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

2024-10-20

三岛由纪夫(精选7篇)

三岛由纪夫 篇1

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同被誉为表现“传统日本美”的作家, 然而二人虽有师生之谊, 且相互推重, 但在文学表现的手法上, 却大相径庭。川端康成的小说属于典型的日本式写法———“并不以情节为基础, 却是在细节的层面展开。它们首先是细节的序列而不是情节的序列。” (1)

与之相反, 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具有精巧的结构和情节, 是现代小说技巧与日本传统美的结合, 可以说, 三岛由纪夫是将二者成功结合的特例。以三岛由纪夫最后的巨著《丰饶之海》第一部《春雪》为例, 可以看到作者在一个爱情故事中, 运用动机和犯忌的因素, 表现了动人心魄的、凄美的爱情悲剧。

清显和聪子是青梅竹马的好友, 都出身于贵族之家。在清显十八、聪子二十的这一年, 清显好烦恼:他明白聪子爱他, 但她总以教训他的姐姐自居, 这让他很生气。他们有过激情初吻之后, 便产生了误解。清显拒接聪子的电话、拒阅聪子的来信, 听说聪子家安排聪子频频相亲, 窃喜可以了却自己的烦恼摆脱聪子。聪子被皇室洞院宫看中, 要娶为儿媳。事情呈报宫内省, 获天皇敕许。

敕许颁布, 订婚仪式举行在即, 震醒了彷徨中的清显。他终于在即将失去之际, 明了自己心中对聪子的爱。他不顾一切求见聪子, 尽诉心中之情。深爱着他的聪子, 也毅然接受了他的感情。在举行订婚仪式前的短暂时间里, 聪子不惜以未来王妃的身份, 为心中的爱奉献一切。他们尽享激情的欢愉, 并且有了爱情结晶。实情为两个贵族之家所知, 面临灭顶之灾的状况震骇了双方父母。聪子被迫离开东京, 秘密流产, 并暂时转往寺院疗养, 岂料聪子经历一生最爱之后, 竟断然告别尘世, 自行削发为尼。

两家无奈之下, 伪造了聪子的假病历, 称聪子得了不宜婚嫁的病, 于是皇室婚约解除。清显难耐思念之苦, 拖着病躯冒雪前往寺院求见聪子。然而未能如愿, 病情加重, 遂去世。

《春雪》巧妙借用了“动机”和“犯忌”的设置, 使小说情节的推进处于“时间紧迫”和“冒犯禁忌”的张力中, 以致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理, 使情节发展扣人心弦。

关于“动机”, 一种说法是“一个人物采取某一行动的原因 (亦即他的心理动因) ”。小说家王安忆在《小说的技术》中说, “一个报仇的动机, 就将人物和事件从一般状态推到了比较高级的状态, 把一个简单的状态推到了复杂的状态。”

在《春雪》中, 聪子家与洞院宫家举行订婚仪式的日子, 形成了“动机”———它推动着小说的情节发展。举行订婚仪式的日子日益临近, 在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心目中, 这如同一道“催命符”, 要将他们的恋情嘎然斩断。另一方面, 它激发主人公猛醒、迫使他们果敢起来, 不顾一切投入将要被剥夺的激情中。将逝的恋情, 也使得他们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 决绝地尽情欢愉。“动机”———订婚仪式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情节步步推向高潮。

“犯忌”是小说技巧之一。正面刻划、描写离经叛道的行为, 产生犯忌的效果, 使得作品平添了张力。据作者说, 在《春雪》的酝酿阶段, 他多次访问京都和奈良的寺庙。有一次, 三岛由纪夫见一位老尼, 老尼问他:“你的小说故事梗概怎么样?”三岛由纪夫答:“准备写一个青年冒犯了皇室, 恋上了一位与皇族订了婚的女子, 让她怀了孕。情人最后削发为尼, 他自己也郁结病死。”老尼直勾勾盯着三岛由纪夫追问:“你从哪里听来的?”

犯忌的设置, 就这样构思成熟起来。

另举例而言, 远如《红楼梦》描写不思进取、专厮混于女孩子中间的贾宝玉 (那个时代典型的不忠不孝的坏孩子) , 近如《色戒》描写爱上敌人的女特工 (冒犯民族大义之忌) , 均使得一个简单的故事, 增添了无穷张力。《春雪》以未来王妃私通 (并且怀孕) 的设置, 刻画一种面临灭顶之灾的绝望爱情, 使作品充满了紧张感。最终爱情焚身的少男少女一死一入空门, 令人叹息。也显示了青年男女远离世俗、完全不计较利害得失、对爱情以生死相许的高贵情感。

“动机”和“犯忌”的轮番呈现, 如同一首双重变奏的乐曲, 构成了《春雪》的情节。1.前奏——二人确认爱情———误解产生。小说第十二节, 清显和聪子在马车上初吻, 确认了彼此相爱。第二十节, 清显曾要求聪子不要阅读自己负气的信, 现在他知道对方说没有阅读是假的, 对方还向自己父亲求证信中所说的事情 (清显编造了自己的放荡经历) 。二人产生误解。2.动机出现, 犯忌的可能性也出现:敕许———爱情重燃。第二十二节, 五月, 聪子获邀出席皇室洞院宫家茶会, 与王子相见。一周之后, 洞院宫家向宫内省提出征询意见书, “双方商定成亲”, 宫内省做出了同意的答复。第二十四节, 敕许终于下来了, 聪子获得未来王妃身份, 只等订婚仪式。“清显深切感到自己背后仿佛发生了无声的雪崩。” (2) ———“动机”呈现——订婚仪式, 促使清显猛醒。第二十五节, 清显想, “我在热恋着聪子”。“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 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禁忌与犯忌的出现。3.犯忌与动机的交替递进:幽会———订婚仪式推迟———在外过夜———最幸福的时刻第二十七节, 在清显的强求之下, 清显和聪子幽会。聪子同意清显再次幽会的要求, 她的声音“竟是那样的清澈, 连清显听了也觉得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音, 感到一阵战栗。”第三十二节, 皇室有栖川宫殿下国葬, 订婚仪式因此推迟。———动机稍隐。第三十六节, “再过一两个月就将结束了。洞院宫家也不可能把订婚期永远拖延下去。”“他们的爱情是从没考虑‘终了’才开始, 还是正因为‘终了’才开始的呢?清显不得而知。”4.动机与犯忌达至顶点:订婚日子确定———怀孕——私情暴露与隐瞒。第三十七节, ……进入十月, 传来消息:订婚仪式将在十二月份举行。———动机再次强现。聪子早起呕吐:怀孕。———犯忌达至顶点。事情变得严峻起来, 聪子无法再见清显。第三十九节, 事情无法隐瞒了, 聪子的心腹老仆向主人报告了聪子怀孕的情况。男女双方家庭陷入恐慌。伯爵 (清显之父) 说:“要是从前, 我这个当父亲的, 就得剖腹向皇上谢罪。”双方商量对策, 隐瞒实情, 希望维持与皇室的婚约。5.动机和犯忌的消解:流产——削发———造假病历解除婚约——病逝。第四十六节, 顺利流产后, 聪子随母亲到了寺院休养, 她出人意料地削发为尼, 并且坚持己见。家人束手无策。第四十七节, “距订婚仪式只剩一周了”, 与皇室攀亲之事不可能实现了。清显家和聪子家设法请名医造假诊断书, 证明聪子患怪病, 不宜婚嫁, 上报洞院宫家, 请求解除婚约, 获准。———动机和犯忌消解。进入二月, 清显不适, 想念聪子几近发狂。他拖着病躯冒雪前往寺院, 求见聪子。未果, 病情加重, 终逝于归途中。

小说以时间为轴心, 依时间的进程而依次演出种种情节, 这种写法本身缺乏内在推动力。为小说设置巧妙的“动机”, 显示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好的动机还有再生能力, 它生出果来, 果又成了因, 因果相承, 环环相扣, 直推到遥远的彼岸。” (王安忆)

“犯忌”的题材, 则往往因其走在道德规范的边缘或反面, 容易在读者中引起争论。如何以其艺术上的魅力征服读者, 尤令作者煞费苦心。小说《色戒》的出版, 也是担心引起争议而耽搁多年。

著名日本文学研究家唐纳德·金认为:“《春雪》这部小说, 使得故事叙述者三岛由纪夫的技巧达到至高的领域。” (3) 川端康成把《春雪》比之为现代的《源氏物语》, 是作者“绚丽才能的升华”。两位大家把技巧和抒情的美誉都给予了《春雪》的作者, 的确代表了三岛文学的成就。

在日本作家中,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被译为西方文字的最多。他的写作技巧是很现代的, 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日本唯美派作家之处。在《春雪》中, 作者将订婚仪式的日子巧妙地设置为“动机”, 可见其纯熟的写作技巧, 而对于“犯忌”的运用, 一方面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 另一方面体现了他善于“走钢丝”般的、对于小说情节的驾驭能力。既表现了“是禁果, 才诱人”的主题, 同时又能够轻易消解“犯忌” (弄一份假诊断书取消婚约, 杀机顿消) 。至于作品的文字之美, 拟另文谈论。

参考文献

止庵:《日本文学与我》。

[2]原文摘引均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春雪》 (唐月梅翻译) 。文联版《春雪》译序。

[1]《春雪》, 三岛由纪夫著, 唐月梅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第一版。

[2]《三岛由纪夫研究》叶渭渠等主编, 开明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3]《文学批评方法手册》 (美) 威尔弗雷德等主编, 姚锦清等译,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4]《小说的技巧》, 王安忆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5]《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著, 于是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6]《小说的艺术》, (英) 戴维·洛奇著, 王峻岩等译, 作家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三岛由纪夫 篇2

2) “有所失才有所得”,这正是年轻人所不知道的秘诀。——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3) 我大概天生就是流淌感情之血,决不会流淌肉体之血。——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4) 人只要一过岁,他的名字就会像剥落的油漆一般被很快遗忘。那些名字所代表着的现实,比梦幻更加虚无飘渺、毫无用处,并将被日常生活逐渐遗弃。——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5) 对自己来说,唯一的真实,就是每逢想到无穷尽和无意义的死就得到苏生;看到行将衰落就炽烈地燃烧起来,光是为着既无方向又无归结的“感情”而生存下去……——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6) 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所有的人的意志都将遭受挫折。人往往不能如愿以偿。这个时候,西方人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认为“意志矢志不移,失败是偶然的”。所谓偶然,就是排除一切因果关系的、自由意志惟一可以承认的非统合目的性。——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7) 于是,本多被渐渐引入到幽暗的心境之中。他开始明白自己一直在思索的是什么了。他曾费尽心机,久久地思辨着清显的存在,清显的生平,还有清显遗留下的一切。他可以把清显的一生,轻易地视为上一个时代袅袅升起、便又随即消失了的一缕轻烟。可这样的结论既不能消解清显的罪过和懊恼,也无法使自己得到永久的满足。——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8) 对于共同的记忆,人们能够亢奋地谈上一个小时。可那并不是谈话,而是原本孤立着的怀旧之情,找到了得以宣泄的对象,然后开始那久已郁闷在心中的独白而已。在各自的独白过程中,人们会突然发现,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共同的话题,像是被阻隔在了没有桥梁的断崖两岸。于是,当他们忍受不了长时间的沉默时,就再次让话题回到往昔。——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9) 所以,这么多正在逐步引入到黑暗的情绪屋檐悄悄地抱成一团。他开始明白了什么,他就一直在想它是。他有痛苦,多头投机着清除显著的存在,一切都干净非凡的生活,以及他非凡的人生清晰显著的遗产可以清晰,很容易看到一个上升浪的时代,反过来又消失的轻烟线。这样的结论不能被消化既清晰又明显的懊恼罪,不能给自己永久地满足。——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10) 也许清显和本多本是同根生的植物,只是在地面上长成完全不同的花与页。清显是把自己的性格暴露无遗,毫无防备,容易受到伤害,心里有什么冲动的情绪,哪怕还没有成为行动的动机,就已经像被春雨淋得湿漉漉的小狗那样,眼睛鼻子都挂满了水珠。而本多往往从一开始就察觉出事情的危险性,也许会避开引人注目的雨水,悄悄卷缩在屋檐下。——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11) 这种事我非常明白,但是我和你不一样,我不能放弃做一个具有意志的人。说是意志,其实或许就是我的迫不得已的性格的一部分。确切的内容,对谁也不能说。但大概可以这么说,人的意志本质上就是“企图参与历史的意志”。我并没有说这就是“参与历史的意志”。意志参与历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企图参与”而已。这又是所有意志的宿命。尽管意志理所当然地不愿意承认这一切的宿命。——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12) 清显任性的心灵同时也具有自我增加腐蚀自己的不安情绪的不可思议的倾向。如果这就是恋情,如此坚韧、如此持久,那才像一个年轻人的样子。清显却不是这样,与其说他喜欢美丽的鲜花,不如说他更喜欢带刺的暗淡的花种。聪子深知这一点,也许才播下这颗种子。现在的清显除了给这颗种子浇水,等待它发芽,最终在自己的心田里繁密生长之外,对其他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他一心一意地培植着不安。——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13) 所谓艺术就是巨大的晚霞,是一个时代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自古延续下来的白昼的理性,被晚霞无意义地滥施色彩所践踏。以为会房屋持续下去的历史,也突然意识到了末日的来临。美,横亘在人们面前,把人世间的一切变为徒劳。每当看到晚霞的灿烂辉煌,看到火烧云翻卷奔涌,就觉得“更美好的未来”之类的呓语黯然失色。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切,空气里充满了色彩的毒素。它预示着什么即将开始呢?什么也没有开始,只有终结。——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三岛由纪夫美学观的形成和变异 篇3

三岛由纪夫原名叫平冈公威,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三岛的祖父平冈定太郎原本出身于农村,属于失去土地的最下层。日后祖父老哥儿俩相继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战后改名为东京大学),毕业后祖父走上政坛,先后出任福岛县知事和桦太厅长官,这才耀祖光宗,得以为自己娶上一位贵族出身的妻子——三岛的祖母永井夏。永井夏出身于比较显赫的武士之家,后被送入皇室抚养,在皇宫内度过了少女时代。祖母的这段经历,日后便成了三岛终生追求的那种贵族情绪的源泉。

三岛的祖父因卷入政坛斗争而受到打击,后改行搞实业、做生意也是屡屡失败,“家境几乎以哼歌的轻快速度衰败下去:”。三岛的父亲平冈梓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也出任了官僚,任农林省官吏,却也只是一个难有大成的平庸小吏。于是,个性极强的祖母便将复兴家道的希望放在刚刚出世的长孙身上,借口“在二楼养育婴儿比较危险”而把出生刚满四十九天的三岛强行抱到自己的病室里,每隔四个小时便摇铃让三岛的母亲下楼来喂上十分钟奶水。三岛稍大一些后,即便随母亲外出散步,也必须得到祖母的许可。在重病缠身的祖母的心目中,三岛不啻为维系自己与生界之间平衡的一个介质,即便在病情加重需要服用药物时,也要让小小年岁的三岛来喂服。而三岛与这位“六十岁的深情的恋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他过早地意识到了死与性,进而将死亡与性爱连接到了一起。也是在这一时期,三岛本人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大约从五岁时起,这个纤弱和敏感的孩子患上了一种叫作“自我中毒”的疾病,每逢发病时便呈现出假死状态。通过祖母和自己的身体,三岛积累了种种关于死亡的体验和对死亡的想象,同时借以从中获得快感。他在自己的早期作品中曾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我空想着自己战死或被杀时的情形,并从中感受到愉悦。”“我歪扭着身子,想象着自己倒下去时的情形,从中感受到一种愉悦。那种被击中后死去的状态中,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三岛儿时的这种体验和想象日后便成了在作品中创造死的各种形态的源泉,也成了他表现自己独特美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不完全统计,三岛在近三十部小说、诸多评论、戏剧和电影中细腻地表现了他对死亡和切腹自杀的感情。尤其在《忧国》这部短篇小说中,三岛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所欣赏的残酷之美。在痛苦至极的切腹过程中,三岛还平行展现了酣畅的性爱场面,使得性爱的酣畅与切腹痛苦的极致在同一时间段和同一场所叠加在一起,更显出性爱的极致酣畅和切腹的极致痛苦。在三岛自编、自导和自演的同名电影中,当饰演中尉的三岛用军刀划开贴上猪皮的腹部,猪大肠由其中缓缓流淌而出时,血淋淋的镜头更是将那种痛苦推向了极致。让三岛对这部电影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在遴选饰演女主人公丽子的女演员时,由于对方身穿和服而没能发现其平胸,及至开镜实拍裸身时无法临场更换,只得改拍其裸背,从而使得性爱的拍摄场面打了很大的折扣。细说起来,诸如此类用以表现反理性的性和暴力的结合,其实也是装饰三岛文学的经线。在《爱的饥渴》《野兽的游戏》和《忧国》等作品中,这两者通过死亡和性爱而直接结合在了一起。

三岛的祖母因坐骨神经疼痛和被丈夫感染了梅毒而长年卧床,房间里有三个女护士,三个女佣人,还有从邻家挑选来陪伴三岛的几个小女孩。三岛就在这样一个女人国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作为一个男孩,在最需要与男性接触并接受男性影响的整个幼年和童年时代,羸弱的三岛除了偶尔接触父亲外,从不曾与附近的男孩一同做游戏,更别说互相争吵打架,只能借助围墙的墙洞羡慕地偷看邻家年岁相同的男孩在院子里摔跤和打棒球。三岛所能做的,是在祖母的病房里与邻家女孩玩过家家、折纸和搭积木的游戏,沉湎于漫画故事中的奇异世界。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得他的个性中决定性地缺少了雄性因素,早在孩童时代就对健壮的男性感到莫名的亢奋和憧憬。当然,这种亢奋和憧憬是建立在一生从不曾摆脱过的强烈自卑感之上的。这种糟糕的状态影响了他的整个生涯,他需要借助一种机制来获得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平衡。于是,我们便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发现,早在童年时代他就存在着性倒错的情结;能够令他兴奋不已并引作偶像的,不外乎是些肌肉强健、野蛮粗鲁的男性及其象征之物,比如肩挑粪桶的清厕夫被紧身裤包裹着的臀部;操练后从门前路过的士兵身上飘来的汗臭;海边青年渔民身上健壮的肌肉。同时,还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发现其他很多作为男性象征的东西,比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南国热辣辣的太阳、切腹时流淌而出的肚肠和鲜血。

从三岛在十六岁时发表的处女作《鲜花盛时的森林》,直到自戕前十二个小时刚刚收笔的绝笔之作《丰饶之海》,大海这个美学载体贯穿了三岛的整个创作生涯。在《鲜花盛时的森林》中,第一次出现的大海便因其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力量”而成为三岛“憧憬”和“恐怖”的对象,开始显现出美学意义上的标志性特征。而在《午后曳航》这部小说中,三岛是这样表述自己的美学理想的:船员冢崎“有着一副远比陆地上的男人生气勃勃、健壮有力的体魄,宛如大海的铸模铸造出来的身体”,“身上好似披挂着可以随时哗啦啦抖落在地的肌肉铠甲。……背后反映过来的月光,在他耸起的肩上投下一抹金色的棱线。他那粗壮脖颈上的动脉也泛起了金色。这是真正的肌肉的黄金,月亮的清辉造就的黄金。”然而,当这位在三岛的眼中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主人公将要背叛大海,打算结婚后即上岸另择职业时,三岛便毫不犹豫地让几个少年在海边杀死了这个船员,以便让他永远归于“热带的太阳;五色的海洋;鲨鱼……”在《丰饶之海》第二卷《奔马》中,三岛则为他心目中青春和纯洁的化身——主人公阿勋安排了一个面对着大海切腹而死的场景:“就在刀刃猛然刺人腹部的瞬间,一轮红日在眼睑内灿然升了上来”。

尽管三岛对大海寄以美学意义上的强烈期盼,将大海作为诸多作品中的美学载体,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三岛却对大海充满畏惧之情,很

有一些叶公好龙的意思。1951年9月,三岛被出版社拉到海边写作期间,他在写给川端康成的信函中曾这样描绘自己在海水中的情景:“我已经能够游上五米了。当在菅原君面前游给他看时,他却哈哈大笑起来,替我命名为狗爬式,说是看了我游泳时的这副濒死相,就是百年之恋也该清醒了。”其实,以上的“五米”之说也仅仅是三岛本人的自誉之辞,实在不足以为信。据他的同性恋伙伴福岛次郎披露,三岛根本“不会游泳。当我牵着他的手,将他带到稍深一些的处所时,他立即甩开我的手,狂笑着往岸边逃去。刚要想试着游一游,却马上沉了下去”。看来,三岛毕生所憧憬的大海,只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那些美学概念上的大海,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大海。为了维系大海在三岛美学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他只能自觉和不自觉地与大海保持着距离。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推断,倘若三岛能够学会游泳从而自由地驾驭大海,那么在三岛的心目中,大海必然会失去神秘、恐怖和力度等美学上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三岛很难与现实生活同步,而且由于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三岛也不愿主动接近现实世界,他经常游离于这个现实生活之外,像幽灵一般在边缘地带往来徘徊。

三岛美学世界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早期所接受的日本浪曼派的影响。(注:这里的“曼”是这一派日本文化人故意使用的一个汉字,并非“漫”字的误写。)

所谓日本浪曼派,是以1932年创刊的《我思故我在》、1935年创刊的《日本浪曼派》、1938年创刊的《文艺文化》和1939年创刊的《文艺世纪》为核心的文学运动的统称。如同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加藤周一所指出的那样,从政治上看,日本浪曼派极力鼓吹传统文化的正统性和纯洁性,在国粹主义的大旗下美化侵略战争。从文体特征上看,其作品中大量使用夸张的汉语,重视文章的修辞之美,强调以天皇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在知性和理性上却又具有暧昧的倾向。在三岛通过其国学老师清水文雄的举荐而发表在《文艺文化》的处女作《鲜花盛时的森林》里,我们几乎随处可见这些显而易见的特征——不顾历史和社会的真实而只从美学角度诠释问题;装腔作势、故作姿态;含混、漠然又充满激情的文体;飘逸在字里行间的死亡的气息;毫无必要的使用了包括大量死语在内的古汉字。尽管三岛后来在写给川端康成的信函中对浪曼主义的“饶舌、恣意”以及“沉溺于古典主义的危险倾向”进行了批评,并声称自己“手忙脚乱地”从浪曼派中逃了出来,但实际上他在整个创作生涯中都在不断地实践着浪曼派的文学主张。他的美学观念里只有青春、纯洁、夭折、果敢等抽象性、观念性和非现实的概念,他全然不关心早已与自己不同程度地同一化了的主人公所具有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在最近发现的一些关于三岛由纪夫的资料中,有一封尘封了五十余年的信函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因为它有可能从病迹学而不是文学的角度证实人们的种种猜想。这封信函的作者,正是数十年间让人们始终不得安宁的三岛由纪夫,收信人则是当时与他素昧平生的著名精神医学专家式场隆三,署名时间为1947年7月19日,距奠定三岛在日本文坛地位的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正式出版后仅仅十四天。而信函的内容,则是三岛告诉那位从不曾谋面的精神病专科医生,随信寄赠的《假面自白》中有关同性恋及其他主要情节,“全都是我亲身的感受和真实的叙述”,对于自己内闭式性倒错越来越“背离正常的方向而感到苦恼”。三岛在信函中表示,除了式场隆三之外,不会有人能够准确理解这部作品的内容。因为,他毕竟没有像私小说作家那样坦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而且,他还特意在“告白”的书名前冠上了“假面”二字。尽管不断有人指出其实这就是一部真实的“告白”小说,可以视为三岛的自传体作品,但三岛本人却是从不松口,一直强调这只是一部虚构的作品。

从这封五十多年前的信件中,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两个问题。首先,那就是三岛确实存在着外界流传甚广的性倒错或曰同性恋现象,而且他早在二十四岁时就为这种趋势越来越“背离正常的方向而苦恼”。其次,此时他极有可能意识到了自己在精神方面也出现了麻烦,尽管他可以凭借“fiction"为障眼法,在作品中杀人放火尽情宣泄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使他的读者甚或其他作家和评论家如坠雾中,但精神方面的病疾却终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成功地长期掩饰和控制这个麻烦便成了他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而如果想要成功地掩饰和控制精神方面的麻烦,与有关精神医学的专家交往恐怕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事实上,在那以后的岁月中,包括福岛章教授、春原千秋教授和片口安史教授在内的一大批精神医学领域的专家或借助罗沙哈测试和直接接触,或通过三岛的作品和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对三岛进行了长年的观察和诊断,直到目前为止,这种研究活动还在持续着。然而有意思的是,在三岛这位对象面前,这批一流的精神医学专家们却始终没能得出一致的定论。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现象。

由于生长环境的缘故,三岛早在孩童时代就存在着严重的性倒错倾向。据三岛在《假面自白》这部自传体小说中披露,自己的第一次射精是在十三岁那年,面对着文艺复兴时代末期意大利新古典主义先驱雷尼的画作《圣·塞巴斯蒂昂》。在那幅洋溢着浓烈官能氛围的画作中,’那位俊美的近卫军军官因殉教而被吊绑在树上,两支箭头深深扎进“香气四溢的青春肉体里”。在三岛来说,自己无意中邂逅的这幅画作不啻于一种天启,使得三岛开始以自觉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的夭折美学和自虐、自恋以及性倒错的倾向,并且成功地将这一切转化为创作的源泉,为自己的初、中期作品源源不断地提供必要的能量,接连不断地创作出了《香烟》《假面自白》《秘乐》和《禁色》等以同性爱为主题的作品。联想到他不时出没在银座的同性恋酒吧,以及他的同性恋情人福岛次郎在自传体小说《剑与寒红》中所作的其与三岛性交往的描述,我们可以断定这决不是青春期的性萌动。此外,在他的诸多作品里还可以看到一些赤裸裸的攻击性描写,特别是色情施虐狂和色情受虐狂的描述更是惹人注目。在三岛来说,受虐更是本原性的东西,而施虐则通过与受虐对象的感情移人而得以成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性爱性质的性欲逐渐低下,原本提供给性倒错的能量开始减少,来自性倒错的创作源泉也随之枯竭。这就意味着他这位成功的作家开始遇到了空前的麻烦,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从《太阳与铁》等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岛为了摆脱这种危机而极力尝试着进行体育锻炼,试图以此来完成能量供给的转换机制,用发达的肌肉替代每况愈下的性能力,用所谓的“行动”来替代创作活动,用“武人”来替代“文人”。而且,他还为这一切找了一个极为理想的幌子——知行合一。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对爱的关注,更多地从关注外界转向关注自己、自己的肉体,向所谓的自我陶醉。

于是,这位作家便开始拉开架势进行这种转化,同时为这种转换令人眼花缭乱地作了一通真真假假的姿态以后,也确实收到了一些效果。不过令这位作家沮丧的是,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他实在无法长期而成功地保持健壮发达的肌肉,

这就使得前面所说的那种转换越来越艰难,越来越让他绝望。日本的犯罪心理学权威福岛章教授在《三岛由纪夫的对抗同一性》一文中写道:“三岛本人也说,他感觉到了精神的衰弱和疲惫,并因此而感到困惑,预感到不久之后注定要到来的‘魂灵之死’、‘支离破碎的状态’和‘世界没落体验’。倘若确实如此,那么可以认为,三岛的自杀就像芥川龙之介的自杀那样,在疾病引发精神上的自我存在崩溃、解体和死灭前,采取行动以防那种悲剧的到来。”为了获得最终的解脱,他终于要在四十五岁那年去实现“夭折的美学”了,尽管此时他早已不年轻了,好在还有一副健壮的体格和发达的肌肉。在为《丰饶之海》这部表现其毕生所思的超长篇小说落下最后一笔之后十二个小时,三岛又用那柄高价购人的关孙六军刀为自己的人生写完了最后一笔。当然,这不可能是导致三岛演出自杀一幕的全部原因。

因为幼儿时期所受到的特异的不可逆转的外伤性体验,三岛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期盼着“不吉祥的凶事”。由于无法介入男性原理统治下的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中的生和美总是从这位同性恋青年的身旁一掠而过,因而他需要一些凶险的事件来支撑自己的存在感。在他的心目中,整个世界惟有陷入危机之中才能显现出美好的形态。早在194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当美国远东空军对东京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时,三岛被爆炸时进发出的火花、黑夜中探照灯的光柱以及市区被引发的熊熊大火所深深吸引,他因此而感到兴奋异常,觉得这才是绚丽的美,一种在和平时期难以想象的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岛再次体验到了这种亢奋。当广大学生和市民为反对日美缔结安全保障条约而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时,三岛却劲头十足且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大学的校园之间,又是发表演讲又是进行对话。在更早的1936年,当时三岛刚刚十一岁,却对那年二月间发生的2.26事件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感到“某个伟大的神死去了”,认为暴动军官们“其纯洁无垢,其果敢,其青春,其死,一切都符合英雄的原型”,并以该事件为原型,写下了《忧国》《十日菊》和《英灵之声》等作品。其实,三岛之所以从以上这些凶险和动荡中感受到美和亢奋,感受到纯洁、果敢等符合英雄的要素,是因为将自己精神内部的危机投映于现实生活之中所致,他迫切地期望因此而获得与世界的同一化。而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社会的和平时期却无法满足三岛这种反理性和反社会性的需求,于是这位作家便越来越被“恶”的魅力所吸引,以光俱乐部社长非法集资案以及鹿苑寺和尚纵火烧毁金阁寺案为素材相继创作了《青春时代》和《金阁寺》等作品,借以从那些具有反理性和反社会性的主人公身上获得同一性。

浅析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自戕成因 篇4

作为文学家, 三岛由纪夫无疑是成功的, 作品颇丰。早年的《假面的告白》《金阁寺》让他在文坛崭露头角 ;《午后的曳航》《丰饶之海》更使他的文学处于巅峰, 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距离入选仅一步之遥。但是, 倘若三岛由纪夫中日沉溺于舞文弄墨的文学世界, 那么他也只不过是一介文人。在三岛由纪夫身上还有一个可以被称为是战后一大谜团的大事件即自杀身亡, 而且还不是单纯的自杀, 而是日本武士道的标志性自杀 - 切腹自杀。关于此事, 国内外不乏先行研究, 众说纷纭, 本文将从日本传统精神层面对三岛由纪夫的死进行剖析。

一、 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事件始末

三岛由纪夫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 也对政治有着满腔热情。1968年10月5日在东京, 三岛由纪夫成立了一个叫“盾之会”的军事团体。盾之会规模很小, 只有一百多名成员, 而且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着类似于军服的制服, 意在维护传统天皇制度, 是一个右翼军事团体。三岛由纪夫曾说盾之会是“世界上最小、武装最弱, 但最具精神性的军队”。1970年11月25日, 三岛由纪夫带领着盾之会的几个核心成员抵达市谷的自卫队司令部, 借与增田将军商谈之名, 伺机绑架了增田, 并要求自卫队集合并聆听三岛亲自撰写的檄文。在三岛慷慨激昂的演讲了10分钟之后, 三次高呼“天皇陛下万岁”, 转身回到屋内, 用短剑切腹, 后由森田和香贺持“关孙六”名刀将其头颅砍下, 至此一代文豪陨落。

三岛由纪夫死后,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一时间成为民众热议话题。

二、 三岛由纪夫自戕成因

关于三岛由纪夫为何会选择此种惊世之举, 各方面相关人士均有自己的看法。著名评论家司马辽太郎在《每日新闻》上撰文说 :“这是彻头彻尾的为文学而死”。而坂本义和在《朝日新闻》上说 :“既然是有计划实行的, 那就是一个政治事件。”围绕此事件, “文学死”与“政治死”这两种说法讨论绵延了三十年之久。笔者认为, 三岛由纪夫自戕事件不可以单纯的被定义为“文学死”或者“政治死”, 因为此事件的主人公三岛由纪夫自身就是文学家和政治狂热分子的双重身份, 虽然矛盾, 但是又密不可分有机的结合。其实依笔者看来, “政治死”“文学死”都是表面现象, 不可认为是驱使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的真正原因。要想知道真正原因, 必须从三岛由纪夫的思想层面入手, 从底层挖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一个人的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于成年后的思想行为影响极大, 不妨从三岛由纪夫的成长历程推敲一番。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 父亲平冈梓是新兴官僚, 祖母夏子家世显赫, 有贵族血统, 他是被祖母调教教长长大大的的。。夏夏子子强强势势, , 从从平平冈冈梓梓夫夫妇妇手手中中夺夺走走了了孙孙子子公公威威的的抚抚养养权权, , 孙孙子子对对于于她她的的安安排排只只能能言言听听计计从从, , 稍稍有有反反抗抗就就严严厉厉打打骂骂。。而而且且由由于于出出身身贵贵族族 ( (与与天天皇皇、、德德川川家家康康均均有有血血缘缘关关系系) ) , , 祖祖母母对对于于公公威威的的教教育育亦亦是是极极具具日日本本传传统统风风格格, , 从从小小就就看看歌歌舞舞伎伎, , 听听能能乐乐, , 长长大大之之后后还还颇颇有有造造诣诣为为了了戏戏剧剧家家, , 创创作作戏戏剧剧。。那那么么, , 日日本本传传统统的的武武士士道道精精神神, , 对对于于主主人人或或绝绝对对权权威威的的臣臣服服也也自自然然而而然然的的流流入入了了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的的血血液液之之中中。。可可以以说说, , 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从从小小、、从从骨骨子子里里就就是是一一个个遵遵从从着着日日本本传传统统的的人人, , 是是一一个个新新时时期期成成长长起起来来的的““武武士士””。。这这点点也也可可以以从从他他最最爱爱读读的的书书《《叶叶隐隐》》中中窥窥得得一一二二。。《《叶叶隐隐》》是是日日本本武武士士道道经经典典, , 是是江江户户时时代代传传颂颂的的武武士士道道教教养养书书。。““叶叶隐隐””如如树树木木的的树树荫荫, , 在在目目不不可可见见处处为为君君主主舍舍身身, , 武武士士道道的的精精神神是是果果断断地地死死, , 毫毫不不留留恋恋、、毫毫不不犹犹豫豫的的死死。。可可以以说说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的的切切腹腹是是对对叶叶隐隐思思想想的的一一种种身身体体力力行行的的实实践践。。而而武武士士道道的的忠忠君君爱爱国国思思想想也也被被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表表现现得得淋淋漓漓尽尽致致。。前前面面提提到到的的盾盾之之会会的的中中心心思思想想旨旨在在维维护护天天皇皇制制度度。。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在在切切腹腹之之前前面面对对自自卫卫队队的的演演讲讲檄檄文文中中也也提提到到 ::““ ( (前前略略) ) 自自卫卫队队中中尚尚有有武武士士的的精精神神存存在在的的话话, , 为为什什么么一一直直沉沉默默到到现现在在??男男人人的的尊尊严严能能一一直直容容忍忍接接受受下下来来吗吗??男男人人应应该该是是坚坚持持忍忍耐耐的的, , 一一次次又又一一次次, , 可可是是当当忍忍耐耐的的底底线线被被突突破破之之后后, , 决决然然而而起起, , 这这才才是是真真的的男男人人, , 真真的的武武士士!!我我等等热热爱爱的的, , 有有传传统统和和历历史史的的日日本本!! ( (中中略略) ) 我我等等过过于于热热望望有有着着至至纯纯灵灵魂魂的的诸诸君君, , 可可以以作作为为一一个个男男人人, , 作作为为一一个个武武士士苏苏醒醒过过来来, , 所所以以有有了了今今天天的的行行动动!!””由由此此可可见见, , 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是是要要寻寻求求精精神神回回归归日日本本传传统统, , 男男人人应应具具备备武武士士道道之之精精神神, , 为为此此牺牺牲牲自自己己也也毫毫不不犹犹豫豫。。他他还还做做到到了了心心中中认认为为最最崇崇高高的的武武士士之之礼礼————切切腹腹, , 想想以以死死明明志志。。另另外外, , 在在自自杀杀行行动动实实施施之之前前, , 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给给父父亲亲平平冈冈梓梓写写过过一一封封家家信信, , ““我我已已经经告告别别文文学学生生涯涯, , 我我不不是是作作为为一一介介文文人人而而是是作作为为一一名名武武士士而而死死的的, , 因因此此请请在在我我的的戒戒名名嵌嵌入入““武武””字字, , 不不需需要要有有““文文””字字出出现现。。””

另另外外, , 不不是是道道的的另另一一核核心心思思想想————忠忠君君也也是是驱驱使使他他自自杀杀的的一一个个原原动动力力。。三三岛岛由由纪纪夫夫对对于于天天皇皇的的崇崇拜拜是是文文化化层层面面的的, , 他他曾曾说说““我我的的美美学学有有坚坚实实的的、、磐磐石石般般的的基基础础, , 那那便便是是天天皇皇制制度度””, , 并并说说““天天皇皇就就是是终终极极的的文文化化形形态态””, , 是是天天皇皇制制度度是是他他找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观。

三、尾语

三岛由纪夫 篇5

3.人们从小就被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依循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标杆。我们常听到的有人这样训诫:“小宝,要像个男子汉,不可以哭哭喔!”“中学生就该必须谨守中学生的本分。”即便是在今日”女儿当自强,男儿有柔情“的世代,想必也不会有父母对孩子说:“嗯,小宝,你尽量哭没关系,男孩就该这样娘娘腔。”“中学生就应该像个大学生那样,叼着烟搂着女孩耍帅。”.<略>..在“装腔作样”浮滥的现在,这种模式已经扩散到其他面向了。我曾听过某个朋友这样描述他喜欢的女孩,“那女孩像个男人婆似的,就是这点最吸引我呀!”或许再过不久,就会出现女孩对着当警察的男朋友说:“我最爱的就是你身上那股小偷味!”

三岛由纪夫 篇6

关键词:生活,文学,人工性,危险因素

一、松本清张和三岛由纪夫在人生轨迹上的对照

松本清张 (一九零九年生) , 从小家境贫寒, 清张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在川北电器所工作, 四年后, 在小仓市的印刷厂当实习生。从十九岁直到四十二岁之间的二十三年, 清张几乎都是为了生存不停地奔波。在这期间, 收到芥川龙之介的影响, 也曾想尝试创作, 但迫于生存压力, 贫困的家庭并没有给他文学创作的条件。直到四十二岁时, 才以悬赏小说《西乡钞票》走进文坛。而三岛由纪夫 (一九二五年生) 出生于中央官僚家庭, 同华族子弟一起在学习院内学习。昭和二十二年, 从东京大学的法学系毕业后就职于大藏省, 一年后辞职, 开始了专职的作家生涯。在当时, 被认为是“精英”的三岛由纪夫和在青年时期没有受到文学教养, 四十二岁才开始文学之路的松本清张相比, 三岛在学生时代就发表《烟草》 (发表于杂志《人间》) 一作。在川端康成的帮助下, 三岛顺利进军了日本文坛, 并接连发表《假面的告白》、《爱的饥渴》、《禁色》等作品。与此不同的是, 松本清张在《西乡钞票》之后, 以《某〈小仓日记〉传》获得芥川奖。但清张的文学之路却没有三岛那么一帆风顺。当时日本社会非常重视高学历, 拥有高学历的人在推荐和指导下就可以发表文章 (例如:三岛) , 对于没有学历的松本清张而言, 他的作品只有通过各种文学作品大赛的形式获得发表。另外, 三岛在幼时虽然身体不好, 但后来通过健美运动和剑道的锻炼使其拥有了强健的体格, 并且还参演了电影『からっ風野郎』, 在民众心理是个完美的明星似的人物。与此相对的松本清张有着厚厚的嘴唇和齐发, 以及不修边幅的着装也让他和三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清张文学的“生活→文学”和三岛文学的“文学→生活”

众所周知, 松本清张出身于社会底层, 他的作品取材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尤其是他的推理小说, 被誉为社会派推理小说, 揭露了当时日本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三岛由纪夫是个对“美”极度追求, 特别是对日本传统美的向往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看起来似乎没有交集的两个作家, 在文学观上却有着明显的对照性。

在三岛离世八年后, 松本清张同东大教授三好行雄的一次对话中, 曾经谈到:“……我被芥川文章的构思所吸引但是却不能对他的文章快速投入感情。对三岛和大江也是一样。他们三人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文章材料的人工性……”。将政治立场完全相反的两个人同芥川列为同一个类型的或许就是松本清张独有的见解吧。这点姑且不论, 作品材料人工性的问题, 松本清张在和佐野洋的谈话再次指出:“……我在做笔记的时候往往不写文章结构, 而是写一些启发或者临时想到的想法, 因此对文章的制作完全起不到参考作用。我只说我的情况, 如果将笔记做得的非常详细的话, 在写小说的时候, 就会受到笔记的束缚, 不能自由的发挥思绪了。因此, 看了三岛由纪夫的创作笔记, 最后完成的小说和他的笔记中的文章几乎一样。像他那样笔记的写法, 我是万万做不来的……”。

从上可以看出, 在松本清张看来三岛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美”的世界所束缚, 是不能“脚踏实地”进行创作的知识分子罢了。三岛的老师, 也是最好的朋友之一的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川端康成曾在他的长篇小说《盗贼》的书评中也曾经提到过他文章的“人工性”问题。三岛强调的多是人工的“美”的追求。例如小说《金阁寺》也被称为是观念上的小说。再如小说《富饶的海》, 则以轮回思想为主轴, 描写虚无的灵魂。与此不同, 松本清张的小说往往是揭露社会弊端, 例如贪污庇护《点与线》, 《砂器》等都是描写当时日本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人情冷漠和揭露社会存在的问题和法律盲区,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无线同情和关怀。

三、小说中“危险因素”的描写

危险的行动或犯罪, 在小说中处于什么地位, 应该怎样评价, 这方面松本清张和三岛由纪夫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三岛由纪夫曾对纯文学的定义做过附加内容:“……在纯文学中, 作者必须运用到危险的因素。这种危险因素是指一般的作者都没有使用过的极度危险因素才行, 而且应该勇于去创造这种危险因素……”。从以上可以看出, 三岛认为的文学应该是蕴藏着颠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秩序, 社会公德等的危险因素。他的代表作《假面的告白》、《禁色》、《金阁寺》等都是描述了冲破社会底线, 被社会所不认同、被禁止的欲望。因此, 在这些作品中隐藏着让读者发现这个被禁止的欲望的危险因素。在三岛的眼里, 如果不能使存在于读者心中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颠覆的话, 就不能被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学。在推理小说中确实也有杀人等暴力行为, 像子弹、匕首乱飞的场面也有, 但都只不过是表面的“危险因素”, 很少可以达到像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一样, 可以动摇人们现有的价值观, 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例如《金阁寺》中主人公“私”从幼年时候开始就对自己的丑抱着某种情结, 在“私”的内心中将金阁寺看做是美的象征, 对这种美的极度追求, 导致“私”萌生歪曲的欲望。在战后快速的社会发展中, 现代化的生产是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主体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点使主人公传统的价值观完全崩溃, 这种对“传统美”极度追求的欲望一下子爆发出来, 导致大火烧掉了金阁寺的悲惨结局。三岛对文学上“极致美欲望的危险因素”在《金阁寺》中, 可能只有通过“私”的颠覆传统社会共识的犯罪行为才能够体现出来吧。

松本清张在昭和三十年代初期《小说日本艺坛》、《真假森林》、《蓝色描点》等都是和“美”的艺术相关的。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松本清张对“美”和“危险因素”的观点。松本清张没有将对于“美”怀有偏执追求的艺术家们的欲望正当化, 而是将这种欲望看成是对社会名誉追求的典型俗物。清张在小说上没有想试图跨越“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界限, 而是带着平民的目光, 以平民的角度出发, 揭示这些艺术家对“美”的“异常”追求。其实, 松本清张对“美”也有憧憬, 只是将“美”客观的, 冷静的发现, 在社会现实这个大背景下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出发, 松本和为达到“美”的极致, 而从社会秩序中逃离出来或破坏这会秩序的“危险因素”的表现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例如, 小说《砂器》将社会对患麻风病的患者的歧视问题, 将那个年代人们不择手段出人头地的欲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者, 不管是小说『兽之道』中的“民子”, 还是《草的陰刻》中的“纪子”, 她们的性欲和野心都一览无余地表露出来。她们周围的政治家们也是, 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不择手段。当然并不是作品中所有的出场人物都是险恶的危险因素, 也有受到社会权利限制, 不能获得完全自由的善良民众。清张文学就如同这样善恶交错的日本现实生活世界的缩影一般。如果说三岛由纪夫将“极致美欲望的危险因素”作为文学创作的武器的话, 那松本清张则将“社会隐形危险因素”作为文学创作的武器了。

总之, 通过小说主人公用具有破坏力的行为, 颠覆人们价值观的这种方式来映衬“美”的东西, 这是三岛由纪夫常用的“危险因素”表述法。而松本清张即使在小说中也会将自身的对于“美”的东西的情结假托于主人公中, 但是却不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一边怀着对“美”的东西的向往, 一边和“美”的东西保持距离, “冷静的”、 “旁观的”、“社会的”, 成为清张文学“危险因素”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新潮社, 《新潮日本文学アルバム松本清張》[M].新潮社, 1994年11月10日出版.

[2]新潮社, 《新潮日本文学アルバム三島由紀夫》[M].新潮社, 1983年12月22日出版.

[3]松本清張、三好行雄文学対談, 「社会派推理小説への道程」『国文学解釈と鑑賞』[C].一九七八年六月号、三十頁.

[4]仲正昌樹, 『松本清張の現実と虚構』[M].株式会社ビジネス社発行, 2006年2月24日第一版.

三岛由纪夫 篇7

《丰饶之海》是由《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四部作品构成,以通过佛教轮回转世的方式将四部作品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丰饶之海》作为其集大成之作,将其信仰了一生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总决算。

一、优雅的毁灭美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在观念上构筑他怪异的美学方程式,在歌颂着青春和生的美的同时,也回荡着带血的死亡之气,几乎他的每部作品都涉及毁灭。死亡意识像个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漩涡将三岛卷入,同时在死亡的夹杂下构筑三岛独有的美学体验。对于三岛来说,毁灭不代表恐惧,而是一种美丽的、令人向往的东西。

《春雪》中清显和聪子,本来应该是一对毫无悬念的情侣——出身名门,门当户对,青梅竹马。清显19岁,聪子21岁,也许是聪子给了他一种“姐姐”样的压迫感,所有人都在期待他们顺理成章的结合。虽然聪子散发着一种生和青春的美,可清显就是想与她的美对抗。清显在两个人的世界中总显得有些矜持和被动,好像总是生活在孤独的心灵黑洞中,梦魇似的思绪经常困扰着他,自恋和多疑,反反复复的试探,内心的恐惧,无处诉说的孤独,最终使他的爱情在他的手中夭折,同时也扼杀了自己。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非常倾注于逆反的性爱、异常的性欲作深层次心理的挖掘,在清显的形象塑造上正是从深层的心理描写将清显的真实意图一步步揭开,探求的是在表象下的真实,是清显表面的拒绝下炙热的追求。整个故事框架弥漫着优雅的气氛,但这不过是《春雪》的外部展现形式,深层意义上三岛所要展开的仍是毁灭。

三岛在作品中的大量的描述,在优雅、美和毁灭之间寻找结合点,清显唯有禁忌中的爱情,才能体验到爱的刺激,才让他把虚假的面具褪去。但同时因为爱情的禁忌,就注定了悲剧性的结果。就这样故事一步步叙述中,在清显的死和聪子的青春老去的毁灭中产生了美,表达了他所谓的“美的对抗”的精神。《春雪》在清显和聪子的纯粹爱情中贯穿了“优雅的犯禁”和“亵渎的快乐”的对立,并在这种对立中发现了美,但最后毁灭了美,传达了美即毁灭,毁灭的过程就是实现美的过程这样一种近乎病态的美学观念。而这种美的传达是在生的选择与死的破坏上达到均衡,并在这种即将打破的均衡中,通过男性夭折,即清显的死中产生了美。

三岛毁灭美的根底受到日本浪漫派思想的影响。那么浪漫派的文学主张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对三岛初期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呢?浪漫派信仰毁灭的价值,尤其是终极的自我毁灭。他们看重情感的纯性,他们信仰自我毁灭的同时,也坚信随之而来的涅槃重生,与天皇恩赐神秘地紧密相连。这种浪漫主义具有典型的折衷性的日本思维。正是浪漫派宣扬的死亡和毁灭契合了战时三岛的心理状态。三岛同普遍的日本人一样,对未来的茫然和恐惧,导致了内心产生了对毁灭美的迷恋,“我比别人更害怕空袭,与此同时我也以某种天真的心情期望着死亡。正如我多次说过,对我来说未来是个沉重的负担。……我对战争期间流行的死的教义有着官能性的共鸣。”【3】在接受了浪漫派这种消极的末世意识后,开始从文学出发,开始早期形成三岛美学的雏形。浪漫派也促使三岛的古典主义渐渐形成,在不断地学习浪漫派“回归古典”的文学意识,三岛也开始向古典主义倾斜。

二、残酷的肉体美

《丰饶之海》之《奔马》中的饭沼是三岛大力塑造的最具三岛肉体美学的一个形象之一,他具有强健的体魄,精于剑道,崇尚武士道,强调日本式的天皇至上的绝对服从精神,饭沼最大的愿望是“在太阳升起的断崖上,叩拜那轮初生的红日,一面俯瞰辉耀着光辉的大海,一面在高洁的松树下自刃。”【4】三岛承传了中世纪日本武士文化的传统,从男性肉体美、男性的活力、男性的殉死的审美情趣中获得日本古典主义的情趣和感受性,以此构筑他的男性美。

三岛的肉体美学如何形成的呢?这就得从三岛的童年经历去找到肉体美学形成的端倪。三岛的童年是在祖母的禁锢下度过的,三岛几乎是在女人国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作为一个男孩,在最需要与男性接触并接受男性影响的时候,却没有得到男性的熏陶,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得三岛的个性中决定性地缺少了雄性因素,早在童年时代他就表现出对男性莫名地亢奋和憧憬。在《奔马》中,大量对大海的描写,以及对太阳的热爱,切腹时流淌出的鲜血和肚肠,都是作为男性象征的东西。

三岛强烈的肉体观念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日本传统中既有“风雅”的部分,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面——“武”,正如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一书阐述的日本传统的“菊与刀”的二重结构,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对于时代的要求,就是在日本战败后,三岛对日本现状的思考,“伟大的传统国家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异常的柔落,要么异常的尚武。其自身不存在健康无碍的状态。传统教人野蛮和成熟。”【5】这种尚武的理念,导致在观念上竭力恢复文化概念上的天皇,而且在行动上也要求进行肉体改造。这种肉体的思考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三岛力图在文化概念上对国家的思考,在战后初期就开始了。

再则是,受到希腊文化的熏陶。1951年底三岛由纪夫到希腊去旅行,有感于希腊古典精神和废墟的美,三岛的文学创作开始以希腊古典主义肉体美的体念为契机,使他觉得比起内面的精神性来,更应重视外面的肉体性,重视生、活力、健康与死,颓废、腐败两种奇妙观念的交织,并将肉体改造与文体的改造放在了同一基础上。例如而后创作的《潮骚》,以及《奔马》都陶醉于希腊古典式的男性艺术,提出了他的对男性的美学观念,男性的特征,就是肉体与知性。这样他在希腊找到了自己古典主义关于男性美学的归宿。

在《奔马》中,三岛用一种超乎常人的思维的形象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把切腹之死看做一种至美的艺术,从变态心理出发,是由于接受日本浪漫派的“死就是文化”的理念在文学上美化了血与死,尤其将切腹这种中世纪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在艺术表现和传统行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将切腹行动艺术作品化,在《奔马》中对切腹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对切腹死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发展为残酷美的美学理念,完成了他的艺术表现。另一方面,他将切腹死作为其行动哲学,并为自己的自我毁灭进行长期的、积极的准备,最后以身心实践他的传统行动,把它列入了自己的美学范畴。《奔马》无疑将武士道文化与死亡渲染成无以复加的美。

三、无常的虚幻美

时至1968年秋,三岛由纪夫作品中的基调呈现出戏剧性的剧变。最主要的变化是《丰饶之海》的第三卷《晓寺》的创作。这一部新作和上两部有着明显不同;《春雪》和《奔马》都容纳了充满戏剧性梦幻的故事。而《晓寺》则基本上将笔墨用于对宗教的描述上——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

在第三部《晓寺》中,三岛直接把故事的舞台搬向了以佛教为国教的泰国,轮回转世找到了归宿。在故事转到南方的泰国时,在《奔马》中也为其埋下了伏笔,不会做梦的饭沼在梦中却喃喃地说,“非常遥远的南方。非常热……在南国蔷薇的光亮中……”【6】,以及在梦中反复纠缠饭沼的那个梦境,在热带地区,一条蛇,一个女人,这一切都是《晓寺》的故事框架,第三部《晓寺》中出现的泰国以及死于蛇口的月光公主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追溯到更远的话,那就又得说道《春雪》中清显的《梦中日记》,清显在梦中把泰国王子们迎入自己的官邸不久,做了个色彩鲜明的梦,并将这个梦写入了自己的日记,清显梦见自己头上戴着镶满了宝石的高耸的金冠,坐在皇宫华丽的椅子上,皇宫的庭院已近荒芜。最后,是出现在月光公主腹部下的三颗痔,这也是轮回转世最物质的存在证据。

第四部《天人五衰》直接对话佛教的轮回问题,书名“天人五衰”就是佛教术语,意思就是肉体在时间中在不断地老化死去,对于肉体自然属性一面的老化,三岛提出了常理思维中不可思议的质疑,人是要老死的,肉体是要衰老的,为什么要到老丑死去呢?维持整部小说的轮回转世在这一部有了更加系统的阐述,在三岛看来,死是生的出发点,于是他通过生生死死的轮回来寻找归宿,尤其是对死的述怀充满了悔恨与谛念,带来肯定与否定的二重性,最终一切皆空,以此为整部作品带来一种无常的虚幻美。

可以说《晓寺》《天人五衰》的虚幻无常的美是日本禅宗思想在三岛美学中的折射,禅宗在12—13世纪传入日本,对日本人的审美情趣与文艺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禅宗在日本提倡“本心即佛”,讲求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内心的宁静与宇宙融为一体才是人生的永恒。这样看来,《丰饶之海》是受到了日本传统禅宗思想的影响,最后的一切化为乌有,绝对空虚之境,梦与轮回的主题的空化,无一不体现日本传统的禅宗思想。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所言“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轮回转世的教诲交织出的童话故事般的梦境更丰富多彩的了,这是人类创造的最美的爱的抒情诗。”【7】“我倒觉得它是迄今人类的思想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最初我是把它作为灵魂上的事来信仰的。”【8】三岛找到了佛教无常与文学虚妄的结接点,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展开了自己的审美理念,在神秘的禅宗思想上浸润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理念。

摘要:三岛由纪夫被誉为“日本传统文学的骄子”。三岛既是小说家, 同时也是剧作家, 他受日本古典文学影响, 在其作品中追求艺术至上的古典美, 后期的作品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在三岛大量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他美学思想的两个极端, 唯美与暴烈。三岛的压轴之作《丰饶之海》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臻于尽美之境, 为三岛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句号。本文力求从三岛的代表性作品《丰饶之海》中浅谈其美学思想, 力图分析三岛由纪夫怪异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指向又是如何构建的。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美学观念

参考文献

[1][日]三岛由纪夫.唐月梅译.太阳与铁[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第139页

[2][日]三岛由纪夫.杨伟译.镜子之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第236页

[3]唐月梅.三岛由纪夫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1:第63页

[4][日]三岛由纪夫.许金龙等译.丰饶之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1:第601页

[5]唐月梅著.三岛由纪夫与殉教图.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3:第132页

[6][日]三岛由纪夫.许金龙等译.丰饶之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1:第591页

[7][日]川端康成.唐月梅.叶渭渠译.雪国[M].天津:天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第367页

【三岛由纪夫】推荐阅读:

上一篇:绿色啤酒下一篇: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