕台示范推广, 在全县形成了固定蚕台、活动蚕台、地面养蚕相结合的多种省力化养蚕形式, 以示范加引导、蚕农自愿的方式推广。2000年后, 结合退耕还林政策, 全县大力发展小桑园, 蚕桑规模发展加快, 养蚕量增加, 养蚕劳力矛盾不断突出。特别是近年来, 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蚕桑生产的从业人员逐年减少, 特别是老蚕期养蚕劳力缺乏, 养蚕与其它农活争抢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要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 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是乐至蚕桑生产的重点环节之一, 为此, 在近年的蚕桑工作中, 乐至县通过资金扶持、政策鼓励, 进一步加强活动蚕台、固定蚕台、地面养蚕等多种形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 全县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的蚕农达到85%以上, 其中固定蚕台35%, 活动蚕台25%, 地面养蚕40%, 有效解决了养蚕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实现了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目的。

1 农村劳力现状制约了养蚕量的增加

2012年11月, 我县对农民的养蚕和农户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选择了3个乡镇不同类型的3个村30个合作社, 分别对各社农户劳力结构、外出情况、养蚕情况等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 调查情况是:30个社共有农户1169户3737人, 20~60岁在家务农的劳动力639人 (含老弱残) , 仅占27.04。在家务农劳动力结构为:年龄在20~30岁的17人仅占2.6%, 51~60岁的269人占42%。该30个社养蚕的仅242户, 养蚕劳动力人数319人 (其中60岁以上的89人占近30%) , 近5年以平均每年10%的幅度减少。

2008年以后, 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 农村劳力大量外出, 劳务输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 加之养蚕比较效益下降, 养蚕农户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养蚕农户逐年下降, 严重影响桑叶资源的充分利用。全县2008年养蚕4.9万户, 发种17.3万盒, 2012年下降到2.87万户, 养蚕14.8万盒。二是养蚕人员年龄老化, 体力差, 接受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差。出现桑树管理粗放, 有桑叶少养蚕或不养蚕的现象日益严重, 影响到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

2 因地制宜推广多种形式的省力化养蚕技术

传统的蚕箔养蚕方法每日喂叶、除沙、消毒上下端动蚕箔数次, 费时耗力, 影响养蚕规模的扩大和其它养蚕技术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我县因地制宜, 以固定蚕台、活动蚕台、地面养蚕多种形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

2.1 固定蚕台育

宽1.2~1.5m, 长度随蚕房确定;3~4层, 底层离地面0.5m, 其上层间距离0.4m。适合有较宽的蚕房条件和室外蚕棚搭建。可除蚕沙或不除蚕沙。

2.2 活动蚕台育

四川省蚕研所研制生产的活动蚕台, 我县使用的规格主要是1.2m×2.5m, 每台10层。需每日除沙, 适合蚕房面积不宽敞的户使用。

2.3 室内地面育

目前农村闲置房屋多, 地面养蚕省工、省力、省蚕具, 操作简单方便, 是我县目前养蚕使用面最大的一种省力养蚕方法。地面养蚕, 使用地面没有利用空间, 同时地面育与固定蚕台、活动蚕台结合起来, 利用固定蚕台地面和空余宽敞的房屋地面养蚕, 我县地面养蚕达到养蚕户的50%以上。地面育要求房屋通气条件好, 地面干燥, 便于防鼠防蚁。以厢条状放置形式为主, 宽1.2m~1.5m, 中间留0.5m的操作道, 地面铺垫稻草等干燥材料, 一般不除沙, 严重雨季酌情考虑除沙。

2.4 开放式专用蚕房

我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区, 夏秋季高温多湿, 排湿降温是夏秋季蚕期调节气象环境的重点。根据这一气候特点和省力化养蚕技术的需要, 从2006年开始, 在全县推广建设开放式蚕房。其规格标要求:地势高亢, 砖墙结构, 屋顶小青瓦或机制瓦, 宽4m, 长8m~10m;两长边砌砖墙0.8m, 为防止蚕天敌进入和阳光直射, 蚕期挂遮阳网;室内可挂活动蚕台、搭固定蚕台, 蚕台下地面养蚕。开放式蚕房有效解决了省力化养蚕方式不除沙或少除沙带来的蚕室空气污浊的问题。

3 通过扶持引导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

3.1 以奖代补, 扶持省力化养蚕设施的使用

从2007年开始, 地方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对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需要添置蚕台、修建开放式专用蚕房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活动蚕台每套补助50~80元, 制作饲养一张蚕种量的固定蚕台补助50~100元, 修建30~40m2的开放式蚕房并搭建蚕台补500~2000元 (2008年以后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5年来, 添置固定蚕台12000套, 活动蚕台9200套, 修建开放式蚕房6500间。

3.2 加强指导, 提高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应用效果

上一篇:阶段性教学下一篇:制播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