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钠

2024-09-21

磷霉素钠(共10篇)

磷霉素钠 篇1

磷霉素系1967年从土壤链丝菌中发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 1975年进入临床。目前磷霉素应用于临床的品种主要有3个, 分别是磷霉素钠、磷霉素钙和磷霉素氨丁三醇。我国东北制药总厂于1983年开始生产磷霉素, 目前, 磷霉素注射剂已经进入了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甲类。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磷霉素钠注射制剂, 尤其是东北制药总厂生产的磷霉素钠, 被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特批可以在<5岁儿童中使用。

1 单用磷霉素钠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单用磷霉素钠治疗急性菌痢

急性菌痢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磷霉素在长年的临床实践中证明其可以作为菌痢以及肠道感染的首选药及小儿急性菌痢的优选药物。杨永亮、杨晓平分别报道磷霉素治疗菌痢 (包括成人与小儿) 的有效率为99.11%、100%, 陈巧恩报道的菌痢治愈率为91%, 可以认为磷霉素治疗急性菌痢的有效率大于91%, 且具有见效快的特点。

1.2 单用磷霉素钠治疗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病。陈汝杰报道磷霉素钠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98%, 吴继良报道磷霉素钠治疗肺部感染有效率为86.7%、细菌清除率91.0%, 说明磷霉素在实际治疗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应用中疗效明显, 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青霉素, 可能是因为青霉素存在耐药性。有人用微渗析测定静脉注入磷霉素后败血症肺组织中磷霉素含量, 发现磷霉素在感染的肺组织中有很高的杀菌浓度[1], 进一步说明了磷霉素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方面, 赵彩虹与孙彩艳等研究认为磷霉素总有效率均大于95%, 而在治疗小儿猩红热方面, 包宇报道磷霉素治愈率达100%。以上例证说明磷霉素在小儿、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猩红热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 且认为磷霉素可作为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1.3 单用磷霉素钠治疗尿路感染

临床上引起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 占60%~80%。王志虎[2]用磷霉素钠和用左氧氟沙星在尿路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无明显差别, 临床治愈率为85.71%以上, 证明磷霉素钠可以作为临床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之一。

2 磷霉素钠治疗重症感染

欧洲有报道磷霉素治疗各科感染959例, 严重患者采用大剂量疗法, 有效率达87%, 其中败血症、骨髓炎和脑膜炎的有效率分别为85%、80%和94%, 且均能很好耐受。笔者认为在增加剂量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在此建议严重感染疾病在应用该药时最佳选择还是联合其他抗生素协同用药。如需大剂量治疗, 建议日最大剂量16 g, 分3~4次使用。

3 磷霉素钠的协同作用

磷霉素钠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 是一种细胞壁合成阻断剂。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及交叉过敏性。磷霉素钠的协同作用主要是使细菌细胞壁受损变薄, 致使通透性增高, 从而有利于其他药物进入细菌内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有人将先使用磷霉素、再使用配伍用药的治疗方法称为“时间差攻击疗法”。 (1) 与p-内酰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配伍, 磷霉素能减轻其他抗生素对肝、肾和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同时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3]。 (2) 与万古霉素合用, 以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 磷霉素具有明显减轻抗万古霉素的肾毒性[4]、提高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杀菌速度、降低其耳肾毒性等优点[5]。现在有报道提示临床治疗MRSA相关感染, 左氧氟沙星和磷霉素联用疗效亦佳[6]。杨锐等还证明了与中药栀子金花汤联用治疗MRSA相关感染疗效较好, 对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 痊愈率为80.0%。 (3) 磷霉素可与克林霉素产生协同作用, 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全耐药AB肺炎疗效显著[7]。

4 小结

综上分析, 磷霉素治疗成人与小儿的消化道 (尤其是菌痢) 和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在治疗重症感染时建议联合用药, 在小儿猩红热治疗上可为首选。有报道在治疗各种感染中平均有效率为87%, 其中消化道感染有效率95%~100%, 呼吸道感染有效率90.7%, 妇产科感染有效率≥86%[8]。磷霉素因无抗原性, 不易产生耐药。磷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 与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在2000-2004年的5年间耐药率无明显增加[9]。临床建议在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情况下, 可首选应用磷霉素。有报道对多重耐药的大肠、阴沟和产气肠杆菌感染可首选磷霉素, 对肺炎克雷伯菌最好是联合用药, 以延缓对磷霉素耐药的产生, 但对非发酵菌则不宜使用[10]。

磷霉素在小儿用药方面优势明显, 小儿本身生理因素决定了小儿抗生素选择的局限性, 而其他抗生素对小儿不利影响过大, 诸如头孢可增加二重感染及鹅口疮的发生, 氟喹诺酮类对儿童软骨发育有不良影响等。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等已严重耐药, 而磷霉素集无抗原性、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毒性低、对小儿不良反应小等诸多优点于一体, 应该在儿科推广应用。另外, 李嘉宁利用磷霉素的硬化作用和针对病因的免疫调节作用, 以磷霉素注射液冲洗注入的方法治疗耳廓假囊肿42例, 全部治愈。

参考文献

[1]Falagas ME, Kastoris AC, Kapaskelis AM, et al.Fosfomycin for the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including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infec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Lancet Infect Dis, 2010, 10 (1) :43-50.

[2]王志虎.磷霉素钠治疗尿路感染70例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 2009, 6 (3) :53-54.

[3]连家建, 唐青云.磷霉素钠与其他抗菌药联用的协同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3, 24 (1) :44-45.

[4]Nakamura T.Effects of fosfomycin and imipenem-cilastatin on thenephrotoxicity of vancomycin and cisplatin in rats[J].J Pharm Phar-macol, 1999, 51 (2) :227-232.

[5]范燕, 裴斐, 梁蓓蓓, 等.磷霉素与五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对2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联合药敏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7, (1) :47-49.

[6]宋秀杰, 刘又宁, 鞠红梅.左氧氟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9, 25 (6) :505-506.

[7]刘维高.磷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病1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13) :1937-1938.

[8]吕朝阳, 占和曾, 耿运霞, 等.磷霉素钠的合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10 (13) :139.

[9]鲍春梅, 曲芬, 崔恩博, 等.磷霉素对腹泻病原菌敏感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6, 31 (7) :448.

[10]聂大平, 马荣, 刘永娥, 等.磷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 (5) :577-579.

磷霉素钠 篇2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79-01

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气短、乏力肺实变等,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者危及生命,加重患儿及其家属身体和心理的负担[1]。所以如何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上探讨的热点话题[2]。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与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两种方案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妇幼保健院的102例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69例,女33例。年龄8个月-13.5岁,平均年龄为(6.8±2.5)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51例患者,对照组51例患者。观察组含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6.6±1.3)岁。对照组含男39例,女12例,平均年齡为(6.8±0.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医师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排除标准:不配合检测和不遵从医嘱的患者;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阿奇霉素和(或)红霉素过敏的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详细步骤如下:首先红霉素2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1~3d,体温恢复正常后改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3日,停药4日,然后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每日1次,用药3日,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详细步骤如下:首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5日后停药4日,然后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每日1次,用药3日,停药4日,共3周,在此基础上患儿进行平喘、祛痰、抗过敏以及保持气道通畅等肺炎常规治疗。

1.4 疗效评价 [3]

根据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评估标准,疗效分为:痊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血象、胸部X线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病情好转,胸部X线检查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结束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肺部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患者占比84.31%(43/51)、总有效率98.04%(50/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8%(31/51)、82.35%(42/51),并且观察组退烧时间、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其具有穿透组织能力强、半衰期长、能渗入细胞内以及最低抑制浓度小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且红霉素具有快速缓解支原体血症的特点,因此,部分学者认为,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上疗效显著[4]。

本文通过对比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与单纯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两种方案,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痊愈患者占比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退烧时间、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马瑞娟等人的报道一致[5],从这些指标表明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退烧时间、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相较于单纯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涛.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1,10(8):56-57.

[2]马燕. 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0,30(11):106-107.

[3]吴绮.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学,2013,06(9):126-127.

[4]唐涛.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2,01(4):34-35.

注射用磷霉素钠致过敏性皮疹 篇3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76岁。因"反复咳喘10a, 加重伴咽痛3d"于2010年3月26日入院。既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10a。有盐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过敏史, 否认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9℃, 脉搏80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45/80mmHg (1mmHg=0.1333kPa) 。疼痛0。老年男性。一般状况良好, 神志清, 发育正常,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紫癜、皮疹、紫绀等异常表现。桶状胸, 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呈过清音,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心律规整,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莫非氏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胸部透视未见明显异常。在外未作任何治疗,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收入病房。入院后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肺部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5、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磷霉素钠4.0g行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抗感染治疗。在滴注第一瓶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磷霉素钠4.0g (商品名为复美欣, 产品批号为0912403, 东北制药总厂) , 静脉滴注, 输注1小时后, 患者诉前胸后背处瘙痒感, 查体见躯干部散在红色皮疹, 大小不等, 最大2cm×2.5cm, 压之退色, 皮疹处有瘙痒感, 无疼痛。立即停止输入磷霉素, 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静脉推注, 同时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4mg。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涂患处。经上述处理, 20min后瘙痒消失, 皮疹逐渐消退。

2 讨论

磷霉素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生素, 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显示优异的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雷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磷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 其分子结构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 因此可与细菌竞争同一转移酶, 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到抑制而导致细菌死亡。磷霉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盆腔炎等。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重症感染。也可与万古霉素合用, 以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感染。磷霉素在体内各组织体液中分布广泛, 组织中浓度以肾为最高, 其次为心、肺、肝等。可通过胎盘和血-脑脊液屏障。磷霉素也可分布至胸、腹腔、支气管分泌物和眼房水中。该药主要经肾排泄, 静脉给药后24h内约90%自尿排出, 也可随粪便和乳汁排泄。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而人体细胞无细胞壁, 所以本品毒性低。磷霉素的特点是细菌对本品与其他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体内分布广, 毒性低, 疗效肯定[1]。所以在本例中, 患者既往过敏史过敏药物较多, 且有盐酸左氧氟沙星过敏史故考虑到用相对较安全的磷霉素。磷霉素钠临床应用虽不需要皮试, 但是磷霉素钠水溶液不稳定, 药物易分解, 故易引起过敏反应[2]。所以在临床用药中要注意静脉滴注速度缓慢, 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应在1~2h以上。因主要经肾脏排泄, 所以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应用较大剂量时应监测肝功能。而且在病人入院后第一次静脉滴注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而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 易出现副反应, 尤其是对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人, 更应该密切观察。

参考文献

[1]周自永, 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第3版.金盾出版社, 2006.627.

解读黄曲霉素 篇4

◇什么是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属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不仅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总称,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等毒素和毒醇。由于不同化合物的形成条件不同,所以来源分布和毒性也不同。其中M1和M2是多在牛奶中发现,B1毒性最强。

◇生活中黄曲霉素在哪里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会产生毒素,产生的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而后会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所以,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菌寄生过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其中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奶和奶制品中也比较常见。

◇黄曲霉素有多大毒性

黄曲霉毒素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它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实验发现,每千克食物中含有1毫克黄曲霉毒素,就会产生极毒性(而这样的含量只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可诱发肝癌。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它的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若微量持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黄曲霉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可诱发肝癌、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素怎样祛除

黄曲霉素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花生、大米、玉米、坚果尤其容易滋生黄曲霉菌。所有食品储藏都要注意防霉、防氧化。坚果、花生、粮食等尽量购买小包装,打开时认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变味情況立即整袋扔掉,以免抖开后霉菌孢子飞散出来。

有研究证明:在不改变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先将鲜奶加热至90℃保持10分钟,然后冷却至20℃,再经紫外线辐照30分钟,才能使其中的黄曲霉毒素M1减少56.2%。相比没有完全祛除的黄曲霉素,所付出的成本远大于收益。

黄曲霉素耐热性非常强,在280~300℃之间才能分解,一般烹调甚至油炸都难以完全破坏它,所以建议将有霉味的食物坚决丢弃。若不小心吃到了霉变食物,要全部吐掉并漱口。

编辑/张宇 jtyy6727@163.com

磷霉素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篇5

患儿女性, 5岁。因流涕、咽痛1 d于2010年2月8日来院就诊。查体:T 37.5℃, P 82/min, R 24/min, 神志清楚, 咽充血, 心、肺听诊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1.2×109/L, 中性粒细胞0.58×10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磷霉素钠2.0 g (东北制药厂生产) 加5%葡萄糖液150 ml, 静脉滴注, 滴速每分钟30滴, 约5 min后患儿诉咽痒不适, 喉部有堵塞感, 随后出现烦躁、憋气、面色苍白、口唇发绀, 出冷汗, 即进入抢救室撤下磷霉素钠, 换上0.9%g生理盐水250 ml+氢化可的松100 mg静脉滴注, 并给予吸氧, 吸氧约3 min发生喉痉挛后即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 同时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g, 肌肉注射非那根15 mg, 并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约2~3 min后扪及桡动脉搏动, 心跳恢复, 但心跳仍弱, 约5 min后患儿出现呕吐, 吐出胃内容物后即出现呼吸, 约15 min后心音渐有力, 病情稍趋稳定后入病房, 观察3 d, 病情稳定, 复查血常规正常, 胸片、心电图正常出院。

2讨论

磷霉素钠 篇6

1 无菌检查法

取注射用磷霉素钠30支 (规格1.0g) , 注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适量 (约10ml) , 使溶解, 每支取3ml转溶至0.9%无菌氯化钠溶液500ml中 (这样每份供试液中即含有约9克该粉针供试品) , 备用。

将供试液按薄膜过滤法过滤, 用0.1%蛋白胨溶液300ml冲洗, 每次冲洗量为100ml, 过滤完毕后, 分别将100ml含有β-内酰胺酶 (不低于600万单位)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加入相应滤筒内, 其中一筒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加入10~100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ml, 作为阳性对照。按规定温度培养, 每天观察并记录结果。

2 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 对注射用磷霉素钠的无菌检查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

验证结果如下:

2.1 样品。注射用磷霉素钠

批号:11061901

生产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2 验证用菌种。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CMCC (B) 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 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CMCC (B) 63 501]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 (B) 64 94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 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 (F) 98 003]

2.3 验证用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100322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1004214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批号:1004026

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090225

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100325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100521

以上培养基均由中检所提供。

2.4 菌液制备。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 33℃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 27℃培养24~48小时, 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10~100cfu/ml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27℃培养5~7天, 加入3~5ml含0.05% (ml/ml)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将孢子洗脱。然后,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 用含0.05% (ml/ml) 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2.5 供试液制备。

取注射用磷霉素钠70支 (每10支为一组) , 向10支样品中分别注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ml, 振荡使溶解, 再分别从该10支样品中各取出9ml溶解液全部转溶至0.9%无菌氯化钠溶液500ml中即成为一份供试液, 同法制备7份该供试液, 备用。

2.6 方法学验证试验。

(1) 试验组:将上述供试液按薄膜过滤法过滤 (相当于每筒含有3g供试品) , 用0.1%蛋白胨溶液300ml冲洗, 每次冲洗量为100ml, 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1ml (10~100cfu/ml) 各试验菌, 过滤完毕后, 取其中1筒加入100ml含有β-内酰胺酶 (不小于600万单位) 的相应培养基, 按规定温度培养, 每天观察并记录。

(2) 阳性对照:另取6个滤筒, 不过滤供试品, 其它操作同上, 作为各验证菌的阳性对照, 按规定温度培养3~5天, 观察并记录结果。

(3) 阴性对照:另取过滤器过滤稀释剂及冲洗液, 除了不加供试液及菌液, 其余与供试品组处理方法一致, 分别规定加入相应培养基, 于33℃及27℃培养, 观察并记录结果。

(4) 供试品对照组:将另外1份供试液按薄膜过滤法过滤, 除了不加试验菌外, 其余与试验组处理方法一致, 过滤冲洗之后将其中两个滤筒中分别加入100ml含有β-内酰胺酶 (大于600万单位)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 按规定温度培养, 每天观察并记录。

以上各组结果见表2

2.7结果。

2.8结论。

磷霉素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 将患者分为3个年龄段:≤14岁、15~59岁、>59岁。

1.2方法

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按照五级标准评定[2~4]: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以及肯定无关, 对评定为肯定、很可能以及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使用天数、是否联合应用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罗红霉素用药不良反应

2.1.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罗红霉素用药途径主要为口服,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8种, 累计用药患者4866例, 其中>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59比较, *P<0.05

2.1.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罗红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损伤、神经系统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其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433例 (60.7%) , 所占比例最高。药物剂型主要为分散片或胶囊, 无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情况。见表2。

2.2 克拉霉素的不良反应

2.2.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注射, 进口药品5种, 国产药品29种, 累计用药患者8900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15~59比较, *P<0.05

2.2.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克拉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肝胆损害、免疫系统、心律不齐、及其他特殊感觉功能障碍等方面。其中, 出现胃肠道反应1422例 (52.7%)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4。克拉霉素治疗过程中, 有20例患者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难以耐受, 停止用药, 其中静脉炎、皮疹等不良反应14例, 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6例。

2.3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2.3.1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克拉霉素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滴注, 进口药品3种, 国产药品57种, 累计用药患者20376例。其中15~59岁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2.3.2 用药后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阿奇霉素用药后,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皮肤、肝胆损害、神经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视力损害以及呼吸系统损伤等方面。胃肠道反应3988例 (71.0%) , 所占比例最高。见表6。给予阿奇霉素用药治疗后,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02例, 其中因胃肠道反应耐受不良而停止用药79例, 因出现皮疹而停止用药20例, 因静脉炎而停止用药治疗3例。

注:与15~59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结果表明, 临床中采用罗红霉素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其他两种抗菌药物, 且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9岁老年患者, 最为胃肠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为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 分析主要是因患者自身体质原因, 与张雪琴等[5]临床研究基本相符。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人群的年龄主要为15~59岁, 其次为青少年, 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 之后为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该药特殊过敏反应并不少见, 可能是因其作为半抗原物质, 不排除存在抗原决定簇, 导致的广泛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小于14岁患者的不良反应稍高, 分析可能是在儿童静脉滴注用药时, 用药量过高, 儿童因机体尚未发育完善以及国内生产该药企业较多, 且同一抗生素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滥用以及纯度不同等原因[6~8]。其研究结果与韩玲华等[9]临床研究基本相符。克拉霉素不良反应多发年龄为15~59岁, 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 分析可能是因该段年龄患者自身机体对靶器官敏感性有明显增强。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 成年人少见过敏性反应以及剥脱性皮炎, 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0]。该药不良反应类型与其他两种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基本相似, 但该药物用药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性不良反应, 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临床用药风险, 因此临床用药后尤其应该注意。且相关研究表明, 给予患者克拉霉素静脉滴注后,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 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治疗风险。因此, 临床医师不首选静脉滴注治疗, 若必须实施静脉滴注, 应注意用药过程的监护, 防止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11]。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药物相比,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且抗菌治疗效果显著, 抗生素后反应良好, 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但临床用药治疗时不能忽视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 尤其是B型不良反应 (具有特异性反应, 主要为免疫学机制, 不能预见, 与用药计量无关, 罕见) , 因此, 在开立医嘱之前, 医师要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 按照药物说明书开立药物, 把握患者药物适应证, 合理使用药物及剂量, 从而确保药物规范、有效、安全地使用[12]。重视药物适用人群、家族以及适应证、以及重视监测联合用药以及用药后治疗情况, 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三种药物时, 要注意预防和警惕药物不良反应[13]。

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临床应用分析 篇8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临床应用

1 抗菌作用

环境p H值可影响这2种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随p H的增高而增强。针对常见病原微生物, 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抗菌效果比较如下。

1.1 肺炎支原体

阿奇霉素对胞内病原微生物, 如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较红霉素强或相仿, 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90) 为0.002~1mg/L。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在大环内酯类中最强。

1.2 革兰阳性菌

阿奇霉素对链环菌属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较红霉素略差, 其MIC值较后者重2~4倍。

1.3 革兰阴性菌

阿奇霉素对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的抗菌作用较红霉素强4~8倍及2~4倍。MIC90分别为0.25~1.0及0.03~0.06mg/L。

1.4 体外杀菌作用

8倍及4倍MIC浓度的阿奇霉素作用24h后, 可杀灭99.9%的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70%株流感杆菌中, lmg/L的阿奇霉素可杀灭89%的菌株, 浓度为4mg/L时可杀灭100%的流感杆菌。其最低杀菌浓度 (MBC) 与MIC的比值为l:4。

1.5 抗生素后效应

4倍M1C作用2h, 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的后效应 (PAE) 为3.5h, 卡他莫拉菌为3h, 肺炎克雷伯菌及催产克雷伯菌为2h, 流感杆菌为1.7h, 当药物浓度为8倍M1C时, 对流感杆菌的PAE为3.9h。

2 药动学

2.1 体内分布

阿奇霉素组织渗透性好, 表现分布容积 (Vd) 为33.3L/kg, 各种组织内浓度可达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 最大血药浓度 (Cmax) 为0.4~0.45mg/L。在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高, 巨噬细胞能将阿奇霉素转运至炎症部位。成人单剂口服阿奇霉索500mg后, 在支气管粘膜、肺、痰中的浓度分别为3.9~4.7, 3.9, 1.56~2mg/L, 为同期血药浓度的67~195倍, 且药物从细胞内释放缓慢, 巨噬细胞还具有将药物转运到局部感染灶的作用。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相比, 血药浓度相对较高, Cmax不超过1mg/L, Vd为0.9L/kg。肾、肺等组织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数倍, 肝、胆汁和脾中的浓度最高, 胆汁中浓度达血药浓度的10~40倍。

周波等比较了3种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案: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用药组结果。表明, 红霉素组发热缓解时问最短, 阿奇霉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最短, 联合用药组则住院时间最短, 所需费用最少。红霉素能维持血清高浓度, 控制临床上发热等症状较好, 阿奇霉素在炎症组织中浓度>MIC90的时间短, 炎症组织浓度高, 半衰期长。先用红霉素控制支原体血症, 再用阿奇霉素治疗肺部炎症最合理, 疗效最佳。

2.2 半衰期 (t1~2)

红霉素的t1~2为1.4~2h, 药物在体内消除快。阿奇霉素单次给药后的t1/2为35~48h, 患者每日用阿奇霉素1次, 连用5d, 停3d, 再用3d。以tl/240h计, 用以下公式估算体内累积药量:

t= (2.303~k) Log ( (co~c) = (2.303~0.693) t1/2 Log (co~c) ≈ (2.0303~0.693) t1/2Log (xo~x)

3 不良反应

除了胃肠道反应外, 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最受临床关注的是肝损伤, 红霉素在肝中代谢灭活, 主要从胆汁排出, 并进行肝肠循环, 2%~5%的口服和10%~15%的注入量以原形自肾小球排出, 尿中浓度可达10~100mg/L, 粪便中也有一定含量。红霉素肝损伤时有报道。

阿奇霉素给药量50%以上以原形经胆道排出, 给药后72h内约4.5%以原形经尿排出。肝损伤不明显。有人在临床中将41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分为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 结果红霉素组2例肝功能有轻度损害。并比较了多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阿奇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明显轻于红霉素。分析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中文文献20篇, 其中2篇3例中毒性肝炎;2例用药后6、7d出现腹部不适、厌食、厌油等症状;1例用药后当日感不适, 查肝功能血清ALT、AST均升高。停药、护肝、治疗, ALT和AST恢复正常。

从以上药物代谢和临床资料分析, 阿奇霉素对肝功能的损伤较红霉素轻, 但不能排除个体差异中肝损伤明显者。

参考文献

[1]王明贵, 张婴元.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J].新药与临床, 1997, 17 (4) :36~40.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农学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535~542.

青霉素的故事 篇9

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的诞生,使许多疾病摘下了不治之症的帽子,并因此挽救了数以亿计人的生命。如今,作为最早诞生的抗生素,它依然活跃在抗菌第一线。本期医学探秘,为您讲述——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等。这些都是致病的细菌,弗莱明收集它们,是为了寻找能够制服它们的方法。

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走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皿前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球菌标签的培养皿里,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但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死了吗?

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点枯影!接下来,弗莱明发现,只要沾上青霉菌,葡萄球菌、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都会很快死亡。这意味着,弗莱明找到了一种可以杀死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有力武器。

弗莱明推论,真正的杀菌物质一定是青霉菌生长过程的代谢物,他称之为青霉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青霉素对许多可引起严重疾病的致病菌有显著的抑制和破坏作用,而且杀菌作用极强,对人和动物的毒害极小。

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如果直接用它的培养液来治病,那一次就要注射几千甚至上万毫升,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弗莱明的研究成果都被束之高阁。

直到1939年,青霉素再次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生物化学家钱恩和弗洛里。他们在弗莱明的研究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终于成功地分离出像玉米淀粉似的黄色青霉素粉末,并把它提纯。这种药刚开始小范围应用就显示出非凡的药效,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

此后,弗洛里等人开始为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而奔忙。在被英国各大药厂拒绝后,他们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残存的希望,远涉重洋,来到了美国。在这里,弗洛里等人终于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帮助。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次帮了他们大忙的,竟然是刚刚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有战争就有伤亡,战场上的伤员急需能够对抗感染的药物。战场形势逼人,1941年12月,美国军方宣布青霉素为优先制造的军需品。在美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制药厂改进了生产工艺,找到了产量更高的青霉菌种,最终实现了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

青霉素也没有让人们失望。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始大规模同德国法西斯作战,受伤士兵越来越多,对抗菌药物的需要尤为迫切。在这次战争中,青霉素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成为最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青霉素大量应用以后,许多曾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诸如曾是不治之症的猩红热、白喉、梅毒、淋病、败血病、肺炎、伤寒、结核等,都得到了有效抑制。为表彰弗莱明等人对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

磷霉素钠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14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7例, 其中男性63例, 女性44例;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 (39.6±11.4) 岁。观察组107例, 其中男性65例, 女性42例;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 (40.2±13.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罗红霉素分散片治疗, 150 mg/次, 2次/d, 疗程2周。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肠溶片治疗, 250 mg/次, 2次/d, 疗程2周。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皮肤性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胆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内皮系统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罗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用于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的治疗[3,4], 其作用机制如下:罗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 在接近供体 (P位) 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 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 (t-RNA) 结合至P位, 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 (A"位) 至P位的转移, 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罗红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 (ALT及AST升高) 、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6], 属于氮杂内酯类抗生素, 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敏感微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 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但不会影响核酸的合成。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 皮疹、瘙痒、厌食、阴道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也较为常见。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性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伤、肝胆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内皮系统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胃肠道反应居多。

摘要:目的:探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214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 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 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罗红霉素。

关键词: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海鸥.某院近十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4, 11 (2) :158-162.

[2]王迎春, 周学琴, 刘玉琴.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 :73-75.

[3]张雪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北方药学, 2014, 11 (7) :108-109.

[4]裴卫瓶.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2) :235-236.

[5]汤迎军, 张咏梅, 周虔, 等.71例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相关因素的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4, 11 (5) :453-454.

【磷霉素钠】推荐阅读:

上一篇:微观交通模型下一篇:高校人文校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